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幫助教師更好地組織和實施教學活動的重要工具。教師在編寫教案時,可以借鑒其他教師的經(jīng)驗和教學方法,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如果需要進一步了解教案的編寫和教學設計,可以參考相關教育教學書籍。
機械波教案篇一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說明與建議。
有用功和總功。
首先讓學生看課本圖14.4-1,弄明白三幅畫的意思,然后討論用圖中三種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運上三樓,哪種辦法最好。學生可能對第二、三兩種方法的區(qū)別不太理解,可引導學生注意桶的重量與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每種情況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
想想議議。
這里意在使學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額外功的概念。實際使用機械時,人們總是希望額外功少些。杠桿、起重機、電梯等所有機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額外功。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額外功。
為了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引入機械效率這一概念,懂得機械效率的意義,在講述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后,應強調(diào)指出,使用機械做功,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等原因,額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水桶從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來,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額外功,而為了把水提上來,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額外功是我們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費能量,因此應盡量減小它。使用不同的機械來提起物體,我們希望做的額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說,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越好。不同機器這方面的差別,通常用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百分比來表示,叫做機械效率,給出機械效率的公式。一臺機器所做的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這臺機器的機械效率就越高。
課本列舉了一個計算機械效率的例題,意在練習機械效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有用功和總功的概念。
最后指出,提高機械效率有重要的經(jīng)濟意義,可以減少能耗,降低生產(chǎn)成本,應對這個問題重視。還可以讓學生議議:除了用機械做功有個效率問題外,干別的事情有沒有效率問題,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對效率問題有個初步觀念。
這個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通過探究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響機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后,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究過程。同時還可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進一步探究摩擦對機械效率的影響。
動手動腦學物理。
1.有用功是14400j,總功是24000j,機械效率是60%,起重機提升裝貨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間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額外功。
2.略。
3.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辦法是:改進機械的結(jié)構,例如提水時用容積較大而重量較輕的水桶等;按規(guī)程進行保養(yǎng)、合理使用以減小摩擦。
機械波教案篇二
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額外功和總功。
理解什么是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參與探究斜面機械效率的活動,學習擬訂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
1、有用功和總功
首先讓學生看課本圖14.4-1,弄明白三幅畫的意思,然后討論用圖中三種不同方法,把100n重的沙子運上三樓,哪種辦法最好。學生可能對第二、三兩種方法的區(qū)別不太理解,可引導學生注意桶的重量與口袋重量的不同。然后引導學生分析每種情況需要做的功,引出有用功、額外功、總功的概念。
2、想想議議
這里意在使學生加深了解有用功、額外功的概念。實際使用機械時,人們總是希望額外功少些。杠桿、起重機、電梯等所有機械都有一些是有用功,一些是額外功。通過討論,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有用功,什么是額外功。
3、機械效率
為了使學生明白為什么要引入機械效率這一概念,懂得機械效率的意義,在講述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后,應強調(diào)指出,使用機械做功,為了工作需要以及不可避免地存在摩擦等原因,額外功是不可避免的。例如用水桶從井里提水,目的是把水提上來,所以提水的功是有用功,提桶的功是額外功,而為了把水提上來,水桶是不可缺少的。額外功是我們不需要的,它白白浪費能量,因此應盡量減小它。使用不同的機械來提起物體,我們希望做的額外功越少越好,或者說,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越好。不同機器這方面的差別,通常用有用功在總功中占的.百分比來表示,叫做機械效率,給出機械效率的公式。一臺機器所做的有用功與總功越接近,這臺機器的機械效率就越高。
課本列舉了一個計算機械效率的例題,意在練習機械效率公式的應用,使學生加深認識有用功和總功的概念。
最后指出,提高機械效率有重要的經(jīng)濟意義,可以減少能耗,降低生產(chǎn)成本,應對這個問題重視。還可以讓學生議議:除了用機械做功有個效率問題外,干別的事情有沒有效率問題,在更廣闊的背景下對效率問題有個初步觀念。
4、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這個探究的目的是讓學生學習測量斜面的機械效率,通過探究加深對機械效率的理解,摩擦是影響機械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利用斜面也可以省力。
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后,要讓學生獨立完成探究過程。同時還可用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進一步探究摩擦對機械效率的影響。
1、有用功是14400j,總功是24000j,機械效率是60%,起重機提升裝貨物用的容器所做的功、各部件之間的摩擦做功等都是額外功。
2、略。
3、提高機械效率的主要辦法是:改進機械的結(jié)構,例如提水時用容積較大而重量較輕的水桶等;按規(guī)程進行保養(yǎng)、合理使用以減小摩擦。
機械波教案篇三
(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理解機械效率,會計算機械效率。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根據(jù)生活事例認識物理知識,并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學習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
使學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三)教學準備。
長木板、木塊、彈簧秤、刻度尺、細線。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二、進行新課。
假如用動滑輪提升沙子,請同學們觀著提沙子的過程。
對誰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
(板書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們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板書額外功:工作時,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一共做的功等于什么?
(板書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假如我們用下面三種方法搬運沙子,你認為哪一種方法?為什么?
討論回答。(第三種方法,因為第三種方法做的額外功最少。)。
(機械效率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機械效率都一樣嗎?請同學們再來觀察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
下面我們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板書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觀察上面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對斜面的機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提出問題。
(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什么關系?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關系?……)。
請同學們猜想上面提出的問題。
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猜想,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出實驗的方案。
小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
小組實驗,同時設計表格記錄數(shù)據(jù)。
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五)小結(jié)。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機械效率:定義、公式、計算;。
(六)作業(yè)。
2、動手動腦學物理。
機械波教案篇四
1.理解有用功,額外功,總功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2.理解機械效率,能夠計算相關的問題.
教學用具:重物,支架,細線,滑輪,斜面等。
教學方法:初中學生雖然有了一定的分析能力,但不善于動腦,好奇心強,集中精力聽課的持久性差,比較好動,根據(jù)這個特點,我在教學中采用了"以學生自學為主,配以談話、引導相結(jié)合"的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什么叫功?怎樣計算?
2什么叫功率?它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3功的原理內(nèi)容是怎樣的?
通過對功的原理的學習,我們知道使用任何機械都不省功,那么使用簡單機械的目的何在?(學生回答:省力或工作方便)在省力和工作方便的同時,我們以學習了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是哪一個?(學生回答:功率)今天我們將討論使用簡單機械中的另一個問題“機械效率”,開門見山引入新課。
(1)請一們學生朗讀課文1—3自然段要求其余同學留意有沒有讀錯的地方,若有讓學生提出并糾正。
(2)提問學生:在這幾段課文中,提到了哪幾個前面沒有學過的名詞術語?(學生回答: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3)教師指出:同學們看了這幾段課文后,對有用功、額外功、總功會感到難以捉摸,今天我們就通過講座下面的問題來突破這些難題。
(1)出示重物,提問學生,如果我將這個重為g牛的物體向上勻速舉起,請回答如下問題:
a需克服什么力做功?(克服重力做功)。
b需用多大的力?(f=g)。
c需何等多少功?(w=fs)。
(2)出示用細繩懸在支架上作動滑輪用的單滑輪,并說明:假設這個滑輪摩擦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它本身的重為g牛,如果我們通過拉繩子把這個下面沒有掛別的物體的“空”滑輪勻速提升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需用多大的力拉繩子?
b拉繩子的力需移動多大的距離?
c拉繩子需做多少功?
(3)把重物掛在動滑輪的下面,將重物用動滑輪勻速提起h米,引導學生回答如下問題:
a我們用來拉繩子的力包括哪些內(nèi)容?(使重物升高用的`力?????使滑輪也隨著升高用的力)。
b動力做的總功兇手哪些內(nèi)容?(克服有用阻力做的功????克服額外阻力做的功)。
(4)為了對w總=w有用+w額外有一個再認識過程,出示斜面引導學生分析如下問題:
1讓學生讀課文,結(jié)合前面的結(jié)論w總=w有用+w額外從面明確機械效率的物理意義。要求學生回答下面的幾個問題:
(1)機械效率的高低表示的物理意義是什么?
(3)為什么機械效率總小于1?能不能等于1?
(4)提高機械效率的關鍵和方法是什么?
(5)按機械效率的定義式,具體計算機械效率的思路如何?
2指導學生解決課文中的例題。
解答初中物理習題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所以要求學生要按照課文中的解題步驟分步解題。
1功率大的機械它的效率是否一定越高?提高功率是否就等于提高效率?
2機械效率越高是否一定越省功?
3做功越多是否機械效率一定越高?
4增加總功是否即可提高機械效率?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討論,使學生能初步區(qū)別功、功率、機械效率這三個不同的物理概念,從而對全章的知識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強化所學概念和公式,用以對知識的鞏固及反饋其內(nèi)容略。
1認真復習課文。
2預習下節(jié)教材,做好分組實驗準備。
3練習七1,2。
機械波教案篇五
一、教學目的與要求:
1.了解機器機構構件和零件等基本概念2.了解本課程的內(nèi)容性質(zhì)和任務。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
方法: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參觀法、調(diào)查法、練習法、實驗法、引導發(fā)現(xiàn)法、自學輔導法、案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實訓作業(yè)法等。
手段:常規(guī)或現(xiàn)代(多媒體投影、音像資料、各種教具、實物、案例素材文件等)。
三、教學重點、難點:
機器與機構、構件和零件概念,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
四、課時分配計劃:2課時布置作業(yè):0-1,0-2實施情況及課后教學效果分析。
引
言
當人們拓展視野、深入到創(chuàng)造物質(zhì)世界活動中時會發(fā)現(xiàn),單純的數(shù)學、物理或化學,常常無法解決實際應用問題。不同的應用領域,需要將數(shù)、理、化知識適度綜合,高度概括,從而形成解決問題更為直接、更為有效的理論體系,這便產(chǎn)生了諸如機械工程、電氣工程、計算機工程、化學工程、建筑工程等門類眾多的應用工程科學。它們是創(chuàng)造人類社會多姿多彩物質(zhì)世界的應用理論基礎。
一、本課程的研究對象。
機械工程的研究對象是機械。
什么是機械?機械是機器與機構的總稱。1.機器。
機器是用來變換或傳遞能量、物料和信息,能減輕或替代人類勞動的工具。
圖1一1所示的臺鉆是比較常見的典型機器。觀察其工作過程:電動機1轉(zhuǎn)動,驅(qū)動帶傳動,帶傳動又將運動和動力傳遞給變速箱2內(nèi)的齒輪系,變速箱中的主軸與鉆頭3直接聯(lián)接,從而熔話動與動力傳涕給了鉆頭。最后完成對工件的切削加工。
圖o-2所示為牛頭刨床,它由電動機1通過帶傳動3和齒輪傳動裝置2實現(xiàn)減速,又通過暇動導桿機構9改變運動形式,使滑枕5帶動刨刀7作往復移動來實現(xiàn)刨削。
從制造的角度看,機器是由許多零件組成的。零件是不可拆的最小制造單元。
一個零件可能是一個構件(如圖o-3中的導桿)。但多數(shù)構件是由若干零件固定聯(lián)接而成的剛性組合。如圖。一4所示的齒輪構件,就是由軸、鍵和齒輪聯(lián)接而成。
4.運動副。
構件與構件之間既保證相互接觸和制約,又保持確定的運動,這樣一種可動聯(lián)接稱為“運動副”。只允許被聯(lián)接的兩構件在同一平面或相互平行的平面內(nèi)作相對運動的運動副稱為平面運動副。按照接觸特性,平面運動副可分為低副和高副。構件問的接觸形式為面接觸的運動副稱為低副。常見的平面低副有回轉(zhuǎn)副和移動副。圖0一5b所示為回轉(zhuǎn)副及其運動簡圖符號,回轉(zhuǎn)副有時也稱為鉸鏈(圖o一5c);圖0一5a所示為移動副及其運動簡圖符號。構件間的接觸形式為點、線接觸的運動副稱為高副。如圖o-6所示,在凸輪機構和齒輪機構中,構件1和構件2形成的運動副均為高副。
綜上所述,歸納要點如下:
1)構件與零件的區(qū)別在于:構件是機械運動的基本單元,零件是機械制造的基本單元;有時一個零件就是一個構件,但通常構件由多個零件剛性固接而成。2)機器與機構的區(qū)別在于:雖然機器和機構都具有確定的相對運動,且機器可以是一個機構或由若干構件與零件組成,但機器具有能代替或減輕人類勞動,完成功能轉(zhuǎn)換的特征,而機構則不具有此特征。
3)平面運動副可分為低副和高副:低副為面接觸;高副為點或線接觸。
二、本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
1.機械產(chǎn)生的步驟。
實際應用的機械是怎樣產(chǎn)生的?它通常要經(jīng)歷這樣一些步驟:1)根據(jù)工作要求,用規(guī)定的機構運動簡圖符號勾畫出機器和機構的運動簡圖,并分析構件的運動速度和加速度等情況,通常稱之為機械的運動設計。
2)按類比法,確定所要設計零件的材料;對鐵碳合金材料,還要考慮其熱處理方式。這一步驟可稱之為機械的材料設計。
3)根據(jù)機器運動設計的簡圖,對各構件或零、部件進行受力分析,最終確定零件的受載情況,通常稱之為機械的工程力學分析。
6)根據(jù)零件工作圖,進行加工制造的工藝設計。
7)用機床(或數(shù)控機床)對零件進行制造加工。8)裝配,試車。2.本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
1)工程力學基礎;2)機械工程材料基礎;
3)常用機構與機械傳動;4)聯(lián)接與支承零部件;5)液壓傳動。
思考題與習題。
第一篇工程力學基礎。
第一章靜力學概要。
一、教學目標與要求。
1.了解力的兩種效應和力的三要素。
二、學習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案例分析法和相互討論法為主。
四、講授課時8課時。
如圖1—1所示,在對工程實際對象(如汽車、船舶、機床、衛(wèi)星等)進行力學分析時,首先要把它理想化,即合理抽象為力學模型,這樣才便于進行數(shù)學描述,得到數(shù)學模型。這一過程也簡稱為“建?!?。然后進行計算,一般用計算機數(shù)值求解。隨后,對得出結(jié)果加以分析,特別要與實驗結(jié)果相比較,如誤差符合要求,則結(jié)束分析,如誤差大,往往要修改力學模型再分析。由此可見,力學模型直接決定計算結(jié)果的正確性,它是力學分析的基礎,十分重要。
剛體靜力學是研究剛體在力系的作用下平衡規(guī)律的科學,簡稱為靜力學。
第一節(jié)靜力學基礎。
一、靜力學基本概念1.力。
力是物體間的機械作用。這種作用有兩種效應:使物體產(chǎn)生運動狀態(tài)的變化和形狀變化,前者稱為運動效應,后者稱為變形效應。
物理學中學過,力有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如圖1—1所示。因此可用有向線段oa表示,矢線始端o表示力的作用點,矢線方向表示力的方向,按一定比例尺所作線段oa的長度表示力的大小。計算時,力的單位采用我國的法定計量單位n;目前已不再使用的原工程單位制中,力的單位是kgf。n與kgf的換算關系是lkgf=9.807n力對剛體只有運動效應(包括平動、轉(zhuǎn)動及其特例——平衡)。這樣,力的三要素可改述為大小、方向、作用線。這種作用在剛體上的力沿其作用線滑移的性質(zhì)稱為力的可傳性,如圖1—2所示。如圖1—3a所示剛性環(huán)與圖1—3b所示柔性環(huán)均在二力作用下處于平衡,即f,=f。力f,沿作用線滑移前后,對剛性環(huán)的運動效應相同;但對柔性環(huán)的變形效應,則由呈橢圓形到僅有局部變形,二者差別很大。這說明力的可傳性只適用于剛體模型。
2.分布力與集中力在物理學中和工程簡化計算中,物體的受力一般認為力集中作用于一點,稱為集中力。實際上,任何物體間的作用力都分布在有限的面積上或體積內(nèi),應為分布力。集中力在實際中并不存在,它只是分布力的理想化模型。但由于分布力的分布規(guī)律比較復雜,因此計算時需簡化為集中力。
理想約束是對物體間接觸性質(zhì)和連接方式的理想化處理。
物體的受力可分為兩類:約束力和主動力。約束施加于被約束物體的力稱為約束力或約束反力;除約束力以外的其它力稱為主動力或載荷,如物體的重力,結(jié)構承受的風力、水力,機械零件中的彈簧力、電磁力等。本課程中,主動力一般是給定的(實際工作中則往往需要自行確定),對物體進行的受力分析只是分析約束力。
接觸面的物理性質(zhì)分為絕對光滑(理想約束)和存在摩擦(一般為非理想約束)兩種。這里主要介紹理想約束。下面介紹幾種典型的約束模型。
(2)理想柔性約束如圖1—8所示,柔性線繩受物體外力(如重力)作用,此時線繩約束力與外力方向相反,并一定沿著線繩方向。當忽略摩擦時,這種約束稱為理想柔性約束。工程中常遇到的鋼索、鏈條、傳動帶等物體均可近似認之為柔性約束。
二、靜力學公理。
在任意一個已知力系上,可隨意加上或減去一平衡力系,這不會改變原力系對物體的作用效應。
這一公理對研究力系簡化問題十分重要。實際上,前述力的可傳性是這一公理的推理。如圖1—10所示,圖a為原力系,圖b在原力系上加了一個f。一fz的平衡力系,設f=f。,顯然f與fz也構成一平衡力系,可以減去,于是變?yōu)閳Dc情況,力在剛體上成功地實現(xiàn)了滑移。
3.平行四邊形公理。
4.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公理。
即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線相同,但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例如車刀在工件上切削,車刀作用在工件上的切削力為f。,與此同時,工件必有一反作用力f;作用在車刀上,如圖1—12所示,此兩個力f。f總是等值、反向、共線的。必須注意,由于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作用在兩個物體上,因此不能說成是一對半衡力。
三、受力圖。
在求解力學問題時,必須根據(jù)已知條件和待求量,從與問題有關的許多物體中,選擇確了定一物體(或幾個物體的組合)作為研究對象,對它進行受力分析。為了清楚地表示所研究物體的.受力情況,需將研究對象從周圍的物體中分離出來(即解除約束),單獨畫出。這種被分離出來的物體稱為分離體。畫有分離體及其全部主動力和約束反力的簡圖稱為受力圖。下面舉例說明受力圖的畫法。
例1-1用力拉動碾子以壓平路面,碾子受到一障礙物的阻礙,如圖1—13a所示,如不計接觸處的摩擦,試畫出碾子的受力圖。
解1)取碾子為研究對象,并畫出分離體圖。2)畫出主動力。有重力以和桿對碾子的拉力f。3)畫出約束反力。
碾子的受力圖如圖1—13b所示。
例1-2水平梁ab的a端為固定鉸鏈支座,b端為可動鉸鏈支座,梁中點c受主動力f。作用,如圖1—14所示。不計梁的自重,試畫出梁的受力圖。解1)取梁為研究對象,并畫出分離體圖。2)畫出主動力fp。3)畫出約束反力。
例1—3圖1-15a所示為一壓榨機機構的簡圖,abc為杠桿,cd為連桿,d為滑塊。在杠桿的端部加一力fp,不計各構件的自重和接觸處的摩擦,試分別畫出杠桿、連桿和滑塊的受力圖。
解1)取連桿cd為研究對象。2)取杠桿abc為研究對象。
3)取滑塊d為研究對象。
連桿cd、杠桿abc、滑塊d的受力圖如圖1—15b所示。
例1-4如圖1—16所示為油壓夾具。液壓缸中的油壓力f。通過活塞桿ad、連桿ab使杠桿boc壓緊工件。其中a和b為鉸接,0處為固定鉸鏈支承,c和e處為光滑接觸。不計各構件白重,試分別畫出活塞桿ad、連桿ab、滾輪r(連同銷釘a)、杠桿boc以及它們組成的物系的受力圖。
解1)取活塞桿ad為研究對象。2)取連桿為研究對象。
.3)取滾輪r(連同銷釘a)為研究對象。
4)取杠桿boc為研究對象。
5)取活塞桿、連桿、滾輪和杠桿組成的物系為研究對象。如圖1—16f所示。
第二節(jié)平面匯交力系。
靜力學研究的主要問題是力系的合成與平衡。
根據(jù)由簡到繁、由特殊到一般的認識規(guī)律,我們先從比較簡單的平面匯交力系開始研究。
平面匯交力系是各力的作用線都在同一平面內(nèi),且匯交于同一點的力系。如圖1—17所示的起重機的吊鉤,即受一平面匯交力的作用。
研究平面匯交力系的合成與平衡將采用兩種方法:幾何法和解析法。
一、平面匯交力系合成的幾何法。
用力多邊形封閉的條件求解平面匯交力系平衡問題的方法稱為幾何法。這種方法常用于求解三力匯交的平衡問題,這時三力構成一個自行封閉的力三角形。
例l一5如圖1—21a所示,例1-6如圖1-22a所示,
機械波教案篇六
科學概念:自行車運用了輪軸、斜面、杠桿等簡單機械的原理,是應用廣泛的交通工具。
過程與方法:發(fā)現(xiàn)并分析自行車上更多的機械種類和作用。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整理已認識的各類機械和機械的作用,一時倒機械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教學重點】對鏈條和齒輪的研究。
【教學難點】對其他簡單機械的原理解釋。
【教學準備】每個小組自帶一輛自行車(最好能變速)。
【教學過程】。
我國是一個自行車大國,自行車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車是利用一個怎樣的工作原理前進的呢?以前同學們可能覺得很神奇,但在你們學習完這章后再回頭來思考這個問題,那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1、在自行車上的各個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個部分?(一般學生會指向鏈條和齒輪)。
思考:鏈條與兩個齒輪嚙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觀察前后2個齒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齒輪的大小對自行車速度有什么影響?
3、對自行車的前后2個齒輪進行觀察研究,并做好記錄工作。
觀察內(nèi)容記錄數(shù)據(jù)。
大齒輪齒數(shù)。
小齒輪齒數(shù)。
大齒輪轉(zhuǎn)一圈,小齒輪轉(zhuǎn)幾圈?
小齒輪轉(zhuǎn)一圈,大齒輪轉(zhuǎn)幾圈?
4、小組內(nèi)進行探究討論,發(fā)現(xiàn)2者之間的關系,并進行總結(jié)(大齒輪帶動小齒輪,轉(zhuǎn)動速度變(),小齒輪帶動大齒輪,轉(zhuǎn)動速度變()。
1、自行車上應用了許許多多的機械原理,找找看,我們能在自行車上發(fā)現(xiàn)哪些簡單的機械的應用。
2、和小組的同學交流,把大家的.發(fā)出記錄下來。
自行車部件簡單機械類型所起到的作用。
3、選擇一個自己感興趣的關于自行車的機械問題,和小組同學一起制定一個研究計劃,然后開展研究。
通過本單元的學習,同學們學到了哪些知識,現(xiàn)在我們就一起來回憶一下。
指名學生發(fā)言,對學生沒回答完整的請學生補充,實在沒說清的由教師給出正確定義。并組合生活中的問題進行理解鞏固.。
機械波教案篇七
姓名:??性別:男。
民族:漢族出生年月:
證件號碼:4408031974******婚姻狀況:
身高:173cm體重:63kg。
戶籍:廣東湛江現(xiàn)所在地:廣東湛江。
畢業(yè)學校:無錫輕工大學學歷:本科。
專業(yè)名稱: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畢業(yè)年份:
工作年限:十年以上職稱:中級職稱。
求職意向。
職位性質(zhì):全職。
職位類別:高級管理。
人力資源。
行政/后勤。
職位名稱:副總經(jīng)理/總經(jīng)理助理;人力資源總監(jiān)/經(jīng)理;行政后勤總監(jiān)/經(jīng)理。
工作地區(qū):湛江市;其他;。
待遇要求:可面議;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職時間:兩周內(nèi)。
技能專長。
語言能力:英語一般;普通話標準。
計算機能力:證書高級;。
教育培訓。
教育經(jīng)歷:時間所在學校學歷。
1994年9月-196月無錫輕工大學???。
2月-1月山東科技大學本科。
培訓經(jīng)歷:時間培訓機構證書。
4月-196月無錫市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管理局企業(yè)人員培訓證書。
201月-年5月湛江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高級職業(yè)資格證書。
9月-月廣東人力資源管理協(xié)會人力資源管理證書。
年12月-4月湛江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高級職業(yè)資格證書。
工作經(jīng)歷。
所在公司:無錫捷達摩托集團公司(230多名員工)。
時間范圍:年7月-6月。
公司性質(zhì):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
所屬行業(yè):汽車、摩托車。
擔任職位:人事助理。
工作描述:1997年7月至206月在無錫捷達摩托集團公司工作,任人事助理,主要負責人員招聘、員工培訓、薪酬管理和勞動關系管理等工作。
離職原因:勞動合同期滿,回家鄉(xiāng)發(fā)展。
所在公司:湛江粵西技工學校(120多名員工)。
時間范圍:年8月-10月。
公司性質(zhì):民營企業(yè)。
所屬行業(yè):教育、培訓、科研院所。
擔任職位:校長兼書記。
工作描述:2000年8月至2010月在湛江粵西技工學校工作,8月任教務科科長,負責教學管理和員工培訓工作;8月任辦公室主任,負責行政后勤和人事管理等工作;3月任校長兼書記,主持學校黨政全面工作。206月學校通過省重點技校評估,本人得到了董事會的重獎。
離職原因:更換新環(huán)境,尋求新發(fā)展。
所在公司:湛江冠興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110多名員工)。
時間范圍:2010年11月-5月。
公司性質(zhì):民營企業(yè)。
所屬行業(yè):其他。
擔任職位:副總經(jīng)理。
工作描述:2010年11月至今在湛江冠興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工作,任副總經(jīng)理,協(xié)助總經(jīng)理工作,負責行政后勤、人力資源、員工培訓、績效管理和營銷管理等工作。
離職原因:
其他信息。
自我介紹:本人性格隨和,做人誠懇,上進心強,勤于學習各方面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養(yǎng);做事踏實,沉穩(wěn)理性,有良好的親和力和較強的溝通協(xié)調(diào)能力,善于協(xié)調(diào)和處理各部門、各層級員工關系;工作細致有條理,有良好的統(tǒng)籌能力,執(zhí)行力及責任心較強,能承受加班、出差及較大的.工作壓力;服從規(guī)范管理,堅持原則,敢于承擔責任,有較強的分析和洞察能力,能夠獨立解決各類問題。
發(fā)展方向:本人工作十四年以來,一貫堅持“溝通、協(xié)調(diào)、合作、責任”的工作理念,從事過行政人事管理、學校管理、企業(yè)管理等工作,積累了豐富的實際工作經(jīng)驗,有七年民營企業(yè)行政人事管理工作經(jīng)驗,有兩年民營企業(yè)全面管理工作經(jīng)驗。熟悉國家勞動人事法規(guī)政策,熟悉現(xiàn)代企業(yè)行政后勤管理內(nèi)容,熟悉人力資源管理招聘、培訓、績效、薪酬、勞動關系等六大模塊的理論及實操,掌握現(xiàn)代企業(yè)行政后勤和人力資源管理實際運作流程,熟悉企業(yè)財務管理及營銷管理工作。本人希望在現(xiàn)代企業(yè)的高級管理、人力資源管理、行政后勤及企業(yè)培訓等工作崗位發(fā)揮自身的才能和優(yōu)勢,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其他要求:無。
聯(lián)系方式。
機械波教案篇八
2、知道參照物,知道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
3、知道勻速直線運動.
1、觀察實驗能力:能從生活中觀察到物體的實例.
2、思維能力:判斷和分析,結(jié)合參照物的知識分析運動和靜止的情況.
3、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解釋、判斷自然界中的運動現(xiàn)象.
1、辯證唯物主義運動觀的教育.
2、培養(yǎng)學生科技意識,熱愛科學、崇尚科學的思想.
3、利用地球同步衛(wèi)星的教學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教材從實例中引出了物體運動的問題,并稱物體位置的變化為,再推廣到自然界的實例中.參照物的概念也是由實例引出,并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和自然界中的實例,要求學生會聯(lián)系實際判斷已知參照物的情況下物體的運動情況和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的參照物.在此基礎上,感性的分析了勻速直線運動,并說明物理學研究問題的一種方法,即從簡單的問題入手,逐漸深化,最后分析我國發(fā)射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并思考一些問題.
盡量不加深課本上的內(nèi)容,而應當多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由實踐中學習的習慣,加深一些物理學習方法的體會.
通過討論引入新課,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并直接界定物理學中的,對于運動和靜止的相對性的學習,應當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并由此引出參照物的概念,關于參照物的問題要由學生列舉實例,學生分析,教師可以做評價,最后總結(jié)分析的一般方法.在本內(nèi)容的教學中可以使用適當?shù)拿襟w資料,例如可以用課本的配套錄像帶"運動的相對性"并回答本節(jié)的練習.
勻速直線運動的教學,觀察和分析課本上的實例,說明這是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由學生思考生活和自然界中近似的勻速直線運動,加深學生對勻速直線運動的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給出定義.定義中只須講清快慢不變,不宜引入速度的概念.
教學單元分析。
本節(jié)教學重點是參照物的教學,關于參照物要求能夠由運動情況分析所選擇的參照物和知道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
教學過程分析。
一,
討論引入新課,學生閱讀教材的內(nèi)容和提供的參考資料,閱讀問題是:什么叫;舉例說明自然界中的;課桌、房屋是否做,為什么;能舉出絕對不動的例子嗎.
對學生列舉的示例可以進行分析,注意講解的問題:我們把物體位置的變化叫做;宇宙是運動的,其中的所以物體都是運動的.
二,參照物。
說明日常生活中對一些現(xiàn)象的解釋,并進一步引出了參照物的概念,講解時注意的問題是:通過實例分析,說明不同的人對運動的描述不同,其原因是他們對運動描述所選擇的標準不同,我們把被選作標準的物體叫做參照物.
由學生列舉實例說明當選不同的參照物時,同一物體的運動的情況,并深入分析選其他參照物時的運動特點.
分析兩類實例:已知參照物,判斷物體的運動情況;根據(jù)描述的運動情況判斷選擇的參照物.由學生的具體情況可以教師提供參考示例學生分析,也可以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由學生組成小組,自行設計問題,討論,由教師評價.提供一些參考示例:“每天的日起日落這句話是以什么做參照物的”、“地球同步衛(wèi)星總是靜止在地球的某處上空,這是以什么做參照物”、“以太陽做參照物,地球同步通信衛(wèi)星的運動情況怎樣”、“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這句歌詞中前半句和后半句中所選的參照物各是什么”等.
三,勻速直線運動。
觀察一些實例,可以提供錄相和視頻文件、圖片讓學生思考這些運動的特點,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由他們發(fā)現(xiàn)其中的共性,總結(jié)出勻速直線運動的特點.講解時,要注意勻速解釋成快慢不變,而不要引出速度的概念,使學生形成對勻速的感性認識,并說明勻速直線運動是最簡單的,而物理研究問題是從最簡單的問題入手的.
對于想想議議中的問題,可以提供學生自然科學中的圖片資料,對于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在課前就布置查閱資料的預習內(nèi)容,要求查找關于我國衛(wèi)星發(fā)射的情況和衛(wèi)星運動的資料.
查閱關于“列車速度”的資料【組織形式】。
學生小組【參考題材】。
1.列車發(fā)展的歷史,包括我國的發(fā)展史和世界的發(fā)展史.
2.各個階段的列車的速度.
3.各個階段的列車的形式(例如蒸氣機到磁懸浮列車).
4.世界各地區(qū)對列車發(fā)展的貢獻.【評價方案】。
1.網(wǎng)上查閱的資料,列出歷史記錄.
2.資料的豐富性和來源的豐富性.
3.在此基礎上,看看學生能提出什么更深入的問題.
機械波教案篇九
性別:男身高:172cm。
婚姻狀況:未婚籍貫:湖北仙桃。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目前所在地:九江學院。
?求職意向。
職位類型:均可工作地點:浙江省。
工資待遇:1500以上住房要求:只提供住。
?工作經(jīng)驗。
工作經(jīng)驗:1年。
工作經(jīng)歷:
2008年暑假在廣東源森五金廠做設計員(主要從事模具設計,繪圖)。
2009年暑假在深圳中南勞務公司負責市場招聘工作(主要從事招聘)。
2010年暑假在廣東臺山核電中建二局鉚焊車間做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監(jiān)督和qc).
?教育背景。
最高學歷:本科畢業(yè)院校:九江學院。
所學專業(yè):機電一體化畢業(yè)時間:0-0。
第一外語:英語水平:普通。
計算機能力:熟練其它能力: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所獲證書:
教育培訓經(jīng)歷:
2006年-2009年,就讀于南昌理工學院(專業(yè):機電一體化)。
2009年-2010年,就讀于九江學院(專業(y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一、持有“cad繪圖培訓證”和“poe/e三維實體設計培訓證”并用過正規(guī)考核。具有“數(shù)控車床操作工證”。學過并能使用mastercam和宇龍數(shù)控仿真軟件進行零件設計加工等。
三、在校期間,獲得過“系三好學生”、“院三好學生”、“系部優(yōu)秀學生會干部”、“優(yōu)秀班干部”、“系部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獎勵。
?自我評價。
一、本人工作勤奮努力、吃苦耐勞、不恥下問、學東西很快、喜歡鉆研、誠實守信、善于溝通、人際關系很好。
二、愛好體育運動,擅長羽毛球(多次獲得過學校級比賽名次)。
三、自我鑒定: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畢業(yè)生,學的是工科專業(yè),因此在邏輯和處事方面比較系統(tǒng)化,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辦事情有條不紊,為人和藹,善于交流溝通,人際關系一直都很不錯,這也是我在這段人生中積累的最寶貴的財富。在這5年的大學生活里,我學到的.除了所有的大學課程外,也學到許多適應和應對困境的能力,這點為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了幫助。
機械波教案篇十
1.本節(jié)課首先通過具體的情景讓學生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在此基礎上理解機械效率,并通過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加深機械效率的認識。
2。通過對機械效率的學習,讓學生對效率問題在更廣闊的背景下有個初步的概念,使學生把物理學習與自己的生活實際聯(lián)系起來,具有于任何事情都要注意效率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知道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2.理解機械效率,會計算機械效率
過程與方法1.根據(jù)生活事例認識物理知識,并運用物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3.學習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歸納簡單的科學規(guī)律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使學生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器件的物理原理,具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教學重點1.理解機構效率
2.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教學難點理解機械效率
教學方法討論,探究
教具和媒體長木板、木塊、彈簧秤、刻度尺、細線、棉、多媒體輔助教學課件
生:小組討論后自由回答
(把沙子裝入桶中,用動滑輪把沙子拉到樓上;在地面與樓面之間搭上木板,將沙子裝入袋子沿著木板推到樓上……)
師:假如用動滑輪提升沙子,請同學們觀著提沙子的過程(媒體顯示)。
生:觀察思考。
師:對誰做的功是我們需要的?
生:對沙子做的.功。
師:(板書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
哪部分功是我們不需要,但不得不做的?
生:提桶所做的功,克服動滑輪的重力所做的功。
師:(板書額外功:工作時,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師:(板書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
假如用斜面推沙子(媒體顯示),有用功、總功、額外功各是多少?
生:(計算回答)
師:假如我們用下面三種方法搬運沙子(媒體顯示),
你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好?為什么?
生:討論回答。(第三種方法最好,因為第三種方法做的額外功最少。)
生:
師:根據(jù)公式計算,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是多少?
生:計算回答。
師:觀察計算結(jié)果,對“機械效率”,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
生:討論回答。(機械效率沒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知道上面斜面的機械效率,任何斜面的機械效率都一樣嗎?請同學們再來觀察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媒體顯示)。
生:觀察思考。
師:下面我們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板書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通過觀察上面用斜面推物體的情景,對斜面的機械效率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提出問題。
(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傾斜程度有什么關系?斜面的機械效率與斜面的粗糙程度有什么關系?……)
師:請同學們猜想上面提出的問題。
生:做出猜想。
(在斜面高一定時,斜面的傾斜程度越大,機械效率越高;在斜面的長、高一定時,斜面越光滑,機械效率越大。)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提出的問題和做出的猜想,每一小組選擇其中的一個問題進行實驗,設計出實驗的方案。
生:小組討論,設計實驗的方案。
師:下面請同學們根據(jù)設計的實驗方案,選擇桌面上的器材進行實驗。
生:小組實驗,同時設計表格記錄數(shù)據(jù)。
師: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你能得出什么結(jié)論?
生:小組回答。
師:回想實驗的過程,影響實驗的誤差是什么?
生:討論回答。
三、小結(jié)
師: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生:思考回答。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2.機械效率:定義、公式、計算;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四、動動腦
生:討論回答。
設計實驗,測定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1.有用功:我們所需要的功額外功:對于額外負擔所不得不做的功。
總功:有用功與額外功。
2.機械效率:有用功與總功之比公式?jīng)]有單位,小于1,常用百分數(shù)表示。
3.探究:斜面的機械效率
提出問題
猜想
設計實驗方案
進行實驗
分析數(shù)據(jù),得出結(jié)論
機械波教案篇十一
1、通過案例分析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通過實驗探究理解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能利用能量的初步知識分析簡單的生活實際問題。
2、經(jīng)歷實驗探究,通過觀察、分析、討論、交流,加深對影響動能因素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科學探究素養(yǎng),能書面或口頭表述自己的觀點,能與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聽取意見的意識,有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
3、經(jīng)歷影響動能因素的探究過程,學會科學的探究方法,在探究合作的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發(fā)展初步的科學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實、探求真理的科學態(tài)度,增強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動能及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怎樣判斷物體有無能量。
斜面,力學小車,砝碼,斜槽,鋼球,木塊等。
一、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播放龍卷風的畫面,并從課本實例汽車限速問題引入新課。
演示鋼球從斜槽上滾下,在水平桌面上撞擊木塊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分析碰撞過程中)。
鋼球?qū)δ緣K做功了嗎?你是怎樣判斷的?
利用學生分析的結(jié)果“鋼球?qū)δ緣K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個物體能夠?qū)α硪粋€物體做功,我們就說它具有能量??梢娢锢韺W中,能量和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能量反映了物體做功的本領。(強調(diào)能夠做功,而不是正在做功)。
不同的物體做功的本領也不同。一個物體能夠做的功越多,表示這個物體的能量越大。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物體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以后我們將逐步認識各種形式的能量。剛才的實驗中鋼球撞擊木塊能夠做功,小球處于什么狀態(tài)?若將鋼球??吭谀緣K一側(cè)(邊講邊演示),這時的鋼球還能推動木塊做功嗎?由此可見,鋼球運動時才能能推動木塊做功。引導學生觀察課本12-3、12-4圖(引出動能的概念)。
(1)動能:物體由于運動而能夠做功,它們具有的能量叫做動能。
引導學生廣泛地列舉事例,說明運動的空氣、水和各種物體都能夠做功,而具有動能。概括出“一切運動的物體都具有動能。”
(2)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通過猜想我們認為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不止一個,我們應該用什么樣的實驗。
方法進行探究呢?(控制變量法)。
我們怎樣控制小車的速度呢?(讓小車從同一高度滑下,運動到水平面上時,它們的速度相同)。
我們怎樣判斷物體具有動能的大小?(轉(zhuǎn)換法,觀察木塊的移動情況)。
如果要探究速度對動能的影響,誰能敘述一下實驗過程?(讓同一小車從斜面不同高度滑下,撞擊水平面上的木塊,觀察木塊被撞擊移動的距離,分析得出結(jié)論)。
教師演示12-5圖實驗,學生觀察。
你觀察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質(zhì)量一定時,物體的速度越大,動能越大。(學生討論歸納)。
誰能敘述一下探究質(zhì)量影響動能的大小的實驗過程嗎?(讓不同小車從斜面同一高度滑下,撞擊水平面上的木塊,觀察木塊被撞擊移動的距離,分析得出結(jié)論)。
教師演示12-6圖實驗,學生觀察。
你觀察到了什么?這說明了什么?
速度一定時,物體的質(zhì)量越大,動能越大。(學生討論歸納)。
綜上所述:我們能得出怎樣的結(jié)論?
物體的動能大小與物體的質(zhì)量和速度有關,速度越大,質(zhì)量越大,物體所具有的動能就越大。(學生歸納)。
想一想生活中還有拿下實力能支持以上結(jié)論?
三、知識遷移當堂訓練。
1、以同樣速度行駛的大卡車和小轎車,的動能大,所以在同樣的道路。
上,不同車型的限制車速是不同的,大卡車的最大行駛速度應比小轎車。
2、甲、乙兩個物體處在同一個水平面,甲得動能比乙的動能大,下列書法說法的是()。
a.甲的質(zhì)量一定比乙大b.甲的速度一定比乙大。
c.甲的做功本領一定比乙大d.以上說法都不對。
四、感悟升華總結(jié)提升。
本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板書設計。
動能勢能機械能(第一課時)。
能量的概念:探究影響動能大小的因素。
一個物體能夠?qū)α硪粋€物體做功,實驗方法:控制變量法轉(zhuǎn)換法。
這個物體就具有了能量。實驗結(jié)論:物體的動能的大小與物體。
的速度和質(zhì)量有關,速度越大,物體。
具有的動能就越大。
機械波教案篇十二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前后聯(lián)系:
機械波"是高一第五章"機械振動和機械波"的內(nèi)容之一,它研究的是質(zhì)點的振動在連續(xù)介質(zhì)中傳播的過程,由于其運動形式相對復雜、形成過程較抽象。因此,是本章的難點內(nèi)容之一。
由于理解機械波要用到以前學過的運動學和動力學的知識,且是對前半部分機械振動的進一步深化和應用,又跟以后學習的電磁振蕩、電磁波、光波有許多共同規(guī)律及特征,故這部分內(nèi)容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2、教學目標。
根據(jù)物理科考試說明,物理教學應包括知識和能力兩個方面。因此,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也應該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知識目標。
理解機械波的概念及其產(chǎn)生的過程:明確波傳播的是能量、波形和振動形式,而不是質(zhì)點;理解橫波、縱波的概念及波峰、波谷、疏部、密部的`定義。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觀察、推理和綜合分析的能力。
3、教材的重點、難點、疑點和關鍵點:
(1)重點:機械波的形成過程。
(2)難點:機械波的形成過程。
(3)疑點:機械波在介質(zhì)中傳播時,介質(zhì)中的質(zhì)點只是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振動,并不隨波向外遷移。
(4)關鍵點:建立振動與波的聯(lián)系。
4、學情分析及處理對策。
通過前面的學習,學生已經(jīng)具備運動學的基本知識及質(zhì)點振動的特點和規(guī)律,但尚未涉及波的知識。因此,本節(jié)課從研究質(zhì)點的振動出發(fā),去掌握波的形成過程,使學生能順利地掌握新知識。
通過初中的學習,學生已有一定的觀察、實驗能力,但抽象思維、推理和綜合分析的能力較差。因此,本節(jié)課通過演示實驗和引導分析動態(tài)過程,來進一步提高學生這幾個方面的能力。
1、物理實驗具有形象、生動、有趣、極易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化抽象為具體之功效,所以本節(jié)課采用實驗演示法,增加感性認識(所有儀器:水波演示儀、橫波演示儀、縱波演示儀)。
2、由于波的形成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學生不易掌握。因此采用計算機模擬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懂得通過觀察、推理達到接受知識的目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分析和知識遷移能力。
(一)機械波:機械波振動在介質(zhì)中的傳播。
(二)產(chǎn)生條件。
1、振源。
2、介質(zhì)。
(三)形成過程:每個質(zhì)點的振動都會帶動周圍質(zhì)點振動,從而使振動在介質(zhì)中傳播開來。
(四)機械波傳播的是振動形式和能力,質(zhì)點并示隨波遷移。
(五)波的分類。
1、橫波: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垂直。
2、縱波:振動方向與波的傳播方向在同一直線上。
(一)附課件圖:
(二)附表:振動與波動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
機械波教案篇十三
學習目的:
通過本章的學習具備汽車機械所涉及的液壓傳動和液力傳動的基本知識。
學習要求:
掌握液壓傳動與液力傳動的主要元件、基本回路與基本知識。
能識讀液壓傳動的基本回路和系統(tǒng)。
了解液壓傳動與液力傳動在汽車中的應用。
第十二章液壓傳動第一節(jié)液壓傳動基本知識。
一、液壓傳動的工作原理和組成1.液壓傳動的a工作原理。
圖12-1為液壓千斤頂?shù)墓ぷ髟韴D。圖12-2是液壓千斤頂?shù)墓ぷ髟砗唸D。
2.液壓傳動系統(tǒng)的組成。
從上述實例可以看出,整個液壓系統(tǒng)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1)動力元件。
(2)執(zhí)行元件。
(3)控制元件。
(4)輔助元件。
二、液壓傳動的特點。
液壓傳動與其他傳動形式相比較,有以下特點:
1)功率密度(即單位體積所具有的功率)大,結(jié)構緊湊,重量輕。
2)能無級調(diào)速,調(diào)速范圍大。
3)由于液壓元件質(zhì)量小,慣性矩小,故變速性好。
4)運動平穩(wěn)可靠,能自行潤滑,使用壽命較長。
5)操縱方便、省力,特別是與電氣組合應用時。
6)液壓元件易于實現(xiàn)標準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有利于生產(chǎn)與設計。
三、液壓傳動的兩個基本參數(shù)。
1.壓力。
f=pa式中,f是力;a是面積;p是壓力。
2.流量。
q=v/t。
3.壓力損失與流量的關系。
沿程損失是液體沿相同截面的直管流動一段距離,由于液體對管壁之間以及液體分子之間的摩擦而造成的。管道越長,流速越快,損失就越大;相反,管道越短,損失應越小。局部損失是液體通過管道截面和形狀,突然改變或管道彎曲等局部地方所造成的。
四、液壓油的選擇。
液壓油可分為兩大類:一類為可燃性液壓油;另一類為抗燃性液壓油。
一般油液在溫度升高時,粘度會降低,這樣會使液壓系統(tǒng)的泄漏增加,執(zhí)行元件的工作性能也變壞。所以選擇液壓油時應考慮以下幾方面的情況:
(1)工作壓力工作壓力較高的液壓系統(tǒng)應選用粘度較大的液壓油;反之,選用粘度較小的液壓油。
(2)環(huán)境溫度環(huán)境溫度較高時,應選用粘度較大的液壓油;反之,選用粘度較小的液壓油。
液力傳動是利用液體的動能進行能量傳遞,實現(xiàn)運動與動力的傳遞。
一、液力耦合器。
圖12-4為液力耦合器的結(jié)構示意圖,其主要零件形狀見圖12-5。
由于泵輪和渦輪的半徑是相等的,故當泵輪的轉(zhuǎn)速大于渦輪的轉(zhuǎn)速時,泵輪葉片外緣的液壓大于渦輪葉片外緣的液壓。于是,工作液不僅隨著工作輪繞軸1和5(圖12-4)的軸線作圓周運動,并且在上述壓力作用下,沿循環(huán)圓依箭頭所示方向作循環(huán)流動。液體的質(zhì)點的流線形成一個首尾相連的環(huán)形螺旋線(圖12-6)。
機械波教案篇十四
性別:男身高:172cm。
婚姻狀況:未婚籍貫:湖北仙桃。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目前所在地:九江學院。
?求職意向。
職位類型:均可工作地點:浙江省。
工資待遇:1500以上住房要求:只提供住。
?工作經(jīng)驗。
工作經(jīng)驗:1年。
工作經(jīng)歷:
暑假在廣東源森五金廠做設計員(主要從事模具設計,繪圖)。
暑假在深圳中南勞務公司負責市場招聘工作(主要從事招聘)。
暑假在廣東臺山核電中建二局鉚焊車間做技術人員(主要從事監(jiān)督和qc).
?教育背景。
最高學歷:本科畢業(yè)院校:九江學院。
所學專業(yè):機電一體化畢業(yè)時間:0-0。
第一外語:英語水平:普通。
計算機能力:熟練其它能力: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
所獲證書:
教育培訓經(jīng)歷:
-20,就讀于南昌理工學院(專業(yè):機電一體化)。
年-20,就讀于九江學院(專業(y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
一、持有“cad繪圖培訓證”和“poe/e三維實體設計培訓證”并用過正規(guī)考核。具有“數(shù)控車床操作工證”。學過并能使用mastercam和宇龍數(shù)控仿真軟件進行零件設計加工等。
三、在校期間,獲得過“系三好學生”、“院三好學生”、“系部優(yōu)秀學生會干部”、“優(yōu)秀班干部”、“系部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等獎勵。
?自我評價。
一、本人工作勤奮努力、吃苦耐勞、不恥下問、學東西很快、喜歡鉆研、誠實守信、善于溝通、人際關系很好。
二、愛好體育運動,擅長羽毛球(多次獲得過學校級比賽名次)。
三、自我鑒定: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學畢業(yè)生,學的是工科專業(yè),因此在邏輯和處事方面比較系統(tǒng)化,有著很強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辦事情有條不紊,為人和藹,善于交流溝通,人際關系一直都很不錯,這也是我在這段人生中積累的最寶貴的財富。在這5年的大學生活里,我學到的.除了所有的大學課程外,也學到許多適應和應對困境的能力,這點為我在以后的工作中提供了幫助。
機械波教案篇十五
1.會用打點計時器打下的紙帶計算物體運動的速度。
2.掌握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原理。
通過用紙帶與打點計時器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體驗驗證過程和物理學的研究方法。
通過實驗驗證,體會學習的快樂,激發(fā)學習的興趣;通過親身實踐,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科學觀。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
1.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原理。
2.實驗原理及方法的選擇及掌握。
實驗誤差分析的方法。
通過上一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機械能守恒定律及其表達式以及其在物理學中的重要地位。一個規(guī)律的提出,不但要有理論的支持,還要由實驗的驗證,今天我們就設計實驗,來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在圖1中,質(zhì)量為m的物體從o點自由下落,以地作零重力勢能面,下落過程中任意兩點a和b的機械能分別為:
ea=,eb=。
如果忽略空氣阻力,物體下落過程中的機械能守恒,于是有。
ea=eb,即=。
上式亦可寫成。
該式左邊表示物體由a到b過程中動能的增加,右邊表示物體由a到b過程中重力勢能的減少。等式說明,物體重力勢能的減少等于動能的增加。為了方便,可以直接從開始下落的o點至任意一點(如圖1中a點)來進行研究,這時應有:——本實驗要驗證的表達式,式中h是物體從o點下落至a點的高度,va是物體在a點的瞬時速度。
教師:請同學們看教材p79“要注意的問題”部分,思考一下問題:
1.重物選取的原則是什么?為什么?
2.本實驗誤差的主要來源是什么?怎樣有效地減小誤差?
3.為了利用重物下落的某個過程驗證機械能守恒,如何恰當?shù)倪x取重物下落的初末位置?
4.重物的質(zhì)量是否需要測量?為什么?
學生看書思考、討論并回答:
1.重物和紙帶下落過程中要克服阻力,主要是紙帶和計時器之間的摩擦力,計時器平面不在豎直方向上,為減小誤差,固定打點計時器時,計時器平面要豎直以利于減小紙帶與計時器的摩擦力。
2.實驗用的紙帶一般小于1m,從起始點開始大約能打出20個左右的計數(shù)點,終結(jié)位置的點可以選擇倒數(shù)第一個點或者倒數(shù)第二個點,從這一個點向前數(shù)4~6個點當開始的點。這樣選取的目的是可以減小這兩個點瞬時速度和兩點之間的距離(高度h)測量的誤差。般情況下,打的第一個點作為起始點,這樣測量和計算方便一些。
3.不需要測量重物的質(zhì)量,因為這個物理量在式子兩邊可以約掉。
1.速度的測量。
根據(jù)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在某一段時間t內(nèi)的平均速度等于該時間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可求出a點的瞬時速度va。
圖2(見下頁)是豎直紙帶由下而上實際打點后的情況。從o點開始依次取點1,2,3,圖中s1,s2,s3,……分別為0~2點,1~3點,2~4點……各段間的距離。
根據(jù)公式,t=2×0.02s(紙帶上任意兩個相鄰的點間所表示的時間都是0.02s),可求出各段的平均速度。這些平均速度就等于是1,2,3,……各點相對應的瞬時速度v1,v2,v3,……。例如:量出0~2點間距離s1,則在這段時間里的.平均速度,這就是點1處的瞬時速度v1。依次類推可求出點2,3,……處的瞬時速度v2,v3,……。
2.重物下落的高度的確定。
圖2中h1,h2,h3,……分別為紙帶從o點下落的高度。
1.把打點計時器安裝在鐵架臺上,用導線將學生電源和打點計時器接好。
2.把紙帶的一端用夾子固定在重錘上,另一端穿過打點計時器的限位孔,用手豎直提起紙帶,使重錘??吭诖螯c計時器附近。
3.接通電源,待計時器打點穩(wěn)定后再松開紙帶,讓重錘自由下落,打點計時器就在紙帶上打出一系列的點。
4.重復上一步的過程,打三到五條紙帶。
5.選擇一條點跡清晰且第l、2點間距離接近2mm的紙帶,在起始點標上0,以后各點依次為1、2、3……用刻度尺測量對應下落的高度h1、h2、h3……記錄在表格中。
6.用公式vn=(hn+1–hn–1)/2t,計算出各點的瞬時速度v1、v2、v3……并記錄在表格中。
1.列表處理數(shù)據(jù)(見下頁)。
各計數(shù)點。
l
2
3
4
5
6
下落高度。
速度。
勢能。
動能。
結(jié)論。
2.圖像處理。
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時,如果以v2/2為縱軸,以h為橫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的圖線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如果是一條過原點的直線,就能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
在誤差允許的范圍內(nèi),驗證了機械能守恒定律。
實際上,重物拖著紙帶在下落過程中,受到阻力作用,機械能在不斷減小,故有ebed。又因為在初始點時重物的機械能為0,所以有0ebed,mvb2–mghb0,–mghd0,說明重物在實際下落過程中,重力勢能的減少量大于動能的增加量。
本節(jié)課主要學習了:
1.實驗目的:用自由落體運動驗證機械能守恒。
2.紙帶的選取及重物速度的測量方法。
3.實驗的誤差來源及注意事項。
1.用自由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下面哪些測量工具是必需的()。
a.天平b.彈簧測力計c.刻度尺d.秒表。
答案:c。
2.在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實驗時,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選用重錘時,重的比輕的好。
b.選用重錘時,密度大的比密度小的好。
c.選用重錘后要稱質(zhì)量。
d.重錘所受重力要遠大于它所受的空氣阻力和打點計時器對紙帶的阻力。
答案:d。
3.在做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下列物理量需要用工具測量的是();通過計算得到的是()。
a.重錘的質(zhì)量b.重力加速度c.重錘下落的高度d.重錘下落的瞬時速度。
答案:c;d。
4.在“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由于打點計時器兩限位孔不在同一豎直線上,使紙帶通過時受到較大阻力,這樣的結(jié)果會有()。
a.b.
c.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b。
5.關于“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誤差,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重物的質(zhì)量測量不準會產(chǎn)生誤差。
b.重物的質(zhì)量大一些,有利于減小誤差。
c.重物的質(zhì)量小一些,有利于減小誤差。
d.先釋放重物,后接通電源會造成較大誤差。
答案:b。
6.本實驗中,若以為縱軸,以h為橫軸,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出-h圖像應是,才能驗證機械能守恒;-h圖像的斜率等于的數(shù)值。
答案:一條過原點的傾斜直線;重力加速度。
7.在用落體法驗證機械能守恒定律的實驗中:所用重錘的質(zhì)量m=1.0kg,打點計時器所用電源頻率50hz,打下的紙帶如圖所示(圖中的數(shù)據(jù)為從起始點o到該點的距離),則在打b點時,重錘的速度vb=m/s,重錘的動能ek=j,從開始下落到打b點時,重錘的勢能減小量是j(取兩位有效數(shù)字)。
答案:0.79;0.31;0.31。
書寫實驗報告。
機械波教案篇十六
機械制圖個人簡歷詳細內(nèi)容如下,在您證閱讀這篇文章時大學生個人簡歷網(wǎng)為您相關提供一篇機械制圖簡歷模板為寫簡歷參考。在寫求職簡歷的同時要注意格式如技巧這篇機械工程師助理簡歷模板為模板,更多信息在大學生個人簡歷網(wǎng)。
基本信息。
個人相片。
姓名:
性別:
女
民族:
漢族。
1990年8月3日。
證件號碼:
婚姻狀況:
未婚。
身高:
155cm。
體重:
50kg。
戶籍:
四川資陽。
現(xiàn)所在地:
四川資陽。
畢業(yè)學校:
南亞電子工程學校。
學歷:
中專。
專業(yè)名稱:
畢業(yè)年份:
2010年。
工作年限:
職稱:
求職意向。
職位性質(zhì):
全職。
職位類別:
職位名稱:
工作地區(qū):
待遇要求:
元/月不需要提供住房。
到職時間:
可隨時到崗。
技能專長。
語言能力:
教育培訓。
教育經(jīng)歷:
時間。
所在學校。
學歷。
培訓經(jīng)歷:
時間。
培訓機構。
證書。
工作經(jīng)歷。
其他信息。
自我評價:
發(fā)展方向:
其他要求:
聯(lián)系方式。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機械波教案篇十七
蘇科版教材《九上》第十一章第五節(jié)為《機械效率》,本節(jié)課的授課對象是省示范初三實驗班學生??紤]到教學內(nèi)容及授課對象的特征,筆者設計并實施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現(xiàn)將其展示如下:
1.引入。
生a:0.8。
生b:80%。
師:用小數(shù)表示效率不符合人們用法習慣,將學習時間除以總時間再乘以100%就可以計算出學習效率。既然學習上有效率,那么使用機械時也應該有效率,我們將其稱為機械效率。下面一起學習11-5節(jié)內(nèi)容。
2.有用功、額外功及總功概念的建立。
生:克服大米重力做功。
師:米裝入盒中,又需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盒子的重力做功。
生:有用功為100j、額外功為10j。
師:小明克服大米和盒子的總重力做功為多少焦耳?
生:110j。
師:110j即為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我們將其稱為總功,用表示。
(板書:一、有用功—人們使用機械時為了達到某種目的需要做得功;額外功—達到目的的過程中不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總功—有用功和額外功之和。)。
師:下面我們再看幾副圖片,圖2(a)中展示了從井中打水的情況,請問拉力對水做的。
功是什么功?拉力對桶做的功又是什么功?
生a:拉力對水做的功是有用功,對桶做的功是額外功。
生b:拉力對桶做的功是額外功,對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師:如果老師用手拉著動滑輪兩端的繩子將鉤碼提升高度h,動滑輪被提升高度為多少?
(教師演示用兩只手同時拉著繩頭提升動滑輪和重物。)。
生:動滑輪和物體一起上升高度h。
師:在上升過程中,克服什么力做功是有用功,什么又是額外功?
生:克服鉤碼重力做功為有用功,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為額外功。
生:克服摩擦力做功。
師:只有克服摩擦力么?如果這根繩子是粗麻繩,什么力會明顯顯現(xiàn)出來?
生:重力。
師:也就是說還要克服什么力做功。
生:克服繩重做功。
生:不是,是額外功。
師:看來動滑輪提升物體的額外功有兩項,一是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二是克服繩重和摩擦力做功,我們不妨簡記為和。假如動滑輪重力為0.2n、兩個鉤碼總重力為1.0n、鉤碼被提升的高度為1m以及克服繩重和摩擦力做功為0.3j,有用功、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以及總功分別是多少?請三位同學分別回答。
生a:有用功是1j。
生b: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是0.2j。
生c:總功為1.5j。
(教師板演計算過程。)。
(板書二、公式:,=80%表示有用功占總功80%)。
生:用1j除以1.5j,計算結(jié)果為67%。
生:用1j除以1.2,計算結(jié)果為83.3%。
師:看來在有用功一定時,額外功越小,動滑輪的機械效率越高。額外功由原先的兩項變?yōu)橐豁棧覀円膊环猎囍茖Ш雎岳K重和摩擦情況下動滑輪機械效率公式:
(板書三、忽略繩重和摩擦:)。
生:可以測出拉力f及繩頭自由端移動的距離s。
師:f和s的乘積是哪一個力做的功?
生:拉力做的功。
師:實驗中拉力f、鉤碼重力g用彈簧測力計測量,鉤碼上升的高度h及繩頭移動距離s用刻度尺測量,大家聽好了么?各小組一起動手做實驗,完成后將數(shù)據(jù)填入表格中,比比看,fs是否大于gh+g動h。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點釋疑,實驗完畢后利用實物投影展示學生實驗數(shù)據(jù))。
鉤碼的重力g/n1.5。
鉤碼上升的高度h/m0.1。
有用功/j。
0.15。
動滑輪重力/n。
0.3。
動滑輪上升高度h/m0.1。
克服動滑輪重力做功h/j。
0.03。
拉力f/n1.0。
繩頭自由端移動距離s/m0.2。
+h/j。
0.18。
()fs/j0.2。
師:根據(jù)數(shù)據(jù),fs是否大于+h?
生:大于。
師:多出了多少?
生:多出了0.02j。
師:這0.02j是克服什么力做的功?
生:克服繩重和摩擦力做功。
生:總功。
師:太棒了,請將名稱寫在表格中括號里。fs即為使用動滑輪時的總功,如果在動滑輪的基礎上再加一個定滑輪就變成了一定一動的滑輪組,定滑輪只起到改變力的方向作用,fs仍然是此滑輪組的總功,對于其他的滑輪組我們也可用fs計算總功?,F(xiàn)在我們將機械效率公式完善一下:
(板書四:考慮繩重和摩擦、)。
4.課堂當堂反饋。
這個公式不僅適用于有繩重和摩擦情況同時也適用于無繩重和摩擦情況,下面我們通過習題一起來鞏固一下:(學案展示,學生上黑板操練,教師給予相應點評)。
解:s=2h=2×2m=4m。
=fs=100n×4m=400j=h=184n×2m=368j。
答:動滑輪的重力為6n,總功為368j,機械效率為92%。
如圖5所示,拉力f=80n,物體重g=120n,若繩子自由端勻速拉動的距離s=4m,物體被提高的距離h=2m,求:(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2)拉力所做的總功(3)該滑輪組的機械效率。
解:s=2h=2×2m=4m。
=gh=120n×2m=240j=fs=80n×4m=320j。
答:有用功為總功為240j,總功為320j,機械效率為75%。
5.總結(jié)。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機械效率,機械效率本是一個抽象難懂的概念,慶幸地是我們從實驗中探尋突破口,逐層深入揭開了它迷人的面紗。由于任何機械的機械效率不可能為100%,所以人們需不斷改良機械以提高機械的機械效率,我相信各位長大后也能積極投身于機械的生產(chǎn)、制造中去,創(chuàng)造出更多機械效率更高的機械,為我們偉大的祖國服務!
機械波教案篇十八
1、知道什么是機械能,通過對一些物理現(xiàn)象的分析,理解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2、引導學生舉例并解釋一些有關動能、重力勢能、彈性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的簡單物理現(xiàn)象。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一些典型的物理現(xiàn)象的觀察,引導學生分析和發(fā)現(xiàn)其中包含的物理知識和物理原理。
2、培養(yǎng)學生用能量轉(zhuǎn)化的觀點分析問題的能力。
通過閱讀“科學世界”《人造地球衛(wèi)星》,結(jié)合我國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機械能守恒問題、彈性勢能與動能、重力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問題。
學習者特征分析。
學生剛學了動能和勢能的基本概念,能確認運動的物體具有動能,被舉高的物體具有重力勢能,發(fā)生彈性形變的物體具有彈性勢能;并了解了決定這些能量大小的因素。也就是說學生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有了一定的知識準備,但教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學生對某種能量的變化的理解并不是很到位的,這恰恰是完成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所必須解決的問題。對有些物理現(xiàn)象需用多個物理知識分析或解釋,如“滾擺、單擺最終會停下來”,我們引導學生關注的重點是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問題,但現(xiàn)象中所涉及到的機械能守恒與損失問題,既不能回避,又不能過多糾纏,否則會喧賓奪主而影響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1、文本教材惜字如金,篇幅不長,但插圖多,我們能獲取的信息量依然十分豐富,由于所涉及的物理知識較為抽象,給教者對教材的處理、整合、發(fā)揮留下了足夠的空間。
2、插圖是靜止的,反映的是某一物理現(xiàn)象的瞬間,而其過程則靠想象。我們恰恰能利用多媒體的硬件優(yōu)勢和技術優(yōu)勢,變靜為動,為學生呈現(xiàn)出物理現(xiàn)象的全過程。
3、本節(jié)課對以下幾個地方,將原文本教材進行了整合:
(1)、將本章開始之前的《無處不在的能量》中的'過山車主題視圖拿來為本節(jié)所用,并以視頻形式呈現(xiàn),配以本章開頭的一段激情文字“滿載游客的過山車……”的朗誦音頻,既利用了教材資源,又加強了視聽效果。
(2)、滾擺、單擺實驗拍攝成視頻,實際教學時先做演示實驗,學生討論分析現(xiàn)象時再播放視頻,這樣實驗雖然結(jié)束了,但過程依然可觀可感。
(3)、將《想想做做》“鐵鎖會碰到鼻子嗎”拍攝成視頻播放,有提高能見度的效果。
(4)、補充皮球落地后向上反彈的內(nèi)容,并將其拍攝成視頻播放:將球涂黑,球與地碰撞時會在地上留下圓形黑斑。這樣能使不易觀察到的形變以黑斑形式呈現(xiàn),且將瞬時形變能長時間留存下來。
(5)、制作皮球落地后反彈的動畫視頻,作為前一個視頻的補充,使學生能進一步看清全過程。
(6)、課后《動手動腦學物理》的第6題,若布置給學生做,由于條件的限制很難落實,現(xiàn)場演示,又耗時過長,將教者的實驗以視頻形式播放,既能讓學生看到圓筒斜向上滾的奇特現(xiàn)象,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7)、制作衛(wèi)星沿橢圓形軌道運行的動畫視頻,方便學生分析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8)、從網(wǎng)上下載蹦極和蹦床的視頻,作為課堂鞏固練習的素材。
1、通過實驗、視頻、動畫為學生認識和分析動能與勢能的相互轉(zhuǎn)化提供直觀感性材料。
2、為學生提供一種分析動能和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的思維模式:高度形變高度或速度通俗總結(jié)就是:高度換速度,形變換兩“度”(即高度和速度)。
具體程序如下:
(1)、觀察:看確定對象的運動速度、離開地面的高度、形狀是否發(fā)生變化。
(2)、分析:動能和重力勢能——質(zhì)量一定時,若速度增大了,則高度肯定降低了。速度增大則意味著動能增大了(問:增大的動能哪里來?),若高度降低了,則意味著重力勢能減小了(問:減小的重力勢能哪里去了?)。又如物體的形變程度增大了,則意味著彈性勢能增大了,而這又是以物體運動速度的減小或離開地面的高度的減小為代價的。
(3)、結(jié)論:速度增大,動能增大;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小,此時是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動能,反之是動能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形變發(fā)生(或增大)則彈性勢能增大,此時是動能或重力勢能轉(zhuǎn)化為彈性勢能。
通俗的解釋就是:以高度的降低換取速度的增加,反之亦然,以高度的降低或速度的減小來換取物體形變的發(fā)生或增大,反之亦然。
3、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為學生提供資源支持,加大容量,增加練習機會,感悟不同。
機械波教案篇十九
(教師先通過提出一個關于能量轉(zhuǎn)化的問題,引起學生思考,并由所設計的情景,將學生引入學習)。
動手動腦搞探究:。
一.老師提問:為什么溜溜球在松手后能夠不停的上下運動呢?這需要學生自己探究:實驗1:滾擺實驗。
出示滾擺,并簡單介紹滾擺的構造及實驗的做法。事先應在擺輪的側(cè)面某處涂上鮮明的顏色標志,告訴學生觀察顏色標志,可以判斷擺輪轉(zhuǎn)動的快慢。
二.學生實驗。
老師展示課件引導學生復述并分析實驗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開始釋放擺輪時,擺輪在最高點靜止,此時擺輪只有重力勢能,沒有動能。擺輪下降時其高度降低,重力勢能減少;擺輪旋轉(zhuǎn)著下降;而且越轉(zhuǎn)越快,其動能越來越大。擺輪到最低點時,轉(zhuǎn)動最快,動能最大;其高度最低,重力勢能最小。在擺輪下降的過程中,其重力勢能逐漸轉(zhuǎn)化為動能。
仿照擺輪下降過程的分析,得出擺輪上升過程中,擺輪的動能逐漸轉(zhuǎn)化為重力勢能。
一.老師用課件展示實驗2:單擺實驗。
綜述實驗1、2,說明動能和重力勢能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二.老師用課件展示實驗3:彈性勢能和動能的相互轉(zhuǎn)化。
得出:動能和彈性勢能也是可以相互轉(zhuǎn)化的。
自然界中動能和勢能相互轉(zhuǎn)化的.事例很多。首先分析課本圖15.5—2,加深學生對動能,勢能轉(zhuǎn)化的認識,再請學生列舉生活中動,勢能轉(zhuǎn)化的實例,老師和學生共同分析.
一.學生總結(jié),老師補充,得出結(jié)論:。
動能和勢能可以相互轉(zhuǎn)化。
動能和勢能之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255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