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精選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9 09:41:07
2023年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精選20篇)
時間:2023-12-09 09:41:07     小編:念青松

對于個人的職業(yè)發(fā)展和學習提升至關重要。學會適應變化,是我們在快速變化的世界中生存必備的能力。如果你正在苦惱如何寫一份完美的總結,不妨看看以下這些總結范文,或許能給你一些幫助。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一

近日一直在讀好朋友送的《曾國藩家書》,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給紀澤、紀鴻的信中,曾國藩這樣寫道:“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大意為:人的.氣質,與生俱來,本來難以改變,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它,重新塑造氣質。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說讀書可以改變骨相。要求得變骨相的方法,必須先立下堅定不移的志向。

讀完此文有以下兩點感悟:

一、讀書改變氣質。曾國藩是一介書生,靠科舉發(fā)家,最后權傾朝野。在《曾國藩家書》中多次提到讀書的重要性,他諄諄教誨家人子弟要讀書,“讀書貴精?!?,“須用困知勉行功夫”,“讀書有一耐字訣”。讀書可以改變氣質,這一點毋庸置疑,且與“滿腹詩書氣自華”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現今提倡的“知識改變命運”則把讀書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二、立堅卓之志。古往今來,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堅卓之志,才能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終成大器。道理淺顯易懂,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當今世界,燈紅酒綠、物欲橫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場中顛撲沉浮、迷失自己,理想和志向早已拋到九霄云外,最后落得一個可悲可嘆的下場。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二

人類是地球上最聰明的動物,但人無完人,人性中有三個致命的弱點—懶惰、驕傲、奢華,任何一項都可以導致一個人的失敗。

在我們的學生時代,最需要注意的一個問題便是懶惰。在以前小學六年的生活里,這樣的例案很多。很多學生對學習毫不負責,想方設法地蒙混過關,可能他們覺得節(jié)省了時間,可能他們一時“得利”,但考試時必將原形畢露。

從這件事我想到了自己的初中生活,初中的學習難度和小學比簡直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我?guī)缀趺刻於甲龅搅耸c半,因此我也想到了“抄作業(yè)”,但騙的是自己,辛虧被李老師發(fā)現,否則我也將“原形畢露”。

首先不謙虛,把自己看的“高高在上”,沒有把自己放“低”—沒有向別人虛心請教,學習別人的長處。第二點便是待人很高傲,毫無禮節(jié),毫不謙虛,因而沒人愿意與這種人交往,前景將越來越暗淡。

最后便是奢華了,有一句短語可以形容這類人的前景“富不過三代”。再多的財產,再多的積蓄也是有限的,也會被花光,不要將這種性格特點“傳承”給子女,不要再出現類似的悲劇。

人的欲望是無限的,一些孩子的惡習現在還能糾正過來。等他們長大以后成人了,便很難改了。能真正做到“三不朽”的古今只有三個人—孔子、王陽明,曾國藩。我們如果向他們學習,便可幸福一生,不要到老了才后悔,因為時間是不會倒流的。

一個人懶惰說明他沒有上進心,一個人驕傲說明他沒有警惕心,一個人奢華說明他沒有節(jié)儉心,這三點都可能導致家庭的衰敗。所以說“勤儉一生,便可幸福一生”,“窮”人才能取得成功。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三

正所謂機會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唯有努力才有可能抓住機遇,世事難料,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不努力肯定不成功。

曾國藩在教人用人方面都有一套自己的`方法,善于提拔人才,引用賢能,他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真心為民。

對他的認識知之甚少,還沒讀懂這個人。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四

近來夜讀《曾國藩家書》(附家訓),其文風樸實,敘事細致,所述內容包羅廣泛,從國家政策,讀書成才,修身養(yǎng)性,到為人處世,求醫(yī)看病等等,甚至到養(yǎng)花養(yǎng)草,無所不談,就像聽一位長者在和你聊家常,感受到的是孝順、親情、友悌,展現出來的是良好的家風。

家風,簡單的講,就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tǒng)風尚或習俗作風。家風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的現代傳承,是我們立身做人的行為準則,是社會和諧的基礎。中國豐富的傳統(tǒng)文化中有許多關于治家的內容,比如“積善之家必有余慶”,是提倡家庭要“積善”。明代《朱子治家格言》:“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薄芭c肩挑貿易,毋占便宜;見窮苦親鄰,須加溫恤?!钡葍热輰ξ覀兘裉斓摹凹绎L”討論仍然有積極的啟示意義。傳統(tǒng)文化中蘊含著豐富的值得我們去認真借鑒的“好家風”。通過曾國藩家書體現出來的曾家家風中就有著至今都值得學習的內容。

曾國藩是晚清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既有“中興第一名臣”的美稱,又有“賣國賊”的惡名。近百年來對他的評價毀譽參半、褒貶不一。但曾國藩在治家和教育方面的過人才能,卻是人人佩服的。這一家風教育在他所撰寫的《曾國藩家書》中有著很好的體現。

《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于清咸豐年間19世紀中葉,記錄了曾國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達30年的翰苑和從武生涯?!对鴩視凡粌H僅是一部記錄家常的書信集,還是一部蘊含著為人處世、持家教子的人生智慧書。所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是曾國藩一生的主要活動和其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到,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蘊含真知良言,具有極強的說服力和感召力。

在曾家,男子“看、讀、寫、作”缺一不可;女子“食事、衣事、細工、粗工”須樣樣精通,形成了勤奮、儉樸、求學、務實的家訓家風。他以“勤”字為人生第一要義,自己身體力行。當年無論公務多么繁忙,他有兩件事必做:一是每天讀書,二是堅持寫家信。從寫信時間上就可以看到曾國藩與家里寫信的頻繁,當年通信極不發(fā)達,只能靠人捎帶,卻能如此堅持寫家信,足見其勤。除自己身體力行,他教育子女也養(yǎng)成勤勞作風。要求“諸男在家勤灑掃”,“諸女學洗衣,學煮茶燒菜。”俗話說:“人貴勤”,可見,曾家的“崇勤”家風著實可贊。

曾國藩一直要求家人生活儉樸,遠離奢華。他在京城時,見到世家子弟一味的。

奢侈腐化,揮霍無度,便不讓子女來京居住。他的原配歐陽夫人一直帶領子女住在鄉(xiāng)下老家,門外不許掛“相府”、“侯府”的匾。曾國藩要求“以廉率屬,以儉持家,誓不以軍中一錢寄家用”,歐陽夫人在家手無余錢,只能事事躬親,下廚燒灶、紡紗織布。

曾國藩還敦促家人每日堅持學習,并多次為全家擬定嚴格的學習計劃:“吾家男子于看、讀、寫、作四字缺一不可。女子于食、衣、細、粗四字缺一不可?!彼麨樵覌D女規(guī)定“日課”四項為:“食事”,每天早飯后做各種小菜;“衣事”,已午刻紡花或績麻;“細工”,中飯后做針黹刺繡;“粗工”,傍晚即晚飯后做男女布鞋或縫制衣服。曾國潘作為封侯拜相之人,對“日課”還要定期檢查,親自抓落實??梢娖浼绎L中對學習的重視。

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在曾家家風的熏陶教育下,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做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五

讀《曾國藩的家書》,不難聯想到此刻的教育。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的經濟社會發(fā)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問題也不容我們回避和粉飾。我們有重視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此刻的社會、家庭也為孩子的教育花費了超多的精力與金錢,孩子們不堪學習重負也成為普遍社會現象。但教育的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信仰缺失、極度自我、道德淪喪、浮躁空虛等,教育問題不榮樂觀。

曾國藩作為國之棟梁,是人們眼中最好的兒子、最好的哥哥、最仁慈的父親。在曾國藩的330多封家書中,他講求人生理想、道德修養(yǎng)。他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這也折射出我們教育的問題來,我們的教育似乎太過重視“才”,忽視了“德”的教育。我們的道德教育大都停留在空談、口號的層面。

《曾國藩家書》中對弟子的教育是從生活行為入手,著眼道德培養(yǎng)。而我們這天的教育卻是一味地讓孩子學技能,導致了很多孩子不懂得“孝”是“仁”的基礎,不懂得要去敬愛自己的父母。這樣又怎樣去愛他人、愛祖國。對家庭失去職責感,又會去擔負什么社會職責呢不“修身”怎能“齊家”何談“平天下”這些都值得我們的深思。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六

前段時間在好友的推薦下,利用每天早上坐地鐵的時間斷斷續(xù)續(xù)的終于把曾國藩家書看完了,感觸頗多,他之所以這么有成就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時常反思自己的過錯,勸誡他人,在讀書的`過程中,感覺就是面對面在和曾老對話,從他的日記中也可以看出其實曾老也是一位很普通的人而已,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的家事中蘊含著真知良言。

曾國藩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究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繼成為“孔子、孟子、朱熹”之后的又一儒學大師。

其中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寫日記了,曾老其實也是一個普通人,人無完人,他年輕時也犯過很多的過錯,但是他懂得每日反思自己的的得失,他取得了在別人看來很大的成就,在做人做事方面,卻依然低調謙虛,才有這樣的成就,我有個同事他對我的影響也是很大,堅持寫了好幾年的日記,這是一個好的習慣,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堅持下來呢,從開始寫日記開始,已經寫了幾個月了,現在回頭看看當時的自己做的事情有時候還挺好笑的。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七

“曾國藩家書”讀后感我寫的是手足情誼,今天我想講講曾國藩對讀書的見解以及對我的影響。在“曾國藩家書”中,他曾經提到“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讀完這段我只能用醍醐灌頂來形容此時此刻的感受了,同時暗暗感嘆為什么我總結不出來這么精辟的'見解。讀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情,我這里談t的讀書不是指讀小說,更不是指看漫畫,而是指讀那些有知識,有智慧的書。通常這類書都會有些枯燥,讀起來很生澀,讀久了會昏昏欲睡。所以,曾國藩在書中提到讀書第一要有志,吊著一口志氣讀書才會堅持下去。

我對這一點有著深刻的體會,幾年前我去一所學校面試,因為不是研究生學歷,試講完之后校長說,“嗯,講得不錯,但是你這學歷應該只適合教幼兒園的小朋友吧?!闭f實話,得到這樣的評價我的內心是極其不服氣的,雖然我的學歷不高,但是我的教學經驗絕對豐富。不服氣也抵不過現實,灰溜溜的離開學校之后,我就暗下決心,你說我不行是因為我沒有體面的學歷,那我就偏要讀一個體面的學歷。

憑著這口志氣,我走到了今天,在教育學世界排名第九的大學讀master。但是,我始終認為不應該以一個人的學歷作為他能不能成為一名合格教師的唯一標準??鬃佣颊f:“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边@三個人中難道每個人都要有一個漂亮的學歷背景才會成為別人的老師嗎?如果一個企業(yè)只用一種標準來識人,那么在這樣一個嚴格又統(tǒng)一的標準之下難免會漏掉一些真正優(yōu)秀的人才。

有點兒跑題,我們接著聊讀書,關于“識“,是指著無論我們讀多少書,我們都應該保持低調的態(tài)度,不要因為讀了幾本書,就覺得已經飽讀詩書,可以指點江山了。據我觀察,那些越是成功的人,越低調,越親和,越愿意傾聽。相比尚未成功的人來說,他們更愿意把自己的身份放的更低。前幾天我遇到我們的院長,我以為他已經不記得我了,沒想到他笑瞇瞇的走過來問我:“粵語得不得啊?”還告訴我以后他跟我說話可以用粵語,因為他的粵語非常標準又容易理解,可以幫助我很快的掌握粵語。然后,笑咪咪的離開了,留下受寵若驚的我在原地轉圈圈。雖然我知道以后我跟院長交流的機會可能屈指可數,他也不會真的有時間教我講粵語,可是就是這種親和的態(tài)度和平等的姿態(tài)讓我對他的印象大大加分,雖然院長大人根本不需要我給他加分啦!

然后,我們再聊一下“恒”,“恒”就是恒心嘛。其實,做任何事情都講究一個堅持,因為短時間內可能看不到效果,但是隨著時間的推進,我們會看到堅持的結果。就例如健身,馬甲線不是一天練成的,翹臀也不是幾個深蹲能促成的。當然,滿腹經綸也需要時間來驗證,今天讀一本書,明年再讀一本書,注定體會不到堅持的益處。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而在堅持的道路上,總會有各種各樣的障礙阻撓著我們,克服這些障礙需要靠強大的意志。

最后,我想再聊一聊曾國藩的“不二“讀書法。其實,他主要講的是當我們讀一本書的時候,需要讀完這本書,然后再接著讀下本書,不要一本沒讀完,就拿起另一本書。以前,我讀書的時候會下載很多本書,然后一會兒讀這本,讀煩了就打開另外一本接著讀,如此重復導致讀了很多本都只有開始沒有結尾,書中的思想也沒有領悟到。因為同一時間讀好幾本書,每本書的精華都領略不到了,讀書需要思考和反思,為了讀而讀的確掌握不到其中的精華。

看完“不二”讀書方法之后,我就改變了自己的讀書策略,其實這樣并不會降低我的閱讀速度,相反還會push我結合自己的經驗做出相應的反思,大大提高了閱讀速度。讀書最好的狀態(tài)就是會有反思,這樣才會更深刻的記憶書中的內容,融會貫通,從而達到運用的目的。不知道我講了這么多,大家對讀書的方法有沒有一個更深刻的了解?或者你們也可以跟我分享一些讀書心得,讓我們一起進步嘛。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八

初讀曾國藩,觀其一生成就分為三層。一為自身修養(yǎng),即內圣。以并不突出的資質,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完全是得益于自身不斷的學習反思和修養(yǎng)!其次,是經世致用,或學以致用,即外王。雖然曾國藩思想中大多存在忍、讓、耐、穩(wěn)之類的想法,但他往往憑著極大的毅力最終達成目標,成就晚清中興第一名臣的.事業(yè)。最后,我認為他的一大成就就是他所著所述所作所為對其家人和后世的教育意義,也就是他的成功軌跡是可以學習和模仿的!因此有人說,古代圣人都可敬不可學,唯獨曾國藩可敬亦可學!也就是有人把曾國藩當成功學的原因!

另外,我認為曾國藩的一生基本上都在,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九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此刻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皬恼獙W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但是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十

曾國藩有一晚在家讀書,恰好來了一個小偷蹲守在窗外,準備等他睡覺后入室行竊,不料曾國藩一篇文章讀了許多遍仍然不能背下來,小偷實在等不及,在外面大聲說:這么笨還讀書干什么?我都背下來了!然后將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去年讀了唐浩明的《曾國藩》,從第三者的角度認識曾國藩,對他佩服不已,難怪毛澤東、蔣介石都將其視為最佩服的人之一?,F在讀《曾國藩家書》又從第一人稱的角度了解曾國藩,他對于讀書的態(tài)度,他的讀書方法以及待人接物間的顯露的極高的修養(yǎng),更是令人欽佩。

曾國藩認為讀書的目的有二:一者進德之事,一者修業(yè)之事。讀書的目的,一為提高道德修養(yǎng),二為有立足之本?,F代人讀書似乎更注重后者,使讀書功利化之風氣愈演愈烈。

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無立足之本則無心潛心讀書,讀書的過程不注重道德修養(yǎng)就會成為一個高智商的野蠻人。二者也是共進共退的過程,如有偏頗應及時矯正。與其思考讀書何用,不如把時間用在讀書上,去書中尋求答案,而不是靠一顆空洞的大腦去苦思冥想而不得解。“思而不學則殆”,很多疑問前人智者已經為我們做了精彩的解答。

“求業(yè)之精,別無他法,曰專而已矣。”一分努力一分收獲,與朱子“業(yè)精于勤荒于嬉”想通。正是專注的讀書習慣,持之以恒的堅持,讓曾國藩能夠永遠走在時代的前沿。讀書、日記、書法。是他每日必修的功課,即使身居高職依然堅持如一。這正是比你厲害的人比你還要努力,花無百日紅,人無百日好,不斷學習才能與時俱進,永葆青春之心態(tài)。曾國藩每日堅持日記可謂“吾日三省吾身”之極致。

很可怕的是我們自身有時候不敢反省,明知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卻不敢面對,一昧逃避再逃避,這應該也是墮落的根源吧。真的很佩服古人持之以恒的精神,總覺得自己身上的浮躁之氣太重,不能完全歸結于大環(huán)境,還是自己不能做到內心恬淡寧靜。歸根結底是古人注重品德修養(yǎng),而現代人更喜歡流于表面之事,任內心雜草重生也置若罔聞?!案褂性姇鴼庾匀A”多讀書且讀好書才是正道。(無痕)曾老師點評無痕書友是我同行,也是老師,妄測也應該是語文老師。她的題目是“讀書貴有恒心”,既然都是老師,我想就學生學習這一點來說說“讀書貴有恒”這一點。

我們現在的學生讀書,看似條件好多了,但是細細考究起來,則不然。一方面,他們很難立常志,因為現在家庭富裕的太多了,如果從小家庭教育在立志方面的教育缺失,很多學生不知道讀書是為了干嘛?我們那會出身貧苦,于是從小就為了改變自身甚至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而努力考大學,所以從不懈怠。如今的學生不努力也可以獲得衣食無憂的條件,那么考大學干什么呢?另一方面,現在的學生相對于我們那個年代的學生而言,需要抵抗的誘惑實在是太多了,有人說,想要毀掉一個學生,給他一個手機就夠了。對于成人而言,手機的誘惑都無法抵御,何況心智尚未完全的孩子?讀書確實是有趣的,但是對于尚未培養(yǎng)出趣味的學生而言,游戲肯定要比讀書有趣得多。那么想要他們讀書且有恒地讀書,更是難上加難了。

所以“讀書貴有恒”,說來容易,實行起來很難。一方面,要立遠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生民立命,為天地立心,為往圣生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要是父母或者老師給孩子德志向不過就是溫飽或者小康等物質理想,孩子不努力也能達到,那怎么怪他不努力呢?二是心無旁騖。只有在志向遠大的基礎上,有恒地讀書,才能有一番作為。這時,排除干擾,心無旁騖就顯得格外重要。正如無痕書友所說:“總覺得自己身上的浮躁之氣太重,不能完全歸結于大環(huán)境,還是自己不能做到內心恬淡寧靜?!眱刃牡奶竦瓕庫o,才是讀書有恒的初始和皈依。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十一

曾國藩,在中國近代是一個很顯赫也是一個很有爭議的人,《曾國藩家書》主要是記述曾國藩一生主要活動,反映其從政、處世、治家、治學、治軍的重要思想。毛澤東評價曾國藩,“余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讀完所有家書,對我個人觸動的主要是以下四個方面:

01、學習其養(yǎng)生之道。

曾國藩重視養(yǎng)身益壽之道,在許多書信中提到“謹守父親保身之訓”,“節(jié)勞、節(jié)欲、節(jié)飲食”,正是由于他對養(yǎng)生之道的重視,才有了強健的體魄,使在身體上能夠保證其南征北戰(zhàn)和幾十年擔當國家棟梁之大任。

02、學習其讀書方法。

“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讀書要樹立一個目標,通過廣泛讀書、堅持不斷地讀書,才能夠取得成功。

03、學習其治軍之道。

曾國藩與其弟曾國荃諸多的書信所談,非政即軍。對曾國藩的治軍之道,其時曾國荃鎮(zhèn)守南京,已是萬軍之將。曾國藩在信中一條是勸他戒躁,處事一定要沉著、冷靜、多思;另一條是勸他要注意及早選拔替手,說‘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p>

04、學習其為人之道。

《曾國藩家書》通篇展現了曾國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畢生追求。例如,在寫給弟弟的信件中,多次語重心長的叮囑、期盼和警醒:“吾人只有進德、修業(yè)兩事靠得住。“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曾國藩一生奉行為政以耐煩為第一要義,主張凡事要勤儉廉勞,不可為官自傲。是晚清第一中興名臣,湘軍的創(chuàng)立者和統(tǒng)帥,后世曾譽為“千古第一完人”。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十二

這世間有什么可以替代陪伴嗎?我想大概沒有。古時魚傳尺素,今人網絡互聯,在古今相間的特殊年代,李鴻章以書信與至親之人相伴。李鴻章有許多兄弟,書中亦有不少勸誡弟弟的書信。小到日?,嵥?,大到立身處世,他常常與弟弟分享自己的經驗或者想法?!罢剐偶选薄耙娮秩缥睢?,與見面寒暄相比,書信是一件更為正式的事情。無論是語氣還是遣詞造句上都需要經過一番思量,而翻開曾國藩寫給家人的書信,讀來卻不覺枯燥板正,與印象中曾老不茍言笑的形象有所不同。跟弟弟講大道理,他以稻谷和錢幣作類比,“今日進一分德,便算積了一升谷;明日修一分業(yè),又算余了一文錢?!睘檫@一群弟弟簡直操碎了心,關于起床氣也要叮囑弟弟們“黎明即起,醒后勿粘戀?!币苍S是和親近的人交流,曾國藩叱咤風云的一面不見了,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是對和自己身上流著同樣血脈的家人的關切。

《書》曰:“非知之艱,行之維艱?!敝切兄迹惺侵?,文人志士在知行上不得不意識到將所學用于實踐的重要性。然而做任何事還需要有恒心?!皽氐芴旆直炯子谥T弟,惟牢騷太多,性情太懶。前在京華不好看書,又不作文,余心即甚憂之?!痹鴩獙τ诘艿艿膿鷳n正是當下諸多父母內心的寫照。在中國傳統(tǒng)農業(yè)社會的'宗族形態(tài)中,耕讀傳家是經典的一條家訓。歷代文人墨客對于讀書的心得浩如煙海,而曾國藩在書中一語道破:“且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可讀書,即曠野之地、熱鬧之場亦可讀書,負薪牧豕,皆可讀書;茍不能發(fā)奮自立,則家塾不宜讀書,即清凈之鄉(xiāng)、神仙之境皆不能讀書。何必擇地?何必擇時?但自問立志之真不真耳!”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胸中脫去塵濁。打開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私以為書本給人最大的一個意義在于格局。書讀得多了,心胸很難拘泥在一隅之地。人在遇到事兒的時候,隱約感覺沒什么大不了,因為在書中你已經見過太多的故事和事故。所以為什么會說勸君莫惜金縷衣,而是惜取少年時。若是閑暇時有拎起書瞅瞅的習慣,可能坡子街派出所就不會有那么多輕生的案例,年輕的生命也不會以那么決絕的方式匆匆謝幕。

家書是一條輕輕的絲帶,我在這頭,愛的人在那頭??此迫崛鯚o力的絲帶藏著不為人知的家事與情深。西晉官吏李密向陛下陳說與祖母“區(qū)區(qū)不能廢遠”,曾老事無巨細的叮囑和感念,也寄寓著其對于曾氏家族榮辱與共的責任感。在通信尚不發(fā)達的年代用于聯絡家人的特殊形式——家書在媒介融合的的當下也以新的生命形態(tài)存在。例如,微信潛在地消滅了社會交往的時間和空間障礙,實現家人之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的愿景。視頻電話功能的出現,更是讓原先“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的夙愿不再遙遠。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十三

曾國藩,湖南湘鄉(xiāng)人,生于清代嘉慶十六年(1811年),卒于同治十一年(1872年),謚號文正,因稱曾文正公,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

儒家講“三立”,“立德”居第一位,然后才是“立功”、“立言”。曾國藩在修身立德方面,一向篤學力行,老而不懈,尤其注重教育子弟,認為家族興旺不在積銀兩、置田產,而在出賢子弟。他在政事繁勞、軍務緊張之際,總共寫出了一千六百多封、近百萬字的家書。其內容涉及社會生活、人際交往、家教家訓等各個方面。讀《曾國藩家書》,不僅讓我學到了許多家教家訓,而且也讓我增長了不少有關治家、治學、修身、立志、從政等方面的知識。

治家篇。

儒家認為“孝”是治天下的根本,并由此派生出“悌”和“友”。深受理學熏陶的曾國藩將此列入修身的準則,同時作為家庭團結興旺的凝聚力。在他看來,榮華富貴的仕宦人家好景難長,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是使子孫滋生驕佚的溫床,只有謹樸耕讀、孝順友愛之家才會興旺發(fā)達,前程遠大。曾國藩在給弟弟的信中寫道“凡一家之中,勤敬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若全無一分,未有不敗。和字能守得幾分,未有不興,不和未有不敗者?!苯虒У艿軅?,對長輩要敬愛兼至,平輩之間要和睦相處,在晚輩面前要做出榜樣,人人恪守和、勤、敬三字,樹立良好的家風家教。要求子侄輩除讀書之外還要室內和下田勞動,并且認為這是極好之事。兄弟情如手足,必將患難與共,同御外侮,所以必須團結和睦,互相庇護,相互扶植,休戚與共,“兄以弟得壞名為憂,弟以兄得好名為快。兄不能使弟盡道得令名是兄之罪,弟不能使兄盡道得令名是弟之罪?!?/p>

時代不同了,今天的人們不必再拘守君臣父子之類的綱常信條,而應該還“孝友”之本來面目,賦予其嶄新的意義。一個孝順父母的人,往往也是一個胸懷四海,追求美善、篤敬事業(yè)的人,一個友愛兄弟的人,難以想象他不是襟懷坦白、肝膽相照、善于合作的人。

明清以來,科舉取士的制度日趨腐朽弊陋,壓抑人才,浪費青春,貽害匪淺。曾國藩參加科舉還算順利,但他卻明確認識到“此中誤人終身多矣”。他期望于弟弟們的,不在于科名的有無,而是孝悌為瑞,文章不朽,要真才實學,不圖科舉虛名。這些真知灼見,體現了他務大、務遠、務實的思想作風。

他還在信中跟弟弟們講治學修身之道,妙語連珠,感染力強,例如“師友夾持,雖懦夫亦有立志”,“為學譬如熬肉”,“用功譬如掘井”,“但取名師之益,無受損友之損”,均十分貼切深刻。

儒家提倡“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其中“修身”是起點,是基矗曾國藩在他給弟弟的家書中講道“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知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識者也。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這些都是有關“修身”的道理和方法,他認為人成材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做到言有矩,動有法,并且開列了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課程,每天都糾正過失,增長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他不但自己這樣做,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弟弟們能夠仿效。

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這歷來是人們的準則。凡驕傲者,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因而沾沾自喜,不求上進。或者覺得自己懷才不遇,牢騷滿腹。這些都是影響進步的因素。曾國藩在信中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教訓,諄諄告誡弟弟們力除傲氣,力戒自滿,對后人也同樣會有深刻的教益。

立志是成材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凡成材者,都是有志者;凡平庸者,都是無志或志短者。要在事業(yè)上取得卓越的成就,就要樹立遠大志向,同時還須具備堅強的性格。曾國藩自辦理軍務以來,既要對付強大的太平軍,又受到地方實力的排斥、攻擊和朝廷的不信任,但他卻能從大局出發(fā),“忍辱包羞,屈心抑志”,用一個“忍”字訣應付險惡的環(huán)境,在與太平軍的戰(zhàn)事中取得了最后的勝利,在中國近代史上創(chuàng)造了奇跡。

自古以來官場險惡,伴君如伴虎,為官者大都茍合取容,投機鉆營,耿直不阿者可謂鳳毛麟角。而曾國藩則敢于在新君即位之際力矯時弊,直言進諫,將個人得失禍福置之度外,公而忘私,國而忘家,一切升官得差之念毫不掛于意中,其精神確實難能可貴。

時代在發(fā)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更新。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應該繼續(xù)讀《曾國藩家書》,知榮明恥、懲惡揚善,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yè)營造一個良好的政治、思想、經濟等環(huán)境氛圍,共同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中國!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十四

“漢奸、劊子手、賣國賊”是歷史對曾國藩的評價。

曾國藩生活在中國社會巨變的時代。我想,是激烈、尖銳、復雜的民族斗爭把他推向了風口浪尖,塑造了他復雜的思想和性格。

他一生的活動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從軍、創(chuàng)業(yè)、治學。曾國藩的功過留給更深刻的讀者去評判。我想說的是,在我閱讀了他的家書來信之后,關于他家書中貫穿始終的“做老實人”的言語內容。

曾國藩是五兄弟中的老大。作為哥哥,他承擔著弟弟學習生活、修養(yǎng)等方面的重擔。

他的家書多次提到祖父曾玉屏的家訓。從世故、政治事務、保持家風、保養(yǎng)身心等方面的諄諄教誨,充分體現了他作為兄長的作風。

其中一本是專門為負責家務澄弟和曾國荃寫的。

曾國藩堅持訓練弟弟們讀書,做一個好人,讓我印象深刻。

咸豐帝八年元月,曾國藩寫信給弟弟曾國荃,說做人要誠實。曾國藩自信自己本性是誠實的,只是因為滄桑看得多,閱歷多,有時或多或少帶著一點機巧權變,所以自己學壞了。

事實上,他補充道,當變革的藝術并不總是那么唾手可得的時候,讓人們徒勞地笑又有什么用呢?他反思自己,認為“把自己誠實的本性還原到真實的面目,恢復內在的本性”更好,因為智者首先要做一個誠實的人,爭取平等。

他勸弟弟盡快恢復到老老實實的本性,不要走權變的那條路,它會越來越卑微。他認為即使別人對你很狡詐,你仍然對對他很真誠和誠實。隨著時間的推移,別人的意見會被消除。

縱觀人類歷史,任何偉人都有其獨特的人格魅力,曾國藩并不是一個偉人,但這些諄諄教誨揭示他的內在修養(yǎng)。

當我深入閱讀,不禁被感動了,所以想要讀很多遍。直到深入到一個人的靈魂深處,有衡量自己的尺度。

做老實人,真的是亙古不變的金科玉律。我現在才越發(fā)想的深入了,因為曾國藩的家書,我想我會受此家訓,思考得更長久。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十五

近日一直在讀好朋友送的《曾國藩家書》,同治元年四月二十四日給紀澤、紀鴻的信中,曾國藩這樣寫道:“人之氣質,由于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古之精相法者,并言讀書可以變換骨相。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大意為:人的氣質,與生俱來,本來難以改變,只有讀書才可以改變它,重新塑造氣質。古代精于相面的人,都說讀書可以改變骨相。要求得變骨相的方法,必須先立下堅定不移的志向。

讀完此文有以下兩點感悟:

一、讀書改變氣質。曾國藩是一介書生,靠科舉發(fā)家,最后權傾朝野。在《曾國藩家書》中多次提到讀書的重要性,他諄諄教誨家人子弟要讀書,“讀書貴精?!保绊氂美е阈泄Ψ颉?,“讀書有一耐字訣”。讀書可以改變氣質,這一點毋庸置疑,且與“滿腹詩書氣自華”表達的意思完全相同,現今提倡的“知識改變命運”則把讀書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二、立堅卓之志。古往今來,凡是有所成就之人必先立堅卓之志,才能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終成大器。道理淺顯易懂,做起來卻是千難萬難。當今世界,燈紅酒綠、物欲橫流,多少人在宦海商場中顛撲沉浮、迷失自我,理想和志向早已拋到九霄云外,最后落得一個可悲可嘆的下場。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十六

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00多封,其行文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看似平淡家常事中蘊藏著真知灼見,極具說服力和感召力。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梢娫鴩绊懼?。為此,我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對《曾國藩家書》進行了研讀,讀后感觸頗深。

曾國藩是中國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被稱為晚清"第一名臣",后來者推崇其為"千古完人"、"官場楷模"。他整肅政風、倡學西洋,開啟"同治中興",使大廈將傾的清王朝又茍延了60年,其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曾國藩是近代中國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從清朝官吏到現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可見曾國藩影響之大。

作為中國近代史上地位顯赫而又最有爭議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國藩家書》是研究曾國藩其人及這一時期歷史的重要資料。曾氏家書行文從容鎮(zhèn)定,形式自由,隨想而至,揮筆自如,在平淡家常事中蘊含真知良言。盡管曾氏著作留傳下來的太少,但僅一部家書足以體現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yǎng),從而贏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稱譽,并使其成為中國封建社會最后一尊精神偶像。

曾國藩的家庭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他寫給兒子紀澤、紀鴻以及諸弟的家書中。曾國藩的家書,共有330多封,是歷史上家書保存下來最多的一個。全書分為治家類、修身類、勸學類、理財類、濟急類、交友類、用人類、行軍類、旅行類、雜務類,共10大類。曾氏家族,向來治家極嚴,也很有章法。曾國藩受家風熏陶,對子弟也要求極嚴,并諄諄加以教誨。他的家庭教育指導思想中,有許多可取之處。諸如在教子弟讀書、做學問、勤勞、儉樸、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都繼承和發(fā)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從政要學曾國藩,經商要學胡雪巖。"自近代以來曾國藩就被政界人物奉為"官場楷模"。他熟讀中國歷史,對官場之道參深悟透,積淀了一整套官場絕學,用之于中國官場,攻無不克,戰(zhàn)無不勝。曾國藩是最好的兒子,能使父母寬心;是最好的哥哥,教導和照顧弟妹,體貼入微;曾國藩更是仁慈的父親,是兒女的好榜樣。他的家書講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yǎng),在骨肉親情日漸淡漠、鄰里親戚形同陌路的現代社會里,確實有勸世化俗的價值,值得每個人一讀。大多數官宦之家,盛不過三代,而曾氏家族卻代代有英才,出現了像曾紀澤、曾廣均、曾約農、曾寶蓀、曾憲植等一批著名的外交家、詩人、教育家、科學家和高級干部。曾國藩具有高深的學問素養(yǎng),是一個"辦事(干出事業(yè))兼?zhèn)鹘?留下思想學說)之人"(毛澤東)。他一生勤奮讀書,推崇儒家學說,講求經世致用的實用主義,成為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后又一個"儒學大師";他革新桐城派的文學理論,其詩歌散文主持了道(光)、咸(豐)、同(治)三朝的文壇,可謂"道德文章冠冕一代"。

曾國藩的教育理論,直至今日仍然給我們一些有益的啟示。作為新世紀的復合型教師,我相信只要付出我們的哪里,必定會培養(yǎng)出更多創(chuàng)造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為寧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十七

曾國藩,一位中國近代史上重要的風云人物,其所建功業(yè)無人可以效仿,而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樣影響深遠、澤被后人。青年時代的毛澤東就曾說過:“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笨梢娫鴩绊懼?。閑暇之余,我仔細欣賞了《曾國藩家書》,只憾才疏學淺,未能完全理解書中的思想精髓,但曾公給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國之棟梁,家之支柱”,心中不知不覺中涌起了敬意,感觸頗深。

《曾國藩家書》收錄其從年輕至去世前的百余篇較有代表性的家書,分為修身、勸學、治家等部分。由于是家書,宦海沉浮中的曾公對親人眷屬敞開心扉,或言人生感悟,或抒心事衷曲,或闡倫理綱常;言之鑿鑿,情之綿綿。家書是一面鏡子,真實折射出了曾公復雜的內心世界,是其一生治政、治家、治學之道的生動反映。而面對當今社會誠信缺失、道德滑坡,家書中勸學、修身等思想,都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值得我們深思。

曾公認為唯讀書可變化氣質,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余不愿為大官,但愿為讀書明理的君子。他在給弟弟的家書中講道“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有恒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痹珜Υ霜毜降囊娊猓坏约鹤龅窖杂芯?,動有法,并且開列了自己修身養(yǎng)性的課程,每天都糾正過失,增長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而且也希望自己的弟弟和兒子們能夠效仿。他告誡親人滿招損,謙受益,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凡驕傲者,總是拿自己的長處與別人的短處相比,因而沾沾自喜,不求上進?;蛘哂X得自己懷才不遇,牢騷滿腹,這些都是影響進步的因素。通過總結正反兩方面的教訓,諄諄教誨親人立志有恒,力戒自滿。得此深刻的教益,使我受益匪淺。

在曾公的眼中,一個人最重要的是德,而后是才?!奥暵勚?,可恃而不可恃。善始者不必善終,行百里者半九十?!惫γ曂@些人生是需要的,但是不可以長久依賴著它。其雖出身低微,卻從小發(fā)憤圖強,立志“澄清天下”。他篤學力行,老而不懈,規(guī)行矩步,立志之后持之以恒,對人對己坦坦蕩蕩,每日自修、自省、自律,同時教育子弟耕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有廣廈萬間只睡臥榻三尺,家族興旺不在積銀兩、置田產,而在出賢子弟。曾公以立德為先,我們的干部考核制度是“德才兼?zhèn)?、以德為先,”可見無論在哪個年代,“德”都是居于第一位,常修為政之德、常懷律己之心,吾日三省吾身,是為警鐘長鳴。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十八

當今時代,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論多遠,都好像在咫尺之間,都可以通過電話、短信、微信、網絡進行隨時隨地的交流。

但是,無論如何方便快捷,總覺得少了一點感覺。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有多少人寫過信,回想起學生時代,自己也成寫過信收過信,那一封封透著墨香和紙香味的信,讀起來,感覺特親切特溫馨,信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活靈活現,都栩栩如生,仿佛寄信者就坐在自己身旁。

《曾國藩家書》中一封封看似聊著居家艱難的家書,字里行間蘊含的是對祖父母、父母、兄弟、妻兒、親朋好友的濃濃的掛念、敬重、關懷、關心之情,每一封家書都洋溢著濃郁親情。一代名人重臣通過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他深厚的道德修養(yǎng)。看他的家書,感受到的是他骨子里那份對家人的濃濃親情。作為一個在京城做官的人,他在給祖父的一封家書中寫到,“在京為官之人都是東拆西借的過日子……”他在家書多次提到生活的艱難,但是總是盡力的幫助家人和親朋。

看到這些,我感動了。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雖然物質生活非常富足,但是,幾乎所有的人都感到很迷茫,很困惑。也許我們困惑迷茫的原因是我們心里少了像他一樣的親情和友情。更深一層的思考中,我頓悟到,維系親情和友情的金鑰匙不是名利,而是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道德熏陶。

沒有文化和道德修養(yǎng)的人,即使披金戴銀,擁有萬貫家財,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動物而已。因為人畢竟是靠感情維系的動物,沒有感情與禽獸無異。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十九

曾國藩,何許人也?竟在他死去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不但沒有在歷史上銷聲匿跡,相反,曾國藩被在中華大地上的有名人物予以很高的評價。

那么曾國藩是怎樣戰(zhàn)勝失敗的呢?曾國藩一生屢戰(zhàn)屢敗,吃盡了苦頭,但他一點也不怨天尤人,調整情緒,“打脫牙,和血吞”,臥薪嘗膽,屢敗屢戰(zhàn),最終戰(zhàn)勝了自己,取得了成功。他的不世之功,無不從屢次失敗中來。

而當我們面臨考試失利,又或者遇到了人生的挫折,我們能不能學一學曾國藩呢,勇于面對困難,而不是一味的退縮,雖說不至于“打脫牙,和血吞”,但也要有一定的吃苦精神,就算再巨大的.坎坷,也可以輕松越過。

曾國藩的一生是成功的,是靠著一次次失敗走向成功,我希望我和同學們能找到曾國藩的“寶藏”,以追求人生更高的境界。

小學生讀曾國藩家書讀書心得篇二十

相信我們都聽說過曾國藩這個人,因為他在政治、治學、處事方面都堪稱為一代大家,因此受到了人們的敬仰,而他并沒有留下什么著作,唯一能夠讓我們學習的便是《曾國藩家書》,收錄了他435封書信,從書信中,我們看到了他學識和道德修養(yǎng),讓讓我們收獲到很多知識,幫助我們更好的成長。

曾國藩家書大致講述了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在為人處世方面

曾國藩秉承著“拙誠”和“堅韌”兩個詞,俗話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們?yōu)槿艘龅秸\信踏實,而不是投機取巧,而遇到困難和挫折的時候,更是要擁有強大的意志力,挑戰(zhàn)自我,磨練自己的意志。

二、在持家教子方面

曾國藩用“勤儉謙”三字來教導子女,這三個字看起來簡短,但要落實和真正做好卻非常困難。勤奮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不論你的天賦如何,都可以幫助你提升自己的學識和能力;簡樸是一種美德,很多人辛苦創(chuàng)業(yè)之后,子女們卻不懂得其中的艱辛,往往成為了敗家子;謙虛是一種可以提升自己修養(yǎng)的品德,我們不管什么時候都要保持謙虛的作風,這樣也會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

三、在治軍用人方面

曾國藩認為“在人不在器”,治軍的根本在于人,行軍打仗需要的是嚴格的紀律性,作戰(zhàn)需要的是英勇的精神,這些都以人為本,讓士兵在軍中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和培養(yǎng)出強大的意志力,不會在戰(zhàn)斗的過程中輕易被擊垮,從而成為一支鐵軍。

四、在戰(zhàn)略戰(zhàn)術上

曾國藩用的是“先求穩(wěn)當,次求變化”八個字,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因此曾國藩認為打仗不是兒戲,首先要求文檔,先立于不敗之地,然后再尋求變化,從戰(zhàn)術上獲得更好的方略,這樣可以用更小的傷亡獲取更大的勝果。

以上四個方面,是曾國藩成功的思想,而我們從他的這些思想中解讀出了很多對我們有用的知識,以后我們在學習上要做到勤奮刻苦,讓自己更上一層樓。在生活和為人處世方面,要做到誠信待人,在保護好自己的同時,也讓別人看待自己的可靠的一面,這樣才能獲得他人真正的尊敬,而也能獲得人脈。

讀了曾國藩家書,我受益良多,以后會更加努力!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23151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