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之后,對書中內(nèi)容的感受和思考的總結。讀后感應該注重細節(jié)和感悟,展示對書籍內(nèi)容的深入理解。隨后是一些讀者對不同類別書籍的讀后感,您可以選擇您感興趣的參考閱讀。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一
《呼蘭河傳》這本書,我最初非常喜歡,喚起了童年在小鎮(zhèn)的舊事,比如走街串巷賣小吃的,家家戶戶看火燒云的,佳節(jié)寺廟上香的,老老少少夏夜乘涼的……有種說不出的親切與溫馨感覺。可讀到后來卻愈發(fā)感到悲涼,不禁讓我想起讀過的一則夜鶯與玫瑰的故事:夜鶯欣賞于一青年愛情的偉大,甘心用自己的鮮血浸染玫瑰樹,在月色里用歌聲使紅玫瑰誕生來使青年與他的愛人能夠跳一支舞。然而當青年拿著那朵用生命與歌聲換來的紅玫瑰給他的愛人時,女郎卻說花配不上自己的衣服,比不上大臣送的珠寶首飾。一怒之下的青年將玫瑰丟棄,一個車輪便將它碾過。我不知道為何會聯(lián)想到這個絕美又哀婉的故事,大抵是因為生命的熾烈,無論是夜鶯還是人,生命本身就蘊含著希望,美好,然而也暗藏著死亡,帶來苦痛,意外與悲傷?!逗籼m河傳》里的人物生來平平靜靜,死了也平平靜靜,“一年四季,春暖花開、秋雨、冬雪,也不過是隨著季節(jié)穿起棉衣來,脫下單衣去地過著。生老病死也都是一聲不響地默默地辦理?!钡?,我相信他們都曾向往著幸福,雖然幸福的念想總化為絕望的泡沫。
王寡婦的獨子到河邊去洗澡,掉河淹死了,從此以后她就瘋了,但她卻仍曉得賣豆芽過活。偶爾在廟臺上狂哭一場引起鄰人街坊們的同情,不過為時甚短因為人們看得多聽得多不以為奇或者認為“人間苦難的人多著呢”。我感到凄涼的不僅在于王寡婦遭遇的悲慘,也在于鄰人街坊們“三分鐘熱度”的惻隱之心。雖然尚可理解,畢竟在當今社會一個人的凄慘事件轟動一時被各大媒體咬住不放爆炒熱賣,然后隨著時間推移悲傷會淡忘,同情心些許會泛濫最后開始懷疑事件的真實性都已經(jīng)司空見慣,但我想說的是無論何時,請心懷一顆慈悲之心,悲憫天下不幸之人,你可以不施以援手,但也請不嘲笑諷刺,更不要懷疑他們?;蛟S有些事情是假,但若非有難處誰會編造傷疤用眼淚賺的同情與金錢?請用你的真心去接受他們的傷痛或者不同之處。凄涼之外我還感受到生活的無奈,王寡婦死了獨子后仍然是平平靜靜地活著,哭過后也是如此。她將難過埋在心底,偶爾情緒失控大哭一場又是明天,生活的馬車缺了誰照常運行,唯一做到的只能是向生活妥協(xié),過好平淡的每一天。
墳一樣,我們跪在墳前,雙手合十,默念愿望,虔誠莊重的模樣。只說,心誠則靈。
《呼蘭河傳》中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團圓媳婦。她臉長得黑乎乎的,笑呵呵的,辮子快到膝蓋,不是一個媳婦,而是一個姑娘。眼前仿佛就出現(xiàn)了一個典型農(nóng)村小女孩的形象,給人天真活潑之感。但村里的人卻說她不害怕羞不像個團圓媳婦、大模大樣的,兩個眼睛咕嚕咕嚕的轉(zhuǎn)。想來,她定是個聰明機靈的女孩,可在那時的舊社會,卻只遭來毒打。她具有反抗精神“你擰她的大腿,她咬你;再不然,她就說她回家。”而她的婆婆對她的生病卻不歸咎于自己的毒打,反而找各種偏方,比如跳大神,吃全毛的雞,扎谷草人等。最后竟然在眾人面前脫光她的衣服把她放在滾燙的熱水缸中。文章中的“我”這個小孩都能輕易看出小團圓媳婦的病結,但所謂的熱心幫助的大人采取的方法令人心驚。一方面或許是封建倫理的束縛,一方面或許也是科學知識的缺乏。這場悲劇以小團圓媳婦的死收尾,早已在意料之中。但更讓我心寒的不是那些“熱心幫助”的人,而是那些看笑話,湊熱鬧的人。不禁讓我想起魯迅先生曾目睹中國人圍觀日本人殺中國人,甚至有拍手叫好的。貌似魯迅先生曾批判這為國民的劣根性,麻木,軟弱,渾渾噩噩。國民的劣根性難除,國家富強就尚遠,唯一可做的就是愛國,無論何時用愛國之心愛人民之心落到實處,做切實可行,力所能及的事情,而不是用一副討厭的嘴臉嬉笑叫好。
《呼蘭河傳》這本書有與外祖父在后花園嬉鬧的無憂無慮生活的童年歡樂,自我認為更多的是作者想告訴我們的人性的弱點,還有封建社會生活的悲涼,她以兒童的視角寫出凄涼的故事,凄涼的人物,像那句話說的“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么這么悲涼?!钡@些悲涼之事并不只在過去,也有在現(xiàn)代,這些才顯得愈發(fā)的重要,因為它們的解決推動著時代前進的步伐,讓未來沒有絆腳石,思想的前進才是社會前進的前提。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二
其實在幾個月前曾和《呼蘭河傳》打過照面,也許當時的心情氛圍還不適合這本書,就與蕭紅擦肩而過。如今重新捧起這本書,已經(jīng)一發(fā)不可收拾的喜歡上了書與蕭紅。
該怎么說這本書的文風呢?清新雅麗,或冷靜清幽,亦或童趣自然?我覺得大概都不是,或都是。讀著讀著,常常會出現(xiàn)幻覺,覺得仿佛文字里有自己的影子,常有心有靈犀之感,同時竊喜自己并不孤獨。
靜靜的歡愉,簡單的生活。
祖父于蕭紅而言,是最親的情,是永恒的愛與樂。唯有祖父,總是不厭其煩的教她辨別谷子和狗尾草,雖然“我”總是敷衍著祖父。唯有祖父,總是做著同樣的惡作劇,摘帽——藏帽,惹得小孩子哈哈大笑。唯有祖父,會童趣地應答”我“的問題:為什么櫻桃樹不開花?“因為你嘴饞,他就不開花。唯有祖父,會被我惡作劇后,不僅不惱怒,反而笑得不能自已,看到祖父不笑了,我又“提醒”祖父,祖父又憋不住得大笑,就在這循環(huán)往復間,成了“我”與祖父最默契的言語。唯有祖父,一遍又一遍的擦拭著我捯飭出來的舊東西……后園是我與祖父的游樂場,更是我們的生命自由呼吸的棲息地。難怪蕭紅說:”我拉著祖父就到后園里去了,一到后園里,立刻就另是一個世界了。決不是那房子里的狹窄的世界,而是寬廣的,人和天地在一起,天地是多么大,多么遠,用手摸不到天空,而土地上所長的又是那么繁華,一眼看上去,是看不完的,只覺得眼前鮮綠一片?!蔽遗c祖父,祖父與我,一高一矮,一老一小,就在那落日余暉中,在那簡樸后院里,吟著詩歌,說著家長里短,聊著花草樹木,望著變幻多端的火燒云,時光靜靜的,一切都那么恬淡自然。
祖父帶給蕭紅的是兒童最需要的關注和陪伴,這永遠是她未來的人生波折中的精神慰藉,是她悲涼人生里的一抹暖陽。
鮮活的場景,真實的回憶。
翻著書,一步步走進蕭紅的回憶,讀著讀者,總是會心一笑,如此真實,如此貼切。我喜歡用手對著那白白透著花窗欞的紙窗捅幾個洞,若不加以阻止,必得挨著排給捅破,若有人招呼著我,我也得加速地搶著多捅幾個才能停止。這簡直把小孩子內(nèi)心想法寫得淋漓盡致,這種加速搞破壞簡直就是常事,讓你不要扯草了,好吧,使勁兒扯幾根再離開;讓你不要看電視了,一定要把眼睛睜得大大的,像要把動畫片吸干似的。
下雨了,別怕,設法鉆進缸子里去,頂著缸子走了幾步,天昏地暗,索性蹲在韭菜很厚的地方,坐在“小房子”里,坐累了,又變成行走的“小房子”……看到這里,我情不自禁笑了起來,雖然蕭紅沒有得到所有親人的關愛,但這種放養(yǎng)式的生活,也讓日后洋洋灑灑的筆墨中增添了多少自由,釋放了多少天性啊!
獨特的視角,創(chuàng)意的想法。
院子里總有些破敗的東西,打碎了的大缸,破了口的壇子,豬槽子,鐵犁頭,所以作者說“說也奇怪,我家里的東西都是成雙的。沒有單個的。鉆頭曬太陽,就有泥土來陪著。有破壇子,就有破大缸。有豬槽子就有鐵犁頭。像是它們都配了對,結了婚。而且各自都有新生命送到世界上來。比方缸子里的似魚非魚。大缸下邊的潮蟲,豬槽子上的蘑菇等等?!笔前?,多有道理啊,那么不堪入目的殘垣,在作者筆下卻有了新的理解和生命!
田地里,那些生生不息的植物,在作者眼里也如此個性?;ㄩ_了,它醒了。蟲子叫了,它說話了。倭瓜愿意爬上架就上架,愿意爬上房就上房。黃瓜想開一個謊花就開一個謊花,愿結黃瓜就結黃瓜,就是一個黃瓜不結,一朵花也不開,也無所謂。多瀟灑啊,其實這倒映的是一位率直的作者,一個富有靈氣的蕭紅。
落后的小鎮(zhèn),不盡的凄涼。
滿天星光,滿屋月亮,人生何如,為什么這么悲涼。
就這么簡簡單單的一句話,就道破了作者的深意,看似一個寧靜的小鎮(zhèn),確是一個五臟俱全的小社會,里面有說不完的心酸,道不盡的惆悵,歸根結底在于人的貧窮與愚昧。跳大神、放河燈、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舍不得吃喝的人們,卻花錢給神鬼。最讓我難受的是團圓媳婦,多好一個姑娘,總是笑瞇瞇的,嫁入老胡家開始,就跌入了痛苦的深淵。為了好管,婆婆不盡的打呀、罵呀、燙呀……一到深夜,那凄慘的哭叫聲便開始了,不知這聲音傳到大家耳里,會不會揪呀揪的心疼?愚昧,讓如花似玉的姑娘失去了生命,像野草般,輕輕地來,輕輕地走,甚至沒有誰能為她說一句話。
團圓媳婦的離開,會不會成為呼蘭河人心里的一滴淚,無時無刻叩問他們的靈魂?正如作者說:”人生為了什么,才有這凄涼的夜?!?/p>
這本書里藏著明快的童年,卻無處不散發(fā)出凄涼的氣味,隱隱心痛……“那些字句,最平常不過,卻能在人心里一點一點蝕出一個大坑,令人空空落落地直想落淚……”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三
冰心說:“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甭涫勘葋喺f:“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yǎng)品?!惫鸶φf:“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蔽乙舱J為,書就像調(diào)味劑,讓枯燥的生活變得活力四射。在今年寒假中,當我關上這本書時,心中早已有了這種感慨。它就是—《呼蘭河傳》。
書如其名,作者蕭紅以回憶自己與家人的趣事和自己故鄉(xiāng)呼蘭河城所發(fā)生的事來寫的。整本書一共有七個章節(jié),其中讓我最印象深刻的還是第三章的一段對話:
等祖父發(fā)現(xiàn)我鏟的那塊滿留著尾巴草的一片地,他就問我:“這是什么?”
我說:“谷子”。
祖父笑起來,笑得夠了,把草摘下來問我:“你每天吃的就是這個嗎?”
我說:“是的”。
我看祖父還在笑,就說:“你不信,我到屋里拿來你看?!?/p>
我跑到屋里拿了鳥籠上的一束谷穗,遠遠地拋給祖父了,說:“這不是一樣的嗎?”
祖父慢慢地把我叫過去,講給我聽,說:“谷子是有芒針的。狗尾草則沒有,只是毛嘟嘟的,就像狗尾巴。”
看到這里的時候,我不禁笑話作者連狗尾草和谷子分不清。過了一會,笑夠了,又想起自己小時候何嘗不是這樣呢?不知不覺,從發(fā)呆變成回憶,從回憶變成身臨其境,這種感覺似乎像極了作者回憶時的樣子。
書中有濃濃的親情,有美麗的“火燒云”,有作者的家鄉(xiāng)——呼蘭河城,城里有荒涼的小院,有性格古怪的二伯。而這些,看似沒有關聯(lián),實際上這些看似無用的東西,合起來卻是作者對鄉(xiāng)親鄰居、親朋好友的思念,對家鄉(xiāng)的想念,更是對年少時的一份回憶。
作者最后一句話說的很對——“書中并沒有什么優(yōu)美的故事,但每一個字,每一個詞,卻都充滿了回憶”。
是呀!難怪作家葉文玲《我的“長生果”》中的一句話:“作文要寫真情實感;作文練習,開始離不開借鑒和模仿,但是真正打動人心的東西還是自己嘔心瀝血的創(chuàng)造?!?/p>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四
著名女作家蕭紅所寫的《呼蘭河傳》我已經(jīng)看過很多次,每一次閱讀都讓我品嘗到二十世紀初期的苦味,書中所展露的各幅畫面,又讓我想起羅。勃朗寧說過的那句話——無知不是無辜,而是有罪。
灰色的天空,灰色的道路。路上坑坑洼洼。二十世紀初期,人們似乎都很愚昧:路上有一個大坑,可是人們從沒想過去填平它,而是種樹、拆墻。在他們眼里,要聽天由命,絕不隨意改變命運;人們生病了,他們也從不想辦法解決,不求醫(yī)不治病,而是跳大神、捉“妖”,這是多么愚蠢的舉動??!
“祖父總是以那一種方式抓掉孩子們的帽子,而每一次孩子和祖母總會笑得不得了,好像那戲還是第一次演的一樣?!睍械摹白娓浮彼坪鯊膩矶己芄陋殻靶姨澪胰龤q了,不然祖父該多寂寞?!薄白娓浮弊鳛橐患抑鳎瑫械鸟T歪嘴子對他只有下等人對上等人的尊敬,老廚子對他只有吹捧,而二伯對他也只是敬畏,但他始終無法抹去人們之間隱形但隔閡,因此他只能寂寞著。看啊,這個時代是多么無情又冷漠。
在當時的社會,人們實在令人同情,“我”家隔壁的鄰居常常跳大神,那是因為小團圓媳婦生病了,既然生病,應該求醫(yī)治病才對,可當時的封建社會,卻要求神信鬼,干抽貼的傻事兒來,真是愚蠢、可笑。與其說小說中的小團圓媳婦是病死的,還不如說她是被庸醫(yī)、封建迷信和所謂的“云游真人”給折磨死的`!
《呼蘭河傳》諷刺了人們的無知、迷信,在動蕩不安的年代,人們的善良似乎對許多事都無能為力。小說的開頭語調(diào)輕松,可越往下讀就越發(fā)感覺悲涼。尾聲中,作者說祖父去世了,后花園的主人也不見了,一片凄涼。這不僅是對親人離開的嘆息,也是為了時代而悲傷。
《呼蘭河傳》是一首凄涼對歌,一段悲涼的詩,實在值得回味。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五
初識蕭紅,是因為三大影后——李冰冰、湯唯、宋佳都曾在影視作品或話劇中飾演過她。而恰巧在畢業(yè)設計的時候,我選擇的課題是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分析。丁玲和蕭紅是黃金時代的女性作家代表,她們代表著時代的女性意識,是近現(xiàn)代女性思想啟蒙的先行者。時代創(chuàng)造了她們,她們?yōu)闀r代發(fā)聲。
《呼蘭河傳》是蕭紅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1940年創(chuàng)作于香港。小說共7章,文學巨匠茅盾為之作序。蕭紅以嫻熟的回憶技巧、抒情詩般的散文風格、渾重而又輕盈的文筆,追述了家鄉(xiāng)呼蘭河小城的平凡人物和生活瑣事,控訴了扭曲人性、損害人格的舊社會?!逗籼m河傳》是一部回憶錄,關于故鄉(xiāng),關于童年。茅盾曾這樣評價這本小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p>
初讀《呼蘭河傳》是輕松愉悅的,作為自傳體的小說,會讓人輕易地將自己置入故事情節(jié)之中,細碎的文字不會讓你留下深刻的記憶。但倘若你真正地解蕭紅,你會發(fā)現(xiàn)《呼蘭河傳》所要傳遞的信息,并不如同你想象的一般。第二次讀《呼蘭河傳》,是在看完電影《黃金時代》之后,了解了蕭紅,才能讀懂蕭紅。
蕭紅創(chuàng)作的地方,是一個簡陋的房間,狹窄又陰暗。寫字臺上的油燈是整個空間里唯一的光源,光源映照下閃亮著的除了蕭紅深邃的眼睛,還有她手中那一支老舊的鋼筆。盡管房間簡陋、鋼筆破舊,蕭紅筆下的文字依然是堅強有力的。呼蘭河小城,生活著一群鮮明、低微、頑強的小人物,處處散發(fā)著特有的時代氣息。蕭紅的文字純凈而真摯,以一個童真童趣的兒童視角,講述著一件件小事,而孩童看見的,不過是一群靈魂居無定所的普通小人物罷了。
呼蘭河小城是一個灰色的封建社會,在那里,人的生命不被尊重;在那里,人生軌跡被父母決定;在那里,人們用愚昧的言語掩飾自身的脆弱與無助;在那里,人們把一切希望都寄托于幻想??墒牵以谑捈t的文字中,讀不出一點悲哀。蕭紅用她溫柔的筆觸,控訴著那個時代。蕭紅生活的時代給了她無盡的苦難,也賦予了她深深的悲憫心,就像《呼蘭河傳》題記里所說:“從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惡之外,還有溫暖和愛。所以我就向這‘溫暖’和‘愛’的方面懷著永久的憧憬和追求?!?/p>
《呼蘭河傳》中蕭紅飽含思念,懷念記憶中的故鄉(xiāng)。回憶越是鮮活,越是反襯現(xiàn)實苦澀。蕭紅的文字,越是生動,就越讓人感到她深入骨髓的寂寞,她終其一生都在渴望溫暖和愛。蕭紅英年早逝,在生命的最后,她雖有不甘,卻也能憑著思念在每個星光閃爍的夜里,與曾經(jīng)美好的時光道別。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六
寒假我讀了《呼蘭河傳》,書中字里行間都透著真情實感,看著書就像聽著作者在凄涼地吟唱,那歌深情、凄涼,深深打動人心。
打開書,呼蘭河城的奇特風俗吸引我。在當時,呼蘭河城有不少的盛舉,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燈、野臺子戲、四月十八娘娘廟大會……我對跳大神感觸頗深,如果城里有人生病了,不是先想到要請醫(yī)生來醫(yī)治,而是請大神來跳一跳,因為人們嚴重地迷信,居然認為跳大神、裝神弄鬼就可以“趕走”疾病。讀到這情景我異常吃驚,沒想到一百年前的中國是那樣愚昧、那樣無知,整個城竟是如此的落后、如此的凄涼。
蕭紅筆下的《呼蘭河傳》,大多的情節(jié)都有些凄涼,甚至可以說凄慘,尤其是小團圓媳婦。小團圓媳婦,名字起得非常好,但卻與“團圓”無緣。她僅僅十二歲就到了婆家,而且見婆家人一點也不知道害羞。一開始,我對這事根本無法理解,才多大的孩子就嫁人?問了爸爸媽媽半天才勉強知道。十二歲正是純美的少年時代,正是充滿幻想與希望的年齡,而小團圓媳婦卻已經(jīng)如此的麻木,如此呆滯,似乎什么都已無所謂。第一次吃飯就連吃了三碗,她的婆婆便開始打她。打出病來了,她的婆婆就請來了人跳大神,最可怕的是還聽信無知偏方!他們竟然把小團圓媳婦放進盛有滾燙熱水的大缸里,燙昏了,就用冷水一澆,澆醒了再抬到大缸里……這樣來來回回好幾遍,小團圓媳婦就在人們的愚昧和無知的.迷信中被活活折磨死了!
讀到這兒,堂堂男子漢的我心里說不出什么滋味,忍不住落下淚來。小團圓媳婦太可憐了!一個和我們年齡相仿的孩子,竟然有這樣的遭遇。她小小的心靈死前經(jīng)歷了怎樣的恐怖和絕望?。∧且豢蹋疑钌畹伢w會到了當時社會的麻木、迷信、愚昧和重男輕女的不良社會風氣。再看看我家,今年臘月里在一家人的無比喜悅和期待中我的妹妹出生了!小小的她立刻成為我們?nèi)业摹敖裹c”,全家人的“小寶貝”,被全家寵成了小公主,連我這個家中的長子也遭遇了大家的“冷落”??晌彝妹每蓯鄣男δ槢]有半點委屈,只有滿滿的幸福感!只想她快點長大一起玩耍!是啊,我生活在一個崇尚科學、崇尚知識,男女平等,到處和諧幸福的時代!
掩卷而思,我真正懂了什么是幸福。我所在的小城雖然是魯西北平原上的一個普通小城,但是她美麗、寧靜,我的家庭幸福和美。與那個時代的孩子相比,我覺得自己太幸福了。我們要珍惜當下所擁有的幸福,珍惜如今的美好生活,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這個美好的時代。沐浴著幸福的陽光,我要努力學習,增強本領,爭取早日用自己的力量把我的小城建設的更加美麗。
到那時,或許我也可以回憶童年寫一部傳記,我想那一定是一首歡快幸福的贊歌。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七
用針扎我的祖母去世,年幼的我并不感到悲傷,只是和來的小伙伴們玩,去了很多我之前未知的世界,到了街上,感覺后花園已容不下我,那一句是不是將來一個人也可以走得很遠?觸動了我的心,年幼的思考,以及對未來未知世界的那種好奇讓我感到很驚訝,是否一個人也可以很好地走的很遙遠,我也在問自己。
我想將來是不是我也可以到那沒有人的地方去看一看。我和祖父學詩,祖父給我烤乳豬,鴨子吃,可見祖父對我的疼愛之情,那種濃的化不開的親情,陪伴著我成長,讓人羨慕的幸福!
我家是荒涼的不論周圍的風景,還是居住的人家都是荒涼一派的,團圓媳婦的到來,看似一則喜事,其實不然,只是她悲慘命運的開始,健康的,活潑的硬生生的被折磨出了毛病,竟然還說是被靈魂附體了你,用各種偏方醫(yī)治,麻木和愚昧好讓人無奈。
但是,在小說的背后馮歪嘴子的女人王大姐死了之后,他堅強的擔起了撫養(yǎng)兩個孩子的情景,很令人感動,其中閃出人性力量的光輝,作為男人,或許他不成功不起眼,但他疼愛自己的老婆,堅強獨自地撫養(yǎng)自己的小孩,或許他不知堅強,希望為何物,但是他在別人對他絕望的眼光中堅強了,結局不知怎樣,但在那樣一個愚昧的年代,是很令人感動的。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八
《呼蘭河傳》是著名作家蕭紅創(chuàng)作的一部自傳體小說,該書描繪了東北邊陲小鎮(zhèn)呼蘭河的風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獨特的藝術個性與特色。
《呼蘭河傳》的作者在描寫勞動人民的生活,揭示他們的貧苦、無望、愚昧、麻木的時候,諷刺幽致則使人感到悲涼、凄苦。讀者既同情他們的不幸,又原諒他們的麻木。這也是作者的諷刺幽默所產(chǎn)生的由于的美感效應。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九
張乃瑩(蕭紅),一個成長在呼蘭河的孩子。她用她獨特的筆法描述了童年。在這本書里,有人物卻沒有主角;敘述了故事,卻沒有主軸。它不是散文,不是小說,卻是“回憶式”的巔峰之作。
初讀此書,蕭紅童年中那些我早已見不到的樂趣讓我癡迷向往。再讀,才發(fā)現(xiàn)了蕭紅童年中掩藏不住的寂寞。
“呼蘭河這小城里邊,以前住著我的祖父,現(xiàn)在埋著我的祖父。”
“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院里的蝴蝶、螞蚱、蜻蜓,也許還是年年依舊,也許現(xiàn)在完全荒涼了。大黃瓜,大倭瓜、也許還是年年種著,也許現(xiàn)在根本沒有了?!?/p>
“這一些根本不能想象了。”
小小院子里的泥土里,年年種著一成不變的蔬菜,其余的空地或又是雜草叢生,或又是花開滿園,或又是白雪皚皚;也種著一個解事頗早的小女孩的寂寞童年。她的生活多么單調(diào),一個種著菜的后花園,一個破舊的后房,竟成了她唯一可以消遣兩個地方。一位慈祥的祖父,竟是她獲得愛的全部來源。坐在門檻上,看著鄰里鄰居們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的做著刻板的工作。要是有什么特別的事,也不過是老胡家的團圓媳婦死了,馮歪嘴子又有了孩子??蛇@又怎樣呢?她小小的心里永遠像一湖平靜的水,望著遠處依舊是波瀾不驚。
呼蘭河這個小地方也是充滿色彩的,可也是刻板的。這里的人是善良的,一年又一年有規(guī)律地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賣饅頭、割豆腐、染布、扎彩。路上一個小小的泥坑讓人們討論了大半年,卻似乎根本沒人在意,路還是照樣走,日子還是平常過。日歷上,時間嘩嘩嘩地逝去,似乎沒有什么變化??梢荒曛斜赜刑笊瘢s廟會,唱秧歌;但年復一年,人們何嘗不覺得重復單調(diào)?但他們安于命運,也就沒覺得有什么了。蕭紅幼小的心靈看著這樣的生活,卻下意識的反抗,她熱愛卻又抗拒這一切,于是,就有了作家的蕭紅,有了含著眼淚微笑回憶故鄉(xiāng)的蕭紅。
這個孩子是寂寞的,她孤獨的緊抱著胳臂,用抗拒的眼神過著寂寞的生活?!逗籼m河傳》是一本寂寞的書,蕭紅用看似熱鬧的一切描寫自己的孤獨寂寞。小城里的單調(diào)、枯燥、乏味讓蕭紅寫出了些許歡樂的意思,卻又發(fā)覺,歡樂里還是刻板的寂寞。一個兒時跟祖父呀呀學語背唐詩的女孩,用她獨特的視角把她兒時的一切寫進了一本書里。而我有幸品嘗到了她的寂寞。
或許是天嫉英才,蕭紅這股中國文學上清新的風不再蕩漾,可她留下的一切,以讓世人對這樣一個女子欽佩。著名作家茅盾曾這樣評價《呼蘭河傳》:“它是一篇敘事詩,一片多彩的風土畫,一串凄婉的歌謠?!笔捈t,這個呼蘭河邊寂寞的孩子,留下的是一部巔峰之作。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十
20xx年底,我去到東北。在零下二十幾度的戶外,南方長大的我第一次看到自己的眼睫毛結霜,第一次從頭到腳穿得嚴嚴實實,生怕不小心漏出縫隙讓寒風鉆了空子。
自然界里,身體的寒冷只需合適的衣物便可抵御;而文字世界里的冷,非提升體溫可抵御。那透著寒氣的字句如同一塊塊在心上飄移的冰,封住內(nèi)心的熱情,讓冰凍肆意地向全身傳遞。
翻開《呼蘭河傳》,嚴寒撲面而來。無論你對這本書有多少期待,書的開頭已經(jīng)勾畫出躲不開的傷痛氛圍。
“嚴冬一封鎖了大地的時候,則大地滿地裂著口。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幾尺長的,一丈長的,還有好幾丈長的,它們毫無方向地,便隨時隨地,只要嚴冬一到,大地就裂開口了?!?/p>
天寒地凍的呼蘭河,地裂了,天會怎樣?天像刀子,切開地、割裂手。勉強在冰地里行走的腳很快似踩上冰球,顫顫驚驚地摔在布滿裂口的大地上。
即便寒天有了“熱”,那熱還是會化成冰。
“小狗凍得夜夜的叫喚,哽哽的,好像它的腳爪被火燒著一樣?!辟u饅頭的人走得“背上出了汗,眼睛上了霜,胡子上的冰溜越掛越多;而且因為呼吸的關系,把破皮帽子的貓耳朵和帽前沿都掛了霜?!本瓦B跑得熱氣騰騰的馬兒,停下來,皮毛上的汗水也會立即變成霜。
再冷,水缸裂了,井凍住了,門也封了。呼蘭河,這又凍又裂的土地上,除了冷,還有痛。
那些縱橫地面的裂紋似在蕭紅的心里,每個裂口涌出的紅色還未泛起血花就嵌在冰里。冰血交錯的心田里,有座蕭紅一生都無法越過的冰河。
蕭紅童年時居住在呼蘭河。這里的生活冷清寂寞,人們每天“天黑了就睡覺,天亮里就起來工作”,而四季只是棉衣和單衣之間的交替。
?小城生活里的趣事是跳大神、放河燈、看大戲,或者彼此聊著無人填補的泥坑子帶來的麻煩、輕描淡寫地說說鄰里街坊的來去生死。然而這里發(fā)生的任何事都會被遺忘,如同沒有發(fā)生過?!叭怂懒司屯炅??!薄懊恢靛X,死了就死了,一如大自然花花草草的凋零”,這是舊時呼蘭河的生存狀態(tài)。
呼蘭河在蕭紅的記憶里有些快樂的片段,比如和爺爺一起度過的時光、后院里的童趣、舊物里的尋覓、美麗變幻的火燒云,可這些都沒有趕走童年的落寞,她太不討喜,太被人忽視。這些少有的快樂在小說結尾無影無蹤,“從前那后花園的主人,而今不見了。老主人死了,小主人逃荒去了。那園里的蝴蝶,螞蚱,蜻蜒,也許還是年年仍舊,也許現(xiàn)在完全荒涼了。”?緩緩道來的結局,分明透出荒在世間,涼在心間。
幼年的蕭紅只有祖父關愛,有家似于無家。她離開呼蘭河后,漂泊是她人生趕不走的場景,但每一次漂泊都會帶上新的傷痕。盡管她是一位追求自由、為民族獨立而奮斗的女性,一生用盡力氣保持堅強、奮力掙扎,可不諳世事及內(nèi)心無處可依的孤獨感,使得她的人生和感情倍受挫折,末了還是傷痕累累。
蕭紅不應有雙敏銳的眼睛。她的目光過早地捉住世間的冷漠和寂寥,并把它們刻在心上,成為抹不去的荒涼。即便她逃離寒冷的呼蘭河,內(nèi)心的冰涼也揮之不去。
《呼蘭河傳》不像小說,沒有主要人物,沒有貫穿文章的情節(jié),全是蕭紅幼年時小城生活的經(jīng)歷,更像散文。但全書的情感統(tǒng)一:荒涼、冰冷、哀傷。
有人說“蕭紅沒有在她的作品中沈溺于個人的情感和經(jīng)歷,更沒有隨意放縱和宣泄自我”。我想說蕭紅根本不用放縱、宣泄自我,她心上的裂口蹦出來的悲傷,全落在筆下,一筆一劃皆是痛。
蕭紅描寫的小人物,或愚昧、或冷漠、或悲慘,她以悲憫之心書寫社會,又何嘗不是在書寫內(nèi)心的孤寂和苦痛?她講述時代的痛苦,也傳遞自己的痛苦,努力尋求著得以解脫的答案。
蕭紅從1930年出走北平后的十二年間輾轉(zhuǎn)十幾個城市,所到之處皆為過客,無處安置她想要的家,想要的愛。
歷盡漂泊的蕭紅在1940年完成了悲情凄涼的小說《呼蘭河傳》,于1942年年初帶著不甘與滿心的冰涼芳華早逝。她的一生終究沒走出寒冷的呼蘭河。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十一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獲不少,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呼蘭河傳》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蕭紅,民國時期女作家,有許多感人肺腑的經(jīng)歷。這位女作家筆下的《呼蘭河傳》,使我感觸很深。這是一本書,一本不普通的書,它的韻律似一首歌,跌宕起伏,連綿不絕。開始時,它給人以愉快的感受,但,越來越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它是一串凄婉的歌謠。
我們先從蕭紅的生平說起吧。
她出生在一個地主制的家中,她的`父親是位官吏,具有濃厚的封建化思想,他對蕭紅冷漠無情,只有祖父疼愛她。她的在她年幼時病故。祖父張維禎是一個很好的老人,她經(jīng)常和祖父去小園玩。
所以蕭紅的后期作品《呼蘭河傳》是以她和祖父的回憶為題材。我記得有這么一段:
我家有個大園子,這園子里蜂子、蝴蝶、蜻蜓樣樣都有。蝴蝶有黃蝴蝶、白蝴蝶。這些蝴蝶太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紅蝴蝶,滿身帶著金粉。蜻蜓是金的;螞蚱是綠的;蜂子嗡嗡地飛,胖圓圓的和一個小球似的,落到一朵花兒上不動了。
瞧,祖父的園子多熱鬧??!
祖父的園子也是自由的。
太陽在園子里特別大。花開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似的。蟲子叫了,就像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要怎么樣就怎么樣,要做什么就做什么。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黃瓜愿意開一謊花就開一謊花,愿意結一黃瓜就結一黃瓜。玉米愿意長多高就長多高,它愿意長上天去也沒人管。蝴蝶隨意地飛,一會從墻頭飛來一對黃蝴蝶,一會又從墻頭飛走一只白蝴蝶。它們是從誰家來的,又飛到誰家去。太陽也不知道這個。只是天空藍悠悠的,又高又遠。
蕭紅的這兩段話,描寫了祖父的園子又大又自由,既有動物,又有植物,是很好的兩個章節(jié)。
作家,蕭紅,原名張乃瑩。她用自己簡短的一生謳歌了現(xiàn)實的殘酷與生活的無情與有情。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十二
拿起《呼蘭河傳》,美麗的插圖將我深深吸引了,打開,我仿佛走進了蕭紅的童年。
――題記
大作家,應該都是幸福的吧!我?guī)е@個想法,走進了蕭紅的童年。
我向大街上走去,呼蘭河這個小城,可真熱鬧??!街上做買賣的吆喝聲,孩童的歡笑聲,構成了一幅美麗的風景圖――然而,一陣哭泣聲打破了這和諧的風景。一個小孩玩著玩著掉進了大坑里!這大坑極其危險,掉進去了很難上來,越掙扎越深陷,一個好心人連忙將小孩子拉了上來,而一些過路人只是回頭看了一眼,又轉(zhuǎn)了回去,一切好像沒有發(fā)生過。這要是現(xiàn)在,一定有一群人幫忙,或是早就將這個坑填了,枉絕悲劇的發(fā)生。由此看來,呼蘭河的人們,似乎不太愿意參與別人的事,似乎都很冷漠。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十三
時間一去,就在也不復返了,直到人們長大了,年老了,才回想起童年的時光,回憶起童年的趣事?!逗籼m河傳》的作者蕭紅或許也覺得童年時光寶貴,于是寫了這本關于作者童年的散文《呼蘭河傳》。
《呼蘭河傳》主要講了作者童年和祖父在后院里玩耍的情景和跟家人逛廟會,看團圓媳婦等溫暖人心的事情。
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像發(fā)現(xiàn)“寶藏”似的發(fā)現(xiàn)又小又黑的儲存室的時候,瞧見了沒有見過或是更好玩的東西,銅環(huán)、木刀、竹尺、觀音粉。過了一段時間,作者蕭紅得到了一個小鋸,她用它毀壞東西,椅子上鋸一鋸,炕沿上鋸一鋸,后來她把自己心愛的木刀也鋸壞了。作者時時刻刻都把小鋸帶在身邊,連吃飯的時候,也要用小鋸鋸饅頭。
從這以后,祖父祖母常常說作者蕭紅,但她不聽他們的話,仍然是該拿就拿,讓祖母回憶起了很多往事。
童年,本該是快樂的,可是有些人總是悲觀的心態(tài)去面對童年,面對生活,總是說自己“苦啊,真苦?。∫稽c兒自由都沒有?!敝惖脑?,這樣怎能不苦呢?你能像人家蕭紅一樣,把自己童年歡樂時光的點點滴滴都記錄下來嗎?你能讓別人知道你的童年心情悲傷或愉快嗎?如果你不能,那么你沒有資格喊苦!
我的外婆是一個很好的“隔代訴苦”的例子。有一天晚上,我們一家正在吃晚飯,趁爸媽沒注意,外婆又開始跟我訴苦了。誰知道她一說話,爸媽就把注意力轉(zhuǎn)移到了她的身上。“柳亦馨啊,我跟你說,你看我們那個時候多苦??!我在家里是最大的一個,太婆去山上砍柴、采茶葉,我一個人在家里帶七八個小孩,太婆回來看我沒照顧好他們,就打我嘞……”外婆后面說的話,我一句都沒聽進去,只是在剛才那會兒,外婆一邊說,一邊用手指著我的鼻了尖兒,臉上露出帶孩子的自豪和被打的悲傷神情。“你那什么時代現(xiàn)在什么時代了呀,真是的。”一旁的媽媽又出來幫我抱怨著,“不對不對,人的童年總有樂趣的嘛,你看人家蕭紅寫了整整一本童年趣事呢!帶孩子也得到了帶孩子的方法和樂趣,挨打也受到了教訓,所以童年不僅有樂趣,而且還有意義?!蔽乙诲N定音般的`定下了結論,使爸媽都無話可說。
童年雖然過得很快,但是童年的趣事和深刻的道理總能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上。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十四
童年,在我們的眼中,充滿快樂,充滿幸福,所以人們常說,童年是人生中最令人難忘的日子,我想作家蕭紅也是這么覺得的吧!
在作家蕭紅的筆下,她的爸爸媽媽對她很冷淡,祖母也對她不好,她最快樂的時刻,就是在花園里和祖父玩樂。祖父很慈祥,在我眼里蕭紅有一個疼她的人,至少她的童年還是幸福的。
但是團圓媳婦就不同了,12歲就送到了呼蘭河名聲很好的老胡家,剛來到這里就天天拉車,還要遭婆婆的打罵,最終年紀輕輕去世了,原本人丁興旺的老胡家,因此慘遭滅門。
比起現(xiàn)在的生活,簡直是天壤之別?,F(xiàn)在有好多家長都會溺愛孩子。
周末,我去公園,剛進入大門,就被一大家子吸引住了,孩子被媽媽抱著,奶奶用好聽的話哄著,爸爸陪他玩著,爺爺拿著零食逗著,熱鬧得想個小王國。隨著“幸?!钡囊淮蠹易樱襾淼搅送鏄穲鏊?,“寶寶,坐蹺蹺板好不好?”奶奶殷勤地說?!安灰铮也煌?。”兩只小手拍在媽媽的肩上。“好,我們不玩。”爺爺附和道。“寶寶,玩滑滑梯好不好?!焙孟翊騽訉殞毸频?,嘴里念叨著:“好吧,我要玩這個?!边@可忙活了幾位“大臣”,爸爸把寶寶抱上了滑梯,奶奶在下面盯著看,眼睛一眨不眨的。爸爸媽媽在下面接,人多手雜,寶寶被彈了屁股,哇哇大哭起來。奶奶揉屁股,爺爺罵爸爸不中用,媽媽拿零食給寶寶壓驚。
看到這兒,我只能苦笑一陣。難道這就是愛?雖然蕭紅沒有太多人關懷,但她懂得珍惜祖父對她的愛,在“小天地”中享受美好的生活?,F(xiàn)在大多數(shù)人家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yǎng),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根本不珍惜家長的愛,對家長指手畫腳,一點都不孝敬長輩。而家長過于溺愛孩子,使孩子養(yǎng)成了許多不良的習慣。
愛,會讓人感到溫暖,愛,會讓人感到幸福。愛的方式有很多種,請家長不要選擇溺愛。享受愛的方式也有很多種,讓孩子們有一個值得懷念,有意義的美好童年吧。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十五
《呼蘭河傳》——讀后感在學了《祖父的園子》一課后,我對蕭紅寫的這本《呼蘭河傳》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于是,我就讀了這本書。在這本書中,作者蕭紅用一個孩子的口吻,生動形象地為我們刻畫了作者童年所生活的地方——被稱作“呼蘭河”的小城。
《呼蘭河傳》這本書中,留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描寫祖父的后院那一部分了。作者蕭紅用輕快的筆調(diào),形象地把一個給作者留下美好童年的樂園刻畫了出來。在這一部分,字里行間都能讓人感受到“我”一個孩童的天真活潑,還有作者對祖父,對后院,對童年的無限喜愛與留戀。展現(xiàn)在我眼中的是一個美好快樂,令人羨慕的童年。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痹瓉恚恢皇亲髡呦硎苤鹤訋淼臉啡?,就連園中的一草一木,所有的事物都在享受著園子一切,它的美好,它的樂趣??也正如文中所說的:“一切都活了?!薄岸际亲杂傻摹薄T谶@樣美好的一個園子里,誰都是不拘束的,自由的,快樂的。
“祖父蹲在地上拔草,我就給他戴花。祖父只知道我是在捉弄他的帽子,而不知道我到底是在干什么。我把他的草帽給他插了一圈的花,紅通通的二三十朵。
我一邊插著一邊笑,當我聽到祖父說:
“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p>
我笑得哆嗦起來。我?guī)缀鯖]有支持的能力再插上去。”
當我讀了這一段,就覺得有趣極了。從中可以感受到“我”作為一個孩子的天真活潑和調(diào)皮,讓人不理解的想法,讓我覺得很好玩。一邊插花,一邊笑,祖父竟渾然不知,而且還說了那么有趣的話——“今年春天雨水大,咱們這棵玫瑰開得這么香。二里路也怕聞得到的。”真是個慈祥的爺爺!這樣愜意,這樣美好的生活,可真令人羨慕??!
作者的童年,真很美好呀。雖然蕭紅很早就離開人世了,但她卻留下了一本優(yōu)秀的書,一段她童年的回憶。在歲月的長河里,這些故事如寶石般閃閃生輝,陪伴著我們一路遠行。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十六
當我讀到蕭紅的《呼蘭河傳》時,被這首唯美的詩深深感動,心靈受到極大的震撼。
腳心……”她婆婆這樣說,打她是為了讓她懂規(guī)矩!為她好!后來小團圓媳婦給他們嚇出病,他們就聽跳大神的話請人給她洗滾開的熱水澡,昏過去用冷水澆醒再燙,燙了三回,不能動彈了。讀到這里,我多想沖上去大喊:“住手!”一個只有12歲的小女孩本應該無憂無慮的度過童年,卻成為童養(yǎng)媳,最后被那些所謂好心幫她治病的婆婆們折磨而死,就像還未盛開的花朵,早早凋零了。
前幾天,我有幸閱讀了蕭紅的著作《呼蘭河傳》。這是一本充滿無奈的“回憶式”長篇小說。
整本書分為七大章和尾聲。七大章主要寫了呼蘭河這個小鎮(zhèn)幾個主要的地方以及重要的風俗。蕭紅用不平凡的文字,描寫出一個平凡又普通的小鎮(zhèn)。
著名作家茅盾先生曾經(jīng)這樣評價《呼蘭河傳》?!耙黄獢⑹略?,一幅多彩的風圖畫,一串凄婉的歌謠?!?/p>
〈呼蘭河傳》里的故事,是三天三夜也說不完的,苦悶和寂寞也一樣,而這一心情投射在《呼蘭河傳》上的暗影,但見之于全書的情調(diào),也見之于思想部分,這是可以惋惜的,正像我們對蕭紅的死一樣惋惜.呼蘭河不僅只是呼蘭河,它可以是當時社會的一個縮影。有些扎彩鋪是為死人而準備的。人死了,靈魂就要到地獄里去,地獄里邊怕是沒有房子住,沒有衣服穿,沒有馬騎?;钪娜司鸵獮樗鲞@么一套。用火燒了,據(jù)說是到陰間就樣樣都有了。怪不得城里人、窮人都說“活著還沒死了好”之類的話。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在呼蘭河都成當了時全中國的寫照。
當我翻到最后一頁時,《呼蘭河傳》就讀完了。而我的心情很久很久都沉浸在那一片灰中,又想起那段話了:
花開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
鳥飛了,就像鳥上天了似的。
蟲子叫了,就像蟲子在說話似的。
一切都活了。
都有無限的本領,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要怎么樣,就怎么樣。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十七
“太陽在園子里是特別大的,天空是特別高的,太陽的光芒四射,亮的人睜不開眼睛,亮得蚯蚓不敢鉆出地面來,蝙蝠不敢從什么黑暗的地方飛出來?!蔽蚁脒@是《呼蘭河傳》中,我最喜歡的一句了吧。因為它的美好、充滿希望的、朝氣蓬勃的。
蕭紅的自傳體小說,在我看來本應該是更多的美麗世界,但在當時的社會氛圍,人們都是麻木、自欺、黑暗的。她的童年是不幸的,所有被蒙蔽的人都是不幸的。
人人口中所謂的“看熱鬧”,僅僅是看母親動手打孩子、跌進泥坑,對此還拍手叫好;“參觀”他人的自殺竟也成為人們的娛樂方式?看女孩洗澡,不能前來的人甚至就得是一生的不幸。自己的歡笑建立在他人的痛苦之上,的確,人們的麻木已到了不可理喻的地步。也許,這才是他們最大的不幸吧,“人之初,性本善”的道理已被自身的無知和封建陋習會的面目全非。
“人活著是為吃飯穿衣”這是人們不假思索的最佳答案。他們自以為十分清楚人生意義,但值得諷刺與不幸的是,他們口中的生存意義只是吃、穿。聽天由命的態(tài)度、沒有理想與追求,這樣的人生甚是麻木不仁。更可笑的是,人們對現(xiàn)實自欺、漠然,對鬼神這些子虛烏有的事物卻格外重視。各種禮儀、節(jié)日、活動,不惜花重金來跳大神、請神仙治病。風俗傳統(tǒng)被人們得戲謔,變?yōu)槊孕怕?,是人們?yōu)榱藢ふ野参?、安與現(xiàn)狀的最佳方式。這樣的鬧劇,也只是人們?yōu)榱瞬┤搜矍?、嘩眾取寵罷了。
而在種種卑瑣的人生中,總會有美麗的出現(xiàn)。在“后花園”的生活,無疑是作者最為歡樂的時光,各種各樣的新鮮事物,如人性相比,這里的天地是天真爛漫、活力四射的。祖父對作者的愛與呵護更是無與倫比的。我想著也是作者不行童年中的萬幸了吧。
故事的尾聲,只是淡淡的憂傷、淡淡的回憶。那些愛憎分明,揮去吧。保留的美好,對故鄉(xiāng)、童年的美好留念。作者以成年的口吻來結尾,她釋然了那些愚昧的人情世故,只希望靜靜的、緩緩的來緬懷。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十八
呼蘭河是北方的一座小城。當它被嚴寒籠罩時,出行的人們就會窘態(tài)百出。賣豆腐的人一不小心,盛豆腐的方木盤就被凍在地上了。賣饅頭的老頭兒走在街上,時不時就會摔一跤。饅頭就從推車上滾了下來,旁邊的人就趁機拿走了幾個。
小城十字街聚集了呼蘭河的精華,雖不繁華卻稱得上熱鬧。街上有金銀首飾店、布莊、油鹽店、茶莊、藥店……也有拔牙的洋醫(yī)生。
在東二道街上,有一個五六尺深的大泥坑,時不時就要悶死動物。無論誰從這里過,難免要費一些周折。在城里,經(jīng)常會聽到類似“那泥坑又悶死狗了。”之類的話。
雖然那個大泥坑經(jīng)常給呼蘭河的人們制造麻煩,但人們寧愿與它斗智斗勇,也不愿把它填平。人一旦習慣于一種無所謂好壞的狀態(tài),就很有可能陷入麻木的泥潭。有時候,我們只有敢于跳出慣有的思維,才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樂趣和意義。
在呼蘭河,豆腐是一種特別可口的食物。人們都很歡迎賣豆腐的,小孩子也想開個豆腐坊,因為那樣就能自由自在地吃豆腐了。
豆腐不但是人人都想吃的東西,更是呼蘭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人們的生活并非一帆風順,會有一些意料外的坎坷或磨難,只要我們樂觀面對,總能看到生活的希望。呼蘭河的人們就是在這樣看似平凡又充滿趣味的生活中,走過了一個又一個春秋。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十九
自古至今名著一直是一種文化的延續(xù),不同時期的大家都對名著有所解讀。前段期間,我便讀了一本名著——《呼蘭河傳》。
這本書寫作方法很獨特。雖然總是在寫人物,但是沒有主角;雖然寫事情,但沒有主軸。今天這里發(fā)生了什么,明天那里發(fā)生了什么,寫的很輕松、隨意,一件事一件事下來,甚至像流水賬。這本書一共有七章,完全可以看做獨立的七篇作品,也是不可分割的一整體。
灰色的色彩,平靜的敘述,黯淡的畫面把我們帶到了二十世紀初的小城呼蘭河,這個小城并不繁華,春夏秋冬,一年四季來回循環(huán)地走。
在東二道街上有個大泥坑,六七尺深,人們和家畜無論是在晴天,還是在下雨天都會遭受到災難,淹死過小豬,用泥漿悶死過狗,悶死過貓,雞和鴨也常常死在這里邊。人們說拆墻的有,說種樹的有,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想過把泥坑填平。
這是在文章的第一章所出現(xiàn)的一個鏡頭,它讓我感慨:多么愚昧的人民呀!在他們的腦海里就要順應社會,順應天意,人是不能違抗天命的,這不能不是他們的悲哀!
作者在文章中一直寫到“我家的院子是很荒涼的”,這就為里面人物的悲劇埋下了伏筆。文章中的團圓媳婦是一個美麗可愛的小姑娘,她才十二歲,本該是一個無憂無慮、天真爛漫的年齡,而她卻被過早地賣給了一戶人家做童養(yǎng)媳。
剛來時是那樣的健康、活潑,一個人孤單地生活在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里,盡心盡力地做事,可動不動就會遭受到婆婆的打罵,在人們眼里,婆婆打她是為了讓她更聽話、更懂事,沒多久她就匆匆地離開了人世,讓她的家人辛酸的不是她的死,而是自己為了她用了那么多的錢,使了那么大的勁,這是一個賠本的買賣。
在那個年代里,她們的遭遇在人們看來是司空見慣的,是自作自受的,是沒有人可以挽救的。這不由得讓我想到了我們的新社會,人們在知識中變得更加的睿智,用自己的雙手去創(chuàng)造自己美好的生活,沒有男女的不平等。
在作者的描述中她的童年生活是快樂的,但也是寂寞的,她的活動地就是后院的那個大花園。在這座大花園里,作者和祖父一起玩耍,一起干活,童年的生活充滿了樂趣。這也不由得使我想到了自己的童年,那充滿溫馨的一段時光。在每個人的記憶里,童年像一幅畫,像一首詩,像一曲歌。
在童年里,我們可以自由地玩耍,沒有煩惱,沒有紛爭。
春天,我們可以在三月春風的吹拂下去放風箏;。
夏天,我們可以在游泳池里去享受水的清涼;。
秋天,豐收的季節(jié)來到了,我們可以品嘗美味的水果;。
冬天,我們可以和雪人去親近,享受那晶瑩的世界。
相比較,我們的童年更是幸福的,我們更是幸運的。這更讓我感受到了蕭紅在離開家鄉(xiāng)來到香港后,她更加懷念自己的故鄉(xiāng)和童年,用自己那輕盈的文筆寫下了這篇文章,沒有什么幽美的故事,但處處是故事。
總之,這是一本很難得的散文敘事大作,又像一首敘事詩,懷揣著童年難以忘懷的往事,娓娓道來。蝴蝶、小蟲、黃瓜、倭瓜,和玫瑰的后花園,還有那絢麗變幻莫測的火燒云是那么的美。而后幾章故事又是那么的辛酸幽怨,苦不堪言。但是馮歪嘴的兒子依然活著又給人帶來了希望。
書中精彩光亮之處比比皆是層出不窮,“就像太陽照在瞎子身上,瞎子看不見陽光,但瞎子卻感到實在的溫暖了?!?/p>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二十
蕭紅,原名:張乃瑩。她是近代文學巨匠,也被公認為“文學洛神”。在她病逝的前一年創(chuàng)作了呼蘭河傳。
小團圓媳婦的死顯露出鄉(xiāng)民們的冷漠,家鄉(xiāng)人的愚昧與思想的固化害死了這個年幼的生命。寄宿在家的二伯,性格孤僻,行為異于常人,有東西吃時,不給就罵,給了又不要。常常只和麻雀,大黃狗聊天,卻很少和人們說話。磨坊里的馮歪嘴子,一到秋天馮歪嘴子就做起了黃米年糕,三銅板一條,時常送給作者吃,家里也會給些饅頭,豬肉給馮歪嘴的孩子吃。
家鄉(xiāng)人們的愚昧思想沒有給蕭紅帶來什么影響。蕭紅對于祖父的印象是非常美好的,小時候祖父在院里種菜澆花的時候,是不是會幫倒忙,種菜時把菜籽踢飛,把韭菜當野草割掉,祖父也沒怪她,還把掉井的小豬用黃泥裹起來烤給作者吃,吃的滿手是油,隨手擦在衣服上,祖父也不生氣,非常疼愛蕭紅。祖父還教作者念詩,沒有課本,全憑口頭傳誦,可見祖父是一個有學問的人,受過良好的教育。相比小團圓媳婦,作者生活的家境有著天壤之別。
此時蕭紅的心境已經(jīng)是非常的寂寞了,多年在外顛沛流離的生活加上體弱多病,使得作者心里有著強烈的思鄉(xiāng)之情及對于祖父深深的懷念。
矛盾先生說《呼蘭河傳》不是一部嚴格意義的小說,它是一篇敘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竄凄婉的歌謠。
呼蘭河傳讀后感字賞析篇二十一
《呼蘭河傳》一書,在我祖父祖母那一代人就作為課外閱讀的好教材。一代大師優(yōu)秀女作家蕭紅,用詩一般的語言、用像繪圓一樣的方式,給我們描繪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舊中國的狀況。它是一篇充滿童心詩趣和靈感的回憶式長篇小說。
小說中的人物雖然沒有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孔乙己、潤土、阿q那樣人人皆知,但肅紅用姻熟的與作技巧、抒情詩一般的意境,塑造追述的一個個人物,如祖父、二伯、馮歪嘴子等形象,也是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尤其對三個普通女性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各顯特征。如第一個女性,小團圓媳婦嫁到胡家后,經(jīng)歷了挨打、跳神、熱水燙驅(qū)鬼到奄奄一息、無人問津,最后死于非命的過程,展現(xiàn)了殘酷的封建傳統(tǒng)、落后風俗的可怕畫卷。
而在整個過程中盡心盡力參與照顧的大孫子媳婦,最后只能用跟別人跑了的方式,追求自己幸福來反抗舊社會對婦女的摧殘。而由媳婦熬成的婆婆,懷著為她好的愿望,用打罵、跳神、逼迫洗澡的方法來救治,最后反而使其致死還嚇跑了另一個媳婦的結果,上演了一出家破人亡、鬼神之斗的生活悲劇。劇中人并不知其中原由,只能寂寞無語。這一家庭悲劇再次印證愚昧落后是精神枷鎖、是無形的屠刀。
作者蕭紅雖然生活在日本侵略中國的時代,生活十分艱難。但她對童年生活的回憶也是幸福的,她的后花園的童趣與魯迅筆下的百草園有異曲同工之妙,她描述的搭野臺演戲和魯迅展現(xiàn)的社戲媲美,同樣為我們展現(xiàn)了舊社會農(nóng)村南北文化習俗的相通,使我們對中國農(nóng)村的過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作家蕭紅的小說《呼蘭河傳》,通篇并無大場面、大事件、大人物的描寫,但對那些發(fā)生在社會最底層的人群中間、社會中最平凡最瑣碎的事件,如賣豬肉、賣麻花、拉大車、修路面等,把整個東北農(nóng)村生活情景都細膩逼真的加以描寫,并用犀利的語言為人民大眾喊出追求幸福、追求生活的心聲。尤其是對賣麻花情景的描寫更是淋漓至盡,看似十分平常的賣麻花所涉及的七個人物,一個提籃叫賣燒餅的在胡同東頭喊道西頭,籃子里糖麻花和油麻花,被人問價和挑揀也不發(fā)怒的性格,一個三十多歲的女人和五個小孩買麻花的爭奪打鬧的全過程把東北城鎮(zhèn)平凡市民家庭生活的細致情景描寫的惟妙惟肖。所以她也可以稱為百姓的作家。
中華民族勤勞勇敢、熱愛生活、憧憬未來、昌有理想的特點,也從一些小事得到充分描述,尤其是磨礪中的愛情故事更是淋漓致盡。忠厚的愛妻、小的馮歪嘴子,在他所干活的磨房里與趕車老板女兒王大姑娘私自結婚生子,雖成了小城人們茶余飯后的談資笑料。但她不為人們的鄙視而悲凄自卑,相反能抵抗唾沬奮力抗爭,和老婆、孩子和和美美過日子,用自己最原始最全部的能力,來愛妻子、愛孩子,充滿了不畏艱難、努力活下去的勇氣。這是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繁衍不息、不斷昌盛的源泉,也表現(xiàn)了蕭紅在逆境中向往幸福、向往未來的愿望。
蕭紅是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一位及具獨特藝術個性的女作家。她生活的時代是中華民族蒙受巨大災難的時代,她的現(xiàn)代處境是凄的,但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童年的回憶,對親人、親友、多鄉(xiāng)友的眷戀之情,從回憶小說中洋溢、流露,因此雖生活的熱愛才是藝術創(chuàng)作永不干涸的源泉。
蕭紅的藝術才能由于生活窘迫和疾病的折磨,在31歲就死去了,在一個美麗的年齡就離我們而去。但她留下的作品,卻是我們寶貴財富,在文學的寶庫中,是一塊絢麗的瑰寶,受到許多文學大師的贊賞,更受到廣大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的熱愛。她的作品,使我從平凡小事的描寫中看到她寬大胸懷;從破碎不連貫的七個章節(jié)中,看到整個中國的全景展現(xiàn)。沒文化,真可怕。落后要挨打,因落后,而最深受害者是勞苦大眾。肅紅作者就是在日本侵略中國,廣大人民遭受戰(zhàn)爭之苦,而她只能和她的丈夫旅居香港,過著凄涼貧困的生活而萌生書寫以灰暗色調(diào)為主的《呼蘭河傳》。更加激發(fā)起我們對現(xiàn)實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生命的珍惜。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071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