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優(yōu)質(zhì)1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3 05:04:05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優(yōu)質(zhì)14篇)
時間:2023-12-03 05:04:05     小編:靈魂曲

在人生的道路上,總有一些事情是那么難以預(yù)料的??偨Y(jié)時可以從具體的例子入手,通過事實和數(shù)據(jù)論證自己的觀點和結(jié)論。以下是社會學者總結(jié)的實現(xiàn)社會公平的建議,請大家關(guān)注社會問題。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一

首先我將對教材進行簡要的分析,《鴻門宴》是蘇教版高中語文必修三課本中的一篇精選課文,它選自司馬遷的《史記》。全文以劉邦赴鴻門宴請罪為核心,連同赴宴之前與赴宴之后共分為三個部分,以曹無傷告密、項羽決定進攻開始,以項羽受璧、曹無傷被誅結(jié)束,按項羽是否發(fā)動進攻、劉邦能否安然逃脫兩個問題逐層展開故事。情節(jié)跌宕起伏,形象生動鮮明,組織周密嚴謹,語言精練優(yōu)美。

二、說學情。

分析完教材之后,我將繼續(xù)分析學情。把握好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chǔ),本次課程面向的是高中生,他們已經(jīng)具備相當充足的知識儲備和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本文涉及的歷史人物,比如項羽、劉邦、張良等,在歷史上都十分著名,對于高中生而言是十分具有吸引力的。但文言文的學習對學生們來說,可能還是會有些困難。在教學中,老師應(yīng)該充分利用學生對于歷史故事和歷史人物的濃厚興趣,引導(dǎo)學生自學課文。

三、說教學目標。

基于教材和學情,我從新課標的教學理念出發(fā),設(shè)計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征,欣賞本文的寫人藝術(shù)。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項羽的性格特征,提高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對于歷史人物的興趣。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分析,我確定了如下教學重難點:

【重點】分析項羽的人物形象。

【難點】欣賞本文的寫人藝術(shù)。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實現(xiàn)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教學中我采用品讀法、討論法、圈點勾畫法和情境教學法。

說完了以上內(nèi)容,下面我將就我的教學過程進行一個具體的介紹與分析,這也是我本次說課最為核心的環(huán)節(jié)。

六、說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dǎo)入。

首先是導(dǎo)入,一個好的導(dǎo)入往往能夠有效地引導(dǎo)學生快速地進入課堂的學習。在導(dǎo)入環(huán)節(jié)中,我會給學生們播放電影《鴻門宴》的視頻片段,在活躍了課堂氛圍、激起學生學習興趣之后,順勢導(dǎo)入新課《鴻門宴》。

(二)整體感知。

導(dǎo)入結(jié)束之后我將進入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整體感知是對課文的大致感受,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帶領(lǐng)學生們通讀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理清文章的脈絡(luò)。然后,讓學生們圍繞著文中的人物形象進行閱讀,為接下來的深入研讀做準備。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是解決教學重難點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首先我會讓學生默讀全文,勾畫出描寫項羽的句子,自主思考項羽的性格特征。在學生思考時,我會給學生一定提示,即注意項羽的每一句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出的,據(jù)此判斷項羽的性格。之后根據(jù)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jié)與完善,得出政治上無知、自大輕敵、不善用人這三點。然后,我會用多媒體展示歷代名人對項羽的評價,讓學生更全面、理性地認識項羽。

接下來,我會繼續(xù)引導(dǎo)學生分析作者的寫人手法。首先我會讓學生自主思考作者在塑造項羽形象時,手法上有何高妙之處,之后給學生一定時間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小組匯報,老師點評、啟發(fā)、完善并總結(jié)。在學生回答的過程中,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看過的小說和電影,想一想矛盾沖突在刻畫人物形象上的好處,讓學生明確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且能夠自覺運用到以后的寫作中去。

(四)鞏固提高。

在深入研讀結(jié)束之后,我將進入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我會安排學生們就“項羽最后為何會失敗”進行一個辯論賽,借此加深學生對項羽性格的理解,提高學生們的表達能力與思辨能力。

(五)小結(jié)作業(yè)。

為了鞏固課堂所學知識,我會結(jié)合學生的感受對本堂課所學的知識進行一個回顧與啟示,并布置課下作業(yè):結(jié)合分析項羽人物形象的方法,自主分析劉邦和樊噲的性格特征。

七、說板書設(shè)計。

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因此我在板書上將項羽的人物性格進行了概括與展示,分別是政治上的無知、自大輕敵和不善用人。此板書力圖以簡明直觀的方式將教學內(nèi)容傳遞給學生,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luò)。

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感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耐心聆聽。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二

x老師的執(zhí)教的這節(jié)《雨霖鈴》從技能意識的角度來看,并沒有很好地體現(xiàn)語文課堂教學的藝術(shù)性,雖然在某些環(huán)節(jié)也恰當?shù)剡\用了教學技能,展現(xiàn)了一定的教學功底,但是從整體上來看,技能意識并不是很強,有些地方是值得商榷,甚至是錯誤的。

首先,本視頻前一部分是x老師關(guān)于課文《雨霖鈴》的一個說課,從說課上就可以看出,x老師的技能并不怎么樣。第一,x老師在說課的過程中,沒有脫稿,幾乎都是照著稿子讀的,顯然沒有進行精心的準備,甚至可以說課的能力不強。第二,在說課的過程中,x老師的眼神很奇怪,可能是想與臺下進行溝通,但是又離不開稿子,以至于他每一次抬頭都是用眼睛向上一瞟,甚至都沒有與臺下的目光進行接觸就又迅速地低下頭去,給人一種很輕蔑的感覺。即使后來面向同學說的時候,目光也不堅定,游移不定,左右閃爍。第三,x老師的普通話并不標準,很多發(fā)音不準確,如“教學難點”說成“教學藍點”、“雨霖鈴“發(fā)成了“與您靈”、“執(zhí)手相看淚眼”讀成了“執(zhí)手相看內(nèi)眼”等,而且在很多語調(diào)和聲調(diào)的.表達上,方音顯得也過于濃重,這樣很可能會影響學生的普通話表達。

其次,在上課的過程中,在儀態(tài)方面,x老師并沒有做到“雅”,他的手會時不時地背到背后,給人一種很牛逼的居高臨下之感,讓人看了很是不爽。這樣的動作,就會使得教師失去親切感,又顯得很不自然。但是在穿著上,x老師做的還是不錯的,穿著西服正裝,踏著皮鞋,顯得很正式。在上課過程中,x教師移動的范圍就是在講臺和第一排座位之間,沒有深入到課堂內(nèi)部。上課的語言上,除了普通話不太標準外,語音、語調(diào)、語速都還是不錯的,能夠講得彬彬有禮,語速適當,聲音也夠響亮,口齒清晰,沒有口頭禪和重復(fù),這些還是值得肯定的,但是x老師在叫學生站起來讀課文的時候,眼光卻不注釋這個同學,而是到處閃爍,顯得沒有在用心傾聽,最后的時候才看這個同學,卻不是正視,而是有斜眼盯著,毫無贊賞與鼓勵的目光可言。

最后,x老師比較厲害的教學技能應(yīng)該算是板書了,這位教師最后的板書不僅字體端莊美觀,而且板書設(shè)計的也很精巧,這是技能意識方面的亮點。在組織學生學習上,這位老師也顯示出了較強的課堂組織能力,能夠充分的調(diào)動課堂氣氛,組織學生進行現(xiàn)場展示等,做的很恰當,但我怕覺得這不僅僅是教師組織能力的問題,在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很“給面”。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方面,這位教師的評價語言過于單一,很多時候就是“很好、不錯”,沒有給予學生恰如其分的評價和贊許,在這方面還是需要加強的。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三

知識與技能。

(1)熟讀《雨霖鈴》了解柳永及其婉約詞的特點。

(2)感受詞中濃濃的離別之情。

(3)了解情景交融、虛實相生藝術(shù)特點。

過程與方法。

(1)誦讀法:強調(diào)音讀、意讀、情讀,對詞作意境和作者思想情感有總體印象。

(2)問答法:在梳理詞作時教師相機提出問題讓學生解答,在問答中品析詩作內(nèi)容和風格。

(3)討論法:對詞作中疑難點進行討論。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教育學生重視感情并正確對待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引導(dǎo)學生認真審視詞中意象和情感基調(diào),體會婉約詞風。

(2)重點賞析名句,體會融情入景、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特點。

(3)感受詞中濃濃的別離情。

【教學步驟】。

一、導(dǎo)入新課。

二、檢查預(yù)習:

1、了解詞牌(學生課前作好資料卡準備)。

2、了解詞人(學生課前作好資料卡準備)。

出示多媒體課件教師簡要點撥:柳永雖然才情卓著,但早年屢試不第,一生仕途坎坷,生活窮困。經(jīng)常出入娼館酒樓,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他同歌伎的交往并不像浪蕩公子,紈绔子弟之流的風花雪月,雖然身份不同,但在歌樓酒館,他找到了感情的寄托,找到了發(fā)揮才華的地方。正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痹谒暮芏嗉炎髦?,很多取材于同歌伎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

3、預(yù)習字詞疑難生生對答。

教師預(yù)備內(nèi)容:帳飲、無緒、竟、凝噎、暮靄、堪、縱。

三、聽讀全詞感受離別。

第一步:教師范背全詞。

第二步:學生初讀全詞,讀準字音。

第三步:師生聽多媒體范讀。

師生共同探討誦讀要注意的問題:感情基調(diào):悲戚低沉。

(學生集體朗讀全詞)。

四、品讀全詞體味感情。

1、學生分小組討論重點分析上下闋寫景抒情部分,并概括詞的上下片內(nèi)容。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出示板書:《雨霖鈴》。

敘別前(實)--情語:執(zhí)手相看淚眼。

景語情景交合。

情語實寫:寒蟬驟雨長亭蘭舟虛實相濟。

思別后(虛)--景語虛寫:煙波暮靄楊柳岸曉風殘月。

2、學生觀看flash圖片,進一步體會全文的思想感情。

3、根據(jù)詞上下片的`內(nèi)容,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一個送別場景或回憶自己親身經(jīng)歷過的惜別事件。

4、作者在本詞中抒發(fā)了什么情感?他和我們的情感相同或是相似嗎?(學生再次集體朗讀全詞,注意讀出感情,然后回答問題)。

五、賞析名句體會意境。

1、本詞抒發(fā)了跟情人難舍難分的感情,從哪些詞句最容易看出這種情感?

2、還有幾句不能直接看出與情人難舍難分之情,那么這幾句到底有沒有這種情感(引導(dǎo)學生賞析名句,準確把握詞中景物描寫所起的作用)。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教師明確:開首這三句,簡單看,只是交代送別的時間、地點,然而細心留意,景物特點:“蟬”是“寒”的,特指是秋后的蟬,秋有蕭索感受,而蟬在凄涼急促地鳴叫,傍晚時分讓人有落寞之感,更兼雨后帶涼意。再看詞人,一個“對”讓我們聯(lián)想到他的動作可能是“呆”對著長亭。這樣,這里的景已不是單純的景物。一陣驟雨過后,景色特別鮮明刺眼,周圍都是凄切的蟬聲,又正是暮色蒼茫時分,對著這送別的長亭,這是多么動人愁思的境界呵!可見這里著重的是在釀造一種足以觸動離情別緒的氣氛,先給人一種無可奈何的感受,打下情感的基礎(chǔ),以增強下面抒寫情事的真實性和感染力。這句要讀得凄涼、落寞。

(2)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教師明確:江面上,輕煙籠罩,浩淼空曠,傍晚的云氣重重地下壓,所以是沉沉的暮靄。給人一種壓抑、郁悶的感覺。還沒有離別,便想象行程遙遠,空曠廣漠中充滿著漂泊無依的愁緒。想到從此天各一方,心情更加暗淡,移情入景,水色天光便披上了陰影。這句要讀出蒼茫、孤獨味來。

(3)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在此句中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lián)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wù)効捶ā?/p>

教師明確:關(guān)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xiàn)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聞官兵收河南河北》)哀時——曹操為功業(yè)人才而愁,發(fā)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感慨?!抖谈栊小?愁時——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關(guān)于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關(guān)于風: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jié)。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p>

總結(jié):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弊髡呓M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xiàn)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

(回想整首詞,指名背誦)。

六、課下作業(yè)。

學生分組為本詞寫一個腳本,然后交流。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四

學習難,語文學習尤其難。有教師能把語文學習變成容易的事、享受的事,恐怕是天方夜譚吧。然而,在8月全國語文學習科學研究會“轉(zhuǎn)變學習方式,構(gòu)建學習型課堂”的競賽活動中,沈文濤老師(一等獎獲得者)執(zhí)教《雨霖鈴》一課,在這方面作了一次可喜的嘗試。

一、讓學生沉醉其境,體驗作者痛感。

一般教師執(zhí)教詩歌總喜歡先讓學生“知人論世”,講一番背景知識,幫助學生理解詩歌;而沈老師執(zhí)教《雨霖鈴》時,卻一反常態(tài)避開這種似乎必需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課開始,他踏著鄧麗君演唱的《雨霖鈴》走上講臺,與學生一起靜靜地聆聽一代歌后美妙的歌聲。歌聲一停,他連上什么課文也不交代,而是伴著剛才的樂曲(已刪除唱詞)朗誦柳永的《雨霖鈴》。接著,再伴隨音樂縱情朗讀他改寫的小散文。此時此刻,除了教師的朗讀聲,全場一片寂靜,有幾個女生眼睛里都噙滿了淚花,之后,教者才讓學生打開課文齊聲涌讀《雨霖鈴》。這一歌三誦,整整花了十分鐘時間。沒有剖題,沒有板題,沒有講作者,沒有任何背景介紹。為什么?一是給足學生整體感知的時間,二是使足引導(dǎo)學生進入詞作情境的招數(shù),三是去除影響學生進入忘我境界的“雜音”。目的只有一個,千方百計地讓學生進入“高峰體驗”(馬斯洛語)的境界,使他們充分體驗詞人纏綿悱惻的傷痛之感,以完成從審美痛感到審美快感的順利轉(zhuǎn)化。

經(jīng)典文學作品本身就有著強大的情感張力,具有傷痛色彩的詩歌更易于撼動人與感染人;作為少男少女的高中生有著強烈的情感接受力,更易于產(chǎn)生共鳴,陶醉其中。在此種情景下,所有抽象的講解、說教、討論以及作者介紹都是多余的。讓學生直接接觸與真切感受作品,走進作者創(chuàng)造的形象世界,在詩歌教學中是至關(guān)重要的。教者深諳詩歌教學之道,讓學生通過聽歌、聽朗誦、參與朗誦,傾心體驗多情才子柳永創(chuàng)造的《雨霖鈴》。此刻,沈老師連課題都沒有板書。他要使其他動作“輕些”、“輕些”、“再輕些”,讓干擾的“雜音”少些、少些、再少些。他是怕干擾學生走進作者情感世界的步履,擔心影響學生形成痛感的“高峰體驗”,以致無法將痛感轉(zhuǎn)換為快感。

學生聽歌曲、聽詞作朗讀、聽小散文朗誦與集體朗誦詞作這四步學習,雖不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但也近乎“歌之詠之”。如果像一般教師那樣只實施一步兩步,學生未必能沉浸其中,陶醉其里。

當然,這四步之后盡管有人動情盈淚,卻只是走進詞人情感世界的初級階段,即整體感知階段,而要真正進入作者的情感深處,還需要進行必要的理性解讀。學生在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的共鳴而“說不清,道不明”是“痛”還是“快”之際,自然會產(chǎn)生“知其所以然”的欲望。沈老師趁著這樣的態(tài)勢轉(zhuǎn)入理性分析階段,通過“寫得怎么樣”的發(fā)問,引出“心靈痛感往往能產(chǎn)生欣賞快感”的學理介紹,過渡到…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中‘傷離別’”的主題,消解學生心中諸多問題之核心塊壘。諸如為什么會“無緒”、“無語凝”、“更與何人說”,詞人為什么要寫“寒蟬”、“長亭”、“暮靄”、“楊柳岸……”,全都可以從“不堪于冷落清秋節(jié)中傷離別”之中找到解答。

二、讓學生建構(gòu)圖式,產(chǎn)生認知快感。

對文學作品進行理性解讀,是從局部到整體,還是從整體到局部?閱讀理論界早就有了結(jié)論,“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應(yīng)當交替進行,不可偏于一種方式。然而,解讀的內(nèi)容繁多而復(fù)雜,一般教師只會從頭到尾依次展開,把“芝麻綠豆”的知識與內(nèi)容全都雜亂無章地搬出來,還聲色俱厲地強調(diào)“考試會考到”。不僅大煞文學欣賞之風景,而且讓學生記憶苦不堪言。沈老師先拎出“‘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中‘傷離別”’這個中心,且以之為詞眼,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全詞。教者這樣做的理由很簡單,因為本課是從整體欣賞詞作開始的。如果從整體欣賞一下子跳到局部解讀,不僅突兀不自然,而且逆其學理。學如析薪,貴能順理;逆理橫斷,學之大難,教之大忌。

教者這樣做不僅上承整體感知,而且讓學生以“惜別之傷”為線索串起一系列內(nèi)容,可謂“彩線串珠”。更為精彩的是,在“師生、生生討論”中建構(gòu)了一個相對完美的認知圖式(或曰“認知結(jié)構(gòu)”、“認知框架”)。

沈老師幫學生建構(gòu)的這種寶塔式認知圖式(加粗的文字為課后作業(yè)的答案),把這一課所涉及的語文知識與相關(guān)內(nèi)容作了網(wǎng)絡(luò)式加工,不僅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賦予了嚴謹?shù)倪壿嬒到y(tǒng),具有一種邏輯美。這種邏輯美不僅美在它的形式,從塔尖到塔底,從一級到五級;而且美在它的內(nèi)容,塔尖統(tǒng)領(lǐng)塔身與塔底,塔底支撐塔身與塔尖。

建構(gòu)這種認知圖式更為重要的意義與價值,還在于讓學生產(chǎn)生理性的認知快感,學時易理解,學后易鞏固,用時易提取,學習者何樂而不為?誠如布魯納所言,學習者最大的樂趣則是獲得知識的樂趣。

三、讓學生超越文本,獲取創(chuàng)造美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遍喿x教學不僅要源于文本,而且要超越文本。只有這樣,文本才能物盡其用,充分發(fā)揮其促進學生提高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功能。所謂“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應(yīng)是這個道理吧。據(jù)此,沈老師和學生在這一課即將結(jié)束時,作了一個更有價值的嘗試。

他問:“這‘首詞把男女離別的傷感,寫得這么凄楚與銷魂,是不是傷感就是古代惜別詩歌的最高境界呢?”一石激起干層浪。學生認為未必,與傷感相對的還有豪邁。然后,教者順勢舉出高適的《別董大》、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等例子予以汪明。接著發(fā)問:“我們鑒賞惜別詩歌,喜歡傷感還是豪邁呢?”在學生答出“都有欣賞價值”后進一步升華:“如若我們寫惜別詩文,是選擇傷感還是豪邁呢?”在學生選擇豪邁之后,教者作了肯定,并解釋其原因:“傷感大多凄楚悲切,充滿消沉情調(diào)”,“豪邁大多豁達開朗,充滿積極傾向”。這不僅照應(yīng)了前面“一般情況下就是這樣”的肯定,而且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正確的引導(dǎo)。

沒有思維發(fā)展的閱讀快感往往是短暫的、膚淺的:超越文本的閱讀快感才是恒常的、深刻的,才是從生命底處中煥發(fā)出來的美感。文本是一堵墻,也是一扇窗。把它作為一扇窗,由此觀賞到的世界,遠比眼前作者建構(gòu)的文學世界美妙得多、豐富得多。沈老師這種讓學生生成超越文本的價值取向的教學策略,無疑也給我們廣大師生打開了一扇視及千里的窗戶。

(伴著鄧麗君演唱《雨霖鈴》優(yōu)美的歌聲,教者走上講臺。)。

(生齊誦)。

師:這首詞(板題)寫得怎么樣?

生:說不清??傊呛芷鄾?,很悲苦。

生:戀人之間惜別時的凄涼和悲苦。

師:怎么看出來是戀人之間的?

生:“執(zhí)手相看淚眼,競無語凝噎?!薄憧v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都應(yīng)該是男女之間的表現(xiàn)。

師:真不簡單,有理有據(jù)啊。柳永(板書)有沒有點出這種惜別之情?

生: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師:對。其凄涼和痛苦這兩句也能概括。即…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中‘傷離別…(板書)。請把這個重組的句子齊誦三遍。

(生齊誦)。

師:下面我們來看整篇是如何表現(xiàn)這個凄涼和痛苦的,是怎樣圍繞這個中心層層展開的?

(師生、生生討論)。

生:這首詞是分上下闋來寫的。上闋的前三句點明分別的時間和地點,景物描寫很細膩,營造了凄涼的氛圍,奠定了全詞悲涼的基調(diào),渲染了人物離別時悲傷的心情。然后是分別時的場景,用了白描的手法,把離別的情景寫得十分真切感人。下闋是作者想象到離別之后的情景,把借酒消愁愁更愁的情緒物化得非常具體。楊柳、曉風、殘月本是自然之景,現(xiàn)在是作者內(nèi)心悲涼的寫照。柳葉無依。曉風凄涼,明月殘缺,有情人不能相聚。何其凄慘。何等悲涼!再寫“此去經(jīng)年”,良辰好景也沒有心情玩賞,不值一看。最后寫有再多的“風情”也沒有人可以訴說的痛苦。

師:說得太好了。一層層分析過來,特別到位。賞析詩詞就要這樣,細心閱讀,用心揣摩。

師:還有補充賞析的嗎?

生:我想再說一下前三句。開頭的“寒蟬”是秋天的蟬鳴,點明時間;“長亭”是交代離別的地點,又是傍晚時分。整個情景非常凄涼。

師:一切景語皆情語。開篇三句不僅交代背景,而且渲染離別氣氛,奠定全詞基調(diào)。

生:我覺得這三句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有聽覺,也有視覺的描寫,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這三句都是四字句,比較整齊,和下面的長句子相互映襯。

生:前面同學說得特別完整,我來說下闋吧。作者宕開想象,寫自己對情人長久的不舍,就是在特別好的時辰,特別好的地方,沒有知己,無人可訴說心中的情意,特別傷心。

師:這種傷心已經(jīng)超越了“清秋節(jié)”。在時間上延伸開來。悲傷情緒充塞了未來!

生:我最喜歡的還是上闋的`最后一句。這首詞通篇被離別的愁緒充塞著,但是這一句展現(xiàn)了一幅非常廣闊、渺遠的場景,他的愁緒擴展到一個更加遙遠的空間,上升到一個更加沉重的層次。

師:特別好。同學們注意到了虛實相濟的妙處。上片主要實寫,但這一句是實中有虛,是由實而虛的關(guān)鍵句。作者前面實寫清秋節(jié)的別離,到這里,自然的“清秋節(jié)”漸漸演化為作者心中的“清秋節(jié)”。至此。作者的心境已經(jīng)與自然的情境融為一體。

師:這是寫景,更是寫情。這里的景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同學們可以試著用比喻的句式把這種情景關(guān)系直接表現(xiàn)出來。

生:離別之傷啊就像千里煙波那么綿長幽深,就像沉沉暮靄那么沉重壓抑,就像遼闊楚天那么無邊無際。充塞天地。

師:這里也有前面提到的點染手法。何為“點”?何為“染”?

生:以“去去”重疊,表明行程之遠,此為“點”;以“煙波”、“暮靄”具體描繪遠之形態(tài),此為“染”。

生:寒蟬,長亭,酒、蘭舟……。

師:好的我們回看全詞,簡要概括一下。

生:我覺得可以聯(lián)系柳永的背景資料、他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但屢次科舉失利、他就去為歌女寫詞,讓她們傳唱在那里他得到了知已,當要離開她的時候,當然是不舍的,而且前途渺茫。內(nèi)心是壓抑的,所以特別悲傷。

(投影柳永生平)。

師:柳永仕途坎坷,他在最狂妄的年紀被折斷了理想的翅膀,在京城再也待不下去了,不得不離開心上人。真誠愛護過他、給過他慰藉、關(guān)心過他的心上人也將和他天各一方。至情至痛才有了這千古佳作!

師:這種感情讀出來就會更加感人。請同學們聽老師范讀。

(學生齊讀)。

(學生點評,再讀展示)。

生:恐怕不是。

師:同樣是惜別詩,除了傷感型,還有豪邁型、誰知道豪邁型的惜別詩詞,

生:高適《別董大》“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表達對朋友的美好祝愿,

生: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生:好像都喜歡。

生:傷感纏綿悱惻,體現(xiàn)柔美;豪邁豪爽瀟灑,體現(xiàn)剛美。

生:都有欣賞價值。

師:說得好!如若我們寫惜別詩文,是選擇傷感,還是豪邁呢?

生:選擇豪邁吧。

師:一般下情況是這樣因為傷感大多凄楚悲切,充滿消沉情調(diào);豪邁大多豁達開朗。充滿積極傾向自然應(yīng)該選擇后者。下課。

課后作業(yè):根據(jù)《雨霖鈴》詞作內(nèi)容與藝術(shù)手法,完成“認知圖式”表格中的填空。

主持人語。

為什么要做課例評析?我們可以有很多答案,但基本的出發(fā)點,就是點出課例的外顯特征和背后學理,讓讀者和聽者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

張老師從三個方面來評析沈老師的課:“讓學生沉醉其境,體驗作者痛感”、“讓學生建構(gòu)圖式,產(chǎn)生認知快感”、“讓學生超越文本,獲取創(chuàng)造美感”。每一個方面,前半句是點出課例的特征,后半句揭示教學的效果或者目的,而學理的分析則貫穿其中。課例評析,其道也大,其式也豐,其術(shù)也多,但觀點鮮明,持論有據(jù),令人受益,是不管何種評析都要首先做到的,張老師這篇評課稿庶幾近之。

從沈老師的課來看,確實很好。這好,不僅僅是沈老師的教學設(shè)計,更在予學生的表現(xiàn),學生已經(jīng)熟稔于詩詞鑒賞之道了。課的精彩主要是學生精彩,學生精彩跟教學設(shè)計和教學調(diào)控是分不開的。

當然,好的課例及其評析更在于提出問題,讓人思考。譬如要達到營造氣氛,讓學生身歷其境的目標,連“作者介紹”都是“多余的”嗎?任何場景和細節(jié)的背后都是有故事的,了解故事和人,更能讓場景和細節(jié)豐富起來。譬如學生還處在“憤”、“悱”狀態(tài),教師就“轉(zhuǎn)入理性分析”,一般效果都不會太好。如何突破文學體驗教學中的這個難題?還需要更多的教學探索。譬如張老師肯定沈老師的情感價值導(dǎo)向,也值得進一步斟酌:“因為傷感大多凄楚悲切,充滿消沉情調(diào);豪邁大多豁達開朗,充滿積極傾向。自然應(yīng)該選擇后者。”果真如此?人類的情感悲欣交集,如果能夠?qū)?,則“暮靄沉沉”的“楚天”也要變成“解放區(qū)的天是明朗的天”了。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五

一教材:

知識與能力。

1了解詞的相關(guān)知識。了解柳永詞的相關(guān)風格。

2積累字詞及名句,流暢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過程方法。

通過感受形象,分析意象意境,把握感情,品味語言,學習藝術(shù)特色,掌握鑒賞詩詞的基本技巧。

情感態(tài)度價值。

培養(yǎng)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趣味,使學生感受詞的魅力,感受古人離別時幽怨傷感之情,傷離別,重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理解虛實結(jié)合,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2讓學生掌握鑒賞詩歌的技巧,做到“舉一反三”。

二教法:

詩詞有的基本鑒賞方法已有所掌握,學習本課之前必修一第一單元的詩歌教學已經(jīng)比較系統(tǒng)的講述了詩歌,并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分析詩歌意象和品味詩歌意象和情感的能力但很少能有獨立運用這些方法來分析作品,所以要引導(dǎo)學生進入特定的審美意境,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重點在于,抓住關(guān)鍵詞理解景之妙處,情之真切,感受詩中意境和感情,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特色。

三學法:

研讀討論法,合作探究法。讓學生利用網(wǎng)絡(luò)或參考書,了解作者、作品等相關(guān)知識和背景。

四教學過程:

以“導(dǎo)---讀--聽--賞--背--練”為核心,展開教學。

1、導(dǎo)入:學生列舉幾句離別主體的詩句,教師補充:離別是一種常事,文人筆下的離情或深沉,或豁達或婉約,當然將離別寫得最纏綿的當推婉約派代表此人柳永的《雨霖鈴》。

2、介紹詞的相關(guān)知識(按段落,風格,長短)。

3、作者及其寫作背景介紹:學生回答自己所了解的柳永,教師補充。介紹寫作背景明確三點(1)名字:柳永、柳三變、柳七、柳屯田。(2)特點:精通音律,擅長詞曲,創(chuàng)制慢詞,貼近市民,“變一代詞風”。(3)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

4、解題:明確《雨霖鈴》是傷感的詞牌名,奠定文章基調(diào)。

5、整體感知:朗讀課文整體感知詞的內(nèi)容和感情。

(1)學生自由誦讀一遍,體會感情基調(diào)。

(2)學生聽范讀,要求正字音,把握節(jié)奏。

(3)指名學生誦讀,教師根據(jù)出現(xiàn)的問題指導(dǎo)誦讀:韻腳的音要稍長,以體現(xiàn)凄涼、傷感之情:切、歇、噎、節(jié)、月;需要重讀的字如:念字等。

(4)學生進行齊讀:這樣學生有目的的進行了四遍誦讀之后,對內(nèi)容也就有了大致的了解,也體現(xiàn)詩詞誦讀的重要性。

(5)質(zhì)疑討論,合作探究:(剛才是通過誦讀來意會全詞,那么下面我就要求學生以討論的形式來言傳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真切的體悟了)。

6精讀(體會意象,意境,把握作者感情,學習藝術(shù)特色及鑒賞詩歌的方法)。

組織學生分組討論詞的上片和下片分別寫了哪些景物(意象),它們在表現(xiàn)詞的內(nèi)容和詞人的情感上有什么作用?(通過對這一問題的探究討論,學生不但明確了詞的內(nèi)容,更對作者的濃濃的離愁別緒有較深刻的體會。從而突破了教學難點。)。

7拓展思維:鑒賞詩歌的技巧?

1總思路:意象--意境--表現(xiàn)手法--情感(通過哪些景物?景物有何特點?描繪怎樣的畫面?表達什么感情?)。

措施:看題目,典型景物,關(guān)鍵字詞。

2你最喜歡那句話?原因是什么?

8板書設(shè)計。

雨霖鈴。

景情。

別前寒蟬驟雨長亭悲戚。

(實)。

別時蘭舟煙波暮靄楚天不舍愁苦。

(實)。

別后楊柳曉風殘月孤寂落寞。

(虛)。

9歸納:通篇“傷離別”三字構(gòu)思;先寫離別之前,重在勾勒環(huán)境;次寫離別之時,重在描摹情態(tài);再寫別后想象,重在刻畫心里。一切景語皆情語”,柳永以清秋之蕭瑟,寫離別之凄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虛實相生,達到了情景交融天衣無縫的境界。

10總結(jié):從整體上看,這首千古名詞,全詞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情深意摯,凄楚動人,具有極強的婉約美,在步步的推進中顯出情感的深沉與婉約。

12反思。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六

(一)情感目標:借助多媒體和教師對作品的體驗,帶領(lǐng)學生以真摯的感情品讀作品,培養(yǎng)詩歌興趣和文學素養(yǎng)。

(二)知識目標:

(1)通過反復(fù)朗讀,感知作品內(nèi)容和思想感情;

(2)掌握寫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

(3)鑒賞意象,掌握婉約派的特點;

(三)能力目標。

引導(dǎo)學生學會合理、充分使用網(wǎng)絡(luò)資源,進行自主式、探究式學習,開拓知識面,豐富教學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1、理解古典詩歌傳統(tǒng)意象在作品中傳情達意的效果。

2、體會理解的基礎(chǔ)上背誦《雨霖鈴》。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導(dǎo)入:

詩話故事:《歷代詩余》卷一百十五引俞文豹《吹劍錄》:“東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問:‘我詞何如柳七?’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東坡為之絕倒。

1、柳七所指何人?

2、從答話中說明了詩歌鑒賞的那方面問題?

一作者簡介。

北宋詞人柳永,字耆卿,原名三變。在家中排行第七,所以后世也有人稱他為“柳七”。后來他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也被稱作“柳屯田”。柳永年輕時到卞京應(yīng)試,常常和歌妓們一起生活,為人狂放不羈。當時的皇帝宋仁宗聽到柳永這個人之后,說:“此人任從風前月下淺斟低唱,豈可令士宦!”所以柳永落地了。到了景佑元年,也就是柳永在47歲左右的時候,他才進士及第。柳永終生潦倒,據(jù)說在他死后,家中沒有多余的錢來安葬他,只能由幾個歌妓一起出錢葬在了南門外。柳永的詞作音律諧婉,詞意妥帖;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其擅長抒寫羈旅行役之情。詞作中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在當時流傳很廣,對宋詞的發(fā)展也有一定的影響。后人對柳詞的評價也較高。

二、題目和背景解說。

n《雨霖鈴》這一詞調(diào),又名“雨霖鈴慢”,唐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相傳,唐安史之亂中,玄宗西逃入蜀。楊貴妃在馬嵬坡被賜死后,玄宗日夜思念。入斜谷后,遇上連日霖雨,在棧道中,又聽見鈴聲陣陣,倍感凄涼哀婉,于是作《雨霖鈴曲》,寄托思念之情,調(diào)極哀怨。前人稱“一曲霖鈴淚數(shù)行”,可見一斑。宋代成為詞牌名。在詞史上,雙調(diào)慢詞《雨霖鈴》最早的作品,便是柳永的這首詞。而當時的柳永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壓抑,決定離開汴京(河南開封)到外地去。但一想到從此將不能與心愛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愛的慰藉,更是覺得痛苦萬狀。這首詞就反映了柳永當時的這種復(fù)雜心情。下面請大家聽一聽課文的朗讀。

三、指導(dǎo)朗讀。

1、教師范讀或播放錄音,學生感受詞的感情基調(diào)。

2、聽完了詞大之后,同學們感覺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應(yīng)該是怎樣的?

明確:凄切低沉(從文章中找依據(jù):凄切、傷離別)。

3、明確了詞的感情基調(diào)之后,我們來齊讀一遍,看看同學們對這首詞的感情基調(diào)把握的怎么樣。

(過渡:我覺得大家可以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在讀文學作品的時候,我的心是不是和作者的心以同一個頻率在跳動,我是否被感動了。

如果你感動了,你又不妨用聲音把它表達出來。

實際上,在很多時候我們不防用我們的聲音來表達文學作品所包含的情思,那個時候,你將會驚喜地發(fā)現(xiàn),你獲得了一種另辟蹊徑的愉悅和享受。)。

5、下面我們先把上闋一起來讀一下。

(我們還可以把這首詞處理得更細膩一些。要想用聲音更細膩地處理這首詞,有個前提,那就是得深刻地理解這首詞。讓我們一起進入到這首詞的血肉和肌理中去。)。

四、詞的鑒賞。

明確:

上闋:離別時難分難舍的情景。

(離別難)。

下闋:離別后孤寂凄清的情景。

(思念苦)。

節(jié)令:寒蟬。

地點:長亭。

時間:晚。

天氣:驟雨初歇。

渲染氣氛:蕭瑟凄涼。

表達感情:詞人與戀人將別未別時的痛苦心情。

3、“都門”三句展現(xiàn)了什么場景?

明確:京城門外,情人設(shè)宴餞行,離別的.愁苦使這對情人對佳肴美酒也興味索然。正在難舍難分之際,船家催促出發(fā),此時此刻,離別的痛苦達到頂點。

4、怎樣理解“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明確:兩手緊緊拉在一起,兩眼被酸楚的淚水模糊,便縱有千言萬語,也難以一一傾吐,只好無言以對,淚眼相看。這兩句用白描的手法,把彼此的眷戀之情、又無可奈何之心寫的非常深刻.

明確:不對。作者選用三種景物來表達心情。用“千里”形容“煙波”,表明煙波的浩淼,去程的遙遠;用“沉沉”形容“暮靄”,表明暮靄的濃厚,天地的蒼茫;用“闊”形容“楚天”表明楚天的遼遠無邊。作者正是用如此廣闊遼遠的空間,以及如此濃密深重的霧靄,來表現(xiàn)離情之深之痛和自己前途的渺茫。

5、自由討論。

同學們自己鑒賞下闋,你喜歡下闋中的哪一句,為什么?

(由學生自己討論)。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p>

明確:在此句中詞人寫到了一些中國古典詩歌中常見的典型意象,如酒、柳、風、月,這些意象給你什么樣的聯(lián)想呢?請同學們給合之前所學,討論3分鐘,談?wù)効捶ā?/p>

教師明確:關(guān)于酒:常言借酒消愁,酩酊大醉后,把一切苦惱拋諸腦后,依依惜別時,“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就痛快地一醉而別。自欺欺人也好,逃避現(xiàn)實也罷,“醉翁之意”已不在酒了。喜時——杜甫說:“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保ā堵劰俦蘸幽虾颖薄罚┌r——曹操為功業(yè)人才而愁,發(fā)出“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钡母锌!抖谈栊小罚┏顣r——李白失意官場,說:“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保ā缎葜x眺樓餞別校書叔云》)蘇軾也說:“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保ā端{(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李清照思念丈夫時,說:“三杯兩盞淡酒,怎敵它晚來風急?”(《聲聲慢》)王維送別元二,說:“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

關(guān)于月: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悲歡離合。月是離合的象征,何況是殘缺不全的月,最易引起詞人的愁思。

關(guān)于風:古語有云: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別讓人傷感的季節(jié)。曉風輕拂,帶來的并不是快意,而是涼意,凄涼的感覺。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p>

總結(jié):柳有“留”意,殘月西掛,伊人不再,曉風侵人,徒添冷意,借酒消愁愁更愁?!敖裣菩押翁帲織盍稌燥L殘月?!弊髡呓M合了最能觸動離愁的景物入詞,釀造意境,增添了抒情色彩,渲染了濃烈的氣氛,更能展現(xiàn)出微妙的心理活動,挑動讀者的心弦。

小結(jié):“一切景語皆情語”,柳永以清秋之蕭瑟,寫離別之凄惻,即景抒情,融情入景,達到了情景交融的境界。

課后作業(yè)。

1.比較鑒賞:將柳詞與蘇詞作比較。

體會其風格的差異。

2.熟讀并背誦詩篇。

附:上闋朗讀指導(dǎo)。

解讀第一句話“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p>

師問:為什么?

學生發(fā)言指出此句話雖明寫景,卻暗含情,環(huán)境氛圍多悲戚之意。

教師明確:這句話作者以凄涼的環(huán)境來暗寓他凄涼的離愁。所以,此句起調(diào)應(yīng)起得低沉傷郁,句與句之間應(yīng)做稍長的停頓,要讀出“悲”、“涼”的味道來。

解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

隨便抽一個同學。

(讓他想象)現(xiàn)在,你馬上要和你的一個最要好的朋友分別,你到機場或車站去送他,兩個人彼此握著對方的手,眼淚無聲地落下,想開口安慰一下對方,可這一開口,到化成了一片哽咽唏噓之聲。

讓學生深入到這種情景中去,并試著用此種感情來讀:“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零噎?!?/p>

(進一步引導(dǎo)學生得出)此處寫離別之情,當屬離別之情的高潮。所以讀這一句,語調(diào)應(yīng)該來得更凄切一些。

我想,這一句話由感情細膩的女生來讀會取得很好的效果。

女生朗讀。

解讀“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p>

我想這樣來讀這句話,大家看行不行。

師以一種極有氣勢的,昂揚爽朗的語調(diào)朗讀。

(學生對此反映極強烈,議論紛紛,均表示這樣來讀這句話不妥。)。

在你們陳述你們的意見之前,我先來說一說我這樣來處理的原因。此句景象闊大。大凡闊大之象,即有氣勢。我這樣來處理就是為了表現(xiàn)一種氣勢。

我讀出這種氣勢沒有?

生答:讀出來了。

那么這樣處理好不好呢?

生答:不好。

我讀出這句話的味道沒有?

生答:沒有。

那我們這里該讀出什么味道來?

學生舉手發(fā)言,他們認為老師的朗讀處理方式違背了本詞的基調(diào),且這句話所寫之景象仍是飽含愁緒的。

繼續(xù)問:這里僅僅只有因與心愛的人分別而造成的離愁嗎?還有沒有可能由其他什么原因引起其他什么愁緒?(提示結(jié)合前面看到的提示信息來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討論,并舉手作答,得出結(jié)論:還有此去前途未卜,前途渺茫的身世之嘆,失意之愁。

教師總結(jié),并提示讀這一句的時候在凄切的基調(diào)上應(yīng)加上蒼茫厚重之感。

這句話由男生來讀比較合適。

全體男生讀此句。

好了,上闋我們分析得比較熟透了?,F(xiàn)在,我們醞釀一下情緒,然后帶著剛才大家一起分析品味出來的微妙細膩的情緒把上闋來一次完美的表現(xiàn)。

生齊讀。

分組討論,每組選派兩個同學代表發(fā)言。一個同學負責朗讀,一個同學負責解說他們這樣來朗讀的原因,他們要表達什么樣的情緒。

學生討論。

結(jié)束語:送大家一句話:學會聲情并茂地品讀文學作品,學會聲情并茂地品讀生活,你定會收益匪淺。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七

《促織》是《聊齋志異》中的一篇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小說。它以明代皇室尚斗促織,并征之于民間,給百姓帶來深重苦難為背景,通過描寫主人公成名因被迫交納促織而備受摧殘、幾乎家破人亡的命運,反映了皇帝荒淫無道,巡撫縣令胥吏橫征暴斂的罪惡現(xiàn)實,寄托了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曲折地表現(xiàn)了對清代黑暗現(xiàn)實的強烈憤慨。

《促織》揭露社會的黑暗,鋒芒所向,從皇帝直到里胥,譴責了整個統(tǒng)治階級和各級行政官員。是一篇血淚的控訴,卻編寫成一出悲喜劇,以喜寫悲,叫人開心不起來,反而更讓人覺得沉痛。至于藝術(shù)成就方面有三大特點:第一,情節(jié)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第二,描寫細膩生動,情態(tài)畢現(xiàn);第三,現(xiàn)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的完美結(jié)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文學常識,了解本文借古諷今的特點。(知識目標的設(shè)定有利于幫助學生基礎(chǔ)知識的積累,培養(yǎng)對作家作品的興趣。)。

能力目標:歸納文言現(xiàn)象,掌握學習規(guī)律。(能力教學目標的設(shè)定正是體現(xiàn)了語文學科性質(zhì)的“科學性”。)。

情感目標:揭露封建社會的罪惡,寄托對受盡欺凌和迫害的下層群眾的深切同情。(這個教學目標體現(xiàn)了“人文性”,使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的價值觀與情感觀。)。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理清曲折離奇、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線索,把握作品主題。(探討此教學重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組織概括語言的能力和鑒賞名篇名著的方法。)。

教學難點:鑒賞細膩生動、真實感人的心理描寫。(掌握了此心理描寫方法對學生作文的提高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教學方法】。

講解法(重點放在引領(lǐng)學生把握課文的特點與基礎(chǔ)知識上)。

疏通法(重點放在指導(dǎo)學生對文言詞句的疏通上)。

討論分析法(重點放在對課文的情節(jié)線索整理上)。

總結(jié)歸納法(重點放在對具體段落的分析歸納上)。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1、導(dǎo)語設(shè)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增加他們對古代文學人物的了解,從而提高他們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和愛好。)。

清代鄒弢的《三借廬筆談》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怪人”:此人家里窮得叮當響,他典當了所有破舊衣物,置辦茶水擺在路邊,供過往行人歇腳、解渴,但他不收一分錢,只要求每個歇腳的人給他講個新奇的故事。原來此人是在搜集寫作素材。他遵照一位駝背老人說的“甜、酸、苦、辣”四個字去做。“甜”就是嘴巴要甜,對人和氣,男女老少都能接近;“酸”指心腸酸,故事里的人傷心,他就跟著落淚;“苦”指寫作吃苦,不管條件多么艱難,都要堅持不懈;“辣”指文字有鋒芒,尖銳潑辣,能警世醒人。他白天聽,晚上伏案寫作。這個“怪人”就是清初著名文學家蒲松齡。

2、解題。

(遵循“回到原著去”的原則,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課后能閱讀《聊齋志異》,擴大知識面,提高自身文學的修養(yǎng)。也正是完成教學目標中的知識目標。)。

蒲松齡(1640——1715)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淄博)人。清代小說家,出身于沒落地主家庭。天資聰明,學問深厚,十九歲時連中縣、府、道三個第一,但此后屢應(yīng)省試不第,年七十一,始被補上歲貢生,一生憂郁自傷,窮愁潦倒。從二十歲左右開始寫作,歷時二十余年,創(chuàng)作了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另有詩、文集《聊齋詩集》、《聊齋文集》。

《聊齋志異》是蒲松齡傾力創(chuàng)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傲凝S”是作者的書齋名?!爸井悺本褪怯浭龌ㄑ砑捌渌恍┗恼Q不經(jīng)的奇聞軼事。作者巧妙地通過這些離經(jīng)虛幻的故事,大膽地揭露社會多方面的黑暗現(xiàn)實,贊美了青年男女敢于沖破封建禮教樊籬的精神,抒發(fā)了作者自己滿腔的“孤憤”。郭沫若曾題蒲松齡故居聯(lián):“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木三分?!崩仙犷}聯(lián):“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簡明而生動地道出了《聊齋志異》的文學特點。

《促織》是《聊齋志異》中的名篇,作者通過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納蟋蟀,以致傾家蕩產(chǎn),但又終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殘酷,辛辣地諷刺了“一人飛升,仙及雞犬”的丑劇,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八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陳情表》。我說課的內(nèi)容分為五部分:

《陳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語文第五冊第二單元的自讀課文。本單元的四篇課文都屬于中國古代散文。單元教學目標是通過誦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鑒賞文章的語言特色。

新教材在文言教學編排上有明顯的“兩重”,“兩重”是指重視誦讀,重視積累; 根據(jù)教學大綱,分析本文特點,結(jié)合學生實際,特確定如下教學目標:

1、熟讀并背誦課文,積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識。

2、品味作者在敘述中蘊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義。

3、鑒賞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詞得體的寫作技法。

教學的重點仍然是實詞虛詞

教學難點是體味真情,體會作者怎樣逐層深入地敘事陳情

主要指導(dǎo)學生用“四讀法”(速讀、誦讀、品讀、研讀)并結(jié)合適度的課堂討論,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完成對課文的理解。

1、導(dǎo)入新課

蘇軾曾經(jīng)說過:讀《出師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忠,讀《陳情表》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孝,讀《祭十二郎文》不下淚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們共同體會《陳情表》中的“孝”

陳情表 (板書)

2、解釋題目所涉及內(nèi)容并引出作者和寫作背景

陳:陳述。

“表”是一種文體,是古代奏章的一種,一般以向皇帝陳情為內(nèi)容

3、結(jié)合“表”的文體特征,提問:

(1)是誰陳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晉武陽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時師事著名學者譙周,以學問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漢擔任尚書郎,屢次出使東吳,很有才辯。晉武帝征為太子洗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辭不應(yīng)征。

(2)向誰陳情?

晉武帝。晉武帝司馬炎靠野蠻殺戮廢魏稱帝,為人陰險多疑。建國初年,為籠絡(luò)人心,對蜀漢士族采取懷柔政策,征召蜀漢舊臣到洛陽任職。

(3)陳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書陳述祖母劉氏年老多病,無人侍奉,暫不能應(yīng)征,請求辭官終養(yǎng)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陳情?

4、范讀正音

在范讀正音之前給學生輕聲讀課文,勾畫注釋的時間。如果直接范讀,會有相當多的學生會忙著聽音注音,而忽視節(jié)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況我會給學生幾分鐘讓學生把注釋的音移到課文中,這樣范讀時才能提出聽讀要求:聽準字音,聽清節(jié)奏,聽出感情。

5、朗讀指導(dǎo)

本來在正音之后,安排有個別學生分別朗讀,然后就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字音、節(jié)奏、感情處理問題進行討論、評價、指導(dǎo)。

6、學習過程

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個任務(wù),重點是和學生討論字詞(強調(diào)字音),梳理結(jié)構(gòu)簡單賞析(板書內(nèi)容)。二是在此基礎(chǔ)上指導(dǎo)背誦,并進行分組朗誦比賽。三是鞏固詞句、通假字、文言實詞。

7、課堂小結(jié):

《陳情表》這篇文章,它的動人之處也就在于李密將孝道表達地情真意切。從小撫養(yǎng)自己的祖母已到風燭殘年,“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正需要自己養(yǎng)老送終;李密再三強調(diào):“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鼻∪缙浞值靥岢隽恕跋缺M孝、后盡忠”忠孝兩全的解決辦法,還作了“生當隕首,死當給草”的保證,晉武帝終于被李密的苦情、親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動了。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希望我們同學能將這一美德發(fā)揚光大,希望李密對祖母的烏鳥深情能讓我們有所感悟,有所行動,為親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卻真誠的回報。

8、作業(yè)布置:

鞏固本文所學內(nèi)容。

以“親情”為話題寫一篇作文。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九

1.在朗讀中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借助對意象的分析,體會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特色。

2.通過反復(fù)誦讀,合作探究,品味語言,整體把握意境,掌握賞析詩詞的方法。

3.體味《雨霖鈴》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培養(yǎng)對古典詩詞的熱愛及純正的文學興趣。

二、教學重點:體會婉約派詞的特點,抓住關(guān)鍵詞句理解景之精妙和情之真切,感受《雨霖鈴》中的意境和情感,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特色。

三、教學難點:體會詞中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特色。

四、課時安排:一課時。

五、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環(huán)節(jié):

(一)情感激趣,導(dǎo)入新課。

1.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歌曲《送別》,讓同學一起跟唱。營造哀傷凄美的離別氛圍。

提問:聽完這首歌曲,你的感受是什么?同學們知道哪些抒寫離愁別緒的詩詞名句?

分享后總結(jié):看來同學們知道的不少,很好!今天我們再次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來欣賞一首別離詞,感受別離詞的千種風情,它就是柳永的《雨霖鈴》。

2.請同學簡單介紹對詞人的了解及這首詞的寫作背景。老師以ppt為工具對學生的回答做補充,并簡單介紹《雨霖鈴》詞牌知識。

(二)反復(fù)朗讀,整體感知。

1.試讀。學生小聲誦讀,注意語調(diào)、語速、停頓及情感基調(diào)。根據(jù)自己的預(yù)習理解,將疑難之處標出。同位可討論。

3.指讀。請學生代表配樂朗讀。教師指導(dǎo)。

4.齊讀。學生根據(jù)ppt課文字幕、意境圖,邊讀邊想象,理解詞意。

(三)賞析意象,品味情感(小組合作探究)。

1.詞中描寫了離別的哪些情景?直接表現(xiàn)作者情感的詞句是什么?

點撥:情景——餞別時暗淡、低落的心情,船要出發(fā)時難舍難分的痛苦,設(shè)想中“今宵酒醒”后的凄涼、悵惘,日后“良辰好景”不再的極度孤獨、無聊。

這首詞的主題句是“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2.學習上闋,重點學習融情入景的寫法。

(1)“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點撥:時當秋季,景已蕭瑟;且值天晚,暮色陰沉,而驟雨滂沱之后,繼之以寒蟬凄切:詞人所見所聞,無處不——凄涼。起筆用融情入景、以景襯情的手法不僅捕捉了晚秋景物特點,寫出所見、所聞、所感,而且醞釀出足以觸動離愁別恨的氣氛和情調(diào)。

(2)“都門暢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边@寫什么?

點撥:極寫?zhàn)T別時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飲無緒,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難舍難分。

(3)“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笔茄矍爸斑€是想象之景呢?

點撥:由眼前的實景轉(zhuǎn)入到想象的情景,虛實結(jié)合的寫法,體會全詞纏綿悱惻、凄涼清麗的意境。

3.學習下闋,重點鑒賞典型詩詞意象。

(1)下闋中出現(xiàn)的典型詩詞意象有哪些?

點撥:意象——酒、柳、風、月。

點撥:。離人借酒消愁,但舉杯消愁愁更愁?!傲薄绷簟敝C音,折柳贈人有挽留之意。清秋的曉風是涼的,恰合別后心境的凄涼。殘月清冷的形象暗合凄清冷落之感。詞人寓情于景,借景傳情,以風之涼,月之殘透露離情別緒。

4.說說你最喜歡的句子是哪些?為什么?

點撥:提示從寫作技巧,意象意境,表達情感這些方面入手。

(四)梳理小結(jié),拓展賞析。

1.請同學們看看詞人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xiàn)“傷離別”這一主題的?分別有什么特點?

點撥:圍繞“傷別離”主題,描寫了別前、別時、別后三個部分。上片離別情景,以實寫為主;下片想象別后情景,以虛寫為主。體會情景交融、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及情感的深沉與婉約。

2.賞析柳永的《蝶戀花》。學生討論后派代表講解,師生共評。

點撥:進一步體會柳永詞的婉約特點及纏綿悱惻的情感。

(五)對比體會,布置作業(yè)。

1.對比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體會豪放派與婉約派的風格特點。

2.課后利用網(wǎng)絡(luò)小環(huán)境,以“我眼中的柳永”或“我所熟知的柳詞”為題,寫一篇小論文。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十

知識與能力目標:理解詞所蘊含的思想感情,并分析詞的意境美。

過程與方法目標:掌握詩歌的誦讀技巧,積累詩歌鑒賞的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詞的魅力,體會詞人別離時凄涼、哀傷的感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感受詞人在詞中所流露出的濃濃別離之愁;領(lǐng)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

難點:理解虛實結(jié)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法、美讀法、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痛痛快快的說。

1.大千世界,悲歡離合仿佛是一個永恒的主題,離愁別緒也似乎是一種永恒的情懷,古往今來,眾多的文人墨客給我們留下了無數(shù)膾炙人口和感人肺腑的文學作品,透過“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我們可以想見朋友分別時的悲楚,通過“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我們仿佛看到荊軻離開時的悲壯,“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那又是怎樣的凄苦之別。我們輕輕叩開古典詩詞的門扉,不經(jīng)意間就會發(fā)現(xiàn)生命在演繹著悲歡與離合,嗅著淺淺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現(xiàn)那一個個淚眼婆娑的麗姿和那一個個凄婉纏綿的動人故事。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雨霖鈴》,去感受一下柳永筆下那纏綿悱惻的離別深情。

2.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時學習詩詞,有功名用世之志。咸平五年(10),柳永離開家鄉(xiāng),流寓杭州、蘇州,沉醉于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大中祥符元年(10),柳永進京參加科舉,屢試不中,遂一心填詞。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歷任睦州團練推官、余杭縣令、曉峰鹽堿、泗州判官等職,以屯田員外郎致仕,故世稱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對宋詞進行全面革新的詞人,也是兩宋詞壇上創(chuàng)用詞調(diào)最多的詞人。柳永大力創(chuàng)作慢詞,將敷陳其事的賦法移植于詞,同時充分運用俚詞俗語,以適俗的意象、淋漓盡致的鋪敘、平淡無華的白描等獨特的藝術(shù)個性,對宋詞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當時就有“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的說法。

3.《雨霖鈴》詞牌名,也寫作《雨淋鈴》。相傳,唐玄宗入蜀時因在雨中聞鈴聲而思念楊貴妃,故作此曲。曲調(diào)自身就具有哀傷的成分。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時日跟歌伎們一起,過著依紅偎翠,淺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們的生活,深切同情她們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們在一起的悲歡離合?!队炅剽彙繁闶瞧渲械囊皇?,這首詞寫的是他離開都城汴京時與一位紅顏知已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別離情景。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十一

《逍遙游》是第四冊,第六單元的文章。第六單元由兩篇古代散文和兩篇古代小說組成,單元要求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并領(lǐng)略文言文在敘事和抒情中的藝術(shù)魅力?!跺羞b游》是表現(xiàn)莊子思想的重要篇章,莊子所追求的超然物外的絕對自由的理想就集中體現(xiàn)在這一篇中,它突出的藝術(shù)特色在于它的奇特的想象力和浪漫主義風格。根據(jù)本文的特色,現(xiàn)將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確定如下:

1、教學目標

結(jié)合課文注釋即工具書讀通全文,增加文言積累,訓練理清思路,把握文旨的能力

能一分為二的適當評價莊子的思想,培養(yǎng)學生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理解本文的主旨,文章為了強調(diào)“無所待”的觀點,從反面提出問題,緊緊扣住“有所待”論證,最后給予否定,提出正面主張。

2、教學重點:

了解本文的結(jié)構(gòu)特點

賞析本文形象化說理的特點

3、教學難點

理解莊子世間萬物若“有所待”則不自由的思想

理解“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思想

1、誦讀法。通過反復(fù)誦讀,培養(yǎng)學生對古代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問答法。對文中交容易的問題采用問答法,簡明扼要

3、討論法。對有難度的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

教學課時:兩課時

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將本課題安排為:導(dǎo)入文本——感知文本——理解文本——走出文本四大板塊,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探究能力。

1、利用《列御寇》中莊子臨死前的小故事,初步感知莊子的思想,引入課文

2、多媒體展示莊子的簡介、主要哲學思想及寫作的主要特色?!跺羞b游》全文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總論,論中世間萬物都因有所待而不自由,自己追求的是“無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則是通過一系列的語言故事,論證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的.境界,通過無為來達到。而本文選自第一部分。解題“逍遙?!?/p>

1、在聽讀問記中疏通文意,積累文學常識。

2、重讀文章,整體感知,概括每段的大意。

第一段、世間萬物皆有所待

第二段、小大之辨

第三段、提出無可待的觀點

a 在這部分中,細讀每段,這部分主要采取問答的方式進行。

3、課文第三段寫了那三種不同層次的人的,作者怎樣得出最后的結(jié)論?

4、《史記》說莊子“汪洋恣肆以適己”,在課文中哪些地方體現(xiàn)了這種特點?

首先是全文的構(gòu)思。鯤鵬的雄偉與細微者的對比

其次,是作者描繪的鯤鵬形象

b文中出現(xiàn)了幾個“笑”,各笑什么?為什么笑?莊子對這種笑是贊成還是反對?

全文可以說,由三個“笑”組成,“蜩與學鳩笑之”“斥yan笑之”“宋榮子猶然笑之”三個之,是笑的對象。

全文基本上是否定,是從反面論證,最后才用幾句話提出正面主張。

如何看待莊子的“無所待”思想?

莊子對人的精神的肯定是對的,但這種“絕對自由”的超現(xiàn)實性,恰恰表現(xiàn)了他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無奈,想借精神上的自由來逃避顯示的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觀。有待和無待以為著人生的兩個層面,物質(zhì)形體活動都是有待的,而無形的精神活動可以是無待的。人生世間,難免神為形累,心為物役,應(yīng)該通過“無用”、“無己”的道德修養(yǎng),使精神突破有待的束縛,達到無待的自由。

互依存的,這就沒有絕對的自由,要想無所依憑,就得無己。他希望一切順乎自然,超脫于現(xiàn)實,否定人在社會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類的生活與萬物的生存混為一體,追求無條件的精神自由。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十二

佇倚危樓風細細。望極春愁,黯黯生天際。草色煙光殘照里。無言誰會憑闌意。(闌通欄)。

擬把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樂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閱讀柳永的《蝶戀花》,該詞的詞眼是什么?是怎么表現(xiàn)的?

詞眼是“愁”。

第一,通過動作寫“愁”。(登樓。因愁登樓,登樓更愁)。

第二,通過意象、環(huán)境寫愁,借景抒情。(風,草色,煙光,殘照。)第三,通過生活行為寫愁。(疏狂,對酒,強樂)。

第四,通過人的形象寫愁。(衣帶漸寬)。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十三

本文僅僅是提綱挈領(lǐng)地點明了說課稿的行文思路,并結(jié)合《燭之武退秦師》加以簡要說明,也列舉了不同文體的處理方法和備選的教學方法,但細節(jié)不進行詳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無法以一概全,且綱舉目張,自然文思流暢。建議備考的同學多搜集不同類型課文(詩歌、小說、散文、雜文、文言文等)的說課稿,掌握不同文體的教學思路,借鑒成品說課稿中的語言表述,將其各就各位地套入本文所討論的框架中來。本文與具體的說課稿好比輪廓與色彩的關(guān)系,寫說課稿的你,就是要結(jié)合具體的篇目內(nèi)容,完成一個簡單的填色游戲。另外,作為應(yīng)試策略,本文脫不了機械之嫌。以后有機會從事語文教學的同學,一定要營造一個生動的語文課堂,溝通陽春白雪的文學舞臺和下里巴人的生活現(xiàn)實,幫助學生愛上閱讀,愛上文字,更愛生活。本文難免有不周之處,望指正。

壹、說課的含義

說課,就是說說你打算如何教課,涉及三方面的問題,即教什么,怎么教,和為什么這樣教,與之相對應(yīng),說課稿要體現(xiàn)出你的教學內(nèi)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思想,既有具體的實踐,也要有理論的支持。在說課考試中,考生按順序提前40分鐘進入備課室,抽簽決定說哪篇課文,然后進行備課。備課結(jié)束后,進行現(xiàn)場說課。

尊敬的評委老師,大家好!我是xx號考生,今天我說課的課文題目是《xx》,以下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與學法、教學過程三個方面進行解說。(注意:不要介紹姓名,只說考試序號即可,保證評分公平。)

1、課文的概括總結(jié)(體裁、主要內(nèi)容、思想感情、意義和影響)

如:《燭之武退秦師》是一篇古代敘事散文,主要講了??,展現(xiàn)了??,是一篇千古流傳

的散文佳作。

2、課文的定位與價值(本文在教材中所處位置、承前啟后的作用)

如:《燭之武退秦師》選自人教版普通高中語文必修1第2單元,本單元是古代敘事散文單元。高一學生已經(jīng)初步具備??能力,本單元旨在進一步培養(yǎng)??,提高??。(參考每個單元首頁的介紹)

3、教學目標

新課標的教學目標主要有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與態(tài)度目標。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結(jié)合本文實際,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提高??。(知識與能力層面)

如:掌握重點的文言文實詞與虛詞的意義,掌握常用的文言句式;了解春秋時期政治局勢;提高淺顯文言文的翻譯能力和閱讀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等。(過程與方法層面)

如:提高學生運用工具書進行自學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探究意識。

(3)領(lǐng)會??,陶冶??,培養(yǎng)??興趣。(情感與態(tài)度層面)

如:感受文言敘事的簡潔之美,感受邏輯思辨的智慧之美,培養(yǎng)對文言閱讀的興趣和對國學經(jīng)典的熱愛。

4、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詩歌類:反復(fù)誦讀,感受語言之美,體悟詩中的意象,領(lǐng)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現(xiàn)代文:理清文章的思路,領(lǐng)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言文:反復(fù)誦讀,掌握重點實虛詞、文言句式,翻譯成現(xiàn)代文。

(2)教學難點

詩歌類:感受詩歌的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

現(xiàn)代文:分析文章的表現(xiàn)手法、寫作技巧和行文風格。

文言文:培養(yǎng)閱讀興趣,提高文言文閱讀能力。

1、教學方法

好的教學方法,可以事半功倍。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我將在教學中體現(xiàn)“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dǎo),思維訓練為主線”的教學思想。

(1)誦讀法:培養(yǎng)語感,領(lǐng)悟感情。

(2)講解法:理清思路和重點,發(fā)揮教師的主導(dǎo)作用。

(3)問答法:設(shè)置不同層次的問題,提高全體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啟發(fā)式教學,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

(4)練習法:通過強化練習,幫助學生掌握重點文言字詞。

2、學習方法

教是為了學,只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才能達成教學目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新課標鼓勵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結(jié)合本文的情況,我設(shè)計了“朗讀—討論—欣賞”的學習過程,幫助學生充分擁抱文本,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體悟作者的思想感情,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教學手段

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如錄音、圖片等,給學生直觀的感受,突出教學重點,提高教學效率。

過程時,遵循“教什么(內(nèi)容)—怎么教(方法)—為什么這樣教(效果)”的思路,與之前提到的教學目標相呼應(yīng),體現(xiàn)上述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并解決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問題。

1、教學步驟

(1)導(dǎo)入新課(激發(fā)學習興趣)

(2)背景知識介紹(由學生課前自主探究完成,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搜集能力)

(3)誦讀課文(播放錄音或視頻,營造氛圍,感受韻律,完成注音;再由學生自由誦讀,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感悟語言之美)

(4)分組討論(尤其適用于文言文,培養(yǎng)學生利用注釋和工具書自學文言文的能力)

(5)文本整體分析(采用問答法、講解法,體現(xiàn)學生主體,教師主導(dǎo),掌握教學重點,把握行文結(jié)構(gòu)等)

(6)課文小結(jié)(總結(jié)文章內(nèi)容主旨,重申教學重點和難點)

(7)拓展延伸(可參考課后習題)

(8)布置作業(yè)

2、板書設(shè)計

如:《燭之武退秦師》 出處:《左傳》

重點文言詞語和句式:實詞、虛詞、判斷句等

敘事邏輯順序:秦晉圍鄭 燭之武出山 燭之武說服秦伯 晉國撤軍

結(jié)語:以上就是我說課的全部內(nèi)容,望各位老師批評指正!謝謝!

【注意】備課時間有所限制,一般40分鐘左右,不要看著還沒輪到自己應(yīng)試就慢悠悠地寫~~ 我的備課時間用完后,監(jiān)考老師接著就把教材收上去了,然后又等了20多分鐘才輪到我說課~~ 幸好老師比較好心,允許我待考時在無課本狀態(tài)下繼續(xù)寫字~~ 各地情況不同,但盡量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備課。

【附】《高中語文說課模板 通稿》是一篇不錯的文章,很有幫助,推薦,可文庫搜索。

高中語文雨霖鈴說課稿篇十四

請學生舉例說明“花言巧語、嘩眾取寵、玩弄權(quán)術(shù)、文過飾非,雖說高論惑人,愚弄一時,但終究不能長久的。”

(8)聯(lián)系“為人、為文”看看如何強調(diào)一個“淡”字?

(9)分析寫法

雜文:往往是借此喻彼,以形象生動的自然現(xiàn)象或社會現(xiàn)象來說明抽象的道理。所談?wù)摰摹按恕迸c“彼”之間不一定有什么直接的聯(lián)系,而是因作者的聯(lián)系而架起“此”與“彼”之間的橋梁。

話題 相似點 正題

白菜 性格:淡 社會風尚

自然 不相侵相擾

純正 不自命不凡 交往

淡 本原 不巧言令色 言行

持久 不跟萬物相爭

淡而不厭,久而不倦

強調(diào):淡泊與競爭是兩個范疇的概念

淡泊:針對的是名利、為人、待人接物,強調(diào)的是個人修養(yǎng),古人強調(diào)“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競爭:體現(xiàn)社會價值

兩者之間也有聯(lián)系,要體現(xiàn)社會價值不等于就可以不講道德、修養(yǎng),競爭也要提倡公平競爭。

(11)作業(yè):

淡的品格自古以來就倍受稱贊,許多事物都被人們寄寓了淡的精神,如:“梅、蘭、竹、菊”,而本文卻選擇了白菜,你認為合適嗎?請說說理由。

教后記:

整堂課基本按照預(yù)定的目標一步一步實施,思路比較清晰,問題與問題之間的銜接較好。對文本的處理比較合理,挖掘有一定的深度,做到了講好教材,用好教材。

但也存在幾個問題:1、引申的實例中,林彪的例子、秦檜的例子、魏忠賢的例子是正確的,但有關(guān)“來俊臣”的例子是否恰當,值得商榷。2、本文的體裁是雜文,在授課過程中說成是狀物散文似有不妥。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70218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