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的教案(熱門12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07:06:33
月光曲的教案(熱門12篇)
時間:2023-11-30 07:06:33     小編:BW筆俠

學校和教育部門對于教案的編寫和管理也有一定的要求和規(guī)范。教案的編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這些教案范文包括了不同學段、不同學科的示范性教學設計。

月光曲的教案篇一

內容:

教科版第十冊第三單元第六課。

分析:

課文記敘貝多芬被一對窮苦兄妹的境遇感動而有感觸發(fā)靈感,即興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因為這個傳說體現了貝多芬同情貧苦人民的善良品格,所以流傳甚廣,人們都愿意相信。

重難點:

理解人物的心境和樂曲的意境的統(tǒng)一。

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清課文線索抓住貝多芬的感情變化。

3、培養(yǎng)學生審美教育。

教法:閱讀欣賞法。

學情:學生對鋼琴曲了解不是很高,需老師點撥。

流程:

一、出示課件,營造氛圍。

1、多媒體出示貝多芬畫像和他的名字。

2、揭示課題,板書齊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學生用自己的話簡單地說一說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1、質疑問難,以學定教。

貝多芬為什么不回答姑娘的話,而卻要為她再彈一曲呢?

2、課文的哪一個地方是直接描述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

三、體會人物的情感。

1、不期而動真情。

2、不清而墨知音。

3、不答而彈醉。

4、讀寫抒真情。

四、拓展訓練。

想象背誦段落的景象。

五、作業(yè)。

完成課后練習。

板書:

所見(談話)事物聯想。

所聞(時虛結合)大海。

時間:

第二節(jié)。

流程:

一、回顧人物的情感的變化人主線。

二、指導朗讀。

1、月亮升起一節(jié)讀緩慢。

2、大海洶涌要讀急。

3、陶醉時要讀輕柔而慢。

三、遷移練習鞏固。

1、知道“券”讀quan而不能讀juan,盲和琴字不要多寫一點。

2、形近字組詞。

茅dd矛恬dd刮縷dd樓。

3、背誦課文的第八、九、十自然段。

4、欣賞貝多芬的曲子。

四、作業(yè):背誦課文。

月光曲的教案篇二

1.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心。

2.在理解課文內容的過程中,初步學習分辨事物和聯想。

3.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會用“幽靜”造句礦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后三個自然段。

1.領會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時的心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

1.貝多芬畫像一幅。

2.生字卡片。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預習,學習課文第二至七自然段

一、檢查預習

1。這篇課文講的是誰的事情?(是貝多芬的事情。)

2;出示貝多芬畫像,簡介貝多芬。

貝多芬是德國著名的音樂家。他出生于1770年,1827年逝世。貝多芬從小就表現了非凡的音樂才華,十歲舉行公開音樂會,十二歲開始作曲。他生活在封建統(tǒng)治最黑暗的年代,家境貧寒,受盡磨難,對勞動人民十分同情,對專制暴政元比憎恨)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舉世聞名的音樂作品,《月光曲》就是其中的一首。

3.什么是“傳說”?(民間流傳的說法。)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的?(從第二自然段到課文結束。)把課文分成兩部分,應該怎么分?(第一自然段是第一部分,介紹貝多芬,引出故事。第二自然段到最后是第二部分,講關于《月光曲》的傳說。)

4.請兩名學生朗讀課文,每人讀一部分。讀后評議,糾正讀音。

二、初步理解傳說部分的內容

1.默讀第二部分,想一想:(i)貝多芬為盲姑娘彈了幾首曲子?(彈了兩首曲子)(2)這兩首是什么曲子?(第一首是盲姑娘想要學的貝多芬譜寫的曲子。第二首是貝多芬即興創(chuàng)作的《月光曲》。)

2.學生默讀思考后討論。

課文從哪兒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彈第一首曲于,從哪幾到哪兒是講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第二自然段至第七自然段講貝多芬為盲姑娘彈第一首曲子;第八自然段到課文結束,講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

三、深入理解貝多芬第一次為盲姑娘彈曲子的內容

1.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至第七自然段,糾正讀得不正確的地方。請學生解釋幾個詞語:幽靜一偏僻、情靜。入場券一門票,陌生一生疏。不熟悉。純熟——很熟練。

教師補充介紹:萊茵河是歐洲的大河之一,流經好幾個國家,包括德國。

2.貝多芬是人民喜愛的音樂家,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到各地旅行演出,甚至來到一個小鎮(zhèn)上。盲姑娘也在彈他的曲子,而且園不能直接聽到貝多芬自己的彈奏而感到深深的遺憾。)

3,盲姑娘一家很窮,又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他們住在一所茅屋里,兄妹倆相依為命。哥哥是個皮鞋匠,妹妹是個瞎子。他們買不起音樂會的入場券。)

4.姑娘為什么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姑娘很懂事,她聽出哥哥話中有不安的意思,能體諒哥哥的難處,所以反過來安慰哥哥,把自己想聽音樂會的強烈愿望淡淡地稱作“隨便說說”,從這里可以看出兄妹倆的相互體貼,這種感情非??少F,十分感人。)

5.盲姑娘不但愛音樂,而且懂音樂、從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來?(她看不見樂譜,只是聽別人彈過幾遍,就能彈貝多芬的曲子,盡管斷斷續(xù)續(xù),很不熟練,但是很不容易的。貝多芬自己彈起來,她立刻就聽得人了神。一曲完了,她激動他說:“彈得多純熟啊!感情多深哪!”并且由此猜出了彈琴的正是貝多芬本人。這說明她具有音樂才能。貝多芬也深深地為自己能在窮人中有這樣的“知音”而感動,正是這種激情促使貝多芬創(chuàng)作了《月光曲》。)

6.指名學生朗讀第二至第七自然段。

四、布置作業(yè)

練習有感情地朗讀課

月光曲的教案篇三

1、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利用實物投影)。

2、師:今天,我們就從語文的角度對《月光曲》作進一步的研究。(板書課題)。

3、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讀暢。(提倡使用工具書)。

2、學生自由交流讀后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暢說欲言。

3、確定小組研究的問題。

1、學生自由讀課文。(圍繞選定的研究課題進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課本上圈畫。)。

2、小組內交流課題的研究情況。(教師巡視,參與各小組的研究與交流。)。

3、小組展示研究結果:

在各小組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引導,并鼓勵其他學生參與評價,形成人人積極參與、個個能夠評判的濃厚學習氛圍。

通過抓住貝多芬“夜晚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琴聲”、“看到窮兄妹倆酷愛音樂”、“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等要點,讓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愛心,感悟抓住要點進行閱讀探究的方法。

教師隨機點撥:是通過什么途徑體會到《月光曲》的曲調的?學生讀“皮鞋匠的聯想”部分,體會曲調“舒緩——明快——激昂”的變化,并試著讀出這種變化。

(3)《月光曲》為什么能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曲?

引導學生根據前兩個問題的研究,嘗試歸納、總結出這一問題的答案。

1、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先自己試著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然后再讀給同學們聽。(讀后啟發(fā)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讀,集體評議讀得怎么樣。)。

2、同桌合作:一人讀,另一名同學根據內容配上彈琴的動作,通過動作表現曲調“舒緩——明快——激昂”的變化過程。

3、播放《月光曲》錄音,論證曲調的理解,隨樂曲進行朗讀訓練。

4、試著背誦課文的最后三個自然段。

1、聽著美妙的琴聲,你想到了什么?

2、按照本課學到的研究閱讀的方法,自己選取一篇文章閱讀。

本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師生角色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老師由“教”,轉變?yōu)椤皩А?,學生由過去的“聽”,轉變?yōu)樽灾鳌皩W”,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通過在“讀中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到《月光曲》的`優(yōu)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這篇教學案例主要體現了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通過自讀、交流,給學生創(chuàng)設自主讀書、自我展示、相互合作的機會。研究課題的發(fā)現與選定,還學生自主學習的權利,調動學生主動探索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以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的身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

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讀中進入美的意境,在讀中感悟美的語言,以至熟讀成誦,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月光曲的教案篇四

設計意圖:

通過本課時的學習,就是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感受語言文字帶來的美感,同時了解樂曲的意境;并在感受貝多芬創(chuàng)作樂曲的經過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語感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堅強地面對生活的思想感情。

目標預設:

1、學習課文的2——7自然段,了解貝多芬與兄妹倆的認識過程。

2、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了解月光曲的內容,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感。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堅強地面對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了解貝多芬與兄妹倆的認識過程。

(難點)2、感受月光曲所表現地意境與貝多芬的心情變化。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地學習課文,與文本進行交流。通過朗讀來了解音樂中蘊含的意境,并通過讀練結合,讓學生知道貝多芬與兄妹倆的認識過程,和貝多芬在認識過程中的心理變化。

教學流程:

課前1、欣賞音樂:上課前,我們先來聽一段樂曲。

2、聽完這段樂曲,你想說些什么?

(說得不錯??磥?,你們是根據自己的在生活中的感受來理解這段樂曲。)。

一、談話導入。

1、談話:知道剛才這首曲子是哪位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嗎?

2、簡介貝多芬:

內容:貝多芬簡介:1770年生于德國,10歲首次舉行公開演奏會。12歲開始作曲。50歲時兩耳完全失聰。1827年去世時才五十七歲。

我們剛才聽的這首曲子,就是他在兩耳失聰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

3、導入:

(1)、板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7課《月光曲》。(板書課題)。

(2)、讀題:一齊讀。

過渡:這既是課題,又是曲名。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學習課文,還要感受《月光曲》。

二、學習2——7小節(jié),了解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

1、快速讀2——7小節(jié)。

打開課文,快速讀2——7小節(jié),讀完后想一想,這個練習該怎么做。(課件出示)。

指名匯報(板書:走近走進彈曲)。

2、說話:(出示小黑板)。

用上“先……接著……然后……”,再加上上面的3個詞語,來說說貝多芬是怎樣認識兄妹倆。

學生自己試說——指名匯報。

3、再仔細讀讀2——7小節(jié),讀完后,2人小組合作完成練習: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選擇的理由。)。

(出示練習:)根據2——7小節(jié)的內容,選擇合適的詞語的填空。

懂事、善良懂音樂意志堅強。

萬分感動一分感動十分感動。

找出重點句——妹妹只是隨便說說罷了嗎?——指名分角色讀讀相應句子。

作為一個盲姑娘,她在彈琴時,會碰到哪些困難?

——是呀,家里窮,眼睛又瞎了,可她并沒有被生活嚇倒,靠著自已的耳朵,自己的手,依然練琴,可見,她是多么喜歡彈琴,多么地熱愛生活,真是個意志堅強的姑娘。

當貝多芬彈了一首曲子,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話時,他覺得盲姑娘是個(懂音樂)的人,此時他的內心是(萬分激動)。

對于盲姑娘的話進行朗讀指導,體會盲姑娘是個懂音樂的人。

你理解地很好,能不能用讀來告訴大家,盲姑娘懂音樂,會聽音樂。

(1)、小組交流練習。

(2)、全班交流反饋,指導理解相應的句子和詞語。

4、小結:貝多芬走近茅屋,聽到兄妹倆談話后,他的心里有了一分感動;而當看到妹妹是個盲姑娘時,他的內心十分感動;彈完一首曲子,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話語時,他的內心真是萬分感動。

過渡:此時此刻,他就借著窗外的月光,即興彈起了第二首曲子。

這首曲子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三、學習第九節(jié),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1、大聲地朗讀第九節(jié)。讀完后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指名交流。(板書:月亮升起、月亮升高、月光照耀)。

2、朗讀指導:知道了月光曲的內容,現在我們就來好好地讀讀這一節(jié),感受一下,海上升明月的情景。

哪句是描述海上升明月的句子呢?請同學找出來讀一讀。

(1)、自由讀(自由地讀讀這一部分,細細地感受一下。)。

(2)、指名交流你能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出這種變化嗎?

(3)、學生再讀課文。

(4)、師生合作分組“月亮升起、月亮升高、月亮照耀”三個過程指導朗讀。

師生合作試讀——師生合作讀。

3、小結:兄妹倆真真切切地看到海上升明月地過程嗎?為什么?

這種寫法在我們平時的寫作上,稱它為聯想。

四、情感升華。

1、課文內容前后相聯:月光曲的曲調變化與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有什么聯系?

指名匯報。

2、總結:

這首曲子兄妹倆聽了,內心激動不已。貝多芬自己也深深地被音樂所感動。所以,他來不及向兄妹倆告別,就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的工夫,記錄下這首曲子。(板書:記譜)。

3、情感升華。

其實,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月光曲之前,他的耳朵就開始聽不見聲音了。但是,他還是繼續(xù)深入到勞動人民當中;繼續(xù)體驗生活,(板書:生活)進行藝術的創(chuàng)作。(板書:藝術)。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藝術來源于生活!”

同學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們每個人沒有理由不熱愛它!也許生活給予你的不是快樂、歡笑和甜蜜;而是痛苦、淚水與磨難。但是,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財富。所以,我們更應該像盲姑娘和貝多芬一樣,熱愛生活。用微笑來面對生活,用雙手來擁抱生活!

過渡:現在,我們來欣賞月光曲。(課件播放)。

五、作業(yè)布置。

自選作業(yè):

1、找找貝多芬的相關資料,進一步認識他。

2、找找貝多芬的其他音樂來聽一聽。

板書設計:

藝術。

月光照耀 記譜。

月亮升高 彈曲(萬分感動)。

月亮升起 走進(十分感動)。

生活 走近(一分感動)。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課我完成了自己所定的教學目標,著重抓住皮鞋匠聯想的那幾句描寫“他好象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一個連一個朝著岸邊涌過來……”通過這幾句話的重點指導,輻射全篇文章,做到了有層次的讀,這個點抓的比較好。

月光曲的教案篇五

4、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勞動人民的美好思想感情。

你知道哪些描寫月光的詞語或句子?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篇文章也和月光有關!

《月光曲》是一首著名的鋼琴曲,它的作曲者貝多芬是100多年前德國著名的音樂家,譜寫出許多著名的樂曲。貝多芬曾經這樣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

快讀讀課文吧,相信你一定會有很多收獲!

來交流你讀課文之后的感受吧!

任何偉大作品的誕生,都有它不平凡的經歷,貝多芬的《月光曲》也不例外,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走進這首鋼琴曲的創(chuàng)作歷程。請同學們邊默讀課文邊思考:“我想,假如……貝多芬就不會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蹦x課文,提出假設,并在書上圈圈點點來印證你的假設。

1、盲姑娘熱愛音樂:

哪些詞句印證了你的假設?

貝多芬走近茅屋,琴聲忽然停了……姑娘說:“哥哥,你別難過,我不過隨便說說罷了?!?/p>

她的愿望能夠實現嗎?

是這樣的嗎?聯系上下文,他們家真的那么窮嗎?

是呀,對于這樣的家庭來說,音樂會的入場券――太貴了!于是,她只能對她的哥哥說……。

真的是隨便說說的嗎?

聽到這兒,貝多芬被深深地觸動了,他想……。

貝多芬說“我的音樂只應當為窮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這一點該是多么幸福!”姑娘善良的品質和她對音樂的熱愛,讓貝多芬為之激動,他推開門,輕輕地走了進去,為這位窮苦的盲姑娘彈起了剛才的那首曲子!

盲姑娘聽得入了神……她激動地說:“彈得多純熟??!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貝多芬先生吧?”

讀讀這段話,從哪些字詞中,你讀出了她對音樂的熱愛?

這是她對音樂誠摯的熱愛?。≌l能讀出這份激動?

貝多芬沒有回答,而是即興創(chuàng)作了一首曲子,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來。這是為什么?

是呀,貝多芬是著名的音樂家,他的演奏不只是憑技巧,更是傾注了自己的深情。盲姑娘深深地感受到了他賦予樂曲的感情。在這么一個小鎮(zhèn)上,在一所茅屋里,貝多芬遇到了一個能夠憑借音樂與他進行感情交流的人,遇到了一位知音,激發(fā)出了他的創(chuàng)作靈感,譜寫出了這一首著名的《月光曲》。

2、環(huán)境幽靜:

一天夜晚,他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彈的正是他的曲子。

讀這句話,你看到的是怎樣的景象?

是呀,這樣的環(huán)境就叫做“幽靜”!課文哪里也讓你有這種幽靜的感覺?

一陣風把蠟燭吹滅了……顯得格外清幽。

讀出幽靜的感覺來!

的確,假如沒有特定的情景和境界,貝多芬同樣可能創(chuàng)作不出《月光曲》。

在一個幽靜的夜晚,小鎮(zhèn)上的一對兄妹激起了音樂家貝多芬的靈感,創(chuàng)作出了著名的鋼琴曲《月光曲》。下節(jié)課,我們再來好好地、仔細地欣賞這一名曲!

月光曲的教案篇六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的要求:

1、了解《月光曲》是怎樣譜寫成的,從中體會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

2、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并體會二者結合的作用。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課文內容。分辨事物和聯想。

難點:引導學生體會貝多芬彈奏第二音樂曲時的情和景。

三、教具準備:幻燈片。

四、教學過程?:

(一)提出單元訓練重點——分辨事物和聯想。

(二)簡介貝多芬,導入??新課。

(三)講授新課。

1.弄清彈奏第一音樂曲的經過。

(1)一天夜晚,貝多芬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了什么?

(2)這琴聲為什么引起他的特別注意?

(3)貝多芬靠近茅屋,又聽到了什么?(指名讀這一段話)。

弄清這段話中的重點詞,體會這段話的含義。

(4)貝多芬為什么要走進茅屋?

(5)貝多芬走進茅屋干了什么?

(6)他為什么彈琴?

讓學生在文中找到貝多芬是怎樣說的?

(7)貝多芬彈完第一首曲子盲姑娘有什么反應?

(8)為什么盲娘推測出陌生人是貝多芬呢?

(9)這時貝多芬用什么來回答盲姑娘的問話?

2、理解彈奏第二首樂曲的經過。

(1)讓學生默讀,找出課文中哪些是描寫《月光曲》的內容。

引導學生體會當時的環(huán)境。

(2)在這清幽的月光下,聽著美妙的琴聲,皮鞋匠好象看到什么?

(3)盲姑娘仿佛看到了什么?(放錄相,老師范讀,學生體會。)。

(4)聽到這首樂曲,盲姑娘的神態(tài)怎樣?

(5)樂曲彈奏完了,貝多芬離開了茅屋。兄妹倆發(fā)覺沒有?為什么?

引導學生在文中找出有關詞句。

(6)貝多芬飛奔回旅店干什么?

(7)記的是什么曲子?

(四)歸納小結:

歸納本課三個要點,并強調單元訓練重點。用以聯系后面幾課。

1、掌握文章的主要內容(聽——彈——記),是《月光曲》的譜寫經過。

2、按事情的發(fā)展,了解貝多芬感情的變化。(同情——激動——激情)。

3、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文章中運用事物和聯想這種知識,究竟有什么好處呢?寫文章時,我們分辨哪些是事物,哪些是聯想,從而幫助我們很好地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寫文章時,在記事中,加上自己合理的聯想,能使文章深刻、感人。

分辨事物和聯想,是這課的重點,也是這個單元的訓練重點。今天,我們初步學習了這種知識,在這個單元的幾篇課文還要進一步學習。并把它運用到寫作中去,使這種語文知識轉化為閱讀能力和作文能力。

(五)練習。

2、布置片斷練習:《貝多芬回到客店》。

月光曲的教案篇七

1、知識與能力:了解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環(huán)境、內容,感受《月光曲》的美好 意境,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2、過程與方法: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習在寫實的過程中展開聯想的表達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音樂家貝多芬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美好情感。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情趣

二、檢查預習:1、作者2、字詞

三、展示目標

四、講授新課:

(一)、整體感知(看朗讀視頻)

1、概括內容

2、談感觸最深的地方。

(二)默讀思考

1、貝多芬為什么要彈琴給盲姑娘兄妹?

2、為什么談完一曲又彈一曲?

(三)合作探究

1、《月光曲》的內容是如何體現出來的,一共幾幅畫面?(聯想)

2、體會朗讀節(jié)奏,練習朗讀。

(四)欣賞名曲

(五)評說人物

五、作業(yè):課外閱讀《貝多芬傳》

月光曲的教案篇八

教學要求:

1、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他所具有的卓越才華和善良愛心。

2、培養(yǎng)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請同學們欣賞一首曲子。

2、誰知道這是什么曲子嗎?(月光曲)。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學習“走進茅屋”這一部分。

1、指名學生讀,出示句子。

2、通過姑娘和男子的對話,體會家境的貧寒和姑娘對音樂的愛。

3、再次讀音,體會人物的內心世界。

4、貝多芬在什么情況下走進了茅屋的?

四、學習彈第一首曲子。

1、貝多芬彈后姑娘是如何贊美的?

2、出示句子。

(1)指名讀。

(2)從姑娘的內心世界看出對音樂的熱愛。

(3)貝多芬從姑娘的言語中得到動力,為即興創(chuàng)作《月光曲》埋下伏筆。

(4)有感情地朗讀。

1、指名讀。

2、出示句子。

(1)了解月光曲下茅屋內的美景,給了貝多芬創(chuàng)作的靈感。

(2)曲子的意境、感情是如何通過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的?(皮鞋匠看到了什么?)。

(3)曲子是如何變化的?

(風平浪靜波濤洶涌)。

(4)盲姑娘為什么仿佛也看到了?

(因為盲姑娘懂音樂,能理解、感受貝多芬彈奏的內容,她聽得入了神了)。

(5)通過讀來體驗情感,為什么叫《月光曲》。

(6)播放月光曲,親身體驗和感受。

3、曲終人去,貝多芬己去記錄剛才的曲子了。

貝多芬悄然而來,悄然而去,給兄妹倆帶來一片溫馨的人間之愛和一次美妙的藝術享受,也給他自己帶來了一次意外的創(chuàng)作收獲。

板書:

月光曲的教案篇九

《月光曲》是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語文》(第十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案例教學中讓學生以研究者的身份,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探究,嘗試“讀通——讀懂——讀好”的閱讀全過程。從音樂的角度切入,拓寬語言文字理解的視野,使學生感受“研究朗讀”的樂趣。《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整體把握”的能力、通過反復閱讀,引導學生深入探究,居高臨下抓住文章重點。從而讓學生體會貝多芬彈曲、譜曲、熱愛勞動人民、深入貧苦群眾的人格精神。

[教學過程]。

1、展示課前收集的資料(利用實物投影)。

2、師:今天,我們就從語文的角度對《月光曲》作進一步的研究。(板書課題)。

3、學生根據課題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問題。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讀暢。(提倡使用工具書)。

2、學生自由交流讀后的感受。要求不受限制,暢說欲言。

3、確定小組研究的問題。

1、學生自由讀課文。(圍繞選定的研究課題進行自主探究,可以在課本上圈畫。)。

2、小組內交流課題的研究情況。(教師巡視,參與各小組的研究與交流。)。

3、小組展示研究結果:

在各小組展示的過程中,教師適當進行點撥、引導,并鼓勵其他學生參與評價,形成人人積極參與、個個能夠評判的濃厚學習氛圍。

通過抓住貝多芬“夜晚在幽靜的小路上散步聽到琴聲”、“看到窮兄妹倆酷愛音樂”、“借著清幽的月光按起琴鍵”等要點,讓學生了解《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過程,體會貝多芬的卓越才華和善良的愛心,感悟抓住要點進行閱讀探究的方法。

教師隨機點撥:是通過什么途徑體會到《月光曲》的曲調的?學生讀“皮鞋匠的聯想”部分,體會曲調“舒緩——明快——激昂”的變化,并試著讀出這種變化。

(3)《月光曲》為什么能成為世界著名的鋼琴曲?

引導學生根據前兩個問題的研究,嘗試歸納、總結出這一問題的答案。

1、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先自己試著讀一讀,邊讀邊想象當時的情景,然后再讀給同學們聽。(讀后啟發(fā)學生說一說為什么這樣讀,集體評議讀得怎么樣。)。

2、同桌合作:一人讀,另一名同學根據內容配上彈琴的動作,通過動作表現曲調“舒緩——明快——激昂”的變化過程。

3、播放《月光曲》錄音,論證曲調的理解,隨樂曲進行朗讀訓練。

4、試著背誦課文的最后三個自然段。

1、聽著美妙的琴聲,你想到了什么?

2、按照本課學到的研究閱讀的方法,自己選取一篇文章閱讀。

[教學反思]。

本案例在教學過程中,實現了師生角色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老師由“教”,轉變?yōu)椤皩А?,學生由過去的“聽”,轉變?yōu)樽灾鳌皩W”,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學生通過在“讀中悟”,理解課文內容;通過展開豐富的想像,感受到《月光曲》的優(yōu)美;通過有感情的'朗讀,抒發(fā)了自己的情感。這篇教學案例主要體現了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不同形式的朗讀訓練,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在讀中進入美的意境,在讀中感悟美的語言,以至熟讀成誦,達到積累語言的目的。

[專家點評]。

月光曲的教案篇十

通過本課時的學習,讓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中,感受語言文字帶來的美感,同時了解樂曲的意境;并在感受貝多芬創(chuàng)作樂曲的經過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對語感的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堅強地面對生活的思想感情。

1、學習課文的2——7自然段,了解貝多芬與兄妹倆的認識過程。

2、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了解月光曲的內容,感受月光曲的意境。

3、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語感。

4、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堅強地面對生活的思想感情。

1、有感情地朗讀第9自然段,了解貝多芬與兄妹倆的認識過程。

(難點)2、感受月光曲所表現地意境與貝多芬的心情變化。

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地學習課文,與文本進行交流。通過朗讀來了解音樂中蘊含的意境,并通過讀練結合,讓學生知道貝多芬與兄妹倆的認識過程,和貝多芬在認識過程中的心理變化。

課件。

課前1、欣賞音樂:上課前,我們先來聽一段樂曲。

2、聽完這段樂曲,你想說些什么?

(說得不錯??磥恚銈兪歉鶕约旱脑谏钪械母惺軄砝斫膺@段樂曲。)。

1、談話:知道剛才這首曲子是哪位音樂家創(chuàng)作的嗎?

2、簡介貝多芬:(出示課件)。

內容:貝多芬簡介:1770年生于德國,10歲首次舉行公開演奏會。12歲開始作曲。50歲時兩耳完全失聰。1827年去世時才五十七歲。

我們剛才聽的這首曲子,就是他在兩耳失聰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的。

3、導入:

(1)、板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7課月光曲。(板書課題)。

(2)、讀題:一齊讀。

過渡:這既是課題,又是曲名。這節(jié)課,我們不僅學習課文,還要感受月光曲。

1、快速讀2——7小節(jié)。

打開課文,快速讀2——7小節(jié),讀完后想一想,這個練習該怎么做。(課件出示)。

指名匯報(板書:走近走進彈曲)。

2、說話:(課件出示)。

用上“先……接著……然后……”,再加上上面的3個詞語,來說說貝多芬是怎樣認識兄妹倆。

學生自己試說——指名匯報。

3、再仔細讀讀2——7小節(jié),讀完后,4人小組合作完成練習:

(聯系課文內容,說說選擇的理由。)。

(課件出示練習:)根據2——7小節(jié)的內容,選擇合適的詞語的填空。

懂事、善良懂音樂意志堅強。

萬分感動一分感動十分感動。

找出重點句——妹妹只是隨便說說罷了嗎?——指名分角色讀讀相應句子。

作為一個盲姑娘,她在彈琴時,會碰到哪些困難?

——是呀,家里窮,眼睛又瞎了,可她并沒有被生活嚇倒,靠著自已的耳朵,自己的手,依然練琴,可見,她是多么喜歡彈琴,多么地熱愛生活,真是個意志堅強的姑娘。

當貝多芬彈了一首曲子,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話時,他覺得盲姑娘是個(懂音樂)的人,此時他的內心是(萬分激動)。

對于盲姑娘的話進行朗讀指導,體會盲姑娘是個懂音樂的人。

你理解地很好,能不能用讀來告訴大家,盲姑娘懂音樂,會聽音樂。

(1)、小組交流練習。

(2)、全班交流反饋,指導理解相應的句子和詞語。

4、小結:貝多芬走近茅屋,聽到兄妹倆談話后,他的心里有了一分感動;而當看到妹妹是個盲姑娘時,他的內心十分感動;彈完一首曲子,聽到盲姑娘激動的話語時,他的內心真是萬分感動。

過渡:此時此刻,他就借著窗外的月光,即興彈起了第二首曲子。

這首曲子到底是怎樣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課件出示第九節(jié))。

1、大聲地朗讀第九節(jié)。讀完后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

指名交流。(板書:升起升高照耀)。

2、朗讀指導:知道了月光曲的內容,現在我們就來好好地讀讀這一節(jié),感受一下,海上升明月的情景。

課件出示海上升明月的句子。

(1)、自由讀(自由地讀讀這一部分,細細地感受一下。)。

(2)、范讀。你能聽出老師朗讀時的變化嗎?——指名交流。

你能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讀出這種變化嗎?

(3)、學生再讀課文。

(4)、師生合作分組“月亮升起、月亮升高、月亮照耀”三個過程指導朗讀。

師生合作試讀——師生合作讀。

3、小結:兄妹倆真真切切地看到海上升明月地過程嗎?為什么?

這種寫法在我們平時的寫作上,稱它為聯想。

1、課文內容前后相聯:月光曲的曲調變化與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過程有什么聯系?

指名匯報。

2、總結:

這首曲子兄妹倆聽了,內心激動不已。貝多芬自己也深深地被音樂所感動。所以,他來不及向兄妹倆告別,就飛奔回客店,花了一夜一工夫,記錄了這首曲子。(板書:記譜)。

3、情感升華。

其實,貝多芬在創(chuàng)作月光曲之前,他的耳朵就開始聽不見聲音了。但是,他還是繼續(xù)深入到勞動人民當中;繼續(xù)體驗生活,(板書:生活)進行藝術的創(chuàng)作。(板書:藝術)。

有一句話說得很好:“藝術來源于生活!”

同學們,生活是多姿多彩的,我們每個人沒有理由不熱愛它!也許生活給予你的不是快樂、歡笑和甜蜜;而是痛苦、淚水與磨難。但是,這些都是我們生命中的財富。所以,我們更應該像盲姑娘和貝多芬一樣,熱愛生活。用微笑來面對生活,用雙手來擁抱生活!

過渡:現在,我們來欣賞月光曲。(課件播放)。

自選作業(yè):

1、找找貝多芬的相關資料,進一步認識他。

2、找找貝多芬的其他音樂來聽一聽。

3、找找其他“身殘志堅”的故事讀一讀。(比如張海迪的故事)。

藝術。

月光照耀記譜。

月亮升高彈曲(萬分感動)。

月亮升起走進(十分感動)。

生活走近(一分感動。

月光曲的教案篇十一

1、 學會本課8個生字,正確讀寫“譜寫、幽靜、蠟燭、失明、純熟、陌生、清幽、琴鍵、陶醉、飛奔、記錄、萊茵河、霎時間、微波粼粼”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九自然段。

3、 了解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體會音樂的魅力,感受貝多芬博大高尚的情懷。

4、 分辨課文中哪些是實在的事物,哪些是由事物引起的聯想,體會兩者結合的作用。

重點:使學生了解貝多芬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以及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

難點:貝多芬的感情變化的原因。

1、 播放《月光曲》,師: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曲子是什么曲嗎?

2、 師:同學們,《月光曲》是誰創(chuàng)作的呢?(作者貝多芬簡介)

3、 師相機板書課題

4、 師:同學們,當你看到課題后,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的曲調是怎樣的。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為什么取名叫《月光曲》而不叫別的。

生:我最想知道《月光曲》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

1、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注意把生字讀準確,理解難懂的詞語。 完成導學單中“我能給下列字注音并組詞,選詞填空”

2、 思考: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國音樂家( )創(chuàng)作( )的經過。

4、 思考:在這個故事中,文中哪一個自然段描寫了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

5、 生:第九自然段。生齊讀第九自然段。

1、 師:老師有個問題想問大家,你們說課文第九自然段就是貝多芬彈奏月光曲的內容??晌铱戳税胩欤鞘菍懘蠛:驮鹿獾淖兓?,并沒寫《月光曲》呀!

生:我覺得文章是通過寫兄妹倆的聯想來寫貝多芬的曲子彈得很好的!

2、 師: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九自然段,請用“ ”畫出文中實在事物,請用“ ”畫出兄妹倆的聯想。

3、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朗讀的這部分,想一想課文描繪了怎樣的三幅畫面? 生小組討論三幅畫面(用文中的話描述或簡單的話語概括)

4、 師:那曲子的旋律、節(jié)奏到底是什么呢?你能透過這美麗壯觀的想象聽到月光曲的曲調嗎?請同學們好好地把這段讀一讀,并小組討論,然后有條理地告訴老師。 (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四人小組討論老師的問題。)

5、 師:誰能說給老師聽? 生:我覺得(讀)“他好像面對著大海,月亮灑遍了銀光”是曲子剛開始時,皮鞋匠所聯想到的,這時的曲子一定很慢,而且很靜。

師:那就是曲子很慢,很舒緩,對嗎?(板書:舒緩。)

生:我覺得月亮剛升起時,照得海面一片銀光,這時的月光一定很柔和,那貝多芬彈的曲子也一定很柔和。

生:(讀)“皮鞋匠靜靜地聽著灑遍了銀光。”

6、 師:誰接著說,后來呢?

生:后來(讀)“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边@時的曲子應該逐漸增強,聲音也高些,節(jié)奏也應該快些啦。

生:我覺得除了節(jié)奏快,它的力度應該加強了。

生:我覺得這時一定有反復的小節(jié),因為是“一縷一縷的微云”說明曲調有反復。

師:那就是節(jié)奏也快,彈得也有勁啦,是嗎?(板書:快速有力。)誰來讀呢?

生:(讀)“月亮越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云。”

師:你能告訴大家你為什么這么讀嗎?

生:“月亮越升越高”說明曲子逐漸增強,聲音高,節(jié)奏快,剛才說這時的曲子快速而有力,所以我讀“穿過一縷一縷的微云”也讀得快,而且有勁。

師:他不僅讀得好,說得也很好。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生齊讀。)

7、 師:誰來把“忽然”讀一讀呢?看這時的曲子又是怎樣的?

生:(讀)“忽然”我覺得這兒應該是高潮部分,因為“海面上刮起大風,卷起巨浪,浪花一個接一個朝岸邊涌來”可以看出曲子節(jié)奏更快,更強。 師:節(jié)奏快了,到了高昂的部分,情緒也就激蕩啦。(板書:高昂激蕩。)

8、 師:好,那誰能從頭到尾完整地說一說呢?

生:平靜——起伏——激昂

10、 師:讓我們隨著兄妹倆再來欣賞一下《月光曲》。(播放樂曲,生閉目欣賞。)

11、 師:聽了《月光曲》,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呢?(小練筆)(邊聽邊寫)

生:聽了曲子,我感覺在一個擁有清幽月光的夜晚,我獨自一人來到海邊,雙眼緊閉,感受著大海的呼吸,傾聽著大海的聲音。皎潔的月光給海面披上了銀紗,美極了。忽然,海面失去了平靜,海水變成了巨浪,在咆哮,在翻滾,不停地拍擊著岸邊堅硬的礁石仿佛世界上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海浪。

生:聽了曲子,我仿佛看到了一位勇敢的探險家在海面上拼搏。傍晚,微波粼粼的海面上灑遍了銀光,海面幽靜而美麗,探險家坐在船艙欣賞著窗外美景。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快把船都掀起來啦,這時的探險家竭盡全力地擺動方向盤勇敢者終究會取得最終的勝利。

12、 師:貝多芬的琴聲讓我們也陶醉啦,皮鞋匠正是在這優(yōu)美的琴聲中看到了慢慢升起的月亮,看到了跌宕起伏的大海,我們能在朗讀的時候把這變化表現出來嗎? (生自己練讀。)

13、 師:好,誰愿意讀?這有三幅畫,你愿意讀哪一幅就讀哪一幅。

(指名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幅畫讀。)

師:誰能把整幅畫讀給大家聽呢?這次還要找個人和你比,看誰讀得好?。▋擅麑W生比讀。)

師:你們認為他倆誰讀得好?哪讀得好?

師:他們倆讀得都不錯,各有千秋,我們也一齊讀一讀,好嗎?

14、 師: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也看到了那美麗壯觀的景象,老師仿佛感覺到貝多芬就坐在我們面前彈奏《月光曲》。

15、 師:月光曲動聽嗎?景象美嗎?你們想不想把這美好的事物永遠留在你的腦海中?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背下來。

能有感情地背誦第九自然段,并抄寫自己喜歡的句子。

整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以朗讀貫穿始終,運用了多種形式并且配樂朗誦(《月光曲》),讓同學們在朗讀中感受月光曲的曲調起伏,體會貝多芬在彈奏時情感的變化。在體會感受的同時,又很好地鍛煉了朗讀能力。在教學中我運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讓同學們自讀自悟,培養(yǎng)了他們自主閱讀的能力。這節(jié)課的板書設計比較合理,清晰明了。在本次教學中存在著以下幾點不足:

1、 小組討論的任務性不是很明確,老師的表述不夠明確。

2、 討論貝多芬的情感變化時,由于學生感受不夠深、不到位,都是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

3、 語文的基本功還不夠扎實,比如評價語和過渡語的運用還不夠熟練優(yōu)美。

4、 貝多芬的介紹稍微多了點,可適當精簡。

5、 在討論三幅畫面時,可采用取小標題的形式。

月光曲的教案篇十二

《月光曲》是一首世界著名的鋼琴獨奏曲,具有清新、激越的意境和優(yōu)美、和諧的曲調。本文生動地記述了貝多芬譜寫《月光曲》的經過。課文內容距學生生活較遠,描寫的事件中感情變化細膩,課文的主體部分描述了《月光曲》是在怎樣的情況下創(chuàng)作出來的?!对鹿馇返膬热?、意境、感情是借皮鞋匠的聯想表達出來的。文章字里行間表現了貝多芬卓越的才華和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心。因此,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環(huán)境特點,體會《月光曲》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讀懂本文的基礎,充分讀好文章的主體部分――描述貝多芬演奏《月光曲》的段落,理解《月光曲》所表達的內容、意境和感情則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環(huán)境特點,體會《月光曲》創(chuàng)作的背景,理解《月光曲》的內容。

2.抓住重點段落,想像《月光曲》所描繪的景象;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情感。

3.了解貝多芬是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音樂家。

4.認識本課11個生字,能在語言環(huán)境中正確認讀;會正確書寫并能正確運用本課寫字表中要求寫的11個字。

5.集體創(chuàng)作班歌。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讀書欲望

1.讓學生根據課前搜集到的相關資料,簡單介紹貝多芬。(同桌或小組交流,個別介紹)

2.教師小結或簡介貝多芬生平及音樂創(chuàng)作。

[點評:充分利用課程資源, 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激情,培養(yǎng)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

(二)就題提問,自主閱讀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大意

1.學生提問。學生可能會提出:《月光曲》是怎樣創(chuàng)作出來的?《月光曲》表現的是怎樣的景象?貝多芬為什么創(chuàng)作月光曲?……(老師依據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簡要板書)

2.在學生提問后,同桌輕聲讀課文,互相檢查是否讀準每個生字的讀音,并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引導他們從剛才的提問中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

3.同桌,小組交流篩選后的問題(不需統(tǒng)一問題,確保學生個性化閱讀,但均需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4.帶著問題自讀自悟,一邊讀一邊思考,一邊根據自己的體會做批注。

5.同桌交流。

6.個別提問。

(三)細讀課文,探究創(chuàng)作原因

1.獨立閱讀。理出全文層次,找出重點部分。

(1)讀:帶著問題反復讀有關段落;

(2)說:同桌說一說貝多芬是在怎樣的特定環(huán)境中,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的;

(3)思:為什么在這種特定環(huán)境中貝多芬能創(chuàng)作出《月光曲》?

(4)悟:《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說明了什么?

2.小組討論??偨Y出創(chuàng)作原因,說說《月光曲》的創(chuàng)作說明了什么。

3.鼓勵學生根據描述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經過的有關內容,大膽設計板書并交流。

4.全班交流。在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啟發(fā)想像(在學生說出原因后,想像貝多芬會怎樣想?)

(四)重點品讀,體會樂曲的內容、意境和感情

1.默讀第5~10自然段,感情朗讀第9自然段(與同桌互讀)

播放《月光曲》錄音。

2.配樂范讀,學生邊聽邊想像畫面。

3.引導學生用多種形式表達對《月光曲》的內容、意境和感情的理解。(可以有感情地朗讀,作畫,描述……)

(五)配樂朗讀,感受感情變化

1.自由朗讀,揣摩貝多芬思想感情的變化。

2.師生配樂朗讀,感受貝多芬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感情變化,表達自己的情感。

(1)同桌互讀、交流。

(2)教師范讀、指導。

(3)配樂輕聲讀課文(自由讀)。

(4)指名配樂朗讀,全體感悟。

(六)自主學習生字

學生根據漢字的特點和自己喜歡的方式,將本課的生字編成練習題自己做或和同學交換做,做完后,同桌或小組交換檢查。

(七)課外延伸,集體創(chuàng)作班歌

結合“初顯身手”組織學生集體創(chuàng)作班歌。

1.依據“筆下生花”設計的內容互相交流,組織大家選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曲子。

2.討論確立班歌主題。

3.小組合作填詞。

4.匯報演唱。

5.評選最佳作詞和最佳演唱者。

四、案例點評

1.重視情感調動?!墩n標》指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薄伴喿x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遍喿x也是學生、教師與文本中的人物和作者之間情感的碰撞與交融。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一系列活動和思想變化,均以飽滿的激情為基礎。要確保學生的閱讀質量和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必須想方設法調動起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并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投入。

2.激發(fā)問題意識,培養(yǎng)學生尋找問題,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問題是創(chuàng)新的開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就必須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參與學習;帶著問題去讀書、思維、探究、交流,我們就應培養(yǎng)學生這樣的學習習慣和能力。

3.重視學法引導與培養(yǎng)。要使學生從“讀會”到“會讀”,必須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本設計引導學生從課題入手,整體把握課文內容,理清層次找重點,抓住重點品讀體味,鼓勵學生設計板書,設計作業(yè),具體有形地對學生進行了學習方法的指導和實踐。

文實踐。

(評析:寧夏靈武市教研室呂玉素)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60701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