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范文(16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5 11:15:08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范文(16篇)
時間:2023-12-05 11:15:08     小編:薇兒

提問是獲取知識、解決困惑的重要途徑??偨Y(jié)不僅要總結(jié)過去,更要展望未來。總結(jié)需要提煉出核心要點,簡明扼要地表達(dá)出來。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一

端午節(jié)到了,一大早,家家戶戶的門前都懸掛著艾蒿和昌莆,整個村子彌漫著艾葉的芳香。

我生長在水鄉(xiāng),從小特別喜歡看賽龍舟。水手們身穿統(tǒng)一的服裝,在一陣陣敲鑼打鼓聲中,齊心協(xié)力地往前劃,“咚、咚,劃起!”“咚、咚,劃起!”那號子聲吶喊聲至今還在我耳邊響起??上у⑺佑袔啄隂]有看見這樣熱鬧的場面了。

端午節(jié)還有很多習(xí)俗,比如吃“五黃”,還有用艾葉熬水洗澡等。每年這時候,我都會聞到那種熟悉的氣味,奶奶說,洗過艾葉后百毒不侵呢。

端午節(jié)不吃粽子,那就不像端午節(jié)了,對我們小孩子來說也缺少了許多情感托付,也許就沒有了念想。這一天村子里家家戶戶都會包粽子吃。還小些的時候,我就非常希望能親手包制粽子,可那時候大人們不讓,說是反給她們添亂。今年端午節(jié)學(xué)校正好放假,我便纏著奶奶教我包粽子。我一直認(rèn)為包粽子就是兩張粽葉放上糯米放上餡,一包,再用繩子捆起來,簡單至極,根本難不住我。

這一次我跟著奶奶做:先把粽葉兩邊重疊,使重疊處成為一個小漏斗狀,再在粽葉里裝已經(jīng)泡好的糯米。而裝也有講究,先裝三分之一,然后將準(zhǔn)備好的餡料:肉、咸雞蛋黃、大棗等等,拿兩三個裝進(jìn)去,再用一層糯米鋪在上面。我正準(zhǔn)備用粽葉把糯米蓋住的時候,糯米卻像調(diào)皮的孩子似的紛紛蹦了出來,一點兒也不聽我的使喚。這可怎么辦呀?我急得直跺腳。幸虧奶奶替我去掉一些糯米,這才解了圍。最后把上面的葉子疊下來,用線用力捆住。

我一心認(rèn)為奶奶她們扎的樣子特老土,不好看。于是,我把粽子五花大綁捆了一圈后,又自作主張地打了一個漂亮的蝴蝶結(jié)。只要不隨便碰到繩子,那也是十分結(jié)實的'。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準(zhǔn)備放入碗中,可是不留神扯了一下棕繩那短的一部分,只聽得“嘩啦”一聲,粽葉散開了,糯米撒了一地。

看著奶奶和媽媽就像變戲法似的,一只只又結(jié)實又漂亮的粽子從她們的手中滑出來,可我連一只都包不好,心里又羨慕又著急。我牛勁兒頓時上來了,非把粽子包好不可。細(xì)細(xì)地看,認(rèn)真地學(xué),功夫不負(fù)有心人。經(jīng)過了幾次失敗,我終于也成功地包出了幾只粽子。

這有在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也是門手藝,真是“看事容易做事難”,要包得漂亮而結(jié)實,的確不容易。世上萬事也許都是這樣吧!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二

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節(jié)日食品,傳說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fā)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淀最深厚的傳統(tǒng)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xiàn)成的。今年,我纏著媽媽,硬是要學(xué)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yīng)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xué)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卷,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xué)著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卷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卷來卷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里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松一些?!痹趮寢尩闹更c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著,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里插上一根筷子,拿調(diào)勺舀一些糯米放在里面,然后均勻地?fù)u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里插好筷子,放好糯米??蓳u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說:“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說邊示范,我邊聽邊學(xué)。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后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jié)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著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里,然后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cm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后把鍋里上下粽子兌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xué)好一種本領(lǐng),就必須誠心,細(xì)心,還要有恒心,這樣才能把本領(lǐng)學(xué)好。

端午節(jié)就快要到了,它是為了紀(jì)念古代偉大詩人屈原的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按規(guī)矩,在端午節(jié)那天,要包粽子。我以往不喜歡吃粽子,現(xiàn)在長大后,我倒心血來潮的喜歡上吃粽子,不僅想吃,更想親手包一包。于是,我便想學(xué)包粽子。

奶奶倒是包粽子的一把好手,包出來的粽子能和商店里賣的媲美。于是,我便想向奶奶討教如何包粽子。首先,我站在一旁看奶奶如何包粽子。只見,她將三片粽葉疊在一起,折成一個三角形的樣子,一只手拿著粽葉,另一只手則下餡料,第一層是大米,第二層是剝了皮的綠豆,第三層便是肥豬肉和咸蛋黃,最后一層又是大米,這樣一層層地疊上去,香味就完全保留在粽子里面了,味道自然特別好。看著奶奶如此麻利地干活,我手也癢癢的,很想試一試。

于是,我也拿起三片粽葉,十分生疏地折成三角形的樣子,裝模作樣地學(xué)著奶奶。這時,問題出現(xiàn)了,我下的料總是從底部漏下去,試了好多次都是這樣,最后,我很不耐煩地將粽子一丟,說:“我不學(xué)了,在21世紀(jì),什么東西都可以在商店買到,還用得著學(xué)這些東西嗎?”奶奶說:“學(xué)東西,就要學(xué)徹底,不要一遇到挫折就撒手不干,這樣半途而廢是學(xué)不到任何知識的?!甭犃四棠痰脑?,我覺得很有道理,就請教奶奶。奶奶說:“疊粽葉時,折成三角形的形狀后,還要按同樣的方向,往里面折,雖然剩下的口更小,卻不用擔(dān)心餡料會從下面漏出來。”我試了試,果然如此。最后,綁粽子時,我卻不小心將粽子打散了,我還是沒有成功,心中有小小的失落,但我覺得其樂無窮。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三

每當(dāng)我看到街上賣的粽子,就會想起我的奶奶,往事歷歷在目。

一張普普通通的蘆葦葉,一把普普通通的糯米,在奶奶的手里就包出了各式各樣的形狀。我從小就聽人嘖嘖贊嘆:“你奶奶包的粽子可真好吃,晶瑩剔透,香甜可口!”

我看著奶奶包粽子,我自己也身心入境,奶奶在包粽子時候的一舉一動,十分優(yōu)美。有一天,我讓奶奶也教我包粽子,奶奶說:“先拿幾張葦葉,做成一個小漏斗,放三分之一的米,中間放一顆棗,再把整個粽子放滿米,剩下的最后一步就交給我吧?!薄奥牰??”“聽懂了!”

在包粽子時出了一個笑話,粽子包到一半,我的臉有點癢癢我忘記手里有米,就用滿手是米的手撓撓臉,奶奶抬頭看我捧腹大笑:“孫女你臉上怎么全是米?”我照照鏡子也哈哈大笑起來,“我怎么成了小花貓!”

雖然每個端午節(jié)是吃外面現(xiàn)賣的,但是外面的粽子也沒有奶奶包的好吃,我會永遠(yuǎn)記住你包粽子時的一舉一動和粽子香甜的味道!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四

端午節(jié)到了,我和奶奶到街上買來紅棗、肉和粽子葉準(zhǔn)備包粽子。

開始包棕子了,奶奶先叫我仔細(xì)看:只見奶奶先拿兩張葉子放在手上,然后,拿一點點米放在葉子上,再拿米來把紅棗或肉蓋住,最后,把粽子給綁起來,這樣一個粽子就做好了。

接著,奶奶叫我也一起包粽子。我說:“好的。”剛開始包粽子還算順利,可是就在綁粽子那里,米全部散出來了。我反復(fù)做了很多次都沒有成功,有點灰心了。這時,奶奶鼓勵我說:“不要灰心!對自己要有信心。只要你努力去做,奶奶相信沒有什么事情可以難倒聰明的帆帆。”于是,奶奶仔細(xì)地教著,我耐心地包著,包著……后來我終于學(xué)會了包粽子。

粽子煮熟了,我吃著自己包的香甜美味的粽子,心里暗暗地想著:

世上沒有困難的事,只要對自己有信心,再大的困難也難倒不了我。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五

說起年味,我就想起了每到過年奶奶包的粽子。

粽子的美味在我的記憶中揮之不去。每當(dāng)回味粽子的美味時,就會想起那年我和奶奶一起包粽子的事。過年了,奶奶又在廚房包粽子,于是我跑過去看,奶奶說:“我在包你最愛吃的棕?!蔽乙宦牐_心的不得了。問奶奶有豬肉棕子嗎?奶奶說:“當(dāng)然有!”我高興地又蹦跳。我又心想:如果我?guī)湍棠套觯M不是很快就吃到棕子了。于是我對奶奶說:“我來幫您吧!”奶奶連連贊同。

于是奶奶開始教我包棕子,為了讓我如愿以償,奶奶就教我包豬肉棕子。奶奶說:“首先,把肉和糯米倒在一起,再用勺子絞拌一下,然后用勺子把糯米和肉倒在包粽子的長葉子上?!?/p>

奶奶邊說邊做,“最后用手包成個三角體,在用細(xì)繩系好,就可以下鍋了!”

我學(xué)著學(xué)著就自己動手做了,雖然手藝不好,只包了個圓形的粽子,可奶奶連連夸我很不錯了。接著我們把棕子放進(jìn)鍋里煮,不一會兒就聞到了粽子的香味了。

我家的年味就是這美味的棕子,其實有什么食材包棕子的美味不重要,重要的是奶奶把對我們一家大小的愛全包進(jìn)了這小小的粽子里了。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六

端午節(jié)快到了,那么小作者眼中的端午節(jié)又是怎么樣的呢?哦,原來令作者印象最深的是包粽子。下面一起來看看小作者學(xué)包粽子的過程。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嘆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后,五月初五成了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大家包粽子、劃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jì)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jié),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向奶奶要求,讓她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干凈,在熱水中泡軟。再準(zhǔn)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歡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折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jìn)調(diào)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棱角。然后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后把箬葉包著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xué)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tuán)球了。

奶奶就不止一次看著我的“杰作”發(fā)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xì)線系在什么地方啊?”

我暈!感情粽子包出四個棱角是方便用細(xì)線系著掛起來的,怎么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jìn)鍋里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后,改文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里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于從鍋里“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里,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里面金黃松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jié),我學(xué)會了包粽子,品嘗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七

六月的一天,太陽烤著大地,粽葉都長得很大了。早晨我一起床媽媽就說,今天包粽子。

我很開心,但又一想:往常不是姥姥包嗎,今天怎么是媽媽包呢?

糯米、粽葉、細(xì)繩都有了,咦,怎么還有個碗,我走近一看,是一碗紅棗。突然,姥姥慈祥的神情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姥姥摸摸我的頭道:“白花花的粽子怎么能變成其它顏色呢,還是不要加什么東西了!“我連忙要媽媽別放紅棗,告訴她姥姥說得話,媽媽就沒加紅棗,媽媽和姥姥包得方法一樣,但形狀和大小有點不一樣。

看著那粽子就想起一件往事。那是一個初夏,我感冒發(fā)高燒了,媽媽要去上班,就要姥姥照顧我。姥姥問:“想吃什么呀?“"我要吃粽子!“我想也沒想就說。姥姥停頓一下說道:“好,你等一等,我去弄點粽葉!“當(dāng)時我還小,并不知道初夏時粽葉很小,并且不好弄到。姥姥去了幾條小河邊,找棕葉,終于摘了一小袋粽葉。我躺在沙發(fā)上,看著姥姥那彎曲的背和一頭銀發(fā),我心里很是心疼,姥姥手里包著棕子,嘴里時不時念叨著什么。

姥姥把包好的粽子,煮熟后端過來,幫我剝了皮,蘸了點糖拿給我,我咬一口,熱乎乎的,心里也暖暖的,這不僅僅是甜味,米香味,也是愛的味道。

“想什么呢?快來幫幫忙!“媽媽把從回憶中的我拉了回來。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八

奶奶說:“寶貝,你先拿2-4個葦葉并排成一列,要正面朝上,一個壓住另一個少半邊,然后將葦葉的前半部分卷成‘漏斗’狀,再往‘漏斗’里放江米、蜜棗,放滿后,將‘漏斗’一邊葦葉的后半部分蓋到‘漏斗’的上方,等葦葉將‘漏斗’全部蓋住,也就到了‘漏斗’另一端的時候,捏出一個角,再將剩余的葦葉轉(zhuǎn)回來纏到一開始蓋‘漏斗’時形成的角上,最后拿繩子將粽子扎緊就可以了。”

我按奶奶說的做了,但是總是不成形,總是包不住,還沒扎繩子就漏米了。

“哎呀!太難了!我不學(xué)了!”我氣憤地說。

奶奶說:“不能一遇到的困難就放棄,要知難而上,把困難克服掉。來,你跟著我一步一步來?!?/p>

在奶奶的激勵下,我開始一步步學(xué),失敗好多次以后,才包出一個像樣的來。奶奶欣慰地笑了。我包得越來越好,心里可美了,為什么呢,因為媽媽都不會包粽子,哈哈,我比媽媽還強(qiáng)!

等我們包了一盆后,就讓媽媽來煮粽子。煮好后,我迫不及待地找到自己包的嘗了一口?!皨屟剑C死我了!香死我了!”我嘴里含著粽子嗚嗚的說,看到我這個樣子,奶奶,媽媽都笑了!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九

我小時候,乃至現(xiàn)在,我都十分愛吃奶奶包的粽子。

奶奶很會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小巧玲瓏,粽子里包著糯米呀,花生呀,還有香甜的蜜棗。

奶奶也知道我愛吃她的粽子,所以一旦聽到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會準(zhǔn)備好材料包好粽子。我一到奶奶家,奶奶就塞給我一個熱乎乎的粽子,那綠色的粽葉包裹著里面的“果實”,就像一個金字塔的形狀,粽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時,我吃著粽子時,奶奶就在一旁看著我吃,我想,奶奶此時心里一定是幸福的吧。

現(xiàn)在,奶奶包粽子的習(xí)慣還是沒有變,只是一看我拿粽子吃就會情不自禁地說起我小時候吃粽子的事,用她的話來形容我,就是這么三個字:“饞貓樣”。

現(xiàn)在,我也明白了:不管我長多大,在他們眼里依然是那個非??蓯?,永遠(yuǎn)長大不了的小孩子。這些粽子包含了奶奶對我無私的關(guān)心和愛護(hù),著所有親人偉大的親情。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十

端午節(jié)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始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相傳用來紀(jì)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我們建湖人喜歡掛艾蒲,佩香囊,家家戶戶飄出陣陣粽香。我最喜歡吃奶奶裹的粽子,奶奶心靈手巧,包出的粽子既美味,又有藝術(shù)性,還特別環(huán)保。

每逢端午,奶奶就開始裹粽子,我在一旁饒有興趣地觀看。奶奶將水鄉(xiāng)上好的糯米淘好后,根據(jù)不同的口味做餡。粽子味分四種:喜歡甜的,在糯米中放幾粒紅棗;喜歡咸的,取草豬精肉半斤,切碎,用三伏醬油泡制,做成餡裹進(jìn)糯米中;喜歡清爽的,用自家地里長的花生,每顆花生米剝開成兩瓣,用清水泡一下,等花生米發(fā)大后,裹進(jìn)糯米中;喜歡原味的,那就糯米中不放其他佐料。

開始裹粽子了,奶奶從針線盒中取出一根亮燦燦的'蓑針,將新鮮的蓑葉一端卷成漏斗狀,置于左手,右手持一調(diào)羹,舀糯米進(jìn)蓑葉中,糯米裝滿蓑葉斗后,將蓑葉另一尖端穿進(jìn)蓑針眼中,蓑葉繞圍幾圈,將整個粽子裹嚴(yán)實后,再將帶著蓑葉尖的蓑針從中間穿過粽子,蓑葉尖從粽子另一側(cè)露出,收緊了整個粽子,一個粽子就包好了。

裹好的粽子一般呈飽滿的尖三角形,為逗我開心,奶奶有時還特地將兩個小粽子合在一起,裹成扁五角形,叫“連心粽”,這是奶奶和我,心連心。

整個過程,奶奶就像制作一件藝術(shù)品。我呢,則在一旁,凝神觀看。不像現(xiàn)在超市出售的粽子,一根蓑葉,亂繞幾圈,再用帶顏色的帶子一扎,既沒有藝術(shù)性,扎粽子帶子上的色素對健康也不利。所以呀,超市的粽子我根本看不上,就愛吃奶奶裹的粽子。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十一

端午節(jié)到了,一些嘴饞的同學(xué)一定想到粽子吧!一個個小三角形的、讓人張著嘴流口水的粽子是怎樣包成的呢,在星期二,我就和奶奶學(xué)了一手。

星期二晚上,我正在家里無所事事。突然看見奶奶在廚房里忙碌著什么,大概又是需要幫忙了,我便走進(jìn)廚房,哦,原來奶奶在包粽子。奶奶先把棕葉左一折、右一折的將棕葉折成蛋桶狀,然后把糯米放進(jìn)小型單桶里再把剩下的棕葉沿邊折上,最后把線纏在棕葉上。這樣一個可愛的粽子包好了。我也想包幾個,便對奶奶說;“奶奶,我要包粽子?!薄本湍??能行?”奶奶非常懷疑,我理直氣壯地說:“哼!奶奶,你別門縫里看人—把人看扁了?!?/p>

說干就干,我拿起一片棕葉,也學(xué)奶奶那樣把棕葉折起來,沒想到形成了漏洞,把放進(jìn)的米都掉了,一次不行,再來,我這次盡量把棕葉折緊一些,放上米。果然,包得比上次好多了,奶奶說:“不錯。”這句話讓我增加了許多信心。終于把粽子包完了。我高興極了,心想我包的粽子一定會美味無比。

奶奶把粽子放進(jìn)鍋里,過了一會兒,一股香味在廚房里飄著,粽子煮熟了,興奮的望著一鍋粽子,心想:明天快快到來,我就可以回嘗我包的粽子了。

通過這次包粽子,我不僅學(xué)會了一份手藝,還體會了付出努力獲得的碩果。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十二

小時候,甚至現(xiàn)在,我都很愛吃奶奶包的粽子。

奶奶擅長做粽子。奶奶的粽子小巧玲瓏,里面有糯米、花生、甜蜜棗。

奶奶也知道我愛吃她的粽子,所以一旦聽說我要去奶奶家,她一定會準(zhǔn)備包粽子的材料。我一到外婆家,外婆就塞給我一個熱騰騰的粽子。綠色的粽子葉子包裹著里面的“水果”,就像金字塔的形狀。粽子又香又甜又好吃。

有時候,我吃粽子,奶奶會看著我吃。我想這個時候我奶奶一定很開心。

現(xiàn)在奶奶包粽子的習(xí)慣沒變,但是我吃粽子的時候就忍不住說起小時候吃粽子的事。她的話用三個字形容我:“像只貓”。

現(xiàn)在,我也明白,無論我多大,我依然會是一個在他們眼里永遠(yuǎn)長不大的很可愛的孩子。這些粽子里包含著奶奶對我無私的關(guān)心和愛護(hù),以及所有親人對我的'深情厚意。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十三

端午節(jié)這一天,人們會吃粽子、劃龍舟,傳說這是為了紀(jì)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一說到端午節(jié),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吃粽子,因為我奶奶做的粽子實在太好吃了。每回想起,都讓我垂涎三尺。

每當(dāng)端午節(jié),我都要看奶奶包粽子。今年的端午節(jié)我奶奶包的是肉粽子,我站在一旁邊看邊學(xué),因為我想把奶奶包粽子的手藝學(xué)會,以后我也要讓奶奶嘗嘗我親手包的粽子。奶奶把肉洗干凈,切成一塊一塊的,再把肉腌上一會,糯米淘洗干凈,然后就開始包粽子了。奶奶拿起兩片碧綠、細(xì)長的粽葉,把裹好腌肉的糯米團(tuán)包在粽葉中,再用繩子將它扎緊,一個漂亮的肉粽就完成了??粗棠淌掷锇玫囊粋€個粽子,我也忍不住想試試,奶奶同意了。

奶奶握著我的手,一步步教我,在奶奶的幫助下,我包的肉粽逐漸成型了。我興奮得一躍而起,抱著奶奶,開心地叫道:“我也會包粽子啦!”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中,倒水沒過粽子,蓋好鍋蓋,點著火。奶奶對我說,粽子要過一會才能吃,讓我先去睡會兒。等我一覺醒來,已經(jīng)聞到了滿屋的肉粽香。我一個鯉魚打挺,下了床,迫不及待地跑到廚房。奶奶說:“粽子好了,可以吃了?!蹦棠贪岩粋€剝好的粽子用筷子夾好,放進(jìn)我的嘴里。

糯米香混合著肉香散發(fā)出來,我咬第一口感覺到糯米的清香糯軟,再咬第二口嘗到了肉的美味,別提多好吃了。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十四

“蒸餅猶能十字裂,餛飩那得五般來?!边@是陸游《對食戲作》中的佳句。一碗熱氣騰騰的餛飩,是我在二嬸家吃得最多的食物,可奇怪的是,我好似永遠(yuǎn)吃不膩,回回吃,回回香,回回想。

每次二嬸接我去玩,回來不免要吃一大碗餛飩;每回二嬸問我吃點什么,我總是滿臉期待地脫口而出道:“餛飩!”

于是二嬸帶我去買配料,先去賣肉,二嬸在超市里審視著一塊塊豬肉,良久,二嬸挑中了一塊兒肥少瘦多的肉,然后,轉(zhuǎn)身跟肉店老板說道:“幫我們洗洗啊,順便絞一絞,我們要包餛飩,謝謝啊!”在老板一次一次的眼神詢問下,二嬸終于滿意了。然后她拉著我跨進(jìn)隔壁賣菜的店,匆匆選了一把長相秀氣又挺拔的芹菜帶回了家。

拌餡的過程是二叔的獨家秘訣,鮮紅的肉,翠綠的芹菜和小蔥,靜靜地臥在大盆里,香氣直沖腦門,還沒熟,就已經(jīng)聞到了香味。等用筷子拉起一大塊餡,穩(wěn)穩(wěn)當(dāng)當(dāng)?shù)胤旁诹吮∪绨准埖酿Q飩皮上,然后輕輕蘸水,用皮一卷,再一粘,一個餛飩就包好了。我每次想幫忙,二嬸就著急趕我:“去去,一邊玩去!”無奈,我只好老老實實地聽話,跟著二哥腳底抹油——溜之大吉。

我們滿頭大汗,跑回家的時候,餛飩的香氣順著廚房門,飄出家門,直往鼻子里鉆,我們不禁夸道:香飄十里啊!二嬸笑著罵我們嘴貧,吩咐我們自己端碗盛餛飩。在湯里泡上大塊的紫菜,又撒了蝦米,輕輕和了點醋,“開吃!”于是兩只小花貓上演努力進(jìn)食的一幕。皮薄餡多的餛飩,配上鮮美濃郁的湯,再吃口小蝦米,一個字——香!我抱著圓滾滾肚皮看看鍋里,二審忙說:“撐了便不許再吃了,再吃壞了腸胃可怎么辦?”

我從小便喜歡吃二嬸這口餛飩,二嬸就從小時候為我包到了現(xiàn)在。那些個餛飩店里賣的,都不及二嬸這口皮薄餡多的餛飩實成!那些各種餡兒的餛飩,都不如二嬸這口芹菜豬肉餡兒的餛飩讓我回味無窮!二嬸的餛飩,填滿了我的回憶!

餛飩包羅萬象,也包裹著我與二嬸之間的情誼!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十五

記憶中的五月初五,沒別的,只有滿屋子的粽子香,或許這也注定了我與粽子間的不解之緣吧!

很小很小的時候,最期待的莫過于端午節(jié)。等到了那一天,外婆總是忙里忙外地包粽子。而我,就站在一旁,饒有興趣地看著,自以為這就是生平最大的樂趣??粗馄艐故斓膭幼鳎瑢⑻J葉卷好,把糯米倒入其中,用繩扎好,這樣,一個棱角分明的粽子就完成了,看著看著,我也有點耐不住性子了,于是,也學(xué)著外婆的樣子,將蘆葉卷好,倒入糯米,只是蘆葉卷得不行,漏洞百出,害得糯米滿地都是,到了扎繩子時,又是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是好。這時外婆就會開心地笑著,并認(rèn)真地教我,于是形狀各異的粽子就在我手上誕生了……待粽子香飄滿屋時,我就迫不及待地品嘗自己包的粽子,心里美滋滋的。

到了再大一點的時候,沒有時間看外婆包粽子了,只是等到了粽子飄香時,品嘗幾個。不過,此時心境不同了。有一次,天真的我曾這樣問外婆:“為什么要送粽子給屈原呀?”外婆笑笑說:“他很善良而且愛國呀!”于是,我開始了解屈原的品質(zhì),屈原的精神內(nèi)涵。之后,品嘗著清香醉人的粽子,靜靜地體味著歷史的滄桑,真是別有一番情趣啊!

去年端午節(jié),我又回到家中,外婆仍然在忙著。我悄悄地坐下來,像小時候那樣,學(xué)著外婆的樣子包粽子,于是就有了方粽,菱粽、子母粽……仔細(xì)一看,跟以前包的差不多,技術(shù)沒有太大長進(jìn)。

我又品嘗著自己包的粽子,一種熟悉的滋味涌上心頭,如同粽子餡中的糯米那樣純正,又如蘆葉般的清香脫俗!

跟奶奶學(xué)包粽子篇十六

五月五端午節(jié),人們?yōu)榱思o(jì)念屈原,包粽子投入江河中,吃粽子也成為了中國端午的習(xí)俗之一。

我奶奶是我們村里有名的手藝人,她對潮汕吃食的了解,那可是說不清的。只要是潮汕的吃食,你說的出來,我奶奶就做的出來,味道好極了,樣子也好看。我最愛的,自然是奶奶親手做的粽子了。

五月四晚上,奶奶把糯米、紅豆和花生放在水里泡著,把粽葉擦了擦。等到第二天天微微亮的時候,她就起床腌豬肉還有鳥蛋,少許鹽,多放醬油,豬肉一定要剛剛殺的豬,味道才極鮮,還必須是白豬肉多,粽子才好吃。至于鳥蛋,奶奶一定要大大的,分量足的。豬肉和鳥蛋準(zhǔn)備好了,就可以把昨晚泡的糯米、紅豆和花生撈起來,攪拌在一起,再把粽葉和棉繩準(zhǔn)備好了,就可以包了。

奶奶特別注意各種吃食的模樣,特別是自己動手的,個個樣子秀氣。對于粽子,她更加重視。她將粽葉一折,就有了第一個角。(潮汕粽子都有三個尖角)我也學(xué)不會,我都看了好幾年了!然后往里面放一層糯米,再放豬肉,鳥蛋,然后再鋪上一層糯米,餡就完成了。重點的兩個角來了,一只手安這粽子內(nèi)部,另一只手將粽葉折疊下來,然后再捏捏兩個小角兒,那起棉繩,在粽子上繞三圈,再打一個結(jié),就成了。

看著奶奶一個接著一個,很快就一鍋了,馬上就可以蒸了,我家不用煤氣爐,因為味道不一樣,于是就跑到老家用柴火蒸,熟了的香味,伴了我整一個童年。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41350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