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等明天教案(專業(yè)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6 11:47:12
最新等明天教案(專業(yè)13篇)
時間:2023-12-06 11:47:12     小編:夢幻泡

教案的編寫應該注意靈活性,根據不同的教學情境進行適當調整。如何編寫一份教學案例是每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這些教案范例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出發(fā)點,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等明天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1.認識“睡、著”等11個生字,認識目字旁。

2.正確朗讀課文,讀出句子的語氣。

3.正確書寫“才、明”兩個字。教學準備:生字卡片、課件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提問:同學們,你們有過晚上睡不著的時候嗎?是因為什么事睡不著呢?

3.提問:有個小朋友因為明天要遠足,晚上都睡不著了,猜猜她的心情是怎樣的?

二、初讀課文。

1.教師范讀,學生初步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與韻味。

2.學生自由練習朗讀。要求:借助拼音讀正確,碰到不認識的字圈一圈,多讀幾遍。

3.分小節(jié)指名朗讀,發(fā)現朗讀中存在的問題及時糾正。

4.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1)出示詞卡:大海老師同學天亮。練習認讀。再分別用“大海、老師、同學”說話。用“亮”擴詞。

教師:你也能用上“嗎”來問一問嗎?

5.自由練讀小詩。

三、品讀感悟。

1.分段指名讀,讀正確、流利。

2.交流:這首詩中,什么地方寫得最有意思?預設1:睡不著的動作:翻過來,翻過去想一想:你激動得睡不著覺,在床上翻過來翻過去的樣子。預設2:3次嘆氣“唉——”學生演一演嘆氣“唉”,表情生動。“唉——”這條長長的“尾巴”是什么意思呢?表示嘆氣的聲音很長?;貧w第三小節(jié):“哎——/到底什么時候,/才天亮呢?”有表情地讀一讀,讀出“我”的心情。

四、書寫指導。

1.出示田字格中的“才、明”,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師示范,學生練習。

3.反饋評價:先展示優(yōu)秀作品,評價與之前的書寫要求一致;再出示部分有典型問題的書寫,反饋后再次書寫。

1.識字。

本課11個生字中,“睡、真、師、什”是翹舌音,“真、什”也是前鼻音,“才”是平。

舌音,要提示學生讀準字音?!皢帷笔钦Z氣詞,應讀輕聲,在句中要讀出疑問的語氣。

可以根據漢字特點及學生的認知基礎,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

(1)運用加一加的方法識字。如“什”,可以拆分成“十”加單人旁。

(2)運用語境識字學習“那、真、嗎、才”。以“那”為例,創(chuàng)設語境,出示卡片:

“那是什么?”進行問答。

(3)結合生活實際。如“睡、老師、同學、亮”都是生活中很常用的詞,結合生活舉。

例子,學生就能明白。2.寫字。本課“明、同”都有筆畫橫折鉤,但寫法不同,需要進行對比,把握特點。“同”和“學”可以組成“同學”,“明”可以與學過的“天”組成“明天”等詞,可以組詞寫一寫。本課4個字書寫要點:

才3畫,獨體字。3個筆畫都較舒展,橫在橫中線上面,略長;豎鉤在豎中線上,豎的部分要直,鉤要短小有力;撇舒展。

明8畫,合體字?!叭铡弊衷谪Q中線左邊略偏上,“月”字豎撇起筆在豎中線,向左穿插。

同6畫,合體字。關鍵寫好同字框,橫平豎直框正,“口”字上沿頂橫中線,避免重心下沉。學8畫,合體字。前3筆應寫得緊湊一些,禿寶蓋可適當寬一些,“子”的彎鉤位于字的豎中線位置,起筆和收筆基本在同一條線上。

二、課文學習1.朗讀指導。本文是一首優(yōu)美的童詩,表達了小孩子遠足前的期盼心情,綿遠悠長,可以讀得慢一點。本課的朗讀要注意以下幾個地方。關注輕聲的讀法。這首詩中有不少輕聲詞語,如“睡不著、地方、真的、說的、那么、嗎、什么、時候、呢”,有的輕聲詞語,如“嗎、呢”,可以結合句子朗讀進行練習。有的輕聲詞語,如“睡不著、地方”,可以以詞的形式單獨練習。

關注短語朗讀。如“那地方的?!薄澳堑胤降脑啤薄笆裁磿r候”,通過示范、跟讀、開火車等方式熟練掌握短語朗讀的方法,避免課文朗讀時出現停頓不恰當、唱讀等問題。關于語氣詞“唉”的朗讀。3節(jié)小詩,3次“唉”,體現了小朋友急切、無奈、期待的心情,可結合生活體驗,感受其心情,再進行朗讀。關于問句的朗讀。3節(jié)小詩,都以問號結尾。要結合對內容的理解進行朗讀指導,帶著好奇、想象、疑惑,讀好前兩個問句,語氣詞“嗎”要讀得輕而短,語調微微上揚。語氣詞“呢”讀的時候可稍微加重語氣,透過聲音傳遞出小朋友此時急不可耐的心情。

2.理解運用。

這首詩貼近學生的經驗世界,可以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喚醒學生的內心體驗,切入文本的理解。課前談話,可以相互交流:“你有過睡不著的時候嗎?因為什么而睡不著呢?”從而引出課文《明天要遠足》,理解“遠足”的意思。在熟讀之后,進行交流“你覺得詩中哪個地方寫得特別有趣?”詩中一次次的“翻過來”“翻過去”,讓學生想象因為興奮、睡不著在床上滾來滾去的樣子,可以借助動作演示,反復讀“翻過來……”“翻過去……”加深體會。3次“唉——”,長長的嘆氣聲一定會深入到孩子們的心里,皺著眉頭讀,搖著頭讀,怎么能表達孩子的失望、無奈、期待就怎么讀。如此富有童趣的兒童詩,不需要老師做任何解釋,讀著讀著,學生就能走進詩里,與詩歌對話,感受遠足的魅力,期待美好的生活。詩中睡不著的小朋友發(fā)揮無限想象,想象著明天遠足的美好情景,除了“多種顏色”的海和“潔白柔軟”的云,一定還會想很多很多,她還在想什么呢?讓學生聯系生活,激發(fā)想象,仿照課文再說一說。如,“那地方的河水,真的像媽媽說的那么清澈嗎?”“那地方的樹,真的像爸爸說的,那么高大嗎?”“那地方的鳥兒,真的像妹妹說的,唱起歌來悅耳動聽嗎?”“那地方的花兒,真的像爺爺說的那么色彩斑斕嗎?”3.課后練習。課后第二題是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理解詩歌內容,可以穿插在課文的學習中進行。

教材解析。

這是本冊教材的第三次口語交際,在“說”的要求上有了進一步的提升。教材以問題的形式引發(fā)學生思考,到底什么時候該大聲說話,什么時候該小聲說話。通過3個具有代表性的場景圖,引導學生具體感知所處的場合不同,說話的音量要不同。小貼士的交際提示,明確提出說話的音量要依場合而定。根據不同的場合和談話對象,控制自己的音量是一種社交禮儀,也是一種必備的交往能力。這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是比較缺乏的,需要引導示范,學會在不同的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他人交談。教材在第一次口語交際的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有時候要大聲說話,有時候需要小聲說話。讓學生明白,不是所有的場合都需要大聲說,要根據不同的場合,選用不同的音量說話,這是對初步的場合意識的具體化引導與培養(yǎng)。

教學目標。

1.知道不同的場合,該用不同的音量說話。學習根據具體場合,用合適的音量與他。

人交流。

2.懂得根據不同的場合,采用恰當的音量說話是文明、有禮貌的表現。

教學建議。

一、觀察圖畫,感悟不同的場合說話的音量不同。

教材呈現的3幅插圖,均源自學生真實的校園生活。教學時,可通過觀察、模擬表演的形式,切身體驗用多大的聲音說話是適宜的。

一兩句話說一說,如,閱覽室里,一個小女孩在看書,一。

個小男孩走過來,問:“請問,這里有人嗎?”如果學生。

沒有注意到墻上的“靜”,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說說是。

否認識這個字,是什么意思。再讓學生思考,這樣的環(huán)境。

里,該用多大的聲音呢。從學生的交流中得出:在閱覽室。

里,聲音要輕輕的,只要對方能聽到就行了,避免打擾其。

他人。然后,請一位學生和教師合作,開展模擬交際活。

動,直觀感受聲音的大小,全班就交際情況進行評價。

第二幅圖,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說一說圖片內容,如,小華撿到一塊橡皮,跑進辦。

公室交給老師。學生還可以把小華怎么和老師說的講清楚。想一想在老師的辦公室里該用。

多大的聲音說話,以免打擾到其他老師辦公。然后可以和同桌模擬練習,再面向全班模擬。

表演,集體評價。

第三幅圖,可全班一起觀察,再請一兩個同學嘗試講一小段故事,感知面對大家講故。

事要讓同學們都聽得見。

比較3幅圖的3個不同場景,總結得出:有時候要大聲說話,有時候要小聲說話,不。

同的場合要用合適的音量。

二、感知“大聲說”與“小聲說”“什么時候要大聲說話?”“什么時候要小聲說話?”借助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討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簡單說說理由。從中明白用多大的聲音說話,要根據交際的對象和場合來決定,面向大眾該大聲說,讓大家都聽得見;該小聲說話時卻大聲說是不合適的,會影響別人,是不文明的表現。若學生對某個情境該用的聲音大小有分歧,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不可代替學生做判斷或下結論。教學時,要避免灌輸概念和說教,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境,讓學生在具體場景中自己去感知,體悟。

如:1.畫面觀察。教師可出示各種場景的圖片、漫畫等,如,公交車上、電影院里、餐廳里、演講比賽,讓學生看圖選擇音量的大小,可以舉大拇指或小拇指來表示。2.情境表演。教師可事先與個別同學準備幾個簡單的生活場景中的對話。教學時,以師生生活情境表演的形式,讓學生在情境中判斷該用多大的聲音??梢圆捎糜^看后夸一夸或提提建議的方式來展開。3.視頻播放。如有條件,教師可以利用手機拍攝視頻的功能,進行視頻截取和播放,呈現各種交際場景中人們說話交談的情境,讓學生在觀看、判斷和理由陳述中,具體感知面對不同的場合和交際對象,音量要有大小。

三、真實情境的實踐練習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的學習情境,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其中,如課堂上開展小組討論:請補充還有哪些場合需要小聲說話?什么場合要大聲說?討論后,讓每個小組派代表發(fā)言。這樣的話題人人都有話可說,小組討論時有的學生容易激動,大聲搶著說。這既是對本課內容的拓展延伸,更是在實踐演練中去體驗,從明理到導行:小組討論時,聲音要小一些,讓小組成員聽見即可;代表小組發(fā)言時,應該大聲說,要讓大家都能聽見。也可讓同桌或小組自由創(chuàng)設某一具體的生活、學習情境來表演練習,在演練中落實要求,提升實際應用能力。

四、實踐活動1.想一想。觀察周圍人說話,想一想,他們的聲音大小合適嗎?為什么?

2.做一做。生活中,用音量合適的聲音和周圍人說話交談。

教材解析。

孩子們都希望自己快快長大,成為一個獨立的人。與此同時,他們也離不開父母的呵護。課文通過3個“有時候”和“更多的時候”把文章緊密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整體。課文多處運用對比的方式來展現兒童的內心世界,兒童的內心世界是矛盾的,又是充滿趣味的。第二自然段的“大”,第四自然段的“小”,就是這種矛盾的具體體現。課文配有一幅插圖,“大”和“小”的行為都在其上,可以借助課文插圖來展開教學。

教學目標1.認識“時、候”等11個生字和雙立人、點橫頭、豎心旁3個偏旁;會寫“自、己”等3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結合插圖,體會“我”自相矛盾的內心世界。

3.結合生活體驗,說說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小。

【教學重點】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我”自相矛盾的內心世界;會寫“己、衣”等字。

教學建議。

一、識字寫字。

1.識字。

本課的3個新偏旁,可以結合本課出現的“得、衣、快”來學習,引導學生觀察雙。

人旁和單人旁的區(qū)別,了解點橫頭的寫法,以及豎心旁和“心”之間的聯系。

多地進行講解。

有的詞,如“很”,可以在語境中讓學生加深認識。如,對比“大”和“很大”、“多”和“很多”,讓學生體會到“很”有程度加深的意思。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識字興趣,有的字也可以適當講講字理。如,可以用看圖片的方式來。

學習會意字“穿”。教師出示老鼠挖掘洞穴的圖片,告訴學生,上面是一個“穴”,表示的是野獸居住的洞穴,下面是“牙”,表示野獸用自己的牙齒來挖掘洞穴,是鑿通、鑿穿的意思。不同的學生認知事物的方式是有區(qū)別的,鼓勵學生用個性化的方法進行識字。

教師還可以用熟字組成新詞的方法引導學生鞏固識字。如“時間、感覺、得到、很。

多、大自然、穿過、快速”。

2.寫字。

本課要寫的3個字中,“自”可以和“白”對比學習;“衣”要讓學生觀察筆畫的細。

節(jié),以及幾個筆畫相互銜接的位置。

本課3個字書寫要點:

自6畫,獨體字。橫平豎直,中間幾橫之間的間距要均勻。

己3畫,獨體字。整個字上窄下寬,豎彎鉤要圓轉。

衣6畫,獨體字。整個字的重心落在田字格的正中,撇捺舒展,呈三角形;注意筆順,最后一筆是長捺。

二、課文學習。

1.朗讀指導。本文講述了一個孩子對自己是“大”還是“小”的認識,表達了孩子希望自己快快長大的愿望。要讀出孩子內心成長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大”和“小”的情感變化,當覺得自己“很大”的時候要讀出一種自豪的感覺;當覺得自己“很小”的時候要讀出一種兒童對成年人依賴的感覺。在熟讀的基礎上,通過指導讀好幾個“有時候”和“更多的時候”,讀出文章結構的特點。第一個“有時候”要讀出內心的自豪感,第二個“有時候”朗讀的時候語調要有變化,相比較第一個“有時候”在語調上要稍微短一點,這句話要強調的是“我覺得自己很小”中的“很小”。這篇課文適合男女生對讀或者同桌之間對讀,對讀的過程要關注語氣、語調的變化。

2.理解運用。建議從題目著手,讓學生說說對大和小的理解有什么不同,能否同時出現在一件事或者一個人的身上,激發(fā)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這篇課文段與段之間的聯系是非常緊密的,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之間存在著解釋說明的關系;第三、四自然段之間也是同樣的結構。在學習第一、二自然段的時候,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你還有什么時候覺得自己很大?”讓學生充分地說一說,然后進行說話訓練。第三、四自然段可以同樣處理。課文第五、六自然段表達了看似矛盾的兩種心愿,“我”既希望自己不要長大,又盼著自己快點兒長大。這種矛盾的心理是兒童成長中真實心理的反映,可聯系生活,讓學生說說自己對這兩句話的體會。

3.課后練習。課后第二題,目的是結合生活實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可以結合課文的學習進行練習。

教學設計舉例。

教學目標:1.認識點橫頭、豎心旁,會寫“己、衣”2個生字。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結合生活體驗,仿照課文句式說話。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1.做游戲:猜猜我是誰。把詞語卡片發(fā)給坐得端正的小朋友,然后請同桌來認讀詞語。

2.聽寫學習過的生字“自”,教師點評。

二、學習新偏旁1.分段指名朗讀,隨機指導。

2.認識偏旁點橫頭、豎心旁。

(1)前面已經學習過點和橫,引導學生觀察點橫頭中點和橫的相對位置。

(2)觀察豎心旁和“心”字,讓學生說一說偏旁變化的過程,了解帶豎心旁的字,意思大多和內心活動或者心情有關。

3.交流識字方法。引導學生交流識字策略。

三、讀讀說說。

1.引入:小朋友,上節(jié)課中的小朋友感覺自己很大,很。

能干??墒?,現在他又感覺自己很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夠不到按鈕的時候,我聽到雷聲喊媽媽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很小。(1)指導學生讀出無奈、膽怯等感受。

(2)結合課文后面的插圖和學生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說一。

說,還有哪些時候覺得自己很小。

(3)句式練習:“有時候,我覺得自己___。_____的時候,____的時候,我覺得自己_______?!?/p>

2.讀兒歌。

引入:小朋友們真能干,自己能做這么多的事情,句子也。

說得這么流暢,老師這里有一首兒歌,就是夸贊你們的,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可以一邊拍手,一邊做動作。

大還是小。

有時候,我很大,穿衣服,不拖拉,系鞋帶,也很快。

有時候,我很小,按按鈕,夠不著,怕雷聲,媽媽抱。

我是大,還是?。啃∨笥眩瑏砘卮穑?/p>

四、對比朗讀。

1.朗讀最后兩個自然段。

2.學生交流:什么時候希望自己還是像現在這樣小小的,不要長大?相機指導朗讀第五自然段。

3.學生交流:什么時候特別希望自己快點兒長大?相機指導朗讀第六自然段。

4.第五、六自然段連讀,從表情、聲音高低的變化體現對比朗讀。

五、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己、衣”,學生觀察。

2.田字格內教師范寫“己”和“衣”。學生練寫。

3.反饋評價:第一步,展示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第二。

步,及時表揚或糾正;第三步,學生再次鞏固書寫。

等明天教案篇二

1、理清文本的線索和表述的主要意思。

2、結合文章內容,提出自己對現代城市中“人與自然”問題的理解與設想。

1、理解作者的思路和貫穿全文的敘事線索;

2、學習敘議結合的'寫法。

一、給加點字注音。

鱗次櫛比()自給自足()恬淡和諧()

燦若朝霞()情不自禁()變幻莫測()

二、解釋詞語。

鱗次櫛比:

自給自足:

變幻莫測:

安身立命:

不速之客:

三、閱讀課文,思考:

1、為什么明天要封陽臺呢?

2、后來為什么這種想法又動搖了呢?

3、為什么最后決定不封陽臺?

四,品味語言, 體會情感。

1、 請大家說一說,首先是什么打動了作者,喚起了父親心中的一份柔情?

2、作者此時思緒飄向遠方,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人與大自然的一次親密接觸。

五、拓展延伸

生活中這類現象還有很多,大家面對這些現象肯定有很多話要說,你能模仿這些句子也來發(fā)出自己的呼喚嗎?(仿寫)

等明天教案篇三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節(jié)。

3.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陸和香港血濃于水的親情。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節(jié)。

2.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陸和香港血濃于水的親情。

兩課時。

第一課時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現代詩的特點。

生字新詞卡片,重點語句幻燈片。

一、導入課文,揭示課文題目

學生甲:xx,看升旗。

學生乙:載歌載舞,放鞭炮。

學生丙:寫文章、作詩。

……

3.板書課文題目,今天我們要學的課文就是為了紀念這一時刻而寫的詩。

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4.老師出示香港的資料和圖片,學生讀課文。

二、再讀課文,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學生自瀆課文,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匯報交流學習情況。

3.教師出示生字新詞卡片。

恥辱尋覓點綴乳汁荊棘步伐

4.借助工具書學習生字、新詞,理解詞語。

斷腸:形容悲傷到極點。

自強不息:自己努力向上,永遠不懈怠。

炎涼滄桑:指事物很大程度的改變。

曙光:一是指清晨的日光;二是比喻已經在望的美好的前景。

點綴:加以襯托或裝飾,使原有事物更加美好。

荊棘:泛指山野叢生的,帶刺的小灌木。

三、整體感知,劃分段落

1.本文是一首現代詩歌,是獻給香港回歸之日的贊歌。請試著給它劃分段落。

2.學生討論,劃分段落。

全詩共三節(jié),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講述了祖國對香港的思念之情,盼望著香港能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第二部分:回顧了香港人民飽受的滄桑,講述了祖國對香港的關心與幫助,體現了祖國內地與香港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第三部分:香港回到祖國的懷抱,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輝煌。

3.全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全詩表達了作者對香港飽受滄桑的關愛之情,贊揚了中國人民的偉大精神,并祝愿香港明天更加輝煌。

四、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讀第一節(jié),畫出重點詞句。

2.你從“漫長的歲月”里讀出了什么?

漫長的歲月指香港自19世紀中期至20實際末一百多年的日子,從后面的“一串串故事”可以看出在這漫長的歲月里發(fā)生了好多的事情。

3.出示句子:

(1)你被迫離開母親的懷抱,骨肉分離撕斷腸。

(2)滾滾黃河為之怒號,不盡長江為你悲傷。

從這兩句話里,你又讀出了什么?

學生甲:香港離開了祖國的懷抱,人們無比悲痛。

學生乙:寫長江、黃河,其實是在表現舉國上下的憤怒與悲痛。

師小結:香港離開了祖國的懷抱,骨肉分離,我們怎能不悲痛,怎能不憤怒呢?香港的回歸成為了舉國上下共同的努力和期待。

請同學們課下搜集資料,了解這段屈辱的歷史,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繼續(xù)學習。

第二課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節(jié)。

2.了解香港回歸這段歷史,激發(fā)愛國情感。

3.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陸和香港血濃于水的親情。

香港相關資料,重點語句幻燈片。

一、復習導入,聽寫詞語。

1.同學們,我們今天繼續(xù)來學習《明天更輝煌》。

聽寫詞語:

恥辱尋覓點綴乳汁荊棘步伐

2.學生互相檢查,不會寫的練習鞏固。

3.你們課下搜集了哪些資料呢?

學生甲:香港在xx戰(zhàn) 爭后被英國占領,還有一段時間被日本占領。

學生乙: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

學生丙: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fā)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fā)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qū)之一。

學生?。合愀郾蝗藗兎Q為東方之珠。

二、學生課文第二部分

1.了解了這段歷史,我們接著來學習課文。

2.學生齊讀課文。

香港飽受了屈辱和苦難,那香港人民又是怎樣做的呢?

出示句子:

在苦難和機遇中,你尋覓著生存的曙光。

你把滴滴汗水,點綴在東方之珠上。

香港人民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利用一切機會改造自己的生活,尋找著自強不息的道路,并為此付出了不懈的努力,終于把香港建設成為“東方之珠”,這都是幾代香港人用辛勤的汗水凝聚成的。

3.不管香港被分割多久,它都是祖國母親的一部分,香港的發(fā)展與繁榮離不開祖國的幫助,是全國人民對香港的關心和愛護,才使香港有了今日的輝煌。

出示句子:

不管你離開多少歲月,母親的血在你身上流淌。

在你的發(fā)展和繁榮中,融進了母親的淚水、乳汁和力量。

學生齊讀這段話,感受祖國內地與香港血濃于水的骨肉親情。

三、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在香港回歸祖國的過程中,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學生:鄧小平,在他的領導下我國啟動了同英國政府的談判,并最終簽定合約,規(guī)定香港于1997年7月1日回歸中國。

出示句子:

在億萬炎黃子孫中,有一位偉人永志不忘。

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膽略,為你繪制了回歸的航向。

你怎樣理解這句話?

它表達了作者對鄧小平同志的贊頌,說明鄧小平同志為香港回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2.是啊,香港終于回歸祖國的懷抱,回到祖國懷抱的香港將更加繁榮、昌盛。

出示句子:

百年之夢終相圓,擁抱時的淚水中充滿希望。

回到母親懷抱的香港啊,明天更加美好、更加輝煌。

這句話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學生:表現了作者無比激動的心情和對香港明天的美好祝愿。

四、背誦課文第三節(jié)

1.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課文的第三節(jié)。

3.課下搜集聞一多的《七子之歌香港》

祖國的思念期盼歸航

香港百年回顧受辱的歷史血脈相連明天更輝煌

偉人的膽略香港回歸

備課資料

香港香港自秦朝起明確成為當時的中原領土,直至19世紀中葉清朝對外戰(zhàn)敗,領域分批被割讓及租借予英國成為殖民地,香港從而開通港口發(fā)展。1980年代,中、英兩國落實香港前途問題,于1984年簽訂《中英聯合xx》,決定199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中方承諾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香港將保持資本主義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國防以外所有事務的高度自治權,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香港經濟和社會迅速發(fā)展,不僅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經濟最發(fā)達和生活水準最高的地區(qū)之一。香港是亞洲重要的金融、服務和航運中心,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于世。歷史的變遷,讓香港從一個當年只有五千人的小漁村,演變成今天有「東方之珠」美譽的國際大都會。

香港

我好比鳳闕階前守夜的黃豹,

母親呀,我身份雖微,地位險要。

如今獰惡的海獅撲在我身上,

啖著我的骨肉,咽著我的脂膏;

母親呀,我哭泣號啕,呼你不應。

母親呀,快讓我躲入你的懷抱!

母親,我要回來,母親!

等明天教案篇四

1.會認11個生字,會寫4個生字。

2.會認“目”1個偏旁。

3.準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語氣的跌宕起伏。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向往和熱愛之情,讓學生渴望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

讓學生通過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動,初步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談話導入。

2.師:有一群小朋友啊,明天也要去秋游——遠足了。你們知道遠足是什么意思嗎?(去很遠的地方旅行)。

3.師:走!我們現在悄悄地去看看他們在干什么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噓,大家趕快悄悄打開課本,看看明天要遠足的同學們在干什么。

2.多有趣的課文呀!自己大聲讀一讀,遇到不認識的`字,可以請拼音朋友來幫忙。把生字在文中畫一畫哦!

3.誰愿意把課文讀給大家聽?(學生自由舉手朗讀,指名讀)讀得真好,我還想聽,我們一起讀好嗎?(全班齊讀課文)。

三、動動腦筋,自主識字。

1.看拼音讀詞語。(課件出示重點詞語)。

2.分類識字:

(1)“才”“白”獨體字,注意筆順。

(2)“明”“的”是由哪幾個“好朋友”組成的?

3.指導學生學習生字,并組詞練習。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教師批注。

一、學海拾貝,復習舊知。

2.鼓勵學生自由舉手讀課文,鞏固生字詞。

二、學習詩歌。

1.讓學生自由朗讀詩歌。

2.出示第一節(jié),女生朗讀。思考問題:

(1)有一個孩子遠足前翻來翻去睡不著,為什么?

(2)哪一句最能體會到那個孩子急切的心情?

(3)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跟大家說一說。(讓學生自由舉手說一說。)。

3.老師指導朗讀“翻過來,唉——睡不著。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師說的,那么多種顏色嗎?”“翻過去,唉——睡不著。那地方的云,真的像同學說的,那么潔白柔軟嗎?”讀出好奇的語氣。

4.請孩子們自由讀一遍。女生讀第一節(jié),男生讀第二節(jié),第三節(jié)齊讀。

睡不著?!鞣N顏色。

云——潔白柔軟。

等明天教案篇五

1.初讀課文,以是否封陽臺為線索,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和結構。

2.體會、領悟文中簡潔而傳神的描寫及恰倒好處的議論。

3.明確人應與自然和諧相處,共同發(fā)展。

一、導入:請問大家,你們家的陽臺是封著的嗎?(是)。

為什么要封著呢?也就是說陽臺封著能帶來什么好處呢?

——阻隔聲音,多出一塊地方等等。

同學們有沒有想過,封了陽臺后會失去些什么呢?讓我們一起到《明天不封陽臺》中去找答案。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內容和結構。

閱讀形式:默讀。

設問1:文中的“我”一開始就決定不封陽臺嗎?

——明天要封陽臺——明天還封陽臺嗎?——明天先不封陽臺。

設問2:在決定明天要封陽臺后,我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樣的議論?

——(1)看到了“鱗次櫛比……霓虹燈”。

議論“都市原來……土中的老酒……”

(2)一只受傷切懷有“身孕”的鴿子落在陽臺上。

——看到了受傷的鴿子及兒子對待鴿子的行為。(文中找具體語句)。

——想到了(1)讓鴿子在我家多留些時日;(2)馮至的詩句;(3)我去內蒙古參加筆會的情景;(4)人們對待動物的一些行為;(5)樓前草坪變成滑梯,跳床和電子游藝室的情景。

議論:(1)這故鄉(xiāng)……情感的歸屬罷。

(2)人,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有了一種失落感。

(3)人,只能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也在毀滅著自己。

(4)我們太習慣……一聲聲哭訴。

——為了……,為了……,也為了……。

設問:本文有哪些描寫的內容。畫出來,分析一下。

——見課后練習二(與哪段議論相呼應)(詞語表達作用分析角度)。

——對兒子對待鴿子行為的描寫:驚喜、充滿憂慮、做窩、作晚餐。由兒子的行為,作者想到了什么?(與哪段議論相照應?)(人物描寫角度)。

——對大草原和我們見到大草原后表現的描寫:“草原無際……哪是羊群?!薄扒椴蛔越嘏俊舐暫啊讯滟N近地面”。這些反映了我們什么樣的心理和哪段議論照應?(景物描寫的角度和人物描寫的角度)。

——對人們對待動物的敘述:酒樓門口……,集市攤前……,秋日的天空……,夏天的裙邊……(對此作者又有什么樣的議論)。(排比修辭的角度)。

等明天教案篇六

1、通過速讀,了解文章內容。了解文章線索,把握文章主旨。

2、體會簡潔而傳神的描寫。

3、引發(fā)學生對現代城市中“人與自然”問題的思考,幫助他們確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體會簡潔而傳神的描寫。

引發(fā)學生對現代城市中“人與自然”問題的思考,幫助他們確立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法

(1)讀一讀,并給加點字注音

(2)解釋下列詞語

1、一只鴿子使作者封陽臺的決定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從中理出課文的線索。

2、后來為什么對封陽臺的決定產生動搖?兒子產生哪些想法?父親又抱著怎樣的態(tài)度?

3、大家覺得作者在文中其實想表達一種怎樣的愿望?

1、請同學們找出文中對鴿子眼睛的描寫,并有感情的朗讀,揣摩它的心理活動。

2、作者由對鴿子的關愛,又想起了一件什么事情?

描寫草原的.部分,遠離都市的人們來到草原看到美景有怎樣的心情?

3、找出最能觸動你心靈的句子,并說說理由。

等明天教案篇七

1.會寫“才、明、同、學”4個生字。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1.會寫4個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課件。(教師)。

一、復習導入新課。(用時:5分鐘)。

1.檢測認字。(課件展示)。

2.全班有感情地齊讀課文。

1.學生認讀。

2.齊讀課文。3.認讀下面的字詞。

那么睡著嗎大海。

真的老師什么天亮。

二、再讀課文,理解內容。(用時:13分鐘)。

1.全班分成了3個大組,每組朗讀一節(jié)小詩。

2.這首詩中,你覺得哪個地方寫得比較有趣,說說你的理由。

3.詩中的小朋友明天要去遠足了,他為什么睡不著?

4.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練習說一說。

5.多種方式讀詩歌,直到能背誦。

1.每組朗讀詩歌。

2.交流詩中覺得有趣的地方及理由。

3.生答:因為他一會兒想那個地方的海,一會兒想那個地方的云。

4.學生練習說。

5.熟讀成誦。

4.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背誦。

三、練習說話,深入感悟。(用時:8分鐘)。

1.課件展示,學生練習說話。

我和()去了(),玩了(),心情()。

2.小組讀,全班讀,背誦。

1.學生練習完整地表述句子。

2.練習背誦。

5.試著寫一寫。

翻過來,

哎--。

睡不著。

那地方的_______,

真的像______說的,

那么__________嗎?

四、書寫生字,練習鞏固。(用時:10分鐘)。

1.出示要求會寫的字“才、明、同、學”,認字并組詞。

2.全班交流4個生字的筆順及書寫時應注意的問題。

3.讓學生認真書寫,教師巡視指導。1.認字并組詞。

2.交流筆順及注意點。

3.認真書寫生字。6.書寫練習:

五、課堂總結,布置作業(yè)。(用時:4分鐘)。

1.這節(jié)課我們學到了些什么知識?

2.布置作業(yè)。

1.談學習收獲。

2.學生完成作業(yè)。

本課教學的詩歌凝練、傳神、充滿藝術張力,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把握,我創(chuàng)設了多種情境,讓學生感悟,體驗,讓感情自然迸發(fā);從而取代了生硬的指導,特別是練習說話進行了拓展,更讓學生對該課有了進一步的深化認識,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寫字方面放手讓學生自己說說筆順,練習書寫,教師起到了引導作用,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等明天教案篇八

本課在六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本單元是一組表現華夏兒女對祖國母親赤誠而熾熱的愛的情懷的課文。《明天更輝煌》是獻給香港回歸之日的一首贊歌,全詩充溢著為香港回歸祖國而無比興奮、鼓舞的濃濃深情。

1.會認會寫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節(jié)。

3.能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大陸和香港血濃于水的親情。

(一)導入。

觀看“中英香港政權交接儀式會場”照片。(看書上插圖一。)。

思考: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日子嗎?

談話:19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qū)旗徐徐升起,香港終于回歸了!在這舉世矚目的時刻,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人們以千歌萬曲、千言萬語傾吐著自己激動的心聲。今天,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中的一首詩歌,它是“獻給香港回歸之日”的(板書副標題),題目是“明天更輝煌”(板書正題目)。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注意把生字字音讀準,把句子讀得通順,在文中的逗號、分號、句號及頓號處有恰當的停頓,把握詩歌的情感。

可根據學生不同情況,讓學生把課文多讀幾遍,盡量做到能正確,流利地朗讀。

2、和學生一起分析字形、字音、字義。教師做好糾正。

(三)教師范讀。

(四)細讀。

一邊誦讀,一邊思考:課文有三個小節(jié),各寫了些什么內容,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呢?

1、讀第一小節(jié)時,應弄清“漫長的歲月”“你被迫離開母親的懷抱”“骨肉分離”具體指什么,并抓住“撕斷腸”“……為之怒號”“……為你悲傷”“企盼”等詞語體會所含情感。

2、讀第二小節(jié)時,可讓學生了解香港的百年滄桑史的一些事例,去理解“你飽嘗痛苦和恥辱”等詩句;可讓學生了解香港的“世界第一”的一些事例,去理解“你把滴滴汗水,點綴在東方之珠上”等詩句。

3、讀第三小節(jié)時,要讓學生自己去查閱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有關資料,并由教師作簡明概述,幫助學生理解“……有一位偉人永志不忘”“他用超人的智慧和膽略,為你繪制了回歸的航向”等詩句。還要讓學生觀察課文第二幅插圖,并結合朗讀有關詩句,使學生懂得:“一國兩制”構想已作為鄧小平對中華民族的偉大貢獻而功垂青史、光照中華。

在理解每小節(jié)詩的內容、情感時,要結合指導朗讀,做到能有感情地去讀,并把第三小節(jié)背誦下來。

4、組織學生賽讀,教師應作出及時恰當的評價。

(五)練讀。

訓練學生掌握朗誦技巧,讀出感情,讀出韻味。

(六)談話導練:

香港回歸,百年盛事,普天同慶,舉國歡騰。我們祝愿香港明天更輝煌。讓我們再讀一讀另一首獻給香港回歸之日的散文詩吧!

歸家,歸航。

沐過世紀的風雨,一個信念伴隨一個民族走過了百年滄桑。

長久的期待,苦苦的渴望,今夜紫荊花以一瞬的盛開凝聚了一個世紀的.守望。

千紫萬紅是花,萬紫千紅是人。從南疆到北國,從東海至西域,延至五洲四洋,花千樹,星如雨,獅龍舞。億萬顆心靈為這一時刻歌唱。

香江——長江——黃河,當歸家的女兒帶一路征塵,踏入家門時,迎接她的,是親人最真的笑臉,最醇的問候。

火樹銀花,鳳簫聲動,獅龍競舞。任何歡樂的字眼都無法盡述中國人那濃得化不開的激情。

1997.7.1,歸家的日子,香江為溫情親情陶醉。

1997.7.1,一個民族用無比的歡樂向世界宣告:香港回家了,香港明天更美好。

(七)作業(yè)布置。

通過各種手段收集香港的歷史和今天的香港的資料。

(八)板書設計。

——獻給香港回歸值日。

憶往昔,盼歸航。

尋發(fā)展,血脈連。

繪航向,望未來。

表達了香港回歸給作者和全國人民帶來的無比喜悅的思想感情。

等明天教案篇九

2、增進時間概念,嘗試用數字記錄。

掛歷,幼兒每人一張值日生記錄卡,蠟筆等。

對星期、月份、昨天、今天和明天等時間有基本的概念。

一、介紹

1、出示值日生卡,向幼兒介紹卡的內容:上面有一個月的日期,星期,還有天氣情況這些內容。

2、認識日期:出示掛歷,請幼兒看看一個月有幾天,它們是怎么排列的,在觀察中認識月份。(可與幼兒每天記錄區(qū)角活動情況聯系起來)

3、認識星期:請幼兒先說說一個星期有幾天,分別是什么,然后再看看卡片進行驗證。

二、記錄

1、與幼兒一起在長方格中畫出天氣的情況標志,在小方格中填寫一周晴天、陰天、雨天的天數。

3、記錄方法:可以用數字或者圖畫表示;

三、寫寫畫畫

幼兒各自在練習紙上填寫一周的值日生卡,四周空白的地方用自己喜歡的圖案和花紋來裝飾。

等明天教案篇十

1、通過小組協(xié)商,共同制定計劃表,知道完成計劃的重要性。

2、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懂得珍惜時間。設計思路:大班的孩子已經有初步的時間觀念,他們常會說:老師,再給我點時間,我馬上就好了。借助主題下的“鐘表店”這一內容,所以我設計了《等明天》這個集體活動,通過小組協(xié)商的方式共同制定計劃表,讓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知道完成計劃的重要性,并且懂得珍惜時間。

故事ppt、計劃表

理解故事內容,知道時間的重要性

計劃表的制定

一、播放ppt、導入故事

——出示小猴子的圖片:它是誰呀?小猴子最近很苦惱,因為它的房子被龍卷風給卷走了。沒有房子,有什么苦惱呢? (小猴子決定蓋一間房子)

二、教師講述故事

(一)講述第一、二段

——小猴子有沒有把房子蓋好?為什么?

——小猴子是怎么回答它的動物朋友的?

(二)講述第三段

——小猴子為什么最后沒有把房子蓋好?

——你們喜歡這只小猴子嗎?為什么?

小結:小猴子做事情老是要等明天。

——那你們有什么好辦法來幫助小猴子?

(三)講述第四段

——觀看“造房子”的計劃表:小猴子在計劃表上制定了哪些造房子的任務?(搬木頭、刷油漆)

三、制定計劃表

——你們覺得小猴子最后為什么能夠很順利地完成造房子?

小結:小猴子能夠按照計劃完成每件事情,因為時間是非常寶貴的,所以我們應該要有計劃地做事,要盡量做到今天的事情今天完成。

——那如果想請你們也來為自己制定一張明天的計劃表,你想做件什么事情?

——分組制定計劃表,并且交流

等明天教案篇十一

1.認識11個生字和一個偏旁,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了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小朋友的激動和期待心情。

通過朗讀感受小朋友的激動心情和喜愛大自然的情感。

感受遠足的快樂之情和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體會課文情感,對大自然產生熱愛之情。

交流法、閱讀法、資料補充法。

多媒體課件、相關資料。

1課時。

一、趣味導課。

1.同學們,秋天來了,秋高氣爽、景色宜人,你有沒有和家人一起去旅游呢?如果明天。

要去郊游,你的心情會怎樣呢?你會想些什么呢?

2.就有這樣一位小朋友,也和你們一樣,在出行之前充滿了期待。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天要遠足》一課,一起去了解感受這位小朋友的想法和心情。

二、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學生認真傾聽,注意不認識的生字。

2.學生借助拼音自讀課文,一邊讀一邊動筆圈畫出本課的生字。

3.學習生字詞。出示帶音生字:

睡那海真老師嗎什亮。

(1)學生自由讀生字。

(2)開火車讀生字,集體糾正。

(3)同桌相互檢查讀生字。

(4)去音讀生字。

(注意指導:“亮”是三拼音節(jié),“睡、師、什”是翹舌音。)。

過渡:下面,咱們給生字找個朋友,課文中帶生字的詞語你認識嗎?

睡覺、那邊、大海、真的、老師、師長、是嗎、什么、明亮。

4.學習課題。

(1)什么是遠足?

(遠足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散步,而是指“比較遠的徒步旅行”。在本課中是指外出游玩的休閑的活動。)。

(2)讀了課題后,你有哪些疑問呢?生回答,師總結歸納。

(例如:小作者要去哪里?他要去遠方干什么?)。

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走進課文進行細細的品讀,一起走進課文,了解小朋友遠足之前的感想。

三、精讀領悟。

1.課文朗讀,初讀感知。

(1)課件出示相關圖片和課文,生邊觀察邊傾聽課文朗讀。

(2)詩歌一共幾個小節(jié)?分別講了什么呢?

(三個小節(jié)。第一小節(jié):小朋友遠足前一天激動得睡不著,期待看到多彩的大海;第二小節(jié):小朋友睡不著,期待看到潔白的云彩;第三小節(jié):小朋友睡不著,希望天快點亮。)。

(3)學生自己朗讀,再次整體感知課文。

(4)指名朗讀,師生評價正音。

2.學習第一小節(jié)。

(1)課件出示大海圖片,指名朗讀這一節(jié),師生評價。

(2)思考:遠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著)小作者睡不著,想到了什么呢?(那地方的海)。

(3)那地方的海什么樣呢?(顏色很多)師出示大海圖片,觀察。海水有哪些顏色呢?

(綠色、藍色、黑色)。

教師補充資料:綠色的海水,就是鹽濃度較高,加上海水中有微小綠色植物,經過太陽光各方位照射,從而表現綠色;藍色,多數是天空映出來的藍,而且海水中鹽濃度較小,看到的就是藍色。另外,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顏色也不同。

(4)你也來體驗一下這位小朋友的心情。帶著激動、期待的語氣讀一讀這一小節(jié)。注意語速稍慢。

3.學習第二小節(jié)。

(1)課件出示白云圖片,指名朗讀這一節(jié),師生評價。

(2)小朋友睡不著,他還在想什么呢?

(他在想云朵會不會那么潔白柔軟。)。

(3)“潔白”是什么意思?(很白很白。)“柔軟”是什么意思呢?

(軟軟的,摸上去很舒服。)。

(4)小作者對同學的話持什么態(tài)度?(懷疑、不相信……)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

(真的)。

(5)課件出示多張白云圖片。漂亮嗎?現在你認為那個地方的云怎么樣?

(美麗、潔白……)。

(6)指導有感情地朗讀本小節(jié)。

4.學習第三小節(jié)。

(1)課件最后一節(jié),指名朗讀,師生評價。

(2)小朋友為什么盼著天快點亮呢?

(可以看出小朋友對遠足的期待,急切的希望明天快點到來。)。

(3)你覺得小朋友此時是什么心情呢?

(著急又無奈。)。

(4)現在你就試著讀出他的這種著急和無奈吧。

6.教師小結:大自然有很多奇妙的景物,我們繼續(xù)去觀賞美麗的大自然吧。(出示圖片)。

7.指導書寫“才、明、同、學”

(1)生觀察田字格里的字,一起說說筆畫位置。

(2)師范寫生字。

(3)生描紅,書寫,師巡視指導。

8.課堂小結:

小朋友們,這首詩歌通過描寫小朋友在遠足的前夜激動得睡不著覺,盼著天亮,表現了作者激動、期待的心情和對大自然的向往。

四、總結拓展。

1.課堂總結:同學們,學完了本課,你都有哪些收獲呢?

(1)學會了本課的生字詞,進一步激發(fā)了我對大自然的熱愛。

(2)感受到小作者的激動心情,體會到詩歌的美妙。

2.課堂練習。

比一比,組詞。

同(共同)明(明亮)。

向(向往)月(月亮)。

我會寫近義詞。

顏色——(色彩)。

潔白——(雪白)。

柔軟——(軟和)。

五、作業(yè)布置。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說說自己都有哪些睡不著覺的經歷。

1.隨文識字的教學方法比較適用于本課教學。因為本課是一首只有3個小節(jié)的詩歌,而且生字大多集中在第一小節(jié)中,采取隨文識字的方法,既降低了識字的難度,同時也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掌握了不同方式的識字方法,如,“‘睡’和眼睛有關,所以是目字旁”“每天都有水就是‘?!薄叭?月=明”,等等。這既激發(fā)了學生的識字興趣,同時也為學生以后自主識字打下了基礎。

等明天教案篇十二

封登華。

教學目標:

1.認識“睡、?!钡?個生字,認識目字旁。2.正確朗讀課文,讀出句子的語氣。3.正確書寫“明”字。教學準備:

第一課時。

一、視頻導入,揭示課題。

1.同學們,老師帶你們去看海啦!請看屏幕(播放視頻)。

2、有一個小朋友啊,明天也要去這里遠足了。你們知道遠足是什么意思嗎?(走路去很遠的地方旅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師:噓,大家趕快悄悄打開課本93頁,(左手壓書、右手指字)認真聽老師讀課文,注意聽準字音。

2.多有趣的兒歌呀!請大家小聲地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仔細看看課文有幾個小節(jié)。

課件提出讀文要求:

(1)讀準字音,遇到不認識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2)看看課文一共有幾個小節(jié)。

3.一共有幾個小節(jié)?是這樣的嗎?跟他一樣的孩子舉起小手來!恭喜你們。

三、細讀課文,隨文識字。

(一)讀文識字。

(1)請哪位小朋友讀第一小節(jié),其余的孩子思考思考:遠足的前一夜,小作者怎么了?(睡不著)課件出示“睡”字,如果睡著了會是什么樣子呢?我發(fā)現了大家各有各的姿勢,但卻有一個相同的動作——閉上眼睛。所以,“睡”字是目字旁,目字旁的字通常都和眼睛有關。

(2)小作者睡不著覺,首先想到了哪兒?(大海)出示生字卡片“海”,誰來當小老師?那你能給它找朋友嗎?(出示課件))你看海水拍打著沙灘,激起了高高的海浪,給小朋友們帶來了美麗的海螺和貝殼。“海”是什么偏旁?你還能說出幾個帶三點水的字嗎?(生說)細心的孩子一定會發(fā)現:帶有三點水的字都和水有關系。

(3)在兒歌中,小朋友想得睡不著覺的是什么地方的海呢?(那地方)認讀“那”字,誰認識這個字?抽生讀,注意鼻音?!澳恰钡姆戳x詞是“這”。

師:大海有這么多種顏色嗎?我們快來看一看。(出示課件,引導學生欣賞不同顏色的大海)人們常喜歡用藍色來形容海洋。其實海水的顏色很多呢!從深藍到碧綠,從微黃到棕紅,甚至還有白色的,黑色的。有機會大家可以讓爸爸、媽媽帶著你們親自到海邊去看一看,感受一下大海的多種顏色。

是啊,大海這么美麗,小作者恨不得馬上就能去那里看看!可是,天還沒有亮呢!聽,她忍不住嘆了一口氣!誰來模仿一下(搖頭、皺眉、尾音拖得很長),(唉——)這條長長的尾巴是破折號?表示嘆氣的聲音很長。我們帶著剛才的表情讀讀這個句子。

(5)小作者是聽誰說的大海有很多種顏色?(老師)你們也有老師,誰能給我們在場的老師們介紹一下你的老師?比如:我要介紹封老師,她是我們的語文老師。(師舉“老師”詞卡)謝謝你們,讓我認識了這么多的朋友!

(6)文中的小朋友相信老師的話了嗎?你是從哪個詞看出來的?預設:

(三)課中操:《越過海洋》。

大家有這么多的疑問,那老師就帶大家越過海洋去看一看吧!

(四)鞏固生字、感情朗讀。

1、來到大海邊,孩子們我們一起去撿貝殼吧游戲(撿貝殼):睡、海、那、老、師、真、嗎。

2、小貝殼把他的朋友也帶來了,我們開火車讀讀吧!讀詞語(兩組)(真能干、真好聽、非常好、不錯喲)。

3、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這一小節(jié)。

同學們認識了這些小貝殼,現在我們把它們送回課文,請大家想著大海美麗的畫面,讀出小作者的期待和興奮吧?。ǔ樽x——齊讀)。

四、寫字指導:明。

1、課件出示:明,抽生唱筆順歌,集體唱筆順歌。

3、師示范寫,并讀寫明字的口訣。

日字瘦瘦站左邊,月字高高靠右邊,豎撇起筆豎中線,兩橫短短不靠邊。

4、生臨寫。

5、反饋交流,展示評議,評選“小小書法家”。

五、課后小結,激發(fā)探究。

這節(jié)課我們初讀了課文,知道了小作者要去遠足,想到了美麗的大海興奮得睡不著覺。小作者還想到了什么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

板書設計(略)。

等明天教案篇十三

1、知識與技能:

幫助學生認讀“綴、汁、荊、棘”4個生字;會寫7個,掌握“骨肉分離、自強不息”等詞。

2、過程與方法:

引導學生通過抓重點詩句領悟文章情感,并有感情地朗讀會詩,背誦第三小節(jié)。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指導學生朗讀課文,體會詩中表達出的香港回歸給作者和全國人民帶來的無比喜悅的思想感情。

2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出示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政權交接儀式的相關圖片。

問:你們知道這是一個怎樣的日子嗎?

談話:97年7月1日零時,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五星紅旗和紫荊花區(qū)旗徐徐上升,香港終于回歸了!在這舉世矚目的時刻,在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人們以各種形式來表達自己的心聲。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其中一首詩歌,它就是“獻給香港回歸之日”,題目是“明天更輝煌”(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要求:注意把生字字音讀準,把句子讀得通順,在文中的逗號、分號、句號及頓號處有恰當的停頓。且還要多讀幾次。

2、說說第一節(jié)詩主要講什么。

3、根據要求自學。

三、集體反饋,學習課文

1、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2、結合上下文理解“恥辱”“荊棘”。

3、概括每小節(jié)的意思。(第一小節(jié):憶往昔,盼歸航;第二小節(jié):尋發(fā)展,血脈連;第三小節(jié):繪航向,望未來)

四、指導學生讀課文。

一、談話導入

香港回歸是民族的一件大事,讓無數人興奮與自豪。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讀)

二、精讀,體會

(一)學習第一小節(jié)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說說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復朗讀:你被迫離開母親的懷抱,骨肉分離撕斷腸……企盼著你的歸航。

3、指導學生讀出被迫離開時的悲憤與日夜思念。

(二)學習第二小節(jié)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說說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復朗讀:不管你離開多少歲月,母親的血在你身上流淌……和力量

(香港的繁榮離不開母親大陸的支持)

(三)學習第三小節(jié)

1、指名讀第一小節(jié),說說感受最深的部分。

2、反復朗讀:有億萬炎黃子孫,有一們偉人永志不忘……為你繪制了回歸的航向。(“一國兩制”的構想完成了祖國的統(tǒng)一)

3、練習背誦第三小節(jié)。

三、拓展

出示香港近年來的成績。及有關香港的贊美詩。

香港明天更美好

文/踏雪尋梅

十年前歷經了風雨滄桑苦難的`香港,

結束了百年屈辱的歷史,

回到了祖國母親的懷抱。

香港人民揚眉吐氣,

從此開辟出一片嶄新的天地。

嘹亮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

香港的土地上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

紫荊花特區(qū)旗高高飄揚。

香江兩岸火樹銀花盡狂歡,

維多利亞港灣繁星璀璨、彩旗招展。

海陸空三軍威武之師進駐香港,

捍衛(wèi)著神圣美麗的港灣。

一國兩制是歷史的創(chuàng)舉,

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五十年不變民心思安。

十年間渡過金融風險,

戰(zhàn)勝了非典、禽流感。

中央政府是香港特區(qū)的堅強后盾,

祖國人民方方面面大力支援,

從回歸到穩(wěn)定逐步走向繁榮。

香江之畔高樓林立,

巨輪汽笛高奏,物流通五洲。

香港從政權的回歸到心靈的回歸,

萬眾一心求發(fā)展,和諧文明奔向前。

東方之珠的光輝更加耀眼,

香港的明天美好無限。

07年7月1日晚稿

香港之最

香港領土雖然不如世界上其他國家來得大,但卻擁有其他國家以及城市所沒有的優(yōu)勢,以及令其他城市稱羨的特點,也因為這一些優(yōu)勢,讓香港成為亞洲動感之都!

經濟

香港目前是世界第八大貿易體系,排名僅在七大工業(yè)國之後。隨著時代轉變,香港對紡織及成衣、鐘表及玩具等傳統(tǒng)出口工業(yè)的倚賴日漸減少,而金融及其他服務行業(yè),包括旅游業(yè),已成為香港經濟持續(xù)增長的主要動力。

您知道嗎?

香港是亞洲主要的黃金集散中心,也是全球最大的黃金市場之一。

根據傳統(tǒng)基金及《華爾街日報》發(fā)表的《20xx年經濟自由指標》,香港連續(xù)第五年成為全球經濟最自由的地區(qū)。

香港于1998年獲《亞太商務旅客雜志》選為全球最佳經商城市。

通訊

在香港能享受到世界電子通訊網絡的便利,幾乎人手一只行動電話,此外印刷以及出版業(yè)更是相當普及!

根據20xx年聯合國發(fā)表之人類發(fā)展報告,香港擁有行動電話的人口比率稱冠全球,平均每10個人有6.4具手機。

香港是全球首個使用「智能網絡系統(tǒng)」提供電話號碼可攜功能的城市。無論用戶更換住址、辦公室地址或電訊服務公司,均可沿用原有的電話號碼,極其方便。

香港是世界主要的印刷及出版中心,約有4,800家印刷公司和超過200家出版社。

娛樂

香港人工作不忘娛樂,對賽馬的狂熱舉世無雙,對運動精英也熱烈支持,又踴躍參與各類大型盛事,包括國際電影節(jié)、國際及亞洲藝術節(jié)、七人欖球賽和龍舟賽事等。全港各區(qū)的藝術和文化中心全年舉辦種類豐富的活動。再者,香港有七成土地是郊野,與世界其他繁盛喧囂的大城市相比,香港的郊野面積更遼闊,享受閑適大自然的好去處更多。

香港是最受旅客歡迎的亞洲城市,1999年訪港旅客超過1,000萬人次,為香港經濟帶來約520億港元收益。

香港是全球受保護郊野公園面積比例最高的地區(qū),自1970年代起,已有接近40%土地被列為郊野公園。

位于港島南部的海洋公園,占地87公頃,是亞洲最大的海洋博物館和綜合游樂場之一,設有全球其中一列最長最快的云霄飛車(瘋狂過山車),及全球其中一個載客量最多的吊車系統(tǒng)。該吊車系統(tǒng)單向每小時可載客4,000人次。海洋館則是全球最大的水族館,容水量達220萬公升,飼養(yǎng)魚類400種,總數超過4,000尾。

香港是世界第三大電影作品出產地,1998年本港片商制作了317出電影。

電視廣播有限公司的總部「電視城」耗資4億港元(5,100萬美元)興建,是亞洲最大的同類型電視制作中心,也是世界最具規(guī)模的電視制作中心之一。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制作的中文節(jié)目數量更是全球之冠。

香港平均每700人便有一家飲食場所,是全球食肆相對人口比率最高的地方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63016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