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熱門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30 04:42:09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熱門19篇)
時間:2023-11-30 04:42:09     小編:曼珠

良好的教案編寫可以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yè)形象。編寫教案的過程中要注重注重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延伸。在這里為大家收集了一些優(yōu)秀的教案范文,希望對大家的教學有所幫助。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一

在活動中,要著重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初步為幼兒建立一個想象的空間,一說到長方體和正方體,能夠正確的聯(lián)想到對應的物品。通過此次探索活動,提高幼兒認識立方體圖形的興趣。

正方體、長方體制作材料紙若干張,正方體、長方體積木若干塊。

1、集體活動。

2、觀察兩張制作材料,講述異同?!靶∨笥芽蠢蠋煄砹藘蓮埣垼埬阕屑氂^察它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相同點:都有6個圖形組成。不同點:一張紙上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組成。還有一張紙上有正方形和長方形組成。)。

3、幼兒操作活動。

“今天老師就要請小朋友用這兩張紙來變魔術,怎么做呢?”

(1)介紹制作形體的方法。出示示意圖,教師簡單講述制作方法。

(2)制作后講述異同,介紹形體名稱。(正方體、長方體。)“你們做的兩件東西像什么?“(積木、盒子)“它們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有的上面都是正方形,有的上面有正方形還有長方形。老師手指正方體的一面,這就叫面。我們一起數(shù)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這6個面都是怎樣的?”(同樣大小的正方形。)由6個大小相同的正方形圍成的形體它的名字就叫正方體?!罢埬惆涯阕龅恼襟w找出來,說說它是什么樣的?”現(xiàn)在請你們拿出你制作的另一個形體,數(shù)數(shù)上面有幾個面?每個面一樣嗎?(不一樣。)怎么不一樣?(6個面里有正方形和長方形。)它也有名字,叫長方體。歸納小結:正方體的6個面是一樣大小的正方形。長方體的6個面,有的都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有的4個面是長方形(面對面的一樣大),2個面是正方形。

4、按特征標記將正方體與長方體分類。出示貼有正方體與長方體標記的兩個籃子。“這里有兩個籃子,籃子上分別貼有什么樣的標記?”(正方體、長方體。)請你們把桌子上的各種形體送進帶有特征標記的籃子,并說說你送的是什么形體。

5、搭積木游戲數(shù)一數(shù)我用了幾塊積木來搭,數(shù)的時候要考慮到看不到的積木,提高觀察能力與空間知覺能力。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二

一、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區(qū)別兩者的不同。

2、能熟練地運算7以內的加減法。訓練思維的靈活性和敏捷性。

二、活動準備:

7以內加減式題若干、正方體、長方體的積木各若干、每人一張作業(yè)圖、一張制作正方體的紙。

三、活動過程:

1、出示7以內的加、減法式題,集體、分組、個別的進行運算練習。

2、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

(1)、觀察:每人三塊積木(一塊正方體、兩塊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觀察,找出每塊積木在形體上的特點。如:三塊積木各有幾面?教師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告訴幼兒:六面都是同樣大小的正方體;長方體也有六個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面是長方形,兩面是正方形。取出兩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觀察。

(2)、找找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在桌上的一堆積木中,根據(jù)教師的指令,拿出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積木。

幼兒運用積木建構簡單物體。請幼兒數(shù)數(shù)自己用了幾塊正方體的積木,幾塊長方體的積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兒園里有那些東西像正方體,那些東西像長方體?

3、幼兒操作活動:

(1)、每人一張作業(yè)圖。數(shù)數(shù)每一個圖形是由幾塊積木組成的,并在旁邊的圈中寫上相應的數(shù)字。

(2)、每個幼兒用準備好的紙制作一個正方體。

4、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并對整個活動進行小結。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三

1、通過學生的自主發(fā)現(xiàn)掌握長方體的特征,會辨認長方體。

2、培養(yǎng)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觀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精心組織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生學數(shù)學的興趣,體現(xiàn)數(shù)學充滿著探索與創(chuàng)新,感受數(shù)學的嚴謹性以及數(shù)學結論的確定性。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四

1、學生研究,教師指導研究。完成14頁長方體的特點表格中的各項內容。

2、學生交流展示。

師:誰愿意來匯報一下你們組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哪些特征?

面:6個每個面都是長方形(也可能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相對的面面積相等(把藥盒的相對面剪下來,重合在一起進行比較。通過測量出長和寬然后計算的。)。

棱:12條可分為3組相對的四條棱長度相等(測量)。

頂點:8個。

3、對比正方體與長方體的異同點,完成14頁表格中正方體特點部分。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五

教學重點。

表面積的意義.。

教學難點。

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說出長方形面積的計算公式.。

2、看圖回答.。

(1)指出這個長方體的長、寬、高各是多少?

(2)哪些面的面積相等?

(3)填空.。

這個長方體上、下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左、右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前、后兩個面的長是()寬是().。

3、想一想.。

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幾個面?(6個面)。

二、揭示課題.。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和研究有關這6個面的一些知識.。

三、教學新課.。

(一)長、正方體表面積的意義.。

1.老師和同學們都拿出準備好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并在上面分別用“上”、“下”、

“左”、“右”、“前”、“后”標在6個面上.。

2.沿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棱剪開并展平.(老師先示范,學生再做)。

3.你知道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什么嗎?

教師明確:長方體或者正方體6個面的總面積,叫做它的表面積.。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六

設計意圖:

數(shù)學是學前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幼兒期重要的學習內容。數(shù)學以其自身知識的邏輯性和抽象性的特點成為促進幼兒發(fā)展、尤其是邏輯思維發(fā)展的有效工具。在操作性的學習方式中,首先要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數(shù)學情景,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活動目標:

1.感知正方體的空間存在形式,體驗4-8塊正方體的數(shù)形關系,理解它們的空間組合。

2.借助實物操作,理解重疊堆放的正方體之間的遮擋關系。

3.能與同伴共享材料,體驗合作游戲的愉快。

活動準備:

1.經(jīng)驗準備:

2.物質準備:

教具:7個相同大小、顏色的正方體積木,實物圖兩張(圖1、圖2)。

學具:數(shù)積木封塑操作單(圖3、圖4)兩組每組6套,水彩筆,相同大小的紅、黃、藍、綠正方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觀察圖1,數(shù)一數(shù)積木的數(shù)量。

(1)教師將6個正方體積木相互重疊地堆放再一起(圖1),引導幼兒觀察積木的數(shù)量。教師邊出示圖1邊提問:“我們用積木搭建了一座城堡,請你幫助數(shù)一數(shù),用了幾塊積木?”

(2)請個別幼兒說出積木的數(shù)量。

(3)討論到底用了幾塊積木建造了這座城堡。

(4)教師用實物正方體積木,與幼兒一起集體驗證積木的數(shù)量,理解重疊堆放的正方體之間的遮擋關系。

2、觀察圖2,猜一猜積木的數(shù)量。

(1)教師邊出示圖2邊提問:“我們設計了另一座城堡,請你幫助看一看,這次需要用幾塊積木?”

(2)請個別幼兒說出積木的數(shù)量。

(3)教師請個別幼兒用積木按提示搭建,進一步體驗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不同,進一步理解重疊堆放的正方體之間的遮擋關系。

3、幼兒分組操作活動。

(1)數(shù)積木(圖3)。

教師提出活動要求,請幼兒數(shù)數(shù)每堆積木有多少,先在方框中記錄用數(shù)字記錄,再用相應顏色的實物積木擺放出相同的造型,最后請他們再數(shù)一數(shù),驗證自己的記錄結果。

(2)數(shù)積木(圖4)。

教師提出活動要求,每堆積木要放8塊積木,請幼兒數(shù)數(shù)每堆還缺幾塊,請將缺少的相應顏色和數(shù)目的積木放在這堆的旁邊。

當幼兒感到困難時,教師引導幼兒通過操作實物來理解重疊堆放的正方體之間的遮擋關系。

4、活動評價。

教學反思。

天的活動較為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為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七

活動目的: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活動準備: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八

1.認識長方體與正方體,能區(qū)分長方體與正方體。

2.感受行與體的不同,發(fā)展空間知覺。

3.培養(yǎng)動手動腦及合作的能力。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了解數(shù)字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初步理解數(shù)字與人們生活的關系。

1.長方體紙盒若干個、畫有花的長方形若干;2.正方體、長方體物品若干;3.幻燈片。

一、認識長方體

1.觀察桌面上的操作材料小朋友們,你們看看桌子上有什么呀?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用這些東西來玩?zhèn)€"找朋友"的游戲。

2.教師講解操作要求這個紙盒老師給它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等會兒請小朋友們先將紙盒的衣服"脫"下來,數(shù)一數(shù)它總共有幾件衣服,再幫衣服找出和它自己同樣大小的衣服做好朋友,然后請你把這對好朋友身上的花涂上相同的顏色,涂好后再將這些衣服穿回到紙盒的身上。

3.幼兒操作,教師指導。

4.分析幼兒操作結果

(1)將每組幼兒的長方體展示在上面,教師與幼兒一起來觀察。

(3)你們看看這6個面誰和誰是好朋友?也就是它倆的大小是一樣的?(教師將6個面是一對的`兩兩放在一起)

(4)現(xiàn)在我將它們都穿回去,這個面在這里,這個面……

(5)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左右兩個是一樣大的,前后兩個是一樣大的。

5.教師小結:像紙巾盒、牛奶盒這樣的盒子,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長方形,相對的兩個面大小一樣的形體我們叫長方體(出示字體:長方體)

二、認識正方體

1.(教師出示正方體)小朋友們,你們看這個是長方體嗎?是的請舉手。

2.那它倒底是不是呢?我們來看看,一起數(shù)數(shù)它有幾個面?(6個),它每個面都是正方形,這6個正方形它們的大小都一樣,像這樣有6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而且這6個正方形的大小都一樣,這樣的形體我們叫正方體(出示正方體字體),正方體也是長方體。

三、區(qū)分正方體和長方體

1.小朋友們,剛才我們認識了長方體和正方體,老師在后面為小朋友們準備了很多的物體,請你到后面去挑選一個長方體或是正方體,看哪個小朋友能又快又好的挑來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來。

2.提問個別小朋友他挑了什么,是什么體?

3.請幼兒將手中的長方體和正方體分別放入兩筐子。

四、尋找生活中長方體和正方體

1.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也是長方體或者是正方體?

2.觀看放映幻燈片。

五、延伸活動(教師出示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長方體)老師這里還有一個長方體,這個長方體它這兩個面是正方形,請小朋友回去后可以為它也去穿穿衣服,你也會發(fā)現(xiàn)一個秘密。

本活動的知識點多,都是概念性的,鞏固學習時,幼兒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為此,教者改變了傳統(tǒng)方式,根據(jù)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以幼兒熟識的實物為載體,使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及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發(fā)展。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幼兒更好地以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了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從而對周圍的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愿意探索的習慣。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九

教學內容:

根據(jù)測量的有關內容,自行設計的綜合實踐活動。

教學目標:

1、學會步測、目測等測量方法,了解光側、影測、繩測等測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2、在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中發(fā)展空間觀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提高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計算能力。

4、體會數(shù)學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準備:

課件、米尺、卷尺、等。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師: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和厘米,并且知道了它們大概的長度,那么今天我們就用我們所學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在進行測量前,我們要了解哪些測量知識呢?例如:測量工具、測量單位、測量對象、測量方法等等。

(學生提到了進行測量的時候,要使用尺子,記錄測量結果的時候要用到米、分米、厘米等長度單位。)。

二、活動程序。

1、準備活動:展示人們測量一些建筑物的課件。

2、布置活動。

師:我們已經(jīng)掌握了測量的相關知識,下面就請同學們結合實際生活,選擇一個你想測量的對象,選用適當?shù)臏y量方法進行實際測量。

測量要求。

(1)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際測量。

(2)每小組要在活動卡片上做好記錄。

3、提供給學生“實際測量活動”卡片。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十

活動目的: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3、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活動過程: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我通過比較法、觀察法、對比法,讓幼兒能直觀看到形與體的區(qū)別和本質聯(lián)系,從而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感知各自的特點,從而解決活動的重難點使活動有效開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十一

p1-2例1、例2、“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1、使學生通過觀察實物、動手操作等活動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知道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或棱長)的含義,掌握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基本特征。

2、使學生在活動中通過建立圖形的表象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空間與圖形的學習經(jīng)驗,增強空間觀念。

認識長方體、正方體的面、棱、頂點以及長、寬、高(棱長)的含義。

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征。

一、引入新課

1、由平面圖形引到立體圖形。

接著電腦演示由面到體的過程,揭示課題:“長方體的認識”。

2、引導學生認識什么是立體圖形。

指出它占有一定的空間,像這樣占有一定空間的物體的形狀就是立體圖形。

問:這些物體的形狀都是什么圖形呢?在這里面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呢?

3、舉例。

讓學生舉出日常生活中見過的長方體的物體實例。

師:要知道這些物體為什么都是長方體,就要研究長方體的特征。

二、引導探究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十二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認識正方體。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活動準備。

1、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

圖形標記、數(shù)不清字、大小標記。

2、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

(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活動過程。

一、準備部分。

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幼兒教案《認識正方體》。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shù)一數(shù):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成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七、集體游戲“拼圖”,辨認正方體。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十三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

總結: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十四

目標:

1、讓幼兒初步感知正方體,知道其名稱和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2、復習幾何圖形,并練習按特征分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

準備:磁性教具:幾何拼圖——太空城堡。圖形標記、數(shù)不清字、大小標記。

正方體大紙卡一張,大正方體一個,積木拼圖。(插正方體用)、膠帶、繩子、小棒。

過程:

一、準備部分:復習幾何圖形。

1、辨認幾何圖形。

師: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圖形組成?

2、練習按圖形特征進行分類。

師:請小朋友把相同的圖形歸在一起。

二、出嘗試問題。

1、告訴幼兒今天來認識正方體。(出示正方體盒子)。

2、展開正方體盒子平面紙卡,要求幼兒看一看,(什么圖形)數(shù)一數(shù)(有幾個)、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3、提示記錄方法。

三、幼兒操作活動,教師巡回了解活動情況。

四、幼兒表達活動情況。

師:(指折成的正方體)它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圖形?你是怎么知道它們一樣大的?

五、教師講解。

通過演示、講解,讓幼兒知道正方體的名稱及最顯著的形狀特征。

1、數(shù)一數(shù):有六個圖形。

2、看一看:每個圖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每個正方形一樣大。

4、小結:正方體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1)幼兒講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體。

六、幼兒操作活動。

建構正方體,幼兒進一步感知正方體的特征。用塑料學具,拼裝成一個正方體。

師:請小朋友每人做一個正方體的'玩具,送給太空成的朋友。

教師巡回指導幼兒做好后,提示他們檢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體的,有沒有六個面,每個面是不是一樣大的正方形。

要求幼兒從一堆各種形體的拼圖積木中選一塊正方體積木,然后去找朋友拼圖。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十五

1、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通過學生的觀察、對比、小組討論,了解長、正方體的特點。

3、培養(yǎng)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空間觀念。

通過實物認識長、正方體,了解長(正)方體的特征。

一、復習提問。

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已經(jīng)學過哪些平面圖形?長方形和正方形各有什么特征?這兩種平面圖形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以前學過的這些圖形都是平面圖形,今天我們要認識兩種立體圖形——長方體和正方體。(板書課題: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

二、探究新知。

(一)新課引入:指著各種形體的教具提問,哪些物體的形體是長方體?請學生把長方體挑出來。在日常的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學生舉例。我們?yōu)槭裁窗堰@些形狀稱做長方體呢?長方體有什么特征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研究。

(二)認識長方體。

1.教師拿出火柴盒的模型,說明面、棱和頂點。

2.學生拿學具小組討論,并出示小組討論提綱,同時討論后填寫操作實驗報告。

面棱頂點長方體數(shù)量形狀大小數(shù)量長度數(shù)量位置。

(1)探究完成實驗報告。

(2)匯報討論結果。

(3)認識長方體的長、寬、高。

4.引導學生指出自己手中學具的長、寬、高,改變學具的位置,在指出長、寬、高。向學生說明長、寬、高根據(jù)長方體所擺的位置不同而改變。

5.練習:要求根據(jù)特征判斷下面圖形是不是長方體?并說出長方體立體圖形的長、寬、高是多少厘米。

(教具)。

(三)認識正方體。

1.學生找出正方體實物來獨立觀察,觀察后按提提綱獨立回答問題,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獨立觀察提綱:

(1)數(shù)一數(shù),正方體有幾個面?每個面是什么形狀?相對的面的形狀、大小有什么特點?

(2)摸一摸,正方體有多少條棱?它們的長度相等嗎?

(3)找一找,正方體有幾個頂點?獨立填寫實驗操作報告:面棱頂點正方體數(shù)量形狀大小數(shù)量長度數(shù)量位置1.班集體討論,訂正學生獨立完成的實驗報告,并完成教師板書,注意啟發(fā)學生自己總結正方體的特征2.比較長方體和正方體有何異同?相同點:6個面、12條棱、8個頂點。不同點:形狀、大小、長短不同,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面積都相等,12個棱長都相等。3.引導學生認識長、正方體的關系:

(四)新課小結。

這結課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還有什么問題?

三、看書質疑(略)。

四、鞏固練習。

(2)長方體的六個面都是長方形。()。

(3)正方體是由六個正方形組成的圖形。()。

(4)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十六

活動目標:

1、認識正方體與長方體,區(qū)別兩者的不同。

2、培養(yǎng)幼兒觀察比較和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正方體、長方體的積木各若干、每人一張作業(yè)圖、一張制作正方體的紙。

活動過程:

(1)、觀察:每人三塊積木(一塊正方體、兩塊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進行觀察,找出每塊積木在形體上的特點。如:三塊積木各有幾面?教師在幼兒觀察的基礎上告訴幼兒:六面都是同樣大小的正方體;長方體也有六個面,但不是每一面都是正方形,有的六面都是長方形,有的四面是長方形,兩面是正方形。取出兩種不同的長方體讓幼兒觀察。

(2)、找找正方體與長方體。幼兒在桌上的一堆積木中,根據(jù)教師的指令,拿出正方體或長方體的積木。

幼兒運用積木建構簡單物體。請幼兒數(shù)數(shù)自己用了幾塊正方體的積木,幾塊長方體的積木。

(3)、想一想。教室里、幼兒園里有那些東西像正方體,那些東西像長方體?

2、幼兒操作活動:

(1)、每人一張作業(yè)圖。數(shù)數(shù)每一個圖形是由幾塊積木組成的,并在旁邊的圈中寫上相應的數(shù)字。

(2)、每個幼兒用準備好的紙制作一個正方體。

3、教師點評幼兒操作結果,并對整個活動進行小結。兒童。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十七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3、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4、能認真傾聽同伴發(fā)言,且能獨立地進行操作活動。

長方體、正方體積木、紙盒。

正方形和長方形的硬紙片,正方形和正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和長方體的一個面的面積一樣大。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

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2、出示長方體、正方體,告訴幼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本活動的知識點多,都是概念性的,鞏固學習時,幼兒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為此,教者改變了傳統(tǒng)方式,根據(jù)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以幼兒熟識的實物為載體,使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及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發(fā)展。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幼兒更好地以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了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從而對周圍的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愿意探索的習慣。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十八

1、能叫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名稱,認識它們的主要特征。

2、進一步鞏固對正方形和長方形的認識,了解平面和立體的不同。

1、復習鞏固認識正方形和長方形。教師分別出示正方形和長方形,讓幼兒說出它們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3、發(fā)給幼兒(每組)長方體、正方體、正方形、長方形各一個,讓幼兒隨意擺弄,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它們有什么不同與相同。

4、教師與幼兒一起比較、總結:按順序數(shù)一數(shù),長方體有六個面,它的每一個面一般都是長方形,正方體也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正方形(用正方形和正方體的每個面重疊比較)它的六個面一樣大。

5、讓幼兒說出生活中見過哪些物體是長方體。哪些物體是正方體。

本活動的知識點多,都是概念性的,鞏固學習時,幼兒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為此,教者改變了傳統(tǒng)方式,根據(jù)教學目標另行設計了以幼兒熟識的實物為載體,使幼兒在看一看、摸一摸、動一動及游戲中,不知不覺地得到了發(fā)展。通過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可以使幼兒更好地以數(shù)學的眼光觀察、了解周圍的世界,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從而對周圍的事物產(chǎn)生好奇心,培養(yǎng)幼兒愿意探索的習慣。

數(shù)學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教案篇十九

1、使學生能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能辨認這些圖形。

2、通過引導學生對這些圖形進行初步的、形象的概括,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發(fā)展空間觀念。

3、組織學生活動,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欲望和創(chuàng)新。

課件,長方體、正方體實物,兩個學生一個相對面顏色相同的長方體(相對面可拆下),一個學生兩個小正方體,板書的小黑板條。

一、導入。

把小朋友帶來的物體都放在桌面上(四人一小組)。

你們的桌面上有許多的物體,請小朋友動手動腦把它們分一分,想想哪些物體應該放在一塊,為什么?(音樂停就停手)。

提問各別小組:你們?yōu)槭裁催@樣分哪?(因為一部分是長方體,一部分是正方體)。

二、新授。

1、認識長方體。

1)自主探知。

認識圖形是我們一年級的小朋友第一次遇上的內容,你們想學好它嗎?好,就讓我們先來認識長方體吧。

師手拿長方體實物教具,問:看到長方體,你們想學獲得些什么有關它的知識哪?(幾個面,每個面什么樣,各個面有什么特點,生活中哪些是長方體,長方體是不是每個面都是長方形)。

課件出示:摸一摸、數(shù)一數(shù)、看一看、比一比。

師:

摸,就是摸長方體的各個面,摸摸看有什么感覺。

看,就是看長方體各個面是什么樣的。

比,就是比各個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請同學們把這四個任務讀一讀。

比完后再請同學們舉一舉你周圍有長方體的例子。

由組長帶領小組成員討論。

師巡視,參與一些小組活動。

在比時,老師適當提示把它的六個面拆下來對比。

請小組代表發(fā)言:通過小組合作學習,你發(fā)現(xiàn)了長方體的哪些特點?

摸:面是平的。

數(shù):6個面(問:你們小組是怎么數(shù)的?)。

板書:6個面。

看:每個面都是長長的方方的或長方形。

比:學生可能說顏色相同的面一樣大,老師引導黃色的是長方體的哪兩面,紅色的呢,綠色的呢?也可能說上下,左右,前后一樣大。

課件演示并說明:上與下對著,左與右對著,前與后對著,這樣對著的面叫相對的面。相對的面怎么樣?(一樣大)。

板書:相對的面一樣大。

說:我們小組想到了————是長方體。

請三個小組代表分別匯報。

2)師出示。

可見長方體分兩種,一種是6個面都是長方形的.,另一種是四個面是長方形,兩個面是正方形的。

你們事來的長方體里有兩個面是正方形的例子嗎,找出來給組員看看。

3)課件演示,下面請同學們看屏幕,這是什么?

這個長方體可神奇了,他會變,仔細看,它怎么變。

長方體變得這么長還是?

長方體變得這么寬還是?

長方體變得這么高還是?

請同學們拿出正方體,小組開始討論。

請小組代表發(fā)言,問:在比的過程中,你們小組是怎么比的?(用兩個正方體比,畫一個面比,折一個面比,剪一個面比。)。

電腦演示6個面重合。

板書:(正方體實物)。

6個面。

每個面完全一樣。

:正方體的特點。

三、長方體與正方體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結合板書說明相同點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都有六個面,每個面都是平的,不同點是長方體只有相對面相同,而正方體每個面都相同。)。

三、練習。

1、書上“做一做”

實物長方體和正方體大家會辨認了,如果把它們畫在圖上,你們會辨認嗎?我這有道題。請一位同學把題目讀一遍。(投影)并請行做完的學生把書拿到投影儀上反饋。

2、拼一拼。

教師手上有二個小正方體我把它們拼在一起成了?現(xiàn)在請你們小組合作分別用勁個和4個正方體能拼出長方體?師巡視選取擺得好的在屏幕上投影展示。(有兩種情況并說明可以橫著擺也可以豎著擺)。

下面,請你們用8個小正方體拼一個大正方體,你們會嗎,試試看。

二、猜一猜物體的形狀。

老師有個百寶箱,里面裝著一些東西,看,你猜,老師手里拿著的東西是什么形狀的?

猜錯的同學別灰心,還有機會,看,這回老師手里拿個什么形狀?這回呢?

出示一個。

問:為什么都猜錯了?

可見要判斷一個物體是不是長方體,要看幾個面?

五,這節(jié)課你們學得開心嗎,都學到了哪些東西?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56914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