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的教案(熱門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2 03:16:52
寓言的教案(熱門20篇)
時間:2023-12-02 03:16:52     小編:文鋒

教案是教學的依據和組織者,對教學過程和教學效果起著重要作用。如何編寫一份完美的教案是每位教師都需要思考和關注的問題。教案是教師為達到預期教學目標而制定的一種指導教學活動的書面計劃,它可以促使我們思考,我想我們需要寫一份教案了吧。要編寫一份較為完美的教案,首先要熟悉課程標準和學科知識要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寓言的教案篇一

1、理解、積累文中的字詞。

2、了解寓言的特點,準確理解、概括寓意。

3、體會寓意,培養(yǎng)應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tài)和堅韌意志。

教學重難點:

抓住關鍵情節(jié),揣摩寓意,并聯系生活體驗進一步加深對寓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的理解。

學習過程

資料袋:

1、寓言的基本常識: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的啟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簡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chuàng)作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了解作者: 周國平,1945 年7 月生于上海。1968 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78 年入學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系,先后獲哲學碩士、博士學位;1981 年進入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至今。其散文長于用文學的形式談哲學,諸如生命的意義、死亡、性與愛、自我、靈魂與超越等,虔誠探索現代人精神生活中的普遍困惑,重視觀照心靈的歷程與磨難,寓哲理于常情中,深入淺出,平易之中多見理趣。

字詞積累:

3、預習課文,把你認為重要的字詞寫在下面。

整體感知

合作探究

7、《落難的王子》這則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為“只有遭遇厄運才能堅強起來”?

拓展遷移

8、這兩則寓言,一則寫好事變成了壞事,一則寫壞事變成了好事。人生道路上,大大小小的好事、壞事是經常會遇到的,怎樣看待好事、壞事,這兩則寓言很有啟發(fā)。請結合自身經歷,也選取同課文一樣的兩個角度的事例,談談你是如何應對的。

達標檢測

9、給加點的字注音。

嬉 戲 ()風韻 ()厄 ()運泯 滅()

稟 告 ()搶劫 ()閑適 ()皎 潔()

險象迭 ()生心曠神怡 ()

10、找出下列詞語中有錯誤的一組()

a、慷慨――灌溉皎潔――狡猾搶劫――膽怯

b、地窖――窘迫拐杖――特別善長――稟告

c、泯滅――流氓嬉戲――戲耍玲瓏―― 伶俐

d、銷毀――撤銷雛形――皺紋孵化――腐化

11、判斷下列句子說法不正確的一句是()

a、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的啟示。

b、《落難的王子》以一位王子的親身經歷講述人沒有不能承受的苦難。

c、《白兔和月亮》中的白兔被作者賦予了人的思想感情。

d、《白兔和月亮》講述的是如何面對巨大的財富,應以平常心坦然面對突然降臨的財富。

類文賞析 《塞翁失馬》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寓言的教案篇二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

二、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直接進入課題。

1、今天我們要學習一個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2、自己讀一讀這個成語,“亡羊補牢”有不理解的字嗎?

3、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4、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能用你自己的話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嗎?

三、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jié),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a.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jié)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b.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jié),想一想。

(3)齊讀第4節(jié)。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jié),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yǎng)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課件,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四、體會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五、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1)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2)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窟窿:這是個洞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

六、作業(yè)設計:

1.比一比再組詞。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板書設計:

想法已經丟后悔。

亡羊補牢做法不補趕快堵(未為遲也)。

結果又少再沒丟。

第二課時。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激趣導入。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面對哪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寓言窟窿勸告軟硬狼群法則后悔盤纏叼走街坊。

七、作業(yè)設計:

1、完成《課堂作業(yè)本》。

2、閱讀幾則課外寓言成語故事。

3、找?guī)讉€好朋友排演課本劇。

教學反思:

兩則寓言,其中第一則比較簡單,容易理解,第二則要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對于寓意的理解需要引導。

1、其實這節(jié)課可以兩個故事放在一個課時里來上,《亡》先讓學生談談讀后對寓意的體會,然后分析細節(jié),再讓孩子們回憶自己的生活里有沒有這樣的經歷?!赌稀吩谠⒁獾睦斫馍嫌幸欢ǖ碾y度,需要先體會文章的內容再歸納寓意,和《亡》的順序正好相反。

2、在學習《南》的時候,由于孩子們具有一定的地理知識,所以很多孩子容易產生這樣的問題:地球是圓的,所以可能這個人花費的時間多一些,盤纏多一點,可是他最終還是會到達楚國的???這樣的問題,我是這樣理解的,寓言故事和普通的事實是不一樣的,所以在學習寓言故事的時候不能完全按照普通的生活實際去理解和分析,要注意體會其中蘊含的道理,而不是靠理性的去分析課文中出現的情景。

3、在教學寫字時,最容易出錯的是:叼、窟、窿,在教學時,因為時間的關系,分析的不是很詳細,所以在課后的練習中這三個字,寫錯的次數最多,可能是因為第一印象很牢固的原因。

4、剛剛考好了第二單元的測試,分析丟分的原因:主要是字詞和課文內容掌握的不夠扎實,所以丟分很多,主要是由于這學期教學任務比較緊張,復習的時間很緊張,同時也因為這個單元沒有認真、系統的復習造成的。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于亡羊補牢,南轅北轍,寓言兩則教案,希望對你有幫助!

寓言的教案篇三

2、認識本課3個生字,讀記:伯樂相馬、大汗淋漓、煥發(fā)、等詞句。

3、讀懂課文內容,體會兩則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體會兩則寓言所包含的道理。

多媒體課件。

板書課題:說說你對這兩個題目的理解。

熟讀課文。

概括寓言所講的內容。

想一想自己從寓言中讀懂了什么?

提己不懂的問題。

匯報交流,體會寓意,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指名讀課文,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體會寓意: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體會或想法。

用學習第一寓言的.方法,自學第二寓言。

《魯王養(yǎng)鳥》,從善待動物的角度進行思考和討論。

演一演《伯樂相馬》的故事。

改寫《魯王養(yǎng)鳥》這則寓言。

寓言的教案篇四

1.在朗讀中加深理解,提高朗讀水平。

2.揣摩《白兔和月亮》語言的精美和《落難的王子》構思的奇妙。

3.學習從寓言的關鍵情節(jié)切入,探究并簡要概括寓意,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4.體會寓意,培養(yǎng)對財富和不幸的審美心態(tài)和堅韌意志。

重點

1.了解寓言的特點。

2.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精美的表達。

難點:體會寓言的寓意,感悟文中的人生道理。

一、基礎知識

1.了解寓言的基本常識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言在此而意在彼,給人以生活的啟示。寓言故事一般是簡短的,比喻性的,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他事物。主題多是借此喻彼,借遠喻近,借古喻今,借小喻大,使深奧的道理從簡單的故事中體現出來,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和諷刺性。寓言在創(chuàng)作常常運用夸張和擬人等表現手法。

寓言早在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就已經盛行。諸子百家著作中都有不少寓言故事流傳下來。外國寓言作品,著名的有古代希臘的《伊索寓言》,法國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國的《克雷洛夫寓言》等。

2.給加點的字注音、解釋劃線的詞語。

嬉戲()風韻()厄()運泯滅()

險象迭()生稟告()心曠神怡()

審美:得失之患:

二、理解探究

4.《白兔和月亮》、《落難的王子》這兩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合作釋疑

2.深入研讀課文《白兔和月亮》,從課文中摘錄認為優(yōu)美的語句加以體會。

3.讀《落難的王子》研究寓言情節(jié)構思的巧妙。

四、課內精讀

閱讀《白兔和月亮》思考下列問題:

(1)從文中找出運用了比喻、擬人修辭方法的句子各一個。

比喻:

擬人:

(2)第四段中的“白兔仍然夜夜到林中草地賞月”與第一段的哪些語句相照應?

(3)白兔在得到月亮以后,為什么會有得失之患?

(4)為什么不編成“白兔和青草”的故事,或“天空和月亮”的故事?

五、拓展延伸

閱讀《塞翁失馬》讀過這兩段文字,你有什么感想?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敵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zhàn)。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直譯譯文:

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兇掌握術數的人。他的馬無緣無故逃跑到胡人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寬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老人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變?yōu)橐患J履??”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健壯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戰(zhàn)。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于征戰(zhàn),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參考答案:

一、基礎知識略

二、理解探究

1.“無憂無慮”“心曠神怡”“各具風韻”“閑適”“牢牢盯著”“緊張不安”“心痛如割”“險象迭生”“得失之患”

2.這則寓言有兩處轉折。諸神之王宣布月亮歸屬于白兔,是一個轉折。此前,白兔是心曠神怡地賞月;此后,卻緊張不安心痛如割。最后白兔請求諸神之王撤銷決定,是又一個轉折。前一個轉折,前后構成鮮明的對比;后一個轉折,給人留下一個啟迪。

白兔從她前后不同的情感體驗中悟出一個道理:擁有巨大的財富并非好事,反而使她生出無窮的得失之患,令她緊張不安,失去了生活的樂趣。所以,她請求諸神之王撤銷那個“慷慨的決定”,主動放棄了對月亮的所有權。

3.學習《落難的王子》思考:

脆弱堅強起來

原因:一是他經歷了厄運,二是他沒有被厄運所嚇倒,挺了過來。)

厄運能使人的性格變得堅強起來。

4.《白兔和月亮》的寓意是:擁有與自己能力不相稱的巨大利益會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

《落難的王子》的寓意是:厄運能使脆弱的人變得堅強起來。

三、合作釋疑

1.(1)在主題上,兩篇寓言都是寫人生態(tài)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寫人在獲利之后的心境;《落難的王子》寫人在受難后的狀態(tài)。

(2)在情節(jié)上,都表現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寫“好事”可以變?yōu)閴氖拢弧堵潆y的王子》寫“壞事”可以變好事。(“好”與“壞”都是相對的,決定于當事者的思想觀念。)

(3)在表現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形式。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見大地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寓言成分更濃些,而《落難的王子》寫得更像是事實。

(4)在表達方式上,兩篇寓言都以敘事為主(這是敘事作品的主要特征)。而《白兔和月亮》在敘事的基礎上,多有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且多議論;《落難的王子》則重在敘事。

2.如:用詞精當的語句“有一只白兔獨具審美的慧心”“在她的眼里,月的陰晴圓缺無不各具風韻”,“從前的閑適心情一掃而光了,腦中只繃著一個念頭”。對稱的語句“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烏云蔽月,她便緊張不安,惟恐寶藏丟失;滿月缺損,他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搶劫”。

3.讀《落難的王子》研討寓言情節(jié)構思的巧妙。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個極端脆弱的人:“每當左右向他稟告天災人禍的消息,他就流著眼淚嘆息道:‘天哪,太可怕了!這事落到我頭上,我可受不了!’”通過王子對別人災難的嘆息極寫他的脆弱。

(2)落難王子的厄運,如國破家亡、又當奴隸,又成殘廢,行乞度日極為兇險,作者意在用落難王子之口,說出厄運使人堅強的道理。

(3)寓言構思奇妙,用第一人稱,“我”是落難王子的同時代人,親眼見過王子,還有一段對話,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親身見聞,增強故事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4)“天哪,太可怕了”在文中反復三遍,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第二次出自“我”之口,第三次是在“我”耳邊響起,重復半截,略去半截,耐人尋味。厄運一旦落到自己頭上怎么辦?有王子的經歷在前,這樣的故事又好像是在不斷重復,對人很有啟發(fā)。

四、課內精讀

閱讀《白兔和月亮》并思考下列問題:

(1)略

(2)明確:每天夜晚,她都來到林中草地,或是無憂無慮地嬉戲,或是心曠神怡地賞月。

(3)明確:用原句回答,見課文第四段。

(4)明確:因為白兔擁有青草,天空擁有月亮都不是非分之財,而白兔雖有賞月之才,但是她是如此渺小,實在不配擁有月亮,所以會如此緊張不安。雖是諸神之王的賞賜,也是非分之財,擁有非分之財,必然勾起無窮的得失之患。這樣才能表現寓意。

五、拓展延伸

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要坦然面對生活。

寓言的教案篇五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則寓言故事。

3、理解寓言內容,體會兩則寓言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在了解寓言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

1、本課課件。

2、布置學生搜集、閱讀寓言故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談話:同學們都愛看故事聽故事,誰還記得我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故事?

2、揭題:今天我們再來學習兩個有趣的寓言故事。板書:寓言兩則(指導“寓”的書寫)。我們先來學習第一則寓言故事《亡羊補牢》。

3、說說你對課題的理解。

二、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1、自由朗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

2、同桌互讀課文,相互正音。

3、指名朗讀課文,相機檢查字詞的學習情況。

4、這則寓言主要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誰能用三言兩語概括?(先四人小組內練說,再指名回答。)

三、交流體會,明了寓意

1、小組內分角色讀、演課文。

2、組內交流:我從這個故事明白了什么?

3、全班交流(引導聯系學習、生活實際去談感受)。

四、總結學法,自讀自悟

1、我們是怎么讀懂這則寓言的?(引導學生總結寓言的學習方法。)

根據回答,板書

寓言故事學習法:

(1)朗讀課文,讀通讀順

(2)了解故事內容

(3)體會故事寓意

2、根據學法,自學第二則寓言故事《南轅北轍》。

3、組內交流各自的自學所得,提出疑難組內探討。

4、匯報交流,釋疑解惑。

第二課時

一、復述故事

1、熟讀課文,同桌互練,用自己的話講述兩個寓言故事。

2、指名上臺復述故事,師生評議。

二、拓展延伸

1、小組成員互相展示各自搜集的寓言故事資料,商討匯報形式,做好匯報準備。

2、小組上臺匯報。

3、評出最佳匯報小組。

三、堂上寫字

1、你覺得哪些字比較難寫?(指導難寫字的書寫)

2、抄寫生字詞。

3、聽寫生字詞。

四、布置作業(yè)

1、把這一課的兩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小練筆:我從某個寓言故事想到的

寓言的教案篇六

1、認識六個生字,會寫十三個生字,正確讀寫“紀昌學射、妻子、百發(fā)百中、扁鵲治病、拜見、理睬、腸胃、湯藥、醫(yī)治、無能為力”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聯系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學習要練好基本功”和“要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3、聯系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fā)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整體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聯系上下文,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見解。

兩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fā)讀書興趣。

2、出示句子:

飛衛(wèi)是一名射箭能手。有個叫紀昌的人,想學習射箭,就去向飛衛(wèi)請教。

后來,紀昌成了百發(fā)百中的射箭能手。

3、讀句子,說說從句子中,你了解到了什么?還想了解什么?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心中的疑問找到答案。

3、思考:你有什么問題想跟大家探討?你得到了什么啟示?

三、交流討論,感悟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匯報紀昌是怎樣學射的,指導學生說文章的主要內容。

3、討論疑問和交流啟示。

a。飛衛(wèi)為什么先讓紀昌練眼力,而不先叫他開弓放箭?

b。假如紀昌不先練眼力,他會百發(fā)百中嗎?

c。假如紀昌沒跟飛衛(wèi)學射,而跟一個普通箭手學射,會成為射箭能手嗎?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二、三自然段,并說說有什么體會。

小結:看來,對學習來說,好老師的指導和自己的努力都起著很大的作用。

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五識字、寫字、寫詞。

1、識字:妻、虱。

2、寫字:重點指導“冒”“妻”“刺”。

一、導入新課。

板書課題:扁鵲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讀準字音,把課文讀正確。

2、邊讀邊思考:扁鵲幾次見蔡桓公?都說了什么?結果怎么樣?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3、提出自己的疑問或寫下自己所得到的啟示,準備與大家交流。

三交流討論,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指名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3、交流討論:

a。交流學生的疑問。

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tài)度要結合揣摩他們的心理來讀。扁鵲的話要誠懇耐心。

扁鵲第二次來看蔡桓公之前是怎么想的?第三次呢?第四次呢?

“蔡桓公聽了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心里會怎么想?

“蔡桓公聽了非常不高興”。他心里會想什么?

“蔡桓公覺得奇怪,派人去問他”。蔡桓公會怎么想,怎么說?

“蔡桓公渾身疼痛,派人去請扁鵲給他治病”。此時渾身疼痛得他,又會怎么想呢?

b。交流受到的啟示。

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教師可適時點撥:蔡桓公怎樣才不會死呢?本來是皮膚上的小病,怎么會要人命呢?是學生體會到防微杜漸,聽取別人正確的意見,不能固執(zhí)己見的道理。

c。如果能夠跨越時空,你想對蔡桓公說什么?用幾句話寫下來,想想蔡桓公聽了你的話會說什么?也用一兩句話寫下來。題目可用《跨越時空的對話》。

四、認讀生字,抄寫字詞。

比較字形:腸、燙、湯。

指導書寫:睬、蔡。

課后反思:(略)。

寓言的教案篇七

1.學習生字新詞,理解筋疲力盡、興致勃勃、納悶、毫不示弱、威脅等詞語的意思。指導書寫寓、焦、勃、疲。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角色的心情和語氣。

3.能用簡短的語言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4.通過表演和講述,初步感知寓言形象的特點。

有感情地朗讀,通過表演、講述,感知寓言形象。

1.讀準生詞,理解生詞,完成課后描紅。

2.讀通課文,查找其他寓言故事。

1.同學們,你們都讀過哪些寓言故事,交流一下。

說說你們對這些寓言故事的感受。

今天,我們來學習兩則我國古代的寓言故事,它們已經流傳了有兩千多年了,分別出自《孟子公孫丑上》《戰(zhàn)國策燕二》這兩本書。

2.誰來讀讀兩則寓言的題目。(指名、齊讀。)。

1.請小老師到前面來,把生詞帶領大家讀一遍。再指名讀,糾正字音。

2.你們理解了哪些詞義,交流。

結合課文內容,點撥理解詞義,相機滲透方法。

3.描紅的時候,有沒有發(fā)現哪些字容易寫錯,哪些筆畫不容易寫好,提出來,交流。

相機指導:寓、焦、疲、勃的書寫,臨寫兩遍。寓的最后兩筆要寫規(guī)范,焦的四點底的寫法,疲的撇、捺要舒展,勃的左邊子的提筆要寫準確。

1.同學們,故事我們已經讀了好多遍,請用簡短的話來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

點撥:說清故事的起因、經過、結果。

宋國的農夫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快點長高,于是就把禾苗一棵一課地往上拔,結果禾苗都枯死了。

鷸要啄食蚌,卻被牢牢地夾住了嘴巴,它們相持不下,互不相讓,被漁夫輕易地捉住了。

交流、點撥、點評、提升。

2.指導朗讀。

(1)請同學們到前面來展示朗讀。

指名兩位同學分別讀兩則寓言,讀好重點語句。師生共評:讀出焦急的心情和興致勃勃的語氣,讀出鷸威脅的語氣和蚌得意洋洋的語氣。

(2)自由有感情地練讀。男生女生賽讀。

3.同學們,故事很有趣,我們可以通過小組合作表演或者自己講述的方式來使故事留在我們的心里。

講故事和表演要注意什么?(可以補充語言,加入形象的動作和表情。)。

(學生自主準備表演、講述。)。

4.指名展示,師生共評。

同學們,我國古代寓言是充滿智慧的,寓言到底要告訴我們什么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交流。

1.完成《習字冊》和《一課一練》中的字詞部分。

2.閱讀其他的寓言故事。

1.通過合作、探究,對寓言角色作出評價,明白農夫和鷸、蚌傻在哪兒。

2.揭示寓意,說出揠苗助長、鷸蚌相爭的成語意思。

3.自主探究,找到兩則寓言的相同之處。

4.拓展閱讀,對照古文、寓言,初步感受寓言文化的特質。

對寓言角色作出評價,揭示寓意。

把握古代寓言的相似之處,感受寓言文化的特點。

1.查找成語揠苗助長、鷸蚌相爭的意思。

2.拓展閱讀寓言故事。

1.揭題。

2.同學們,請用簡短的話來說說故事的主要內容。

1.寓言是我國古老的文學,它充滿了智慧。我們的先人想通過這兩則寓言告訴我們怎樣的人生智慧呢?讓我們把目光聚焦到農夫和鷸、蚌的身上。請你評價一下他們,也可以說說自己讀了故事后的感受。

鷸蚌不應該這樣互不相讓,最后只會兩敗俱傷。追問:你有沒有看到過這樣相似的事情呢?

(配樂講述故事:戰(zhàn)國時候,中原大地并立著七個小國:秦、楚、韓、魏、趙、燕、齊。(出示戰(zhàn)國七雄圖)在這七個國家中,秦國的國力最強大,其他六個國家勢力較弱,但相互之間實力相當。秦國一直野心勃勃,想消滅其他六國,統一天下。但他心里明白:如果直接與六國為敵,即使自己再強大,也很難如愿以償。于是,他一直在等待著機會。

有一回,趙國和燕國鬧了點小矛盾,趙王大怒,決定攻打燕國,出出心里的這口氣。秦王大喜,相信統一天下的機會來了。然而,當時有個叫蘇代的人聽說了這件事后,急忙求見趙王。蘇代只給趙王講了一個故事,立刻打消了趙王攻打燕國的念頭,也使得秦王失掉了一個統一天下的好機會。

一個故事,居然就制止了一場戰(zhàn)爭。)。

2.這樣的故事流傳了二千多年,宋國農夫、鷸和蚌也早已成了我們民族文化中的具有象征意義的形象,銘刻在我們的心里。寓言故事的題目成了成語,流淌在我們的文字里,直到今天我們還在廣泛運用,這就是經典的文化。

我們來交流成語揠苗助長、鷸蚌相爭的意思。

3.像這樣的故事流傳下來的還有很多,請同學們讀讀資料中的故事。挑選一則來講一講。

指名展示、點評。

1.我們已經學習了這么多寓言,讓我們擦亮發(fā)現的眼睛,去找一找這么多古代的寓言故事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你可以用筆在文中語句旁圈圈畫畫,寫寫關鍵詞,想好以后可以小組交流。

預設:

(1)這些寓言故事簡短有趣有趣、寓意深刻、給人啟迪。

(2)古代寓言都已經成為成語被廣泛運用。

(3)寓言故事中都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形象,而且這些形象具有反面的諷刺意味,即角色共有的傻。

(4)語言生動、有想象的空間,適合講故事和表演。

指名交流。

2.寓言是全人類共同的文化遺產,不僅我們國家,古希臘、印度都曾出現過優(yōu)秀的寓言作品,我們來欣賞兩則。

(課件顯示伊索寓言和印度寓言)。

學生自讀,總結特點。(伊索寓言以動物為主,結尾揭示道理。印度寓言就是民間的故事。)。

1.完成《一課一練》中的閱讀練習。

2.嘗試自由創(chuàng)作寓言故事。

寓言的教案篇八

知識目標:學習本課6個生字,理解詞語,熟讀古文言文。

能力目標:背誦,默寫課文,并理解課文寓意。

情感目標:積極引導學生善于思考,并巧妙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并背誦古文

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并在朗讀中感受寓意。

自學加指導法

小組合作討論

小黑板

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講故事導入新課。

1、老師講寓言故事〈〈狼、狐貍和農婦〉〉(馮雪峰)

2、讀題質疑并板書〈〈刻舟求劍〉〉

二、初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讓學生借助譯文試讀課文

2.教師范讀古文。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讀流利,注意停頓,把句子讀準確。

4、小組討論:對照譯文理解重點字詞和古文的意思。

5.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涉 遽 契 曰 吾 惑

6、學生匯報:練習用自己的話講寓言故事《刻舟求劍》。

7、學生用小模型來演義故事內容,理解含義。

因為船移動了,船舷上的記號也跟著移動,但掉在江里的寶劍沒有跟著船移動。那個人想等船靠岸后再從船舷上刻的記號的地方跳下去撈,肯定是撈不到寶劍。

8.再次朗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寓意,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四、作業(yè)設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刻舟求劍

告誡人們辦事情要學會變通,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

一、背誦寓言〈〈刻舟求劍〉〉。

1、全班齊讀課文。

2、指名背誦課文。

二、初讀寓言〈〈鄭人買履〉〉。

1、老師范讀課文,學生跟讀。

2、學生自讀,并借助譯文試讀。

3、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力求:讀流利,注意停頓,把句子讀準確。

4、小組討論:對照譯文理解重點字詞和古文的意思。

5.教師檢查學生自學情況。

履 度 置 反 遂 持

6、學生匯報:練習用自己的話講寓言故事。

7、學生表演話劇〈〈鄭人買履〉〉并理解寓意。

8.再讀課文

三、拓展延伸

小組討論寓意,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感受。

因為鄭人寧可相信自己腳的尺碼而不相信自己的腳,他墨守成規(guī)、迷信教條而不尊重客觀事實,所以買不到鞋。

三、作業(yè)設計

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鄭人買履

告誡人們做事情要尊重客觀規(guī)律,要從實際出發(fā),尊重客觀事實。

寓言的教案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習寓言故事改編的方法。

2.會運用所學的方法改編故事。

3.說寫相結合,進行故事改編。

教學重難點:運用所學方法改編寓言故事。

教學過程:

學生表演寓言故事片段,下面同學猜故事名。

1.像剛剛我們小朋友表演的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卻告訴我們一個大道理,這樣的故事就叫——(寓言故事)。

2.說到寓言故事,我想到了我們之前在課本上學過的《烏鴉喝水》,還記得嗎?誰能簡單的和大家講一講?(及時評價)小朋友們請看——(播放《新烏鴉喝水》)。

3.同學們,看仔細了嗎?那我可要發(fā)問了,請問:這里的《新烏鴉喝水》和原來的《烏鴉喝(出自::)水》一樣嗎?有哪些不一樣的地方?(請學生回答,教師相機板書: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結局等,學生回答不完整可出示范文)。

4.小朋友們真棒,經過一番思考,你們竟然找到了寓言故事改編的方法,你們真是太厲害了?。ò鍟n題:寓言故事改編)好的,今天我們的任務也就一目了然了,那就是對寓言故事進行——(改編)現在小朋友們知道寓言故事改編的方法了嗎?那我們在改編一篇寓言故事時,可以從那幾個方面進行改編?一起讀.

1.嗯,好的,那請同學們仔細看大屏幕,今天老師帶來了幾篇小故事,看,熟悉嗎?(出示寓言故事圖片,學生簡單復述故事內容,師生評價)。

2.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充分發(fā)揮你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其中選擇一個故事來進行改編。(拿出事先分發(fā)的“新點子檢視表”紙張)請同學們拿出“新點子檢視表”,你先來想一想,你想改編哪些方面,想好了,把它寫在紙上,一會我們再來交流。(交流)。

3.聽了你們的新點子,我覺得非常的有趣,我迫不及待的想看看你到底是怎么寫的,在寫之前,老師有幾點小要求:(1)盡量用一兩個成語。(2)盡量用一個修辭手法。下面就請小朋友們動手寫一寫吧。(寫在改編小能手紙張上)。

4.交流寫作,師生評價。

5.小結。

改編一篇自己喜歡的寓言故事,寫完可以讀給同學聽,也可以回家讀給爸爸媽媽聽。

板書設計:

寓言故事改編時間地點人物情節(jié)結局。

寓言的教案篇十

同學們,以前學過哪些寓言?是怎么學習寓言的?(使學生知道,學習寓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講的道理。)。

本課的兩則寓言與以前學過的寓言相比有什么不同?(使學生知道,學習文言文要把語句讀通順,借助注釋理解句子意思,最后達到熟讀成誦。學習本課,首先要讀懂、讀通,然后講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后讀熟并能背誦。)。

1先學《矛與盾》。教師范讀,領讀。使學生讀準字音,知道如何斷句停頓,讀出句子語氣。

2學生自己練習把語句讀通順,讀流暢。然后,整體感知寓言大意,試著說一說。

1自己邊讀句子邊看課后注釋,揣摩句子意思。

2小組合作練習說句意,提出不好理解或說不通順的詞句。

3全班交流質疑。教師重點指導難句:“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薄拔崦谖餆o不陷也?!薄耙宰又?,陷子之盾,何如?”引導學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

強調: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形式可以靈活些,說法不必強求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4把句子意思連起來,練習講寓言故事。先自己講,再指名講。評議:講得是否正確,語句是否通順連貫。

1小組討論:

(1)賣矛又賣盾的人可笑在哪里?幫那個人.總結一下教訓;

(2)現實生活中有沒有這樣的事情?舉例說一說。

2班級交流討論結果。教師指導點撥: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不實事求是,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境地的人,告誡人們說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

1練習讀出感情,再分角色演讀(分敘述人,賣矛與盾的人,觀看的人),體會寓言的情境。

2練習背誦課文。

3讀寫生字。

1學習《鄭人買履》。學生自讀課文,邊讀句子邊看注釋,同桌合作,嘗試說一說句子的意思。

2全班交流:句子怎么讀,句子是什么意思;學生評議,教師點撥引導。

一句一句地研讀,指導理解句子意思、讀通順。使學生領悟,只有理解詞句的意思,才能把語句讀得正確、通順。

重點指導難句:“至之市而忘操之?!薄昂尾辉囍宰?”引導學生注意“之”字的意思。

1自己練習講寓言故事,再小組講,全班講。

2小組、班級討論:鄭國那個買鞋的人可笑在哪里?從這則寓言聯系生活想開去,你能悟出寓言告訴人們的一個什么道理?舉出實例說一說。

這則寓言諷刺了那種辦事過于死板,只信教條、講形式,不相信實際的人,告訴人們做事不能過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實際。

1練習讀熟;分角色演讀,體會寓言意境。

2出示課后“思考·練習”第二題中的五個句子,練習說句意,注意比較認識“之”字的不同意思。

3練習背誦,指導寫生字。

寓言的教案篇十一

了解《伊索寓言》的思想內容,并學會用歸類法來領悟寓意。

l播放《喜洋洋與灰太狼》主題曲動畫,談話導入:這部動畫片一播出就深受小朋友甚至成年人的喜愛,還獲得最佳國產動畫片銀獎,我想它之所以風靡全國,不單是那吸引人的故事情節(jié)和健康向上的人物形象,更重要的是通過簡單的動物故事告訴我們生活的哲理,傳達樂觀、自信、勇敢的精神??梢哉f喜洋洋的世界就如現實社會的一個縮影。這讓我想起了一本書。

它也是通過動物故事影射社會生活,并且教人處世、做人的道理。被譽為西方寓言的始祖,在西方人眼中,它的重要性甚至被認為僅次于《圣經》,這本書就是《伊索寓言》。

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伊索寓言的世界,一起感受寓言故事中的生活智慧。

你了解嗎?最近我們讀了《伊索寓言》,下面看看大家都對這本書了解多少。

l小測(2分鐘):

1、《伊索寓言》產生于希臘(國籍)的古典時期,相傳是由伊索(作家)編的。

2、《伊索寓言》大部分是動物寓言,少部分以人或神為主人公,往往簡潔客觀地敘述一個故事,最后以一句話畫龍點睛地揭示蘊含的道理。它們篇幅短小而寓意深刻,語言不多卻值得回味,藝術上成就很高。特別是動物寓言部分,廣泛采用擬人手法,表現了動物各自的習性。

3、《伊索寓言》中有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寓言故事,舉出三例:《龜兔賽跑》,_《狼來了》_,《狼和小羊》。

要讀懂寓言,就必須理解寓意。《伊索寓言》作為古人智慧的結晶,包含的內容十分豐富,那么,到底包含了哪些內容?我們能否通過內容去弄懂故事的寓意呢?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探討這兩個問題。

l閱讀三組寓言故事,歸納《伊索寓言》的內容精要:

l引導:每組的兩個故事在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或者結局上有什么相似點的?

1、默讀第(一)組的兩個語言故事,自主完成練習題。

2、自由朗讀第(二)組寓言故事,小組合作完成。

3、第(三)組寓言故事,第一個齊讀,第二個分角色表演讀。男女生比賽,看哪隊完成得最快又回答得最準確。

(1)影射當時社會現實。

(2)表現勞動人民生活的經驗和智慧。

(3)借動物形象嘲諷人類缺點。

l劃出每則寓意的關鍵詞,歸納概括寓意的方法。

1、揭露……表現……2、告誡……不要……警示……說明……。

3、諷刺……批評……嘲笑……。

請用內容歸類法概括下列故事的寓意。

《赫剌克勒斯和財神》揭露許多有錢人往往做不義之事。(表現了窮人對為富不仁者的不滿。)。

《蝙蝠與黃鼠狼》提醒我們遇事不要一成不變,要隨機應變方能避免危險。

《牛和蛙的故事》諷刺不自量力、夜郎自大的人。

《狼來了》嘲笑那些常常說謊話的人,即使再說真話也無人相信。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會了用內容歸類法來概括寓言故事的寓意,其實概括寓意的方法還有很多,希望同學們在以后的閱讀過程中能邊讀邊總結,只有掌握了好的閱讀方法,我們的閱讀理解能力才會提高!

完成閱讀題。

寓言的教案篇十二

1.理解故事,進一步了解作品中動物的特點。

2.知道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自己的優(yōu)點要看到,別人的優(yōu)點也要看到。

猴子、狗熊、大象、鱷魚、螞蟻卡片5―6套。

1.說說這些動物。

――教師出示猴子卡片,請幼兒說一說喜不喜歡猴子,說出喜歡或不喜歡的原因。

――把準備的動物卡片分別發(fā)給每一個小組,請他們討論:喜不喜歡這些動物,為什么?

――每組幼兒派一個代表說一說自己組的討論結果。

2.聽聽動物夸自己。

――剛才你們說了自己喜歡這些動物的哪些地方,動物們也知道自己的優(yōu)點。我們聽一聽它們是怎么夸自己的。

――講述故事,并按故事情節(jié)中的先后次序將動物呈現在黑板上。

――這些動物夸自己有什么特點?它們看別人呢?

――教師小結:每個人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夸自己的優(yōu)點是對的,但是夸自己時不能把別人說得什么都不好。

3.夸夸自己和別人。

――請幼兒夸夸自己的優(yōu)點,同時也夸夸別人的優(yōu)點。

建議。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可根據幼兒自信與不自信的情況,引導幼兒選用不同的表述方式,如“我學會了跳繩,xx小朋友也學會了,我們跳得很好?!被颉皒x小朋友會講故事,我也會講故事?!币⒁夤膭钅切┎蛔孕诺挠變?,幫助他們認識自己的長處,從而樹立自信。

附:夸自己。

有一天,一位醫(yī)生來到森林里。他讓動物們說說自己的長相有什么不滿意的地方,他可以幫助動物們變得漂亮起來。

醫(yī)生讓猴子先說。猴子說:“我對自己的長相很滿意呀。我和人一模一樣,有四肢、有五官。我還比人多一條漂亮的尾巴呢。你們瞧,狗熊的長相才不好看呢。他長得肥肥胖胖,又蠢又笨?!?/p>

狗熊說:“什么呀,我的長相一點都不難看。我比猴子長得壯,我的力氣也大呀。大象才難看呢!你們瞧瞧,大象的身子那么大,可是他的尾巴那么短那么小,好像長了一條豬尾巴,大象的耳朵那么大,鼻子也長得不像樣子。”

大象聽了很不高興,他生氣地說:“我的鼻子、耳朵和尾巴長得很好看,幼兒園的小朋友都請我去當滑梯呢。要說身體嗎,鯨魚才是長得太大太蠢呢?!?/p>

鯨魚也生氣了,他噴出一股水,高高地沖上天空。他說:“我是海里最大的動物。最厲害的鯊魚看到我都逃得遠遠的。沒有那么大的身體,鯊魚會怕我嗎?你們瞧,螞蟻才長得不好看呢。螞蟻長得那么小,讓人看不清楚,一腳就把他踩扁了?!?/p>

螞蟻雖然長得小,可他從來不覺得自己長得難看。螞蟻說:“誰說我長得不好看呀。猴子才真的難看呢。猴子說他和人長得一樣,人的身上可沒有那么長的毛呀,還有那么難看的紅屁股,人也沒有呀。”

動物們夸了一通自己,批評了一通別人,很開心地回自己的家去了。

醫(yī)生沒什么事可干,也回家去了。(根據拉封丹同名寓言改編)。

寓言的教案篇十三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寓、焦、苦、弱、勃、悶、宋、則、?!?,能熟練運用。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懂得復述課文。

3.創(chuàng)設情境,聯系上下文理解課文中的生字詞。

4.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果違反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并結合歷史故事及自身經歷理解《鷸蚌相爭》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重難點:

1.了解寓言這種體裁,并掌握寓言的基本特點,基本能復述課文。

2.了解寓言故事所包含的寓意:知道事物有它自身的發(fā)展規(guī)律,如果違反自然發(fā)展規(guī)律,強借外力,強求促成,反而會把事情弄糟。并結合歷史故事及自身經歷理解《鷸蚌相爭》所包含的寓意。

教學準備:

(教師)1.準備與本課寓言相關的動畫片或是書籍。2.多補充些其他的寓言故事書籍,推薦學生閱讀。(學生)課外搜集寓言故事在課堂上與大家共享。

教學時間: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師:同學們喜歡看寓言故事嗎?說說你自己曾經看過哪些寓意故事呢?

2.揭示課題:今天老師將介紹新的寓言故事給你們。(板書:寓言兩則讓學生齊讀)。

3.學習“寓”字。用字理識字的知識去學習,師引導:寶蓋頭跟房屋有關,這是一個標準的形聲字。(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自己的記憶字形的方法)。

4.解釋課題:什么叫“寓言”?(寓言:就是用有趣的故事來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則”就是“篇、個”的意思,兩則就是告訴咱們這課共有兩個故事。

5.看課題質疑:看到“揠苗助長”這個題目,你會提出什么問題呢?(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問)。

二、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

1.請學生自由讀課文,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注意讀準字音。

3.交流問題,感知大意。

(1)師:到底是誰揠苗助長?為什么“揠苗助長”?

(2)“揠苗助長”結果怎樣?請學生把這些問題完整地連起來說一說。(同桌先練說)。

二、理解文本,配樂朗讀課文。

1.讓生觀看《揠苗助長》的錄象,并讓學生注意觀察人物的表情。

2.讓學生抓住文章的重點詞語來進行課文內容的情境再現,注意突出剛才描寫人物表情的詞語。

3.提議:我們每個同學想不想給這則寓言配上自己的朗讀呢?自己試一試。

5.指導朗讀,讀出農夫的焦急。

6.理解第二、第三段。問:農夫想到什么辦法?(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說)。

(1)問:“筋疲力盡”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他會“筋疲力盡”?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讀讀。

(2)讓生觀看插圖???此時他的神情是怎樣的?能用一個詞語概括嗎?

(3)有感情地朗讀:能把農夫當時又累又高興的心情讀出來嗎?(指名讀、齊讀)。

“回到家里,他興致勃勃地說:‘真把我累壞啦!可力氣總算沒有白費,咱家的禾苗棵棵都長了一大截!’”

(4)問:讀了這段,你有何感受?把自己的感受帶到文章中去讀,體會農夫的快樂。

(5)“納悶”是什么意思?他的兒子納悶什么?

(6)看到枯死的禾苗,如果你是農夫的兒子,你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鄰居,又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他的妻子,你會說些什么?如果你是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你會忠告他什么?請口頭練習說。

三、總結理解,拓展延伸。

1.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

2.拓展:我們的身邊是否也有這樣的人?如果你碰到,你會怎樣去勸告他們?請你用一句最簡潔的話去概括。

第二課時。

一、揭示課題。

1.我們今天繼續(xù)學習第24課《寓言兩則》,板書課題《鷸蚌相爭》。

2.讓學生齊讀課題,要求把字音讀準。

3.老師出示“鷸”和“蚌”字,請學生把它們放到相應的圖下。

二、初學寓言,了解內容。

1.師問:這兩個小動物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請朗讀課文,等會集體交流。

2.請學生把故事的大意說出來。

3.老師出示口頭訓練題:河蚌剛剛張開殼曬太陽,鷸(),蚌(),雙方(),結果()。

4.同桌練說,指名表述。

三、細讀寓言,深入理解。

1.再讀課文,思考:為什么鷸蚌互不相讓呢?

2.學生分角色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3.指名朗讀,教師點撥。

4.聯系文本,理解人物。

(1)引導學生抓?。胡柮偷糜帽M力氣——威脅筋疲力盡。

蚌急忙——牢牢地毫不示弱——得意洋洋。

這些描寫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和語言表現兩人互不相讓的態(tài)度。

(2)問:就在這時,漁夫看見了,他怎么做呢?(指名回答,朗讀)。

(3)全班分角色朗讀。

(4)換位思考:這樣一個結果,三個主人公:鷸、蚌、漁翁會怎么想呢?

(引導學生理解:鷸:后悔不該輕易吃蚌,而且身處困境,還威脅蚌。蚌:不該賭氣不放開鷸,造成兩敗俱傷。漁翁:嘲笑鷸蚌互不退讓,結果讓他輕易獲利)。

四、拓展延伸。

1.發(fā)揮想象:對于鷸蚌來說,這是多么悲哀的結局呀!假如上天再給它們一次機會,它們會怎樣解決這樣一個矛盾呢?(讓學生拓展想象,可以課后練筆,可以當場練說)。

2.引導思考:讀了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指名回答: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方式理解)。

3.布置課外作業(yè):把這個故事告訴爸爸媽媽聽,聽聽他們的評論與意見,并且自己再去閱讀其他的寓言故事。

板書設計:

鷸——啄——威脅。

蚌——夾——毫不示弱。

互不相讓漁翁得利。

寓言的教案篇十四

1、讓學生初步了解《伊索寓言集》及其作者。

2、了解《伊索寓言集》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3、通過過導讀,讓學生學會讀整本的書的基本方法,培養(yǎng)讀書做筆記的習慣。

4、在活動過程中,引導學生喜愛閱讀課外書籍,對優(yōu)秀讀物產生興趣。

一課時

1、出示高爾基讀書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2、出示本班讀書口號:讀書的孩子最美麗

2、最近讀了什么好書?有什么收獲?

1、教師簡介《伊索寓言集》和伊索其人。

2、認真閱讀導讀,想想你從中知道了什么?

2、教師選擇一兩個講伊索寓言故事。

1、伊索寓言版本較多,選擇合適自己的一本進行閱讀,要持之以恒,讀完整本書。

2、養(yǎng)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

自己的書:可以在書上圈圈畫畫,也可以在書上隨手記下自己的感想和體會。

借來的書:在自己的讀書筆記上作記錄,也可自抽讀書卡片,抄寫點明故事寓言的語句。

采用各種方式隨時留下自己的讀書思考痕跡。

3、制訂讀書計劃,鼓勵學生做到每天必看,根據自己的情況大體的、規(guī)定一個時間表,一般可在一個月左右完成。

1、在全班同學都讀完《伊索寓言集》后,組織學生交流心得體會,聯系具體故事談談自己讀了以后的感受,有哪些心得,獲得怎樣的思想啟迪,對“我讀書我快樂”有哪些體會。

2、出示本學期班級推薦閱讀書目

3、宣讀本班讀書計劃

4、小結。齊說口號.

寓言的教案篇十五

1、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本課8個生字。積累詞語9個。理解成語“自相矛盾、掩耳盜鈴”的意思。

2、能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文章的內容。

3、明白做事要求實事求是,不要夸大其詞,更不應自欺欺人。

:能讀懂課文內容,識記本課的生字,理解課文中相關詞語的意思。

能理解寓言故事中所蘊含的深刻含義。

教學媒體生字卡片。

課前學生準備充分預習課文。

1、媒體演示,出示矛和盾的圖片。

(1)師簡介:小朋友,你們見過這兩樣東西嗎?這是兩個古代戰(zhàn)場上兵器的名字。(出示生字:矛、盾)。

學生字矛、盾(指名讀,齊讀。)。

2、初讀課文,感知內容,把課文讀正確。

就這兩樣普通的古代兵器,課文要告訴我們一個怎樣的故事呢?讓我們輕聲讀讀課文,注意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學習課文。

(1)媒體演示:課文內容。

(2)那個人是怎樣吹噓自己的貨物的呢?

出示句子:他舉起矛,向人夸口說:“我的矛銳利得很,不論什么盾都戳得穿!”接著又舉起盾,向人夸口說:“我的盾堅固得很,不論什么矛都戳不穿它!”

學生自由讀。

(3)理解“夸口”

(4)誰能學著這樣的口氣,來介紹他手中舉著的矛和盾。

(5)學生在小組內交流讀,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6)理解“啞口無言”

師生合作讀最后兩句:面對大伙的質問,他怎么樣?(板書:啞口無言)。

什么是啞口無言?他為什么會啞口無言?

4、老師。

這個賣矛和盾的人不顧實際情況地隨便夸口,說大話,讓自己的話自行矛盾(板書:自相矛盾),最后被人們質問得啞口無言。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做事要實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詞,否則只會互相矛盾。

1、剛才我們通過一個小故事懂得了一個道理,我們把通過一個故事說明一個道理的小文章成為寓言,板書:(寓言)。

2、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第24課――寓言二則,齊讀課題。

學習《掩耳盜鈴》。

1、出示“掩耳盜鈴”,師:我們再來學習一則寓言故事。

2、學習生字:這里的兩個生字:“掩”和“盜”分別是。

什么意思,聽聽課文錄音,動腦筋想一想。

3、自由讀課文:讀正確,思考詞義。

4、用動作來表示這兩個生字的意思并想好辦法記住這兩個字。

讀寓言故事,理解寓意。

(1)那個掩耳盜鈴人想象中捂住自己的耳朵,然后偷鈴會有怎么樣?

(2)實際結果怎么樣?邊讀課文,邊劃出有關的句子。

(板書:被人發(fā)覺)。

如果當時你也在旁邊,你想對那個掩耳盜鈴的人說些什么?

小組討論、集體交流。

(板書:自欺欺人)。

復習鞏固、指導寫字。

識字游戲:看誰認得快。

寫字指導:銳、啞、鐺,這三個左右結構的字,注意書寫時要左窄右寬。

夸口掩耳盜鈴。

自相矛盾自欺欺人。

啞口無言被人發(fā)覺。

在教學的設計中我把第二則寓言故事的寓意通過讓學生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里話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來揭示。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注重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孩子,讓孩子們通過小組形式的討論,根據課文的內容,試著對那個盜鈴者說說心里話,應該說這一環(huán)節(jié)老師是完全放手讓孩子自主學習。但從實際的效果來看,一部分優(yōu)秀的學生,有較強語言表達能力的孩子,自主學習的效果明顯,能根據課文的內容通過對盜鈴者說的話來揭示寓意,這樣的設計對那部分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在閱讀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等方面的確有很大的幫助。但對于一些后進的學生,效果就不容樂觀,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更應注重老師的引導。教師可否在孩子們說心里話后,增設這樣一個環(huán)節(jié):他們說得好嗎?你能學著他的樣子也來說說嗎?這樣既可以給那些學習有困難、害怕發(fā)言的學生一個示范,也可以激發(fā)這部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參與學習的欲望,從而更好地達到預期的目標。

寓言的教案篇十六

2、感受優(yōu)美的語言,模仿文章美的表達。

理解寓言的深刻含義;。

學習文章中精美的語言。

一、導入。

同學們,相信你們都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老師想叫一位同學來復述一下。(同學回答)嗯,這位同學復述得不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驕傲使人落后,虛心使人進步,做事情要踏踏實實的,這樣才能夠成功。那同學們知道這個故事出自哪部作品集嗎?對了,就是《伊索寓言》,很多同學利用國慶的時間讀過伊索寓言,那么根據自己的閱讀,對寓言這種文學體裁的特點掌握了多少呢?我來提問一位同學。(同學回答)。

寓言是一種用比喻性的故事來說明道理的文學作品,大多是篇幅短小,情節(jié)簡單,含有諷刺意義和教育意義的故事。我們今天要共同學習的課文第八課也是寓言,但叫做人生寓言,是指有人生哲理的寓言,那這兩個故事究竟給我們以怎樣的人生啟示呢?現在就進入到課文的學習中去。

二、作者簡介。

周國平,1946年生于上海。1967年畢業(yè)于北京大學哲學系,1981年畢業(yè)于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學術專著《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尼采與形而上學》,隨感集《人與永恒》,詩集《憂傷的情欲》,散文集《守望的距離》,自傳《歲月與性情》等。

我們大學里學生喜歡的作家及其作品有規(guī)律性,就有一種女生喜歡讀周國平,男生喜歡讀王小波的說法,我也挺喜歡讀周國平的作品,最起碼在剛上大學的時候,喜歡他用散文的筆調寫他的哲學思考,喜歡他用哲學思考來貫穿他的文學寫作。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他的這兩篇作品吧。

三、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翻開課本第35頁,把《白兔和月亮》跟《落難的王子》兩篇文章朗讀一遍。

2、迅速地回顧一下昨天給詞語注音和解釋的作業(yè),然后合上課本,給黑板上的這些詞語注音(同學回答),老師強調幾個難點詞語的解釋(風韻、正色、歸屬、險象迭生等),最后讓同學們使用這些詞語來講述這兩個故事。

寓言的教案篇十七

1、初步學會抓住人物言行概括人物特點的閱讀方法。

2、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會復述《濫竽充數》。

先讀懂故事,然后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特點,從中概括出故事包含的道理。

寓意的揭示對小學生來講是比較困難的。只要說得有道理,即使尚未概括也應肯定。

2課時教具準備錄音、投影。

分課時。

教學目標。

第一課時:初步了解“寓言”這種文學作品的特點,理解第一則寓言。

第二課時:運用學習寓言的方法,理解第二則寓言。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理解“寓言”。

二、理解關鍵詞語,讀懂“南轅北轍”的內容。

三、找出寫人物言行的語句,概括人物的特點。

1、朋友是在什么情況下提醒坐車人的?

2、坐車人為什么不聽勸告?

3、結果怎樣?

四、朗讀課文,想想寓意。

1、跟課文錄音朗讀課文。

2、討論:坐車人錯在哪里?你從哪些詞里看出來?

教給學生理解寓言內容和寓意的方法,進行學法指導。

3、這則寓言說明了什么?自由讀課文,劃出重點詞句,填寫下表。

南轅。

北轍起因經過結果寓意。

五、按表上所填內容,復述《南轅北轍》。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回憶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南轅北轍》的方法。

1、抓關鍵詞語讀懂課文內容。

2、找出寫人物言行的語句,概括人物特點。

3、朗讀課文,想想寓意。

二、運用以上方法獨立閱讀《濫竽充數》。

1、抓關鍵詞“充”,讀懂課文。

2、從課文中找出寫南郭先生行動的語句,說說他是一個怎樣的人。

3、朗讀課文,想想人們常用這個語言故事來比喻什么?

以《南郭先生出逃以后》為題,續(xù)寫《濫竽充數》。

在清楚了寓言內容的基礎上,再理解寓意就水到渠成了。

續(xù)寫寓言,既是對寓言內容的鞏固,又很好的提供了一次練筆的機會。

信息反饋。

教后隨筆。

寓言的教案篇十八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兩則成語的寓意,使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和教育。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認讀文中8個生字及由生字組成的新詞,會寫15個生字。指導書寫生字:“派、虎、茂”。

了解寓言的內容,練習有感情、分角色朗讀課文。

理解“狐假虎威、鷸蚌相爭”的意思是難點。

頭飾、布景、生字卡片。

兩課時。

1、理解《狐假虎威》內容,正確熟練地朗讀課文。理解寓意。

2、識記文中生字,指導書寫“虎、茂、派”。

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理解成語“狐假虎威”的含義。

生字卡片,小動物圖片。

貼出虎、狐圖:同學們,這是什么動物?

板書:狐虎。

誰能說說你對這兩種動物的有什么看法?

板書:狡猾威猛。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片關于狐貍和老虎的語言故事:

板書:假威。

齊讀課題;質疑:有什么問題嗎?(“假”什么意思?)。

導入:下面我們就一起看看課文講的是一件什么事?

1、自讀課文,圈出不認識的字,采取自己喜歡的辦法解決這些不認識的字。

2、標出自然段。

3、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糾正字音,同時思考:課文講的是什么事?

4、再讀課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學生可能會說:“狐貍的威風是假的,;老虎的威風是真的。)。

5、是嗎?你再把最后一節(jié)好好的讀一讀,想一想。(生讀“狡猾的狐貍是借著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的?!保┛闯鰜砹藛幔窟@里的“假”是什么意思?(學生可能會猜到是“借”的意思。)。

6、為什么你確定是“借”,讓學生結合故事內容談理由:(百獸根本就不怕狐貍,因為狐貍前面的是老虎,百獸是看到老虎才嚇跑的。狐貍卻騙老虎說是自己的威風嚇跑了老虎。所以“假”是“借”的意思。)。

7、查字典,我們來看看字典中有沒有“借”的意思。(學生迅速查字典生回答)。

8、這下我們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貍借用老虎的威風把百獸嚇跑了。查字典確定“假”的意思(板書:借。)。

1、初讀課文之后,你感受到故事中的狐貍怎樣?

2、默讀課文,邊讀邊想:你從文中的哪些語句中感受到狐貍的狡猾?

3、小組交流、討論、并研究怎樣讀出這些句子的語氣。

4、小組匯報、品味語言、教師點撥、研究朗讀。

(1)感悟課文第2自然段:

“骨碌碌一轉”“扯著嗓子”:表演:什么樣?狐貍這時心里想什么?

“你敢吃我?”怎樣讀?

課件出示:“你敢吃我?”“你敢吃我?”狐貍再什么情況下說的這句話?讀一讀第一自然段,想像一下當時的情景和狐貍、老虎的心理。探究哪中讀法更合適?練習、評議。

(2)感悟第3自然段:

“老天爺”是什么人?狐貍是說話時什么語氣?

指明朗讀、評議。

(注意在學生朗讀后進行適當的評價,在聲音讀大的基礎上,鼓勵孩子要將自己的表情放進去)。

(3)感悟第4自然段中狐貍說的話:

指名讀:思考:此時狐貍什么神態(tài)?(昂首挺胸、搖頭擺尾)。

賽讀,感悟狐貍的狡猾。

(4)表演感悟狐貍的動作神態(tài)。

指名表演:請五位同學分別扮演狐貍,、老虎、猴子、小白兔、野豬、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當導演,看看他們表演得對不對。

通過導、演理解:狐貍和老虎誰在前,誰在后,為什么?

神氣活現,搖頭擺尾,半信半疑,東張西望這些詞什么意思?

5、總結歸納:我們不僅從語言上,也從動作神態(tài)上感受到狐貍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人們就用“狐假虎威”這個詞語比喻一種人,什么樣的人呢?(自己沒有本領,卻仗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的人。)。

6、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

(1)自愿結合練習。

(2)帶上頭飾進行表演。

7、拓展思維:接著會有什么事情發(fā)生呢?想一想,說一說。

(略)。

一、學習《鷸蚌相爭》,了解內容,理解寓意。

二、編排課本劇,通過表演、評議理解語言,體會感情。

三、改編課本劇,鷸和蚌如何能不被漁翁抓住。

四、認讀生字、指導書寫。

寓言的教案篇十九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知道這三則寓言的故事,能從寓意中獲得教益。

能結合生活中的例子體會寓意。

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了解寓言及《伊索寓言》的有關知識。

1、同學們都很喜歡看寓言故事,那你們知道寓言故事有什么特點嗎?

2、查閱資料,簡介《伊索寓言》及其作者。

1、我們首先來學習《狐貍和葡萄》。提出初讀要求: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注意生字的讀音,讀通讀順句子。

2、匯報初讀情況。學生說說自己對寓言內容的理解。

3、你認為哪些字的讀音應提醒學生注意:

三、細讀課文,領會寓意。

1、自讀每自然段。思考:從哪些詞句可以看出狐貍非常想吃葡萄?自己先找出來讀一讀。師生交流。

2、小組合作討論:狐貍能想到哪些方法去夠葡萄?

3、“白費勁”說明了什么?你能想象出此時狐貍的神情嗎?

6、同學們吃過成熟的葡萄嗎?是什么滋味?狐貍為什么說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

默讀第三自然段。從上面的故事你能知道“無能為力”是什么意思嗎?你怎么理解這段話?

提示寓意對照前面的故事或生活中的事例把你所讀懂的道理講給同學聽聽。

四、積累遷移,自學寫字。

貍、葡、萄、饞、酸。

第二課時。

一、學習第二則寓言《牧童和狼》。

1、自讀寓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想想這則寓言講了什么故事?

2、默讀第一和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在“好幾次”和“后來”發(fā)生的事情中,牧童和村民們各有什么不同的表現?抓住重點詞語,讀懂課文。

3、體會:牧童兩次“大叫”時的不同情感,村民兩次聽到“大叫”的不同情感。

4、生活中你有經歷過或見過聽過類似的例子嗎?

5、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二、學習第三則寓言《蟬和狐貍》。

1、還記得我們學過的《狐貍和烏鴉》的故事嗎?自己講一講。

3、想想《狐貍和烏鴉》和《蟬和狐貍》這兩個故事有什么相似之處,又有什么不同之處?

4、讀第三、四自然段,思考:蟬為什么沒有上當?

5、讀第五自然段,說說自己對寓意的理解。

體會蟬不僅有智慧,更重要的是它能從同伴的災難中吸取教訓。(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

三、積累遷移。

選一兩個你喜歡的寓言故事,講給別人聽。

四、當堂檢測。

完成《練習冊》、《語文補充習題》作業(yè)。

寓言的教案篇二十

1.理解課文內容,懂得這兩則寓言的寓意。

2.學會生字,理解窟窿街坊后悔勸告等詞語的意思。

3.認識只要就,如果就這兩種句式。

4.能用自己的話將這兩則寓言講出來,并背誦其中的一則。

理解兩則寓言的寓意。

3課時。

亡羊補牢。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這則寓言。

2、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注意多音字圈的讀音及窟窿、街等字的字形。

3、理解《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的內容,懂得做錯了事要即時糾正。

引導學生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會寓意,并能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一談感想。

1課時。

投影。

一、談話激趣揭示課題。

1、同學們喜歡聽寓言故事嗎?為什么?

1.過去我們學過哪些寓言?

2.寓言有什么特點?(用一個短小的故事說明一個深刻的道理或諷刺某種人。寓:寄托、包含的意思。言:講道理。)。

3.寓言二則的則是什么意思?(相當于篇)。

4.今天我們學習《南轅北轍》和《亡羊補牢》兩篇寓言。我們先學習寓言??蠢蠋煂懻n題:亡羊補牢指名讀,齊讀。

二、理解題意。

1、亡羊補牢是個成語,這個成語中有不理解的字嗎?

2、指名解疑,并說說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在課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話完整地說說亡羊補牢的意思。

4、看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為什么丟羊?為什么補羊圈?)。

5、再讀課題,從補牢這個詞你能猜出丟羊的原因嗎?

三、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你的猜想對不對呢?讓我們來讀課文。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故事講給大家聽聽,引導評議。

3、養(yǎng)羊人一共丟了幾次羊,為什么丟?

4、小結:可見讀書前我們的猜測是完全正確的,讀書就要這樣邊讀邊想,讀前要想,讀中也要想。

四、精讀課文,理解內容。

1、課文哪幾個小節(jié)講丟羊的?

2、自由讀14節(jié),思考:養(yǎng)羊人丟了一只羊,為什么還會丟第二只?

3、同桌互議。

4、集體交流:

(一)羊圈破了個窟窿。

(1)出示生字卡片窟窿,指名讀,注意窿讀輕聲。

(2)窟窿就是(洞)。怎樣記住這兩個字?指導學生書寫窟窿。

(3)齊讀這句話。(第三句)。

(4)第三句講了丟羊的原因,那前兩句講了什么?引讀前兩句。

(5)理清這小節(jié)三句話之間的聯系,試背。

(6)指名背。(指導方法)。

(二)街坊勸告,他不聽。

(1)街坊就是(鄰居),注意坊讀輕聲。

(2)街坊是怎么勸的?指名讀,讀出勸告的語氣。

(3)引導評議,齊讀。

(4)可養(yǎng)羊人呢?指名讀,評議。(讀出他的無所謂,毫不在意)。

養(yǎng)羊人是這樣說的,你猜他心里會怎樣想?

(5)你看,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養(yǎng)羊人卻漫不經心,不聽勸告。同桌分角色朗讀。

(6)指名讀,評議。

(7)老師說提示語,學生試背對話。

5、讓我們來看看他不聽勸告的結果。

(1)指名讀第4節(jié),評議。

(2)為什么要讀好兩個又字?聯系第一節(jié),想一想。

(3)齊讀第4節(jié)。

(4)剛才我們學習的片段,如果用題目中的兩個字來概括,就是(亡羊)。

6、指名表演這個片段,注意:可適當增加一些內容,如人物的心理活動可通過語言、動作來表現。

7、二次丟羊后,養(yǎng)羊人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自由讀第5節(jié),劃出有關句子。

8、討論交流:

(1)養(yǎng)羊人是怎么做的?出示投影,看圖說話。

(2)指名讀文中句子,評議。

為什么要讀好趕快?能否去掉?(改正錯誤,不能拖延)。

(3)養(yǎng)羊人為什么會這么做呢?引讀描寫他心理的句子。

(4)指導讀這句話,讀出他的后悔之情。

(5)將這句話換一種說法。(要是就如果就)。

(6)但是他轉念一想,現在修還不算晚,為什么?

(7)他的想法對不對?從哪兒讀出?(從此,他的羊再也沒丟過。)。

(8)從此是什么意思?指導學生用從此造句。

(9)理清句與句之間的聯系,背誦第5節(jié)。

五、體會寓意。

2、同桌表演后指名上臺演,并指導評價。

3、如果這個人再不修羊圈,會出現什么后果?

4、揭示寓意:由此可見,像養(yǎng)羊人這樣犯了錯誤,只要(),就()。

5、在生活中,也常常發(fā)生類似的事。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看法。同桌互議,再指名交流。(眼睛近視,沙塵暴,環(huán)境污染)。

這些都可以用一個詞語來概括亡羊補牢。

六、學習生字總結全文。

1、再讀課題,理解題意。(本義,引申義)。

2、所以,亡羊補牢后面往往跟著一句話未為遲也。自己讀讀,理解它的意思。

3、總結學習寓言的一般方法:理解題意理解內容聯系實際,體會寓意。

4、認讀生字。

(1)記憶生字字型,并講講字是怎樣記住的。

(2)難字指導記憶書寫。

街:把中間的圭去掉,就是行。人們經常行走在大街上,而街道路面最初是用土鋪的。

窟窿:這是個凍字,因而洞穴的穴做偏旁。

寓:寫時注意第11筆是橫,不是點。

1.比一比再組詞。

悔()叼屈隆。

梅()叨窟窿。

2背誦這則寓言。

3

聯系學習、生活實際,談談你讀了這則寓言的感想。

想法。

已經丟。

后悔。

亡羊補牢。

做法。

不補。

趕快堵。

(未為遲也)。

結果。

又少。

再沒丟。

一、齊讀《亡羊補牢》。

二、故事導入激發(fā)興趣。

三、自讀自悟。

1、把課文讀正確流利。認讀生字纏。

2、想想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問題。

四、匯報交流,指導朗讀課文。

1、檢查讀文和認讀生字。

2、交流課文及不理解的問題。討論南轅北轍、盤纏。

3、練習朗讀課文,講故事。

4、指名朗讀,師生評議。

5、根據評議,再練習朗讀。

6、練習講述故事。注意把任務語言講明白。

五、創(chuàng)設情景練習口語交際。

1、出示圖:棉隊哪個人走遠的影子,他的朋友會說什么?

2、你想對那個楚國人說什么?

3、回到課始的故事:楚王會不會攻打趙國?為什么?

總結:南轅北轍的故事現實中可能沒有,但是實際上,有多少人在做著這樣的蠢事啊!,做任何事,,要是選擇錯了方向,無論怎樣努力,也是達不到目標。

六、寫字練習。

1、抄寫生字。

2、難點提示:纏右半部不要寫成厘。

3、抄寫詞語。

寓言。

窟窿。

勸告。

軟硬。

狼群。

法則。

后悔。

盤纏。

叼走。

街坊。

一、聽寫生字詞語。

二、朗讀課文并說一說每一則的寓意。

三、拓展活動。

四、完成同步練習。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884682.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