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次次的試錯與總結(jié),通過總結(jié)我們能夠更好地改進自己。一個好的總結(jié)應(yīng)該具備簡明扼要的特點,避免過于冗長和廢話。如果你想了解一些成功人士的總結(jié)心得,可以參考以下范文進行學習和借鑒。
夜雨寄北擴寫篇一
1、學習詩歌的朗誦節(jié)奏,學會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體會詩歌意境。
3、引導學生理解思想內(nèi)容及主旨。
學習重點。
體會詩歌意境,把握文章主旨。
學習流程:
一、分享資源(小組交流,展示成果)。
1、交流有關(guān)李商隱的資料和絕句、律詩的特點。
2、李商隱----代詩人,字----,和----合稱“小李杜”。
3、絕句第—句押韻,律詩分--、--、--、--四聯(lián)。
二、忘情朗讀(讀中獲知,相互欣賞)。
1、自我朗讀,體會情感,注意節(jié)奏。(學生談對節(jié)奏的理解,教師補充)。
2、同位互讀,相互點評(優(yōu)缺點)。
3、講臺展示,學生欣賞。(讓學生評比誰的感情最投入)。
三、翻譯賞析(互相幫助,展現(xiàn)自我)。
1、對照注釋,理解詩意。(先自主學習,再相互交流)。
2、欣賞語言(學生大膽說出詩句的妙處,比賽誰說得快,說得好)。
四、拔高提升(獨立思考,相互討論,發(fā)表觀點)。
詩中哪些是實景描寫?哪些是虛景描寫?各自體現(xiàn)作者怎樣的感情?
五、各展身手(獨立寫作,大膽展示,共同欣賞)。
六、佳作推薦(同學合作,推選佳作)。
把寫得好的小散文張貼在“學習園地”上,課下欣賞。
課后作業(yè)。
積累學習過的帶“雨”的古詩詞。
夜雨寄北擴寫篇二
教學目標:
1、參看注釋,了解詩句意思,大致理解詩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詞想像,深入感悟作者當時的離愁和對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地朗讀詩文,熟讀成誦。
4、聯(lián)系比較,領(lǐng)悟?qū)懛ā?/p>
教學重點:
通過想像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雨夜里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寫夜雨及歡聚的情景對表達情感的作用。
2、對比寫法的巧妙運用。
教學時間:1課時。
一、引入。
1、指名背《憶山東兄弟》,說說它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2、今天,再來學習一首寫思念家鄉(xiāng)親人的唐詩,看看在表達上有什么不同。
二、讀題。
(課前板書全詩)。
1、詩題怎么理解?看注釋,思考,講通題意。(點擊注釋)。
2、補充背景:這首詩是李商隱在一個雨夜寫給他妻子的一封信。當時李商隱在巴蜀的一個州府(今四川三臺縣)做幕僚,妻子卻在北方的長安居住,兩地分居,長期不能相聚。
三、讀通詩文,感知詩意。
1、在那個雨夜,作者李商隱在信中給妻子講了些什么呢?先聽老師來讀讀。
2、同學們學著讀上兩三遍,把詩讀通順,讀出節(jié)奏。
3、指名讀,齊讀。
4、李商隱在信中究竟對妻子說了些什么呢?表達了個什么意思?請看看注釋,爭取自己弄明白。
5、質(zhì)疑討論,梳通大意。
(1)理解第一句有難處嗎?——梳通大意。并補充:你知道當時作者與家人分別多久了嗎?(一年多了。)。
(3)再看三、四句,釋疑。補充:“共剪西窗燭”意味著什么?“話”這里當“聊天”、“傾聽”講。話什么?(作者的'感受,心情,對家人的思念。)——梳通句意。
6、再讀這首詩,看作者在詩中表達了什么感情,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思念家人——第一句;盼望團聚——第三、四句)。
四、順情扣疑,導入深究。
那么,作者的思念有多濃,盼望有多深呢?這些情感跟夜雨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讓我們走進這個雨夜,走進作者內(nèi)心,去深入品讀。
1、先來感受一下這場夜雨。誰來讀一下寫夜雨的句子。
2、閉眼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聽到了怎樣的聲音?
3、這樣的夜雨會帶給游子怎樣的感受?誰有過雨夜里獨處的經(jīng)歷?感受如何?獨在異鄉(xiāng)無人陪伴的李商隱當時在哪里?心情會如何?——讀出感受。
4、作者是怎樣讓我們看到這么豐富的東西,聽到這么豐富的聲音,體會到他內(nèi)心的感情的?——借景抒情,僅用7個字,太凝練了!
五、抓住細節(jié),體悟詩情。
1、在這個孤寂的雨夜,作者望著夜雨,在沉思些什么呢?哪些詩句是作者的所想?
2、扣“問”:
(1)(讀第一句)誰在問誰?妻子在哪里問?(在作者的想象里)。
(2)當作者想到妻子在一次又一次急切地詢問自己的歸期,而自己又“未有期”時,作者心中會涌起怎樣的情緒?(焦急、愁苦、悲凄、怨恨……)——配樂讀詩——這焦急、愁苦、悲涼……都是怎么表達出來的?——畫“問歸期”、“未有期”:是將這兩組詞這六個字排放在一起迸發(fā)出來的!這是一個什么手法?(對比),這樣一對比,讓人感到這現(xiàn)實是怎樣的呀?(殘酷)。
3、品讀幻想團聚的細節(jié)。
(1)再讀后兩句。這兩句寫的是什么情景?(想像與妻子團聚的情景)。
(2)你仿佛看到怎樣的畫面?
(3)你仿佛聽到作者在話什么?(小練筆)。
(4)情境匯報:
a、在跳躍的火焰中,作者一邊剪著燭花,一邊深情地對妻子說:……。
b、作者握著妻子的手,感慨地說:與你在一塊的日子多溫馨啊!可那個雨夜……。
(5)在作者幻想團聚的夜晚,作者話點別的什么不行嗎?為何偏要“話巴山夜雨時”?(它和“共剪西窗燭”再次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對比,今夜的孤寂顯得更加難以排遣)。
4、配樂讀整首詩,問:在這雨夜寫下的寄出的是一腔什么情緒?
六、比照互讀,感悟?qū)懛ā?/p>
1、人同此心,心同此理,遠在他鄉(xiāng)與親人分離的游子都會產(chǎn)生濃濃的思鄉(xiāng)之情,尤其是逢上特別的時刻?!僮x《憶山東兄弟》。
2、將《夜雨寄北》與《憶山東兄弟》比較一下,有什么異同?
(同:都選取了典型的時刻來寫,都用了對比的手法,都通過寫所想來抒情。異:《夜》詩選取了更典型的細節(jié),且表達更含蓄。)。
夜雨寄北擴寫篇三
1、學習詩歌朗讀的節(jié)奏,朗讀與背誦前兩首詩。
2、體味分析兩首詩的意蘊,體會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學習詩人豁達的心胸和對友情的珍惜。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方法:導讀討論。
教學手段:cai、錄音。
預(yù)習指導:
1.自讀五首詩,自己解決生字詞,初步解決節(jié)奏的問題。
2.盡量能背誦,至少熟讀。
教學過程。
三分鐘演講:內(nèi)容以心里話為主。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二、學習《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簡要介紹王勃,側(cè)重于其年少有才和英年早逝。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抽三個學生試讀,教師糾正(注意節(jié)奏)后學生自讀三分鐘準備背誦。
3.抽查背誦三人后齊背。
4、理解詩意:(學生思考后交流,教師抽樣回答:)。
a、根據(jù)注釋試描述一二句的景象。
b、作者是什么方式安慰自己的朋友的?(豁達)。
c、談?wù)勀銓?海內(nèi)存知巳,天涯若比鄰"兩句的體會。(友情)。
6.小結(jié)節(jié)奏和押韻。
7.齊背一次結(jié)束本詩。
三、學習《黃鶴樓》。
1、齊背孟浩然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簡介崔顥。
2、學生齊讀后教師范讀,抽三個學生讀,后學生自讀三分鐘準備背誦。
3.抽查背誦三人后男女分別對背(一方一句)。
4、理解詩意:
1).教師簡析詩的意思,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本詩所寫的景色和作者當時的心情。
(學生先列稿,100字左右)。
2).抽查優(yōu)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師針對好的評析。
5、點撥七言絕句的節(jié)奏:點到即止,著重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
6.自由發(fā)言:作者的心情可以用哪個字來概括?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心情?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
7、總結(jié):此詩寫詩人賭物思人的感受。
四、默寫兩首詩:
抽查上黑板寫。由同學批評。
五、布置作業(yè)。
1、a類:鞏固背誦兩首詩并會默寫名句并抄寫兩詩各二次;預(yù)習下三首。
2、b類:熟練默寫兩首詩。不要有錯誤字。
3、c類:課后練習二2兩道題。
六、教學后記:
以誦讀為主,通過反復的朗讀和背誦,來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為了訓練優(yōu)生的賞析能力,同時訓練說話能力,也安排了對詩的感受的分析。
第二課時。
1、繼續(xù)學習詩歌朗讀的節(jié)奏,朗讀與背誦后三首詩。
2、體味分析兩首詩的意蘊,體會其中流露出的作者感情。
3、學習詩人對境遇的樂觀理解和憂國的思想。
教學重點。
目標1、2。
教學難點。
目標2。
教學方法:導讀討論。
教學手段:cai、錄音。
教學過程。
三分鐘演講:內(nèi)容以心里話為主。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請一學生解釋名句: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含義,由此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新課。
二、學習《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1、簡要介紹劉禹錫,側(cè)重于其獨特的思想。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抽三個學生試讀,教師糾正后學生自讀三分鐘準備背誦。
3.抽查背誦三人后齊背。(以上注意糾正學生的節(jié)奏和讀音)。
4、理解詩意:(學生思考后交流,教師抽樣回答:)。
a、根據(jù)注釋試描述一二句情境。
b、作者是什么方式提醒自己的?
c、談?wù)勀銓ξ辶鶅删涞捏w會。
5、自由發(fā)言:學過本詩后你有何感受?(根據(jù)學生情況,有話則長,無話則短,進行一下說話訓練。)。
6.小結(jié)節(jié)奏和押韻。
7.齊背一次結(jié)束本詩。
三、學習《泊秦淮》。
1、齊讀,創(chuàng)設(shè)情境,導入,簡介杜牧。
2、教師范讀,抽三個學生讀,后學生自讀三分鐘準備背誦。
3.抽查背誦三人后男女分別對背(一方一句)。
4、理解詩意:
1).教師簡析詩的意思,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本詩前兩句的寫景和后兩句的敘事。
(學生先列稿,100字左右)。
2).抽查優(yōu)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師針對好的評析。
5、點撥七言絕句的節(jié)奏:點到即止,著重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
6.自由發(fā)言:從本詩中可見作者什么樣的思想和心情?你有什么看法?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7、總結(jié):
2、教師范讀,學生齊讀后抽三個學生讀,后學生自讀三分鐘準備背誦。
3.抽查背誦三人后男女分別對背(一方一句)。
4、理解詩意:
1).教師簡析詩的意思,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本詩內(nèi)容。
(學生先列稿,100字左右,老師指導)。
2).抽查優(yōu)生答后再抽中等生答。
3).教師針對好的評析。
5、點撥七言絕句的節(jié)奏:點到即止,著重讓學生通過朗讀體會。
6.自由發(fā)言:從本詩中可見作者什么樣的思想和心情?你有什么看法?
(多少不限合理即可)(懷人)。
7、總結(jié):
五、默寫三首詩:
抽查上黑板寫。由同學批評。
六、布置作業(yè)。
1、a類:鞏固背誦三首詩并會默寫名句并抄寫三詩各二次,并準備單元測試。
2、b類:熟練默寫三首詩。不要有錯誤字。
3、c類:課后練習二345和三,兩道題。
六、教學后記:
以誦讀為主,通過反復的朗讀和背誦,來理解詩的意境,體會作者的感情。為了訓練優(yōu)生的賞析能力,同時訓練說話能力,也安排了對詩的感受的分析。
夜雨寄北擴寫篇四
1、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朗讀能力及初步賞析能力。
2、通過唐詩素描,加深對詩歌的理解,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喜歡聽雨,小雨聲使我感覺溫柔靜謐和平,而又纏綿彌漫無盡。中雨聲使我感到活潑跳蕩滋潤,似乎這聲音能帶來某種新的轉(zhuǎn)機,新的希望。大雨聲使我壯懷激烈,威嚴和恐怖呼喚著豪情,而突然的風聲能使我的心一下子抽緊在一起,風聲雨聲混在一起能使我沉浸于憂思中而又躍躍欲試。
李商隱獨坐窗前,聽雨聲潺潺,輕飛的雨絲撩起了他怎樣的思緒呢?
二、誦讀詩歌。
1、配樂范讀詩歌。2、學生自由誦讀詩歌。
3、指名配樂朗讀。4、齊讀詩歌。
三、走近作者。
李商隱(813—858):字義山,號玉豀生,懷州河內(nèi)(今河南沁陽)人。是晚唐時期很有影響的一位著名詩人,他的詩現(xiàn)存的有待600余首。李商隱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壯志,可惜“運與愿違”,他“一生襟抱未嘗開”,他的詩多寫時代離亂、個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纏綿深摯的愛情詩和借古諷今的詠史詩最有特色。
這是作者留滯巴蜀寫給北方妻子的詩。詩中描繪了他在巴山秋雨之夜對妻子的懷念。
作者先寫自己客居巴山在秋雨連綿、漲滿秋池的夜晚懷念妻子的情景。在這樣的夜晚,作者輾轉(zhuǎn)不眠,孤燈聽雨,滿懷離愁,內(nèi)心充溢著對妻子深深的懷念之情。但此情此景妻子此時并不知道,什么時候妻子能知道自己這種心情呢?由此,作者盼望有一天能回到家鄉(xiāng),在西窗燭下向妻子談?wù)劊褚褂曛兴加H的'情景。
前兩句寫客中境況,后兩句寫對重聚的渴望,情緒遞升。由降到升,把客中的寂寞孤獨及寂寞中的強烈希望表現(xiàn)得很有層次,很有感染力。
(一)君問歸期未有期。
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一個突兀而起的問與答,回答以它的不能確定而給人以失望。
(二)巴山夜雨漲秋池。
1、在這一個秋天的夜晚,整個巴山都在下雨,雨水的綿密以至于使池塘水滿。沒完沒了的雨聲打著山間的草木和水里的浮萍,也敲動了離人的心弦,秋雨所帶來的寒漠與凄清,更為濃重地渲染了愁思與離情,何況還有不能確定的歸期!
2、巴山意味著遙遠的異鄉(xiāng),季節(jié)是凄清孤寂最容易勾動歸思和寂寞情懷的秋天。時間也是寂靜黑暗的夜晚,獨居他鄉(xiāng)的詩人也特別容易感受到寂寞憂傷的氛圍,雨也撩撥人的情緒。風雨如晦的夜晚最易引人傷懷。
3、“漲”非常富有神韻,是憑感覺而不是憑視覺?!坝隄q秋池”在黑暗的雨夜是看不見的,表現(xiàn)在漫長的雨夜中,詩人徹夜無眠的情景和寂寞無聊的心境。
(三)何當共剪西窗燭。
他借“何當共剪西窗燭”把現(xiàn)在的時間推移到未來,把眼前的實景推移到想象境界:何時能與你共剪燭花于秋窗之下,共話如今這種巴山夜雨之中兩地的深深思念?那時,把如今這萬般愁苦都化作了回首往事的歡樂。
(四)卻話巴山夜雨時。
對傷感辛酸的往事,人們總是帶著一種不堪回首的心情。但在這,詩人卻偏偏要回首,要重提巴山舊事,不是咀嚼痛苦,而是在將來的重逢歡樂中來回顧今日的寂寞凄涼。這種歡樂式的回顧,一方面使愉快的重逢變得珍貴,更充溢著幸福感,就像憶苦思甜一樣;另一方面那設(shè)想中將來愉快的重逢本身又照亮了今夕“巴山夜雨漲秋池”的情景。
五、夜雨素描。
(一)唐詩素描。
“唐詩素描”以詩歌為載體,通過準確理解詩歌內(nèi)涵,把握詩歌感情基調(diào),用自由活潑和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描寫具體可感、極富感染力的形象,使詩歌具體化、形象化。它是一種作文的形式。
(二)例文:
游子吟。
母親撥亮了那盞昏暗的油燈,溫暖頓時灑滿了簡陋的屋子。燈光下,母親又顫顫地對準了針眼。一次,又一次;一次,又一次。母親就這樣用那根細細的線,串起了一個又一個艱辛的日子。
每一針,都仔仔細細;每一線,都飽蘸深情??粗赣H滿頭的銀發(fā)和被歲月的風雨分割得溝壑縱橫的臉,淚水禁不住淌了我年輕的面頰。
縫好了,母親又比試著,覺得滿意了,才套到我的身上,把扣子一粒粒地扣好,就像打點一粒即將灑播的種子。母親哽咽著我的肩:“兒呀,要記住回家的路……”
我知道,我是一棵土生土長的小草,一棵春天里樸素的小草。母親陽光般的注視,將把我的一生覆蓋。
(三)課上練筆:唐詩素描:《夜雨寄北》。
六、布置作業(yè)。
七、結(jié)束語:
人生境遇不同,聽雨的感受各異。少不更事時,并不在意也無法理解雨聲的內(nèi)涵;及到飽經(jīng)世事歷盡滄桑的暮年,方生出“雨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慨嘆。原來雨聲所敲打的,除去歲月的回響外,還有昔日難再的痛惜與欲說還休的惆悵。
夜雨寄北擴寫篇五
在讀懂李商隱的夜雨寄北詩句的基礎(chǔ)上,感受詩中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重點、難點:理解領(lǐng)悟詩意,學會有感情朗讀古詩,把握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背誦古詩。
教學目標。
(1)教會學生誦讀,讓學生在吟詠之中加深理解,熟讀成誦。
(2)理解領(lǐng)悟詩意,學會有感情朗讀古詩,把握作者的思鄉(xiāng)之情,想像古詩所描繪的畫面,背誦古詩。。
(3)幫助學生了解有關(guān)詩歌產(chǎn)生的歷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思想。
一、揭題。
我們剛剛學了李商隱的《無題》,今天再來學習他的一首《夜雨寄北》。
誰能給大家介紹一下李商隱呢?
二、解題:這首詩大約是他身處巴蜀,收到妻子來信后所作,寄給妻子,故稱“寄北”,寄給住在北方的妻子。
三、品味感悟。
1.思考:君問歸期未有期-----句中是誰在問誰?
妻子問什么?我是怎么回答的?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啊!(這樣一問一答,足見夫妻之間的感情是多么真摯。)
“巴山夜雨漲秋池”-----讀了這句,我們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
是啊,這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漲滿秋池,彌漫于巴山的夜空。
誰能用你的'朗讀來表達這種情感?
自由讀,指名讀,齊讀。
2?!昂萎敗斌w現(xiàn)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
體現(xiàn)主人公當時急切回家見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悶,孤寂和內(nèi)心的相思之苦。
讓我們帶著詩人對妻子的思念,懷著淡淡的憂傷讀一讀這首詩。
范讀,生畫節(jié)奏讀,分組讀,齊讀,背誦。
補充:
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啊!”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jīng)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彌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xiàn);作者并沒有說什么愁,訴什么苦,卻從這眼前景生發(fā)開去,馳騁想象,另辟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愿望。
其構(gòu)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shè)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何當”(何時能夠)這個表示愿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xiàn)實中迸發(fā)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后“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郁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于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板書設(shè)計。
1、君問歸期未有期-----句中是誰在問誰?
2、“何當”體現(xiàn)主人公一種怎樣的心情?
夜雨寄北擴寫篇六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譯文。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夜雨寄北擴寫篇七
尊敬的各位領(lǐng)導、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我是今天下午的5號選手。我所執(zhí)教是內(nèi)容是: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采用的是五年級學生。本節(jié)課在教學設(shè)計上的特點是品詞析句、讀中悟情,想象意境、體會感情。敬請各位專家領(lǐng)導多提寶貴意見。好,上課。同學們好,請坐。
導入。
思念是一種美好的情感,思念是親友間共同的情素,思念是對曾經(jīng)擁有的回憶,思念是對將來重逢的渴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思念親人的古詩,題目是:夜雨寄北,來伸出小手和老師一起寫下詩題“夜雨寄北”(板書:夜雨寄北)好,我們一起來讀兩遍這個題目。
一、解詩題。
看看詩題,
想一想,“寄”是什么意思?(可以說是寄信吧)“北”又指什么呢?(北方,也可能指北方的親人,自己的妻子。)看一看,詩人是在什么時間,什么天氣時“寄北”呢?再讀詩題(夜雨寄北)可以知道是在一個雨天的夜晚。為了讓人聽得更明白。讀古詩也要注意讀出重音,這樣才能讀出古詩的韻味。那么,詩人是誰呢?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首詩的作者李商隱。
二、知作者。
(出示幻燈片),噢,誰來說一說你收集到的關(guān)于李商隱的資料?
好,齊千姕你來說,郭晨宇你也說說。收集得很全面,來看看老師收集的。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詩人李商隱給妻子寫了一封什么信,信的內(nèi)容是什么?
三、讀詩句。
1、(出示詩句課件)請大家自己讀詩,把讀不準的字圈出來。然后再。
同桌互讀,要校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
2、(出示漲的課件:)記多音字“漲”,(漲潮,漲破)在這里讀三聲。讀兩遍,記住它。
能不能讀得字正腔圓,一個字不錯?自己練讀一遍。
3、請同學們一起來讀這首詩,爭取把它讀通,、讀順。
你能把它有節(jié)奏地讀出來嗎?(出示帶節(jié)奏的課件),老師先來給你們示范一遍,同學們試一遍。好,比剛才好多了。
李商隱寫給妻子的信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四、整體感知詩意。
(出示課件)請結(jié)合注釋,爭取自己弄明白。
質(zhì)疑討論,梳通大意。
1、理解第一句有難處嗎?宋俊杰你說,嗯,理解的不錯,第一句是說,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2、理解第二有問題嗎?這雨是哪里的雨,哪個季節(jié)的雨?秋池就是什么?(秋天的池塘),有什么特點?漲,灌注,雨水增長很快。第二句應(yīng)該是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3、再看三、四句,釋疑。“共剪西窗燭”意味著什么?“話”這里當“聊天”、“傾聽”講。話什么?詩人的感受,心情是對家人的思念。)三四句是何時那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4、再連起來說一說,想一想詩人在詩中表達了什么感情,你是從哪里讀出來的?郭明祖你說,對,第一二句是思念家人;你能讀出思念的味道嗎?齊讀一下。第三、四句是盼望團聚。你能讀出盼望的味道嗎?再試著讀一讀。
好,盼望有多深呢?這些情感又跟這個夜雨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雨夜,走進詩人內(nèi)心,去深入品味。
五、賞析詩句體悟詩情。
1、齊千姿你來讀第一句,好,請坐。在這個雨夜,誰在問誰?兩個“期”說明了什么?孫姕瑄你來回答,嗯,這兩個期一問一答,將歸期的期待和未有期的.失望融入了這凄涼的夜色中。更加顯示了詩人羈旅他鄉(xiāng),對團聚的期盼之中。
2、徐鑫澤你讀第二句,這句當中有你喜歡的字嗎?對“漲”字老師也認為這個字寫得非常美,它不僅富有動態(tài)感,寫出了巴山之水漲滿秋池的景色,更是詩人對妻子懷念的增長。
3、齊讀后兩句,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張躍釗你說,嗯,這兩句是詩人想象與妻子團聚的情景,你仿佛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嗯,我仿佛看到了詩人在燭光下和妻子聊天,他們在談?wù)撝蜕揭褂陼r的情景。這也正是這首詩的奇妙之處。把現(xiàn)在的時間推移到未來,把眼前的實景推移到想象的境界。
4、好,讓我們在用心去體會吧。用心去讀一讀這首詩。嗯讀出了凄涼思念的味道。
那么詩人是怎樣讓我們看到這么豐富的景色,聽到這豐富的聲音,體會到他的心情呢?對,是借景抒情。很多詩人寫景不單單寫景,寫景的目的是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作者李商隱也不例外。
六、拓展延伸。
1、現(xiàn)在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關(guān)于李商隱的其他名詩。(出示課件)和老師一起讀一讀??蠢钌屉[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去探看。
2、還有一首《登樂游原》:向晚意不適,驅(qū)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七、布置作業(yè)。
李商隱的詩吸引了無數(shù)文人墨客,震撼了無數(shù)文人的心靈,所以,咱們課下以后要背會、默寫會這首詩,還要把它的畫面講給爸爸媽媽聽。好,這節(jié)課就上到這兒,下課。
夜雨寄北擴寫篇八
教學目標:
1、了解詩句的意思,理解詩中描述的情景。
2、通過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同樣的夜晚詩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讀,并背誦默寫。
4、用復述、改寫、表演等方式把對詩意的理解表達出來。
教學重難點:
在讀懂詩句的基礎(chǔ)上,感受詩中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
教學時間:一教時。
二、初讀理解詩歌的意思。
1、借助工具書自讀理解,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收獲和疑問。
2、小組討論:在小組內(nèi)交流,你讀懂了什么,說給同學聽聽。你還有什么不懂的,討論討論,看能解決嗎?不能解決的留下來。
3、全班交流。交流后學生說說詩的意思。
三、品讀詩歌。
1、誰愿意讀讀?讀后評議,你覺得怎么樣?你也讀讀。
2、小組品讀。在小組中互讀,邊讀邊品議。
3、比讀。愿意讀的同學,我們來比一比。
四、深讀感悟。
五、小結(jié)學法,布置學生按照學法自學《楓橋夜泊》。
六、分組匯報自學情況。
七、對比體會兩首詩的情感。
八、課外延展。
選一首詩,自己賞析,把賞析的情況在班內(nèi)展示。
夜雨寄北擴寫篇九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萬首唐人絕句》題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就是“內(nèi)人”—妻子:現(xiàn)傳李詩各本題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有人經(jīng)過考證,認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內(nèi)”詩,而是寫贈長安友人的。但從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理解,似乎更確切一些。
第一句一問一答,先停頓,后轉(zhuǎn)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xiàn)力。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jīng)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彌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xiàn);作者并沒有說什么愁,訴什么苦,卻從這眼前景生發(fā)開去,馳騁想象,另辟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愿望。其構(gòu)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shè)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昂萎敗保ê螘r能夠)這個表示愿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xiàn)實中迸發(fā)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后“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郁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于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姚培謙在《李義山詩集箋》中評《夜雨寄北》說:“‘料得閨中夜深坐,多應(yīng)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是魂飛到家里去。此詩則又預(yù)飛到歸家后也,奇絕!”這看法是不錯的,但只說了一半。實際上是:那“魂”“預(yù)飛到歸家后”,又飛回歸家前的羈旅之地,打了個來回。而這個來回,既包含空間的往復對照,又體現(xiàn)時間的回環(huán)對比。桂馥在《札樸》卷六里說:“眼前景反作后日懷想,此意更深?!边@著重空間方面而言,指的是此地(巴山)、彼地(西窗)、此地(巴山)的往復對照。徐德泓在《李義山詩疏》里說:“翻從他日而話今宵,則此時羈情,不寫而自深矣?!边@著重時間方面而言,指的是今宵、他日、今宵的回環(huán)對比。在前人的詩作中,寫身在此地而想彼地之思此地者,不乏其例;寫時當今日而想他日之憶今日者,為數(shù)更多。但把二者統(tǒng)一起來,虛實相生,情景交融,構(gòu)成如此完美的意境,卻不能不歸功于李商隱既善于借鑒前人的藝術(shù)經(jīng)驗,又勇于進行新的探索,發(fā)揮獨創(chuàng)精神。
上述藝術(shù)構(gòu)思的獨創(chuàng)性又體現(xiàn)于章法結(jié)構(gòu)的獨創(chuàng)性?!捌凇弊謨梢姡粸槠迒?,一為己答;妻問促其早歸,己答嘆其歸期無準?!鞍蜕揭褂辍敝爻?,而一為客中實景,緊承己答;一為歸后談助,遙應(yīng)妻問。而以“何當”介乎其間,承前啟后,化實為虛,開拓出一片想象境界,使時間與空間的回環(huán)對照融合無間。近體詩,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復的,這首詩卻有意打破常規(guī),“期”字的兩見,特別是“巴山夜雨”的重出,正好構(gòu)成了音調(diào)與章法的回環(huán)往復之妙,恰切地表現(xiàn)了時間與空間回環(huán)往復的意境之美,達到了內(nèi)容與形式的完美結(jié)合。宋人王安石《與寶覺宿龍華院》云:“與公京口水云間,問月‘何時照我還?’邂逅我還(回還之還)還(還又之還)問月:‘何時照我宿鐘山?’”楊萬里《聽雨》云:“歸舟昔歲宿嚴陵,雨打疏篷聽到明。昨夜茅檐疏雨作,夢中喚作打篷聲?!边@兩首詩俊爽明快,各有新意,但在構(gòu)思謀篇方面受《夜雨寄北》的啟發(fā),也是顯而易見的。
第一句一問一答,先停頓,后轉(zhuǎn)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xiàn)力。翻譯一下,那就是:“你問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還沒個準兒??!”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接下去,寫了此時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漲秋池”,那已經(jīng)躍然紙上的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便與夜雨交織,綿綿密密,淅淅瀝瀝,漲滿秋池,彌漫于巴山的夜空。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顯現(xiàn);作者并沒有說什么愁,訴什么苦,卻從這眼前景生發(fā)開去,馳騁想象,另辟新境,表達了“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愿望。其構(gòu)思之奇,真有點出人意外。然而設(shè)身處地,又覺得情真意切,字字如從肺腑中自然流出?!昂萎敗保ê螘r能夠)這個表示愿望的詞兒,是從“君問歸期未有期”的現(xiàn)實中迸發(fā)出來的;“共剪……”、“卻話……”,乃是由當前苦況所激發(fā)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盼望歸后“共剪西窗燭”,則此時思歸之切,不言可知。盼望他日與妻子團聚,“卻話巴山夜雨時”,則此時“獨聽巴山夜雨”而無人共語,也不言可知。獨剪殘燭,夜深不寐,在淅淅瀝瀝的巴山秋雨聲中閱讀妻子詢問歸期的信,而歸期無準,其心境之郁悶、孤寂,是不難想見的。作者卻跨越這一切去寫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于是,未來的樂,自然反襯出今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時的樂。四句詩,明白如話,卻何等曲折,何等深婉,何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夜雨寄北擴寫篇十
碇君,我沒醉,你為何說我醉了呀?你聽窗外,老天也和你一樣,在為我悲泣!記得我們第一次一起喝酒時,兩個人都喝不完一小瓶。然而今天,我就是想為你痛痛快快地醉一次。
是時候了,外邊漆黑一片,攤開稿紙,靜靜地為你書寫著。你是否想聽聽我的聲音?真想現(xiàn)在就打個電話給你——別惱,那可不是騷擾電話,是我忘記時間概念,冒失打來的。真想問你,你的畫畫完了嗎?是否愿與我一起執(zhí)筆,再畫一個eva?要麼一起去飚車?我好久沒與你一起飚車了!
以前的日子多麼令人懷念!呵呵,對不起,開始語無倫次了。在你面前,我會覺得自己好筆拙。對了,我送你的速寫本?你是否在上面畫滿了畫?你送我的摸型,我一直好好保存著。
咬一口剛從冰箱里取出的蘋果,那上面晶瑩的甘露可是你液化而含蓄的關(guān)愛嗎?真心謝你。
夜雨寄北擴寫篇十一
教學目的:
1通過詩句描繪的景象,感受同樣的夜晚詩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對詩意的理解表達出來。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學習兩首古詩,請大家齊讀課題《古詩二首》。
一、學習古詩,了解詩的大意。
1出示古詩,指生讀,注意糾正字音。
2介紹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是誰?誰能簡單的介紹本詩的作者?
李商隱,字義山,晚唐著名詩人。
3生自由練習朗讀古詩后指名朗讀,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在評價中指導學生進行朗讀。
4生齊讀古詩。
5古詩讀準了,讀通了,接下來我們要來了解詩的大意,大家想想我們以前都是通過什么辦法了解詩的大意的?(根據(jù)課前查閱的資料,根據(jù)書中的圖片,和同學們討論解決。)。
6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小組合作弄懂詩的大意。
7生匯報交流,教師進行指導,只要學生說出詩的主要意思即可。
(“親愛的妻子啊,你肯定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問我何日是歸期,那么現(xiàn)在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巴山,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二、升華主題。
1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詩人要表達的是什么意思?
前兩句和后兩句的對比,更深刻地表達出了現(xiàn)實的離愁和深切的思念。
2那么誰能把這種感情在朗讀中體現(xiàn)出來?
三、試背古詩。
1生小組內(nèi)練習有感情的朗讀古詩。
2生自由練習背誦古詩。
3小組相互檢查后,全班檢查。
夜雨寄北擴寫篇十二
二、加強朗讀教學,在反復朗讀中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shù):一課時。?。
教學內(nèi)容及步驟:?。
一、導入。?。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李商隱的一首詩《夜雨寄北》。?。
二、學生朗讀,教師進行評析。?。
這個步驟意在引導學生深入體會詩中所蘊含的情感,為深入學習此詩做好鋪墊。?。
(要讀出詩中的情感,如蘊含其中的郁悶、孤寂、思念和傷感。)?。
三、在評析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再讀,教師范讀。接下來進行分析詩歌。?。
1、翻譯全詩。?。
2、分析詩歌。?。
問:讀完詩歌,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幾個形象??。
(二個。從“君問歸期未有期”可看出有二個人物在進行問答。這首詩的詩題或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即李商隱的夫人?,F(xiàn)傳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為妻子,或為友人。有人認為該詩是寫給長安友人的。所以是親人或友人在問詢李商隱何時才能歸去,但自己歸期無定。詩人心境之郁悶、孤寂不難想見。)。
夜雨寄北擴寫篇十三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唐詩三百首之李商隱:夜雨寄北。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韻譯】: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古詩大全《唐詩三百首之李商隱:夜雨寄北》。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評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
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shè)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
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
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于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
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
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后,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
淡,未免纖弱。
夜雨寄北擴寫篇十四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xiàn)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思念。后兩句即設(shè)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這首詩即興寫來,寫出了詩人剎那間情感的曲折變化。語言樸實,在遣詞、造句上看不出修飾的痕跡。與李商隱的大部分詩詞表現(xiàn)出來的的辭藻華美,用典精巧,長于象征、暗示的風格不同,這首詩卻質(zhì)樸、自然,同樣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辭婉”的藝術(shù)特色。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一問一答,先停頓,后轉(zhuǎn)折,跌宕有致,極富表現(xiàn)力。其羈旅之愁與不得歸之苦,已躍然紙上。詩前省去一大段內(nèi)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xiàn)。首句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nèi)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鞍蜕揭褂辍笔啄┲貜统霈F(xiàn),令人回腸蕩氣。“何當”緊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xiàn)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夜雨寄北擴寫篇十五
《夜雨寄北》,選自《李義山詩集》,是李商隱膾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詩人寫給遠在北方的妻子的。當時詩人被秋雨阻隔,滯留荊巴一帶,妻子從家中寄來書信,詢問歸期。但秋雨連綿,交通中斷,無法確定,所以回答說:君問歸期未有期。這一句有問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詩人留滯異鄉(xiāng)、歸期未卜的羈旅之愁。詩人與夫人王氏伉儷情深,時刻盼望能速歸故里,與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燭花,深夜暢談。而此時,只能苦苦思念。詩只有四句,卻情景交融,虛實相生,既包含空間的反復對照,又體現(xiàn)時間的回環(huán)跳躍?!昂萎敗睘樵O(shè)想之詞,設(shè)想由實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為設(shè)想中回憶的話題,自然成為“卻話巴山夜雨時”這樣的巧妙詩句。
李商隱的愛情詩多以典雅華麗、深隱曲折取勝,這首詩,《萬首唐人絕句》中題作《夜雨寄內(nèi)》,“內(nèi)”就是“內(nèi)人”,指妻子。詩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滿了深深的懷念之情。詩人用樸實無華的文字,寫出他對妻子的一片深情,親切有味。全詩構(gòu)思新巧,自然流暢,跌宕有致。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是詩人身居遙遠的異鄉(xiāng)巴蜀寫給他在長安的妻子的詩(或?qū)懡o友人)。李商隱對妻子的愛很真摯,他們結(jié)婚不到12年,妻子便死了。就是在那12年中,由于詩人到處飄泊,也不能和妻子經(jīng)常團聚。俗話說:小別勝新婚。李商隱與妻子的分別卻常常是久別,因而對夫妻恩愛、相思情長就體會的更深、更強烈。在其筆下就呈現(xiàn)出“春蠶吐絲”、“蠟炬成灰”般的摯著熱烈,顯示出了獨特的藝術(shù)風格。
這首小詩寫得明白如話,不用典故,不用比興,直書其事,直寫其景,直敘其話;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蘊無限深情于質(zhì)樸無華的詞語之中,給人留下無窮的回味余地。
首句起筆以“君”直呼對方,以獨特的視角勾畫出一幅夫妻相思溫情脈脈的畫面:親愛的妻啊,你肯定是懷著急切的心情問我歸期是何日,那么,現(xiàn)在我告訴你,我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這句詩的獨特之處在于詩人以錯位的視角寫相思之情,即對方未必真有信寄來詢問歸期,而是詩人設(shè)想妻子思念、詢問歸期。在我國古詩中寫相思之情的詩,往往并不直接寫自己如何思念對方,而是寫對方如何思念自己,通過這種手法委婉地表達詩人的思念之情。如杜甫的《月夜》就是通過設(shè)想妻子在月夜對自己的思念來表現(xiàn)自己對妻子的思念?!熬龁枤w期未有期”一句看似平淡,卻把自己對妻子的思念之情注入到了每一個字中,委婉、深情、耐人尋味。
“巴山夜雨漲秋池”直寫自己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也就是寫景。詩人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一個特定的環(huán)境:巴山,秋夜,大雨傾盆。作者對這個環(huán)境作了較為具體的描寫,不僅寫了天上所下之雨,而且寫了地下所積之雨。透過寫實的景物,使人仿佛感受到了這樣一個氣氛:周遭一片黑夜迷茫,大雨滂沱,池水漲滿,作者身邊無一個親密的友人,雨驟風狂,人事寂寥,此情此景使人倍感孤獨、凄涼。這淋淋的秋雨使人心煩,盈盈的池水令人情滿,自然作者的內(nèi)心情感也洶涌難平。那么,“漲秋池”給人的感覺豈止是滂沱的秋雨和上漲的池水?分明是作者在不眠之夜對妻子無限思念的感情波濤。所以,寫景中又深深地透著寫情,寫的是環(huán)境,但絕不單單是環(huán)境,字里行間流露著一個“情”字。這樣,情景交融就構(gòu)成了一種藝術(shù)境界。
本詩寫了兩次:“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實寫,第二次是虛寫、想象與妻子團圓,“共剪西窗燭”時再回憶起巴山夜雨情景。
如果說前兩句是實寫當前景的話,那么后兩句則是虛寫未來情。詩人在秋雨綿綿之夜,觸景生情,展開想象的翅膀,用豐富而自然的聯(lián)想來表現(xiàn)他們夫妻的恩愛之情。詩人在此選取了兩種情態(tài):一個是動態(tài)“共剪”,一個是語態(tài)“卻話”。“共剪西窗燭”,具體細膩而又無限傳神地描繪出了一幅良宵美景圖,一個“共”字極寫了親昵之情態(tài)。而“何當”一詞卻又把詩人描繪的美景推向了遠方,推向了虛處。這美景原來不過是詩人追念、向往的,至于何時重回溫柔鄉(xiāng)中,一切都在“未有期”中。這是多么殘酷的事情,又是多么無奈的事情。這一句,字字含情,卻又不著一個“情”字,表達非常含蓄。
形象、細膩、含蓄、深刻,是這首詩的藝術(shù)特色。
夜雨寄北擴寫篇十六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注解】:
1、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縣以北。
2、共翦西窗燭:翦同剪;在西窗下共剪燭蕊。
3、卻話:重頭談起。
【韻譯】:
你問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歸期;。
今晚巴山下著大雨,雨水漲滿秋池。
何時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燭花;。
再告訴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評析】:
這是一首抒情詩。詩的開頭兩句以問答和對眼前環(huán)境的抒寫,闡發(fā)了孤寂的.情懷和對妻子深深的懷念。后兩句即設(shè)想來日重逢談心的歡悅,反襯今夜的孤寂。語淺情深,含蓄雋永,膾炙人口,余味無窮。
有人考證,以為此詩是作者于大中五年(851)七月至九月間入東川節(jié)度使柳中郢梓州幕府時作。其時義山妻王氏已歿(王氏歿于大中五年夏秋間)。為此,以為此詩是寄給長安友人。但義山入梓幕,與其妻仙逝,均在大中五年夏秋之際,即使王氏仙逝居先,義山詩作在后,在當時交通阻塞和信息不靈的時代,也是完全可能的。
就詩的內(nèi)容看,按“寄內(nèi)”解,便情思委曲,悱惻纏綿;作“寄北”看,便嫌細膩恬淡,未免纖弱。
夜雨寄北擴寫篇十七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xiàn)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開首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讓人感到這是一首以詩代信的詩。詩前省去一大段內(nèi)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xiàn)。首句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nèi)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鞍蜕揭褂辍笔啄┲貜统霈F(xiàn),令人回腸蕩氣?!昂萎敗本o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xiàn)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詩人,祖籍河內(nèi)(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出生于鄭州滎陽。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和杜牧合稱“小李杜”,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稱為“三十六體”。其詩構(gòu)思新奇,風格秾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yōu)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過于隱晦迷離,難于索解,至有“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之說。因處于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鄉(xiāng)沁陽(今河南焦作市沁陽與博愛縣交界之處)。
夜雨寄北擴寫篇十八
唐代: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譯文。
您問歸期,歸期實難說準,巴山連夜暴雨,漲滿秋池。
何時歸去,共剪西窗燭花,當面訴說,巴山夜雨況味。
注釋。
1.寄北:是寫詩寄給北方的人。詩人當時在巴蜀(現(xiàn)在四川?。?,他的親友在長安,所以說“寄北”。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親友的深刻懷念。
2.君:對對方的尊稱,等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您”。
3.歸期:這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這指大巴山,在陜西南部和四川東北交界處。這里泛指巴蜀一帶。
5.秋池:即秋天的池塘。
6.何當:即什么時候。
7.共:是副詞,用在謂語前,表示動作行為是由兩個或幾個施事者共同發(fā)生的??勺g為“一起”。
8.剪西窗燭:剪燭,剪去燃焦的燭芯,使燈光明亮。這里形容深夜秉燭長談。“西窗話雨”“西窗剪燭”用作成語,所指也不限于夫婦,有時也用以寫朋友間的思念之情。
9.卻話:翻譯為回頭說,追述。
賞析。
《夜雨寄北》這首詩所寄何許人,有友人和妻子兩說。前者認為李商隱居留巴蜀期間,正是在他三十九歲至四十三歲做東川節(jié)度使柳仲郢幕僚時,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持者認為在此之前李商隱已有過巴蜀之游。也有人認為它是寄給“眷屬或友人”的。從詩中所表現(xiàn)出熱烈的思念和纏綿的情感來看,似乎寄給妻子更為貼切。
開首便點題,“君問歸期未有期”,讓人感到這是一首以詩代信的詩。詩前省去一大段內(nèi)容,可以猜測,此前詩人已收到妻子的來信,信中盼望丈夫早日回歸故里。詩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回家團聚。但因各種原因,愿望一時還不能實現(xiàn)。首句流露出離別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漲秋池”是詩人告訴妻子自己身居的環(huán)境和心情。秋山夜雨,總是喚起離人的愁思,詩人用這個寄人離思的景物來表了他對妻子的無限思念。仿佛使人想象在一個秋天的某個秋雨纏綿的夜晚,池塘漲滿了水,詩人獨自在屋內(nèi)倚床凝思。想著此時此刻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憶他們從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著自己的孤獨。
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鞍蜕揭褂辍笔啄┲貜统霈F(xiàn),令人回腸蕩氣?!昂萎敗本o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xiàn)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537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