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輪椅上的霍金教學設計(三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8 07:46:09
2023年輪椅上的霍金教學設計(三篇)
時間:2023-03-18 07:46:09     小編:zdfb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范文嗎?以下是我為大家搜集的優(yōu)質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設計篇一

第一:讓學生充分預習。說實在的,課前,我心里很沒底。首先,學生沒有對殘疾人生活的深刻體驗,對霍金這樣一位外國的著名科學家更是陌生,再加上那些難懂的物理術語。其次,課文篇幅較長,語言凝練,學生理解有一定的難度。但是,課還是要上。如何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如何讓霍金的人格魅力深深震撼學生的心靈,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這是我在備課時一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首先讓學生進行充分的預習,搜集資料,了解霍金的生平事跡,為學習本篇課文進行大量的鋪墊。在上第一課時時,師生進行充分交流,并讓學生模仿霍金身體徹底變形后的樣子,保持一分鐘,再讓他們談談感受。然后順勢進入課文的學習,這是,霍金的形象已初步進入他們的內心世界。

第二:想方設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高年級的課文一般都比較長,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我做到了長文短教,長文精教,以讀促講,讀中體會,讀中感悟。本課教學,我抓住女記者的提問來切入本課的教學,合理選擇并調整了教學內容,重點引導學生研讀命運對霍金究竟怎樣殘酷及從哪些方面看出他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物理天才和一個令人折服的生活強者?!币龑W生在讀中悟,悟中讀,體會霍金不斷探索,孜孜以求的科學精神和堅強、樂觀的人格魅力。

第三: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與文本充分對話?!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教師、文本、學生之間對話的過程。因此,教學中,我引領學生用心靈與文本對話,與強者對話,與自己對話,以這三大板塊來組織本課時的教學。課堂的一開始,我采用身份置換的方式讓學生以一個記者的身份走近霍金,向霍金提問,質疑心中的困惑。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堂,走進文本,開始了和霍金的對話。課堂中,我又引領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不斷地讓學生誦讀課文,品讀課文,充分感受霍金面對困難不屈服,坦然面對殘酷命運的樂觀而又豁達的精神。其間又不斷拋出發(fā)人深省的問題,引導學生用心靈和人物對話,與文本中的人物產(chǎn)生共鳴。如,在教學命運對霍金實在是殘酷時,提出“同學們,一般人如果遭遇如此的命運,可能會怎么想、怎么做呢?”再如,假如這樣一位不幸的人此刻就在我們教室里,你的心情怎樣?又如在引導學生體會霍金對名利的淡泊、忘我工作的崇高品質時。以一句“生活中的一些明星出名后會干什么”調動起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促使學生聯(lián)系生活去觸摸語言、感悟文本。學生的體驗豐富了,才透過文本的語言文字領悟到霍金的淡泊名利以及對事業(yè)的執(zhí)著追求。這不僅帶給了學生曼妙豐盈的心路歷程,同時也教會他們學會做一個生活的強者。

縱觀本課教學,我覺得有幾個地方的教學還很不到位:

1、由于課文比較長,因此雖然在設計的時候想方設法抓住重點展開教學,但還是覺得時間很緊,為了趕進度,所以對幾個重點的品讀感悟還不到位,感覺浮于表面,不能品到點子上,深感遺憾。例如對一組排比句的教學,對霍金這段話的理解等。

2、課的結尾有匆匆收場之感。本來還安排了一個說話練習,但臨近下課,便匆匆結束,未能將課堂推向高潮,甚為遺憾!

3、讓學生潛心閱讀感悟的時間太少,交流時導得過多,總是擔心教學任務完不成而匆匆收場,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4、雖然這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的好教材,但這首先是一堂語文課,而我在教學中,過多地注重了語文學習的人文性,沒有更好地挖掘本課教學的語文味,這是我本課教學的又一不足之處。如何在本課教學中把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結合起來,敬請各位朋友給我提出寶貴建議。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設計篇二

本課是蘇教版第十一冊第三單元中的一篇課文,是一篇飽含著濃濃的情感,讓人深受感動和鼓舞的文章。閱讀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小學生在剛剛開始了解人生的階段中,能學習霍金這樣杰出人物的不怕失敗、不怕困難、敢于向殘酷命運挑戰(zhàn)的精神,并從中受到鼓舞和激勵,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提供學習的榜樣。

史蒂芬·霍金是不為學生熟悉的,很多學生都沒有聽過他的事跡,但課文卻很容易吸引學生,除了因為霍金的事跡令人感動外,還因為作者那飽含激情的敘述和透徹明快的議論深深地打動人心。

為了幫助學生很快走近霍金,理解課文,我抓住了教材中的一個中心詞——“非凡”,圍繞這兩個字設計教學。為了突出“非凡”,我在教學中設計了“對比”的方法開展教學。

在課的一開始,我就以復習導入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回顧“身體殘廢,身患絕癥”的霍金,也就是課文第三自然段。這部分是在上節(jié)課學習過的,在第二教時開始花時間復習,就是為了能與下文產(chǎn)生對比:在每位學生的心里深深刻下烙印——這是一位不幸的人,不能說話,不能行動,身體被禁錮在輪椅上,全身只有三個手指能活動的人。而且,隨著課文學習的層層深入,這部分還將反復出現(xiàn),不斷加深學生的印象,以震撼學生的心靈,使他們產(chǎn)生靈魂的共鳴。

與身體的不幸產(chǎn)生對比的,有三方面,也就是板書中的三個“非凡”:活著非凡、成就非凡、精神非凡。在本課的教學中,這三個方面是隨著課文的學習層層推進,逐一揭示的。

第一個“非凡”,在文中沒有過多的描繪,只有兩句話而已。但醫(yī)生的斷言,以及霍金用行動創(chuàng)造出的生命奇跡,早就了這第一個“非凡”。教學同樣也不需要過多的環(huán)節(jié),教師的引讀以及描述性的語言很快就能幫助學生領會到這一點。

第二個“非凡”,課文中最顯而易見的內容,文中很多地方都能讓我們感受到霍金的“偉大成就”。文中更是用了許多精練的詞句來突出他的成就:宇宙之王、科學巨人、物理天才、英國皇家學會會員等等,這樣的成就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可以稱之為“非凡”,更何況是一個全身只有三個手指能動的人呢?教學至此,再次回復到上文,對比的效果水到渠成。

第三個“非凡”,是最“非凡”的“非凡”,是全文最能打動人的地方,也是教學的難點和重點。有了前兩個“非凡”的學習作為鋪墊,學生的情感已經(jīng)由最初的震驚、不可思議逐漸產(chǎn)生敬佩,但學生還是無法完全走入這個巨人的內心。此時,課文中一位女記者的提問就像說出了學生的心里話:“您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借著這個提問,我設計讓學生談自己對這個問題的感受,然后,屏幕上慢慢出現(xiàn)霍金的問答。這是一段富有詩意的文字,短短五行字,留給我們的卻很多,在指導學生朗讀的過程中,學生一次次地用自己的情感讀者,一次次地被霍金地精神感動著,對第三個“非凡”的理解也逐漸深刻清晰。

在本文的教學中,我采用了樸實的教學方法與學生一起去朗讀、感悟文本,與學生們一起接受了一次震撼心靈的洗禮。學生們也能較好地掌握了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

輪椅上的霍金教學設計篇三

今天教完了《輪椅上的霍金》。這是一篇極其感人的人物介紹,寫的是世界著名科學家霍金的生平事跡,贊揚他不斷求索的科學精神和勇敢頑強的人格魅力。也是一篇勵志課文?!罢嬲挠行W習是一種心智活動,而不是單純的記憶和理解”。情感體驗就是一種心智活動。只有引領學生用心去感受、關注和欣賞故事與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思想了,他們才能將一個陌生的,與己無關的對象變?yōu)槭煜さ?,可以交流的朋友,教學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懷著對霍金的崇敬,也非常想讓學生從中汲取到更多的力量,改變部分同學懶散的學習態(tài)度,我一直是謹慎地教著。

教學時,我主要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帶領學生們進行情感體驗。

在導入課文時,我先讓同學回顧以前學過的介紹外國科學家的課文,這下同學們勁頭來了,紛紛舉手搶答,真沒想到,他們的記憶力是如此的好,達爾文、富蘭克林、諾貝爾……孩子們很快就連珠炮似的說出了一大串名字。

“剛才,你們說到的這些科學家都很了不起,都對人類作出了巨大貢獻,但據(jù)我所知,他們都是身體健康的人。那么,我們今天即將結識的是一位被長期禁錮在輪椅上的科學家,請讀課題——《輪椅上的霍金》”,我趁勢導入了課題。解題時,我先讓學生找出中心詞“霍金”,再找出修飾語“輪椅上的”,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明白了這一課題的特定性,明白了課題的中心意思是講“無法用雙腿、雙腳行走,只能坐在輪椅上的霍金”。“坐在輪椅上的人還能有什么作為?你的身邊有這樣的人嗎?請說說他的生活與工作狀況吧?!睂W生各抒己見,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對霍金首先產(chǎn)生敬佩、景仰之情。

在理解霍金“標志性形象”的含義時,我運用多媒體展示了一組霍金在工作和學習時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抓住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征,描述人物形象。一開始看到霍金“齜牙咧嘴”的樣子,有的學生在偷笑,一點兒也不嚴肅。我知道問題出在了哪兒——他們畢竟還是孩子,哪里會那么快入情入境呢?于是,我馬上決定讓學生對照課文找出描寫人物形象的有關語句,用心地進行反復的朗讀、體味,加深學生對霍金戰(zhàn)勝頑疾的英雄形象的感受。學生在朗讀中體會到了命運對霍金的殘酷無情,從而對他產(chǎn)生由衷的景仰,笑聲沒有了,大家都被霍金那沒有抱怨,為自己現(xiàn)在所能擁有的一切而感恩,正視命運、樂觀向上的人格魅力深深地吸引住了。

回顧這節(jié)課的教學,有很多反思,值得在今后的教學中注意:

1、在第二課時教學時,我對第三自然段的教學設計較為細致,學生自讀后都能談出自己的理解,條理清晰。而對第四自然段的教學要求不太明確,部分學生思考缺少方向,如要求學生通過對比,體會文中語句的寫法,未能指名通過每句話去比較。

2、對重點問題的指導缺少必要坡度和適合學生思考的指導途徑。在理解霍金說的那一段話,由于對第八自然段缺乏深入地理解,因此當出示霍金的這一段話時,學生都是很木然,不能說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在教學時,我自己對一些理解性的題目都未能獨立思考,而是借助教參,所以缺少思考的過程,那么在指導學生時也未能找出適合的方法。因此,以后在教學時,凡是讓學生思考的,自己必須要獨立思考一遍,先要自己下水,才知問題的深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78279.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