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寫讀后感,我們可以對自己的閱讀成果進行總結(jié)和梳理。讀后感應該包含自己真實的情感和思考,而不僅僅是對書中內(nèi)容的機械概括和轉(zhuǎn)述。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精彩的讀后感范文,供大家參考。希望這些范文能夠激發(fā)你的寫作靈感,讓你能夠更好地表達自己對作品的理解和感悟。讀后感是一種獨特的寫作方式,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吸收作品的思想,也可以鍛煉我們的寫作能力和思維能力。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些優(yōu)秀的讀后感作品吧!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一
1、大人同孩子說話,必須蹲下來或是彎腰。大人與孩子之間是一種平等的伙伴式關(guān)系,任何人都沒有權(quán)利強迫別人仰視自己。
2、讓孩子從小就正確地對待金錢和使用金錢,并學會初步的理財知識和技能。引導孩子體會到用自己的存款來買自己想要的東西的愉快和興奮,并且培養(yǎng)孩子學會有計劃地管理金錢的能力。
3、孩子做錯了事,迷失了方向,最重要是幫他反?。哄e到哪里了,怎么改正。不要不停地責怪孩子,那樣除了增加孩子的心里負擔外,沒有任何用處。孩子想要什么或是想看什么,本身并沒有錯,因為孩子有這個需要,任何人都沒有理由來指責,大人只能根據(jù)具體情況適時適當?shù)刈龀鼋忉尯驼f明,并加以引導。第一,相信孩子是好的;第二,相信孩子是聰明的;第三,永遠鼓勵孩子,從不挖苦孩子。
4、興趣才是孩子成才的最佳引導者,它能夠化懶惰為勤勞,化腐朽為神奇。小心地呵護孩子的興趣,為孩子們千奇百怪的思想、千奇百怪的志向盡可能地提供發(fā)展的環(huán)境,這些都是父母應該做的事情。
5、沒有任何一本育兒書籍是適合所有的小孩子的,最適合自己子女的育兒經(jīng)驗還是要靠父母自己來嘗試。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二
最近我讀了家庭教育觀的一些資料,覺得很有感觸,資料中的內(nèi)容廣泛而又平易近人,涉及家庭教育的點點滴滴,但卻沒有一般教育理論那么高深莫測,很容易被接受進而產(chǎn)生共鳴。
先生說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無識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他的一舉一動可以說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huán)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時候,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yǎng)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于是陳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識之豐富,思想之發(fā)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yǎng)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作為一個未來的幼兒教師,我對此觀點十分認可,特別是以下幾個觀點對我很有啟發(fā)。
一、把握好愛孩子和管孩子之間的度。
不管該書發(fā)行所處的年代還是現(xiàn)在,過分溺愛和專制式的嚴管教始終是兩種普遍存在的錯誤態(tài)度和做法。前者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愛,它有損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因而他強調(diào)對子女要愛護,但絕不要溺愛。當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夠而且應該做的事情的現(xiàn)象,他指出家長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兩個原則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同時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專制式的嚴厲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這種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殘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束縛兒童的思想。先生主張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對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別強調(diào)做父親的應當同小孩作伴侶,認為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個表現(xiàn)。他認為父子作伴游戲的好處很多,既可以溝通父子間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倫之樂,又可以利用作伴機會教育孩子,還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不好的行為和思想,及時加以糾正。
二、孩子是父母的鏡子。
別大,往往兒童在學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卻抵擋不住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做父母的必須處處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家長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過程。為了教育孩子,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放棄無規(guī)律的生活,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家庭教育理論的重要觀點,我覺得這里的一致性應該是一種比較寬泛的概念,不僅指家園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長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對于幼兒的教育應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寬嚴不同,孩子就無所適從,甚至會產(chǎn)生投機取巧、輕視長輩,甚至虛偽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家庭教育既是一個古老的課題,又是一門嶄新的學問。陳先生對家庭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為中國現(xiàn)代家庭教育理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提供了具體的方法,為我們將來做一名合格并且優(yōu)秀幼兒教師的提供了向?qū)А?/p>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三
鄭淵潔,中國著名的童話大師,他的兒子事業(yè)有成,女兒是學霸并被美國名校錄取,他的經(jīng)歷和育兒成就讓這本書值得一讀。
家庭教育是示范和引導。孩子善于模仿,孩子相信他看見的,你希望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就示范和引導給孩子看。你希望孩子有好的習慣,你就要有同樣的習慣;你希望孩子喜歡閱讀,你就要在他面前多閱讀;你希望孩子孝敬家長,你就要在他面前孝順自己的父母。如果有些你難以做到,那你就學會表演,在孩子面前做一個演員。
學會欣賞孩子,鼓勵能將白癡變成天才。人都有向好、向善的本能,多欣賞和鼓勵孩子,孩子才有自信,自信的孩子才強大。千萬不要貶低孩子,這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懷疑自己的能力。鄭淵潔小學時寫了一篇特立獨行的作文,因為老師的欣賞和鼓勵讓他走上了作家之路。
用講故事的語言交流,學會自嘲、幽默。學會交流,好好說話,是孩子社交的利器。用講故事的語言交流,才能有吸引力,才能把復雜的道理講的簡單易懂。學會自嘲和幽默,不僅讓自己有趣,而且更有親和力。
留住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追求知識的動力,是創(chuàng)造的源泉。孩子平常的觀察,問問題就是好奇心的表現(xiàn),這時家長要有耐心,即使不理解,也要配合孩子,不要打擾孩子,并要主動培養(yǎng)和引導孩子的好奇心。
怎樣讓孩子回家先完成作業(yè)。鄭淵潔說:人生活就是一個踏實,踏實不用花錢買,把重要的事情先做好就能換來踏實。特別是玩的時候,不踏實是玩不好的,不如不玩。鄭淵潔每天凌晨四點半起來寫作童話,幾十年如一日。這就是身教,把該做的事、重要的事先完成。
讓孩子愛上閱讀。閱讀對孩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怎樣讓孩子愛上閱讀,鄭淵潔的觀點是孩子看的第一本書要吸引住他,孩子才有想看書的興趣。家長可以先讓孩子看簡單有趣的繪本、童話,之后根據(jù)年齡段選擇相應的圖書。不要給孩子看超出年齡段的書,可能適得其反。
家長是孩子的環(huán)境,家長要努力,努力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愜意的人生。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四
從網(wǎng)上無意中搜到《家庭教育密碼》,覺得挺好,就讀了起來。讀完其中一篇,我就收獲很大,感悟非常多:教育孩子時,要遵循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要給他們足夠的自由支配時間。不要依據(jù)自己的主觀愿望,牽引著孩子順著自己的思路,逼迫著他毫無興趣的疲倦的痛苦前進。
“孩子對很多東西開始時都是有興趣的,這時父母應該培養(yǎng)他形成好的習慣,等到他有些煩躁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知道一種好的學習習慣能夠使他獲得成功。所以,在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中,要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自己去品味,真正找到一種成就感,他可能就有興致了。因為人的大腦就像一扇一扇的窗戶,當你打開一扇窗戶使孩子充滿了興致,他以后就會對這方面充滿興趣;如果打開一扇窗戶使他充滿恐懼、充滿壓力,可能窗戶就關(guān)閉了。但是這一扇窗戶跟下一扇窗戶是有關(guān)系的,所以興趣的培養(yǎng)可以從一個方面入手,找到感覺和成就感,然后就會影響其他的方面。”這段話說得多好呀!培養(yǎng)孩子的學習興趣,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有許多方法與技巧的`。
睿睿身上呈現(xiàn)了許多不足:不愛讀書,學習時精力不很集中;小膽,不敢主動與別人(尤其是陌生人。)為何會出現(xiàn)這些情況呢?現(xiàn)在分開來研究一下:之所以他沒養(yǎng)成愛讀書的習慣,最主要的是在他幼兒時期,我沒有給他創(chuàng)設良好的讀書氛圍,一是沒有給他提供讀書的條件,比如:書籍、時間、地方,另外對他缺乏必要及時的鼓勵與反饋為了讓他盡快養(yǎng)成熱愛讀書的習慣,我要從以下方面努力了:為他提供必要的讀書環(huán)境與條件,適時鼓勵。
為了培養(yǎng)他主動交流的能力,我要從以下方面努力:盡量鼓勵他,少批評,尊重他,力爭讓他的主動性更強一些。
假,我讀了《家庭教育密碼》這本書。原本我是不愛看書的,可就在我讀了這本書幾頁的時候,我被書中的內(nèi)容深深地吸引住了。這本書主要闡明了教育孩子是一項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而孩子的父母卻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人物。
這本《家庭教育密碼》上講了教育孩子的十四條黃金法則,還有講述知心姐姐如何幫助那些失敗的、有著不良習慣的孩子找回成功的案例。
“孩子的眼睛就像一臺相機,每天拍下父母的形象。”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對,我的眼睛就常?!芭南隆备改阜傅腻e誤,當他們犯錯時,我會告訴他們,他們就不會再犯了,因為他們知道要以身作則才能教育好孩子。
這本書還講到一則寓言故事:從前有兩只青蛙在覓食中,不小心掉進路邊的牛奶罐,罐里的牛奶足以使青蛙遭遇滅頂之災。一只青蛙想:完了,全完了,這么高的牛奶罐啊,我永遠都爬不出去了,它很快就沉了下去。而另一青蛙看見同伴沉沒在牛奶中,并沒有沮喪,而是不斷地對自己說:“上帝給了堅強的意志和發(fā)達的肌肉,我一定能跳出去?!彼煌5毓钠鹩職猓淮斡忠淮螉^起、跳躍,由于它反復的踐踏和跳動,牛奶罐中的液狀牛奶慢慢變成了奶酪,它終于跳了出來。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一個道理:“成功往往在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
這本書還講了長輩的虛榮心,我覺得那是最可恨的心態(tài)。書中講到一些孩子自殺了,那都是大人們的虛榮心所致。其中提到一位小學體育老師,一心希望兒子出國留學光宗耀祖,但因兒子分數(shù)差了一點兒,失去了出國留學的機會。父親著急得不得了,到處托人找關(guān)系花了兩萬美金,終于把兒子“弄”到美國。兒子出國以后,先后把自己掙的1000美金寄回了家。父親立刻“?!绷似饋?,穿戴也講究了。后來,兒子被打傷了,他給父親打電話訴說了自己的遭遇及提出回國的想法。父親很不高興地說:“你真不給我爭氣,回來丟我的臉!最好找個沒人看到你的地方呆著去!”從上面父親的言行看出虛榮心是多可怕的東西,父母的虛榮心會給孩子帶了很大的傷害,所以希望大人們不要有虛榮心。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五
通過閱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我覺得家長不應該只盯著孩子的缺點,應該把孩子的優(yōu)點放大,每個孩子都有優(yōu)點和缺點,重要的是幫助孩子學會避開缺點、劣勢,找到優(yōu)點,發(fā)揮特長、優(yōu)勢,并加倍強化這種優(yōu)勢,把它發(fā)揮到極致,這樣離成功就近了。但做到這點,并非易事,需要家長要有一雙慧眼,善于發(fā)現(xiàn)優(yōu)點,鼓勵或幫助孩子把優(yōu)點發(fā)展了,就升級為特長了,把特長穩(wěn)固下來了,就成了優(yōu)勢。把優(yōu)勢發(fā)揮好了,成功的幾率就高了。
要全面認識孩子的優(yōu)點缺點,首先要了解兒童各個發(fā)展時期的共性,了解哪些優(yōu)點差不多是所有孩子共有的,并非自己孩子獨有的,又有哪些缺點是孩子們共有的,自己孩子有這些缺點沒有什么大不了的。其次是怎么去鑒別優(yōu)點和缺點。我們理所當然認為是優(yōu)點的,可能實際上是缺點,比如小綿羊式的聽話,從不給家長惹麻煩;而有些我們理所當然看成缺點的,可能實際上是優(yōu)點,比如思想獨立、性格反叛、貪玩、上課愛講話等。再者,每個人看孩子的角度是不同的,橫看成嶺側(cè)成峰。比如大大咧咧的性格或許做事丟三拉四,但為人卻不拘小節(jié),心胸豁達;內(nèi)向的孩子交際面不廣但善于思考,喜歡探索。所以,怎么看優(yōu)點缺點,深入地、細致地了解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多觀察,多思考,多溝通。
首先,寬容和接納孩子。對于孩子的缺點,即使有點過失和不足,只要不是原則性的錯誤就行。多用寬容的心態(tài)去對待孩子的缺點,不要求全責備,吹毛求疵。多接納孩子,包括他身上的缺點和不足。理解他所做的事,信任他會做得更好,在接納、理解和信任之后,再以平靜的態(tài)度去支持和幫助他,而不是居高臨下的說教和批評。其次,不能總盯著缺點看。是要放大優(yōu)點,尋找“閃光點”,哪怕是微乎其微也要大加肯定。并用積極的暗示和鼓勵,使孩子獲得更為完整的自信和自尊。
在這個建立的過程中,通過孩子自我的認識,逐步把缺點和錯誤進行改正,而不是處處都需要家長去指出來,然后家長動手去用橡皮。有些所謂的問題,根本不需要你去面對,它就沒有了。正所謂“缺點不說慢慢少”。判斷一個人是否懂得賞識,最簡單的標準就是,這個人是否會夸大缺點,是否懂得夸大優(yōu)點。站得遠些,看缺點;靠得近點,看優(yōu)點。
孩子不是天使,有缺點是正常的,我們?yōu)槭裁床话炎⒁饬Χ喾旁诤⒆拥膬?yōu)點上,而非要抓住凡人皆有的缺點不放?世上沒有完美的父母,我們的父母不是,我們不是,我們的子女將來也不是,但這并不妨礙我們成為正常的社會人。
中國教育最大的問題就是不寬容,父母整天盯著的就是孩子的缺點,拼命要讓孩子“天天向上”。想想我們做孩子時,就沒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嗎?到了我們做父母,為什么不能容忍自己和孩子進兩步退一步,不能容忍孩子的問題有起伏?“水至清則無魚”,這才是正常的人,真實的人。我們都做不到完美無缺,有什么資格要求孩子幾歲、十多歲的孩子潔壁無瑕?我們是不是太虛偽、太苛刻了?“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亦如是?!比绻改秆劾镏挥泻⒆拥娜秉c,那你在孩子眼里的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這樣的親子關(guān)系也會有問題,這種情景下你的“教育”能否有成果就更值得懷疑了。
樂觀豁達的人心胸開闊,不拘小節(jié),對人對事多為寬容;而多愁善感的人多為苛求的,追求完美的,對生活多為不滿的。于是,前者會用感恩的、賞識的眼光看問題;后者則經(jīng)常用挑剔的眼光看人生,對任何事都能找出它的瑕疵。面對孩子時,一樣的孩子犯一樣的錯誤,擁有不同人生觀的家長會有不同的看法。前者以賞識的眼光去看孩子,會發(fā)現(xiàn)原來孩子身上并不全是自己所看到的缺點,后者則在他的眼里孩子一無是處,混身是缺點和毛病。所以家長的積極向上、樂觀寬容的人生觀對于孩子很重要,因為潛移默化的熏陶和言傳身教的力量是巨大的。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六
縣家庭教育學會成立大會的伴手禮之一,就有一本陳鶴琴《家庭教育》。根據(jù)會前預估人數(shù),購買書籍,做到了略多幾本,以防不足。不想,實際參會人數(shù)遠遠超過預期,全體理事以上人員都不取,才勉強應付。清理會場時,有幸讓菜當在角落里找到一本“幸存”的,帶回一讀。
菜當希望讀它建構(gòu)一個家庭教育知識框架,不想此書完全出乎菜當對一般理論著作的理解,十分易讀有趣。菜當一口氣就看了三分之一,然后再兩次就看完了第一遍。
小孩子的三種基本能力。
陳鶴琴的《家庭教育》一書應該成為《小孩子(一鳴)教育方法》更為貼切,全書共十三章加附錄,分成從兒童心理、學習的性質(zhì)與原理、普通教導法、衛(wèi)生習慣、游戲及玩具、勇氣、父母榜樣、待人接物、懲罰、經(jīng)驗增長、環(huán)境等進行詳細地論述。
作者認為孩子生來沒有什么觀念,但是具備三種基本能力,是一生做人的基礎。
1、接受外界刺激;
2、這種刺激在腦筋中肌肉里或者可以保留著;
3、他受到那種刺激到相當時期,會有相當?shù)姆磻?/p>
菜當認為作者由此演化成全書的理論依據(jù),認為我們應該給予孩子良好的環(huán)境,實施積極的、正確的、鮮活的、具體的、長久的教育刺激,使之在孩子腦筋中肌肉里保留并積累至反應,從而激發(fā)孩子的主動學習行為,成為習慣,最終培養(yǎng)成為遵守公德、服務社會、濟世救民的合格公民。
兒童的七種基本心理。
陳鶴琴在開篇第一章就羅列了孩子的七種心理。
1、好游戲;
這就意味著成人要多多創(chuàng)造條件并鼓勵孩子參與游戲,提供合適的玩伴、運動衣著以及各種“活”的、安全健康的、優(yōu)美的、堅固的、易于激發(fā)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玩具(也可以是水或動物等),并鼓勵孩子玩后及時主動整理收藏;積極讓孩子參與畫圖、看圖、剪圖、剪紙、著色、穿珠、錘擊、澆花、塑泥、玩沙等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肌肉能力、審美情趣和創(chuàng)造力。
2、好模仿;
成人要以身作則,正確示范,做到公平、禮貌、誠實、公正對待孩子,注意自己的言行文明、表里如一,同時注意選擇良好的環(huán)境。
3、好奇;
鼓勵孩子的好奇心,帶孩子體驗和見識,參與實踐,產(chǎn)生問題,同時讓孩子自己去尋找答案,成人不輕易給予答案,以免造成依賴心理。
4、喜歡成功;
提供難易適中的任務,讓孩子接受挑戰(zhàn)、體驗成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
5、喜歡野外生活;
多多帶孩子到戶外去,而不是關(guān)在家里,怕孩子弄臟衣服、受傷、受累或受涼感冒,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讓孩子充分實踐,發(fā)展體力,增長知識。
6、喜歡合群;
給孩子良好的伙伴或馴良的動物,發(fā)展其社交能力和愛心,習得遵守社會規(guī)則意識。
7、喜歡稱贊。
學會用合適的言辭贊賞孩子,進行積極暗示和鼓勵。
如何責罰孩子?
不要以成人的標準要求孩子,理解孩子處在其年齡段的心理動機,要充分體察其犯錯誤的背景及原因,通過誘導勝過打罵、恐嚇、哄騙等方式,非得責罰時,也要注重時間和方式。
一方面予以充分機會以發(fā)展自動的能力和健全的意志;一方面限以自由范圍使他不得隨意亂動,以免侵犯他人的權(quán)利。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七
近日,拜讀了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現(xiàn)代幼兒教育的奠基人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一書。此書分十三章,以淺顯平實的語言,闡述了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為人父母者如何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書中陳鶴琴先生運用了一百多個案例,而其中絕大多數(shù)案例都是有關(guān)兒子一鳴的。從所舉事例可以感受到,陳鶴琴先生在教育子女上,非常用心、細心而有耐心,其程度超過許多的母親。陳鶴琴先生對自己的子女進行了長期的觀察試驗,探索出了一條科學的家庭教育道路。
陳鶴琴先生指出,“對于教育小孩子,做父母的應當在小孩子面前取同一態(tài)度?!贝嗽捳f得不無道理。在不少家庭里,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大多采取的是這樣的作法: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一個對孩子怒氣沖天,大發(fā)雷霆,一個卻對孩子好言相勸,哄騙利誘。如此一來,孩子便可能會得寸進尺,甚至對父母之言產(chǎn)生輕視之感,教育的效果自然是大打折扣。不僅如此,年輕父母與爺爺奶奶輩之間,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也必須采取統(tǒng)一的態(tài)度。此外,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之間,也同樣如此。作為教師,不管是學習習慣還是生活習慣,一旦發(fā)現(xiàn)了問題,都會嚴肅對待,認真教育??涩F(xiàn)在很多家庭,要么是稱沒時間管教孩子,要么是過于溺愛孩子,對于孩子身上出現(xiàn)的問題極不重視,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更有甚者,家長所教的,完全跟學校教師所教的.背道而馳。結(jié)果呢,老師辛辛苦苦的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相抵消,造成了1+1=0的后果。這豈不令人難過?因此,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社會教育,方方面面都應該達成一致,這樣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從而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書中124頁,有這樣一句話:“做父母的對待子女應當有相當?shù)亩Y貌?!标慂Q琴先生的話,促人深思。是啊,不管是父母,還是教師,我們面對的都是孩子。雖然他們年齡小,但同樣是獨立的有個性的完整的“人”。因此,我們在與孩子相處時,就應該遵守這樣一個原則,把他們看做一個真正的“人”!既為真正的“人”,就應當享有作為“人”的尊嚴。我們就應當同樣給予他們尊重,而不能因為是他們的父母或教師,就任意的訓斥,或時整天板著臉孔,做出一副威嚴無比的樣子。這樣,有可能表面上讓孩子馴服了,但孩子的內(nèi)心呢,卻不見得信服。甚至,還會在父子、母子或師生之間,出現(xiàn)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導致彼此的隔膜。此舉,實在是百害而無一利?。〉缛糇鹬睾⒆?,則孩子會心悅誠服地接受父母或老師的教誨,教育效果自然很好。同時,有了尊重作基礎,孩子與父母或教師之間的關(guān)系則會顯得和諧、和睦而快樂。這種良好的親子關(guān)系、師生關(guān)系,則是用金錢也買不回來的。同時,孩子是善于模仿的。父母或教師的言行會在耳濡目染中影響孩子,潛移默化地教會孩子怎樣與人相處,怎樣尊重他人。
陳鶴琴先生在書中還提到,“做父母的應當教育小孩子愛人”??吹酱颂?,不禁想起了一位學生家長曾經(jīng)愁容滿面地對我說起的一句話:“真不知道現(xiàn)在的孩子怎么了,一點兒都不曉得關(guān)心父母!”其內(nèi)心的憂慮,溢于言表。我想,有此煩惱的肯定不止她一人。其實,這怨不得孩子。孩子不是生下來就什么都懂得,需要后天的培養(yǎng)。為人父母者,肯定都非常愛孩子,給孩子吃最好的,穿最好的,用最好的……掏心掏肺地為孩子操勞,為了孩子,再苦再累都在所不辭。但可憐的父母們忘記了一件頂重要的事,忘記在愛孩子的同時,教會孩子關(guān)愛他人。于是,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和小公主。于是,父母們無奈地發(fā)出上述的感慨。其實,教會孩子關(guān)愛他人,并不難。關(guān)鍵在于,為人父母者要有高度的教育意識,要善于抓住生活中一個個轉(zhuǎn)瞬即逝的教育契機,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愛心培養(yǎng)。比如,家人生病時,可讓孩子端水拿藥,噓寒問暖;吃飯時,教孩子把好吃的飯菜夾給長輩吃;出門購物時,讓孩子幫著拎東西;家人生日時,自制或選購小禮物,并送上幾句祝福的話語;遇上自然災害,引導孩子用零花錢為災區(qū)捐款……事不在大小,但只要父母有意識地長期進行訓練與培養(yǎng),那孩子必定會成為一個富有愛心、關(guān)愛他人的人,而不會成為為世人所不齒的自私自利之徒。
沉浸在字里行間,聽陳鶴琴先生娓娓道來,真的是受益匪淺。陶行知先生曾贊道:“這本書是兒童幸福的源泉,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币虼耍嫘南M懈嗟臑槿烁改刚吣芘跗鸫藭?,認真拜讀,這樣,“小孩子可以多發(fā)些笑聲,父母也可以少受些煩惱了”,多好!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八
仔細拜讀了《家庭教育》一書,覺得很有感觸,書中的內(nèi)容廣泛而又平易近人,沒有一般教育理論那么高深,很容易被接受進而產(chǎn)生共鳴。
陳鶴琴先生說:“小孩子生來是無知無識的,不知什么是好,什么是壞。他的一舉一動可說一方面受遺傳的影響,一方面受環(huán)境的約束,受教育的支配。小的時候,環(huán)境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父母,教養(yǎng)中最重要的因素,恐怕也是父母?!庇谑?,先生指出小孩子的“知識之豐富,思想之發(fā)展與否,良好習慣之養(yǎng)成與否,家庭教育實應負完全的責任?!弊鳛橐粋€母親,我對此觀點十分認可,特別是以下幾個觀點對我很有啟發(fā):
不管該書發(fā)行所處的年代還是現(xiàn)在,過分溺愛和專制式的嚴厲管教始終是兩種普遍存在的錯誤態(tài)度和做法。前者是對孩子無原則的愛,它有損于孩子的身心發(fā)展,因而他強調(diào)“對子女要愛護,但絕不要溺愛”。當看到有些父母代孩子做孩子自己能夠而且應該做的事情的現(xiàn)象,他指出家長的責任是幫助孩子生活、自立和做人,而不是代孩子“吃苦”,因此提出活教育中的兩個原則“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同時,他也指出,家庭教育中的專制式的嚴厲管教方法也是不可取的,這種管教方法的后果只能是摧殘兒童的創(chuàng)造力,束縛兒童的思想。先生主張家庭教育要民主化,父母要平等對待小孩,尊重小孩的人格。他特別強調(diào)“做父親的應當同小孩作伴侶”,認為這是家庭教育民主化的一個表現(xiàn)。他認為父子作伴游戲的好處很多,既可以溝通父子間的情感,增加家庭中的天倫之樂,又可以利用作伴機會教育孩子,還可以發(fā)現(xiàn)孩子不好的行為和思想,及時加以糾正。
陳鶴琴多次告誡家長:“做父母的教養(yǎng)子女第一條原則,就是要尊重‘以身作則’這條原則”。在嬰幼兒期,父母是孩子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直接或間接影響小孩;即使進了幼兒園,老師和父母對于小孩子具有平均的力量,但由于兒童與父母相親的愛力深,相處時間長,他們對兒童的影響仍然特別大,往往兒童在學校所受到的一些好的教育,卻抵擋不住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做父母的必須處處以身作則。教育孩子其實也是家長的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過程。為了教育孩子,我們應該盡可能地放棄無規(guī)律的生活,隨時檢點自己的言行。
“保持教育的一致性”是陳鶴琴家庭教育理論的重要觀點,我覺得這里的“一致性”應該是一種比較寬泛的概念,不僅指家園或家校教育的一致性,也指“家長教育的一致性“,做父母、祖父母的對于幼兒的教育應有一致的措施。父母、祖父母施教的方法不一致,寬嚴不同,孩子就無所適從,甚至會產(chǎn)生投機取巧、輕視長輩,甚至虛偽等流弊,非常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和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
家庭教育既是一個古老的課題,又是一門嶄新的學問。陳先生對家庭教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為中國現(xiàn)代家庭教育理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提供了具體的方法,特別是《家庭教育》一書所提出的一些原則和方法,是我們現(xiàn)代做父母的一本很好的教科書。
家庭教育發(fā)展到今天,家庭教育已成為每個家庭、每個老師、每所學校乃至整個社會極其關(guān)注的一個社會問題。近來讀20世紀初我國現(xiàn)代著名教育家、兒童心理學家和兒童教育專家陳鶴琴的教育專著——《家庭教育》,頗有感觸。
當前,我們很多的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身上表現(xiàn)出的種種問題感到十分困惑,究其原因還在于我們作為師長的身上,是我們沒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導作用。在深入一點說,是我們做師長的沒有認識到孩子的教育是從一出生就開始的。當孩子呱呱落地、當孩子牙牙學語、當孩子初次嘗試邁出人生的第一部、當孩子第一次向父母索取、當孩子第一次表現(xiàn)出喜怒哀樂時,我們就應該加以關(guān)注并施以教育了。但恰恰很多時候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父母卻沒有意識到這個問題,對孩子的種種表現(xiàn)表現(xiàn)出聽之任之漠然的態(tài)度。而隨著孩子進入學校,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對于兒童心理學、教育學也知之甚少的話,我們的孩子將會沿著怎樣的軌跡發(fā)展呢?我想,這既是很多家長、從教者所困惑的緣由吧。
翻閱近一個世紀前的《家庭教育》,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九
《不輸在家庭教育上》讀《必須教你的孩子承受挫折有感》一次考試考砸了,就自暴自棄,甚至想到了死;受到父母或考試的.批評就離家出走;遇到一點點困難就垂頭喪氣。無精打采。
類似的情況屢見不鮮,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我們的孩子們,你們到底怎么了?人的一生注定要于各種困難。挫折相遇,關(guān)鍵是面對挫折持什么態(tài)度,正視困難。挫折,奮起搏斗,面對困難和挫折仍然斗志昂揚,就會從中培養(yǎng)勇氣,提高能力,使意志更堅強,情緒更飽滿。相反,害怕困難,回避挫折,就會不堪一擊,或一蹶不振。有一首歌里面唱的好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十
讀了《不輸在家庭教育上》這本書后,讓我充分了解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及特殊性。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在孩子的成長中有著非凡的重要作用,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成長、成人意義極其重要。
孩子進入初中階段,學習繁忙,思想復雜了。由天真逐漸走向成熟,想法也獨立了,作為家長應適應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認同孩子的所作所為,并要鼓勵孩子大膽闡明自己的觀點,勇敢地做事,從而體會責任感,分享家庭的幸福。使孩子健康、快樂的學習、成長。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有了凡事都要親力親為的想法,家長就應學會放手,讓孩子大膽去做,逐漸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心,在孩子面前常說“你行、你真棒”。在家長得的.肯定中生活,孩子一定是陽光快樂的。
通過讀《不輸在家庭教育上》,使我深刻體會到: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不管自己多忙、多累,都要抽時間陪孩子。陪孩子學習,陪孩子運動,陪孩子談心,傾聽孩子的心事,心靈的共鳴才會使孩子的思想進步,更加活潑、開朗。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十一
今天看了家庭教育里的一段內(nèi)容非常有感觸,寫下來分享一下。
從以上可以看出這是位有智慧、耐心的爸爸,在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規(guī)劃態(tài)度方面依照這樣一個規(guī)律:詢問并引導計劃——制定計劃——實施計劃——監(jiān)督檢查——修正改善。在上次計劃落實的基礎上,下次適當?shù)?延長時間,逐步鍛煉孩子的規(guī)劃能力,不嘮叨只問了五個問題,這位家長就讓孩子養(yǎng)成了規(guī)劃的好習慣。
通過學習覺得做什么事都要有方法,好方法事半功倍,會繼續(xù)學習的。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十二
讀了這篇文章,我有很多感觸。作為家長的我們,責任是多么的重大。不但要在平時做到言傳身教,而且在學習上也要幫助她,鼓勵她,和她一起努力共同進步。孩子的`學習,不但依賴于孩子自身的探索,教師的輔導,也需要家長的參與。家長比任何人都了解孩子的興趣與個性,更有可能參與到孩子的學習過程中來。在幫助孩子學習的同時我們也提高了自己。另外,在生活上要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改掉壞毛病。
作為家長要以身作則,給孩子做榜樣。當下正是孩子的關(guān)鍵時刻,我要克服一切困難,幫助孩子度過重要的六年級。我的女兒,你也要多爭氣一點,勤奮再勤奮,媽媽和你一起加油!加油!
家庭教育知識讀后感篇十三
看了陳鶴琴先生的《家庭教育》這本書,我思考了很多,想到了當今中國的家庭教育,以及中國教育的種種弊端。下面我就具體我的思考來談談我的看法。
另外陳鶴琴先生說:“人好壞,推其原因,不外先天稟賦之優(yōu)劣與后天環(huán)境及教育之好壞而已?!彼哉f,除了后天環(huán)境原因之外還有先天遺傳的原因。遺傳決定論的支持者有柏拉圖的“先天理念說”以及格塞爾的“成熟勢力說”,而選擇環(huán)境決定論的有洛克的“白板說”以及華生等人。而陳鶴琴先生是辯證客觀地對待影響兒童發(fā)展的因素。我記得有次老師上什么課的時候說過,現(xiàn)在就要考慮后代的問題了,考慮基因,考慮家庭,考慮很多很多。所以啊,現(xiàn)在要從選男朋友開始了,雖然這是個玩笑話,但是也不失為一種驗證基因的重要性的道理。環(huán)境就更不用說了。就如陳先生所言:環(huán)境、教育(學習)是起主要作用的,但遺傳也不可忽視。還有要研究小孩子的心理,只有了解他們在想什么,才能“對癥下藥”。所以研究兒童的心理是必不可少的......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我們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我們所涉及的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我會更加努力地加油,為學好這個專業(yè)也為學前教育的發(fā)展為目標而奮斗!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838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