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熱門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9 10:42:12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熱門18篇)
時間:2023-12-09 10:42:12     小編:HT書生

一些瑣碎小事看似微不足道,但它們也構成了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在寫總結時,我們可以先回顧過去的經(jīng)歷和成果。小編為大家搜集了一些總結范文,值得一看。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一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描寫人的一種品格,通常在作文中出現(xiàn),是作文中用來表現(xiàn)、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學生在小學階段學的借物喻人的文章也不在少數(shù),如三年級的《行道樹》、四年級的《花的勇氣》、五年級的《梅花魂》、《落花生》、《白楊》,六年級的《桃花心木》等。如果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就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也能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1、引導理清學生寫作思路,在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維和表達能力。

2、讓學生掌握寫物喻人的文章的方法,能做到突出事物特點,以及做到由物及人。

3、通過習作,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引導學生能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他演講的如何?哪位同學能給與評價。

生:他演講的自然大方,語氣非常好。

生:他演講的語言非常流暢,讓我感受到了他對那些像楊樹一樣無私奉獻的人的贊美之情。

一、導入,學習作文提示。

一滴露珠可以折射太陽的光輝,一片綠葉可以顯示大地的生機,一些平凡的事物常常使我們會有所感悟,深受啟發(fā)。請大家留心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或許你會被它們身上所蘊含的`某種精神感染。想一想,選擇一種自己最喜歡、最熱愛的事物物,嘗試運用借物喻人的寫作方法。要寫出事物的特點,并能做到由物及人,語言通順,感情真摯。

交流:抓重點,由物及人(人物之間的品格必須是相似的)。

語言通順,情感真摯。

二、范文引領。

師:老師又為同學們帶來了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請同學們快速默讀,感受一下它的寫作思路。

師相機引導:文章先用大量筆墨生動寫出了露珠的美麗以及短暫但不平凡的特點,然后用畫龍點睛的寥寥數(shù)語由物及人,贊美了那些如露珠的默默無聞無所求的老師。同學們在習作中也可采用這種寫作模式,也可采用《白楊》中在記敘中寫出事物特點的方法。

三、打腹稿。

師:你打算寫某種事物來象征某些人呢?給同學們兩分鐘的時間考慮一下,你打算寫什么。

師:哪位同學能談一談。(引導三名學生交流)。

四、習作。

師:老師覺得這幾位同學構思的很不錯,其他同學也應該想好了吧,那就讓我們把語言、情感傾訴于筆端,開始動筆吧。

五、修改。

大多數(shù)同學已經(jīng)寫完了。魯迅曾說過“寫完后至少看兩遍,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p>

希望同學們能靜下心好好把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

六、小結:

本次習作是我們教研組的一次改革嘗試?!敖栉镉魅恕睂τ谒哪昙壍膶W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如何減低難度,讓學生盡可能掌握多的寫作方法以及材料是指導課的第一要務。針對此我主要設計了四個步驟?!皩W習習作指南”和“范文引領”解決了如何寫的問題;而在“打腹稿”中學生在交流自己的寫作思路時則可彼此學習彼此豐滿自己的習作,這解決的是“寫什么”的問題。限于學生的能力,課前還讓學生閱讀了相關的文章,對于學生也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從整堂課的效果來說,自己還是比較滿意的。當然,一節(jié)指導課想提高學生的習作能力,是不可能的,更主要的是來自于語文教師平日教學中引導學生養(yǎng)成的一些良好的習慣,如讀書積累的習慣、善于留心觀察生活的習慣……學生才有可能“后積而薄發(fā)”。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二

鷹,它像一道光,穿梭于一碧如洗的天穹之上,它也是經(jīng)歷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磨難,才有如今的雄姿英發(fā)。

剛出生的鷹,還是毛絨絨的一團,渾身上下都閃著灰乎乎的暗光,一對纖弱的翅膀牢牢地環(huán)抱著身軀,一雙初識世間的眼睛,顯露出一股無知純潔的目光。但迫于生計,它必須要學會飛翔。在崖邊,它雙爪緊緊地攥著巖石,時不時哀鳴一聲,懇求母親的寬容。無奈,未來的路只能自己前行。雛鷹“騰”地一躍而起,灰黑色的羽翅奮力地撲扇著,在天地間沉浮著,柔軟的胸脯也在劇烈地運動著……漸漸地,它慢慢地“浮”了起來,東倒西歪地落在了附近的山巒上。它尖叫著,金燦燦的嘴喙向著朝陽,欲說些什么。

誰的成功是一揮而就的呢?雄鷹之所以能自由遨游于蒼穹,是因為它能戰(zhàn)勝內(nèi)心的恐懼,勇敢地踏出嘗試的第一步。剛剛出生的它,看到眼前如此深的懸崖,難免會產(chǎn)生恐懼,在絕望之際,不放棄,依舊敢于邁出第一步,那么再繼續(xù)往下走去,還有什么困難是我們解決不了的呢?雛鷹如此,我們亦可如此。

我的表弟才四歲,當飽嘗母親懷抱的他突然有一天被大人們勸說著要自己行走時,他是百般不愿的。他一手死死地拽著媽媽的衣襟,不愿落地?!班亍钡匾宦?,又摔下了,緊抿著雙唇的他頓時嚎啕大哭起來,再不愿爬起來。無奈,還是得繼續(xù)學著。他一手揪著大人的衣角,一手扣著身旁的圍欄,一步一步地向前挪動著……漸漸地,越走越順利,越走越快速,這不,已經(jīng)能扶著墻跌跌撞撞地挪動一兩步了!

面對前方的困難,我們都可能會打“退堂鼓”,雛鷹如此,表弟也如此,但重要的是,都要敢于去嘗試。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三

柳樹使人想起志士;芭蕉使人想起美人;高大的槐樹使人想起了將軍;而修竹呢她使人想起了隱者。竹輕盈細巧、四季常青盡管有百般柔情但從不嘩眾取寵更不盛氣凌人虛心勁節(jié)樸實無華才是她的品格。竹不開花清淡高雅一塵不染她不圖華麗不求虛名的自然天性為世人所傾倒。清代詩人鄭燮這樣贊美道:“一節(jié)復一節(jié)千校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敝褡有臒o雜念甘于孤寂她不求聞達于莽林不慕熱鬧于山嶺千百年過去了卻終成這瀚海般的大氣候。

置身萬傾碧波的竹海只見蒼翠挺拔的老竹如同甲胄裹身的武士而彎彎新竹卻又象柔情似水的少女;舉目望去那成方成陣的竹林就象一隊隊一排排跨馬飛戈的兵團而當漫步兩旁茂竹夾道竹葉輕輕拂面又顯得萬般溫柔寧靜和幽雅。剛柔相濟能屈能伸這又是竹的另一品性?!澳友旱皖^紅日歸時即沖霄漢;莫道土埋節(jié)短青尖露后立刺蒼穹?!边@副對聯(lián)道出了竹子的博大胸懷與豁達開朗的性格。

那怕是在條件艱苦的破巖中竹子也能頑強生存;她不求索取只有奉獻。竹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竹筍做的佳肴為人類所食用;用筍衣縫的布鞋忍辱負重默默承受著煎熬。竹子制作的竹涼席、竹家俱、竹膠板、竹筷、竹廳、竹工藝等要有盡有。在成寧竹鄉(xiāng)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道出了竹鄉(xiāng)人與竹密不可分的關系。竹鄉(xiāng)人打的是竹傘、戴的是竹笠、住的竹樓、坐的是竹椅、睡的是竹床、吃的是竹筍……竹子還以她殘留的校丫扎成掃帚為人類清除污垢就是竹沫、竹頭等也在灶底燃燒發(fā)揮光和熱。有幅對聯(lián)這樣寫道:“竹頭雖微餐餐灶底炊肴饌器皿雖小戶戶廚中要斗筲?!敝衽c人類結下不解之緣竹為人類奉獻了自己的全部。這真是“出世予人惠捐軀亦自豪?!?/p>

修竹千竿情牽歷代詩人丹管一枝寫盡人間春色。竹是一首無字的詩竹是一曲奇妙的歌。竹子精神在華夏文明史上寫下光輝的一頁。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四

盆栽的仙人掌,有水、無水、熱天、冷天它都不在乎。它翠綠的身體上長滿一塊塊帶著硬刺的掌狀莖,它不斷向上生長,像疊羅漢似的。一片綠色的手掌里又長出一片綠色的小手掌。

仙人掌無論生長在什么地方都以這個姿勢矯健地挺立著。在炎熱的夏天里,其他的盆栽都已經(jīng)垂下了頭,而仙人掌像勇士一樣抬著頭,望這那蔚藍色的天空。在寒風刺骨的冬天里,別的盆栽早已被主人捧回室內(nèi),可是仙人掌頂著風雪,不懼周圍的環(huán)境,依然挺立著。

仙人掌從來不講究,在哪兒一扎下根,就在哪兒生長。它渾身是硬刺,什么野獸見到它都馬上止步。害蟲想咬它,身子總被它扎的千瘡百孔。一塊綠色的仙人掌折斷到地面,大家都以為它枯死了,如果你也這樣認為,那你就真的錯了。它會用身體的養(yǎng)分生出新的根,重新長出一顆青春煥發(fā)的小仙人掌,這才是真正的“落地生根”。

仙人掌也是一味好藥,人們有病它可以幫忙。比如患了腮腺炎,只要用石頭把它搗成醬,再把它敷在腮邊,很快就能全愈。

仙人掌沒有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花朵美,也沒有多姿多彩的身軀。它渾身長滿了刺,使人一見就覺得一股涼意涌來。但它那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高貴品質,多么令人敬佩呀!

冬天的晚上,吃過飯,媽媽帶我去公園散步。那天特別冷,我想趕緊回家休息,可是,媽媽執(zhí)意要再走一會。

我非常無聊,不停地打著哈欠。突然,有一棵樹吸引了我的眼球:“這棵樹竟然還開著花!”我驚訝極了。媽媽卻不以為然,她拉著我走到樹下說:“這是梅花,在寒冷的冬天里只有梅花才盛開?!彼慌吕鋯??”我好奇地問?!八斎焕?,但它有堅強的意志,所以才能開花?!眿寢尰卮鸬?。

“原來這樣?。 蔽矣忠淮翁ь^看梅花,她屢屢幽芳、朵朵冷艷,真美!但是,我很奇怪:“一枝梅花,也能有這樣堅強的意志嗎?當然有!”我在心里想。“雖然它只是一枝花,但我相信,只要有信念,就一定能成功!”這是我再一次看到梅花后更加相信的。

這是,媽媽開口了:“我希望你能像梅花一樣,有堅強的意志和信念。不要因為害怕而不再堅持下去?!薄安豢梢园胪径鴱U對嗎?不論干什么都要堅持下去?!蔽覇柕健!皼]錯,這是我對你的希望。”媽媽回答。

談完之后,媽媽領著我離開了公園。但是,公園里的談話,我怎么也不會忘記。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我從來未見過開的這樣優(yōu)美的荷花,只見一片粉白色的荷花在我面前出現(xiàn),淡綠的蓮子,張開的荷花,和碧綠的荷葉,展現(xiàn)在我眼前。它們像一支優(yōu)秀的舞團,加上正午的陽光照在河面,就像在為他們喝彩,也好像與陽光互相挑逗。

這里就算再美,也沒有人賞花,這雖然是一個小池子,但是,也有這樣,美麗的景面啊。隱隱約約陽光照在了我臉上,讓我回想起以前家門口,也有一個小池子,那里開滿著荷花,是多么的靚麗?。】墒且驗殚_發(fā)體育館,只好把小池埋了,我曾遺憾地想:這里再也看不見荷花了。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不幸。但是生命的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

在這桃花池邊,我掉下了眼淚。

剛步入小學,稚嫩的我還未擺脫玩耍的癮,只記得自娛自樂,學習始終放在第二位。直到次次考試,次次批評,次次教育,才恍然大悟??涩F(xiàn)在,成績跟不上,聽什么都朦朦朧朧,我發(fā)覺自己在學習的房間中,似一只無頭蒼蠅——亂飛亂撞。我開始一厥不振,對學習沒有了堅勁,只有放棄。

敏感的爸爸似乎覺察到了什么,坐到我邊上,鄭重地和我進行了一次交談。我已差不多淡忘了開始時爸爸對我的詢問,我只記得當時我默不作聲,垂頭喪氣,既是不知做什么回答,同時也不想回答,只想把這份壓抑永遠藏在心中。

爸爸見況如此,便起身領我到窗前。此時正值初春,萬物蘇醒,而窗前最醒目的便是一棵盛開的桃花,我不知道爸爸有什么用意,只得呆呆地看。

爸爸的一番話,使我非常感動、慚愧。我開始重振精神,在學習中,奮發(fā)向上,迎頭趕上。我心中一直記著爸爸對我說的這些話,以它作為學習的動力,我的成績終于平穩(wěn)了。

回到現(xiàn)在,手中的這個花骨朵,嬌柔,艷嫩,而它正是這個春天最亮麗的一個光芒。象征著希望的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來年收獲的是成功的果實。

紅花是需要綠葉來襯托的,是綠葉帶來了紅花的美好。

首先長出的是綠葉,之后才是紅花。雖然綠葉并不起眼,但是如果紅花沒了綠葉,還能綻放出光彩嗎?是綠葉帶來了光彩,綠葉在夏季,長得更茂盛了,它在烈日下,繼續(xù)生長。為的是讓花開得更艷。有一天,我在草地上發(fā)現(xiàn)了一朵美麗的大花,它為什么會開的那么艷?我便向下看去,是綠葉的無私,帶來了紅花的艷麗。

秋天的時候,這些綠葉離開了花,別怪這些綠葉無情,棄花而走。其實這些綠葉是用自己的生命來奉獻給花,化作春泥更護花。綠葉給了花自己的全部,哪怕是生命。而生活中就有不少像綠葉一樣的人,清潔工就是其中之一,他們不管是在炎熱的酷暑,還是在寒冷的嚴冬,不管是在暴雨天,還是在霧霾天,他們總會在路旁掃垃圾,從晝到夜,這些人也許和綠葉一樣不起眼,但如果我們地球沒了清潔工,還會這么干凈美麗嗎?是清潔工給地球帶來了光彩,是他們晝夜不停地清潔給了地球美麗,清潔工這個職業(yè)并不被人看好,而這就是“綠葉”的職業(yè),綠葉帶給了花的美好,而清潔工帶來的是地球的美好。

綠葉,你默默無聞的奉獻,帶來的是嬌艷美麗的紅花。

我贊美高大挺拔的松柏,我贊美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花,我贊美傲雪怒放的梅花,可我更贊美默默奉獻的落花。

花園里,開滿了千姿百態(tài)的花兒,美麗至極。人們?nèi)齼蓛傻刭p花,還有人拍照留念。不過,人們所看到的只有盛開著的嬌艷的花,沒有人去欣賞那些落在泥土上的花。可是鮮花的美是轉瞬即逝的,只要時節(jié)一過,它的美麗就會衰敗。但是她也并不是就此不留痕跡的走了,她會落到泥土之中,漸漸地化成養(yǎng)料滋潤著研討關于自己的株身和大地,為下一代提供營養(yǎng)。

在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落花一樣無私奉獻的人。

我們的老師,在開花的年紀,毅然選擇成為祖國的園丁,成為落花,培養(yǎng)著祖國的一朵朵鮮花。他們桃李滿園,卻從不驕傲自滿,說著“無心插柳柳成蔭”。老師是神圣的,因此,有人說:“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庇辛死蠋?,才有了祖國繁華盛開的景象;有了老師,才有了祖國鮮花的爭奇斗艷,有了老師,才能有那么多的棟梁之材。

其實,除了老師,社會上還有許多“落花”。去年,一位老干部陳義和老爺爺送來了好多。

字典。

給六年級的學生的。陳爺爺雖然退休多年卻仍心系著我們這些鮮花。陳爺爺就如同落花歲月衰敗仍勤勤懇懇地為祖國做出貢獻。

?。∵@真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樹是一種無私奉獻的植物,它永遠是那么的默默無聞,那么的偉大,就像是一個成功的人士。

春天的時候,它抽出暗紅的嫩芽,嬌滴滴的,仿佛一折就斷。有的路人見了他嘖嘖稱贊,而有的路人把它辛辛苦苦長出的嫩芽給硬生生的折了下來,但是樹并沒有抱怨。因為他的心里一直想:既然我已經(jīng)是一棵樹,我就要努力的長出葉子,結出果實,給人類和這個世界作出貢獻。

夏天的時候,它的葉子變得碧綠碧綠,仿佛是一片片葉子狀的翡翠,而且特別茂盛。并且,常常有人到他的樹底下乘涼,玩耍。雖然,有時他的葉子會被許多淘氣的小孩子摘下來玩,但樹葉無怨無悔。而秋天的時候,它的葉子一個個都換上了黃色的新衣,掛在樹枝上搖搖欲墜,一陣風吹過,就會有許許多多葉子飄落。就像是得到過“灌溉”的小孩要離開養(yǎng)育他多年的父母親一樣;更像是當你學業(yè)有成時,就要離開傳授給你知識的老師。

冬天,樹只能默默地在白茫茫的雪地中,忍受著風雪帶來的海量。我相信,總會有那么一天。樹會感受到只有自己才能感受到的快樂和幸福。

樹,就是一個實實在在的人,就如老師那樣無私奉獻,也如父母那般默默無聞。

一天晚上,我正在家里寫作業(yè),寫了一會兒,突然全部燈都熄了,家里一片漆黑。我害怕地大聲叫起來:“爸爸!爸爸!家里停電了,我還怎么寫作業(yè)呀?”“別怕,兒子,老爸給你拿蠟燭來了!”于是,老爸分別在幾個地方點燃了蠟燭,頓時屋子里變得有些光明了。

那幾根蠟燭是白色的,細長的身軀是圓柱形的,中間有一根被點燃了的棉芯,散發(fā)著微弱的光芒?;鹈缡墙瘘S色的,在隨風舞動,好像一陣風吹來就會把火苗給滅了似的。而在燃燒的同時,蠟燭還不時地流下了一兩滴“蠟淚”,我看了,甚為感動。最終,我還是憑著蠟燭那微弱的光明完成了作業(yè)。

是啊,雖然蠟燭沒有吊燈那樣“高端大氣上檔次”,發(fā)出的光也沒有燈管那么光亮耀眼。平時,它默默無聞,但在人們需要它時,它卻挺身而出,燃燒自己,照亮他人,直到自己的生命結束為止。雖然最后變成一灘蠟泥,但蠟燭也毫無怨言。

名,不求利,甘于寂寞,默默耕耘的精神難道不讓人肅然起敬嗎?。

我喜歡蠟燭的精神,更崇敬具有蠟燭精神的園丁——老師。正所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對老師精神的最好寫照。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五

我們都知道教室的粉筆不能離開黑板,粉筆是老師傳授知識的工具,但粉筆卻當了我們的犧牲品,在一天一天的縮小。老師越講越好,粉筆就越寫越短。我們學到許多知識,它也差不多要“死”了。粉筆,雖然不珍貴,但是它的能量給予了我們很多知識。

每次上課時,粉筆大多數(shù)都是在黑板上度過的。它寫得時候總是發(fā)出“唰唰”的響聲。它的出現(xiàn)給我們增加了許多知識。我在教室上課的時侯,看到老師手上的粉筆,我就想“哇,我好像在知識的太空中遨游,給我了許多快樂?!狈酃P在默默奉獻著自己的生命,粉筆又細又長,在黑板上寫字時,它的身體也在縮短,生命力慢慢的就沒了。每次下課后,打掃衛(wèi)生的同學把黑板擦干凈了,那只粉筆孤獨在教室的粉筆盒上,好像在說:“我的成果全給擦掉了,功夫又白廢了,這不是在浪費我的生命嗎?”老師在課堂上用你來教我們,做板書。這都不是為了我們嗎?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我們需要你。粉筆呀粉筆,你那種無私奉獻可貴精神值得學習。那短暫的生命給了我們無限的知識,我們將會永遠的記住您。

很多人都稱贊蠟燭,因為它犧牲了自己,照亮了別人。而我卻贊嘆那小而無光的粉筆。其實粉筆的構造很簡單,它是由石灰和水加工而成的,它也沒什么珍貴,一根也值不到一角錢。而且它的形狀并不好看,它沒有任何花紋,也沒有任何光澤,表面粗糙得很,怎么會有人會喜歡它呢,然而,你可曾想過,人們的生活離不開粉筆。

為什么我贊嘆粉筆呢?因為每一個老師通過它在黑板上寫字,把無盡的知識一點一點地傳給了下一代,學生們拿著粉筆,在黑板上出下一期期美麗的黑板報,寫下一首首動聽的兒童詩和古詩??粉筆是多么的無私,它讓人們學到了豐富的知識,而當它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時,卻粉身碎骨,灰飛煙滅,壯烈地犧牲了自己。?。》酃P,你平淡無奇,你不慕虛榮、你無私奉獻你舍己為人、你樸實無華。你在平凡中見偉大,你在平淡中見華麗“我愛你,粉筆,因為你平凡,因為你無私,粉筆不能照亮他人,粉筆不能讓他人充饑解渴,但粉筆可以讓所有人得到知識,讓所有人擁有快樂的課堂學習,粉筆雖然平凡,但粉筆的精神是多么偉大。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六

在百花凋謝之時,唯有梅花生機勃勃。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傲然挺立在凜冽的寒風中。數(shù)九隆冬,地凍天寒,那傲雪而放的梅花,開得那么鮮麗。股股清香,沁人心脾。

難道,這不正是我們的建筑工人么?他們無論嚴寒酷暑,無論刮風下雨,無論天寒地凍,他們都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認真的工作著。

我要學習梅花,我要做一個像梅花一樣的人。

不給力。

竹子是一種堅強的植物。冬天,在些花凋謝了,有些草枯萎了,有些樹的葉子掉光了。只有竹、梅、松這“歲寒三友”挺立在雪中。

然而,我更欣賞在雨中的竹子。雨滴滴嗒嗒的下著。沉重的雨滴拍打著竹子,打幾下,它只不過彎幾下腰,多像一個寧死不屈的戰(zhàn)士呀!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七

一天之后,我依舊如故的蹲在這里,只見一根嫩綠的小草從堅硬的土地里冒出了尖角,我驚奇的看著。一周之后,我還是小心翼翼的蹲在這里,觀賞他們的一舉一動,正巧看見那根長高的小草彎下腰去,像一個慈祥的老人,傾身而說:“喂,老兄,不是說休息一個時節(jié)嗎?怎么現(xiàn)在還不發(fā)呀?”又是那句久違的“急啥呀?”應答了它的提問,那根長高的草覺得很無奈,無法喚醒它的迷茫,于是挺直了腰桿,又開始生長。一月之后,這兩根草依舊如此。

“同樣是一根草,一根選擇拼搏,一根卻選擇等待,一根選擇勇往直前,一根卻選擇了畏縮不動;同樣是一根草,一根能與時代同步,一根卻只能蹣跚而行,一根能在微風中洋洋得意,一根卻只能在草叢中微微哭泣;同是一根草,一根抓住了機遇,一根卻放棄了機遇,‘機遇’常有而‘抓住機遇’不常有?!蔽也唤試@道。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八

村子果園邊的防風林是由高高聳立的白楊樹組成的,一棵一棵連在一起,就形成一道密不透風的墻。

風魔張開了大口,使勁地吹,它想越過白楊,掀翻果園,因為它嫉妒人間的美好生活,白楊見狀立刻手拉手,肩并著肩,東來東擋,西來西擋,搖擺著身軀與風魔抗爭。風魔發(fā)怒了,掀起了沙粒,大樹冠緊緊收攏在一起使沙粒落下。風魔無計可施,只好灰溜溜地逃走。

雨魔接踵而至,傾盆大雨夾雜著電閃雷鳴,來勢洶洶,下狠勁非摧毀白楊樹和那片果園。雷聲和閃電,制造了一個恐怖的氛圍,白楊勇士們用根深深抓住泥土,你連我,我連你,變成了一道固若金湯的銅墻鐵壁,拼命吸收著水分。終于,雨魔使盡了自己的最后一口氣,也退了回去。這時紅日高照,又一個艷麗的晴日,我園里安然無恙。

可剛過不久,旱魔也來了,它很不服氣,想與白楊樹打一場持久戰(zhàn),看誰的耐力大。幾十天不下雨,白楊不停地工作,把吸收的水向外散發(fā)。整個果園,依然翠綠一片,果實由小變大,生機勃勃,旱魔就支持不住了,只好掩面離去。

如今走到楊樹下,看見他們矯健的身姿仰望藍天像一個個忠誠的衛(wèi)兵,我不禁心生敬意,舉起了右手,敬了一個軍禮。樹和人人都會面對各種各樣的困境,但困難永遠會向勇敢者低頭,勇氣的力量讓這個世界永遠都充滿著快樂和幸福。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九

草,便是再普通然而的東西了。千古以來,人們大多都是贊頌欲寒開放的梅花,挺拔的簡單,可有誰曾留意過,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青青野草?那嫩綠的小草,頂著著尖尖的小芽,任憑風吹雨打,在經(jīng)過一次次的考驗,在經(jīng)過一次次驕陽的磨練,堅強的小草便會重新挺直身子。迎著風傲然挺立著。

一次,我無意在墻角的石塊中發(fā)現(xiàn)了一抹淡淡的新綠色,起初,我還以為是苔蘚,但走近一看,啊,一株嬌小的葉子從石縫中伸了出來,葉子雖小,但卻嫩油油的,那里很少曬到陽光,又缺少雨水的澆灌,更沒有可供他扎根的泥土,她是怎沒生長出來的???他也許能夠不發(fā)芽,做一粒種子安全的呆在石塊中,可他又是花費了怎樣的發(fā)奮才沖破這堅硬的石塊,在沒有陽光,雨露和泥土時候。這一株新生的小草,雖然不久之后邊枯掉了,但他完成了他的使命,雖然他開不出鮮艷的花朵,但他卻有最頑強不屈的精神,為世界有添加了一份綠的色彩。綠在這短短幾天的時刻里,石縫的小草便已經(jīng)綻放出了生命最耀眼的光彩。

小草,你的身軀雖然弱小,但在一次次的磨練后,你的脊背總會重新挺直,真如人正道路上,慢慢的人生長河中,如果經(jīng)不起風雨的考驗,將永遠不會成功,只有在一次次的戰(zhàn)勝失敗之后才會得到成功的果實,取得品嘗喜悅,綻放出人生最美的光彩。奧,那抹不起眼的淡綠色,那是風中頑強的小草,綻放出了生命最美的色彩。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十

我家里有一棵蒼翠欲滴的仙人掌。

仙人掌的遍身是刺,你別要瞧不起這遍身的刺。這是它的攻擊武器。你知道仙人掌的名字是怎樣來的。是因為,仙人掌像一只長滿刺的手掌。所以叫做仙人掌。

春天,萬物復蘇,萬紫千紅。仙人掌“媽媽”從它的莖里生出一個個脆弱有渺小的“嬰兒”。為了使“嬰兒們”健康成長,我把“嬰兒們”趕到仙人掌“媽媽”的后面,防止給“寒風爺爺”吹死了。在“春雨姐姐”的幫助下,仙人掌“嬰兒”逐漸長大了。

夏天,仙人掌漸漸長大,而且還長出了一朵粉紅的小花。像一個穿著粉紅色的裙子的小女孩在美麗的舞臺上翩翩起舞。

仙人掌沒有玫瑰那樣國色天香,沒有牡丹那樣富麗堂皇,沒有茉莉花那樣幽香醉人,沒有桂花那樣香飄十里。我喜歡它不屈不僥的精神。從中我懂得了做人要做有用之人,不要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十一

花花世界,無奇不有:有像鴨子一樣的飛鴨蘭;散發(fā)著臭氣的大王花;“燃燒的火焰”——嘉蘭花,它們令人十分向往、好奇,但對于我來說,我更喜歡“凌寒獨自開”的梅花,我想看到此處的各位一定很好奇:“梅花,一種普通的花,怎么比得上那些稀有品種呢?”我認為:稀有品種,只不過是名字奇特、外表令人感嘆,卻沒有什么實際價值。

梅花,生長在極寒地帶,不畏懼皚皚白雪的壓迫,默默地散發(fā)著芬芳。它像個無畏的勇者,在極寒地帶保衛(wèi)我國國土。生活中,有很多具有“梅花”精神的人,清潔工人、老師、父母等等,他們都擁有梅花的品質,所以對我來說,他們都是梅花,都是勇者。

清潔工人——現(xiàn)在地球越變變丑了,因為垃圾越來越多,掃地工人天天起早貪黑,不畏大街上的汽車,冒著生命危險去掃垃圾,他們?nèi)绱嗣β祬s沒有一句怨言,沒有一絲后悔,他們覺得這是他們理所當然的事情。他們是梅花,是勇者。

老師——他們?yōu)榱伺囵B(yǎng)下一代,早晨早起少休息,深夜備課到凌晨,中午飯后不午休,只有一個目的,就是栽培祖國的“大花園”。他們是梅花,是勇者。

父母——他們很早起來給孩子做早餐,深夜給孩子輔導作業(yè),他們?yōu)榱撕⒆訝奚俗约旱男腋?,目的是培養(yǎng)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他們是梅花,是勇者。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十二

溫暖的春風又一次吹綠了樹芽,吹開了小花,吹醒了大地,小草也伸了個懶腰,謝過春姐姐,重新開始了他那全新的生活。

盛夏到了,烈日當空,太陽像火爐烤著大地?;▋憾嫉拖铝祟^,惟有小草,它在默默地抗爭著,苦斗著。暴風雨來了,這對于許多植物都是莫大的傷害???,風雨過后,花兒癱瘓在地上,樹枝折得折,斷得斷;葉子已經(jīng)不行了,有的低下了頭,有的結束了生命。惟有小草還高昂著頭,不肯離開大地母親的懷抱,而且經(jīng)過風雨的洗禮,小草更綠了,更可愛了。

看??!小草的生命力多頑強!我們身邊又有多少具有小草精神的人,正頑強的活著。

我喜歡小草,更喜歡具有小草精神的人!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十三

粉筆是最默默無聞,讓人忽略的物品。如果把班級比作廣闊的天空,那么粉筆只是點綴藍天的一朵白云;如果把班級比作姹紫嫣紅的花園,那么它只是一朵不起眼的小野花;如果把班級比作蔚藍的大海,那么他只是一個不引人注目的小蝦米。可就是這樣默默無聞的粉筆,引起了我的注意。

粉筆,沒有那么絢麗多彩的顏色。有的只是純潔的白色。這不禁讓我想起了班上的z。z長的并不是讓人印象深刻的那種,有時,甚至忘了她的名字。z每次來得最早,回得最晚。每天早上,都能看見她拿著掃把掃地的身影。冬天是最讓人不舒服的季節(jié),每次同學來到教室,便蒙上白色的面紗。如果本子不小心掉在地上,就會弄得很臟。這時,z拿起掃把,一步一步地把教室打掃干凈。打掃完了,她又三步并坐兩步跑下操場倒垃圾。此時的寒風好像多了份柔情,風輕輕吹拂她的長發(fā),撫摸她的臉蛋。也正是有了z,我們班的教室衛(wèi)生總是第一個打掃完的。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十四

小草家喻戶曉,各處都可見到,它代表綠色,是春天的象征。對于人類而言,它是渺小而平凡的,它只然而是一株綠色的草。其實,人類的認識是錯誤的,它不僅僅是一株綠色的植物,還是春天的象征。

小草是春天的使者,在春天到來之前,隨眼可見遍處都是綠草,眼前都是一片綠的世界。作家筆下的小草描述的生動形象,為小草寫下了一篇篇頌章,綠草就是富有生命力的。的確,每一株草,不,應是每一種事物都富有生命力。

小草是裝飾者,它裝飾了美麗的春天,打扮了廣大的大地,心靈上的也是一片綠色,一棵小草是一道風景,幾棵小草相互依偎在一齊是一道獨特的風景,那一大片一大片的綠,才是獨特的風景,綠了田野,綠了小路,綠上人們的心田。

詩人白居易的《離離原上草》中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更顯示了小草頑強的生命力,那一股向上的鉆勁正是我們務必具備的品質。草雖然渺小,但它代表的那種精神就是它的生命價值。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十五

在我曾經(jīng)工作過的那間辦公室,原來有一盆竹子。它的原產(chǎn)地是哪,喜歡生長在什么樣的土質和氣候環(huán)境下?是否適應室內(nèi)缺少陽光的歲月?這一切我不明白,更不懂得一盆竹子會有靈性。

古人喜歡竹子,到了“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的程度,人們天生喜歡綠色的植物,懂得愛美與欣賞美。如今在忙碌中奔波的人們,卻少了一份閑適和風雅。在我認知的世界,一盆普普通通的竹子,沒有特別嬌貴的資本,只是個擺設,供人欣賞而已。但由于它是綠色,四季常青,又因為是別的辦公室少有的竹子,就增添了一份詩意。

在我記憶中,自從我坐進那間辦公室,就有位同事送過來了一盆竹子。一個很好看的陶瓷花盆,10來根細小的竹子,網(wǎng)格狀相互纏繞著扎在里面,只有一人來高的樣子,放在辦公室挺好看的。嫩綠的葉面,昂首向天外,盛著水珠,一派生氣勃勃。有時伏案時間長了,也會抬起頭,注視它,別有一番滋味。

有同事來辦公室商談工作,進門就先來了句“這竹子好看。”有的還說:“這是富貴竹。”是不是“富貴竹”我不知道,好看是肯定的,不然,早扔出去了。其實,我心里明白,不掏錢的好話,大家都喜歡說,尤其有人愿意聽。但這盆竹子并沒有因秀色而得寵,十天半月澆點水,特別好養(yǎng)。

人是有感情的高級動物,我太相信“日久會生情”那句話。養(yǎng)貓養(yǎng)狗時間長了,都有感情;桌子、椅子坐久了,也會留戀的。后來,我對那盆竹子還真有了些感情,有時坐得腰酸背痛,站起來走動一會,不由自主就走到靠墻角的那盆竹子跟前,觀賞三五分鐘,想跟它說話,可是它不懂我的心思。辦公室的色彩永遠是單調(diào)的,有時甚至是暗淡的,沒有四季如春那般美好,更沒有叱咤風云那種狂野。

每天走進辦公室,我第一眼便習慣性地看到墻角處那盆竹子。夏天,陽光從窗外射進來,照在竹子的葉面熠熠生輝,好像穿上了節(jié)日的盛裝。在這個地球上,萬物都是愛太陽的,人也一樣,讓內(nèi)心充滿陽光,就不會讓黑暗走進心底。不管晴天還是陰天,竹子總是那樣保持旺盛的姿態(tài),清新、明亮,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積極作為的感召。難怪唐代詩人孟浩然在寫給他弟弟《洗然弟竹亭》一首詩中,以“俱懷鴻鵠志,昔有鶺鸰心”的詩句,相互鼓勵,志存高遠。也表明孟浩然作為唐代最杰出的詩人之一,有一種“清風在竹林”超脫世俗的逸氣。

多少個日夜,這盆竹子總是與我相互陪伴,聞一聞竹子清香的味道,精神會為之大振。孤燈下,一卷在手,感慨萬端。辦公室其他幾樣綠色植物,過不了多久就枯萎了,換過好幾茬,唯獨沒舍得換掉這盆竹子。原因是它長得旺盛,不像其他植物那樣嬌氣。

春季是竹子生長最快的季節(jié),拔節(jié)發(fā)育很快,葉面也清秀,綠得很有層次感,深綠色由下向上,變成了淺綠色。這盆竹子沒幾年的功夫,頂?shù)搅朔块g的天花板。在成長的季節(jié),竹子沒有放棄成長的欲望,于是乎順著天花板,向窗戶邊彎腰伸過去??粗@盆竹子頭頂上戴著個大大的歪帽子,不得不狠心把歪帽子剪下來,進行了一番修整。竹子的根須是非常發(fā)達的,可是放在一個小花盆里,泥土太少了,接受陽光的機會也少。這盆竹子若是在室外,在適宜的土壤和氣候條件下,十多年時間早就成材,派上大用場了。

萬物是否有靈性,我不敢肯定。但后來發(fā)生的一件事情,讓我十分震驚。那是2010年春節(jié)過后,大家都帶著歡悅的心情來上班。上班后,我特意給那盆竹子澆了水,葉面依然是可人的翠綠色。正月十五,我父親在我家喝了點酒,喝得不算多,但喝得十分開心。第二天他睡了一天,第三天他沒有醒來,就這樣靜悄悄地離開了我們,到天堂去了。處理完父親的后事,我很快就上班了?;氐睫k公室,一眼就看到那盆竹子全部枯黃了,而且扎在泥土上的每根竹枝都全部枯黃了。我不知道竹子是否也哭過,為什么竹子老得如此快?只短短幾天時間,為什么會全部枯黃呢?是偶然,是巧合,還是竹子與人類心靈是相通的……我有太多的疑問,想去問蒼天。

父親一生簡樸,為人剛正,特別勤勞。沒想到會這么快就離開了我們,到了另外一個世界。更沒想到這盆竹子也離開了我的辦公室,跟他一起走了。當然,我不相信竹子會哭泣,不相信會有所謂的感應,更不相信一些亂七八糟的說法。

世上的人希望有來生。佛教重來生,道教重今生,對生命的終極追求有些差異;佛教講隨緣,道教順其自然,卻又是高度一致。然而,世上的萬物是否有來生,一盆竹子的來生意味著什么?從生的角度講,就是成長的意義。人的一生,最具挑戰(zhàn)的,不是金錢、權貴,而是在行走中,劃上一個近似完美的圓圈,那是獻給上蒼、回饋大地的美麗花環(huán)。

現(xiàn)如今,我已經(jīng)走出那間曾經(jīng)坐過整整22年的辦公室,心中難免有五味雜陳余音未散的感覺。22年,不同的方位輪換坐,為的是圖個新鮮;22年,幾十個筆記本,碼了整整一紙箱,每頁發(fā)黃的紙和龍飛鳳舞的字,都記錄著改革的痕跡;22年,是一個小孩從出生到大學畢業(yè)的時間段,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獻給了最崇高的財政事業(yè)。22年當中,這盆竹子陪伴我度過了很長一段歷程,以至于時間過去了很久,我都始終沒有忘記它。

人總是有點怪怪的。這多年過去了,有時,呆在辦公室冷清寂靜時,突然會想起那盆竹子,就更加思念我父親。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是怎么把我父親與那盆竹子聯(lián)系起來的,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父親一生沒有出眾之舉,但高潔的品質還是有的,這一點,大概與竹子有類比之處。

詩人們寫過許多詩贊美竹子,如宋代詩人徐庭筠就寫過一首《詠竹》:“未曾出土便有節(jié),縱使凌云仍虛心。百花雖佳無久艷,翠竹長青四季賢?!痹谖倚睦?,竹子仍是再普通不過的綠色植物,但我確信萬物皆有靈性,人類需要善待。人活在世上,都應該有竹子寧靜高潔和勇于成長的情懷。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十六

借物喻人,就是借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比喻人的一種品格。這也是作文中用來表現(xiàn)、突出中心思想的常用的一種寫作方法。

如《落花生》,全文講述“我們”全家歡度收獲節(jié),邊品嘗新花生,邊談論花生的好處;告訴人們,做人要做務實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文章在談論花生的好處時,有這樣幾段話:父親說:“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蔽覀兌颊f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下去說:“所以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蔽艺f:“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了?!备赣H說:“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這幾段話就運用了借物喻人(借用花生的特點來比喻怎樣做人)的方法:父親引導孩子談花生,目的是為了論人生;他贊美花生的品格,也是為了說明做人應該做怎樣的人。“我”從父親的話中體會到“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边@個認識得到了父親的肯定。這就像畫龍點晴一樣,很自然地表達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

由此可見,無論寫人記事還是寫景狀物,正確運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可以使文章立意更深遠,表情達意更含蓄;可以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

大家再讀讀下面這篇文章,體會一下借物喻人的特點及作用:

山中的老杏樹。

杏子成熟時,正趕上農(nóng)村收麥。麥收過后的一天,我才抽空兒扛著木棍兒,棍兒上挑著籃兒,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鄰居二嬸兒。二嬸兒見我也去采杏,忙告訴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個山溝里那棵樹上還有杏兒,只是杏子又青又小,還不好吃!”說完,二嬸便走下山去。

我登上山梁,老遠就看到了那棵樹。它是那條山溝里僅有的一棵杏樹。走近了才望見樹上綠綠的葉子中顆顆半紅不綠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擠滿枝頭。隨著一陣微風,杏樹抖動起枝葉,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這是一棵老杏樹,它長在溝底缺土少水的巖石旁,樹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顯然它已歷盡滄桑。我把木棍兒插在腰間攀到樹上。坐在粗大的樹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條上,每個葉窩兒都掛著一個圓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長著“陰陽臉”——一面綠中透黃,一面黃里帶紅;個頭兒也不小,個個兒都像個小蘋果兒。望著這綠葉間壓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們像珍珠、像寶石,還是像翡翠、像瑪瑙。捏開一個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滿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頭,無意中發(fā)現(xiàn)兩個樹杈之間卡著一塊石頭。哦!我全明白了:二嬸兒說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為樹太高,她看不見結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會上樹,夠不著,用石頭又砸不下來。顯然,她著實冤枉了這棵老杏樹。

望著滿樹伸手可及的果實,再俯視一下這棵飽經(jīng)風霜的老杏樹,一種敬慕之情油然而生。老杏樹啊老杏樹,你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獨自扎根于這深山巖石之中,老而不衰。一年又一年,你為人們結下多少杏子?可你對人卻無半點所求。當你受了委屈或遇到冷眼、非禮時,腳跟仍是那樣堅定,胸懷仍是那樣坦蕩、無私。多么可敬的老杏樹啊!我輕輕地取下石塊,抽出腰間的木棍兒,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兒而折損老樹的枝葉,傷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樹,挎上籃兒,再爬上樹,坐在老杏樹的懷抱中,盡情地摘著杏子,盡情地享受著它奉獻的果實。

這是一篇優(yōu)美、生動、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個同學讀了此文之后,都一定會認識到:決不單純是狀“物”;作者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樹的特點,熱情謳歌了具有老杏樹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扎根深山,飽經(jīng)風霜,老而不衰,只講奉獻,胸懷坦蕩、無私)的人,同時從心底抒發(fā)了對具有老杏樹品格的人的無比敬愛之情。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十七

杏子成熟時,正趕上農(nóng)村收麥。麥收過后的一天,我才抽空扛著木棍,棍上挑著籃,上了南山。

半路碰上鄰居二嬸兒。二嬸兒見我也去采杏,忙告訴我:“我都找遍了,只有山梁南面第二個山溝里那棵樹上還有杏兒,只是杏子又青又小,還不好吃!”說完,二嬸便走下山去。

綠的杏子,成串成串地擠滿枝頭。隨著一陣微風,杏樹抖動起枝葉,像是在和我打招呼。

這是一棵老杏樹,它長在溝底缺土少水的巖石旁,樹干又高又曲又粗,疤痕累累,顯然它已歷盡滄桑。我把木棍兒插在腰間攀到樹上。坐在粗大的樹杈上,我看得更清楚了:枝條上,每個葉窩兒都掛著一個圓溜溜的杏子。大多杏子又都長著“陰陽臉”——一面綠中透黃,一面黃里帶紅;個頭兒也不小,個個兒都像個小蘋兒。望著這綠葉間壓串枝的杏子,我比喻不出它們像珍珠、像寶石,還是像翡翠、像瑪瑙。捏開一個一看,哎呀,金色的果肉浸滿果汁,放到嘴里,酸溜溜,甜滋滋,沁人心脾。

一抬頭,無意中發(fā)現(xiàn)兩個樹杈之間卡著一塊石頭。哦!我全明白了:二嬸兒說這杏子又青又小不好吃,是因為樹太高,她看不見結在上面的杏子,只摘些下面小的。她不會上樹,夠不著,用石頭又砸不下來。顯然,她著實冤枉了這棵老杏樹。

輕輕地取下石塊,抽出腰間的木棍兒,可怎么也不肯打下去,唯恐因打杏兒而折損老樹的枝葉,傷害它的身心。于是,我下了樹,挎上籃兒,再爬上樹,坐在老杏樹的懷抱中,盡情地摘著杏子,盡情地享受著它奉獻的果實。

這是一篇優(yōu)美、生動、感人至深的文章。相信每一個同學讀了此文之后,都一定會認識到:本文決不單純是狀“物”;作者運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借山中老杏樹的特點,熱情謳歌了具有老杏樹品格(不怕寂寞,不畏艱難困苦,扎根深山,飽經(jīng)風霜,老而不衰,只講奉獻,胸懷坦蕩、無私)的人,同時從心底抒發(fā)了對具有老杏樹品格的人的無比敬愛之情。

借物喻人教學設計篇十八

有人喜歡活蹦亂跳的小白兔;有人喜歡靈活可愛的小狗;也有人喜歡美麗多姿的`蝴蝶;而我喜歡的卻是田間耕耘的老黃牛。

日本的牛終日無所事事,整天吃飽穿暖,只等一死;印度的牛似神仙,在街道上隨心所欲……中國的牛卻是截然不同的,終身受人拘束,只能行于田間。它的要求并不高,一間牛棚和一捆草。哪天精力不支,便躺在牛棚的一角不動了,或許這就是它的命了吧!

在一個烈日炎炎的暑假,我到農(nóng)村一戶人家家里做客。天氣悶熱得很,我安靜地坐在椅子上,吹著涼風,啃著西瓜。透過窗戶,看見了一抹土黃色的身影在移動,是那樣安靜,我禁不住探頭一看,原來是一頭黃牛在耕田,皸裂的皮膚在耀眼的陽光下顯得異常明顯,四條不太健壯的腿在賣力地向前移動,可是它一臉安然,看不出一絲一毫的怨氣,看著鼻子上打著一個環(huán),我莫名的心酸起來,“啪!”的一聲,嚇了我一跳,一個男人揚起又粗又大的鞭子,狠狠地抽打在牛的身上,牛沒有停下,也沒有抗議,似乎抽打的是一陣風,只是加快了腳步,可那一條紅色的傷痕清晰可見……“倩,該睡午覺了!”

環(huán)衛(wèi)工人每天起得早,睡得晚。不論烈日炎炎,還是寒風刺骨,環(huán)衛(wèi)工人每天都為城市打掃污點,還我們一個綠色的家園。

難道我就不能和黃牛一樣,做一個默默奉獻,樸實無華的人嗎?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24553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