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是一種對作品進行思考和思辨的過程,通過它,我們可以培養(yǎng)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觀察力。讀后感應該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聲音,不盲從他人,保持個人的獨立判斷。以下是一些值得推薦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fā)。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一
暑假期間,我讀完了特級教師華應龍的一本專著--《我這樣教數學》。華老師在教學中展現了獨具特色的教學風格。課堂上把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探究實踐活動,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注重引導學生從個人的生活經驗出發(fā)進行思考。華老師教學結構清晰、語言簡練,自然樸實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學中時時體現著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體驗,注重學生的自主探討和活動設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更可貴的是教師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中滲透數學研究的態(tài)度和精神,在他的身上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他對數學這門課程的熱愛,對教材的鉆研,對學生的關注,時刻在為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素質而努力著。
從整本書的12節(jié)課中我看到了華老師取得成功的原因,那就是勤奮。用華老師自己的話說就是"我的年歷上沒有星期天,沒有節(jié)假日,有的知識一天五六個小時的睡眠,更深夜半,燭淚將近,常常是和衣而睡。一覺醒來,踏踏步,暖暖身子,繼續(xù)看書……完全沉浸在教育教學的王國中。"。
或許我們無法做到華老師的那種境界,但我們可以變得更勤奮些。像華老師那樣如同農民種地那樣教書,如同農民那樣不誤農時,如同農民那樣調整,因地因物制宜,如同農民那樣耐心等待,不做揠苗助長、貽笑大方的事,要像農民那樣不責怪莊稼,而是反思自己……他更是一位"智者"。
《一樹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讓我們頓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樣的《那一聲"謝謝"里》,他總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學生投師所好》!當《遭遇"節(jié)外生枝"》時,作者的從容和淡定,練達和智慧,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督虒W有路曲為徑》,原來《老師們都沒有注意到》,《一節(jié)課,一碗米》,《籃球,我的導師》,又讓我們感受一種人生的況味,真是定能生慧。他的智慧來自理論的引領,書本的啟迪,實踐的歷練,寫作的頓悟,反思的升華。
我最喜歡他《審題》一課的設計,新穎,數學思維含量極高。最后華老師總結這節(jié)課,他要告訴大家的是:要認真審題,還變成通俗易懂的兒歌幫助學生加深記憶:審題不誤答題工,匆匆動筆答題空;量量關系要讀懂,讀完三遍再起動。另外,我還可以明顯感受到:華老師在課上尊重所有的同學,包容其中所有的事。尊重孩子們的勞動,鼓勵堅持己見的,表揚及時改正的,重要的是他很有耐心,等得起,讓孩子的思考有暴露和轉變的過程。另外教學內容的安排很有層次:基本題,節(jié)奏快,用時短,而難度大的,就節(jié)奏慢一些,時間長一些。所謂張弛有度。還有就是關注學生的特點,要對學生需要什么心中有數,而且對自己的特長也要清楚,好適時釋放,發(fā)揮其張力。那種表面的熱鬧下傳達的內在思維使得他的數學課顯得很是豐滿,迷人!
如果說,華老師精彩的課堂讓你流連,溫暖的故事讓你贊嘆,真實的感悟讓你共鳴……或許,只是因為--他為數學而來!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二
陶行知先生說:“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作為一名剛入職的新教師,對于如何教學生學我的內心是忐忑的,我擔心由于自己的零經驗無法讓我的學生感受到有趣的數學課堂以及充滿魅力的數學知識。最近,有幸拜讀了華應龍老師的《我這樣教數學–華應龍課堂實錄》這本書,在看書的過程中我深深的被華老師幽默生動的語言所吸引,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做他的學生太幸福了,在他的課堂上不用擔心學不好,只怕學不夠,學生學的仿佛停不下來了。作為一名年輕的數學教師,這樣的教學讓我感受頗深。
一堂好的數學課應該是這樣的。
首先,好的數學課必須是讓學生感興趣的。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你發(fā)現了某一興趣,堅持做遠比培養(yǎng)別的興趣簡單的多,舒服的多。作為一名老師,要想真正讓學生在這短暫的40分鐘內不走神的聽你講課,那就必須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在華老師的課上,我們能深刻感受到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他通過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和靈活多樣的教學過程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沉浸在學習樂趣之中。
其次,好的數學課不避諱出現差錯。那些近乎完美的課不見得是好課,甚至是淡而無味的課。而真正有味道的卻是那些有差錯的課。華老師的課確實由于融錯而精彩,老師和學生共同面對這些差錯,從差錯中悟出道理,有所收獲,使一節(jié)課變得有味道。
然后,好的數學課是引發(fā)人思考的課。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數學的學習需要思考。好的教學要讓學生主動探索,讓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發(fā)展,“跳起來摘果子”才更有味道。要使課堂教學富于思考意義,教師就應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助于思考的空間。
最后,好的數學課是自然流露的課。課堂教學本質上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當有計劃,有預設,但實際的教學應當是自然地隨著教學進程的推進,根據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不斷調適和展開。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絕不是按照事先準備好的語言敘述出來,而是教師對現場情況作出判斷后,根據自己實踐性知識和學生的具體表現所作出的自然的反應。這種自然的流露既不能脫離教學的總體目標,也要與現場的情境、進程形成互動,它是一種教學機智、一種合理的教學決策,是老師實踐性知識的集中表現。
這真是一本能讓你讀了一遍還想再多讀幾遍的好書,讀這本書讓我深刻的體會到教學是有生命力的,教學的生命力不是“復制”而是“刷新”。讓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讓人人都能學有價值的數學,這正是我們每一位教師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三
華應龍老師的《我這樣教數學》一書,詳細記載了華老師12節(jié)精品課,從課前慎思,課堂實錄,課后反思到專家評析,字里行間讓人感受到他的數學課的與眾不同,如同在接受專家解析一樣,受益頗深。華老師在教學中展示了獨具特點的教學作風。課堂上把更多的時光留給學生進行探索實踐活動,由淺入深,層層深入,重視領導學生從個人的生涯教訓動身進行思考。華老師教學構造清楚、語言簡潔,天然樸素的教學風格給我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教學中時時體現著生生互動和師生互動,讓更多的學生參加休會,注重學生的自主探討和活動設計,讓每一位學生都能體驗到勝利的快活。更寶貴的是老師在學生進行探究運動中浸透數學研究的立場和精力,在他的身上我都能感觸到他數學這門課程的酷愛,對教材的研究,對學生的.關注,都在為培育學生的素養(yǎng)而努力著。這本書最讓我回味無窮的是華老師提出的教和學關系的論述,他提出:教和學是一回事,要追問四個問題,教的是什么,為什么要教,怎么教,為什么這么教。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每節(jié)課都能認真思考這四個問題,那么教學就會達到高效,教學質量就會提高。
在實際工作中,我的教學反思往往是幾句話就了事了,有話則長,無話則短,往往只停留在對一些教育、教學現象的描述上,無非是針對教學中的困惑,以及自己認為比較滿意之處加以描述,再有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略微記錄幾點。只注重課堂教學效果的思考,而從根本上忽視了對自己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作深層次反思。沒有從教學反思中得到收獲,獲得成長,可以說,那是為了完成任務的。反觀華老師的教學反思,有涉及教學總體設計思路方面的再探討,更有教學中具體環(huán)節(jié)的再審視,篇篇都可以成為獨立的教學隨筆,有思想,有見地,有理論,有價值。執(zhí)教數學將近二十年,華應龍老師一直都是數學老師們的偶像。雖然我們沒有數學大家的水平和風范,但是,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地學習,逐步提高自己的水平,使課堂煥發(fā)出自己的風采。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四
數學是一門很重要的學科,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是學生必學的功課。但是,數學難度較高,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給學生帶來困擾。作為一名教師,怎樣才能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愉快地學習并掌握數學知識呢?今天我將分享我在教學數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
第二段:實踐。
在教學數學的過程中,我常常采用實踐性、綜合性的方法。例如,在學習平方根的時候,我會讓學生到校園里測量一些物體的大小,然后通過計算求出它們的平方根,讓學生在實踐中更深刻地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用途。此外,在完成一些綜合性的題目時,我會告訴學生,數學可以像搭積木一樣,通過不同的拼接方式得到多種答案。這種方法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充分發(fā)揮了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第三段:啟發(fā)。
在教學中,我也會注重啟發(fā)學生對數學的思考。例如,在學習正弦函數的時候,我會引導學生自行設計一道應用正弦函數的問題,并分析解答方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而在講解數學公式和定理時,我也會通過讓學生自己解決一些數學問題,啟發(fā)他們運用公式和定理解決問題的能力,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就感。
第四段:反思。
為了更好地教學數學,我也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上,我會盡可能尋找多種教學方法,以便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更好地理解。如果教學效果不佳,我也會及時調整教學方法,那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我會收錄下來反復使用。
第五段:總結。
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和不斷的探索,我深刻認識到教學數學的重要性和難度,我希望自己能夠用更妙的方法和更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讓數學不再變得枯燥無味。我相信,只要教學方法得當,數學也可以變得簡單易懂,正如一位著名數學家所言:“數學的藝術在于讓復雜的東西看起來簡單,讓簡單的東西看起來深邃。”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五
暑期,根據學校校本培訓的要求,每位教師讀一本教育專著。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經常自滿于自己十多年的教學經驗,很少去鉆研教學理論知識,課堂上或許還能自給,但是在課外的教學研討和學術交流中就明顯差別人許多。無論是學校要求還是教研活動帶來的壓力,都促使我必須去讀一點書,無論收貨多少比不讀要好!
數學教師還是熱衷于數學方面的先輩們積累的經驗總結,我選擇了華應龍老師的《我這樣教數學》。
在閱讀的過程中,我發(fā)現,華老師非常注重“技能教學”,這讓我想到了“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做數學的過程是一個探索模式與秩序的科學過程,它是需要付出努力并花費時間的。學生需要動手操作,“冒險”猜測,提出和解釋自己的觀點和解法,說服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或修正自己錯誤、不完善的觀點。這時的學生,就不可能只是一個被動的觀察者和模仿者,而必須積極地思考其中所包含的各種數學觀念。
以華應龍老師“角的度量”為例:
為了創(chuàng)設一個做數學的環(huán)境,老師要在課堂上營造一種探究、質疑、推測的學習氛圍。在這一環(huán)境中,學生被邀請來做數學,問題由老師或學生自己提出,學生在老師的引導下努力地尋找解決的方法,而知識和技能作為做數學的一個結果被自然而然地掌握。華老師思考了“量角的本質是什么”——重合,從而找到了一個邀請學生來做數學的切入口,如果學生在量角器上清晰地找到角了,進而能在紙制量角器上畫角,量角的問題就能迎刃而解。在交流這些角中有沒有不同的角的過程中,學生很自然接觸到了什么叫“中心點”、“0度刻度線”、“內外圈刻度”、1度的角、度數的寫法等,特別是對于內外圈刻度的作用和相互之間的關系有了理性的認識。這就是華老師的智慧。
只管教不管學,教學設計自然容易,但難點如何攻破就不敢保證;只管學不管教,教學活動自然輕松,但學生的錯誤如何矯正同樣也無法保證。
教和學是密切聯系的,教為學服務,學為教的基礎。教促進學,學促進教,教學相長。華老師在學生一系列的學習活動中,通過輕松、幽默的對話,滲透了有分量、有內容的教學;通過創(chuàng)設一個個情境,提出了一個個啟發(fā)性的問題,把學生的學習活動引導出來,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把學生錯誤的概念理解和操作行為暴露出來,而教師在其中動態(tài)地把握各個教學時機,適時地介紹有關的事實性概念和操作步驟,并充分利用學生生成的資源促進學生建構起角的大小的概念和對量角器量角的原理的理解。這正是我們一直渴望追求的:教學“無痕”,精彩“有痕”。
這還不夠,在教學的末尾,華老師又提出一系列感性又貼切的實際問題情境,如:哪個位置射門進球率最高,誰放的風箏高,椅子的靠背多彎才合適等,學生的學習活動被推到了一個高潮,學生在辛苦的探索、暫時的錯誤之后,終于品嘗到了勝利的果實、幸福的味道。
不可否認的,這樣一本書對我的觸動,讓我走入一個新的教學環(huán)境,展現出一個新的學習天地。我想,我需要再將這本書細細的品嘗,學習華老師那種高超的教學技巧,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將自己完全融入到數學教學的快樂中去!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六
這本書是我讀的第二本數學讀物,一本集課堂實錄、課后反思、理論指導于一體的數學讀物。書中有12節(jié)數學課,而每節(jié)課例中都有“課前慎思、課堂實錄、課后反思、專家點評”四個環(huán)節(jié)。華老師的數學課,有獨特的色彩和光亮,有豐富而深層的內涵,都體現出華老師的教學理念,華老師能做到讓學生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同時我能感受到華老師上課同樣像呼吸一樣自然,感受到華老師對數學、對生活的熱愛,真讓人羨慕。下面談談我讀這本書的收獲:
華老師教學的每一節(jié)課,課前都做了充分的研讀和精心的思考準備。不光要研讀教材,更要研讀涉獵與本知識相關的更深層次的更廣泛意義方面的書籍;還要研讀學生,換位思考學生的知識儲備和課堂反應。華老師說:“教和學是一回事,應該追問四個問題:第一,教(學)的是什么;第二,為什么要教(學);第三,怎么做;第四,為什么這么做?!边@是今后學習的重點,用這四個問題來指導課前的備課?,F在想想也正是因為我在備課時的思考不夠深入,對教材的把握和對學生的研讀不到位,致使不知道從何下手,尤其是導入。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體會了老師、學生在教學中的地位與角色,老師時刻都應該以學生為中心,這一點華老師無論是在教學設計、教學過程中都體現的淋漓盡致。對于每節(jié)課的實際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環(huán)節(jié)設計,考慮教法,考慮語言提示,更關鍵的是要考慮學生,心中始終裝著學生才能上出一節(jié)成功的課。在課堂展示中,我們老師眼里要能看見學生,課堂不是展示老師自己而是給學生一個話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中注意語言和表情對孩子的作用。這些我總是駕馭不了,華老師的評價語言主要做到:一是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把握準確、到位,在教學中時刻不忘要實現的教學目標,評價語言為教學目標服務。二是對數學本質特征的把握。華老師的教學語言(評價語、引導語…)都是那樣優(yōu)美與適宜。
這所謂的兩個基本點,出發(fā)點、終點都是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基準,一節(jié)課并不是要教會學生學會計算一道題,學會記住圓的特點等等,我們老師一定要記住這一點,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才是重中之重,學會方法,體驗過程,激發(fā)興趣這樣才能更好學習數學。其實起點也就是終點,這樣才是圓滿的。
常常想:看華老師的這本書,如在聽華老師的課,真的是在與智慧交談,與優(yōu)秀對話。華老師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意想不到地存著微妙的聯系,關鍵是發(fā)現那份聯系是件不容易的事”、“只有當你深愛著這片大地,真愛著生活、摯愛著數學,你才會多情善感。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才能看到更多的生活中的美麗,才能看到感動我們的數學”、“我上出了一些專家認可的課,有人說我‘勤奮’、‘刻苦’,其實我自己不認為是‘勤奮’、‘刻苦’,我是在享受幸福,享受自己的全情投入,享受數學對我的青睞有加,享受生活對我的‘無微不至’”!
讀書是我們拓寬視野最廉價、最普通的方式,讓讀書成為我們的習慣。在讀書中不斷充實自己,完善自己,發(fā)展自己。今后,我將會把華老師的這種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應用到自己的教學中,求真、務實、創(chuàng)新,力爭能讓學生快樂學習。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七
教育事業(yè)是永遠年輕的事業(yè),是幸福的。而培養(yǎng)青少年求真向善趨美的心靈,引導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壯地成長,教師的責任更為直接、更為集中地體現在班主任身上,這既是班主任的責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
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為什么老師們都不愿意做呢?李鎮(zhèn)西這樣說到,是因為喪失了幸福感,產生了厭倦感。厭倦感從何而生呢?主要源于兩點:遠離學生,拒絕變化。拒絕變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歡按經驗辦事,總希望以不變應萬變,或者說總希望學生適應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適應已經變化了的學生,學生的變化折射的是社會和時代的變化,不愿跟上社會和時代的變化的老師,面對前所未有的教育難題,很容易束手無策。
我們老師怎樣才能做幸福的班主任呢?現在想想答案是多重的,而良好的心態(tài)則是第一位的。只有沉下心來讀書,才能磨礪出良好的心態(tài)。于是,為了讓自己也能成為幸福的班主任,我總在夜深人靜時,獨坐燈下,慢慢的地研讀教育書籍。當我捧讀起《我這樣做班主任》,得以與李鎮(zhèn)西進行心靈的對話時,心靈有了一次從未有過的震撼:作者以他的關愛、民主和尊重,讓他的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這正是從一個更高的層次詮釋了“師愛”的含義。他那平凡而偉大的經歷令人向往。同時也引起了我的共鳴--“師愛”多么沉甸甸而富有詩意的字眼!
在書中,李鎮(zhèn)西老師字里行間的言語,李鎮(zhèn)西老師行為的點滴,李鎮(zhèn)西老師的言傳身教,李鎮(zhèn)西老師的每一個感人故事都足以讓我感動和愧疚、自責,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讀書,我的內心便會觸動于他與他學生之間感人肺腑的故事?!白龊冒嘀魅巍逼鋵嵤且环N平和的心態(tài)?!白龊冒嘀魅巍睆娬{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說,李鎮(zhèn)西只有一個,沒有人能成為李鎮(zhèn)西,但只要我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為一片綠葉。
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復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yōu)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李老師對“后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后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后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干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tài)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他在給一個“后進生”寫信的末尾寫道:李老師今天很忙,本來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學們的作文,但一聽說你有進步我就高興,就決定給你寫信,及時鼓勵你。雖然花了一個多小時,但如果你能夠理解李老師,我就不覺得這是浪費時間……字里行間,看到李老師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學生真實地成長,慢慢地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長此以往,良性循環(huán),教育效果也越來越好。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八
讀了辮子姐姐的《像我這樣的女生》這本書,文字和語言都很美,就像我愛吃的黑巧克力一樣的絲滑,讓我一下子就喜歡上了這種感覺。
也許有一天,當你醒來,陽光鋪滿大地,你在隱隱約約傳來的歌聲中聞到了水的氣息,你終于知道了你的過去,感知著你的未來。你的存在都是為了那片溫暖的水域,在宿命般的追尋中,你會疲倦,但不會放棄。你是一條魚,在溫暖的水域里自由的呼吸。這便是辮子姐姐教給我的成長語錄,看了這樣的語句,使我的心情激蕩,溫暖我透明的而又單純的心情。
翻到第一頁,我就進入了辮子姐姐的粉紅世界——長大有意思。這也是讓我感觸最深的故事。剛開始讀這本“長大有意思”時,我有疑惑,長大是一件很煩惱的事,辮子姐姐她自己也有所表達的呀,如:她看到了一則“星星”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女人領養(yǎng)了一顆星星,她無微不至的照顧它,長大后星星遠走高飛了,再也沒有回來。辮子姐姐也有一絲傷感,它體會到了長大后總是意味著和母體最終的分離。同時我自己平常有時也想去抵觸媽媽的愛護的嘮叨。也常常有種很強烈很無力的感覺:我的自由和獨立是以父母的衰老和孤單為代價換取的。每個孩子都注定是遠走高飛的一顆星星,這會讓父母黯然神傷,那怕你身不由己,因為長大的另一面就是掙脫和背棄。我從中體會到了辮子姐姐不想長大的原因:不想從新學期的第一課一直讀到最后一課;從“老師好”一直說到“老師再見”;不想長大,東游西逛,深一腳淺一腳的陷入想入非非中,讓時間大把大把的掠過……既然不想長大,為什么還說長大有意思?這讓我很費解,于是我就從接下來的文字中尋找我想要的答案。
讀著讀著,辮子姐姐溫馨的話語如清泉般滋養(yǎng)著我幼小干涸的心田,我霧蒙蒙的心漸漸明亮了。在現實生活中,長大了雖然可能染上某些憂郁傷感,但那些迷惘徘徊就像你舔過的冰激凌,很快在甜美而短暫的眼淚里融化,消失。是不是很有意思?我覺得我應該在童話故事里醒來了,因為世界上再也找不到一件事比長大更有意思了的體驗了。我想快點長大,我想要探索埋藏在路上的驚喜;想要領略眼睛看不完的風景和書本;想要嘗到嘴巴嘗不完的滋味;想要呼吸鼻子呼吸不完的空氣;想要聽到耳朵聽不完的聲音和故事……辮子姐姐謝謝你讓我知道了長大有意思,全心全意感受長大,不再害怕,不再孤單,滿懷希冀。我毫不懷疑,長大的我伴隨著努力將來會過上不一樣的生活,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對夢想的堅持,會遇見一個更好的我。把過去裝進口袋里,上路吧,請不要回頭,往前跑。
“第一口蛋糕的滋味/第一件玩具帶來的安慰/太陽上山太陽下山/冰激凌流淚……”我要長大,做一個我就是我,我就是人間不一樣的煙火。
長大有意思。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九
我媽就是位小學班主任,還是教語文的,所以俺從小就對班主任有些認識——很累、很忙、需要擔一些只講專業(yè)課的老師所不需要承擔的責任。媽是個很好強的人,每次都想把事情做到最好,對得起每個學生。不過終其一生都沒能與自己達成和解,雖然有學生的愛,但她過得不快樂。
本書作者李鎮(zhèn)西講述了自己的班級管理經驗——如何當個合格的班主任。讀完全書之后,我們可以深刻的感受到,除了對孩子深深的愛,作者還與自己達成了和解,快樂地繼續(xù)從事班主任的工作——這是很難得的。
在書中我們不會看到一個神或者一個完人,而是一個有血有肉普通人的成長路程。也許這才是真正對我們有所啟發(fā)的地方。
作者談到也打過學生,后來反思之后感覺這樣不對,找出方法來改正;也曾讓學生為自己的教學提意見,如果拖堂也要有罰則。其中我們可以看到幾點難能可貴。
自醒意識。
人人都不完美,這是事實,但是能不斷追求完美,有自我檢討意識的人也許能走得更遠。李鎮(zhèn)西就是這種人。也正因如此無論是教學還是當班主任,他都能做得很出色。大家開始也許都差不多,但是那些不斷自醒的人能在后半段超越別人,更主要的是超越以前的自己,從而走得更遠。
平等心態(tài)。
“眾生平等”在學校里最是不適用,原因很簡單“老師知道的多”,如此就把自己放在了半神或者全神的位置上。不管怎樣,眾生仍然是平等的。作者能以平視角與學生溝通,體現出平等不只是說說,還能做到。其實能不斷進步,這也是個基礎。
發(fā)自內心的愛。
書里特別提到學生不是取得高分的工具,要用人的觀點看問題,要對學生有愛。說說容易,做起來難。在學生不聽話的時候,李老師開始也是hold不住哈!自己成長之,他更能體悟學生的感受,也有更多發(fā)自內心對學生的愛。由些從內而外的表現出來,贏得很多學生的欽佩。也正因如此,他的學生之中很多人會取得好的社會成績。
要知道基礎教育對每個人的一生都起著決定性作用。作者的怨毒可以傳遞給學生,讓后者走上社會之后充滿抱怨;老師的愛也可以傳遞給學生,讓后者帶著愛走向社會,從而溫暖更多的人!
本書是一本班主任的成長日記。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十
學校給每位班主任教師布置了作業(yè),讓大家品讀《我這樣做班主任》并且寫讀后感。第一次翻開它,是帶著一種完成任務的心態(tài),但慢慢地閱讀我發(fā)現自己走進了李鎮(zhèn)西的世界,如同學生一般融進了李鎮(zhèn)西的班級,一次次的被感動,被激勵,被啟發(fā)。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為班級管理刻畫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給了我們?yōu)槿?、為師的道理?/p>
教育事業(yè)是永遠年輕的事業(yè),是幸福的。而培養(yǎng)青少年求真向善趨美的心靈,引導青少年的生命健康茁壯地成長,教師的責任更為直接、更為集中地體現在班主任身上,這既是班主任的責任,更是班主任的幸福。既然做班主任是幸福的,為什么老師們都不愿意做呢?李鎮(zhèn)西這樣說到,是因為喪失了幸福感,產生了厭倦感。
厭倦感從何而生呢?主要源于兩點:遠離學生,拒絕變化。李老師說的與我自己的感受,與許多老師們的說法非常契合。李老師說得對,其實是我們自己拒絕變化。這種拒絕是潛意識中的,如果沒有深刻的反思自己甚至意識不到,更談不上認識到這個問題了。“按經驗辦事”,是的,經驗的作用毋庸置疑,但是,經驗有時恰恰是阻擋我們前進最大的障礙。我們的思想就限制于經驗的圈子里,所以遇到經驗解決不了的問題“很容易束手無策”。真心要做一個好老師,就要以學生為中心,確實,學生的變化反映的是社會的變化,無論我們對這個變化持何種態(tài)度,我們都改變不了社會的什么,可是我們可以影響甚至改變學生。
在書中,李鎮(zhèn)西老師字里行間的言語,李鎮(zhèn)西老師行為的點滴,李鎮(zhèn)西老師的言傳身教,李鎮(zhèn)西老師的每一個感人故事都足以讓我感動。
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復雜”。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只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yōu)秀的學生,而是“懷著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為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
李老師對“后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后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坝眯撵`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tài)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
他經常說,教育不能太功利,要走進學生的內心。是的,我們希望的是學生的健康快樂成長而不是為了考試為了分數為了文憑,失去固有的個性和應該有的良好品德。李老師用真情實感踐行著愛與責任的教育。
其次,《我這樣做班主任》告訴我:班主任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把對學生的愛定位在合適的位置上。我們愛學生,但更重要的是愛的方式。我們不能以愛為理由,讓學生背負沉重的負擔;不能以愛為籌碼,讓學生感覺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愛為條件,讓學生陷入功利的誤區(qū)。正如李鎮(zhèn)西所說:“以厚此薄彼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并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真正的愛是愛所有的學生,愛身邊所有的人?!彼宰屛覀冋嬲\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我想:以后生活中的我會多試著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取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書中說: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于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更需要智慧。通過閱讀這本書,我深深感受到了李老師對學生濃濃的愛,愛班主任這個崗位,愛教師這個職業(yè)。我相信,我們每一個教師只要把準方向、恒心努力,必能成為一名出色的班主任,使我們的班主任工作充滿陽光。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十一
《我這樣做班主任》。顧名思義,書名是本文的中心主旨——整本書是李鎮(zhèn)西老師從教30年來,在班主任工作崗位上的管理理念和方法的集萃。由此至終愛心貫穿其中,對學生一種發(fā)自內心如父般的愛,對待每一個孩子都像是對待自己的孩子那樣,每一個言行舉止都蘊含著對學生的愛意。
李鎮(zhèn)西老師用自己真摯的師愛之心為學生真誠付出,從而贏得了每個學生的心。學生們也喜歡他、愛他,師生之間心靈互通、心心相印,教育的成功亦自水到渠成。
李鎮(zhèn)西老師是一位真正愛學生的良師。非常羨慕他的學生們,能夠遇上這樣一位良師益友,要知道,在中國,這樣的老師實在是少之又少!我不曾碰見過這樣的良師益友,祈愿我的女兒,在她漫長的求學生涯當中,有朝一日能夠遇上不少這樣的良師,這將是我與女兒的幸運與福氣。
李鎮(zhèn)西老師作為班主任的奮斗目標:努力讓每一個孩子因為在自己的班上學習而感到成長的快樂、學習的快樂。這是一個這樣可敬,這樣值得讓人尊敬的老師!要知道,每一個孩子的稟賦都不同,李鎮(zhèn)西老師作為一名老師、同時亦作為一個凡人——一個如你我一樣有著自己的喜好厭惡的凡人,面對各個差異不同的孩子,能夠秉持一顆無私師愛之心去愛每一個孩子——不管“好生”還是“差生”,這本身就是對老師師德的一種考驗。
我敬佩李鎮(zhèn)西老師這樣為師之道。總是呵護兒童的天性,努力不讓自己不知不覺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把孩子作為一個獨立大寫的人,用愛心、用兒童般的心去聆聽學生的心聲,心與心之間的交流,使得師生之間心靈相通,學習不再是“你講我聽,容不得半點質疑,也不敢質疑”,而是在一種民主,活躍而自由的課堂學習氣氛當中,學習是這樣充滿了無限的意趣,每個人都喜歡上這樣的課,每個人都喜歡這樣一個可親可愛的師長。在老師充滿技巧性的教學當中,孩子們習得的不單是考試的分數同時也習得了一種直面現實,迎接困難的勇氣和膽識。
李鎮(zhèn)西老師同時指出:教育需要充滿韌性和耐性。體會到這點,我是如此震撼和慚愧!我自己,即使只教育自己一個孩子,都不能做到充滿韌性和耐性。也許與性格有關,很多時候動輒便對女兒大吼大叫,讓女兒剎那有了一種委屈與瑟縮。而老師,面對幾十名性格稟賦各不相同的孩子,要對這么多孩子充滿韌性和耐性,首先得要克服自己性格上的弱點,還需具備良好的師德,這對于每個老師都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由此也理解了做老師的難處!由是便有了全力配合老師教育好自己子女的行動!
感謝每一位老師!作為老師,您們辛苦了!
“教育是人學”,“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十二
抱著試試看的心情申請了《這樣當媽好輕松3-5歲》,誰知道父母網真的給了我試用的機會,非常感謝!可以說這是一本非常讓我期待的圖書。
快遞送到時,是老公簽收的,打開ems一看書名,老公就說:“正好用上,你好好看吧!”結果我一有時間就看,很快就把書看完了,看完之后就在思考我的教育方法與書上描述的有那些是相似的,有哪些我還沒有碰上。思考完了之后便來交作業(yè)了。
單就看這本書的大綱,其實并沒有什么特別讓人著迷的地方,但是如果翻開里面的內容,會發(fā)現這本書是淺顯易懂又意味深長的。讓我們在回憶自己童年和經歷孩子童年之間相互穿插和比較,順其自然的同時又要加以引導和支持,在不經意間將作者的教育理念融入到我的教育理念之中。
我印象比較深的幾個地方:
第一,p11列出了好多描述品質的詞匯,讓我從中選出5種希望寶寶具備的,同時也選出5種我最不希望寶寶具備的,這是第一次讓我有機會考慮我對寶寶究竟有什么樣的期望,之前我一直是希望寶寶各方面都好,但并沒用具體的什么想法。
第二,p47的思考小驛站中特意提出“不要比較”,這一點雖然我以前也不喜歡拿自己的寶寶跟別的`寶寶做比較,但是同一個小區(qū)里差不多大的寶寶多了,不經意間就會被人拿來做比較,而且我甚至覺得相互比較將來也是人生中不能避免的事情,所以并沒有特意規(guī)避這樣的事情。當我知道愛因斯坦4歲才會說話時,我對我家壯壯更加有信心了,說話晚并不是什么缺點嘛!
第三,本書的八、九章講述的都是關于孩子上幼兒園、小學相關的話題,這兩章對我很有指導意義,好像在告訴我作為家長要有長遠的眼光,要提前給孩子做好相應的計劃,免得耽誤了孩子得到應有教育的權利。但同時我也在想,英國人寫這本書是讓挑選好的幼兒園和小學,而我生活的地方卻只能被動的選擇幼兒園或者小學,不可能有機會主動選擇。為什么這么說呢?北京現在都是就近選擇幼兒園,片區(qū)內上小學,哪有機會擇校???除非交贊助費或者別的什么途徑??赐赀@兩章,我覺得自己給寶寶選擇學校的責任更加重大了,哎!
總而言之,這本書非常有價值,如果有英文原版圖書,我想我也會買來看看;如果有系列圖書,那更不用說,我一定要看!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十三
他讓教育真正深入學生的心靈世界,他使班級管理工作充滿科學精神與民主氣息……他就是著名教育家李鎮(zhèn)西,讓我們聽他講述《我這樣做班主任》。
《我這樣做班主任》是李鎮(zhèn)西老師從教30年來,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精華集萃。全書共分六輯,從為什么要當班主任起筆,到做走進學生心靈的朋友,再到民主教育,以人為本等等,最后落筆于做教師的四種態(tài)度,從六個方面,告訴你怎樣做最好的班主任。
書中三方面內容引起我的興趣:一是喜歡李老師將作文課搬到農貿市場,讓學生觀察集市上人們的言談舉止;將學生帶到江邊上語文課,讓學生通過觀察用筆描繪大自然在春天里的每一點細微變化,這種讓學生在大自然中學習的方法,更能吸引孩子的興趣,同時提高他們的觀察、思考、領悟能力,可謂一舉三得;二是對愛的理解,不僅僅是一起玩,而應是理解學生的精神世界,學會用他們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三是要善于傾聽,多提建議,避免訓斥等等,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讀著這些內容,靜心想想,這才是對孩子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再用學習成績考核孩子,而是用各個方面的教育,讓孩子體會到自己存在的必要性,自己的獨特性。讀著這本書,結合自身情況,慢慢理解家長要孩子上名校的原因,師資力量不一樣,老師的教育水平也不一樣,回想起孩子的教育路程,自己也很欣慰,自己遇到了兩位好老師,正是老師的點醒,讓我對孩子的教育重新認識,不再做物質上的保姆,而要做思想就頓時寒毛乍起,充滿警惕的,所以把這句話貼在上頭當標題,提醒自己與李老師的觀點有不少差異,以防把李老師當成太陽,自己牙痛似的的呻吟崇拜。我們必須謹防自己如此,因為我們是如此的孤獨。孤獨到可能隨時都會不能再忍受拒絕向惡俗的主流投降的程度。
盡管李老師引用了這樣一句話,然而我多少還是把歸結為呆在x個位置上不得不說x些話的難處。否則我很難想象一位完全拜倒在x種主義腳下的人居然還能寫出諸如《沉重的思考》這樣具有洞見的文章來。包括很多對于德育的觀點,我也于李老師不謀而合,比如教師找學生談話,比如費盡心思的想把一位“差生”拉到好的軌道上來等等,以及該如何對班干進行培養(yǎng),三好學生等榮譽稱號的評定,德育能不能進行量化考評的問題,意見都是如此的一致,讓我時不時的充滿了欣喜。
講到德育,就不得不提到班主任工作,的確,除了大學之外,班主任基本上本身也是該班級的授課教師,再當班主任壓力頗大,遑論三十年前李老師剛從教的那段時間班主任是沒有任何津貼的。
我代理過一段時間的班主任,而且而是對不同的班級,每天從早晨走進學校開始到下午放學,即便我們這樣的職高學校,沒有玩自己下午也是基本上要忙到五六點鐘的,幾乎沒有什么事是允許班主任不到場的,沒有外人的提醒,我們自己也會不放心。
尤其是對于女教師來說,你還無形中承擔著更大的責任,由于x項摻雜陰謀的國策,學?,F在與街道社區(qū)在爭相視已達到育齡的女生為仇讎,不管放學早晚,孩子出了校門后的行蹤是我們所無法掌握的,而大多數職高生的父母在自己放棄孩子后,其中的一些無恥之徒竟然還因為孩子偷食禁果想從學校這里狠狠的訛詐上一筆。
我沒有使用妄圖這個詞,因為他們屢屢得逞,這種人不配為人,更不配為父母。這是我們職高教師所專門要面對的。這是我們的無奈,當然我們的德育工作中欠缺的也有很多,不僅是在教育教學工作上,李老師也很坦率的指出,我們很多老師好高騖遠,喜歡扯一些大而空的東西,不懂蹲下來好好的聽聽孩子們需要些什么;或是生搬硬套名師的例子,比如一位特級教師田麗霞老師年輕的時候也曾沒有好好分析學生的特點,就輕率使用“借分”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人非圣賢孰能無過,但再三再四的犯錯就有些令人無法忍受了,很多教師從踏上教育崗位到離開講臺的那一刻,始終都不明白,德育,不單單不是班主任的工作,德育,也不僅是扯空洞的政治理論,德育,完全可以化入我們日常的教學中去,寓教于樂,而非苦大仇深的一言堂,至少在這一點上,我們要認真的學習李鎮(zhèn)西老師的經驗,當然,這與共產主義無關,而是整個人類的追求。
看完我寫的是什么再狂吠,x些人不要跟狗似的看見x個詞就覺得自己品質高貴,智慧無邊,負有教化世界的責任。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十四
假期悄然而至,匆匆忙忙,一個學期的班主任生涯就這樣畫上了句號,雖然不圓滿,但這句號中蘊含著我成長的每一步,記錄著我每一瞬間的感動,銘刻著我與孩子們攜手走過的每一個喜怒哀樂。這四個月的班主任工作壓力與動力并行,辛苦與感動交織,個中百感交集滋味自己深深體會,但也正是這樣,我收獲了高于個人幸福的幸福,成長了前所未有的成長,感謝這四個月的班主任工作,讓我遇見了一個未知的自己。
一直在忙于前進,所有的精力都被集中在應對新事物上,有時來不及反思經歷過的事情,下一件事就接踵而至了,常常是一件事情沒有思考完善就開始行動,沒有反思就開始下一項任務。而現在終于有時間對自己的工作進行反思,而心中的想法鋪天蓋地席卷惡來,又都糾結在一起,形成了一團亂麻,正在剪不清理還亂之時,我從書架上拿起了早就擺上卻一直沒有翻閱的這本李鎮(zhèn)西先生的著作。
讀完這本書最讓我感到震撼的是李老師對于孩子們的那份發(fā)自內心的真誠的愛,不斷的審視與自我提升,用真知與真愛對待教育的態(tài)度,以及他全身心投入精力,堅持不懈的鉆研。
拿起這本書的同時我心中也充滿了顧慮,李鎮(zhèn)西老師帶的是初中和高中的班級,做的是初中以及高中的班主任,他的辦法對于我所處的小學班主任的工作適用嗎?但當我打開這本書的同時,也放下了我的顧慮,因為縱使教育對象不同,但教學理念與教育思想卻是想通的,于是我便繼續(xù)讀了下去。
全書分為六輯,分別為為什么要當班主任;做走進學生心靈的朋友;民主教育,以人為本;引導學生自我管理;童心是師愛之源;以及做教師的四種態(tài)度。這其中講述的是李鎮(zhèn)西先生作為班主任的方方面面的思考,解決了作為青年班主任的我心中存留的很多困惑。最令我感動的是在“童心是師愛之源”中他們濃濃的師生情,淚水、感動躍然紙上;最讓我受益的是“做教師的四種態(tài)度”;最讓我震撼的是“最走進學生心靈的朋友”。
在書中,李鎮(zhèn)西老師字里行間的言語,李鎮(zhèn)西老師行為的點滴,李鎮(zhèn)西老師的言傳身教,李鎮(zhèn)西老師的每一個感人故事都足以讓我感動和愧疚、自責,如同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
每次讀書,我的內心便會觸動于他與他學生之間感人肺腑的故事?!白龊冒嘀魅巍逼鋵嵤且环N平和的心態(tài)?!白龊冒嘀魅巍睆娬{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斷地超越自己。所以說,李鎮(zhèn)西只有一個,沒有人能成為李鎮(zhèn)西,但只要我們從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紅花,也定能成為一片綠葉。
蘇霍姆林斯基有一句名言:“每一個兒童都是一個完整的世界。”這一個個完整的世界里,一定充滿著許多精彩的故事!美國2009年的全國年度教師托尼·馬倫的獲獎感言說“最優(yōu)秀的教師有一個共同的品質,他們知道如何讀懂故事”?!肮适隆辈⒉皇侵浮笆录被蛘摺扒楣?jié)”,而是指孩子成長的過程,或者打一個比方說,這里所說的“孩子的故事”,指的是孩子生命的河流。
作為一個高明的編輯,教師必須讀懂每一個孩子的故事,那怎么是讀懂?懂,就是理解。教育是我們和孩子生命和生命的相遇,因此我們自然而然的進入了孩子的故事,和孩子一起創(chuàng)作,推動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并期待著一個完美的結局。孩子的每一天的故事都不可逆轉,教師每一天的生命也都不可重現——教育的嚴酷與責任都在于此。
說到這里,我要先講一個自己親身經歷的小故事。班級里有一個小男孩,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很強、閱讀面很寬、動手能力很強,善于思考與解決問題,但是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情緒起伏大,每次傷心的時候就忍不住大聲哭,不發(fā)一言。這樣的情景使我想到了我小時候的事情,具體的已經記不清,但我就是感覺我不能如實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因為大人們不僅不理解反而會批評,這樣想來,還不如什么都不說。所以,在這個小男孩情緒激動地時候我把他帶到了班級的儲物間里,我摸摸他的頭抱抱他輕輕拍他的后背,他哭的更傷心了,我說這里只有我們兩個人,孫老師現在不是老師,是你的大朋友,我們在這里說的話我保證只有我們兩個人知道,他哭的更兇了,但是他的眼睛一直看著我,這樣,他開始一邊抽泣一邊斷斷續(xù)續(xù)的說,我剛才催他做事快一點,在家里的時候他媽媽也總是這樣催他,他說自己已經很努力去快一點了,但還是在催,希望我們給他時間去成長。斷斷續(xù)續(xù)的說完這些話之后,他慢慢平靜了,我說我小時候也有過這樣的事情,我理解你,我們應該給你時間去改正錯誤,我相信經過努力你一定會做的非常好!他帶著眼淚,笑了。問我,老師,你能告訴我媽媽,讓她不要經常催我嗎?我說,我會和媽媽好好溝通,你也進步,我們也進步,我們一起努力,好嗎?他用力的點頭,還抱了我一下。之后,每當他有一些小想法就會和我分享,我說的話他會記在心里并且努力去做,或許就是這次傾聽,讓他產生了對我的信任。
其實,沒看李老師的這篇文章之前,我還不明白這個轉變是怎么產生的,而今,我懂了其中的原委,不知不覺得我作為班主任的故事就豐富起來了。有時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我們的引導,而是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沒讓他去發(fā)泄、一吐為快,表達出內心中的憤懣、焦慮、困惑、悲傷等情緒,求得心理平衡。
李老師對“后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后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后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采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干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tài)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他在給一個“后進生”寫信的末尾寫道:李老師今天很忙,本來想的是今天下午批改同學們的作文,但一聽說你有進步我就高興,就決定給你寫信,及時鼓勵你。雖然花了一個多小時,但如果你能夠理解李老師,我就不覺得這是浪費時間……字里行間,看到李老師的良苦用心,更清晰地看到,在他的努力下,學生真實地成長,慢慢地進步。在這個過程中,師生間的關系越來越融洽,長此以往,良性循環(huán),教育效果也越來越好。
“當他們在黑暗中感到陣陣孤寂之時,當他們在日記中發(fā)出莫名的長吟之時,當他們在擁擠的人群里感到恐慌時,當來自內部外部的無形壓力向他們慢慢逼來之時……您不要再拿一些硬梆梆的正確的框框去套他們,不要幻想只要讓他們明辨是非就可萬事大吉。”
我的內心中也曾發(fā)出這樣的呼喊“可不可以使環(huán)境寬松一些,可不可以拿您或別人有益的人生經驗去疏導他們擁塞的心靈,可不可以不把學生們當作一部部受教育的機器,而是一個個正在通過他人幫助,更通過自己不斷努力而逐步形成的‘人’……”
這期待是給予我們的師長,也是給予我們自己的。把學生當“人”而不是當作受教育的“機器”,這就是孩子對我們的呼喚。我也經歷過“老師講的.,不是我們想的;我們想的,恰恰沒人回答!”這個人生階段。班主任最該想的是什么?應該是--此刻,我的學生在想什么?因此,所謂“教育”,就是為學生的成長服務。這里的“服務”,首先是心靈的服務――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許多困惑需要請教生活閱歷比他們豐富得多的長者,并獲得有效的輔導;他們有許多意想不到的苦悶,需要有人傾聽;他們也有許多成長的快樂需要更多的人分享……而每天和他們朝夕相處的班主任,理應成為孩子成長的輔導者、傾聽者和分享者,理應成為孩子最信任的人!
李鎮(zhèn)西先生寥寥數字說中出我的心里話,她說“都說當班主任很累很累,在我看來,這個“累”的體現除了工作的繁忙外,更多的在于班主任心靈的沉重,而且“心累”勝于“身累”。比起一般的科任教師,班主任的心理負荷要大的多:此,正確對待周圍的輿論并隨時調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是每一位班主任精神上“自我解放”的關鍵。”
其實我一度想給自己減壓,因為心里輕松面對孩子們以及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才能輕松,嘗試了幾個辦法自己去做出改變,但有時也收效甚微。李老師在這里總結的非常到位,他主要說了四點。班主任自己能夠盡可能解除的心理重負,就是正確對待領導的評價、同事的議論、家長的批評和學生的意見。
常說要注重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這是完全正確的;可是教師本身心理素質的自我優(yōu)化,卻還未能引起所有教育者的高度重視。樂觀向上,情緒飽滿,胸懷坦蕩,豁達寬容,正是優(yōu)良心理品質的體現。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來的班主任,才能獲得徹底的自我解放!法國作家雨果曾用詩一般的語言說:“世界上最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愿我們每一位班主任朋友都擁有如此寬闊無垠的胸襟與自由舒展的心靈!
讀后感只選擇了自己感興趣、有感觸的幾個部分來寫,當然書中還有一些對教師現狀的探討與思考,自認為對這一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入,因此并未寫出讀后感。
李鎮(zhèn)西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十五
《我這樣做班主任》,書中記錄了李鎮(zhèn)西老師30年班級管理的精華,是李鎮(zhèn)西老師愛心智慧的結晶。在閱讀的過程中,我深深的被李鎮(zhèn)西老師的個人魅力所感染,他是真的在用“心”做教育。
整本書讀下來給我的感覺是,如果說只是當班主任,不難;當合格的班主任,也不難,但會很累,是我們平時說的“保姆式”和“警察式”班主任,盯著學生早讀、出操、衛(wèi)生等等,事無巨細,親力親為,累身;想要成為優(yōu)秀的班主任,難!需要用心的去付出,愛心、耐心、童心、責任心等等,還要有班級管理的技巧、藝術等,累心;但若想要成為像李鎮(zhèn)西老師這樣的班主任,那是難上加難,因為他是在真正的從事著“人類靈魂工程師”的工作。
因為平時自己也不是愛讀書,愛寫點東西的人,文采欠佳,簡單談點在書中給我感觸較深的幾個地方:
一、平等。這里的平等不僅是指的平等的對待每一個學生,生生平等,還包括師生平等。每個班都有自己的《班級管理制度》,其他班不知,單就我們班的《班級管理制度》中都是從給方面對學生的行為、規(guī)范、成績等等提出了要求和量化,沒有涉及到老師的范圍。而李鎮(zhèn)西老師和學生們共同制定的《班級管理條例》中對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規(guī)定:“凡每月對學生發(fā)脾氣超過一次,或錯批評學生,或利用自習課講語文,或下課壓堂兩分鐘以上,罰掃教室一次?!辈⑶以凇稐l例》實施不久,李老師便因錯批評學生而“犯規(guī)”,當天放學后,二話不說,拿起掃把,一個人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當看完這些后,我反思自己的班級管理工作,如果把這些規(guī)定放在我們班的《班級管理制度》中會是什么樣子,我馬上想到的是教室衛(wèi)生會被我承包。
二、童心。李鎮(zhèn)西老師說童心是師愛之源。作為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用童心報答童心,要善于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盡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正是因為李老師保持著這份童心,才有了他“永遠的未來班”和“浪漫的高95級一班”。才有了在我看來只有在電視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情境,而他們卻真實的發(fā)生在他和他的學生之間。
班主任工作千頭萬緒,在書中談及班主任工作,李鎮(zhèn)西老師這樣寫道:“班主任工作是個筐,什么內容都要往里裝!班主任的責任似乎無限大,因為他們什么都要管而且必須管好;同時班主任的權利似乎又無限小,因為無論是誰都可隨時給班主任下達任務,是一個忙忙碌碌的辦事員?!笔乾F在班主任老師的真實寫照,道出了班主任的心聲。
《我這樣做班主任》一書是李鎮(zhèn)西老師30年班級管理的精華,因為李老師所擔任的是初、高中的班主任,很多東西與我們小學有著差別,比如學生的年齡特征、學生所出現的問題等,但是教育都是互通的,有很多班級管理的方式、方法還是很值得借鑒,如:開展小組競爭,增強班級活力。李鎮(zhèn)西老師在書中詳細的介紹了具體的做法,實用性強。本身我們班就開展著小組競爭,但是卻很片面,只是針對學習,借鑒李老師的做法,加以完善。再如隨身帶個小相機,原生態(tài)的記錄下學生真實的生活,留下珍貴的回憶;善待孩子的第一次求助,做一個善于傾聽的朋友,近在咫尺的師生通信,做走進學生心靈的朋友。
我這樣教數學讀后感篇十六
說實話,一想到要做班主任,就有些發(fā)怵,理由眾多,可看了李鎮(zhèn)西的這本書,不禁對班主任重新定位了。因為有愛,才能做好班主任啊。
李老師說:“教育是心靈的藝術,愛心是教育的靈魂?!彼炎约核械膼郏績A注給了他所熱愛的教育事業(yè),26年如一日,愛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譜寫著一幕幕愛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級這個集體大熔爐里,走進學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當作學生的朋友,去感受學生的喜怒哀樂,去贏得學生的信任與敬佩。
回想自己的教學工作,我覺得對于自己的學生,我其實更多的還是愛。但對照李鎮(zhèn)西老師的教育方法,我發(fā)現: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著很多不當之處。例如:在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躁,常常忍不住對學生發(fā)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時,對完不成作業(yè)的學生,缺少耐心輔導,缺少個別引導,使學生對我敬而遠之,師生之間缺乏信任感,產生了代溝。學生本身有一種壓抑感,快樂不起來。我還經常會犯這樣的錯誤,絕對不允許學生犯錯,上課遲到了,做錯事情了,違犯紀律了,扣分了等等。這樣恰恰相反,學生會因為你要求太嚴而產生抵觸情緒,就像學生抵觸其父母一樣,你不要說你是為他們好,其實有哪位家長不是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們的孩子還是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原因在于,其實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個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當人看,是人都會犯錯,你不能強迫他們按照你自己的意愿來做,有時甚至我們應該允許他犯錯,因為犯錯是為了下次不犯錯。學生有抵觸情緒了,那怎么辦?突然之間我意識到一個問題,我作為老師到底是干什么的?我的職責難道只是每天看著他們,批評他們的錯誤嗎?好像老師與學生之間除了批評就什么也沒有了?難道師生之間的感情連幾分都不值嗎?這種思考給我的沖擊力很大,我出了一身冷汗。
通過讀李鎮(zhèn)西老師的書,我對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覺得自己與一個好老師、好班主任的差距太遠了,反思后才認識到:教育上的愛,不是為了達到一個目的而做出的一種姿態(tài),它是一種思想,一種情感,一種氛圍,運用得恰當,它會把“愛”自然而然的貫穿于教育的某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會不聲不響的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細節(jié),更會潛移默化的浸潤著每一個學生的心靈。
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不免會走一些彎路,如果恨鐵不成鋼和急功近利的矯正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那么我們不妨手持愛的燈盞,用我們心靈的燈光為之引路。給學生一分信任,就搭起了溝通的橋梁;給學生一分鼓勵,為他的每一次進步喝彩,期待他下一次可以做的更好。為學生點亮一盞心燈,給犯了錯的學生一點寬容吧!讓我們用無私的愛來面對學生的錯誤——因為,愛學生就等于愛自己。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265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