2023年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通用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6 00:38:02
2023年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通用14篇)
時間:2023-12-16 00:38:02     小編:BW筆俠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zhì)的范文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yōu)質(zhì)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一

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典范。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大體是: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全文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勞動人民的贊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shè)計思路

在品讀、欣賞中讓學生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學習本課按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情感目標: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yǎng)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yǎng)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yù)習導入。

1.頤和園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預(yù)習了課文,記住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學生自由發(fā)言,能說幾個就說幾個,互相補充)。

2.用生字生詞卡檢查生字讀音,指導讀準平舌音。

3.開火車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后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nèi)容。

2.學生自學。

3.師生交流。

4.討論分段,并指導概括段意。

明確:按“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對頤和園總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jié),和開頭一段相呼應(yīng),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三、學習詞語。

1.指導分段朗讀。

2.提出詞語,討論詞義

清爽:清潔,涼爽。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清楚。

舉目遠眺:抬頭向遠處看。

蔥綠:(草木)青翠。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形態(tài)各異:形狀各不相同。

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哪兒嗎?(頤和園)誰去過頤和園,頤和園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游覽這又大又美的頤和園。

(板書:頤和園)

二、講讀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頤和園的?(填空練習)

“進了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 )。走完長廊,就到了(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 )?!?/p>

明確: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明確:又長又美

你從哪句話看出長廊的美,說一說?

(1)長廊的顏色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長廊上有紅有綠十分美麗。

(2)長廊的形狀美,“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毕褚粭l長成臥在萬壽山腳下。

(3)長廊上的畫美,“每一章的橫檻上都畫著五彩的國”這些畫顏色各異,內(nèi)容豐富,精美絢麗,堪稱藝術(shù)珍品。

(4)長廓周圍的風景美,“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一句寫出了長廊兩邊鮮花盛開,五彩繽紛就像一條鮮花鋪成的小路。

(5)長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氣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暢。

3.小結(jié):這一段描寫了長廊的顏色、形狀、畫、花、游人的心情等幾方面的美,突出了長廊的精致美觀,以及那些創(chuàng)造者的高超技藝。

4.指導朗讀。

(1)誰愿意帶領(lǐng)大家去游覽一下著名的長廊,通過你的朗讀,讓同學們體會到長廊的美。

(2)教師評議,再指名朗讀,找同學評議。

三、講讀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長廊,又來到了哪里?

明確:萬壽山

作者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什么?請同學看圖回答。

明確:佛香閣、排云殿

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萬壽山雄偉壯麗,佛香閣巍峨壯觀,排云殿金碧輝煌。

(1)“聳立”指高高的直立,這個詞說明了佛香閣巍峨雄偉。

(2)“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亮”表現(xiàn)了佛香閣的建造氣勢恢弘。

(3)“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體現(xiàn)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說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輝煌”指宮殿十分雄偉,像一朵朵金光閃閃的云排列在佛香閣下面。

2.還有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萬壽山的這種美?

明確:第四自然段

請同學們默讀這一自然段,找出有關(guān)的句子畫下來。

(1)“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萬壽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為作者的觀察點是在佛香閣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睆倪@句話可以看出很高,從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綠樹中的屋頂和紅紅的宮墻。

(3)“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边@句話也體了萬壽山的高大,向前望,美麗寬闊的昆明湖變成了一面鏡子,一塊碧玉。

(4)“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庇捎谏礁唠x得很遠,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靜靜的湖面上淺淺的波紋。

(5)“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p>

這一句更加說明了萬壽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見城里的景物。

3.指導朗讀

(1)指名讀,注意重點詞要讀出重音。例如“大半”、“靜”、“綠”、“一點兒”等。

(2)教師評議,找學生練習讀。

(3)齊讀第三段,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四、自學第四段。

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說一說昆明湖有什么特點?

1.同學自由討論。

2.指名發(fā)言,檢查自學情況,其他組的同學補充發(fā)言。

3.每組選出代表讀課文,比一比,那一組讀得好。

明確:智慧海、知春亭、大戲臺、玉帶橋、石舫……

正像大家所說的那樣,“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學生齊讀)“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p>

5.根據(jù)板書總結(jié)全文。

作者按游覽的順序,以萬壽山為中心,描寫了長廊、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幾外景物的特點。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shù)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業(yè)。

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游樂場等),按地點轉(zhuǎn)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二

1、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2、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一起看大屏幕。

視頻中的景色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齊讀課題,注意“頤”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

出示“我會讀”指名領(lǐng)讀。去拼音再讀。

“我會填”指名回答。圖片出示理解“橫檻”“畫舫”。

三、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用“~~”畫出。

2、學生按要求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3、完成問題(1)。

提問: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4、完成自學提示(2)

提問:哪些句子能夠體會作者的游覽的順序?

指名回答,師相機出示句子。

從句子中找出寫游覽過程的動詞,指名上臺畫一畫。

學習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5、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具體些頤和園的景色的?

給課文分段,明確(總分總)的結(jié)構(gòu)。

三、精讀課文,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1、出示自學指導:

(1)、請大家讀一讀長廊這一部分,找出作者描寫的景物。

(2)、說說長廊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2、學生讀書。(大屏幕出示第二自然段)

3、說說作者描寫的景物。

4、這些景物作者是按什么什么順序觀察的。

5、指名說說長廊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6、學習3~~5自然段

自學指導

1、自讀3~5自然段,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么景物。

2、選擇你最喜歡的景物,有感情地多讀幾遍,想想景物有什么特點。

學生讀書。

3、匯報:說說每個自然段主要描寫了什么景物。

第三自然段佛香閣排云殿

第四自然段昆明湖

第五自然段十七孔橋

4、我們先來到萬壽山上的佛香閣,誰喜歡“佛香閣”,讀讀句子

出示句子。說說佛香閣的特點。

5、誰喜歡“排云殿”讀讀句子,說說有什么特點?

6、喜歡昆明湖的同學來讀讀句子,告訴我昆明湖有什么特點?

這句話把什么比著什么?

還有哪一句也能看出昆明湖的靜?“滑”換成“劃”行不行?哪個更能突出昆明湖的靜?

7、美麗的昆明湖上有一座長長的石橋,叫十七孔橋。

喜歡十七孔橋的同學來讀讀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有什么特點。從哪里看出。

獅子多橋洞多柱子多

沒有哪兩只是相同,同樣讓我們感受到勞動人們的智慧和雕刻的技藝高超。

齊讀這句話。

四、總結(jié)

我們隨著作者將頤和園游完了,那么頤和園中,就這些景觀嗎?

齊讀最后一段。

課后拓展

頤和園還有哪些景點,課后查資料,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交流。

板書設(shè)計

18頤和園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三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2、介紹頤和園,自讀課文,初步了解順序。

學會本課的11個生詞,正確認讀二類字,并能正確讀寫并理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首先我們來看幾幅圖片(課件播放頤和園圖片)。你們知道這是哪里的美麗景色嗎?沒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頤和園》(請學生上臺寫課題,講解頤的寫法)。

二、學習生字詞

1、自由朗讀課文,將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劃出來。

2、展示生字卡,提出注意生字詞易寫錯的地方。

3、請學生上臺聽寫,劃出錯的多的字,讓生注意。

4、讓學生提出不懂之處,并講解“神清氣爽、金碧輝煌、隱隱約約、聳立”等詞語。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聳立:高高地直立。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很清楚;感覺不很明顯。(用詞語造句)

三、初讀課文,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請去過的同學介紹頤和園。

2、初讀課文

(1)聽了他的介紹我真想去頤和園看看,同學們想去嗎?好咱們現(xiàn)在就出發(fā)(播放錄音朗讀)。注意哪里停頓哪里重讀,哪里語調(diào)輕柔,用筆在書上標出來。

(2)怎么樣,說說游覽了頤和園后有什么感受。

(3)師:想走進頤和園細細欣賞一番嗎?通過圖片感受到頤和園的美,需要一雙愛美的眼睛和一顆愛美的心,通過課文感受頤和園的美還要美的智慧,你們行嗎?相信同學們一定行。那好,咱們就來一次集體旅游。(請一個學生做導游朗讀課文,提醒學習錄音朗讀,讀出頤和園的美)

3、指導朗讀,了解作者游覽順序

(1)讀完一二段,提出剛剛學習了神清氣爽,知道了神清氣爽的感覺,讓學生再讀這句,把這種感覺讀出來。

(2)我想問問同學們,導游剛才是帶我們游覽了什么地方?

(3)好,繼續(xù)我們的行程,剛才那位導游介紹得很好,陪我們走了那么久,我想他累了,我想換一個導游,誰想來試試?好,游客們我們上路了,快跟上可不要掉隊。

(4)讀完第三自然段后,問學生剛剛導游又帶我們游覽了哪里?

(5)用換導游的方法指名讀第四自然段。

(6)讀至“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停下

師:我感覺導游這里介紹得非常好,我好像真的看到水平如鏡的昆明湖。來,我們都像小導游那樣把這句話讀一讀,看誰能超過這位小導游。

(8)用上面的方法指名讀第五自然段。

(9)問生游覽的順序。

四、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

2、分四大組查找頤和園資料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賞美愛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2、了解作者的寫作順序,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大致游覽了頤和園,這節(jié)課我們來細細地游覽。

二、了解頤和園,感受頤和園的美

(1)把學生分成頤和園總介紹、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四個組,各個小組的學生根據(jù)自己搜索查尋頤和園的相關(guān)資料,推薦三名同學作為導游面向全班學生進行演示講解。同時各小組之間通過互相提問、相互解答等形式達到共同學習、共同理解的.目的。

(2)學生相互問答間引導學生體會頤和園的美

a.長廊的特點?看看作者是如何觀察的?(體會觀察、表達方法)從整體上看,從里看,從里向外,向兩旁。

作者又是怎樣寫長廊的?

出示句子,比較:a:原句

b:這條長廊很長,分很多間。

(體會作者運用數(shù)字說明的好處。)

b.登上萬壽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這樣美,作者又是怎么來寫的呢?(體會作者有順序、抓特點:建筑物的特點)

c.昆明湖的特點?(這段話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靜”的特點來描寫的。描寫得很具體、形象?!袄ッ骱豳鄣孟褚幻骁R子”,這個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靜、水波不興的特點?!熬G得像一塊碧玉”寫出了湖水晶瑩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點。湖水非常綠,也說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質(zhì)好?!啊庇未?、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

d.出示下面兩句話:

這兒用了一個”滑“字,能改用”劃“字嗎?

(如果用”劃“字,就表示用槳來劃,每劃一槳,湖面就會產(chǎn)生許多波紋;而文中說,游船、畫舫在湖面駛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樣的話,就顯得自相矛盾了。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面鏡子,我們都知道,鏡子是由玻璃制成的,表面很光滑,這兒用”滑“字就顯得很準確,而用”劃“字就沒有這樣的好處了。文中說昆明湖綠得像一塊碧玉。跟玻璃一樣,玉的表面也很光滑,這里應(yīng)該用”滑“字。而且”滑"字還以動的畫面反襯出昆明湖的靜。這段文字的形象性很強,閉上眼睛,想一想,在頭腦中就能浮現(xiàn)出昆明湖平靜的美,給人以一種安逸、舒適的感覺。)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1、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看誰讀得好。

2、全班深情朗讀一遍。

作業(yè):寫一次游覽活動

婚姻愛情(原)

春天隨想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四

課文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游覽順序大體是: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教學目標

學會本課14個生字。按照課文所記敘的游覽順序。理解課文內(nèi)容,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2、4自然段。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nèi)容,陶冶愛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頤和園的;課文的每個自然段主要講的是什么;哪些自然段聯(lián)系比較緊密。

學情分析

學生沒有去過頤和園,對于頤和園的情況了解不多,但學習興趣比較高。

教學構(gòu)想

教學中,在學生對全文有一個大致了解后,再深入到描寫每一景點的部分,通過讀引導學生分析、理解課文,感受到祖國的美麗。

教學準備

圖、投影片、錄音機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學習課文,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陶冶愛美情趣。

學生學習過程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知道頤和園吧,你們一定會很喜歡這個又大又美麗的公園。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就像展開的一幅畫卷,把園內(nèi)的湖光山色,亭臺閣榭、長廊石橋等景物生動地描繪出來。我們隨著筆者一同前往中外聞名的頤和園,看看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園內(nèi)的美景?(教師板書課題。)

二、認真讀文,理清脈絡(luò)。

(一)學生小聲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劃出不懂的詞語;標出本文共有幾個自然段。

(二)請6名同學分段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思考:作者游覽的順序是什么?

(三)說一說每個自然段的意思?這實際上也是作者游覽的順序。

(四)總結(jié)全文共分5段。本文是按游覽的順序?qū)懗鲱U和園的美麗。

三、朗讀課文,劃句欣賞。同學們,頤和園的風景美嗎?你怎么知道的?

(一)以開火車的形式,每人讀一段課文。其他同學邊聽邊認真看書,注意描寫景色的句子。

(二)自己快速默讀,邊讀邊找并劃出描寫美麗景色的句子。

(三)在學生發(fā)表意見的基礎(chǔ)上,出示投影。齊讀,欣賞頤和園景點之美。

四、逐段學習,理解內(nèi)容。

(一)默讀第1段。思考:頤和園的特點是什么?(又大又美)

(二)指名讀第2段。

1、頤和園的長廊是什么樣兒的?

2、長廊的最大特點是什么?(三個意思)

(l)長是從哪兒看出?從整體和外部介紹。(出示投影片)

“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边@一句用翔實的數(shù)字,突出長廊的長和間數(shù)多的特點。

長(一眼望不到頭),具體數(shù)字700多米,273間(說明很長。)

(2)從內(nèi)部介紹長廊,橫檻上五彩的畫。

(3)長廊兩旁風景宜人。(這是昆明湖邊的一處美景。)學生體會長廊彩畫有什么特點?體現(xiàn)了什么?展開討論。(內(nèi)容豐富、體裁廣泛。體現(xiàn)了我國古代文化的燦爛和能工巧匠的智慧。)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三)齊讀第三段。思考:

1.佛香閣和排云殿的建筑有哪些特色?(出示圖)

佛香閣:八角寶塔形、三層、黃色琉璃瓦。

排云殿:一排排、金碧輝煌、聳立。

2.聳立說明什么?(排云殿高)一排排說明什么?(占地面積大)

3.登上萬壽山,眼前呈現(xiàn)怎樣的景色?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劃出表示顏色的詞)重點講了昆明湖景色及特點。(出示投影片)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

讓學生體會:這句抓住了昆明湖的靜和綠的特點。先用靜物“鏡子、碧玉”作比喻,說明昆明湖非常靜,光潔照人;昆明湖水非常綠,如碧玉一般。然后又以動的畫面進一步描述昆明湖的靜?!坝未?、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說明湖面非常平靜。一個“滑”字與上面的“鏡子”一詞相得益彰。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

(四)指名讀第4段。

1.這段都介紹了什么景物?長長的堤岸湖中心小島十七孔橋

2.重點介紹了什么?怎樣介紹的?(出示投影片)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句讓學生體會:句子是抓住橋洞多、石柱多、雕刻的小石獅子多的特點來描述十七孔橋。再次顯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五)齊讀第5段。結(jié)尾一句表達了作者什么感情?師生討論,暢所欲言。(表達了作者贊美的感情,與第1段相呼應(yīng)。)

五.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聽錄音

六.總結(jié)全文

(一)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是什么?(指板書)

(二)文章層次清楚,語言生動優(yōu)美,如一幅展開的山水畫卷,再現(xiàn)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三)文中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作業(yè)設(shè)計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摘抄自己喜愛的句子。

板書設(shè)計

頤和園

順序: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特點:(長、美)(建筑美)(靜、綠) 橋洞多

石柱多

小石獅子多

課后小記

第二課時

教學內(nèi)容

從課文入手,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在此基礎(chǔ)上學會領(lǐng)會表達課文內(nèi)容。

學生學習過程

一、再讀課文,復習回顧。

1、自由讀課文。

2、聽寫,檢查生字詞。

二、從課文內(nèi)容入手,領(lǐng)會表達方法

1、啟發(fā)學生通過具體詞句,回顧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出示投影片:

(1)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2)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

(3)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先讀一讀句子,再說說這些句子是怎樣描寫景物特點的?

組織學生討論,交流。

教師總結(jié)。

(1)作者用具體翔實的數(shù)字,寫出了長廊的長和長廊間數(shù)的多的特點。

(2)作者從萬壽山腳下,取仰視佛香閣的角度,用“八角寶塔形”“聳立”“黃色琉璃瓦”“閃閃發(fā)光”等詞語,生動描寫了佛香閣的高大、富麗和壯觀。

(3)作者抓住昆明湖靜和綠的特點,用“鏡子”“碧玉”做比喻,把昆明湖水靜和綠的特點,生動的展現(xiàn)在人們的面前。再聯(lián)系下文的“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的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的動態(tài)描寫,反襯昆明湖的靜。

2、引導體會寫作順序及每個景點段之間的聯(lián)系。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再讀讀課文,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三、擴展練習,指導背誦

1、指導背誦課文,重在方法指導。

2、檢查背誦情況(2---4自然段)。

四、全文總結(jié)。

作業(yè)設(shè)計

把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句摘抄在作業(yè)本上。

板書設(shè)計

10 頤和園

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十七孔橋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五

18《頤和園》說課稿

一、指導思想與理論依據(jù)。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想使閱讀成為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就要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這也是我們高年級組教研活動要研究的主題。所以,我們教師就要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設(shè)計大量的活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給學生搭建起自主閱讀的階梯,從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溝通課堂內(nèi)外,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多層解讀文本,完成對學習內(nèi)容的意義建構(gòu),獲得語言的發(fā)展和精神成長的營養(yǎng)。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頤和園》是人教版四年級語文第七冊第四單元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刻畫了北京頤和園的俏麗景觀,全文層次明確,首尾呼應(yīng),語言精美活潑,具體形象,處處都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謳歌之情。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nèi)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huán)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jié)尾與開頭呼應(yīng),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2、學情分析。

我們班的學生在識字寫字方面有一定的基礎(chǔ),但在詞意句意的理解上還有欠缺。他們在三年級已經(jīng)學過參觀游記的文章,對這類文體并不陌生。本文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要讓學生通過語言文字去想象畫面,感受美景,這對于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困難。當然學生也可以通過課前查閱相關(guān)資料,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與同學老師交流討論來解決學習中的困難。

三、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寫作方法。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體會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3、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抓住特點描寫事物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四、教學過程。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事物的寫作方法。

2、理解課文內(nèi)容,能體會文中優(yōu)美的句子。

3、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抓住特點描寫事物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過程。

一、口語交際:介紹小動物。一人說,其他同學聽,聽后再評價。

訓練內(nèi)容:口語交際。目的:訓練學生口語表達的能力。形式:一個人說,其他同學評。時間:3分鐘。

二、談話引入,介紹資料。

讀了課文后,頤和園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板書

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游覽這又大又美的頤和園。

(二)學習課文

1.輕聲讀課文,理清文章順序

請同學輕聲讀全文,一邊讀一邊填空。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頤和園的?(填空練習)

“進了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走完長廊,就到了()。從萬壽山下來,就是()。”作者是按照()順序描寫頤和園的。

訓練內(nèi)容:填空。目的:理清文章順序。形式:全員參與。時間:5分鐘。

填完訂正:長廊、萬壽山、昆明湖。板書

【設(shè)計的目的:明確《頤和園》這篇文章的寫作順序:游覽的順序?!?/p>

2.學習第二自然段

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長廊有什么特點?

明確:又長又美

你從哪句話看出長廊的美?填表格。小組中每人填一種美,最后一個人朗讀。

顏色美

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

樣子美

畫美

周圍的風景美

感受美

訓練內(nèi)容:填表格。目的:理解長廊的美。形式:全員參與。時間:8分鐘。

(1)長廊的顏色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長廊上有紅有綠十分美麗。

(2)長廊的'樣子美,“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毕褚粭l長城臥在萬壽山腳下。

(3)長廊上的畫美,“每一間的橫檻上都畫著五彩的國”這些畫顏色各異,內(nèi)容豐富,精美絢麗,堪稱藝術(shù)珍品。

(4)長廓周圍的風景美,“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一句寫出了長廊兩邊鮮花盛開,五彩繽紛就像一條鮮花鋪成的小路。

(5)長廊上游人的感受美,“神清氣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暢。

3.小結(jié):這一段描寫了長廊的顏色、樣子、畫、周圍的景色、游人的心情等幾方面的美,突出了長廊的精致美觀,以及那些創(chuàng)造者的高超技藝。

【設(shè)計的目的:理解長廊的特點,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去寫作的方法?!?/p>

(三)學習第三、四段

1.作者走完長廊,又來到了哪里?萬壽山

(1)萬壽山的特點是什么?雄偉壯麗。板書

(2)作者在萬壽山游覽時,從哪些詞語能夠看出他移步換景了?讓學生在三、四段畫上,指名說。(抬頭一看、向下望、正前面、向東眺望)

2.還有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萬壽山的美?

請同學們默讀三四自然段,找出有關(guān)的句子畫下來。

(1)“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庇捎谏礁唠x得很遠,所以看不到靜靜的湖面上淺淺的波紋。這句話中的“滑”能不能換成“劃”?為什么?因為這個“滑”字帶著作者的感受,船從昆明湖水面上滑過,這是一個動態(tài)描寫。

3.指導朗讀

(1)指名讀。

(2)學生評議,找學生再練習讀。

(3)齊讀第四段。

4.小結(jié):這一段描寫了作者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見的景物,突出了萬壽山雄偉壯麗的特點。

【設(shè)計的目的:理解萬壽山的特點,通過“滑”字來體會水的靜?!?/p>

(四)仿寫第五段

從萬壽山下來,作者又來到了哪里?說一說昆明湖有什么特點?風景如畫。板書

1.寫昆明湖的美景時,作者挑了哪幾個景觀去寫?(堤岸、湖心島、十七孔橋)

2.如果讓你寫寫咱們的大隊部門口很美觀。你準備挑哪三樣去寫。

3.學生寫。

大隊部門口很美觀?!?/p>

訓練內(nèi)容:寫小練筆。目的:學習第五段的寫法。形式:全員參與。時間:8分鐘。

【設(shè)計的目的:理解昆明湖的特點,體會昆明湖的優(yōu)美景色?!?/p>

5.根據(jù)板書總結(jié)全文

作者按游覽的順序,以萬壽山為中心,描寫了長廊、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幾外景物的特點。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shù)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板書設(shè)計

18頤和園

長廊長、美

又大又美萬壽山雄偉壯麗贊美之情

昆明湖風景如畫

五、學習效果評價設(shè)計

知識能力

合作交流參與情況

情感體驗

教學效果

課堂秩序是否活而不亂,秩序井然。4

學生是否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大膽發(fā)言,學習積極性是否被充分調(diào)動起來。5

總分100

六、與以往教學設(shè)計相比的特點。

1、本課注重了運用資料來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這就使得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有了對頤和園的了解,從而激發(fā)了學生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在課上通過對課文的細致學習,就能使學生對課文理解得更深入。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六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1個會寫,正確讀寫生字詞.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得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3.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名族自豪感.

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話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透過語言文字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興趣,增強名族自豪感.

一、理解課題,了解背景、識字字詞、把握大意。

二、品讀體會,學習表達。

(一)游賞長廊

1.它為什么叫長廊呢?這條長廊有什么特點呢?請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那些詞語有感覺,就把它標出來,也可以旁邊寫寫自己的感悟.

2.交流討論

(1)

1)長廊的特點?是從哪兒發(fā)現(xiàn)的?

板書:七百多米 273間

2)出示句子用什么方法描寫?

引導:七百多米,列數(shù)字,寫出了長廊的長,七百多米多長呢?相當于100個教室的長度!

3)看,句子中還有那些詞,在告訴我們長廊很長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發(fā)現(xiàn)了長廊的特點?

答:每一間的橫欄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關(guān)鍵詞,體會到什么呢?

答:人物、花草、風景----畫的內(nèi)容很豐富

補充:五彩-----美麗

幾千幅---兩幅----畫多 內(nèi)容豐富

(3)小結(jié)理順序:

1)我們再看長廊,好嗎?引讀,出示投影。

整體看------看長廊---- 看廊外----

2)總結(jié)寫整篇課文有順序,寫某個景點也要有順序,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三看長廊,連句成段,用列數(shù)的方法把長廊的長、美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

(二)游賞萬壽山

1.作者是怎么看它們的?看到什么特點?同學們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明說:看到了什么特點?聳立、高大閃閃發(fā)光 、金碧輝煌、琉璃瓦,板書:閃閃發(fā)光 金碧輝煌.

3.指導它為什么叫排云殿嗎?排云二字就出自古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

齊讀:抬頭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賞昆明湖

1.點圖片、音樂.

介紹其它景物景點,你想去游賞哪兒呢?

2.學生找到相關(guān)的詞語,獨立品讀.

3.誰愿意帶我們?nèi)ビ钨p一番呢?

讀出相關(guān)句子.

4.重點引導品讀描寫昆明湖的句子:靜得像……..,綠的………………..滑過.

比較“滑”與:“劃”的不同,讀一讀昆明湖的美!

5.小結(jié):

謝謝這些小導游們帶我們游賞了這么多美麗的景色,看,同學們找到的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具體的描寫就是文章的血肉?。?/p>

四 總結(jié)全文

游賞到這兒,同學們,頤和園游完了嗎?頤和園是我國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園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說不盡的豈止是頤和園,學習本組課文,我們還可以去游賞長城、兵馬俑,北京的故宮,山東的泰山,樂山大佛、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體現(xiàn)語文課堂的文化意味

《頤和園》編排在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主題單元,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努力拓展相應(yīng)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不局限于文本,也不限于“頤和園”而是把課堂置身與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大背景下教學,更深的了解到博大精深的名族文化,由頤和園引申到祖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chǎn)…..展現(xiàn)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文化品位。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七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3、學習按游覽順序?qū)懢拔锏膶懽鞣椒ā?/p>

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學習難點:能體會寫作順序,抓特點寫景狀物的方法。

一、激趣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作者去游覽了頤和園(隨機出示主要景色的圖片點出課文按游覽的順序描寫),作者具體給我們介紹了哪幾個地方的景色呢?(說到地點變換的句子,起到過渡作用)

指名回答。

二、品讀感悟,質(zhì)疑探究。

1、思考:這個人間天堂——頤和園總體上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師:正像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概括的那樣,北京的頤和園是一個(美麗的大公園)。 (生齊讀第一段)

2、出示主要景點的圖片,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景色美。

3、品味語言讀了課文,我們不僅能領(lǐng)略到頤和園美麗的景色,也能從課文中體味到作者優(yōu)美的語言。課文中重點描寫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各個景物的特點。

4、小組合作探究:

a:其中哪個景點最吸引你?

b:在小組內(nèi)讀相關(guān)語段,把你最喜歡的句子畫出來,說一說喜歡的理由。

c:用一個詞來概括這個景點的特點是什么?

5、小組內(nèi)交流,班上匯報交流。

6、扮演導游:介紹景點最吸引人的地方。

7、小結(jié):作者用優(yōu)美的語言讓我們深刻感受到了頤和園真不愧是“美麗的大公園”,是人間天堂。這么美麗的頤和園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這是我們民族的驕傲。

三、拓展:

1、目前,我國有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名勝古跡很多,請您和同學交流一下你游覽過哪些名勝古跡,或者交流你收集的名勝古跡資料。(指名匯報)

2、今天,你有什么收獲?(總結(jié)全文)

四、作業(yè):

1、完成達標檢測。

2、練筆:你們和家長也一定游覽過名勝古跡,請您模仿今天學到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按照游覽的順序?qū)懸粋€片段。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八

《頤和園》是一篇寫景的游記,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移步換景,用生動的語言、準確的詞匯、恰當?shù)谋扔鳌①N切的過渡,展現(xiàn)了頤和園這座古老的皇家園林的秀麗景色,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额U和園》作為本組文的一篇精讀課文,其編排的意圖如下:一是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二是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這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萬壽山、昆明湖。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學習作者按照觀察順序,抓住每處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點: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愛美的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難點:抓住課文中表示地點轉(zhuǎn)換的詞語,體會并學習課文抓住景物特點描寫景物的方法。

教學方法:講解、朗讀、提問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復習導入:

我們還領(lǐng)略了長廊的長而美(板書)

走完長廊后,就來到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好雄偉啊,到底看到什么呢?今天,我們就繼續(xù)學習第18課——《頤和園》,我們趕快翻開書第88頁,自由讀讀第3自然段吧。

二、領(lǐng)略“佛香閣”壯觀美

1、抬頭一看,我們看到了什么?(板書:佛香閣、排云殿)

2、佛香閣是什么樣的?哪位同學能找出有關(guān)句子跟我們讀一讀?

3、幻燈片出示: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指讀——再指讀——誰再來讀一讀(你讀得真流利)

5、你能向我們介紹一下佛香閣的特點嗎?

佛香閣:

八角寶塔形 三層建筑 很高的寶塔(聳立) 閃閃發(fā)光

6、幻燈片出示: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帶括號的詞顯示不同顏色)

從“聳立”一詞,我們感受到了佛香閣的壯觀,整個佛香閣是多么壯美呀?。ò鍟郝柫ⅲ?/p>

7、那排云殿是怎么樣的?

幻燈片出示: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8、這排云殿留給你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請自己再讀讀。

一排排,金碧輝煌。(板書:金碧輝煌) “一排排”,可見排云殿的占地面積之大?!敖鸨梯x煌”可見排云殿是那么的華麗,那么的光彩奪目。請帶著你的感受,再把這句讀一讀。

9、幻燈片出示: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佛香閣是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它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排云殿是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

同學們請看,這兩句話在寫法上有什么不同嗎?書上那樣寫有什么好處?(讓人產(chǎn)生懸念,很想知道是什么,感興趣。也突出了佛香閣、排云殿的美。)

10、想象我們此刻正在萬壽山腳下,讓我們把佛香閣和排云殿的美讀出來吧。(師生合作讀)

三、對話文本,細品語言

佛香閣、排云殿可真美呀,那登上萬壽山,又將會有什么樣的美景呈現(xiàn)在眼前呢?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聽老師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一起感受一下吧。

1、師配樂朗讀課文第4自然段。

2、你看到了什么景色?把你看到的景色用“——”畫出來。

(樹叢,琉璃瓦屋頂、宮墻、昆明湖、游船、畫舫、城樓和白塔。)

3、作者從不同的角度望,看到了這么多的美景,你最喜歡哪一處的景色?重點品讀第2、3、4句。

4、幻燈片出示:(1)、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

(1)、還有誰喜歡這句,請你讀一讀。

(2)、你覺得這句話美在哪里?

(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帶括號的詞顯示不同顏色)

(蔥郁:說明樹木茂盛,很綠。有黃色、綠色的屋頂,朱紅的宮墻,五彩繽紛,色彩斑斕,很美。)

(3)、請帶著你的感受,再把這句話讀一讀。

幻燈片出示:

師小結(jié):要把句子讀出美感來,我們應(yīng)該在朗讀時一邊想象畫面,一邊注意“美”的詞語。語速和語調(diào)還要有快慢、高低之分。

(4)、請同學們帶著自己的感受,再把這句話讀一讀吧。

5、還有喜歡的景色嗎?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6、幻燈片出示: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1)、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從這個比喻句中,你感受到昆明湖的什么特點?(靜、綠、)(字體顯示不同顏色)

(2)、還有哪一句話也體現(xiàn)了昆明湖靜的特點?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你找得真準確)

(3)、靜是怎么樣的?你能想象讀一讀嗎?

(4)、誰能感受到昆明湖靜靜的美?請你讀一讀。

(5)、誰還能帶我們再次欣賞這靜靜的美?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老師仿佛來到了靜靜的昆明湖。書上的黃色泡泡提示我們,“滑”字用得好,能把它改為“劃”嗎?(同桌討論)

(滑:游船、畫舫輕輕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過,速度非常慢,使湖面保持平靜。突出了昆明湖的靜。劃:用力揮漿使船前進,水漾起波紋,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靜。)

(6)、指讀課文。(配樂)

誰能帶領(lǐng)我們欣賞這樣的美景,伴著音樂,把第4自然段讀一讀?

7、從萬壽山下來,我們就來到了昆明湖,在湖上,我們看到了一座特別的石橋,這石橋是什么樣的呢?請同學們同桌合作讀第5自然段,把有關(guān)句子用“——”畫出來。

(1)、幻燈片出示: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指讀——再指讀

(2)、這座橋有什么特點?

柱子多——上百根 獅子的形態(tài)多——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幻燈片出示: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帶括號的字體顯示不同顏色)

(3)、讀了這兩句話,你有什么感受?(這座橋很美,古代勞動人民非常偉大,充滿著智慧和才干)

(4)、請帶著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之情,把這兩句話再讀一讀吧。

(5)、現(xiàn)在,讓我們欣賞一下各種姿態(tài)不一的獅子圖片吧。

你能夠想象出這些石獅子各種不同的姿態(tài)嗎?

有的( ),有的( ),有的( )……

11、同學們,在頤和園里,除了精美的長廊、壯美的萬壽山、秀美的昆明湖外,還有許多的景色,正如作者所說的那樣:“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p>

三、拓展延伸

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去游賞一下頤和園其他美麗的景色吧。(圖片欣賞)

1、看完頤和園這么美的風景,此時此刻,你想說些什么?(頤和園真是太美了,作為中國人,我感到驕傲、自豪……)

2、小導游展示。

這么美的風景,我們要一起分享,誰愿意做個小導游,帶領(lǐng)大家欣賞美麗的景色并作介紹呢?你可以選書上的幾個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或者是你自己在課后搜集到的頤和園的景點。(請2位同學展示,一個講課內(nèi)景點,一個講課外景點。)

各位游客,你們好,歡迎來到北京頤和園游覽。今天由我 為大家做導游,希望大家玩得開心。

……

四、總結(jié):

今天,我們在頤和園里作了一次免費旅游。頤和園那絢麗多姿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小導游們精彩美妙的解說更讓我們領(lǐng)略到了頤和園的無窮魅力。我們祖國有這樣秀麗的景色、瑰麗無比的歷史文化,真讓我們感到驕傲自豪。希望大家有機會,能真正去頤和園游賞一番。這節(jié)課上到這里,下課。

五:附:板書設(shè)計:

18、頤和園

圖 圖 圖

長廊 萬壽山 佛香閣 圖 昆明湖

長 美 排云殿 圖 靜、綠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九

1、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2、品析景物特點,感受語言美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課件

一、談話導入,板書課題

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

一起看大屏幕。

視頻中的景色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

齊讀課題,注意“頤”字的寫法。

二、檢查預(yù)習情況

出示“我會讀”指名領(lǐng)讀。去拼音再讀。

“我會填”指名回答。圖片出示理解“橫檻”“畫舫”。

三、初讀課文

1、出示自學提示:

(1)自讀課文,看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2)從課文中找出能夠體現(xiàn)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用“~~”畫出。

2、學生按要求讀書,教師巡視指導。

3、完成問題(1)。

提問:作者寫了頤和園哪些地方的景色?

學生回答,師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十

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金碧輝煌的《頤和園》教師教學設(shè)計,希望對大家有所用處!

教學目標:

1、正確讀寫“長廊、神清氣爽、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隱隱約約、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4、學習作者按游覽順序有序觀察,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課前交流:

交流“風景秀麗”的旅游景點

一、直接導入

今天我們走進北京的頤和園,到那里去看一看。

板書課題:頤和園。注意“頤”的寫法,尤其是左邊的筆順,跟我邊說邊寫。

二、聽寫字詞,回顧課文主要內(nèi)容

這篇課文大家都已經(jīng)學過了,下面咱們先來聽寫幾組詞。咱們推薦三位上黑板前跟大家一起寫。

長 廊 萬壽山 昆明湖

神清氣爽 金碧輝煌 姿態(tài)不一

1、訓練說話“昆明湖、姿態(tài)不一”

2、 “金碧輝煌”

(1)點撥字形

輝,光也?!墩f文》

煌,火狀?!稄V韻·唐韻》

(2)圖片理解

瞧,在陽光的照射下,多么的裝飾華麗,光彩奪目。

3、點撥“廊”、“ 態(tài)”的字形

4、堂堂正正中國人,方方正正中國字,請大家對照自己這兩個字,試著挑出一個,把字寫得更美觀一些。

5、概括課文內(nèi)容

一說主要內(nèi)容,抓景點

(1)師引導說清楚

你看,這真是有山,有水,有建筑的一處皇家園林啊!誰能用自己的話把這三處景點連起來說一說課文的'內(nèi)容?你比如說:先講了——然后——最后——。

(2)抓景點,個別說(兩生)

3、二說主要內(nèi)容,抓游覽順序

(1)自由讀文,勾畫游覽順序的句子

請大家打開書到87面,快速地讀一讀課文,邊讀邊畫出作者游覽順序的句子。

(2)匯報交流

(3)剛才咱們匯報的句子都在每一段的開頭,不僅可以承接上文,又可以引起——下文,這些句子都是——過渡句。

(4)給表示游覽順序的四句話加上文章的首尾段,掌握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

三、默讀課文,提煉中心句

課文就寫了這三處景點嗎?不止這些,還有一處、兩處、三處(副板書:……)所以說:“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p>

2、濃縮成兩個字——美、大(板書)

四、精讀品悟,游賞長廊

好文不厭百回讀,我們走進課文,去長廊看看吧!

1、個別讀,其余同學思考:長廊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師生交流。

3、品讀句子,領(lǐng)悟長廊的美

預(yù)設(shè)一: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 273間。

(1)“綠漆”、“紅漆”

顏色美嗎?這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能數(shù)得清嗎?(一眼望不到頭)

(2)“一眼望不到頭”

再讀點撥,“一眼(孩子,還沒看到呢,再等會兒。)——望不到頭”。

(3)“七百多米長”、“273間”

長也是一種美啊!

(4)點撥觀察角度

孩子,你現(xiàn)在是站在什么地方看的啊?——站在長廊里,放眼一望。

預(yù)設(shè)二: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1)多少幅?幾千幅!讀出感受

(2)“?!备摹?”

其實這里完全可以把“。”改“!”,誰來讀一讀?你在感嘆什么啊!

(3)點撥觀察角度

這時的我們又把目光投到了長廊上方的橫檻上,這又是在——抬頭看去。

預(yù)設(shè)三: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

廊外的美景吸引了你啊。

師生合作讀,體會鮮花常開。

4、“神清氣爽”

(1)目之所及,手之所觸,身之所感讓人感覺到——“神清氣爽”

(2)閉上眼睛,深吸一口氣,聞聞這朵朵花香,記住這一幅幅圖畫。再來讀一讀這個詞語。

(3)點撥觀察角度:

作者這時帶著我們繼續(xù)——邊走邊賞,把目光轉(zhuǎn)到了長廊的兩旁。

5、滲透觀察景物的寫法

同學們看,作者依據(jù)游覽的順序帶領(lǐng)我們參觀長廊,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跟隨著作者的腳步的同時,不斷轉(zhuǎn)換著觀察的視角:放眼望去、抬頭一看、邊走邊賞。作者敘述得非常有條理,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長廊的美和大。

6、示范說導游詞

讀得美,背得好!但是說出來不一定比這差。(配合圖畫說長廊導游詞)

7、明確導游詞特點

同學們,剛才我變成了——導游,帶領(lǐng)在座的各位游客游覽了長廊,有意思吧!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十一

1、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進一步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2、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一、抓住課文的游覽順序,復習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跟隨作者來到了被譽為“人間天堂”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在初讀課文以后,我們制作了頤和園的導游示意圖,知道了作者的游覽順序是:

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有名的長廊。(第2自然第一句話)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的腳下。(第3自然第一句話)

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第4自然第一句話)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第5自然第一句話)

(要求:請學生先說清楚將學校景點分為幾部分,然后再讀過渡句。)

(點評:層次分明,運用詞語準確的同學。)

師:同學們寫得真好,老師跟隨著你們的游覽路線也重新游玩了一下我們的學校。

師:課文中我們跟隨著作者的游覽順序,我們還領(lǐng)略了長廊的長而美——(學生接讀課文第2自然段。)(出示圖片)

師:當我們走完長廊后,就來了萬壽山腳下,抬頭一看,好雄偉啊,這是什么呢?(學生接讀課文第3自然段)(出示圖片)

師:作者就是這樣運用不同的描寫手法,表現(xiàn)出了不同景物的特點。

二、學習4——6自然段,品讀文本中的語言美。

師:現(xiàn)在讓我們繼續(xù)登上萬壽山。

師:讓我們細讀課文,把你認為寫得美的地方用橫線畫出來。

自由朗讀課文。

學生匯報,品讀句子。

1、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個人讀、小組讀、齊讀)

(有黃色的、綠色的屋頂,朱紅的宮墻,很美,寫出了頤和園的古色古香。)

(“蔥郁”說明了樹木很茂盛,很綠,使人神清氣爽。)

2、頤和園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個人讀、男女讀、齊讀)

(用比喻句寫出了昆明湖很靜,湖水很綠、很清澈,湖面很光滑,游船即使過也不留痕跡。)

師:老師已經(jīng)被這樣的美景陶醉了,真想帶著陶醉的感覺讀一讀。(朗讀時故意把“滑”讀成“劃”。)

師:為什么課文寫游船、畫舫在湖面上前進,用“滑”而不是“劃“大家自己讀一讀,體會體會。

學生討論。

師:作者就是這樣準確地運用了這個“滑”生動描繪襯托出昆明湖的“靜”。

師:請同學們用上自己喜歡的方法再讀一讀這句話,讓昆明湖的靜和綠也走進你的心里,把游船、畫舫輕輕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滑過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

師:聽了同學們的朗讀,我似乎已經(jīng)置身于“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的美景之中了。

師: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了?,F(xiàn)在請同學們小組合作學習第五自然段:1、課文抓住昆明湖的哪些景色來寫?2、畫出你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在小組內(nèi)讀一讀,并說說好在哪里。也可以導游的身份介紹這些景點。

(請學生出來扮演導游的身份介紹這些景點,讓學生切身體會這個景點作者主要抓住什么去描寫?)

通過她的介紹,你感受到她主要抓住哪幾個景色去介紹呢?

從下來萬壽山,就是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好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shù)不清的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出示畫線的段落,描寫出景點。(1——2學生介紹,板書:長堤、小島、十七孔橋)

師:現(xiàn)在我們來看這一段話,寫出了十七孔橋的什么特點呢?

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也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橋洞多、石柱多、獅子多)

師:這么多的獅子,你能想像出它們的姿態(tài)嗎?

出示小練筆:

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它們有的(),有的(),有的()……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

點評學生的小練筆。

感情升華。

三、拓展作業(yè):

1、上網(wǎng)了解《頤和園》的其它景點,試著運用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寫。(注意表現(xiàn)出景點的特點)(中層生選做題)

2、學習《頤和園》的寫法,把《美麗的校園》寫完整。(后進生選做題)

3、記一次難忘的游覽活動。(優(yōu)生選做題)

板書:

18、頤和園

昆明湖:靜、綠

昆明湖:長堤

小島

十七孔橋:橋洞多、石柱多、獅子多

(喜愛之情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十二

這篇講讀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湖光山色、亭臺樓閣、長廊石橋等景物,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先抓住“長”的特點從總體介紹,接著抓住每一間的橫檻上五彩的畫的特點從內(nèi)部介紹,最后抓住長廊兩旁風景宜人的特點介紹外部環(huán)境。二寫萬壽山的景色。先寫從山腳下抬頭看到的佛香閣和排云殿壯觀的景象,再寫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從山上向下、向前、向東遠眺所看到的美麗的景觀。三寫昆明湖的景色。分別介紹了長堤、湖心島、十七孔橋。課文開頭總述頤和園的美麗,結(jié)尾與開頭呼應(yīng),表達了作者贊美之情。

【學習目標】

1、借助拼音認讀7個生字:“頤、聳、閣、舫、眺、堤、態(tài)”;會寫11個生字:“殿、廊、柱、栽、筑、閣、朱、堤、雕、獅、態(tài)”;能自如地運用多音字“幾”。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使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進一步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感受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4、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策略】

以讀為本、情境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法。

【教學重、難點】

領(lǐng)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出示頤和園全景圖。

同學們,在我們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聞名的皇家園林,你們知道是哪里嗎?

教師板書課題:

頤和園

強調(diào)“頤”的筆順。

二、交流資料,了解頤和園概況

通過查閱資料,你對頤和園都有了哪些了解?

指名說。

三、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件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

3、快速默讀課文:

4、匯報,相機板書:

長廊萬壽山下萬壽山昆明湖

5、引導、點撥: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覽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6、課件出示:

聘請導游(怎樣才能做好導游)

四、再讀課文

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喜歡它。并用自己習慣用的標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五、按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習內(nèi)容

引入學習描寫長廊的相關(guān)段落,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廊的美。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質(zhì)疑。

2、集中交流:

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插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組織學生討論,啟發(fā)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聯(lián)系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深入體會、感悟長廊的美。

引入學習作者描寫萬壽山的相關(guān)段落,體會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萬壽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組用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六、創(chuàng)設(shè)情景、拓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結(jié)合課文、參考相關(guān)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采取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

(自由組織導游詞)

2、同伴合作,演導游。

3、競聘導游、評價。

4、學生自由展示。

第二課時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學法學“昆明湖”的相關(guān)段落

三、質(zhì)疑問難、回讀全文、理清課文結(jié)構(gòu)

四、環(huán)境教育

五、練習

閱讀收集到的關(guān)于“頤和園”的資料,聯(lián)系課文,組織召開“資料信息會”,匯報形式如下:

1、朗讀摘抄下來的自己喜歡的句、段,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編寫導游解說詞,競聘“頤和園”的小導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匯報。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十三

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典范。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大體是: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全文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勞動人民的贊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在品讀、欣賞中讓學生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學習本課按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yǎng)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2課時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你們知道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哪兒嗎?(頤和園)頤和園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游覽這又大又美的頤和園。

(板書:頤和園)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上節(jié)課我們大致了解了課文,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頤和園的?畫出二--五自然段的第一句話。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移步換景的寫作方法)

(1)長廊的顏色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長廊上有紅有綠十分美麗。

(2)長廊的形狀美,“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毕褚粭l長成臥在萬壽山腳下。

(3)長廊上的畫美,“每一章的橫檻上都畫著五彩的國”這些畫顏色各異,內(nèi)容豐富,精美絢麗,堪稱藝術(shù)珍品。

(4)長廓周圍的風景美,“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一句寫出了長廊兩邊鮮花盛開,五彩繽紛就像一條鮮花鋪成的小路。

(5)長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氣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暢。

3.小結(jié):這一段描寫了長廊的顏色、形狀、畫、花、游人的心情等幾方面的美,突出了長廊的精致美觀,以及那些創(chuàng)造者的高超技藝。

4.指導朗讀。

(1)誰愿意帶領(lǐng)大家去游覽一下著名的長廊,通過你的朗讀,讓同學們體會到長廊的美。

(2)教師評議,再指名朗讀,找同學評議。

三、學習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長廊,又來到了哪里?(萬壽山)

作者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什么?請同學看圖回答。

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你從哪些詞或句子感受到的?

(萬壽山雄偉壯麗,佛香閣巍峨壯觀,排云殿金碧輝煌。)

2.還有哪些地方表現(xiàn)了萬壽山的這種美?(注意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觀察順序)

(1)“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這句話說明了什么?

3.指導朗讀

(3)指導朗讀。注意重點詞要讀出重音。例如“大半”、“靜”、“綠”、“一點兒”等。

四、自學第四段。

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說一說昆明湖有什么特點?

1.同學自由討論。

2.指名發(fā)言,檢查自學情況,其他組的同學補充發(fā)言。

3.每組選出代表讀課文,比一比,那一組讀得好。

4。拓展練習:說說石獅子有的在( ?),像在( ? )。

正像大家所說的那樣,“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學生齊讀)“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p>

五、根據(jù)板書總結(jié)全文。

1、當小導游介紹你喜歡的一處景點。

2、作者按游覽的順序,以萬壽山為中心,描寫了長廊、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幾外景物的特點。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shù)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3、。通過本篇課文的學習,你知道游覽景點的文章應(yīng)怎樣寫了嗎?(按順序、抓特點、突出重點)

六、布置作業(yè)。

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游樂場等),按地點轉(zhuǎn)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頤和園的教學設(shè)計第一課時篇十四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1、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1、頤和園風光圖和視頻。

2、學生課前查閱有關(guān)頤和園的資料。

兩課時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頤和園的美景,激發(fā)民族自豪感,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chǎn)”的興趣。

3、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新課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頤和園給你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呢?(大、美)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描寫頤和園的,重點游覽了哪些景點呢?(板書)(ppt演示)

你是從課文的哪些語句看出來的?(ppt演示)

今天,我們再次跟隨作者走進頤和園,繼續(xù)去領(lǐng)略它的美吧!

二、學習課文

(1)長廊

2、學生匯報。

師:說說你從哪些語句體會到它的長。(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板書:長)

作者在描寫長廊的時候運用了什么方法來寫出它的長呢?(列數(shù)字)

指名讀句子,讀出長廊的長;齊讀句子,感受長廊的長。

師:作者還寫出了長廊的什么特點呢?(板書:美)

文中哪些地方寫出了它的美呢?(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

“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說明了畫的內(nèi)容十分……(豐富多彩)

師:作者除了寫出了長廊內(nèi)部的美,還描寫了長廊兩旁,又是怎樣的呢?(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話還沒謝,那一種花又開了。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上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長廊兩旁的花兒,這邊的謝了,那邊的又開了,一年四季鮮花盛開,景色宜人。

師:作者在描寫長廊的時候,是按什么順序來寫的?(板書:由內(nèi)到外)

3、師:讓我們一起來讀讀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這么長、這么美的長廊吧。

4、小結(jié):作者描寫長廊時,抓住它的'特點來進行描寫。而且,作者是按一定的順序來進行觀察和描寫的。這些是我們要學習的寫作方法。(ppt)

(2)小組合作學習

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里面合作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完成以下的表格。(ppt)

2、學生在小組里交流討論,合作填寫表格,師巡視指導。

3、學生用實物投影匯報,師板書,隨機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ppt)

比較: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劃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師:課文當中為何不用“劃船”的“劃”字,而用了“滑動”的“滑”字呢?

因為昆明湖和萬壽山的景色太美了,所以游船、畫舫行駛得很慢,只有這樣,游人才能既盡情地欣賞優(yōu)美的風景,又不會破壞湖面的平靜。給人的感覺不是在水上行駛,倒像在冰上慢慢滑動似的。這句話運用動態(tài)描寫,反襯出昆明湖水的靜。

(3)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頤和園的美景,說也說不盡,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這美麗的大公園吧!

三、拓展閱讀,打?qū)懢毩?/p>

1、這節(jié)課,我們跟隨作者領(lǐng)略了頤和園的美,我們國家其實還有不少名勝古跡同樣美不勝收,我們現(xiàn)在就一起去讀一讀吧!

2、(ppt出示冰壺洞的圖片)師介紹:這是全國最大溶洞瀑布,位于浙江省金華市北山的冰壺洞內(nèi),冰壺洞的洞口小、肚大、洞深,形似冰壺,又涼氣襲人,而得名的。

師:觀察一下這溶洞瀑布,說說它有什么特點。

我們來讀讀短文,看看作者是如何抓住景物特點來描寫冰壺洞的溶洞瀑布的。

3、請同學們再去讀讀其它幾篇文章。

4、同學們看了這么多好文章,現(xiàn)在一定也很想把自己游覽過的一處景點介紹給大家吧,下面就請同學們?nèi)ゾ毦毠P吧!

5、小練筆要求:抓住特點,按一定的順序描寫一處景物。

6、師生共同評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6873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