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jié)是一種對過去工作和學習的回顧與總結(jié),更是對未來工作和學習的規(guī)劃與指導。如何提高思維能力,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是我們不斷進步的動力??偨Y(jié)的范文可以激發(fā)我們對總結(jié)的興趣和熱情,但我們要記住總結(jié)是一個個人的過程,要真實、客觀地總結(jié)自己的經(jīng)歷和體會。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一
親愛的母親:
您好!
先請允許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夠登上榮譽的高峰,卻不能長久地居住在那里?!蔽颐靼啄鷮ξ业囊笄衅谕?,希望我永遠都是最優(yōu)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龍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個母親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說,請原諒我不能一直優(yōu)秀,請原諒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記得小時候,您一直拿我跟別人比,我記得我的表弟,有時候他來我家吃飯,您就會說:“看誰吃的最快?!泵看慰次铱焖俚某酝辏紩M意地點點。
我記得我去學鋼琴,你會坐著聽我彈,聽我練,直到每一個音符都彈得流暢,您才會微笑地放我離開,我去考級,雖說也并不真的痛恨鋼琴,但我對考級的厭惡有一半都來自您過高的期望。
有時候我也會羨慕其他孩子,當班上一個成績一般的同學拿到成績單后就能開心地回家,因為他有了一點進步。
而我心理卻是忐忑的,我因為您要求每次考試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懼怕,即使我的成績在班上很好。
母親,我希望您也能理解體諒我,壓力有時是動力,但更多時候,壓力就像一個雞蛋,從里面打破的是生命,從外面打破的就只有滅亡。
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內(nèi)心的最真實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強加壓力給我,我的成長并不是您個人的意志就能決定的,就好像思想家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應像兒童的樣子?!?/p>
有時候我也會想到新聞里報道的“虎媽”、“狼爸”,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贏在起跑線上,在這個到處是競爭的年代希望能“與眾不同”,但我覺得他們的孩子并不真的快樂。
同為少年成名的作家蔣方舟,小小年紀便已出書,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熱愛寫作,到如今已是受廣大讀者喜愛的青年作家之一。
母親,我知道您一直很愛我,您外表嚴厲只是想讓我成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也許您可以選擇用另外一種方式引導我,鼓勵我,我更愿意看到一個溫柔的母親。
今天,坐在高考考場上,人生往后漫漫長路也許就在我的筆尖下書寫與改變,只是想借此機會,想跟您說一句:這一次,讓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無論結(jié)果如何,我都無怨無悔。
謝謝您,我的母親。
您的兒子。
***。
20xx年6月7日。
回到原點(3)。
他曾無比哀傷的對我說:“我想拉著你的手,卻要忍受眾人目光,惹來罵聲。”
我沉默許久,卻講不出一句話。
一直很羨慕女孩子,為什么女孩子就可以手牽手,肆無忌憚的狂歡,而不必在意眾人的目光。
而我,可以盡情的,輕輕的,柔柔的,握著你的手,卻只能背地里,偷偷地,躲躲藏藏的。
時光回到我們初次認識的時候,我依然記得第一次見面的怦然心動,你的手微微撫上我的額頭,我因為發(fā)燒而昏沉沉的腦袋驟然有了瞬間的清醒,我冥冥中有預感,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我終于碰到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人,而我,也將作出我生命中最重要的那個決定。
但這個決定會讓我們處于萬劫不復,更會讓我們背負罵名,我們只能永遠生活在陰暗之中,永遠只能想老鼠一樣,卑微而低賤的生活下去。
有時候我會想,如果沒有你,我的生活會是怎么樣?
我只知道,在那些瞬間,我也同樣陪伴著你,靜靜地看著你認真的樣子,靜靜地歡笑的樣子,時間和幸福就會在此刻凝固。
只有那些時候,我才覺得自己曾如此鮮活。
同性戀在我們國家允許結(jié)婚那天,我曾歡天喜地的跟說你:“親愛的,我們的幸福到了。”
你卻苦笑著:“親愛的,我們的幸福只有回到原點,回到胎盤中沒決定性別的時候?!?/p>
我突然想哭了,
我們終究無法回到原點了。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二
3、信仰就倘沒有充分的證據(jù),那不過是迷信自己而已——(英國)。
4、沒有信仰,就沒有真正的美德?!R梭。
6、不要讓嫉妒的蛇鉆進你的心里,這條蛇會腐蝕你的頭腦,毀壞你的心靈?!獊喢灼跛埂?/p>
8、創(chuàng)造力來源于不同事物的意外組合,一共也只能喝兩杯罷了——這是科學?!T肯。
9、不要把信仰懸掛在墻壁上。——巴爾扎克。
11、妒忌奴役著卑微的小人,卻喚起學者或勇者的競爭。——[英國]蒲柏《人論》。
12、嫉妒是來自地獄的一塊嘶嘶作響的灼煤。——歌德《浮士德》。
13、驕傲、嫉妒,貪婪是三個火星,它們使人心爆炸?!?。
15、信仰比理智更有才華?!啤へ惱?/p>
16、最可怕的敵人,就是沒有堅定的信仰?!_曼·羅蘭。
18、無限相信書籍的力量?!莸贍枴?/p>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三
高考中占據(jù)著“半壁江山”的。
作文。
學生卻并不擅長目前的高考作文語言表達大多數(shù)表現(xiàn)為空疏干癟、枯燥乏味、呆板僵死、空話套話較多缺乏活力更無美感可言。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xx廣東省語文高考作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每一個人都不是一座孤島”。約翰·唐尼在《沉思》中寫道。人類從遠古的人猿走來,依自然而生,傍自然而活??梢哉f,我們,便是大自然哺育的兒女,大自然精妙的藝術品。而工業(yè)革命以來,科技在人類與自然間筑起了一道墻,人與自然似乎很“遠”,但其實不過一步之遙。
古人很早就開始擁抱自然,為現(xiàn)代人做出表率。王維“行到水窮處,生看云起時”的悠閑令人贊嘆;蘇子“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豁達令人欣賞。即使是在現(xiàn)代,也有千萬“驢友”身體力行,感受祖國的大好河山;村上春樹通過日復一日的長跑從大自然中汲取寫作的靈感。穿上跑鞋,不必帶有過多煩慮,便可以跑步去擁抱自然;戴上耳機,不必在意世俗紛爭,自己便是自己世界里的神。只要我們有親近自然的心,那么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對于我們真的不是一件難事。
誠然,自然雖美,但我們也要珍惜愛護,切勿讓伸手可及的美變得可望不可卻。柴靜的《穹頂之下》喚發(fā)了人們的環(huán)保意識。去年的“apec藍”也讓我們看到政府治理環(huán)境的決心。我相信,我們擁抱的,一定是一個純凈無瑕的自然。
“天人合一”一直是儒家提倡的境界。朋友,請暫時關掉電視,請慢下點擊鼠標的速度,張開雙臂,擁抱自然吧。
看春光云影,能測陰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過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無觀云之趣。觀草木于林間,未必能道出花鳥之名;輕點鼠標,可通知生物之屬,卻丟失花果之清香、叢林之氣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遠。
何不將遠近之利相結(jié)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無比發(fā)達的今天,人們可通過無比便捷的信息技術來認識世界,感知自然,這固然是好,然而卻少了對行云流水、鳥語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們只有對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認識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讓我們合二者之利,淋漓盡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體驗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李白能感受到“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險要;蘇軾有對長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贊嘆,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閑,古人對自然有著無比豐富的體驗與感受,畢竟他們與天地伴,與日月行。然而,卻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不能把握天地之屬性,世界之本原,樹木之綱屬,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規(guī)律,以造福于人類,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們是有優(yōu)勢的,我們可以利用完備的信息系統(tǒng),獲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質(zhì)及規(guī)律,既可親身自然,又能了解有關于自然的一切,遠近結(jié)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大自然離我們很近,也很遠,但我們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人們創(chuàng)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體驗,將二者相結(jié)合,我們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看著書本中神秘美麗的熱帶叢林,抬頭卻只見鋼鐵森林的冷漠荒涼;向往電視里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卻不曾感覺過海風的涼爽。你是否也曾這樣,感覺自然很近,但又似從未如此遙遠?手機、電視、鼠標拉近了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但從那冷凍的屏幕中,我們終究無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樣。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人們只看到了前半句,卻視后半句為無物。的確,各種拍攝工具的推陳出新,令普羅大眾都能從熒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們卻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蘇軾親臨了壯闊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親臨廬山,又怎能寫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般的千古絕句?如不是毛主席親臨自然,又怎能抒發(fā)“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壯志?可見,要想真正體會自然、感知自然,光是從影視、文字間領會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于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之間,才能于云卷云舒、花敗花開尋得自然的真諦。
然而,正如黑格爾所言:存在即合理。電視、手機的存在也有其積極意義。通過天氣預報,人們可避開自然災害;通過影視節(jié)目,人們也可聆聽鳥語、細看花開。然而依筆者之見,這些感知自然的途徑并不是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是映射出了人類控制甚至統(tǒng)治自然的野心。為了拍攝野生動物,人們干擾了正常的生態(tài)秩序;為了人類的利益,人們預測甚至妄想改變天氣,這確是體現(xiàn)了人類科技進步之快,但同時也違背了自古時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則。當自然被裝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軀”離我們很近,但自然的“心”卻離我們更遠。
當下,人們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學技術滿足,然而我們感知自然的期盼卻是科技所無法滿足的。那么,何不將“行萬里路”當成我們的新準則,去體會黃山之奇、泰山之偉、長江之壯、大海之闊?要想感知自然,諸君自請上路。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四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處在安史之亂中的杜甫,憂慮著處在山東、河南這兩個淪陷區(qū)的幾個弟弟,他們是生還是死呀!顛沛流離中的他,在異鄉(xiāng)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望著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xiāng)之情。山河破碎,沒有“國”哪有“家”啊!
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國”。他漂泊四川成都,盡管自己處境艱難,茅屋為秋風所破,他仍向蒼天呼喊:“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溫暖能普照天下。
“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將溫暖與幸福惠及蕓蕓眾生,這是一種大胸懷,這是一種大境界。
小家溫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溫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有了強的國,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與“國”中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
“家國情懷”,是一個人對自己國家和人民所表現(xiàn)出來的深情大愛,是對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所展現(xiàn)出來的理想追求,是對自己國家一種高度認同感和歸屬感、責任感和使命感。
“家國情懷”首先表現(xiàn)為愛國之情。蘇武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漢,心中有國。衛(wèi)律的威逼利誘,沒能讓他叛“漢”;李陵的軟話攻心,沒能讓他仇“漢”;單于的漫長折磨,沒有讓他忘“漢”。朔風凜冽,無法凍硬他的愛國熱腸;胡茄幽怨,無法軟化他的愛國衷心。飲雪吞氈,就等歸漢之日。就要回漢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淚留不住他;小兒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沒有妻兒嗎?不是,只不過,在他心中,“國”遠比“家”重要。
“家國情懷”又表現(xiàn)為愛民之情。*同志一句“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赤子情懷溢于言表?!翱h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下鄉(xiāng)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雖素昧平生,卻滿含熱淚地呼之為“娘”,視百姓為父母。
“家國情懷”還表現(xiàn)為恪盡興國之責。顧炎武曾說“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任”,范仲淹也講“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作為社會中的每一員,都應該為國家的發(fā)展獻計出力,將個人之夢融入到中國的復興之夢。
“家國情懷”不是要我們拋卻小家,忘卻親人,而是要我們推己及人,由“家”到“國”,都捧出一顆愛心來。
“家國情懷”是立身養(yǎng)德之本,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家國情懷”!
心里有光。
一縷陽光,從云翳后透出,在秋風中明亮,在手掌里溫暖。更似一泓秋水,洗濯心靈的疲憊,但我心底于那陰翳依然難以釋懷。
這是高三開學不久的一個星期天,應該是金秋送爽的日子。但一場考試過后,我的心情糟透了!
一枚落葉如蝶,從窗口飛進,棲落在書桌上一本攤開的《老人與?!窌?。我有點憐惜地打量它:枯黃,葉面早已消盡顏色,葉邊也萎縮破損得不成樣子。也許受不了我打量的眼神,它瘦弱的身子繼續(xù)向桌下飄墜。我心中一悸,將它摁住,想將它收藏起來,但又覺得這本爸爸寄回來的書,收不下這冰冷可憐的枯葉。
葉如枯蝶。我也明白“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道理,但我心里就是不好受。
我捧著這彤紅的楓葉書簽,和桌上這枯萎的敗葉對比著看,突然覺得這枯葉變得可憎,心中莫名自己為什么會有將這東西收藏起來的欲想。我的臉變得火辣起來!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备赣H常對我說,第一流的人是不言敗有信念的人,“必須敢于正視,這才可望,敢想,敢說,敢做,敢當”,人要敢于擔當。我將桌上這片枯葉堅定地扔出窗外,也將我的怯懦和氣餒扔出了窗外,任它們隨秋風飄去,而將這枚火紅的楓葉書簽重新放進書中,也放進了心里。
我心底銘記住海明威老人的這些文字:
“butmanisnotmadefordefeat。
amancanbedestroyedbutnotdefeated?!?人不是因失敗而生。你可以被摧毀,就是不能被打敗。)。
“一艘船越過世界的盡頭,駛向未知的大海,船頭上懸掛著一面雖然飽經(jīng)風雨剝蝕卻依舊艷麗無比的旗幟,旗幟上,舞動著云龍一般的四個字閃閃發(fā)光——超越極限!”
天空中,陰云已敗退,一片陽光射向大地,照徹我的心扉。原來心上擱個秋,并不盡是愁!
晚上,父親打來電話說:按時看日出,做個精神明亮、心里有光的人!
語文和國家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
長期以來,我們往往更注重“鞭打快?!?,追求好上加好,容易忽視“鞭打慢?!保偈褂^趕上。對待優(yōu)者,過于苛刻,對于差者,過于寬容。實際上,優(yōu)者,更需要寬容。
俗語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苯】档纳鐣u價心理、科學的評價體系,是建立公平、公正社會的基本保障之一。對于個體而言,關系到個人前途命運;對于單位和組織而言,關系群體的生存發(fā)展,對于國家而言,關乎國運興衰。
今天的中國,升騰著偉大的夢想。這需要各領域涌現(xiàn)出一大批敢于擔責,勇于創(chuàng)造的“能臣”和“干將”來支撐。行業(yè)發(fā)展的引領者、區(qū)域發(fā)展的帶動者,無疑是助推中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快?!?,對于他們,應該給予更加科學社會評價和激勵,以激發(fā)和帶動全社會、多領域更多的人,想事干事、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讓中國加速向夢想航行。
對于混在一些重要領域、行業(yè)和單位的庸官、懶官,特別是主要負責人,其無能力、不作為、不擔責,所形成的庸政、懶政,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的危害難以估量,甚至令人發(fā)指,超過一些有為但有過的官員。這里指的是誰,你們自己清楚,請自覺對號入座。對于這樣“慢牛”、“懶?!?、“害?!?,決不能僅僅因為一些浮閃的表象成績而給予過高評價,而應該看成績背后的本質(zhì)和基礎,務實評價,嚴加處置。
環(huán)視中國社會發(fā)展,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jīng)濟持續(xù)增速發(fā)展,近年來經(jīng)濟增速有所減緩,但在全球范圍,依然保持相對較高增速發(fā)展。國際國內(nèi)一些輿論就因此看衰中國經(jīng)濟,對中國給予不客觀的評價。在中國民主政治、人權、民生、環(huán)保等事業(yè)不斷進步中,國際國內(nèi)一些輿論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而對于一些欠發(fā)達國家和地區(qū)在民主、人權等方面改善,輿論卻大加贊美。這無疑也是一種不科學的認知。
作為,當我們“鞭打快?!睍r,更應該關注更多的“慢牛”,適當?shù)臅r候,也應該抽打幾下;作為輿論的關注者,當我們從“雞蛋里挑骨頭”看待優(yōu)秀者的時候,應該把更多的目光聚焦在后進者那里,給予必要審視;作為社會的一分子,當我們學會用寬容的心理,容納“快牛”之“慢”,我們就更懂得如何讓“慢牛”變“快”。
愛國,體現(xiàn)在行動上。
陶行知黃大年……還有數(shù)不清的人物,一代又一代,他們對愛國,總有著不同的行動詮釋。仿佛在告訴我們,愛國與個人相關,與時代相關,更與行動相關。
于是我們記憶起那一天,在烈士陵園,紀念碑巍峨高聳,直插云天,松柏蒼翠欲滴。我們,靜立于前,神情肅穆。耳旁,風呼嘯而過,似在呢喃。身邊,人越來越多,卻沒有過多的嘈雜。這個地方,這些人物,這樣的環(huán)境,我們能做的事,是緬懷,是追憶,是紀念。
青春的心,總因這些人和事而澎湃著,它仿佛在告訴我們,英雄,永遠不能因時間而忘卻;愛國,永遠不能因時間而忘懷,我們,應時刻銘記過去來之不易。
過去的拋頭顱、灑熱血、講奉獻,今天的搞建設、強國家、富民眾,都要行動來踐行,因為愛國不是一句空話,不是一句口號,不是一紙空談。
傳承百年,今日到我;激蕩未來,壯志在我!愛國,要體現(xiàn)在行動,體現(xiàn)在實踐中,我們可以先看看身邊的人,以他們?yōu)闃藯U。
這些人,舍棄優(yōu)厚的待遇、放棄舒適的環(huán)境、克服惡劣的環(huán)境,義無反顧地投入科學研究中去,為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奮戰(zhàn)不息。愛國之體現(xiàn),在于智慧的結(jié)晶!
在四十年改革開放曲折歷程中,光輝燦爛的篇章里寫下過他們的名字:馬云、馬化騰、李書福、柳傳志、俞敏洪、任正非……一批又一批民營企業(yè)家致力于改革,致力于生產(chǎn),致力于發(fā)展,讓新中國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愛國之體現(xiàn),在于不懈的探索!
面對這些別有用心、刻意丑化、隨意踐踏,我們還是要敢于指責,敢于批判,敢于糾正。對此,影星成龍曾這樣引用說“沒有強的國,哪有富的家?”,對此,我們一些留學生曾這樣說:“一出國,就愛國。還是祖國好!”
對此,我要說:“愛國,就要用自己的努力、能力,使之強大、使之富足;同樣,愛國應體現(xiàn)在我們現(xiàn)時的努力行動之中,珍惜學習時機,用智慧強大自己,用不懈探索行動實踐之?!?/p>
因此,從現(xiàn)在起,做一個行動愛國之人!青春萬歲,強國有我!
“中國味”
在歷史的回眸中,上下五千年的中華民族擁有其厚重的歷史文化,成就著這多滋多味的中國味。
回眸歷史,仰望蒼穹,中國味是什么?
中國味是“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中對戀人的思念,她在簾卷西風中,人比黃花瘦地等待著,她對明誠的等待堅如磐石,衣帶漸寬終不悔。無言的愛孕育那份心酸,中國味是無盡含蓄的等待。
中國味是“問汝平生之功績,黃州惠州詹州”的淡然。烏臺案平息后,你的政敵為你在黃州劃下了一方窄窄的土地,并判你一個“監(jiān)視居住”,他們的丑惡嘴臉大笑著,要看你那高貴的頭顱如何低垂。但你只是“一蓑煙雨任平生”竹杖芒鞋地淡然處之。中國味是安之若素的淡泊。
中國味是“死亦為鬼雄”的豪邁。烏江邊,天空已被染成血紅色,你身邊的士兵一個個地倒下,接著,愛妃的自刎更使你怒不可遏,你和著四面的楚歌,在烏江邊將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向那奔騰不息的烏江,你知道,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但你亦知道,跟隨你的三千子弟一去不復返。你自人愧對江東父老,愿以死來保全他們以后的安定生活。中國味是不懼生死的豪邁。
中國味是我心一片磁石針,終向南方心不改的忠貞。在蒙古鐵騎入侵,國破家亡,在惶恐的灘頭,零丁洋里嘆零丁的世界,你被俘虜,他們威逼利誘你投降,你只選擇了三條路:腰斬,活剮,下油鍋。你皆不怕,秉著,我以我血薦軒轅的信念。中國味是無畏的忠肝義膽。
中國味是“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堅定;。
中國味是“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牡?。
中國味是“曳尾涂中”于濮水臨竿而釣,夜夢蝴蝶的逸出塵世;。
中國味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辟天下寒士具歡顏”的憂思情懷;。
中國味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文人志向;。
中國味是……。
……。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五
24,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看天光云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缺少了靜觀云卷云舒的樂趣。
漫步林間,??床蓍L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優(yōu)秀范文】。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著書本中神秘美麗的熱帶叢林,抬頭卻只見鋼鐵森林的冷漠荒涼;向往電視里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卻不曾感覺過海風的涼爽。你是否也曾這樣,感覺自然很近,但又似從未如此遙遠?手機、電視、鼠標拉近了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但從那冷凍的屏幕中,我們終究無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樣。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人們只看到了前半句,卻視后半句為無物。的確,各種拍攝工具的推陳出新,令普羅大眾都能從熒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們卻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蘇軾親臨了壯闊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親臨廬山,又怎能寫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般的千古絕句?如不是毛主席親臨自然,又怎能抒發(fā)“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壯志?可見,要想真正體會自然、感知自然,光是從影視、文字間領會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于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之間,才能于云卷云舒、花敗花開尋得自然的真諦。
然而,正如黑格爾所言:存在即合理。電視、手機的存在也有其積極意義。通過天氣預報,人們可避開自然災害;通過影視節(jié)目,人們也可聆聽鳥語、細看花開。然而依筆者之見,這些感知自然的途徑并不是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是映射出了人類控制甚至統(tǒng)治自然的野心。為了拍攝野生動物,人們干擾了正常的生態(tài)秩序;為了人類的利益,人們預測甚至妄想改變天氣,這確是體現(xiàn)了人類科技進步之快,但同時也違背了自古時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則。當自然被裝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軀”離我們很近,但自然的“心”卻離我們更遠。
當下,人們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學技術滿足,然而我們感知自然的期盼卻是科技所無法滿足的。那么,何不將“行萬里路”當成我們的新準則,去體會黃山之奇、泰山之偉、長江之壯、大海之闊?要想感知自然,諸君自請上路。
遠近結(jié)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測陰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過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無觀云之趣。觀草木于林間,未必能道出花鳥之名;輕點鼠標,可通知生物之屬,卻丟失花果之清香、叢林之氣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遠。
何不將遠近之利相結(jié)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無比發(fā)達的今天,人們可通過無比便捷的信息技術來認識世界,感知自然,這固然是好,然而卻少了對行云流水、鳥語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們只有對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認識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讓我們合二者之利,淋漓盡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體驗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李白能感受到“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險要;蘇軾有對長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贊嘆,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閑,古人對自然有著無比豐富的體驗與感受,畢竟他們與天地伴,與日月行。然而,卻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不能把握天地之屬性,世界之本原,樹木之綱屬,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規(guī)律,以造福于人類,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們是有優(yōu)勢的,我們可以利用完備的信息系統(tǒng),獲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質(zhì)及規(guī)律,既可親身自然,又能了解有關于自然的一切,遠近結(jié)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大自然離我們很近,也很遠,但我們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人們創(chuàng)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體驗,將二者相結(jié)合,我們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六
十四年來,我時不時幻想自己埋入沙漠,熱浪過處,送來陣陣燥熱的塵風,仿佛遠處渺茫的鈴鐺聲似的。鈴鐺,駱駝。駱駝,沙漠。沙漠,十四年?;厥祝哪?,我有和駱駝一起走過。
第一次,知道駱駝的“存在”,是那課《畫駱駝》。那重巒疊嶂的山頭里,幾顆圓滾滾的腦袋,便懵懵懂懂地繞在腦海里,我糊里糊涂地將三徒弟的“聰明”,不知為何總是套在一個個憨憨的駱駝上。第一次,心底,對駱駝有了個淺薄的印象。
第二次,”遇見”駱駝,是因為《駱駝祥子》那細膩卻有力的語言,扒開了一個我從沒見過的世界。初一的繁忙不言而喻,而能閱讀《駱駝祥子》的時間著實是生長在夾縫中的。
祥子,駱駝。駱駝,祥子。
像駱駝一樣,祥子在兵荒馬亂的“沙漠”中,砥礪前行。第二次,明白駱駝,代表著堅韌。
后來,我又閱讀了《城南舊事》。
冬陽,童年,駱駝隊。
林海音奶奶在回憶童年時,深沉廣闊的意象和情感,卻讓我緩緩品出了那種懵懂到成長的蛻變。其實駱駝,還代表著成長。
第三次,我聽見了《駱駝》。初二開始,有那么一個人,是同學們茶余飯后總要提到的。他,是一位有力量的歌手。起初,開始關注他,是因為要追隨同學們。后來,心靈上有種追隨他的渴望,是因為我聽完了他的一首歌,兩首歌,三首歌,直到《駱駝》。
轉(zhuǎn)眼就看見沙漠,那里有沒有駱駝,在期待我它是否在哪偷偷看我。
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而我,聽完這首歌后,忘不掉那醇厚低沉的嗓音,那壓抑憂郁的感情,那幻想出來晃著鈴鐺的駱駝。
猛然間,我有一種頓悟,一種孤獨旅行者的頓悟。第三次,明白駱駝,代表著孤獨。
十四年了,我,初三了?,F(xiàn)在,我的心底,已然悄悄為駱駝留下一方天地。
駱駝,沙漠,初三,十四年。
像在沙漠行走般,我親昵著心中的駱駝,在緊張喘息的備考里面緩步前行,或許我的駱駝沒那么“聰明”,不懂得學霸們?nèi)绾螠p壓、放松等等,似乎故意給自己找麻煩似的。但十個人里總有那么幾個那么平凡,無法乘著小溪流淌,只能領著駱駝緩緩前行。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七
教育差距。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最大期盼,而每個家庭對待孩子的教育也各不一樣。有的是順其自然,讓孩子自由發(fā)揮;有的是望子成才心切,對孩子學業(yè)嚴厲苛刻。
小明和小王是同桌,他們的家長對待他們的學業(yè)有不同的做法。小明成績優(yōu)異,父母都希望他能有一個好前途,,所以從小對他學業(yè)很嚴厲,不能有半點差錯;小王成績不是很好,雖然父母很失望,但是父母對他的學業(yè)還是一直鼓勵。一次測試,小明考了滿分,父母很高興,親了小明一口,讓他下次還是拿滿分;小王沒考及格,父母很生氣,打了小王一巴掌,讓他下次考好點。等到下次考試,小明沒考到滿分,父母打了他一巴掌,而這次小王分數(shù)提高了一些,父母親了他一口!
兩對父母對待孩子成績的不同做法,可以看出當代教育的不同體現(xiàn)。俗話說“黃金條條出好人”,這種思想也不是全對,家長過分的對孩子學業(yè)嚴厲,終究會適得其反,只會讓孩子厭煩學習,如果家長對孩子學業(yè)多一點關心,鼓勵,問候,對孩子繁重的學業(yè)之后也是一個很好的安慰,畢竟每個家長都是從孩子階段走來的,都有過同樣的感受!
這幅漫畫首先指向的是家庭教育,寓意的是愛與懲罰及其功能。在我看來,兩個巴掌都是不對的,而兩個吻都很對。仔細分析一下,100分得到的吻是高分掙來的,是愛,但愛的內(nèi)容比較單一,所以98分就要挨巴掌;55分的巴掌是錯誤的,家長粗暴了,但61分的吻特別溫馨,愛的內(nèi)容比較豐富,有親情,還有鼓勵、寬容和等待。從效果看,98分挨巴掌的孩子可能從此戰(zhàn)戰(zhàn)兢兢,學習心態(tài)受到了極大的破壞,會進入比較機械僵硬的學習狀態(tài),甚至可能創(chuàng)造精神也被壓抑,下一次考試變成90分甚至更低都有可能。但61分得到的吻則可能成為一種動力,從而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孩子的心理會處于比較寬松自由的健康狀態(tài),未來可能有很好的發(fā)展,下一次考試分數(shù)會更高幾乎是可以肯定的。
這幅漫畫雖然看起來主要是在跟家長們對話,其實也是在討論中國的教育。中國教育的一個重要弊端就是唯分數(shù)論,分數(shù)決定一切,漫畫里的吻和巴掌也是分數(shù)決定論的后果。分數(shù)決定論在教育發(fā)展和人才選拔方面的消極后果已經(jīng)日益顯現(xiàn),值得全社會反思。
分數(shù)不是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
我看到這樣一則引人深思的漫畫:第一幅圖中一個滿臉笑意的孩子拿著一張100分的卷子,頰上是他父母鼓勵的唇印,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另一個拿著一張55分卷子的孩子,他愁苦的臉上巴掌印觸目驚心;而第二幅圖中,那個曾考100分的孩子只考了98分,臉上也因此添了一道巴掌印,另一個孩子卻因為這次考了61分而獲得了父母的吻。
這則漫畫反映了如今家長對孩子成績過于關注的現(xiàn)狀“一個孩子無論成績好壞,退步了就打,進步了就夸,仿佛那白卷子上鮮紅的數(shù)字就是衡量他的唯一標準,仿佛那冷冰冰的成績就是孩子的一切,我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tài),但我認為,他們這種過度關注孩子成績的“唯成績”主義不利于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私以為,如今的孩子已不及昔日的孩子快樂,而越來越大的'學業(yè)壓力是一個極重要的原因。家長們將太多的期望寄予孩子,他們嚴苛的要求成了殘酷的枷鎖,將孩子牢牢捆綁在童年那絢麗的夢境之外。我知道很多孩子,他們一考不好就擔驚受怕,生怕回到家里會經(jīng)受父母“狂風暴雨”的洗禮。他們一想到考試就不寒而栗。他們的快樂童年已支離破碎,從來就只存在于記憶中遙不可及的一隅。的確,他們都是漫畫中的孩子,無論55分還是98分,只要未到標準,便被家長呵斥。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句話:“你折斷了我的翅膀,卻怪我不會飛翔?!甭嬛械募议L用他們對“分”的嚴厲要求折斷了孩子的翅膀,當“分”真正成為了孩子的“命根”,孩子早已失去了自由翱翔的能力。
然而,事實證明,分數(shù)的確不是評價孩子的唯一標準,善良、勇敢、責任心等等,也許是比智力更聰明更為寶貴的品質(zhì)。同樣,分數(shù)的高低并不一定代表著孩子以后的成就大小。中學時成績平平的馬云,卻成為了今日的互聯(lián)網(wǎng)大亨;科舉屢屢不中的柳永,卻在“淺斟低唱”中為后人留下了凄婉動人的詞句。
所以,筆者懇請家長們,別讓自己的孩子成為漫畫中的孩子,別讓他們在分數(shù)中迷失自己,希望家長們除了關注孩子的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其他方面,讓他們均衡、全面、快樂地成長。
要知道,一個孩子無論考了55分、61分、98分、還是100分,都值得他的父母,在他臉上留下愛的一吻。但愿漫畫中孩子的不幸更少地在我們身邊的孩子身上復制!
致母親的一封信。
親愛的母親:
您好!
先請允許我引用一句名言:“人能夠登上榮譽的高峰,卻不能長久地居住在那里?!蔽颐靼啄鷮ξ业囊笄衅谕?,希望我永遠都是最優(yōu)秀的孩子,您的望子成龍我能理解,世界上有哪個母親不想自己的孩子好?但今天我想跟您說,請原諒我不能一直優(yōu)秀,請原諒我不能一直都做得最好。
我記得小時候,您一直拿我跟別人比,我記得我的表弟,有時候他來我家吃飯,您就會說:“看誰吃的最快?!泵看慰次铱焖俚某酝?,您都會滿意地點點。我記得我去學鋼琴,你會坐著聽我彈,聽我練,直到每一個音符都彈得流暢,您才會微笑地放我離開,我去考級,雖說也并不真的痛恨鋼琴,但我對考級的厭惡有一半都來自您過高的期望。有時候我也會羨慕其他孩子,當班上一個成績一般的同學拿到成績單后就能開心地回家,因為他有了一點進步。而我心理卻是忐忑的,我因為您要求每次考試都要95分以上,所以我才懼怕,即使我的成績在班上很好。
母親,我希望您也能理解體諒我,壓力有時是動力,但更多時候,壓力就像一個雞蛋,從里面打破的是生命,從外面打破的就只有滅亡。我希望您能尊重我內(nèi)心的最真實的意愿,而不是一味強加壓力給我,我的成長并不是您個人的意志就能決定的,就好像思想家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應像兒童的樣子。”
有時候我也會想到新聞里報道的“虎媽”、“狼爸”,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贏在起跑線上,在這個到處是競爭的年代希望能“與眾不同”,但我覺得他們的孩子并不真的快樂。同為少年成名的作家蔣方舟,小小年紀便已出書,但她并不是父母逼的,而是她真的熱愛寫作,到如今已是受廣大讀者喜愛的青年作家之一。母親,我知道您一直很愛我,您外表嚴厲只是想讓我成為更優(yōu)秀的自己,也許您可以選擇用另外一種方式引導我,鼓勵我,我更愿意看到一個溫柔的母親。
今天,坐在高考考場上,人生往后漫漫長路也許就在我的筆尖下書寫與改變,只是想借此機會,想跟您說一句:這一次,讓我做一回真正的自己,無論結(jié)果如何,我都無怨無悔。
謝謝您,我的母親。
您的兒子。
***。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八
于是有一天,一只在籠子外面的鳥被這歌聲吸引了過來,它問籠中鳥:“你的歌聲為何唱的如此凄涼呢?”籠中鳥回答:“唉!我被人類捉住入了籠子,失去了自由,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啊?”那只鳥同情的說:“是啊,我們這些動物總是要被人類當玩物。這是大自然賦予我們的一切,人類沒有權利奪走?!薄翱杉词故沁@樣,我們又能改變什么呢?唉……”
第二天,這個人呆呆地望著這只關在籠子里的鳥。他的耳朵里似乎聽到了一首哀憐的歌,這首歌只有一句話重復了多次——我想重獲自由,我想重獲自由!他立刻就想到是這只鳥發(fā)出的聲音,大吃一驚的他就問:“如果我能聽的懂你說話,那么請你告訴我,你現(xiàn)在的心情是怎樣的?”沒想到那只鳥竟說話了,它回答:“我的心情很沉悶,神只賜予我這一會兒能與人交流的時間,希望你能聽我說。”“我本是一只自由的小鳥,可自從你把我捉住了那天起,我就失去了自由,如果你自己親身感受一下就會了解這痛苦了?!边@個人沉思了許久,然后打開籠子,并高聲說:“飛吧,你飛吧!”鳥兒站在外面,輕輕地拍打著翅膀,說道:“謝謝你!謝謝你!”那個人答道:“不用謝,是我應該要謝謝你,是你讓我懂得了自由的可貴,自由無論對誰來說都是很重要的。再——見——!”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九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這一則漫畫是一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對比。先拿滿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獲了香吻和一個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則先后得了一個耳光和一個香吻。從這兩個孩子的境遇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人有意無意抱有的一種心態(tài):追求卓越、積極進取,否認失誤和退步,哪怕這個“失誤”僅僅兩分。
努力進步當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畫中的第二個孩子,他從不及格到達到及格,是一個值得肯定的質(zhì)變和成就。攀登雖艱辛,而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壯闊是徘徊在山腳下的人無法享受的。然而,從100分到98分就是應當受到指責的墮落嗎?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個令人艷羨的好成績,98分和100分同屬于優(yōu)秀水準。從100分到55分才是應當警醒的墮落。
依然優(yōu)秀的第一個孩子被對待的態(tài)度落差如此之大,連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許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極端精英教育,向往著“高處不勝寒”。從“虎媽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橫掃千人”的高考標語,人人的神經(jīng)成了一張繃緊的弓,生怕遭受橫飛而來的一記耳光。
可是,有一句亙古樸實的真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心心念念“直掛云帆濟滄?!?,卻忘了挫折與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伴L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這起伏之間。寬大的大海永不會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靜,清淺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穩(wěn),但也失去了承載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沒有后退,沒有低谷,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和空間,也就沒有厚積薄發(fā)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極冰海的企鵝,想要躍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掙扎,而是猛地扎進深水,憑著一股沖勁兒再躍出水面,華麗地落在岸上。第二個孩子就像這只企鵝,在不及格的深潛后獲得騰躍的力量。
而我們,當然應該給第一個孩子以鼓勵和支持,不是必須得到滿分才是優(yōu)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洶涌起伏能淹沒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這兩分的差距中彌補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滿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獲前行的勇氣和動力。
進步與退步。
在第一幅漫畫中,前一位小孩因考得100分而獲得了家長的親吻,后一位則因為拿了不及格的55分而被家長打了一巴掌。然而在第二幅圖中,曾獲100分的小孩因只得了98分而被懲罰,后一位不及格的小孩因為進步得了61分而受獎勵。兩圖對照,不難看出這其中蘊含的進步與退步的關系。但在我看來,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既要給孩子進步的鼓勵,也應給孩子留有一定的退步空間。
進步與退步,兩個看似截然相反的趨勢,實則在某種程度上有著相同的方向。進步是一個人能力發(fā)掘的過程,而退步則是一個人缺陷暴露的過程。在教育的過程中,對待進步與退步,教育者應秉持科學的態(tài)度,鼓勵進步者是鼓勵其不斷砥礪自我的奮進狀態(tài),而鼓勵退步者則是為其留足反思的空間。利用好暴露的缺陷,實現(xiàn)自我完善。正確地處理進步與退步,最終都將促使受教育者保持一個積極向上的狀態(tài)。
家長應鼓勵孩子前進的每一小步。漫畫中的第二位小孩兩次獲得的分數(shù)均未超過第一位小孩,但其家長仍在他獲得進步后予以鼓勵,這是我所贊同的。即便55分到61分只有6分的進步,且61分離滿分還有很遠距離,但這個鼓勵是應有的。家長以鼓勵的方式告訴孩子“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自我的升華過程中,需要一個量的積累,一小步的前進相對于從差到優(yōu)的路途來說是微小的,但沒有這一步步的積累便不可能到達優(yōu)秀。因此,家長給予小孩進步的鼓勵,應從細微處出發(fā),給孩子一個良好的指引,腳踏實地,滴水穿石。
家長應給孩子的退步保留一定的空間。孩子的成長發(fā)展就如同發(fā)掘一處金礦,不可能出現(xiàn)每一次挖掘都能見到金礦的情狀。單純地把孩子的退步視作一種失敗,而不仔細推究其中的原因所在,那么這一個退步或許會變成孩子走向衰頹的一個開端。因此,給孩子的退步留一點空間,就如陳忠實在尋找中不斷剝離過去的束縛重建自我一樣,就如王陽明在被貶作驛使仍靜心思悟一樣,就如楊絳在下放到干校改造仍潛心學習西班牙語一樣。從一個小退步入手,引導孩子給自己一個反省的空間,在退中求進,才能如那些古今中外的大師一樣在面對人生的退步時以正確的態(tài)度重建自我,上下求索。
進步和退步是相離相生的一對,家長在教育孩子時,不以單純地獎懲來對待孩子的進與退,才能讓孩子在獨當一面時正確處理自己人生的進退,成為一個能夠推動社會在變動中求穩(wěn)求發(fā)展的棟梁。
勿以點點沉浮論英雄。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今人之于古人,更為注重孩子的教育。然而,不少父母把重視化為對于點點成績的糾結(jié),平日里的“天子驕子”因點點失誤而被“由愛轉(zhuǎn)恨”者有之,一直的“差生”因點點進步而頓被“捧在手心”者亦有之。父母的態(tài)度因一點點分數(shù)改變而“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彎,這是對待成績過于主觀、生硬的行為。
分數(shù)的沉浮本就有多重原因,孩子的掌握、思維方式、老師出題的難度,甚至于個人的運氣皆可改變成績的'高低。僅以“這次比上次高了幾分”來界定孩子是否認真學習是不客觀的、表面的。高分學生的父母看不到孩子一直以來的勤奮與不綴,低分學生的父母不能認識到孩子的能力與水平。單次成績的沉浮即界定英雄、評定父母心中的“寶”,難以認識到孩子的水平,終會致使孩子深陷那紅色的分數(shù)中,不清醒且不理智。
《禮記》有言“父之愛子,乃生而行之乎?!备改傅膼郾臼菬o條件,而現(xiàn)今因分數(shù)一點點退步或增加均可改變父母的愛,則此愛易流于表面而不觸其心。孩子退步了兩分即挨了巴掌,或許便是錯罰了試題變難仍是班級第一的他。孩子學習如同苦行僧在路上踱步前進,這一路上,父母的關愛與理解是如“春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般讓前路陽光明媚。而若父母的愛變得“有償”,須用分數(shù)進步來贏得,只會讓孩子戰(zhàn)戰(zhàn)棘棘,時刻背負“優(yōu)生的包袱”或者“差生的重擔”。
古人云,“愛其子,則為計之深遠?!备改缚创⒆拥难酃獠粦窒抻谀切⌒〉姆謹?shù)??荚囀菍⒆訉W習的評估、卻并非是對孩子的評估。父母看待孩子分數(shù)的眼光也不應局限于一隅,而應看到整體的、比較的,這樣才能知道成績背后那點點浮沉的真正意義。
父母的“巴掌與吻”是可影響孩子一生的。曾幾何時武漢神童驚人跳級、學業(yè)有成,而父母慣于其優(yōu)異,容不得半點失誤或退步,他終頂不住壓力而厭學,“泯然眾人矣。”
成績那點點浮沉并不能直接界定了孩子的“好壞”、“優(yōu)差”,也不能作為孩子贏得父母的愛的籌碼。只有看到孩子真正的實力,給予及時支持,方能在無涯學海上為他撐起一片小舟,助他學成至彼岸。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十
看天光云影,能測陰晴雨雪,但難逾目力所及;打開電視,可知全球天氣,缺少了靜觀云卷云舒的樂趣。
漫步林間,??床蓍L鶯飛、枝葉枯榮,但未必能細說花鳥之名、樹木之性;輕點鼠標,可知生物的綱目屬種、遷徙演化,卻無法嗅到花果清香、叢林氣息。
從不同的途徑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遠”。
要求: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義的范圍。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優(yōu)秀范文】。
感知自然需躬行。
看著書本中神秘美麗的熱帶叢林,抬頭卻只見鋼鐵森林的冷漠荒涼;向往電視里一望無際的蔚藍海洋,卻不曾感覺過海風的涼爽。你是否也曾這樣,感覺自然很近,但又似從未如此遙遠?手機、電視、鼠標拉近了我們與自然的距離,但從那冷凍的屏幕中,我們終究無法勾勒出自然的模樣。
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然而人們只看到了前半句,卻視后半句為無物。的確,各種拍攝工具的推陳出新,令普羅大眾都能從熒屏中感知自然的美好。然而人們卻不知,紙上得來終覺淺,覺知自然需躬行!
如不是蘇軾親臨了壯闊的赤壁,又怎能心生“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感慨?如不是李白親臨廬山,又怎能寫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般的千古絕句?如不是毛主席親臨自然,又怎能抒發(fā)“指點江山,激昂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的豪情壯志?可見,要想真正體會自然、感知自然,光是從影視、文字間領會是不夠的,唯有親臨自然,才能于草長鶯飛、枝葉枯榮之間,才能于云卷云舒、花敗花開尋得自然的真諦。
然而,正如黑格爾所言:存在即合理。電視、手機的存在也有其積極意義。通過天氣預報,人們可避開自然災害;通過影視節(jié)目,人們也可聆聽鳥語、細看花開。然而依筆者之見,這些感知自然的途徑并不是在倡導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而是映射出了人類控制甚至統(tǒng)治自然的野心。為了拍攝野生動物,人們干擾了正常的生態(tài)秩序;為了人類的利益,人們預測甚至妄想改變天氣,這確是體現(xiàn)了人類科技進步之快,但同時也違背了自古時起便存在的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原則。當自然被裝入了“盒子”,自然的“身軀”離我們很近,但自然的“心”卻離我們更遠。
當下,人們想“看到”自然的需求已被科學技術滿足,然而我們感知自然的期盼卻是科技所無法滿足的。那么,何不將“行萬里路”當成我們的新準則,去體會黃山之奇、泰山之偉、長江之壯、大海之闊?要想感知自然,諸君自請上路。
遠近結(jié)合,感受自然。
看春光云影,能測陰晴雨雪,然限于目力所及;通過電視,可知全球天氣,卻無觀云之趣。觀草木于林間,未必能道出花鳥之名;輕點鼠標,可通知生物之屬,卻丟失花果之清香、叢林之氣息。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太遠。
何不將遠近之利相結(jié)合而感知自然呢?
在科技無比發(fā)達的今天,人們可通過無比便捷的信息技術來認識世界,感知自然,這固然是好,然而卻少了對行云流水、鳥語花香的切身感受。而在古代,人們只有對自然的感知交流,而不能完全理解自然,認識自然。二者有其利,亦有其弊,那么,就讓我們合二者之利,淋漓盡致地感知自然。
回溯古代,杜甫能體驗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李白能感受到“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的蜀山之險要;蘇軾有對長江“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贊嘆,有“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的淋雨漫步之悠閑,古人對自然有著無比豐富的體驗與感受,畢竟他們與天地伴,與日月行。然而,卻缺乏對自然的深刻認識,不能把握天地之屬性,世界之本原,樹木之綱屬,因而不能利用自然規(guī)律,以造福于人類,以改造自然。跟古人相比,我們是有優(yōu)勢的,我們可以利用完備的信息系統(tǒng),獲知大自然的一切信息,能把握自然的本質(zhì)及規(guī)律,既可親身自然,又能了解有關于自然的一切,遠近結(jié)合地感受自然之魅力。
大自然離我們很近,也很遠,但我們可以利用既有方法和手段,拉近與大自然的距離。人們創(chuàng)造科技,可以利用其了解、改造自然,但也不要忘了初始的方式,最原真的體驗,將二者相結(jié)合,我們便能真正感知自然,享受自然之美。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十一
巴掌之吻教育之痛。
一張考卷,幾分浮動,換得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報以無奈苦笑。
僅從表面上看,母親對從滿分降為98分的退步的孩子求全責備,而對雖然一開始不及格、但后來進步的孩子不吝愛吻,是不是僅說明這位母親鼓勵進步之可取與苛責退步之不妥呢?并非如此,撥開表面的巴掌與吻之別,在這幅漫畫中,我們應看到僅僅是分數(shù)上的一點變化,都足以使家長做出截然不同的反應,其背后折射出的無數(shù)個家庭相似的情景,不免令人深思。
所謂求全責備與寬容鼓勵之異,在向教育敲響警鐘,內(nèi)里顯現(xiàn)的教育觀念之弊,正中痛點。我們不能僅停留在“知道”,“改變”的背后正需“痛定思痛”作引擎,重新審視日常中我們早已熟悉的情景,以此為契機,給孩子的成長路上正確的引導與培育,幫助他們獲得除了分數(shù)的其他優(yōu)良品質(zhì)與綜合能力,以真正的吻報以最大的鼓勵,以真正的吻對待他們的教育報以決心與堅守。
巴掌與吻,是耶非耶?唯有痛定思痛,對未來的教育報之以歌。
起伏的波浪才更具力量。
這一則漫畫是一組巧妙的、富有深意的對比。先拿滿分后拿98分的孩子先后收獲了香吻和一個耳光,而先拿55分后拿61分的孩子則先后得了一個耳光和一個香吻。從這兩個孩子的境遇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人有意無意抱有的一種心態(tài):追求卓越、積極進取,否認失誤和退步,哪怕這個“失誤”僅僅兩分。
努力進步當然是一件好事。正如漫畫中的第二個孩子,他從不及格到達到及格,是一個值得肯定的質(zhì)變和成就。攀登雖艱辛,而山頂上“一覽眾山小”的壯闊是徘徊在山腳下的人無法享受的。然而,從100分到98分就是應當受到指責的墮落嗎?并不是。98分依然是一個令人艷羨的好成績,98分和100分同屬于優(yōu)秀水準。從100分到55分才是應當警醒的墮落。
依然優(yōu)秀的第一個孩子被對待的態(tài)度落差如此之大,連我亦不禁感到委屈。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許多人奉行苛求完美的極端精英教育,向往著“高處不勝寒”。從“虎媽狼爸”,再到“提高一分,橫掃千人”的高考標語,人人的神經(jīng)成了一張繃緊的弓,生怕遭受橫飛而來的一記耳光。
可是,有一句亙古樸實的真理是“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我們心心念念“直掛云帆濟滄?!保瑓s忘了挫折與起伏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長江后浪推前浪”的力量,就在這起伏之間。寬大的大海永不會如一潭碧湖般文弱恬靜,清淺的水面可以保持平穩(wěn),但也失去了承載大舟的能量。
是的,起伏的波浪才是更具力量。沒有后退,沒有低谷,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和空間,也就沒有厚積薄發(fā)的震撼。就像生活在南極冰海的企鵝,想要躍到岸上,并不是在水面上拼命掙扎,而是猛地扎進深水,憑著一股沖勁兒再躍出水面,華麗地落在岸上。第二個孩子就像這只企鵝,在不及格的深潛后獲得騰躍的力量。
而我們,當然應該給第一個孩子以鼓勵和支持,不是必須得到滿分才是優(yōu)秀的孩子。他是潮起潮落的大海,是洶涌起伏能淹沒一切的波浪。我也相信,他可以在這兩分的差距中彌補自己的缺漏,下一次重得滿分。
起伏的波浪更具力量,我相信在不完美中,才能更好地突破自己,在退步中,重獲前行的勇氣和動力。
“唯分數(shù)論”之殤。
一個印記鮮明的巴掌,一個愛意滿滿的吻,分數(shù)成了家長喜怒的晴雨表,牽動著無數(shù)中國考生的心。于此,筆者深有感觸的同時不禁嘆惋,何苦系一家之憂樂于區(qū)區(qū)之分數(shù)?家庭教育切莫“唯分數(shù)論”,且讓孩子健康成長。
素質(zhì)教育的口號雖喊得震天響,但長久以來家長以及學校仍難逃“分數(shù)至上”觀念的桎梏。且說100分與98分有何顯著差別?區(qū)區(qū)兩分便能評定孩子素質(zhì)高下嗎?然而孩子受的待遇卻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實在不合情理。再看那從55分進步到61分,鼓勵與表揚理所應當,然而孩子若拼盡全力考得55分家長也不應苛責,分數(shù)與素質(zhì)間從來沒有天然的等號,切莫受“分數(shù)決定論”的蠱惑。
應試教育下,考試成為孩童快樂成長的負擔,壓力的灰霾遮蔽了成長的陽光。“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流傳多年的戲言折射出中國兒童的現(xiàn)狀,來自考試的壓力讓孩子逐步犧牲掉娛樂時間,緊盯著試卷上鮮紅的分數(shù),千方百計的爭論分數(shù),而來自家長的壓力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補習班、奧賽班、堆積成山的輔導書……在“分數(shù)至上”的大環(huán)境下,兒童不得不壓抑好玩的天性,日以夜繼地坐在書桌前刷題。反觀國外,歐美從不以分數(shù)作為評定高下的唯一標準,主張順應兒童天性,鼓勵孩子發(fā)展個人興趣,在野外追逐玩耍,讓他自由發(fā)展,健康成長。不以分數(shù)論成敗,還孩童以快樂童年,此當今之急也。
當分數(shù)成了風向標,學習目的偏離了求知的本質(zhì),也削弱了孩子的創(chuàng)造能力。錢學森曾問到:“為什么中國出不了創(chuàng)新型人才?”且看今日中國考生,汲汲于分數(shù),則必將標準答案奉為圭臬。以分數(shù)為學習的終極目標,必會削弱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學生只在乎自己的答案能得多少分,卻鮮少跳出標準答案的桎梏、審視、質(zhì)疑答案,也難怪中國缺乏創(chuàng)新型人才了。不如將灼灼目光從分數(shù)上移開,關注點放在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創(chuàng)新精神上,那創(chuàng)新型社會、中華之復興可計日而得矣。
蔡元培曾說:“若想有好的社會,必先有良好的個人;欲有良好的個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不若從現(xiàn)在、從身邊做起,拒以分數(shù)論成敗,還孩子健康成長之藍天。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十二
陽光老人送走了嚴寒的冬天,迎來了春光明媚、桃花柳綠、鳥語花香的春天。
陽春三月,春姑娘帶來了春風——是那么溫柔,那么柔軟,好像大地之母在撫摸我們的臉龐。春風吹過,樹兒綠了,草兒青了,花兒紅了……也許,三月的風是春的化身吧!
春姑娘來到河邊,冰雪融化,河水嘩啦啦的`流著,魚兒在河里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小燕子“唧”的一聲掠過河面,小鴨子活躍起來,一只只仿佛在舉行跳高比賽。你瞧,那邊的柳樹迎風搖擺著樹枝——好美!
春姑娘來到田野,田野里一片郁郁蔥蔥。你瞧,那一塊塊、一片片長得綠油油的麥苗,在春風的吹撫下,一勁兒地點著頭,好像在說:“瞧!我們長得多么綠、多么壯啊!”麥田像波濤一樣一層趕著一層涌向前方,金黃色的油菜花點綴其中,構(gòu)成一幅美麗的春景圖。
春姑娘來到果園。你瞧:桃花紅,梨花白,桃李芬芳,爭奇斗艷。
啊!春姑娘所到之處,到處呈現(xiàn)出一片生氣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令人迷戀陶醉。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十三
太陽從地平線上升起,幾縷陽光透過窗戶親吻在我們的臉頰上。
我拽起放在床上的方便袋,和幾個同學徑直沖校門外。
在一條水泥路面上,我們一行人一腳接著一腳,邁著矯健的步伐?!班忄忄狻钡穆曇魪男讉鞒?,我們從未停下腳步,從鞋底傳出的聲音像流水“嘩啦嘩啦”的聲音一般,很流暢的傾瀉而出。頓時,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句話,腳步匆匆,去與時間賽跑,我們理所當然。
更近了,我們離教室更近了。我的腳步不知不覺邁得更大了,只是前腳剛落地,后腳已提起。我們邁著斑駁樹影似得腳步,如清晨的小鹿般,充滿著生命的張力。沒錯,腳步匆匆,用滿腔熱血去拼搏,我青春,我無悔!
不知不覺中,我門已到教室門前,我踏著清秀雋永的腳步匆匆走過,每一步都邁得小心翼翼,我唯恐由于自己一時的不經(jīng)意,破壞了教室里緊張積極的學習氣氛。我輕輕的挪動著腳步,從同學面前匆匆走過。腳步匆匆,用心的維持著班級里積極的.學習氛圍。
課堂上,筆尖在紙上迅速劃過,步疾,再疾,奔跑在九年級的生活軌道上。
課間操前,我們一步一步跑在樓梯道間,似跨過一道道溝壑,一腳接著一腳,疾徐有致,快走在樓梯到右側(cè)。然后我們又匆匆跑在寬闊的水泥路上,腳上仿佛充滿了夏天的緊張旋律,我們的腳步距起點漸行漸遠,漸漸的,操場到了,眼前的一切也豁然開朗。初三了,我們腳步匆匆,期望把每件事都做的更好。
成長的腳步匆匆,歷練初三,與時間賽跑。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十四
中國啊,中國,你是中國人的搖籃。你像一位慈祥的母親養(yǎng)育著黑眼睛黃皮膚的我們。你用你那五千年的光輝歷史激勵著我們,滋養(yǎng)著我們,使我們不忘歷史的悲痛,勇往直前。
現(xiàn)在歷史與未來將有我們少年焊接,站在新的起跑線上回憶過去的故事,展望明天的美好。中國啊,我們?yōu)槟慵佑秃炔?過去已成了刻在每個人心里的悔恨任憑風沙還是雨雪也吹不走那刻骨銘心的歷史。
現(xiàn)在的我們一起回憶過去,展望未來。過去的中國可不像現(xiàn)在,當時中國是個很落后的國家,常被外國欺負,還被起了外號——“^v^”。但如今,中國已從噩夢中奮起,它像一條巨龍一下飛上了的地方。向世界證明著我們的進步與發(fā)展。
看2008年8月8日的北京,是那樣的氣派。鳥巢的上空,盛開這一朵有一朵煙花。__個腳印使人眼前一亮,伴隨著歡快的音樂,奧運會開始了。風呼呼的吹著,風中含著一股清爽與芳香。樹葉沙沙的響著,似乎在為音樂伴奏呢!不管是男女老少;不管是電視機前的;不管是大會現(xiàn)場的,大家都屏住呼吸。傾聽著那優(yōu)美的音韻和風的聲音。月亮在頭頂顯得十分悠閑,它把乳白色的月光灑在大地上。這音樂中含著我們努力與進步的六十年。這六十年見證了中國經(jīng)歷的風風雨雨,見證了中國的發(fā)展。
最讓人高興地是六十年的閱兵式。禮炮在歡響裝點著天空,五十六個民族歡聚一堂,觀看表演。最有氣勢的是三軍儀仗隊。軍人邁著整齊的步伐,莊嚴地走著。天安門上,國歌的音韻響徹每一個角落。在蔚藍色的天空下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它在微風中飄揚著。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是啊,讓我的中國團結(jié)一心,國富民強。讓未來的中國更加富強。
我多么想?yún)群埃哼@就是我的中國!我為它驕傲喝彩。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十五
1.片面追求分數(shù)、片面追求升學率;。
2.社會片面地追求分數(shù),扭曲了教育的本質(zhì);。
3.片面的人才評價觀;。
4.教育者只評價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卻忽略了孩子的其他方面的素養(yǎng);。
5.片面的人才觀和人才成長途徑觀;。
6.其他。
第二方面:對漫畫中的考生、分數(shù)、印跡均可作抽象、引申的理解??忌梢月?lián)想到某類群體,分數(shù)可以理為人的工作成績及至團體、社會或國家的進步退步,印跡可以視作一般意義上的表揚與批評等。
1.對待進步和退步,我們應采取理性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與態(tài)度;。
2.起點不同,影響人們對進步、退步的預期;。
3.事物的起點不同,我們應理性地對待進步和退步;。
4.現(xiàn)實生活中對人、對事的“獎懲”;。
5.唯數(shù)字論獎懲的社會癥結(jié);。
6.對當今社會進步與發(fā)展應持理性態(tài)度;。
7.評價標準具有相對性;。
8.進步到一定程度,提升空間小,反之提升空間就大;。
9.是否進步的判斷,不是與他人比較得來的,應是與自己比較得出的;。
10.其他。
二、關于選好角度。
從漫畫中引出的角度主要有4個:教育學角度(教育的本質(zhì)、方法、途徑等),社會學角度(如何優(yōu)化評價、評價無處不在),哲學角度(發(fā)展的觀點、全面的觀點),文化角度(盈極必虧的道理),等等。
考生可以從漫畫的內(nèi)容選擇角度,也可以從漫畫的寓意選擇角度,沒有高下之分??忌梢哉劶议L對待孩子成績的獎懲方式和態(tài)度,也可以談社會對教育的認知和態(tài)度,也可以談對于進步和退步的認知和態(tài)度等抽象問題,沒有優(yōu)劣之分。
三、關于是否符合題意。
“題意”項主要看選擇角度是否符合內(nèi)容及含意涉及的范圍。
(一)符合題意。
圍繞“漫畫中人(可從“人”聯(lián)想到自己、某類群體甚至人類)、漫畫中的分數(shù)(亦可理解為學業(yè)成績、工作成績,乃至團體社會或國家的進步程度)、漫畫中的唇印掌印(亦可看作是一般意義上的表揚與批評)、漫畫中的成績浮動與獎懲的多重反差對比(亦可對進步退步、起點與程度、數(shù)量與質(zhì)量、表揚與批評)”等進行思考寫作的,都屬于符合題意。
從漫畫中引申出“唯分數(shù)論問重重、評價目的何在、如何優(yōu)化評價標準體系”等問題,也屬于符合題意。
(二)基本符合題意。
如果只是開頭、結(jié)尾或文中其他部分提及上述信息(“符合題意”中所涉及的信息),作文的主體部分與之無關。
(三)偏離題意。
離開漫畫中所提供的內(nèi)容與信息,文本內(nèi)容與“符合題意、基本符合題意”中提及的內(nèi)容、信息完全無關。比如空談“寬容、理解、心理健康”等。
四、關于“文體選擇”
考生可以選拔多種文體:記敘文、議論文、散文、小說、詩歌等,評卷員應根據(jù)考生所選文體的基本特點和要求對其作文進行評分。
文體不明確的,適當扣分。
……。
六、其他。
(一)錯別字扣分。
缺標題扣2分;不足字數(shù),每少50字扣1分;每1個錯別字扣1分,重復的不計;標點錯誤多的,酌情扣分。
(二)字數(shù)扣分。
1.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評分標準評分,扣字數(shù)分(少50字扣1分);。
2.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shù)分;。
3.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評分,不再扣字數(shù)分;。
4.只寫一兩句話的,給1分或2分,不評0分;。
5.只寫標題的,給1分,不評0分;。
6.完全空白的,評0分。
(三)套作與抄襲判定。
套作的,適當扣分;抄襲的,“基礎等級”在第四等之內(nèi)評分,“發(fā)展等級”不給分。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十六
“嘿,聽說了嗎?科學家們已經(jīng)研發(fā)出能將大腦開關打開的機器了!”“嗯!那些歷史名人們聽說都是將大腦的開關打開一點,才變的特別有天賦?!甭愤厓蓚€人的談話吸引了我的注意,真的嗎?我一定要去試試…...
來到了大腦開關器的試用現(xiàn)場,只見這里人擠著人,圍的那是一個水泄不通,只剩中間僅夠一個人容身的的小地方。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氣拼命擠到前面,只見一個人頭戴一個奇怪的帽子坐在椅子上。三分鐘后,只見那人將頭盔取下,抓起紙筆如行云流水般就解出了困擾人類多年的歌德_猜想。整個會場一片寂靜,人們一個個都停止了呼吸,連一根針掉在地上都能聽到。緊接著整個會場就像一個氣球爆炸了一樣,開始沸騰起來。
幾天后,不斷有新發(fā)明出現(xiàn),越來越多的人們因為有了機器人的替代而下崗。幾年后,人類已經(jīng)將幾千年后的技術開發(fā)完畢,而人們不知道為何突然一個一個消失,人們陷入了恐慌,那些大腦開發(fā)完成的人瘋狂的尋找著原因,可最后的答案卻令人們沉默了。
一切都是人類自己造成的,人們已經(jīng)走到了歷史的盡頭,沒有什么可供人類探索,那臺機器不是上帝的恩賜,是潘多拉的魔盒,如果人類早晨還是刀耕火種,中午就坐飛機環(huán)游世界,下午開始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那么到了晚上就是人類滅絕的時候了。
夕陽為那個曾經(jīng)水泄不通的會場披上了金色的薄紗,那個曾經(jīng)讓人類引以為傲的地方成了見證人類滅亡的墳墓。臨死前,我看到了那些發(fā)明出機器的人,他們有的從容面對,有的惶恐不安,但更多的是后悔和愧疚。我?guī)е桓逝c不舍和上了雙眼…….
幾億年后,太陽系一顆蔚藍色的星球上出現(xiàn)了一個小小的生命。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十七
秋天的花園、果園、田野、校園,都是五顏六色的。
果園里五光十色的果子有蘋果、梨、葡萄……秋天的蘋果像一個個孩子的笑臉。掛在樹上沉甸甸的好像快要把樹枝折斷了。梨樹上的梨子胖胖乎乎的可愛極了。黃澄澄的梨還像一個個小葫蘆。紫色的葡萄像一顆顆寶石。
田野上,稻子成熟了,一大片稻田就像金色的海洋。田野上站著一個個稻草人遠遠望過去,像一個個人站在那,農(nóng)民們一定是想他們能把小偷嚇跑的,你們是這樣想的嗎?稻草人還會幫小鳥呢,每次小鳥飛過都會坐在稻草人上休息。有些小鳥都在說稻草人,比如有些小鳥嘰嘰喳喳的說:“稻草人真好?!庇行┬▲B熱熱鬧鬧的說:“坐在稻草人上真舒服。”還有些小鳥說:“坐在稻草人上就是比坐在地上要舒服?!?/p>
花園里,楓樹的葉子火紅火紅的像一團團火焰。我看到后就想起了詩句:“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菊花開了,一朵朵發(fā)出濃濃香味讓人芬芬撲鼻。夏伯伯在時光老人的陪伴下,悄悄地下班了,秋姑娘邁著輕盈的步子,來了。
秋姑娘來到了田野上。呀!看哪,高粱漲紅了臉,稻子笑彎了腰。田野一片金黃,好像是黃色的海洋,一陣風吹過,就掀起了金黃色的波浪,好看極了。
秋姑娘來到了花園。正所謂金秋十月,桂花飄香,沁人心脾,令人神往。一朵又一朵的桂花爭奇斗艷,爭先恐后地開放,露出金黃色的小臉蛋,在枝頭顯示著自己的喜悅??纯催@一朵,真美;看看那一朵,更美??吹媒腥诵陌W癢的,真想摘一簇插進自己家的花瓶。它們在枝頭唱著金色的歌,告訴我們,秋天來了。
秋天真美啊,美得像一首詩,一幅畫,一支歌,我愿永遠停留在秋的懷抱里。
秋天真是一個五彩繽紛的季節(jié)啊!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十八
小時候,我常常坐在爺爺?shù)拇笸壬?,聽爺爺教我學詩。當念到“悠悠天宇曠,切切故鄉(xiāng)情。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薄?爺爺豆大的淚就會落下來,我經(jīng)常笑嘻嘻地對爺爺說:“爺爺不哭??!”
每次回到老家,都會看見一臺老舊的電視機,一張擺椅和一把扇子。爸爸總是一遍一遍地對爺爺說:“爸,您搬到城里跟我們住吧,這兒一個人住夠冷清的`,我們也照顧不到你?!笨蔂敔斂偸菙[擺手說:“我在這兒生活了好幾十年了,哪里說搬就搬,在這兒我可以回憶跟你媽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再說,到周末時你們兩兄弟不還可以回家來看看我,那不是很熱鬧嗎?”
年少的我根本猜不透大人的心思,每當我看到爺爺就會天真的問:“爺爺,什么是家呀?”爺爺總是笑而不語。一次狂風怒吼,風刮斷了小樹,把爺爺家的電線給刮壞了。爸爸又重新給爺爺換了根電線了。在爺爺過70大壽時,他終于告訴了我:“小孫子啊,家就是你天天回老家來看望我,我們大家團聚在一起,這才像一個完整的家。”
家是舒適而溫暖的,永遠糊在心頭。我在慢慢的長大,爺爺也在慢慢的老去,因為爸爸工作繁忙,回老家的次數(shù)越來越少,可每次回家,就感到特別的溫暖。爺爺在老家生活得很寂寞,爸爸想請保姆,可都被爺爺拒絕了。爺爺坐在小木椅上撫摸著爸爸的頭說:“兒子,我有一個家已經(jīng)足夠了,雖然有時候會孤單,但只要你們多來陪陪我,大家團聚團聚,拉拉家常,不要一心栽到工作上我就知足了?!?/p>
我以前茫然的眼神也知道了一些,家是愛的港灣,也就是爺爺家。我常常勸爸爸:“你不要一心栽在工作上了,多回家看看。過年時,我和爸爸媽媽還有大爸爸一家都準時回家看望爺爺,爺爺嘴角露出微笑,還親手殺雞給我和哥哥吃,我終于感受到家的溫暖,我長大不管怎樣都回家。
??!這就是家!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我也覺得是這樣,我愛我的家,更愛世界這個家,希望我們能融合在一起,不要戰(zhàn)爭,要和平,要幸福,“世界”不大是個“家”!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十九
一基礎題(33分)
1.根據(jù)課文默寫古詩文。(12分)
(1)子曰:"__________,思而不學則殆".(《論語》)(2分)
(2)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________,_____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2分)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_________。(蘇軾《浣溪沙》)(2分)
(4)看待別人的進步,我們要有發(fā)展的眼光。正如《孫權勸學》中所說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把李白的《渡荊門送別》默寫完整。(4分)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2.根據(jù)拼音寫出相應的詞語。(6分)
(1)我母親對我們的jieju生活感到非常痛苦。
(2)它chenmian于高山,大川,平野對它的歡呼敬意。
(3)yuemingfengqing的夜晚,人們有時看見小船從葦塘里撐出來。
(4)"這布是華麗的!精致的!無雙的!"每個人都suishengfuhe著。
3.下列對病句的修改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一個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讀的學校是重點還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備成功的特質(zhì)。(在"一個人"后面加"否")
b.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不僅引發(fā)了人們對"文化認同"和"軟實力輸出"的思考,而且讓人懷念童年時的美味。(將"文化認同"和"軟實力輸出"互換位置)
c.費洛伊德認為夢的材料來自三個方面:一是身體;二是白天經(jīng)歷的事情;三是兒童時期的經(jīng)歷。(在"身體"后面加"的狀態(tài)")
d.喜歡游泳的人大多有這種體驗:不管天氣很熱,可是剛從水里出來時會感到有點涼,有時甚至還會打一下寒戰(zhàn)。(把"不管"改成"盡管")
4.從下面a組中至少選用兩個詞語,b組中至少選用一組關聯(lián)詞語,寫一段某人性格的話。(80字以內(nèi))(6分)
a組:仁慈自信胸有成竹小心翼翼油然而生事半功倍
b組:雖然······但是······如果······就······
5.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問題。(6分)
這是大學生畢業(yè)前的最后一堂實驗課。教授拿出一個容器,注入一半清水,容器中的水呈現(xiàn)出常態(tài)。然后,他把容器放入冰柜,0℃以下后常態(tài)水結(jié)成了冰。最后,他又把成冰的容器放到點燃的酒精爐上,溫度上升,冰慢慢融化,沸騰,變成了水蒸氣。實驗結(jié)束了。教授問:"水去了哪里?"教室里鴉雀無聲。
"水升華到了遼闊的天空!"教授意味深長地說,"水的狀態(tài)是由溫度決定的,人生莫不如此!常態(tài)的人生就像容器里的清水,倒入小溪,流入江河湖海,可以擁有大地;熾熱的人生就像水蒸氣,不僅擁有大地,還會擁有藍天;人生的溫度如果在0℃以下,他的世界就只有巴掌那么大。"
(1)請用一句話概括上面材料的觀點。(不超過15個字)(3分)
(2)教授的話告訴了我們什么道理?(3分)
二、閱讀題(57分)
(一)(14分)
岳陽樓記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3分)
a.前人之述備矣/眾妙畢備b.南極瀟湘/初極狹
c.薄暮冥冥/不宜妄自菲薄d.而或長煙一空/一食或盡粟一石
7.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
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8.選文抒寫了"遷客騷人"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一是"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的感情(根據(jù)原文意思填寫,4字);二是","的因物而喜的感情(用原文句子填寫)(每空4字)(4分)
9.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作者先寫岳陽樓的雄偉景觀,再借景抒發(fā)不同的覽物之情,卒章顯志,點明主旨。
b."微斯人,吾誰與歸?"既是慰勉滕子京,也體現(xiàn)了作者欲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
c.選文中的"樂"與《醉翁亭記》中的"樂"相同,都是追求與民同樂的理想境界。
d.選文寫景、抒情、議論相結(jié)合,由景抒情,由情入議。句式駢散結(jié)合,行文富于變化。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二十
題目:
有一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為人慷慨,熱心于慈善事業(yè)。
一家猶豫地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
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舍,拒絕了。
要求:
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不出所料,今年廣東高考語文還是考新材料作文,這種形式的作文融合了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特點,故謂之為新材料作文。具體來說就是材料作文的形式,加上話題作文的要求。是在材料作文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這種命題形式從本質(zhì)上講,是材料作文,但是從表現(xiàn)形式上講,又與話題作文類似;它給定材料,但不給定話題,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樣“過死”,也不像話題作文那樣“過寬”。它既繼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優(yōu)點,又彌補了材料作文的缺陷。過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體,而現(xiàn)在是文體不限。過去的材料作文,總有最佳立意,而現(xiàn)在的可有多個立意,已經(jīng)不存在最佳立意。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為區(qū)別原來的給材料作文,我們將2006年高考以來的材料作文稱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為廣闊,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給我們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新材料作文,可以說是吸收了傳統(tǒng)意義上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長處,是一種全新的作文形式。
這則材料意思顯豁,通過貧困三家對“捐助”的不同態(tài)度,引出“如何對待慈善事業(yè)”這一論題。我向來認為“關系”在審題中特別重要,以今年廣東作文題為例,我們可以把立意角度建立在“慈善”與“報恩”“償還”“施舍”的關系中來理解,也許更能開掘此次作文審題的內(nèi)涵。
今年作文審題難度雖然不大,可作文寫好并不容易。寫好這一作文,顯然需要我們考生有足夠生活濡染的養(yǎng)分,需要對生活有分寸而又思辨的理解力。
點亮萬家燈火。
一個熱心慈善的富翁,向三個貧困家庭提出捐助,卻收到迥然不同的答復。
一家拒絕,以為是施舍——這是戒。
一家猶豫,聲明要償還——這是慮。
一家欣然,感激地接受——這是善。
面對他人的善心與善舉,我們理所應當以善回應,在這一來一往中,愛在傳遞,善在弘揚。
戒者,乃戒心、戒備,實在要不得。就好比在凜冽的寒風中饑寒交迫的時候,突然有人端來一籠熱騰騰的包子,你卻嗤之以鼻,眉眼高揚,啐了一口唾沫,拂袖而去,這該是多么讓人心寒!比起施舍,我們更應說是幫忙與互助,沒有富人與窮人間的高低不等,將彼此聯(lián)系的應該是共同進步,謀求大眾幸福的溫暖紐帶。若存戒備,則是筑起冷酷高墻,密不透風,愛也無從滲入。
慮者,乃憂慮、焦慮,也非為上策。慮者將他人輕松的好意化為了自己肩上無形的千斤重擔,他們明白接受應當回報,卻并未透徹領悟這回報的內(nèi)涵。他們將目光聚集在所接受的善款上,思量著自己日后是否有能力負擔起這重債,殊不知若是把接受的善心融入生活,發(fā)散出去,盡己所能點亮那些更需要光明的人們的心房,那該是最好的回報。所謂慮,也是多慮了。
善者,受于外物,發(fā)于內(nèi)心。接受善意,明白他人的好;學會感激,點亮自己的心。在危難關頭,適時抓住別人伸出的援手,也不僅僅是接受,更需要內(nèi)心的空曠與澄明。倘若如戒者一樣的拒絕,那么日后的生活該還是在溫飽線上掙扎。更重要的是,不懂得接受,便不懂得給予,閉塞的心又還容得下多少愛的填充?倘若如慮者一樣的多慮,那么日后的生活該是被精神與物質(zhì)上的雙重壓力壓垮了腰,接受而只念償還,不知更大范圍地傳播開去,愛心也是要枯萎在手心里。
惟有善者,不設無味戒備,不思多余念想,懂得接受,也該是會樂于分享。所謂“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這話并不只在施予者,在受予者身上同樣適用。接受,并感恩,讓光明傳遞,照亮自己,溫暖他人,點亮萬家燈火。
【點評】。
這篇考場作文當?shù)闷稹拔馁|(zhì)彬彬”四字。
內(nèi)容上寫的是對三個家庭的評議。要評議就要表態(tài),要表態(tài)就要言說理由。這很考功夫,思想深不深刻就在這理由上。面對富翁真誠的捐助,眼前貧困的家庭該不該接受呢?作者認為要看是否有利于善的傳遞,愛的弘揚。能從這個層面上來說理由,很見思想。
今年還是材料作文,材料是故事性的,考生可因事議論,寫成類似于時評的文章。材料反映的又是三個家庭對捐助的態(tài)度,也可以說材料是觀點(態(tài)度)型的。面對幾個觀點(態(tài)度),可以比較一番,論說孰高孰低。對觀點型材料,這種寫法可確保立意不會偏離材料內(nèi)容和含意的范圍。不過評判別人的觀點妥否需用同一個衡量尺度,而且這個尺度屬正面價值體系,如是否有利于愛心傳播等。此乃關鍵所在。此文是這個方面的典范。質(zhì)已勝。
文也勝。語言準確、簡潔而又冷靜,行文中閃耀著理性的光輝。分析溫婉而到位,毫不強加于人而又讓人信服。當然也有問題,最刺眼的是把“無味”筆誤為“無謂”,但這些不過是白璧之微瑕。對考場作文誰又能吹毛求疵呢。
值得肯定的當然不止這些,如篇章結(jié)構(gòu)就值得讀者去體味,此不再贅言。
總之,這是一篇具有示范意義的考場作文,無論是審題立意還是語言、結(jié)構(gòu)等都有可資借鑒的地方。
點評人:華南師大附中高級教師黃業(yè)泉。
當慈善遭遇傲骨。
隨著首富比爾?蓋茨,股神巴菲等全球富豪以“裸捐”發(fā)起富豪慈善活動,慈善之風便如無數(shù)個超級颶風,迅速席卷全球。這似乎是一種皆大歡喜的事情,捐者開心,得者開心。然而,并不是所有貧困者都會滿懷感激地接過免費的贈予。在他們心中,這或許是一種施舍,一種尊嚴的丟失,骨氣的丟失。
那么,當慈善也遭遇“滑鐵盧”,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首先,作為一個施善者,有這份良心固然是好的,但也要注意方式。中國富豪陳光標高調(diào)行善,在獲得無數(shù)榮譽的同時,也一直飽受詬病。原因在于他的急躁與高調(diào)。在他的每一張宣傳照中,背景都是曾接受過他援助的貧苦百姓。但是那些解決了生活困難的農(nóng)民,即使是笑著的,也難掩一臉的卑微與怯弱。陳光標這種高高在上的施善方式,無疑是傷害了他們的尊嚴,活活地擠走了他們的骨氣。相反,大連市的微塵就做得比陳光標好多了。微塵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組織,由無數(shù)匿名之人捐款而成,給需要的人送去錢財,卻不留名,不求回報。這種慈善方式不僅給受助者留下足夠的尊嚴,還很有可能感動他們,從此也加入微塵行列。由此可見,不同的慈善方式,效果其實大不相同。窮人也有尊嚴,當慈善遇上傲骨之人,最忌的便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嘴。慈善的本意是幫助他人,不僅是物質(zhì)上的,也有心靈上的。因此,用一種更溫和,更合適的方式去做慈善,才能最大限度地幫助他人。
其次,作為一個受善者,要視自己的實際情況去做事,千萬不能意氣用事。古有“不食嗟來之食”的傲骨之人,最終活活餓死在街上。且不論施飯者態(tài)度如何,如果在生命危險時仍爭一時意氣,往往得不償失。接受他人資助的人,固然是要留一點骨氣,但這并不代表盲目拒絕他人好意。臺大校長黃中天功成名就后回到耶魯去感謝曾助他良多的宿管阿姨,那位美國大媽卻一臉嚴肅地拒絕了,并要求他去幫助更多的人來感謝她。黃中天謹記在心,一生中資助了無數(shù)學子。黃中天的做法,才是受善者該有的“傲骨”,不白白地接受捐助,而是把曾接受過的善意經(jīng)自己的手向四周擴散,這才能使慈善走得更遠。
當慈善遭遇“傲骨”,施善者不能一走了之,受善者也不能固執(zhí)己見。只有雙方平心靜氣,改變一下方式,端正一下心態(tài),才能使這場慈善皆大歡喜,施者開心,受者也開心。大家互相理解,你澆水,我施肥,才能使慈善之樹更加拙壯成長。
【點評】。
報社會。文章著意發(fā)掘此例證蘊含的施受雙方傳播善意的慈善本質(zhì),由此可見,文章立意深刻。此文結(jié)尾,以澆水施肥喻示施受雙方的本真關系,進一步強化文章的中心論點??v觀全文,觀點辯證,結(jié)構(gòu)嚴謹,論證方法得當。但此文亦存在一些瑕疵,如“擠走骨氣”的表述不準確,傲骨與回報之間的邏輯關聯(lián)略顯牽強,還出現(xiàn)一個錯別字“拙”,盡管如此仍不失為一篇較好的考場作文。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李永中。
慈善,也要維護他人的尊嚴。
材料中,富翁打算向三個貧困家庭提供捐助。一家高興地接受了捐助。一家猶豫地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一家謝謝了富翁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舍,拒絕了。
我很贊賞第三個家庭的做法,處事大方,不卑不亢,絲毫沒有感到低人一等,在拒絕中告訴富翁我們在人格上是平等的。這也啟示了我們:在做慈善的過程中要維護受贈者的尊嚴。
孟子在辨析義與利時曾說:“一簞食,一壺漿,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雖然孟子談的是義與利的辯證關系,但這些話也道出了每個人都是有尊嚴的,侮辱性的施舍就連乞丐也不會接受??鬃釉f:“君子不飲盜泉之水?!币虼?,我們在幫助他人的時候,如何維護他人的尊嚴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戰(zhàn)中,英國國王霍華德巡視被轟炸后的倫敦貧民區(qū),在一棟破爛的大樓門前,他脫下帽子,向主人詢問:我可以進來嗎?詢問中體現(xiàn)的人文關懷和尊重讓人心生敬佩。
又如,美國公立學校在大雪時一般都會停課,但有間學校卻沒有這樣做,在大雪時依然上課。當家長向?qū)W校投訴時,校方的回答是:學校來自貧寒家庭的孩子很多,但學校停課時,他們就不能有免費午餐,就得忍饑挨餓。家長又問是否能只讓窮孩子來上課呢?對此校方解釋道:我們不想讓他們覺得是在被施舍。
不要讓受幫助的人覺得是被施舍,這或許就是慈善的最高目標了吧!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既溫暖了受贈者,又不至于灼傷他們的心;就像是一陣涼爽的春風,既撫慰了受贈者,又不至于吹亂他們的心緒。
在當今時代,“微公益”、“志愿活動”層出不窮,似乎是一個全民慈善的時代。但是,當我們準備做慈善時,千萬提醒自己:不要傷害了受贈者脆弱的尊嚴。
我們在幫他人,同時也是在幫自己。永遠不要以為自己了不起,放低姿態(tài),請小心呵護受贈者的尊嚴吧!
【點評】。
本文是一篇議論文,其突出的特點是觀點鮮明,論據(jù)較充實,論證較有力。文章從作文題提供的第三個家庭對待捐助的態(tài)度引出自己的觀點即:“做慈善,應該維護他人的尊嚴?!眹@這個中心論點,作者列舉了古今中外的有關論述和做法,主要采用了舉例和正反對比論證的方式,論證了維護受捐助者尊嚴的重要性和效果。作者為了讓讀者明白尊重受捐者尊嚴的意義,還運用比喻的論證方法,說明了這樣的幫助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既溫暖受捐者,又不至于灼傷他們的心。在論證的過程中,作者還能夠聯(lián)系現(xiàn)實,在肯定當前一些人善舉的同時,指出其存在的問題。最后勸告做慈善的人應該放下架子,小心呵護受捐者。全文思路清楚,論證較嚴密有力。結(jié)構(gòu)較嚴謹。
全文表現(xiàn)出了作者對現(xiàn)實的關心,對正確慈善和提升慈善質(zhì)量有較深入的思考,與那些說空話和套話的文章形成了鮮明的對照。
文章存在的主要不足在于個別語句表達不夠準確順暢,如第二自然段。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周小蓬。
讓愛雙向流動。
心,報答以愛的話,誰還愿意提供幫助呢?因此,為了社會和諧發(fā)展,請莫傷好人心,讓愛雙向流動。令人可喜的是,心懷感激的人在我們的社會是占主流的。當一個白手起家的商人發(fā)財致富時,他必定不會忘記自己以往艱苦的日子,這也就使他有了傳遞愛意給那些還有需要的人的愿望。我們都是凡夫俗子,相信大多數(shù)人是愿意品嘗到感激的喜悅之情的。當施舍者看到自己幫助的人懂得回報,哪怕不是對自己,而是對社會、他人,他已經(jīng)看到自己所為的價值,這無疑讓他產(chǎn)生了延續(xù)自己善舉的動力。這是愛的付出,是愛的雙向流動,也是愛的獲得,社會因此受益。
也許你只付出了一分,但社會可能受益萬分。還記得去年夏天北京那場特大暴雨嗎?災情在播報著,但溫情也在上演著。一伙從河北農(nóng)村趕來的人們救助災民,臵個人安危而不顧的行為受到大家的贊賞。殊不知,他們都是當年唐山大地震的獲救者,是眾人的無私奉獻讓他們擁有了繼續(xù)生存的物資和信心。而現(xiàn)在,不忘回報的他們來幫助另一撥人獲得新生。愛與正能量的流動頂托著社會,站立、前進。我們也忘不了那最美麗的鄉(xiāng)村教師——伍玉錫,身患胃癌十多年,胃被切除了四分之三的他這么多年來從沒落下一節(jié)課,從沒少批改一次作業(yè)。是社會人士和學生以及學生家長的關懷、幫助他支撐在講臺邊。這種雙向流動的愛比金子更寶貴、更堅硬。
當然也存在著愛的“返回鏈”缺失的現(xiàn)象。看看陜西一位任內(nèi)幫眾多企業(yè)融資,任后卻慘被企業(yè)“拋棄”的局長便可知,單向的愛是多么痛苦,社會將會變得不那么和諧。
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點評】。
寫考場文章以立意為先。這篇文章之所以優(yōu)秀就在于其立意境界很高,認為愛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的,還是可以流動的,呼吁“讓愛雙向流動”。捐助與受助都是愛的表現(xiàn),彼此應該互相尊重,互有溝通交流,這個世界才會充滿愛,并且一直傳遞下去。從立意這個角度來講,作者這樣的立意在眾多考生中算是上乘的,也是最值得肯定的一種立意。
圍繞著“讓愛雙向流動”,作者在第二段,從施舍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雙向流動的意義。第三段,運用了兩個事例,作者從受助者的角度表達了愛的流動的價值。第四段從反面例子入手,表達了單向的愛的痛苦。最后發(fā)出呼吁:莫讓雙向的愛缺失,讓愛傳遞下去。
作者思路清晰,緊緊圍繞中心展開論述,是一篇考場優(yōu)秀作文。不足的地方是用例略有不當之處,可以選更恰當?shù)睦印A硗?,第四段的反面例子寫得略嫌倉促,分析未夠透徹。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胡家俊。
善行,我該如何安放你。
慈善,本該是一個充滿人性關懷的字眼,是一個能讓行善者體知自身對于社會超出個體有限價值的義舉,亦當成為受助者生命的冬天里的一把溫暖的手爐,但如今,它遭遇的敏感和尷尬人盡皆知,就如那個感激卻婉拒的家庭。
真正的慈善家往往堅決丟下慈善這件標簽,而以人類共同體的身份去行善,如同約翰多恩那句:“人不是一個孤島,所有人的不幸皆是我的不幸”。唯有如此,行善者才能真正懂得他想幫助的對象,才能以最適當?shù)姆绞浇o他們以樂于接受而有意義的幫助與扶持,讓受助人覺得,他們是以平等的地位扶持著前進,而不是如難民領取政府施舍的粥糧。
晏陽初,世界平民教育之父,他是在發(fā)現(xiàn)了“苦力”的價值的基礎上向他們伸出援助之手。在平民教育運動中,與其稱他為教育界的慈善家,不如尊其為所有農(nóng)民、苦力的老師、朋友。他曾說:“欲化農(nóng)民,必先農(nóng)民化?!彼辉赴簿犹珟熞?,空談誤國計,而是扎根到農(nóng)民中,探索真正對他們有用的善舉——開化與教育。
人類作為一個共同體,要成為堅固的島嶼,需要慈善的力量來修補脆弱的堤壩,而要讓慈善有力前進,就必須行善者脫下救世主的眼鏡,帶上捐助對象的眼鏡,扎根到他的世界中,問一句:“你需要什么,我們能共同努力改善些什么?”這才是有持久力量的真正慈善,需要我們以對的方式共同前進。
【點評】。
本文緊扣富翁熱心慈善事業(yè),捐助三個家庭的材料,引出有關慈善的話題,并以此為中心內(nèi)容展開論述,符合本次作文的材料內(nèi)容和含意范圍。
文章開篇簡單點出慈善的意義后,順勢提出慈善遭遇婉拒的尷尬問題,進而分析產(chǎn)生這一問題的根本原因在于行善方式不當,緊接下文論述如何改變方式,以人類共同體的平等身份行善,并舉晏陽初的事例以佐證。最后,以共同努力改善慈善的方式為愿望收束全文,回答了文章標題提出的問題。
文章觀點明確,真正有效的善行需要采用適合捐助對象的行善方式,在捐助者和受助者之間搭建起平等互信的橋梁,讓善意順利進行,讓愛心順利傳播。對當前慈善存在的社會問題分析較深入,認識較深刻,能夠透過現(xiàn)象深入本質(zhì),揭示事物內(nèi)在的因果關系,思路清晰,論述較有層次。
比較遺憾的是,文中一些長句的語言表達不太流暢,意思不太清晰,全文例證較薄弱,不夠豐富有力。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副教授陳一平。
慈善需行之有道。
培根曾說,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那么慈善,自然也就是人性中善性最確鑿的流露。慈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xiàn),不應流于形式。缺乏關懷的慈善就成了施舍,而施舍,恰恰是毒藥。
慈善,不僅僅是助人,更重要的是“省人”。當年,倘若今日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得到一碗免費的食物,而非勞動得來,那么他大概也會像眾多饑民一樣瀕于困頓。在做慈善的同時,在提供幫助的同時,要使被幫助者振作起來,鼓起生活的勇氣。如果不能,勿寧不給,以免受者得之而依之,陷于沉淪。慈善中包含的更多的是人性的關懷,而非單純對弱者的憐憫。憐憫是不值一錢的,而關懷卻是無價的。
慈善還需以適應受者的心理的方式施行。亞圣孟子有云:嗟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陳光標的高調(diào)慈善自然是不提倡的,只因更多讓人覺得像站在道德的高峰進行居高臨下的施舍。不談流于形式之嫌,此舉更像在用受者的自尊心往自己臉上貼金。生前曾被媒體批評“一毛不拔”的史蒂夫﹒喬布斯,去世后被發(fā)現(xiàn)賬上曾有一筆對斯坦福大學的高達25億美元的巨額捐款,而且是匿名的。我想,流浪漢對玉米、燒餅之需要,應當更甚于也更樂于對五毛、一元之需要。
除了要在施行慈善時注入關懷,又以合適的方式施行之外,施行慈善還必須行之得處。有些人,并不真的需要我們的善意。正因為有人行善不得處,才會有某紅十字會人員的瘋狂炫富,才會有漁夫和蛇的悲劇。將慈善行之得處,不是吝惜我們的善心,而是為了更高效地利用我們有限的慈善資源,去幫助真正需要的人。我們都是蒼穹下奔碌于浮世的小人物,我們的小慈善無法像蓋茨夫婦消滅天花病毒那樣一揮而就。我們都有自己的一顆善心,中學生、律師、清潔工、公交車司機,沒有誰的善心更高貴。正如布魯斯﹒韋恩所言,“英雄可以是任何人”,慈善可以流露于舉手投足間。攙扶孕婦上公交車,為福利院打掃衛(wèi)生,甚至與落單的老人閑聊,都可以是善心的體現(xiàn)。
古人根據(jù)人創(chuàng)作了神,而人依靠善心貼近了神。善良的心性透過慈善的舉動點燃了歷史的火炬手手中的火把,照亮了人類的文明。而這其中的火炬手,既可以是白手起家的富翁,也可以是拒絕施舍的窮人。
【點評】。
“善性是人性與神性最相近的地方”。此文開篇高屋建瓴,以人性的切入去探勘善性的本質(zhì),并對“慈善與施舍”做了確切的辨析,雖不過三言兩語,卻字字切中要義。接著,作者在對慈善的關懷本質(zhì)、施行方式、落實對象的幾個層面上進行了縝密有效地論述,思想成熟深入,表達擲地有聲,展現(xiàn)了一位關注社會思考獨立尊重內(nèi)心的中學生的良好風范。
文章結(jié)尾兩段尤為令人稱道。作者不被材料鎖定,在有限的生活經(jīng)驗之上,以更為寬闊的胸襟,擴大了對善行的“施者”的界定,同時,與之延展的慈善的內(nèi)涵和外延也有了更為豐富的現(xiàn)實意義。
確實,行善路上,人人都是高貴的善性傳遞者,財富與善心不一定成正比,尊嚴也從來沒有排行榜。善在大愛里,更在細節(jié)中。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講師徐珊。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二十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有一個人白手起家,成了富翁,他為人慷慨,熱心于慈善事業(yè)。
一天,他了解到有三個貧困家庭,生活難以為繼,他同情這幾個家庭的處境,決定為他們提供捐助。
一家十分感激,高興地接受了他的幫助。
一家猶豫地接受了,但聲明一定會償還。
一家謝謝他的好意,但認為這是一種施舍,拒絕了。
要求:
1、自選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2、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套作,不得抄襲。
不出所料,今年廣東高考語文還是考新材料作文,這種形式的作文融合了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特點,故謂之為新材料作文。具體來說就是材料作文的形式,加上話題作文的要求。是在材料作文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新的作文樣式,這種命題形式從本質(zhì)上講,是材料作文,但是從表現(xiàn)形式上講,又與話題作文類似;它給定材料,但不給定話題,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樣“過死”,也不像話題作文那樣“過寬”。它既繼承了材料作文的一些優(yōu)點,又彌補了材料作文的缺陷。過去的材料作文,都是限定文體,而現(xiàn)在是文體不限。過去的材料作文,總有最佳立意,而現(xiàn)在的可有多個立意,已經(jīng)不存在最佳立意。這不是新材料作文是什么?為區(qū)別原來的給材料作文,我們將2006年高考以來的材料作文稱為新材料作文。它提供的材料更為廣闊,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給我們更大的發(fā)揮空間。新材料作文,可以說是吸收了傳統(tǒng)意義上材料作文和話題作文的長處,是一種全新的作文形式。
這則材料意思顯豁,通過貧困三家對“捐助”的不同態(tài)度,引出“如何對待慈善事業(yè)”這一論題。
我向來認為“關系”在審題中特別重要,以今年廣東作文題為例,我們可以把立意角度建立在“慈善”與“報恩”“償還”“施舍”的關系中來理解,也許更能開掘此次作文審題的內(nèi)涵。
今年作文審題難度雖然不大,可作文寫好并不容易。寫好這一作文,顯然需要我們考生有足夠生活濡染的養(yǎng)分,需要對生活有分寸而又思辨的理解力。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二十二
歷年的高考。
作文。
是社會熱議的話題,研究者多著眼于語文考試的原理與技術等工具層面,鮮有從社會學的角度進行研究。以下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于20xx廣東省語文高考作文,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北京的香山就是一個小小的自然圈,秋天的它是那么的美,如同一處火的海洋。走近其中,就如走近自然。
走上香山的林間小道,踩著落葉吱吱作響,微風吹動,一片片綠的、黃的、紅的樹葉輕飄飄地散落,帶著自然的清新味道蔓延在人們的嗅覺之中。香山的土地是那么的柔軟,踩上去如同踩在一塊海綿上,時不時浸出一點水來,使鞋子沾滿土的氣息。落葉鋪在地上,形成一道紅火的小徑,待秋天一過,它們化為養(yǎng)料,化作春泥,使香山的樹長得更加茂盛,也讓這里的風景更加美麗。
茂盛的樹上有鳥類鳴叫,婉轉(zhuǎn)的歌聲猶如天籟之音,引得我們幻想這些鳥類的模樣,它們的樣子肯定是極可愛的吧!一只不知名的鳥兒從一處枝頭撲棱撲棱地飛向空中,帶著自己的希望向天邊飛去時,也讓我知道了這個自然的神奇,鳥兒帶我更加走近香山的自然。
秋天的香山,美的是這里的樹,紅中夾帶著黃與綠,錯落有致,樹的根須向地下垂直蔓延,突出它們的年齡以及經(jīng)歷過的滄桑。這里的樹我大多叫不上名字,但又何必去了解它們的名字呢?我們是來親近自然,而不是辨別自然的,自然這么美,為什么不多去體驗呢?你看這火紅的樹葉飄散是否會讓你想起“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里美麗的景象是否會讓你“停車坐愛楓林晚”呢?自然啊,你為何這么美?讓我站在香山里為你駐足!
天氣不似預期,天空中風起云涌,樹葉沙沙作響,散落的葉片層層高。雨,毫無預兆地下了起來,香山中的花果清香、叢林氣息霎時間融入雨水中。人們似乎在雨水中更能走近自然,感受它的愛。當你也隨我撐起雨傘走上半山腰,再俯視山下的樹林,雨模糊了它們,卻給它們帶來一場美麗的交響樂,也給它們繪制出一幅美麗的油畫,這等美景是在電視與電腦中體驗不來的,因為這里還有自然的氣息與自然的聲音。
雨漸小,自然的氣息依舊彌漫在空中??上r間給予我領略自然的太少了,匆匆忙忙踩著混和樹葉與雨水的土地,帶著這里的自然味道跟隨旅行團離去。自然的清香留在我心,只有身臨其境才能真正地走近自然。
昨日之時,你教我草長鶯飛,細雨朦朧。
今日之時,我教你細數(shù)花名,測天看云。
仍記得小時候,父母外出,外婆你總是在鄉(xiāng)下帶著我忙農(nóng)活。正當夏時,天氣炎熱,忽然一場大雨,你放下農(nóng)活,笑瞇瞇地翻過我趴在床板上的身子,說:“囡囡,熱了吧?走,外婆帶你涼快去?!币粋€激靈,魚躍而起。外婆打著把破舊的傘,肩上騎著小小的我便出了門。外婆所說的“納涼好去處”竟是村里的一片蓮藕地。地是小方的淺池塘,有一間破木屋,我們進去時已濕了身,外婆順手摘了片荷葉搭在我的頭上,淺淺的荷香,仿佛我就正是荷花欲開時剛醒來的花仙子,我離荷塘多么多么近啊!大雨沖刷了盛夏的暑氣,連人身上的毛孔都是清涼的,溢著花香的。
荷花淡淡開,在風雨中舒展姿態(tài),綠色的裙擺隨風揚起。我偎依在你懷里,糯糯的聲音問道:“外婆,為什么下雨了就會涼快?為什么荷花夏天開?為什么……”“哎呦,可問怕外婆了!外婆哪里知道些什么,外婆只管曉得看看天,就知道明天下不下雨?!薄澳呛筇炷兀蠛筇炷?”我追著問,你捏了捏我的小臉,說:“那要等囡囡長大后才能教外婆了。”我心中略有惆悵,這片荷塘已離我有些遠了。
是啊,長大了,我會了。我會牽著你去散步,瞧見路邊開得正爛漫的小野花,我可以指著它,告訴你:“外婆,那是覆施子,有清熱解毒之用……那是金錢草,因為它的葉子圓圓的像銅錢……”你笑而不語,臉上盡是自豪。你突然看看天,我知道你想看清天上的云是怎樣的狀況。但你瞇著眼,總是看不清,覺得天更遠更遠了,自嘲的說道:“哎!老了,眼睛不中用了?!蔽遗呐哪愕氖直?,翻了翻手機里近幾天的天氣預報,說:“外婆,明天又是晴天呢,這個星期都不會下雨,我們?nèi)タ春苫ò桑铱梢愿嬖V你荷花有哪些藥用價值哦。”我揚了揚手機,天空就在這里,自然也在這里,不遠。我們可以離那片荷塘更近。
很感謝你,帶我去看荷賞雨,讓我親近自然,獲得感性認識;現(xiàn)在,我?guī)闳タ春苫ǔ善?,給你數(shù)數(shù)荷花的藥效,讓我們理性認識自然,不必遺憾。
我們,去看花海成片,細數(shù)花名。
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lián)網(wǎng)、電視等的出現(xiàn)使“秀才不出門,盡知天下事”成為了可能。通過科技,我們不僅能看遍世界的美景,還能更深入的探索自然的奧妙??萍?,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讓我們更好的感知自然。
科技為我們打開了一扇窗。透過這扇窗,我們看見了世界的壯美與遼闊。目前,一組“世界與內(nèi)蒙古撞臉”的圖片在網(wǎng)絡上走紅。從圖片中我們能看到世界上許多著名的景點在許多地方與內(nèi)蒙古有異曲同工之妙。網(wǎng)友們紛紛感嘆,要是沒有科技,我們也許永遠也不會發(fā)現(xiàn)內(nèi)蒙古那具有“國際范”的美。的確,如今的人們處在邊界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不出家門,我們就可以看見內(nèi)蒙古廣闊無垠的草原,感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壯闊氣勢。這要放在古代,人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雖然感受更真切,但要忍受旅途的疲憊。在偌大的世界里,人是渺小的,只有通過科技,才能滿足我們對自然無限的好奇心。
科技總能把我們帶入另一個“時空”。通過科技,我們無需實地考察,就能從宏觀上把握自然,感知自然。尼泊爾發(fā)生了8.0級大地震,令世界為之悲痛。如今,有了科技,我們得以換一種方式心系災區(qū)。通過電視,我們了解到災區(qū)的各方面情況。通過上網(wǎng),我們還能了解到尼泊爾此次災難發(fā)生的原因,震源深度以及可能引發(fā)的各種氣象災害等等??萍祭宋覀兣c尼泊爾的距離。我們無需親自前往災區(qū),便能夠感受自然的巨大威力。有了科技,我們對自然的感知就不僅僅停留在感性層面,我們能更加理性地面對自然,對自然常存敬畏在心間。
我們應該慶幸我們生在一個科技如此發(fā)達的時代??萍技ぐl(fā)了我們對自然的想象,推動了我們?nèi)ヌ剿?。回首在科技不那么發(fā)達的時代里,哥倫布歷盡艱險發(fā)現(xiàn)新大陸,卻未發(fā)現(xiàn)那不是他所向往的亞洲;近代中國人因為科技落后而缺乏對世界的了解,妄自尊大……我們要好好利用科技,開眼看世界,更好的感知自然,利用自然。
日前,一封“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教師辭職信被稱為史上最具情懷辭職信。我們在最大限度利用科技同時,也不要忘記邁出腳去看看,生活,畢竟還有詩和遠方。
總而言之,在這個不斷向前發(fā)展的時代里,科技的出現(xiàn)總是有利于人們更好地感知自然的。我們應感激:科技拉近了人與自然的距離。
廣東省語文經(jīng)常出篇二十三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著名大學碩士新生郝同學,在微信朋友圈中對幾位國內(nèi)知名的史學教授出言不遜,用“垃圾”等詞形容這些學者的學識和人品。他的導師孫教授看到之后,提醒郝同學為人治學要謙虛,談人論事切忌污言穢語。但不久后郝同學又發(fā)布了類似言論,孫教授極度震怒,立即發(fā)表公開信宣布與之斷絕師生關系。近日,學校正從校規(guī)和育人等層面評估孫教授的“斷絕”是否合理。
這是一篇取材于現(xiàn)實的新材料作文。材料敘述的事實分為五個階段:郝同學出言不遜;孫教授看到后提醒;郝同學又發(fā)布了類似言論;孫教授宣布與之斷絕師生關系;學校評估“斷絕”的合理性。綜合起來看,材料的中心內(nèi)容是:孫教授宣布與郝同學斷絕師生關系。只要不脫離這個中心立意,都可視為符合題意。
從孫教授的角度看,可以支持其宣布與郝同學斷絕師生關系,贊揚其堅守尊師重教的原則和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也可以批評其逐出師門的方式簡單粗暴,指責其違背了“誨人不倦”的教育原則等。
從郝同學的角度看,可以批評其口無遮攔,言辭輕率,目無師長;也可以肯定其勇于質(zhì)疑,不迷信權威等。
從學校的角度看,可以肯定其恪守校規(guī)、遵章辦事的行為,突出學校的育人功能;也可以批評其平時疏于師生管理,才導致出現(xiàn)封建家長式的老師和如此膽大無禮的學生等。
也可以整體把握材料談尊師重教與個性張揚、學術自由的關系,等等。以下角度,可視為基本符合或不太符合題意:
(1)從微信朋友圈的角度談如何對待“私人空間”里的言行;(2)從知名的史學教授的角度談老師學高德劭才能贏得尊敬等。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發(fā)公開信與弟子斷絕師生關系。
2015年09月21日來源:澎湃新聞網(wǎng)。
9月20日,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教授孫家洲發(fā)布公開信,申明要斷絕與新招碩士生的師生關系,該學生隨后做出回應。
公開信是通過微信公號“點墨軒藝術空間”發(fā)布的,題為《中國人民大學孫家洲教授為斷絕本人與新招碩士生郝相赫的師生關系告學界朋友與弟子的公開信》,隨后散布于微博等社交傳媒。下面是公開信正文:
師生之交首重道義。是我多年來與弟子相處的重要原則。今天中午,我在微信上看到了今年新招收的碩士生郝相赫發(fā)出的微信,居然對閻步克先生韓樹峰先生無端嘲諷。
我極為震怒!當即發(fā)出公開評論,怒斥狂徒。我的評論,無法顯示。隨后,我發(fā)現(xiàn)他把狂言撤銷了。但是,問題已經(jīng)暴露無遺。學界自有學界的規(guī)矩與尊嚴。
道不同不相為謀。
鑒于目前的情況,我在此宣布:郝相赫從現(xiàn)在起,已經(jīng)不是我的弟子。我在半個小時前已經(jīng)把我的決定告知了郝相赫本人。
做出這個決定,我內(nèi)心充滿了痛楚。年輕人如果是一時氣盛,說話有欠缺,作為長者,本來應該寬恕和寬容。但是,郝相赫此次的狂言,與一般過失之語不同。我無法容忍這樣的人再做我的弟子。
而且,他從報到之后,在微信上屢屢發(fā)表攻擊他人的言論,我為此不安,也曾經(jīng)發(fā)信給他,勸他要處事平和。
其中,我的一封信是:
治學,要沉潛。為人,要平和。
任何人都有在微信上自由表達的權力。任何人也有對他人的表達有評斷的權力。人家說不說,兩可;有人說了,聽不聽,在你。
我,對于你近期的幾個微信所體現(xiàn)的意境或者說風格,很不安。我不強求你與我一致。但是,感覺還是把我的不安告知你為好。
我還與他約好:中秋節(jié)之后,要用半天的時間,好好談談三年的學習。我自以為,作為導師,我在勸導他時,已經(jīng)是苦口婆心了。
不料,今天中午又看到了更加肆無忌憚的文字。至此,我已經(jīng)是“忍無可忍”!只能是公開宣布:斷絕與郝相赫的師生關系。也請學界朋友和門下諸弟子,理解我此刻內(nèi)心的痛楚與堅忍。
從長沙返京之后,我就辦理校內(nèi)中止與郝相赫師生關系的手續(xù)。不等中秋節(jié)之后。此后,郝相赫的任何言論,他的未來發(fā)展,都與我無關。
學生郝某隨即發(fā)表情況說明,表示同意與老師解除指導關系?!肚闆r說明》全文如下:
我是郝相赫,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2015級碩士研究生。2015年9月19日,我的前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孫家洲老師發(fā)表了公開信,宣布與我斷絕指導關系??吹焦_信,我非常震驚,該公開信里的許多內(nèi)容,我想我與孫老師的理解有差異,需要社會各界、老師同學聽到另一方的聲音,因此寫成以下情況說明。
事情的起因是2015年9月19日,我在人大圖書館讀書。讀了李憑先生的《北魏平城時代》后,對李先生分析政治史的思路非常欽佩,就發(fā)了一條微信朋友圈贊頌這本好書。發(fā)朋友圈的時候,我確實有點感慨的,魏晉南北朝史領域有李先生這么杰出的學者南下澳門了,而在北京,中國的兩大文科名校——人大、北大里執(zhí)教魏晉南北朝的導師卻沒有人及得上李先生的水平。我以前讀過北大閻步克教授、人大韓樹峰老師的高作,并不十分佩服,于是就拿來比較,說后兩者“平庸”。
作為一個年輕人議論前輩學者,當然是錯誤的,但是也得分析具體情況。我的這些議論是發(fā)在哪里呢?是我的微信朋友圈里?!芭笥讶Α倍志秃苌鷦拥卣f明了這個發(fā)言平臺的性質(zhì)。大家知道,微信和微博是不同的,微博是公開的任何人都可以看,微信卻只有加著的好友可以看。我的朋友圈里沒有專家學者,我本科是一所普通省屬院校畢業(yè)的,沒有機會見到什么歷史學界的人物,朋友圈里都是親戚、朋友,而且都是我信得過的朋友,那種只有社會上的聯(lián)系的朋友我雖然加著,但是是屏蔽他們不讓他們看到我的朋友圈的。我朋友圈里唯一一個學者就是我的導師孫老師。所以這就是一個內(nèi)部空間、私人空間。我在私人空間里說話自然隨便一些,這些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公開領域,我絕對不會說兩位學者不好,我公開領域見到韓樹峰老師的話,一定是問好的。見到閻步克教授的話,我也至少不會當面攻擊他。
還有一點要注意的是,即便是在朋友圈中和自己的私人朋友分享對學者的看法,但我對人大韓樹峰老師是保留了尊重的,沒有直接點出其名字,而是用拉丁字母代替。而在孫老師的公開信里,直接給我還原了出來予以宣布。
我作為讀者,讀了公開出版的著作,當然是有評論的權利的。我這評論只涉及作者的學識能力,沒有人格攻擊,我想這樣的評論哪怕公開發(fā)表,也是不違法,不違反組織紀律的,但我出于對學術前輩的尊重,只是在自己的私人空間里發(fā)表,就算這樣,我的話還是被公開信傳播,那就好比在酒桌上的話被偷拍視頻一樣,我覺得這是不太公正的。
孫老師似乎不知,他的朋友圈與我的朋友圈完全不一樣。他是老資格的教授,朋友圈里學者多、知名人士也多,拜公開信所賜,我的名譽受到很大傷害,原先在北京考博的計劃也完全泡湯。而我的朋友圈只是純粹的私人朋友的空間,我在朋友圈里表達我對某學者的不佩服,只是私人朋友聊聊,對學界是毫無影響,對前輩教授的地位名譽也是毫無撼動的。
我仍然非常尊敬孫家洲老師,感謝開學這段時間他對我的指導!我向?qū)O家洲老師、韓樹峰老師致以十分誠摯的歉意。我也承認對閻步克教授的私人評論是錯誤的,應予收回。我接受孫家洲老師公開信的要求,同意解除與孫家洲的老師的指導關系。但是,我作為通過國家統(tǒng)一考試招考的碩士研究生,我必須聲明,我沒有違反任何組織紀律,我將不惜一切手段維護我作為研究生的合法權利。
9月21日19時許,郝相赫在新浪微博發(fā)布《道歉信》,表示“感受到了很大壓力”,希望老師“能夠繼續(xù)容留”。以下是道歉信全文:
道歉信。
尊敬的各位老師、朋友們。
最近因為我在朋友圈的極為不當?shù)陌l(fā)言引起了普遍關注,給各位老師及北大歷史系、人大歷史學院帶來了負面影響,我感到非常的自責和深深的歉意!事情發(fā)生后,我充分地認識到妄議前輩師長是在多么的年少無知。自己一定深刻檢討、痛改前非,認真學習。懇請閻步克老師、韓樹峰老師及其他被波及的老師能夠?qū)捤∥业哪晟佥p狂。剛?cè)霂熼T,就給導師孫家洲老師帶來這么大的麻煩,未能深刻領會孫老師的諄諄教誨,在此向?qū)O老師表示誠懇的歉意,懇請孫老師能夠繼續(xù)容留我做您的學生,接受您的教導。
我才剛剛念上研究生,還非常的年輕,這件事已經(jīng)讓我感受到了很大壓力,我深深悔恨并懇請各位老師、朋友能給我一次改過的機會,并使我能夠順利的完成學業(yè)。
我在剛剛收到孫老師的公開信時,非常震驚,驚慌之余發(fā)表了一個“情況說明”,解釋了一些我的觀點,也表達了歉意。現(xiàn)在我收回這個“情況說明”。
現(xiàn)在有的媒體朋友在教室和寢室堵著我要采訪我,已經(jīng)擾亂了正常的教學秩序。這封道歉信就是我對這次事情的唯一回應,對于媒體朋友不會有任何回復,懇請各位媒體朋友放過我,讓我恢復正常的學習和生活秩序。
博導:不想事態(tài)擴大,希望公眾寬容。
人大歷史系表示,希望再給學生一次機會學者認為,完成斷絕手續(xù)還需學校同意。
2015年09月23日記者:徐斌忠。
“懇切孫老師繼續(xù)容留我做您的學生,接受您的教導?!?1日晚7時許,郝相赫用實名微博發(fā)布致歉信。在這篇不到500字的致歉信中,郝相赫寫道,因朋友圈的不當發(fā)言,給老師及北大歷史系、人大歷史學院帶來負面影響,為此感到“非常的自責和深深的歉意,懇求各位老師和朋友給我改過的機會,使我順利完成學業(yè)”。
孫家洲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稱,此前發(fā)出的斷絕師生關系聲明僅限于局部私人朋友,他不想擴大事態(tài),當前輿論對師生雙方不利,希望公眾給予寬容與關愛。
人大歷史系學生科一位老師在接受南方都市報采訪時表示,這是學生不注意表達方式的結(jié)果,但學生已就自己的行為道歉了。該老師表示,院系打算等孫教授出差回校后,與其溝通下,希望再給學生一次機會。
據(jù)了解,類似孫家洲公開聲明與學生斷絕師生關系的案例,之前未曾發(fā)生。不過,有學者指出,我國高校沒有學生更換導師或者導師淘汰學生的相關規(guī)定。因此,孫家洲單方宣布斷絕師生關系,在有些學者看來,似乎在操作層面上缺少依據(jù),不大會由孫家洲一個人說了算。
上海師范大學人文與傳播學院歷史學系博導周育民認為,現(xiàn)在的碩士研究生是經(jīng)由國家統(tǒng)一考試錄取,因此,這種師生關系,就導師方面而言,是應聘用學校要求履行的一種職務行為。被錄取的學生,只要完成課業(yè),沒有嚴重違紀失德行為,學校方面即無權開除或取消其學籍。
21世紀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也表示,要真正完成“斷絕”手續(xù),還需得到學校的同意,學校要從教育和學術角度評估孫教授的“斷絕”理由是否合理,而不能只聽孫教授單方面的說法。
孫家洲:郝相赫的態(tài)度有良好的轉(zhuǎn)變。
2015年09月23日《南方都市報》。
記者問:您的學生昨晚又發(fā)了道歉信,您還堅持斷絕師生關系嗎?孫家洲:他寫的道歉信中說出了原來做錯的幾方面之后,我也把情況跟領導匯報,我也有我的想法。我昨天晚上熬了一個夜,寫回應的信,但領導是不同意發(fā)的。
孫家洲:如果學生發(fā)表的是學術討論,不滿學者的觀點,提出批評,這種事在大學里面,老師誰也不會壓著他,但他這不是學術討論而是謾罵。
記者問:公眾也對您學生的言論有所議論。
孫家洲:最開始我發(fā)現(xiàn)他攻擊別人,我還去勸說,勸說過程中他又發(fā)朋友圈,把貶低別人的程度提高了一個層次,我作為導師應該表態(tài)。
記者問:您昨天跟我說斷絕師生的“公開信”是發(fā)在朋友圈,后被人公開到網(wǎng)上的?
孫家洲:網(wǎng)絡上之前熱炒的這封公開信,并不是我提供給網(wǎng)絡的。這封公開信本來是在我們私人的微信朋友圈,是一封告學界和弟子信,我們公開是有一個范圍的,我并不想把它公開在社會上。我們的朋友圈,本來是一個私人、微信的范圍,是一個很小的范圍。我不希望公眾去關注這件事,而要注重更深刻的東西。
記者問:發(fā)“公開信”之后呢?
孫家洲:這本是一個純粹學術的事,結(jié)果變成大眾話題,被大家娛樂一番。這樣對我們各方面都不好,對這個學生、這個年輕人一定是不利的,我們希望公眾給予寬容關愛。輿論霸權時代,輿論綁架人太可怕。
【六校優(yōu)秀作文選登】。
讓思想在包容中綻放(54分)。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6班鄭俊豪。
一篇朋友圈,一封公開信,讓原本和睦的師生形同陌路,怎能不讓人扼腕嘆息。學生的言論固然偏激,但作為傳道授業(yè)者的孫教授,若是能以包容的態(tài)度看待學生的偏激,師生間的紐帶也許就能維系。
王爾德曾說:“如果一種思想不足以讓人感到危險,那它就不能稱之為思想。”郝同學對教授們出言不遜,甚至詆毀相向,足以讓人感到危險,甚至會發(fā)出“尊師之道不存矣”的感慨。但正如每一種思想都不是空穴來風一樣,他的朋友圈必定反映出學術界的某種現(xiàn)象。育人者只有對學生們偏激的思想包容看待,由包容產(chǎn)生正視,方能由正視找出問題所在,為學生作出垂范、表率。子曰:“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作為領導者的老師以身作則,學生才會對老師學識品行信服,從而杜絕類似的詆毀現(xiàn)象??梢?,包容是讓思想回到平和、理性的關鍵。
如果說對學生的偏激言論包容是在包容一種思想,那么將問題縮小化,在小范圍內(nèi)解決則是在包容學生本身。學生發(fā)表言論的平臺是僅有好友可見的微信朋友圈,具有與生俱來的隱密性,因而言論較在公共場合說的浮夸、過分也無可厚非;然而教授一封公開信將學生行為公諸于眾,這就把問題擴大化,并對學生造成無法挽回的影響。可以預見的是輿論對他的口誅筆伐,同學對他的不理解,其他老師對他的不信任。王爾德曾說:“每個圣人都有過去,每個罪人都有未來?!备螞r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眾口鑠金,三人成虎,無形中這位學生的未來就被活生生地剝奪,沒有改過重來的機會。而更嚴重的是,一旦個人行為上升至社會層面,它就演變成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久而久之,當人把批評、異議與此次事件相提并論時,便鮮有人敢于對不正之事提出質(zhì)疑,而這當然是不利于思想的發(fā)揚、傳播的。
誠然,學生并非不曾有過機會,教授在斷絕師生關系時就曾對他作出提醒,未嘗不是一種包容。但所謂包容,當一以貫之,如春風化雨慢慢感化人心。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善舉,而是漫長的堅守,而這也是師道之所在。因此若要說教授的提醒就是包容,已極盡為師之責任,那未免有虛偽之虞。
包容給人以和諧,更給人以思想。讓人人皆秉包容之心,讓思想憑自由之精神,獨立之人格開花、結(jié)果。
揚君子之風,滅逆狂之氣(52.5)。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6班陳容如。
某著名大學的碩士新生郝同學,屢次在微信朋友圈上發(fā)表對國內(nèi)幾位知名史學教授的忤逆之言,甚至用“垃圾”等不堪的字眼對其人格進行詆毀。其導師孫教授聞之震怒,立即公開宣布與其斷絕師生關系。閱此我不禁為孫教授此舉叫好,唯有揚君子之風,滅逆狂之氣,方能肅清學界不良之風氣。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懷一顆謙遜的心,治學才能有所建樹。莫言曾說過:“我平時可以是老子,寫作時只能是孫子?!敝Z貝爾文學獎的榮譽加身,莫言卻依然保持一顆謙遜之心,以“孫子”自喻,令人贊嘆。反而觀之,作為碩士新生的郝同學,方處于求學階段,就對史學界的前輩如此大放厥詞,實在令人不恥。滴水足以見滄海,如今的學界,早已失去了君子的風氣,學者們或相互叫囂,一些學者的驚世言論更諸見于報端。倘若不以這一事件著手,肅清學界浮躁狂妄的不良風氣,想今后的學界,再也難成為學術爭奇斗艷的沃土,而是一灘發(fā)臭令人捂鼻的沼澤。
揚君子之風,就大而論之,是在日常生活中平和而富有原則。用“垃圾”的字眼形容人,本是無禮之舉,而今卻發(fā)生在一位高校的碩士生身上,我們不禁會疑問“君子之風何所在,文明之國耐何存?”無論郝同學描述的教授是否品行不端。用“垃圾”的字眼形容人絕非世俗所應允,更何況此同學更發(fā)布于網(wǎng)絡平臺。無道德而談學術,豈非《諫太宗十思疏》中一語所說“伐根以求木茂,塞源以欲流長”也?文明,是我們處世的原則,更是國家安身立命的根本。設想中國大街小巷,市井深處抑或?qū)W術之殿堂,人們出言不遜,“粗”言成章,將是如何一亂相。難道兩千年的文明古國將倒退回野蠻人時代乎?揚君子之風,滅逆狂之氣,營造健康良好的氛圍予國民,不應容忍類似郝同學的事件受到發(fā)揚。
寫到此處,我不禁心生疑惑:我們的教育怎么了?為何一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思想素質(zhì)竟如此的不堪?謙虛,文明禮讓此種小學生都懂的事為何此時卻用來批判一碩士生?也許,這是中國應試教育將面臨的重要命題。
揚君子之風,滅逆狂之氣。
寬心育化,自成芬芳(53)。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班肖潔榆。
斷,還是不斷,這是一個問題。
師生之情,不應了斷。若能寬心育化,必將自成芬芳。
寬心育化,寬懷應之,在風雨中呵護一段情誼,是一種為人師表的風范,更是一種對學子的諄諄教化。誠然,郝同學的言行不正與不聽悔改著實不負眾望,但面對一位誤入歧途的學子,又何必將其放棄,用師生情誼破裂的殘酷方式喚其覺醒?身為著名大學的碩士新生,這位人才自然不會缺失基本的素養(yǎng),若是犯下小錯,更應寬心育化,方為育人英才之正道。假想當日,面對學生的離去,若不是秦青的撫節(jié)悲歌讓學生大徹大悟,又怎能重拾一段師生緣分,留下“響遏行云”的千古美名?悠揚的樂聲蘊含著老師對學生的寬心育化,最終才能喚得浪子回頭。寬心育化,寬懷應之,以寬化濡養(yǎng)學子,以寬化呵護情誼,方能自得始終。
寬心育化,寬懷應之,在風浪中堅守一段情緣,是一種知書育人的典范,更是對社會教育的啟迪。只因一個錯誤,便將師生關系徹底斬斷,雖是為了弘揚敬重學士的風范,卻在社會中的教育方式與師生關系烙上一道刻骨銘心的傷痕。大學中,輕易斷絕師生關系,不僅有悖于學校規(guī)定,更是與社會中師長孜孜不倦,潛心育人的形象背道而馳,這又是否會在現(xiàn)代教育留下“簡單化”、“粗暴化”的痕跡?近年來,社會中老師體罰學生,學生毆打老師的惡性事件屢屢發(fā)生,在此之下,作為社會教育的核心與引領,大學更應樹立師長寬心育人,引領正途的為師風范,以寬心之態(tài)蘊育桃李,此方為正道。寬心育化,寬懷應之,以寬化蘊養(yǎng)學子,以寬化弘揚正氣,方能自成芬芳。
誠然,師生之情不可斷,但并不意味著對于學生不當行徑的一味寬容甚至縱容。寬心育化,不僅要育人,更要化人,在維護情誼的基礎上誠心化之,定能育得善果,收獲桃李,嗅得芬芳。
一段插曲,何必終了?用一次寬心育化,換取師生長久情誼,換得學子教化成才,豈不樂哉?斷,還是不斷,這不再是一個問題。
以德感懷,乃育人之精髓(50)。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7班李文心。
尊敬的孫教授:
您好!
近日聽聞了您要與學生斷絕師生關系的新聞,在震驚之余,我作為一介學子,實是想與您分享一下我的微小見解。
了解了郝同學的所作所為之后,我不禁為他扼腕嘆息。且不論作為一個學識淵博遠強于普通人的碩士,就算是普通人,我們都懂得尊敬他人、語言文明的道理。處于您的立場之上,我十分理解您對于他屢教不改的憤怒與失望,才出此斷絕師生關系的下下策。
其次,您的人生閱歷比我豐富,不會不懂得為人處事中換位思考的道理吧。郝同學的做法從壞處中看卻也有值得欣慰的地方:他沒有在公眾面前公開發(fā)表言論,只是在朋友圈中小范圍地表達不滿。而您在否定他的時候卻大肆宣揚了他的過錯,大有一種將學生推向斷頭臺的錯覺。試問,您有站在學生的角度替他考慮過嗎?此封公開信之后,您樹立了高大嚴厲的師者形象,卻不經(jīng)意將學生推向了萬丈深淵,您又讓他以后如何治學與生活?作為老師,難道您不應該有一種濟世的廣闊胸懷嗎?、最后,謹我站在您的立場建議您。您對于學生的不認同的行為可以在私下里進行,中國人崇尚的“家里事家里解決”也是這么個道理。您可以選擇放棄這個學生,但請不要將一個新的難題留給學校。也許您可以繼續(xù)忍耐,讀萬卷書的您必會懂得“人生沒有跨不過的坎”。在信的最后,希望您不要介意我的一番敝論,祝您在學術道路上走得更加輝煌!
此致敬禮!
xx。
xx年xx月xx日。
“斷絕師生關系”是否恰當(50)。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0班柯逸凡。
身為知名大學的碩士新生,卻在朋友圈中以“垃圾”等詞形容知名學者,且不聽勸告再犯此事,最終致使其師與之斷絕關系??郝同學的所作所為不免令人“大開眼界”,而孫教授“斷絕師生關系”的論調(diào)是否合理,也同樣引人深思。
我認為,郝同學的作法雖盡顯其素質(zhì)之低,孫教授的作法卻也不甚妥當,所謂“斷絕關系”之論,表面上看似乎大義凜然,實則根本無法說通。
首先,國有國法,校有校規(guī)。郝同學能成為知名大學碩士,不可否認其確有足夠的學習能力,無奈品不與學兼優(yōu),這是教育和選拔模式引發(fā)的弊端。但姑且不論其弊病在何處,郝同學既已成為該大學的碩士生,而我估計該校校規(guī)中不應會有“出言不遜者斷絕師生關系”這一條,則若以校規(guī)為依據(jù),“斷絕師生關系”之說就不成立。法規(guī)與校規(guī)之類,雖常有漏洞,但我等仍應遵守規(guī)則,不可任意妄言“斷絕”,正如持槍令雖然飽受爭議,但其作為美國的法令一日,美國人就必須遵守一日,無論法律還是規(guī)定,定下一日就不應違背。
其次,與出言不遜的學生斷絕關系,未免有替己開脫之嫌。魯迅在《墳》中有一篇“我的節(jié)烈觀”的文章,提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常有知識分子在各種地方提到“世風日下,人心不古”這兩句話,似乎說了這句話,“世風日下”的人之中就不包括自己了。這種置身事外,金蟬脫殼的行為與孫教授的言論頗像。作為郝同學的導師,既然招收了郝同學為碩士生,為何不在選擇之前發(fā)現(xiàn)郝同學的品性問題,而待他出言不遜之后才立即批評又斷絕關系?無論郝同學之前可能如何掩飾,識人不明的后果只能自己承擔。
最后,從育人的角度來說,斷絕師生關系的作法也未免不當?!耙蝗諡閹?,終身為父”,學生要如敬父一樣敬師,為師者也應如為父一般對待教導學生,正所謂“權利與義務相等”。因此,在郝同學出言不遜時,孫教授最應該做的是對其進行悉心教導,直至他能醒悟。人之初,性本善,我想郝同學不會是屢教不改的人。
綜上,我想郝同學和孫教授都要反思自己的行為,將這場鬧劇扭正方向,正視自己的選擇和行為,做自己該做的事。
何以“教”為(53)。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8班李蕊珊。
所謂教育,便是以一棵樹搖醒另一棵樹,一朵云觸碰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而“靈魂”之實,不僅是學術之精,更是做人之道。
古語有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敝腥A大地,泱泱大國,向來以教育為重,無論就傳統(tǒng)師道綱常倫理下,亦或者以規(guī)矩而言,師生關系均不可輕易斷絕。孟子師孔子,孔子師郯子,自古以來脈脈相承,情理規(guī)章皆不可絕。張廷玉之師,在與其政道思想都大不相同之際,被旁人問及是否會與其斷絕師生關系之時,仍明確表示:“我固為師,情理之中道德之內(nèi),無論他是否不敬我為先,于規(guī)矩而言,我仍要教育他的?!痹诠磐駚淼膶W制之下,在歷經(jīng)千年延續(xù)至今的道法之下,師,已如父,既已如父,又何來理由輕易斷絕?始應循循善誘,迷途引返,教以正道,才是合規(guī)矩之說。
亞里士多德曾說:“學術即尊重,先尊敬老師,才會懂得尊重他的學問?!弊饚熤氐?,尊師為先,如江澤民所言:“尊重老師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我們每一個人都不應忘記?!闭\然,學生,不僅為“學”而生,更應懷揣一顆如程門立雪的赤子之心為致學之始,學生侮辱學者固然大不敬,為師之道,恰應包容并令其悔悟,方為正道。
至此,何以“教”為?應是以立人為先,秉“為父”之責,迷途引返,授以真學,方可立己立人,達己達人。
師字當頭育為先(52)。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8班邱淑平。
學生年輕氣盛出言不遜,教授勸告無用震怒言斷。郝同學尚抱不思不反的態(tài)度,教授亦持不做不休的立場。人們感慨這位學生的“學品”,也斟酌教授的行為。從校規(guī)上看,教授的行為一定不當;即使從情懷來講,我認為,教授的“斷絕”言論也失妥,為師更應以育人為主。
為師應該具有包容的品格。畢竟是教授,活得比年輕人久,閱歷自然豐富,應該能從年輕人身上找到自己年少時的影子。胡適提出“容忍與自由”,認為“容忍異己時最不輕易養(yǎng)成,最難得的雅量”;蔡元培也提出“兼容并包”。對于針鋒相對的“異己”尚可抱包容的的態(tài)度,更何況只是一個“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年輕人。教授的確有過容忍,但這種容忍的品格是否貫徹又是另一種精神境界了。對年輕人大言不慚的包容,以柔克剛,而不尖銳地針對他,或許能讓他認識到自己的不成熟。
為師應該自覺擔起教化的擔子。師說中寫道:“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逼渲械摹皞鞯馈?,我理解為傳授做人的道理。梁啟超的《少年中國說》中提到“少年強則國強”,固然,我們無法保證每一個中國青年的品質(zhì),但一位老師,能像金岳霖先生那樣關注學生,身體力行感染學生,也算是功德一件。老師愿意盡其所能教化學生,而不是因為他的部分過錯就放棄培養(yǎng)他的機會,才有可能讓社會形成尊師重道的良好風氣。
為師要有自己的精神。正如蔡元培先生,他的儒雅讓人起敬;而他挽起袖子,向鬧事的學生大喊“我跟你們決斗”的那一刻又讓人覺得不可侵犯。他同學生一起在教室里聽課,也愿學生在國難之際發(fā)揮自己的力量。這種心中有作為教育者的信念,知道自己所希冀的教育是怎么樣的,知道自己所希冀的中國是怎么樣的,并投身于此的精神,就是我所說的為師的精神。即使被學生的言論激怒,也能堅守為國培養(yǎng)人才的信念去勸他改悔,不會輕言“斷絕”。
師字當頭育為先,“為中國之青年,為年輕的中國”。也愿中國師者對于學術和育人依然持有熱忱。正如杰克?凱魯亞克所說:“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鼻髮W為謙,育人有道(50)。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班吳家鳴。
一次爭執(zhí),師生二人淪為敵人;一封公開斷絕師生關系的信,師生二人成為陌路人。一時間,師生二人被推到了風口浪尖,孰是孰非,眾說紛紜,莫衷一是。且不論對與錯,兩人的爭執(zhí)與關系破裂或許正是中國教育界的縮影。殊不知,求學為謙,育人有道方為解決問題的上上策。
寒窗苦讀,磨練的不應是咄咄逼人的自傲,而應是作為一名學者的謙遜。君不知,謙遜為求學之指路牌,而自傲則是麻醉自我的毒藥。因為“俯身傾耳以請”,出身寒門的宋濂才能有所聞,有所獲,成為明初的叱咤人物;因為自以為是,自命不凡,許多考入名牌大學的學生對師不敬,對己不尊,最終泯然于眾人。謙虛,使人的思想與心靈得到凈化,更有能力去接受來自老師的意見。一次不遜的言論,一次自視清高的行徑,郝同學失去了繼續(xù)向師求學的機會。謙遜終有一天會成為他的座右銘。
諄諄教誨,育人還需耐心,毋因一時之怒,斷學生前程。孫教授的一次公開斷絕師生關系,看似有理實則是無情。殊不知,將一次私人恩怨升級為公眾輿論討論,于己無利,于學生有害??v使學生偶爾犯錯,育人者理應寬容,給予其改過自信的機會。在校園里,老師不再以高高在上的形象出現(xiàn),學生有錯,老師用自己的德行感化學生,一派和諧之景。倘若不是,校園里必定會彌漫著戰(zhàn)火與硝煙,而一切的導火索只因育人者無耐心?;蛟S,耐心育人也會終有一天成為孫教授的教學理念。
今日之中國,其興也勃焉;今日之教育,其責也重焉。倘若在教室里,在校園中,在社會中,能流淌著“治學為謙,育人有道”的這股清流,那么中國之教育必將重獲新生,煥發(fā)生機。學者俯身以請,師者諄諄教誨,思維的火花就此迸發(fā)。要挑起時代的重擔,還需師者與學子共同努力,這就更需要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做頂梁柱。若柱倒,教育之高樓便房倒屋塌。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郝同學與孫教授的對與錯就交給時間去判斷吧。但我篤信,當學子求學為謙、師者育人有道之時,中國的教育事業(yè)必能享受一路走來的風光,享受明媚陽光下的春光融融。
學生聽教,教師方教(50)。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7班王思齊。
尊敬的各位校領導:
您好!
聽聞貴校一郝姓新生因?qū)鴥?nèi)知名史學教授出言不遜,經(jīng)其導師勸阻后卻變本加厲,其導師一怒之下欲要與學生斷絕師生關系,目前校方正在處理此事,在此我有一些愚見,淺談略表,僅供您參考。
首先,從這位同學的做法來看,是十分欠妥當?shù)?。這位同學不過是一位碩士新生,卻對國內(nèi)史學界泰斗口出狂言,若只是在學術問題上提出不同的見解倒也無妨,還可將其看作是言辭激烈的爭論,而該生的言語中卻污蔑幾位教授的人品,扎扎實實是對教授們的人身攻擊,很難想象,“垃圾”這種形容詞會出現(xiàn)在貴校同學口中,使用對象竟還是史學界大儒,此次事件對貴校造成的惡劣影響,想必我也不用贅述了。以我之見,貴校當務之急是要對此事作出積極回應,以減輕這種負面影響。
再談孫教授的處理辦法,我們常說,“教不嚴,師之惰”,而事實果真如此嗎?郝同學口出狂言后,孫教授苦口婆心地勸說,教導他要謙虛行事,談論人事要保留起碼的尊重,然而郝同學卻是充耳不聞,一錯再錯,換了誰能容忍呢?試想孫教授看著那些朝向與自己同等身份的大污言穢語,該是如何羞憤于有了這般的學生?若不采取舉措,日后又該如何與這些史學界同仁相見呢?況且,在發(fā)表公開信之前,孫教授已有過苦心勸阻,可說是仁至義盡。所以,這一“斷絕”應當是合理的。只有學生愿意聽從教誨,教師才有努力教導的必要。
讓孫教授勉為其難地再來教授這位不聽其教誨的學生,這樣的處理辦法既不悖校規(guī),且對孫教授,對郝同學的發(fā)展,都有很大的好處。
話長紙短,我的看法不能一一詳表,略談輒止,只愿對此事最終妥善處理有所幫助。敬祝工作順利!
一個旁觀者2015年11月5日。
尊禮敬師,道之所存(50)。
廣州市第二中學高三18班何晴君。
尊敬的校方領導:
您好!
近日聽說貴校的一名碩士新生出言不遜,侮辱教授,其導師聽聞后再三提醒,無果,導師怒斷師生關系。對這件起承多折的事件,我想在此以寫信的方式提出三兩拙見。
正如韓愈先生所提“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而所涉學者年紀長于郝同學、學識豐于郝同學,即便非直接傳教授業(yè)之師,也應稱為一輩師長。正所謂“一時為師,終身敬之”,然而“好同學”的“壞做法”令我們意外,其師孫教授更令我們意外的處置之法其實正是告誡其誤所在。由是觀之,尊禮敬師,為道之所存,應是亙古不變之風,我們應該對其做法予以肯定。
承認孫教授的做法,讓當事雙方——犯錯的學生和被侮辱的老師——能得到相應的處罰和合理的解釋,讓事情在情理之中得到恰當?shù)慕鉀Q。孫教授的做法,讓郝同學為自己的不遜言行付出相應的代價,或許能使其真正地反省自己的言行舉止,或許能喚回他身為學生的一絲尊師之禮義思想,若是這樣,對郝同學今后的求學之路是有益可言的。與此同時,也會為被其所辱的教授們爭回為人師的尊嚴。
承認孫教授的做法,讓教育中授受雙方都能更加明晰現(xiàn)時代下的相處之道,讓教育在開放平等中葆其原色。如今隨著思想的開放、平等意識的提升,教育理念發(fā)生變化的同時,學生和老師的關系也在發(fā)生深刻的變化。師生如好友,一同憑欄談天論地,一同持球揮灑汗水,這種一反堂上嚴肅氣氛的課余氛圍,不僅拉近的師生的距離,而且這無疑是對教育傳授雙方尊敬、尊重的新闡釋。然而,這學生出格的舉動言辭顯然違反了“學生尊敬老師、老師尊重學生”之原則,我們應當明白的是,平等不等于放肆。學生直呼老師姓名、辱罵老師,這肯定是不能予以肯定,甚至應當予以批評的。因此,承認其做法的合理性,實際上是用對郝同學的處罰來批評告誡現(xiàn)實中更多不正確的做法,這是值得我們從中反省、重新審視教育中的師生關系的。
承認孫教授的做法,讓社會中的交往雙方都能更加領悟尊重之禮,讓社會在人人互敬中營造出良好風氣。此事反映的不僅是學生沒有尊敬老師的意識,以小見大,其實反應的也是社會中的個人沒有尊敬他人的意識這樣的一個道德問題。尊重他人,是社會中人們互敬互愛的基礎,孟子有言“仁者愛人,愛人者人恒愛之”,便是強調(diào)個體與個體之間的互敬應從自身做起,以己為先,尊敬他人,方可得他人之敬,方可營造良好的社會風氣,方可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若縱容錯誤之言行泛濫成災,世風日下,則難以立道德之幟,后果難設。
誠然,孫教授的做法或許有過激之處,校方可能可以作出相應的調(diào)整。但是這尊禮敬師之節(jié),應當體現(xiàn)在對郝同學的相應處罰上,借承認孫教授做法之合理性,肯定正確的價值選擇和價值判斷才是明智的做法。
此致敬禮!
一位熱心公民xxxx年x月x日。
讓他猖狂又如何?
東莞中學高三8班肖程昊(52分標桿2號文)。
碩士新生郝相赫在朋友圈對幾位史學學者妄加評判,甚至侮辱其學術水平。導師孫在(應為“家”)洲教授提醒他的學生謙虛治學,卻在不久后看到學生再度發(fā)布類似言論,震怒之下,與之斷絕師生關系。
這種猖狂的言論無疑出自對于史學的濃厚興趣與熱愛——即便他猖狂的言論已觸碰到學術批判的底線,有轉(zhuǎn)為人身攻擊之嫌。一位學生考取史學的碩士,要面對史學尷尬的就業(yè)選擇,若沒有足夠的對這門學科的熱愛,他不會走到今日。而對于史學教授們的著作的評判也建立在他事先研讀這些著作的基礎之上??梢?,郝同學的批判并非憑空產(chǎn)生,它發(fā)自內(nèi)心,且建立在研究與思考上,這是可貴的,只是表達方式欠妥當。
再者,其猖狂的言論難道不是“獨立之精神”的完美體現(xiàn)嗎?獨立之精神無疑是學術研究的必然要求,只有擁有獨立的思考,不依附于既定的“學術權威”,才有可能在學術研究上取得更好的突破。
反觀當今國內(nèi)浮躁的學術環(huán)境,多少“學者”為了五斗米折腰,成了生活的依附品。學術權威橫行霸道,說一是一,說二是二。若學術界沒有郝同學這種批判精神,沒有鮮活的思想,又如何呈現(xiàn)出繁榮的景象?唯有克服媚俗(“媚俗”有些不當,可改為“迷信”),敢于批判,才能有所突破。
而事實上,“猖狂”與“嚴謹治學”卻又不沖突。平民學者于建嶸在微博不斷大罵各種政府官員,深得民心,可謂猖狂。而他下農(nóng)村,訪街道,深入底層人民進行研究,幾十年如一日,克服既定的學術框架,找到中國底層人民矛盾的根源,可謂是當今學術精神之典范。
可見,郝的猖狂是可貴的。而作為導師,孫不應與之斷絕關系,為他的求學生涯畫上句號。導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獨立思考,使他們善于提出經(jīng)自己思考但卻與主流相悖的觀點,只有這樣,中國的學術界才能更上一層。
教育的寬容與限度。
東莞中學高三13班王宇(58分)。
林語堂曾經(jīng)說過:教育之根本在于幼兒園,幼童有“大慈悲”之心,道德從小培養(yǎng)”。教育的根本目的便是育人,成才。好比將一塊天然的石頭雕刻、錘煉,使其變得堅硬,有價值,因此教育應具備一定的容忍限度來引導人走向正道,而不應立刻裁決一顆未成熟的種子,而斷毀一個人,孫教授的震怒,情有可原,但他手中教育容忍的尺度應更有彈性。
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曾評價一位高考分數(shù)低但卻敢于用文言文自薦自己的學生是一顆讀書的“種子”。并引導他堅持自己的理想。教育是人生的起點,其引導和寬容作用能決定一個人的人生走向,因此教育的容忍尺度應是有彈性的?!澳贻p人犯錯,連上帝都會原諒?!比绻逃?qū)W生的一次過失而就對其放棄,那教育便是一種失職,推掉自身責任。孫教授可用更恰當?shù)姆绞絹硪龑ё约旱膶W生。人性本沒有善惡告子用水作比喻說:“性,猶湍水也,決諸東方則東流,決諸西方則西流。人性之無分于善不善也,猶水之無分于東西也”。
鋼鐵要經(jīng)過千百次捶打才有用武之地,更何況人?教育需更富有彈性的寬容尺度,為人才的產(chǎn)生留有一個機會。
家李敖也經(jīng)常批判他人,甚至于經(jīng)常發(fā)表狂言,但他在自己恩師面前依舊長跪不起,感謝老師對其一生的影響。教育的魅力也正體現(xiàn)如此。
教育的尺度應對事不對人,但應在道德層面上,尤為點之。郝同學的言論也許有一定道理,正如“當今中國于丹心靈雞湯被人們批評,孔慶東之草莽,言語確實有應批判的地方。但他的方式卻不恰當,孔教授應更著眼于他的表達方式,他這種行為上給予批評,并告誡他應如何做,也可用更恰當?shù)姆绞竭_成自己的想法,而不必操之過急,立刻與其斷絕關系,輕則只是引起小小波動,重則也許已毀其一生,變得更加極端。
教育本就是這個世上最偉大也最奇妙的東西。他甚至于主宰了人的人生方向。因此教育應更加寬容,為人才留下一個機會。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
——給學校領導的一封信。
東莞中學高三16班蕭梓樂(55分標桿1號文)。
敬愛的校方領導:
你們好!遙聞貴校一碩士新生郝同學,因公開對國內(nèi)知名的史學教授出言不遜,用污言穢語形容學者們的學識和人品,他的導師孫教授在警醒無果之后宣布與其斷絕師生關系一事。對此我想表達一下我的愚見。
我認為孫教授斷絕與郝同學的師生關系是合理的,郝同學言辭污耳,侮辱他人,對學校,對孫教授,對他本人,都有不良的影響。
從校規(guī)來看,郝同學觸犯校規(guī),他既沒有做到尊師重道,在道德人品方面也沒有謙虛做人。所謂“滿招損,謙受益?!?,郝同學觸犯校規(guī),肆意橫行,本來就應該受到相應的懲戒。孫教授與其斷絕師生關系,實質(zhì)是對郝同學的教育,而非舍棄,斷絕關系并不是令其離開大學,而是給郝同學一次懲罰,讓他反思自己的過錯,同時讓被侮辱的學者們得到寬慰,因此,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合理的,既尊重了規(guī)則,又保全了學校的名聲。
從育人來看,斷絕關系并不意味著不育人,恰是為了教育更多的學生,教他們謙遜守規(guī)則。試想,如果評定孫教授的做法不合理,那么會不會有其他學生認為這樣以污言穢語談人論事都能免于懲罰?《荀子》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貴校應當堅決抑制這樣的不良之風拂行于校園,否則將難以避免有更多的學生受其影響。要創(chuàng)造一個人人敢于挑戰(zhàn)權威而不是侮辱權威的治學環(huán)境,必須對學生有針對性的教育,有才無德之人,在未來的發(fā)展道路上定難以一帆風順,孫教授“斷絕”一舉,不止是為了教育好郝同學一人,更是為了教育千百人。
從學校的資源來看,教授導師,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大學之大,非樓之大,乃大師之大?,F(xiàn)在浮躁的青年學生很多,而像孫教授這樣尊重學術又嚴于育人的學者愈加稀罕,若貴校認為其做法不合理,必定使更多學者感到不公與憤怒,更加傷害了孫教授一片熱誠的赤子之心?!洞髮W》里有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于至善?!保F校應當肯定孫教授的做法,才能為學者與學生們筑起一個規(guī)則嚴明,道德清明的大學。
衷心希望貴??梢陨髦卦u定孫教授的做法,讓大學成為明德之地。此致敬禮
學生xx。
2015年11月5日。
教書,更要育人。
——給孫教授的一封信(51分)。
深圳實驗中學高三2班王繹皓尊敬的孫教授:
您好!
近日從網(wǎng)上得知您與屢教不改的郝同學斷絕師生關系一事,我感到十分震驚,不過同時也十分支持您的做法。不知此刻您的心情如何,但懇請您暫且放下輿論的影響,聽我慢慢道來。
雖古人云:“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比欢鴰熣咧毑⒉粌H于此。竊以為師者,教書之外、更要育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可見育人是百年大計。君且見春秋孔子,作為最早的師者,不僅教育學生性格應如松柏,同時也傳遞了仁愛之道。近代北大校長蔡元培身為人師,更是為北大辭職七次之多,為的正是傳遞學子們做人的道理。又聞“最美女教師”舍身救同學,給予學生們關愛之心;美國生物教師在28位同學抄襲網(wǎng)上材料后憤然判零分,守住了道德高地。因此,面對品質(zhì)惡劣、屢教不改的郝同學,您斷絕師生關系,余以為非常合理,您也為學生們上了關于道德的一課。
可惜的是,當下師者“教書育人”的職責漸漸被人遺忘,人品與才品也在不斷分離,道德滑坡事件屢屢發(fā)生。正如元代金好問所言:“文章寧復見為人”,科學知識與思想道德修養(yǎng)的關系逐漸淡化。不必說用污言穢語辱罵教授的郝同學,早先如藥家鑫殘忍對待受害者,如馬加爵揮刀向同學,再如復旦大學臭名昭著的投毒案件,無一不說明了這可怕的事實,而觀諸種種,皆因過度注重才品,而導致人品,即育人的缺失。這一系列駭人聽聞的事件,怎能不引起世人注目?故師者教書更應育人,切莫忽視了人品的重要性。
也許有人會批評您的做法有些過激,因為這畢竟違反了校規(guī)。然而教書育人是我國沉淀上千年的傳統(tǒng)價值觀,校規(guī)的制定誠有其機械不合理之處,您不必過分在意,相信學校和社會都會給您一個公正的評判。
最后,請允許我在此對您表達無比崇高的敬意!在這個缺乏信仰的時代,您不僅教書,更做到了育人,肩住了道德的閘門,為后世立下師者之高標。在我眼中,您是一位真正的師者!
敬祝:工作順利,家庭幸福寫信人:xx2015年11月5日。
送你一顆子彈(51分)。
深圳實驗中學高三9班劉冰。
碩士生導師因?qū)W生對國內(nèi)幾位學者出言不遜且屢教不改而公開宣布斷絕師生關系,這樣的斷絕是否合理?在我看來,教授的做法是無可厚非。
作為一名著名大學的碩士新生導師,孫教授的治學態(tài)度,和對此事反應與處理的立場堅定,就應該受到肯定。古有嵇康決絕斷然,給新仕入官的友人一封《占山據(jù)源絕交書》,今有教授公布師生斷絕信。這皆是對于自己的立場的堅定,是不顧輿論,忠于自己的做法,理應受到肯定。
作為一名碩士新生,郝同學的作法卻顯示了他治學不謙虛與為人處世的魯莽。熊培云有言:“做人應有獨立之志,做恰分之事,以一己之力去擔當,以良心去評論。”而郝同學公開宣布污言穢語,不僅給自己,也給社會造成了不好的影響。
西諺有云:“規(guī)則是既定的,而規(guī)則又是容許改變的。”雖然從校規(guī)的遵守上看,孫教授的行為有所不妥。但是校規(guī)既是約束,也是為更好地治學而產(chǎn)生的工具,應當在可以接受的范圍內(nèi)做出調(diào)整,而達到更好地治學的目的。如果因校規(guī)的限制,教授需收回公開信,那么只會對社會造成更加不良的影響,會讓學生對自己的行為沒有反思與自省,也會在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因自己的姿意任為而遭受損失。
臺灣背后的黑暗,將抨擊公之于文章??而孫教授的斷絕師生關系,更不失為一種治學的守望,與對學生的有力勸勉。
人做錯事了,有另一個人站出來指正,學生的治學與做人上出現(xiàn)了偏差,有老師的屢屢勸解甚至大義斷絕關系。如費孝通教授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方美美與共。當一個社會中有更多的人能夠做好自己,勸諫他人,社會才可美美與共。
送你一顆子彈。這大概正是教授此行的真正目的。他的行為促進了育人,也給社會帶來了正能量:治學謙虛,論人斟酌,以此為戒。
學識之重(52分)。
深圳實驗中學高三6班周姝琪。
材料中碩士生郝同學對國內(nèi)知名史學教授出言不遜,其導師加以勸阻。不料不久之后郝同學再度發(fā)布類似言論,令導師孫教授震怒,與之斷絕關系。
孫教授的做法頗有可取之處。我認為,上述郝同學的做法有辱學者的人格與學識,孫教授果斷而決絕地斬斷了這種不尊重學識風氣的紐帶。
學問作為一種文化的載體,應該具有高雅與博大的追求。治學之人被要求應有一定的文化素養(yǎng),就同樣不可污言穢語,用“垃圾”來形容他人的學識和人品,這是文學界學術界公認不諱的。中國著名戲劇學家黃佐臨曾遠赴歐洲師從蕭伯納,對于學問有著堅定不移的向往與熱情。即使在七七事變爆發(fā)回國后,學術遭受坎坷,他也依舊不忘初心,專心研究中國戲劇,使得中國戲劇發(fā)展到一定高峰。在此期間,他一直拒絕用言語攻擊他人,或吹捧政黨,保持著高雅的學術情操,致使無人支持他的工作,甚至極少有人知曉他的名字。
這是真正低調(diào)且高雅的學問,它博大精深卻不張揚跋扈,與材料中的郝同學形成鮮明對比。孫教授與之斷絕關系,也正是為了維護學術公器,傳播與發(fā)揚高雅的學問傳統(tǒng),這無疑是正確的。
學問作為求學之人應具的內(nèi)涵與素養(yǎng),應當?shù)玫剿四酥辽鐣淖鹬?。材料中史學教授的學識與人品不容得新生郝同學來指指點點。這學識與人品是這些教授依靠個人勤奮努力以及日常點點滴滴的修養(yǎng)逐步積淀而成,擁有自身的價值,它們應該被尊重!不一定要求他人觀點與之相符合,卻一定要在尊重并承認其存在價值的前提下,運用事實證據(jù)才能進行評價。在臭名昭著的文革時期,文化學術被大肆貶低,許多學問家被毫無根據(jù)地冠以莫須有的罪名,成為“地富反右壞”分子,被打發(fā)到豬圈、干校中做“大煉鋼”等毫無意義違背科學根據(jù)的苦役,白白浪費了學術才情。就是這種普遍的對于文化的惡意攻擊與貶低,才導致了中國那十年的社會衰退和民生衰敗的跡象。
文中郝同學對于幾位史學名家無憑無據(jù)的辱罵,便頗有些文革時紅衛(wèi)兵的做派,只不過披上了一層碩士新生的外衣,內(nèi)在性質(zhì)卻毫無二致,理所應當被摒棄!所以孫教授的做法不可置否,反倒維護了學術道統(tǒng)。
文化學術需要傳播,更需要呵護。文化應當被放在手上捧著,而非在腳下踐踏。如此,文化才能發(fā)揮其應有的巨大力量!
育人當如涓涓細流(52分)。
深圳實驗中學高三9班朱江月。
人大碩士新生郝同學出言不遜、二次再犯、有錯在先,但孫教授公開斷絕師生關系的育人行徑,我不能茍同。在我看來,育人當如涓涓細流,溫潤而至,沐浴學子。
公開斷絕,不僅僅是斷絕了一層師生情誼,在網(wǎng)絡時代,將此信息公之于眾無異于給郝同學的未來之路橫放一塊“禁止通行”的罰牌。誠然,從孫教師先前勸誡年輕人“禍從口出”的道理可以見得他初衷本善,然而后來,他深知自己地位高一籌仍以激進方式育人,實際上就是封殺了郝同學今后轉(zhuǎn)學保研、求職謀生之路。這波洪濤巨浪,猛一拍擊,實在是叫即將步入社會的郝吃不消。從校規(guī)層面來看,甚至連“斷絕”都是不被允許的。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哺育莘莘學子方是其道。利用權威公開斷絕,不可取。
上升到育人層面,即使是“忠言逆耳利于行”,也應當采取涓涓細流的方式來沐浴學生,而非澆他一頭洪浪,沉覆于海底。在美國一起校園冷暴力事件中,化名為凱恩的前橄欖球隊隊長將低年級新生剃光頭發(fā),令其難堪。校長并沒有勒令凱恩退學,也更沒有利用facebook公開斷絕與該生的情誼,而是搖身一變“光頭校長”。如此一招,不僅安慰了光頭新生,更在無形中敲打了凱恩重重一棒。好端端的校長因為自己一時玩樂而少了頭發(fā),可想而知,凱恩紅了臉知了錯。一涓細流,滑過心田,這種教育方式保護了孩子的心靈,又起到了真正的育人作用。
并非國外才由此案例,為國人熟知的孔夫子也是“細流”教育的先鋒者。孔子弟子三千,也非個個如顏回乖巧聰穎,善討老人家歡喜。子路初來乍到便“頭戴公雞毛,身帶公豬的牙齒,大大咧咧”,甚至曾“公開侮辱過孔子”。那么孔子呢?他怎么做?“陳設禮樂,慢慢引導?!彼ば慕虒?,并用自己寬宏博大的胸懷包容了子路。由此觀之,孔子桃李滿天下,也實在是不足為奇。
反觀孫教授的育人做法。他有理在先,自己可是警告過一次,二次再犯,無需容忍,應當滅這個年輕人的狂妄囂張之氣焰,弄得人家即使真的知錯改正、不再犯三,也沒了退路,憐哀傷矣。設想:孫教授若能想到“事不再三”,再給一次機會給郝,與之促膝長談,聆聽他為何不能認同史學家的觀點的話——或許這樣,他們能擦出思想的火花吧。
洪濤巨浪會扼殺新生的萌芽,而只有涓涓細流才能哺育芬芳,使得桃李滿天下,育人當如是。
授人學,更須授人以德(52分)。
深圳實驗中學高三1班胡宏婷。
孫教授與出言不遜的郝同學斷絕關系,是出于其對個人德行的重視。在我看來,篤學還須重德行,學校授人學,更須授人以德。
有諺云:“心有良知璞玉,筆下道德文章?!蔽钠芬蝗缛似罚瑢W者若不正身明德,學術之路終難成通途。一代國學大師季羨林,有儒之風范,道之風骨,其為人謙遜有禮,曾坦言:“道德須是學者們所恪守的?!皯{借其對道德的恪守,大師多次婉拒出國治學,育弟子成桃林,著作等身卻謙若常人。德行對學術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有德行,學術的心態(tài)才能放正,從而騰出一顆純凈的心潛心治學。中國藥學家屠呦呦,身為無頭銜無光環(huán)的科學家,潛心鉆研,終發(fā)現(xiàn)青蒿素,獲諾獎,在面對采訪時,她說道:“我鉆研是為了救人治病,不是為頭銜獎勵?!敝螌W當如此,正心明德。
無論是潛心鉆研三十年拒絕名利的兩彈元勛于敏,還是生性不羈卻重德重義感念恩師的國學大師黃侃,他們身上都蘊含著人性的光輝,是他們對道德的恪守,使學問登峰造極。
而當下,我們處在由傳統(tǒng)的禮俗社會向近代的法理社會轉(zhuǎn)型的空窗期,利益世俗的沖擊下,道德認知發(fā)生著某種結(jié)構(gòu)性斷裂。這在教育層面的體現(xiàn),便是對學生道德培育的忽視。
傳統(tǒng)的儒家禮教社會里,學生日夜誦讀“人之初,性本善”,君子懷德,是他們對自身的要求,也是私塾對學生的要求。而當下中國“填鴨式”教育下的學生,對待學問抱有功利之心,學校盡管有著諸如“培養(yǎng)有健全人格的學生”此類的教育理念是,然而終是將學生成績奉為圭臬。長此以往,學生道德和學問的斷裂日益加深,他們被培育的方向不是正身明德的君子,而是如錢理群先生而言的“精致的利己主義者”。而“馬加爵案”“復旦投毒案”就是這樣的斷裂得不到修復的血淋淋的教訓。
為修復道德和學問的斷裂,學校須從教育體系改革開始,這種變革絕不是喊幾句口號可以完成的,加大學生道德教育的力度還要對有道德問題的學生予以規(guī)正。授人學,更須授人以德,如同孫教授一般。
不做妥協(xié)的“犬儒主義者”,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能夠修復道德與學問之間的斷裂,也能救回下一個迷失的“馬加爵”,這一切的一切,須從我們自身對道德的恪守開始。
為師之道,不可任性(59分)中山紀念中學高三1班羅琳山。
《西游記》中,九九八十一難,唐僧念了多少次緊箍咒來牽制孫悟空,卻鮮少拋出斷絕師徒關系這樣的狠話。我們說唐僧嘮叨,也必須承認他為人師的一片慈悲心。
從學術上而言,孫教授是否令學生信服他的講解,了解當今史學界的泰斗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2018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