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一種對書籍內(nèi)容引發(fā)的反思和啟發(fā)的總結(jié)和表達。讀后感不限于流水賬式的敘述,可以探究作品背后蘊含的思想和意義。閱讀下面這些讀后感,或許能夠幫助你更好地進行讀后感的寫作。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一
暑假伊始,我偶然看到一個由美國。
留學。
生拍攝發(fā)布的視頻,了解了美國文學課(相當于中國的語文課),得知了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就是閱讀世界名著。所以,一向疲于閱讀書籍的我,萌生了前所未有的,伴著隱隱期待的閱讀的念頭。
恰巧,語文老師向我們推薦了三本書,就這樣,我讀了第一本書——《論語譯注》。
相比于另外的兩本書,《論語譯注》更像是一本工具書,但又不同于新華字典之類的專業(yè)性較強的工具書?!墩撜Z譯注》的譯文與注釋有些古文言文的影子,讓人不禁有種閱覽古書的滋味。《論語譯注》能讓我們對《論語》中相對晦澀難懂的語句了解得更準確。
《論語》,千百年來一直被廣為流傳,蘊含著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為國人知曉。大到中國與別國的外交,小到街頭巷尾的世俗小事無不體現(xiàn)著《論語》中的儒家思想和為人處事、待人接物的道理。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贝嗽捊衣读松鐣弦徊糠秩嘶ㄑ郧烧Z,表里不一的面貌,也提出了自身(也代表著大多數(shù)人)對此類人的看法。偽善的容貌,十足的恭順,內(nèi)心藏著怨恨,表面上卻同他要好,以如此的態(tài)度存活于世,不僅自己在寂寥無人時會覺得身心疲累,難以偽裝下去,而且他人也認為其虛偽可恥,不屑與此人有所往來。人生在世,莫不如活得真實自在,活得坦率自然。
“子曰:‘茍正其身矣,于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此所謂正人必先正己,正己才能正人。也曾聽說過一個。
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智者,每天都有人排著隊向智者請求指點。某日,一位母親千里迢迢來請求智者勸導兒子不要吃糖,智者令母子倆一月后再前來,一月后,母子倆如期而至,智者只簡單說:以后莫要再吃糖。母親疑惑問道:為何一月前不直接勸導兒子?智者神秘一笑:一月前,我未曾戒掉食糖。這個故事亦是同樣的道理,在端正了自身的行為之前,你又如何有資格去使別人端正自己呢?而如果端正了自身的行為,管理政事還有什么困難呢?因此,正人先正己,自古以來都是為官、為長者應有的品德。
《論語》的思想內(nèi)涵豐富,其儒家思想對中國和世界都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在此不過列舉一二,論語值得學生乃至成年人去深究,而《論語譯注》是你閱讀論語時極佳的伴侶。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二
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卷上,記錄著一位飲譽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譯注》讀后感。
”他,就是被李苦禪大師贊為“至圣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的先哲——孔子。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門徙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傳最廣泛的典籍之一。
“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論語》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去。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國建立統(tǒng)一王朝的兩千多年里,曾經(jīng)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
儒家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對于傳統(tǒng)的中國人具有深遠的影響,《論語》中的許多格言和概念已經(jīng)融入了我們?nèi)粘UZ詞。
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注重字音詞義、語法規(guī)律、修辭規(guī)律及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論證周詳、語言流暢,表述清晰準確,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
《論語譯注》匯編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獻《論語》二十篇,并作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和解注。
透過文字,我們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對,聆聽他“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思想、“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任人唯賢”的人才觀念、“各因其才”、“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教學方法……而在我腦海中最難以忘卻的是他“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時時想徹的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國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這一教育思想的經(jīng)典論述。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發(fā)生。
孔子堅決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于庭”,孔子聞之大發(fā)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彼笳郑熬?、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為,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
孔子要求“為國以禮”,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
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tǒng)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民眾,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睂ζ胀癖娛┮远Y,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
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jīng)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這就是孔子的學習!這就是圣人的學習!也許我們這些凡人是永遠無法領(lǐng)會萬世師表的學習的內(nèi)涵,但每一個人也許都可以從中找到一個新的自我。
論語譯注》讀后感在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長卷上,記錄著一位飲譽世界的集大成者的名字,“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他,就是被李苦禪大師贊為“至圣無域澤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間”的先哲——孔子。
《論語》以語錄體的形式記載了孔子及其門徙的言行,是后人了解孔子及儒家思想的最基本材料,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地位最重要、流傳最廣泛的典籍之一。
“半部《論語》治天下”,自古至今,無論在士人當中還是在老百姓中間,《論語》一書都是中國人的一部不能逾越的圣典。
《論語》作為中化文化的源典,其論證的主張思想已浸透到到中國兩千多年的政教體制、社會習俗、心理習慣和行為方式里去。
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我國建立統(tǒng)一王朝的兩千多年里,曾經(jīng)是占統(tǒng)治地位的思想。
儒家的思想觀念,倫理道德對于傳統(tǒng)的中國人具有深遠的影響,《論語》中的許多格言和概念已經(jīng)融入了我們?nèi)粘UZ詞。
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注重字音詞義、語法規(guī)律、修辭規(guī)律及名物制度、風俗習慣等的考證,論證周詳、語言流暢,表述清晰準確,是當代最好的《論語》讀本之一。
《論語譯注》匯編了研究孔子的重要文獻《論語》二十篇,并作了較為具體的分析和解注。
透過文字,我們仿佛和孔圣人正面晤對,聆聽他“性相近,習相遠”的人性思想、“有教無類”的教育主張、“任人唯賢”的人才觀念、“各因其才”、“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教學方法……而在我腦海中最難以忘卻的是他“為政以德”的教育思想,耳畔時時想徹的是“道之以德,齊之以禮”,“驥不稱其力,稱其德也”等表露其“治理國政要把道德教育放在第一位”的這一教育思想的經(jīng)典論述。
春秋時期禮崩樂壞,所謂僭越的事情不斷發(fā)生。
孔子堅決維護周禮,大夫季平子私自用天子禮樂“八佾舞于庭”,孔子聞之大發(fā)脾氣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彼笳郑熬?、臣臣、父父、子子”,企圖通過正名分來匡正每個人的行為,建立一個和諧而有秩序的社會。
孔子要求“為國以禮”,也是德政思想的一種體現(xiàn)。
他反對以高壓手段維護統(tǒng)治,主張好的政治是“以德”、“以禮”來引導民眾,形成一種和諧的社會氛圍:“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睂ζ胀癖娛┮远Y,突破了奴隸社會“禮不下大夫”的限制,具有進步的歷史意義。
兩千年前的孔子,就是一位具備著各種謀生技能、又具備著對于生命意義有深隧洞見的哲學家及教育家。
他一方面具備著各種禮、樂、射、御、書、數(shù)的專業(yè)知識,又具備著經(jīng)營管理政治的理念,又對教育的目標有著明確的方向指引,因著他的眾多的知能,他成為中國文明史中最重要的教育家,他的許多謀生技能的知能細節(jié)固然沒有保存下來,但是他的人生智能的談話卻成了綿延兩千年的中國知識分子立身處世的智能寶典,當我們閱讀吟詠他的話語之時,每一句話都發(fā)每一個人都可以從他的智能中找到自己生命的目標。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三
我讀完《論語譯注》,也算是對《論語譯注》侑了些了解,還侑了些興趣,感孔老夫子既侑學問又侑思想,一部《論語注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圣經(jīng),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
都說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歡的莫過于德行優(yōu)異的顏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樣。我喜歡的既不是以德行見長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語見長宰我、自貢,更不是大政治家冉侑、季路和文學家——老挨批評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華了。別看祂的筆墨不多,但祂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位了??鬃訉Φk的評價是:
“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p>
就是說公西華很善言辭,如果祂生活在現(xiàn)代,應該是一茖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當尙外交部長了。據(jù)說祂當年白凈的臉尙長著侑型好看的絡腮胡子,比現(xiàn)在的電影明星還帥啊。像祂這樣儀表堂堂能說會道的男人,即使沒侑得孔子的重用,在當時,怎么著也算得尙是特別得體的了吧。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庚?!阶优c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p>
從這段故事里可看出,當年公西華在那茖大家庭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了吧。受歡迎,那是不用說的。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動要求給祂家那么多米?富貴,那更是顯而易見的。既然祂已經(jīng)了“乘肥馬,衣輕裘”的程度,在那時還侑幾茖比祂更富的?現(xiàn)在又侑多少人開著寶馬穿著裘皮大衣的?在史書尙,似乎沒侑記載公西華家世的。也就是說,祂絕對不是“富二代”。公西華的富貴,應該與祂的能力與才干是分不開的吧。
“自貢問曰:‘鄉(xiāng)下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薄班l(xiāng)下皆惡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鄉(xiāng)下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惡之?”
以上就是讀后感欄目為你帶來的《論語譯注讀后感》,希望對你的寫作論語譯注讀后感作文有所啟示,寫出好的作文。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四
從論語的洋洋萬言中,每個人都可以讀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作為一個基礎(chǔ)教育工作者,我懂得了:人應該如何度過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天,作為一個平凡人,應該如何過好自己的人生。其實,這正是我們最需要傳達給學生的東西。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對政治的關(guān)心和了解,對職業(yè)的熱愛和投入,與同事的團結(jié)和合作,對學生的尊重和愛護,對學術(shù)的嚴謹和進取,對自己的要求和自律都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學生的學風和學校的校風,教師形象直接關(guān)系到學生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學高為師,德高為范,“立師德,鑄師魂,練師功,樹師表?!?/p>
是這個時代的召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是教師不朽的追求。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yè),關(guān)愛每一位學生是我們教師的責任。
教師的愛與眾不同,它是嚴與愛的有機體現(xiàn),是理智與熱情的巧妙結(jié)合。因此,在這條道路上,我愿將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和在座的同仁們一起肩負起國家和人民賦予我們的責任,將一只只凝聚著師愛的手高高擎起,搭建一片教育的藍天!
孔子曰: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讓你不順心的事情,看到比你富有的人,看到比你生活的更好的人,往往就會失去心理平衡。
二千年前的孔子也曾經(jīng)遭遇貧窮,當他走到鄭國的時候,糧食都斷了,他的學生不高興的問他,怎么君子也會窮呢,他淡定的回答,君子可以安于貧窮,而小人則會因為窮而作亂。
這份安于貧窮的心境至為難得,而他之所以能夠安于貧窮,正是因為心中有道德的力量,使他能夠在貧窮中找到心靈的支點,才不至于失去平和心態(tài)。
孔子并不掩飾對富裕生活的向往,他坦誠的說:“如果能夠發(fā)財,那么即使去做辛苦的事情,我也愿意?!钡膊⒉粡娗螅骸叭绻l(fā)不了財,那么我就去做我所喜愛的工作。”達致幸福的路徑有很多,金錢并非唯一途徑,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心的快樂。
他贊賞他的學生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鳖伝厥钦嬲芽鬃拥娜松^貫徹到自己的身心之中了,能夠在物質(zhì)的清貧之外,找到自己心靈的安穩(wěn)和快樂,因為他們的喜怒并不依賴于外物,而存在于內(nèi)心的安詳與平和。
在《侍坐》一篇中,他讓幾個徒弟各述其志,對那些看似遠大的抱負,他置之一笑,而當曾點淡然說出自己的人生愿望只是在春風中與童子嬉戲時,他卻贊許的點頭。
可見孔子在內(nèi)心并不真的認為君子必須治國平天下,人生最終的追求,仍然是要歸結(jié)到內(nèi)心的平靜,要能夠體味到平凡生活的幸福,而這些,其實都取決于心境。
《論語》關(guān)注的是所有平凡人的平凡生活,告訴人們應該怎樣去生活才能夠達致幸福,它是溫暖人心的。
而如何生活,是我們每個人在學習其它各種知識之前最應該學習的,也是我們教師最需要傳達給學生的,因為它關(guān)乎一個人是否能具有健全的人格,是否能擁有充實的內(nèi)心世界。在今天這個充滿了誘惑和選擇的年代,孔子的生活之道值得我們?nèi)ビ眯母形颉?/p>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五
我讀完《論語譯注》,也算是對《論語譯注》有了些了解,還有了些興趣,感到孔老夫子既有學問又有思想,一部《論語注釋》流傳至今好幾千年,被人們捧若圣經(jīng),怪不得譽為半部論語治天下。
都說孔子弟子三千,賢士七十二,孔子最喜歡的莫過于德行優(yōu)異的顏回了。而我和孔子的品味就偏偏不一樣。我喜歡的既不是以德行見長的顏淵、閔子騫、冉伯牛和仲弓,也不是以一言語見長宰我、自貢,更不是大政治家冉有、季路和文學家老挨批評的的子游、子夏。我印象最深刻的除孔子外,也就是公西華了。別看他的筆墨不多,但他絕對是最受歡迎的一位了??鬃訉λ脑u價是:。
赤也,束帶立于朝,可使與賓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就是說公西華很善言辭,如果他生活在現(xiàn)代,應該是一個出色的外交官弄不好當上外交部長了。據(jù)說他當年白凈的臉上長著有型好看的絡腮胡子,比現(xiàn)在的電影明星還帥啊。像他這樣儀表堂堂能說會道的男人,即使沒有得到孔子的重用,在當時,怎么著也算得上是特別得體的了吧。
子華使于齊,冉子為其母請粟。子曰:與之釜。請益。曰:與之庚。冉子與之粟五秉。子曰:赤子活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
從這段故事里可看出,當年公西華在那個大家庭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了吧。受歡迎,那是不用說的。不然分米的人怎么主動要求給他家那么多米富貴,那更是顯而易見的。既然他已經(jīng)到了乘肥馬,衣輕裘的程度,在那時還有幾個比他更富的現(xiàn)在又有多少人開著寶馬穿著裘皮大衣的在史書上,似乎沒有記載公西華家世的。也就是說,他絕對不是富二代。公西華的富貴,應該與他的能力與才干是分不開的吧。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六
《論語》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后,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jīng)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孔子曾說:“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里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iàn),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jié)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p>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币源私逃跻┬腥收玫啦拍芏嘀?,要懂得民心所向。對于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800字》。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征。人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fā)展??鬃幼约汉髞硪矊嵺`了這一點,他后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边@是一種多么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里,這種精神又是多么的難得!
一部《論語》讓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后人的借鑒。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七
《論語》這部書基本上可以稱之為我們中國人的圣經(jīng),幾乎所有中國人的道德規(guī)范,行為規(guī)范,都得從這部書里面找到根源,就像是我們的一個指路明燈,當然暫且不論此明燈指出的道路是否是理想的道路。
《論語》從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開始,就走上了神壇的道路,歷朝歷代,都把這本書當做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顯然這種思想是非常利于統(tǒng)治的,最起碼各階級的人群能夠安于現(xiàn)狀,而且還能聽命于朝。(整理,歡迎轉(zhuǎn)載)。
因此,從漢朝起,至清朝終,所有的學問研究者,讀書人,都會對這本書做出注釋、解析,力圖通過自己的想法來重新詮釋孔子的思想,甚至于我們的鄰居,韓國、日本,也有大量的關(guān)于《論語》的研究文章。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光是關(guān)于《論語》的這種注解類書籍就至少有3000部之多。這其中的水平自然是參差不齊,有好的,也有壞的。這里面比較著名的,大概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可以說把儒家的學說推向了頂峰。那么,這浩如煙海的《論語》書籍,如何讀呢,哪種思想比較正確反映孔子的真實思想呢?答案是《論語譯注》——楊伯峻注。
楊伯峻先生,是一位研究古漢語語言文學的專家,生于清末民初時期,自小接受正統(tǒng)教育,對先秦文學方面有著深厚的功力。看楊先生的這部書,打開來馬上就能了解到楊先生治學之嚴謹,對于研究之認真?!墩撜Z》中的文字,他不會隨意解釋任何一個字,如果不把這個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會寫在注釋中的,所以,常常會發(fā)現(xiàn),在注釋文字中,關(guān)于一個字的解釋,楊先生需要引經(jīng)據(jù)典,甚至還要講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訴你,這就是他如此翻譯這段文字的原因??梢?,他對于這本書所傾注的心血是現(xiàn)在很多所謂教授所不能比擬的。
因此,讀這本書,可以讓人相對客觀的了解到孔子的真實思想,而不是站在統(tǒng)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奴役百姓,而這個客觀的思想本身,其實就是孔子所要表達的想法。
那么,孔子究竟是個具有什么樣思想的人呢?
首先,孔子是個人。這個很重要,孔子不是神,不是耶穌、也不是默罕默德、釋迦摩尼,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與你我一樣,只是,他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這點與我們不同?!墩撜Z》是孔子的弟子門生逐漸整理起來的記錄孔子言論的書籍。這其中有些言論是站在很高的哲學高度來說明一些治國安邦之道理,有些言論也是孔子日常要表達某種想法的尋常語言。
所以,從一些尋常語言中也是可以看到孔子的可愛之處的。比如《論語·雍也篇》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孔子說:“觚不像個觚(一種容器),這是觚嗎?這是觚嗎?”??鬃佑眠@種簡單的事情表達他對于禮制的看法,著實可愛。看到這一章好像有一個生動的畫面出現(xiàn)在眼前,孔子拿起來一個觚,一邊捋著胡子一邊氣憤地說,這是觚嗎?啊!你們都成了什么樣子!憤世嫉俗的憤青形象躍然而出。
其次,孔子是個品德高尚的人,這個不得不佩服。孔子窮其一生的時間要達到“仁”的境界,對待自己、對待學生、對待所有他接觸的人,都是用這個“仁”字來對待。他想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以及他所傳授的思想,來逐漸改變那個社會,從而使天下變得更為和諧,更有秩序,當然,這個秩序同樣是有階級等級的階級秩序。但是在當時,能夠有這種想法并且付諸于實踐的人已經(jīng)難能可貴了。
那么,《論語》是不是就是我們現(xiàn)今社會的治療良方了呢,是不是我們的信仰歸宿已經(jīng)找到了呢?我看非也!《論語》大致成書開始于春秋末期,編輯完成于戰(zhàn)國初期,這個時代,中國還處于十分動亂的時代,各國諸侯你爭我奪,互不相讓。社會禮制崩塌,各種思想泛濫,東周其時已經(jīng)是名存實亡,各個諸侯國甚至發(fā)明了自己的語言文字、貨幣單位等等,儼然一副分裂景象。
而當時的孔子懷揣著一個偉大理想,游走于各國,希望能夠付諸實踐。這種思想便是禮制的思想,希望通過恢復原有的社會結(jié)構(gòu)和禮數(shù)規(guī)則,來重新構(gòu)建社會。比如老百姓能夠認真耕作,士大夫能夠治家有方,諸侯能夠治理好國家,這樣整個天下自然就安康了,各個階層不要總想著越級,你是一個士大夫,就不要想著哪天把諸侯王趕下臺,不要在禮制上超越諸侯王,參見諸侯王的時候要保證諸侯王的威嚴,這樣社會各個階層就都穩(wěn)定下來了。
所以,他這種思想在當時的社會看來是有用的,但是,他忽略了一點,人的欲望往往是不可控制的,而社會的發(fā)展帶來的就是欲望,所以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鬃拥乃枷胧窍胱屗腥硕己退粯樱龊米约簯械纳鐣巧?,沒有任何的非分之想,這恐怕相當于烏托邦了。其實通過后代的發(fā)展也基本能夠看得出來,儒家思想用來教育人民大抵是管用的,但是用來治理國家基本上是沒有什么作用,還是要嚴格法制才是基本出路。比如唐朝的貞觀之治,繁榮的根基正是一種“王子犯法庶民同罪”的法制思想。
這么說來,《論語》就沒有什么意義了嗎?也不是??鬃拥乃枷胫泻芏嗍巧婕暗轿覀冏约盒奚矸矫娴膯栴}的,比如孔子提倡的孝悌、終生學習、謙虛、仁慈等等,這些對于現(xiàn)今社會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也是具有很重大的意義的。說儒家類似于宗教也正是在此。
孔子給大家構(gòu)建了一個極為高尚的目標,甚至于孔子認為在他那個年代也沒有一個人可以做到,所以所有人都可以朝著這個目標前進,而永遠也無法達到,因為有一個終極目標在那里擺著。就像是佛教,只有成了佛才能終止這個無休止的輪回,可是也許需要幾世的修行才能達到,可是上一世的修行?誰還記得。那么你就要接著修行,因為你知道現(xiàn)在不是終點。儒教也正是如此,你說你的仁已經(jīng)修行的很好了,不,因為孔子都沒有達到,而你,連孔子還沒有達到。那么儒家可以成為宗教了,而且也是教人向善,社會和諧的。我看僅此而已。
另外,現(xiàn)在社會上也有很多說《論語》不好的言論,我看也沒有什么道理。因為當時的孔子可能不是這么想的。比如文章開頭提到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其實當時的孔子只是想要表達一種倫理綱常的想法而已,因為當時那個社會已經(jīng)完全亂套了。所以我還是那個觀點,看一本書,一定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不可以亂理解的。
當時,社會戰(zhàn)爭頻仍,諸侯、士大夫,各自都想要上位,都想要成功,沒有人再遵守以前的舊秩序,孔子認為這是不對的,所以提出這種思想,想要規(guī)范人們的行為,不過可惜,他的思想并沒有得到實現(xiàn),因為可能與社會的發(fā)展想違背了。
還有“死讀書”的問題,其實孔子是最反對這個觀點的?!皩W以致用”才是孔子的想法,而且要“活學活用”。還有就是“學而優(yōu)則仕”,后世拿這句話為根本,指揮著萬千讀書人在科舉,其實這個話還有半句。子曰:“仕而優(yōu)則學,學而優(yōu)則仕“。意思是官做得好了,有余力的要抓緊學習,學習好的,有余力的,要出來做官。你看,這斷章取義是不是也不好。
所以,不管怎么樣,我們不要把《論語》放在一個神的位置頂禮膜拜,也不必把他放在腳下踩上兩腳,這本書是中華民族承繼了上千年的文化根基,我們不能輕易把他忘掉,因為我們的血管中流著《論語》的血,《論語》是我們的根。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八
關(guān)于《論語》的譯注,從古至今有多個版本,流傳最為廣泛的'有宋代朱熹的《論語集注》、清代儒生劉寶楠的《論語正義》,還有現(xiàn)代楊伯俊先生的《論語譯注》等等。
最近我在讀《論語》的時候按自己的理解譯了一下,以楊伯俊先生的《論語譯注》為藍本,加之本人讀論語時的感受和想法,希望對那些和我一樣想通過學習古圣先賢的典籍對自己有所裨益的人們有所幫助。
起初我在編譯的時候可以說只字不敢有違楊先生的想法,原本抄錄。但今天,摘錄到第三天,我有個感悟:這距今數(shù)千年的典籍能夠流傳到如今,時代背景完全不同,孔夫子如置身當下,必要曰上一句:此乃星宿外空者也。既然他和他的思想得以保存,我認為,正是為人所用的結(jié)果。
但是,朱熹、楊先生,也包括楊先生的弟子易中天先生,他們對于《論語》乃至諸子百家的經(jīng)典的理解都遵循了夫子們那年那時的本意了嗎?我說未必。畢竟那個擂鼓震震、戰(zhàn)馬齊鳴的年代已經(jīng)離我們遠去。我們?nèi)匀フb讀經(jīng)史子集,只因為它能夠為時代所用,為人的行為做向?qū)?。可見,真理亦或信仰,一定是不受時空局限的,更不受人們的身份地位所限。雖然不同時代、不同社會、不同階級、不同人群對它的理解不同,但有一點是相同的,那就是經(jīng)典教與大家要仁愛,要寬容,要講孝悌,仍是我們?nèi)缃竦臑槿酥尽W釉唬罕玖⒍郎?/p>
所以,不要拘泥于某種解釋中,按自己覺得舒服合理的解釋去看它們,其實越是典籍離我們就越近,因為真理應該是最淺顯易懂的,晦澀的不能清楚明白地說出來的,必定是偽真理。
千人讀《論語》必有千種解釋。不要為了解釋而解釋,而是要用其中的思想去教化和提升我們的靈魂。否則,知和而和,不以禮節(jié)之,亦不可行也。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九
最近我在讀《論語》的時候按自己的理解先譯一下,再結(jié)合楊伯峻先生的《論語譯注》,最后讀完論語有了以下感受和想法:
全書共20篇,采用語錄體,通過神情語態(tài)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它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顏回的溫雅賢良,子路的率直魯莽,子貢的聰穎善辯等等,每個人物描述地都十分鮮明,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僅在于刻畫人物方面,在內(nèi)容上也讓我獲益很多。20篇中將“學”放在首篇,如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教導我們要善于學習并且多加思考。“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這就是關(guān)于知道的真諦。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币姷劫t人,就應該向他學習、看齊,見到不賢的人,就應該自我反省自己有沒有與他相類似的錯誤,這告訴我們在學習上和生活上,要善于反省,取長補短,并且要多向優(yōu)秀的人學習。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边@教育了我們要孝順父母,尊重師長,誠實可信,多學習知識。
在八佾篇中提到了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我想和大家更深一層來探討這句話,魯國大夫季桓子在自己的庭院中演出了天子才能享用的“八佾之舞”,違背了禮的規(guī)定,引起了孔子的極度憤慨才說出了這一番話。但站在音樂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季桓子代表了新興地主階級敢于沖破禮制觀念的束縛,不僅敢“八佾舞于庭”還敢摒棄雅樂欣賞民間流傳的俗樂,這也造就了后來春秋時期“禮崩樂壞”的局面,從此禮樂制度成為歷史的陳跡。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十
每一本書都有自己的靈魂,所以當你閱讀的時候,你能夠走進去,你就能與書中的靈魂對話。每一本好書都體現(xiàn)著人性,所以當你從中體會到人的偉大和崇高,你就會發(fā)現(xiàn)這本好書散發(fā)著人性的光輝。在這安靜的下午,沉浸在書中的我已悄然懂得了這本《論語譯注》的內(nèi)涵。
其中,孔子的言論對我的影響頗大。孔子是一位知識淵博、很有智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弟子無數(shù),同學們又稱他為"圣人"和"師仙".在學生有困難時他總是樂于幫助并耐心講解。他那么博學卻始終保持謙虛,很善于從別人身上學習,人們夸他他也從不驕傲?!墩撜Z》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之后,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jīng)典讀物《論語》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鬃釉f:"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里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iàn),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在《論語譯注》中,我對于"仁"的理解尤為印象深刻??鬃拥?仁",其價值內(nèi)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社交性、實用性等??鬃拥乃枷胧且婚T如何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己之間關(guān)系的學問是一門關(guān)注人自身發(fā)展的`學問??鬃铀岢氖侨巳绾卧谏鐣嵺`過程中達到理想人格的問題。"仁"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在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認為"仁"就是"愛人".從這本譯注中不僅了解其中含義,更能深入內(nèi)部奧妙,探求人生哲理。我們能夠從《論語譯注》不斷挖掘出價值內(nèi)涵,從而推導出人類和諧發(fā)展所需要的思想根源??鬃拥囊幌盗兴枷朐趲浊旰蟮慕裉煲琅f具有普遍實用性和永恒價值。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核心美德之一,其起源于孔子的孝道觀。作為一個思想家,孔子認為"孝"是一切道德規(guī)范的根本。孝是做人的基礎(chǔ),人之行莫大于孝,連孝都做不到,那其他的品質(zhì)更無法說了。"子曰:弟子,入則孝,謹而信,風愛眾,而親仁。"可見孝之重要性,可謂是對孔子孝道思想的延伸和發(fā)展。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十一
孔子曾告誡子夏:“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論語·雍也》),意思是:你要去做個君子式的儒者,不要去做那小人式的儒者。
孔子的這句話說明他認為儒者內(nèi)部,也同時存在君子和小人,儒者并不都是君子。這個觀點很值得注意,因為我們常常會把一類人都認為是好人,另一類人都是壞人。如:老子英雄兒好漢、老鼠的兒子會打洞等等。但社會現(xiàn)實讓我們知道:林子大了什么鳥都有。
所以,我們不能以出身、階層、圈子等,先入為主的認為某個人是什么樣的。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十二
《論語》從漢朝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shù)”開始,就走上了神壇的道路,歷朝歷代,都把這本書當做統(tǒng)治階級的工具書?!熬汲几父缸幼印?,顯然這種思想是非常利于統(tǒng)治的,最起碼各階級的人群能夠安于現(xiàn)狀,而且還能聽命于朝。因此,從漢朝起,至清朝終,所有的學問研究者,讀書人,都會對這本書做出注釋、解析,力圖通過自己的想法來重新詮釋孔子的思想,甚至于我們的鄰居,韓國、日本,也有大量的關(guān)于《論語》的研究文章。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光是關(guān)于《論語》的這種注解類書籍就至少有3000部之多。這其中的水平自然是參差不齊,有好的,也有壞的。這里面比較著名的,大概是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可以說把儒家的學說推向了頂峰。那么,這浩如煙海的《論語》書籍,如何讀呢,哪種思想比較正確反映孔子的真實思想呢?答案是《論語譯注》——楊伯峻注。
看楊先生的這部書,打開來馬上就能了解到楊先生治學之嚴謹,對于研究之認真。《論語》中的文字,他不會隨意解釋任何一個字,如果不把這個字追根究底地想清楚,他是不會寫在注釋中的,所以,常常會發(fā)現(xiàn),在注釋文字中,關(guān)于一個字的解釋,楊先生需要引經(jīng)據(jù)典,甚至還要講上一段故事,然后才告訴你,這就是他如此翻譯這段文字的原因。可見,他對于這本書所傾注的心血是現(xiàn)在很多所謂教授所不能比擬的。
因此,讀這本書,可以讓人相對客觀的了解到孔子的真實思想,而不是站在統(tǒng)治者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奴役百姓,而這個客觀的思想本身,其實就是孔子所要表達的想法。
那么,孔子究竟是個具有什么樣思想的人呢?
論語譯注讀后感論語譯注讀后感兩篇篇十三
《論語譯注》中的許多哲理近乎常識,卻仍然深沉,世俗中有高遠,平凡中見偉大,這就是以孔子為代表的中國文化精神。讀《論語譯注》,就好像是穿越千年和孔子對話,讓我明白了:要重視個人對家庭、國家、社會和歷史的價值!
老子是以“柔”為主的辯證法,孔子則是以“中”為基點,法家和兵家提倡“剛”,這是中國文化的三足。讀了《論語譯注》之后,我更欣賞孔子的“中庸”之道和“仁”的精神。正所謂孔曰成仁,孟曰取義,作為儒學經(jīng)典讀物《論語譯注》可謂是把這一精神闡釋的淋漓盡致??鬃釉f:“墨家兼愛,是無父也;揚子無我,是無君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這句話雖有失偏頗,但是卻讓我明白了,只有把個人放在社會的倫理體系里面,個人價值才能真正得到體現(xiàn),個人的人格才能得到彰顯。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就是教育我們要在學習生活中吧“學”和“思”結(jié)合起來,勤勉治學,才能學有所成。就如后世程子對其的解釋:“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五者,廢其一,非學也?!?/p>
子曰:“魚失水則死,水失魚猶為水也?!币源私逃跻┬腥收玫啦拍芏嘀?,要懂得民心所向。對于政治來講,要想成功的治理國家需要什么?答案是得民心,若想得民心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只有仁。這一點儒家的選擇是很正確的。
子曰:“君子不器”。這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句話。人并不是被控制的工具或機器,而是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和鮮明的思想特征。人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潛在的才能,才能使個性獲得全面的發(fā)展??鬃幼约汉髞硪矊嵺`了這一點,他后來收門徒三千,有教無類,可謂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边@是一種多么難得的對學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在今天這個浮躁而喧囂,熙熙攘攘皆為利往的社會里,這種精神又是多么的難得!
一部《論語譯注》讓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們后人的借鑒。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與今天所提倡的和諧社會相契合。儒學的那種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為人們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歸宿的。正如《論語雍也》中所提到的“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p>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352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