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四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6-06 15:06:42
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四篇)
時間:2023-06-06 15:06:42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范文怎么寫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篇一

那一年,董鴻儒19歲。他惜別新婚妻子,背起行囊,步行到縣城40公里外的蘇木山當起護林員。這一去就是一輩子守護。

如今已83歲的董鴻儒,1958年參加工作,歷任內蒙古烏蘭察布市興和縣蘇木山林場護林員、工程師、林場場長并兼任縣林業(yè)局副局長、縣政協(xié)副主席。

無論當林業(yè)局長還是縣政協(xié)副主席,他都有一個要求:不去機關上班,留在林場。他帶著林場職工,用42年,把荒山禿嶺變成18.6萬畝森林。

對姜文凱來說,小島就是一輩子。千里巖是黃海中部一座孤島,作為我國北方環(huán)境十分艱苦的海洋監(jiān)測站,地處海路要道,觀測數據對發(fā)布風暴潮預警報、確保航行安全十分重要。

從東邊到西邊240步,從南邊到北邊820步,從碼頭到70多米高的觀測站370級臺階,在這個0.135平方公里的小島上,姜文凱守了25年,加上守護其他小島13年,他把青春獻給了海洋監(jiān)測。

對四川省綿陽市安州區(qū)高川鄉(xiāng)自然資源所原負責人馬銀國來說,高山峽谷就是一輩子。高川鄉(xiāng)平均海拔1500米,山高路陡、溝壑縱橫、險象環(huán)生,有汶川大地震形成的亞洲最大滑坡體“大光包”,滑坡、崩塌、泥石流多發(fā)。

馬銀國自編《守護生命安全》等宣傳稿350余篇,把防災減災知識送到區(qū)內家家戶戶。173平方公里土地上,41年,他累計走了12萬余公里。

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篇二

作為中國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院首席科學家,殷躍平守護的是三峽庫區(qū)到青藏高原的地災防治。

三峽工程是國之重器,保障庫區(qū)120萬移民地質安全是重中之重。殷躍平持續(xù)跟蹤研究庫區(qū)地質安全問題,成為三峽庫區(qū)地質安全的著名專家。他把三峽庫區(qū)防災理論,成功運用于四川、云南、西藏等特大滑坡工程治理。

傳統(tǒng)看法認為每個滑坡都不一樣,預警監(jiān)測是世界難題。殷躍平提出滑坡有“共性”,均屬斜坡運動,可以進行普適性監(jiān)測,通過成災機理研究,找到滑坡共性,建立預警模型,地災監(jiān)測預警走上科技支撐之路。

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李大鵬,是“與金子打交道的人”。金礦資源是最重要的戰(zhàn)略性礦產資源之一。山東探明黃金儲量占全國三分之一以上,但勘探開采深度較淺,超深部勘查幾乎處于空白狀態(tài)。

李大鵬所在團隊通過創(chuàng)新成礦理論,實現魯西歸來莊礦田深部金礦資源量增加20余噸的新突破;在萊州焦家金礦帶成功實施“中國巖金第一見礦深鉆”,在近3266米處發(fā)現厚達25米的目前我國最深金礦體,攻克金礦深部資源勘查難關。

任秀波,作為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兩次參加珠峰復測。2005年珠峰復測,他在海拔6500米以上區(qū)域作業(yè)達43天,在海拔7028米的營地寫下入黨申請書,在海拔7500米突遇特大暴風雪,冒著雙手被截肢危險摘下羽絨手套進行20多分鐘測繪作業(yè),成功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790米,獲取三維坐標并攀登到海拔8000米。

2020年珠峰復測,任秀波有近兩個月時間幾乎一直堅守在海拔5200米的大本營,多次前往海拔5400米的二本營和5800米至6300米的登山路線,給年輕隊員培訓登山和設備使用技能。

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篇三

2020年5月27日上午11時整,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舉國歡慶,世界矚目。為了獲取更多數據,登山隊員們在峰頂連續(xù)工作兩個半小時,創(chuàng)下了中國人在珠峰頂停留時間最長紀錄。

在珠峰大本營,自然資源部第一大地測量隊辦公室主任任秀波手持對講機與峰頂隊員保持通話。由于太過緊張和專注,兩個多小時里,他一直雙膝跪地,渾然忘我。直到測量順利完成,他才發(fā)現自己的雙腿早已麻木了。

任秀波與珠峰結緣于2005年。

那一年,我國開展大規(guī)模珠峰高程測量,25歲的任秀波入選登山隊。測量期間,他曾在海拔6500米以上區(qū)域作業(yè)時長達43天,并在海拔7028米的營地莊重寫下入黨申請書,時刻準備好為黨和國家的測繪事業(yè)獻身;在海拔7500米時突遇特大暴風雪,為方便操作儀器以獲取準確數據,他曾冒著雙手被截肢的危險摘下羽絨手套進行20多分鐘的測繪作業(yè),成功將重力測量推進到海拔7790米高度,獲取了三維坐標,創(chuàng)下當時我國重力測量的最高紀錄。

他長年奔波于野外測繪一線,先后參與中國公路網、國家重力網、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等30多項國家重大工程。

同樣無怨無悔的,還有中國地質環(huán)境監(jiān)測院首席科學家殷躍平。無論是汶川、蘆山等地震災區(qū)救援現場,還是三峽、金沙江等災害處置現場,都留下了殷躍平忙碌的身影。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工作,他一干就是40年。

作為防災減災領域的著名專家,他帶領團隊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獨具中國特色的地質工程防治減災理論與系列技術,同時榮獲我國地質科技界最高獎項“李四光地質科學獎”、我國工程界最高獎項“光華工程科技獎”和我國環(huán)境保護領域最高獎項“中華環(huán)境獎”;他所在的中國地質調查局科研機構,4次被聯合國教科文等組織聯合授予“世界滑坡減災杰出中心”榮譽,而他也被中國地質調查局授予“李四光學者”光榮稱號,并當選為國際滑坡協(xié)會主席。

如今的殷躍平又踏上了新征程——為國家重大工程規(guī)劃建設筑牢“安全島”。

地質科學領域向來人才輩出。記不清有多少個深夜,在山東地質科學研究院的紅色小樓里,科技創(chuàng)新中心主任、研究員李大鵬辦公室的燈總是明晃晃地亮著。這是他在膠東半島深部發(fā)現25米厚金礦體期間,廢寢忘食工作的畫面。

2012年12月,獲得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博士學位的李大鵬邁進山東省地質科學研究院的大門??紤]再三,他放棄了令許多人向往的留京機會,帶著妻兒來到泉城,只因情系桑梓、魂系山野。

最美自然守護者先進事跡篇四

驅車前往高川鄉(xiāng)的路上,不時能看到巨石散落在山腳下,大山上還有滑坡的痕跡,宛如青山上的一道道傷疤。

“5·12”汶川特大地震前,高川鄉(xiāng)只有兩個大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震后這一數字增至165個。

近年,隨著治理推進,高川鄉(xiāng)隱患點逐年減少,2022年已減少到72個。但高川鄉(xiāng)海拔高,山林多,一到汛期,防災形勢仍很嚴峻。

守土有責。從2008年起,馬銀國將大部分精力放在隱患排查、地質災害預警上。原本做事就認真嚴謹的他,面對涉及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大事時,更不敢有一絲一毫松懈。每年5到10月,馬銀國像上緊發(fā)條一樣,神經緊繃,睡不踏實。

高川鄉(xiāng)最遠的兩個地質災害隱患點,需要騎摩托車、步行、涉水,即使是土生土長的高川人,也要2—3個小時才能走完單程,而巡查全部隱患點需要4天時間。40余年來,他累計行走12萬余公里,高川鄉(xiāng)每一處地質災害隱患點都留下了他的足跡。暴雨后山路難行,有時會有石塊樹枝擋住山路。為此,馬銀國50多歲時學會了操作無人機,當無法通行時,他就用無人機進行查看。

結合當地夏季易出現暴雨的特點,馬銀國總結了一套方法──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復查,同時自編宣傳稿350余篇,把防災減災知識送到各家各戶。在他的指導下,每次災情出現,村民都能迅速進行避險轉移。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90467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