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精選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13:56:12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精選14篇)
時間:2023-12-05 13:56:12     小編:筆塵

教案是教師為了指導和安排教學活動而制定的有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步驟和教學資源等的書面計劃。教師應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資源,提高教學效果。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僅供參考。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一

人是生活在各種人際關系之中的,與他人交往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社會越先進人際關系越會顯示其特有價值。從兒童、青少年的成長和發(fā)展來說,學會交往具有特殊意義?,F(xiàn)在的學生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yǎng),以自我為中心,往往只看到自己成功的一面,認識不到自己的缺點。他們對自己缺乏全面的認識,也很少主動去了解他人,使自己與周圍人們之間的關系失衡,產生矛盾,在今后的人際交往中常常會失控,而處于失敗之地。

認識自己,認識別人是人際關系中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人際交往的第一步。讓學生認識了解自己和他人,有很多方式和途徑,而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則更為重要。本活動在課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愛好,自制一張個人檔案卡,課上通過猜猜演演、討論、交流等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使學生在寬松、活潑的氣氛中,主動向他人展示自我,從他人的評價中認識自我,也通過集體活動增進同學間的相互了解。

課前準備:歌曲錄音帶《手拉手》、小紅星,學生各制一份個人檔案卡。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二

1.學生獨立識字6個,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盛開、玩耍”等詞語。

2.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草地顏色的變化及原因,引導學生體驗文中“我”對蒲公英的感情變化。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復述片斷,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

4.讀懂課文內容,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感受大自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樂趣,同時學習作者善于觀察事物,養(yǎng)成留心觀察事物的習慣。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三

1.指出下面形聲字的構型:裝、蚊、瀉、爸、、型、、跨、、同桌,并指名答案。

2.在生字表中找出一個形聲字,并在旁寫上它的構。指名回答。

3.出三個同形旁的字,并明其異同。

范例:江、河、湖、海、淚、

4.出三個同聲旁的字,并明其異同。

范例:叮、

5.明下面形聲字的形旁,并根據(jù)其形旁判斷其意。

面壁思完璧。

人心惶惶燈火煌。

6.字填空。

心()。

眼()。

情清。

()()坐。

晴睛。

()。

()天。

7.根據(jù)形聲字的常,改正下面中的字:

1.曲折蜿蜓(蜒)。

2.星期布(棋)。

3.架()。

4.涅著(捏)。

5.棉起伏()。

6.四啼生(蹄)。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四

(1)樂趣一:引導學生讀出“我”興奮的語氣。小結:浪花回頭,有趣;追趕浪花,更有趣。(板書:追浪花)。

(2)樂趣二:引導學生抓住“咦”、“哦”來體會作者的心情;通過“武將”和“俘虜”的對比,及“伸”、“捏”、“只一……就……”的理解來體會作者的成就感。

(4)樂趣四:小伙伴捉螃蟹。交流、示句:“那邊一個小伙伴――夾住了他的手!”想一想、說一說你是從哪些地方感受到有趣的,最后一起通過朗讀把這件事的有趣表達出來。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五

1、檔案卡的制作可根據(jù)學生的喜好,不規(guī)定顏色、形狀、大小。

2、本次活動只是圍繞同學之間的互相認識進行,不存在比較學生好壞的性質。

3、活動結束后,可以把卡紙收集起來張貼于教室。

4、此活動可以5-6人的小組開展,也可以全班進行。

5、此活動適用于小學中、高年級。雖說小學的幾年生活,學生已經有了認識,有了了解,但并不一定真正地了解。此項活動讓學生有意識地認識自己,也認識他人,有利于在以后的交往中減少矛盾和誤會。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六

課前準備:最近讀的書,摘抄書的作者,主要內容和精彩片段。

1.教師談話:我們在與大家講話或聽別人講話時,要注意什么?

2.仔細看插圖,四人小組討論。

3.小組交流:組織語言時注意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聲音響亮,速度適中。聽別人發(fā)言,要精神集中,注意禮貌。

5.把你們在讀書過程中所了解的書的作者、主要內容,摘錄的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話說給大家聽。

6.同學們開始組織語言,努力講得語句通順,條理清楚,聲音響亮,速度適中。

8.學生評議。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七

準備有關蝦的資料,學生熟讀課文,處學業(yè)本課的生字、詞。

第一課時。

一、課時目標:

1、初步使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

2、學會本課的生字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對小蝦的喜愛之情。

二、導入新課:

我了解到同學們都特別喜歡小動物,你能不能把你喜歡的的小動物給大家介紹一下呢?(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小動物是什么?有什么特點?)。

二、初讀課文,感知課文大意?

1、自由讀文,并解決不認識的生字、詞。

2、檢測生字、詞。(老師在文中選詞,學生讀……)。

3、你從文中讀懂了什么?(學生回答:……)。

4、你覺得小蝦給你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小蝦很——(有趣)(脾氣不好)?

指導朗讀:有的稍帶點灰黑色,……。

根據(jù)學生回答的順序來學習:

小蝦脾氣不好:從哪感受到小蝦脾不好的?(生氣時、搏斗時的動作、神態(tài)……)。

再讀課文:小組交流:

1、小蝦仁是什么樣子的?

才長大的小蝦:通體透明。

千年蝦:灰黑、長青苔。

2、感悟作者的喜愛之情。

引導學生讀第三自然段:

1、打出中心句。

2、是如何一句一句寫具體的?

吃食有趣,非常小心。

脾氣不好,打架兇猛。

3、觀察自己喜歡的小動物,寫一段話,把話力求寫具體。

三、作業(yè):

要求學生畫蝦。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進一步了解小蝦的生活習性,學習如何把小動物寫具體。

導學過程:

一、你覺得小蝦有趣嗎?那么小作者是如何把小蝦寫得這樣有趣呢?

引導學生有順序地觀察小動物,并進行描寫。(并引導學生進行總結描寫小動物的寫法)。

以文章為例,讓學生進行學習。

第一部分:1——2寫“我”家葡萄架下有一口水缸,“我”捉到了一些小蝦養(yǎng)在里面。

第二部分:3——4寫作者對小蝦的細心照顧,它很有趣,但脾氣不好。

第三部分:5——6作者發(fā)現(xiàn)小蝦一天天的變了,體現(xiàn)了作者對小蝦仁的喜愛之情。

學生總結如何寫好小動物。結合語文天地的筆下生花,進行練習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朗讀課文。

二、作業(yè):

語文天地d2、d3、d4。

介紹自己喜歡的小動物。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八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做一個善良、助人為樂的人。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能講述七色花這個故事。

3、學習課文一個片段,遷移寫法。

4、仿寫課文,完成《魔鈴》的片段練習。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學習珍妮善良、純真的美好心靈。理解珍妮用掉第七片花瓣最有意義,體會小姑娘的美好心靈。

教學難點:

學習寫作方法,學會片段練習。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談話導入。

2、出示:七色花。

3、指導朗讀描寫七色花的句子。

4、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快速地默讀課文,邊讀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

2、填空提示。

3、這朵七色花怎么用呢?指導朗讀相關句子。

4、快速默讀課文,用波浪線畫出寫七色花神奇功能的句子。

5、用自己的話簡要說出七色花的功能。

6、比較七色花七種用法的句子,尋找共同點。

三、聚焦片段,了解寫法。

1、同學們,在這七種用法中,你覺得那種用法最有意義?說說理由。

2、聚焦片段,了解寫法。

3、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珍妮?指導朗讀句子。

四、寫法遷移,創(chuàng)作童話。

1、傳說這小狐仙有一個發(fā)著綠光的小魔鈴,它能實現(xiàn)你的三個愿望。只要你輕輕地搖一搖魔鈴,對它說:“小魔鈴呀,小魔鈴,我想——”它就能幫你實現(xiàn)愿望。現(xiàn)在,這個小狐仙把這個魔鈴送給了你,你打算怎么用呢?拿出筆,學著課文中的寫法,寫一寫你其中的一個愿望。

2、選取有個性的作文片段,進行展示活動。

3、進行及時評價,告訴學生,仿寫也是習作的一條有效途徑,加上合理的開頭結尾就是一篇美麗的童話故事。

五、小結。

只要我們心中有一份愛心,人人都有擁有神奇的七色花和魔鈴。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九

生:(異口同聲)漂亮。

師:怎么漂亮???

生:它是圓的,是紅的。

師:圓的,紅的,我怎么沒聽出什么美觀來。

生:老師從包里拿出一個石榴,它圓溜溜的,紅彤彤的,真漂亮。

來就比“圓”和“紅”要美呢?

生:圓溜溜說明很圓,還有光滑的意思,紅彤彤的是疊詞比紅還要紅的意思。

師:想摸摸嗎?

生:想。

師:(請一個學生摸)摸后是什么感覺?

生:很光滑。

師:(請五、六個同學摸)把形狀、顏色、摸的感覺連起來說說。

生:摸上去滑溜溜的,真舒服。

師:你真會用心感受。同學們,剛才我們是從那幾個方面講石榴的?

生:從形狀和顏色。

師:對。(板書形狀顏色)。

生:老師,我可以用比喻句來說石榴。

師:真棒,請講。

生:石榴圓溜溜的,紅彤彤的,像妹妹的紅臉蛋,真可愛。

師:你真會學習,會用比喻句了。

師:誰能用幾句話說說,什么時候,什么地方看見這么可愛的石榴,以及它的形狀和顏色。

生:第二節(jié)課鈴聲響了,馬老師走進教室拿出一個石榴,這個石榴真漂亮,圓溜溜的,紅紅的,像妹妹的臉蛋一樣可愛。

師:評一評,你認為怎么樣?

生:我覺得還可以。

師:還可以怎么講,能說具體點嗎?

生:他講了什么時候,是誰帶來的石榴。還講了石榴的形狀和顏色,用了比喻句,很形象。

師:你聽得很認真。

生:我有補充。馬老師面帶微笑走進教室,從包里拿出一個石榴。

師:你不僅觀察仔細,還能認真聽同學發(fā)言。真會學習。

師:這么可愛的石榴想嘗嘗嗎?

生:想(異口同聲)。

師:在品嘗之前,我想問問,你們看到這么漂亮的石榴,心中是怎么想的?

生:我想這么漂亮的石榴一定很甜吧。

生:我想味道一定好極了。

生:一定是酸甜可口。

師:好吧,開始品嘗吧。(于是,我借了一把小刀把石榴皮劃開,舉起剝開的石榴)。

師:同學們,你們看見石榴籽,有什么話要說?

生:無數(shù)顆石榴籽緊緊地抱在一起,很團結。

生:像一粒粒牙齒。

生:不美。我覺得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更恰當些。

生:石榴籽紅中透亮,就像一顆顆晶瑩剔透的珍珠。

師:現(xiàn)在,你們的心情怎樣?

生:我想馬上吃一顆嘗嘗是什么味道。

生:讒得我口水都流出來了。

生:我有點迫不及待了。

師:好吧,那就開始吃吧。(我把掰出來的石榴籽分給孩子們品嘗。)。

樣?

生:當老師發(fā)給我時,我迫不及待地伸手接過石榴籽,連忙塞進口里,真甜啦!

師:真是個小讒貓。

生:當老師發(fā)給我時,我連忙伸出手把石榴籽捧在手里,想快點品嘗,可我又少不得吃,因為只有幾顆,一口就可以吃下去。于是我拿起一粒放進嘴里,慢慢地品嘗,紅紅的汁水流出來,頓時,一股甜滋滋的味道直沖喉嚨,真舒服。

師:你還真是個美食家呢!知道用心去品嘗。

生:味道美極了,真是美味佳肴。

師:味道美是可以的,但不能說是佳肴,佳肴是指豐盛的菜和飯。

(學生大笑)。

師:我們這是從哪個方面來講石榴的?

生:味道。(板書味道)。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都干了什么?

生:看了石榴的形狀和顏色。

生:還吃了石榴。

生:說了吃石榴的動作和心情。(板書心情動作)。

師:對。這節(jié)課,我們既欣賞了石榴的外表美,又品嘗了它的味道,還講了自己吃石榴的動作和心情。

師:真是越學越清楚了,還有補充的嗎?

生:石榴是從哪里來的,我們什么時候見到的?

師:老師補充一點,我是怎么把石榴剝開的?

生:老師借用桂乃星的小刀在石榴皮上劃了一個口子,然后用手剝開了石榴。

師:觀察非常仔細。非常真實。把我們親眼所見的、親口品嘗的寫下來,這樣的作文是非常真實的也是最可信的。因此我們要寫真實的作文。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我們做了什么?

生:觀察了石榴的形狀、顏色,還品嘗了石榴的味道。

師:這節(jié)課高興嗎?

生:高興。

師:想寫下來嗎?

生:想。

師:覺得難寫嗎?

生:不難。(有學生開始動筆寫了)。

師:用什么題目?

生:我用《快樂的語文課》做題目。

生:我用《我喜歡的石榴》做題目。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十

教學過程:

一、巧設導語,激發(fā)興趣。

(板書課題)敦煌莫高窟是古代無數(shù)無名的工匠創(chuàng)造的藝術寶庫。敦煌的塑像,每一尊都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每一幅壁畫都是那么精美動人。因此,敦煌莫高窟吸引著許多中外游客。你們有誰去過嗎?能給大家談談感受嗎?其他同學想不想飽覽一下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畫呢?(學生談內心的想法)。

同學們都盼望一睹敦煌莫高窟的風采,老師今天就帶你們去。

二、教師范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1、教師范讀,學生思考: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敘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課文具體介紹了敦煌莫高窟的塑像和壁畫)。

三、自瀆課文,檢查預習。

1、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音。

2、出示生字詞卡片,讓學生自讀、識記、交流。

3、引導敘述借助工具書,聯(lián)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詞語。

四、理清課文層次。

1、默讀或自由輕聲讀課文,按自然段邊讀邊畫出自然段中概括性的詞語和句子,然后歸納各自然段段薏。

第1自然段:介紹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沙漠里的一顆閃光的珍珠。

第2自然段:介紹了莫高窟中彩色塑像和壁畫的數(shù)量多。

第3自然段:介紹了敦煌的虛象和壁畫的精美。

第4自然段:具體描寫了敦煌的壁畫。

第5自然段:贊美了敦煌的壁畫。

2、給課文分部分,概括段意。

課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體介紹了敦煌莫高窟是浩瀚少摸里的一顆閃光的珍珠。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具體介紹了敦煌的塑像。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贊美了敦煌的壁畫。

五、朗讀課文,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自由讀課文。

2、小組內談談文中哪些語句寫得生動優(yōu)美。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聽寫生詞。

二、學習課文第一部分。

1、指名學生讀第一部分。

2、質疑、合作探究。

作者把莫高窟比作什么?

這一段寫了什么內容?用簡單的話概括這一段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課文第二部分。

1、自由讀課文,體會課文內容。

2、學生匯報對課文的理解。

3、抓重點句子進行理解。

a、“在保留下來的492個洞窟中,共有彩色塑像2000多尊,各種壁畫45000多平方米?!薄霸诒A粝聛怼闭f明還有很多洞窟沒有被保存下來,這個句子從數(shù)量方面介紹了敦煌的洞窟多,彩色塑像多,壁畫多。

b、“的佛像有九層樓那么高,最小的菩薩還沒有一個手掌大?!边@個句子介紹了敦煌的和最小的菩薩,是從大小兩個方面介紹的。把“的佛像”和“九層樓”進行比較,“最小的菩薩”和“一個手掌”進行比較,分別表現(xiàn)了佛像的大和菩薩的小,表現(xiàn)了敦煌塑像的精美。

c、“在萬紫千紅懂得鮮花叢中,有些描繪的是古代勞動人民打獵、捕魚、耕田、收割的情景,有表現(xiàn)的是人們奏樂、舞蹈、演雜技的場面,還有許多講述的是佛教故事?!薄叭f紫千紅”,是說敦煌的壁畫非常多、精美。這個句子具體介紹了敦煌壁畫的內容,敦煌的壁畫不但十分精美,而且內容豐富,題材廣泛,藝術成就很高,充分體現(xiàn)了古代勞動人民的非凡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d、“站在壁畫前,眼前的一切仿佛都活了起來,能聽到流水淙淙和琴聲丁冬,能看到奇妙的舞姿和會說話的眼睛。”這句話寫了敦煌壁畫栩栩如生,精美動人的特點。

4、教師領讀課文,學生齊聲朗讀課文,邊讀邊想象畫面。

5、討論交流。

你認為課文中描寫敦煌壁畫的句子,哪些最生動?哪些詞語用得好?說說他們的意思。

6、學生匯報,讀中品位、感悟。

四、學習課文第三部分。

1、教師范讀,學生齊讀。

2、思考:最后一段寫了什么內容?(贊美了敦煌的壁畫)。

找出概括敦煌壁畫特點的詞語。(精美動人)。

最后一段說明了什么?(敦煌壁畫精美動人,藝術成就高)。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十一

1、課文的第1節(jié)向我們交代了香港是我國的南大門,有哪些景點,是課文的總起。誰來說說香港有什么?(香港有——)。

(板書:迷人的沙灘、著名的公園、繁華的街市)。

2、指導朗讀:讀出沙灘的美麗迷人,公園的著名,街市的熱鬧繁華。

3、為什么說香港是我國通向世界的南大門。

師:整個國家好比一個家,得有個門,香港在我國的南方,它就好比是我國南邊的大門,那里每天有許多船只、飛機通往世界各地。

(生齊讀第1節(jié))。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十二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1、同學們,你們喜歡禮物嗎?誰能向同學們介紹介紹,你在什么時候收到過親人送的什么禮物?(學生交流)。

2、師小結:當你過生日時,當你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時……,家人都會滿懷關愛和期盼地送上一份禮物。這些禮物,寄托著親人的關愛和期盼。我們的學習小伙伴冬冬也和你們一樣,收到過很多親人的禮物。她把自己的感受寫成了一首小詩,題目就是《禮物》,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看看小作者收到了什么禮物?我們一起來讀一讀。(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正確流利,困難的多讀幾遍。

2、同桌互讀互評,然后再讀課文。

3、把自己讀得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全班同學聽聽。

(三)再讀課文,初步體驗。

1、默讀課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

2、分小組合作解決,篩選出難解之疑。

3、小組匯報學習結果。

(四)品讀課文,體會發(fā)現(xiàn)。

1、讀一讀:

(1)自由讀文,想象詩歌描寫的畫面。

(2)小組朗讀,并派代表在班上讀。

(3)班級賽讀,評選班級“朗讀能手”。

2、說一說:

(3)讓我們齊讀課文最后一段,體會親人的關愛之情。

(4)你覺得家人對你還會期待些什么?

3、背一背:

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評選“背誦能手”。

(五)仿寫詩歌,積淀語言。

2、師生交流。

3、讓我們仿照課文1—4自然段作詩。

4、自己練說,小組內說,指名說,教師相機指導。

5、學生自由作詩。

6、評選班級“小詩人”。

(六)作業(yè)超市,自主選擇。

任選以下兩項作業(yè)內容,獨立完成。

1、摘抄喜歡的詞語和句子。

2、讀一讀,背一背詩歌。

3、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第二課時。

一、朗讀課文。

二、交流資料。

交流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三、學習生字。

1、學習生字(教師重點指導:博、套、綿、)。

2、抄寫文中好詞(7頁抄一抄)。

3、選用抄下的好詞造句。

四、指導書寫。

1、讓學生觀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注意橫中線上的筆畫。

2、寫字。注意把字寫端正。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詞3遍。

2、背收集的有關親情的文章或詩句。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十三

1、輕聲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詞,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再讀課文,要求讀正確,讀通順。

3、默讀課文,邊讀邊想: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找出能概括課文的。

絳紫透明波紋燃燒山嶺。

蕩起北大荒一碧如洗清澈見底幾縷自由讀。

說說哪些生字在讀的時候要特別注意。

(紫是平舌音,燒、澈是翹舌音,嶺、縷是邊音,紋是前鼻音,嶺是后鼻音,荒、絳是三拼音)。

指名讀,齊讀。

2、讀句子。

這些流云/在落日的/映照下,轉眼間/變成/一道銀灰,一道橘黃,一道血紅,一道絳紫,就像是/美麗的仙女/在空中/抖動著/五彩斑斕的錦緞。

這是一個長句子,在讀時要注意合理的停頓。

教師范讀;學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3、讀課文。

指名分自然段讀。師生共同評議。

4、回答問題。

北大荒的秋天怎么樣?文中用哪一句話來概括?

蘇教版三年級語文石榴教案篇十四

一、關于教材。

小學三年級語文(s版)上冊第八單元以“神話傳說”為主題,安排了三篇民間傳說和一篇神話故事。這些文章內容具體豐富,情節(jié)生動有趣。其中的英雄傳奇令人神往,先人的智慧讓人贊嘆,能有力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從中感受到文化藝術的絢麗多彩。

《炎帝創(chuàng)市》是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是一篇我國古代傳說。講述的是相傳炎帝創(chuàng)立了市,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給生活帶來了許多方便。故事按炎帝“為什么創(chuàng)市——怎樣創(chuàng)市——創(chuàng)市的結果如何”的順序來寫,條理清楚,適宜小學生閱讀。

二、關于教學目標。

依據(jù)《課標》要求,結合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我設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朗讀課文,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故事,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2、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時,積累好詞佳句,培養(yǎng)主動積累語言的良好習慣。

3、學習本課要求會認13個生字,會寫的6個生字;要求掌握的詞語:擺手、獸肉、鼓勵、多余、麻煩、反復、比較欣喜。

4、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經過;難點是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的精神。

三、關于教法。

1、通過談話激發(fā)學生閱讀本文的興趣;。

2、通過分角色朗讀,體會人物感情,感受炎帝關心百姓生活的。精神品質;。

3、采用“讀——議——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四、關于學法。

采用“以讀為主,讀中感悟”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在閱讀實踐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究,提高感悟理解能力。

五、關于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了解現(xiàn)代市場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2、了解山區(qū)趕集的交易形式;。

3、你想知道山區(qū)這種“集市”的交易形式是誰最初創(chuàng)立起來的嗎?相傳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帝王叫炎帝,是他創(chuàng)立了“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炎帝創(chuàng)市》這篇課文,來了解炎帝是怎樣創(chuàng)市的。

4、出示課題,引導學生明確課題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引導學生針對課題質疑。

2、學生帶著疑問自讀課文。

(1)借助課文里的注音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2)把不認識的字。不懂的詞語畫下來。

3、讀后想一想議一議:炎帝創(chuàng)市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什么?

4、指導學生自學生字、詞語。

(三)細讀課文、理解感悟。

1、讀課文第2、3自然段及第4自然段前兩句,了解炎帝產生創(chuàng)市想法的緣由。

(1)指導學生朗讀文中對話,體會炎帝關心百姓生活的品質。

(2)討論:炎帝為什么要鼓勵大家和別人交換東西?

a、農家:只會種莊稼,不會打獵。捕魚,一年到頭只吃谷物和蔬菜。

b、獵人家:打獵,并用獸肉與農戶交換,桌上不僅有獸肉,還有一些谷物和蔬菜。

c、炎帝從中受到啟發(fā):拿吃不完的東西,跟別人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這真是個好辦法!應該鼓勵大家都這樣做。

2、讀課文第。4、5、6自然段,了解炎帝創(chuàng)市的經過。

(1)讀第4自然段后半段,討論: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炎帝又想到了什么問題?

麻煩——大家交換就沒有積極性。

方便——人們交換的積極性就高。

(如果規(guī)定一個時間和地點進行交換,不是方便了嗎?)。

(2)讀第5自然段,討論:炎帝為什么要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

a、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對呀,把交換的時間定在正午不是很好嗎?

b、這個時刻人們既容易記住,又有充足的時間趕到交換地點,交換后,還能在天黑之前趕回去。

(3)讀第6自然段,討論:炎帝是怎樣規(guī)定交換地點的?

(經過反復比較,他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

(4)說說炎帝創(chuàng)市經過,討論:炎帝是怎樣創(chuàng)市的?

(炎帝為了鼓勵大家交換產品,圍繞“方便”二字,想了很多問題(又想。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反復比較),最終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居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交換產品。這樣他為人們創(chuàng)立了“市”。

3、讀課文第7自然段,感受市場的熱鬧場面,體會炎帝創(chuàng)市給人們生活帶來的方便。

(1)市場上人們怎樣在交換產品?

(2)老百姓為什么覺得生活方便多了?

4、回讀第1自然段,說說人們?yōu)槭裁捶浅鄞餮椎?,總結全文。

(1)你喜歡炎帝嗎?為什么?(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

(2)總結全文:當了解到農家一年到頭,只能吃些谷物和蔬菜時,炎帝心里很難受。當聽到獵人說說:“這些東西是我打獵經過一戶農家的時候,拿獸肉跟他們換的”,炎帝馬上稱贊道“這真是一個好辦法!應該鼓勵大家讀這樣做”。為了人們交換產品的方便,炎帝“冥思苦想”“靈機一動”“反復比較”,“決定每天正午,在人口聚集的中心地帶,讓人們互相就會產品”。炎帝就是這樣創(chuàng)立了市,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方便。從中我們可以體會到:炎帝關心百姓生活,處處為百姓著想精神品質。所以課文開頭說“人們非常愛戴他”也就不言而喻了。

(四)拓展延伸。

1、把這個故事講給小朋友聽。

2、在網(wǎng)上收索有關炎帝的故事讀一讀。

(五)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詞語。

2、課文中有許多四字詞語,比喻“四面八方”,請你再找出幾個來,寫在采集本上。

六、關于板書設計。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45280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