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范文(2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4 09:30:14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范文(24篇)
時間:2023-12-04 09:30:14     小編:琴心月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總結就是對我們的收獲進行梳理和反思。在寫總結之前,我們需要明確總結的目的和對象。下面是一些保護環(huán)境的實用方法,希望大家都能積極參與到環(huán)保中來。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一

摘要:隨著中學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語文學科的重要性也越顯突出。因此,怎樣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語文的應用水平,已成為語文老師所關心的問題。該文就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出幾點建議。

教學質(zhì)量是教學過程的生命線。學生的學習就是在自身原有的知識結構體系上建構新的內(nèi)容,這本身就是充滿變數(shù)的復雜的過程。語文教學有其自身的特點.作為語言的學習也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只有把握語文教學的規(guī)律.掌握它的特殊性,才能為提高教學質(zhì)量找到正確的方法。

1認真?zhèn)湔n,因材施教。

現(xiàn)在的初中語文教材,是以單元為單位進行編排的。每個單元五篇文章。單元前都有”單元提示”。明確提出了單元教學目標及要求,這是我們教師進行單元每篇文章教學的依據(jù)。依據(jù)這個總目標、總要求,在熟悉單元每篇文章內(nèi)容的基礎上,圍繞總目標、總要求,確立每篇文章、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教學要求以及講授和訓練的重點。做到中心明確,重點突出.在此基礎上寫好教案。認真?zhèn)浜妹抗?jié)課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關鍵。備課質(zhì)量如何.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一堂課的教學效果。因此,認真?zhèn)湔n是上好每一節(jié)課的前提。

同時,語文教學內(nèi)容包羅萬象,內(nèi)涵豐富,在課堂中只能選擇其中某些知識點來進行講析,因此靈活性很強。同一篇課文,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能力與水平.進行適當?shù)恼{(diào)整。歸納不同的知識重點與難點,選擇適當?shù)慕虒W方法和訓練過程。

2學生預習,強化訓練。

上新課前,教師有意識地指導學生預習,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然后講授新課,可以節(jié)省課堂大量時間,增加課堂教學容量,擴大學生接收信息的總量.從而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課前預習,一是要提出明確要求。比如:在閱讀時圈點字詞,劃出重點語句,最好做點旁批,概括文章內(nèi)容.體會文章內(nèi)容所表達的作者的感情,試看解答書后訓練題,提出疑難問題等等。課前預習最好以作業(yè)形式布置給學生,使預習要求明確化、具體化。二是要督促檢查。學生是否按要求真的預習了,預習得怎么樣,要有布置,有檢查,決不能流于形式。通過檢查,了解情況,心中有數(shù),養(yǎng)成學生課前預習、自覺學習的良好習慣。

強化訓練.首先著重訓練學生的閱讀、背誦、寫作能力。語文的實用性在于它的'實踐性。即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通過自身的語文讀寫記憶活動.發(fā)展提高讀寫能力。指導學生閱讀名家名作尤其是優(yōu)秀詩歌名聯(lián)警句以及一些精彩片段,進行賞析、反復吟誦,用心體會,使學生真切地感受語言的美感,進而提高閱讀能力。其次是要求有背誦的習慣,背誦的最大用處在于培養(yǎng)語感,語言能力提升的基礎在于語匯的擴大,而語匯的擴大則主要以背誦來完成。背誦是化別人的語氣為自己的血肉愈積累愈豐富,愈豐富愈自然貫通,逐漸就積淀成一種語感。最后,要結合教材的各種書面語體特點,正確指導學生寫作,要多為學生提供表現(xiàn)的機會、場景和情境。比如,經(jīng)常性地舉行課堂上進行片段拓展寫作訓練:結合學習、生活實際確定一些論點讓學生發(fā)表看法,學以致用,以用促學。

3有的放矢,主體教學。

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養(yǎng)成求證思考問題的良好習慣。課堂教學要著力營造民主平等、和諧活躍的教學氛圍,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還給學生。要在課堂教學中想方設法組織好教學.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法,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如啟發(fā)式、導讀式、探究式、討論式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學目標的設計要始終突出能力訓練和方法指導,能力點的訓練設計要有點石成金之功,方法指導要有舉一反三之效,以達到提高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目的。教學內(nèi)容要注重優(yōu)化,找準教學重點和切人點,要有所教有所不教,使課堂教學有的放矢。在學生學習情況的檢查上,也要做到有的放矢,即布置的內(nèi)容一定要具體,讓學生力所能及;檢查的方法也要具體,讓學生帶著具體任務去學。像泛泛的布置”回去以后做好課外閱讀”這樣目標不明顯,毫無考慮學生完成能力.無從考察完成情況。雖然出發(fā)點很好,但效果會非常差。

4重視課堂,師生互動。

課堂教學是師生間的雙邊活動。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主導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對象、主體。通過教師的”導”,促進學生的”學”。以師生的互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教師的“動”,體現(xiàn)在課堂教學情境的設置.教學手段的選擇和運用.教學內(nèi)容及進程的控制:教學重點、難點的點撥.課堂教學氣氛的激發(fā)與調(diào)控。學生的”動”,體現(xiàn)在圍繞課堂教學目標、要求、內(nèi)容的動腦、動口、動手,能積極思考、踴躍發(fā)言。

師生的互動,活躍了課堂氣氛.改變了課堂教學以教師為中心的滿堂灌、一言堂的弊端。使學生在”動”的過程中.學習熱情得到釋放和鼓勵,學習欲望得到增強和體現(xiàn)。除了師生互動,學生間也應互動。比如某一學生提出疑問或在回答有關問題時,答案正確與否,教師不急于表態(tài),而讓更多的其他同學發(fā)表意見,進行討論,參與評判,得出結論。學生間的這種互動熱情越高,說明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越高.說明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要知道,這是比單純地掌握基礎知識更重要的一種素質(zhì)的體現(xiàn)。課堂教學中師生的雙邊活動.學生間的互動,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重要因素。

5堅持練筆,培育寫作。

作文是考試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學生最怕的題。有的學生一見到作文題目,就覺得無話可寫,腦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學生干脆一提起筆來不加思索就亂寫一通,結果是文不對題,分數(shù)當然是不會高的。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教師要在平時的教學中加強作文訓練。第一先要讓學生每天堅持寫一則日記,日記的內(nèi)容非常自由,學生可以看到什么寫什么,想到什么寫什么,愿意寫什么就寫什么,實在是沒有可寫的可以到書本中或課外書中找一優(yōu)美的語段抄下來,這樣學生會沒有顧慮,也沒有任何負擔,日積月累,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言感受能力都會有質(zhì)的飛躍。第二,讓學生堅持每周練筆二至三次,重視實踐,不拘形式,講求實效。刀要常磨才鋒利,曲要常唱才上口,筆也要常練才能運用自如。練筆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或者將觀察所得,記敘幾行;或者因讀書報有感,評論一番;或者描寫一段眼前景物;或者抒發(fā)幾句胸中情愫:或者作些作文開頭的片段訓練,文章主體部分的擬提綱訓練、作文情景設置訓練:或者作些學生口述練筆訓練,也可以教師不失時機的作文示范指導。第三,鼓勵學生交互修改作文?!蔽恼率歉某鰜淼摹?,學生寫了作文初稿后,或多或少存在著不當之處。讓學生交互修改作文時,免不了學生對作文稿反復朗讀,在朗讀中體會,在朗讀中完善。待學生把經(jīng)自己反復修改的作文稿交。

6課后布置,作業(yè)適當。

一堂課的學習內(nèi)容完成后,留出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布置點作業(yè),這對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是十分必要的。布置的課堂作業(yè),應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圍繞這堂課的教學目標、要求、重點,突出訓練,以加深印象,鞏固效果。二是有基礎方面的題目,也有思維訓練的拓展型的題目,以便知識的遷移和能力的提高。三是題目宜精不宜多,以便能在課內(nèi)完成,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四是照顧到學生不同層次的語文水平,難易適度。

至于一堂課結束后的課外作業(yè),仍以下一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的預習為重點,實行”課前預習一上課一再進行下一節(jié)課內(nèi)容的預習?!睕Q不搞繁雜的題海戰(zhàn)術.盡量減輕學生的作業(yè)負擔,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從事課外活動。

總而言之,語文教學的本質(zhì)是對語言的知識和運用技巧的傳授。語言不僅是用于交流的工具,更是人文思想表達的平臺。在教學過程中應該以學習語文的工具性為基礎,豐富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增強人文關懷。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的要點在于做實具體工作、養(yǎng)成良好習慣抓住重點訓練、使學生在不斷進步中培養(yǎng)學習的興趣。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二

(重慶市合川區(qū)香龍鎮(zhèn)香爐完?。?/p>

摘要:在小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提問來對學生課堂的接受程度進行了解,這種方法是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在課堂中問題提出的問題是否有效和問題的質(zhì)量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這也就是為什么進行課堂有效性提問研究的原因。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三

摘要:新時代對數(shù)學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教育改革要求身在一線教學的工作者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而提問能力則是一個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等方面的綜合體現(xiàn)。初中數(shù)學是一門培養(yǎng)初中學生邏輯思維的課程,數(shù)學知識都呈現(xiàn)出抽象化的表征,如果學生學會提問將會提升數(shù)學水平,并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筆者將在本文中就如何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進一步提升學生提問能力分享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初中;數(shù)學;提問能力;提升。

在要求施行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教育賦予初中數(shù)學課堂的意義不僅僅只有向?qū)W生傳授數(shù)學知識,而且還要求數(shù)學教師在數(shù)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在傳統(tǒng)數(shù)學教育中課堂上,一直采用的都是老師講學生聽的填鴨式教學,在數(shù)學課堂上忽視了對學生提問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無法形成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數(shù)學教師無法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學生也沒辦法解決自己的疑問,達到真正的掌握知識的目標,這對學生日后的發(fā)展不利。所以我們要對學生的提問能力進行培養(yǎng),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提升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語言等表達能力。

一、營造輕松活躍的數(shù)學課堂氛圍。

由于數(shù)學這個學科的本身具有嚴謹周密的特點,這會讓初中數(shù)學課的氣氛顯得比較沉悶,而傳統(tǒng)教學方式也會大大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使他們無法積極的參與到數(shù)學課堂中,導致他們不愿意在課堂上大膽的進行發(fā)言和提問。所以數(shù)學教師要在教學中建立起一個以學生主體的初中數(shù)學課堂和平等的師生關系,樹立起充當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的教學觀念,在平常的數(shù)學教學中營造出一種輕松活躍的課堂氛圍。在這種氛圍下,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獨立思考,去發(fā)現(xiàn)自己的困惑點,產(chǎn)生在課堂上向教師提問并且解決自己疑問的欲望。

二、授之以“漁”,讓學生掌握提問的方法。

當學生有了強烈的提問欲望之后,身為他們的導師還要讓他們懂得如何對自己的疑問進行準確的表達,學會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就要求數(shù)學教師在平時的數(shù)學課上需要指導學生學會怎么去分析問題,怎樣結合自己的所學的知識,準確的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并以此為切入點進行深入的思考并且準確的找到自己的疑問點,提出有質(zhì)量有思考價值的問題。那么我們該如何做才能達到這個目的呢?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上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對學習中存在疑問的地方進行自由討論,讓他們在討論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逐步學會該如何找到問題的.關鍵,慢慢的在討論中學會如何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三、幫助學生克服畏懼,使其勇于提問。

培養(yǎng)學生提問能力的一大阻礙是學生對提問這件事本身的認知不正確,在學生想要向教師提問時往往會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影響,讓其打消提問的想法。這是因為初中階段的學生正處在人生中的青春期,在這個階段的學生內(nèi)心世界比較敏感,具有強烈的自尊心。他們害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在別人看來是不值一提的問題,自己提出這么簡單的問題會招來同學的嘲笑,于是他們將自己不懂的問題深深的藏起來,長此以往學生就無法打下扎實的數(shù)學基礎,導致他們的數(shù)學成績下滑。所以數(shù)學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對待提問的正確態(tài)度,讓他們明白提問是一件有利于他們自身發(fā)展的事情,善于提問的人是值得人尊重和表揚的。正是因為有疑問所以才會讓人們進行積極的探索,疑問促進了數(shù)學學科的發(fā)展,讓學生懂得進行獨立思考、提出問題并且解決問題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識和發(fā)展自身能力的道理。讓學生擁有正確的態(tài)度,在求學時實事求是心無旁騖的提出自己的疑問,從而提高他們的提問能力。

四、耐心的回答學生的疑問。

教師面對學生提問時的態(tài)度,會直接影響到學生提問的積極性,所以在學生主動提問時數(shù)學老師應該耐心的進行答疑。有很多學生不想向教師提問的原因是他們在第一次向教師提問時,教師表露出不耐煩的神情而且在解答時沒有十分認真的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會在初中學生原本敏感的內(nèi)心中產(chǎn)生負面影響,從而導致學生對提問產(chǎn)生抵觸心理,大大的削弱了學生提問的積極性。讓學生把在數(shù)學學習中產(chǎn)生的問題都悶在心里,不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而初中數(shù)學的知識點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不牢導致他們在學習數(shù)學時覺得力不從心,讓他們失去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并且數(shù)學成績下滑,陷入一種越不懂越不想學的惡性循環(huán)中。所以在學生主動提問時,我們要十分認真的耐心與他們進行交流,讓他們在我們的言行中感受到我們對的他們尊重,讓他們體會到教師與他們之間在進行平等的交流,不要帶給他們心理負擔,慢慢的讓學生養(yǎng)成有疑必問的習慣,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提問能力。

五、總結。

初中階段的學習是每個學生學習生涯承前啟后的階段,在初中階段培養(yǎng)起學生的提問能力將會對學生以后的個人發(fā)展有莫大的好處。所以身為學生引導者的我們也應該不斷的從自己的數(shù)學教學實踐中汲取養(yǎng)分,逐步提高自己數(shù)學水平和教學水準,在平時的數(shù)學課堂上培養(yǎng)他們的提問能力,借此逐步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他們?nèi)蘸蟮陌l(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新.例談初中數(shù)學課堂學生提問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4(01).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四

論文摘要:本文基于工作經(jīng)驗,對中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進行了較全面的分析,針對我國中學語文學生缺乏積極性、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教學評估方式陳舊的現(xiàn)象展開了思考和探究。由于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下文中重點指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多元化教學評估方式等三種解決方案,希望能給相關工作人員一些啟發(fā)和思考,幫助全面提高我國中學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語文的學習對于我們中國人是非常重要的,它是我們文化的基礎,可以代表著個人的文學修養(yǎng)。并且語文在中高考階段屬于必考內(nèi)容,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是就是因為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我國中學語文教學方式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的,教學質(zhì)量是有待提高的。良好的教學質(zhì)量可以讓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擁有最好的學習效果,所以說提高中學語文的教學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接受力,又可以為其他科目的學習提供充裕的時間。

1.學生缺乏積極性。

語文的學習是一種知識積累的過程,我國的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是需要學習者能夠在時時刻刻的學習中得到進步。在這種長期學習的過程中,作為正處在青春期的中學生,他們很難靜下心來細細品味古詩詞中帶來的文學氣息。他們對于語文的學習是缺乏興趣的,因為老師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滿堂灌)讓他們的學習缺乏樂趣,從而喪失興趣,這對于語文的學習是很不利的。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是照著書本的進度講課。對于文言文的`學習,通常就是簡單介紹一下作者,然后逐句地解釋語句的意思,讓學生懂得古文的意思;對于現(xiàn)代文的學習,大多是介紹背景、分層、歸納段落大意、找中心點等。這些教學方式已經(jīng)成為一種模式,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老師的主導地位得以完全的體現(xiàn),學生是在被動的情況下學習,他們得到的學習效果是不可能好的。

3.教學評估方式陳舊。

語文作為一門語言的學習課程,它的學習和考察應該是聽、說、讀、寫面面俱到的,但是由于應試教育的壓力,我國中學語文的教學評估方式是停留在卷面考察上的,也就是說只注重了背誦和寫作的考察。但是語言的口語考察就被忽略了,學校的評估方式讓我們的語言僅僅停留在紙上。

1.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所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有了興趣才能夠有最好的學習效果,讓學生成為學習中的主導者。那應該怎樣培養(yǎng)學生對于語文的興趣呢?首先,可以設計一種情景教學法,可以講表演、音樂、演講等方式都運用進來。例如:高一教材第一冊的第一篇文章——沁園春·長沙,老師可以在講課前,播放革命時期的影片片段,讓學生從影像上了解此詩的背景,并且在誦讀的時候可以配上慷慨激昂的音樂,充分體現(xiàn)出毛主席在詩中所表現(xiàn)的意氣風發(fā)的精神。然后,老師也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方面下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說,周杰倫《發(fā)如雪》的歌詞“你發(fā)如雪,凄美了離別”,這里的凄美是詞語里的活用,將形容詞用作了動詞,老師可以通過講這種歌詞,讓學生明白詞語的用法,讓學生能夠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對于語文學習的崇拜感。

2.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

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對于學習的質(zhì)量是很重要的,老師和學生要做到充分利用課堂四十到四十五分鐘的時間。首先,老師要做的是交出自己的主導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學習,具體做法是:了解文章相關背景、作者簡介等內(nèi)容,可以留給學生課前了解,他們可以通過書本資料、網(wǎng)絡查詢等途徑來找到他們想要的資料,并且老師在開始上課時,可以請學生來講講他們自己對于文章背景和表達思想的了解,老師在聽過之后不要及時做出評價,而是等到課文講解的過程中,慢慢透露出文章的意義,這樣來說,不管學生講得對或是錯,都會得到鼓勵。然后,要充分利用學生聽課過程中接受能力的波峰和波谷,據(jù)研究表明,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前5分鐘接受力較低,后來隨著時間增長會顯著提高,最后十分鐘時又會后下降趨勢。所以,老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安排好時間,將重要的內(nèi)容放在中間講。例如:老師在講《再別康橋》這首詩時,前五到十分鐘,可以安排學生講詩的背景,到十分鐘后則可以講詩句的主要內(nèi)容和意義,讓學生能最大程度地學習好這首詩的靈魂。到課程的最后幾分鐘是,老師可以帶領學生朗讀一下詩句,講解一下詩句的具體意境。

3.多元化教學評估方式。

要適應素質(zhì)教育,培養(yǎng)出真正的素質(zhì)人才,學校在教學中應該采取多元化的教學評估方式,從多方面考察學生的語文能力,全面考察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具體做法是講考試的形式分為聽力、現(xiàn)場答辯、朗讀指定文章、書面考試等方式,聽力可以效仿英語中聽力的內(nèi)容;現(xiàn)場答辯則是現(xiàn)場抽題,并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回答問題;朗讀則是現(xiàn)場指定文章,讓學生用標準的普通話予以朗讀;書面考試則是沿用以前的考試方式。對這四種考察方式分別評分,然后將他們綜合起來,給出語文學習的分數(shù)。望老師和學生不要覺得此種考察方式麻煩,要讓他們懂得學習語文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學生的溝通理解能力,而不是取得更高的考試分數(shù)。

三、總結。

總而言之,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是非常重要的。中學的語文學習對于學生以后的溝通交流能力和理解能力是有重要作用的,但是現(xiàn)代中學語文教育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的,筆者從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進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效率、多元化教學評估方式等三個方面,提出解決方案和具體應用。希望相關部門能予以重視,及時采取行動,提高中學語文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于漪.《中學語文教學參考》[c].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出版社.第1期.

[2]曉蘇.《語文教學與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第8期.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五

摘要:本文以高中語文教學為例,簡要分析了幾種通過改變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來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了課堂教學中對學生主動性和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的要求,因此要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就要從這兩個目標出發(fā),改變教學方法和模式,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和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一、豐富課堂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可以采用故事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法、探究教學法等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方法,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我有一個夢想》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法,再利用短片、語言創(chuàng)設出美國人民當時飽受壓迫和威脅的情境后,利用文章演講中激昂的情緒和變化的語調(diào)來引發(fā)學生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進而更好地理解文章在特定背景下的重要意義。其次,教師可以以“我有一個夢想”為主題,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不僅能夠利用演講內(nèi)容的要求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書寫能力,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這對實現(xiàn)高中語文課堂有效性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二、閱讀寫作結合教學,加強寫作教學效果。

寫作教學是高中需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將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結合,讓學生從閱讀中學習各種寫作手法,如詞句的使用、文章結構的安排、特定對象的描寫手法等,不僅能夠在現(xiàn)學現(xiàn)用的模仿中提高學生的寫作熟悉度,也能夠不斷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例如在學習《故都的秋》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模仿文章中回憶的描寫手法,也可以讓學生學習其中描寫景色和情感表達的手法,提高學生作文的色彩飽滿度。

三、增加游戲教學成分,點燃學生學習激情。

語文的學習是沉悶的.,長時間的學習難免讓學生產(chǎn)生煩躁的心理,這時適當增加游戲教學,不僅能夠重新喚起學生的注意力,也能夠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對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這節(jié)課時時,教師在通篇的文言文學習中,可以加入“情景劇”,讓學生通過對課文的理解來編排相應的劇本在課堂上進行表演,點燃學生的學習激情。四、結語綜上所述,通過豐富課堂教學方法,能夠有效地讓學生在輕松、多變的環(huán)境中產(chǎn)生更多的學習激情;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能夠增加學生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這些措施對提高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性是非常關鍵的。

參考文獻:

[1]陳靖惠.淺談新課程下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措施[j].東北師范大學學報,,(02).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六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問題的設置能夠推動課程進展。提出的問題也是教師在課前預習和備課過程中總結出來的課堂授課過程的節(jié)點,這種節(jié)點往往設置在一些內(nèi)容的小結部分。這部分的提問能夠很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推動課堂進程的發(fā)展。

1.涉及面廣,學生參與范圍廣。

教師問題的設置往往是對于全班同學的提問。這種問題能夠結合實際的班級情況和教學情況進行一定的自主調(diào)整,學生學習情況的不同,采用不同問題進行教學能夠很好地調(diào)動全體學生學習的熱情。在提問的過程中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讓學生在一種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中全面地展開自己的學習思維。

2.主體突出,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在提問的過程中,教師在擁有這種提問意識的情況進行適應的課堂背景的導入可能使學生在一種教師主體關注下進行問題的思考。能夠很好地幫助學生建立學習的自信和自主探索的能力。

3.啟發(fā)性強,促進思維成長。

在提問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把提示內(nèi)容和教學方向融入其中。這樣的提問在知識點的啟發(fā)和過渡上有很好的幫助,這樣的啟發(fā)使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思維習慣。這就對課堂提問的質(zhì)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實效性強。

問題是在教學過程中隨著知識點轉(zhuǎn)移和總結而提出的,在這種教學節(jié)點中進行問題的提出能夠在學生學習注意力集中的時間段進一步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

1.內(nèi)容簡單,缺乏指向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有效提問的次數(shù)應該是適量的。目前很多教師在備課時在課堂的整個過程中設置了大量的問題,使問題的質(zhì)量不高。泛泛的問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提問產(chǎn)生疲勞感。這種現(xiàn)象的存在使得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都受到了限制。

2.提問缺乏新意,抑制提問。

課堂中的提問需要和課堂內(nèi)容進行緊密的結合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但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上缺乏新意,不能夠很好地抓住學生的學生注意力。這樣的提問使得學習對于問題的好奇心下降,同時導致學生在問題中沒有提問的時間和積極性。

3.問題結果評價老套、不靈活。

這樣的現(xiàn)狀導致學生不愿意回答問題。語文的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課堂的問題中如果學生的'問題和問答的答案有差距就會對問題的評價提出要求。部分老師死搬硬套問題的標準答案,這樣的過程使學習過程沒有很好的氛圍。

1.在教師能力的培養(yǎng)上要趨向?qū)I(yè)化,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理念和技能。

在備課和問題設置的能力上要加強鍛煉。在教學過程中總結問題的提出方法,為促進有效性提問發(fā)展做出研究。

2.體會語文課堂的特點,結合時代背景做出最合適的情景預設。

加強課堂氣氛調(diào)動能力的培養(yǎng),從課堂氣氛入手促進學生對于問題的參與度。在情景的預設中對于課堂教學目標進行有效組織,使教學目標在相對輕松的環(huán)境中進行。

3.體會學生學習差異,因材施教。

在問題的提問過程中,教師不應該把問題的預設作為課堂提問的標準,在實際提問過程中應該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和能力進行適宜的變動。這種差異性的教學能夠很好地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中感受到教學的魅力。

例如,在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的課文《父子騎驢》的講解中就可以結合課堂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提問。課文講了一對父子在牽著自家的驢子在回家過程中因為別人的評論而改變自己的做法,最后得出感悟。

問題的第一部分是對于課文進度的延伸,學生在聽到問題后會主動地閱讀課文,推動課堂繼續(xù)進行。而后半部分的提問則是對于課堂內(nèi)容的衍生,讓學生在知道最后結果的時候回過頭來思考父親在回家過程中的不同決定又是什么樣的原因。這種提問方式使學生在對于結果的記憶中進行了兩次思考過程,提高了記憶效果。

小學語文因為其學科背景和語言特點使提問這種教學方式很好地和教學融合,它與課堂效果和教學效果有著很大的關系。本文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性提問的研究希望能在課堂有效性提問的過程中起到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曹寬榮。課堂教學有效性提問方法例談[j]。文學教育:下,2008(08)。

[2]劉紅梅。淺議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j]??茖W大眾,2008(07)。

[3]張紅玲。改變提問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j]??荚囍芸?,2008(06)。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七

1.通過巧妙地設置導入語創(chuàng)設問題場景,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在提問中給學生制造想象回憶的空間如,講《我的四季》這篇課文時,可以創(chuàng)設引導語“人的一生如同四季一樣,必然要經(jīng)歷從稚嫩到成熟的蛻變過程。不同的是,屬于我們?nèi)松乃募局挥幸淮?,自然界四季卻循環(huán)不息、輪回往復。我們該如何去度過屬于自己的人生四季呢?”在講導入語的過程中可以配合相應的圖片背景或適應場景的音樂文字等將學生引入課堂教學中,進而加深對問題的思考,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欲望。

2.根據(jù)提問的作用和目的提前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

以加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或為新課程學習做鋪墊為目的可以提認知型的問題,如“文章的作者叫什么?他的作品有哪些?我們之前學過他的哪篇文章?……”以既要求記憶又要求理解變通的可以提理解性問題,如“如何理解《駱駝賦》這篇課文中的范介民‘跪倒在地‘’失聲痛哭’,并且義無反顧地踏上尋找駱駝的行動?”等類型的問題;以學生通過自己的觀點、認知、思想對各類模式進行比較、分析、對照才能回答的問題可以提評價型問題,如“是什么讓《熱愛生命》中的.主人公在非常態(tài)下仍然活了下來?”等;還有一類是探討性問題,它是以學生通過自己的觀察、理解、感知、共同合作探討,讓學生從書本和書外去思考為目的的問題,如“《安妮日記》中的安妮在特殊環(huán)境下為什么會有超越年齡般渴望自由的苦悶心理?”等。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分類可以有效地加強學生對舊知識的記憶,對新知識的理解應用,對各類知識方法進行綜合、匯總、分析,并能高效地評價它們、運用它們。對學生長久的學習產(chǎn)生積極的動力,促進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發(fā)展。

1.在學生基礎知識水平的基礎上進行提問。

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基礎知識,不同類型的問題應該運用在不同的課堂情境和學生個體身上,教師可以通過觀察、訪談、跟蹤等方式將提問方式有效地落實下去,如認知類的問題相對簡單,可以對學習基礎不是很扎實、有待加強的學生進行提問,理解性、評價性的問題對學生的知識水平要求較高,可以讓認知、學習基礎扎實、思維活躍的學生去回答。這樣就不會出現(xiàn)學生對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課堂中所設問題的不屑一顧的態(tài)度,也不會出現(xiàn)題目太難,學生對問題敬而遠之的消極課堂狀態(tài)。

2.在了解學生學習心理的基礎上提問。

對于初中生而言,在語文課堂上,必須關注學生的學習心理。在這個年齡階段,大多數(shù)學生對老師的提問都會受到心理因素的干擾。這些心理因素包括畏懼、叛逆、從眾心理。對于涉世不深的學生,他們都有保護自己自尊心的本能,出于對自尊心理解的不成熟,學生對教師的提問抱有謹慎、不輕易判斷的心理。所以從學生的心理出發(fā),對學生加強班集體榮譽感的培養(yǎng),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和了解提問的真正目的和用途。對于不能回答或答錯的問題采取正確的態(tài)度去鼓勵他們發(fā)現(xiàn)和尋找正確答案。叛逆心理的產(chǎn)生,是由教師和學生之間關系不和諧造成的,教師可以通過尊重、信賴、公正的方式對待學生,以積極的提問方式與學生互動,鼓勵學生回答問題。師生之間和諧的關系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思考水平和培養(yǎng)健康的學習心態(tài)。對于學生的從眾心理,教師可以通過設置創(chuàng)新型探討類問題,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情況發(fā)揮創(chuàng)新思維去解決問題、探討問題,并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等。只有從排除學生回答問題的心理障礙出發(fā),合理地設置問題,讓學生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通過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進行交流互動,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特定的、有限的課堂學習上??傊嵘踔姓Z文教學課堂提問質(zhì)量能更好地促進課堂民主,師生和諧,使課堂知識得到高效的擴充,教師得到更高的肯定,學生得到更長遠的發(fā)展,學校能更寬、更廣、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使命。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八

在新課改的理念下,初中語文課堂的關鍵點在于教師的“導”,而這個“導”字很大意義上都是教師提問的效果來決定的。

那么在初中語文課堂上,對于問題的提出,該如何掌握呢?老師應牢牢把握遵循“一味“”二度“”三性”的原則。

所謂“一味”指的是凸顯本色,散發(fā)的語文“味”。

“二度”指的是符合實際,體現(xiàn)難度;先易后難,體現(xiàn)階梯度。

“三性”指的'是趣味性、有效性以及針對性原則。

比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生們《三峽》時提出的“就你手中掌握的資料來看,三峽工程有什么作用”,這種問題根本就不是學生們在課堂上該去關心的事,這樣的上課結果會大大的降低教學的效率。

而“二度”主要講的是通過與學生們自身的情況相結合從實際出發(fā),一步一步的來,先簡單后復雜,主要針對學生的實際水平提問,不能太難也不能太簡單,讓學生們無從答起,或者只回答“對”或者“不對”。

比如教師講授了《拿來主義》時,一開始就提出很難的問題,那么結果可想而知,因此,老師們可以先易后難、由淺入深的拾級而上的來提出問題,進而對提出的問題已分解的形式來提出:

(5)這種“送來”的本質(zhì)是什么?這樣一步一步引領的方式提問,不僅能讓學生們水到渠成的理解了送去主義的本質(zhì),還容易體會到文中所舉的三件事的諷刺意味。

“三性”主要是在課堂上提問要注意內(nèi)容的新穎別致,還要注重創(chuàng)新意識,有針對性的提出問題,以激起學生們的探究欲望,活躍他們的思維。

體現(xiàn)出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全面性,本著吸引所有學生都積極參加到課堂活動中,根據(jù)問題的難易性程度,從而選擇對象提問的目的,以此來提高課堂的效率。

二、采用多樣化的提問方式。

提問是一門藝術,如果教師提出的問題,能一下抓住學生最感興趣的,并且與課文的重點、難點又緊密結合的,那么必定會激起學生們積極回答問題的欲望,如果老師提出的問題沒有啟發(fā)性,那么就會阻礙學生們的思維開發(fā)。

呂叔湘曾經(jīng)說過:“教師提問一定要做到能發(fā)能收,運用自如;學生發(fā)問離題,教師要能夠因勢利導,納入正軌?!庇纱丝梢?,怎樣提問真的是一種藝術活。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采用多樣化的提問方式來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

必然會顯得太過突兀,老師們就可以采取這樣的方式來問:小兒子是個“無賴”,怎么還會討人喜歡呢?這樣學生們就更能明確無賴的指向,從中理解“無賴”的含義。

二是比較式提問,指的是教師們讓學生通過不同事物的對比,來找出他們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這種提問的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們建立自己的信息之間橫向聯(lián)系的一個系統(tǒng)化的知識體系,能開拓學生們的視野和思維空間,提高他們的思維明辨能力。

比如在《春》和《濟南的冬天》這兩篇文章中,它們所描寫的分別是兩個季節(jié)的景物,那么它們有沒有相同之處呢?相同之處在哪呢?為什么會有相同之處呢?通過這樣一步步引領的方式提出的問題,就可以使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更加提高他們的審美意識與高尚的情操。

三是拓展式提問,指的是在課文的教學內(nèi)容的基礎上,加深一些問題的想象空間,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讓學生的思維迸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比如教師在講授《變色龍》一文中時,可以根據(jù)文中的一些具體情節(jié)“那群人為什么對著赫留金哈哈大笑”來設計拓展式的問題“,那群人為什么對著赫留金笑,赫留金難道是咎由自取嗎?這表現(xiàn)了那群人怎樣的心理?這又預示著什么呢?”這樣學生就能馬上的運用他們的思維空間,來對問題進行領悟。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中,教師應采用多樣化的提問方式,不斷的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把握好“一味”“二度”“三性”的課堂提問原則,適時地、科學地、有效地提出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調(diào)動起高度的學習積極性,全方位地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課堂質(zhì)量。

作者:王珊單位:萊西市沽河中心中學。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九

死記硬背、套路化的答題,這是很多學生對語文的印象。教師在課堂上按部就班的交代知識,帶領學生分析總結,這也是很多語文教學的常態(tài)。特別是高中語文課堂,氣氛沉悶、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就是課堂封閉不開放、信息傳遞單向而缺乏互動。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讓高中語文課堂因互動而開放起來。

一、在對話中導學。

在課堂上,對話是最基本的互動形式,只有教師擺正位置,把學生置于主體地位,對話才能發(fā)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思想與精神世界,都有潛在的發(fā)表與表達的需求,教師只有善于啟發(fā)引導,才能讓學生主動開口,從而實現(xiàn)師生,生生的互動。首先,教師要創(chuàng)造對話的時機,例如,通過課文的“空白”激發(fā)學生參與對話的熱情,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與教師同學對話。教師在此過程中要發(fā)揮主導作用,該引導的要引導,該評價的要評價,該啟發(fā)的要啟發(fā)。其次,教師要在該閉嘴的時候閉上自己的嘴巴。例如,在學生激烈的討論時,或者展示自己的成果時,教師都要做一名忠實的聽眾,給學生足夠的自由與空間。最后,通過展示調(diào)動學生的對話積極性,引導學生都參與到對話中來,與教師、同學一道解決問題。如果發(fā)現(xiàn)有一些學生游離于課堂教學之外,教師一定要及時地采用激活策略,例如,小明同學,我發(fā)現(xiàn)你好像若有所思,你能把你的想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嗎?用這種方法把學生的注意力牽回到課堂上。

二、在互動中實現(xiàn)經(jīng)驗的共享。

為了營造動態(tài)、開放的課堂,教師就要研究學生的特點,包括其興趣愛好、思維特點等,據(jù)此通過科學安排教學環(huán)節(jié)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tài)。同時,利用好學生既想表現(xiàn)自己,思維又容易僵化的特點,合理地引導學生,讓他們開闊眼界,把對話中的對立變?yōu)閷Ρ?。通過不同思想的碰撞,提升自己的思想認識??梢砸龑W生善用“最”字,即在課堂研討中如果針對某個問題有不同的甚至對立的意見時,引導學生想清楚:自己最認可的是什么?最無法接受的是什么?例如,在《論語》中,有這樣一篇文章《沂水春風》,教師給學生這樣一個問題:孔子“吾與點也”,為什么?在這篇課文中表現(xiàn)了孔子的什么志向?學生議論紛紛,有很多不同的理解,又誰也說服不了誰。這時候,教師給出了這樣幾種觀點:第一,孔子在晚年有了退隱之念;第二,孔子向往的政治境界就是曾點描繪的那樣;第三,曾點與孔子的思想是一樣的,他們都安平樂道;第四,曾點有更加高遠的志趣,其精神境界更高些。教師出示這樣四種觀點,讓學生討論:你認為哪一種更合理?為什么?這樣,在師生、生生互動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充分地展示了自己,實現(xiàn)經(jīng)驗的共享。

三、在對話中拓展延伸。

在課堂教學中,有時候會出現(xiàn)教師在課前備課時難以預料的“意外”情況,如果教師處理得當,往往是精彩生成的良機。作為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好難以預料的“意外”情況,善于在“無序”中生成有序的課堂教學。從表面上看,師生、生生的對話可能是熱鬧的甚至混亂的,但作為教師,一定要使這種熱鬧的對話變得理性而有序。有的時候,教師為了教學更有開放性與創(chuàng)造性,可以有意地添“亂”,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更大程度上放開自我、展示自我,從而實現(xiàn)教學的開放。

四、在小組合作中組織探究。

小組合作探究也是生生互動的一種形式,為了達到小組合作探究的目標,教師一定要在合作學習之前精心準備,在小組合作探究時要及時地進行評價與指導。小組合作探究可以有多種形式,可以是同桌之間的合作探究,也可以是小組合作探究,還可以是組際的合作探究,等等。為了讓小組發(fā)揮作用,就要搞好小組的建設,組員要合理搭配,好、中、差學生都要有,組員之間要能夠互相激勵、互相彌補。在進行小組搭建的時候,除了考慮學習基礎等因素外,還要根據(jù)學生的性格來合理搭配,一個小組內(nèi),不能都是外向型的,也不能都是內(nèi)向型的,而要合理地把外向與內(nèi)向的學生搭配在一起,并為他們制定目標和紀律。

交給學生合作探究的任務前,一定要給足思考的時間,讓組內(nèi)的每個成員都經(jīng)過自己的獨立思考,有自己的思想,為合作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合作探究之前要分好工,誰負責組織,誰負責記錄,誰負責向班級老師匯報都要明確。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十

由于小學階段學生思維尚未發(fā)育完全,而對未知知識的好奇心濃郁,課堂提問成為了眾多小學語文教師常用的引發(fā)學生課堂思考的手段。通過課堂提問,學生一方面與教師展開了互動,一方面在教師提問的引導下對語文知識展開了更為深入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但是與此同時,課堂提問難度不適宜、問題無效、過于繁瑣等情況頻有發(fā)生,這導致課堂提問效率事倍功半。因此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成為了諸多教師當前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本文所探討的問題。

一、全面把握,增加提問深度。

小學語文教材編排往往是按照一定的規(guī)律,如以景物描寫為一單元,以人文情懷為一單元或是以古詩詞為一單元等。因此,文章與文章之間、文章段落之間均存在一定的相互聯(lián)系,教師在教學之時務必把握這些聯(lián)系,將其融入于問題當中。故而在小學語文教學提問時,教師需要注意對教學內(nèi)容全面把握,緊扣單元特征,聯(lián)系課文整體,以大觀小,方可增加提問深度,增強課堂提問有效性。例如在教學《司馬遷發(fā)憤寫〈史記〉》課文內(nèi)容中,該篇文章自題目起便完美地揭示了文章情感特征和內(nèi)容指向,因此在提問時,我選擇了以大觀小的方式,從全面把握入手,帶領學生逐步滲透于教學內(nèi)容當中。首先,我請學生觀察課文題目,由課文題目想象內(nèi)容,并提出問題:由題目可知文章所寫的主人公是誰?那么他為什么要發(fā)憤?如何發(fā)憤?發(fā)憤之后的結果如何?學生在提問的引導下閱讀文章,能夠快速理解文章的大致內(nèi)容,把握文章敘述的路線所在,并在其后的精讀中,根據(jù)全面的提問使得文章閱讀更深入,自學探究效果更佳。其后,在針對人物性格描寫時,我又向?qū)W生提問:司馬遷有著堅定的決定和頑強的意志,文章是如何體現(xiàn)的呢?找出相關的詞語或句子。在兩種不同的提問之下,學生既對文章全局有了把握,又對細節(jié)有了認識,語文知識點認識更深刻,學習效率可顯著提高。

二、難易適中,提升提問效率。

雖然語文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及使用最多的科目,但是對于部分學生來說,系統(tǒng)性的語文知識仍然較為復雜。鑒于該類情況,教師想要進行課堂提問,則務必先對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有所認知,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提問設計,才能展開難易適中的提問,令學生既能增強學習自信,又有提高的空間,提升提問效率。例如在教學辛棄疾所寫的《清平樂村居》之時,根據(jù)課后與學生接觸可知古詩詞詞意的理解是部分學生的學習盲點所在,因此我先借助教材插圖引入教學,在教材插圖提問中令學生領會詩詞的內(nèi)涵。同時,我指導學生觀察圖時,先向?qū)W生提問:圖中的人在做些什么?該問題十分簡單,大部分學生都采用的是潦草觀察便得出答案,學生的思維得不到拓展,詩詞理解也難以有后續(xù)發(fā)展。因此,我根據(jù)詩詞內(nèi)容改變提問方式,增加提問難度:仔細觀察圖,通過什么細節(jié)可以得出途中人物安逸、勤儉的生活狀態(tài)?學生便需要認真通過觀察和聯(lián)想,且由此聯(lián)系到詩詞當中,兩廂結合之下得出答案,并鍛煉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鼓勵質(zhì)疑,推動提問反饋。

在我國小學提問教學中,受到大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面對教師的提問往往閉口不言,這導致了教師難以在提問中得到有效反饋,提問效率久滯不前。而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能力和提問能力是推動提問反饋的`最佳方法,不僅是使得學生對提問的認可度更高,而且在質(zhì)疑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展開了詳細的思考,教師因此得到的反饋更為全面,提問有效性方可大大提升。因此,引導、鼓勵學生質(zhì)疑是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良好形式。例如在《清平樂村居》當中,有一句詩詞為“最喜小兒無賴”,其中“無賴”兩字由于古今詞義的不同,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思考與質(zhì)疑。因此,我并沒有直接向?qū)W生提問“詩詞中無賴是什么意思”,而是鼓勵學生縱觀全詩,逐字分析,找到古今詞義的不同,并且對其中不解的地方提問質(zhì)疑。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之下,投入于詩詞當中,很快便找到了這一個與眾不同的詞語,并由此質(zhì)疑。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對古今異義的認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為提問有效性提供了極大幫助。課堂提問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效的提問策略之下,學生不單能夠?qū)W習內(nèi)容的理解更為透徹,課堂參與度大幅提升,而且可鍛煉語文思維拓展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對其后的語文學習發(fā)展大有幫助。因此,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務必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我教學能力,深入鉆研教材內(nèi)容,并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問題,以此助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王麗.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3(7):36.

[2]李曉芳.小學語文課堂有效提問策略探索分析[j].科技展望,2016(1).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十一

在新課改中,課程指標要求教師的角色應由傳授者轉(zhuǎn)變?yōu)橐龑д?,開始更加的注重教師的引導作用和組織能力,因此如何提高教師教學引導的水平,即如何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則是許多教師應當關注和研究的。在我國當今的教育領域中,許多教育研究者大多將有效的課堂提問界定為:教師在課堂中運用有效地提問教學手段需要教師在以課堂教學目標為依據(jù)的基礎之上,創(chuàng)建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的氛圍,同時要有計劃、有目的、有意義的進行提問,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提問教學中去。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積極運用課堂提問的教學手段是當今教師所必須掌握的一項重要技能。

在學生觀中講到學生在課堂中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所以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積極的遵循學生觀所提出的要求,將學生看作是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學生是具有獨立意義的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行為以及想法并不會因為教師的想法而轉(zhuǎn)移和改變,為了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教學活動中,應當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的觀點和提出的疑問。例如,在進行《愛蓮說》的教學過程中,當教師向?qū)W生提問到作者想要表達的主旨和觀點的時候,有的學生可能會回答與標準答案不相符的答案,這個時候,教師應當作的是對回答問題的給予鼓勵,并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逐步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正確的答案上去,讓學生真正的了解文章所要表達的含義。

教師提問的問題應當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不應太過簡單,使學生無需動腦子便可以回答出來,也不應太困難,這樣會使學生變得無從動腦,這兩種情況都會導致學生對初中語文的學習產(chǎn)生消極感。因此,教師要正確的認清學生學習水平的程度、認真研究語文課文的教學目標,通過一題多問、深題淺問等不同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調(diào)動學生進行多角度的思維,優(yōu)化學生思維的品質(zhì),進而促使學生掌握知識技能、領會情感的表達。如在學習《孔乙己》的時候,就可以采用分層提問的方式進行,首先可以提問:“孔乙己的身份是什么?”這個答案可以輕而易舉的在文章中找到,進而可以提問到:“孔乙己的為人如何?作者是如何表現(xiàn)孔乙己的為人的呢?”這個問題就需要學生在閱讀完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思考,從理性上去慢慢感知,層層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就這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提問,可以有效地讓學生對文章中的重、難點進行了解。

教師在運用課堂提問的教學手段時,可以采取一些方法,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在問題上巧設疑。學生在初中階段具有極大地活動性和好奇心,而巧妙地設疑,正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加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開啟學生的思維。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提問要盡可能的新穎、有吸引力,只有這樣,才可以更好地使學生主動的去獲取知識。課堂提問的問題要在認真落實教學目標以及教材的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巧妙的加工,抓住合適的契機,并具有技巧的提出。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的時候,就可以在開篇的時候滿懷激情的說道:“一想到春天,眼前和耳畔就仿佛出現(xiàn)了陽光明媚、綠滿天下、輕輕鳥鳴的畫與聲相結合的景色,請同學生閉上眼睛自己想一想你們自己的春天。春是多種多樣的,賀知章筆下的春是‘二月春風似剪刀',朱熹的則是’萬紫千紅總是春‘,那么朱自清眼中的春又是什么樣子的呢?大家想不想知道?下面就讓我們來自由朗讀一下課文,看一看他是從哪些方面來寫春天的?!毕襁@樣富有感情而巧妙的提問,不僅可以讓學生沉浸在對春的想象之中,更可以大大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在無形中提高了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相比較于已知的事物,更加能夠吸引學生的則是充滿未知且可以通過努力認知的事物。將初中語文課堂提問在教材以及學生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提升一個高度,達到一定的深度,這是創(chuàng)造最近發(fā)展區(qū)的需要。在課堂提問具有針對性、有目標、有計劃的狀態(tài)下,我們需要關注的則是提問的拓展性。在進行《風箏》的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針對“游戲是兒童最正當?shù)男袨?,玩具是兒童的天使?而魯迅在當時的時代之下稱之犯下的錯為“精神虐殺”進行提問,例如,教師可以這樣問:“在現(xiàn)實生活中,爸爸媽媽以及老師都不愿意讓我們上網(wǎng)去玩游戲,這難道就是魯迅所說的對孩子的’精神虐殺‘嗎?”像這樣,學生就可以結合書本以及現(xiàn)實生活進行思考,用書本的問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增加提問的拓展性可以有效地將理論與知識相結合,起到優(yōu)化教學的作用。

總而言之,有效地教學提問可以很好的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一名合格的初中語文老師應當要做到積極研究如何才可以更好地發(fā)揮提問教學方式在語文教學中的價值,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實際發(fā)展狀況,通過合理的安排教學內(nèi)容,以及積極運用巧妙設疑、直題曲問等方法來調(diào)動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通過提問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更好地且更加全面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呂成立。優(yōu)化課堂提問,啟迪學生思維[j].語文教學與研究,.

[2]張建。如何提高高中語文課堂教師提問的有效性[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十二

課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學后教,以學定教,能學不教,它立足于面向全體學生,促進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讓學生愛學、樂學、會學。這就對老師的課堂教學藝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老師學會用智慧激活課堂,留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筆者就如何激活課堂,給學生更多思考空間談一談自己的認識:

一、用智慧激活課堂――走進學生心靈。

有幸聽了某著名特級教師余映潮老師上的《七顆鉆石》一文,真是受益匪淺,他是這樣激活課堂,激發(fā)學生興趣,走進學生心靈的:師:咱們一起來學習《七顆鉆石》,這是一節(jié)閱讀活動課。什么是閱讀活動課呢?就是又要閱讀又要說話,又要探討,還要想象的課。我們今天要做很多活動(一下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

活動――:進入錄音棚(學生對此很感興趣,仿佛真成了播音員呢)。

師:進入錄音棚,意味著我們每位同學的身份是什么呢?生(齊答):我們都是播音員。師:對,因此讀課文就要讀出播音員的水平。

(活動二:暢游智慧泉)。

師:同學們,要開動腦筋啦!在智慧泉里盡情地暢游吧!下面討論四個問題。

話題一:不寫第一段不行嗎?

話題二:不寫小狗與過路人不行嗎?

話題三:不寫水罐的“變”不行嗎?

話題四:文章結尾不出現(xiàn)“七顆鉆石”不行嗎?)。

活動三:來到創(chuàng)作室。

1.想一想,輕輕地描述一個好夢。

2.試一試,快樂地描述一個場景。

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討論的熱火朝天,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余老師就是這樣用智慧啟迪學生的心靈,一步一步巧設問題,留給了學生暢想的天空,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感悟情境,品位生活的,達到了以學定教的目的。余老師用講故事的語言在和學生對話,巧妙的提問,在平等融洽的氣氛中輕松的走進了學生的心靈,顯示了其獨特的智慧與魅力。

二、激活課堂的核心――師生平等。

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師生平等是個重大的挑戰(zhàn),筆者常聽到語文課堂中的“平等”還局限于形式,并無挑戰(zhàn)性,尤其是師生對話,大多是教師提問引導學生走進早已設好的“圈套”,學生被牽著鼻子走。筆者認為課堂的核心是要求師生平等,民主平等,課堂里才會飛出歡樂的歌。多年來,老師在知識上總是居高臨下,一錘定音,老師、學生都習慣了師問生答,教師點評、總結,課堂上精彩的對話很難聽到。為此我們老師首先要做的是理念上的轉(zhuǎn)變,寬容、民主,做談話中的首席,而不是獨裁者,平等的.和學生進行交流,學生自己多多質(zhì)疑、釋疑,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古人說“學起于思源于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一個出色的問題的提出比一個出色的答案更重要,一個出色的問題,會引起學生對本學科知識的興趣,會給學生們的思考開辟新的方向,會帶來更多的出色的答案。教師應平等待對學生的想法,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思想中的閃光點,正確的面對學生的質(zhì)疑,這樣的課堂才會碰出思想的火花,才能真正激發(fā)課堂的活力。

三、激活課堂的關鍵――巧用方式。

語文教學可以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尤其是對話教學,俗話說:會說話讓人笑,不會說話叫人跳,這就充分說明了說話要注意方式與藝術。我覺得我們可以采用這樣的方法激活課堂:

(一)化直為曲。

如教學《愚公移山》我采用了這樣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求知欲:師:那個遺男幾歲了?生:七、八歲。師:從哪一個字知道?生:從“齔”字知道。師:七、八歲的孩子也去移山,他的爸爸同意他去嗎?生:他沒爸爸。(教學論文)師:你怎么知道?生:他是寡婦的兒子。孀妻就是寡婦。此對話中“齔”、“遺男”、“孀妻”幾個詞語教學含義時,采用曲問方式,就誘發(fā)思維積極性,學生急于思考,爭相回答理解詞語的含義。語文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是學生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是點燃學生思維的火把的課堂。每一堂課都要巧用方式調(diào)動學生興趣,通過各種不同視界的碰撞,給學生以新的啟迪,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思考,從而完成知識意義的建構。

(二)隨機應變。

課堂教學并不是一成不變,它是個“動態(tài)”過程,情況隨時有變化,乃至超出估計,發(fā)生意外,這樣,原先設計的問題,不能按計劃地進行教學,會中途“卡”住,改變方案就在所難免。因此激活課堂的技巧還表現(xiàn)在善于從課堂的實際出發(fā),隨機應變,臨時應對突發(fā)性問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如一位老師在階梯教室給學生講課,準備朗讀課文時,發(fā)現(xiàn)課本放在了學生的桌子上,于是走下講臺去拿。他在上階梯教室的臺階時,不小心摔倒了,學生們頓時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他身上。老師站起來穩(wěn)住身體,指著臺階對學生們說:“你們看,上升一個臺階多么不容易,生活是這樣,讀書(學習、工作等)也如此啊”。這一隨機應變而又富有哲理性的話語,不僅解除了老師的尷尬,而且贏得了熱烈的掌聲,這就要求我們有足夠的智慧來駕馭課堂,讓課堂充滿活力。

當然,課堂的激活,需要有互感效應,要有機智讓課堂形成激烈的氛圍走向,培養(yǎng)學生大膽的質(zhì)疑,充分的表達,并熱烈的交流,這樣的課堂才會充滿生機,甚至出現(xiàn)“奇跡”。這樣的課堂,學生心智才會得到鍛煉,個性才能有所張揚,情趣才能受到陶冶,如果我們用智慧激活課堂,一定能給學生一片暢想的天空!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十三

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待舊的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痹趯嶋H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興趣,使提問真正問到學生的“心竅”上。在接受新知的過程中使學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情境,提高學習興趣?,F(xiàn)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本人的拙見。一、設疑新穎,激發(fā)情趣好奇心人皆有之,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發(fā)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自主學習意識。因此,課堂提問講究提問方式,提問角度,問題要提得巧,發(fā)人深省,講求新意激發(fā)情趣,切忌平平淡淡,老調(diào)重彈。例如:在講《蘇州園林》時,教師導入新課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同學們,人們常說“上有天堂,下游蘇杭,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美在山水,蘇州美在園林,那蘇州園林有什么特點呢?它美在何處呢?待同學們讀完《蘇州園林》之后,請回答老師的問題?!边@樣設疑導入,既創(chuàng)設了問題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使問題的指向性非常明確,調(diào)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二、抓住契機,設置矛盾,激活思維學生不是對每篇課文的學習一開始就感興趣的,為此,教師應當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問題“障礙”,給他們心理上造成一種“沖突”。當學生急于解開這些“沖突”時,就意味著進行了思維訓練,對課文重點、難點的理解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如《死海不死》一文,開篇可讓學生思考:題目中的兩個“死”,是什么意思?“死”與“不死”矛盾嗎?文末又說“死海真的要‘死’了”,這個“死”又是指什么?這一番提問,勢必能激發(fā)學生對本文的興趣,并急切地研讀課文尋找答案。最后,當學生理解了“死”的三個不同含義時,也就掌握了死海的特征及形成過程。一篇看似枯燥無味的說明文卻能令學生學得饒有趣味,關鍵問題在于教者如何結合教材實際,抓住突破口,把它轉(zhuǎn)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問”。上海的于漪老師在教《孔乙己》一文時,就很注意發(fā)問的技巧。她一開篇就問學生:“孔乙己姓甚名誰?”這樣問題看似簡單卻又難以一下子回答,很自然迫使學生認真研讀課文。教者在此基礎上,順勢利導學生認識孔乙己沒有名字的深刻性,解決本文的教學難點??梢?,抓住契機,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會讓學生學得主動、積極。值得一提的是,課堂上設置的“矛盾”問題,應從實際出發(fā),不故弄玄虛,而把學生弄糊涂。三、提問變直為曲,引人入勝課堂的提問如果一味直來直去,那啟發(fā)性就不強,久而久之,學生也會對這樣的提問感到索然無味,并在一定程度上妨礙思維的發(fā)展。假如我們把問題換成“曲問”、“活問”,就能迫使學生開動腦筋,使他們“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實”。如在《老山界》一文中,引導學生分析描寫紅軍戰(zhàn)士在第二天吃早飯“搶了一碗就吃”中“搶”字的用法時,學生可能一下子難以理解,那么可以換個角度來問:“‘搶’字是否說明了紅軍戰(zhàn)士不遵守紀律呢?”當學生給予了否定回答后,進一步啟發(fā)學生:“‘搶’在這里該如何理解?如小明今早起來晚了,當媽媽煮好早餐后,他搶了一碗就吃,然后急急忙忙上學去了,小明的‘搶’又說明了什么?”到這里,經(jīng)過教者設置的“曲問”和引導學生的類比分析,學生對紅軍戰(zhàn)士“搶”這一動作的理解自然就明確了。又如《小橘燈》一文中寫:我低聲問:“你家還有什么人?”她說:“現(xiàn)在沒有什么人,我爸爸到外面去了……”如果想讓學生分析小姑娘話沒說完的原因,可以這樣問:“小姑娘話沒說完就停住,是不是她不知道爸爸到哪里去了呢?”當學生給予了否定回答時,又繼續(xù)問:“既然知道爸爸的去處,那她為什么不直說?”有的學生會說:“怕別人知道”,“當時不方便說”,這時,可以提出關鍵一問:“文章這樣寫小姑娘,表現(xiàn)了她怎樣的性格特點呢?”很明顯,因為有了前面第一處的“曲問”,學生是比較容易理解小姑娘此處的“機警、樂觀”的性格特點的。所以說,這種要拐個彎才能找到答案的問法,不僅能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有時甚至可能產(chǎn)生“投石擊破水底天”的教學效果。錢夢龍先生在教學中的“曲問”,可以說創(chuàng)造了提問的最高藝術境界。他在講授《愚公移山》一文中有兩處成功的“曲問”(就是關于“齔”字和“孀”字的理解),結果效果是明顯的。因勢利導、富于技巧性的提問,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綜合能力,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四、提問要注意分層次設計,化難為易,化大為小要上好一節(jié)語文課,單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處,從整節(jié)課、整篇課文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tǒng)化的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多方位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操作中,教者可以根據(jù)教材特點、學生的實際水平,把難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地問,逐步引導學生向思維的縱深發(fā)展,這樣的提問處理,學生肯定樂于接受。如教學《變色龍》一文,可以采用這種分層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教者先提出問題:奧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這個問題學生較容易回答出來――“善變”;然后再問:他“善變”的特征有哪些?學生熱情高漲,紛紛答“變得快”、“反復無?!薄ⅰ按馈?、“好笑”等;在此基礎上,教者繼續(xù)問:“他雖變來變?nèi)?,但有一點是沒變的,那是什么?”學生由于有了前面的問題鋪設,不費勁地回答出:“見風使舵”。最后,教者因勢利導,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問題:“是什么原因使他一變又變?作者為什么要塑造這個形象?”這樣一組從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設問,經(jīng)過教者的引導,學生肯定很容易就解決了本文重點難點的學習。五、“橫看成嶺側成峰”的發(fā)散型思維提問課堂中的提問,是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訓練和提高思維能力,因而教者應注意提問的角度和問題的深度,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啟發(fā)學生,使學生掌握解決同一問題的多種解答方法,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如對一篇課文的段落劃分,有時是不只有一種劃分的,那么就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假如按其他標準,又該如何劃分呢?學生通過這些訓練,就會了解原來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時不是單一的。他們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自然就會舉一反三、靈活變通。在學生掌握了課本知識后,我們?nèi)绻龑W生把這些知識與課外有關知識聯(lián)系起來思考,就能擴大知識的利用價值。如在學習了《愛蓮說》一文后,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蓮”的精神品質(zhì)可以與社會上哪些人聯(lián)系起來呢?又如學習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這一詩句后,可以問學生:“在實際運用中,它還包含著哪些耐人尋味的哲理?”再如學習了《卓越的科學家竺可楨》中竺可楨持之以恒的精神后,可讓學生思考:“哪些名人身上也具有這種精神?能具體說說他們的感人事跡嗎?”這幾個發(fā)散思維的提問都是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問”,讓學生想得“深”,想得“廣”,并把“問”與閱讀、寫作、做人聯(lián)系起來,有效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縱向、橫向的發(fā)展,另外,還加強了學生人文精神的教育?!皩W起于思,思起于疑”,創(chuàng)新源于“好奇”與“質(zhì)疑”,課堂上適時適度、而且富于藝術技巧的提問,能加快把知識轉(zhuǎn)化為語文素質(zhì)能力的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保證和提高教學質(zhì)量的有效途徑?!安粦嵅粏?,不悱不發(fā)”,“千呼萬喚始出來”,使學生感覺知識的“活水”源源不斷。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十四

在我國小學提問教學中,受到大環(huán)境的影響,學生面對教師的提問往往閉口不言,這導致了教師難以在提問中得到有效反饋,提問效率久滯不前。而培養(yǎng)學生質(zhì)疑能力和提問能力是推動提問反饋的`最佳方法,不僅是使得學生對提問的認可度更高,而且在質(zhì)疑過程中,學生對所學內(nèi)容展開了詳細的思考,教師因此得到的反饋更為全面,提問有效性方可大大提升。因此,引導、鼓勵學生質(zhì)疑是提高課堂提問有效性的良好形式。例如在《清平樂村居》當中,有一句詩詞為“最喜小兒無賴”,其中“無賴”兩字由于古今詞義的不同,最容易引起學生的思考與質(zhì)疑。因此,我并沒有直接向?qū)W生提問“詩詞中無賴是什么意思”,而是鼓勵學生縱觀全詩,逐字分析,找到古今詞義的不同,并且對其中不解的地方提問質(zhì)疑。學生在教師的鼓勵之下,投入于詩詞當中,很快便找到了這一個與眾不同的詞語,并由此質(zhì)疑。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對古今異義的認識,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zhì)疑能力,為提問有效性提供了極大幫助。課堂提問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重要的教學形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有效的提問策略之下,學生不單能夠?qū)W習內(nèi)容的理解更為透徹,課堂參與度大幅提升,而且可鍛煉語文思維拓展能力和問題探究能力,對其后的語文學習發(fā)展大有幫助。因此,身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務必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我教學能力,深入鉆研教材內(nèi)容,并將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合,設計出有利于學生學習的問題,以此助力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十五

(湖北省遠安縣鳴鳳中學)。

課堂提問是啟發(fā)教學的主要手段,它對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起著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樣設計課堂提問?怎樣把問題提出來?如何組織學生解答所提出問題?這是教師課堂教學應著力研究的關于教學策略的問題。

一、反思編擬的課堂提問。

二、為學生答問創(chuàng)設愉悅情境。

1.提問的表達形式要不拘一格。同樣的問題,使用不同的句式,表達的意義不同,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側重點不同。提問可采取直述式、釋義式、反問式、比較式、評價式等,不固定一種,最好包涵“為什么”“如何進行”,以求找出因素、關系、變化等內(nèi)容,以便促進學生多層次思維。

2.文字語句應簡要明晰。學生解決問題,首先要能清楚地了解問題的意義,因而使用的文字要干凈,不用生僻怪字和模棱兩可的語句,句式不能太長,以免學生有紛亂的感覺。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問題的內(nèi)容而不是問題的本身,不能給學生解答問題造成額外負擔。

3.態(tài)度要和善。避免法庭審判式的氣氛,態(tài)度和藹,語言幽默,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心平氣順地思考,敢于答問,樂于爭辯,保持穩(wěn)定向上的情緒,使學生的思維處于開放狀態(tài)。

4.提問要面向全體學生,要讓每個學生都感到,這個問題需要回答,從而引起學生注意,并有準備回答問題。先讓學生舉手,然后個別提名或宣布搶答。面向少數(shù)學生或某一優(yōu)生提問,極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嚴重影響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提問加強正面引導。

1.問題提出后,不要讓學生立即回答,以給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后,也不要立即下結論,以利于其他同學對答問人的答案在內(nèi)心進行評判,或同學間就此交換看法,然后再與老師的點評相比較。

2.對學生的答問應當面評定。站在激勵的支點上,從積極的方向加以引導,充分肯定答問學生的勇氣、思路、表述等獨到之處,并指出努力的方向,以提高回答問題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帶動其他學生勤于思考。

3.針對特殊提問,可引導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在解答問題時,學生不可能不遇到困難,若教師不加引導,學生必然茫然不知所措。教師通過展示正確的思維路線,點出入手處,指出途徑,使學生產(chǎn)生頓悟,從而翻越障礙。

四、課后對提問反思整理。

回憶課堂提問情況,記錄成功的提問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答法,思索:哪些問題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是什么原因?應當怎樣修改?在教學后記中整理出來,為下輪教學提供參考意見,也為后續(xù)教學蓄聚經(jīng)驗不斷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十六

經(jīng)常有教師抱怨課堂上學生不靈活,反應不積極,氣氛沉悶,猶如一潭死水,“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難道課堂氣氛不盡如人意,僅僅是由于學生的不靈活,不配合嗎?教師自身就沒有可以改進的地方嗎?筆者認為可以試著從課堂提問人手,通過設計有效問題,“問”出一潭活水來。

一、設計問題時切口要小。

小的切入口可以切合學生的水平,讓大部分學生能夠把握,能夠跳一跳夠得到,從而調(diào)動學牛的積極性。相反,對于一些切人口很大的提問,學生根本無從下手,無從考慮,最終喪失興趣,放棄思考,導致課堂氣氛沉悶。最后教師或是粗暴打斷學生的回答,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使得課堂氣氛不盡如人意;或是徹底喪失對課堂的駕馭權,導致預設與生成完全背離,產(chǎn)生比課堂氣氛沉悶更加嚴重的后果。小的切入口可以規(guī)范學生的思路,不會讓學生的思維隨便發(fā)散,以致大幅度偏離教師對課堂的預設。

比如有老師在講授《濟南的冬天》一文時,為了達到鑒賞語言的目的,設計了下面兩個問題。

1.這篇文章的語言很美,請你說說美在哪里。

2.請你從文章中找一些優(yōu)美的句子,具體地談一談。

首先談第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不但大而空,而且本身就存在問題。什么是所謂的語言很美?它的評價標準是什么?美學家、文學評論家、批評家至今都為此爭吵不休,沒有定論,估計教師本人對此也是模模糊糊,那么又如何指望初一的學生去理解這樣的問題?既然問題都無法理解,又怎么可能去回答呢?對于第二個問題,同樣面臨判斷語言美標準的問題,但相對第一個問題而言稍微好一些,能夠稍稍落到實處,學生知道去文中找句子,從具體的句子談,但是依然顯得大,顯得空。第一,從整篇文章找,文本容量過大,很難預設和駕馭學生的回答,而且這樣得到的信息往往缺乏內(nèi)在的順序和層次性,教師被學生牽制住的講授也因此會顯得雜亂無章。第二,語言鑒賞的角度很多,可以從修辭、煉字、寫作手法等多方面談,每個角度又包含很多小方面,小方面里還有很多點,大方面套小方面,小方面再套點,角度如此之多,學生回答必然毫無章法,混亂不堪。

二、設計問題時切口要準。

條條大道通羅馬,從一點到另一點有無數(shù)條路線可以選擇。但是好的路線,既可以欣賞沿途的美麗風景,而且還一路輕松,激起旅游的樂趣以及再次旅行的愿望。糟糕的路線則恰恰相反,一路泥濘,傷痕累累,完全破壞了旅行者對于旅行的美好幻想,最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再也不想出去游玩。對問題的思考也如一次旅行,教師的提問就是在給學生指出一條旅游的線路,精確的切人口將問題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學生能夠比較輕松地獲得答案,從而在課堂上給老師以積極的配合,同時學生也因此獲得成就感和滿足感,激發(fā)他們再次探索發(fā)現(xiàn)的興趣。

比如《諾曼底號遇難記》一文中可講的很多,()場面描寫、修辭運用、對話描寫、思想內(nèi)涵等等,而從分析哈爾威船長的形象切入則可以很輕松地將這些方面串起,直指文章關鍵,激發(fā)學生興趣。

三、設計問題時層次性要強。

如果說前面兩點是從單個問題來談問題設置的有效性,那么層次性就是著眼于整個課堂的問題設計來談的。所謂層次性,首先表現(xiàn)在問題與問題之間的相關度上,好的課堂提問應該是基本圍繞一個或兩個切人文章內(nèi)核的關鍵問題設計若干個小問題,小問題之間相互關聯(li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隨著一個個小問題的解決,關鍵問題也水到渠成地得以解決。其次表現(xiàn)在問題深淺度的層次性上,有效的課堂提問應該具有一定的深淺變化,讓教學做到一張一弛,張弛有度,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學習中得到鍛煉,得到展示的機會。最后,還表現(xiàn)在提問角度的層次性上,教師可以從內(nèi)容、結構、思想內(nèi)涵等多角度提問。

還以《濟南的冬天》一文為例,本文的關鍵是濟南冬天的特點――溫晴,問題設計即可以圍繞此展開:濟南冬天的特點是什么?作者是如何點出濟南冬天特點的?文章圍繞這個特點寫了哪些景物?為什么選取這些景物?以第三節(jié)為例,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表現(xiàn)這些景物的溫晴?除了修辭手法,作者在煉字、句式、寫作手法上還下了哪些工夫?如此提問,既重點明確、緊扣中心,又富有一定深淺度,且提問角度多變。

四、設計問題時要眼中有學生。

不同年齡的學生認知水平不同,不同的班級又各具特色,具體到某一個人,更是千差萬別。學生的多樣性,給教師預設問題增加了難度。經(jīng)驗豐富、善于教學的`老師在設計問題時會像高明的作家創(chuàng)作時設置“隱含讀者”一樣,眼前浮現(xiàn)“隱含學生”,時時和他們對話交流,自覺進行角色轉(zhuǎn)化,主動站到學生角度思考問題,充分考慮其認知水平和思維習慣,從而把握好問題難度,選好切入口。

眼中有學生,可以更加相信學生,發(fā)動學生,依靠學生,讓學生參與到問題的設計中來,讓問題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吳立崗教授在談好課標準時指出:“教學過程要重視質(zhì)疑,重視學生的特殊感受,以學定教,要抓住重點,簡化環(huán)節(jié)?!睖乜偫頃姷谖鍖酶叩冉逃龂壹壗虒W成果獎獲獎代表時也說:“要實行啟發(fā)式教育,把學生作為教學的中心,使學生在學習的整個過程中保持著主動性,主動地提出問題,主動地思考問題,主動去發(fā)現(xiàn),主動去探索?!敝劣谧寣W生的問題在方圓之內(nèi),不至于信馬由韁離題千里,教師可以通過兩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把控:一是學生自主設計問題前,根據(jù)教學的重難點適當規(guī)定問題的涉及范圍、類型,提問的角度等等;二是學生自主設計問題后,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篩選、歸納、提煉、整理,讓學生的問題更好地服務于課堂教學。

筆者執(zhí)教《鼎湖山聽泉》一課時,課前先讓學生聯(lián)系文章內(nèi)容,圍繞課題“鼎湖山聽泉”設計問題,課上對八個小組組內(nèi)篩選后展示的16個問題按照文章內(nèi)容、修辭手法、作者感情三類進行歸納,最后提煉整理,確定本課主要解決作者如何寫泉、作者從泉聲中獲得了哪些感悟、寫慶云寺是否偏題這3個問題。由于問題來自于學生,所以課堂上學生的參與度、積極性都非常高;由于學生的問題經(jīng)過篩選整理,所以本課教學重難點突出,有效地避免了學生提問的零散;由于參與了對問題的篩選整理,所以學生的辨析、歸納問題的能力也得到了鍛煉,有了明顯提高。

總之,設計問題時選好選準切人口,注意問題間的層次性,時刻把學生放在眼中,尊重學生,發(fā)動學生,就能“問”出一潭活水來。

作者簡介:江蘇省揚州教育學院附屬中學語文教師。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十七

“如果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一下,還是一個蘋果;但如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彼此交換就有兩個甚至更多的思想?!边@是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過的一段話,它與新課程理念中“反對教師帶著知識走向?qū)W生,倡導教師與學生一起走向知識,鼓勵學生通過思考和協(xié)作主動獲得知識”是有共同之處的。低年級教材中歸類識字較多,大批的漢字一下子涌現(xiàn)在孩子眼前,教學時常常感到非??菰锓ξ?。我們應該充分利用歸類識字的特點,鼓勵學生尋找漢字的構字規(guī)律,辨別新字與形近字、形音字的異同點。當然課前的預習工作必不可少,課前預先布置學生熟悉教材內(nèi)容和所學生字詞,上課時,請學生上臺做小老師。通過小老師認真細致的講解、同桌商量、小組合作討論等形式讓學生獨立思考去分析字形,辨別字音、字義,熟記生字。學生的學習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許多學生在課前向他們的“小老師”提供最佳的學習方式,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好主好點子,才使課堂氣氛非?;钴S。由于師生交換了角色,學生學習起來興致勃勃,思維始終處于積極狀態(tài)。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提出識字的方法,這對每一個孩子都有促進。例如我在教《識字3》一課時,引導學生自能學習。通過設計“你愿意教大家哪個字?”“誰來做小老師,教教大家”等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去認識事物,用更積極的方式去探索新知。因為在每個孩子內(nèi)心深處,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成為發(fā)現(xiàn)者。

二、當小畫家。

陶行知先生說:“學生有了興趣,就會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于樂不可分?!眻D畫具有直觀、形象的特點,符合學生對形象樂于接受、易于理解的認知特點。我發(fā)現(xiàn)孩子都喜歡畫畫,因為畫能表現(xiàn)學生生活,反應孩子的思想。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一幅形象直觀的畫能勝過千言萬語,學生不僅喜聞樂見,更熱衷于自己動手作畫。例如我教《小池塘》,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小池塘多美呀!讓我們拿起彩筆畫一畫。小池塘里還會映出些什么?在圖上添一添,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式說一說。圖畫指導背誦。向好伙伴介紹你的畫。通過讀讀課文,作畫和添畫,學生的印象深刻既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又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美、創(chuàng)造美和表現(xiàn)美的能力。

三、當故事大王。

現(xiàn)在很多家長都注重學前教育,很早就給孩子買書,有的孩子沒上學就能背好幾首古詩,會講好多故事。新教材中安排了一定量的成語積累。如“精衛(wèi)填?!薄坝薰粕健睂W生難以理解,于是課前我讓學生買《成語故事》搜集有關這兩個成語的故事,讓學生自行閱讀,課堂就成了展示他們講故事的舞臺,學生不僅理解了這兩個成語,還學到了其他的成語故事,課堂教學得到了延伸。

四、做小演員。

[1][2]。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十八

1.信息教學手段的使用有點過頭雖然說新技術、新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教學水平,提高同學學習的興趣和加深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但是,過多的運用,反而降低了同學獨立思考的能力,不利于同學思維水平的提高。

2.教學活動的表演化趨勢增強雖然在教學活動中,營造濃厚的教學情境有助于深化教學成效。但是,有些老師將這種方式表演化,違背了其初衷。在教學中采用過多的激勵手段。適度的激勵可以提高同學的學習效果,激發(fā)學習欲望。但是,過多的話則會嚴重降低激勵效果。

3.教師主導能力弱化雖然新課程理念要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能力。但是,有些老師在實施的過程中矯枉過正,將課堂變成了自主學習的地方,很多需要老師進行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變成了同學自己來完成。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顯得有點多余,這種教學肯定是無法完成教學目的的。老師始終應該是教學的主導,老師的素養(yǎng)對于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作用。

4.分層教學要求過低分層教學的教學手段是針對學生的發(fā)展性差異所指定的。但是這種教學方式過于重視后進生,讓優(yōu)秀生處于吃不飽的狀態(tài)。雖然對于中游的學生有所幫助,但是。對于待拔高的學生有失公平。

1.新課程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許多教師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嘗試,小組合作學習法、探究教學法等不斷得到運用。但在實施過程中,一些教師步入了誤區(qū),如,一味追求轟轟烈烈的自主學習效果,將教學內(nèi)容全部交給學生去完成,學生分小組進行熱烈討論,結果對于一些難點問題還是不能夠理解與掌握。究其原因在于部分教師忽略了教師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指導作用,在一些難點問題上,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點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能夠深入進行,做到學生自主探究與教師啟發(fā)引導相互交融,共同促進教學成效提升。

2.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但不能讓電腦來指揮人腦近年來,隨著教學條件的改善,多媒體走進了教學之中。許多教師將多媒體作為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成效的重要手段,但是,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手段,將一些成品教案課件運用于語文教學課堂,不加選擇與改進。在這一問題的處理上,教師就犯了教條主義錯誤,沒有緊密結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及教學實際情況。教師在運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活動時,一定要牢記切合實際原則,萬萬不能將成品課件進行生搬硬套,一定要深入分析教學實際需要,在自主設計教學方案的同時,有機融入多媒體因素,如:情趣導入、補充教學信息以及營造教學情境等方面,都可以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作用,但是一定不能讓教師的教學活動尾隨既定程序轉(zhuǎn)。

3.發(fā)揮激勵手段作用,但要合理控制標準頻率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容易激發(fā)。許多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就充分運用了這一有利因素,對學生予以積極的評價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部分教師在這一問題的處理上不夠科學,在課堂上動不動就來一句鼓勵的話語,降低了激勵手段對學生內(nèi)心產(chǎn)生的促動效果,另外,學生鼓掌、齊聲表揚等方法頻率運用過多,也對教學正常開展產(chǎn)生了影響。對于這樣的狀況,教師要統(tǒng)籌兼顧,合理控制激勵手段的標準與頻率,不能輕易降低表揚的標準。

作為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具有較強的教學研究能力,在新課程改革推進過程中,廣大小學語文教師對教學改革工作進行了積極的嘗試,但是,我們在看到教學改革成果的同時,對于其中的一些誤區(qū)也要加以重視,要予以優(yōu)化改進,全面提升教學成效。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十九

陶行知先生說過:“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闭n堂提問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門藝術。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的課堂提問不僅對學生可以起到及時檢查學情、開拓學生思路啟迪思維的作用,還有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活躍課堂氣氛、促進課堂教學的和諧發(fā)展。尤其是比較抽象化和理論化的高中思想政治課,如果教師提問不得法,則往往會出現(xiàn)“冷堂現(xiàn)象”或者表面上的“熱熱鬧鬧”,使教師處于十分被動的局面,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因而一節(jié)思想政治課的優(yōu)劣成敗與教師能否成功地誘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教師提問將影響和制約學生思維訓練發(fā)展和課堂效率的提高。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有些教師由于沒有抓住提問的契機或者對提問藝術重視不夠,導致了不少誤區(qū),主要表現(xiàn)為:

(1)提問內(nèi)容過于簡單,沒有思考價值。如,學生只需回答“是”與“不是”或者從書本上很容易就能找到答案的問題。

(2)提問含混不清,模棱兩可,致使學生無所適從,猶如“霧里看花”。如,“看了這一段材料,你體會到了什么?”“這一內(nèi)容反映了什么?”這一類問題看上去非常開放,似乎有利于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但實際上由于問題過于寬泛,結果答非所問,偏離教學內(nèi)容。

(3)提問在邏輯關系上不一致,“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甚至提問出現(xiàn)了隨意性,想問就問,純粹成為一種追求熱鬧的形式。

以上種種提問都是不科學的,它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扼殺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有效的課堂提問應從實際出發(fā),根據(jù)教學的知識內(nèi)容和思想內(nèi)容,把握教材的重、難點來精心巧妙地設問、發(fā)問,使提問真正問到學生的“心竅上”。否則就會偏離課堂教學中心,無法獲得提問應具有的效果。

一、抓住契機,設置疑問,激發(fā)興趣。

由于學生對我們空洞的思想政治課并不是特別感興趣,為此教師應深入鉆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給學生設置疑問,勾起學生解疑的渴求,激發(fā)他們尋微探幽,通過這種提問真正達到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果。如,在“財政收入和支出”一框的教學中,我結合教材根據(jù)實際提出了下列問題:“請你調(diào)查你家一年純收入是多少?這些錢是怎樣花的?”“今年如果你當家,你打算怎樣花這些錢?”通過對這些問題的探討,使枯燥無味的財政問題變得興味盎然,同時還更好地理解了“積累和消費的關系”的內(nèi)容,從而把它轉(zhuǎn)化成學生感興趣的“問”。

二、提問層次分明,難易適中。

要上好一節(jié)思想政治課,單靠一兩個提問是不夠的,它需要我們的教師站在高處,從整節(jié)課來謀劃,設計出一組有計劃、有步驟的系統(tǒng)化提問。這樣的提問才有一定的思維深度,才能夠多方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實際操作中,教師要依據(jù)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水平,把高難度問題分解成易理解、更有趣的小問題或者把大問題分解成一組小問題,層層深入,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步引導學生的思維向縱深發(fā)展,這樣的提問學生肯定樂于接受。如,在講“國家宏觀調(diào)控”時,我根據(jù)課程知識結構采用了分層設問的方式進行教學。我先提出:“為什么需要國家的宏觀調(diào)控?”這個問題學生很容易回答出來――市場的弱點和缺陷。然后再問:“什么是國家的宏觀調(diào)控?宏觀調(diào)控的目標及它們的`關系是怎樣的?”這時學生熱情高漲,紛紛發(fā)言回答。在此基礎上我因勢利導,提出最后一個有一定難度、深度的問題:“國家是怎樣進行宏觀調(diào)控的?”通過這樣一組由易到難、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設問,學生對本框的重點的學習就容易多了,而且獲得了事半功倍的提問效果。

三、提問靈活多樣,引人入勝。

課堂提問如果只是一味地直來直去,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這樣的提問感到索然無味。因此,課堂上教師要想方設法運用靈活多樣、不拘一格的提問方式。如,可以設問不設答,造成懸念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步步緊逼,層層追問,以啟發(fā)學生深入思考;可以在不經(jīng)意處發(fā)出奇問,以激活學生思維;還可以提倡學生問教師、學生問學生,以營造民主平等、和諧寬松的課堂氣氛,從而促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四、提問和顏悅色,如沐春風。

課堂提問中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盡可能多站在學生的旁邊和中間,而不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和上面,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善意親切的微笑、充滿期待的眼神、激勵鞭策的手勢、勸勉溫暖的言語,都會給學生以信心和力量。適時適度的評價要以鼓勵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說過的“鼓勵對人類而言,猶如陽光一樣,沒有陽光就難以生存?!睂τ趯W生回答的失誤,教師或者可超前性追問或再次遞進提問,讓學生對自己的失誤恍然大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品嘗成功的喜悅,營造寬松和諧的氛圍讓每個學生有話想說、有話能說、有話盡說。

總之,課堂提問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啟發(fā)學生思維、傳授基本知識、控制教學過程、進行課堂反饋的一個重要手段。它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始終,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敗??梢哉f,沒有好的提問就不會有成功的教法,也就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加強課堂提問的藝術性十分重要。

(作者單位甘肅省民勤縣職業(yè)中等專業(yè)學校)。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二十

【論文摘要】新課程改革以后,語文課堂教學出現(xiàn)了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通過長期觀察與思考,筆者以為一些課堂活動存在著諸多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細致深入的闡述。

【論文關鍵詞】淺俗化形式化盲目性過分個性化不均衡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語文課堂變活了,學生的活動多了,諸如討論式、表演式、辯論式等等紛紛亮相語文課堂,但是學生課堂活動的效果如何,還存在哪些具體問題卻常常被我們忽視。針對這個問題,我進行了長期的觀察和思考,認為學生在課堂活動中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淺俗化。有些教師一味追求課堂氣氛的活躍,而忽視了學生課堂活動的效果。這種現(xiàn)象在課堂問答活動中表現(xiàn)尤為明顯。在課堂教學中問答式是一種最基本的教學方式,也是學生課堂活動的一種主要形式。學生的學習過程就是一個不斷產(chǎn)生疑問并解開疑問的過程。如果沒有問題學生就不會深入思考和自主探究,學習往往是被動的、消極的??梢赃@樣說,課堂中問題設置的優(yōu)劣決定一節(jié)課的成敗!然而縱觀我們當前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表面化、淺層次化現(xiàn)象比比皆是。教師一問百應,課堂氣氛煞是活躍,然而學生的思維并沒有得到訓練,對文本也只是淺層次的理解,并沒有達到探究的目的。與課堂提問淺層次化伴生的是提問的高密度化,由于問題簡單,學生思維沒有障礙,課堂推進十分快,老師只有不斷地提問,才能填充課堂內(nèi)容,這樣課堂由原來的“滿堂灌”變?yōu)榱恕皾M堂問”。從表面看整堂課學生都在活動,都在積極地參與教學,但學生的心智并沒有因這諸多的問題而得到開啟,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沒有因此而得到激發(fā),問題成了活躍課堂氣氛的添加劑。

二、形式化。課堂中的形式化主要指在課堂教學中活動設計不以解決某個實際問題為目的,而是為了體現(xiàn)某個教育理念或者為了活躍課堂氣氛而設計的。如課堂辯論,設計這一活動的意義本是為解決某個帶有爭議性的問題的,讓學生在一種積極探究的心理氛圍中去學習課文。但在實際運用中,大多被形式化了,一些沒有辯論價值的的問題也被教師拿到課堂上讓學生辯論。如上了《驛路梨花》一文就讓學生辯論“雷鋒精神有無必要傳遞”。同樣是教學《驛路梨花》,有教師曾組織學生圍繞“大學生糞坑救老農(nóng)值不值”的話題進行辯論,表面上是從課文頌揚的雷鋒精神延伸到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其實學生的發(fā)言卻與課文毫不相干,可以說是貌合神離。還如課堂討論,我們看到的情況是:不論課文是何種體裁,都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而對比較重要的文體要求、語言的學習、文章獨具特色的內(nèi)容卻不去涉及。課后,如果從語言表達的角度去檢測學生學習的情況,恐怕連課文中的生字詞都不會讀寫,更不要說對詞語的解釋,對句子深層含義的理解了。更有甚者,討論的話題遠離學生生活,甚至有些論題“高深莫測”。這樣的互動討論名為討論,實為浪費時間。

三、盲目性。課堂教學總會有一定的教學目標,課堂活動應是為達到這個目標而開展的。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的活動呈現(xiàn)盲目化的現(xiàn)象,也就是說學生對活動的目的不明確。有些老師在課堂問答中提問大而不當,不夠具體明確,學生聽后“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知從何入手,不知如何思考,更不知如何回答。如上《變色龍》,老師問“課文中哪一句話最重要?”上《荷塘月色》,老師問“課文的感情基調(diào)是什么?”這樣籠統(tǒng)抽象缺乏明確目標的問題只會讓學生越聽越糊涂。在一些課堂表演活動中,教師讓學生表演文中某一人物形象或某一情節(jié),但并不告訴學生要從中體悟什么,只把表演當作活躍課堂氣氛的一種手段。如上《驛路梨花》,讓學生表演小姑娘的歡快;上《陌上?!?,讓學生表演看到羅敷時的神情;上《狼》,讓學生表演狼的“目似瞑,意暇甚”。這樣的表演我們看不出其意圖,看到的只是一幅幅滑稽可笑的.模樣,聽到的只是學生陣陣哄笑聲。還如課堂閱讀,只要求學生讀課文,但不給學生明確的閱讀目標,學生憑感覺自由閱讀,閱讀的低效化也就成了必然。

四、過分個性化。新課程倡導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而課堂學生評說式活動就能夠很好體現(xiàn)這個理念。課堂中學生對課文進行評說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因而成為課堂常用的一種學生活動方式。但目前語文課堂中的評說活動存在過分個性化的傾向。所謂過分個性化就是學生的評說不是充分依據(jù)課文內(nèi)容,不是考慮文章作者所處的時代及一貫思想,而是以個人的臆測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評價。如有學生學了陶淵明的《歸去來兮辭》,說陶淵明辭官是嫌官小,文中厭惡官場之語是吃不上葡萄說葡萄酸;學了《愚公移山》就說愚公太愚,移山哪比得上搬家,而且還說挖山破壞環(huán)境等等。無知者無畏,學生由于知識和個人經(jīng)歷的緣故對課文做出信口開河的評說倒還可以理解,但讓人難以忍受的是教師對這種不得要領,嚴重偏離文本內(nèi)容的所謂個性化評說仍然保持笑臉,以“你說得很好”、“你的見解也不無道理”、“這是一家之言”、“敢于講真話比回答正確更重要”等溢美之辭回應,這種“隆重”的夸獎,名義上是進行賞識教育,鼓勵創(chuàng)新,可實際上是缺乏原則的表揚,是回避問題實質(zhì)的做法。

五、不均衡性。學生課堂活動不均衡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活動方式不均衡,一是學生活動面不均衡。有的老師在短短的一節(jié)課里,安排過多的活動方式,一會兒討論,一會兒表演,一會兒又欣賞多媒體,把課堂搞成了一個喧鬧的“集市”。教學手段的頻繁變化,視聽畫面的過于繁雜,學生活動的交錯出現(xiàn),不僅使整個課堂教學氣氛顯得有點亂,關鍵是讓學生失去了安靜的思考空間,對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就很難把握了。有的老師又走向另一個極端,一節(jié)課學生活動只有一種方式,學生常在單調(diào)的課堂活動中昏昏欲睡,有的學生甚至是“人在曹營心在漢”。學生活動面的不均衡主要體現(xiàn)在一些優(yōu)秀學生或者一些性格外向?qū)W生“壟斷”課堂話語權,無論是小組討論還師生互動,他們占用的時間常常是其他學生的好幾倍,而那些學習較差或性格內(nèi)向、自卑的學生常常被“邊緣化”,成為了課堂教學“被遺忘的角落”。這種只有少數(shù)學生參與的課堂活動是低效的。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不但要讓他們在課堂這個舞臺上充分表演,而且還要保證表演富有成效,切不可為了追求表面的熱鬧而失去了課堂教學的實質(zhì),以致迷失自己,貽害學生。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二十一

生態(tài)的語文課堂最需要什么。

語文教學向來爭議最大,遭到的非議也最多。在各種口水戰(zhàn)中、在層出不窮的新理論下,語文學科艱難前行著。長期以來語文被附加了太多道德化因素,甚至等同于道德說教;而如今的語文又放得太開,如同開茶話會,熱鬧而空虛。時代在催促,語文確實需要一種先進科學理論的指導了,而生態(tài)教學理念的出現(xiàn)無疑給語文教學打開了新局面、指明了新的發(fā)展空間。

那么,生態(tài)的語文課堂必須具備哪些要素呢?

一、需要尊重語文的學科特性。

“生態(tài)”在生物學中是指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生存環(huán)境之間相互作用建立起來的動態(tài)平衡關系,它的本質(zhì)在于自然;應用到課堂中,相應表現(xiàn)為課堂的動態(tài)平衡、課堂的自然和諧。也就是說自然的才是生態(tài)的,尊重語文的學科特性才是自然的,尊重語文的自然性才是生態(tài)的。

尊重學科特性的一大表現(xiàn)就是課堂上要有朗朗的讀書聲。試想沒有讀書聲的語文課堂還是語文課堂嗎?沒有讀書聲的語文課堂是可怕的,沒有活力的。特別是在散文和詩歌教學中,這一點尤為突出。如教學《聲聲慢》開頭十四疊字時,大部分教師只注重內(nèi)容分析和藝術手法。這樣的課給人的感覺很深入,知識性強,好像很有水平;但懂語文的人都知道,這樣的課是很不足的,學生盡管從理論上理解,但并不能領會其美感,有違詩歌的本質(zhì)。詩歌是通過音韻體現(xiàn)語言美、抒發(fā)感情的文體,唯有朗讀才能表現(xiàn)出這種文體的特色。試想,學生能用低沉的齒音把七個均等的疊音詞讀出來時,那種凄冷之情自在其中了。這才是詩歌,才是生態(tài)的語文教學。

尊重學科特性的另一表現(xiàn)是要突出文體的特征。文言文就是文言文,著重字詞翻譯;小說就是小說,突出人物形象;散文就是散文,體現(xiàn)語言表達。如講授《荷塘月色》就不要大講朱自清“寧死不吃美國救濟糧”,而應引導學生多品味其作品的語言美。上作文課,不要總講模式步驟,而是要讓學生跟隨生活和自己的心走,做到“文由心生”。

生態(tài)就需要尊重自然,生態(tài)教學就需要尊重學科自然特性,所以語文課還是需要正宗的語文味。

生態(tài)教學把課堂看成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教師、學生、教學都是構成這一系統(tǒng)的重要因素,他們的交互作用構成了課堂生態(tài)系統(tǒng)。所以互動是生態(tài)課堂的重要特征。互動的教學能帶來許多收獲,互動能改變一言堂的現(xiàn)象,能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更能體現(xiàn)學生生命本質(zhì),給課堂帶來生機生氣,創(chuàng)造新的有價值的東西。那么語文課堂如何實現(xiàn)這種互動呢?我想提問是其中的重要形式?;邮教釂柕男问綉袃煞N,教師提問或?qū)W生提問,兩種提問形成一種流動機制。教師提問引導無疑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方式,得到了普遍的認同和運用。學生提問大多數(shù)時候顯得散漫沒有邊際,往往不太受歡迎。正因為如此,我們現(xiàn)在的課堂提問往往是單向運動方式,是不健康的,不利于學生個體的成長發(fā)展。從長遠來說,必將給學生終生發(fā)展帶來負面影響。

韓愈說:“師者,傳道受業(yè)解惑也。”教師的功能是雙向的,既要設疑,也要解疑。學生的學習也是雙向的,既是學習者,也是質(zhì)疑者,所以必須重視學生的提問。學生位置的調(diào)整,不僅是形式的變化,更是觀念的轉(zhuǎn)變,也是本質(zhì)的變化。在課堂次序的不斷流動變化中,每個生命個體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才是生態(tài)教學理念的體現(xiàn)。如教學《漁父》時,可以由教師提問引導屈原和漁父的形象,這樣一下子就能抓住中心,提高閱讀效率,學生的概括理解能力也能得到很好的訓練。但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讓學生提出疑問,談學習體會。筆者也嘗試過這樣的模式,有的學生會問:漁父為什么沒有再勸勸屈原就離開了呢?有的學生會說屈原沒有司馬遷勇敢。在這樣的討論質(zhì)疑中,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活躍開闊,智力得到了很好的開發(fā)。生態(tài)的課堂的目標不就是如此嗎?不再把成績放在第一位,而是更注重學生智力的發(fā)展。

周國平說:教育即生長,生長就是目的。杜威說:在生長之外別無目的。生態(tài)的語文課堂是讓每個學生的天性和能力得到健康生長,而不是把知識灌進一個容器?;诱梢赃_到這樣的目的,所以互動是生態(tài)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這也與新課改一直追求的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相一致,相信充分認識實踐這一點也必將推進新課改的進程。

三、生態(tài)的語文課堂需要和諧性。

當然不是說具備了以上要素的課堂就是生態(tài)課堂,就是一節(jié)好課。成功不是粗暴切割,也不是簡單疊加,它必然是和諧的。

那么如何達到各個要素間的和諧呢,我想這離不開先進的教育思想的指導。轉(zhuǎn)變教育模式首先要轉(zhuǎn)變教育思想。課堂改革從本質(zhì)上說是思維的轉(zhuǎn)化。構建主義認為改變了思想就是改變了人的行為,阻礙教師教學行為改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教師的思想。所以打造生態(tài)的語文課堂首先要從根本上轉(zhuǎn)變觀念,這樣才不至于走上形式主義的道路。

首先,情境法就是一種很好的.理論指導,它實踐性強,又充分尊重了語文的學科特性。我們都知道語文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也是感情審美的教育,所以創(chuàng)設情境、熏陶感染,是最自然的和諧的教學方式。如講授《雷雨》時,可以讓學生分角色朗讀,有條件的還可以簡單排演一下,這比單純的人物分析更容易把學生帶入故事中。

其次,文章的理解可以多元化,對學生的回答不能一味否定。蘇格拉底問答法顯然非常適合語文課堂,既能保證學生的獨立思維,又能啟發(fā)學生新的思想。有個性的表現(xiàn),有生命的成長,而所有一切都是有序進行的,是自然規(guī)則的體現(xiàn),這才是健康和諧的語文課堂。

現(xiàn)在有的學校為了表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規(guī)定教師講課不能超過30分鐘,每節(jié)課必須有15分鐘練習時間。有的學校硬性規(guī)定教師上課必須用多媒體。這些都是教學中的不和諧現(xiàn)象。生搬硬套,走形式主義道路是不負責任的表現(xiàn)。曹文軒說自然是語文教學的最高美學原則。老子說道法自然,綠色生態(tài)課堂正是道的最高體現(xiàn)。

生態(tài)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它是課堂教育的更高追求,是未來教育的發(fā)展趨勢。教師一定要轉(zhuǎn)變教學思想,用理論指導實踐,才能真正提高語文教學課堂水平,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進程。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二十二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之間進行互相交流的方式,是引發(fā)學生產(chǎn)生心智活動,并作回答反應的信號刺激,是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的手段和途徑,英語課堂教學提問是指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根據(jù)一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針對有關教學內(nèi)容設置系列問題的情境,要求學生思考回答,以促進學生積極思維,提高教學質(zhì)量.

作者:尹衛(wèi)華作者單位:陜西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陜西西安,714000刊名:新西部(下半月)英文刊名:newwest年,卷(期):“”(12)分類號:h3關鍵詞:提問藝術課堂教學思考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二十三

小學語文是一門很重要的基礎學科,因為小學生需要通過系統(tǒng)的小學語文學習,才能夠夯實語言理解和組織表達能力。當前小學語文教學已經(jīng)逐漸引入信息化手段,在教學上效果會更好、效率會更高。但是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對于電化教育手段的利用并不是很理想,有些學校在開展語文電教化教學時,缺乏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規(guī)律性,沒有對電教化教學進行規(guī)劃。因此,探究電教化教學手段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能夠幫助小學語文教學更加合理、科學地運用電教方式,提升小學語文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從而鼓勵更多的學生熱愛語文,最終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

2通過電教手段提升學生課堂學習興趣。

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吸引力不夠強,僅僅采用板書說教的方法,學生不容易對語文課程產(chǎn)生學習興趣。針對當前小學語文課程的發(fā)展,適當?shù)夭捎秒娊袒侄?能夠讓學生對語文課堂學習產(chǎn)生興趣。小學語文可以讓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比如解放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等抽象的歷史概念,通過電子化教學,播放視頻或者圖片等形式,學生能夠產(chǎn)生更為具體詳細的認知印象,從而產(chǎn)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對于小學生而言,產(chǎn)生學習興趣是一種能動過程,通過電教手段可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1]。

古詩作為中國傳統(tǒng)文學當中的寶貴的財富,其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價值是非常高的。但是古詩是古代的文學家所創(chuàng)作的,其內(nèi)容相對不容易被理解,很多古詩中的平仄、韻律等,都會給學生在理解上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很多學生也不容易喜歡上古詩的學習。運用電教化手段,能夠幫助學生提升課堂上的學習興趣。

學生喜歡唱歌,用歌聲表達內(nèi)心的種種想法。古詩中很多都是講究押韻的,實際上可以讓學生通過電教視頻等模式,學習古詩歌唱的方式。很多優(yōu)美的歌曲都是從古詩或者古詞改編而來的,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注重對相關視頻的提取,轉(zhuǎn)變成為語文課堂上的教學材料,學生能夠更加投入到日常的課堂學習中。這樣的課堂學習不會過于枯燥,通過讓學生聆聽古詩詞歌唱,并且在語文教師的鼓勵下,逐漸放開自己的聲音歌唱等,可以讓小學語文課堂學習氣氛較大程度地調(diào)動起來。將古詩詞轉(zhuǎn)變成為歌詞,能夠讓學生減輕背誦的辛苦,并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對于古詩詞學習的愛好。

3運用電教手段讓學生啟發(fā)思維與解決問題。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取文章中心內(nèi)容,并且分析文章中的關鍵字、詞等段落內(nèi)容,是學生需要在語文課堂上學習到的一項非常重要的語文技能。但是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如果語文課程不能夠調(diào)動起學生積極參與發(fā)言的氛圍,那么課堂教學就變成“一言堂”,很多學生無法真正理解語文課程中的內(nèi)容,也無法掌握語文閱讀并且提取中心大意的能力。針對這個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運用電教手段進行培訓。電教手段中的多媒體技術手段,能夠讓現(xiàn)象和事物的空間和時間進行放大或者縮小調(diào)整,其表現(xiàn)力超過純粹說課。電教手段突破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的時間以及空間上的限制,更多的學生能夠?qū)τ诮虒W內(nèi)容進行理解,最終調(diào)動動腦思考的主動性。

比如在教學《趙州橋》時,很多小學生根本沒有辦法真正理解趙州橋為什么在中國乃至于世界橋梁建筑史上是一項創(chuàng)舉。要解決這個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就需要讓學生明白趙州橋的特點和在建筑過程中攻克的難題,比如趙州橋在建筑上的結構特色。很多學生不容易理解建筑學中的概念,可是運用電教手段,能夠讓學生觀看趙州橋的剖面圖。學生通過電教中的多媒體呈現(xiàn)方式,可以發(fā)現(xiàn)趙州橋的每一個橋洞實際上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半圓形,而是形成一個弓形,這種弓形結構能夠支撐橋梁上的結構;如果趙州橋的某一個弓形結構出現(xiàn)問題,也不會影響到整座橋的結構安全。因此,趙州橋雖然沒有橋墩,但是其橋身確實非常的牢固,橋洞發(fā)揮了穩(wěn)固的作用[2]。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電教手段,一邊展示趙州橋的結構,一邊講解,但是這種旁白講解不需要非常多,因為在電教手段的輔助下,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理解這座橋梁的特點,也能夠很好地理解趙州橋的`建筑者,通過對趙州橋的了解,充分激發(fā)出對于中華民族偉大文化的熱愛。而且小學語文教師在電教手段的輔助下,可以展開小組研究討論,讓學生從集思廣益地理解課文內(nèi)容。小學語文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自己上臺進行分析講解,讓學生指著電教平臺上的圖片進行說明。學生通過知識的吸收和反饋,更加深入地理解這一篇課文當中的內(nèi)容,對課文中抽象的文字進行具象化理解。

4通過電教手段引發(fā)學生對課程的情感共鳴。

小學語文課程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接觸到非常多的中國或者外國的經(jīng)典文學作品,這些經(jīng)典的文學作品能夠入選小學語文課本,本身就具備非常強烈的吸引力。但是學生因為自身的社會和人生閱歷并不是十分豐富,不容易對語文課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通過電教手段,能夠讓學生對小學語文課本中的文章產(chǎn)生情感上的共鳴,進一步理解文章的情感美學,深化對藝術形象的理解。從文藝審美學的角度考慮,只有通過心理上的理解,特別是對情感的理解,才能夠推動個人對于文字的理解。

比如美國女作家海倫·凱勒的文章中,講述了自己的家庭教師莎莉文老師對自己的影響,特別用了“再造生命”這樣的詞匯。一個女作家為什么會認為教育如同再次塑造了自己的生命?關鍵是因為海倫·凱勒是一個盲人,她看不到光明,也分不出眼前的顏色。對于海倫·凱勒而言,生命本來就是一片黑暗。可是因為莎莉文老師,海倫·凱勒真正理解了自己的人生原來可以過得不一樣。學生要在課堂學習中對于這樣的一段感情進行理解,可能沒有海倫·凱勒一樣的人生經(jīng)歷,不容易真正被她的文章打動。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把一些身殘志堅人士的視頻播放給學生,運用電教手段,把海倫·凱勒這種面對身體殘障時的痛苦更加具體地表現(xiàn)出來;同時把這些身殘志堅的人如何克服困難的場景,用更為生動的方式展現(xiàn)出來。通過這樣的對比展現(xiàn),學生對于海倫·凱勒的文章能夠有更加具體的理解,最終真正被這樣的一篇文章打動,產(chǎn)生對課程內(nèi)容的情感共鳴,教師在教學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

5結束語。

綜合上述分析,小學語文課程中可以廣泛采用電教化手段,實現(xiàn)小學語文課程在教學上的生動化、具體化。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采用電教手段,特別是通過視頻、音頻以及圖片等,能夠讓文章中的形象和事物更加具體,最終打動學生,讓學生熱愛語文學習,實現(xiàn)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剛.巧用現(xiàn)代電化教育手段優(yōu)化課堂教學[j].劍南文學:經(jīng)典教苑,(8):305.

[2]郭祖英.反思電化教學手段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13):37.

[3]孫小紅.運用電教媒體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體會[j].陜西教育:教學,2010(11):60.

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質(zhì)量的相關論文篇二十四

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重要一環(huán),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如同一出戲的`“序幕”.好的導入能引起學生的注意,猶如一把開啟學生興趣大門的金鑰匙,因此,應追求導入藝術化,為課堂教學整體藝術化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開端.下面簡要探討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

作者:任貴亭作者單位:大城縣臧屯一中,河北大城,065900刊名:湖南中學物理?教育前沿英文刊名:cuttingedgeeducation年,卷(期):“”(12)分類號:g633.3關鍵詞: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23650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