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7 12:25:59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3篇)
時間:2023-03-17 12:25:59     小編:zdfb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嘗試過寫作吧,借助寫作也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相信許多人會覺得范文很難寫?這里我整理了一些優(yōu)秀的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吧。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篇一

1、對重點生字及朗讀的指導不夠。

原本在備課時我對這方面已經(jīng)有了預(yù)設(shè),但面對陌生的學生及學生的反應(yīng)不夠積極時,我基本沒有了預(yù)設(shè)的幫助。比如當學生聽完錄音后就該展示小黑板讓學生劃分句子節(jié)奏及標出生字詞的音,同時把通假字等內(nèi)容指出來,這樣既掌握了字音及朗讀節(jié)奏,又了解了文言知識。然而,這一切都被我當時的緊張混淆了。

2、在整個教學中,教師的激勵性語言太少。

七年級學生如果能恰到好處的進行表揚、鼓勵,會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如:當學生在小組合作疏通完文意后開始交流,有學生提出了“我想知道方仲永為什么由天資過人變?yōu)橐粋€普通人?”對這樣的能體現(xiàn)課文主旨的問題教師應(yīng)及時鼓勵,但教師只說等會再講,這樣勢必會挫傷學生質(zhì)疑的積極性。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較少:

誦讀原本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我卻只是讓他們小組讀課文,齊讀的太少。沒能很好地采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讓學生讀,以讀促思,從讀中感悟,從而實現(xiàn)“書讀百遍,其義自見。”

4、教師的語調(diào)平淡、單一,不能做到抑揚頓挫。

但是,回頭再好好想想,我也并不完全一無是處。雖有不足,但自我認為還是有一些可取之處:

1、努力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基本養(yǎng)成,預(yù)習做得較好。在上課之初,給予學生適當?shù)臅r間進行小組討論口譯課文,這樣就節(jié)省了大量的字詞教學時間,為課堂上后來進行訓練提供了時間的保證。具體授課過程中,十分注意將學生的獨立性融入小組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2、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guān)系:

在課堂上,我視學生為一個個活潑的生命體,尊重學生,平等對話,允許學生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在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這一大方向,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各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jié)課,但注意了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yǎng),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復述故事,談感想等。

說實話,上完這節(jié)課我最大的感觸是:世界好大,我好?。∷?,我行的地方太淺!也許,這夠我一生享用,也讓我隨時警醒!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將為成為學生心中的好語文老師而奮斗!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篇二

上完了這節(jié)課,我和學生們一樣,感覺意猶未盡,似乎仍沉浸在課上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叵脒@節(jié)課,無論是學生的合作交流,還是師生的互動,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順暢如流水。這節(jié)課之所以能達到如此效果,我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幾點:

1、較好地落實了“自主、合作與探究”的學習方式。

通過近兩個月不懈地訓練及反復的強調(diào),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的習慣基本養(yǎng)成,在上課之前,學生已經(jīng)基本能口譯課文,這樣就節(jié)省了大量的字詞教學時間,為課堂上進行多種能力訓練提供了時間的保證。具體授課過程中,又十分注意將學生的獨創(chuàng)性融入小組的合作學習中,既有共性,又有個性。對一些學生課堂上提出的問題,如“王安石變法”,與教學內(nèi)容無關(guān),但又不能傷害學生的積極性,則留給學生自行探究,培養(yǎng)學生課后查找資料的習慣。

2、與學生建立平等對話的關(guān)系。

在課堂上,我視學生為一個個活潑的生命體,尊重學生,平等對話,探究氣氛濃郁,學生個性獲得發(fā)展,潛能得到開發(fā)。教師在教學中,圍繞教學重點這一大方向,放手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上縱橫馳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有放有收,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教給學生正確的學習方法。

誦讀與積累是我的文言文教學的兩個基本理念。在這節(jié)課中,除了強調(diào)誦讀外,我還十分注意指導同學們對知識進行積累,歸納整理,對學生在課堂上能自覺“溫故而知新”的大加贊賞,意在讓學生們重視文言知識的積累,并能做到舉一反三。

4、多種能力訓練滲透其中。

雖然只是短短的一節(jié)課,但注意了各種知識的綜合,注重知識之間、能力之間以及知識、能力、情感之間的聯(lián)系,重視積累、感悟與語感的培養(yǎng),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如“說”的訓練,就有讓學生講故事,復述故事,談感想等。

七年級下冊語文教學反思篇三

課前、課中、課末騰出一點時間讓同學提問,效果很不錯。

從以前學生提問的情況來看,同學們的提問一般是局限于課文本身。教完《傷仲永》一文時,我留幾分鐘讓同學們提問。我想,按教學設(shè)計,同學們經(jīng)課堂的學習,已經(jīng)達到了要求,我的教學任務(wù)也完成了,同學們大概也沒什么問題了吧。沒想到同學高舉著手問道:“老師,我想知道方仲永的父親不讓他學習,方仲永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說實話,這問題我心里也沒底,誰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但我想,學生有問題老師也不一定都懂得。

于是我馬上說:“這個問題提得好,又有趣,哪一個同學能回答?”有幾個同學先后舉手?!胺街儆赖母赣H不讓他學習,拉著他到處拜訪人,四處賺錢,我想他心里一定非常恨他的父親?!?/p>

“他父親拉著仲永四處拜謁,同縣人都贊不絕口,仲永心里一定很高興,以為自己很了不起?!蔽铱赐瑢W們的回答都有道理,便立即給予肯定、表揚?!耙悄銈兪欠街儆溃睦飼鯓酉??”

于是教室里七嘴八舌,有說要逃脫父親的控制的,有說要懇求父親讓他學習的,也有說要用道理勸說父親讓他學習的(因父親畢竟沒讀書,目光短淺)……最后我請大家綜合出一個較好的辦法:勸說父親,請父親的長輩來做工作,讓“我”繼續(xù)學習。我說:“既然大家這么理解方仲永的心思,那就應(yīng)該更努力學習,好好珍惜現(xiàn)在的大好時光?!?/p>

問題來自學生,答案也來自學生,學生這樣答那樣答都有一定的道理,都應(yīng)給予肯定。重要的不在于誰答案更準確,而在于在這樣活動的過程中同學的思維活躍了,判斷、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鍛煉、發(fā)展,語文學習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篇課文教完不等于我的教學任務(wù)全部完成了,也不等于同學都懂,或沒什么大問題了。有的同學提出的問題,是出乎意料的,超出了教學設(shè)計的范圍,說明同學的思維有時超越了教師的要求、教材的范圍。教師應(yīng)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思想、思維火花閃現(xiàn)的一瞬間,給予鼓勵、引導。提供給同學們暢所欲言的機會。

在教學時對文章內(nèi)容內(nèi)涵的理解不難,本文作者為一個神童最終變成平常人而深感惋惜,最后議論一個人能否成才與天資有關(guān),但更與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學習有關(guān)。

所以本文的文言詮釋是重中之重,因為用現(xiàn)代文理解了文章,其闡述的道理就會水到渠成地讓人領(lǐng)悟。尤其最后一段文言虛詞較多,邏輯性又強,所以翻譯起來更是大有嚼頭。

然而文言文翻譯的落實是個很大的難題,上課時,帶著學生們逐詞逐句地采取多種形式對譯了,學生們在做課堂練習時又磕磕碰碰,效果并不理想。所以我想,如果下次改變一種譯釋方法效果應(yīng)該不一樣。具體是:

一,先回憶一下文言譯釋方法即:留,保留原文中的專有名詞、國號、年號、人名、地名、官名、職稱、器具名稱等,可照錄不翻譯。直,將文言中的單音節(jié)詞直接譯成以該詞為語素的現(xiàn)代漢語的雙音節(jié)或多音節(jié)詞。補,將文言文中省略的詞語、句子成分,在譯文中適當?shù)匮a充出來。刪,刪去不譯的詞。凡是古漢語中的發(fā)語詞、判斷詞、在句子結(jié)構(gòu)上起標志作用的助詞、湊足音節(jié)的助詞等,在現(xiàn)代漢語中沒有詞能替代,便可刪去。調(diào),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句式的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進行必要的調(diào)整,使譯文完全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換,對古今意義相同,但說法不同的詞語,翻譯時都要換成現(xiàn)在通俗的詞語,使譯文通達明快。

二,就座位的每一小組各負責幾個句子的翻譯,并動筆寫在練習本上。

三,一個一個句子參讀各小組學生的翻譯結(jié)果,同學,老師一起分析評價,最后確定一個最佳翻譯。

相信下次我們的配合會更加默契,學生們的學習效果會更加明顯。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65833.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