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者通過閱讀書籍所獲得的思想碰撞和心靈啟發(fā)。想要寫一篇個人風格獨特的讀后感?下面整理了一些寫作要點,希望對您有所啟示。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通過閱讀這些范文,可以激發(fā)大家的思考和創(chuàng)作靈感,幫助大家寫出一篇精彩紛呈的讀后感。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一
我心目中的毛澤東是一個非常偉大的人物。是任何人不可比擬的。他之所以偉大就在于他沒有一點私心,出發(fā)點就是拯救中國人民出水火之中,他深深扎根工人和農民之中。真正讓廣大人民群眾當家做主。他的每一句話都說在老百姓的心坎上。他從不為少數(shù)人服務,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的思想他得人品都是偉大的。他的路線和方針政策都是為了中國人民走集體道路,不受壓迫不受剝削。
毛澤東小時候家境比較富裕,在學堂讀書時,在偷看禁書,討論“造反”等事件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他的思想。在他長大后的無數(shù)次求學過程中,他的革命思想不斷加深,對于當今時局的認識也不斷深化,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終于,他開始為今后的的事業(yè)做準備:走遍湖南五個縣;團結學生;堅持體育鍛煉……畢業(yè)后,他投身政治,成為了一名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一九二一年,毛澤東終于加入了他為之奮斗一生的共產黨。在一次次死里逃生,一次次起義戰(zhàn)斗后,他開始擔任我黨主席。
這時,故事的講述已經脫離他個人歷史的范疇,不著痕跡地升華為一項偉大的革命運動。紅軍立下了十一條簡明的紀律,在這樣的管轄下,它不斷壯大。經歷了國民黨的五次圍剿,紅軍成功地完成了長征,擴大了革命根據(jù)地。
通過毛主席的簡樸自述,不禁為他的個人魅力所折服,他作為一名卓越的革命家,不但有氣壯山河的宏偉目標,而且有絕妙的的文筆和廣泛的見識。他能夠身無分文就走遍湖南五個縣;沒錢沒鞋時,好友幫他找到出路;又通過同志的幫助,躲過了追捕。這一次次的冒險經歷,他結交到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廣泛的人際關系,為他以后的革命事業(yè)做好了鋪墊。還有他對農民的重視,得到農民深深的愛戴。
由此可見,知識、見識、人緣、品德這些優(yōu)秀的品質將影響我們的一生,我們好好學習知識的同時,也不能忽略其他方面的修養(yǎng)。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二
這幾天我懷著好奇的心情讀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是一本紀實性很強的作品。用講故事的形式,詳細介紹了工農紅軍如何用智慧和斗志戰(zhàn)勝蔣介石;勇猛戰(zhàn)斗,用堅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戰(zhàn)勝敵人;在失敗中不灰心、不氣餒;在途中幫助許多百姓,深受百姓愛戴。
這其中給我的印象最深的是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zhàn)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jù)地,進行萬里長征。這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
萬里長征開始有三十萬人,而經過長征后只剩三萬人。過大渡河的時候,橋被拆了一半,對岸還有機槍手,而紅軍們不畏險阻勇敢的爬了過去,把炸彈丟向敵軍陣地。過大草地時,藏人向紅軍開槍,不讓他們拿到牛羊,紅軍只能艱苦的吃甜菜、蘿卜、草根。
紅軍一共爬過十八條山脈,其中五條山脈時終年蓋雪的,渡過二十四條河流,經過十二個省份,占領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個地方軍閥軍隊包圍。
長征所折射出的精神是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去學習。作為新時代的小學生,肩負著中華民族繁榮的重任。我們要努力學習,為中華民族發(fā)展而努力奮斗。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三
在今年建軍節(jié)到來之前,我讀完了《紅星照耀中國》這一本書,讓我感觸頗深。這本書的作者埃德加·斯諾在國共分裂的情況下,冒著被國民黨抓住并處決的風險進入蘇區(qū),對紅軍和他們的故事展開了一次深入采訪。當時國民黨一派的報紙說紅軍就是一群土匪,是由“文匪”領導的一群新式流寇。不過,斯諾并沒有輕易的相信這些話,而是決定親自到蘇區(qū)一探究竟。
斯諾是坐卡車進入蘇區(qū)的。從他在路上觀察到的一件事情就可以說明國共二黨的區(qū)別。他看到國民黨的地界上種植著大片的罌粟花。聽說這些都是國民黨那些貪婪的官員強迫農民種的。到了蘇區(qū),他看到的卻是大片大片的小麥和玉米。這間接的說明了國民黨的領導人們可能有吸毒的惡習,而紅軍軍官們卻沒有,那些玉米和小麥可以填飽老百姓的肚子。
在五次大圍剿中,蔣介石每次都動用比紅軍多幾倍的兵力,但紅軍總能以戰(zhàn)術上的優(yōu)勢,成功的打退國民黨的。在最后一次大圍剿時,紅軍開始了戰(zhàn)略大轉移——即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后來他們迫不得已,進入了彝族聚集區(qū)。要知道,彝族在幾百年來仇恨漢人已久,漢人的經過他們境內很少有不遭到慘重損失或全部殲滅的。可是,紅軍指揮員劉伯承向他們講紅軍的政治綱領,充分的信任他們,讓他們明白紅軍并無敵意。最終,他們毫發(fā)未傷的走出了彝區(qū)。雖然我未曾參加那次革命,但是讓我學習到了紅軍對彝族人的信任。平時在學校里,我是一個不太信任同學的人。同學向我借飯卡,我不借,因為我怕他不還;同學向我傳達去老師辦公室的消息,我不信,因為我總以為他們是在捉弄我;同學向我借籃球,我不借,因為我怕他把我籃球打壞了……我總是如此的不信任別人,所以我的朋友只有寥寥幾個。學習了紅軍的信任精神,我要吸取經驗廣交好友,以后充分的信任同學們。
在長征途中幾乎平均每天都有一場遭遇戰(zhàn),總共有十五個整天用在打大決戰(zhàn)上。路上一共三百六十八天,有二百三十五天用在白天行軍上十八天用在夜間行軍上。總長五千英里的路上只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每走一百一十四英里休息一次。平均每天走七十一華里。從這些數(shù)字看出,紅軍的長征是多么的艱難,要完成大轉移需要多大的信念和決心啊!按照正常人每天睡十二個小時來看,紅軍嚴重休息不足——他們本來應該有一百八十二天是在休息,但是他們只休息了四十四天!這是一種怎樣的毅力啊!我是一個毅力不好的人,做什么事都缺少毅力和恒心。所以今年暑假媽媽為了鍛煉我,帶我騎自行車回奶奶家。從杭州下沙到安吉孝豐奶奶家是135公里,平時開車2個小時就可以到了,但騎自行車要多久呢?肯定很累的呀!7月份這么熱的天,頂著烈日在路上騎車一定受不了啊!山路上下坡很多,我能騎得動嗎?種種的困難在我腦海里翻滾。但是因為很久之前就和媽媽有過約定,所以只能硬著頭皮去。
為了路上不曬大太陽,我和媽媽天剛亮就起床出發(fā)了,騎到中午時找了一個商場吃飯休息,到了下午四五點太陽快要下山時繼續(xù)上路。雖然很累了,但我還是建議媽媽晚上也趕一點路,晚上很涼快,而且第一天我體力也很充沛。今天多騎一點,明天就可以早點到奶奶家。晚上騎在那伸手不見五指,蜿蜒崎嶇的山路上,我和媽媽都很害怕,我倆只能互相鼓勵,邊騎邊聊些開心的事,也就沒那么害怕了。到了第二天中午,我和媽媽歷時13個小時終于騎行到了奶奶家??粗鵂敔斈棠棠樕系男δ?,村上左鄰右舍的贊嘆,什么辛苦都拋之腦后了,心里充滿喜悅和自豪感。通過這件事讓我覺得不論多么難的事情,能否完成它的原因就是:你有沒有向前走一步的勇氣!有沒有恒心和毅力!在邁開了雙腿一步一步走下去的過程中,你就不知不覺地完成了看上去很堅難的事情。想必紅軍的長征也是如此,心中有著解放人民的信念,有了扛起槍來和大走一步的勇氣。才最終是他們完成了這個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大轉移。
這就是我現(xiàn)在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的一些收獲。不知道等我大一點我以后再讀是什么感受,希望能有更深刻的領悟,盡請期待!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四
倘若我從未選擇過信仰,我將在黑暗中茍延殘喘。
——題記。
從小開始就對好人與壞人有一個清晰的辨識,什么樣的人是好人?幫助他人的人是好人。什么樣的人是壞人?傷害他人的人是壞人??砷L大后才發(fā)現(xiàn),沒有完全的好人,也沒有完全的壞人,愿意為了信仰付出自己,付出所有的人,就是一個偉人。
最近看完了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心潮澎湃,才明白,是什么可以指引一個人去追尋光明,原來是信仰!
斯諾的語言樸實真誠,沒有過多的修飾性詞匯。他不僅記錄了一些革命領導者的事跡,如毛澤東、周恩來、賀龍等,而且對主要的歷史事件也進行了敘述,如人民抗日劇社、長征等。讓我們知道,盡管生活壞境十分艱苦,生存條件十分艱難,可人們卻仍是滿懷激情,斗志昂揚!是什么讓共產黨人如此樂觀?是什么在堅強地支撐著他們?答案就是信仰!信仰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當國民黨舉起屠刀屠殺共產黨的時候,無數(shù)的革命先烈拋頭顱灑熱血;當共產黨人輾轉于被圍剿被消滅的各個戰(zhàn)場時,也是信仰的力量支撐著他們堅持下去!
斯諾一個外國人在艱苦的環(huán)境里冒險,而且是生命危險去找尋紅色足跡,亦是信仰。
正是有了這樣的信仰,共產黨人點燃的星星之火才終成燎原之勢;正是有了這樣的信仰,社會主義中國最終才可以站上世界的舞臺;正是有了這種信仰,社會主義中國才能在世界舞臺上綻放異彩。
但愿以后我們仍然像曾經那樣,像一個孩子,有一顆星,有一盞燈,照亮我們前行的路,照亮我們灰暗的心靈。畢竟,有信仰,誰都了不起。從未接觸過光明的人,才會如此執(zhí)著于光明,執(zhí)著美好的日子。上帝是如此的公平啊!他使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信仰的權利。使他們能夠在在暫時的光明中選擇信仰,燃燒自己,發(fā)光發(fā)熱。
我們每個人都要有自己的信仰,都要努力的去追求,無論未來會發(fā)生什么,把握當下,不忘初心,用正確的方式活出屬于自己最燦爛的瞬間。足矣!在這一瞬間,主角是你,陽光將撕裂云層,降臨到大地,只為讓所有反對你信仰的人見識到你自己信仰的力量!
倘若我從未有過自己的信仰,那么我將永遠不可能活出自己最燦爛的瞬間,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萬劫不復。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五
作者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國最困難的時候,軍隊如同一道長城,連綿不絕,使中國紅區(qū)宛如一座孤島,可作者并沒有退縮,而是選擇越過那道長城。他并不了解中國紅軍是怎樣的一支隊伍,他可以把非議置之度外,勇敢地踏入這片土地,在這條路上,他遇到許多困難,白匪軍的追殺等,但他終于排除萬難,開始與紅軍接觸,把他之前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文中的作者遇到問題時,他選擇去探究,去試驗,直到自己了解真相,他不怕任何困難,勇往直前。
但我就沒有這種毅力,我遇到問題時,很輕易地放棄,遇到困難時,我會選擇逃避,而不是去面對。做任何事總是缺少那一份勇氣,一份毅力,使我很難做成功一件事,因此我的成績也很難提高上去。
以后我必須改掉自己的惰性,以文中的作者為榜樣,學會勇敢,學會堅強,遇到困難不退縮,做什么事情都不放棄,堅持到底,多一份探究的勁,使自己不斷完善,做一個男子漢,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做一個像作者那樣勇敢的人。
讀了《紅星照耀中國》的前兩章,曲折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著我,影響著我,作者還會經歷什么事呢?請聽下回分解。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六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領悟呢?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紅星照耀中國》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我剛看了一點,就一下子被這本書深深地吸引住了。一口氣讀完后,細細咀嚼,不由的感嘆起來。這本書是美國作家斯諾寫的,介紹了紅軍長征的故事。紅軍艱苦奮斗的精神讓我感動,他們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不怕犧牲,頑強拼搏,體現(xiàn)了大無畏的精神。其中《紅小鬼》這一章中說的是有一些孩子才十歲就當上了紅軍,其后一生就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每一個紅軍駐地,都會有一個少年先鋒隊的模范連,他們都是從全國各地來的十幾歲的少年。
我們現(xiàn)在也跟他們差不多的年紀,可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無憂無慮,生活條件也很優(yōu)越。就拿吃的來說吧!在那時,吃的`東西很少,經常用樹皮和樹根來充饑,而現(xiàn)在呢?不管在家還是在飯店,吃不掉就扔,真是浪費?。≡谀菚r紅米飯、南瓜湯就是美食了,想吃一個蘋果都是奢望。在那時,因為革命的信念,每個人做什么事都盡全力去做,沒有一點松懈。而現(xiàn)在我們生活在安逸的環(huán)境中,做事都會漫不經心,馬馬虎虎。有時正是這一點點的馬虎,就會出現(xiàn)失誤,事情就會做不好。這是為什么呢?就是因為我們缺少了當年紅軍的奮斗精神。想想在那時的那些和我們差不多大的孩子,承受了和大人一樣的責任,經受了我們現(xiàn)在難以想象的苦難,很多甚至為了革命獻出了自己年幼、寶貴的生命。我們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不正是他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嗎?所以我們要更加珍惜現(xiàn)在的生活好好學習,長大以后報效祖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奔t軍氣概。他們走完,六千英里遙遙長征路,雖坎坷崎嶇,但他們終望見了“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痹谀莻€戰(zhàn)爭年代,他們知道多少事,但是要掃除一切害人蟲,這是毛主席的誓言,也是紅軍戰(zhàn)士的誓言。毛澤東,彭德懷,徐海東……一個又一個領導人,他們雖出身卑微,卻憑著一份救國救民的執(zhí)念,壯大了紅軍,造就了今天。作為領導人,他們卻毫無領導的架子,與戰(zhàn)士們同甘共苦。吃食,普通。衣著,簡樸。磨難,受盡。他們那忠誠的愛國之心。不為功名,只為百姓。不求利祿,只求和平。這高貴的大無畏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中,這是我人生中最好的一面鏡子。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七
前不久,我讀了一本書《紅2113星照耀中國》。5261讀后讓既讓我驚奇,又感受頗深。埃4102德加·斯諾是在中華民族1653危急存亡的關頭,到達中國陜甘寧邊區(qū)進行采訪的.第一位外國記者。他于1936年6月至10月對中國西北革命根據(jù)地進行了實地考察,根據(jù)考察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西行漫記》的寫作。斯諾也是作為一個西方新聞記者,對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作了客觀評價,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報道。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八
他們生在受壓迫,受奴役的戰(zhàn)爭年代。
這些紅小鬼,大多數(shù)是從人口過多,不能養(yǎng)活自己的人家逃出來的流浪兒,有些曾做過奴隸,有些是逃亡的學徒。在許多國家,這個年齡的孩子,還在和平的年代,過著平靜的生活。而他們要為了活命,被奴役,被壓迫。他們自愿加入紅軍。有許多人參加過實際的戰(zhàn)爭,甚至是用刺刀的肉搏戰(zhàn)。他們翻越雪山,穿過草地,在各種艱難困苦中抗爭。而他們的年齡只有十幾歲。
加入紅軍成為他們不幸命運中的幸運。
斯諾筆下,帽子下的小號兵,玫瑰色的臉龐,明亮閃光的眼睛,看似一個需要溫情和朋友的流浪兒,想念媽媽的孩子,卻是十一歲參加紅軍,走過長征,當了四年紅軍的“老練紅軍”。喜歡紅軍的理由是:“紅軍給他們田地,趕走地主,收稅官,放債人”“紅軍用自己的手替他們做鞋,縫軍衣,偵察敵軍。每個人家都送子弟入紅軍。”
紅軍里有無數(shù)像他一樣的少年,他們在紅軍里當傳令兵,伙夫,號兵,偵探,無線電收發(fā)員,挑水夫,宣傳員,演員,馬夫,看護,書記,甚至是教員!他們大多數(shù)所穿軍服太大,袖子垂到膝頭,上衣幾乎拖到地面。一天洗三次臉,但老是骯臟不堪,他們常用衣服來揩抹,顯出一副怪相。但世界依舊是他們的。
少年先鋒隊員,之所以喜歡紅軍,大概因為他們在紅軍里,生平第一次受到人的待遇。他們的食住像人的食住,他們認為自己跟任何人都平等,他們有自己活動的自由,有保護他們自己的組織。他們練習競技和游戲,受著初步教育,他們獲得一種簡單的馬克思主義的信仰——這口號的意義不過是幫助別人打地主和學徒的主人。這些比在主人的工作臺,一天十四小時的工作,侍奉主人要好。
在這個不幸的年代,艱苦惡劣的環(huán)境里,他們沒有抱怨,卻以樂觀,堅忍的心態(tài),接受了一切。還想方設法的去尋找和創(chuàng)造著改變命運的行動。在紅軍里,他們的精神是快樂的,自由的。他們的愉快和樂觀,感染著大人們,為了他們的未來戰(zhàn)斗。這些英勇的少年,是在不幸年代里找到幸福和快樂的幸運的紅小鬼。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九
這本書讓我想起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和愛麗絲夢游仙境,如此不一樣,又如此相似。對斯諾來說,那次紅色中國之旅是他生命中僅有一次的神奇體驗。一個外國人,竟然和萬里之外東方古國的`農民、戰(zhàn)士、革命領導人有了聯(lián)系,產生了羈絆,這大概就是一期一會的緣分吧。
至于我,我仿佛也跟著斯諾一道,走進大西北的窯洞,看見一頂頂帽子上的閃閃紅星。外國讀者讀本書,會贊嘆,會驚訝,會滿足好奇心。而對我來說,這就是以往發(fā)生在這片土地上的真真切切的故事,先輩們的故事,我們是他們結出的果實。斯人已乘黃鶴去,白云千載空悠悠,他們歡笑,流淚,戰(zhàn)斗過,此刻接力棒傳到我們手里了。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十
這本書里一名美國記者——斯諾,給我們講述了他在中國時發(fā)生的事情。他跋山涉水,找到了毛主席,并且打聽了紅軍在這里的名聲,同時聽毛主席講述了他生平的偉大事跡,斯諾知道了,紅軍的由來,長征的控股和艱難與國民黨打仗時的戰(zhàn)術與手段。斯諾在紅軍生活中學到了很多,同時對紅軍有了深刻的印象,開始簡單的留念這里。
在地主階級和剝削者眼里,紅軍就是無樂不作的壞人,天天壞著他們的“好事”,在農民和普通老眼里,紅軍就像整個世界的就行,不斷幫助他們,為他們的生活打下了基礎。這就是本書的重點之一,兩種截然不同的人眼中對紅軍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在壞人眼里,紅軍是壞人,在好人眼里,黃金是好人,這就突出了一句話,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紅軍的幫助下,人們會越來越好,不斷完善自己,但是紅軍的幫助在壞人眼中變成了壓迫自己的勢力的力量,于是自己變得越來越差,最終接受了制裁。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十一
作者生活的年代,也是中國最困難的時候,軍隊如同一道長城,連綿不絕,使中國紅區(qū)宛如一座孤島,可作者并沒有退縮,而是選擇越過那道長城。他并不了解中國紅軍是怎樣的一支隊伍,他可以把非議置之度外,勇敢地踏入這片土地,在這條路上,他遇到許多困難,白匪軍的追殺等,但他終于排除萬難,開始與紅軍接觸,把他之前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
文中的作者遇到問題時,他選擇去探究,去試驗,直到自己了解真相,他不怕任何困難,勇往直前。
但我就沒有這種毅力,我遇到問題時,很輕易地放棄,遇到困難時,我會選擇逃避,而不是去面對。做任何事總是缺少那一份勇氣,一份毅力,使我很難做成功一件事,因此我的成績也很難提高上去。
以后我必須改掉自己的惰性,以文中的作者為榜樣,學會勇敢,學會堅強,遇到困難不退縮,做什么事情都不放棄,堅持到底,多一份探究的勁,使自己不斷完善,做一個男子漢,將來成為祖國的棟梁之才,做一個像作者那樣勇敢的.人。
600字5。
我是第一次看這一本書,看的時候是挑選了一些看起來比較吸引我的章節(jié),我認為《紅星照耀中國》的非凡之處在于,它首次記錄了毛澤東和其他共產黨人的生平故事,以及這場鮮為人知的革命。后來的事實證明這是極具預見性的。斯諾的這本著作之所以成為一部經典,是因為它在兩個方面經受了時間的考驗:一是作為歷史的真實記錄,二是作為對歷史趨勢的預見。這本書的地位,不僅僅是處于政治與回憶錄,更是一本記載了中華民族的血淚史。
斯諾以一個美國人角度講述了中國的情況,這本書中或多或少的帶著一些美國社會的色彩,但是我讀了這本書后,更加了解了抗戰(zhàn)時期中國人民的難處與存在哪些巨大壓力,我之前一直認為中國在抗戰(zhàn)時期打仗是十分容易的,小時候看地道戰(zhàn),地雷戰(zhàn),感覺小鬼子特別傻,踩個雷就上天了,實際上戰(zhàn)爭是十分殘酷的,所以,我們更不能忘記以前的屈辱,我們一定要努力學習,報效我們偉大的祖國,中國的強大是來之不易的,是來自那些有著高尚奉獻精神的革命烈士們,我們要去敬重他們,紀念他們。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十二
從保安到西安,這一路上,紅軍的足跡遍及了山川;過草地,走索橋,紅軍從不喊苦,他們幫助貧民,上萬人加入他們,這是一支傳奇的軍隊。
還記得,紅軍過草地時的艱辛,一連走了十天,還不見人煙,細雨綿綿加上一望無際,他們吃野菜,無從援手,可他們,還是勝利地經住了考驗,從不掉隊,互相團結,重重困難沒有壓倒他們??涩F(xiàn)在的我們呢,一點挫折也受不起,自殺,跳樓一件又一件,甚至,還有的大學生,為找不到工作而,輕生難道生命就如此的不珍貴嗎?你想想看,我們如今的物質生活比紅軍那時候好多了,為何這樣的生活還支撐不起你強大的內心?知足吧,沒有紅軍那樣的團結一心,我們至少要有他們堅定不移的信念。什么信念?為正義,為祖國拼命的熱血情懷!如今的中國,全是建筑在死去紅軍的血肉之上,不為你自己,也要為祖國,那是多少人逝去的青春,又是多少人夜以繼日的努力。我們還有什么理由自殺,這樣的革命價值,是警鐘是不可估量的。生命只有一次,我們起碼要珍惜好它,才談得上自身為祖國的奉獻。
再說說,紅軍外有敵人,內有憂患,自己人都想至紅軍于死地,這樣一只兩面受夾擊的軍隊,卻成為最后的勝利者,他們紀律森嚴,不沾染一切惡習,堅持不拿人民群眾的一針一線,他們?yōu)闊o產階級的人民打仗,幫助貧民,人們都惦記著他們的好,自愿參軍,錚錚男兒血本性。而如今的社會,男生沒有血氣,做美妝博主,不務正業(yè),寧愿在家啃老,也不愿參軍,化妝,打耳釘不在話下,想想在戰(zhàn)場上殺敵的男生,頭破血流,都是家常便飯,他們才拿出了男兒的本色,超越了自我,這是男兒,這是革命時期最man的人。
我敬佩他們,男生應該忙于事業(yè),為社會奉獻有奉獻,因此,革命中的紅軍是覺醒的東方雄獅,既有血性,又有信仰,他是我們所有人的榜樣。
在那個硝煙紛飛,槍聲起伏的戰(zhàn)場上,有一群紅軍戰(zhàn)士在草叢里埋伏,他們一定是這場戰(zhàn)爭的勝利者!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十三
整本書以第一人稱視角來寫的,向我展現(xiàn)了以前的紅色中國是什么樣子的。當時有很多關于中國的謠傳,作者斯諾為了探尋關于紅色中國的真相,穿過了國民黨的封鎖線,找到了一些大人物,或者是一些紅軍戰(zhàn)士、老兵、農民、還有“小鬼”,向他們提問、談話,說一些關于紅軍、共產黨的話題。
書中的描寫都會有鮮明的對比。比如說,那些外國人都在悠閑地喝著酒、打球、閑聊,而在中國卻是人間疾苦。被懸賞幾萬元甚至幾百萬元的革命者,毛澤東、徐海東、朱德等,卻仍然悠然自得地走在街上,像普通老百姓一樣;而國民黨的委員長蔣介石,乘坐著他的私人飛機大駕光臨。窮苦的農民被地主官僚的壓迫壓得透不過氣來,饑荒肆虐、苛捐雜稅,致使賣兒賣女成了農民中常有的事,家里的家畜根本賣不了多少錢,或者被沒收了,有的農民甚至都沒有衣服穿;而那些地主們吃著豐盛的食物,他們享受著榮華富貴,不放糧給農民,過著奢侈的生活,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地主馬鴻逵,當時我看他征收窮人的稅務就寫了整整幾行,我不由得大吃一驚,我可以從斯諾寫的一些對話中看出人們對馬鴻逵的憎恨,也反映了窮苦人民對地主官僚的憎恨。紅軍是人們可以自愿參加的,而白軍卻是強制征兵。這些描寫令我印象深刻,可以說斯諾與別人交談的經歷非常真實,描寫也很細致。
里面還有關于紅軍的種種。聽毛澤東的講述,就占了幾節(jié)的篇幅,講了各種關于政治、軍事方面,該怎么做啊,這個和那個有什么關系啊,目前的問題和現(xiàn)象之類的。還有紅軍每次來到新的地方,都會趕走民團,沒收地主的土地,還會進行政治宣傳,告訴人民什么是紅軍,斯諾曾多次問過一些農民和小孩為什么喜歡紅軍,他們都說:“紅軍幫助農民打地主,不壓迫農民,我們怎么不喜歡?”有的父母就把他們的兒子送去當紅軍,紅軍中還有“紅小鬼”,他們大多是從貧困的家庭里或是師傅那里逃出來參加紅軍的。紅軍還會設露天劇場來表演,每天都會有遠處的農民不遠千里趕來,只為了看表演,臺下到處都坐滿了人,就連毛澤東和毛夫人也融入了人群。他們表演舞臺劇,表現(xiàn)一些地主官僚壓迫人民的情景,或是日本主義的殘忍霸道,臺下觀眾連連稱好;還有表演唱歌的,大家也跟著一起唱和。
通過這本書,我們不僅可以了解關于革命前輩的一些故事,還可以從紅軍身上,斯諾身上,或是其它方面學到一些優(yōu)秀的品質和精神。
紅星照耀中國第二章讀后感篇十四
近日,讀罷了《紅星照耀中國》這本書,這本書讓我們認識到了有關紅軍、紅軍領導人以及中華蘇維埃,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也當屬紅軍了。
首先是為人處世方面。在此,當以兩個方面來敘述,一是紅軍整體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二是紅軍領導員對待紅軍戰(zhàn)士的態(tài)度。而不管哪個方面,都不可否認地體現(xiàn)出了紅軍的待人厚。
在紅軍對待人民的方面,從老百姓的反應中就可以得到結果。在此引用一段斯諾在書中所寫的一個少年在談論紅軍時所發(fā)表的意見:“以前有過閔妃的學校嗎?紅軍把無線電帶來,以前我們聽到過世界新聞嗎?你說這苦,但是······這就不算苦!”由此段就可以輕松地看出,紅軍的行為不僅使小孩認同,而且連小孩也自愿加入紅軍的行列!這就相當于說,紅軍得到了相當?shù)恼J可!而人民對待白軍方面的'唾棄、叫苦不迭,就與他們對待紅軍的態(tài)度形成了極大的對比,這也就更加體現(xiàn)了紅軍的待民親和。
紅軍領導員對待戰(zhàn)士時平時是以平等著稱,據(jù)斯諾介紹,紅軍指揮員不僅吃住與戰(zhàn)士們混在一起,而且還經常坐在一起談天說地,其樂融融。并且,在打仗時,紅軍指導員區(qū)別于白軍指導員的是,他們常常帶上戰(zhàn)士沖鋒陷陣,而不是“運籌帷幄”。
《紅星照耀中國》,這是歷史留下的深深的痕跡!是它,使我久久不能忘記那些紅軍戰(zhàn)士!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452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