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加乘減教案(匯總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7 16:26:13
乘加乘減教案(匯總21篇)
時間:2023-12-07 16:26:13     小編:文軒

教案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教學任務等進行詳細思考和安排的產(chǎn)物。此外,教師還可以借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接下來是一些成功教案的分享和總結,希望能夠為大家的教學提供借鑒。

乘加乘減教案篇一

1.使學生們學會乘加、乘減的簡單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2.提高學生靈活思維的能力。

3.滲透在解決一個問題時,要從多種角度去考慮”的觀點。

掌握乘加、乘減的實際意義和計算方法。

掌握乘加、乘減的實際意義和計算方法。

1.口算。

(1)2+2+2+2+3=(2)2×4+3=。

3+3+3+1=3×3+1=。

2.問:這兩組口算題有什么區(qū)別,又有什么聯(lián)系?

1.引入新知(教學例5)。

出示實物。

教師依次擺出下面物體(也可以用磁貼代替)。

擺一個盤子,然后在這個盤子里擺上3個桃子。如此重復3次。再擺一個盤子,在這個盤子里擺上2個桃子。

問:誰來說說,老師都擺了些什么,是怎么擺的?

問:誰能根據(jù)老師擺的'這些物體,提出一個問題?

(可以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一共有多少個桃子?)。

問:這個問題可以怎么解答?(討論)。

(3+3+3+2=3×3+2=)。

分別說說這兩個算式的意思,請你與周圍的同學一起評價一下,這兩個算式各有什么優(yōu)點和缺點。

3×3+2=這個算式里,先算的3×3表示什么意思?

(生:先算的3×3表示前三個盤子里共有多少個桃子。)。

2.發(fā)展提高(教學例6)。

(1)出示例64×3-2=。

(2)提問。

這個算式應該先算哪一步?

(這個算式應該先算4乘3這一步。)。

這個算式該怎么讀?

(這個算式讀作:4乘3的積,再減去2,差是多少?)。

(3)討論:這個算式你能用幾種不同的方法來解答?

(方法一:先算4乘3得12,再用12減去2得10.

方法二:還可以先算4乘4得16,再用16減去2,再減去4,也就是用16減去6得10.

方法三:還可以先算4乘2得8,再加4減2,也就是用8加2得10.)。

3.初步歸納。

問:我們剛才所學習的這兩個例題有什么相同點,又有什么不同點?

相同點:每一道題都有兩步;

每一道題都是先做乘法。

不同點:例5是乘加的兩步題,例6是乘減的兩步題。

1.32+3=43+4=。

32-3=44-9=。

2.(1)3和2相乘是(),再加17得()。

(2)4個3想8加是(),再減5得()。

(3)一個因數(shù)是4,一個因數(shù)是2,積是(),再加25得()。

通過今天的學習,大家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嗎?

布置作業(yè)(略)。

乘加乘減教案篇二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數(shù)學教學是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發(fā)展的過程。乘加、乘減這節(jié)課是在基本掌握了乘法的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生活實際,對一些生活現(xiàn)象能用數(shù)學方法正確列出簡便算式,并能根據(jù)算式的意義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我感受最深的是在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要想學生能理解運算順序,最好的方法是圖文結合教學,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去理解運算順序。開課出示主題圖后,學生根據(jù)主題圖中的情況列出算式。學生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可以列3+3+3+2,3×3+2=11,但是乘減算式4×3――1=11學生一下子是想不出來的,這時我結合圖意引導學生想:前面三棵都有三個玉米,第四棵為什么只有兩個玉米呢?生:我想原來每棵都有三個玉米,小熊拿走了一個。所以原來有4×3個玉米,再減去小熊拿走的一個:4×3――1=11。引導學生得出乘減算式后,我讓學生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fā)現(xiàn)與前面學習的算式有什么不同?生:這兩個算式中都有乘法。師:在一個算式中有乘法和加法(減法)應該怎樣計算呢?同學們相互進行討論。生:應該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減法)。師出示算式1+4×3,這個算式應該怎么算呢?學生都受到前面的影響(依次計算)。師問:乘3,誰乘3?是1+4的和乘3還是4乘3?學生這時有意識地注意到了這一問題。究竟是誰來乘3。()于是大家得到了共識:是4乘3,那么12加什么呢?由此引起學生的思考,這樣的題應該怎樣算?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得到了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原則。師:日常生活中我們有許多事情是要講究優(yōu)先的:比如:殘疾人坐車優(yōu)先、軍人看病優(yōu)先等待。乘法就像我們生活中的這些特殊人一樣,在計算的時候都應該優(yōu)先。從而讓學生深刻領會到乘加、乘減式題的計算順序。

乘加乘減教案篇三

課本第9頁例4,練習三1~5題。

一、復習。

1.分數(shù)乘以整數(shù)的意義?

2.一個數(shù)乘以分數(shù)的意義?

3.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法則及其計算方法。

5.計算。

5×6+7×315×(34-29)。

二、新授。

問:最后兩題的運算順序怎樣。

(第一題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第二題先算括號,再算乘法)。

說明:如果我們將那兩道題的整數(shù)改為分數(shù),它們的運算順序也是不變的。按照同樣的方法算一算下面的題目。

出示例6。

問:這兩道題的運算順序是怎樣的?(學生回答后獨立完成。讓兩名學生到黑板上做。)。

板書:

三、鞏固練習。

1.課本12頁做一做。

2.練習三1~5題。

乘加乘減教案篇四

《乘加、乘減的實際問題》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內(nèi)容。這部分的內(nèi)容是學生第一次學習解答兩步計算的問題,是學生學習較為復雜的實際問題的起始課。通過教學讓學生經(jīng)歷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過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學會解答此類的簡單問題。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體會數(shù)學的親切。

《乘加乘減應用題》一課的教學目標是:“能結合具體情境經(jīng)歷解決乘加乘減問題的過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題策略,培養(yǎng)應用意識。整節(jié)課通過主題圖信息的刺激很自然地激發(fā)起學生探究、解決問題的內(nèi)驅(qū)力,水到渠成,相得益彰。而且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學生提供熟悉的,感興趣的事情作為教學的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較為豐富的可觀察、思考的素材,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增加思維含量,啟迪學生思維。

2、注重教學的開放性,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我采取了較為開放的教學形式,在充分觀察思考的基礎上各自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引導學生探索不同的解決方法,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xiàn)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思想。

3、用生活經(jīng)驗作為數(shù)學問題的參考。

通過練習使學生領會到數(shù)學問題的解決需要生活經(jīng)驗來做參考,進一步拉近了數(shù)學與生活的距離。在今后的教學中應該多注意讓學生說完整的`句子,把意思表達清楚,對一些數(shù)學術語要加強訓練.

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弊端:

1、解決問題不是簡單的會做就行,重要的是理解,明白思考的過程。很多小朋友會做,但是不知道怎么做出來的。他們沒法把自己的思考過程用語言來表達出來,甚至有些小朋友只是看著數(shù)字做題,沒有認真去思考題意,理解他們之間的關系。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數(shù)量關系,確定解題思路很重要,這一點在課堂上做的不是很到位。

2、分析題目中的數(shù)量關系最基本的方法是綜合法和分析法,要著力引導學生用這兩種思路去發(fā)現(xiàn)中間問題,這樣可以讓學生初步領會解決這類問題的基本方法。在本課上,主要引導學生解決問題時可以從條件出發(fā)思考也可以從問題出發(fā)思考,但是在課上的體現(xiàn)不是很明顯。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間思維發(fā)展水平的差異,沒有留給學生質(zhì)疑的時間,力求使每個學生都弄懂算理。

乘加乘減教案篇五

一、看圖填算式。

(1)上圖有組和()組。

可列乘加算式:()×()+()=()。

(2)上圖有()組再填上()個就可。

以湊成再加上原來的()組后,

湊成()組。由于開始我們湊上了一個。

所以最后還要減去一個。

可列乘減算式:()×()-()=()。

二、改寫算式。

()×()+()=()。

4+4+4+2=()。

()×()-()=()。

()×()+()=()。

5+5+5+3=()。

()×()-()=()。

三、有多少個球?你能分別列一道乘加、乘減算式嗎?

()×()+()=()。

()×()-()=()。

乘加乘減教案篇六

教材第58頁例5,“做一做”及練習十二第1~4題。

知識與技能。

(1)學會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

(2)通過乘加、乘減算式幫助學生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lián)系。

通過學生觀察、討論等活動,讓學生發(fā)現(xiàn)規(guī)律,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lián)系。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類比、遷移能力及求異思維能力。

乘加、乘減算式的計算方法及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通過乘加、乘減算式題掌握相鄰兩句口訣之間的聯(lián)系。

教法:討論法。

學法:小組研討法。

多媒體課件、投影儀。

一、課堂導入。

學校組織秋游,游樂場里熱火朝天。(多媒體出示:教材58頁主題圖)。

從圖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個旋轉木馬,每個木馬上可坐3人……)。

二、探究新知。

(1)根據(jù)這個畫圖,你想提出哪些與數(shù)學有關的問題?

(2)小組討論。

(3)交流匯報。

(4)觀察算式說說自己的想法。

如:4×3-1=11。

這個算式先算什么?4×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為什么要減1。

3×3+2=11。

這個算式先算什么?3×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三、積累應用,鞏固提高。

(1)課件出示教材58頁“做一做”第1題。

學生獨立完成,匯報交流。

(2)動手操作。

展開自己的想象,并用學具擺出自己喜歡的圖形,用乘加、乘減的算式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個學具。

(3)完成練習十二第1題。

乘加乘減教案篇七

使學生掌握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式題。

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選擇合適的算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

問題:他們一共養(yǎng)了多少條金魚?

探究。

討論:要知道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金魚?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把每個魚缸里金魚的條數(shù)加起來就可以了(4+4+4+2)。

拓展。

你還有其他方法列式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把第4個魚缸也看成有4條金魚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4×4-2。

問:4×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2。

歸納。

師:在一個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應用。

教材第78頁第1、3、4題。

第1題,你是怎樣列式的?3×4+1=13。

第3題,左邊有題一共有幾人?怎樣列式?

課堂作業(yè)。

教材78頁第2題。

乘加乘減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乘加、乘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列式解答乘加、乘減應用題。

教學過程設計:

一、

1.根據(jù)問題選擇算式并連線。

媽媽買了29個果凍,第一天吃了7個,第二天吃了15個。

(1)兩天吃了多少個果凍?(1)29—7—15。

(2)還剩多少個果凍?(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個?(3)7+15。

2.根據(jù)算式補問題。

學校買來38個排球,分給二年級5個班,每班分7個。

7x5=35(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練習。

1.教科書第10頁的第2題。

想一想題目的已知條件和問題是什么?要求還剩多少個蘿卜,我們必須知道什么條件?(一共種了多少個蘿卜和送了多少個給兔奶奶)那我們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種了多少個蘿卜?)接著再求什么?(還剩多少個蘿卜)。

列式:9x5-15。

提問:9x5表示什么?再減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書第1l頁的第3題.

分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然后由小組長匯報本小組討論的結果。

3.教科書第11頁的第4題。

教師:球隊的得分分主場分和客場分兩種。本題可讓學生分小組合作討論,然后再匯報討論結果。

隊的主場得分是卡塔爾隊主場得分的4倍,卡塔爾主場得分是3分,所以隊主場得分是3x4=12。隊的客場得分是7分。隊的總分是19分。

阿聯(lián)酋隊的主場得分是3分,客場得分是8分。阿聯(lián)酋隊的總分是11分。

烏茲別克斯坦隊的主場得分是阿聯(lián)酋隊主場得分的3倍,阿聯(lián)酋隊的主場得分是3分,所以烏茲別克斯坦隊的主場得分是3x3=9,客場得分是1分。烏茲別克斯坦隊的總分是10分。

卡塔爾隊主場得分是3分,是本隊客場得分的2倍,客場得分是3x2=6??ㄋ栮牭目偡质?分。

阿曼隊主場得分是5分,客場得分與烏茲別克斯坦隊的客場得分相同。阿曼隊的總分是6分。

3.媽媽買來26個桔子,吃了幾個,剩下的每5個放一盤,放了4盤。問吃了幾個桔子?

4.游樂場有7輛小賽車,每車能坐4人,還有21人在排隊等候,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運來56個漢堡包,賣出37個,又運進21個,現(xiàn)在快餐店有漢堡包多少個?

6.4個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個卡通玩具,已經(jīng)做了19個,還要做多少個?

7.商店里有30個書包,上午賣出13個,下午又賣8個,還剩下多少個?

乘加乘減教案篇九

本課內(nèi)容編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加深對乘法意義的理解。也就是當若干分中有一份與其他份的數(shù)量不同時,可以先用乘法求幾個相同加數(shù)的和,再加上不同的數(shù)也可以假設每份都相同,用乘法算,再減去所多部分。通過解決問題的過程,使學生體會到由于觀察、思考的角度不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讓他們在經(jīng)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感受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體驗策略的多樣化。本課的主題圖是十分不錯的教學資源。把它稍作修改,做一個動態(tài)課件,小熊從4x4個玉米中掰走一個。這樣不但能讓學生想到用乘加的方法來列式,更能讓學生容易想到乘減的方法來列式。

此時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學習了2—5的乘法口訣,感受了乘法運算的意義,并初步具有了用乘法來計算的意識。這樣從學生已有的認知起點出發(fā),以學生熟悉的、感興趣的事物作為教學切入點,為學生提供了可觀察、思考的'素材,易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1、學生能在具體情境自主解決乘加、乘減問題,建構乘加、乘減問題的模型,形成基本的解決問題的策略,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和算理,能正確地計算。

2、學生能初步了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體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

3、在感受、體驗、探索的過程中,體會“乘加、乘減”這一問題模型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能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解釋連乘的模型,增強探索的意識,體驗成功的快樂。

建立乘加、乘減的模型,掌握乘加、乘減問題的基本結構和數(shù)量關系。

乘加、乘減問題的建模過程及模型內(nèi)化和解釋。

課件、書簽、卡片。

新課程提出要“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diào)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它主張用產(chǎn)生于真實背景中的問題啟動學生的思維,主張在知識內(nèi)容與對一般策略的需要都很豐富的情境中啟動思維的教學。人教版第三冊“乘加、乘減”一課安排在乘法學習這一單元的中間部分,是方便學生根據(jù)前后口訣間的關系進行乘法的正確計算,如果教學目標僅僅停留在會“正確計算”這一層次,可以說不用老師多講,學生一聽就會,變成類似于練習課。但如此一來,學生學得索然無味,思維能力、情感態(tài)度等反面得不到絲毫發(fā)展。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實際,通過說、擺、練等多種形式發(fā)展學生特長,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乘加和乘減的教學,主要是讓學生觀察圖畫,理解圖畫的基礎上讓學生列出算式。要想學生能理解運算順序,培養(yǎng)學生熟練的計算的能力。并掌握計算的順序。

這節(jié)課我主要注重從以下做起。

1、我這節(jié)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并不是計算教學。

2、注重學生的理解,讓學生充分的發(fā)表各自的意見,互相提問、互相答辯,增強學生的分辨理解能力。

3、課堂上以鼓勵,賞識,你能形的激勵語言,給學生學習的信心。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1、師:(畫面錄音,加背景音樂)同學們,俗話講得好,一日之計在于晨,一年之計在于春。(動畫演示)春天,勤勞的小熊整理好了土地,種下了一些玉米。小熊經(jīng)過日復一日的辛勤勞作,到了秋天,小熊種的玉米豐收了。

2、師:請大家仔細看圖,從圖上你發(fā)現(xiàn)了那些數(shù)學信息?

生:有4棵玉米樹,每棵有3個玉米棒。

師:你能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生:一共有幾個玉米棒子?(貼出)。

3、師:你會解決這個問題嗎?

生:3×4=12(說出口訣)或4×3=12或3+3+3+3=12。

4、師:我用圖示表示出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師:有一天,小熊來到了玉米地,看到自己種的玉米成熟了,高興極了。(出示主題圖)。

2、師:現(xiàn)在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能根據(jù)這幅圖的意思,再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生1:小熊掰走了一個,還有幾個?

生2:有4可玉米,每棵樹上有3個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個,還剩下幾個玉米棒?

(板書:還剩幾個玉米棒子?)。

3、師: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小精靈來了。如果你是小精靈,你會怎么提醒大家?

生1說:“同學們,不要慌,要仔細想一想再做!”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

生2說:“同學們,借助圖形擺一擺、畫一畫吧?!?/p>

師:同學們,先畫圖形表達圖的意思,再列出算式,在小組內(nèi)互相說說。(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guī)讉€同學到黑板上展示。

4、并說出你的想法并解答其他小組提問:(教師板書)。

3+3+3+2=113×3+2=11。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個玉米棒,最后一棵上有2個,所以列式為。

師生:(在3×3下面畫一條橫線)3×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3+3+3+3-1=114×3-1=11。

生2:小熊沒有掰玉米時,4棵玉米都有3個玉米棒,小熊掰走了1個,所以列式為4×3-1=11。

師生:(在4×3下面畫一條橫線)4×3在圖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來的4棵玉米樹上,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

師生:為什么要減1?

生2:小熊掰走了一個,所以減去1。

生:左邊的一列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只有減法,沒有乘法。

生:右邊的算式中,有乘法,也有加法和減法。

師:我們以前學過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算式,那今天這種有乘有加或有乘有減的算式,就叫乘加乘減。今天我們就學習乘加乘減。(板書課題。)。

師:一個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減,應該先算什么呢?

生1:先算加減法。

生2:先算乘法。

師:請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看哪個小組的同學發(fā)現(xiàn)得最快,最準確。(學生小組討論。)。

師:哪個小組的同學來匯報?

生1:有乘有加的時候,先算乘,后算加。我們是以3×3+2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2=11。

生2:有乘有減的時候,先算乘,后算減。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師:講得真好!那你們心中有結論了嗎?遇到乘加乘減這樣的算式,應該先算什么?

生(齊答):先算乘,后算加減。(貼出)。

三、活動體驗,應用新知。

(一)幫助小青蛙。

1、放課件:(動畫顯示,同時教師說明:小熊扛著1個玉米棒,邁著輕快的步伐,高興地往回走。咦,前面來了個好朋友小青蛙,小青蛙看到小熊種的玉米結實又好吃,希望小熊能送給自己。小熊想了想,說:“你要是能答對我的問題,我就把玉米棒送給你。”小熊:又摘下了一個玉米棒問:地理還剩下幾個玉米棒?同學們,你能幫助小青蛙嗎?)。

師:現(xiàn)在還剩幾個玉米棒呢?誰能用乘加或乘減的算式幫小青蛙算一算嗎?

生1:小熊共掰走了2個玉米棒,應列式為:3×3+1=10。

2、師:你是怎么計算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

師:你真棒!送給你一個小禮物。

生2:我是這樣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師:能說說為什么減2嗎?

生2:原來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個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個,所以要減2。

師:說得真好!也送你一個小書簽。

(二)豐收慶祝會。

師:小熊為了慶祝豐收,在家開慶祝會,看!它們不光帶來了水果,還為大家?guī)砹藛栴}。

1、書本56頁做一做第1題(學生先獨立完成,教師再提問)。

師:你是怎樣列式的?

生1:3×4+2。

師:你們有什么問題要問他(生1)嗎?(學生紛紛舉手)。

生2:你是怎樣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會用乘減的方法來計算嗎?……。

(三)書本58頁第4題。

課件展示(學生先獨立完成后匯報。)。

(四)做游戲。

師:下面我們做游戲。游戲的規(guī)則是一生擺圖形,提出問題;另一生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結果。擺的圖形必須用乘加乘減計算。然后交換。

看誰最棒?(學生開始做)。

四、課堂總結,分享收獲。

師:你們喜歡今天這節(jié)課嗎?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下課后,請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跟你的好朋友分享一下這節(jié)課的收獲好嗎?下課。

乘加乘減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加、減、乘混合在一起的算法。提高計算的熟練程度。

教學重點:

使學生掌握分數(shù)乘加、乘減混合運算,理解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

教學難點:

運用運算順序和運算定規(guī)律進行靈活、準確的計算。

教學策略:

1、加強口算的基本訓練。

2、例6的教學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明確運算順序。

3、適當增加帶分數(shù)乘法和分數(shù)連乘的計算式題。掌握帶分數(shù)乘法的計算方法。

例:黑板的寬是米,長是寬的2倍,黑板的長是多少米?黑板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讓學生知道通常先把帶分數(shù)化成假分數(shù),然后再乘。

4、通過例題的教學讓學生思考分析并明確:三個分數(shù)相乘,如果是帶分數(shù)要先化成假分數(shù),為了簡便,可以先把所有分數(shù)的分子和分母約分,再把約簡的分子、分母分別相乘。整數(shù)乘法運算定律對于分數(shù)乘法同樣適用,要培養(yǎng)學生先認真觀察算式的特點再選擇算法的良好學習習慣。

5、教學中仍然注意復習運算順序的使用前提,不要盲目簡算。

乘加乘減教案篇十一

乘加、乘減應用題是第一單元的第三課時內(nèi)容,本課重在根據(jù)問題,想出不同方法來解決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會列綜合算式計算。但在做練習有的學生列綜合算式計算時,碰到先乘再減,并且乘號在后面的,本來不用添括號的,可學生一想到后面的要先算,就把括號加上去了。從這看出學生對小括號的使用并不真正熟練掌握,還需要加強訓練,進一步鞏固小括號的正確使用。

這節(jié)是關于乘加乘減應用題的鞏固練習課,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認識乘加、乘減兩步應用題的結構,學會列式解答乘加、乘減應用題,并掌握并鞏固乘加、乘減兩步應用題的解題策略。

這節(jié)課是在學生對乘加、乘減混合算式運算過程理解的基礎上安排應用題,讓學生加深對運算順序的理解教學“混合運算”從學生熟悉的購買商品的事例中抽象出“混合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順序。由購買商品的事例入手,說出一個混合運算的算式以及運算過程,本課設計能根據(jù)學生的課標要求,教材內(nèi)容以及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由直觀到抽象,層層深入,使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經(jīng)過動手擺,動腦想,動筆算,逐步發(fā)現(xiàn)“混合運算的意義以及運算順序。新課標中指出,讓學生學會交流、合作,是否在交流學習的過程中,每個學生都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是否每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正是我們教師必須所關注的問題。在教學本課時,我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并探究出混合運算的方法和規(guī)律,在活動中注重加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探索計算方法的時候,關注了學生語言的發(fā)展。

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基本掌握了“混合運算”計算格式以及運算順序,但是在解決實際問題的時候就出現(xiàn)了如“24元可以買8枝康乃馨,一枝玫瑰花5元,1枝康乃馨比1枝玫瑰花便宜多少錢?”等學此類的問題學生感到困難,乘加、乘減、除加、除減這四類問題學生剛剛接觸,雖然上冊的教材偶爾也會出現(xiàn),但是只有少部分學生能夠理解。

乘加乘減教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學會計算乘加、乘減的式題,讓學生感受到解決實際問題方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想象、操作等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

教學重點:掌握乘加、乘減式題的運算順序,并會正確計算。

教學難點:結合情境圖理解乘加、乘減的算理。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2、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可能有:一共有多少只木馬?(口頭列算式解答:3×4=12(只))。

一共坐了多少人?

二、新知展開。

1、“一共坐了多少人?”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

請思考一下,把算式寫在數(shù)學本上。

2、匯報:可能有:3+3+3+2=11(人)3×3+2=11(人)。

3+3+3+3-1=11(人)3×4-1=11(人)。

3、分析算理、理解算法。

4、揭示課題:這些算式中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減法,你們能給這樣的算式取個名字嗎?(乘加、乘減)。師:對,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

5、運算順序:在乘加、乘減的算式中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板書: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齊讀一遍)。

7、小結:以后我們在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時,要多觀察、多思考,希望大家能夠?qū)ふ页鲎约合矚g而且簡便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

第一關:填一填()(做一做第1題)。

第二關:算一算()(做一做第2題)。

1、4×3+4=2×3-3=5×5+5=。

4×4-4=5×3+2=4×5-4=。

(1)獨立完成,全班校對。

(3)4×3+4=表示什么意思。

2、(練習十二第1題)。

5×3-5=5×3+5=5×4+5=。

5×2=5×4=5×5=。

(1)獨立完成,全班校對。

(2)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第三關:解決問題()。

1、練習十二第4題。

2、哪個圖形中的個數(shù)多?說說你是怎樣比較的。(練習十二第5題)。

3、課堂評價中生成的“一共有多少個?”

四、全課總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乘加乘減教案篇十三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56頁。

1、通過合作學習、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減的意義,能正確進行有關的計算。

2、訓練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用多種方法靈活計算乘加、乘減,實現(xiàn)算法多樣化。

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解答問題。

用多種方法解決同一問題。

課件、學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師出示小熊圖片,親切地說:你覺得這只小熊可愛嗎,今天就和小熊一起來上數(shù)學課!來,先和小熊做個對口令的游戲。

1.對口令:2、3、4、5的乘法口訣。

(有節(jié)奏地進行對口令:師生對、生生對)。

2.口算,直接說出答案,要說說用的是哪句口訣,表示的意思。

3×3=4×2=2×3=5×4=1×4=3×4=。

可能學生提出:一共有幾個玉米棒子?老師接著問:怎樣列式呢?

可能出現(xiàn)的答案:3×4=?4×3=?3+3+3+3=?要求學生說出每個算式的意義。

小結:要算一共有多少個玉米棒,小朋友們列出了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見只要我們肯動腦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多種方法。

l利用課件的主題圖,創(chuàng)設寬松、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投入到學習中去。

問:小熊看到自己種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個玉米棒子,高興地往回走。(同時動畫顯示1棵玉米少了1個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著1個玉米棒子。)。

問:你能結合這幅圖的意思,提出一個數(shù)學問題嗎?

可能提出:還剩下幾個玉米棒子?怎樣列式?

這個問題怎樣解決呢?你們先自己動腦筋想一想,再在小組里互相說說,。(學生進行小組討論。)。

要求每種列式都要說出意思?12-1=11(個)3+3+3+2=11(個)。

4×3-1=11個。

引導說出:表示幾個幾多幾或幾個幾少幾?

問:這個算式和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l通過看一看、說一說、小組交流等活動,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讓學生充分發(fā)表個人見解,尊重學生個性,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思想。

1、練習一摘玉米棒(畫面回到主題圖上,動畫顯示,同時教師說明:小熊扛著1個玉米棒,邁著輕快的步伐,高興地往回走。小熊心里在想了:“誰要是能答對我的問題,我就把玉米棒送給誰?!保?。

問:同學們,你們想試試嗎?

同時也要說出每種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2、練習二:課本上的p56。

問:可以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

3、練習三:參觀森林果園。

引入:最后老師要考考小朋友們,從這幅圖中你能得到什么問題?而且能否解答?運。

用今天乘加乘減的方法來試一試。

要求:同桌互相出問題,然后互相解答,然后四人小組批改。老師巡視。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指導。

拓展練習:嘗試根據(jù)算式,口頭編題。5×4+3。

一共有多少個?還剩幾個?

3+3+3+23×3+2=11(個)2+3×3=11(個)。

3+3+3+3-19。

4×3-1=11(個)。

4×3=1212。

3×4=12。

乘加乘減教案篇十四

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二)過程與方法。

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的過程中,逐步提高運用乘法口訣的熟練程度,培養(yǎng)學生從不同角度觀察思考問題的習慣,體現(xiàn)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的數(shù)學思想。

(三)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體會乘法口訣的實用價值,培養(yǎng)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

本課教學目標的定位是基于學生已初步認識了乘法,掌握了1~5的乘法口訣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掌握它的運算順序。同時,一方面使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對前面所學習的乘法口訣進行練習,緩解記憶乘法口訣的壓力;另一方面還有利于學生認識同一組乘法口訣中兩句相鄰乘法口訣之間的關系,掌握記憶乘法口訣的方法,為后面學習6~9的乘法口訣做好方法上的準備。

教學重點:理解乘加、乘減式題的意義,知道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靈活運用乘加、乘減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多媒體課件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設疑導入。

1.創(chuàng)設情境,復習舊知。

(1)出示教材第46頁情境圖:圖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

(2)學生列出算式解決問題。

2.引出問題,導入新課。

這些問題都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來解決嗎?哪個問題不行?

引出問題:4匹木馬上一共坐了多少人?

【設計意圖】鑒于學生在上這節(jié)課之前,已學習了乘法的初步認識,掌握了1~5的乘法口訣,所以本課仍以“游樂園”情境為基礎,通過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一方面復習了用1~5的乘法口訣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乘法的意義;另一方面又發(fā)現(xiàn)了只用乘法無法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產(chǎn)生認知沖突,“乘加、乘減”的教學呼之欲出。

(二)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1.探究解題方法。

(1)呈現(xiàn)問題情境:。

誰能用數(shù)學語言描述圖中的信息和問題。(每個木馬上可以坐3人,三個木馬上坐滿了3人,還有一個木馬上坐了2人,一共坐了多少人?)。

(2)用學具擺一擺,再嘗試列式計算。

(3)匯報交流:。

預設一:3×3+2=11。

提問:3×3表示什么?為什么要加2?

預設二:3×4-1=11。

提問:3×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1?

預設三:3+3+3+2=11。

2.揭示本課課題:像方法一這樣有乘法和加法組成的算式稱為乘加,方法二這樣有乘法和減法組成的算式稱為乘減。(板書課題)。

乘加乘減教案篇十五

1、能夠根據(jù)圖形列出乘加與乘減算式,初步了解乘加乘減的運算順序。

2、了解算式各步的含義,算式的意義。

3、能夠用乘加乘減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對數(shù)學產(chǎn)生積極地情感體驗。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jīng)學習了1-6的乘法口訣,那么你一定能根據(jù)1個乘法口訣寫出2個乘法算式,我們一起試試看!大家舉手回答。(出示ppt)。

(生答)注意點明:四四十六只有一個乘法算式。

師:看來大家對口訣已經(jīng)掌握得很好了。同學們,我們來做個小游戲,秋天到了,我們的蘋果熟了,說出蘋果上算式的得數(shù),算對了,蘋果才能摘下來!舉手回答!

(生答)。

生:一個玉米桿上有3個玉米,有4個玉米桿。

師:根據(jù)同學們發(fā)現(xiàn)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有價值的數(shù)學問題呢?

生:一共有多少玉米?

師:很有價值的問題,我們一起解決一下***提出的問題!在本子上寫出算式。

生:3333=123×4=124×3=12。

師:你能說說為什么這么列式子嗎?

(生答)。

生:2個。

師:那么你能解決小熊的問題嗎?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玉米?在本子上,列出算式,算出結果!列好的`請坐好,用你的坐姿告訴老師你做好了!

生:3332=113×32=11。

3333-1=113×4-1=11。

師:你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想的嗎?

(生答)。

師:同學們,你們剛剛都列出了幾種算式?(生答)那現(xiàn)在你們會列多少個算式了?

(生答)。

生:1個。

師:把算式列在本子上,我們比比看,誰列的式子又多又正確!

生:3331=103×31=10。

3333-2=103×4-2=10。

師:各部分表示什么意思?

列出這4個式子的同學驕傲的舉起小手給大家看看!你們真棒!

生:跑走了2輛小汽車。

師:那么你能求出現(xiàn)在一共有多少小汽車嗎?自己靜靜的思考一下,舉手回答,怎么列式!

生:2x42=10。

3x4-2=10。

師:同學們,同意嗎?

生:同意。

師:同學們,看看仔細觀察這一組算式,你能發(fā)現(xiàn)他們有什么共同點?

生:都是3個數(shù),都有乘法和加法。

師:那么這一組呢?

生:都是3個數(shù),都有乘法和減法。

生:乘減!

師:同學們真棒都快成為數(shù)學家了!

(生答)。

師:乘加乘減算式,先算乘后算加減。我們做個題試試好不好?(出示ppt)。

師:好,把式子寫在練習本上。

生:4x43=19。

4x5-1=19。

師:各部分表示什么含義?

(生答)。

之后做題!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相信大家肯定收獲不少,那么我們就來分享一下你的收獲吧!

乘加乘減教案篇十六

教科書第60頁。

1、通過小動物們重建家園的情境中的信息,探索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問題的解題思路。

2、培養(yǎng)學生們提出問題和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探索解決乘加、乘減兩步計算問題的解題思路。

多媒體、學具等。

信息:1.每次搬4塊,已經(jīng)搬了5次,還剩24塊沒搬。

2.共有16只小兔,每4只小兔住一間房,已經(jīng)建好3間。

學生:準備:本子,筆,學具。

教學過程:

活動一:談話導入、提出問題

師: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森林里發(fā)生了水災,小動物的家被洪水沖垮了。他們在忙些什么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去看看。

(課件出示信息圖)誰能說說小動物們在干什么呢?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畫面,你發(fā)現(xiàn)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師:這么多數(shù)學信息,主要說了哪幾件事?

關于小熊搬磚蓋房子的信息都有哪些呢?(每次搬4塊,已經(jīng)搬了5次,還剩24塊沒搬)這位小朋友信息找得很準確,誰能把小熊搬磚的信息再大聲說一遍呢?關于小兔蓋房子的信息又有哪些呢?誰能把小兔子蓋房子的信息再大聲說一遍?師邊指邊說:信息經(jīng)過這樣分類整理,是不是就更清楚了呢?當遇到信息較多時,我們就應該像剛才這樣把信息進行分類整理。

我們一起讀一讀小熊搬磚的信息,想一想根據(jù)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數(shù)學問題?“一共有多少塊磚?”這個問題有點難,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活動二解決問題1

同學們看這個問題你們會解決嗎?先在練習本上試著做一做!

同學們在小組里交流一下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老師發(fā)現(xiàn)很多小組的同學討論好了,哪個同學愿意代表小組交流一下?

實物投影:生交流算式:4×5=20,20+24=44

師: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還有哪個小組有不同做法想下來交流?

(4×5+24=44(塊),他列出了綜合算式。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得嗎?這種做法我們以后還會學習,今天先不研究,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學習分步算式。

剛才我們小朋友交流了自己的不同做法,可不管哪種做法,大家的想法都是一樣的,都是先根據(jù)“每次搬4塊,已經(jīng)搬了5次”。求出“已經(jīng)搬了多少塊磚”,再根據(jù)已經(jīng)搬的磚和剩下的磚合在一起,求出一共的磚。來,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題。第一步算式是,生答師板書:

4×5=20(塊)

20+24=44(塊)

同學們看,剛才我們先用乘法求出已經(jīng)搬的磚又用加法求出一共多少塊磚,這就是今天要學習的乘加兩步計算。

活動三:解決問題2

師:同學們幫小熊解決了搬磚的問題,小兔子著急了,說:快來幫我們吧!

還有幾只小兔沒有房子???

請同學們試著在練習本上做一做。

做完的同學想一想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下面同桌之間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哪位同學愿意起來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板書:3×4=12(只)

(生交流,師板書,能和大家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嗎?)

你現(xiàn)在明白了嗎?自己改正一下

小結:同學們看,剛才我們幫小兔解決問題,先算乘,再算減,這就是乘減兩步計算問題。板書課題。

四、鞏固練習

小猴摘桃

活動四:

課堂總結:老師發(fā)現(xiàn)咱班同學真了不起,不但會動腦思考,還很善于交流,相信同學們在以后的學習中表現(xiàn)更棒。

乘加乘減教案篇十七

小數(shù)乘法、加法和減法的計算方法學生在前面就掌握了,小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和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是一樣的。

這節(jié)課的主要任務,就是溝通兩知識點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讓學生知道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小數(shù)中同樣運用。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在教學中采用了對比的方法,先把例題改成整數(shù)連乘的應用題,喚起學生對整數(shù)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的回憶,在此基礎上百例題中的整數(shù)改成小數(shù),讓學生感覺到這兩個題的情境和數(shù)量關系是相同的,列式方法和運算順序也應一樣,從而得出“小數(shù)的運算順序跟整數(shù)一樣”,學生掌較好。由于前面知識的掌握有點欠缺,對題率并不高。

又一次證明學生掌握好基礎知識的重要性。

乘加乘減教案篇十八

1、?使學生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2、?鼓勵學生獨立思考,選擇合適的算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教學準備。

cai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

問題:他們一共養(yǎng)了多少條金魚?

二、?探究。

討論:要知道魚缸里一共有多少條金魚?你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

(1)?把每個魚缸里金魚的條數(shù)加起來就可以了(4+4+4+2)。

三、?拓展。

你還有其他方法列式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如果把第4個魚缸也看成有4條金魚可以列出乘法算式)。

根據(jù)學生回答板書:4×4-2。

問:4×4表示什么?為什么要減2。

四、?歸納。

師:在一個算式里,有乘法又有加法,或有乘法又有減法,應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五、?應用。

教材第78頁第1、3、4題。

第1題,你是怎樣列式的?3×4+1=13。

第3題,左邊有題一共有幾人?怎樣列式?

六、?課堂作業(yè)。

教材78頁第2題。

乘加乘減教案篇十九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shù)學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重要方式。本節(jié)課《乘加、乘減》教學設計就緊緊圍繞這一理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觀察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尊重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和與眾不同的方法,鼓勵創(chuàng)新思維,用恰當?shù)脑u價為學生樹立學好數(shù)學的信心,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全面和諧地發(fā)展。

上完《乘加、乘減》一課,對本堂課教學進行了小結,發(fā)現(xiàn)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既有所“得”,也有所“失”,還有所“想”。

一、所“得”即本課教學的成功之處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1、在使用教材中體現(xiàn)新理念。

《課標》中指出:“新教材只是提供了學生學習活動的基本線索。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痹诒竟?jié)課,所學的主要內(nèi)容是通過對“玉米主題圖——圖二”理解,從而解決今天所學的內(nèi)容。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根據(jù)主題圖設計了“圖一”、“圖三”的教學內(nèi)容,這樣跳出了課本的框框,不拘泥于課本,實現(xiàn)了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2、在生活情境中激發(fā)求知欲望。

數(shù)學源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shù)學。在學習乘加和乘減的知識時,我把數(shù)學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作為教學活動的開始,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情境中蘊涵著數(shù)學學習目標,激發(fā)學習情趣,產(chǎn)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需要,使數(shù)學知識生活化;同時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從靜態(tài)學習走向動態(tài)學習。在教學本節(jié)課過程中,都是創(chuàng)造一種生活的情境,讓學生在有趣的生活中探究數(shù)學問題。

3、在自主合作中探索知識。

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xiàn),因為這種發(fā)現(xiàn)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規(guī)律、性質(zhì)、聯(lián)系。目標引導下的自主學習尤其重要,重視學生自主探索,讓每一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觀察、實驗、猜想、驗證、推理等方式自由地、開放地去探究、去發(fā)現(xiàn),去"再創(chuàng)造"有關的數(shù)學知識。在教學中,我在出示“玉米圖三”時,便放手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然后在小組中交流各自解決的問題,使學生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如:學生列出算式有:“4×3-2=10;3×3+1=11;3+3+3+1=11;3×4-2=10……這種不同的解題策略不僅有利于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而且還能加深學生對數(shù)概念的理解。

4、在趣味練習中深化知識。

根據(jù)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對趣味性的事物感興趣。因此,數(shù)學課堂上趣味的新鮮的事物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本節(jié)課的“給杯子蓋蓋子”、“奪紅旗”、“摘蘋果”、“購物”的活動中讓學生深刻地體會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同時,在完成的練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狀態(tài),寓練于樂。

二、所“失”即本課教學中沒有處理好的環(huán)節(jié)。

沒有最好的課,只有更好的課。在《乘加、乘減》的教學過程,我對于最后一環(huán)節(jié)的練習處理的感觸頗深,同時也深感遺憾。這個環(huán)節(jié)的練習設計是非常好的,首先,它帶有極大的趣味性,同時又是為教學服務,目的是通過學生在購物的活動中運用所學的知識。而由于經(jīng)驗不足,事先沒有把規(guī)則講清,就急于讓學生進行購物,以致出現(xiàn)課堂中較為“亂”的情況,雖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但從中卻激發(fā)了學生極大的學習樂趣,事實上學生也能在購物活動中很好的掌握和運用了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知識。

三、所“想,即在教學過程中該如何把握。

在教學的道路上要學的太多了,我深深的感到:要想上一堂好課,不僅需要教師的教學熱情,更需要教師教學技巧,再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才能使數(shù)學教學成為真正的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使數(shù)學教學活在動中充滿真正的生命活力。

乘加乘減教案篇二十

教學過程中,我始終將學生推向認知發(fā)生的主體地位,引導探究,注重體驗。

一、結合生活實際,提出數(shù)學問題。數(shù)學教育家弗賴登塔爾說:“數(shù)學是現(xiàn)實的,學生從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數(shù)學,再把學到的數(shù)學應用到現(xiàn)實中去?!北菊n選擇學生喜愛的、貼近生活實際的、有學習價值的材料作為學習資源,吸引學生的求知欲望。

二、選擇適宜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運算順序。運算順序是人們共同遵循的計算規(guī)則,是一整套合理的規(guī)定。教學混合運算,要讓學生知道并遵守規(guī)定,還要讓他們體會這些規(guī)定的合理性。因此,教師沒有簡單地告訴學生計算混合運算時要先算乘后算加減,而是讓學生通過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答得出運算順序。這樣,學生既深刻地理解了新知,也體會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生在全班交流時勇于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和思維結果,樂于表現(xiàn)自己,積極地參加課堂的學習活動。

四、獲取新知后,建立數(shù)學模型,解決生活問題。在授完新課后,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索交流,得出解決混合運算的一般規(guī)則,然后讓學生利用這個規(guī)則去解決其他問題,這樣能促使學生深刻地理解、有效地鞏固所學知識。

當然我在執(zhí)教本課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回答評價語言有點單調(diào)。對教學過程中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把握的不是很到位,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有待提高。

這次的教學雖然存在種種的不足,但同時也讓我收獲了很多數(shù)學教學上的經(jīng)驗,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改進自己的不足,從而優(yōu)化數(shù)學課堂,優(yōu)化自己的思想。

乘加乘減教案篇二十一

《乘加、乘減》是蘇教版第三單元第七課時的內(nèi)容,本節(jié)課學生要會結合具體情境理解乘加、乘減算式的含義,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能根據(jù)圖意列出乘加算式,能聯(lián)系具體情境理解運算順序,體會數(shù)學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發(fā)展初步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使學生掌握乘加乘減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乘加乘減式題。難點是能在計算乘加乘減式題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并能理解問題情境中的數(shù)量關系。

本課的教學不如以往《兩步計算式題》的教學,“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不是由教師提出和說了算。而是學生從圖意列出算式,然后根據(jù)列出的算式而進行嘗試計算,最后在實際情景(主題圖)中得以驗證算法,從而得出:“先算乘法,再算加(減)法”。我認為,這才是本節(jié)課算用結合的真諦。

本節(jié)課利用金魚一共有多少條來導入,先出示3個魚缸,每個魚缸里都有4條金魚,提出問題“一共有多少條?”。這里讓學生充分發(fā)表個人見解,尊重學生個性,體驗了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和算法多樣化的思想。在接著出示一個魚缸,可是這個魚缸只有1條金魚,現(xiàn)在提出疑問現(xiàn)在該怎么計算“一共有多少條金魚?”學生就很容易由前面的經(jīng)驗引出乘加算式。有了情境圖的理解,學生較容易的就知道乘加算式應該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乘減則是個難點,學生比較難想到,這時候需要引導,假設:最后一個魚缸也有4條金魚,就是4個4,可是其實魚缸里并沒有4條金魚,所以要把多補的3條去掉。利用這樣的情境來理解乘減算式應該先算乘法,再算減法。這對學生思維來說是一個難點,我在這節(jié)課中處理的不夠妥當。有部分學生還是不能理解,不能很好的運用到其他題目中。

在鞏固練習中設計果園的一角有美味的水果,空氣清新,景色優(yōu)美,把燕子和小鹿都吸引來了,主要的設計意圖就是學生結合主題圖景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數(shù)學問題,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學生動手計算偏少,大部分由學生口答。

2、在新授課講解從情境圖中引出乘減算式這一步驟時,時間把握不好,學生思考時間太少,這一難點沒有突破。對于例題中學生想到的可以補上3條金魚,其實可以讓學生動手畫上3條金魚,列出乘法算式,4×4,接著再去掉補上的3條金魚,這樣學生可能更好理解乘減的這種方法。想想做做中的第一題中,最后一盤只有2個桔子,也可以引導學生補上3個桔子,列出乘法算式5×5,再去掉補上去的3個桔子,最后列出乘減算式5×5—3=22。我想這樣是不是能更好的達到本節(jié)課“圖式結合,以明算理”的效果。

3、在練習環(huán)節(jié)中的摘蘋果游戲沒有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鞏固練習的設計有待思考。例如:在練習中課設置貼紅星:每次貼3顆,1次,2次、3次,最后再貼一顆,然后讓學生列出算式。

4、乘減部分是本課難點,在這部分處理的太倉促。要是能進行乘加算式與乘減算式進行對比,學生會更容易理解。

5、在果園情境圖中,在處理時要是分塊匯報更好,西瓜組,燕子組,梨子組,長頸鹿組。那么這里可設置超鏈接,譬如:學生提出西瓜有多少個?就可點擊西瓜出示問題,學生列出算式后,再點擊出示算式。

6、教師說的偏多,應該將課堂更多的時間交還給學生,多讓學生說說依據(jù)情境圖來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課程標準指出要以學生為主體。

7、教師課堂語言有待提高,教師親和力不夠,課堂組織管理、教師板書設計有待加強。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942961.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