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教案(專業(y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18:32:15
人音版教案(專業(yè)19篇)
時間:2023-11-30 18:32:15     小編:XY字客

教案的評價應該從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合理性、教學方法的靈活性、學生學習效果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評估。教案應當關注學生的學習差異,采用差異化教學策略。小編為大家準備了一些教案案例,希望對大家在編寫教案時有所啟發(fā)。

人音版教案篇一

1787年10月的一天,莫扎特與歌劇《唐璜》的樂隊指揮庫查爾茲一起散步時說:“以為我的藝術得來全不費功夫的人是錯誤的。我確切地告訴你,親愛的朋友,沒有人會像我一樣花這么多時間和思考來從事作曲;沒有一位名家的作品莫不是辛勤地研究了許多次?!?/p>

天才也離不開刻苦與勤奮。

人音版教案篇二

1、通過老師的引導、激發(fā),讓學生對這一類型的音樂作品產(chǎn)生興趣。

2、通過老師的講解和分析,能夠讓學生通過音樂各要素掌握一些理解音樂、分析音樂的方法和途徑。提高他們感受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藝術修養(yǎng)和綜合素質。

人音版教案篇三

教學內容:

一、聆聽合唱《歌聲與微笑》。

二、歌曲表演《西倫達》。

教學過程:

一、聆聽合唱《歌聲與微笑》。

1、初聽歌曲,隨著歌聲拍手。

提示:這首歌曲的情緒是怎樣的?與《阿細跳月》相比有什么不同?

2、復聽音樂,自編動作表演。

二、編創(chuàng)與活動:試著做一做。

1、按課本上的圖,準備紙盒、高腳杯、碗、啤酒瓶等物品。

2、分小組嘗試,分組表演。

3、用發(fā)現(xiàn)法發(fā)現(xiàn)身邊的物體,想辦法讓其發(fā)出不同的聲音。

二、學唱歌曲《西倫達》。

1、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2、指導學生用輕松愉快的聲音跟唱,注意弱起的第一個字不要唱強,要強調第一拍。

3、學會歌曲便可以開始做集體舞。

4、把學生分成兩組,一組學生敲打擊樂站在圈里,一組學生手拉手邊走邊唱歌,唱完兩段歌后,由打擊樂同學敲擊右下角的節(jié)奏,互換位置,唱歌的同學接過打擊樂,游戲繼續(xù)。

三、小結,下課。

人音版教案篇四

1通過欣賞挪威作曲家格里格的管弦樂《晨景》感受極為純樸,具有牧歌風格的音樂。

5體驗音樂與自然的人文性,激發(fā)對生活的熱愛教學重難點。

1《清晨》因四段歌詞太長,所以選擇1、3、4段唱,第2段由學生課后自己學唱。

2在教師的指導下學唱《清晨》第二樂段的曲調,重點是音準:“441|664|3.1|5”中的大跳要唱準。

3《晚風》第一小節(jié)的弱起部分,低聲部合唱部分的演唱,以及。

全曲6/8拍的強弱對比。

4歌唱為主,欣賞為輔。

人音版教案篇五

教學內容:

一、聆聽民樂合奏《阿細跳月》。

二、學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教學過程:

一、聆聽民樂合奏《阿細跳月》。

1、初聽前教師可借助于幻燈、圖片等簡介彝族同胞的有關風俗、服飾特點。然后拍著手聽音樂。

提示:你感到音樂描繪了怎樣的場面?彝族同胞在做什么?

2、復聽時,讓學生以輕快的動作隨著樂曲跳舞,表現(xiàn)樂曲歡快的情緒。

二、學唱歌曲《同坐小竹排》。

1、聽歌曲錄音,隨著歌聲拍手、拍腿,看誰的反應快,能跟上歌曲的節(jié)拍。使學生的程度,教師可帶著學生拍擊,體驗歌曲的強弱規(guī)律。

2、隨著教師的歌聲和琴聲邊唱邊拍,讓學生拍擊準確。注意襯詞要唱得連貫,結束音四拍,時值唱足。

3、指導學生分兩組進行打擊樂伴奏,一組前4小節(jié),另一組后4小節(jié),兩組銜接要準確,而且要求學生注意傾聽打擊樂與歌聲的協(xié)調.

4、一部分學生唱歌、拍手,一部分學生伴奏。

三、小結,下課。

課后反思:

人音版教案篇六

一、導入新課:

1、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進入到了繽紛舞曲這個單元的學習,在這個單元我們主要學習和鑒賞一些舞曲體彩的音樂作品,上節(jié)課我們學唱了一首好聽的歌曲《難忘今宵》,這節(jié)課呢老師會介紹一首非常有意思的外國音樂作品。上課之前呢,我們首先來猜一個謎語。

2、毫光突起,瞬息千里,一鳴驚人,帶來風雨。(打一自然現(xiàn)象)。

生:雷電、閃電……。

二、感受欣賞。

1、基礎知識的介紹:

在欣賞這首作品之前,讓我們一起先一些和作品有關的相關知識。

1)介紹波爾卡:

波爾卡原是起源于東歐波希米亞地區(qū)的一種快速活潑的舞蹈。舞步多采用半步的組合形式。后來人們把這一類型的背景音樂稱作波爾卡舞曲。

2)介紹作曲家。

約翰·施特勞斯(johannstrauss,1825~1899)。

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揮家、小提琴家,被世人譽為“圓舞曲之王”。他一生寫了168首圓舞曲,117首波爾卡,40余首進行曲,16部輕歌中劇。其代表作品有《藍色多瑙河圓舞曲》、《春之聲圓舞曲》、《雷鳴電閃波爾卡》等。

3)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和動機。

2:完整聆聽音樂,整體感知音樂。

師:通過剛才老師的介紹,大家對作品有了大致的了解,你們想聽這首樂曲嗎?

生:想!

師:讓我們完整地聆聽音樂,請思考幾個問題:

1)從大的范疇看,樂曲屬于哪種音樂形式?

2)樂曲的整體音樂風格是怎樣的?

3)樂曲中出現(xiàn)了哪些打擊樂器?它們起到了什么作用?

播放作品的音樂會視頻影像,學生聆聽,然后逐一解決問題。

師:剛才大家完整欣賞了這首樂曲,它從大的范疇來看屬于哪種音樂形式呢?

(管弦樂、交響樂……)。

師:對!這首樂曲是由西洋管弦樂隊演奏地西洋管弦樂,那么這首作品整體音樂風格是怎樣的呢?(熱烈地、歡快地……)。

師:在作品當中同學們發(fā)現(xiàn)了哪些打擊樂器呢?(大鼓、镲、定音鼓……)。

師:我們一一下出現(xiàn)了哪些打擊樂器(展示視頻的截圖,讓學生認識這些樂器。)。

師:這些打擊樂器在音樂的進行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呢?

師:烘托音樂氣氛;刻畫音樂形象。

3:再次聆聽音樂,分部深入探究。

構組成和能夠突出反映音樂感情刻畫音樂形象的典型音樂主題。請邊聆聽邊思考兩個問題:

(作品大致可分成幾個部分,它們之間。

有什么關系?樂曲中有無相同或相似的旋律主題?)。

再次播放音樂會視頻,讓學生感受思考。

師:作品大致可以分成幾個部分呢?它們之間有什么關系呢?

師:作品可分成三個部分,它的第三個部分和第一根部分是相似的,也就是我們以前講到的aba的結構。這種結構在音樂上我們稱為什么?(展示作品的結構圖示)。

生:再現(xiàn)三段式。

2)、師:在剛才音樂中大家沒有發(fā)現(xiàn)有相似的旋律呢?

師:我們會發(fā)現(xiàn)有幾段旋律反復出現(xiàn)了好幾次,那么這幾個旋律就是作品的音樂主題,它往往能突出的表現(xiàn)音樂的內在情感刻畫音樂形象。它們是音樂發(fā)展的靈魂。下面我們就來一起認識一下這首作品里面的音樂主題。

在作品結構圖的基礎上依次感受視唱賞析四個音樂主題。

a、聆聽感受a-a主題:請學生感受旋律的特點,老師引導學生分析。(旋律跳躍、節(jié)奏富有彈性)。

b、聆聽感受a-b主題:學生感受,老師引導分析,強烈下行的旋律伴著鼓和镲的撞擊音響,象征雷雨的形象。

c、聆聽感受-a主題:學生感受,老師引導學生分析,相對連貫、流程的旋律同鼓和镲的演奏形成聽覺反差。

d、聆聽感受b-b主題:裝飾音的運用使音樂顯得詼諧、愜意。好像人們除了興高采烈地舞蹈之外,幾乎忘了周圍的一切。

4:接龍游戲。

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做個游戲,剛才我們賞析了作品當中的四個主題旋律,現(xiàn)在老師把同。

學們分成四個小組,每個小組分別代表一個主題,老師會播放音樂片段,當出現(xiàn)各自音樂主題時就集體擊掌,看哪一組表現(xiàn)更好。

5:最后一次完整聆聽全曲。

師:同學們剛才通過對曲式結構的整體把握及四個典型音樂主題的聽辨和賞析,想必已經(jīng)對這四個主題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但是還比較孤立、片面。下面我們就再一次完整地聆聽一遍作品,讓大家能把剛才的知識能夠串聯(lián)起來,建立整體的、理性的認識。

再次播放樂曲并結合結構圖形依次給學生展示全曲,教師進行必要的講解和說明。

6:探究全曲各音樂要素的特點。

師:通過局部和整體地賞析,相信大家對作品的認識已經(jīng)到位。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全曲在旋律、節(jié)奏、力度、速度等音樂各要素的特點。

生:四人一組小組討論探究,然后請學生發(fā)言。

師:糾正。

三、知識拓展;音樂實踐。

1、教授波爾卡舞蹈的基本舞步,讓全體學生充分融入到音樂實踐活動中來。老師教授三個簡單的步伐。跳步、前后點地、剪刀步。

師:剛才我們已經(jīng)知道波爾卡原本是一種活潑、跳躍的舞蹈,大家想不想學呢?

師:好!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幾個簡單的波爾卡舞蹈步伐。

跳步——雙手叉腰,類似于高抬腿,支撐腳加上小跳步,一起作一個八拍。

點地跳步——雙手叉腰,側前側后分別點地,左右各四拍,支撐腳加上小跳步。

疊加跳步——雙手叉腰,左右各作四拍疊加步。

2、創(chuàng)編表演活動。

讓學生自由組合舞蹈動作,創(chuàng)編簡短的舞蹈片段。

四、

生活中,音樂、舞蹈是最完美的結合體,今天我們不僅欣賞了《藍色的探戈》這首音樂作品,練習了探戈節(jié)奏,部分同學也給我們展示了他們才藝,希望同學們都能做懂得欣賞音樂的人,享受音樂帶給我們的快樂!

人音版教案篇七

1、聆聽《g大調弦樂小夜曲》,探索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間的關系,運用演唱、律動、打節(jié)奏等形式主動體驗音樂。

2、通過欣賞莫扎特的音樂作品,引發(fā)學生對古典音樂的興趣、愿意主動的去了解和聆聽。

3、簡單了解小夜曲、奏鳴曲式、弦樂四重奏等音樂知識。

教學重點:主動的探索音樂要素與音樂情緒間的關系。

教學難點:學生愿意主動親近、聆聽、感受古典音樂。

人音版教案篇八

一、通過聽《窗花舞》、《晚會》,唱《小拜年》、《過新年》,感受音樂所表達得過新年的熱烈氛圍,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積極參與編創(chuàng)旋律,用打擊樂表現(xiàn)過新年的氣氛、自編動作等音樂實踐活動。

教學重點難點:用歌聲表達得過新年的熱烈氛圍,感受不同地域的民歌風,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人音版教案篇九

一、開始部分:

1、聽音樂問好!

2、復習上節(jié)課內容。

3、復習柯爾文手勢。

二、基本部分:

1、導言:

2、表演《在鐘表店里》。

(1)完整地聆聽音樂錄音。

(2)提示樂曲唱出了哪些內容?復聽樂曲。

(3)隨著錄音輕輕敲擊雙響筒。

3、編創(chuàng)與活動——雙響筒的認識。

4、表演《時間像小馬車》。

(1)提示學生注意聽覺與視覺相結合。

(2)跟著歌曲錄音,用聽唱法學會歌曲。

(3)提示學生,分成小組編創(chuàng)歌曲動作,有鑼鼓镲伴奏。

5、編創(chuàng)與活動——認識三角鐵。

6、編創(chuàng)與活動——鑼鼓镲的創(chuàng)編。

三、結束部分:

小結。結束全課。

人音版教案篇十

1.學習了解音樂知識——圓舞曲。

2.學會唱歌曲《青春友誼圓舞曲》,學生體會三拍子的強弱弱規(guī)律。

3.教育學生珍惜友誼。

二、教學重點、難點:感受三拍子的強弱弱規(guī)律。

三、教學過程:

1、欣賞《青年友誼圓舞曲》,學習音樂知識——圓舞曲。

2、學生聽《青年友誼圓舞曲》,聽辯出是幾拍子,有何特點?

3、圓舞曲知識簡介:又稱“華爾茲”,它是起源于奧地利民間的額一種三拍子的舞蹈。分快步與慢步兩種,舞時兩人成對旋轉。

其特點為:節(jié)奏明確、輕快,旋律流暢、熱情,節(jié)拍感鮮明,第一拍重音較為突出。

4、復習三拍子擊拍圖式,學習新圖式,用右手為《青年友誼圓舞曲》擊拍,感受圓舞曲的特點。

四、學唱歌曲《青年友誼圓舞曲》。

1、學唱譜:

(1)學生擊3/4拍子視唱二次,教師輔以琴聲。

(2)結構:共六個樂句,前四句節(jié)奏一樣,五、六兩句有小的變化。

(3)提出要求進行隨琴視唱:注意斷和連。

2、學唱詞:

(1)朗讀理解詞義,教育學生珍惜友誼。

(2)學生進行填詞演唱。教師輔以琴聲伴奏。

五、小結:學生暢談學習感受。

人音版教案篇十一

1、初步理解“地球村”的含義,關注世界和平事業(yè)和綠色事業(yè),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思想情感,教育學生熱愛世界和平保護綠色環(huán)境。

2、學會《手拉手,地球村》。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誰知道“地球村”是什么意思?

2、復習演唱前面學習過的歌曲。注意引導表達歌曲的情緒,力求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通過與以前學習過的歌曲情緒的聯(lián)系或對比引入本課將要學習的歌曲。

4、聽歌曲教唱錄音(合唱)。聽后引導學生簡單討論。

二、學習新歌《手拉手,地球村》。

1、進一步體驗歌曲的情感和了解歌曲的背景。

2、隨琴視唱歌曲歌詞。

3、學習歌曲的曲調。

三、小結

人音版教案篇十二

1.通過聆聽管弦樂《陀螺》,《打字機》,感受音樂形象和結構,進一步體會音樂要素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2.聆聽《乒乓變奏曲》,初步感受和了解變奏曲的結構,感受節(jié)奏,音符的變化所表現(xiàn)的不同音樂情景。

嘗試用變化節(jié)奏的方法編創(chuàng)變奏曲。

1.《哦,十分鐘》導入節(jié)奏練習。

設問:

a:同學們課間喜歡什么運動?

b:能不能把這個運動節(jié)奏念出來?

2.聆聽樂曲,說說這段音樂像什么在跳動。

3.復聽樂曲主題部分,請學生跟著音樂節(jié)奏,模仿打乒乓球的動作進行律動。

4.指導學生模唱主題旋律,感受旋律進行特點。

5.分段聆聽,說說音樂是怎樣變化的,每次變化所聯(lián)想的場景。

6.初聽管弦樂曲《陀螺》,

設問:你聽到陀螺轉動的聲音嗎?

7.跟著音樂律動,讓學生根據(jù)音樂設計不同的動作:

主題部分隨音樂抽打陀螺動作,間奏部分原地轉動身體模仿陀螺。

8.聆聽管弦樂曲《打字機》。

設問:

1.在樂曲中你聽到了什么?

2.音樂的整體情緒是怎樣的`?

9.再聽樂曲,感知音樂結構和特點。

a.樂曲分幾部分組成?

b.教師引導從音樂節(jié)奏,旋律起伏,力度的對比等方面討論,總結出音樂的結構和特點。

10.復聽樂曲,隨打字機模仿打字動作。

11.總結:生活中處處有音樂,我們要做發(fā)現(xiàn)音樂的有心人。

人音版教案篇十三

1、能從以鐘聲為主題的音樂作品中感受和體驗中外不同風格的美妙的“鐘聲”音樂,喚起學生心底的遐想,使之樂于參與音樂活動,增強音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2、能用準確的節(jié)奏、正確的換氣和自然優(yōu)美的聲音來演唱歌曲《鐘聲叮叮當》,表現(xiàn)美妙的“鐘聲”音樂;并能運用圖形譜認唱唱名識譜,唱準fa、si、do’(4、7、i)的音高。

3、在聆聽樂曲的過程中能對音樂的主題曲調留有印象,用表演故事場景更好地聆聽音樂,體會音樂的快樂。

人音版教案篇十四

1、在聽賞中感受歌曲的熱烈,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音樂的興趣。

2、能根據(jù)音樂的節(jié)奏,自編韻律操,表現(xiàn)音樂。

1、復習上節(jié)課相關內容。

2、聽賞孫悅演唱的歌曲《大家一起來》。初步感受樂曲的熱烈和強烈的節(jié)感。

3、說一說歌曲的特點。

4、跟著錄音學唱歌曲。

5、學生根據(jù)歌曲內容、節(jié)奏分組自編動作。

6、各組表演。

7、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編排動作。

8、跟著音樂表演韻律操。

9、小結。

人音版教案篇十五

1、知識目標:了解呂其明及其作品;初步了解管弦樂的構成;初步了解節(jié)奏、節(jié)拍、速度、力度、旋律等音樂要素對塑造音樂形象的作用。

2、能力目標;能視唱《紅旗頌》的“歌唱性主題”;能感受,體驗作品的音樂情緒,跟隨作品展開想象和聯(lián)想,并應用音樂要素及表情術語描述歌曲所表達的情感內容。

3、情感目標:通過演唱和欣賞,在音樂實踐中感受、體會、表達愛國之情,熱愛民族音樂文化。

人音版教案篇十六

師問碧藍的天空中,繁星一閃一閃的。空中還缺了什么呢?(出示月亮)平時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樣的?引導學生觀察月牙像什么?(出示小船圖片)你喜歡月亮嗎?你愿意去月亮上嗎?如果你坐在月亮上,你會看見什么?課件逐一出示《小小的船》的詩歌內容。揭示課題。

2.邊看邊聽范唱音樂,請生跟著音樂拍一拍手、搖一搖身體。

3.有節(jié)奏地歌詞朗讀,聽范讀,師領讀生跟讀。(出示歌譜、節(jié)奏譜,播放范讀)。

4.請生隨節(jié)奏邊讀詞邊搖擺身體。

5.師范唱歌曲,分樂句教唱,生跟唱。

6.集體齊唱歌曲,請一位同學或兩位同學主動站在臺前為大家演唱。

7.做音樂游戲(搖小船),請生兩人一組,邊唱邊劃船。(播放音樂,提醒生注意安全)。

人音版教案篇十七

2,野蜂飛舞。

扮演《小青蛙找家》。

《小蜻蜓》。

3,編創(chuàng)與活動。

通過聆聽《小青蛙》、《野蜂飛舞》,演唱《小青蛙找家》、《小蜻蜓》感受民族樂器、西洋樂器所表示的動物,并通過演唱和身體動作表示同學維護大自然的心情。

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蜻蜓找家,模仿小青蛙的動作,準確的與音樂一起開始、結束。

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身體的動作感受表示優(yōu)美抒情的音樂情緒,并能用打擊樂器準確地為歌曲伴奏。

能按節(jié)奏編創(chuàng)歌謠。

聆聽《野蜂飛舞》想象音樂中所表示地野蜂飛舞地形象。能用線條、動作、聲音等表示自身聽后地印象。

《小蜻蜓》全曲可分四個樂句,呈啟轉和地關系,落音環(huán)環(huán)相扣,很邏輯性,歌曲旋律優(yōu)美動聽,描繪了小蜻蜓再空中悠悠飛翔,捕殺蚊蟲地情景,表達了少年兒童對小蜻蜓地熱愛、頌揚之情。

用輕快富有彈性的聲音演唱《小青蛙找家》。

用柔和的聲音演唱《小蜻蜓》,用打擊樂器為歌曲伴奏。

聆聽《野蜂飛舞》、《小青蛙》,能用線條、動作、聲音等表示自身聽后的印象。

學唱《小青蛙找家》。

組織教學。

新歌教學:

導入:講故事,出示幻燈。

青蛙媽媽有兩個活潑可愛的小嬰幼兒,它倆從小到大沒有離開媽媽一步,不論是捉害蟲還是練游泳,總是媽媽跟在身邊。有一天,小青蛙對媽媽說:“媽媽,我們已經(jīng)長大了,您讓我們自身去捉蟲吃吧”媽媽高興地說:“好吧,小朋友們!注意平安,千萬別走遠了,一定早點兒回家?!毙∏嗤艽饝谋奶厣下妨?,他們一會兒到小河里玩耍,一會兒又來到田間捉害蟲,甭說有多高興了,媽媽說地話他倆早給忘記了,天快黑了,小青蛙著才想起該回家了,可是家在哪呢?他們迷路了,東跑西叫,怎么也找不著家,小青蛙著急地哭了起來。

“小朋友們,你愿意送小青蛙回家嗎?”

放音樂伴奏,扮演青蛙動作(帶好頭飾)。

請幾個小朋友扮演。

你會學青蛙跳嗎?

跟著音樂一起跳(小青蛙一邊跳,還要怎樣?有時叫得快有時叫得慢)。

好,小朋友把小青蛙送回家吧。

放錄音伴奏,教師唱詞。

歌曲好聽嗎?想學嗎?

跟教師朗讀歌詞。

學唱歌詞:

跟教師學唱。

說說歌曲有什么特點?

生討論:唱唱,小青蛙有師叫得快有時叫得慢,跳得慢,叫得慢,跳得快,叫得快。

連唱。

小青蛙迷路了,心里很著急,你決得應怎樣唱才表達小青蛙著急得心情?

教師用兩種方法唱(一種是輕快,富有彈性地,一種是優(yōu)美地)讓生選擇。

你會用線條表示嗎?

最后一句應怎樣唱?小青蛙回到了家,心情怎樣?(速度慢)。

連唱。

游戲:教師手放前唱,手放背后唱在心里。

邊唱邊扮演。

打擊樂器伴奏。

自由設計節(jié)奏,自由練打。

教師彈旋律,生用打擊樂伴奏。

競賽:每組推薦一個小朋友上臺邊唱邊扮演,看哪個小朋友扮演,唱的最好,評出最佳小歌手,其他同學用打擊樂器伴奏。

聽:《小青蛙》。

組織教學:

新歌教學:

導入:兒歌。

河邊一群小青蛙,

唱歌跳舞呱呱呱,

“撲通”一聲跳下水,大風大雨都不怕,呱呱呱呱呱。

要求:教師讀兒歌,最后出示節(jié)奏卡片,同學邊拍手邊讀“呱”。

提問:你們喜歡小青蛙嗎?為什么?

感受音樂,初聽樂曲片段。

提問:樂曲是用什么樂器演奏的?二胡是我國的民族樂器。你想知道小青蛙的故事嗎?

初聽全曲,同學邊聽《小青蛙》音樂,教師簡單介紹并加上簡筆畫,組成一副“音畫”

邊聽音樂邊在群蛙圖上加畫。

師:小青蛙在綠色的田野上歡快地蹦跳。天漸漸暗下來了,下起了蒙蒙細雨。

雨越下越大,打雷了。

雨過天晴,一聲雞蹄天亮了。

雷陣雨過去了,小青蛙跳得更歡了,?。∷麄兲h了。

復聽全曲。

邊聽音樂邊即興動作。如:拉拉二胡,學學青蛙跳,模仿狂風暴雨等。

邊聽邊看圖畫邊想象。

設計簡單的動作,即興表示樂曲的形象。

創(chuàng)作音響。

分組創(chuàng)作扮演。

吹口哨,學鳥鳴。

蛙鳴筒,圓舞板。

學蛙叫。

鋼琴學水聲、沙球。

學雨聲。

人聲學風吹。

大撥、大鼓學電閃雷鳴。

人聲學鳴叫。

學唱《小蜻蜓》。

用打擊樂器伴奏。

用圖片和動作來表示不同的音樂情緒。

請小朋友介紹帶來的小動物和圖片和他們的動作。

聽老師彈兩段音樂,你覺得那種小動物最適合表示哪段音樂就把它舉出來。

老師彈奏《小青蛙找家》和《小蜻蜓》。

請同學說說為什么?

師:那小朋友能不能聽了音樂用動作來模仿這些小動物呢?

老師彈奏這兩段音樂,同學自由扮演(在動作扮演中感知不同的音樂所帶來的情緒上的變化)。

師:現(xiàn)在小朋友看看朱老師變成什么了?(帶上蜻蜓頭飾)。

說說蜻蜓的特點(出示幻燈)。

跟隨老師聽音樂扮演。

師:小蜻蜓們,你還想到什么地方去捉害蟲呢?那就請你帶領他們一起到果園里去捉害蟲嗎?(請小朋友帶上蜻蜓的頭飾)。

歌扮演2~3遍。

教師范唱歌詞。

我們一起來為這首歌想歌題目,怎么樣?

跟隨琴聲輕輕地演唱歌曲。

糾正唱得卜正確得地方,特別是第3、4樂句。

演唱歌曲。

師:小朋友,學習了這首歌曲,你覺得哪一句還沒有唱會或者說哪一句你唱的特別好得可以站出來說說,唱一唱。

下面請小朋友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小蜻蜓在你的歌聲中飛到了什么地方?

背唱歌詞。

創(chuàng)設舞臺,扮演歌曲。

開展游戲:每大組推薦一名小朋友上臺進行扮演。

其他同學用各種形式為他伴奏,可以用打擊樂器,可以拍手、拍肩、跺腳等等。

從歌聲的優(yōu)美、動作的協(xié)調、以和表情來評出最佳小歌手。

最佳小歌手進行卡拉ok扮演,其他同學扮演小蜻蜓在教室里飛翔。

扮演小蜻蜓飛出教室。

人音版教案篇十八

2、復聽音樂,聽到相同的音樂舉手表示。

你感到音樂描繪了一個怎樣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二、表演《時間像小馬車》。

1、用聽唱法學唱歌曲。學生聽錄音跟唱歌曲,邊唱邊用手按課本上的示意線做旋律的走向動作,感受音的高低。

2、這首歌速度比較快,演唱時尤其要注意節(jié)拍重音,字頭要清楚,唱“噠噠”時應舌尖動作,使吐字清晰,唱時省力。

3、初步學會歌曲便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聽錄音,編創(chuàng)歌曲動作,選擇打擊樂器。

選擇哪幾件打擊樂器伴奏這首歌曲比較理想?

哪一件樂器像馬鈴聲?哪一件樂器像馬蹄聲?

小馬車奔跑在什么地方?用什么樣的聲音伴奏?

怎樣變換力度敲擊更加合適等等。

4、分組匯報,一組學生表演,一組學生唱歌,一組學生打擊樂伴奏,共同合作完成歌曲的表現(xiàn)。

三、編創(chuàng)與活動:探索生活中的聲音。

這是一個高低、長短、強弱的綜合性練習。

1、教師事先準備好水桶、玻璃杯、易拉罐、木梳、紙等物品。

3、還可以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身邊的物品,敲擊出聲音,列舉自己探索到的高的、低的、長的、短的聲音,做出來給同學們聽。

人音版教案篇十九

(1787)。

(一)完整欣賞《g大調弦樂小夜曲》。

問:給你的第一感受是?樂曲用什么樂器演奏?

(二)逐段聆聽:

1、播放呈示部第一句旋律:

(1)帶領學生哼唱第一句,進一步感受旋律的特點。

(2)男女生分角色演唱(問答式)。

2、播放第二句旋律:

與第一樂句對比音樂有什么變化?

隨音樂哼唱,再次感受旋律。

3、嘗試合唱兩個主部主題。

男聲:主部主題一,用“bong”演唱(聲音要集中、飽滿,表現(xiàn)出音樂的雄壯、有力。)。

女生:主部主題二,用“l(fā)a”演唱(柔美、抒情,可以用手勢表達對音樂的理解。)。

4、播放第三句旋律:

用形象的舞蹈動作輔助感受音樂的美:

前半句:男士紳士高貴的摘帽邀請。后半句:女生拎裙子優(yōu)雅含蓄的接受。

5、播放第四句旋律:

隨著音樂在顫音處輕拍桌面,打節(jié)奏。

(三)聆聽展開部:

找出簡短的展開部是從我們剛才已經(jīng)熟悉的兩條旋律發(fā)展而來的。

(四)聆聽再現(xiàn)部。

在每個主題出現(xiàn)時,舉手示意。

(五)奏鳴曲式結構。

(六)了解小夜曲。

(七)完整欣賞(視頻)。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78027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