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優(yōu)秀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15 07:09:11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優(yōu)秀16篇)
時間:2023-12-15 07:09:11     小編:FS文字使者

教案的編寫應注重靈活性和針對性,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編寫教案還要考慮學生的前知識和掌握情況,設(shè)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學習吧。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一

1、能在讀文中理解“水泄不通、悅耳動聽、哀傷凄婉、凄厲、四面楚歌、千古佳話”等詞語的意思。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用把課題補充具體的方法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3、能在研讀課文中感悟孤城凄涼的意境和胡笳曲的魅力。

4、知道四面楚歌的故事,感受名將劉琨的勇敢和智慧。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中國有著五千年的歷史文化,有不少成語都是歷史長河中一個個精彩故事的縮影。如我們曾經(jīng)學過的完璧歸趙、起死回生、臥薪嘗膽。今天老師又給大家?guī)硪粋€成語。

(媒體出示詞語:聞雞起舞)。

2誰知道這個成語的意思?

3簡介劉琨:他是西晉末年的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同時也是一位音樂家、他精通音律,曾創(chuàng)作了《胡笳五弄》。

4今天我們學的課文就講述了一個與劉琨有關(guān)的歷史故事。

(板書課題:一曲胡笳救孤城)。

5讀課題,認識胡笳樂器。

(媒體出示胡笳圖和文字資料:胡笳是我國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種樂器,也是匈奴人最喜歡的一種樂器。它類似笛子。民間又稱潮爾,冒頓潮爾。流行于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等。)。

6一讀課題,我們的腦海中馬上會出現(xiàn)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一曲胡笳怎么能救一座孤城”呢?讓我們一起穿越時空隧道,回到西晉末年,解開這個謎底。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輕聲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正音:并州刺史、邊塞。

3、課文中的詞語你們都理解了嗎?讓我們做個小游戲,同學們來猜一猜好嗎?

(1)這是個四字詞語,經(jīng)常形容十分擁擠或包圍得十分嚴密,好象連水都不能泄出。

(媒體出示詞語:水泄不通)。

(2)聽兩段樂曲聲,能用文中的哪兩個詞來表示?

(媒體播放兩段樂曲,出示詞語并板書:悅耳動聽、哀傷凄婉)。

(3)世代流傳的美談。

(媒體出示詞語:千古佳話)。

4、概括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故事發(fā)生在(西晉),主人公是(劉琨),選擇性地用上這些詞,加上自己的語言,把課題說說具體。

(媒體出示課題和詞語:一曲胡笳救孤城。

水泄不通、悅耳動聽、哀傷凄婉、千古佳話)。

同學們說的就是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把課題說具體也不失為概括一篇課文主要內(nèi)容的辦法。

5、閱讀史料。

故事發(fā)生在西晉,這就是西晉的地圖。這塊區(qū)域就是并州,這是晉陽城,就是現(xiàn)在的山西太原。這塊就是匈奴活動的區(qū)域。

(媒體出示地圖)。

6、齊讀第一小節(jié)。

(媒體出示課文第一小節(jié))。

三、研讀課文,理解內(nèi)容。

1、了解背景理解“孤城”

(1)從剛才的史料中我們知道“孤城”其實就是晉陽城?!肮鲁恰钡摹肮隆钡降资鞘裁匆馑寄?讀讀第二小節(jié)找找句子。

(媒體出示句子:幾天過去了,援軍還未來到。城里的兵力在減弱,糧食在減少。)。

(2)原來稱晉陽城是“孤城”有這樣幾個原因:

(師生共同概括并板書:援軍未到、兵力減弱、糧食減少)。

“孤城”的“孤”原來還帶有“孤立無援”的意思。

(3)齊讀第二小節(jié)。

2、得到啟發(fā)吹起胡笳。

(媒體出示圖片:冷月荒漠圖)。

這番景色在劉琨的眼中可和你們不一樣,是怎樣的呢?讀讀課文,找找句子。

(媒體出示句子:劉琨凝視遠方,面對邊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發(fā)出一聲聲長嘯。)。

(2)同樣是這些景物,為什么在劉琨眼中,月亮是“冷”的,沙漠是“荒”的?

(媒體出示:“冷”、“荒”變紅)。

(媒體出示句子:劉琨凝視遠方,面對邊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他想:()禁不住發(fā)出一聲聲長嘯。)。

(4)剛才你們說的這些內(nèi)容其實就是劉琨當時的想法。讓我們把劉琨的著急、憂愁、孤獨融入到句子中,來讀一讀吧。

(媒體出示句子:劉琨凝視遠方,面對邊塞的冷月、荒漠、山丘、孤城……禁不住發(fā)出一聲聲長嘯。)。

(5)個別讀、朗讀指導,給予點評、男生讀、齊讀。

(6)這是一聲聲凄厲的長嘯,剛才我們學過凄婉這個詞,能不能說凄婉的長簫?比較句子。

(媒體出示句子:

那一聲聲凄厲的長嘯,在夜深人靜時傳得很遠,傳到匈奴的兵營,把匈奴兵驚醒了。

那一聲聲凄婉的長嘯,在夜深人靜時傳得很遠,傳到匈奴的兵營,把匈奴兵驚醒了。

(7)凄婉帶有婉轉(zhuǎn),形容樂曲聲。而凄厲帶有尖銳的意思。指導朗讀。

(8)沒想到這情到濃時發(fā)出的一聲聲長嘯驚醒了匈奴兵,也啟發(fā)了劉琨,讓他想起了當年項羽八千兵馬被“四面楚歌”唱敗的故事,想出了用“胡笳曲”救晉陽城的計謀。

3、理解救孤城的原因,感受胡笳曲的魅力。

(1)讓我們看看“四面楚歌”到底講了一件什么事。

(媒體出示錄象:秦朝末年,楚漢相爭,項羽的楚軍被劉邦帶領(lǐng)的漢軍重重包圍,劉邦命人唱起了楚歌。楚軍聽見四周傳來的他們家鄉(xiāng)的楚歌,軍心動搖,戰(zhàn)斗失敗。最終項羽在烏江邊自刎。)。

(媒體出示句子:項羽的部下聽到楚歌,想起了家鄉(xiāng)和親人,軍心動搖,戰(zhàn)斗失敗。)。

(2)讀讀第7小節(jié),你會馬上明白一曲胡笳救一座孤城的原因,用簡短的話說一說。(板書:瓦解軍心)。

(3)胡笳曲怎么就有那么大的魅力呢?使匈奴人甘愿做逃兵呢?讓我們先來看看匈奴人原來的生活。

(媒體出示草原圖片,老師解說: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xiàn)牛羊。匈奴人在草原上牧馬放羊,樹林里狩獵捕魚,蒙古包里與親人快樂地生活。與朋友們大塊吃肉,大碗喝酒。)。

而現(xiàn)在他們面對的是冷月、荒漠、山丘、孤城。這樣的對比是何等的強烈。這時傳來的胡笳曲會讓匈奴人作何感想呢?設(shè)想一下,你就是那個匈奴士兵,離家已久,你聽到了胡笳曲會作何感想呢?)。

(媒體出示說話練習)。

悅耳動聽的胡笳曲,讓我想起了()。

哀傷凄婉的胡笳曲,讓我想起了()。

(4)指導朗讀:

(媒體出示句子:

胡笳曲是那么悅耳動聽,又是那么哀傷凄婉,就像是年老的慈母在呼喚久別的孩子,又像是年輕的妻子在思念在外的丈夫……)。

(5)什么也抵擋不了對故鄉(xiāng),對親人的思念,對長期在外作戰(zhàn)的士兵更是如此。這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不由得使我們想起這兩句詩:

(媒體出示詩句: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xiāng)。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極天涯不見家。)。

四、課堂總結(jié),復習鞏固。

1讓我們再回到課文,讀讀描寫劉琨的語句,說說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劉琨呢?

2難怪詩人陸游會做出這番評價。

(媒體出示詩句:劉琨死后無奇士,獨聽荒雞淚滿衣。)。

五、課后拓展,布置作業(yè)。

1抄寫詞語:水泄不通、悅耳動聽、哀傷凄婉、凄厲、四面楚歌、千古佳話。

_2拓展作業(yè):在歷史長河中,有許多像劉琨這樣足智多謀的將領(lǐng),有許多像一曲胡笳救孤城這樣不戰(zhàn)而勝的戰(zhàn)役。其中,諸葛亮的空城計與本課有異曲同工之妙!感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看一看。

(媒體出示圖片:空城計)。

板書:悅耳動聽援軍未到。

一曲胡笳救孤城兵力減弱。

哀傷凄婉糧食減少。

瓦解軍心。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二

——進入天山,戈壁灘上的炎暑被遠遠地拋在后邊,迎面送來的雪山寒氣,會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涼爽。

——再往里走,天山顯得越來越美。

——走進天山深處,山色逐漸變得柔嫩,山形也逐漸變得柔美。

這些句子表示空間的轉(zhuǎn)換,順序從山的外圍寫到山的深處。

2、全文可以分為四段。

第一部分(1)全文總述,寫了七月間游人最理想的去處是騎馬上天山。

第二部分(2)寫作者騎馬進入天山所看見的景色。

第三部分(3)描寫天山密林幽靜的美景。

第四部分(4-6)描寫森林深處的花和牧場。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三

1.熟讀課文,了解故事發(fā)生的情境,能從內(nèi)心批評和唾棄托德和老板在金錢面前的丑惡嘴臉。

2.通過對描寫人物的語言的揣摩,把握托德和老板的特點,感受課文神態(tài)描寫和語言描寫的傳神之處。

3.認識課文中的4個生字,積累有關(guān)語言。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1.談話:感受了中國文學作品中的一些人物形象,讓我們再來看看外國作家筆下的人。下面這篇課文選自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土溫寫的短篇小說《百萬英鎊》。

2.了解故事梗概。

二、自讀課文,暢談體會。

1.靜心讀文,想想可以用哪些詞語概括老板和托德的特點,課文的哪些描寫突出了這些特點。(在書上作批注。)。

2.交流閱讀感受。

(1)學生在四人學習小組交流,談?wù)剬蓚€人物的評價。推選代表準備全班交流。

(2)派代表分別在寫有“老板”和“托德”的題板上寫上概括性的詞語。

三、拓展延伸,引發(fā)閱讀興趣。

一個富豪之家的兩兄弟,從銀行中取出面額為一百萬英鎊的鈔票,藉此驗證這一百萬的價值。他們選擇了身無分文的年輕人作為實驗品。于是一個流落倫敦街頭的窮光蛋忽然之間得到了一張一百萬英鎊的鈔票,他的生活由此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引起了他生活方式的突變……想知道故事的原文嗎?(這段最好放在前面,介紹背景,幫助孩子更好地理解課文)。

1.在《百萬英鎊》這篇短篇小說中處處可尋覓到這樣的生動描寫。感興趣的同學可讀原文,進一步感受作家筆下的人物特點。

四、作業(yè)。

閱讀一篇文章,做一則讀書筆記:(課標《同步閱讀》同主題文章)摘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情描寫的句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點。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四

教學目標:

1.認識3個生字,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等。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鼓勵學生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通過對母親外貌、動作、語言描寫的重點句、段,體會母親的慈祥與善良和我對母親的感激、熱愛與崇敬之情。

教學的重難點:

要著重引導學生通過描寫母親外貌、語言、動作和神態(tài)的語句,體會平凡母親的偉大,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fā)熱愛母親的思想感情。

課前準備:有關(guān)于作者的資料、寫有課文新詞的小黑板。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我們剛學了課文《地震中的父與子》,感受到在突如其來的災難面前,父愛進發(fā)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感受到的母愛又是怎樣的呢?今天我們學習的這篇課文,將使你感受到母愛的深沉。

2、板書課題:慈母情深(學生齊讀課題兩遍)。

釋詞:“慈”在這里是什么意思?“慈母”呢?

學生動手查字典,然后指名回答。

3、閱讀課文的導讀部分,明確學習要求。

4、展示資料,簡介作者。

學生先介紹各自搜集的作者資料,然后教師可作適當?shù)难a充。

(梁曉聲,當代作家.1979年開始發(fā)表作品,梁曉聲的創(chuàng)作以小說為主,現(xiàn)已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六部.其作品大多被香港、臺灣出版,并譯為英、日、法、俄等國文字.著有短篇小說集《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中篇小說集《人間煙火》,長篇小說《一個紅衛(wèi)兵的自白》《從復旦到北影》《雪城》等.其短篇小說《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親》,及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分獲全國優(yōu)秀小說獎)。

二、檢查預習,交流感受:

1、指名讀課文,檢查學生朗讀課文情況。

2、出示小黑板;學習生字(先自由讀,再指名來讀,再全班齊讀)。

3、重點理解詞語:失魂落魄、震耳欲聾、龜裂(注意多音字“龜”在這里的讀音)。

4、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講什么?(動筆寫在課本上)。

5、預習了課文后,你有什么感受?(總體印象)。

過渡: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母親的深情的呢?

三、品讀課文,感受母愛。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畫出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在自己感受特別深刻的地方作簡單的批注。

2、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

a.你感受最深的地方是哪些?

依據(jù)學生發(fā)言,讓學生在讀中體會,教師適當補充,其主要為:

(1)“我穿過一排排縫紉機,走到那個角落,看見一個極其瘦弱的脊背彎曲著,頭和縫紉機挨得很近.周圍幾只燈泡烤著我的臉.”(反映出媽媽工作的辛勞,勞動環(huán)境極差。)。

(2)“背直起來了,我的母親.轉(zhuǎn)過身來了,我的母親.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對眼神疲憊的眼睛吃驚地望著我,我的母親……”(這段話突出了母親工作的勞累,還看出母親為“我”的到來感到驚訝;通過省略號還可以體會到“我”為母親這樣的勞動而感動,為自己貿(mào)然要錢而內(nèi)疚。)。

(3)“母親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皺皺的毛票,用龜裂的手指數(shù)著.”(說明母親的錢來之不易,是一點一點勞動得來的.通過“龜裂”一詞看出母親的艱辛。)。

(4)“母親卻已將錢塞在我手心里了,大聲對那個女人說:‘我挺高興他愛看書的!”(從中可以看出母親支持兒子讀書,反映出她內(nèi)心的喜悅。)。

(5)“母親說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彎曲了背,立刻又將頭俯在縫紉機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這段話運用排比句講母親為了整個家而不知疲倦地勞動,珍惜一點一滴的勞動時間。)。

(6)“那一天我第一次發(fā)現(xiàn),母親原來是那么瘦小!那一天我第一次覺得自己長大了,應該是個大人了.我鼻子一酸,攥著錢跑了出去……”(從這兩段話中可以看出“我”當時為母親辛勤勞作的場面所感動,為自己不能體貼母親而內(nèi)疚。)。

b.你畫出了哪些描寫母親外貌和語言的語句?(波浪線和橫線分別畫出)。

(1)指名讀句子,體會從這些描寫中知道了什么?

(2)小組分角色朗讀對話。

(3)全班分角色朗讀,評議。

四、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1、總結(jié):說說課文是怎樣表現(xiàn)母親的深情的學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

這是一個怎樣的母親?()的母親。

(結(jié)合板書,將重要詞語填入括號內(nèi))。

2、拓展:讀一讀“閱讀鏈接”《紙船——寄母親》,說說你讀懂了什么?(《紙船一一寄母親》是冰心早年寫的一首詩,寫的是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對日夜思念的母親的深情呼喚,是獻給親愛的母親的一曲深情的頌歌.運用借物抒情的寫法,作者借紙船抒發(fā)了對母親、對祖國的深深的思念。)。

3、延伸:課外讀一讀歌頌母親的文章或古詩。

提示:以前學過的那首古詩也是描寫母愛的?(《游子吟》)。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五

1.根據(jù)班級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制定班級公約,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建設(shè)團結(jié)友愛的班集體。

2.引導學生清楚明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聽取別人的觀點。

3.引導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制定班級公約,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培養(yǎng)學生的班集體意識。

教學重點:

清楚明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認真聽取別人的觀點。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發(fā)揮主動性制定班級公約,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并培養(yǎng)學生的班集體意識。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設(shè)計。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每個人都是班級的一員,我們每個人都是班級的小主人。為了把我們班建設(shè)成一個學習環(huán)境良好、大家團結(jié)友愛的溫馨的大家庭,今天,我們就一起制定一個班級公約,讓大家一起遵守,讓我們班呈現(xiàn)出嶄新的面貌。

(板書:制定班級公約)。

二、合作探究。

同學們,我們分小組活動制定班級公約。(板書設(shè)計:針對學習、紀律、衛(wèi)生)等方面,全班討論班級想要達到的目標。

1.班級公約要根據(jù)我們班的實際情況來制定。

2.制定的公約要切實可行,不能好高騖遠。

3.每個同學先在紙條上寫出兩三條自己認為比較重要的公約內(nèi)容,然后再小組討論。每個小組制定一份,進行全班交流。

4.選擇最合適的班級公約,大家共同遵守。

三、小組匯報,形成公約。

現(xiàn)在,每個小組把自己制定的公約向大家展示,注意發(fā)言要控制時間,要用普通話正確、流利地讀出來。大家做好筆記,把自己認為好的內(nèi)容記下來。最后大家討論,既總結(jié)大家的共同意見,也說明不同意見。

四、大家總結(jié),形成公約。

現(xiàn)在,我們班的公約已經(jīng)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讓我們班成為一個學習環(huán)境良好、大家團結(jié)友愛的大家庭?,F(xiàn)在老師把班級公約公布如下:

(板書設(shè)計:學習方面)。

1.按時上學,不遲到。

2.上課專心聽講,大膽發(fā)言。回答問題聲音響亮。

3.課間休息做有益的游戲,不追逐,不打鬧。

4.課后認真復習,按時完成作業(yè)。

(板書設(shè)計:紀律方面)。

5.放學按時回家,少看電視,不玩無益的電腦游戲。

6.不隨地吐痰,不亂扔果皮紙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區(qū)的整潔。

7.愛護公物,損壞公物要照價賠償。

8.保持教室安靜。自習課或老師不在的時候,要保持教室安靜,討論問題要小點聲,不能打擾到別人。

(板書設(shè)計:衛(wèi)生方面)。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掃衛(wèi)生,保持教室清潔干凈。

10.不亂扔垃圾,不隨地吐痰。

五、總結(jié)。

師:我們齊心協(xié)力制定了班級公約,希望同學們認真遵守,把我們班變成一個文明、干凈、學習氛圍濃厚的班級。

【板書設(shè)計】。

制定班級公約。

學習方面。

紀律方面。

衛(wèi)生方面。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六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魯賓遜漂流記》的主要故事內(nèi)容,感受作品的藝術(shù)美,培養(yǎng)閱讀興趣。

2、結(jié)合作品故事情節(jié)理解魯賓遜這一主要人物形象。

3、認識《魯賓遜漂流記》作為英國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開山之作,其描摹事物真實具體、親切自然的顯著特點。

4、探討魯賓遜這一形象所體現(xiàn)出來的進取精神和挑戰(zhàn)自然的信心與勇氣,以及對讀者的影響力和感召力。

指導學生嘗試通過閱讀、思考、討論、探究等途徑了解基本內(nèi)容;理解人物形象,討論主題思想,激發(fā)閱讀興趣。

在課外閱讀的基礎(chǔ)上,安排1課時進行導讀。

課前學習:

閱讀《魯賓遜漂流記》、《格列佛游記》,要求學生準備故事復述和推薦精彩片段、妙語佳句。上網(wǎng)查閱相關(guān)資料,摘抄在自學卡片上。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711年,塞爾科克回到了倫敦,并在報刊上講述了自己的經(jīng)歷,他成了聞名一時的人物。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這段傳奇般的冒險經(jīng)歷激發(fā)了一個作家的靈感。不久,以他的故事為原型的小說發(fā)表了。這部小說被后人尊奉為十八世紀歐洲現(xiàn)實主義小說的奠基之作,進而成為文學史上的傳世之作。那位才華橫溢的作家便是丹尼爾·笛?!朔Q“英國與歐洲小說之父”,那部經(jīng)典之作便是膾炙人口的《魯賓遜漂流記》。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魯賓遜漂流記》,走進魯賓遜驚險、新奇而又真實感人的漂流歷程。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七

教學目標:

1.知道集體處處有規(guī)則,懂得規(guī)則可以使世界變得文明有序的道理,領(lǐng)會遵守規(guī)則的重要性。

2.了解作為小學生、小公民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必須遵守規(guī)章制度。

3.制定班級公約,能自覺遵守規(guī)章制度,提高自我約束能力,做個講文明、有教養(yǎng)的人。

教學過程:

一、游戲?qū)搿?/p>

請一位同學扮演行人在路上行走。他出現(xiàn)了以下這些情況:

1.闖紅燈。

2.不靠右行走。

3.在路上隨意跳來跳去等。

師:請同學們說一說他這樣做的危害。

生各抒己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師總結(jié):規(guī)則很重要,我們要遵守規(guī)則。

(板書設(shè)計:規(guī)則)。

二、尋找生活中的規(guī)則。

師:其實,規(guī)則就在我們身邊,下面請大家看一看,每個地方都有規(guī)則。

生討論,并發(fā)言。

三、制定班級公約。

師:我們明白了規(guī)則的重要性,那么下面就為我們班制定一下班級規(guī)則——制定班級公約。我們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制定公約:

1.從班級的學習、衛(wèi)生、紀律方面制定。

2.從你發(fā)現(xiàn)的我們班里不文明的現(xiàn)象方面進行制定。

3.制定的公約要合理、科學、全面,要考慮到大多數(shù)人的情況。

四、分組制定班級公約。

要求:四人小組合作討論,選擇其中一個方面,針對班級情況,制定2條你認為最重要的班級公約,并寫在紙上。

1.小組討論、制定。

2.反饋。(交流時,針對一條公約讓學生提意見、修改,遵循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原則。)。

小結(jié):看來制定規(guī)則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它必須合理、科學,能夠得到大多數(shù)人的認可。老師建議下節(jié)品德課繼續(xù)來討論、修改這份班級公約,最后打印成文,使它成為我們班人人都必須遵守的規(guī)則。相信有了這份公約的約束,我們班的同學會越來越有教養(yǎng),而我們的集體也會更加文明、更加團結(jié)!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八

教學目標:

1、認識“汛、譴”等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間”,會寫“汛、挽”等10個字,會寫“汛期、山洪”等17個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提高閱讀速度的方法。

4、結(jié)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

教學重難點:

重點:讓學生從鄉(xiāng)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難點:結(jié)合具體事例寫出人物的特點。

課前準備:ppt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背景,導入。

1、劉章爺爺是當代詩人,出生在河北的一個山村,對搭石的印象非常深刻。三十年前,劉章爺爺來到大城市工作,當他看到人們搶著擠公共汽車的時候,看到人們無序地忽然橫穿馬路的時候,心里便幽幽地想到家鄉(xiāng)潺潺的小溪,想到山里人走搭石的情景,他突然覺得搭石上有情,有愛,有美,于是1980年,他寫出了散文《搭石》,把他心中長留的那份景、那份情傳達給我們。

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劉章的家鄉(xiāng),去看看給作家劉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

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質(zhì)疑:面對課題大家有什么疑問?(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

(1)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課文;(2)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生字新詞和難讀的詞語;(3)思考同學們剛提出的問題,找到關(guān)鍵句子用橫線畫出來。

2、檢查反饋,指導“惰、衡”的寫法。

三、再讀課文,把握主要內(nèi)容。

1、默讀課文,簡要地說一說每一自然段講的是什么內(nèi)容?

(“擺放”搭石的畫面、“調(diào)整”搭石的畫面、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

2、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讀給老師、同學聽。

四、學習第一自然段,了解搭石。

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孩子們,如果你是劉章的鄉(xiāng)親,你能不能用書中的話語告訴大家什么是搭石?

進入秋天,天氣轉(zhuǎn)涼,家鄉(xiāng)的人們……這就是搭石。

抓住“方正、二尺左右”體會人們精心選擇搭石,細心擺放搭石。

2、如果沒有搭石,人們?nèi)粘I顣鯓?

扣住“脫鞋挽褲”反復朗讀去感受。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第一自然段。

五、作業(yè)設(shè)計:

練習有感情地讀文。抄寫生詞3遍。

第二課時。

一、回顧舊知,說搭石。

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隨作家劉章一起認識了搭石。誰來為大家說一說什么是搭石。

二、細讀文本,品搭石。

(一)品讀: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1、這篇課文的題目是搭石,文章第二自然段有一句話寫出了搭石很美,誰能找出來?

(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細讀課文,邊讀邊想,搭石構(gòu)成了怎樣的風景呢?你看到了怎樣的風景?邊想邊畫出相應的句子,如果有感受及時寫出來。

2、學生讀出找到的句子。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在你們的理解中,“協(xié)調(diào)有序”是什么意思,怎樣的動作才是協(xié)調(diào)有序?

(2)文中的“協(xié)調(diào)有序”又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我們自由地再讀一讀這兩句話。

(速度漸快)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

(速度再漸快)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

3、你還可以從什么詞中感受到走搭石的美?

(“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1)綽字在字典中有這樣幾種解釋:

a.寬裕,緩b.舒緩柔美c.外號。

(2)讀一讀這兩個詞,想象畫面: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溪水,溪水中怎樣的人影?

(水清得可以看見水底的石頭,一陣風吹來,水面漾起了波紋,人影倒映在水面上,美麗極了。)。

我們可以由詞聯(lián)想到畫面,同樣也可以由畫面聯(lián)想到詞:

出示畫面:楊柳()白雪()明月()。

4、閉上眼睛聽老師讀,同時想象:你還看到什么?還聽到了什么?

(學生說說自己腦海中出現(xiàn)的畫面。藍天、白云、晚霞、綠樹、青草、紅葉、夕陽……人們的歡笑的聲音,談話的聲音,孩子歌唱的聲音……)。

5、指導朗讀,運用創(chuàng)設(shè)情境、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畫面等方法隨機理解重點詞語,體會畫面的美。

(二)品味: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jié)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

1、統(tǒng)觀全文,文中還怎樣評價了搭石?

(1)學生讀出這樣的句子。

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jié)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

2、搭石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你從文章的語句中體會到了這樣的情感嗎?你從哪兒體會到的呢?畫一畫句子,想一想感受以備交流。

(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學生發(fā)揮想象自由表達,老人一心為他人著想。)。

(2)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從“總會”這個詞,你體會到了什么?

(招手示意、說家常話是一種習慣;鄉(xiāng)親們謙讓的品格、和睦的情感。)。

(3)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a、這里描寫年輕人動作的的詞“伏”。這個字的意思是:趴,臉向下,體前屈。

學生站起身做一下這個動作,師:你伏下身子準備做什么?你伏下身子時是什么心情?(尊敬老人)你為什么要背老人過搭石?你期待老人感激你嗎?因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b、假如你是一位身強體壯的年輕人,你還愿意幫助誰,并覺得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在這里你又感受到了怎樣的情感?(尊老愛幼)。

引讀:經(jīng)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

如果——。

假如——。

三、關(guān)注寫法,總結(jié)拓展。

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在搭石上傳遞。雕塑大師羅丹說過:“這個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痹谖覀兊纳钪校灿性S許多多像搭石上發(fā)生的那樣平平常常的小事。它們雖小,卻時時溫暖著我們。有一天下課時,老師又看到兩個女同學彎著腰,睜大眼睛,仔細認真地幫一位小妹妹找她丟失的一個發(fā)卡,就像是在干一件什么大事。這也是一種美……這樣的美還有很多很多,請同學們也睜大發(fā)現(xiàn)的眼睛,找找身邊的美吧!

四、作業(yè)設(shè)計。

1、摘抄文中你喜歡的句子。

2、結(jié)合具體事例寫一寫身邊令你感動的事。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一段,分析諸葛亮周瑜的幾輪對話,感知周瑜妒忌甚至要加害諸葛亮的表現(xiàn)。

2、緊扣課文語言,感悟文中周瑜、諸葛亮等人物的性格特點、思想狀況。教學重、難點:

分析對話,體會文中周瑜、諸葛亮的人物特點,感知周瑜的妒忌之心。教學準備:

(三國演義)草船借箭部分影像資料ppt。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意境。

1、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2、朗讀課文,檢查課文分段情況。

(1、2自然段)(3—5自然段)(6—9自然段)(10自然段)。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找出第一段中你最喜歡的句子。

(1)領(lǐng)悟“妒忌”。什么叫“妒忌”?(對才能、名譽、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懷怨恨。)。

(2)、觀看(三國演義)草船借箭周瑜與諸葛亮對話部分影像資料。

(1)、學生分為兩組,分角色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師讀旁白。

(2)、學生3人一組,分角色讀課文,并記錄共有幾輪對話,為每一輪對話編上序號。

三、小結(jié)。

周瑜想害諸葛亮,諸葛亮也立下了軍令狀,那么事情又會怎么發(fā)展了?下節(jié)課我們再繼續(xù)學習。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十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援助、惟一、惋惜、一聲不吭”等詞語。對世界二戰(zhàn)有所了解,認識法西斯的罪惡。

2.根據(jù)提示語,有感情地朗讀人物語言,自主嘗試以人物、事件、為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3.感受孩子們對法西斯的痛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學重難點:

1.感情朗讀人物語言,自主嘗試以人物、事件、為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2.感受孩子們對法西斯的痛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教學過程:

一、回顧知識,出示圖片,積蓄感情。

1.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課文《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還記得嗎?那中國孩子的呼聲是什么?(為了……為了……為了……讓我們要和平,不要戰(zhàn)爭!)的確,戰(zhàn)爭給人類帶來的傷害是巨大的,令人難以忘卻!不僅是大人,甚至是孩子!媒體出示“戰(zhàn)火中的孩子”一組照片,讓學生感受戰(zhàn)爭的殘酷,積蓄感情。

2.今天我們學習《六個孩子的故事》,出示課題,齊讀。

二、介紹作者、背景,整體感知主要內(nèi)容。

1.課文的作者是捷克作者伏契克,教師介紹作者(詳細見教參)。

2.故事發(fā)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學生交流有關(guān)二次世界大戰(zhàn),教師歸納補充: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是1939—1945年期間以德國、意大利、日本軸心國為主的法西斯力量與以中國、蘇聯(lián)、美國、英國等同盟國為主的反法西斯力量之間在世界范圍內(nèi)進行的人類歷規(guī)模空前的戰(zhàn)爭(中國學術(shù)界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起止時間為1931年9月至1945年9月,而以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至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為“大戰(zhàn)的序幕與爆發(fā)”階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的戰(zhàn)火蔓延到亞洲、歐洲和非洲,參戰(zhàn)國家多達61個,卷入戰(zhàn)爭的人口達17億,動員的武裝力量總?cè)藬?shù)超過1.1億。參戰(zhàn)國軍隊傷亡總數(shù)為5000萬人以上,再加上平民,傷亡總數(shù)達9000萬。參戰(zhàn)國軍費消耗總額為13520萬美元,再加上財政消耗和物資損失,損失總數(shù)達40000億美元。

3.指名分節(jié)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課文描寫二戰(zhàn)期間,德國法西斯轟炸西班牙,遠在捷克的六個孩子賣掉自己的心愛之物,捐錢到前線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反映了孩子們對法西斯的憎恨。)。

三、讀悟體會,感受情感。

1.分組學習,閱讀課文,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按照要求填表:

孩子姓名捐出什么物品當時的神態(tài)、動作。

交流,板書完成表格。

2.學生自由再讀課文,思考,這是一群怎樣的孩子?從文中找到有關(guān)的句子來說明。(這是一群天真、可愛、貧窮、痛恨法西斯的孩子)。

3.討論:這是他們最寶貴的東西嗎?既然是,為什么還要捐?指名回答。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挑選最能打動你的一句話讀一讀,說說你的感受?(結(jié)合猶豫、莊嚴、一聲不響、惋惜、慚愧等詞語體會人物當時的內(nèi)心情感)。

5.教師引到讀課文,根據(jù)表格,自主嘗試以主要人物、事件為綱概括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

(1)課文中的主要人物?(安東尼、甫蘭杰克、羅達、依沃塞夫等)主要事件?(賣掉自己的心愛之物,捐錢到前線去援助西班牙人民的故事)。

(2)加上時間、起因、事件的意義用概括的語言歸納。

(課文描寫了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期間,德國法西斯轟炸西班牙,捷克的安東尼、甫蘭杰克、羅達、依沃塞夫等六個孩子賣掉自己的心愛之物,捐錢到前線去援助西班牙人民。反映了孩子們對法西斯的憎恨對西班牙人民的同情。)。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十一

1.認識“繭、?!钡?4個生字,會寫“蠶、考”等14個生字,會寫“漁船、報考”等19個詞語。

2.默讀課文,能說出“我”夢中出現(xiàn)的難忘的場景。

3.理解課文題目和句子的含義,體會深切的父愛。

教學重點和難點。

1.通過抓重點詞句,研讀“我”夢中的種種場景,領(lǐng)悟以小見大的寫法,學習通過小事來反映人物情感。

2.通過理解“父愛之舟”的含義,體會文中表達的深厚的父子之情。培養(yǎng)學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名畫導入,激發(fā)興趣。

1.課件播放吳冠中的繪畫作品,學生欣賞。

2.你發(fā)現(xiàn)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點?(都有小船、水道、房子……)。

請你給這組畫取個合適的名字。(江南水鄉(xiāng))。

3.介紹作者吳冠中。

中國現(xiàn)代畫家、美術(shù)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蘇省宜興縣一個鄉(xiāng)村教師家庭。油畫代表作有《長江三峽》、《北國風光》、《黃山松》等。

4.今天就讓我們走進他的散文《父愛之舟》,齊讀課題。讀了課題,你有什么疑問嗎?

二、交流預學,檢查字詞。

1.借助預學單,小組分享重點字詞。

2.指導書寫:考、疼、席、暑四個生字。

3.出示詞語,學生認讀。

漁船報考教訓心疼席子廟會彩排糖果抽象。

啟迪畢業(yè)寄宿師范路費輪換領(lǐng)略意境磨滅。

4.出示句子,朗讀體會。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與在家里撒嬌的哭、發(fā)脾氣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樣,是人生道路中品嘗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時候能夠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

……醒來,枕邊一片濕。

【設(shè)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和預習方法?!?。

三、初讀課文,理清場景。

1.出示自學提示: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在我的夢中出現(xiàn)了哪些難忘的畫面?試著給它們起個小標題。

2.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適時引導。

賣繭子;住客棧;送“我”考學;看廟會;背“我”上學;鋪床被;在船里食宿;縫補棉被。

3.這一個個畫面,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活動,這就是——場景。總結(jié)概括場景的方法。

閱讀相關(guān)段落,抓住關(guān)鍵詞句,聯(lián)系整段內(nèi)容進行簡要概括。

四、再讀課文,梳理結(jié)構(gòu)。

1.學生瀏覽課文,思考下列問題。

(1)課文的開頭和結(jié)尾分別寫了什么?在結(jié)構(gòu)上有什么特點?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

2.全班交流。

開頭寫“是昨夜夢中的經(jīng)歷”,結(jié)尾寫“醒來,枕邊一片濕”,這樣寫屬于首尾呼應;本文是按照倒敘的方法敘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小組內(nèi)討論,概括段意。

4.學生匯報交流。

第一部分(1)以夢境開始,引入往事的回憶。

第二部分(2~9)以小舟為線索,寫了父親對“我”滿滿的愛。

第三部分(10)以夢結(jié)尾,首尾呼應,表現(xiàn)出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意。

5.作者為什么要以夢境的形式回憶往事。

這些場景能進入夢鄉(xiāng),說明這些往事在“我”的腦海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這樣的寫法更容易表現(xiàn)父愛的真摯和深沉,能更好地表達主題,也更容易組織情節(ji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1.聽寫生字、新詞。

2.回顧上節(jié)課內(nèi)容,說說在“我”的夢境中出現(xiàn)了哪些難忘的場景?

【設(shè)計意圖:復習回顧,喚醒學生記憶,把握課文內(nèi)容,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chǔ)?!?。

二、聚焦場景,體會父愛。

小組合作學習:選擇兩三處印象深刻的場景,把感觸最深的語句畫出來,并做簡單批注。小組內(nèi)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學生印象深刻的場景可能是兩年一度的廟會、小漁船上、背“我”上學、送“我”入學的場景。在了解學情的基礎(chǔ)上,重點交流以下三個場景,其余場景的體會依據(jù)學情簡要處理。

(一)置身廟會中的場景。

1.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親對“我”的愛?學生結(jié)合文中語句談理解。

2.教師相機補充當時的社會背景材料。

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的中國農(nóng)村地區(qū),豐年都吃不飽飯,穿不暖衣,荒年就得賣兒賣女。中原地區(qū)多次爆發(fā)大饑荒,餓死的人不計其數(shù),逃荒的農(nóng)民上百萬。

3.學生結(jié)合資料談理解。

預設(shè):學生可能談到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能夠去廟會,對“我”來說是十分新奇和激動的,以及對父親的感激之情。

4.朗讀中感受父愛。

(二)湊錢上學的場景。

1.學生自讀,從哪些語句中可以感受到父親對“我”的愛?

預設(shè):學生比較容易結(jié)合“愿意把錢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鋪好床”等句子體會父愛。在交流中,進一步引導學生結(jié)合“家里糶稻、賣豬……”以及“平時節(jié)省到極點”等詞句來感受。

2.相機出示家庭背景材料。

吳冠中是家中長子。母親生過九個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漸長大,生活越來越困難。母親常年患病,要不斷服湯藥。父親不僅要上班,還要種田、養(yǎng)桑貼補家用。

3.結(jié)合資料,說說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

預設(shè):學生可以感受到讀鵝山高小要湊一筆不少的錢,對于小冠中這樣的家庭太難了,但父親卻愿意克服一切困難,湊錢花到“我”身上,父親的愛是多么令人感動啊!

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決學生認知難點。

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嘗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嘗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漸成熟的標志,帶著這樣的情感,再來讀一讀這幾句話。

(三)低頭縫補的場景。

1.聚焦“永難磨滅的背影”談感受。

課件出示:我從艙里往外看,父親那彎腰低頭縫補的背影擋住了我的視線,這個船艙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

(1)看著父親的背景,小冠中會想到什么?相機出示前文情境圖。

預設(shè):父親太辛苦了!您快休息一會兒吧!我一定好好學習!萬花筒那千變?nèi)f化的圖案包含您多少愛啊!

(2)為什么船艙里的背影分外明顯,永難磨滅了呢?

預設(shè):學生可以結(jié)合原文、朱自清的《背影》等談理解,感受作者對父親深深的愛……。

2.討論能否畫出“載著父愛的小船”。

課件出示:不僅是背影時時在我眼前顯現(xiàn)……把那只載著父愛的小船畫出來就好了!

(1)小組討論:你們覺得作者能畫出這只小船來嗎?為什么?

(2)再次出示吳冠中的繪畫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預設(shè):一彎小船承載了吳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記憶??梢哉f,他對父親的依戀便是從這一條小小的船牽縈開去的。

三、揭示寫法,遷移運用。

1.結(jié)合小冠中夢中的這些場景,思考父親為“我”做的這些事算不算大?為什么?

2.既然父親為“我”做的這些都是小事,為什么卻讓“我”永生難忘呢?

課件再次復現(xiàn)兩份補充資料,引導學生結(jié)合當時的時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狀況以及課文中的相關(guān)內(nèi)容談體會。

3.揭示文章的寫法,遷移運用。

(1)小結(jié)寫法:這篇文章選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這些瑣碎的小事中蘊含著父親對兒子深切的愛,這種寫法叫作“以小見大”。

(2)小貼士:一是所選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鏡頭和生活細節(jié)等必須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題的;二是要找準小中的大,挖掘其蘊含的深刻意義。

(3)小練筆:請同學們試著運用以小見大的寫法,描寫母親的一個片斷。

(學生完成練筆后,全班交流。)。

四、拓展材料,升華情感。

1.理解課題“父愛之舟”。

作者為什么以“父愛之舟”為題呢?結(jié)合課文說說你的理解。

2.拓展閱讀詩歌《孩子啊,我是多么愛你》。

教師配樂朗誦:《孩子啊,我是多么愛你》。

【設(shè)計意圖:通過拓展閱讀,豐富學生的體驗,提升學生的認識?!俊?/p>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通過課文具體的語段,感受“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备形蜃髡呔唧w生動的描述。

3.原是缺水之苦,而作者卻具體生動地描述了水給村里人帶來了快樂,體會這種寫的好處。

4.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感受水的珍貴,激發(fā)珍惜水資源的情感。

教學重點:

體會文章以樂襯苦的反襯寫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圖片導入。

2、板書課題。

二、感悟描寫,體悟情感。

1、默讀課文,看課文中水給作者留下什么印象?(可以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概括)。

2、出示:水是村里最珍貴的東西。

3、找出文章中描寫水珍貴的句子??梢赃呑x邊畫出相關(guān)句子,可以用概括性的詞語寫出自己的感受。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吃來自天空的水。

(2)指名讀,并結(jié)合自己生活實際談?wù)劄槭裁凑f水珍貴。

(3)一場雨帶給孩子們歡樂,讓他們有了這樣久逢甘露的心情,你認為他們?yōu)槭裁磿@樣做?帶著這份痛快、喜悅讀這段。

(4)你在雨天的時候是怎么做的?為什么他會這樣,他們的做法讓我意外之余更多的是感受到哪里的人民對水的——。

(5)自由讀這段話,說說你的感受。

(6)出示:母親用一把大鎖……象征著、幸福和痛快。

(7)從這句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從哪里看出水的珍貴。

(8)出示:從頭頂傾注而下……一滴也沒有被浪費掉。

(9)指名讀這段話,通過想象你感受到了什么?

(10)這是一種酣暢淋漓的感覺,久旱逢霖的感覺,如果讓你用一個詞語形容,你會用那個詞語?帶著這種感情讀這段。

(11)出示母親的話:你們真是餓壞了?為什么用“餓”而不用“渴”?

5、文章中給村里人帶來了“苦”,可作者卻具體生動的描述水給村里人帶來的“樂”,以樂襯托苦,更加襯托出水的珍貴。這種寫法叫做反襯。

三、指導生字。

(1)出示“勺”

(2)觀察生字,指出生字注意的部分。

(3)老師范寫,學生描紅、臨寫、互評。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十三

一、提出本課要求。

同學們喜愛聽廣播、看電視。廣播電臺、電視臺都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少年兒童節(jié)目。大家回憶一下,在你聽過看過的節(jié)目中,哪些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天的口語交際深請你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個節(jié)目介紹給大家。發(fā)言時可以先說節(jié)目名稱,再說節(jié)目的主要內(nèi)容,最后說自己的收獲和體會。也可以調(diào)整順序,但要說得有條理,能讓人聽明白。

二、分組交流。

每個同學分別介紹自己喜歡的節(jié)目,也可以就某個大家都感興趣的節(jié)目,展開討論,發(fā)表見解。

三、全班交流、評價。

1.學生對發(fā)言內(nèi)容進行評價。

2.教師對勇于發(fā)表見解、表達意思清楚的學生進行表揚。

第三課時。

(習作指導)。

一、談話導人。

2.指名讀習作提示,明確本次習作的內(nèi)容和要求。

二、拓展思路。

1.說說自己想發(fā)明的東西。

2.師生評議,哪些發(fā)明既想象大膽神奇,又能聯(lián)系實際。

3.聽了其他同學的發(fā)言后,再說說自己有哪些新的想法,鼓勵學生不重復說別人要寫的內(nèi)容。

三、小組交流。

說一說自己要寫的內(nèi)容和表達的順序。

四、學生習作,教師巡視指導。

第四課時。

(習作評講)。

一、自讀自改。

二、《小組評認?!?。

1.組內(nèi)輪讀習作,大家評議,提出修改意見。

2.評出本組最佳作文,準備到班上交流。

三、全在交流、評議,可從以下幾方面入手評價:

1.是否寫清楚了想發(fā)明的東西是什么,外形及用途;順序是否清楚,有沒有不通順的句子。

2.個人修改自己的習作。

四、謄寫。

積累·運用六(第十冊)。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十四

兩課時。

1.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注意能讀準生字詞的讀音。

2.檢查讀書情況。

3.讀書,找出自己不理解的詞句并做上記號。

4.交流不理解的詞句意思。

5.再讀課文,想想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晏子出使楚國,楚國的國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都給予了有力地反駁,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6.你覺得晏子是個怎樣的人?

三、自由讀文,質(zhì)疑。

1.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怎樣侮辱晏子?

3.晏子怎樣反駁?

四、解決第一個問題。

楚王為什么要侮辱晏子?自己讀文解決。(楚國國勢強盛,有吞并各國的野心。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齊國,顯示國威,就是要嚇倒齊國,使齊國臣服。)。

五、作業(yè):看關(guān)于晏子的故事。

第二課時。

一、復習:課文主要講了什么事?

二、深入學習課文。

1.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

(從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畫出晏子言行的句子,可引導學生把楚王三次對晏子的侮辱連起來,做比較、分析,梳理出楚王策略和情緒的變化。第一次,就晏子身材矮小發(fā)難,這是抓住晏子體形弱點進行侮辱,楚王心中很得意。第二次,楚王以貌取人,加大侮辱的程度,辱罵晏子無能,侮辱點由外而內(nèi),由晏子個人延伸到齊國,楚王心中已經(jīng)惱怒。第三次,在前兩次失敗后為挽回面子所作的更重的辱罵,采取迂回戰(zhàn)術(shù),不再直接對晏子,而是虛擬捉盜賊事件侮辱齊國人的人品,楚王心中既得意又狂傲。)。

2.晏子是怎樣反駁的?

(晏子第一次對楚王侮辱的反駁:不是直白地表示不鉆洞,而是用無漏可擊的推理判斷讓對方服輸?!斑@是個狗洞,不是城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我在這兒等一會兒。你們先去問個明白,楚國到底是個什么樣的國家?”先肯定兩點:一是“這是狗洞”,二是“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進而依兩個肯定的判斷讓楚王去推理,使楚王不得不大開城門迎接晏子。第二、三次反駁可由學生獨立地領(lǐng)悟。要鼓勵學生有創(chuàng)意地理解,以發(fā)展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比如閱讀晏子第二次反駁,可能有的學生會領(lǐng)悟到,晏子反駁不僅有力,而且很藝術(shù)。楚王說齊國沒有人,是指沒有人才。晏子以故意沒聽懂以及夸張和取笑的方法反駁楚王。當楚王更明確侮辱晏子和齊國時,晏子裝作為難,提出撒謊和說實話的請求,然后用貶低自己為“最不中用”的人,鞭撻楚國為最下等國家。這中間有裝傻、自貶、取笑、賣弄,在嘻笑之間一步一步地把楚王引到尷尬的地步。第三次反駁更為藝術(shù),采取將計就計的辦法,不揭露楚王的栽贓,而是以橘生淮南淮北結(jié)不同果實為例,說出一個結(jié)論:水土不同,結(jié)果不同。再用這個事實去評價盜賊這件事,這是守中有攻:楚國是生養(yǎng)盜賊的國家。)。

3.小組討論交流,小組解決不了的問題記下來,待全班交流時共同解決。

4.全班交流。(指定一個小組回答,其他小組作補充。)。

5.楚王聽了晏子的話是怎樣做的?為什么“只好”這樣做?楚王在才智過人的晏子面前弄巧成拙處于被動尷尬的境地,對晏子毫無辦法,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6.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楚王領(lǐng)教了晏子的聰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頭了。

7.小結(jié):楚王仗勢欺人,想顯示一下自己國家的威風,侮辱晏子,實質(zhì)是侮辱與楚國平等的齊國,晏子每次都能因勢利導,逼楚王于被動地位,維護了國家的尊嚴。

8.進一步理解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的這種精神在今天有什么重要意義。

9.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表演《晏子使楚》的故事。

四、學生分組表演,教師引導學生評價,可從語言、神態(tài)、動作等幾方面評價。

五、作業(yè):復述故事。

板書設(shè)計:晏子使楚。

楚王——————晏子。

(侮辱)—————(反擊)————結(jié)果。

鉆狗洞。

是狗國。

只好打開城門。

沒人才。

下等國。

只好賠不是。

沒出息。

強盜國。

只好陪著笑。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十五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學會本課3個生字,2個多音字,理解風干、吸吮、“餓”等詞語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抓關(guān)鍵詞,交流表達自己對文章的感受,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通過想象仿寫,初步學習細節(jié)描寫;。

通過小組合作、對比想象,了解反襯法的妙處;。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懂得水的珍貴,知道節(jié)約用水,體會母親的勤儉持家,母愛的偉大;。

教學重點:

通過三個生活場景的品讀與感悟,提高閱讀能力,培養(yǎng)語感,豐富自己的語言積累;。

教學難點:

初步學習反襯法,學習細節(jié)描寫;。

教學準備:

學生。

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復習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多種方式朗讀,體會水的珍貴,培養(yǎng)語感,積累語言;。

初步了解反襯法,學習細節(jié)描寫;。

養(yǎng)成節(jié)約用水、珍惜水資源的良好習慣;。

一、復習導入:(4分鐘)。

出示一組詞語,指生讀;鞏固多音字,易讀錯詞。

自由交流讀書感受,順勢引導,用一個詞概括自己的感受。

(設(shè)計意圖:鍛煉用詞語概括感受的能力,并引導下一步教學)。

基本預設(shè):學生可能會說出“苦”、“樂”、“珍貴”、“缺水”等,順勢把苦、樂、珍貴板書到黑板上。

交流讀書方法:我們讀書就是這樣,有了基本的感受后,還應把自己的感受,用一兩個詞語概括表達出來。然后再看看作者是用怎樣具體生動的來表述的。

二、精讀感悟:(默讀5分鐘,交流指導朗讀15分鐘,其中第一3分鐘,第二雨中5分鐘,一勺水7分鐘)。

默讀課文,找到關(guān)于水的三個場景,標畫出表現(xiàn)水的珍貴的詞句,印象特別深刻的詞,可用三角號標出。如果有了感受還能用一兩個詞語表達出來,寫在書邊上,那你還養(yǎng)成了讀書做批注的良好習慣。

2、讀完后,小組內(nèi)交流標畫的詞句,后全班交流,教師引導抓住關(guān)鍵詞句,通過感情朗讀,表達自己心中的情感;(交流順序靈活調(diào)整)。

(1)、十里挑水。

(小結(jié):從取水的不易,我們可以看出“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而且作者巧妙地借助幾個數(shù)字,就把村里人取水的不易,形象的表現(xiàn)了出來。除了數(shù)字,作者還借用了村里人的一句話,同學們齊讀,指一學生說出感受)。

(2)、雨中洗澡。

引導抓?。骸肮饬锪铩?、“奔跑跳躍”、“大呼小叫”、“盡情享受”、“撫摸與清涼”、“吃”談出自己的感受,然后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大人們也加入了,更突出村里人對水的渴望。

再指生讀,當讀不好時,老師語言鋪墊,指導學生讀出村里人洗澡時的快樂。

作者用了一系列動作,表現(xiàn)了孩子們雨中洗澡的快樂,襯托出了村里人對水如此的渴望,也表現(xiàn)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

(3)、一勺水沖涼。

同學們讀標畫的詞句,抓住:“緩緩”、“滑過”、“傾注”、“吸吮”、“撫摸”等,讀出四兄弟對這一勺水的享受。

這一勺水就能帶來如此的快樂,說明平時連這些水有嗎?

作者用了細節(jié)描寫,像是慢鏡頭一樣,把這份快樂一點點的享受,慢慢的享受。

讓我們也慢慢的咀嚼這段文字,品味這段文字,享受這段文字,跟四兄弟一起慢慢分享這份快樂!

一起來慢慢的讀,想象著讀。

這一勺水就帶來了如此巨大的快樂,說明平時連這一勺水都沒有,人們對水是無比的渴望,而且母親享受得到嗎?“沒有一滴被浪費掉的水”說明什么“水的珍貴、母親的偉大,母親為家精打細算!”

(如果學生說不出,老師可這樣引導:雨水澡帶給了人們過節(jié)似的快樂,可是,這快樂畢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在這驕陽下勞動的人們的感覺是……(快要風干了)而四兄弟呢?(將要被曬干的狗尾巴草)。

狗尾巴草真的被曬干了嗎?是誰給了狗尾巴草生命之水?指導讀。

小結(jié):作者用了十里挑水、雨中洗澡和一勺水沖涼的生活場景的描寫,突出了“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貴的東西”這一中心。

(備注:如果學生說出了很多文辭很好,但不是自己教學的重點時,引導讀正確,然后積累下來就可以了,略處理)。

過渡:可是,極度的缺水,明明給村里人帶來的是無言的苦,作者卻為什么要花大量的筆墨來寫雨中洗澡和一勺水沖涼的快樂呢?(小組討論,指生說)。

三、感悟?qū)懛?,拓展提升?/p>

1、雨中洗澡和一勺水沖涼的有水之樂,反襯了平時的無水之苦;以樂襯苦,正是平時非常的缺水,所以才非常的渴盼水,所以當有水“的時候,才有那么多的歡樂;(2分鐘)。

2、直面旱區(qū)(3分鐘)。

配樂欣賞圖片,直面感受水的稀少。

欣賞完,說感受,(1分鐘)。

先讓學生說,后寫;寫完,簡單交流。(寫2分鐘,交流2分鐘)。

四、布置作業(yè)。

小組合作,做一期節(jié)約用水的手抄報;。

推薦閱讀:《一碗水的憤怒》、《一滴水有多苦》,比較三篇文章的異同。

五年級語文參考教案指南篇十六

教學設(shè)想與目標:

1.掌握生字詞,并靈活運用。

2.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內(nèi)容及中心思想。

3.通過讀課文,理解“龍”的深刻含義。

4.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續(xù)編課文。

教學準備:

電腦課件、投影儀。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文章的中心思想,領(lǐng)悟“龍”的象征意義,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新課。

(以圖片形式展示賽龍舟、舞龍燈、北海的九龍壁)。

齊讀課題質(zhì)疑——大人們會說些什么哪?(生回答)就讓我們一起到文中去尋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請同學們帶著剛才的問題輕聲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不認識的生字小組合作解決。

2.檢查生字認讀情況。

1)生字新詞你都認識了嗎?讓我們開火車的形式來讀一讀?(指名讀,評價,糾正)。

2)齊讀生字新詞。

3.讀了課文稅來說一說關(guān)于“龍”大人是怎么說的哪?

4.學生自由回答,評價。

三、細讀品味,合作探究。

爺爺怎樣說的?

奶奶怎樣說的?

爸爸怎樣說的?

媽媽怎樣說的?

老師怎樣說的?

…………。

請同學們分別找出來讀一讀。

2)指名全班交流完成表格。

(通過學生美讀讓學生深切的感受到“龍”在不同人心目當中的不同形象體會“龍”的深刻含義,教師應該及時評價,小結(jié))。

3)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讀了這篇小文章,你認為那一段,那一句更能抒發(fā)作者強烈的感情?請你再讀讀課文,找一找。(齊讀:在美讀中體會作者的強烈民族自豪感,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文章主題自然水到渠成)。

“龍”象征的我們騰飛的中華,那么你再來開動腦筋繼續(xù)想一想“龍”還有什么含義哪?(自己續(xù)編,然后小組交流。)。

四、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龍”象征的騰飛的中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fā)生著翻天覆地變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騰飛的中華龍是怎樣震驚世界的。(播放課件——有關(guān)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航天事業(yè),軍事,經(jīng)濟貿(mào)易,教育等事業(yè)發(fā)生的變化。讓學生再次感受到中國正在不斷的騰飛,不斷的進步。)。

看到中國各項事業(yè)發(fā)生如此大的變化,你想說點什么嗎?(學生認真觀看,思考,老師指名回答)。

(通過讓學生觀看——可以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發(fā)生的變化,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樹立為祖國做貢獻的信念)。

五、布置作業(yè)。

1.把這篇文章有感情的朗讀給爸爸媽媽聽聽。

2.用你知道的事實,試著在第五段后面繼續(xù)寫幾句。

3.談?wù)勀阕鳛椤褒垺钡淖訉O又有那些感想。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611559.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