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肯定對各類范文都很熟悉吧。寫范文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一
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
3、并能夠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操作及思維能力。本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難點在于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過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針對這節(jié)課,我做了以下的教學設計:
本課的開始我先從由長方形、正方形組成的機器人出發(fā),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這機器人有什么圖形組成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在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時,我沒有把現(xiàn)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的特征,然后再通過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驗證猜想正確與否。通過在具體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角特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個過程讓學生體驗到探究方式的多樣化,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提供給學生充足思維空間和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測,在操作中驗證,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使課堂形成多方互動、多向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的分層練習,從在給出圖形中辨別長方形、正方形到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正方形紙折成長方形,再到自己按要求畫長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二
日前,聽了學校的兩位老師分別執(zhí)教的蘇教版三年級國標本《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雖然兩位老師上課的內容相同,但由于教學理念的差異,上出來的教學風格迥然兩樣。
a老師的教學片段:
教師出示長方形紙片。
師:看,是什么形狀?
生齊答:長方形。
師:你看到的長方形的什么?(4條邊,4個角)猜一猜,長方形有那些特征?
生1:長方形的一條邊比那條邊長一些。
生2:他們的長度可以用直尺量出來。
……
教師看學生沒有回答到他預設的軌道上來,不耐煩的說:請大家用折一折的方法比較這個長方形的四條邊在長度上有什么特點?在小組里進行交流。
學生活動,對折長方形紙片。
匯報:長方形相對的兩條邊的長度相等。
師滿意的點點頭:好,你的發(fā)現(xiàn)真精彩!給他鼓掌?。ㄕ坡曇黄┢鋵嵾€可以用直尺量的辦法比較他們的長度。請大家在小組里相互合作,交流一下。
學生在老師的吩咐下用直尺量長方形的邊的長度。
學生交流。
生1:我量的一條邊的長度是10.2厘米,相對的邊的長度是10厘米。
師皺著眉頭:你怎么不會量呢?
生2:我量的長方形的邊的長度分別是13厘米、13厘米、10厘米、10厘米。
師高興的問:具體指出來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說出后,教師啟發(fā)說:這兩條邊的長度都是13厘米,說明長方形對邊的長度(相等)
教師滿意的在黑板上板書下結論:長方形的對邊長度相等。
……
b老師的教學片段:
教師出示長方形紙片:認識它嗎?(認識,是長方形)仔細觀察我們的教室,有長方形嗎?
學生的目光立即轉向教室,不一會二紛紛舉起了小手。
生1:黑板的表面是長方形。
生2:國旗是長方形。
生3:玻璃是長方形。
……
師:在我們身邊的確有很多長方形。關于長方形你已經(jīng)知道了哪些知識呢?
生4:我預習時知道長方形較長的一條邊叫長方形的長,較短的一條邊是長方形的寬。
生5:長方形的角都是直角。
生6:長方形在我們身邊確實有好多。本子、書、文具盒的表面等等。
師: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研究長方形的特征,你們打算研究長方形的什么呢?
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回答。
生7:我想研究長方形的邊的關系。
生8:我覺得長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我想驗證它是不是直角。
生9:我想研究為什么有的長方形大,有的長方形小,和什么有關系呢?
……
生10:這幾條邊,有的長,有的短。
生11:我覺得長方形的相對的兩條邊的喜歡度可能是相等的。
師:怎么驗證長方形的相對的邊的長度相等呢?請大家先獨立思考1分鐘,然后在小組內合作、討論。
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在小組內合作研究。
交流學生的研究成果。
小組1:我們組內有5個大小不同的長方形,我們用對折的方法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對邊長度相等。
小組2:我們組也是用對折的方法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對邊長度相等。
小組3:我們一眼就看出長方形的對邊長度相等。
小組4:我們組先將一條邊畫下來,再將它的對邊來比較,發(fā)現(xiàn)長方形對邊長度相等。
通過交流,學生一致認為:長方形的對邊長度相等。
……
聽了這兩節(jié)課后,筆者分別與兩位老師進行了交流。
與a老師交流實錄:
問:a老師,對于探索長方形邊的特征的兩種思路,你是怎樣設計的?
a老師:上課前我認真的研究了教材,教材通過情境圖的提示,告訴我們至少有兩種方法來研究長方形的邊的特征,哈,這也體現(xiàn)新課程的“算法多樣化”的理念嘛?為了達成這一目標,讓學生掌握長方形的對邊長度相等的特征,我設計了用兩種方法即對折和用直尺量的方法來探索。
問:你認為這一節(jié)課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了嗎?
a老師:還行吧。你可以看出學生在對折、量長度等操作實踐中找出了長方形邊的特征,而且采用了小組學習的形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學習的能力。
問:你認為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得到了體現(xiàn)了嗎?
a老師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可能是我班學生不太會研究吧。我一開始就讓學生猜測長方形的特征,可是學生不會猜測,不會發(fā)現(xiàn)問題,所以我只好硬讓學生通過對折、量長度的方法來探索。
與b老師的交流:
問:請問b老師,談談你的設計意圖,好嗎?
b 老師:學生在一年級下學期已經(jīng)直觀認識了長方形。因此在上課時先讓學生尋找身邊的長方形,目的是為了喚醒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經(jīng)驗。然后告訴學生今天上課的目的是研究長方形的特征,讓學生思考應該研究長方形的什么。學生在思考中交流,提出了自己的研究愿望。由于是學生自己提出來的問題,學生的學習興趣比較濃厚,探索愿望也比較強烈。在研究長方形的邊的特征時我讓學生充分的猜想,學生的猜想先是點滴的,不成型的,但隨著猜測的深入,研究思路就越來越清晰了。
b老師:我想教材上的操作研究提示圖提供的兩種方法,目的是為了鼓勵學生探索問題的方法多樣化。但學生有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積累,我覺得上課沒有必要把教材上的每一種方法都講解,關鍵是學生在探索中喜歡使用哪種方法。
問:你認為在你的課堂上,小組學習只是一個形式嗎?
b 老師:不,我恰恰認為本節(jié)課因為小組合作,為學生提供了合作學習的機會?!白灾鲗W習,小組合作”是新課程改革提倡的一種新的學習方式。我認為只有先獨立自主探索,然后才能有小組有效合作的可能。所以我先要求學生思考一分鐘,再在小組內討論、交流。在這一節(jié)課里學生的自主探索的能力得到了發(fā)展。
在這節(jié)課后,我還采訪了b班的一些學生,為什么沒有用直尺量長度的方法驗證對邊長度相等。學生笑著說:那多麻煩呀!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長方形的對邊相等,沒有必要量。
上述的兩個案例,盡管執(zhí)教內容是相同的,手段也比較相似,但很明顯,兩位教師的教學理念是不一樣的,課堂目標的價值取向更是迥然不同。
教例1 中的教師上課伊始也讓學生猜想,但是由于所提的問題過于泛化,學生的猜想也是不著邊際的,再加上教師沒有及時的加以引導,而使學生的問題離課堂越來越遠。由于學生沒有進行有效的猜想,讓學生驗證“長方形的對邊長度相等”,教師設計了兩種方法,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掌握了這一特征??墒俏覀兛闯觯M管學生經(jīng)歷了小組活動、操作、發(fā)現(xiàn)的學習過程。但是小組活動流于形式,學生的學習愿望不夠強烈,而是出于教師的內心需要,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沒有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而是隨著教師的指揮而機械的操作。在這里,小組學習形式、操作紙片、量長度成為教師教學的道具。同時通過訪談我們可以看出教師對于算法多樣化等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是膚淺的,對新理念掛在口頭上、流于形式上,沒有真正內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這節(jié)課的價值取向從本質上講是狹隘的,甚至是功利的。
而教例二則較好的體現(xiàn)了新課程理念,在這節(jié)課里,教師沒有把“掌握長方形的特征”作為學生學習的終極的知識目標,而是關注學生的數(shù)學素質發(fā)展,關注學生知識形成過程。教師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喚醒了學生的原有的知識經(jīng)驗,讓學生提出問題,經(jīng)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在小組合作、交流中獲得了新知。在這整個探索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始終是濃厚的,這一切知識的獲得都是學生自己自主探索獲得的,教師只是為學生提供發(fā)現(xiàn)問題的情境,探索問題的平臺,教師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參與者與合作者。教師創(chuàng)設的民主、平等的情境氛圍,使得課堂的生成與教師的預設相得益彰,時時迸發(fā)出學生語言和思維的火花。教師對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數(shù)學探索給予了較多的人文關懷,使課堂的目標定位趨向多元性、開放性,使得這節(jié)課充滿了生命的活力。
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該“把學生真正當作學習的主人”,要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不斷為學生提供一種“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發(fā)展時空,絕不能將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數(shù)學課堂成為教師機械執(zhí)行教案的場所。改變過去那種片面追求知識的單一目標,而要關注學生在探索知識的過程性、學習數(shù)學的情感與態(tài)度,使數(shù)學課堂目標的價值取向走向多元,才能使新課程改革不流于形式、口號。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三
本節(jié)課是讓學生經(jīng)歷長方形面積的探究過程,理解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會正確運用。我從老師家引入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學習,讓學生估一估,然后小組探究找出長方形的面積公式。然后,計算客廳、廚房、衛(wèi)生間、及各個長方形的面積。再算餐廳面積時,生說12平方厘米,他是邊長×4,用周長公式做的。我從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引出:正方形的面積=邊長×邊長。而后,用小判官鞏固強調面積與周長的區(qū)別。走進生活,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在安排上,我有些前松后緊,學生探究過長,效果不佳。合作要求應具體到人,一組一圖。再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習慣培養(yǎng)。
聽取老師們的評議,我感觸很深:
數(shù)學課要有“數(shù)學味”,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理解數(shù)學。長方形面積的教學不僅要讓學生知道計算公式、會用面積公式進行計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導學生經(jīng)歷探索研究長方形與正方形面積公式的過程,通過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自己探索發(fā)現(xiàn)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并能感悟到“長×寬”的'算理,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的理解。本節(jié)課中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數(shù)學,設計了兩次不同目的的操作體驗(學生獨立操作的時間接近12分),力求通過讓學生“做”數(shù)學,逐步達成使學生既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又要在大腦中建立起為什么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是“長×寬”和“邊長×邊長”的表象,較好地獲得對計算方法的理解,并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鋪墊。從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及課后對學生的提問和訪談看,學生能較好地舉例解釋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教學目標達成度較好。整個學生的認知過程也較好地體現(xiàn)了布魯納“表象模式理論”的三個階段,即知識的掌握和理解經(jīng)歷三個認知發(fā)展階段:動作式再現(xiàn)表象階段—映像式再現(xiàn)表象階段—符號式再現(xiàn)表象。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四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是在學生認識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重視直觀教學,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但一節(jié)課下來,也有不做的地方:
1、學生動手能力差在擺圖形的過程中,由于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很小,有的學生是用正方形本紙做的,質地較軟,或制作的不是1平方厘米,導致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浪費了很多時間。
2、應該強調乘號的來源;在擺圖形的過程中,當表格填完后,應該讓學生說一說每排擺的個數(shù)相當于長方形的什么?擺的排數(shù)又相當于長方形的什么?最后讓觀察長和寬與長方形的面積有什么關系?之后再讓學生猜測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然后再驗證。
3、題目中給出的數(shù)字不利于學生計算;練習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算理,因為沒有關注計算,所以給出的數(shù)字不利于學生口算,導致計算出錯。
4、學生對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掌握不牢固;高估了學生的能力,沒有想到即使課前復習了面積單位和長度單位,學生在計算過程中卻仍然分不清。
總之,教無定法,教學中有收獲也有缺失,今后我要提高自身素質,不斷學習,使課堂成為學生學習的地方、成長的搖籃,在教學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使課堂教學真正收獲實效。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薦度:
點擊下載文檔
搜索文檔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五
剛拿到這堂課,心中一陣竊喜,我在四年前曾經(jīng)研究過這節(jié)課,于是我美美地拿出那年的教案,仔細看了起來,又認真進行了修改,于是一稿就誕生了,在進行完試講后,覺得學生雖然也在這堂課上認識了周長,但是認識的程度不夠深刻,大部分浮在表層上,而我的設計也沒有體現(xiàn)學生對周長的深層理解,與學生的知識生長點不相吻合。
試講完后,楊主任給我們進行說課,她指出我應該在教案里體現(xiàn)周和長,這使我為之一顫,我講過了一遍,居然沒有想到這一點,光顧著把周長的概念通過多種活動給學生,只要讓孩子們知道周長指的是一周,它是有長度的就把這個概念輕松解決了,我真是愚笨??!
我覺得本節(jié)課另外一個令我有感觸的就是為了讓學生體會到周長是有長度的,就給學生一個三角形,讓學生想辦法真正的動手去量一量這個三角形的長度,這也是我不敢想的,我只知道讓學生畫一畫,說一說,真的想不到要讓學生動手去算一算,而且給出了一個等邊三角形,也讓學生通過交流體會到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三角形的周長,比如量一量再計算、用繩子圍一圍,再量出繩子的長度,在計算周長時,可以一邊一邊的相加求出總的周長,也可以量出一邊的長度再乘以三,這樣體現(xiàn)了算法的多樣性,而用繩子量的方法讓學生體會到了化曲為直的思想。
最令我開闊思路的是本設計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給學生一些不同長度的小棒,讓學生同桌合作隨意拼擺圖形,然后畫出所想拼擺圖形的示意圖,然后再計算所畫圖形的`周長,我覺得這樣既可以讓學生更加鞏固周長的定義,而且靈活運用所學知識求的了圖形一周的長度,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們就再拼拼擺擺中對本節(jié)課的學習內容進行了鞏固和練習。通過本環(huán)節(jié)還可以通過學生們擺出的的長方形,讓學生們在匯報時能夠體會到長方形和正方形周長的不同算法,真可謂是一舉多得,只可惜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沒有處理好,我看到孩子畫出的示意圖有問題,一邊的總高是3厘米,相對邊的高度是2厘米,而學生畫的連接線居然是平行的,為了訂正這個問題,我就把剩下的時間用在了研究這道題上,當時腦子一熱,就順便把移補的思想講給了孩子們,其實課后冷靜下來一想,我連長正方形的周長的計算方法還沒來得及探討,移補完卻要讓孩子求出這個長方形的周長,真是??磥砦业恼n堂駕馭能力還得練??!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六
課前準備是上好課的排頭兵,通過這節(jié)課我感覺到課前準備很重要。要布置學生回家找長方體、正方體和圓柱,親手做釘子板。如果不做好這些準備,課根本就沒法上。不是用課件放放就能解決問題的。要一年級孩子做9的確是為難他們了,但在家長的幫助下,孩子們做得還是不錯的,但有一個問題,有的學生釘子板上的間距沒有空耗,所以圍出來的圖形不太像。
本節(jié)課有很多需要動手操作的地方,一提到操作馬上學生就興奮起來了,玩玩積木,玩玩釘子板,忙得不亦樂乎,以至于我讓他們摸長方體的面時,有學生手里還拿著圓柱,根本就不聽老師的指揮。相比前一單元的計算教學,課堂秩序要亂了很多,所以也耽誤了上課的進度。小孩子今天很興奮的原因,我想也和平時較少有機會動手有關,如果能經(jīng)常安排這樣的活動,學生就會習以為常了。
今天上課語言有些羅嗦,甚至可以說是“韶”,所以課堂上學生反而不知道老師說的.哪句話是重點,對老師說的話也是“東耳朵進,西耳朵出”。精練、簡潔、充滿激情的語言是我要努力的方向。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七
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教學,以長方形的周長教學為重點,正方形周長的教學可以略教,放手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并說說理由。
今天學生猜測:32分米、2分米、8分米,在學生的討論中,馬上否認了32分米和8分米。而對于邊長為2分米的,讓幾個學生合作,一起把長8分米的繩子拉成一個近似的正方形。使學生直觀認識到正方形的周長就是繩子的長,正方形的周長拉直了就是一條線,體會到周長一條線,為能以后與面積一個面的比較做好鋪墊。同時可以繼續(xù)利用這根繩子,如果這根8分米的繩子,要圍成一個長方形,大家猜測它的長和寬可以是幾呢?也可以讓學生一起示范動手拉一個近似的長方形,從而進一步理解長方形周長的計算公式。同時在拉的過程中體會到,不管形狀怎樣變,長加寬的和是不變的。
在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時,學生基本出現(xiàn)的方法是:方法一:長+寬+長+寬;方法二:長*2+寬*2 ;方法三:(長+寬)*2在這三種方法中,需不需要優(yōu)化?想想還是需要優(yōu)化的,因為(長+寬)*2這種方法對于以后逆向思考的題目作用非常大。比如已知周長,求長和寬,就需要這種方法作基礎。那么在優(yōu)化的時候,如何進行優(yōu)化呢?怎樣優(yōu)化才能水到渠成?還是沒有很好的方法。
課中我讓學生通過用手勢表示(長+寬)*2,使學生理解(長+寬)是一份,長方形的周長有這樣的兩份。加深學生對這種算法的理解。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八
今天我上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是人教版三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 77、78頁的內容。本課是在學生已經(jīng)初步認識面積和面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讓學生通過動手實踐、交流發(fā)現(xiàn)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為了突破重點,長方形面積公式采用讓學生人人動手拼擺、觀察、分析推導的方法獲得。在學生掌握了長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上,大膽猜想正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誘發(fā)其內在的學習動機。本節(jié)課是珠心算與數(shù)學相結合的一節(jié)課,我在練習中讓學生用珠算來檢驗算式的結果正不正確,這樣就把珠心算與數(shù)學結合起來了。
1、使學生探究并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應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2、了解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shù)學的價值。
3、結合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精神、空間觀念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激發(fā)學生探究的熱情和勇于探索的精神,體驗成功的快樂。
在探究活動過程中,讓學生交流發(fā)現(xiàn)計算長方形面積與長方形長和寬之間的關系,初步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 這一部分我放手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讓他們獨立去探索、去發(fā)現(xiàn),驗證、推導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這樣既加強了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充分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長5厘米,寬3厘米的長方形,求它的面積來進一步的驗證,讓學生歸納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方法,即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這一結論。書上的是不是其他長方形也有這樣的規(guī)律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用學生動手操作,完成表一來代替了。在教學中,一步一步深入,從具體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使學生自己悟出求長方形面積應該怎樣計算.再通過學生的質疑,因勢利導從而引出了正方形面積公式的計算。
鞏固練習過程中,出示與我們生活相關的練習題,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來源生活,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最后,根據(jù)本班學生的實際,安排了一道發(fā)散思維的練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九
本節(jié)課要讓學生初步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知道長方形長、寬以及正方形邊長的含義,并能夠初步體會長方形與正方形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通過教學,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培養(yǎng)觀察、操作及思維能力。本課的重點在于讓學生掌握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積累認識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難點在于引導學生參與探索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全過程,初步感受探索知識的基本方法。
本課的開始我先從由長方形、正方形組成的機器人出發(fā),讓學生觀察圖片,說說這機器人有什么圖形組成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
在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時,我沒有把現(xiàn)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猜想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邊、角的特征,然后再通過教師提供學具,讓學生自己想辦法,自己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去驗證猜想正確與否。通過在具體的操作中自主探索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使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的邊、角特征有一個感性的認識。這個過程讓學生體驗到探究方式的多樣化,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提供給學生充足思維空間和操作的時間;讓學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猜測,在操作中驗證,在交流中發(fā)現(xiàn),使課堂形成多方互動、多向交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親身經(jīng)歷數(shù)學知識的探究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中學習數(shù)學。
本節(jié)課我設計了“找一找”、“折一折”、“畫一畫”的分層練習,從在給出圖形中辨別長方形、正方形到長方形紙折成正方形,正方形紙折成長方形,再到自己按要求畫長方形、正方形,一步步深入,讓學生在練習中不斷鞏固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獲得學習成功的樂趣。 當然本節(jié)課我也有做的不當之處,請各位同事幫指正,謝謝。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
教學該課的時候,我是利用了學校課件資源庫里劉艷萍所做的課件組織教學的,課件是根據(jù)學生對平面圖形的。周長的認識,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制作的,讓學生在此基礎上總結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但效果并不是很好。課后我認真進行了反思,我想是不是應該就一個長5分米寬3分米的長方形探究其周長,然后歸納出長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因為孩子們比較敏感數(shù)字,它也更形象直觀一些,既便于學生的探究,又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還有在理解長方形的周長=(長+寬)x2時,5班張啟悅竟然想到了利用手指的方法,食指當長方形的長,大拇指當長方形的寬,兩指叉成90度的角,左右手相拼,就形成了一個長方形,既形象又好理解,而且對于已知周長和長(或寬)求寬(或長)都有不可比擬的作用。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一
《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是在學生認識面積單位和會用面積單位量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根據(jù)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在教學中,重視直觀教學,重視學生的動手實踐、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使抽象的內容具體化,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本節(jié)課開始師生在交流中,復習舊知識的同時喚起學生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從而較好地把握了教學起點,設計描述并比劃面積單位的大小,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觀念。對開展新教學內容開了一個好頭。
本課設計從教學方法上進行了改革,采用自主探究型教學模式。教師能充分發(fā)揚民主,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課堂上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由、自主的學習活動空間,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fā)展。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通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提出問題,然后由學生利用教師提供的學習材料,12個邊長 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一拼擺一擺,觀察發(fā)現(xiàn)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的有關。又通過觀察表格中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長與寬的乘積正好等于長方形的面積,從而得出長方形的面積計算公式。在課堂中,教師組織學生開展有效的合作學習,學生動腦、動手和動口,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了學生,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注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學習方法的積累,思維方法、科學探究方法的獲取,不僅讓學生體驗到了自主學習的快樂和成功,同時注重了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積極性,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品質,充分體現(xiàn)了“知識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識更重要?!边@一新的教學價值觀。
本節(jié)課通過小組合作,運用不同的實驗材料和方法,共同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面積計算的方法,開放了獲取新知的整個教學過程。小組合作學習是指根據(jù)學生能力、性格等因素將學生異質分組,以學生學習小組為教學組織手段,通過指導小組成員開展合作學習,發(fā)揮群體的積極功能,提高個體學習的動力和能力,并達成團體目標。由于小組成員各有其職,且職責分明,因此學生都主動投入;學生的全面互動,也可以彌補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小組合作學習又是以個體學習為基礎的,讓不同個性、不同學力的學生都能自主地、自發(fā)地參加學習和交流,真正提高了每個學生的學習效率,真正實現(xiàn)“不同的人在數(shù)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通過自主探究,獲得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后,練習中設計了一些應用性練習,如計算學?;@球場的面積等,引導學生將獲得的知識運用于實際生活,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學生將書本知識轉化為能力。特別是在計算特殊圖形的面積時,引導學生認真觀察,認真思考,發(fā)揮想象,重新分割或補充,得出正方形或長方形,然后求出圖形的面積。并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表揚具有無窮的力量,實施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物質與口頭的表揚,學生會獲得無盡的學習興趣,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節(jié)課大膽嘗試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探究的過程很順利。而在讓學生匯報時,教師說的過多,指導的過細。在孩子說不出或說得不夠準確時,教師可另找孩子幫助,實在不能說出時教師可稍加提示。這一點是我應該注意的,應做到該放手時要放手,能不講時就不講,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長方形正方形的教學反思與評價篇十二
第一層次是基本練習,理清概念。從意義、計算方法和計量單位三方面,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區(qū)分周長和面積。
第二層次是對比練習,感知規(guī)律。通過觀察、計算兩組幾何圖形的周長和面積,讓學生直觀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周長相等的圖形,面積不一定相等。
第三層次是深化練習,發(fā)展思維。這一層次的教學相對于學生來說比較難,主要讓學生借助直觀,初步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并不要求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課中設計了“用16個邊長l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用16根1厘米長的小棒去擺長方形或正方形”等活動,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活動中觀察、分析、思考探索周長和面積之間的關系。這些活動提供了蘊涵本課數(shù)學知識和數(shù)學思維的現(xiàn)實客體,學生通過活動獲得了這方面的感性活動經(jīng)驗。教師再適時引導學生對活動進行反思、總結。這就是把蘊涵在活動中的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思維揭示、抽取出來,提高新舊知識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從而改善學生的認知結構。例如:面積一定時,周長在一定范圍內變化;周長一定時,面積在一定范圍內變化,感知周長和面積兩個概念既互相依存又互相制約,這是學生以前所沒有想到的,滲透了變與不變的數(shù)學思想。
深切的體悟必定來自親身實踐,但親身實踐未必自然會有深切的體悟,針對學生目前學習的狀況,教師在這一層次教學中必須適時引導,而且必須導在數(shù)學思維上。例如:“用16個邊長l厘米的小正方形擺完長方形或正方形后,仔細觀察表格,有什么發(fā)現(xiàn)?“仔細觀察周長都是16厘米的長方形或正方形,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少數(shù)學生通過自己動手操作,已經(jīng)有所感悟、發(fā)現(xiàn),但無法用語言表達或不能準確地用語言表達。這時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困惑,啟發(fā)引導學生觀察、比較,讓學生感悟到這個變化存在著一定的規(guī)律:如“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周長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周長就越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面積不一定相等,長和寬越接近,面積就越大”?!懊娣e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長最短;周長相等的長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學生經(jīng)歷了“動手操作——抽象思維”這一過程,頭腦中不僅有了“擺”這一過程,更重要的是發(fā)展了數(shù)學思維能力。這里采用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生從學習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
第四層次是拓展應用,提高能力。就是要用學到的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例如:智力大挑戰(zhàn),要求幫助爺爺用籬笆圍菜地,怎樣圍使菜地的面積最大?學生動手設計、比較分析或直接運用所學知識得出:圍成邊長是5厘米的正方形菜地,面積最大。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824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