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優(yōu)質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8 07:14:13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優(yōu)質21篇)
時間:2023-12-08 07:14:13     小編:筆塵

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駕馭所讀書籍的核心思想,并將其與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相結合。那么,怎樣寫一篇出色的讀后感呢?首先,我們需要對所讀的內(nèi)容進行仔細的分析和思考。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留意并記錄下書中的重要情節(jié)、人物形象和思想等,便于后期整理和撰寫讀后感。其次,我們可以就所讀內(nèi)容中的某個主題或問題展開討論,以展示我們的思考和洞見。同時,我們可以適當引用作者的語句或段落來支撐我們的觀點,增強讀后感的可信度和內(nèi)涵。此外,我們還可以結合自己的經(jīng)歷和感受,與書中的情節(jié)和人物進行類比和串聯(lián),以豐富讀后感的內(nèi)容和意義。最后,我們需要在寫作過程中保持邏輯和思路的清晰,不拖泥帶水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理解。通過以上幾點的注意和努力,相信我們可以寫出一份出色的讀后感。這里為大家準備了一些精選的讀后感,希望能給你的寫作帶來靈感和思路。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一

可在我心中,你所詮釋的,是真正的你,真正的人性。要知道,你,從未失格。

你認為是自己精神上有問題,認為自己像一個小丑。不,你不是。這,是人性。

作者經(jīng)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偽裝、捉弄,他累了……不,他的心累了……他最終不愿面對自己,那個虛偽,卻被真實的自己看透了的自己。他選擇了遠方的一處光明,年僅39歲。

這,也是人性。勇敢后的人性。

我們總是在失去后才懂得珍惜,這,是又是人性。

你,已離去。而我,會珍惜。

所以,大膽地去做每件事吧,那些自己喜歡、熱愛的事。每當遇到質疑,千萬別在意,也千萬別停下前進的腳步而去關心起他人眼光,努力沖向自己的似錦人間,努力擁有人間似錦。

因為,你,從未失格。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二

開篇的葉藏從小扮丑角討好家長和親人,刻意出丑來討好家人,用耍寶等方式意圖逗樂別人,他是個想要被關注的孩子,但又因為自已與這個世界的不同和格格不入,所以才用這樣的扮相來偽裝。

在他一生中,或許就是戴著面具負重前行,在自已意識里時刻害怕自已的面具會被摘下。

這樣算是活過嗎?或者因為從未真實過,所以并不算真正活在世上,于是這種從未存在于世的想法也讓自已沉淪墮落。讓自己覺得喪失為人的資格。

每個寫作的人,多少都在作品里把自已寫進去了,他們并不刻畫世界,他們只刻畫自已,聽說這部作品完成的當年,太宰治便投水自盡了,或許是交代完了,差不多了也就無所謂了吧,有太多書成之后便選擇自盡的作家比比皆是,之前臺灣作家林奕含的自殺或許也是生命無法再承受重量。

而我們,這些存于世的人們,是不是也有必要再一次去拷問自已,是否曾經(jīng)真實地生活過?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三

我對于名著的閱讀不多,也不喜愛。而對于《人間失格》閱讀盡管只有一些,但卻印象深刻。

他講述了一個人對于凡塵俗事,以一顆不同于塵世之人的心。作者認為自己一個戴著面具的虛偽之人。有人拆穿了作者自己的虛偽的把戲,這把是有點偏向于“戲彩娛親”。作者反應過來時竟涌起了一個念頭,希望那拆穿他把戲的人早點去死。

這不禁讓我思索許久,這是人性丑陋的嘴臉,還是所謂人性這個問題我久久不得其解。

作者在全文是一個靠我笑他人從而提升自己虛榮心的人,看似開心實則孤獨,如一杯茶中福的產(chǎn)業(yè)在茶中漂浮,但卻找不到定所。呵,可笑的愚弄者,為世人而娛,卻從不知自己何樂。

但所謂的是人有多少人沉迷于所謂的功利的陷阱卻不能自拔,但這不正是人性嗎?

有多少人能像陶淵明等人,盡管被世人所追捧,但卻以罕見的孩童般的天真的心對待功名利祿。

庸俗的世的貪婪汪洋大海永無止境,那是海中倒影是人們丑陋的嘴臉還是人性的本源?

人類永遠是這樣,永遠都不想讓自己丑陋的一面被世人所揭開,就像嬰兒會大哭一樣,這是估計一種專屬于人類的天分,把丑陋藏在看似美麗的外表之下。

美不僅包括外在美,也包括內(nèi)在美。美和內(nèi)在美同樣能吸引人們的歡迎,但是內(nèi)在美尤為重要。不必迎合著世人的想法,努力做好自己,這便是本分。

就像一句歌詞一樣,我很丑,但是我很溫柔。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四

于我而言,這字里行間滿溢著孤獨、絕望、頹廢的情緒,可能跟某時的心境對得上號,但我覺得人生仍可期許,健健康康活著就是最大的幸福。而對于書里的主人公,對人的排斥感簡直可以說是深入骨髓里的,社交對于他而言無趣又煎熬。即使說童年的一些遭遇導致他半生陰郁難抑,但他卻不自我救贖,任憑自己被敏感抑郁的內(nèi)心吞噬,一直活在黑暗里,就算是后來如光芒般純凈的良子也只是暫時撫慰了他,并沒有拯救他,更何況后來發(fā)生的良子被玷污一事,令他原本蟄伏的陰郁更甚。

其實,從一開始他就放棄了自己。不是世間種種不堪的錯,錯的還是他屈服于自己那顆聰慧敏感又抑郁的內(nèi)心,所以才在與人交往中加以掩飾真實的自己,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才會一步步墜入他心中的地獄深淵。

生而為人對不起,這句話背后的痛苦,也許只有太宰治自己知道,這篇小說就是他一個人處在阿鼻地獄的心理獨白。

真的是自己給自己畫地為牢。

好在,他已經(jīng)解脫了。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五

"我總是因為不能拒絕別人,而承受痛苦"。

"真希望去一個沒有女人的地方。"。

"人總是這樣虛偽,我最好的朋友也一直認為我是個入過監(jiān)獄,且總是害女人死,用女人錢的爛人。"。

其實葉藏小時候是個天賦異稟的孩子,他總是能找到拿高分的訣竅,也是一個愛看書有思想的孩子。他喜愛世界上的真與善,可總是被偽善包圍,連父親也總是強迫他做不愛做的事,所以他總委曲求全。

其實葉藏青年時代是個有夢想的孩子,他想成為畫家,想去藝術學校學習。卻被父親逼到高中以便將來從政,他屈服了。最后遇見掘木,這個將他帶入地獄的人。于是本來就厭世,內(nèi)心孤獨空虛的人,從此沉迷酒色。他流連在一個又一個女人身邊,在沉淪中填滿寂寞,也靠著女人維持窮困潦倒的生活。

直到遇見常子,這個終于讓他產(chǎn)生愛情的女人。一個貧窮,對生活失去信心的女人,兩個同樣孤獨,同樣寂寞,同樣悲慘的人走到了一起。他們厭倦了人生,于是決定一起自殺,可偏偏造化弄人,常子死了,葉藏卻活了下來。因此,葉藏還被帶入警察局調查。

出獄后,葉藏跟著雜志記者靜子還有她的女兒一起生活,自己畫漫畫賺點零碎。可自己認為最好的朋友掘木卻一直嘲諷他騙女人錢,靠女人生活。最終,他決定離開,留她們女子好好過日子。

再后來遇到良子,這個只有十幾歲的天真無邪的小姑娘,他決定好好跟她一起生活,一起過著只有詩中才出現(xiàn)的美好生活,他想靠畫畫好好生活。生活有時候就是這樣,總在你以為要出現(xiàn)曙光的時候,投以你突如其來的黑暗——良子和畫商做出茍且之事,先不說他是親眼看到,更讓他傷心的是,他的朋友掘木明明可以阻止,卻沒有,還特意跑到樓上咳嗽著指著讓他看,還說著"原諒她吧,畢竟你也不是個什么好人。"妻子出軌,最好的朋友卻又不像朋友,反倒嘲諷不止。最終,葉藏在一天又一天里喪失了對活著的希望,喝藥自殺,未遂,于是住進了醫(yī)院,出院后,靠著嗎啡度日。時年二十七,一生已然如此。

有時候會感嘆,生活是怎樣一步一步把人逼向絕境的,生活是怎樣一步一步摧毀人的希望的。誰走過來都是千瘡百孔,不同的是,有的人咬牙堅持,有的人沉淪墮落罷了。但日子過的好與壞雖有千差萬別,可內(nèi)心終歸是千篇一律的傷痕累。

愿你心中永遠有詩有夢有希望,不沉淪不放縱憂傷。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六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作者太宰治巧妙地將自己的人生與理想,隱藏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中,借由葉藏的獨白,窺探太宰治的內(nèi)心世界,一個“充滿了可恥的一生”。

描寫了主角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不斷沉淪,經(jīng)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等階段,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否定的過程中,同時也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

這是一部極端頹廢式的自傳體小說,這整本書給我們呈現(xiàn)的就是作者本身極為復雜矛盾的人格,沒辦法和自己、和這個世界握手言和。

用前言中的話說就是:“太宰治似乎是把懦弱作為一種出發(fā)點,甚至是一種武器,以進為退地向所謂的‘強者’、向偽善的人生和社會公開宣戰(zhàn),從而彰顯出一種別樣的強大、別樣的高貴和驕傲的激情。他對世間的認知永遠是靜止的,甚至不乏極端的成分,并依靠這種極端而成就了一種決不妥協(xié)的純粹性?!?/p>

《人間失格》的文字是消極的,《人間失格》作者是消極的,但《人間失格》所帶來的影響卻是積極的。如果有人真正意義上讀懂了《人間失格》,那么,他一定會變成“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七

讀了太宰治的《人間失格》,感受頗深,似懂非懂。

這本書以手札的形式表現(xiàn)了太宰治的內(nèi)心獨白——一個渴望愛又不懂愛的“膽小鬼”。只不過將故事的主人公換成了一個叫葉藏的青年。

面對世人,葉藏總是怕得發(fā)抖。他無法理清人類生活的頭緒,他將懊惱暗藏于心,一味地掩蓋自己的憂郁和敏感。所以他常常用滑稽搞笑來掩蓋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

他生來就是是一個孤僻的孩子。他曾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但都被救了回來。在成長的道路上,葉藏只交了兩個朋友,但交友不慎,同他們走上了歪道。

但最后葉藏頓悟了。梅勒斯請求他的朋友作為人質等待他趕赴刑場。如果梅勒斯沒有回來,那么他的朋友將替他而死。但梅勒斯最后冒著風雨趕到了刑場。

葉藏也從這個故事中找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他開始慢慢接受這個世界,至少他可以與別人交流了。

太宰治曾說過:“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又是還會被幸福所傷。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p>

這就是《人間失格》。在這里,人性的丑陋和虛偽,無可遁形。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八

這本書以手札的形式表現(xiàn)了太宰治的內(nèi)心獨白——一個渴望愛又不懂愛的“膽小鬼”。只不過將故事的主人公換成了一個叫葉藏的青年。

面對世人,葉藏總是怕得發(fā)抖。他無法理清人類生活的頭緒,他將懊惱暗藏于心,一味地掩蓋自己的憂郁和敏感。所以他常常用滑稽搞笑來掩蓋自己內(nèi)心的恐懼。

他生來就是是一個孤僻的孩子。他曾想過結束自己的生命,但都被救了回來。在成長的道路上,葉藏只交了兩個朋友,但交友不慎,同他們走上了歪道。

但最后葉藏頓悟了。梅勒斯請求他的朋友作為人質等待他趕赴刑場。如果梅勒斯沒有回來,那么他的朋友將替他而死。但梅勒斯最后冒著風雨趕到了刑場。

葉藏也從這個故事中找到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他開始慢慢接受這個世界,至少他可以與別人交流了。

太宰治曾說過:“膽小鬼連幸福都會害怕碰到棉花都會受傷,又是還會被幸福所傷。如今的我談不上幸福,也談不上不幸?!?/p>

這就是《人間失格》。在這里,人性的丑陋和虛偽,無可遁形。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九

“人的一生在追求什么”金錢,名利,長生……相信答案會有很多很多,然而,有一個人,他在追逐的,是死亡,以自己的身軀給予自己死亡,也就是自殺。他的名字是太宰治。

而太宰治先生帶給我更多的震撼,則是在他的經(jīng)典之作《人間失格》中?!度碎g失格》描寫了主角大庭葉藏從青少年到中年,為了逃避現(xiàn)實而不斷沉淪,經(jīng)歷自我放逐、酗酒、自殺、用藥物麻痹自己,終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毀滅的悲劇,在自我的否定的過程,同時也抒發(fā)自己內(nèi)心深處的苦悶,以及渴望被愛的情愫……透過主角葉藏的人生遭遇,太宰治可說巧妙地將自己的一生與思想表達出來,因此也可算是他半自傳性作品,并且藉此提出身為人最真切的痛苦問題,從滯澀的文中更可體會其內(nèi)心深切的苦楚,在完成本篇作品之后,太宰治終歸還是選擇了投水的方式,為自己劃下最后的句點。生存還是死亡,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什么呢?

“與其紀念他的生,不如紀念他的死。”是后人對這位一生多次求生直至1984年結束生命的無賴派大師的評價。亦或許,死亡是太宰治先生的一種重生吧。

人間失格,即為喪失了做人的資格。小說從虛擬人物大庭葉藏的一生去體現(xiàn)著太宰治先生眼中自己那“充滿羞恥的一生”,是一篇半自傳體小說。

《人間失格》是一部滴血的靈魂自白。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十

《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我不想說小說的內(nèi)容。因為覺得沒有那個必要。大千世界,無論哪個時代都有無數(shù)的無名弱者。只是一種機緣通過小說我看到了一些。但是又何必再把它們敘述一遍呢?這樣做不僅一點好處都沒有,還有可能影響別人的情緒,因為除了了解那個時代一些卑微的人生存方式,我沒有在小說上找到任何可以分享的東西。我并不會嘲笑他們,但同樣我也不會同情他們,他們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無論以什么方式結局他們都不屬于無辜者。

里面的故事過于擰巴,也許三觀的不同讀起來總是有些壓抑。一本我不建議閱讀的書。

太宰治——1909年出生于津輕地區(qū)首屈一指的地主富豪之家。從學生時代起已希望成為作家,21歲時和銀座咖啡館女侍投海自殺未遂。1935年《晚年》一書中作品《逆行》列為第一屆芥川獎的候選作品。結婚后,寫出了《富岳百景》及《斜陽》等作品,成為當代流行作家。1948年6月13日深夜與崇拜他的女讀者山崎富榮跳玉川上水自殺,時年39歲,留下了《人間失格》等作品。

了解作者后,發(fā)現(xiàn)小說里時常都會有作者的影子。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十一

四月份開始讀這本書,當時讀到了太宰治在大阪墮落的那段之后開始對這本嗤之以鼻,認為作者不過是用自己和別人不一樣,無法融入社會當成理由,不斷給別人制造麻煩,其實是在享受不用負責的行為。甚至還會沾沾自喜。

中間停了一段時間沒有讀,發(fā)生了很多事,心態(tài)有些改觀。

才明白,為什么有些人明明覺得世界很美要去死一死;年華正好,要去死一死。

太宰治的書,適合在悲觀的時候讀。因為人總是對自己憐憫,當你讀太宰治的時候,反而不會為他感到悲哀。告訴你還有千千萬萬個人在世界茍延殘喘,行尸走肉般的或者。我不會有絲毫憐憫。我自己也是其中一員。

才沒有注定失敗對不對,才沒有生來即是永恒的痛苦對不對。有的只是自甘墮落。

不該為自己的黑暗,懦弱,頹廢找借口。這本書告訴我,沒有人可以拯救你。如果自甘墮落,你就永遠爬不起來。

其中兩個章節(jié)我很喜歡。《皮膚與心》描寫女子因軀體上的不適,心理上經(jīng)歷了天翻地覆的波動。崩潰,失望,痛苦,憤怒,充滿了負面情緒。甚至對相敬如賓的丈夫也開始厭惡起來。最后去看了醫(yī)生發(fā)現(xiàn)并無大礙,從醫(yī)院出來的時候,一切又是風輕云淡,一個笑話。

試想,假如自己作為愛她的丈夫,我又能做什么呢?過分的關心,反而會更加令她厭惡吧。

《蟋蟀》是本書里面最不難理解的部分了吧。

太宰治書里有一句話我很喜歡:男孩,不要抽煙,也不要喝酒,除非逢年過節(jié)。要始終如一的去愛一個女孩子。

如果太宰治能做到,相比也能幸福一生吧。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十二

但我卻從中讀出了不一樣的味道,而直到讀完也明白了那句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的真正含義。

先說三章手札,作者不管是在童年還是青年亦或是中年。一直都在為了別人活著,不管是小時候為了博得父親一笑,把想要的禮物從書換成獅子舞面具,還是長大,成人,懂得世故以后那種完全沒有自我活著的狀態(tài)。所謂我很抱歉,是自己像這個世界妥協(xié)像自己的道歉,是一種對如同木偶人生的嘲笑。

手札之后的內(nèi)容,作者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去加以論證這件事人是應該活出自己還是成為別人眼中最好的自己。

另外,很多人說,作者對這個世間充滿了絕望,但這句話應該還有下句:同時也充滿了希望。

只不過,那種留于文字表面的絕望太過濃重掩蓋了在深處沉寂的希望。

當你讀完這本書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很多就是在寫自己,比如作者本人的種種表現(xiàn),比如那個出名以后墮落的畫家,比如最后這個故事的父親。沒有人可以做到活出真正的自己,如果你還想悠然的活著,勢必要對自己做一些改變,一天天一點點。

最終,你成了所有人都喜歡卻唯獨被自己討厭的人。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十三

—日本哀文學。武漢出版社,燁伊譯本。在天空看的這本書。太宰治所處的時代,社會秩序混亂,國民精神頹廢墮落,價值體系崩潰,軍國主義盛行。太宰治作為這個時期無賴派文學的代表作家,其所引領的哀文學,具有歷史獨特性。究其根本原因,跟整個大時代背景息息相關。人與文化都是歷史的產(chǎn)物,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情感。我很贊同黑格爾的觀點:所有的知識都是人類的知識,并不存在人類的理性之外的任何‘真理’。文章中處處有酒。各路酒神、酒仙、酒圣、酒鬼、酒徒、酒民、酒渣、酒痞粉墨登場,個個嗜酒如命,演繹一段段荒唐。想必太宰治也是個酒鬼。

1、《人間失格》如果提前了解了你要面對的人生,不知你是否還會有勇氣前來?生而為人,我很抱歉。葉藏不就是太宰治自身的隱喻嗎?為了保護自己而偽裝起來,扮演著“有趣的人”,是討好型和逃避型人格的綜合體。非嫡長子的身份和家族繼承法則,令人無望的社會,強行催生了這種喪失為人的人格。有趣,不是別人眼中的好玩、聰明,活成別人期待的樣子。我覺得有趣是充盈的內(nèi)心狀態(tài),是由內(nèi)而外散發(fā)出來的豁達氣場。

3、《維庸之妻》女性獨立意識的覺醒。那個時代的日本女性,無比順從與依賴。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文化,造就了女人的奴性,已經(jīng)不能用賢惠來形容了。從文字間可以感受到日本是一個文雅且充滿禮節(jié)的民族,但也很荒唐。溫順的性格和極端的暴力共存,可能跟武士道精神有關吧。

4、《陰火》“我的作品只為我而寫”,此篇文采最為飛揚。妻子的出軌對丈夫的精神世界造成極大的傷害。在日本的文化中,存在一種矛盾且復雜的思想,認為女性不僅是美好的、貞節(jié)的`,同時又是可怕的、骯臟的。丈夫被綠還要當接盤俠,他的痛苦是能夠理解的。在中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外來文化的沖擊,出軌率會提高,這是可以預測的。唯有不斷提升自我修養(yǎng),才能在這復雜的世道中保持一份清醒,不被墮落與欲望吞噬。

5、《滿愿》表達了女人對性與愛的需求與喜悅。

6、《候鳥》人人戴著面具活著,句句言不由衷。八面玲瓏,內(nèi)心戲十足,是個彪子吧。

7、《心之王者》人的善惡、追求、庸俗與高雅,跟年齡無關。學生時代,是人一生的黃金時代;學生時代,是心靈最自由的時代;學生時代,靈魂是神的寵兒。我已不再是學生了,即使我還在學習。

8、《秋風記》每段生命旅程,苦難與荊棘從來都不會少,每一份小小的喜悅都值得珍惜。生而為人,活在當下,不用太悲觀。起風了,仍需努力生存。

9、《雪夜的故事》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球可以儲存風景,你信嗎?引用中世紀的一句格言:“我信,因為荒謬”。因為它是非理性的,所以我才相信。

10、《美男子與香煙》心若漂泊,來支蘭州。太宰治的文風華麗,頹喪的心理描述得很到位,能引起共鳴。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十四

第一次閱讀《文學少女·渴望死亡的小丑》是在很早以前的事了,后來我又閱讀了其所涉及的太宰治的《人間失格》。

的確,那是一本可怕的書,僅僅看字面上的敘述就足以讓人墜入無限的悲傷與絕望之中。直到那時我才發(fā)覺自己是那么地渴望死神的降臨,也許那是最好的解脫。

我不否認自己也有著對人類與生俱來的恐懼,生怕因為一點細小的錯誤而引起他人的嫌惡,的確,就像是一場永無休止的化妝舞會,我們帶著精心偽飾的笑臉,卻不忘在他人的脖子上架著長刀,人類就是有邪惡與貪婪組成的怪物,卻包裹著純美的外表與華麗的面具,在我們面前他們是乖戾的羔羊,然而在背后他們卻會露出遠勝于狼的本性。

我也是這樣盡力地活著,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東西表現(xiàn)出極大的興趣,對于自己討厭的人投去十二分的好感,只為是怕別人知道后與我疏遠,只為著就這樣活著。每個人都是這樣,竭力隱瞞著自己的本意、以完全與內(nèi)心背道而馳的態(tài)度處事為人,就像是依照一定規(guī)則一樣,沒人能夠違背這樣的規(guī)則,因為犯規(guī)的人就會被社會所拋棄,就會被世人所嘲弄,就會被人類所唾棄,所以我們每天只有戰(zhàn)戰(zhàn)兢兢地生怕犯下哪怕是一點點的疏漏。

無論在父母、朋友還是陌生人面前,我們都在時刻配合著他們的口味,這就是人們所謂的有眼色、激靈,其實那不過是個徹頭徹尾的小丑,或者說叫變色龍,在不同的時候我們會換上不同的面具,到最后我們可以是任何人,卻惟獨不能是自己,最具諷刺的是有一位同學對我說你就按自己的方式做就行,結果最后卻給我發(fā)了一個“不同道者,不相與謀?!?/p>

因為我們不同道,也就是我所做的不合她口味。我們習慣著撒謊,因為那是我們生存的手段,有時候我們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我們社交的一切目的都是為了一點可觀的利益,當利益占到手后,我們可以立即向曾經(jīng)的朋友張開利爪,甚至將已無用途的朋友驅逐,或是直接上去咬斷他的喉嚨。

以前我對這些并不知道,但知道遇到這件事后,我才知道善良是人間第一大罪過,憐憫也只能罔送性命,我們宿舍曾有一個借宿者,看在他可憐的份上,我為他騰出了一張床,但當我再次提出需要的時候,他卻對我蠻橫地叫囂著:“我不記得你有同我講條件的權利?!薄耙俏也煌饽亍!?/p>

我沒有辦法,我所能想到的只有當年聽到的蛇與農(nóng)夫的童話,農(nóng)夫救了凍僵的蛇,當蛇蘇醒的時候,農(nóng)夫問蛇還需要什么,蛇說餓了就吃了農(nóng)夫,因為那是農(nóng)夫所能給出的最后一點利益了,現(xiàn)在在人的社會中我們可能都是那樣的蛇吧,只是竭力地隱藏著自己的本體而已。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十五

《人間失格》作為太宰治自殺前的最后一部小說,實在太壓抑,負能量太多,然而,他卻能帶給我們對社會的思考。

對于一個五次自殺,四次殉情的人來說,死亡變成了一生的追求??粗埃也恢朗鞘裁丛驅е滤麜陂_篇寫到"我的一生充斥著恥辱",也不知他為什么會說"生而為人,對不起"。直到考完全篇,才懂,這與他的性格和家庭有關。

他的父親是眾議院中的一員,作為家中的第六個兒子,缺乏父愛與母愛,從現(xiàn)在乳母的照顧下長大,而又因早熟,所以,會在生日時討好父親,要求父親買獅子玩具而不是他最喜愛的書,從那時起,就注定他的生活會走上與一般人不同的道路。在家討好父親,在學校討好同學,用一切手段,不惜犧牲自己的尊嚴,逗笑他們。高中就和女人,煙,酒混在一起,直至自殺,都是和女人一起。他的一生,太痛苦。這種"邊緣人"的形象得不到世人的認可與理解,雖然整篇文章是以葉藏的口吻寫的,但我知道他是以自己為原型。

在我看來,作家,畫家的內(nèi)心都隱藏著常人無法理解的悲痛,他們追求的東西太過瘋狂,就如高更,為了繪畫,寧可拋棄一切。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十六

如果說有哪一部書可以讓人感到深深的壓抑,如同被鬼壓身一樣,喊也喊不出來,動也動不了的恐懼,《人間失格》絕對可以排進前三。人間失格的色調是暗淡無光的,讓人感到深深的無力感,以至于竟然不能一口氣讀完,我必須要歇一歇,緩一緩,帶給自己的沖擊實在太大。讀書最怕的是和作者產(chǎn)生共鳴,因為那樣你一下子就陷進去了,無法自拔!

小時候的葉藏是一個心思很重的孩子,太早的成熟使他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敏感。雖然生活在所有人中間,但是給人的感覺確實離群索居的,與周圍的人顯得那么格格不入。在很小的時候他就知道他的幸福觀與這世上所有人的幸福觀都大相徑庭,并為此而徹夜難眠痛苦呻吟走火入魔,這種狀態(tài),在其他人看來或許是離經(jīng)叛道的,一旦他表露這種想法的話,大概會被人當做精神病人送進冷冰冰的醫(yī)院吧。

長大后的葉藏越發(fā)的頹廢,逃課、酗酒、抽煙、娼妓,糜爛的生活像極了我們眼中壞小子的形象。他陷得越來越深了,終于在某一天,與常子一起跳入了冰冷的河水中,常子死了,葉藏還活著,只是這種活著真的是葉藏所需要的嗎?行尸走肉一般卑微的活著……除了壓抑,還是壓抑,找不到別的形容詞更能形容讀人間失格的感覺。

非常沉重的獨白,是人生絕望的極致。太了解人生,也就絕對悲觀。這也許就是太宰治的成就,也是他的悲劇。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十七

在我讀的有限的中外文學作品中,仍覺得讀外國文學,其文字表述及意境上,總覺得不夠清透、流暢。像是隔了層什么,也許有翻譯的緣故,更多的應是文化差異,不易共鳴吧。

讀太宰治的這本《人間失格》,這種寫法和我之前讀過的美國作家塞林格的《麥田里的守望者》很相似,內(nèi)容也大體也相近。小說是以主人公自述的方式,寫下自己人生經(jīng)歷的心理、思想、感受。整書讀到后半部分,要比前面部分感覺清透順暢些了。

每個人都有一個私藏的內(nèi)心世界,并每個人也都要面對外部的世界。有人想敞開內(nèi)心,把自己的軟弱、卑微、猥瑣、消沉、墮落,暴露出來??倳型惾水a(chǎn)生共鳴。

太宰治用序言,講述自己對見過三張照片的印象,引出那男人---葉藏。然后是葉藏的三篇手記,以葉藏敘述了自己的幼年、少年、青年三個階段的人生狀態(tài)。作者以后記的方式做了結尾。向讀者展現(xiàn)了一個人間失格的人,其短暫的人生。

先不論這本書,對讀者尤其是青少年會產(chǎn)生怎樣的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作者的觀點是明確的,即像葉藏這樣的人生,懦弱、墮落、嗜酒、沉淪于女人、做低級卑微繪畫工作、嗜毒成癮。這樣的人是不配稱其為人的,屬于人間失格。這部小說也算是太宰治的半自傳體,是其對自己人生的自己懺悔和救贖吧。

葉藏出生在舊社會的日本。地主家庭,家族富足,在當?shù)仫@赫。但其家族財富的來源并不見得光明正大,帶有階級壓榨,因此就顯得猥瑣了。在這樣的家族中長大,葉藏的童年是充滿陰暗和壓抑的。雖然他沒有感受過饑餓和勞作的痛苦,但他并不快樂。從他所描述,他討厭父親的刻板,家族沉悶而形式化的就餐,以及傭人們對他父親的趨炎附勢,卑微猥瑣??梢缘贸觯瑥男∷腵童心受到壓抑,并未感受過疾苦與挫敗,雖自幼就伴有一種莫名的優(yōu)越感,但缺失童真。他所見到的是違背人心的不真實。在他的心里沒有駐足過善良和同情。因此其內(nèi)心注定潛藏著厭惡、軟弱、搖擺、不堅強。而他又并非是一個愚鈍的人。他有思想,又敏感,也有才華,很想融入到外部的世界里,但對他來說卻很艱難。于是內(nèi)心掙扎、搖擺、苦惱、困惑、飄忽不定。當他獨自面對外面的世界時,就顯得愚笨,不知道如何與外界打交道,于是采取自嘲的方式,搞笑去迎合別人。迷茫的跟從著崛木這樣的“朋友”鬼混。

葉藏自幼家庭的成長環(huán)境,是缺失父母的正面教育的。在文章的結尾:“都是他父親不好”,也印證了這一點,并且葉藏在外漂泊游蕩混亂的生活中,他苦惱的根源也是來自其父親。被父親趕出家門,斷絕關系,在他的內(nèi)心種下深深的傷痛,一個無愛,無助,又軟弱的人,必定導致了他悲哀的人生。他從小并沒有在父母的正確教導下樹立篤定的人生觀。他試圖從基督耶穌那里找到寄托,而最終也正是受宗教的影響,以多次自殺死亡的方式證明或解脫自己。日本的文化不同于中國的文化。中國古老的文明幾千年,人們受道家、儒家、佛家思想的影響。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影響下,人在找不到自己內(nèi)心的歸宿而迷失時,是需要不斷的修煉自己,以克制、隱忍、容納、寬恕。因此,在中國會出現(xiàn),隱居深山,歸于佛門,等方式超脫世俗或修煉自己的人。而并不像小日本國的日本人,選擇嗜酒、濫情、沉淪、放蕩、自殺的方式自己麻醉,自欺欺人。小日本民族表現(xiàn)出的是一種病態(tài)的人生。

讀了此書,給予我們有很多的啟示:人總是要面對外部的世界的,認識世界,成長自己,是一個必須經(jīng)歷的過程。當遇到挫折與困難時,要勇于面對,敢于挑戰(zhàn),不斷的修煉,提升自己,戰(zhàn)勝自己。不要像葉藏那樣,懦諾、軟弱、沉淪、嗜酒、放蕩、自殺,成為了一個人間失格的人。

從另一方面,在孩子的成長中,家庭教育及影響是至關重要。家庭教育影響著孩子的性格、人生觀、價值觀、處世觀。同時人在社會成長環(huán)境中,結交什么樣的朋友也很重要。當一個人在消沉迷茫時,如果遇到良師益友,能幫助自己走出迷茫,會變得更好。如果遇到像葉藏遇到崛木那樣的朋友,也便隨之被帶入沉淪與消極。

但無論,最根源的,人還是要靠自己,剖析自己的內(nèi)心,去戰(zhàn)勝自己,去面對自己,去融入、去享受這個外面的世界,那多好。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十八

人間失格,失去的真善美的人格天性,人們虛偽和善的面具之下,扭曲的嫉妒、仇恨、憤怒的邪惡嘴臉,隱藏著內(nèi)心的陰暗。在日本二戰(zhàn)走向戰(zhàn)敗衰亡的背景下,社會充斥著紙醉金迷的虛假繁榮,軍國主義的遺毒蠶食著年輕人的`信仰追求,要么一同戴上面具得過且過,要么獨善其身堅守自己,要么渾渾噩噩隨波逐流,遺憾的是,化身為主人公葉藏的太宰治,擁有與生俱來洞悉人性、聰慧敏感的天賦,卻在追究自己真實善良極致與對人性、對社會的恐懼中不得其解,最后選擇了另一條放棄的道路,自殺解脫。

出身官僚家庭的葉藏,完全可以按部就班的完成大學學業(yè),修習繪畫技藝,憑借父親的權利謀得一份穩(wěn)定的工作,娶一個門當戶對的妻子,即使戰(zhàn)后日本政府重組或倒臺,也能依靠家族的積累安度終身,然而天賦異稟的他,精神世界早已成為天使與惡魔的戰(zhàn)場,在業(yè)火的燃燒中崩潰坍塌。他內(nèi)心的焦灼斗爭是對人性、對人與客體關系以及人在社會中存在意義的深刻反思,這種矛盾沖突不但是書中故事情節(jié)的焦點,也是作者以及每名讀者寥寥一生都困惑掙扎的焦點。

問題的根源在于,自己內(nèi)心的圓滿無暇,在生存的蠅營狗茍中很難不被玷污。葉藏兒童時期用小丑般雜耍的行為舉止來偽裝逃避對人性的恐懼,閉口不談真實的想法,即使身為小少爺,對女傭和仆人卑躬禮貌面具下的冰冷臉龐也顫若寒蟬。少年時期的他,心理人格分裂愈發(fā)明顯,甚至寄希望于繪畫妖魔,渴望獲取它們強大的力量來對抗恐懼,書中寫到:??!給我冰冷的意志!讓我知道人類的本質吧,人就算踩著別人往上爬,也不算什么罪,給我一個憤怒的面具吧!”隨著年齡的增長,深深感到真實的人心不過就是如此陰暗,自己殉情自殺未遂,愧疚于每一個善待自己的女性,擺脫不了對崛木依賴的軟弱無能,在酗酒、吸毒中獲得虛假的力量,從此臻至自己終極無果,也被傳統(tǒng)的家庭道德所不容,昭示著人性的悲哀。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十九

開篇的葉藏從小扮丑角討好家長和親人,刻意出丑來討好家人,用耍寶等方式意圖逗樂別人,他是個想要被關注的孩子,但又因為自已與這個世界的`不同和格格不入,所以才用這樣的扮相來偽裝。

在他一生中,或許就是戴著面具負重前行,在自已意識里時刻害怕自已的面具會被摘下。

這樣算是活過嗎?或者因為從未真實過,所以并不算真正活在世上,于是這種從未存在于世的想法也讓自已沉淪墮落。讓自己覺得喪失為人的資格。

每個寫作的人,多少都在作品里把自已寫進去了,他們并不刻畫世界,他們只刻畫自已,聽說這部作品完成的當年,太宰治便投水自盡了,或許是交代完了,差不多了也就無所謂了吧,有太多書成之后便選擇自盡的作家比比皆是,之前臺灣作家林奕含的自殺或許也是生命無法再承受重量。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二十

”回首一生,盡是可恥的過往。”對于這句話的開篇,毫無疑問作者是個寫故事的圣手。前塵過往,盡數(shù)在這一句話中,同時也奠定了這本書的基本色調。

有很多人認為這本書很頹廢,都不敢去讀他們的書。為什么說的是他們呢,因為除了太宰治以外,還有諸如像三島由紀夫、芥川龍之介之類的人存在,同樣是廢的不能再廢了,至少在讀這本書之前我是這樣認知的。

但如果你真的能在某個深夜,安安靜靜的讀完這本書的時候,我相信你的這種認知會蕩然無存。它的內(nèi)容雖然是丑陋的,但在其下面卻是一顆掩飾不住的、神一般存在的靈魂。就像主人公大庭葉藏那顆”清澈的眼睛、純凈的內(nèi)心”,即使再無可救藥的人,都能在里面找到“神性”的存在。處于夢幻的虛假和真實的現(xiàn)實之間,大庭葉藏那顆苦苦掙扎、無處安放的靈魂終究去了哪里呢?他活的過于真實,但又極度虛假。真實到了一種類似地獄的環(huán)境中,虛假到了類似于天國的天堂,而對于我們這些人來說,卻很悲哀的處于兩者之間。

為什么呢?我們活的極不真實,但又受到良心的驅使活的不夠虛假。隱藏在灰色的天幕中,開始了蠅營狗茍的生活,所以我們說生活本該如此。這本書就像一面鏡子,當我們站在它面前的時候,所有的偽裝都自行退避,露出了那個自慚形穢的自己。

面紅耳赤。欺騙是社會的基本屬性,有的時候就連我們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欺騙的存在。這是整個社會的基本屬性,怨不得他人,怨不得自己……長久以來的這種屬性就像一個大染缸一樣,經(jīng)年累月的將我們侵染,直到我們自己都意識不到它的存在,它才肯善罷甘休。就像走路,你腦海中不會去思考,“我該先邁哪只腳呢……”習以為常。它的最大作用,便在于警醒。警醒憨憨入睡的人,警醒不愿承認的人,警醒無知的人,警醒睿智的人,警醒所有的人……驚醒任何人。毫無例外。

當你再度醒來時,你發(fā)現(xiàn)你看到的世界好像、似乎、有點不一樣了,它變得更加清晰了,盡管它還是原來的樣子。很美好的世界,一個介于天堂和地獄之間的人間;一個很美好的人類,介于光明和黑暗之間;一個很美好的你,一個介于善良和惡毒之間的你;一個很美好的我,介于天使和魔鬼之間的我。天使?魔鬼?一念永恒。

人間失格個人讀后感想篇二十一

日本作家太宰治一本飽受爭議的破滅之書。太宰治被稱為“無賴派”文學大師。從本書開頭的幾頁序言文字中,我看到了深深地沉重感。作者出生豪門,一生立志文學,師從小說名家,五度自殺,三十九歲時投河自盡辭世。

這本書是一種以自我告白的形式道來,書中很多現(xiàn)實問題的思索,雖然殘酷,但是卻很真實。就像皇帝的新裝里那個說真話的孩子。與其說他對社會人性最黑暗的一面耿耿于懷,還不如說是,他一直保持了孩童般的天真看待這個世界的虛偽、善變。

帶著作者自傳性質的故事。小男孩阿葉生活在一個大家庭,家里孩子多,不受重視的他,常常用搞怪、滑稽的語言和行為來吸引大家的注意。他聰明而敏感,他洞察到別人的需要,總是能不露聲色的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書中寫道:“我與別人幾乎無從交談,該說些什么,該怎么說,我都摸不著頭腦。于是,我想到了一個招數(shù),那就是搞笑。這是我對人類最后的求愛。”

在浴衣里穿毛衣,故意從人前走過,惹得大家忍俊不禁,連連說:“阿葉,那樣的穿著不合時宜喲!”當父親出門,問每個孩子要什么禮物,并且記錄在小本上的時候,他聽到了父親的那句:“淺草的商店里,有人賣那種過年跳獅子舞的面具呢?”

為了迎合父親的意思,討他歡心,夜晚時分阿葉悄悄在父親的小本上寫上“獅子舞”。當父親買回禮物和母親談話時候,把這當成了笑話來談:“在玩具鋪里,我打開本子一看這‘獅子舞’并不是我寫的,看著我都忍不住笑了……”

學校也是,在課堂上他畫漫畫,課下講給同學聽,讓同學哈哈大笑。他的作文寫著滑稽搞笑的故事,讓老師還沒到走到辦公室,就忍不住翻開他的作文邊看邊笑。

他極力討好周圍的每一個人,讓別人笑讓別人快樂,但是內(nèi)心卻不可思議的自悲和絕望。書中寫道:“我依靠搞笑這一根細線,保持住了與人類的一絲聯(lián)系。表面上我不斷地強裝出笑臉,可內(nèi)心卻是對人類拼死拼活地服務,命懸一線地服務,汗流浹背地服務?!?/p>

長大后的阿葉因為幽默搞笑的個性深得女孩的迷戀,但是他卻有深深的自卑感,覺得自己只配得上低賤的、丑陋的女人。他在書中寫著:“所謂世俗的眼光來看,常子的確是個丑陋又貧窮的女人……可與此同時,一種同病相憐的親近感卻又油然而生。我發(fā)現(xiàn)常子是那么可愛,以至于生平第一次覺察到,有種微弱卻積極主動的愛情正萌動在心里?!?/p>

在銀座當陪酒女郎的常子比阿葉大,丈夫是個詐騙分子進了監(jiān)獄。貧窮而丑陋的她,對生活的絕望,讓阿葉有種同病相憐的情愫。夜里他們倆一起跳進了鐮倉的海面。常子死了,阿葉卻被救起。而后和阿葉交往的女子都是如此卑微的、丑陋的、年紀大的。

即使阿葉遇到的第一個比自己年紀小的,純潔美麗的女孩良子。他們結婚后“快樂也未必如預期的如此之大”。書中寫道:“其后降臨的悲哀勘稱凄烈之絕”。在阿葉的眼里,這個世界就是痛苦的,即使是短暫的快樂,這后面一定藏著巨大的災禍。阿葉和良子最后也演變成了一場悲劇。

我從未讀過這樣的文字,描寫丑陋、陰暗的詞語如此之多。光鮮的外表下骯臟的內(nèi)心,貧窮時候的懦弱卑微,發(fā)達之后的虛偽勢利,人前阿諛奉承,人后污蔑誹謗。生活的黑暗、人性的黑暗,在這里竟然如此之多。

合上書,背面是魯迅先生的一句話:“精神的潔癖,讓像太宰治一樣的人容不得半點傷害,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卑微而自由。他想要打破什么,卻沒有方向。他的痛苦在于他用心的看著漆黑的世界?!?/p>

這,也許就是世界的另一面,但,正視黑暗讓我們學會成熟。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805138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