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范文(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12:41:17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范文(15篇)
時間:2023-12-05 12:41:17     小編:BW筆俠

總結是在犯錯中成長,在經驗中積累。怎樣撰寫一份有深度的環(huán)??偨Y?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提高總結的可操作性?在以下總結范文中,你或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和啟示。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一

有一天,媽媽對我說:“孩子,馬上就是正月初一過春節(jié)了,我們得好好的準備準備,你和我一起去商場辦年貨吧!?!薄把?,終于要過年啰!”我興奮得跳起來,我早就盼著這一天的到來,因為它是一年中最熱鬧、喜氣的時候。

我和媽媽走進商場,看見商場里人山人海,個個笑容滿面。商場里的商品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我和媽媽買了瓜子、花生等各種食品,雞鴨魚肉等各種菜和名煙名酒等。一回到家,媽媽忙著打掃蜘蛛網。爸爸抹灰塵、掃地。哥哥拿來一張紅紙,剪成長方形,然后用毛筆在紙上寫字,一幅吉祥、喜氣的對聯(lián)寫好了,我忙把它貼在門聯(lián)上。姐姐在門外掛起了迎新的大紅燈籠。

晚上,爸爸媽媽在廚房里忙個不停,準備團年飯。一陣香味就從廚房里傳過來,使我口水直流。奶奶看出了我饞嘴的模樣,說:“開始吃飯!”我迫不及待地坐下,夾了一個雞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大家圍坐在一起,吃著美味佳肴,談論著一年的收獲,舉杯說著祝福的話,其樂融融。吃完飯后,我們一起觀看一年一度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優(yōu)美的歌曲、舞蹈等節(jié)目讓我們目不轉睛,風趣的小品、相聲逗得我們哈哈大笑。只聽“當——當——當——”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新的一年又來了,我們歡呼著。只聽“噼嚦啪啦”的聲音,我打開門一看,原來他們在放花炮,我拖著爸爸的手,說:“我也要放花炮!”“好呀!”爸爸對我說。我連忙到家里也拿了幾根花炮,走出家門。開始放花炮了,我拿著一根花炮,爸爸用打火機一點,只聽“呯”的一聲,“噼嚦叭啦”五顏六色的花升上天空,有的像綻開的花朵,有的像一把大花傘。有的像小鳥在天空中自由的飛翔,還有的……它們顏色也不一樣呢!有紅色、有紫色、有黃色、還有……把夜空點綴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彩,美麗極了。

作文二:我喜愛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春節(jié)。

中國,是一條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從落魄到戰(zhàn)爭,從和平到富強。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真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如: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等節(jié)日,而我最喜歡的就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jié)日春節(jié)。

的鳴叫聲、小商販的叫賣聲、孩子們的嬉鬧聲為這熱鬧的大街譜上一曲歡快的交響曲。

在除夕的晚上就更熱鬧了!我家的桌子上擺著許多美味佳肴:淌著汁水的紅燒羊肉,有香氣撲鼻的火鍋,還有很多美味水果,讓人垂涎三尺!我們舉杯祝福長輩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長輩也希望我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餐桌上大家邊吃邊聊著這一年來的變化,聊到高興之處,大家都開懷大笑。吃過年夜飯,我們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演員們那一身身精湛的舞藝和那迷人的身姿、動聽的歌聲,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放完煙花的時候,是我們這群小朋友最快樂的時候,我和哥哥姐姐高興地玩起了“跳山羊”的游戲。

春節(jié)真開心呀!我真希望天天都是春節(jié)?。?/p>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二

中秋節(jié)(midautumnfestival),又稱月夕、秋節(jié)、仲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是流行于中國眾多民族與東亞諸國中的傳統(tǒng)文化節(jié)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jié)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jié)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中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中秋節(jié)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shù)氐娜A人華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自起中秋節(jié)被列為國家法定節(jié)假日。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5月20日,該節(jié)日經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ji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jié)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根據中國的歷法,農歷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

中秋節(jié)有許多別稱:因節(jié)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jié)”、“八月半”;因中秋節(jié)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jié)”“月夕”;中秋節(jié)月亮圓滿,象征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jié)”。

在唐朝,中秋節(jié)還被稱為“端正月”。

關于“團圓節(jié)”的記載最早見于明代。《西湖游覽志余》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兜劬┚拔锫浴分幸舱f:“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溆袐D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jié)也”。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三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紀念孝女曹娥說。

端午節(jié)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于江中,數(shù)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后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后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jié),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zhèn)改名為曹娥鎮(zhèn),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紀念伍子胥說。

端午節(jié)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后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zhàn)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后,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zhàn)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后,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體裝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jié)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jié)的風俗。

節(jié)日活動:

1、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爭先恐后劃船追趕拯救。追至洞庭湖時不見了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以劃龍舟來紀念屈原。

2、吃粽子。

因屈原投江,民眾怕屈原的尸體被魚、蝦吃掉,所以用竹筒裝好米食投入江中,后來演變成用竹籜、竹葉包好投入江里餵魚、蝦。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

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鮮肉、火腿、蛋黃等多種餡料,其中以浙江嘉興粽子為代表。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且流傳到朝鮮、日本及東南亞諸國。

3、懸艾葉、菖蒲、蒜頭。

艾、菖蒲和蒜被稱為“端午三友”。

南北朝時,端午又稱為“沐蘭節(jié)”,荊楚一帶有采艾的習俗。采艾要在雞未鳴以前就出發(fā),挑選最具人形的艾草帶回去掛在門上,有的還將艾草扎成虎形,再粘貼艾葉於其上。艾與菖蒲中含有芳香油,它們和蒜一樣都有殺菌作用。端午期間,時近夏至,正是寒氣暑氣交互轉換之時,從飲食到穿衣、行動都得注意。寶山縣有諺語道:“未吃端午粽,寒衣不可送;吃了端午粽,還要凍三凍?!惫艜r,人們缺乏科學觀念,誤以為疾病皆由鬼邪作崇所至,于是,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以菖蒲作寶劍,以艾作鞭子,以蒜頭作錘子,又稱為“三種武器”,認為可以退蛇、蟲、病菌,斬除妖魔。

江南地區(qū),有的習俗是在端午節(jié)飲菖蒲酒,則其藥用效能就更為直接。通常是在節(jié)前,便把菖蒲切碎,伴上雄黃,浸入酒中,節(jié)日便可飲用。

4、拴五色絲線。

五色線為青、紅、白、黑、黃五種顏色,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象征五方五行,被視為吉祥色。端午以五色絲線系臂,曾是很流行的節(jié)俗。傳到后世,即發(fā)展成如長命縷、長命鎖、香包等許多種漂亮飾物,制作也日趨精致,成為端午節(jié)特有的民間藝品。

在端午節(jié)節(jié)這天,孩子們要在手腕腳腕上系上五色絲線以用來驅邪。傳統(tǒng)做法,用紅綠黃白黑色粗絲線搓成彩色線繩,系在小孩子的手臂或頸項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還有一說,在端午節(jié)后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

1、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墩率逡埂贰?/p>

2、縟彩遙分地,繁光遠綴天?!妒逡褂^燈》。

3、便當裹米粣,爛醉作端午。——陸游《春晚嘆》。

4、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渡樽印ぴΑ?。

5、玉臺金盞對炎光,全似去年香。——朱翌《朝中措》。

6、玉漏銀壺且莫催,鐵關金鎖徹明開。——《上元夜》。

7、欲向海天尋月去,五更飛夢渡鯤洋?!对o月》。

8、中山孺子倚新妝,鄭女燕姬獨擅場?!躲昃┰Α?。

9、袨服華妝著處逢,六街燈火鬧兒童?!毒┒荚Α?。

10、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獜堮纭抖宋纭贰?/p>

11、五日長蛟虛問祭,九關雕虎枉招魂?!纹睢肚簟?。

12、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K軾《少年游》。

13、見說馬家滴粉好,試燈風里賣元宵?!渡显裰υ~》。

14、宜歡聚。綺筵歌舞。歲歲酬端午?!獜埿⑾椤饵c絳唇》。

15、三百內人連袖舞,一時天上著詞聲。——《正月十五夜》。

16、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K軾《浣溪沙》。

17、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元夕》。

18、楚人猶自貪兒戲,江上年年奪錦標?!奶煜椤抖宋绺信d》。

19、入袂輕風不破塵,玉簪犀壁醉佳辰?!K軾《浣溪沙端午》。

20、端午臨中夏,時清人復長?!盥』抖宋缥涑傻钛缛汗佟?。

21、小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張耒失調名《端午》。

22、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赜^《端午》。

23、四時花競巧,九子粽爭新?!盥』抖宋缛钛缛撼继降蒙褡帧?。

24、舊俗傳荊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許及之《賀新郎》。

25、莫唱江南古調,怨抑難招,楚江沉魄?!獏俏挠ⅰ对杼m香淮安重午》。

26、粽團桃柳,盈門共飲,把菖蒲、旋刻個人人?!赜^失調名《端午》。

27、好酒沈醉酬佳節(jié),十分酒,一分歌?!K軾《少年游端午贈黃守徐君猷》。

28、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佳人相見一千年?!K軾《浣溪沙》。

29、香蒲角黍,對暑悄無言,梅雨細,麥風輕,悵望空垂淚?!獥顭o咎《驀山溪》。

30、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佳人相見一千年?!K軾《浣溪沙端午》。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四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中國最早稱農歷正月初一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從哪日算起,在漢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統(tǒng)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從漢武帝起,才規(guī)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公元19__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_了清朝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并規(guī)定陽歷(公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叫“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并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jié)”。

“元”有開始之意,“旦”指天明的意思。元旦(newyear'sday,newyear)便是一年開始的第一天,也被稱為“新歷年”“陽歷年”。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定農歷正月初一為春節(jié),而以西歷的1月1日為新年。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紀年采用公元年法”,確認新年(元旦)為我國的法定節(jié)日。元旦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或地區(qū)的法定假日。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五

今天是個特別的日子,由于咱們要舉行“元旦畫展”和“元旦聯(lián)歡會”了。我的心里可高興了!

一周前,班主任就告知了咱們這個好消息,同學們活躍預備節(jié)目,使用課余時間趕緊排練,盡管時間有限,但咱們仍然在短時間里讓節(jié)目新鮮出爐了!

下午一到校,同學們在教師的帶領下開端裝修教室,同學們供給了許多彩帶和氣球。班長在黑板上寫了“歡慶元旦”四個大字,幾位女生又在大字的周圍裝修一些彩帶和氣球,登時,嚴厲的黑板變得生動并且充滿生機與生機。在教師的協(xié)助下,燈管,門頭也被裝修得面目一新。

兩點整,同學們排著規(guī)整的部隊,有秩序地觀賞畫展,同學們都被精彩的畫展招引住了,特別是高年級辦的手抄報,圖文并茂,色彩鮮艷,同學們不由得嘖嘖稱贊。之后,以班級為單位的元旦聯(lián)歡會正式開端了。掌管人有三位,分別是小茹,小典和小然。只見她們大大方方地登臺,嫻熟而又流利的掌管節(jié)目,看來她們在下面可沒少下功夫。咱們班的節(jié)目有許多:如舞蹈、歌曲、小品、戲法等。我覺得最精彩的要數(shù)小碩和小然和跳的“鬼步舞”了。他們開端是用滑步上場的,隨后,在動感的音樂節(jié)奏下,時而向左,時而向右,時而踢腿,時而抬腳,同學們不時為他們的精彩體現(xiàn)而拍手。當學校領導來查看時,也對他們的舞蹈大加欣賞,校長還向小然伸出大拇指呢!

除此以外,我還喜愛誰誰扮演的“反義詞",他們的語言和動作都特別搞笑,笑得我肚子都疼了。

本年的元旦很高興,我會永久記住這高興的時間!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六

元旦,就是每年陽歷的一月一日,是我國也是世界上很多國家傳統(tǒng)的新年。但在我國古代,元旦一詞的意思,與今天有著很大的區(qū)別。

顓頊開始農歷紀年,以正月為元,初一為旦。但此后的夏、商、周、秦、漢的元旦日期也并不一致。據《史記》記載,元旦在夏代是正月初一,在商代是十二月初一,在周代是十一月初一,在秦代是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候恢復夏歷,仍以正月初一為元旦,這就是我們如今的春節(jié)。

正月初一,我們現(xiàn)在稱春節(jié)或者過年,但在古代卻稱為元旦。不過,不同朝代仍有不同朝代的稱呼,先秦時期叫上元、元日、改歲、獻歲等等;兩漢時期則稱為三朝、歲旦、正旦、正日;魏晉時期又叫做元辰、元日、元首、歲朝等;唐宋元明時期,稱為元旦、元日、歲日、新正、新元等;而到了清朝,就一直叫元旦或元日了。從以上各朝各代對春節(jié)的稱呼中我們可以看出,春節(jié)在古時候叫得最多的就是元日或元旦。也就是說,他們所說的元旦,并不是我們現(xiàn)在說的陽歷一月一日。

元旦是一個合成詞,按單個字來講,元,在甲骨文中就是人的頭,有開始、第一之意。元日就是新年的頭一天,《書舜典》:月正元日,舜格于文相祖??讉鳎涸抡?,正月;元日,上日也?!稏|京賦》:于是孟春元日,群后旁戾。還有唐朝孟浩然膾炙人口的《田家元日》詩和宋朝王安石家喻戶曉的《元日》詩等等,詩文中的元日都是我們如今的春節(jié)。

旦,是天明天亮的意思?!墩f文解字》認為旦是從日見一上,一,地也。旦是個象形字,表示太陽剛剛從地平線上升起,也就是早晨的意思。那么,元旦二字合在一起就是新年的第一個早晨了。

單從元旦一詞來說,它最早出自南朝詩人蕭子云的《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今朝。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也對元旦作了解釋: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房玄齡在《晉書》中也說:顓帝以孟春三月為元,其時正朔元旦之春。還有唐人成文斡《元旦》詩以及南宋詩人陸游《己酉元旦》詩等等,這里的元旦都是春節(jié)的意思。

其他稱呼和出處就不一一介紹了,在清朝消失以前,沒有把過年稱為春節(jié)的,大都稱為元旦。也就是說,這以前的元旦都不是陽歷的一月一日。

辛亥革命成功后,孫中山為了順農時、便統(tǒng)計,將正月初一定為春節(jié),將西歷(公歷或陽歷)的一月一日定為新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過年稱為春節(jié),也是我國使用陽歷的開始。

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進一步明確規(guī)定,農歷正月初一稱為春節(jié),從此,春節(jié)之名正式列入中國節(jié)日法典,與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并稱為我國的四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將陽歷的一月一日定為元旦,并通過決議,寫入相關文件,沿用至今。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七

元旦節(jié)那天,也是我奶奶的生日。早上,我早早地起了床?!皨寢專履昕鞓?”“爸爸,新年快樂!”這是我一大清早做的第一件事。之后,我就梳洗起來。在洗臉時,我看見天上的鴿子飛來飛去,好像也在忙著為人們傳遞著節(jié)日的祝福。

一會兒,我們出發(fā)到兩江樓火鍋店去吃奶奶的壽宴。在街上,我看見的是一張張燦爛的笑臉。在金伯利鉆石門口,有一位叔叔正在發(fā)氣球。紅色的氣球上印著黃色的“金伯利鉆石”幾個字,真是紅配黃,喜洋洋。我拿了三個氣球又繼續(xù)出發(fā)。一會兒,我們到了兩江樓火鍋店。開飯了,我們小孩的老一套是先為壽星敬酒。表哥坐在我旁邊,他向我又晃了晃杯子,意思是說“準備好了嗎?”我手指一彈,是說準備好了。接著,我向表姐發(fā)去了信號。表姐正在吃東西,所以我們只能等一下。一會兒,表姐向我們發(fā)來了信號,我們立刻端起杯子,走到奶奶面前,與奶奶的酒杯“嘭”的一聲碰在一塊,大家一起說道:“祝奶奶生日快樂!”

吃完飯,我們到了奶奶家,我們就開始準備送給長輩們的禮物,這可是我和表哥表姐事先約好的。出門時,我就準備了剪刀和花紙,咱們就開始剪起來。一會兒,我們就剪好了12張剪紙,家中只有10位長輩,怎么辦?有了,今天是奶奶的生日,加一張,外婆是一家之長也加一張,這不就解決完了。下一步就是“打包”。用長方形的花紙疊個小包,把剪紙放進去。疊小包,我最行,所以小包由我來疊。表姐是寫字高手,祝福語由她來寫。只剩下裝剪紙了,就讓表哥來做吧。分工完畢,我們就做起來。做完了,下面就是送禮物了。10個包,一人分3個,還剩一個,就給表哥?!耙粫涸蹅兯瓦^去,用普通話說:‘這是我們送給您的新年禮物,請笑納。’好,就這樣,出發(fā)”。我一聲令下,我們付諸行動了。

夜幕降臨,我們又玩起盲人摸魚的游戲。先用黑白板的方式,決定誰當盲人。表哥和表姐倆都出黑板,我出了白板,啊!我當盲人。我被表哥蒙上了眼睛,轉了三圈,不知是誰關了燈,我就開始摸了。我竟迷失了方向,不過,我又很快摸清了方向。我突然發(fā)現(xiàn)床上有人,便立刻上去,可惜人已經跑了。我又向其它地方摸,摸著摸著,我發(fā)現(xiàn)前面有個東西把我攔住了,我一摸,“是……是表姐。哈哈,我終于捉住你了?!蔽腋吲d地說。就這樣,我們你摸我,我摸你,玩得不知有多開心。

這個元旦節(jié),我過得真快樂。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八

元旦節(jié)(一)。

今年的元旦過得可不一般,因為我參加了我們這邊舉辦的元旦長跑。這次長跑讓我懂得了很多,讓我過了一個有意義的元旦。

在元旦長跑里,我遇見許多同學,他們各個都精神飽滿,都說要贏得冠軍。再看看,周圍人頭濟濟,想必會有一場龍爭虎斗。

我在青少年甲組。我們大多數(shù)是中學生。長跑是從紅綠燈開始。隨著裁判的一聲令下,整個人群開始移動。先是快速地移動著,漸漸地,大家的力氣都消耗得七七八八,于是速度就慢了下來。幸好我有先見之明,開始時勻速而跑,在接下來有力氣沖刺。

我們跑啊跑,跑到了轉彎的交接處時,有的人就從中間橫貫過去來抄捷徑。那個可是個大彎道,如果抄捷徑至少可以省去1公里的路程。越來越多的人從那兒過去。我看了看,想:走捷徑嗎?走,可以省去好多路程,節(jié)省好多時間和體力。但是,卻是撒謊的行為。不走,雖然堅守了誠實,但是卻要耗費大量的體力和時間。我走還是不走?我停下來,自己和自己辯論著。這時,一個滿頭白發(fā)的老者見我停下來,就對我說:“小兄弟,為什么不跑???人生貴在堅持與誠信,加油啊。”我聽了這一番話,心中便有了方向。我繞開抄捷,向原來的道路跑去。

我跑了好久才跑到走捷徑一會兒就到的地方,但是我并不后悔當初的選擇,因為我堅守誠信,是個誠實的人?,F(xiàn)在,我看見終點了,可是,我的體力也不多了。我堅持著。一米,一米,又一米。近了,近了,又近了。終點在望,加油,就勝利了。我一鼓勁向前沖去。我沖線啦。我最后雖然沒有名次,但我依然感到高興。因為我是一個問心無愧的人。

經過這件事,我學會了做事要講誠信,要堅持下去。這樣,就算你不是冠軍,但你一定不會是失敗者,而是你自己心中的贏家。

中秋節(jié)(二)。

我喜歡的中秋節(jié)又要來到我的身邊了。在我的家鄉(xiāng)中秋節(jié)有互相串門拜訪的習俗。然而我們家的親戚居住得都比較分散,他們都居住在不同的地方而且距離得比較遠,所以我們家的.中秋節(jié)情況比較特殊,經常是需要兩頭奔波。

中秋節(jié)的前兩天,我和媽媽急匆匆搭車去澧縣外婆家提前送中秋禮。乘車的時候,我看見很多人都提著月餅禮盒,我也不例外。我想,中國傳統(tǒng)的四大節(jié)日一定都蘊涵著深刻的含義。中秋節(jié)的含義是就是中秋團圓,團團圓圓。中秋節(jié)有一個習俗,就是全家人一起吃月餅,寓意是一家人從此團團圓圓,永不分離。

從外婆家送完中秋禮回來以后,由于時間的關系,我們沒有辦法到鄉(xiāng)下奶奶家去,于是就派爺爺做代表,將我們每一個人的祝福送到。

中秋節(jié)早上,吃過早飯,媽媽準備為過中秋節(jié)做一頓豐盛的大餐。媽媽一進菜市場就直奔賣雞鴨的地方,我也跟著湊過去。我跑過去一看,覺得十分奇怪,平常買雞買鴨都是現(xiàn)場殺,可是今天鴨子已經殺了二十多只,隨時準備賣出去,而雞卻沒有殺好。我問爸爸為什么,爸爸說這是常德人過中秋的特殊習俗,就是吃鴨子。這時我才恍然大悟。

晚上,我將坐墊和桌子擺在陽臺的地板上,桌上擺著一個圓盤,圓盤上有四個杯子,里面都裝滿了水,代表團團圓圓,桌上還有我最愛吃的毛豆。我們幸福的一家三口在坐墊上,一邊吃毛豆,一邊吃月餅,一邊賞月,真是其樂融融。其間,我們還做了個有趣的游戲,叫成語接龍。規(guī)則是如果超過一分鐘接不上就算失敗,失敗的人罰喝一杯白開水。剛開始,我們都接得很迅速,到后來,我就有點江郎才盡的感覺了。為此,中秋節(jié)的晚上我可沒少喝水,害我一晚上上了很多趟衛(wèi)生間。

每年的中秋節(jié)都各不相同,今年的中秋節(jié)又別有一番風味。

端午節(jié)(三)。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就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要插艾枝,懸艾虎。端午節(jié)這天一早,人們將艾枝插在門上,或用艾蒿編織成“艾虎”,在門楣中央或帶在身上,驅蟲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節(jié)要畫門符。端午節(jié)這天,人們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紙做門符。據說這樣做,是為了驅“五毒”,防瘟疫。

端午節(jié)要帶香包、系五彩絲線。香包是用棉制品和絲線繡的,包里除了裝些雄黃、蒼術外,還要裝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驅蟲除穢的作用。五次絲線象征五色龍,系五色線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節(jié)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紀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間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邊盛產的嫩蘆葦葉,也有用竹葉的,統(tǒng)稱粽葉。粽子的傳統(tǒng)形式為三角形,一般根據內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摻小豆的叫小豆粽,摻紅棗的叫棗粽;棗粽諧音為“早中”,所以吃棗粽的最多,意在讀書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狀元。過去讀書人參加科舉考試的當天,早晨都要吃棗粽,至今中學、大學入學考試日的早晨,家長亦要做棗粽給考生吃。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節(jié)真是一個有趣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圣誕節(jié)(四)。

20**年的圣誕節(jié)是一個開心的日子。一想起來,我的心里就會盛開一朵燦爛的花,快樂而激動。

圣誕節(jié)那天,天格外寒冷。但寒冷的天氣絲毫也擋不住圣誕節(jié)快樂的腳步。街上的商店門前都擺上了美麗的圣誕樹,超市里的員工也戴上了可愛的圣誕帽??粗@些,我們這些小鬼心里樂開了花。因而,舉辦一場別開生面的圣誕慶祝會的想法便油然而生。

經過策劃,下午我們在黑板上畫上了大胡子圣誕老人,在窗戶上噴上了潔白的雪花,還在教室中央放上了一棵綴滿星星的圣誕樹。同學們圍著圣誕樹轉啊,跳啊,可高興了,教室里頓時洋溢出節(jié)日喜慶的氣氛。

好不容易盼到了晚會的到來。第一個節(jié)目是笛子合奏《友誼歌》。笛聲悠揚動聽,使我們也忍不住在觀眾席上輕輕吟唱起來。不知不覺,這個節(jié)目在同學們雷鳴般的掌聲中結束了。接著,我們連忙噴出美麗的雪花彩帶迎接著下一個節(jié)目——笑話。表演者是高個子龔關和搗蛋鬼張振宇。他們風趣幽默的對話和滑稽的動作表演,惹得我們個個捧腹大笑。

看著這些美麗的花瓣,我想:在這個特殊的日子里,圣誕老人不僅成了我們最可愛的伙伴,而且是位和平的使者。

潑水節(jié)(五)。

講到傣族,人們都會不約而同的想到傣族潑水節(jié),那盛大的場面,不由得讓人心神向往!

潑水節(jié)即傣歷新年,是西雙版納最隆重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間豐富神奇的活動內容,吸引著國內外無數(shù)游人,潑水節(jié)一般為三至四天,第一天為除夕,是送舊歲的日子,常有劃龍舟、放高升等傳統(tǒng)活動(放高升即燃放自制的土火箭)。第二天(或第三天)為空白,它不屬于舊的一年,也不屬新的一年,而是舊年和新年之間的空日子,所以,這一天(或兩天)人們可自由安排活動。第三天為傣歷的元旦,也是傣歷年中最熱鬧的一天。傳說是“日子王到來的一天”。這一天清晨人們便身著盛裝開始忙碌做一些佛事活動。到午時忙碌的婦女們便擔水為佛洗塵(即“浴佛”),求佛保佑傣家在新的一年里萬事如意。至此歡樂的潑水活動便開始了。

潑水是潑水節(jié)最主要的傳統(tǒng)活動,人們相互潑水、相互祝福,傣家人常說:“一年一度潑水節(jié),看得起誰就潑誰”。潑水傳遞了男女青年們真摯的友誼和愛情,潑水表達的人們相互間的祝福,圣吉的水把人們一年的辛勞汗水、煩惱、憂傷沖得干干凈凈。把歡樂和圣水灑向遠方來客和過路人。以示對客人的尊敬和歡迎,把友情傳給四面八方的朋友。傳統(tǒng)活動還有丟包求偶、跳孔雀舞和雄壯瀟灑的象腳鼓舞、文藝表演、體育競賽、商貿交易、物資交流等。

夜晚,當你躺在草坪上時,你就會看到一盞盞孔明燈從草坪上緩緩上升,帶著人們的愿望,飛上天空。

潑水節(jié)是傣族人民心中神圣的節(jié)日,也是傣族人民心中快樂的節(jié)日!如今的大中國真是“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特色??!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九

清明節(jié)即將來臨。每當這個時候,奶奶總是很忙。她要把一張張金銀紙折成一個個立體的金元寶,這樣的金元寶要裝滿五六個大麻袋呢。

到了清明節(jié)那天,我和媽媽、奶奶一起開車去大基的斜坡上掃墓。一到那兒,就能聞到雨珠子和草的清香味;能看見一朵朵白云,藍藍的天空,五顏六色的小村莊,青的草綠的葉;偶爾還能聽到小鳥在說話:“你們好,很高興再次見面,歡迎回來掃墓!”

我一直坐在臺階上,看著大人們忙忙碌碌:有的在擺放鮮花和蠟燭,有的拿金元寶,有的拿香和打火機,還有的在辨認墓地。這時奶奶叫我去插香。我先拿著香朝爺爺?shù)哪沟匕萘税?,再把香插進泥土里。隨后,媽媽帶著我去拜了拜其他親人。

最有趣的是燒金元寶的環(huán)節(jié)了。金元寶代表著我們對先人的懷念。我拿了一麻袋金元寶,然后一個一個地丟進火里。而我的奶奶卻很狂,她一口氣就把一袋金元寶倒了出來,這么多的金元寶堆成了一座“小山”。我把我畫的送給爺爺?shù)漠嫹旁凇靶∩健钡摹吧巾敗鄙?,之后繼續(xù)把金元寶一個個堆上去。大火很快就把金元寶、畫燒成灰燼了。我沒有見過爺爺,不知道他是否喜歡我的畫。

待吃過水果,放完鞭炮,我們就走了。車子緩緩離開的時候,回頭一看,那個地方的草都燒沒了,上空還升起一股濃煙,這就像祖先們寫的一封信,仿佛在跟我們揮手告別。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十

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也是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

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疬之鬼”,這就是“除夕”節(jié)令的由來。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

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團年飯“,有一家人團聚過年的味道。

過大年。

辭舊歲,賀新春。人們勞動了一年,歡歡喜喜地迎來了春節(jié)。

除夕之夜,我、爸爸媽媽和小姨一家、舅舅一家,還有爺爺奶奶歡聚一堂,吃酒辭舊歲。

一道道菜肴陸續(xù)上了餐桌,一陣陣香氣接連不斷地吸引著我,使我們忍不住露出“口水直流三千尺”的丑樣。我們紛紛舉起手中的筷子,伸向盤中的美味。我?guī)缀鯂L遍了,回味無窮,令我吃了還想吃,還怨天尤人:“菜也太少了吧!”

吃完飯,我們見時間還早,離央視的《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開始還有一個小時,便小孩一組,大人一組地打起了撲克?!?點啦!”也不知誰叫了一聲,我們也沒來得及去想,便一窩蜂似的涌到了電視機前,各占“一塊地盤”,津津有味地看起了“春晚”。這次的晚會可精彩啦!舞蹈演員那優(yōu)美的舞姿,歌手那悅耳的歌聲和小品演員那幽默滑稽的動作、語言,都緊緊地吸引著觀眾的目光。我們看著精彩的節(jié)目,都會不由自主地哈哈大笑,贊嘆不已。

過年。

中國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但我最喜歡過年。每到新年,喜貼春聯(lián),敲鑼打鼓,張燈結彩,送舊迎新的活動熱鬧非凡,每一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節(jié)日的喜悅。但你知道嗎,過年為什么會有這些喜慶的活動呢?這里面有著一個美妙的神話傳說故事,現(xiàn)在讓我來講給你們聽聽吧!

傳說中,在一個僻靜的山谷里,住著一只叫年的怪獸,每到新年的晚上,怪獸就會去襲擊山角下的一個小村莊,村里人知道會來怪物,把門鎖得緊緊的,可是不管怎樣,年就會進來,偷吃村民的東西,傷害人畜,大家都害怕極了,但又無能為力。第二年一大清早,人們紛紛收拾好東西準備去城里過完年再回來,這時,一位仙翁走過,他告訴村民年害怕紅色和響聲,人們聽了連忙買了對聯(lián)貼在門上。晚上,年又來了,它一見紅色,聽到鑼鼓聲陣陣嚇得趕緊逃跑了。從此,村莊太平了。以后每逢過新年家家戶戶都貼對聯(lián),放爆竹,這個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新年中最有趣的要數(shù)我和小伙伴一起放煙火。晚上吃完年夜飯,我就迫不及待地拿著煙花朝門外奔去,一出門就聽見小朋友們的歡呼聲。原來,在二村的小花園里正舉行煙花比賽呢!只聽見天空中“砰,砰”幾聲,各種煙花在天空中綻放,真是形態(tài)各異,姹紫嫣紅,有的像一條巨龍騰空而起,有的像一枚枚子彈直沖云宵,還有像一個沒有開放的花苞,在天空中欣然怒放。

我看見這樣美麗的煙花心里想:“我的煙花一定比他們的.煙花好看幾十萬倍?!庇谑牵亿s緊拿出自己的煙花小心翼翼的點燃之后向著天空發(fā)射,只聽“啪”的一聲,煙花朝天空中直飛而去,這時我在心里暗暗的想:“嘿,嘿,”我這煙花一定比你們的好看,可是,當我抬頭望著天空時卻呆若木雞了,原來這種煙花叫“花生米爆炸”,這煙火就像一顆花生米一樣飛上了天空,但在上面只“啪”的一聲就結束了,一點也不漂亮。真讓我大失所望。不過一轉眼我就溶入到這節(jié)日的喜慶之中去了,看著天空被這些五彩繽紛的煙花裝扮的絢麗多彩,我們個個歡呼雀躍,開心極了!

春節(jié)。

傳統(tǒng)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古時春節(jié)曾專指節(jié)氣中的立春,后來改為農歷正月初一,開始為新年,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意來自農業(yè)。

春節(jié)到了,意味著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蘇,新一輪播種和收獲季節(jié)又要開始。

它是個歡樂祥和的節(jié)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jié)時都要回家歡聚。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十一

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小正月、元夕或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時間為每年農歷正月十五。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根據道教“三元”的說法,正月十五又稱為“上元節(jié)”。元宵節(jié)習俗自古以來就以熱烈喜慶的觀燈習俗為主。

元宵節(jié)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根源于民間開燈祈福古俗。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真正作為全國民俗節(jié)日是在漢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燈習俗的興起也與佛教東傳有關,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于是遍布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

元宵節(jié)是中國與漢字文化圈地區(qū)以及海外華人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元宵節(jié)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tǒng)民俗活動。此外,不少地方元宵節(jié)還增加了游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tǒng)民俗表演。6月,元宵節(jié)選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元宵節(jié)的意義。

1、元宵節(jié)可以說是地道的中國情人節(jié)。古代元宵節(jié)由于開禁,人流如織,男女相遇,易于產生愛情。千百年來,在元宵節(jié)上演的兩情相悅的愛情故事,舉不勝舉。

2、在物質生活層面,元宵佳節(jié),全家人在一起吃湯圓,“湯圓”與“團圓”字音相近,象征著團團圓圓,和睦相處。

3、元宵節(jié)的文化價值在于它是全民的狂歡節(jié),人人參與,樂在其中。

4、元宵節(jié)主要活動是大眾娛樂,但是其社會文化意義卻不僅僅是娛樂。正月十五有很多信仰活動,祈求神靈保佑。

5、元宵節(jié)到來時,節(jié)日經濟被攪熱。

元宵節(jié)的習俗。

吃湯圓。

吃“湯圓”是元宵節(jié)的一項重要習俗。湯圓,又名“湯團”、“元宵”.吃湯圓的風俗始于宋代,當時的湯圓稱“浮圓子”,亦稱“湯圓子”、“乳糖圓子”、“湯丸”、“湯團”,生意人則美其名日:“元寶”.宋元元初時,湯圓已成為元宵節(jié)的應節(jié)食品,所以人們又稱它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稱湯圓。元宵依餡論,分有餡和無餡兩種,有餡元宵又有咸、甜、葷、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機制和竹匾水滾等諸種;按粉制區(qū)別,則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燈謎。

玩燈是元宵節(jié)的一個重要項目。燈謎是元宵燈節(jié)派生出來的一種文字游戲,也叫燈虎。將謎面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謎底多著眼于文字意義,并有謎格24種,常用的有卷簾、秋千、求鳳等格,已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民俗文化。中國最大的一次燈謎盛會是1979年在南京舉行的“九城市燈謎會猜”,設有燈謎上萬條,3天里參加的人次達兩萬多人。

賞花燈。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后,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民間。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xiāng)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fā)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jié)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后,已發(fā)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jié)。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guī)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guī)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后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發(fā)展,燈節(jié)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xù)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jié)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鉆燈腳生卵葩”(就是鉆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我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xiàn)。我國最早介紹高蹺的是《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見其技。以雙枝長倍其身,屬其脛,并趨并馳,弄七劍迭而躍之,五劍常在空中,元君大驚,立賜金帛。”從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于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據古籍中記載,古代的高蹺皆屬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撐點,以便放腳,然后再用繩索縛于腿部。

表演者腳踩高蹺,可以作舞劍、劈叉、跳凳、過桌子、扭秧歌等動作。北方的高蹺秧歌中,扮演的人物有漁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喚起觀眾的極大興趣。南方的高蹺,扮演的多是戲曲中的角色,關公、張飛、呂洞賓、何仙姑、張生、紅娘、濟公、神仙、小丑皆有。他們邊演邊唱,生動活潑,逗笑取樂,如履平地。

據說踩高蹺這種形式,原來是古代人為了采集樹上的野果為食,給自己的腿上綁兩根長棍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蹺技活動。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十二

現(xiàn)在的元旦并不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從名字上講,它是中國自己的節(jié)日,但從立法上講,它卻又是個從西方引來的洋節(jié)。它既不像西方宗教節(jié)日那樣有文化內涵,也沒有中國自己的傳統(tǒng)民俗。

民國前中國普遍使用農歷,那時的元旦是農歷的一月一日。而辛亥革命后改用公歷紀年,強行將元旦改為公歷的一月一日,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元旦日期。以前農歷的一月一日元旦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叫“春節(jié)”。

只不過現(xiàn)在元旦一般是指公歷1月1日,所以不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通過介紹,大家知道了元旦是不少傳統(tǒng)節(jié)日了吧。接下來,我們來看看我國元旦的發(fā)展。

元旦,據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霸币辉~最早出現(xiàn)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p>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蕭子云的《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jié)序,此為之首?!钡挠涊d。

漢代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元辰”、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元春”、唐德宗-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tǒng)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規(guī)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tǒng)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1月1日叫做“春節(jié)”,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tǒng)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并規(guī)定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qū)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jié)”,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dd“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jié)日。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十三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聚寶小學今天再一次舉行隆重的升國旗儀式。嚴寒的冬季中,光輝燦爛的將要過去,充滿希望和挑戰(zhàn)的即將來臨。

回首往事,,我們勤奮學習,努力拼搏、開拓創(chuàng)新。即將過去,將要到來,雖然我們無法阻攔時間的流逝,但是我們可以主宰自己的未來。展望未來前景燦爛,我們豪情滿懷。

我們將用微笑共同敞開一扇心靈之窗,放飛希望,去尋覓我們的理想。,讓我們用行動共同挽起友愛的臂膀,讓明天來傾聽我們愛心旋律的唱響。

走進新年,走進蓬勃的希望,每一顆青春的心都煥發(fā)出繽紛的色彩。走進新年,走進時尚的動感地帶,世界在我們眼前燦爛地舒展開來。

陽光燦爛,那是新年絢麗的色彩。歌聲悠揚,這歌聲是我們對偉大祖國的深情祝福,舞姿優(yōu)美,這舞蹈是我們對家鄉(xiāng)、對學校繁榮的衷心祝愿。

踏著青春的節(jié)拍,我們向新年走來,一路歡歌,一路笑語,萬物在漫天風雪中欣然等待。

展望即將迎來的一年,更好的成績等著我們去創(chuàng)造,更大的困難等著我們去征服,一項壯觀的事業(yè)等著我們去揮灑智慧和才能。

新年新氣象,在新的一年即將到來之際預祝大家:新年快樂,萬事如意,心想事成!明天會更好!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十四

元旦(古代各朝定的日期不一樣,有定為臘月初一的,有定為十月初一的等等,當朝定為公歷1月1號)

臘八節(jié)(臘月初八,佛教中釋迦牟尼佛成道日)。

祭灶節(jié)(臘月二十三,俗稱“過小年”,亦稱小年、小年下、小年節(jié))。

除夕(正月初一的前一天)。

春節(jié)(正月初一)(狹義指正月初一,廣義指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守歲放鞭炮.貼春聯(lián).拜年.吃餃子)。

上燈日(正月十三,慶祝宗族新出生男嬰)。

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也稱上元節(jié))(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古代情人節(jié))。

春耕節(jié)(二月初二,也稱龍?zhí)ь^.農事節(jié).春龍節(jié).龍頭節(jié))。

社日節(jié)(分為春社日和秋社日,春社是立春后第五個戊日,秋社是立秋后第五個戊日,詳細算法見下面)。

上巳節(jié)(三月初三,姑娘回娘家,黃帝的`誕辰,道教中真武大帝誕辰,神話中王母娘娘開蟠桃會)。

寒食節(jié)(清明的前一天)(一種說法是清明前兩天,現(xiàn)大多和清明寒食一起過的習俗)。

清明節(jié)(春分后十五日,一般為公歷4月5號前后)。

端午節(jié)(五月初五,又稱龍舟節(jié))。

半年節(jié)(六月初一)。

七夕節(jié)(七月初七,也稱乞巧節(jié))(以前不是情人節(jié))。

中元節(jié)(七月十五,儒家俗稱鬼節(jié),道教稱中元節(jié))。

中秋節(jié)(八月十五)。

重陽節(jié)(九月初九)。

祭祖節(jié)(十月初一,也稱寒衣節(jié),也是儒家鬼節(jié)之一)。

下元節(jié)(十月十五)。

冬至日(冬月的某一天,不穩(wěn)定;公歷較穩(wěn)定,為12月22號前后。又稱日南至,亞歲;僅次于新年)。

正月:指農歷一月。

冬月:指農歷十一月。

臘月:指農歷十二月。

傳統(tǒng)節(jié)日元旦節(jié)傳統(tǒng)節(jié)日表篇十五

中國的元旦,據傳說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元旦”一詞最早出現(xiàn)于《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的詩中。南北朝時,南朝蕭子云的《介雅》詩中也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

“元旦”一詞,是中國古代的“土產”。中國很早就有過“年”的習俗?!澳?,谷熟也”,也就是人們慶祝豐收的節(jié)日。

每年的1月1日為元旦,是新年的開始?!霸笔呛铣稍~,按單個字來講,“元”是第一或開始的意思,“旦”字的原意是天亮或早晨。我國在發(fā)掘大汶口文化遺物中,發(fā)現(xiàn)一幅太陽從山巔升起,中間云霧繚繞的圖畫。經考證,這是我國最古老的“旦”字寫法。后來,在殷商的青銅器鑄銘上,又出現(xiàn)了被簡化的“旦”字。

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夏朝的時候產生了“夏歷”,就現(xiàn)在的“農歷”。農歷正月初一為“歲首”,歲首這天就叫“元旦”。

從漢武帝起,才規(guī)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這是夏歷,亦即農歷或陰歷,還不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元旦。

今天所說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并將公歷1月1日正式定為“元旦”,農歷正月初一改為“春節(jié)”。

世界各地元旦習俗。

中國。

由于農歷新年的存在,中國的元旦習俗相對并沒有國外那樣隆重。

北方的元旦習俗:

我國的北方冬季天氣寒冷,晝短夜長。從元旦開始,農閑的百姓殺豬宰羊,盤腿坐在土炕上,聊聊家常,不干活,不出門,直到正月十五才結束。因天氣寒冷,東北元旦飲食主要以凍品、腌菜、亂燉為主。像凍餃子、酸菜燉粉條、腌雪里紅等都是元旦必備的食物。

北京小孩子新年要吃冰糖葫蘆,象征著新的一年紅紅火火。文俗方面:扭秧歌、踩高蹺,東北二人轉,都會在廟會上接連表演。天津剪窗花,貼對聯(lián),文娛活動應接不暇。山東在元旦這一天學生向孔子神像拈香祭拜,以期待來年金榜題名。

南方的元旦習俗。

在江浙一帶,元旦時節(jié)把竹竿束于草上,點火燃燒,稱為“慶田蠶”。紹興元旦會用“茶碗茶”待客,有的還要放入橄欖和金桔,稱為“捧元寶”。

在福建,閩音“春”與“剩”相同,元旦吃飯時要在米飯上插上紅紙做的花,俗稱“春飯”。春飯是“年年有余”的象征。在廣東,元旦拜年時,長輩會以紅包或柑橘賞給晚輩,也是吉祥如意,來年結余的象征。

蒙古。

新一年到來,蒙古老人會裝扮成牧羊人的樣子,穿著毛絨的皮外套,頭戴一頂皮帽,手拿一根鞭子,不停地把鞭子在空中抽得啪啪響,以示驅邪祝福。

中國元旦的故事。

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堯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很受廣大百姓愛戴,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他沒把“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zhèn)涞乃础驅λ凑f:“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p>

后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愛戴。后來人們把堯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把農歷正月初一稱為“元旦”,或“元正”。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434624.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