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范文(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9 15:14:07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范文(18篇)
時間:2023-12-09 15:14:07     小編:筆硯

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后的個人感受和思考。撰寫讀后感時要注意避免片面主觀,要盡量客觀公正地評價書中的內容。總結是在一段時間內對學習和工作生活等表現(xiàn)加以總結和概括的一種書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總結了吧。那么我們該如何寫一篇較為完美的總結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總結范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一

這使我想起,前一段日子過得挺郁悶的,只覺得成天像個陀螺轉個不停,直到筋疲力盡。有時真想有一份明凈的心去感悟這世界,可是忙碌的生活消磨了我的靈性,塵埃更是落滿了心頭。雖然,自己也懂得生活中總會遇到不可避免的煩心事和各種不可預知的變數(shù)。然而,卻不知道怎樣拂去心靈的塵埃,讓生活變得明朗些。

一次偶然的機會,友人向我推薦了《愛的教育》這本書。書中將近百篇的小故事,并沒有華麗的辭藻,過多煽情的句子。但卻透露著人性美好的光輝,洋溢著真情實感,字里行間流淌著小男孩安利柯對周圍一切事物的愛與感恩。

主人公安利柯僅僅是一個三年級的小學生,卻懷著一顆愛和感恩的心,這一點,足以發(fā)人深省,讓人慚愧,叫人反思。

有時我想,究竟是什么讓這個年幼的孩子有如此敏感洞察愛的心呢?在安利柯眼里,每件事都是美好的,他可以從一件小事中,甚至一個眼神中,感悟到身邊的愛。當然安利柯也會因為受到挫折而失去勇氣,但是,他那顆能夠敏銳地洞察愛、發(fā)現(xiàn)愛的心,又會燃起他對生活的渴望。常懷一顆感恩的心,這是我們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話,但是卻由這個孩子踐行得如此徹底。

“常懷感恩之心”經(jīng)常被我們掛在嘴邊,但是卻被這個孩子踐行得如此徹底。

“你去用零星的時間去感悟愛?!卑怖碌囊痪湓捀邮刮矣辛松羁痰母形?。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二

亞米契斯,我想大家都很熟悉。他是著名的意大利作家,寫過許多著名的書,《愛的教育》就是其中一本。

這本書是用日記的手法借用了一個小學生三年級艾里克的口吻寫的,形容了一個充滿愛心,充滿同情心的世界。主角艾里克他觀察著身邊的每件小事,包括他周圍的每一個人,也都充滿了愛心。

作者亞米契斯,他緊扣孩子的心靈,用生動的筆觸,更多地強調體貼、博愛與責任心,這深深地打動了我。在家里,我是獨生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很疼愛我,不讓我做任何事,什么事都聽我的,可我還是經(jīng)常對他們發(fā)脾氣,提出各種各樣的無理要求,惹他們生氣。與文中的人物相比,我真是差遠了。

自從讀了《愛的教育》這本書后,我變了,不再任性,也開始學會了關心別人,對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有了感激之情,慢慢地學會了感恩。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三

認真讀了《教育從愛開始》,從頭到尾它都讓我感動著,讓我思考著。書中沒有深奧的道理,全是個個來自真實教育生活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令人怦然心動,又不得不深思。

這本書分三輯來介紹。第輯《育而有道》主要講述育人心得。第二輯《教而有方》主要講述教學藝術。第三輯《思而有悟》主要講述教育理念。

“愛”詞最為廣博而深奧,但在每個人愛與被愛的生活中,它顯得又是那么單純與具體。師生之間就象高山與高山樣,你對對方心靈大聲地呼喚我愛你,那么對方心靈高山的回音定也是我愛你。因而“教育,從愛開始”意味著:

1、教育從愛開始;沒有愛的教育是不行的;教育,僅有愛是不夠的;教育,更需要愛的藝術。

2、做孩子心中的明燈,照亮他采拮知識的路途。做孩子人生的航標,指示他駛向光明的彼岸。

3、小學教育是份愛心教育,心用在備課上,愛灑在課堂上。

4、你是我最珍貴的寶藏。讓我用盡全力撥開塵土,發(fā)現(xiàn)你,挖掘你,當你盡情發(fā)散屬于自己光彩的時候,我滿是泥土的雙手便更有力量。

你們是春風,在我的生命中撒下五彩斑斕的花朵;雖然只是輕輕吹過,卻帶給我溫暖、豐富的回憶。我想,我定是富有的,有許多名字,永遠留在了我的記憶中。雖然,我總會老去,但是,我年輕的笑臉,卻也留在了他們的心上。

5、把溫馨的話語送給孩子,把熱情的鼓勵送給孩子,把無私的關懷送給孩子,讓孩子時刻感受到老師的愛。這樣,才能使株帶刺的薔薇綻放出美麗的花朵。

6、情感是創(chuàng)造奇跡的催化劑,情感是塑造學生靈魂的潤滑劑,情感是挖掘學生潛能的動力,位好的老師要善于把握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7、教學中,只要付出了真誠的愛,你將會得到無限愛的回報!蘇霍姆林斯基說:“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樂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經(jīng)是個孩子?!?/p>

讓教育從愛開始,讓愛在教育中傳遞,讓我們的學生感受到愛,從愛中感受到愛的力量,讓我們的愛在祖國的花園中盡情的綻放吧!讓教育,從愛開始!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四

《愛的教育》是迄今為止寫得最人性化的書。這是一部單純的小學生日記,是由一個孩子的所見、所聞、所感構成的。書中的故事極其簡單,但以小見大,揭示了許多深刻的道理,在世界上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縱觀全書,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也沒有任何豪言壯語,只是通過一個孩子的眼睛觀察世界,進而反映人與人之間多么需要相互關心、相互理解和相互幫助。比如在《畸形兒》中母親有這樣一段書面談話:“安利柯呀!你知道我為什么不讓你進夫嗎?因為像你這樣健康的孩子若來到那些殘疾孩子中間,會使他們更加痛苦的啊!即使他們不看到你,他們已經(jīng)感到自己夠不幸夠痛苦的了?!?/p>

短短的幾句話,卻使我們感受到了這么深刻的痛楚。的確,對于一個畸形兒來說,他所要承受的,并不僅僅是肉體上的痛苦,更多的則是精神上的折磨。同伴們奇怪的眼光和嘲笑,父母的傷心和絕望,自身的自卑與無奈,這一切的一切,都在啃噬著崎形兒的心。這種痛苦,比肉體上的痛苦強烈千萬倍。對于這樣不幸的人,我們應該伸出雙手,懷著一顆仁慈的心去接受他,去關愛他。

我覺得安利柯母親的話說得頗有幾分道理。她以一種母性的慈愛審視著這群不幸的孩子,盡一切可能使他們受傷害的程度降到最低。

高爾基曾說過:“沒有愛便沒有幸福?!笔堑?,因為有愛,才會有幸福,因為有愛,才會有割舍不斷的情感。因為有愛,才可能學會饒恕和寬容。

回過頭來再看看書,感覺那么親切。我相信讀過這本書的人一定都會和我一樣產(chǎn)生共鳴,心靈受到洗禮。愛的教育,在靈魂深處。

記得劉墉先生曾說過:“世界充滿了美,讓我牽掛,充滿了愛,讓我放心不下?!?/p>

讓我們一起用愛裝扮幸福生活吧!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五

一場漂灑的雨過后,陽光帶著清新的空氣飛來。我從抽屜中翻出“六一”兒童節(jié)媽媽送給我的一本書,書名是《愛的教育》。

翻開書,扉頁上寫有兩行字:學會感恩——媽媽。

這本書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寫的,才讀了幾行,我就愛不釋手了。

這是一本從四年級學生埃瑞克的角度來記敘他所發(fā)生的事情,并寫到日記本上。書是一個個小故事串連在一起的,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篇名叫《小抄寫員》的故事。

敘利奧的'父親是鐵路工人,為了養(yǎng)活一大家子人,他幫雜志社抄寫。敘利奧不忍心看父親辛苦,便在父親停筆后,晚上幫父親抄寫。但是因為睡眠不足,一天晚上,竟然趴在作業(yè)本上睡著了。父親嚴厲批評了他,他想說出來真相卻忍住了??墒敲刻焱砩铣瓕懸殉蔀榱肆晳T,那天晚上,敘利奧又起來了,不小心碰倒了一本書,心中緊張,生怕驚動父親,但是他沒有想到父親已站在了背后了,父親明白了一切,父子倆緊緊抱在了一起。

父子間的感情是寬廣博大的。“一個人愛別人,同時也被另一個人愛時,那么這個人是最幸福的”。難道不是嗎?敘利奧愛自己的父親,竟忍受委屈。他把一切埋在心底,因為他愛爸爸,爸爸也愛他。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六

你愛祖國嗎?你幫助過別人嗎?我在最近看了一本書,叫《愛的教育》。在書中,有活潑可愛的安利柯,勤奮好學的柯禮智,助人為樂的班長,膽小的“小石匠”等人物,他們與和藹的班主任展開一段故事。

這本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能給人啟發(fā)。比如,一個孩子到處找母親,吃了不少苦。故事中的主人公有樂觀的心態(tài),又把這種心態(tài)給了她的母親,使母親好了起來。我們也要樂觀,這樣,可以使不好的事情慢慢轉好。

你是怎樣看待面對你的人的?其實,看人不要看外表,而是看內心。有時侯,我走在路上,看到穿著不整潔的人時,我就懷疑他是壞人,這樣的心理是不對的,也許有的人衣冠整潔的人是壞人呢!

“愛”是我們每個人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愛:如父母對子女無微不至的愛、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愛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愛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通過這本書,我知道了許多。我們應該愛國,關心他人,向窮人伸出手,幫助他們等等。這只是一部分,我們還需要知道更多的人生知識。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愛心,投入到生活中。就象一首歌唱道:“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的更美好。”愿大家走入愛的世界,走完屬于你們自己的愛的人生!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七

《愛的教育》,作者艾得蒙多·德·亞米契斯,是他依據(jù)我們的兒子的日記改編而成書的一本日記體的小說。

在書中以一個小學四年級女生安利柯的見地來透視日常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與爸爸媽媽,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愛。在這紛紜的世界里,愛到底是什么攜帶這個考慮,我與一個意大利小學生一塊跋涉,去探索一個未知的答案。

書中所寫的只不過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賣炭人、小石匠、鐵匠的兒子、少年鼓手、帶病上課的教師等等與他們的平凡的平時生活。正是這部分看上去平凡、實則真實可信的記敘,把我?guī)胍粋€愛的世界,讓我在愛中遭到教育。

我想,“愛是什么”不會有明確的答案,但我知曉“愛”是沒限制的,小到同學之間的友好交談,老師對學生的鼓勵,爸爸媽媽對小孩無微不至的關愛,甚至萍水相逢的大家的一個微笑,而教師給學生的愛更是影響小孩的一生。

師愛是一種依戀的心情,是一種奉獻精神,是一種極端負責的態(tài)度,也是一種巨大的力量。概要如下:

1、教師應該深入學生的心理,真的知道學生的感受,這或有利于大家更好得處置師生互動關系。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對小學生健康的成長、進步能起更大的推進用途。3、教師在教育教學中起的是引導用途,而不是填鴨式灌輸。教師應該的看重學存活在,以情感去開啟學生的心智。4、用“愛”來感化學生,真誠地為學生提工服務,在日常做學生的朋友。

教師要力求做到愛得得體、嚴而有理、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理,如此,才能把正確的愛生動機和真的教好學生成效統(tǒng)一塊兒,才能做一個真的有愛的教師!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八

雖然以前未曾拜讀過孫云曉老師的作品,但是對于他的名字及教育觀點卻早已如雷貫耳,心中對他甚是敬佩。因此假前來到校圖書室借閱圖書時,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本《教育從尊重開始》。利用假期時間深入地研讀了這本書,覺得自己的確沒有選錯,這的確是一本值得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讀的好書。

《教育從尊重開始》共分為七章,每一章的內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淺。書中以一個獨生女的父親的教育經(jīng)歷和感悟,在對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教育實例的生動敘述中,娓娓道來教育的真諦——愛與尊重。在書中既有孫老師獨到的發(fā)現(xiàn)和深刻的觀點,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實用建議,是孫老師作為一位父親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體作品,字字真切,句句肺腑,將體驗性、欣賞性、可操作性融為一體,是中國父親教育的忠實記錄。

讀著這本書,我時時可以感受到孫老師對于青少年兒童的信任和關愛,感受到他對當代教育深刻的憂慮和反思,讓人不知不覺與之產(chǎn)生共鳴。“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孫老師的這一觀點一直貫穿全書,也一直貫穿在他對女兒孫冉的教育之中。隨著閱讀的深入,我越來越認同這一觀點。

在本書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權利。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獲得自尊,并可能學會尊重別人。所以,我們成年人應當保護孩子的權利意識,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發(fā)展權、受保護權和隱私權。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的這些權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們的權利時常受到侵犯。一些父母常常把孩子視為自己的附屬物,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為孩子規(guī)劃好一切,從上幼兒園開始到上小學、中學、再到考哪所大學,甚至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孩子的一切都在他們的安排之下,絲毫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不考慮孩子的真實感受。

如果孩子不聽從安排,不按照他們的意愿去做,父母就會打著愛的旗號,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喪失了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所應享有的尊重,苦不堪言,有的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做出過激的行為。這不能不讓我們思考,我們作為家長和老師,到底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怎樣尊重孩子?而在這個問題上,孫老師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在女兒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學的時候,孫老師都讓女兒自己決定,他作為父親只是給她一點兒建議。他的這種教育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的權利意識,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變得更加獨立。這也正是我們做為父母和教師應該學習的。

沒有尊重就沒有教育,只有受到尊重的人,才能真正學會自尊,而只有自尊才能學會做人。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平等每一個孩子,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讓孩子的人格得到健康發(fā)展。

在書中第三章作者還提到要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十分認同。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時代,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時間,都希望孩子的生活沒有危險。于是,有的父母真想抓住孩子的分分秒秒,孩子的每一分鐘都被安排了,緊張得不得了。孩子的課業(yè)負擔本來已經(jīng)夠重了,雙休日應該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歡樂時光,可是一些父母給孩子安排了各種學習班,孩子一空下來父母就緊張。

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中國城市獨生子女平均每日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只有68分鐘。在父母的“安排”下,孩子失去了自我,幾乎變成了學習的機器人,以致變得越來越懶散、越來越麻木、越來越消極,甚至喪失了學習的熱情。這不能不令我們感到悲哀。剝奪了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實際上是在剝奪了孩子成長和發(fā)展的機會。通過與家長聊天,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孩子離開了父母的安排,空閑的時間就變得無所適從。在課堂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之后,剩下的時間就不知道做什么了。究其原因,是我們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了,他們不知道怎樣去安排自己的時間。因此,作為父母和教師,我們應轉變觀念,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幫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時間,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華,使其能夠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長。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學生學會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質就是尊重。作為父母和老師,我們要從小在孩子的心靈上播下愛與尊重的種子,讓孩子從小受到應有的尊重,學會如何尊重他人。只有獲得了自尊,學會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師學校、尊重社會和國家,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實現(xiàn),我們的學生和國民的素質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的進步。

感謝茫茫書海中讓我遇到了你,讓我更加領悟到教育的真諦——教育從尊重開始!感謝孫云曉老師的傾情指點,讓我懂得了如何做一個好家長和好老師。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我會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讓我的孩子和學生們都能健康成長。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九

假前來到校圖書室借閱圖書時,便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本《教育從尊重開始》。利用假期時間深入地研讀了這本書,覺得自己的確沒有選錯,這的確是一本值得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讀的好書。

《教育從尊重開始》共分為七章,每一章的內容都十分精彩,令人受益匪淺。在書中既有孫老師獨到的發(fā)現(xiàn)和深刻的觀點,也有精彩的案例和實用建議,是孫老師作為一位父親教育自己孩子的自述體作品,將體驗性、欣賞性、可操作性融為一體,是中國父親教育的忠實記錄。

在本書的第二章中作者提到了要尊重孩子的權利。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獲得自尊,并可能學會尊重別人。所以,我們成年人應當保護孩子的權利意識,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尊重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生存權、發(fā)展權、受保護權和隱私權。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孩子的這些權利常常被大打折扣,他們的權利時常受到侵犯。從孩子一出生就開始為孩子規(guī)劃好一切,從上幼兒園開始到上小學、中學、再到考哪所大學,甚至將來從事什么職業(yè),孩子的一切都在他們的安排之下,絲毫不給孩子選擇的權利。如果孩子不聽從安排,不按照他們的意愿去做,父母就會打著愛的旗號,說一切都是為了孩子著想。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孩子喪失了他們作為獨立的個體所應享有的尊重,做出過激的行為。這不能不讓我們思考,我們作為家長和老師,到底應該怎樣去教育孩子?怎樣尊重孩子?而在這個問題上,孫老師給我們做出了很好的榜樣。在女兒升初中、升高中、考大學的時候,孫老師都讓女兒自己決定,他作為父親只是給她一點兒建議。他的這種教育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孩子的權利意識,健全了孩子的人格,使孩子變得更加獨立。這也正是我們做為父母和教師應該學習的。

曾經(jīng)看到一篇文章《一只蝸牛去散步》。讀完以后感慨很深,教育孩子就像牽著一只蝸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過他孩提時代和青春歲月,雖然也有被氣瘋和失去耐心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不知不覺中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孩子的眼光是率真的,孩子的視角是獨特的,家長又何妨放慢腳步,把自己主觀的想法放在一邊,陪著孩子靜靜體味生活的滋味,傾聽孩子內心聲音在俗世的回響,給自己留一點時間,從沒完沒了的生活里探出頭,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在書中第三章作者還提到要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我十分認同。如今的時代是一個生活節(jié)奏不斷加快的時代,也是一個競爭激烈的時代。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父母都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要求安排時間,都希望孩子的生活沒有危險。孩子的課業(yè)負擔本來已經(jīng)夠重了,雙休日應該是孩子放松身心的歡樂時光,在課堂上也是如此,一些孩子完成了老師布置的任務之后,剩下的時間就不知道做什么了。究其原因,是我們給孩子自由支配的時間太少了,他們不知道怎樣去安排自己的時間。因此,作為教師,我們應轉變觀念,給孩子足夠的自由支配的時間,幫助孩子有效地利用時間,發(fā)現(xiàn)生活的樂趣,展示自己的才華,使其能夠更健康、更自然地成長。

感謝茫茫書海中讓我遇到了你,讓我更加領悟到教育的真諦——教育從尊重開始!在今后的教育之路上,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讓我的學生們和以后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長。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十

前段時間,讀了《教育從愛開始》這本書,它對于當代的中小學教師很有教育意義。細細品味書中的內容,感動之余更多的是感慨。聯(lián)想到生活實際,思考著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認為https:///有許多值得借鑒學習的地方,有了發(fā)展自我的小目標。書中一個個真實教育的小故事,娓娓道來,情真意切,令人深思,值得我們去學習體會。

如果一名教師既熱愛事業(yè)又熱愛自己的學生,那便是一位合格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蘇霍姆林斯基說:“一個好的教師意味著什么?首先,就意味著他是這樣的人,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好人,樂于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與悲傷,了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焙⒆邮俏覀儾ト鰫鄣牡胤?,作為一名語文老師,我一直信奉著,親其師,信其道。愛這個字,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起來難。我認為老師應該主動和孩子溝通,真正走進孩子們的內心世界,了解他們的一些特點,一些想法和優(yōu)點。課上是傳道受業(yè)解惑者,課下是陪伴關愛守護者。但凡有更多的孩子喜歡自己,他們就會更喜歡上這門課程,有意識的增強自己的學習責任心,愿意學好愿意上進,這豈不是一舉兩得?我們班有偏科的孩子,當我發(fā)現(xiàn)后我會主動和學生談心,課下多多關注他,有時候問問學習上的情況,有時候問問生活上的小事兒。久而久之,學生感覺我們之間的距離近了,有什么問題敢和老師說了,從膽怯變成自然,每份關心都可以給予孩子無窮的力量,他們化力量為動力,當他們回饋給老師一次滿意的作業(yè),一次積極的回答,都是一種進步。每當看到這里,心里也是暖暖的,孩子們認真學習的樣子還真可愛。愛,可以給予力量,愛,可以溫暖心靈,愛,可以創(chuàng)造奇跡,愛,可以是無條件的。

讓教育從愛開始,讓愛在教育中傳遞,讓我們做孩子的指路人,指引他們成長前進的方向。讓我們做孩子的守護者,幫助他們走向成功的彼岸。他們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我們要好好呵護,讓花朵在我們手中精彩綻放!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十一

我就這樣從早晨穿過,走進下午的尾聲,而且還看到了黃昏的頭發(fā)。我們就這樣,對著生活,頑固而堅強!

陽光刺眼地直射瞳孔,灼熱又不乏溫柔。以至于讓我淚下,卻毫無察覺。手握陽光,望著遙遠。雙手捧著書,細細品嘗《愛的教育》,再用心感受悲慘的世界。假如生命只有一天,也要過好這一天。愛讓這一天變成漫長的享受。

是茶花女站在被腐蝕的金錢堆上的愛情宣言,是父親對兒子的愛的教育,也是神父對冉阿讓的寬容與慈愛。愛,成了空氣中飄溢著,久久散不去的芬芳。書的香氣,愛的香氣,陽光的香氣,一點一滴,漸入我的胸懷,暖暖如春。

倔強的年齡,昂起驕傲的頭顱,眼神堅定。叛逆的年齡,揚起自信的雙手,眼神卻多了那一絲迷離。什么時候,我們在“面子”的問題上互相取笑。多了份沖動,多了份瘋狂。《愛的教育》中,父親告訴兒子,永遠不要取笑別人,因為自己也料不定哪一天會有別人的遭遇。懂得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你就會發(fā)現(xiàn),也能感受到別人的痛苦與無奈。

那一年,我還小。對世界的了解仍是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稅鄣慕逃钒槲易哌^了那一段旅程,讓幼小的心種下愛的種子。我愛自己,也愛別人,因為,我愛故我在。

努力當了市長,成了一個大善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貴、誰賤。一個人的價值也是愛的尺度來衡量的。《悲慘的世界》讓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以一顆善良的心去愛這個世界,愛所有人。因為,我愛故我在。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十二

在看《愛的教育》時,我常常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跡感動?!巴叨嗯恋男蹏摺薄ⅰ坝⑿鄣纳倌旯氖帧?、“小石匠”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都歌頌了兒童應具備的純真情感,同時書中也表現(xiàn)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極其良好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著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其中我比較喜歡“小抄寫員”這個感人的故事,主要寫小學生朱利奧瞞著父親每晚幫他抄寫郵簽,雖然語言樸實,敘述平實,但是朱利奧的懂事與孝順,卻深深地打動了我。朱利奧是個窮人家的孩子,父親收入微薄,為了補貼家用,除了在鐵路上工作外,他還給人當抄寫員來掙錢。每晚,他都要用大大的正規(guī)字體抄寫幾百份郵簽到深夜。朱利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每晚看見父親上床后,就悄悄走進工作間,模仿父親的筆跡開始抄寫。父親卻一直沒發(fā)現(xiàn)。但由于過度勞累和缺乏睡眠,朱利奧的成績直線下降。父親很是生氣,但朱利奧沒把真相告訴他。終于有一天,朱利奧在抄寫時無意中碰落一本書,驚醒了父親。父親明白了一切,心中充滿無限的憐愛和懊悔,他抱住朱利奧的頭嗚咽起來。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可敬的精神!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為了幫家里掙錢,幫父親減輕負擔。面對父親的責罵,他有多少次想把真相說出口,可他沒有。就連父親責罵他,他也毫無怨言。這多么難能可貴!要是換成我,肯定忍受不了,試想一下,要是自己的努力、懂事卻換來了責罵,那多委屈呀!誰會希望一向寵愛自己的父親因莫須有的“罪名”而討厭自己呢?朱利奧的沉默與體諒,實在讓我感動!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fā)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總之,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里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啟示。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霸诳础稅鄣慕逃窌r,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事跡感動著。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xiàn)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xiāng)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fā)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在一個學年里的記事,構成了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其間穿插著老師每個月給學生講述的一則美好和真實的“每月故事”。一個小學生的世界活潑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講究修辭和結構,語言也異常樸實,曉暢,但由于它飽含了作家對在社會中下層艱辛度日的大眾的深沉的關愛,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贊頌,由于它洋溢著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溫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細微處見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讀完全書,激蕩于胸懷的感情波瀾久久難以平息。不妨說,作者用愛的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十三

閑暇之際匆匆瀏覽了《教育從尊重開始》一書,書中孫云曉老師用樸實的語言詮釋著教育的真諦——教育從尊重開始。作者孫云曉,一位跨世紀新教育的忠實守望者,一位童年的捍衛(wèi)者,出版的個人專著達三十余部,他總能夠捕捉時代的精神,走進兒童的心靈,是一位真正走進兒童世界的學者。書中以一個獨生女的父親的.教育經(jīng)歷和感悟。在對一個個耐人尋味的教育實例的生動敘述中,娓娓道來教育的真諦——“好的關系勝過許多教育”、“父愛如鈣”、“無批評教育是偽教育”、“沒有秘密的孩子長不大”等。一個個貼近生活實際的教育案例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好像這就是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的親耳聽過,親眼見過的平凡小事。但作者卻能在這平凡小事中挖掘出讓人耳目一新的教育真諦。

作者在書中提到真正的愛是無私的,的確,他是一個非常開明的家長,當他得知女兒的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沒有抱怨,沒有指責,而是開導女兒,和女兒一起找原因,想辦法。作者還指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經(jīng)常聽到有些父母抱怨孩子不懂事說“我白疼你了!”當看到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便說:“你怎么這么不爭氣,養(yǎng)你有啥用?”平時我和父母們打交道,也經(jīng)常聽到這樣的話語,當時我只帶著同情,并未多想。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這樣的家長對孩子的愛是自私的,他在為孩子提供各種優(yōu)越物質條件的同時希望孩子達到自己所期望的目標。父母一定要端正心態(tài),不管孩子達到達不到自己所預定的目標,都不要抱怨不要用言語傷害孩子。我想父母要有一顆平常心,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根據(jù)孩子的實際情況來設定期望值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還在書中提到:“沒有孝心的孩子很難有愛心”,“被真愛感動的孩子才會懂得感恩”。我覺得這兩種觀點很有必要讓一些父母知曉。因為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確有的孩子不知道體諒父母的辛苦,更不知道孝敬父母。父母對孩子傾注了滿腔的愛卻得不到孩子絲毫的感恩,反而覺著父母所做的一切都是應該的。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不應一味埋怨孩子不懂事,應該從自己的教育方法上找原因。作者指出:“培養(yǎng)孩子孝心愛心應從點滴小事做起:如不能讓孩子吃獨食;要經(jīng)常給孩子講講自己工作的艱辛;不要“有求必應”更不要“無求先應”;父母要在孝敬老人方面為孩子做榜樣等?!?/p>

父母對孩子的愛應該是純粹的愛,科學的愛,理智的愛,父母的真愛是一粒粒飽滿的種子,撒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以真愛育真情,用真情換真情。

細想孫老師的每一句話,在教學的細節(jié)中也都能得到證實。課堂上孩子搞小動作不聽課,不引人注意地摸一下他的頭,或是不動聲色地把孩子手中的東西拿到一邊放好,孩子就會不由得臉紅或馬上改正自己的行為;孩子犯了錯誤,悄悄地把他叫到一旁耐心地交流,最后孩子會露出開心的笑容……是《教育從尊重開始》告訴我,這種“悄悄地”就叫“尊重”,正是這種尊重,使每一個孩子都在悄悄地健康成長。

讓“教育從尊重開始”,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到師生平等,才能感受到自尊的存在,找到更大的動力,塑起更強的精神支柱。尊重學生是對“以人為本”理念的積極回應。教育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教學生學會做人。而做人的最根本的素質就是尊重。尊重的教育才能教出尊重他人的學生。只有學會了尊重才可能去尊重父母家庭、尊重老師學校、去尊重單位和集體,去尊重社會和國家,只有這樣我們的素質教育才能真正實現(xiàn),我們的學生和國民的素質才能真正提高,我們的社會才能真正的進步。任何一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有建樹的教師,在他們的教育生命的詞典里絕對不會缺損“尊重”二字。

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位高人說話。我雖然沒能和作者面對面地交流,但我有幸走進了他感悟教育真諦的征程中。我想不管父母還是教師如果能像孫云曉那樣對孩子多一份尊重,多一份關愛,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教育藝術,那么會有更多像孫云曉的女兒孫冉那樣優(yōu)秀的人才誕生。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十四

作為一名教師,還有我的性格,都決定了我非常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我發(fā)自內心地喜歡還沒有受到世俗熏染的孩子們。但是很多年過去了,我遺憾地發(fā)現(xiàn):面對一個個成長中的孩子,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需要有愛的能力,而這種愛的能力恰恰是我不具有的。我越來越渴望自己擁有這種點石成金的愛的能力——教育的智慧,能讓自己成為一名學生需要的真正的老師,有能力捕捉到學習生活中的一次次轉瞬即逝的教育機會。所以,作為教師,為了孩子們的成長,我渴望自己快快成長。

帶著這種渴望,我開始了自己的閱讀墾荒之旅。從一開始我就喜歡蘇霍姆林斯基,因為他是一個為了愛孩子而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人,一個把自己的身心都獻給了教育的、身體力行的、充滿悲憫情懷的、高尚的人!當我讀他的作品時,我的內心常常充滿感動。正因為我對蘇霍姆林斯基的“和諧的教育”充滿了向往,所以在眾多的教育論著中,當發(fā)現(xiàn)孫云曉的時候,當我看到他提倡的“一切的教育都是和諧的教育”的時候,當我感到他的作品不像其他專家的論著那么深奧,而是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實實在在的時候,我就喜歡上了他。

《教育從尊重開始》這本書里的理念與思想也貫穿于孫云曉的其他著作中。我讀這本書是因為我對孫云曉的”教育從尊重開始”有話想說、有話要說。《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里對“尊重”這樣解釋:

1、尊敬、敬重;

2、尊重并嚴肅對待;

3、莊重(指行為)。

可以這樣理解,一個人尊重另一個人,是唯恐“尊而不夠”的,這是和命令、指使、呵斥、責罵風牛馬不相及的。學校里教師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的過程被稱之為教育。也可以這樣理解,如果教師在和學生的相處中動輒命令、指使、呵斥、責罵,并不是教育,是與真正的教育背道而馳的。

關于“教育從尊重開始”,我想從自己說起。記得小時候上學,沒有像現(xiàn)在的“擇?!爆F(xiàn)象,都是就近入學?;蛟S因為這個原因,學生特別多,或許因為班里孩子多的原因學習程度參差不齊,班里總有一些不安分的、玩兒心很重的同學,每天都要做一些被大人稱之為錯誤的事情,惹班主任老師、包括任課老師在內的所有老師生氣,甚至發(fā)火。于是,有時是課下,大部分是在課上,老師們就會對這些同學開始苦口婆心地教育。有時候是拿班里的好孩子作為參照物來批評他們,如何如何不爭氣,總是大錯常犯小錯不斷;有時候直截了當就是人身攻擊,呵斥怒罵是家常便飯。從小我就是老師、家長眼中聽話的、乖巧的好孩子。所以,常常被老師贊美,時常成為老師批評壞同學時的參照物。按理說,或者換其他人,會為此沾沾自喜。但是,老師啊,他怎能知道,他這樣做的結果是,無形之中給了我很大的壓力,同時讓壞同學破罐破摔、更加自卑。所以為了讓老師高興,為了不辜負老師對我的贊美,小小的我一直在各方面追求完美,盡自己所能全力做到完美。我害怕犯錯誤,我不敢想象,如果我犯了錯誤,老師的失望與責罵,我怎能受得了。事實上,我?guī)缀鹾苌俜稿e誤。所以,童年時的一次“錯誤”至今記憶猶新。一次考試,作為學習委員的我有幸?guī)椭蠋煱l(fā)稿紙,一人兩張,用來抄寫老師寫在黑板上的試題。我小心地掀起兩頁紙要撕下來。但由于用力不對,稿紙從中間被撕破了。我小小的心咯噔了一下,怕被老師看見,趕忙扯了下來,放在自己的座位上自己用。雖然用這兩張殘破的稿紙考了一百分,我并沒感到喜悅。從那時起,隨著年齡的增長,一想起這件事我的心就感到痛。

今天,當看到孫云曉的“教育從尊重開始”,我怎能不心生感慨!盧勤在《好父母,好孩子》中也曾說,“在某種情況下,教師不尊重學生比父母不尊重孩子對孩子心靈的傷害更大,因為在孩子心目中,老師是至高無上的?!弊鳛榻處煂Τ砷L中的孩子所犯的正常的錯誤,動輒責罵呵斥,這并不是教育!沒有尊重哪來的教育?殊不知呵斥怒罵的結果是三方受害:老師自己、老師眼里的壞孩子,同時還有老師心里的好孩子!但是,現(xiàn)在想來,是孩子哪有不犯錯的啊,而人恰恰就是在錯誤中成長的啊!作為一名強勢學生我沒有犯過錯誤,談不上老師對我的放縱。但是作為一名和弱勢學生一樣同樣需要成長的孩子來說,我失去了多少成長的好機會?。〔桓曳稿e誤讓我從小就敏感謹慎、膽小怕事,凡事追求完美,甚至吹毛求疵,從來不會說一句傷害他人的話。但是另一個大膽的、熱情的我告訴我,這樣多么委屈自己多么累啊!在《教育,我有話要說》里,丘廣欣就說過,“適值生命成長季節(jié)的學生,如果真的不犯任何錯誤,也許會更加讓人感到可怕?!?/p>

其實,我自己也是才明白“教育從尊重開始”這個道理?;叵脒^去,成為老師的自己不也像自己的老師一樣,當學生犯錯誤時,動不動就是一頓責罵,還自認為是為學生好。多么無知?。⌒姨潿F(xiàn)在我醒悟了。雖然我教育知識貧乏,雖然作為教師我能力有限,但是我牢記著沒有尊重就沒有真正的教育。我不會忘記自己兒時的經(jīng)歷,還有自己花季雨季的精神掙扎。理解是尊重。老師應首先把自己擺在和學生平等的位置上,從關愛的心態(tài)出發(fā),從生活關心出發(f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們,要讓學生真正的從心底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關心和愛護。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只有那些始終不忘記自己也曾是一個孩子的人,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師。”不忘記自己曾經(jīng)是孩子,才會理解孩子。理解孩子,愛才會具體而豐富,才會無處不在,才會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滿溫馨。理解孩子,尊重孩子,學生的潛能才能被極大地激發(fā)出來。所以,我要對我的孩子們充滿理解與愛憐,寬慰與鼓勵。我要讓我的孩子們永遠記得在自己人生的美好階段,有人理解自己、支持自己、欣賞自己。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十五

國的愛使人讀之,尤如在愛的懷抱中成長。

也引發(fā)了我對于愛的一些思索。

愛,像空氣,天天在大家身邊,因其無影無形常常會被大家所忽視,可是大家的生活不可以缺少它,其實他的意義已經(jīng)融入生命。就如爸爸媽媽的愛,恩里科有本與爸爸媽媽一同讀寫的日記,而目前不少學生的日記上還掛著一把小鎖。最容易的東西卻最易忽視,正如這博大的愛中深沉的親子之愛,大多數(shù)人都沒辦法感覺到。愛之所以偉大,是由于它不只對個人而言,更是以整個民族為榮的尊嚴與情緒?!稅鄣慕逃芬粫忻鑼懥艘蝗撼錆M活力,積極需要上進,如陽光般燦爛的少年。他們有些家庭貧困,有些身有殘疾,當然也有一些是沐浴在幸福中的。他們從出身到性格都有迥異以外,但他們身上卻都有著一種一同的東西—對我們的祖國意大利的深深的愛,對親友的真摯之情。這里面不可以忽略的是每一個月老師讀給那群少年聽的“精神講話。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十六

在暑假中老師推薦了一本《愛的教育》的書,這本書讓我深刻感動。書中有這樣一個故事《卡隆的狹義行為》,卡隆班里有一個賣菜人殘疾孩子叫克洛西,時常有同學欺負他。有一次在上課的前幾分鐘,班里有幾個調皮鬼正在戲弄克洛西,在學著克洛西走路的樣子,一拐一拐地,并大聲罵克洛西是“畸形兒”“殘疾鬼”。克洛西可憐巴巴地坐在座位上,一動不動,用著祈求的目光一會兒看這個,一會兒看那個,很無助。調皮鬼們看著克洛西沒有反抗,就變本加厲的學起他母親賣菜的樣子,一只手裝作提著籃子,嘴里還不停地叫賣??寺逦魅虩o可忍地抓起桌子上的墨水朝他們扔去,結果剛好老師從門外走進來直接打在了老師的胸口上。

老師很嚴厲的走上講臺問道:“是誰?是誰干的?”教室里靜悄悄的無人回答。這時,卡隆看了看可憐巴巴的克洛西,突然站了起來,用堅定的語氣說道:“是我!老師,對不起!”老師緊緊的盯了卡隆一會兒,又看了看目瞪口呆的同學們,靜靜地的說:“不是你。”

片刻之后,克洛西慢慢的站了起來哭著說:“他們嘲笑我、還侮辱我母親,我控制不住,就隨手把墨水扔了出去,對不起!老師?!崩蠋熤谰売珊笈u了那幾個調皮鬼,讀后感·說道:“不能欺負一個不幸的孩子,不能嘲笑他的缺陷,這是最無恥、最不可饒恕的事情!”而表揚了卡隆是個高尚的孩子,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的俠義行為。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生活中任何人都可能經(jīng)歷挫折、遭遇災難,甚至成為眾人眼中的`弱者??∮盟麄b義行為為我們做出了表率,他沒有像那幾個調皮鬼一樣嘲笑欺負克洛西。而是在克洛西有可能再度受到傷害時勇敢地站了出來,用自己的慷慨大度為克洛西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我們的社會需要關愛!那些在社會邊緣掙扎的弱者更需要關愛!讓我們同卡隆一起貢獻出自己的愛吧!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十七

《愛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亞米契斯的一部著作。這本書以一個四年級孩子的視角講述故事,通過日記本的形式,記錄了安利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分享一些初中《愛的教育》讀后感,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費魯丘的熱血》是第六個每月故事,也是最令我感動的一個故事?!拔铱偸亲屇銈?,但是……我也很愛您。您能原諒我嗎?……原諒我吧,外婆!”—染有打架、賭博惡習,令外祖母失望的費魯丘在外祖母將受到傷害的危險時刻,奮不顧身地用自己的身體護住了外祖母,擋住了強盜的刀子,被刀貫穿身體而死。

讀到這里,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費魯丘用足全力向一直疼他、關切他的外婆懺悔、道歉,說出了平時因年輕氣盛、自尊、固執(zhí)而想說又說不出口的話。盡管費魯丘行為有所偏差,不是一個好孩子,但是他的心并沒有硬似石頭,他的心底還有柔軟的一角,珍藏著對親人的愛,對最疼他的外婆的愛……我深深地體會到愛的偉大—再有劣跡的人只要心中還存有愛,他的心還是善良的——費魯丘用他的的熱血洗滌了自己的靈魂!

在《愛的教育》中,我找到了愛。這融融的愛,這暖暖的感動一直在我心底涌動著。這本書讓我感悟到:生活中,愛的力量無處不在!我不是也一直在親子之愛、師生之情、同學之誼中茁壯成長嗎?我更應在學校、家庭學會事事處處關愛他人,用自己的愛心來回報別人,讓愛在人們心中永駐!

在看《愛的教育》時,我常常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人物的平凡事跡感動。“瓦多帕的小愛國者”、“英雄的少年鼓手”、“小石匠”等等和孩子有關的故事中,都歌頌了兒童應具備的純真情感,同時書中也表現(xiàn)了從家庭、學校到整個社會,都在營造一種極其良好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著兒童愛祖國、愛人民的感情。

其中我比較喜歡“小抄寫員”這個感人的故事,主要寫小學生朱利奧瞞著父親每晚幫他抄寫郵簽,雖然語言樸實,敘述平實,但是朱利奧的懂事與孝順,卻深深地打動了我。朱利奧是個窮人家的孩子,父親收入微薄,為了補貼家用,除了在鐵路上工作外,他還給人當抄寫員來掙錢。每晚,他都要用大大的正規(guī)字體抄寫幾百份郵簽到深夜。朱利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每晚看見父親上床后,就悄悄走進工作間,模仿父親的筆跡開始抄寫。父親卻一直沒發(fā)現(xiàn)。但由于過度勞累和缺乏睡眠,朱利奧的成績直線下降。父親很是生氣,但朱利奧沒把真相告訴他。終于有一天,朱利奧在抄寫時無意中碰落一本書,驚醒了父親。父親明白了一切,心中充滿無限的憐愛和懊悔,他抱住朱利奧的頭嗚咽起來。多么感人的故事!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可敬的精神!一個小學四年級的學生,為了幫家里掙錢,幫父親減輕負擔。面對父親的責罵,他有多少次想把真相說出口,可他沒有。就連父親責罵他,他也毫無怨言。這多么難能可貴!要是換成我,肯定忍受不了,試想一下,要是自己的努力、懂事卻換來了責罵,那多委屈呀!誰會希望一向寵愛自己的父親因莫須有的“罪名”而討厭自己呢?朱利奧的沉默與體諒,實在讓我感動!

愛是一種感受,是一種信仰,是一種追求,是……無法用準確的文字形容愛的定義,但是我知道,擁有愛的人,付出愛的心,人生必定是充實而無憾的。同樣,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應是居高臨下的“平易近人”,而應是發(fā)自肺腑的愛,這種愛的表達既是無微不至的,又是不由自主的真情流露。當我們把愛心自然而然地獻給學生時,學生會不僅把我們當教師,更會把我們當作朋友,兄弟,父母。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是無從談起,感情當然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須充滿感情??傊?,愛的教育是治療心靈創(chuàng)傷的良藥,是打開學生心扉的鑰匙。被愛的人才懂得去愛人,愛給人力量,給人溫馨,也給人美麗的心靈和情感。讓孩子們心中擁有愛,很多問題都可能在愛的暖流里溶解。這就是《愛的教育》給我的啟示。

泰戈爾曾說:“愛是亙古長明的燈塔,它定晴望著風暴卻兀不為動,愛就是充實了的生命,正如盛滿了酒的酒杯。“在看《愛的教育》時,每每被書中的那些平凡事跡感動著。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學價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細膩的筆觸中體現(xiàn)出來的近乎完美的親子之愛、師生之情、朋友之誼、鄉(xiāng)國之戀……這部處處洋溢著愛的小說所蘊涵散發(fā)出的那種深厚,濃郁的情感力量,真的很偉大。

一個小學四年級學生安利柯在一個學年里的記事,構成了這部作品的主要內容,其間穿插著老師每個月給學生講述的一則美好和真實的“每月故事”。一個小學生的世界活潑地呈現(xiàn)在我們面前。作者通過一件件平凡、細微的事情,娓娓地記敘師生之情、父子之愛、朋友之誼,展示人性的善良與純潔、謳歌愛祖國、愛社會的精神。整部作品并不刻意講究修辭和結構,語言也異常樸實,曉暢,但由于它飽含了作家對在社會中下層艱辛度日的大眾的深沉的關愛,對普通人純真心靈的熱忱贊頌,由于它洋溢著博大的人道精神和溫馨的人性之美,使作品于細微處見真情,平凡中寓崇高;讀完全書,激蕩于胸懷的感情波瀾久久難以平息。不妨說,作者用愛的鑰匙,打開了人們的心扉。

我就這樣從早晨穿過,走進下午的尾聲,而且還看到了黃昏的頭發(fā)。我們就這樣,對著生活,頑固而堅強!

陽光刺眼地直射瞳孔,灼熱又不乏溫柔。以至于讓我淚下,卻毫無察覺。手握陽光,望著遙遠。雙手捧著書,細細品嘗《愛的教育》,再用心感受悲慘的世界。假如生命只有一天,也要過好這一天。愛讓這一天變成漫長的享受。

是茶花女站在被腐蝕的金錢堆上的愛情宣言,是父親對兒子的愛的教育,也是神父對冉阿讓的寬容與慈愛。愛,成了空氣中飄溢著,久久散不去的芬芳。書的香氣,愛的香氣,陽光的香氣,一點一滴,漸入我的胸懷,暖暖如春。

倔強的年齡,昂起驕傲的頭顱,眼神堅定。叛逆的年齡,揚起自信的雙手,眼神卻多了那一絲迷離。什么時候,我們在“面子”的問題上互相取笑。多了份沖動,多了份瘋狂?!稅鄣慕逃分?,父親告訴兒子,永遠不要取笑別人,因為自己也料不定哪一天會有別人的遭遇。懂得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你就會發(fā)現(xiàn),也能感受到別人的痛苦與無奈。

那一年,我還小。對世界的了解仍是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愛的教育》伴我走過了那一段旅程,讓幼小的心種下愛的種子。我愛自己,也愛別人,因為,我愛故我在。

努力當了市長,成了一個大善人。人都是平等的,沒有誰貴、誰賤。一個人的價值也是愛的尺度來衡量的?!侗瘧K的世界》讓我學會了寬容,學會了以一顆善良的心去愛這個世界,愛所有人。因為,我愛故我在。

《愛的教育》看到這個書名,很自然的讓我們想起”母親對我們的愛”“父親對我們的愛“還有……現(xiàn)在,讓我們走進著本書里,感受這本書,去學習怎樣做人,讓我們用心靈去深深體會這份愛。

這本書的作者是意大利的亞米契斯創(chuàng)作的,他用他感人的語言使這本書創(chuàng)入了世界文學的收藏精品。購買了《愛的教育》如果你不看其中的《湯姆叔叔的小屋》,那真是太可惜了。愿望他吧湯姆叔叔描寫的極其感人,使我不斷的想:“為什么那里的黑人不可以和白人有一樣的公平待遇?反而還要任勞任怨的做白人的奴仆,狠心的白人還不時的用鞭子抽打黑人呢?”

讀了《愛的教育》我學會了怎樣去做人,讓我明白了不是任何地方都像我們這里這樣公平。

這本書是以一個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記來透視日常生活中的學校和家庭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間的天倫之。的教育文字雖然簡單樸實,所描寫的也是極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與人之間的真摯情感,會讓人感受動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馬可爾萬里尋母的故事。文中講到了因父母負債,馬可爾的媽媽決定去工資豐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媽媽剛離開時,還和家里保持著聯(lián)絡??勺詮纳洗务R可爾的媽媽寫信說身體有些不適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聯(lián)絡。家里用盡各種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媽媽的信,家里更冷請了。父三人每日以淚洗面,馬可爾想媽媽想的快死了。終于,13歲的馬可爾自告奮勇決定去找媽媽。馬可爾的堅持使父親無奈地相信了這個理解事物程度并不遜于成年人的孝一定能成功?;I備好了一切,馬可爾開始了萬里尋母的旅程。途中,他歷盡了各種艱難險阻,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憑借著馬可爾堅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們的幫助,終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識的奄奄一息的媽媽。馬可爾的出現(xiàn)使母親找到了生命的價值,在醫(yī)生的幫助下,馬可爾和媽媽終于重逢了……讀到這里,我不禁為馬可爾對母親深深的肅然起敬。

“”是我們每個人經(jīng)常掛在嘴邊的一個字,可是,有時候,我們也常會忽略周圍的:如父母對女無微不至的、老師對學生循循善誘、朋友間互相安慰……這些`往往都被我們視為理所當然,而沒有細細地加以體會。而如果你加以體會,你會感覺到:人生,這是一個多么美好的東西啊!

有時候,當我們遇到挫折時,常常會怨天尤人,就好像全世界都在跟我們作對一樣,甚至抱怨這世上沒有人自已,有的想更悲觀,則會自殺,表示他的抗議,這多可悲呀!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靜下心來,細細品味我們周圍的一切,一定會發(fā)現(xiàn),在這個世界上,居然有那么多人疼我、我、幫助我、我多幸福呀!

朋友們、請你帶著一顆圣潔的心,投入到全世界中。你會發(fā)現(xiàn):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世界將變成美好的明天。請乘上“”的小舟,走完屬于你自己的的人生。

教育從愛開始初中讀后感篇十八

新學期剛剛開始,對于一年級新生的每一位家長都有不同的感受,相同的是心里會有種孩子般的欣喜、激動。因為孩子進入了小學本站,走進人生的一個重要階段。每一位家長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愿,每一位家庭是人們出生的地方,是人們最初的生活環(huán)境,是人們接受“人之初”教育的場所。家庭又是人們一生中生活時間最長久的環(huán)境。家庭教育對于每個人來說,它都是一種終身教育。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雖然要連續(xù)實施相當長的時間,也只是人生整個歷程中的一個階段。各個等級的學校教育,實施的時間更為短暫。家庭教育則于此不同。從人們呱呱落地出生,甚至是未出生時就開始接受胎教,一直延續(xù)到離開人世。樣的要求,幾年過后,孩子的發(fā)展一樣嗎?不一樣!距少父母在希望中失望,多少家長在期望中絕望,是什么原因?答案就是家庭教育不同。

教育從家庭開始。家庭是人們出生的地方,是人們最初的生活環(huán)境,是人們接受“人之初”教育的場所。家庭又是人們一生中生活時間最長久的環(huán)境。家庭教育對于每個人來說,它都是一種終身教育。系統(tǒng)的學校教育雖然要連續(xù)實施相當長的時間,也只是人生整個歷程中的一個階段。各個等級的學校教育,實施的時間更為短暫。家庭教育則于此不同。從人們呱呱落地出生,甚至是未出生時就開始接受胎教,一直延續(xù)到離開人世。所以說,每個家長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孩子的終身老師,學校的老師最多教孩子五六年,但是,家長卻是要跟著孩子一輩子,耳聞目染,一言一行無不在影響著孩子,“教”著孩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翻版。孩子的成功離不開父母的功勞,孩子的不如人意同樣烙有父母的印記。

成功由理念出發(fā)?;貞涴B(yǎng)育孩子18年的歷程,深感若要孩子成功就必須要和孩子一起成長,也就是要和孩子一起“好好學習”,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找尋那些最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都說“眼界決定境界”,方向對了才有成功的可能,理念錯了越是努力,離成功越遠。

在證件泛濫的今天,沒有駕駛證不能當司機、沒有教師證不能當老師、沒有律師證不能當律師、沒有會計證不能管財務。但是,沒有一個機構是培訓爸爸媽媽的,不拿到怎樣做個合格父母的證件,不能當?shù)鶍尅.斠粋€新生命來臨了,我們自然就晉級為父母。面對一個新的生命,缺乏經(jīng)驗的年輕父母難免要手忙腳亂,對孩子的教育或是來自父輩的言傳身教。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是一種傳承,我的.父母怎樣教育我的,我就效仿怎樣教育我的孩子,有的是照著書本照本宣科;有的是自己摸著石頭過河。孩子的教育又受環(huán)境的影響、受社會的影響、受個性差異的影響,因此教育過程中會出現(xiàn)的一大堆問題,這些是身為父母的人難以預料的。

另一個原因,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得到的信息的途徑是單一的,所受的教育是正統(tǒng),現(xiàn)在的孩子在這個繁雜的社會里,受著各種熏陶與影響,信息量之大是你無法想象的。一旦家長缺少學習,無論工作還是教子都會落后,落后于社會、落后于孩子,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離你越來越遠,越來越?jīng)]有共同語言。身為父母沒有學習,難免教育理念會過時,教育方法會陳舊,收效甚微或不見其功是顯而易見的事。

孩子不可復制,生命不可從來。我們不能后悔,我們不能嘗試,我們不能冒險,正如諾貝爾獲得者,智利一位詩人(加里埃爾拉米斯特拉爾)的一首詩寫的:許多需要的東西我們可以等待,但是兒童不能等。他們的骨骼正在生成;血液正在生成;心智正在生成。對兒童我們不能說明天,他的名字叫今天。

一年級是教育的又一個好時機,孩子已經(jīng)來到你的身邊六七年了,或許看到孩子的一些驚喜,也或許看到了一些擔憂,趕快學習吧!只有學習生命才會精彩,只有學習我們教子路上少些坎坷,多些鮮花。唯有學習,才是作稱職家長的途徑。我深信這樣的兩句話:

孩子的成功才是做父母人生最大的成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30269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