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2-01 08:58:10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模板17篇)
時間:2023-12-01 08:58:10     小編:念青松

讀書是一種與作者的靈魂交流的過程,讀后感是我們與作者的對話,是我們對書中思想的回應。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情感、有觀點的讀后感?請跟隨我的步驟一起來探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思路和參考。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一

春秋時代的孔子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人們都尊奉他為圣人。然而孔子認為,無論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來就有學問的。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么都要問??鬃勇牭竭@些議論后說:“對于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xiàn)啊?!?/p>

那時,衛(wèi)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tǒng)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謚(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后,授于他的謚號為“文”,所以后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么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謚號。

[造句]:

一、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謂之“文”也。

二、三人行,必有我?guī)?只要肯放下架子,不恥下問,你就可以學到許多新的知識。

三、當干部的要不恥下問,到下面去虛心聽取意見,了解問題。

四、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鬃?。

六、孔子不恥下問,周公不恥下賤,故行成名著,后世以為圣。

七、不恥下問,知錯則改,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八、要當一個好干部,必須深入群眾不恥下問。

九、中國人盡避自信,但是并不自封自閉,能夠不恥下問而師夷。

十、不恥下問,學識才會加深,因此肯去尋找的人才能有所發(fā)現(xiàn)!

十一、因為他不恥下問,所以他能把各種事情都處理得很好。

十二、就要不恥下問,要尊重別人,要誠實謙虛,虛懷若谷,不可自以為是,淺嘗輒止。

十三、要有求知的渴望,虛懷若谷,不恥下問的精神。

十四、我們一直在講求公平,客觀,在講求不恥下問,然而,百分之九十九點九九九的人根本做不到。取而代之的,是人的頑固不化。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二

我讀了一本《中華成語故事》不光學習了很多成語,還知道它們分別對應的故事,特別有意思。其中,我最喜歡幽默詼諧的叫《空中樓閣》的故事。故事講了一個財主從沒出過遠門,一天他看到鄰村的一棟樓房很羨慕,心想:“我有錢,也可以造呀!”財主一回家,就找了幾個工匠來造樓房,工匠們很快就買來材料,開始打地基造房子了。有一天財主來看,很不滿意地說:“我要的是三樓,誰讓你們從一樓開始的?!惫そ硞兛扌Σ坏泌s緊放下東西走人,只留下財主一個人在地基上發(fā)愣。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金錢是永遠抵不過智慧的,小朋友們千萬不要學習那無知的財主哦!

這篇,就為大家呈現(xiàn)到這里,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大家暑假過的開心。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三

這周漂來了一本《中華成語故事》,有趣生動。一共講了22個成語小故事,讓我學到了知識,小頭腦也更靈光了。

我把這22個成語列出來,再鞏固溫習。它們是:沉魚落雁、乘風破浪、打草驚蛇、呆若木雞、廢寢忘食、改過自新、邯鄲學步、鶴立雞群、見異思遷、開卷有益、濫竽充數(shù)、老馬識途、買櫝還珠、盲人摸象、塞翁失馬、完璧歸趙、玩物喪志、揠苗助長、掩耳盜鈴、夜郎自大、鑿壁偷光、朝三暮四。

原來每一個成語背后都有一個有意義的小故事,可以了解歷史、學到知識,成語多么有趣!我喜歡學習成語,也喜歡里面優(yōu)美的小故事!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四

我讀的書是《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里有許許多多的成語故事,就是這些成語故事記下了中華五千年的輝煌成就。雖然,那些現(xiàn)在被我們敬仰的古人已經(jīng)不在了,但是,他們流芳百世的故事流傳了下來。所以我們要當一次傳香火的人,把這些成語故事像傳香火一樣傳下去。

此外,我還選了許多我喜歡的成語故事,我來介紹一下吧。

程門立雪:告訴我們要像楊時和游酢一樣,誠懇好學,尊敬師長。

前車之鑒:告訴我們?nèi)绻噶隋e誤,以后要謹慎一些,不要再犯同樣的錯誤。(重蹈覆轍也是這個意思)

打草驚蛇:告訴我們以后做事要謹慎,不要驚動對方,免得打草驚蛇。

寵辱不驚:告訴我們被別人得寵或屈辱時,不要過于表現(xiàn)自己或記恨別人。

我覺得這的的確確是一本好書,以后如果還有這類的書的話,我一定還會看的,另外,我推薦大家也來看這類的書。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五

我非常喜歡讀書,暑假里我又拿出新買的《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津津有味的了起來。

高爾基說過:讀一本書,就像對生活打開一扇知識的大窗。這本書里面的故事深深的吸引著我,有的驚心動魄,有的感人心肺,還有的回味無窮。

“紙上談兵”這個故事對我的啟發(fā)意義很大,我知道了做事不能夸夸其談,還要有實戰(zhàn)經(jīng)驗。我們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記得再清楚,不會用一樣白費功夫。做事都要以多練為主,熟能生巧,吸取“紙上談兵”的失敗經(jīng)驗。

在讀完這本書后,我受益匪淺,里面的每一個故事都是對我們的教誨。有些故事我們從小就知道,但還是明知故犯,是家長提醒的不夠嗎?是老師教育的不夠嗎?其實都不是,這些錯誤的頻頻出現(xiàn)是因為我們在生活中不嚴格要求自己造成的。我們還會記得一些教訓,本能的去改正,這對我們是有益無害的。

《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給我們帶來了數(shù)不盡的精神財富,他像一條江河源源不斷的流入我們真實的海洋中。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六

我家里有很多書,我最喜歡的書是《中華成語故事》,這本書里講了很多成語故事,每個故事很簡短,但道理很深,也讓我學了不少知識。

書中我最喜歡的成語是“聞雞起舞”,講的是,東晉有個叫祖逖的人,他小時候不愛讀書,愛貪玩,長大后覺得自己沒學問,不能報效自己的祖國,于是就發(fā)奮讀起書來,想為國家做貢獻。他有一個好朋友叫劉琨,他們倆感情深厚,經(jīng)常吃睡在一起,他們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yè),復興晉國,都想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有一天半夜里,祖逖在夢中突然聽到公雞的叫聲,于是用腳把劉琨踢醒,問他:“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弊驽颜f:“我偏不這樣想,要不咱們干脆以后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吧?”劉琨聽了之后也同意了。于是以后他們每天雞叫后就起床練劍。春去冬來,寒來暑往,一年又一年,從不間斷。經(jīng)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于成為文武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后來他們兩個人都成了將軍,實現(xiàn)了他們報效國家的愿望。

通過這個故事,我深刻體會到,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不懈,要有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要半途而廢,說到做到,一定會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七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我精神上的財富。所以我特別愛看書。我看的書有很多,如《格林童話》、《伊索寓言》……最吸引我的是《中華成語故事》。

這本書的成語故事太多了,我最喜歡囊螢映雪這個故事。從前有個小孩,他家里很窮,買不起油,沒法看書,他就用一個小袋子裝螢火蟲來看書;還有一個小孩家里也是這樣的情況,冬天他就到雪地上用雪光看書。他們學習多么辛苦啊!

我和他們比起來很差,我看書的條件太好了,有椅子,有桌子,還有臺燈。學習累了,媽媽還能給我拿好吃的,可我看書一點也不刻苦,我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啊!

我以后要向他們學習,養(yǎng)成刻苦讀書的好習慣。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八

【釋義】樂于向?qū)W問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學習,而不覺得不好意思。

【出處】《論語?公冶長》:“敏而好學,不恥下問?!?/p>

【近義詞】不愧下學有問必答虛懷若谷。

【反義詞】自以為是驕傲自滿居功自傲。

【造句】對于自己不會的問題,一定要不恥下問,這樣我們的學習才能進步。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九

故事的意思是西漢時有個名叫霍光的人,他為人乖巧謹慎,是皇帝眼中最信任的人,但別人不知道的是:他什么書都沒讀過,沒有學問,沒有本事。當他輔佐第三位皇帝時,已經(jīng)是大司馬將軍了。一天,皇帝問霍光:“你讀過什么書啊?”霍光什么也沒讀過,只好老實交待,皇帝知道后立即罷免了他的官。

我覺得霍光太無知了,用這樣一個不學無術(shù),缺乏深謀遠慮的人為官,將給國家、人民帶來多大的危害啊!他不好好學習、不明事理,善于察言觀色,以自己的“好惡”觀來治理國家,最終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場。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到:人在年少的時候要多讀書、多學習,掌握豐富的知識,等到長大以后,才能做一個對社會有用、國家需要的人才。如果不學無術(shù)的話,必將被當今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所淘汰,成為一個平庸的人。

“不學無術(shù)”這個成語很好,有非?,F(xiàn)實的教育意義,小朋友可千萬不要學霍光哦。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十

今天,天空中下起了毛毛細雨,這時是最愜意的時候,可不能錯過啊。于是,當我寫完作業(yè)后便拿起了一本《成語故事》的書,聚精會神的看了起來。

里面有一篇《不恥下問》的成語故事,特別讓我深受啟發(fā)。它主要講述了春秋時期,衛(wèi)國的大夫叫孔圉,他聰明好學,勇于向地位和學識不如自己的人虛心請教,而不會感到丟臉,受到人們的好評。他死了以后,衛(wèi)國的國君為了表彰他,并讓后人學習他的好學精神,就賜給他一個“文”的謚號。

啊,孔圉那種勤奮好學,為人謙虛德爾精神真的很值得我們后人去學習。有句話說得好:“問”常常是打開知識殿堂的金鑰匙,市通向成功之門的鋪路石。老師的嘴里也常念叨著:“善問的孩子比成大器。”可能是因為老師的一番話,使得我們班出了幾個愛問家,有時連芝麻丁點的瑣事,也要向老師問得個清清白白!

而我,可沒有他們那么大的勇氣,總覺得向老師或是向?qū)W識差的人請教是一件很丟臉的事情。應此,當我遇到問題需要解答的時候,很少去請教學識差的人和老師,最多也只是問問成績好的同學罷了。

但看了這個成語故事后,我明白道:向別人請教并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而是對知識充滿好奇的態(tài)度,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不管你請教的那個人年長年幼,地位高低,只要他確實能給你啟發(fā),給你幫助,都可以成為你的老師,都應該向他請教。古人說的“能者為師”就是這個道理。

學與問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在學中問,在問中學,才能求得真知。從今以后,我再遇到問題,就要大膽的向別人請教,即使說錯了也沒關(guān)系。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十一

春秋時,晉國一個叫南陽的地方缺個縣令,晉平公就去問當時大夫祁黃羊,對他說:“南陽縣缺個縣令,你看,應該派誰去當這個官比較合適呢?”

祁黃羊毫不遲疑地回答說:“叫解狐去,他為人公正,做那里的縣令最合適了,他一定能夠勝任的!”

平公驚奇地問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嗎?你為什么還要推薦他呢!”

祁黃羊笑著說:“您只問我什么人能夠勝任,誰最合適當南陽的縣令,您并沒有問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我和他只是私人的恩怨,并不能掩蓋他的才華嘛?!?/p>

晉平公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也覺得解狐這個人確實不錯,就派解狐到南陽縣去上任了。解狐到任后,果然很有治理的才能,為那里的人辦了不少好事,大家都稱頌他。

過了一段時間,晉平公又問祁黃羊說:“現(xiàn)在朝廷里缺少一個法官,你看,誰能勝任這個職位呢?”

祁黃羊毫不猶豫地說:“祁午能夠擔任這個職位的?!?/p>

晉平公又奇怪起來了,問道:“祁午不是你的兒子嗎?你怎么推薦你的兒子,不怕別人講閑話嗎?”

祁黃羊說:“可是您只問我誰可以勝任法官這個職位,所以我推薦了他;您并沒問我祁午是不是我的兒子呀!”

晉平公很滿意祁黃羊的回答,于是就派了祁午去做法官。祁午當上了法官,果然能公正執(zhí)法,替人們辦了許多好事,很受人們的歡迎與愛戴。

孔子聽說這兩個故事后,十分稱贊祁黃羊??鬃诱f:“祁黃羊說得太好了!他推薦人才,完全是拿才能做標準,不因為他是自己的仇人,存心偏見,便不推薦他;也不因為他是自己的兒子,怕人議論,便不推薦他。像黃祁羊這樣的人,才夠得上說‘大公無私’??!”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十二

里有好多成語故事。有些是講品德意志的,如《百折不撓》。故事里的喬玄為了讓強盜受到應有的懲罰,只好忍痛犧牲自己十歲的兒子。而且他從不向困難屈服。我覺得她很偉大?!恫粸槲宥访渍垩返睦锏奶諟Y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去做了縣令。但是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郵督來督察。為人驕橫的郵督一到彭澤縣就叫人把陶淵明叫去,而且要他穿宮服去,否則就會影響陶淵明的官程。陶淵明終于忍無可忍了說:“我不可能為這個鄉(xiāng)里的小人折腰!”說罷,便對郵督交了官印,回家種田了。陶淵明非常有骨氣,沒有因為五斗米而像這種低三下四的人低頭,我十分敬佩他。《過門不入里》的大禹曾經(jīng)三次過家門而不入,因為他知道還有很多事情等著他去干呢!可見大禹十分愛國,為民著想。

還有講為人處事的,像《鞠躬精粹,死而后已》。故事里的諸葛亮,為了輔佐后主劉禪用盡了畢身的力量。他曾幾次帶兵北伐,盡管失敗了,但他也沒有放棄,一直堅持著。經(jīng)過幾次失敗后最后成功了,諸葛亮最終積勞成疾,病逝于北伐的途中。他這種精忠報國的決心令我十分感動。

在這本書里,我知道了很多道理,讓我受益匪淺!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十三

前幾天,媽媽買了一本《中華成語故事》給我,我愛不釋手,不管到哪兒都帶著它。

讀了這本書后,我發(fā)現(xiàn)這本書里的故事分三種:寓言故事、神話故事、歷史故事。

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寓言成語故事是《濫竽充數(shù)》。這篇故事是這樣寫的:戰(zhàn)國時,齊宣王喜歡聽吹竽,他總是叫許多人一齊吹給他聽。有個南郭先生從來不會吹竽,也混了進來。每當演奏時,他就鼓著腮幫子,按著竽眼兒,裝出來吹的樣子,居然得到了和別人一樣多的俸祿。齊宣王死后,他兒子齊泯王也喜歡聽吹竽??墒撬灰S多一齊吹,而要一個一個地單獨吹,南郭先生只好逃走了。

這篇故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不要以次充好,要真本領(lǐng),蒙混是混不了多久的。像這種寓言成語故事還有很多,比如說:《拔苗助長》、《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等都是寓言成語故事。

從這本書中,我還知道《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精衛(wèi)填海》等都是神話故事。這些故事深動有趣,令我感動至今。

歷史故事是古時候真實的故事,《紙上談兵》、《臥薪嘗膽》等一些故事都屬于這一類,其中《三顧茅廬》這篇故事最為突出,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中《三國演義》里的一篇故事,講的是劉備去拜訪諸葛亮,兩次上山拜訪都沒遇到,卻在第三次遇到諸葛亮,以誠心感動了諸葛亮,諸葛亮便陪劉備出山打天下。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十四

拔十失五的成語故事三國時的名士龐統(tǒng)年輕時,為人樸質(zhì),一直沒有人賞識他。但他的叔父大名士龐德公對他卻十分看重,認為他不同尋常。當時,潁川人司馬徽有善于鑒別人品的名聲,龐統(tǒng)慕名前往拜見。見面時,司馬徽正在樹上采桑,于是龐統(tǒng)就坐在樹下,跟他談起來。兩人越談越投機,就這樣一個樹上,一個樹下,直談到深夜。司馬徽覺的龐統(tǒng)真是非同凡響,贊嘆說:“龐德公確實又知人之明,龐統(tǒng)確有與眾不同之處!”從此,龐統(tǒng)的名聲漸漸顯赫。龐德公將他與諸葛亮、司馬徽并列,說孔明是臥龍,龐統(tǒng)是鳳雛,司馬徽是水鏡。

龐統(tǒng)有知人之明,喜歡評判人品高下,樂于培養(yǎng)人才、提高別人的'聲望,但是他稱贊別人時,多有溢美之詞。時人覺得奇怪,問其緣故,龐統(tǒng)說:“當今天下大亂,善人少而惡人多。我選拔的人才,即使有一半不合格,也還有一半真才可以利用,這不是很好嗎?”

龐統(tǒng)在赤壁之戰(zhàn)時避亂與江東,被魯肅推薦給周瑜,入曹營獻“連環(huán)計”,致使周瑜火攻成功。周瑜去世后,諸葛亮借吊孝之際拉攏龐統(tǒng),同時魯肅也將龐統(tǒng)推薦給孫權(quán),但孫權(quán)嫌龐統(tǒng)容貌丑陋,態(tài)度傲慢而不予重用。于是龐統(tǒng)往荊州投靠劉備,初為縣令,不理政事。于是,劉備召見龐統(tǒng)。兩人縱論上下古今,劉備發(fā)現(xiàn)他才華橫溢,對他大為器重,遂拜龐統(tǒng)為副軍師中郎將,與諸葛亮共商方略,教練軍士。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法正奉益州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抗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計,請劉備借機謀取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龐統(tǒng)進言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且東有孫權(quán),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fā)展。益州有民眾百萬,土地肥沃,物產(chǎn)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一定可成就大的發(fā)展。劉備認為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guān)羽等人鎮(zhèn)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lǐng)龐統(tǒng)率領(lǐng)數(shù)百萬兵士進入益州。在劉備與劉璋會面時,龐統(tǒng)力勸劉備取代劉璋成為漢中王,但劉備以種種理由推掉。劉璋返回成都后,龐統(tǒng)再次勸說劉備偷襲成都,這次劉備聽從龐統(tǒng)的計策,出征成都,后龐統(tǒng)隨劉備進蜀,設計殺楊懷、高沛,得涪水關(guān),但在攻雒城之際疑諸葛亮欲爭功,不聽其書信勸阻,冒進至落鳳坡,中張任埋伏,被亂箭射死。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十五

公元前541年,楚國的令尹公子圍殺害了楚王,自己當上國君,史稱楚靈王。公子圍原本是個善于玩弄權(quán)術(shù)的人,篡奪王位后,更是為所欲為,任意迫害他看不上眼的人。

靈王篡位不久,就出兵攻打齊國,將齊國的'一個大夫全族處死。接著又突然襲擊弱小的賴國,從而引起各諸侯國的強烈不滿。為了供自己享樂,靈王不惜耗費大量錢財,征用無數(shù)民工,建造了一座豪華的章華宮,給百姓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宗室大臣白公子張對此非常憂慮。為了楚國的前途,他明知靈王不愿聽逆耳之言,也要尋找一切機會向他進諫,勸他節(jié)制淫樂,愛惜民力,以德待人。靈王開始還能讓子張把進諫的話講完,但次數(shù)多了。越來越感到討厭。一天他問一位大臣:“子張最近老是在我面前嘮叨,要我注意這當心那,你看用什么辦法叫他不再開這種口?”

那大臣回答靈王說:“以后子張再咳叨,大王可以對他說,我常和鬼神打交道,聽到各種各樣的勸諫,不想再聽其他話了?!薄痪茫訌堄窒蜢`王進諫,靈王就用那大臣教給他的話回答。子張聽了,憤慨他說:“殷朝的武丁是位賢明的君主,還到處求賢。大王的德行比不上武丁,卻如此討厭別人規(guī)勸。做大王的臣子太難了!”靈王聽了這話,不便指責子張,勉強地說:“好,那你就繼續(xù)進諫吧。我雖然不能采納你這些規(guī)勸的話,但還是愿意把它放在耳朵里的!”子張無可奈何,苦笑一聲,說:“臣是為了大王采納才進諫的。不然的話,巴浦產(chǎn)的犀角和象牙多得很,大王盡可以用來做滇(zhen)塞耳,又何必把規(guī)勸的話當作滇來填耳呢?”

“以規(guī)為滇”這一典故,比喻不重視別人的規(guī)勸,簡單易懂。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十六

最近幾天,我看了一本書,名叫《》,這里面有一個成語最令我印象深刻,就是“江郎才盡”。

這個成語講的是南北朝著名文學家江淹,家境十分貧困。盡管條件不好,但還發(fā)奮讀書,由于他刻苦自學,寫出了許多精彩的文章??墒堑搅送砟?,他的才思大大減退,寫出的文章也沒有風采了,人們都搖著頭說:“江郎才盡了?!?/p>

關(guān)于這個成語其實還有一個傳說:有一次,江淹在亭中午睡,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只筆在你那已經(jīng)很久了,現(xiàn)在應該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來還給他,從此,江淹文思枯竭,便再也寫不出什么好文章來了。后來人們就用“江郎才盡”來比喻人的文思減退。

從這個成語故事中我知道了:學無止境,只有不停的學習,才能不斷的提高自己,才不會像江淹一樣不斷倒退,使原有的才華枯竭。

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中華成語故事讀后感篇十七

《》里有好多成語故事。有些是講品德意志的,像《百折不撓》。故事里的喬玄為了讓強盜受到應有的懲罰,只好忍痛犧牲了自己十歲的兒子。而且他從不向困難屈服。我覺得他很偉大。

《不為五斗米折腰》里的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就去做了縣令。但縣令的俸祿只夠買五斗米。一天,上級派郵督來督察。為人驕橫的郵督一到彭澤縣就差人把陶淵明叫來見自己,而且要穿好官服去,否則將影響他的前程。陶淵明忍無可忍,說:“我不能因為五斗米而向這個鄉(xiāng)里小人折腰!”便交出官印,回鄉(xiāng)下種田去了。他非常有骨氣,沒有因為五斗米而像這種小人低頭哈腰,我非常敬佩他。

《過門不入》里的大禹曾三次路過家門口,但一次都沒進去過,因為還有很多治水工程等著他去干呢!我覺得他非常愛國,為了百姓們,他可以一次都不進家門。

還有講為人處世的,像《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故事里的諸葛亮為了輔佐后主劉禪盡了自己全部的力量。他曾兩次帶兵北伐,第一次失敗了,但他不放棄,還一直堅持著。第二次終于成功了。但后來諸葛亮積勞成疾,病逝于北伐途中。他這種“忠心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決心?!焙芰钗腋袆?。

在《》里,我懂得了許多道理,主人公的品德意志讓我非常敬佩,我永遠都不會忘記他們的故事!

在中華上下五千年這本書里,記載了我們偉大祖國五千年的歷史,無數(shù)位英雄的故事流傳至今。所以我非常喜愛這本書。

其中有一個故事是這樣的:一位叫李陵的騎都尉在和匈奴打了敗仗,投降了。大臣們都譴責他貪生怕死,而司馬遷不以為然:李陵帶去的'兵不足五千,他深入敵軍腹地,打擊了幾萬敵人。夠給天下人一個交代了。漢武帝一聽,大怒,把司馬遷下了監(jiān)獄,處以腐刑。司馬遷幾乎想自殺,但他想到自己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未完成——寫史記。他在史記中,給好人高度的評價,對受到壓迫的人物表示同情...........史記既是一部偉大的歷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學著作。

故事中的司馬遷雖然被關(guān)進了監(jiān)獄,但他卻沒有放棄,繼續(xù)寫史記,造福子孫。生活中也有像他一樣的:警察抓住壞人,給我們安寧;醫(yī)生治好病魔,給我們輕松;老師幫助我們,給我們智慧;父母生育我們,給我們快樂……..

讀了這個故事,我還明白了一個道理:做一件事要有決心,不能三分鐘的熱度。在這一點,我不由想到了自己,做事總是虎頭蛇尾,現(xiàn)在想起來,真慚愧啊!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87360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