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幫助教師提前預設教學活動的過程和結果,有利于教師的教學策略和評價方法的選擇。教案的編寫應注意課堂教學的時序控制,合理安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大家可以借鑒其中的優(yōu)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修改和創(chuàng)新,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果。記住,教案的編寫是一項重要的教學準備工作,只有做好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才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事半功倍,取得好的教學效果。祝愿大家教案編寫順利,教學工作順利!
古詩登教案篇一
《游山西村》這首詩生動地描繪了豐收之年,農村歡悅一片的氣象和鄉(xiāng)村的風光習俗,展現(xiàn)了一幅田園生活的美好圖畫。贊揚了農民的淳樸、好客的品性,表現(xiàn)了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體會詩人的心境。
2、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和音韻美。
3、理解關鍵詞的意思,反復誦讀。
4、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和音韻美。
教學重難點。
能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體會詩人的心境。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語言的節(jié)奏和音韻美。
教師準備(包括媒體):準備教學掛圖,讓學生課上易于觀察,讀懂詩中蘊含的道理。
學生準備:做好預習:
預習生字、朗讀課文、回答問題、提出質疑。
教學過程。
一、引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采用“古詩接龍”的`方式,復習以前學過的描寫景色的詩。
二、學習《題西林壁》。
1、詩人的觀察地點和觀察角度有哪些變化?你認為詩人所見到的景色有什么不同?
可先讓學生找出“橫”“側”“遠”“近”“高”“低”這幾個表示地點轉換的字,然后再想象景色的變化。
2、你認為怎樣才能看清廬山的真面目?
3、結合學過的《畫楊桃》一文或自己的生活實際,說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包含了什么道理?小組交流匯報。
三、變換角色、交流認識。
1、扮演蘇軾,可問其他同學“讀了這首詩有什么感受?”
2、做一次采訪者,可問蘇軾“為什么寫這首詩?”
【學法指導】引導學生思考: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同學和身邊的事物呢?結合生活實際回答。
四、學習《游山西村》。
1、陸游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表達了什么?
看到“山重水復,柳暗花明”,感受到農人純樸、田家盛情,表達詩人對農村生活的真摯感情。
2、你是通過那個字感受到農人田家的盛情的?由此你想象到了什么情景?
五、用優(yōu)美的語言具體描繪想象到的情景。
1、美酒加盛情讓人沉醉;山巒重重,水道彎彎,柳蔭深深,鮮花簇簇讓人迷戀;前行的路就在這美景之中。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陸游眼中的景色。
2、我們在什么情況下會產生“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舉例子說一說。
作業(yè)布置。
必做【同步達標】:
選做【創(chuàng)造實踐】:
自己出一期手抄報。主題是:走進詩歌。
古詩登教案篇二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清明》。
3、能借助注釋了解詩句的意思,描述詩中的節(jié)日情景。
學生能借助注釋了解詩文大意,描述詩中的節(jié)日情景。
3課時。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老師為大家?guī)砹硕Y物,想不想看?(配樂《春節(jié)序曲》,播放關于春節(jié)的各種圖片,如包餃子、貼春聯(lián)、拜年等)。
2、春節(jié)是一年中最熱鬧、最喜慶的日子,而宋代著名文學家王安石,只用了28個字就把這么熱鬧的場面寫出來了。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古詩《元日》。(板書:元日齊讀課題,解釋“元”的含義)。
二、初讀古詩,讀準節(jié)奏,學習生字。
1、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自讀古詩。(出示自讀要求:一、讀準字音;二、讀通句子;三、讀準節(jié)奏。)。
2、指名讀,師生評議,糾正字音。
3、再讀,教師指導,劃分朗讀節(jié)奏。
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教師范讀。(“/”表示朗讀時要短暫停頓)。
(2)指名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
(3)齊讀。邊讀邊想:這首詩描繪了古人過春節(jié)的幾個畫面?(3個畫面)。
4、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畫面:“爆竹聲中一歲除”。(齊聲讀)。
(1)你知道為什么要放爆竹嗎?(古人燃放爆竹是用來嚇跑妖魔鬼怪,以求得新年的安寧。到了宋朝,人們用鞭炮替代了爆竹,但仍蘊含著美好的祝福,他們希望新年大吉大利。)。
(2)新年的鞭炮聲告訴我們:舊的一年結束了,哪個字可以看出來?(除)。
5、看吧,天上的煙火、亮光,地上的紅爆竹,那一刻,怎能不激動呢?(課件出示相關圖片)。
(1)齊讀,用快樂、激動的心情朗讀。
(2)現(xiàn)在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學生交流)。
(3)你能用一個四字詞語概括這場景嗎?(如辭舊迎新、萬象更新、喜氣洋洋)。
6、生看畫面,師描述:放完爆竹送走舊年,在大年初一一大早,全家人迎著暖洋洋的春風,品嘗新年的第一口酒?。ㄕn件出示:春風送暖入屠蘇)。
(1)再讀這句,哪一個字值得我們品味?(暖)說說你的理解。(爆竹聲中辭舊迎新的快樂;喝了酒心里暖洋洋;小孩子長大了感到快樂,青年人覺得自己是家里的頂梁柱,心里有了責任感,老年人非常幸福,健康長壽,心里高興。)。
(2)再讀詩句,讀出你體會到的“暖”。
同學們,這是新年美好的第一天!初升的太陽把明亮耀眼的光輝灑向千家萬戶,人們都出門迎接朝陽。迎著紅日,人們喜洋洋地用新桃符換下舊桃符。此時的場景給你怎樣的感覺呢?(溫暖的陽光,生活更有希望)。
7、課件出示: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1)指名讀、齊讀。(讀出充滿希望的感覺)。
(2)男女分組賽讀。
(3)從“總把新桃換舊符”這句古詩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我仿佛看到了人們在用新的桃符換下舊的桃符。)。
新的一年到了,家家戶戶貼上了紅紅的春聯(lián),掛上了紅紅的燈籠,人們走家串戶,到處洋溢著喜慶的氣氛。同學們,把你們的感受讀出來吧!
三、課堂延伸:交流春聯(lián)。
1、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春聯(lián)。(全班交流)。
2、課件出示春聯(lián),全班齊讀。
3、教師指導書寫課后生字“舊、符”;生寫,師評價并隨機展示。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你們知道清明節(jié)是幾月幾日嗎?(4月5日前后)清明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是祭祖、掃墓和踏青出游的日子。唐代詩人杜牧在《清明》一詩中寫出了清明節(jié)的特殊氣氛,今天,讓我們跟隨詩人去看看吧。(板書:清明)。
2.課件出示詩人簡介。
二、初讀古詩,探究初成。
1、自由誦讀,讀準字音,把詩句讀通順,讀出韻味和節(jié)奏。
2、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糾正不準確的發(fā)音。
(2)找出難記的字,互相交流,學習識記方法。
(3)借助注釋試著理解詩中的詞語和詩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
三、品讀欣賞,質疑再探。
1、學習古詩第一句。(課件出示古詩1、2行)。
(1)指名朗讀,學生評議,教師指導。
(2)課件出示重點詞“清明、紛紛、欲斷魂”的解釋,并配相應圖片。
(3)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清明節(jié)這天細雨紛紛,路上遠行的人好像斷魂一樣迷亂凄涼。)。
(4)指導朗讀,讀出詩句的意境。
2、學習古詩第二句。(課件出示古詩3、4行)。
(1)說說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想找人問問哪兒有酒家,牧童用手指向遠處的杏花村。)。
(2)想象當時的情景(雨紛紛,欲斷魂,遙指,杏花村),有感情地朗讀,讀出詩句的意境。
3、教師范讀,感受古詩的韻律。
4、思考:整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懷念逝世親人)。
5、自由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6、學生小結學法:
解題目—知作者—釋詩句—懂詩意—品詩味。
第三課時。
一、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1、在遙遠的古代,當深深的思念、濃濃的鄉(xiāng)愁涌上心頭,許多詩人就用手中的筆來表達無盡的思念之情,詩人王維就寫下了一篇流傳千古的思鄉(xiāng)佳作。(板書: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2、課件簡介詩人王維。
二、自讀古詩,讀準字音。
1、檢查自學情況:
(1)指名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糾正不準確的發(fā)音。
(2)找出難記的字,互相交流,學習識記方法。
(3)借助注釋,試著理解詩中的詞語和詩句。(學生自主學習,教師點撥)。
2、課前我們搜集了有關重陽節(jié)的資料,誰來用一兩句話介紹一下?(課件出示重陽節(jié)簡介)。
三、細讀品味,感悟理解。
1、課件出示: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1)出示與詩句相對應的圖片,讀完這句詩你有什么感受?
(2)談話過渡:詩人寫這首詩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身處舉目無親的“異鄉(xiāng)”,每逢佳節(jié),作客他鄉(xiāng)的思鄉(xiāng)懷親之情,就更加強烈了。
(3)讓我們帶著思念之情來朗讀吧!(男女讀、小組讀)。
2、課件出示: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1)指名讀、齊讀,教師范讀。
(2)這兩行詩的意思是什么?(我在遙遠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陽節(jié)兄弟們佩戴著茱萸登高,遺憾的是唯獨缺少了我一個人。)。
3、感受古詩的韻律:古詩文有一個特點,具有韻律美,我們可以通過停頓和重讀把它表現(xiàn)出來。
課件小結: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4、齊讀古詩《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背誦古詩。
四、記憶識字,書寫指導。
1、課件出示會寫字,學生自主識字。
2、教師示范,提示重點筆畫:“獨”的部首是“犭”,“異”的上半部分是“巳”。
3、學生練習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板書]。
元日春節(jié)熱鬧歡快。
清明清明節(jié)斷魂杏花村。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重陽節(jié)思親、思鄉(xiāng)。
本課三首古詩都與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有關,詩句描繪的畫面感很強。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先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再引導他們有感情地朗讀,以不同的誦讀方式去體會詩人的情感,體會古詩的語言美、韻律美。最后聯(lián)系生活實際讓學生自主交流讀完古詩的感受,體會古詩的意境。
古詩登教案篇三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中的詞語,說說古詩的大概意思。
3、憑借語言文字,想象詩歌所描寫的景象,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內蘊美。
1、理解古詩內容,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
2、通過思索、想象詩中所描寫的環(huán)境、心情,并反復吟誦、回味,理解詩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2課時。
第一課時。
1、學習體會《尋隱者不遇》這首詩采取問答體,寫出山的高大幽深和行蹤不定的隱士生活情景。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一、導入。
1、我們曾經學習過不少古詩,誰來背背?大家想想,我們以前是怎樣來學習古詩的?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古詩。
二、學習《尋隱者不遇》。
(一)初讀感知。
1、出示古詩。
2、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指名讀,齊讀,讀準生字。
3、簡介作者。
4、解題。
指名說說題目的意思。
(二)細讀理解。
1、自由朗讀課文,想想:這首詩里都寫了些什么?主要內容是什么?
2、指導理解。
(1)“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松下問童子”告訴我們什么?
由“言師采藥去”可知道什么?還可以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2)“只在此山,云深不知處?!?/p>
這是誰說的?由此推測詩人問了些什么?
從童子的回答中,我們可以想象到什么?(童子的語氣、神態(tài))。
詩人聽了童子的回答,想象一下詩人可能會做些什么動作?心里會想些什么?
(詩人聽后的動作、神態(tài),看到山的幽深……)。
(3)指導朗讀。
3、感悟詩情。
(1)讀完全詩,你們覺得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是什么?請談談理由。
(2)學生自主思考,小組交流。
(3)討論交流。
隱者沉醉于山林之中,詩人對隱者充滿了敬意,也洋溢著羨慕之情。當然,由于“不遇”,多多少少有些悵然若失,但觀賞了山中美景,忘卻了世俗的煩惱,心中更多的是興奮、開朗。
4、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1、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2、試著把這首古詩改寫成一篇記敘文。
古詩登教案篇四
1、教學《靜夜思》,學會生字,理解“疑、舉、思”等字的意思。
2、背誦并默寫《梅花》一詩。
理解詩句的意思。
在古詩的學習中體會《靜夜思》一詩中體現(xiàn)出來的意境。
一、簡短談話,引入課題。
1、齊讀課題。
2、釋題。
3、介紹詩人生平。
二、自由讀《靜夜思》
1、學生字。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朗讀特點。
3、讀通詩句。
三、指導朗讀。
1、學生試讀,評議。
2、聽課文錄音,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3、跟錄音讀課文。
4、試讀、評議。
四、講解詩句。
1、讀古詩。圈出不懂的.字。
2、學生試解。
3、教師補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舉:抬。抬頭望見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頭思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和親人。
4、連起來說說《靜夜思》的意思。
五、背誦全詩,體會感情。
1、詩人李白看到明亮的月光,為什么感覺像撒在地上的霜?
2、靜夜是深夜,為什么深夜詩人還沒睡?
3、詩人這樣想念、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我們該怎么讀出思鄉(xiāng)之情呢?
4、學生自由練習。指名讀。
5、背誦全詩歌。
六、總結。
1、教學(梅花)學會詩中的5個生字,理解詞義。
2、有感情地讀背全詩3體會梅花的風格
理解詩中的重點字詞的意思。
一、啟發(fā)談話
二、聽課文錄音
三、理解詩義
1、學習12兩句。
2、正確朗讀兩句。說說帶點字的意思:數 凌
3、說說兩句的詩意“墻角邊有幾枝梅花,因為正毛著嚴寒獨自開放”
4、學習34句。
5、正確讀。
6、理解帶點字“遙 為 暗”。
7、試說兩句的詩的意思“遠遠就知道那不是雪,因為有淡淡的清香飄來?!?/p>
四、指導有感情的朗讀。
五、指導背誦。
古詩登教案篇五
一、復習設計說明:古詩文是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古詩文的學習是青少年了解民族傳統(tǒng),接受優(yōu)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徑?!墩Z文課程標準》對古詩文的學習作了明確要求,要求7—9年級學生背誦80篇古今優(yōu)秀詩文。本期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時,我進行了一些探討,現(xiàn)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教學故詩的復習設計。
二、教學目標:
1、體會詩的'意境及作品風格。
2、領略詩歌和音樂完美結合的神韻,吟唱仿寫古詩詞。
3、學生作品——仿詩。
三、教學過程:
(一)、教師活動:
1、復習以前所學古詩詞。
2、指生朗讀或背誦所學古詩。
3、分類復習如寫景、說理等類的古詩。
4、自主、合作、探究、賞析理解古詩的意思。
5、討論、探究古詩詞特點。
7、學生作品展示。
8、互評互改仿寫古詩作品。
9、作業(yè):默寫制定古詩背誦篇目。
(二)學生活動:
1、復習以前所學古詩詞。
2、指生朗讀或背誦所學古詩。
3、分類復習如寫景、說理等。
4、自主、合作、探究、賞析。
5、討論、探究古詩詞特點并理解古詩的意思。
7、學生作品展示。
8、互評互改仿寫古詩作品。
9、作業(yè):默寫制定古詩背誦篇目。
四、教學反思。
古詩詞很好的體現(xiàn)了漢語的音樂美,有雙重疊韻,有平仄相對,通過演唱,學生可以深切地感受漢語的那種節(jié)奏感、韻律感,培養(yǎng)高雅的審美情趣。
復習古詩詞的教學目的:
1、繼續(xù)領略詩歌和音樂完美結合的神韻,體悟純文學藝術和流行文化互相融合的精妙,增強對詩歌藝術的親和力。
2、通過古詩詞的復習,學生做到:讀一讀,感受美;鑒賞美;看一看,理解美;寫一寫,創(chuàng)造美。
3、提高藝術鑒賞水平,積累古今詩詞。
教學方法:吟誦——翻唱——仿寫。
注重實踐,注重體驗。
本堂課復習目標設計的意圖在于:讓語文課充滿“語文味”,讓學生體會詩情畫意,吮吸文明智慧,激發(fā)自己創(chuàng)作詩歌的熱情。讓學生仿寫古詩詞,鼓勵學生進行實踐創(chuàng)造,從而提高自身文學素養(yǎng)。
古詩登教案篇六
1.學會本課7個生字。
2.初步學會學習古詩的方法,能結合句子理解詞義,讀懂詩句,并能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
3.了解古代勞動人的悲慘生活,認識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無比熱愛的感情。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并默寫課文《古詩》。
1.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
2.理解詩句的意思。
3.體會作者在詩中表達的思想感情。(難點)。
布置學生預習后,從介紹時代背景入手,為學生理解詩句內容打下基礎。教給學生學習古詩的方法,讓學生通過理解重點詞語來理解詩句意思。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想象詩句之間含著的意思。利用插圖,指導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讀文,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最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敘述兩首詩的意思,深化理解。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提出要求,布置預習。
1.按拼音讀準生字音后,朗讀課文。
2.把每句詩句劃分成詞或詞語,聯(lián)系整首詩初步理解詞或詞語的意思。
3.不理解的字詞,聯(lián)系詩句取義。
二、簡介時代背景,解題導入新課。
我們開始學習兩首古詩,一首是《古風》,這是唐代詩人李紳作的。古風,即古體詩,這里的風和“風雨”的風不是一回事,不要把風當作風雨的風。另一首詩是《蠶婦》,作者是宋代詩人張俞。蠶婦是指養(yǎng)蠶的婦女。
兩首詩雖然寫作的時間不同,一首是唐代,一首是宋代,但是都是處在封建社會。封建統(tǒng)治者、剝削者拼命地壓榨和剝削廣大人民,致使人民生活痛苦不堪。那時有不少詩人寫出了大量反映人民疾苦的詩歌。我們要學的就是其中兩首。學這兩首詩,要認真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這節(jié)課先學習《古風》。(板書:課題、作者)。
三、檢查預習,教給學習方法。
1.齊讀《古風》,教師注意正音。
2.介紹學習方法。
(1)學習古詩要初步做到三點:
先把詩句劃分成詞或詞語,聯(lián)系詩句理解詞或詞語的意思。再把詞的意思連起來理解詩句的意思。最后把詩句連起來理解整首詩的意思。
(2)請一個同學說說學習古詩要做到哪三點。3.檢查預習,認識詩中的字或詞語。
(1)讓學生說出自己怎么劃分詩句的詞或詞語的。
(2)統(tǒng)一劃分,詩上用橫線劃出。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四、講讀詩句,理解意思。
1.讀前兩句詩,理解關鍵詞“粟”、“子”的意思。(粟、小米。這里指糧種。子,子實。這里指糧食。)。
2.明確“一?!?、“萬顆”是虛指。
3.用自己的話說前兩句詩的意思。(春天播種下種子,秋天收獲許多糧食。)。
4.設問:從春種到秋收,說說農民的辛勤耕種。
5.讀后兩句詩,理解“閑田”、“猶”的意思。(閑田,空閑的田地?!蔼q”,還、仍舊。)。
6.講解“四海”(古人認為中國四周被海洋包圍,“四?!本椭钢袊麄€疆域。)。
7.用自己的話說說兩句詩的意思。(四海之內沒有空閑的田地,可是辛勤耕種的農民還被餓死。)。
8.說說整首詩的意思。
10.想一想,說一說;為什么農民辛勤耕種,收獲很多糧食,到頭來還會饑餓而死?(是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剝削者的剝削壓迫造成的。)。
五、看插圖,讀詩句,體會作者思想感情。1.看圖(右上:農民收獲的情景。右下:農民乞討。想象:農民饑餓而死的情景。)。
2.讀全詩,回答問題:“農民猶餓死”是在什么情況下發(fā)生的,為什么會這樣?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不滿,對勞動人民無比同情。)。
4.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附:板書設計。
第二課時。
一、明確學習古詩的方法。
請學生說說上節(jié)課老師是用什么方法教大家學習古詩的。(略)。
二、讓學生試用學古詩的方法學習古詩《蠶婦》。
1.朗讀《蠶婦》,劃分詞或詞語。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
遍身羅綺者,不是養(yǎng)蠶人。
2.老師介紹養(yǎng)蠶結繭繅絲織綢緞,為理解詩句打下基礎。3.讓學生說出詩中難以理解的字詞。
滿(淚水多、浸透)。
羅綺者(穿絲織綢緞的人)。
教師指出詩中“城市”和現(xiàn)代漢語“城市”的區(qū)別。(入城市,到城里去趕集。)。
4.讓學生試著用自己的話說出詩的意思。
(一個養(yǎng)蠶的婦女到城里去趕集,回來時淚水不斷,把手巾都浸透了。原來她在城里看到全身穿著羅綺的人并不是養(yǎng)蠶的,這是多么不合理?。。?。
三、展開想象,深入體會詩的意思。
1.養(yǎng)蠶的婦女到城里趕集去干什么?(賣蠶繭、繅絲,維持生活。)。
2.為什么她傷心的淚水會浸透了手巾?(自己養(yǎng)蠶,繅絲,卻穿不上絲綢衣服,而不養(yǎng)蠶的人卻渾身上下都穿著綢緞,覺得太不合理,感到傷心極了。)。
3.看圖,從神態(tài)和穿著上對“蠶婦”和“羅綺者”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蠶婦:傷心落淚,身著粗布。勞者不獲。
羅綺者:喜笑顏開,遍身羅綺。獲者不勞。作者揭露不合理的現(xiàn)實,表達對勞動人民深切同情。)。
四、總結教學。
1.齊讀兩首詩。
2.通過讀古詩二首,你對封建社會有些什么了解。(封建制度不合理,勞者不獲,獲者不勞。勞動人民被壓迫被剝削,生活困苦。)。
3.激發(fā)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熱愛。
五、鞏固教學。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提示讀法,范讀。(這兩首詩都是五言四行詩,每行五字,可以按二、三停頓,讀出詩的節(jié)奏,停頓時間比逗號稍短一些)3.在朗讀基礎上,背誦《古風》。
4.作業(yè)。
(1)課后“思考·練習”第3題,填在書上。(選用“2”、“3”、“3”)。
(2)書寫生字(分析字形)。
(3)默寫《古風》。
附:板書設計。
蠶婦。
養(yǎng)蠶人羅綺者。
傷心落淚喜笑顏開。
身著粗布遍身羅綺。
勞者不獲獲者不勞。
古詩登教案篇七
1.說說自己可愛的家鄉(xiāng),抒發(fā)對故鄉(xiāng)熱愛之情。
2.想象古人離開故土后如何抒發(fā)思鄉(xiāng)之情。
.教師引述:我國宋代有個詩人叫葉紹翁。有一年秋天,他離開家鄉(xiāng),獨自在外。一個傍晚,他外出散步,觸景生情,便提筆寫下了一首詩,大家想知道寫了什么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下這首詩。
(課件漸顯第一張幻燈片課題——夜書所見)
(多媒體課件放映第二張幻燈片)
1.觀察電視中圖畫,說說所看到的情景。
1.自由朗讀。借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讀正確這首詩。
2.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認讀生字的情況,有重點地指導識記。
(放映第三張幻燈片,重點指導生字詞)
3(放映第四張幻燈片,指導古詩朗讀)
朗讀節(jié)奏參考:
蕭蕭/梧葉//送寒聲,江上/秋風//動客情。
知有/兒童//挑促織,深夜/籬落//一燈明。
指名朗讀,先指導讀準字音,再讀準節(jié)奏,讓學生體會古詩朗讀的特點。
4.借助字典和詩后注釋,理解詩中詞語意思,并圈出不理解之處。
1.老師范讀古詩。要求學生邊聽邊仔細看圖、思考兩個問題句詩的意思。
(放映第五張幻燈片,畫面中出現(xiàn)兩個問題。)
問題一 詩中描寫了哪幾種事物
問題二 這首詩表達出了作者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2.學生四人為一小組進行討論,各自對上面的問題發(fā)表見解。
3.老師重點點撥理解:(放映第六章幻燈片,畫面飛入正確答案)
答案一 詩中描寫了梧葉、秋風、兒童、燈明。
答案二 一是動思鄉(xiāng)之情,二是勾起對童年往事的回憶。
4.有感情朗讀。
1、還有哪些思鄉(xiāng)的詩句
(放映第七張幻燈片)
《舟夜書所見》(清·查慎行)
《泊船瓜洲》(宋·王安石)
《雜詩》(唐·王維)
教后反思:中年級的古詩教學,要重視指導學生感受詩的內容,充分領悟詩人的情感,然而詩的語言是濃縮的精華,加之詩人的創(chuàng)作背景學生根本無法體驗。所以,不能單單逐句理解詩句的意思,而應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行感悟。
在本節(jié)課教學時,根據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1、自己正確讀古詩,注意詩的節(jié)奏、韻律;2、理解詩歌意思是體會感情的前提。讓學生借助注釋、幻燈片圖畫自己理解詩意;3、借助cai課件體會詩情、詩境。4、拓展閱讀,用cai課件呈現(xiàn)意境相近的古詩,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課堂上,學生興趣盎然,做到獨立思考,激烈討論,彼此間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在自己獲取知識的過程中,體驗成功的喜悅。
古詩登教案篇八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認識“忄、木、矢、攵、尸”五個新偏旁。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自主積累詞語。
3、感受春天的美麗景象和勃勃生機。
1、認識本課生字和新偏旁。
2、能夠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指導書寫生字。
4、理解古詩的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機,激發(fā)自己熱愛春天的情感。
生字卡片、教學掛圖、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磁帶、錄音機
情境法、談話法、講授法、朗讀指導法。
看圖學古詩
二 課 時
一、畫面導入,揭題簡介
1、出示圖畫:多漂亮的畫面呀!誰知道這圖上的是什么季節(jié)?從哪兒看出來的?
2、老師:春天的早晨多么美麗呀!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唐代詩人孟浩然寫的一首描寫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詩《春曉》。(板書:春曉)
3、師解題:“曉”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
4、過渡:理解題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詩意,體會詩情。
師:上學期我們都已經把這首詩背下來了,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學習。
1、自讀《春曉》。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
3、學生就自己不理解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三、感悟欣賞
(想象畫面,聽配樂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1、讀了這首古詩,你有什么感受?
2、誰能有感情地把這首詩讀給大家聽?(指名讀,讀后評議)
3、師指導朗讀。
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4、現(xiàn)在,讓我們一邊聽著音樂,一邊想象著畫面,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吧!
四、學習生字“春、知、少、處”。
1、師范寫,學生觀察每一筆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學生練習,教師巡視指導。
五、擴展活動
師:課下,請大家再搜集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我們在下一節(jié)課上交流。
一、復習導入
1、指名背誦《春曉》。
2、全班背誦。
3、教師導言:春天真是一個令人喜愛的季節(jié),不僅我們喜歡春天,古代的詩人也喜歡,他們寫下了許多關于春天的優(yōu)美古詩。這節(jié)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春天美好景象的古詩。
4、板書課題:村居(學生齊讀課題)
5、理解題意:村(農村)居(居?。?/p>
二、認識生字,讀準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從詩句中圈出生字。
2、學生匯報,教師檢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讀。
(2)去掉拼音,指名認讀生字。
(3)練習讀文中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村居 楊柳 春煙 兒童 散學 放紙鳶
(4)引導學生結合掛圖,理解以上詞語的意思。
(5)分句指名讀詩句。
(6)全班齊讀古詩。
三、圖文結合,讀懂古詩
1、學生一邊讀古詩,一邊認真看圖想象圖中所描寫的景物。
2、說說你讀懂了哪幾行詩句?
3、學生反饋,練習朗讀相對應的詩句。
4、指名將各詩句的意思連起來說一說。
四、總結想象,讀好古詩
1、學生再讀古詩,說說這首詩中哪幾行詩句是寫景的,哪幾行是寫人的?
2、指名學生反饋,指導朗讀。
五、識記生字,練習書寫
1、抽讀生字:放、忙、居、村
2、練習口頭組詞。
3、指導書寫。
4、學生逐字仿寫。
六、結束課堂,布置作業(yè)
把本課的兩首古詩背給家長聽。
1 古詩兩首
春曉 村居
春眠/不覺曉, 草長/鶯飛/二月天,
處處/聞啼鳥。 拂堤/楊柳/醉春煙。
夜來/風雨聲, 兒童/散學/歸來早,
花落/知多少。 忙趁/東風/放紙鳶。
古詩登教案篇九
教學要求:
1、了解兩首古詩的詩句的意思。
2、了解詩的作者的相關知識。
3理解詩句所蘊含的道理。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學習第一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詩人杜牧。
(2)釋題:江南春,顧名思義,描寫江南的綺麗春色。同時又慨嘆南朝覆滅,流露興亡之感,寄托了諷喻之意。
(3)一二句寫今:
千里江南,到處是綠葉紅花,到處是水村山郭,到處是酒旗招風,展現(xiàn)了一幅生機勃勃、春色無邊景無限的畫面。
(4)三四句吊古:
2、有感情地朗讀、背誦。
二、學習第二首。
1、解釋詩題,簡單介紹詩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詩人程顥。
(2)這首詩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興所致寫下來的。描寫了風和日麗的春日景色,抒發(fā)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寫景:
淡云、輕風、紅花、綠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長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4、指導反復朗讀,感受古詩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請同學搜集有關描繪春天美麗景色的古詩并背誦。
古詩登教案篇十
四首詩都是唐代詩人的作品,都是寫景抒情詩。學生可以通過課件上重點詞語的解釋來理解全詩的意思。要求學生知道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學會生字,掌握靈活翻譯詩句的能力、自學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把學生帶入詩情畫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語言。讓學生在“讀、想、悟、背”的綜合閱讀活動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積極的探究,解讀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的意蘊,品味古詩的物質,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了學習情境,利用直觀的欣賞可以幫助學生進入情境,身臨其境地去感受,就不至于令學生感到枯燥無味,也可以更好的理解古詩的含義。
我利用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感受,讓他們在情境中發(fā)揮想像,練習說話,體會詩人去感自然的美和他的內心情感。
1、知識與技能:
(1)、學會生字;結合上下文理解直、疑、坐、晚、于、對、孤獨等詞在詩句中的意思,進而理解詩句的意思。
(2)、培養(yǎng)學生靈活翻譯詩句的能力、自學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古詩背誦比賽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
(2)、通過對字、詞的分析理解把握全詩的內容;
(3)、通過多種形式朗讀悟出意境并背誦。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4、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觀察畫面,吟誦古詩想象意境,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邊讀邊想象畫面,品詞賞句,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望廬山瀑布》和《山行》這兩首詩都是通過寫景來抒發(fā)作者對大自然美麗景色的贊美之情。教學中,我的教學力求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效率。采用教——扶——放的方法。學生可以通過課件上重點詞語的解釋來理解全詩的意思。通過朗讀示范來讀好古詩,掌握停頓,還可以了解一些與本詩有關的相關信息。并總結出學習方法。通過按按按媒體對學習進行檢測和鞏固。
《 望廬山瀑布》語言簡潔,用詞精當。全詩采用極其夸張的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再現(xiàn)了廬山瀑布的雄偉壯麗,可以說是一幅氣勢恢弘的寫意山水圖。《山行》是一首七言絕句,詩中通過對寒山、石徑、白云、楓林的描寫,勾畫出了一幅絢爛的山林秋色圖。教學的過程中,我在識字的基礎上,重點讓學生理解詩句,從中體會到詩人那不同一般的情感,讓學生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感受到這是一首秋的贊歌。在當前的古詩教學中,首先要打破傳統(tǒng)的逐字逐詞逐句牽引,而后串詩意的串講式的教學模式,還給學生獨立思考、發(fā)揮想象的空間。我以觀察圖片入手,先讓學生背誦寫春天的古詩,引出課題,學習關于秋天的古詩,讓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接著讓學生觀察課文插圖,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所看到的秋天景色,遠處的高山,漂浮的白云,半山腰的幾戶人家,火紅的楓葉和欣賞風景的詩人等等,(引導學生說時,注意向古詩靠攏,特別是古詩所描繪的幾個畫面,意境,要讓學生充分感受,領悟,充分表達。)
在教學《山行》時,學習“霜葉紅于二月花”這句話,首先理解句子的意思。他們分析出了秋天的霜葉更加的美麗紅艷。所以比二月花更家的吸引人。讓作者流連忘返。就勢出示按點題:
這句話運用( )寫作手法?1、比喻 2、對比、3、夸張
讓學生思考運用對比的方法,說明詩人熱情地贊美秋天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贊美了秋天楓樹的生命力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旺盛。充滿了活力。學生在討論思考、交流聆聽、檢測反饋中,真正的感受到了詩句語言的魅力。
接著讀古詩,將古詩讀通讀順。并聯(lián)想回憶剛才的插圖畫面來說說你理解了哪句古詩的意思。(由于有前面觀察的鋪墊,學生理解的透徹,老師適當點撥個別重點詞句。因此理解詩句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掌握的較好,逐漸進入詩詞意境。)
最后在老師引導下入情入境地有感情讀古詩,由于在自說自悟的基礎上,這節(jié)課教學任務完成的較圓滿。
本節(jié)課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把學生帶入詩情畫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語言。讓學生在“讀、想、悟、背”的綜合閱讀活動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積極的探究,解讀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的意蘊,品味古詩的物質,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在學習的拓展環(huán)節(jié)中,讓他們在積累并背誦詩人的其他詩句。幫助他們更多的感受到祖國的文化的源遠流長。
講《江雪》一詩,讓學生在了解了柳宗元的生平以及一些主要的事跡后,對于他的孤寂的心情能夠有所體會。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把學生帶入詩情畫意的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學語言。讓學生在“讀、想、悟、背”的綜合閱讀活動中充分自主、有效的合作、積極的探究,解讀古詩的意思,感受古詩的意蘊,品味古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1、以互文構建廣闊的“對話場”。
有人說,“詩不是鎖在文句之內,而是進出歷史、空間里的一種交談”。這話指出,想要與詩交談必須先得做到能夠“進出歷史、空間”。學生相應的知識、經驗的儲備成為他們能否與詩對話,走進詩歌意境的關鍵。因而,教師應該根據古詩文本,去喚起或開掘學生隱藏著的文字文本或經驗文本,構建廣闊的“對話場”,在交流碰撞、相互作用中加深詩意的理解。
2、以想象催動心靈的對話。
意象是構成詩歌意境的主要元素,體悟詩意絕對不能回避意象。意象就是飽含著詩人思想情感色彩的形象,透過這些形象營造的情境進入詩人的心靈世界,就是由“象”而得“意”的過程,這一切必須借助想象。想象是學生與詩人、與文本對話的橋梁。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想象?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1)聯(lián)系經驗,尋言明象。語言背后形象的喚起,很大程度上得力于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的催化。在讀詩時,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加以擴展,想象連綴成畫面,便能獲得深刻的形象感染。
(2)創(chuàng)設情境,連類萬象。所謂情境實質上就是一個富有形象感,充滿感情色彩的場景或氛圍。在情境的催化下,想象被激活了,枯燥的文字轉化成了豐富的形象,豐富的形象又生發(fā)出更為多彩的畫面,使靜態(tài)的閱讀注入了動態(tài)的生成,使隱含的詩歌意境逐漸顯現(xiàn),逐漸展示出它的美麗與動人。
古詩登教案篇十一
1、指導學生學習8個生字,正確書寫6個生字。
2、指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引導學生大致了解詩的內容,體會詩的意境,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和夜雪的美。
認識8個漢字,會寫6個生字。
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體會夜雪可感不可見的美。
生字卡片,課件。
第一課時。
學習《梅花》。
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會寫4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感受梅花的頑強品質,體會夜雪可感不可見的美。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你們見過梅花嗎?它們在什么季節(jié)開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古詩《梅花》。
二、自讀古詩,了解大意。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邊讀邊用筆圈出不認識的字,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教師巡視并指導。
2、檢查自讀情況,并糾正讀音。
3、師范讀,學生跟著讀。注意停頓和重音。
4、以組為單位,學生練習朗讀。小組內互相討論,提出疑難問題并嘗試解答。
5、師生共同交流,理解重點詞語。
6、學生互相提問,先說說詞語的意思,再連起來說說詩句的意思。
7、反復練習朗讀,想像梅花在嚴寒中傲然怒放的畫面。
8、在讀、議、背中感受梅花耐寒、清香、潔白的特點。
9、師。
小結:這首詩通過寫梅花不畏嚴寒,冒雪開放,贊揚了梅花堅強的品格。
三、小組合作、自主學習生字。
1、了解了梅花的品格,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識字朋友吧!教師出示生字卡片,學生進行認讀。
2、小組合作,進行認讀、識記生字。
3、指導書寫。
(1)指導學生觀察田字格申的生字,說一說怎樣寫才能端正、美觀。
(2)學生試寫,教師重點提示:
獨、梅、暗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書寫時要注意避讓。
寒:要注意端正。下面兩點要寫在豎中線上,撇和捺要舒展,起出寶蓋頭,三條橫線間距要均勻。
四、作業(yè)。
古詩登教案篇十二
1、能根據詩句,進行合理想象。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激發(fā)學生熱愛生活的情趣。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詩句,并說說詩句的意思。
3、背誦兩首古詩。默寫《四時田園雜興》。
:2課時。
1、聽老師讀古詩。
2、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1、讓學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2、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1、用自己的話說說“童孫未解供耕織,也傍桑陰學種瓜?!钡囊馑?。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2、練習背誦,默寫課文。
3、聽老師讀古詩。
4、看圖,說說圖上畫的是誰?他們在干什么?
4、讓學生自己找出不理解的字或詞。
5、由學生自己解決問題。
6、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1、用自己的話說說“路人借問遙招手,怕得魚驚不應人。”的意思。想象詩句描寫的景象。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古詩登教案篇十三
2.古代的人也喜歡春天,他們寫了好多好多的詩篇來歌頌春天、贊美春天,今天我們將學習兩首描寫春天的古詩。
3.板書課題,認讀生字“古、詩、首”。
4.兩首古詩的題目是什么?誰能讀準?(區(qū)分“春”“村”的讀音)。
板書:春曉村居。
1.把生字卡貼在黑板上,讓學生運用“利用熟字學生字”的方法自學生字。
2.學生匯報、交流自學情況。
(1)字音:翹舌音“詩、首、處”;平舌音“村、醉、散”。
(2)字形:
組合:古(十+口)聞(門+耳)。
居(尸+古)童(立+里)。
偏旁:詩—讠醉—酉忙—忄。
(3)字義(用田字格中的字練習擴詞):
古()()()聲()()()。
多()()()處()()()。
知()()()忙()()()。
1.范讀。
2.自由讀(讀對、讀順)。
3.自愿讀。
4.比賽讀(同桌賽、小組賽)。
1.自讀《春曉》、《村居》。
2.說說自己讀懂了什么,體會到了什么。
3.學生就不理解的問題進行討論,教師對重點問題進行簡單講解或點撥。
看課文插圖,聽配樂朗誦,感悟詩人對春天的喜愛之情。
有條件的班級可小組合作制作風箏,開展放風箏活動。
古詩登教案篇十四
1、認識“客、何”等8個生字。會寫“舟、乘”等6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3、懂得熱愛家鄉(xiāng),珍惜友情。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體會詩中的真情實感。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已經學了很多古詩,誰愿意把喜歡的古詩背給大家聽?
二、初讀感知。
1、范讀。
2、學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讀古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3、說說自己從詩中讀懂了什么?
三、朗讀感悟。
1、聽老師范讀,說說自己從老師那里聽出了什么?
2、自讀課文,體會詩中的感情,讀出詩的韻味。
3、在小組內交流自己讀詩的體會。
4、展示讀課文。
5、背誦這首古詩,看誰先背下來。
四、認讀生字,指導寫字。
1、出示要求會認的字,學生集體認讀。
2、指導書寫。
五、拓展練習。
“我”回到了故鄉(xiāng),見到了親人,會說些什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
1、出示圖片。他們在干什么?誰送別誰?詩人離開時心情怎么樣?
2、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另一首古詩《贈汪倫》。
二、自由朗讀,初步感悟。
1、借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學習要認的字。
3、同桌互相讀全文。
三、熟讀。
1、自己試著按節(jié)奏讀。
3、有韻味地讀一讀。讀出詩人與朋友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
4、請同學讀。
6、學生自由背誦。
四、指導書寫。
1、自己邊讀邊畫出要求會寫的字。
2、指名讀。你準備如何記住它?
3、練習書寫。
古詩登教案篇十五
1、引導學生通過反復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了解詩歌的意思,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2、入情入境學習古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互相交往、合作學習的能力。
3、欣賞美麗的春景,激發(fā)學生對春天的熱愛,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和審美能力。
1.讀懂兩首描寫西湖美景的古詩,體會感情,感受意境。
2.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
體會古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
第一課時。
一、聯(lián)系實際,導入新課。
(學生暢所欲言,盡情說說)。
今天,我們學習宋代大詩人——葉紹翁寫春天的古詩。
板書:游園不值。
二、檢查預習。
請問讀熟的同學有多少?這首詩讀懂的又有多少?
三、指導學生有感情地讀古詩。
1、學生自由讀古詩,要求:讀的時候用心體會、琢磨、看誰讀得不但正確、流利,而且還體會出詩歌的感情,能讀好古詩。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好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展開朗讀比賽、評議,反復朗讀古詩。
(2)不好的指導方法:引導學生回憶春天的美景,體會著把春天的美景讀出來,通過評議理解重點的詞句。
3、教師示范讀書,引導學生評議老師讀的和同學們讀的有什么不同?(重點指導:情緒飽滿、氣息暢通)。
4、學生再次練習讀書,爭取超過老師讀的情況。
5、指名學生讀書,引導男、女展開比賽讀書。
6、總結:通過我們多遍讀書,有的同學已經把詩的意境讀出來了,有的同學讀的感情還差一點點,不要緊,大家一會兒還有機會,一會兒我們再練習著讀書。
四、感受情境,語言描繪。
1、通過我們多遍的讀書、體會、揣摩,大家肯定有許多想法,下面請大家在小組內和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理解到的.詩句的意思,也可以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講一講。
2、學生分組交流。
3、指學生匯報:有誰愿意講講詩句的意思?
(學生回答之后請同組的同學互相補充,其余的小組展開評議)。
五、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展開想象,誦讀全詩。
1、詩人不是畫家,但是用了28個字就畫出了一幅有動有靜、有聲有色、絢麗多彩的圖畫,這就是詩歌的魅力所在。
2、在整首詩中,你最喜歡的是哪個句子?為什么?
3、再次誦讀古詩,力爭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的進步。
4、下面我們都做小詩人,不拘形式地練習背誦古詩。
六、適當擴展,學習古詩。
1、請大家看材料——《絕句》,這也是一首描寫春日景色的小詩。
2、同學們可以通過多讀、多揣摩的方法,反復練習讀古詩,看誰用最段是時間就能夠把古詩學會?。▽W生自學古詩)。
3、大家讀書真認真!下面我們人人都做小老師,把自己感受到的內容給同組小伙伴講一講、讀一讀、說一說。大家也可以另外選擇自己喜歡的同學結合成小組,或者是和老師組成一個小組咱們一起共同學習、交流。
4、各小組交流、匯報學習成果。
5、檢查學習效果。
學生選擇自己擅長的形式,到前面展示一下自學習成果,可以讀一讀、畫一畫、說一說……匯報的時候注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互相補充、評價,理解古詩的意思,讀好古詩。
6、現(xiàn)在誰能把這首讀出感情了?學生誦讀《絕句》。
8、放錄像,學生欣賞。
9、現(xiàn)在,你最想朗誦的是哪一首古詩?就請你站起來背誦!如果你認為古詩不足以表達出你此刻的感受,也可以說說你心中最想說的話。
10.師總結:今天我們賞析了古代詩人筆下描寫春光的佳句,使得我們大家頓時覺得我們的生活中春意盎然!課下請大家繼續(xù)收集有關古詩或者創(chuàng)作贊美春天的詩歌,下次我們的語文實踐活動課的內容就是召開《春之韻——詩歌朗誦會》。
第二課時。
一、導入:
1.請學生自由談談自己學習古詩的感受。
2.多媒體顯示《小池》,由學生補充后兩句。說出詩人是誰。
b)播放荷花視頻。(詩人楊萬里非常喜歡荷花,看到鮮嫩的小荷葉賦詩一首,面對西湖滿池的荷花,他也寫下了一首優(yōu)美的詩。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欣賞這首詩。)。
二、賞析《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a)出示詩題:誰能說就這個題目說點什么?或者說說你從這個題目中獲得了哪些信息?(曉:早晨。)。
b)顯示全詩,播放范讀。
c)聽了范讀,大家想不想也讀一讀?(齊讀)。
(過渡:老師要問這首詩寫得怎么樣,大家一定都說不錯。要正確評價,先得理解意思。)。
d)說說你都讀懂了什么?(學生自由發(fā)言)。
e)還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問題,大家討論。
f)讀詩和讀一般的課文不一樣。詩不光要理解意思,更要感悟意境。請大家閉上眼睛一邊聽范讀,一邊展開想象。
(過渡:人常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而西湖就像鑲嵌在杭州城西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自唐代就遠近聞名。剛才的詩中,楊萬里描繪的荷花勝景僅是西湖美景的一個側面。同學們課前也查閱了西湖的資料,來給大家簡要地說說。)。
三、賞析《飲湖上初晴后雨》:
a)學生簡要介紹西湖的資料后,播放西湖美景圖片和視頻。
(過渡:美麗的西湖吸引了無數文人墨客,吟詩作畫贊美她。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蘇軾曾任杭州知府,在任期間,常游西湖,也留下了許多吟詠西湖的詩篇。)。
b)解題:誰讀懂了題目?
c)朗讀全詩。
d)詩中描寫了西湖上怎樣的景色?有不理解的,和同學討論一下。
e)這首詩中最有名的是哪兩句,你知道嗎?你能說說它好在哪里嗎?
f)先聽范讀,再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和范讀錄音比一比。
四、比較賞析:
a)學生小結:學習要學會總結。誰能小結一下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
b)多媒體顯示兩首詩,說說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和區(qū)別。(內容、寫作技巧、結構、修辭手法)。
c)學了這兩首詩,對你今后的寫作有何啟發(fā)。
五、作業(yè):
從這兩首詩中選擇你感興趣的一首畫一畫,或者編一個小故事。
板書設計:
西湖詩兩首。
蓮葉無窮碧西水光瀲滟(好)。
湖
荷花別樣紅美山色空蒙(奇)。
淡妝濃抹總相宜。
古詩登教案篇十六
課型:新授課。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在理解字詞的基礎上讀懂詩句。
2、體會詩人在江上行船的所見、所感。
3、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并默寫《望天門山》。
教學重點:
讀懂詩句的大概意思,并能體會詩句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幻燈片。
教學方法:講授法、討論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請同學們背誦幾首古詩,朗讀幾句詩人李白寫的詩句,說說自己學習古詩有什么感受。
2、導入新課。
唐代大詩人李白喜愛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有一次,他來到位于安徽省和縣與當涂縣西南的長江兩岸的天門山,面對眼前的景物,產生了奇特的感受。他把這種感受寫下來,這就是本課的第一首古詩。
3、出示詩題。
4、讀題,試講詩題,并說明自己是怎樣知道詩題意思的。
二、自讀自悟詩句的大概意思。
1、學生自由讀,同桌互讀。要求把字音讀準,練習有節(jié)奏的朗讀。
2、出示多媒體課件,學生默讀思考,整體感知詩句的大概意思。
(1)重點理解“斷、開、回、出”這幾個動詞的意思。
(2)默讀,邊讀邊想象詩句描寫的情景,有不懂的地方畫下來。
(3)小組交流。
3、出示詩句,再請幾個小組代表讀一讀,說說詩句的大概意思,在學生發(fā)言的過程中教師隨機指點。
三、感情朗讀。
1、指導朗讀。
2、讀過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再想一想,你的這種感受是從那些詞句中體會到的?
四、練習朗讀并熟讀成誦。
1、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這首古詩。
2、指名背誦。
五、布置作業(yè)。
1、熟練的背誦《望天門山》。
2、把詩句默寫在課文插圖上。
3、課下自學李白的詩。
板書設計:
望天門山。
天門開。
碧水回。
青山出。
孤帆來。
教后記:教學這首詩,通過讓學生看圖片,學生真正理解了詩句,感受到了李白詩的豪放。
《題西林壁》。
教學目標:
1、了解《題西林壁》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思想感情。
2、弄懂詩句的意思,了解詩歌內容。
3、培養(yǎng)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理解《題西林壁》的內容,體會詩的意境,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用自己的話說出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的意境。
教學方法:講解、討論、總結。
教具準備:投影器。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背誦第一首古詩:《望天門山》。
2、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二、學習第二首詩,板書:題西林壁。
1、用自己的話說題目的意思。介紹作者:蘇軾。
2、出示投影片,讀初《題西林壁》。
指名朗讀,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3、指導學生借助注釋逐句理解。
(1)同桌互相解釋詞句的意思。
(2)在學生講解的基礎上,著重指導以下詞語:
嶺,指連綿起伏的山嶺。
峰,巍然聳立的險峰。
遠近高低,講詩人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
2、指名學生講解全詩大意。(廬山從正面看,是一道連綿起伏的山。
嶺;從側面看,是一道巍然聳立的山峰。從遠處、近處、高處、低處看廬山,廬山會呈現(xiàn)出不同的形象。不認識廬山的真實面貌,那是因為自己身在廬山之中。
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原因是什么呢?
結合投影思考回答。
結合這句話體會它蘊含著一個什么道理呢?(討論發(fā)言)。
(現(xiàn)實生活也是復雜的,如果被表面現(xiàn)象所迷惑,那也舊象身在廬山之中一樣,看不清事物的本質,不可能全面的認識事物。
3、指導朗讀。
4、學習生字。
(1)說說寫“緣”字要注意什么。
(2)書寫生字。
三、作業(yè)。
1、背誦《題西林壁》。
2、預習《三峽之秋》。
板書設計:橫。
高
古詩登教案篇十七
(1)了解作者。
2、自瀆課文,要求:
(1)自學生字。
(2)讀通詩句。
3理解詩意。
(1)讀詩。
(2)讀注解2—6。
(3)指名逐條講注解。
(4)指名連起來說說第1、2句詩的意思,集體評議,補充或矯正。
(6)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這兩句詩。
(7)指名連起來說說第3、4句的意思,評議,矯正。
(8)教師有針對性地進行指點。〈這兩句詩寫的是詩人抒發(fā)的感受:在春游中那么容易的就看到了春風的面容,百花吐艷,萬紫千紅,原來就是春天美麗的化身!
(9)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全詩。
1、看注釋(1)了解作者。
2、自瀆課文,要求:(1)自學3個生字。(2)讀通詩句。
3、釋題。借助注釋(1)理解題目的意思。指名試講題目的意思。(作者去游園,而主人不在,沒有能進到園里去。)。
4、理解詩意。
(1)讀詩。
(2)讀注釋2—4。
(3)提出不懂的字詞,討論它的意思。
(4)指名連起來說說第1、2句意思。評議,矯正。
(5)教師有針對性的指點。(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大概是園主人愛惜園內小徑上的蒼苔,怕人家進去時木鞋把它踩壞,盡管詩人輕輕地敲那柴門,敲了好久,也沒有人來開門。)。
(6)在理解的基礎上讀這兩句詩。
(7)指名連起來說說第3、4句的意思,評議、矯正。
(8)教師有針對性地指點。(這兩句詩的意思是:滿園的春色是關不住的,一枝粉紅的杏花正伸出墻來。這兩句從露出墻頭的一枝紅杏,聯(lián)想到滿園的美好春色,形象的反映了春天萬物勃勃的生機,并蘊涵著一個道理:一切富于生機的東西是關閉不住、禁止不了的,它能沖破束縛,茁壯成長。這一句因而成為千古名句。)。
(9)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讀全詩。
4、作業(yè)。
(1)熟讀古詩。
(2)做作業(yè)本上第3、4(1)題。
古詩登教案篇十八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相媚好、無賴”,借助畫面與注釋,了解詞的大意。
3、在了解詞的一般特征。
4、多層次的誦讀、想象、拓展中,感受詞中田園生活意境,體悟詞人對這種安寧生活的向往。
一、古詩導入,初識宋詞。
1、知道今天我們學什么嗎?(請一生回答)它是一首——詞(學生接著說)。是的,自古以來,中國就是一個“詩詞”國度,唐詩宋詞是我國文學史上的瑰寶。相信同學們平時一定積累了不少古詩詞,老師想考考大家,老師說前半句,你們一起說出下半句。
2、屏幕出示:教師提供前半句,讓學生接著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晝出耘田夜績麻,——村莊兒女各當家。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把這些詩詞連起來讀一遍。
3、這都是描寫農村生活的詩詞。古往今來,許許多多的文人墨客駐足于農村,寄情于田園,用詩詞表達自己對農村那份濃濃的情感。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描寫農村生活的詞。板書:清平樂村居。“樂”這個字讀yue,一起讀課題。
4、清平樂,是詞牌名。什么是詞牌名呢?出示小資料:清平樂,詞牌名。中國古代,詩人寫成了一首詞,按一定的旋律來吟唱,這旋律的名稱,就是詞牌名,它表示的是一種曲調,一種節(jié)奏。清平樂是詞牌名,那么“村居”呢?——是這首詞的真正的題目。所以在書寫課題的時候中間空一格或者用間隔號,朗讀的時候要注意詞牌名和題目中間要略有停頓。一起再讀課題。
二、自主初讀,感知詞韻。
1、辛棄疾筆下的“村居”是怎樣的情景呢?請大家拿起課文,放開聲音來讀讀這首詞,爭取在最短的時間里,把它讀正確,讀流利。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4、預設:
大家有沒有發(fā)現(xiàn)在這首詞的最后一句中,有一個多音字——剝bao、bo(板書)。
注意:“蓮蓬”的“蓬”。
還有一個生字,誰來讀一讀——媼。連著前面的“翁”一起讀。請你領著大家讀一讀。
5、注意了這些字音,誰來把這首詞連起來讀一讀。這次要求看著屏幕讀。(屏幕出示)。
教師指導:讀通、讀正確并不難,但是,同學們,讀詞跟讀詩一樣要慢點,如果能稍加停頓,那就能讀出節(jié)奏來,讀出味道來了,比如說吧,“茅檐/低小”,哪里停頓了,注意“檐”字的聲音——稍微的延長,這就叫綿音,讀詩詞就要這樣讀得停而不斷。來,在位置上自己再練一練。大家一起讀。
7、讀著,讀著,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除了題目外,詩和詞還有什么不同之處?為了便于比較,我把這首詞,變了個樣。(屏幕出示)白發(fā)誰家翁媼和大兒鋤豆溪東之間有一空行,說明它有兩個部分,前一部分,詞中叫上片,后一部分叫下片,朗讀時兩片之間的停頓要長一點。詩的每句話對仗都很工整,字數一樣,而詞的每句話字數可以不一樣。因此,詞還有一個小名叫長短句。
8、分男女同學讀,女同學讀上片,男同學讀下片。
三、品讀賞析,感悟詞境。
(一)想象畫面,把握詞意。
2、交流、反饋。
3、隨機朗讀、理解。(理解:吳音,他們是用什么語言聊天的)。
4、連起來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5、同學們,你們都看到了,這首詩的意思就明白了。咱們把自己的感覺、體會放到詩當中去,我們再來讀一讀這首詞。
(二)品讀詞句,進入詞境。
1、我們通過想象,基本讀懂了這首詞的意思。但是,還不夠。有人說,一首好詞就好像一壺好茶,越讀越品就越覺得香氣縈繞,韻味深長。所以,我們讀詞就要讀到詞人的內心深處去。那就讓我們一起細細品味吧。來,再讀課題。——清平樂村居。
2、村居的“景”是怎樣的?——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讀著這句詞,你看到了哪些景物?首先看到的是——低小的茅檐。你還看到了什么?——青青草。讀著“青草”我們就想到綠色的小草,那么讀著“青青草”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看,多一個字我們的理解就更豐富了。誰來讀讀第一句。評價:你的朗讀讓我們看到了這如茵的綠草。
同學們,你們還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聯(lián)系最后一句話,你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小溪?是啊,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一陣清風吹來還讓人聞到一股——清香。
是啊,多美的畫面啊,那藍藍的天,白白的云,淙淙的水,青青的草。我們一起讀。
古詩登教案篇十九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認識2個多音字;體會詩句中詞語的意思。
3、通過朗讀古詩體會糧食的來之不易和作者對農民的同情。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能正確、美觀地書寫生字。
指導學生觀素描圖,展開想象,體會詩歌的思想內容。
課件。
兩課時。
教學步驟。
目標達成。
教師活動。
第一課時。
引導學生抓住人物特點仔細看圖,使學生從圖象中認識到這是“一位古代窮苦老農”。
通過啟發(fā)談話,喚起學生的回憶,再現(xiàn)其生活經驗,激發(fā)學生產生情感共鳴,展開聯(lián)想,深切感受在烈日暴曬下在地里鋤禾的古代窮苦農民的艱辛。接著,要求學生表情朗讀前二行詩句,讓學生那激動的情感有以聲傳情,一吐為快的機會。
小朋友,我們吃的白花花的大米是從哪兒來的?
1、出示古詩圖文:看圖讀詩,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解題:唐代詩人李紳寫的。
鋤:鋤頭,這里表示動作。禾:禾苗。“鋤未‘是什么意思呢?
3、講讀詩句第1句。
(l)自讀??磮D:圖上畫了什么?
(2)看圖理解;”日當午“:太陽當頭照的意思?!焙埂?;汗水。
“汗滴禾下土”汗水滴到禾苗下的泥土里去了。
(3)這幅圖以及第一句詩說明了什么?應該怎樣朗讀呢?
(4)小結:古詩1、2兩行寫了農民頂著烈日在內田間辛勤勞動的情景,這是詩人所看到的。
4、講讀第2句。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1)自己邊讀邊想;這句詩告訴我們什么?
(2)指名說一說。
(3)指導朗讀。
(4)小結:這兩行告訴我們糧食來得不容易,這是詩人所想到的。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這首《鋤禾》告訴我們什么呢?你讀了之后有什么感想?
1.“禾”獨體字,與“木”比較,書寫時筆畫舒展,字居田字格正中。
“午”獨體字,與“干”、“?!毕啾容^.。
“粒”左窄右寬。
“辛”、“苦”:這兩個字都有一長橫,要寫得穩(wěn)而長。
2、師范寫’禾、粒、辛、苦“。
3、生描紅、臨寫。
朗讀。
1、用自己的話說說詩意。
2.輕聲地和老師一起說。
3、指名說。
4.背誦表演古詩.。
5.描紅、臨寫。
古詩登教案篇二十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三首古詩詞,能默寫前兩首古詩。
3、通過誦讀、解讀、悟讀課文,了解內容,體會課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激發(fā)學生對祖國詩詞的熱愛之情。
:學習詩詞的內容,想象詩詞中描寫的情景。
:結合詩詞句展開想象,并能描述出來。
1.查閱有關詞的資料以及三位詩人的生平和創(chuàng)作情況。
2.課文插圖。
:兩課時。
1.板書課題。
2.自由讀題,說說題意。
“鄉(xiāng)村四月”是指江南農村初夏的時節(jié)。
3.出示插圖,觀察感受。
4.簡介詩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詩人,一生未做官,描寫了許多田園生活的詩篇。
1.教師范讀,學生整體感知誦讀的節(jié)奏和詩的畫面。
2.學生自由練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握節(jié)奏,注意“蠶”“?!倍际瞧缴嘁?。
3.指名朗讀,相互學習,相互欣賞。
4.組內輪讀,試著利用工具書或文中注釋弄清句意。
5.全班交流,講講詩意。
1.自由誦讀,邊讀邊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逐句品評,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寫了江南水鄉(xiāng)初夏時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寫了勞動人民緊張繁忙的勞作,也同時體現(xiàn)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贊美。“少”“才”“又”突出了勞作的繁忙。
3.想象畫面,有感情地朗讀。
自學《四時田園雜興》。
1.按照學習《鄉(xiāng)村四月》的方法自學,畫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小組內交流,教師指導點撥。
3.全班交流自學成果。
4.背誦。
2.你知道什么是詞嗎?
教師簡介:詞初名曲、曲子、曲子詞。也就是為曲所填的詞。由于詞的長短不一,還被稱作長短句。這是與詩的不同之處。
3.你了解或背誦過詞嗎?試著背一背。
1.自由讀詞,練習讀正確、讀流利,注意“塞”“蓑”的讀音。
2.誰愿意讀給大家聽?說說你喜歡這首詞嗎?為什么?
3.默讀詞,畫出詞中描寫的各種景物。
4.再讀詞,邊讀邊畫出詞中難理解的詞和句,先按照學習古詩的方法自己理解,解決不了的問題和同桌交流討論。
5.全班交流:交流重點:斜風細雨中垂釣的人兒為什么不想回家?詞中出現(xiàn)了哪些顏色?
1.教師導語: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又充滿活力。
2.教師范讀,體會詩情畫意。
3.學生練讀,想象整體畫面。
4.指名朗讀,教師指導。
5.同桌互讀,相互欣賞。
1.有感情地背誦《漁歌子》。
2.背一背你喜歡的詞。
3.默寫兩首古詩。
白鷺飛斜風細雨。
漁歌子桃花流水熱愛大自然。
鱖魚肥不須歸。
古詩登教案篇二十一
1會認7個生字。會寫8個生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培養(yǎng)初步理解古詩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自學、指導理解古詩大意,背誦古詩,激發(fā)閱讀古詩的興趣。
情意目標:
體會同學之間的真摯友誼,懂得珍惜友誼。
識字、寫字,積累詞匯;提高閱讀能力。
讓學生在誦讀中識字,通過多讀,和生字見面記字形;嘗試按“理解——交流——發(fā)現(xiàn)不懂的詞語——指導——加深理解”的流程學習古詩。鑒于二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不需要理解的太深,能力古詩的大意就行。
生字卡片。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指導預習,讀熟兩首古詩,在讀中和生字見面,自學生字。
二檢查識字情況。
1出示卡片,認一認。
踏、客、贈、汪、舟、欲、踏、潭。
2說說自己是怎么記這些字的。
3邊讀邊找詩中的生字,和新朋友打個招呼。
三由生字找出詩句,再理解詩句。
1指名認“客、何”,這個字在哪句詩里面?讀出句子。在詩里面指的是誰?賀知章為什么是客?真的是客人嗎?從哪里看出來的?(抓“回鄉(xiāng)”理解課題,過渡到第一句。
從哪里回來?去干什么了呢?(簡單介紹詩人生平)。
現(xiàn)在回到了老家,為什么被村上的孩子們當成了客人呢?(過渡到第二句)理解“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2整體感悟第一首詩《回鄉(xiāng)偶書》。
讀一讀,談感受,想一想詩人回鄉(xiāng)的心情。
學習《贈汪倫》。
1認生字“贈”,理解意思?!巴魝悺笔钦l?介紹汪倫和李白的友誼。
2讀一讀,說說自己理解了什么。
3抓重點字理解詩句?!爸郏盒〈粚⒂簩⒁薄疤ぃ禾づ淖印薄安患埃罕炔簧稀闭f說每句詩的意思。
4再讀,體會詩表達的思想感情。
四演一演,深化理解。
老師和學生合作演一演《回鄉(xiāng)偶書》,體會“鬢毛衰”“笑問”等詞。學生合作演一演。
五背誦古詩,指導學生讀出抑揚頓挫。
六作業(yè):
1熟背古詩兩首。
2提高:搜集李白和賀知章的詩,背一背。
少小老大。
《回鄉(xiāng)偶書》無改鬢毛衰。
相見不相識。
《贈汪倫》依依惜別之情:深千尺不及清。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275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