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讓我們好好寫份讀后感,把你的收獲感想寫下來吧。讀后感對于我們來說是非常有幫助的,那么我們該如何寫好一篇讀后感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8百讀后感篇一
馬克西姆·高爾基出生在一個貧窮的木工家庭中。在殘暴的沙皇統(tǒng)治時期,高爾基吃盡了苦頭:幼年喪父,卻又受盡外祖父的虐待。他周圍的人都是那么的自私,貪婪,充滿了仇恨……
高爾基的童年是那么的悲慘,和他比起來,我可是幸福多了。
我出生在一個依山傍水的美好的地方,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親人親切無比的疼愛,伙伴們天真無邪的友愛,使歡樂的音符時時灑落在我的身邊。在竹林里嬉戲,去山上采蘑菇,入溪水抓螃蟹,追蝴蝶,聞花香,追蚱蜢,我的童年就是這樣無憂無慮開始的。
拎著個大籃子跌跌撞撞地跟在表姐身后撿麥子,大籃子卻總是撞到我的腳后跟。兩條小辮兒上下歡快地跳動著,白蝴蝶在身邊快樂地翩翩飛舞。湛藍湛藍的天空,萬里無云,微風挑逗著衣襟,籃中的麥穗已有大半。童年的美好時光也就是在歡欣愉悅的勞動中度過的。
走進了書香四溢的校園,也成了一個莘莘學(xué)子。充實的一天就在這瑯瑯的讀書聲中開始了。老師熱心地傳授我們知識,同學(xué)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結(jié)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丑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
8百讀后感篇二
這學(xué)期,我讀了不少書,有《紅與黑》、《悲慘世界》、《貝多芬》、《駱駝祥子》、《朱自清散文》、《趣味動物小百科》、《中國當代少年詩遜、《普希金詩遜、《狼王夢》、《朝花夕拾吶喊》、《誰寄給你紫色的信》、《一生要讀的60首詩歌》、《青身》等。我最喜歡的是《狼王夢》和《貝多芬》。
《狼王夢》是作家沈石溪的作品,里面講述了一個母狼教育子女當上狼王的故事,可其間,卻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公狼黑桑想當狼王,和母狼紫嵐一起推翻狼王,可這天黑桑不幸死于野豬口中。紫嵐生了5只小狼,一只在初生時,在冰冷的洪水里凍死了,紫嵐給大兒子取名黑仔,二兒子藍魂兒,三兒子雙毛,女兒媚媚。因為黑仔像當年的黑桑,所以紫嵐寵愛它,想讓它來完成黑桑的遺愿,可它卻表現(xiàn)出了狼沒有的滿足感,于是紫嵐開始訓(xùn)化它,在它這個年齡,別的幼狼還不敢出洞,可它已經(jīng)奔馳在草原上了,結(jié)果被一只鷹吃掉了,紫嵐只好再讓藍魂兒代替黑仔,藍魂兒果然不負眾望,在狼群中算是佼佼者,每次都是它帶領(lǐng)著大家,可就因為太過自信,讓自己死在獵人的陷井里,紫嵐只好再把希望放在小兒子身上,可雙毛人小受倆哥哥的欺負,它只是一副奴像,紫嵐通過打罵它才使雙毛英勇起來,眼看雙毛向狼王發(fā)起的挑戰(zhàn)就要成功時,只聽狼王一叫,便喚起了雙毛以前的記憶,死于狼口之中。紫嵐快絕望了,可它一定要實現(xiàn)黑桑的遺愿,媚媚正處于狼的配種期,紫嵐只好為媚媚找一頭強壯的狼,才能有好的狼仔,可媚媚卻和狼群中最奴性的公狼吊吊瘋在一起,紫嵐只好將吊吊咬死,媚媚卻整天不吃不喝,紫嵐只好自己實現(xiàn)??梢驗樽蠉挂蚪逃齼鹤?,現(xiàn)的很憔悴,中年狼已變成老年的模樣,但這匹強壯的狼和媚媚生了狼仔,紫嵐終于為了保護媚媚的狼仔而和鷹一起墜入懸崖。文章最后一句是“但愿這一窩狼仔中能有一只成為狼王?!?/p>
母狼紫嵐的一生是痛苦的,為了使兒子當上狼王,不惜一切代價,至自己的生命。她的不顧一切使它葬送了自己的命,這種品性不是我們該學(xué)的,這樣害人也害己,當然它的3個兒子也很可憐,不是說它們死的慘,而是它們只是為了完成父親的遺愿而生,是它們母親操縱著它們的命運,不能按自己的愿望及生活方式,不能像別的狼自由自在。媚媚是其中幸運的,她是自由的,到最后這個家庭只有她一人能夠活下來。
題目取為“狼王夢”,我想是因為這不是現(xiàn)實,而是一個“夢”吧。最后狼仔也是在睡夢中,與前面相互照應(yīng),那么狼仔中是否有一個能成為狼王呢?我只希望,而不是強迫,希望媚媚能懂此理。這里巧設(shè)懸念,讓我感到意猶未荊
因讀書而生動,因讀書而精彩,因讀書而進步,因讀書而收獲,這就是我們的20xx。
通過讀書,使我認識到一個人只要熱愛讀書,就不會失去求真、求善、求美的希望和力量,是啊!一篇《賣火柴的小女》,女會為我的人生涂抹上人道主義的亮麗底色;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會陪伴我一輩子做個好人。
我們愛讀書,才有未來,和-諧世界必然是一個讀書的世界!
8百讀后感篇三
白流蘇是一個離過婚的女人。在那樣曖昧的時代和同樣曖昧的舊上海,離婚恐怕還是要受道德譴責的。離了婚的白流蘇,少不了受家人的指戳。一應(yīng)錢財盤剝凈盡之后,她在家里的存在無疑成了拖累和多余。她的出路,除了另一個男人的懷抱以外,再無其他。
范柳原,一個海外歸來的浪子,本是無根的浮萍,四處飄搖。加上生活的紙醉金迷,便把“女人看成他腳底下的泥”。愛情和婚姻原是他不相信,也不敢指望的。但他內(nèi)心深處是渴望安穩(wěn)的。
這樣的兩個各懷鬼胎的人遇到一處,展開了一場相互試探的愛情攻防戰(zhàn)。一個男人若能以婚姻的形式接受一個女人,心里必定會沉潛下來很多東西,也就是白流蘇期翼的那一點點“真”,或許仍是無關(guān)愛情的。.
《傾城之戀》給我們的整體的感覺是她的作品沒有多少觸及到社會的現(xiàn)實問題,或許這是她的一個弱項,又或者作為一個中國傳統(tǒng)的女人,她是不喜歡政治的,所以在表面許多社會深度方面的東西上面,她并沒有做的很好,且看《傾城之戀》中多余戰(zhàn)爭一個描寫的環(huán)節(jié)給人的感覺絕對是很粗糙的,只不過我們喜歡“得魚忘,得意忘言”的感覺,所以并不很在乎這一點,《傾城之戀》中流蘇與柳原的戀情本身的完美性在我看來似乎就已經(jīng)落如俗套,既然要表現(xiàn)人物本身的戀愛中的思考,那么為什么要到最后也是一個沒有劃好的圓呢?我的一個感覺是沒有劃好的圓比劃好的更具有一種難得的吸引力,就像莎士比亞的悲劇比喜劇更具有影響力一樣,但是看起來我們是無法求全責任的,更何況對于張愛玲這樣的作者,我也只不過是九牛一毛罷了,根本夠不上多少資格評論她的作品,只是有感而發(fā)。
很多人以為《傾城之戀》中白流蘇想依靠范柳原的婚姻關(guān)系擺脫白公館的時間。甚至有些人取笑白的彌頑不靈。在我看來,她是迫不得已的,她除此出路外無從選擇。 很愛她的小說,即使是在當時被說太個人,在如今看來,比起那些也寫個人情感文章的作家,她在那個動蕩不安,思想尚且不太開放的時代寫的東西還是不乏大氣的,如今再沒有人可以代替她原本是格格身份敢愛敢狠的我們最心愛的張愛玲先生。因為她體會到了世人對她的另眼,所以她會創(chuàng)造這樣脆弱美麗的流蘇,因為她愛了最懂她卻最終不能忠心不二的胡蘭成,所以,她會寫出像范柳原這樣愛得讓人可恨的男人。
傾了城又如何,她的城只能留給香港的那對平凡的夫婦,她還是最終另嫁了他人。
愛是否重要,這樣一個動心和試著得到的過程,經(jīng)常被復(fù)雜化了,我們除了抱著一心向善的態(tài)度之外又能如何呢?聰惠如愛玲,一樣守不住的,她送了給范柳原和白流蘇,我們的感慨也只是空氣里那一樣抓不住的心緒,虛弱無力。終究是否純粹好像也已經(jīng)被完美的結(jié)局麻痹。
生活里的愛總歸像一副銀筷子,是最初因為它好看才要,或是因為還可以用它吃飯就不重要了。
作者的文章也寫掉了故事的尾巴。流蘇再婚,成為家里人眼中的奇跡,二嫂和二哥也離了婚:如果像流蘇那樣嫁得好,離婚又怎樣呢。不過離了婚的流蘇,又變成最平凡的女人,城傾了,愛也斷了,傾一座城成全一段感情,終究不能長久,男人的甜言蜜語又向另外一個女人說去了。
人家說張愛玲才氣是有,卻不夠大氣,難得作者發(fā)掘出她大氣的一面來。不過歸根到底,我看她還是小家子的,流蘇的愛情像封藏在甕里的酒,不打開才是珍貴的,一開了,氣跑了,就什么都沒了。張愛玲,給了一個傾城的雄偉,留一個最冷情的尾巴,她還是放不開,終究是悒郁的飄零女子。
8百讀后感篇四
《艱難的歸程 》是我最喜愛的一本書。
《艱難的歸程》主要講一只普通的狗從懦夫脫變成斗士的離奇經(jīng)歷。變成斗士的阿蓬(狗的名字)與狼拼死拼活,誓死保衛(wèi)羊群。因此,當它回“家”時,已是遍體鱗傷,可是,它依然堅強地站了起來!
書中栩栩如生的描寫當然使人難以忘懷,但是,正是阿蓬那種永不向困難和死神低頭的精神深深震撼了我。
阿蓬在與狼群決斗的時候,常常是單槍匹馬地一狗戰(zhàn)一群。不知有多少次,阿蓬的皮肉被撕下來一大塊;不知有多少次,阿蓬的血流了一大塊地;又不知有多少次,阿蓬的腿疼得站不起來了。面對這鐘情況,它害怕了嗎?它退縮了嗎?不!阿蓬強有力的吼聲回答了這一切。它絕不退縮,它要奮戰(zhàn)到底!
這是一種多么難得可貴的精神!它那種正氣,那種不服輸?shù)膭艃?,那種一直在與自己戰(zhàn)斗的精神鼓勵了我,使我的精神狀況也大為好轉(zhuǎn)。
另外,書中還出現(xiàn)了另一個主角:狼妹。狼妹是一只從小生活在人類世界的狼。它本來已經(jīng)是一只乖乖的“小狼”卻因生肉的刺激而變成一只地地道道的狼。狼妹想吃羊,一直在等,一直等到時機成熟才下手捉羊。
狼妹精湛的技術(shù)使我們贊嘆不已。
那作者哪?
《艱難的歸程》的作者是一個名叫“牧鈴”的男人,聽上去像個文雅的女孩。
牧鈴是個熱愛牧場和動物的人,他寫的作品都與牧場有關(guān)。據(jù)說,牧鈴寫第一本書時,因受到了打擊而打算不寫了。多虧了小讀者的鼓勵,他才堅持到現(xiàn)在。
我覺得,不管是阿蓬的勇敢,是狼妹的耐心,還是牧鈴的堅持,都是值得我們學(xué)習的。
8百讀后感篇五
初知李白,是在那幾句朗朗上口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敝?,不知為何,那時還小小年紀的我遍一下子愛上了那首詩,只淺淺明白,那首詩里,是鄉(xiāng)思。因為《靜夜思》我知道了有個詩人叫李白,字太白,被人們稱為“詩仙”。記憶中,有一種酒,醇香而且回味,叫做“詩仙太白”,我不知道這酒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只覺得,李白的詩便如這酒般醇香,回味悠長。
品那一杯“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只此一句,便貫穿了整篇文章,激昂、澎湃的感情,回味悠長的留香,豪情萬丈的吶喊。我對他的認識又深了一分,我對他的喜愛增了一分。他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唯美比過他人;他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細膩賽過他人;他的“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豪情更是勝過他人。
品那一盞“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如此一筆,勾勒出險而峻的蜀山絕壁,領(lǐng)世人進入那群峰之間,邀世人共觀那峭壁絕巖。曾經(jīng)也思考過,為什么李白的詩會如此讓人沉醉入迷,他的詩既不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心懷天下,也不似“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悠閑自得。可是,那一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瀑布水終是落在了我們心間;那一句“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的月光終是照在了我們身上;那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的踏歌聲終是響在了我們的耳畔……如此一筆,看似不留痕跡,實則帶走了我們的心。
品那一壺“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僅此一句,酣暢淋漓,他帶著那一聲聲驚天動地的聲響,連同那蜀道的艱險,一同呈現(xiàn)在世人前。讀詩,是享受美的過程。讀李清照的“唯恐雙錫蚱蜢舟,載不動許多愁”,讀出了滿滿愁絲;讀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讀出了淡淡懷戀。唯有讀李白的“飛湍瀑流爭喧豗,砯崖轉(zhuǎn)石萬壑雷”,讀出了萬丈豪情的同時,還聽到了震耳的水流聲,看到了爭流的瀑布傾瀉而下。
小時候,有人曾問我最喜歡的私人是誰,我說是李白。當時只傻傻的把他寫的詩很多,流傳至今的也有1000余首當做理由。也僅僅是這么個簡單的理由,我才更愿意去了解,了解李白,了解李白的詩。因為了解,才更愿意去細細品讀,在午后的陽光下用心去感受。也曾經(jīng),為背誦不下那一篇篇長篇闊論而苦惱,但很快就被對詩所帶來的心靈震撼所替代。他的詩,如酒,悠久醇香、回味無窮;如歌,纏綿交錯、余音繞梁;如畫,亦真亦假,流連其中;如舞、如鼓、如天邊一抹紅霞……
慘淡月光下,一個身影,左手一壺濁酒,右手一把利劍,趁著酒興而舞,劍反射出淡淡寒光,身旁石桌上,筆墨散亂地放著,紙上,一篇文章?lián)P揚灑灑,最顯眼的,莫過于那幾個字:蜀道難。
8百讀后感篇六
《紅樓夢》第二十回里,趙姨娘攜子賈環(huán)姍姍出場。
賈環(huán)與鶯兒玩擲骰子玩,為一二百錢銀子耍賴,被鶯兒恥笑一番,索性就地打滾又哭又鬧,被寶玉勸回,他只得灰頭土臉地回到自己的親媽趙姨娘那里。
趙姨娘詢問事由,賈環(huán)編造事實,“同寶姐姐頑的,鶯兒欺負我,賴我的錢,寶玉哥哥攆了我來了。”聽到這句顛倒黑白的話,趙姨娘連想都不想,脫口而出:“誰叫你上高臺盤子去了?下流沒臉的東西!那里頑不得?誰叫你跑了去討這沒意思!”這哪里是罵賈環(huán),分明是自己內(nèi)心的投射。
身為姨娘,雖然被賈政寵愛,那不過淪為了生育工具,在賈府里的地位尚不及寶玉房里的丫頭,她卑;身為人母,不能管教自己的孩子,親兒子叫別人“媽”,叫自己“姨娘”,她苦;出身下 賤,既不讀書又不識字,在賈府里光鮮照人的女人圈里,處處顯出自己的野性,她俗;雖說“幫理不幫親”,可賈府上下哪個不是“幫銀”的“幫銀”,“幫親”的“幫親”,想借女兒之勢提拔下娘家人,又被拒絕,她怨;人都說“母憑子貴”,偏生下個不討喜的兒子,女兒倒是爭強好勝,顯出幾分能耐來,倒連自己親媽都看不起,時不時劃清界限,她恨。
縱有萬般委屈,誰人知,何人曉,她又能怎樣?恨,難下咽,在肺腑周繞數(shù)圈后變成一股股黑水從口腔里噴出,殺傷力為零,倒是弄得自己污潰不堪,自己聞不到自己的臭,頂著滿身糞水四處招搖,挑撥是非,一個趔趄跌倒在地,眾人指點著,恥笑著,再次把她推到臭水溝里。
她愚蠢,掙脫無力,只能滾在臭水溝大叫:“我輕賤我的,與你何干?”
8百讀后感篇七
昨天剛讀完一本叫做《走出荒野》的書,算是自傳嗎?說的是作者謝麗爾·斯特雷德在26歲的時候因為生活上的總總不順利,獨自一人徒步美國太平洋屋脊步道94天的故事。故事發(fā)生在遙遠的1995……
從科技的角度講,比隔了一個世紀還要久。作者沒有網(wǎng)絡(luò)去查詢所有的相關(guān)信息,沒有g(shù)ps來導(dǎo)航,甚至沒有足夠的財力支持。就憑著一本旅游指南類的書籍、一個指南針,應(yīng)該還有一個大大的勇字,徒步于人跡罕至的荒野1100英里。佩服佩服!
覺得作者超級有膽!26歲,lady,一路上遇到過公牛、黑熊,n條響尾蛇……風餐露宿,沒有地方洗澡。背著一個超過自己體重一半的背包,遇到過嚴寒酷暑、山體滑坡。忍受身體的各種疼痛,還有寂寞。我超級擔心的生理期,她居然只用一塊海綿搞定。徒步初期,都沒給自己買一根登山杖。半路還丟了一只靴子。十天半個月遇到一個補給站也只能收到區(qū)區(qū)的20美元,完全沒有可以好好放松一下的資本。所有這些她都堅持下來了,了不起!
記得《阿甘正傳》里面的阿甘遇到處理不了的事情就一直跑步,一直跑步,他覺得只要跑下去就可以解決,跟作者的想法倒是有點相像。表面上看他們是在回避,實際上一直跑下去和一直走下去,都需要莫大的勇氣,能夠堅持,這本身就是強者的表現(xiàn)吧。還有《亂世佳人》里的斯嘉麗,她的口頭禪就是“明天又是新的一天”,在當時的情況下,能有勇氣去迎接新的一天,也著實讓人欽佩。放棄比堅持容易太多了。
讀書的過程中除了感慨和贊嘆,還遇到一些值得品味的部分。作者委托朋友寄給自己的補給箱里每次都會放20美元,差不多就是一頓簡餐和一晚最便宜的汽車旅館的費用,完全可以用貧困潦倒來形容了。即便如此,她還是會在收到錢的第一時間去餐廳吃飯,會在吃飯的時候點一杯可樂,會在吃完飯的時候給小費。對食物的渴望我可以理解,但是不能在超市買可樂喝嗎?應(yīng)該可以省至少一半的錢吧?不給小費不行嗎?或者打包外帶,應(yīng)該又可以省一點了吧?
還有作者在一個宿營地遇到的一位老人家,他每年會有幾個月出去乞討,也會有幾個月固定在這個宿營地給步道徒步者提供幫助。呃,自己都吃不飽飯要去乞討了,還有心思去管不相干的別人。不理解啊不理解。這應(yīng)該跟美國的特有文化有關(guān)系吧,還有這個民族的集體無意識,從骨子里沒有為吃飽飯發(fā)愁,這算不算一種解釋?榮格他老人家的書還是要再認真讀一讀。
8百讀后感篇八
關(guān)上書,我深吸了一口氣,眼前似乎還飄動著魯迅先生的《狂人日記》,那個黑暗、冷漠、血腥的年代。
本篇魯迅先生假借精神失常者的恐懼揭露社會的黑暗與冷漠。在“狂人”眼中看來,四周都是隨時張開血盆大口吞噬自己的人,趙家的狗、狗的主人——趙富貴、還有一些未經(jīng)人事的小孩仿佛都是吃人者,最為傷心的是自己的哥哥也成了其中一員。在這兒,我將“吃人的人”理解為萬惡的舊社會。
“狂人”進于“癲狂”,不停地做著“噩夢”,在境象中充滿青面獠牙的家伙,黑暗陰森的笑,古怪的語句。卻借助著“瘋”,把帶著憤怒,驚恐的鞭子一下子打到了隱痛之處,充滿了內(nèi)在的緊張。每個人都睜著眼睛說謊話,互相生疑,都想控制別人,卻又無力超越他人,因而斤斤計較著?!翱袢恕北坏罏椤隘偪窳恕保瑓s又在“瘋”的狀態(tài)中說出一堆真話。
文中第六節(jié)寫到:黑漆漆的,不知是日是夜。趙家的狗又叫起來了。獅子似的兇心,兔子的怯弱,狐貍的狡猾……
看似簡單的幾句話,卻將一個黑暗的社會鮮活的呈現(xiàn)出來,“獅子似的兇心”當指社會統(tǒng)治者的狠毒,“兔子的怯弱”指的應(yīng)當是軟弱無知的群眾,“狐貍的狡猾”我想猜的無誤應(yīng)指圓滑世故,當屬“墻頭蘆葦兩邊倒的”商人們。于是這天便不知是“日”和“夜”了。
文章最后一句:“救救孩子……”這呼聲凄厲,甚而有絕望在內(nèi)!綿綿不絕震撼這世人的內(nèi)心。這正是魯迅先生對“哀其不幸,怒氣不掙”麻木民眾的大聲吶喊。
在今天,我們恰恰缺少這種疾呼,環(huán)境的污染,地球的沙漠化,水資源的匱乏,這一切所造成的危機已經(jīng)凸顯出來。誰都無法欺騙自己的眼睛,汶川、玉樹頻發(fā)地震、青海的干旱都足以彰顯出可怕的懲罰。一只只孩童無望的手伸向天空,他們在離去的那一刻向世人呼救,而某些世人卻沉溺在“狂人的美夢中”,不愿醒來。
當年魯迅正是看到人們這種難以根除的惡劣性,因此才感到深深的絕望,如果認真閱讀,你會發(fā)現(xiàn),在“救救孩子”的呼聲之后不是一個“感嘆號”而是“省略號”。
這長長的省略號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在,所幸先生走后,現(xiàn)在已有一些人血騰騰的勇士站出來,他們以筆為旗、吶喊呼吁!讓我們在這孱弱的聲音中聽到了一絲希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35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