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信幼兒園3篇(精選)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28 12:15:35
表揚信幼兒園3篇(精選)
時間:2023-03-28 12:15:35     小編:zdfb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表揚信幼兒園篇一

在全力構建和諧校園的日子里,好人好事層出不窮,特別是在貴校學生中更加亮點頻閃!

20xx年12月30日下午2點左右,我開車到貴校體育館辦事,下車時不慎將裝有4000元現(xiàn)金,數(shù)碼相機,轉帳支票,公章,信用卡等貴重物品的手包遺失,半個多小時后才發(fā)覺當時我心里很著急,心想總價值萬余元的手包一定找不回來了。我抱著試一試的心情,回到下車的地方尋找。就在我心灰意冷的時候,貴校航天學院大三光電子三班的田育瑋同學拾金不昧,拿著我的手包在丟失的地方等我,讓我的手包失而復得。我當時就拿出現(xiàn)金感謝田育瑋同學,被他一口拒絕了。在我的一再追問下,才告訴我他的姓名。驚喜之余我深深被田育瑋同學這種拾金不昧的高尚品質所感動。這種行為充分體現(xiàn)了貴校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優(yōu)秀品質和良好的社會公德。他的行為也是貴校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肯定。

本人懇請貴校對田育瑋同學的行為給予表揚和肯定!因為在提倡和諧社會的今天,這種行為更是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勵。

感謝貴校領導、老師以及孩子家長培養(yǎng)出這么優(yōu)秀的青年,更感謝拾金不昧的田育瑋同學,衷心祝他進步,學業(yè)有成。

我相信貴校有這樣一支優(yōu)秀的領導班子和良好的師資力量,貴校一定會在今后培養(yǎng)出更多像田育瑋同學這樣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

最后我再次真誠地對田育瑋同學說一聲:“感謝!”

此致

敬禮!

失主:xxx

20xx年xx月xx日

表揚信幼兒園篇二

尊敬的校領導:

您好!首先我為貴校能培養(yǎng)出優(yōu)良品德的孩子而致敬!

事情是這樣的:本人于20xx年12月12日丟失錢包(錢包內有現(xiàn)金660元,卡3張,暖氣費收據(jù)一張),因為雪下的.很大,錢包被雪覆蓋,第二天貴校3年級7班xx同學在雪地里撿到了錢包,并交給物業(yè),物業(yè)根據(jù)暖氣費收據(jù)聯(lián)系到我,他并沒有留下姓名,后來他家長找到我確 認我收到了錢包,我才知道他是貴校的學生。

本人的感激之情無法言表。xx同學這種拾金不昧的精神值得全體同學學習,她的行動充分體現(xiàn)了貴校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風貌。所以希望貴校能在公開場合給予表揚,以示鼓勵。讓更多的孩子能從中學習,繼往開來,發(fā)揚優(yōu)良傳統(tǒng)的良好品德!

再次為貴校能培養(yǎng)出優(yōu)良品德的孩子而致敬!

此致

敬禮!

xx

20xx年x月x日

表揚信幼兒園篇三

尊敬的北京地鐵運營四公司領導:

您好!

20xx年xx月xx日晚上23點我從機場2號航站樓乘坐地鐵機場線,路經(jīng)東直門站轉乘13號線時將筆記本電腦遺忘在了座位上,將近晚上12點時有一個電話告訴我把電腦忘在了地鐵上,而此時我竟然還沒察覺。電話里的人告訴我不要著急,自稱是地鐵機場線的工作人員,并讓我第二天早上去東直門的車務中心去領取即可。

這讓我頓時安心了很多。我剛從hu7802次航班從廣州出差回到北京,筆記本電腦里全是公司資料及客戶資料,這對我來說非常非常重要,真的很感謝機場線上的工作人員。

第二天早上我來到了東直門,他們很快地就把電腦給了我并多次提醒我下次要注意,我當時只顧得高興了也忘了問他們的名字,所以心里很過意不去。

我一直都在想應該為他們做些什么來回報他們,但我最后覺得做什么都無法回報他們的那份恩情。來到北京那么多年了,乘坐過無數(shù)次的地鐵,但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和地鐵、以及地鐵工作人員有著那么深的感情,那么重的恩情。看到他們,看到那些穿著地鐵制服的工作人員,心里感覺親切了很多。

對他們,我無以為報,我所能作的也許就是盡力幫助別人,去關懷別人。

相信時間還是好人多,懷著一顆感恩的心去面對生活,面對每一天,心里慢慢的,都是快樂和幸福。

這就是我,一個普通人,在地鐵機場線遇到的暖心事,感謝北京地鐵運營四分公司的領導,感謝你們以自身為表率,培養(yǎng)出那么好的一批員工,地鐵是北京精神文明的窗口,每天要面對無數(shù)來自各地的民眾,地鐵員工的所作所為是我看到的最美麗的人,更是我們的驕傲!

謝謝你們!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9755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