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張的哲學讀后感(專業(yè)2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7:16:16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專業(yè)23篇)
時間:2023-11-29 17:16:16     小編:紙韻

讀后感是培養(yǎng)閱讀興趣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的有效手段。讀后感的寫作需要我們表達自己對書中人物的情感和態(tài)度,展示情感的共鳴和思考。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推薦一些精彩的讀后感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提升自己的寫作水平。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一

哲學是對普遍而基本的問題的研究,這些問題多與存在、邏輯、知識、價值、理性、心靈、語言、意識等有關。

哲學是基于理性的思考,尋求掌握一種方法,去認識這個世界,解讀一些人生終極問題。

這部既嚴謹又不嚴肅的哲學史,更多的是通過對西方哲學史形而上學的梳理,向讀者給出了兩個結論:第一、形而上學走不通,形而上學的問題都沒有答案;第二,終極問題沒有答案,最聰明的人們追求到最后,不約而同地發(fā)現(xiàn)這是一條絕路。

我們不能因為辯證唯物主義就一味地批判形而上學的孤立、片面、靜止。也要看到各種哲學體系或理論的時代性,以及在其時代背景下為人類認知世界、反思生命意義所作出的巨大貢獻。

與其說是一種理論體系,倒不如理解為一種方法論來的更讓人容易接受。但對于普通大眾來說,如何生活并不需要一套完整的哲學理論體系。每個人生階段可能會有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發(fā)自本能的哲學感悟以及對哲學經(jīng)驗的思考。

人生的意義沒有標準答案。

就目前來說,我覺得關注現(xiàn)實比思考未來顯得更加重要——珍惜生命,珍惜當下,珍惜眼前人。

但不管是否以哲學思想來指導人生,必須要承認的是,這本書都不失為一部有趣的著作。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二

起初買這本書的時候是被它的外表所吸引,更覺得它很個別,新穎的外表卻是一本哲學書,它很吸引我。這本書的作者是楊昌溢,起初他是一位博主,偶爾也會看看他所寫的一些東西,看他寫的東西,你往往會有共鳴。

其實現(xiàn)在不是很喜歡讀一些名人名作,這本香蕉哲學如果你第一次拿到它的時候,你會覺得很少的文字,這里面沒有主人公,沒有吸引人的情節(jié)故事,你讀完它甚至會花很長的時間,因為這里面沒有什么所吸引著你想要迫切讀完,他就是一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看完以后在任何方面你都會共鳴,甚至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對生活、家人、愛情等等,感覺很輕松卻又是很有分量的詞語。我喜歡他書中的這樣一句話,我們生活中實際擁有的,總比我們想象中的多。

現(xiàn)在的生活,我們總是在埋怨,埋怨一些所謂的不公或者自己比別人缺少的那一部分。這樣的我們怎么可能開心,怎么可能去熱愛和珍惜你所擁有的。如果我們心里能在多一雙眼睛就好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往往是表面,如果我們再去仔細想,用你的心去看的話,希望你看到的第一眼永遠是好的一方面,凡事都有利弊,你自己取決了你更偏向于那一方。

生活本應該就是輕松的,你輕松的去面對每一件事,順其自然,凡事都有自己存活的方式,我們的人生,自己的人生永遠都在你的手里,順其自然的按照大的軌道和方式去存活,在這里面去任其發(fā)揮你自己,人既然來到這個世界上,就要努力讓這個世界有你的痕跡。不一定非要做偉人被人人歌頌與銘記,你可以做到但凡與你有過交際的人都能知道你不平凡,你是你自己,獨特個別但是不乏共性。

人生這條路,你可以走的很慢,但是永遠不要走回頭路。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三

深夜推薦喜歡哲學的2套收藏書,羅素《西方哲學史》和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羅素《西方哲學史》按照邏輯的次序,從古希臘師徒三圣賢開始,淺顯易懂陳述到歐洲文藝復興的近現(xiàn)代哲學家思想流派。

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開創(chuàng)非理性主義先河,以學術論證的方式探討認為生命意志存在的價值。

哲學可以影響到方方面面,從國家意志到個人生活,包括創(chuàng)造性科學、藝術、音樂、文學、意志力學、美學,甚至是戰(zhàn)爭;包括幸福、快樂和孤獨!當然,哲學的思想光輝也是不著一物的來到人間,閃動著生命和真理的光輝。

文化有體系,思想有喜好。每個哲學家創(chuàng)造的知識體系架構也可以影響到個人,古希臘三賢是顛覆性的進步;近代叔本華是尼采和托馬斯·曼的啟發(fā)著,羅素是悲劇和誤解性看待尼采的(包括尼采被希特勒褻瀆),以及后來尼采和瓦格勒鬧掰,而叔本華和尼采卻又鄙視和顛覆康德和黑格爾,中間這些卻與他們所處的時代休戚相關,這中間也許就是:一個不懷偏見的人,就是哲學家的外行。

超越時代,也許是對我們最低的要求,也是最高的要求!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四

哲學可以看作一種尺度。這種尺度的作用在于,從理性存在物本身出發(fā),去尋找理性的本質以及自存與世界其他存在物的關系。哲學是有邏輯系統(tǒng)的宇宙觀。哲學是定性、定邏輯地認識宇宙整體變化規(guī)律的學問。科學則是在哲學對宇宙的定性、定邏輯的基礎上分科認識宇宙中的各部分即萬事萬物的定量變化規(guī)律的學問。

最近讀了(美)維爾.杜蘭特著的《哲學的故事》一書,受益匪淺。這本書著重描述了人類史上數(shù)十位著名哲學家的境遇、情感與生平,因之,我覺得它并不該被看做是一部哲學史,而應該看做是一部關于哲學家的故事。威爾·杜蘭特以蘇格拉底的謙遜、伏爾泰的洞察力和恒心、羅素的冷靜,用生動幽默的文筆,將哲學思想融合于血肉之軀,記述了從蘇格拉底到約翰·杜威等有史以來的主要哲學家,讓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用最有趣的方法讀懂漫長的哲學發(fā)展和艱深的哲學精髓。這些故事本身奇巧而有趣,加上作者娓娓動聽的敘述,使它變成了一部極富魅力的人文經(jīng)典。該書自問世以來,一直暢銷不衰,給熱愛哲學但又心存敬畏的讀者們敞開了一扇親切的大門。

學、政治和玄學。他雖然是柏拉圖的徒弟,但亞里士多德和柏拉圖的思想?yún)s不一樣,他認為實在界乃是由各種本身的形式與質料和諧一致的事物所組成的。他也是西方哲學的領導者,領導著大家走向真理而又真實的殿堂。

在這本書中一位位非常有名的哲學家?guī)Ыo人們的感覺也是不同的,有些是樂觀的,有些是悲觀的;有些是封建的,有些是開放的;有些是信仰佛神的,有些則是無神論者。他們的認識世界,認識社會的觀點都不一樣,但都存在著意義,對于某些人來說,亞里士多德的理論更適于他的人生,但對于另一些人來說,柏拉圖的思想才更了解他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所以哲學也并不存在對與錯。

其實哲學往往就在我們身邊,關鍵在于能不能發(fā)現(xiàn),能不能好好的去體會,哲學的魅力,琳瑯滿目,光華深邃,我們必須更多的琢磨和思考。在這些大師們面前,我們肅穆,我們敬畏,我們仰望,我們沉思,以冀靈魂的洗練與升華。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五

對于客觀經(jīng)驗領域,也就是對于我們能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世界,最好的研究方法是“基于經(jīng)驗主義和實用主義的、可證偽的理論”。說白了,就是科學。作為現(xiàn)代人,拒斥科學方法和科學成果是不可能的。

對于“世界的本質到底是什么”的問題,這里沒有標準答案,愿意相信什么都可以??梢韵嘈挪豢芍?、相信先天認識形式,也可以像中國的一些哲學家那樣,相信真理不能說,是主觀的、非理性的,只能靠領悟,還可以相信世界是一場大夢,或者相信宗教信條。也可以這么說:世界的本質就是我的信念。我相信世界的本質是什么,它就是什么。

“人生的意義是什么”這也是一個信仰問題。

參差多態(tài),乃幸福之本源啊。

那么,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人生意義?

我認為最有效的辦法,是逼迫自己直面死亡。

我們問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其實就是在給自己的人生找一個目標,就是在問:“我為什么活著?”這也就等于在問:“我為什么不立刻自殺?”加繆說過:“真正嚴肅的哲學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自殺?!?/p>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六

雅克·拉康(1901-1983)是法國精神分析學派最受爭議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最有獨立見解的哲學家和心理學家,被稱為“法國的弗洛伊德”,他對弗洛伊德的批判和肯定在哲學界和心理學界曾掀起軒然大波?,F(xiàn)如今雅克拉康的理論不僅在文化研究及藝術批判中被廣泛應用,同時在心理學,政治學,傳播學,教育學等領域也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最初選擇《大哲學家的生活與思想——拉康》這本書是因為拉康與弗洛伊德的“淵源”甚深,可以說拉康哲學是對弗洛伊德重建,而《拉康》這本書也讓我對拉康哲學以及拉康對弗洛伊德的解讀有大致的了解。

但是拉康這位超現(xiàn)實主義的理論家具有挑戰(zhàn)性的寫作風格或者說語言風格使得格爾達·帕格爾等各種領域的作家對其的闡述是不一的,或許就像拉康自己強調(diào)的一樣他的“作品”并不是為了傳播信息,而是為了“啟發(fā)”,如果你想充分了解他的思想只能坐著時光機去聽他的“研討班”,在那里你所獲得的是任何閱讀都無法給予的。

拉康在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時運用現(xiàn)代結構主義的概念,這一方法對20世紀后半葉精神分析的影響是不可替代的,而且對當代人文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都產(chǎn)生了巨大的影響。拉康將精神分析運動分為三個時期。首先是弗洛伊德對精神分析的最初發(fā)現(xiàn),其次是拉康所描述的“自我心理學”派對弗洛伊德的遺忘(或壓抑),第三則是拉康自己的“回到弗洛伊德”。為了更進一步深入弗洛伊德的思想拉康將自己的目光轉向哲學領域,同時這也將眾多精神分析領域的思想家引入了哲學領域。

《大哲學家的生活與思想——拉康》這本書一共包括了五個章節(jié),其中讓我深有感觸的是第一章節(jié),拉康提出的“我是他人”。這個矛盾的論題如同一條繩索貫穿拉康的作品和思想。()從我們呱呱落地的那一刻起,我們已習慣我是“我”,那么為什么在拉康看來我是“他人”呢?拉康在研究此類問題時用弗洛伊德的《夢的解析》開辟了新道路?!按宋曳潜宋摇?,“我”通過在潛意識的夢以及主體迷惑的情緒和情感中發(fā)現(xiàn)了另一個主體,對拉康來說精神分析的基礎便是存在于這一事實之中。

《拉康》這本書結合了法國著名的精神分析學派哲學家拉康的思想形成和發(fā)展,以及他的思想與精神分析學的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和以列維一斯特勞斯為代表的法國結構主義思潮之間的傳承關系,以簡潔明晰的語言,對拉康影響巨大而又備受爭議的基本思想進行了介紹。對鏡像階段論,從結構主義語言學的角度對無意識、愿望、本能等問題進行了剖析,以及對精神分析學中語言和言語的意義和作用問題展開了研究。

哲學是一門永無止境的學問,拉康哲學只是其中的一小份子但是他的成就卻是不可磨滅的,這個曾經(jīng)被人視為“冒失鬼”遭人詬病的“法國弗洛伊德”正在為人類開啟另一個哲學世界。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七

七月七剛過去,老牛破車的故事不知又被說過多少次;小兒女們似睡非睡的聽著;也許還沒有聽完,已經(jīng)在夢里飛上天河去了;第二天晚上再聽,自然還是怪美的。但是我這個老牛破車,卻與“天河配”沒什么關系,至多也不過是迎時當令的取個題目而已;即便說我貼“謊報”,我也犯不上生氣。最合適的標題似乎應當是“創(chuàng)作的經(jīng)驗”,或是“創(chuàng)作十本”,因為我要說的都是關系過去幾年中寫作的經(jīng)驗,而截至今日,我恰恰發(fā)表過十本作品。是的,這倆題目都好??墒?,比上老牛破車,它們顯然的缺乏點兒詩意。再一說呢,所謂創(chuàng)作,經(jīng)驗,等等都比老牛多著一些“吹”;謙虛是不必要的,但好吹也總得算個毛病。那末,咱們還是老牛破車吧。

除了在學校里練習作文作詩,直到我發(fā)表《老張的哲學》以前,我沒寫過什么預備去發(fā)表的東西,也沒有那份兒愿望。不錯,我在南開中學教書的時候曾在??习l(fā)表過一篇小說;可是那不過是為充個數(shù)兒,連“國文教員當然會寫一氣”的驕傲也沒有。我一向愛文學,要不然也當不上國文教員;但憑良心說,我教國文只為吃飯;教國文不過是且戰(zhàn)且走,騎馬找馬;我的志愿是在作事——那時候我頗自信有些作事的能力,有機會也許能作作國務總理什么的。我愛文學,正如我愛小貓小狗,并沒有什么精到的研究,也不希望成為專家。設若我繼續(xù)著教國文,說不定二年以后也許被學校辭退;這雖然不足使我傷心,可是萬一當時補不上國務總理的缺,總該有點不方便。無論怎說吧,一直到我活了二十七歲的時候,我作夢也沒想到我可以寫點東西去發(fā)表。這也就是我到如今還不自居為“寫家”的原因,現(xiàn)在我還希望去作事,哪怕先作幾年部長呢,也能將就。

二十七歲出國。為學英文,所以念小說,可是還沒想起來寫作。到異鄉(xiāng)的新鮮勁兒漸漸消失,半年后開始感覺寂寞,也就常常想家。從十四歲就不住在家里,此處所謂“想家”實在是想在國內(nèi)所知道的一切。那些事既都是過去的,想起來便象一些圖畫,大概那色彩不甚濃厚的根本就想不起來了。這些圖畫常在心中來往,每每在讀小說的時候使我忘了讀的是什么,而呆呆的.憶及自己的過去。小說中是些圖畫,記憶中也是些圖畫,為什么不可以把自己的圖畫用文字畫下來呢?我想拿筆了。

但是,在拿筆以前,我總得有些畫稿子呀。那時候我還不知道世上有小說作法這類的書,怎辦呢?對中國的小說我讀過唐人小說和《儒林外史》什么的,對外國小說我才念了不多,而且是東一本西一本,有的是名家的著作,有的是女招待嫁皇太子的夢話。后來居上,新讀過的自然有更大的勢力,我決定不取中國小說的形式,可是對外國小說我知道的并不多,想選擇也無從選擇起。好吧,隨便寫吧,管它象樣不象樣,反正我又不想發(fā)表。況且呢,我剛讀了nicholasnickleby(《尼考拉斯·尼柯爾貝》)和pickwickpaper等雜亂無章的作品,更足以使我大膽放野;寫就好,管它什么。這就決定了那想起便使我害羞的《老張的哲學》的形式。

形式是這樣決定的;內(nèi)容呢,在人物與事實上我想起什么就寫什么,簡直沒有個中心;這是初買來攝影機的辦法,到處照像,熱鬧就好,誰管它歪七扭八,哪叫作取光選景!浮在記憶上的那些有色彩的人與事都隨手取來,沒等把它們安置好,又去另拉一批,人擠著人,事挨著事,全喘不過氣來。

這一本中的人與事,假如擱在今天寫,實在夠寫十本的。

在思想上,那時候我覺得自己很高明,所以毫不客氣的叫作“哲學”。哲學!現(xiàn)在我認明白了自己:假如我有點長處的話,必定不在思想上。我的感情老走在理智前面,我能是個熱心的朋友,而不能給人以高明的建議。感情使我的心跳得快,因而不加思索便把最普通的、浮淺的見解拿過來,作為我判斷一切的準則。在一方面,這使我的筆下常常帶些感情;在另一方面,我的見解總是平凡。自然,有許多人以為文藝中感情比理智更重要,可是感情不會給人以遠見;它能使人落淚,眼淚可有時候是非常不值錢的。故意引人落淚只足招人討厭。憑著一點浮淺的感情而大發(fā)議論,和醉鬼借著點酒力瞎叨叨大概差不很多。我吃了這個虧,但在十年前我并不這么想。

假若我??恐星椋苍S我能寫出有相當偉大的悲劇,可是我不澈底;我一方面用感情咂摸世事的滋味,一方面我又管束著感情,不完全以自己的愛憎判斷。這種矛盾是出于我個人的性格與環(huán)境。我自幼便是個窮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親的影響——她是個愣挨餓也不肯求人的,同時對別人又是很義氣的女人。窮,使我好罵世;剛強,使我容易以個人的感情與主張去判斷別人;義氣,使我對別人有點同情心。有了這點分析,就很容易明白為什么我要笑罵,而又不趕盡殺絕。我失了諷刺,而得到幽默。據(jù)說,幽默中是有同情的。我恨壞人,可是壞人也有好處;我愛好人,而好人也有缺點。“窮人的狡猾也是正義”,還是我近來的發(fā)現(xiàn);在十年前我只知道一半恨一半笑的去看世界。

有人說,《老張的哲學》并不幽默,而是討厭。我不完全承認,也不完全否認,這個。有的人天生的不懂幽默;一個人一個脾氣,無須再說什么。有的人急于救世救國救文學,痛恨幽默;這是師出有名,除了太專制一些,尚無大毛病。不過這兩種人說我討厭,我不便為自己辯護,可也不便馬上抽自己幾個嘴巴。有的人理會得幽默,而覺得我太過火,以至于討厭。我承認這個。前面說過了,我初寫小說,只為寫著玩玩,并不懂何為技巧,哪叫控制。我信口開河,抓住一點,死不放手,夸大了還要夸大,而且津津自喜,以為自己的筆下跳脫暢肆。討厭?當然的。

大概最討厭的地方是那半白半文的文字。以文字要俏本來是最容易流于要貧嘴的,可是這個誘惑不易躲避;一個局面成事實可笑,自然而然在描寫的時候便順手加上了招笑的文字,以助成那夸張的陳述。適可而止,好不容易。在發(fā)表過兩三本小說后,我才明白了真正有力的文字——即使是幽默的——并不在乎多說廢話。雖然如此,在實際上我可是還不能完全除掉那個老毛病。寫作是多么難的事呢,我只能說我還在練習;過勿憚改,或者能有些進益;拍著胸膛說,“我這是杰作呀!”我永遠不敢,連想一想也不敢。“努力”不過足以使自己少紅兩次臉而已。

寫成此書,大概費了一年的工夫。閑著就寫點,有事便把它放在一旁,所以漓漓拉拉的延長到一年;若是一氣寫下,本來不需要這么多的時間。寫的時候是用三個便士一本的作文簿,鋼筆橫書,寫得不甚整齊。這些小事足以證明我沒有大吹大擂的通電全國——我在著作;還是那句話,我只是寫著玩。寫完了,許地山兄來到倫敦;一塊兒談得沒有什么好題目了,我就掏出小本給他念兩段。他沒給我什么批評,只顧了笑。后來,他說寄到國內(nèi)去吧。我倒還沒有這個勇氣;即使寄去,也得先修改一下??墒撬炔桓嬖V我哪點應當改正,我自然聞不見自己的腳臭;于是馬馬虎虎就寄給了鄭西諦兄——并沒掛號,就那么卷了一卷扔在郵局。兩三個月后,《小說月報》居然把它登載出來,我到中國飯館吃了頓“雜碎”,作為犒賞三軍。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八

我認為《西方哲學史》是一部學術著作,但也是一部科普佳作。

我還記得在接觸哲學之前,“哲學”這個概念似乎與我的生活相距甚遠。通過高中政治課的學習,我發(fā)現(xiàn)“哲學是什么”這個問題有無數(shù)的答案,我最贊成“哲學是智慧之學,是一種看待這個世界的角度,是一種思維方式”。

通過閱讀《西方哲學史》,我更加對此有所體會。古希臘著名哲人亞里士多德有許多論調(diào)在今人看來與事實不符,但在當時人們對這個世界認識有限的情況下,哲人們能積極去探索、辯論的濃厚學術風氣卻是令人欣慰的。況且亞里士多德犯下的錯誤并未影響其“哲學家”的名號,反而激勵更多哲學家去思考。因而產(chǎn)生了分歧,一個新的思路產(chǎn)生了,一個新的“哲學體系”也就產(chǎn)生了。這也驗證了我的想法。當然也驗證了發(fā)展觀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發(fā)展的”這一觀點。

在我看來,我們閱讀《西方哲學史》的目的,不在于揪住前人的小辮子不放,嘲笑他們犯下的看似愚蠢的錯誤,而在于從先賢的曲折之路中拾取遺漏的養(yǎng)分。例如德謨克利特的原子論,就與今天的原子論非常相似。但最吸引我的還是在他之前的芝諾。

在漫威大片《復仇者聯(lián)盟4》中,復仇者聯(lián)盟的成員們進入量子領域從而實現(xiàn)時空穿越,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到,穿越的前提是鋼鐵俠的“莫比尤斯環(huán)”模型實驗成功了。實際上莫比尤斯環(huán)本身是一個悖論。一個環(huán)本該有兩個面,但莫比尤斯環(huán)永遠只有一個面,從外面進去的物體又將回到外面,這也是有關“變化”的一個悖論。同樣的,芝諾提出了“運動不可能”悖論。最有趣的是“飛矢不動”——一支射向靶子的箭在任何既定的瞬間都在一個確定的空間位置上——也就是說,它是靜止的或者零運動的,但零的總和不可能產(chǎn)生運動。這涉及到物理學中的時間與空間觀念,與今天令人費解的量子力學有著共性,似乎我們也處在一個“莫比尤斯環(huán)”中,古人未能解決的難題被歷史長河洗刷沉底后,又被今人淘出思考,不禁令人感慨。

既然哲學教會我們思考,那亞里士多德肯定不僅有錯誤理論,一定也有正確的理論。原來,他在數(shù)學邏輯上有著突出貢獻。他指出定義必須用先存在于所定義事項的某種東西來表述,實際上就是講的是與定義有關的邏輯順序,即先有事物本身再有定義。這種認識比19世紀的數(shù)學家們領先了千年。歐拉也曾說過“我決然不是先想到行列式的運算規(guī)則才提出行列式的”。

可見接觸哲學以后,我們思考問題變得客觀,因為一切事物本身存在著矛盾與統(tǒng)一,我們不能非黑即白,對與錯只是每個人各自的理解與看法。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九

這本書非常棒。

我是稻盛和夫的粉絲,我看了很多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并且嚴重認同先生的經(jīng)營哲學。知和行,到我這似乎就斷開了,學了不少,但能踐行的卻微乎其微,慚愧啊,不是真知,只能算“見過”而已。

忘記了是誰推薦的《干法》,這是閱讀稻盛和夫先生的第一本書,是曹岫云先生翻譯的,后來也閱讀了其他人翻譯稻盛和夫先生的著作,對于稻盛和夫的經(jīng)營哲學的認識絕對沒有曹先生到位。

我一直以為曹先生不過是個翻譯家,大概對日語比較在行,沒想到曹先生對陽明心學理解如此深刻,窺一斑而知全豹,看見曹先生之于國學,亦是大師級的人物。

將陽明心學與稻盛和夫的經(jīng)營哲學一比較,兩箱輝映,令人豁然開朗。”致良知”不就是“作為人,何為正確”?真我是心,心之本質就是良知。從心出發(fā),方向對了,離目標就近了。

陽明心學這幾年也在學習,學得頭昏腦脹,一頭霧水。稻盛和夫的著作也一直在學習,卻收獲甚少。曹先生此書,孟夏的一桶涼水,醍醐灌頂,突然驚醒,但愿這種收獲會伴我終生,而不是一時之快。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十

說起哲學,它似乎總是給人一幅高高在上,古板深奧的面孔。這個詞匯總是承載了許多人生與世界的問題。讓人為之苦行求索,苦想冥思。也許我們都會產(chǎn)生這樣的疑問。哲學是什么?是舊書中艱深晦澀的文字,還是神圣不容褻瀆的真理呢?當然,看到這本書的書名,也許會覺得難以理解。但是,這本書既不是難以理解的學術專著,更不是千篇一律的心靈雞湯。而是以一個閱讀者的視角向我們講述哲學對我們生活的意義。

古今中外,能夠讓眾人皆知的哲學家或許寥寥無幾,但他們的哲學思想?yún)s在生活中無處不在。哲學對于他們來說,是一種信仰;而對于我們來說,是一份慰藉。而這份慰藉并不來源于宇宙深處,而來自于我們內(nèi)心。

真正的哲學,往往是從最普通的生活中去提煉,并用最樸素的思想給予我們最溫暖的慰藉:當我們無法得到認可,我們求助于內(nèi)心的堅持,于是我們從信心中得到慰藉;當我們感到生活無趣,我們求助于書本,于是我們從精神中得到慰藉,當我們遭遇挫折,我們訴諸內(nèi)心,于是我們從內(nèi)心的安寧中得到慰藉;當我們遭遇困難,我們于是我們從拼搏中獲得慰藉。他們用哲學為生命作禮贊,用超脫的慰藉詮釋生命。也許,他們的哲學我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至少讓我們對生命有了全新的認識,讓我們對生活做出最好的定義。

書中,作者對哲學給予了這樣的描述:哲學的任務就是幫助我們解讀自己弄不清楚的痛苦與欲望的脈搏,從而讓我們摒棄錯誤的方案,制定的幸福的計劃。作為一個哲學外行的我,也許會難以完全理解哲學帶給我們生命與生活的意義,但是,生活無處不慰藉。哲學家把他們的生活體驗講成了一個個具有普遍意義的故事。與其說是我們從他們的智慧中尋找慰藉,不如說是我們在對自己的生活的了解中得到了慰藉。實際上,哲學的意義遠沒有想象中的那樣艱澀高深,只是把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加在一起,組合成了充滿智慧的哲理。

要知道,這世上任何一種哲學都無法讓你的心靈得到滿足,這世上任何一本書也不會帶給你幸福,但是他們會用思想和文字悄悄地告訴你,讓你成為真正的自己。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十一

先哲中很重要的思想之一,就是人與世界的連接感,也就是宇宙心。小時候讀的時候不懂,現(xiàn)在慢慢有一點感悟,記錄下來。

從基因角度,人對自己的同類同胞,更容易有一種一體感。所以我們看到“黑眼睛黑頭發(fā)黃皮膚”直接就能把自己代入。相同的文化背景使得“龍的傳人”這種富有中華神話色彩的詞語也能抓住人心。

自然界有很多景色,能激發(fā)出人類共通的情感。小時候學的古詩往往一下子就浮現(xiàn)出來……在水邊看月亮想到“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在一場聚會后會唏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在睹物思人時想到“亭中枇杷樹,今已亭亭如蓋矣”。在這些時候我們都和古人對話了。

天地之間,這情非我獨有,有人陪我或者我陪著他感同身受。

這種感覺往往是看一些藝術作品帶來的感受。比如《無問東西》把幾個跨越時間的故事通過人的關系串聯(lián)起來,你是我的延續(xù)。《尋夢幻游記》“死亡并不是終點,遺忘才是”。一些油畫或是小說,比如圣殤,活著,描繪戰(zhàn)爭,一眼讓人感受到了痛苦,于是更珍惜如今的和平。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十二

《哲學片斷》是克爾凱郭爾以約翰尼斯·克利馬克斯為筆名,自己為出版人的書?!墩軐W片斷》一書出版后,始終無人問津,就連克爾凱郭爾本人都自嘲,“本來我寫這些東西似乎應該使頑石哭泣,但它們卻只是使我的同時代人發(fā)笑”。直到克爾凱郭爾去世半個世紀之后,他的思想才被人們所發(fā)現(xiàn)。我抱著認識克爾凱郭爾的念頭去讀這本書。

翻開書頁,首先看到的是這樣的一句話,“永恒意識能否擁有一個歷史的出發(fā)點?這樣的出發(fā)點如何能夠超出歷史的關切之外?一個人能否將永恒福祉建立在歷史知識之上?”剛開始看覺得有點難以理解,假如永恒意識擁有一個歷史的出發(fā)點,那么為什么這個出發(fā)點怎能夠超出歷史的關切之外呢?時代是不斷的變遷的,永恒福祉又怎么會存在呢?即便它是存在的又為什么會建立在歷史知識之上?抱著這樣諸多疑問,我開始看這本書。

作者由“真理是否可教?”這個問題開始論述。說實在的,就單單這一個章節(jié)我就看了兩遍,第一遍直接的就被作者給繞暈了,看了第二遍才有一點點的理解,沒錯就是一點點。在我的觀點看來,文章以真理、教師、弟子、瞬間和自身這五個詞來展開。真理是否存在在自身之內(nèi)?真理如果存在于自身之內(nèi),那么真理似乎便是不可教的,因為真理便存在你自身之中了,又怎么談得上“教”呢?教師的存在便是一個偶因,是一個提醒你,真理便在你自身之中,讓你回憶起你曾知道的。()“在我發(fā)現(xiàn)我自己在不自知的情況下從來都擁有真理的那一瞬,那個瞬間已經(jīng)被隱藏在永恒之中、被永恒吸收掉”真理在被發(fā)現(xiàn)的那一瞬,又消失了,你無法找到它,但它又無所不在。

假如真理并不存在于自身之中,那么反過來說,自身中存在的就是謬誤,而教師要成為學生的偶因,就得提醒學生轉身去發(fā)現(xiàn)自身的.謬誤,并帶給學生條件,讓其自己決定是否從謬誤中超越出來,因此在你決定的那一瞬,便具有決定性意義。這個瞬間又有別于別的其它瞬間,這個瞬間被永恒所充滿,作者把這個瞬間叫做“時候滿足”。在這個瞬間發(fā)生之前,人們所處的狀態(tài)稱之為“非存在”,知道這個瞬間發(fā)生了,人們才能稱之為“存在”,而這個瞬間又指的是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讓你理解到你身處于謬誤之中,你要超越出來。

那么回到剛開始時我的疑問,“永恒意識”是否能理解為真理呢?真理的本身便帶有永恒的性質。所謂的“歷史的出發(fā)點”則理解為自身呢,真理存在于自身之中,只是我們并不知道罷了,既然早已存在,那么理解為歷史的出發(fā)點似乎也就沒什么問題了吧。永恒的福祉,理解為,作為一個獨立的、意識到自身存在意義的人活著。而真理就是讓我們明白什么才能稱之為人。

因此,在我認為,學習便是不斷發(fā)現(xiàn)自我的過程,教師所能給我們的只是一個提醒的作用,在意識到了自己本身所存在意義的那一瞬,人才能稱之為人。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十三

11月1日把稻盛和夫的人生哲學《干法》看完了。是繼《活法》、《心法》的最后一本。三本書很好地教會了為人處世的道理,怎么樣工作,如果更好的成功。

《干法》這本書主要講述的是關于工作的。要熱愛工作,畢竟工作才有錢賺;要投入的工作,而不是混日子,畢竟混來混去是自己的人生;要持續(xù)的工作,要珍惜時間,要出色地完成工作,盡可能地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創(chuàng)新更好地完成工作。

生活中,要定個高目標,向著目標不斷努力。始終保持正能量的心態(tài),專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堅持下去。剩下的交給時間,時間會給出答案,自己想要的生活也會越來越好,一切都會成為現(xiàn)實。

書中講了很多道理,的確是這樣的。有個朋友,他專注善于鉆研,心態(tài)而且好。在當業(yè)務員的時候,就頗受領導器重,當了主任以后,更是善于鉆研。很多人不懂的問題,其他主任可能不知,但是他總是可以信手拈來,可見專注精神多么的可貴啊。

讀書是為了明事理,是為了豐富自己的經(jīng)驗或經(jīng)歷,讀得多了,懂得多了,看待問題角度就不同了,就更全面了,解決問題就相對簡單了。

希望每個人都能更好地做自己,并能更好地生活。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十四

讓我想到校園戀愛,老師說,談戀愛影響學習,其實分析下,也是挺有道理的,別說談戀愛的人影響學習,就連路上看的人都影響學習,而且還會影響班的團結,本來在理科班的女生就很少,跟別說可以談的。

本書并不是教我們?nèi)绾巫纺信笥?,或者更加吸引女孩子,而是我們的愛情觀。

其中愛情觀的影響,其中初戀顯得非常關鍵,可以直接影響到我們的愛情觀,有好的愛情觀,哪怕戀愛失敗,接下來面對的依然會成功。

談戀愛的過程,首先就會出現(xiàn)拋媚眼,關于對象的一舉一動,會創(chuàng)造很多的場景,在這一系類中,可以提升我們很多本能,會讓人變得更加積極,做一個積極向上的人。

我們首先要懂得對愛與被愛的區(qū)別,當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我們就會想著如何給予對方,人家說,被愛是幸福的,這個要看被誰愛。而女孩子對愛的態(tài)度,會選擇購買化妝品,美容美甲等,從里到外打扮一番。而男的會選擇如何成就一番事業(yè),做出好的成績,展示自我的能力。

而現(xiàn)在的人逐漸失去了戀愛的本能,原因很多,比如成就不夠,人家怎么會看上我們呢?所以很多人就采用去關注身邊的人,突然發(fā)現(xiàn)一個令自己心儀的女孩的時候,就會開始關注她,然后關注她的朋友,特別是身邊有沒有異性的朋友,確定之后,就可以從里到外地打扮一番,就讓我想到那么一個故事,送人玫瑰手里余香。因為玫瑰美麗,開始審視自我,慢慢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逐漸地改變自己,讓自己更加了解自己,使得身邊的人愛自己,接受自我,也是陳果說的,當你成為光的時候,不管對方如何,你依然可以照亮,也就是說我們要有正能量,可以感染對方。這就是愛與被愛的'相互轉化,愛讓我們變得更加優(yōu)秀。

因為愛是我們變得更加有激情,那么我們就要了解愛情與激情的區(qū)別。

我們看電視中,都是看著男女主角戀愛的過程,直到他們進入婚姻的殿堂,而接下來的事情呢?就很少,陳果表示:進入婚姻之后,就是兩個人相互協(xié)調(diào)的過程,爭論不休,再協(xié)調(diào),還有一種就是離婚。也就是我們?nèi)绾尉S護愛情的問題,我們經(jīng)常會看到有些人有一個漂亮的伴侶,過了幾天又換了另一個,使得我們羨慕不已。其實這個是他們不懂地經(jīng)營愛情,就好像挖井一樣,沒有足夠的耐心,也就是外實內(nèi)虛。

這些都是激情的過程,就好像是奧運會,李寧把奧運圣火點燃的過程,而愛情卻是如何讓火燃燒地更久。

那我們?nèi)绾巫寪圩叩酶媚??我們都知道人是會越來越老的,那么如何讓此變得更加有價值呢?那就是我們一起成長,在內(nèi)在的修養(yǎng),有一天可以告訴大家,我過得很幸福,時間過得很充裕,因為愛,我們更懂得珍惜,奮斗,追求的意義,也就是說如何把有意義的是做得有意思,把有意思的事做得有意義。

好的愛情就是讓我們通過愛,發(fā)現(xiàn)對方,關注對方,幫助對方,無私地付出,從而得到幸福,發(fā)現(xiàn)自我,讓自己愛上自我,讓自己變得更加自信,從而讓身邊的人愛我們,從而產(chǎn)生愛的火花。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十五

說實話,看這書絕對是對自己精神的挑戰(zhàn),真慶幸我沒有崩潰,而且能在此提起拙筆,感嘆一下自己的愚見。

尼采那“上帝已死”的呼聲宣稱必須將以宗教信仰為基準的道德觀和價值觀徹底摧毀。他提出重新評估一切價值體系,主張以人自身作為自己存在的意義和價值的基礎。他那顛覆性的思想震撼了一代又一代的哲學家、思想家和藝術家們。

書中有尼采的很多關于道德的觀點,最為強烈的是批判宗教性的“奴隸式道德”。以此同時,尼采還提出了“超人”的英雄主義的哲學人生觀。

中西方文化存在著明顯的差異,例如關于“道德”,兩者就差別甚大,然而,關于“超人”這一說,中西方卻有著相似之處。尼采主張個性張揚,最大限度發(fā)揮個人的潛能意志去開發(fā)創(chuàng)新人生,享受努力奮斗的成就,即使是失敗,只要永遠在奮斗,也是最有價值的自我實現(xiàn)。

他的英雄主義,不難讓我們想起中國《周易》中的偉大名句:“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同尼采的生存哲學和主張一樣,強烈的影響或改變了許多名人的思想和生活。對我們常人來講,又何嘗不是值得再次品味和重讀的勵志箴言呢!

很少有人,甚至沒有人能再及尼采,但至少,我們,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的遠些。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十六

丹納認為理解藝術品本質的方法應首先基于認定一件藝術品不是孤立的,應該有聯(lián)系地去理解,尋找出它所從屬的,從而,從總體上去理解。

而想要更好地理解一件藝術品,還要聯(lián)系起藝術家本身。例如說藝術家的生活環(huán)境,時代背景,甚至是信仰或身邊的朋友的氛圍。在同一個時代的大背景底下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們所創(chuàng)造的藝術品都有其時代所突出的普遍性。

一件藝術品所從屬的第一個總體是作家的全部作品。一我的理解是每個藝術家他們自己的獨特的風格,而這風格會見之于他所有的作品,我想這當然也會見之于其中一件藝術品之中。

然而,丹納認為一件藝術品所從屬的第二個總體是藝術家他所隸屬的同時同地的藝術宗派或藝術家家族。

到第三個步驟時,一件藝術品還從屬該藝術家庭本身還包括在一個更廣大的總體之內(nèi),那個在它周圍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會。

丹納認為一切藝術都要有一個總體,其中的各個部分都是由藝術家為了表現(xiàn)特征而改變過的;但這個總體并非在一切藝術中都需要與事物相符,只要有這個總體就行。所以,倘若有各部分互相聯(lián)系而并不模仿實物的總體就證明有不以模仿為出發(fā)點的藝術,藝術品的定義分成兩部分,模仿結構的關系與精神的關系。第二類一數(shù)學關系做各種配合。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十七

當我捧起這本《中國哲學簡史》時,這種感覺頓時釋然。此書的作者,我國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并沒有使用令人望而生畏的專業(yè)術語,而是以深入淺出的語言進行講述,讓人一讀之后,欲罷不能。

馮友蘭先生對哲學“入世”與“出世”的剖析讓人心境豁然開朗。佛家說,生是人生苦痛的根源。柏拉圖說,肉體是靈魂的監(jiān)獄。這些歸結起來仿佛是說,欲得到最高的成就,必須脫離塵羅世網(wǎng),必須脫離社會,甚至脫離“生”。這種哲學,即普通所謂“出世的哲學”。另有一種哲學,注重社會中的人倫世務。這種哲學只講道德價值,不會講或不愿講超道德價值,即普通所謂“入世的哲學”。

有人認為,儒家是入世哲學的代表,并舉例證明??鬃佑袀€學生問死的意義,孔子回答說:“未知生,焉知死?”(《論語·先進》)孟子說:“圣人,人倫之至也?!保ā睹献印るx婁上》)照字面講這句話是說,圣人是社會中的道德完全的人。

從表面上看,中國哲學是入世的。因為中國哲學所注重的是社會,不是宇宙;是人倫日用,不是地獄天堂;是人的今生,不是人的來世。但馮友蘭先生指出,從更廣更深的角度而言,這種看法有失公允。

中國哲學中的一個主要流派道家認為,生命是個贅疣,是個瘤,死亡是除掉那個瘤。即使是儒家,也有“出世“的成分。儒家所指的圣人,是不僅在理論上而且在行動上道德完美的人。他的人格是所謂“內(nèi)圣外王”的人格,內(nèi)圣,是其內(nèi)在的修養(yǎng)成就;外王,就是其在社會上的功用。只不過儒家和道家的側重點不同,儒家重“名教”(把各種社會關系規(guī)范化),道家貴“自然”(順事物和人的本性);儒家講“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道家講“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儒家講究三綱五常,道家講求修身養(yǎng)性。

儒家“游方之內(nèi)”顯得比道家入世;道家“游方之外”,顯得比儒家出世。這兩種思想看來相反,其實卻相輔相成,使中國人在入世和出世之間,取得較好的平衡。入世哲學是強心劑,出世哲學是清醒劑,入世哲學使人關注社會價值,出世哲學使人關心自我的超越價值,入世哲學使人振奮,出世哲學使人安逸。入世和出世互補,進退相宜,這是中國人從入世和出世哲學中獲得的人生智慧。

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的精神”中分析道,哲學的功能不是為了增進正面的知識,而是為了提升人的心靈,超越現(xiàn)實世界,體驗高于道德的價值。

在為功名利祿所累和人心浮躁的今天,中國哲學思想也許是慰藉心靈的一劑良藥。歌手李娜在出家時說過四句話:“人有四種境界:一是衣食住行,那是人的原始階段;二是職業(yè)、仕途、名譽、地位;三是文化、藝術、哲學;四是宗教。只有進入第四種境界,人生才閃出亮點?!边M入第四種境界閃現(xiàn)人生亮點,對于我們凡人而言,未免有些要求過高和不太現(xiàn)實,但通過對哲學的修養(yǎng)來實現(xiàn)對人生較高層級的領悟,找到精神的家園,確是每個人人生的一種使命。正如馮友蘭先生所言:“人不需要宗教化,但是人必須哲學化,當人哲學化了,他也就得到了宗教提供的最高福分?!?/p>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十八

《蜜蜂的哲學》的作者是約翰·彭伯希,寫作靈感源于自己兒時與蜜蜂的一次接觸?!睹鄯涞恼軐W》講的是一只名叫嗡嗡的小蜜蜂在日復一日枯燥無聊的工作中萌生出了許多哲學問題:世界萬物為什么會存在?這一切的意義何在?我們?yōu)槭裁匆@么忙碌呢?這些問題使它無法再安心工作而開始尋找生活的意義。在老者伯特的幫助下它開啟了探尋心中上帝的歷程。在蜂群的危難、伯特的死亡、探險中的起死回生等一系列經(jīng)歷后,蜜蜂嗡嗡在曲折糾結的心路歷程中頓悟了人生的.很多重要道理,最終它找到的是他自己。它是在跌跌撞撞中走過這段旅程的,有的時候他自己內(nèi)心都沒有做好準備。不過,行走在這段旅途中,他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想變得越來越豐富,越來越厚重,而且知道在某個層面上,世間的一切都是完美的,而且這種完美會悄然綻放。最后,讓蜜蜂嗡嗡自己都難以置信的是,他對自己作為蜜蜂的生活有了重新的認識,而且心中重燃了感激之情。

其實,當我們還愿意去追問意義問題的時候就已經(jīng)邁出了一大步。因為在現(xiàn)代化的生活中,在今天的文明范式中,我們往往只看到這個現(xiàn)實世界的邏輯構造,我們評價事物全然依據(jù)于事物在我們的生活利益尺度上的位置。簡言之,人使自己等同于物,這是人的物化。有多少人允許自己僅僅像一顆不停旋轉的螺絲釘那樣,終日忙忙碌碌、筋疲力盡?;蚬Τ擅停蚵德禑o為;或為了能夠掌控生活,或為了能夠不被生活所打敗。但他們都不曾停下自己的腳步,不舍得從整日的勞作中探出頭來,試圖去尋找出生活的意義。而這恰是更為重要的事情。

在我看來,生活的意義不在于掌控生活,不在于戰(zhàn)勝生活,而就在于生活本身。正如老蜜蜂伯特所說的那樣:“所謂的完美并非世間萬物的狀態(tài),而是心靈的狀態(tài)?!笔篱g萬物本就亙古不變的存在著,但每個人又都有著自己的生活與世界。我們?nèi)绾稳ジ兄澜?,如何與事物打交道,我們的世界就是怎樣。這也是為什么說“有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世界中與自己心里的那個哈姆雷特對話。

蜜蜂“嗡嗡”的故事也發(fā)生在你我和身邊每一個人的身上。為了尋找日復一日工作中的完美與快樂,為了尋找忙碌生活中內(nèi)心的安寧與平靜。我們需要重新認識自己和生活的漫長旅程,并且最終找到生活和工作的意義。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十九

讀《沙漏哲學》,對我真的有很大觸動,即使它所闡述的道理我也明白,但是卻未能很好的應用于實踐中,讀過之后,耳目一新,確有勵志功效。

把自己的生命想象成一個沙漏。在沙漏的上半部,有成千上萬的沙子,他們在流過中間那條細縫時,都是平均而且緩慢,除了弄壞它,你跟我都沒有辦法昂更多的沙粒同時通過那條窄縫。人也一樣,每個人都像一個沙漏,每天都是一大堆的工作,等著去做,但是我們必須一次一件慢慢來,否則我們的精神絕對承受不了。

如今,我們被越來越多的各種壓力所困擾,壓力讓我們睡眠紊亂,記憶力衰退,請緒偏激……健康狀況江河日下。

面對生活,工作的重重壓力,"沙漏哲學"應該對我們有所裨益。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擔當,既然躲避不了壓力,就該學會主動擁抱壓力,調(diào)節(jié)心靈旋鈕,調(diào)整對壓力的認識角度和處理方式,以最佳的狀態(tài),帶著飽滿的精力去迎接各種挑戰(zhàn)。

想起當初的夢想,止不住黯然神傷。因為夢想太高,反而讓我前行的包袱太重,因為夢想太大,反而讓我瞄準的目標太空。在自己的生活的半徑內(nèi)散步,我認真地想,使該百自己的夢想變小了,從我能夠伸出手抬起腿的地方,一步一步往前行。

在英國的倫敦的威尼斯特教堂旁邊,一塊墓碑上刻著一段話:"當我年輕的時候,我夢想改變這個世界。當我成熟的時候,我把目光縮短了些,我試著改變我自己,再去改變我的家庭。"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二十

哲學這個詞看起來很深奧,但,在我再讀馮友蘭先生的這本《中國哲學簡史》后,逐漸領悟原本模糊的概念或觀點。哲學和思想是相關聯(lián)的,它們都與人類思維有關,相互衍生又相互豐富,但二者并不等同:

1、哲學是一門思維的科學,屬于學術;而思想是人類腦海中的一種意識,屬于行為。所以,先有思想,再有哲學。

2、它們涉及的范圍也不同。哲學家關心的是真理、邏輯等,而思想家關注社會、哲學、人倫、道德等各個方面。

3、把思想相同的(至少相類似的)人聚集在一起,找到他們共同思想上的特點,繼而形成一門學術,如儒家、墨家等,就叫中國哲學。

4、再通俗一點,哲學家一般是思想家,但思想家不一定是哲學家。

哲學的本質和思想也有關聯(lián)。以書中的一句話為例“就我而言,哲學是對人生系統(tǒng)的反思”,這句話從某個角度而言意味著哲學是思想的思想。

正是因為思想包含哲學,所以哲學家們能有不同表達自己思想特點的方法。這也是書中第一章第三點所講到的。有用比喻表述思想的,也有用格言表述思想的,還有用事例表述思想的。無論是明示還是暗示,各位哲學家們都是為了能用各自的方法說明道理,把思想傳播給后人,讓他們對此加以思考。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二十一

在《馬化騰的人生哲學》這本書中,筆者周義博以騰訊的企業(yè)發(fā)展史為主軸,將馬化騰的成功哲學一一加以剖析展示,以讓讀者全面了解他是如何修身、用人、經(jīng)營、創(chuàng)新、開拓、競爭、打造品牌的。

馬化騰——讓qq登上網(wǎng)絡舞臺的人,他悄無聲地把qq打入到站、網(wǎng)絡游戲、電子商務和搜索引擎等領域,他帶領他的創(chuàng)業(yè)團隊在短短10幾年的時間內(nèi)從一個五個年輕人幾百萬元人民幣注冊的小公司,成長為市值超過100億美元的'企業(yè)集團,締造了一個行業(yè)傳奇。

冰心的詩中寫道: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她現(xiàn)時的明艷!然而當初她的芽兒,浸透了奮斗的淚泉,灑遍了犧牲的血雨。是的,馬化騰的成功也是同他當初的奮斗史是分不開的。

騰訊在創(chuàng)立之初面臨著重重的困難,在那個互聯(lián)網(wǎng)尚未普及的時代事事都是難以預料的。qq最初發(fā)展時,新浪等一些站已經(jīng)占據(jù)了很大的市場份額,騰訊在他們面前簡直不值一提。而且那時,資金和技術是騰訊最大的問題。馬化騰不知道qq的贏利點到底在哪里?有一段時間,申請qq號要收費,qq最艱難的見證。后來,資金有了軟件又跟不上。隨著用戶的增多,騰訊只能到處去蹭人家的服務器用。面臨連續(xù)不斷的困難,他始終沒有放棄。為了他的事業(yè),他幾乎傾盡所有。他始終堅信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大膽地在探索中前進。他私下里有一個理想,就是讓上網(wǎng)的用戶在打開電腦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登陸qq,的確現(xiàn)在馬總很大程度上實現(xiàn)了這一理想。

就是馬化騰這種對事業(yè)的堅持,成就了他的今天與qq時代。他把堅持作為騰訊的一種標志,這讓我知道堅持是一種可怕的且強大的力量,它可以很容易地把一個企業(yè)從低谷拽向高峰,只要堅持下去,猶如“滴水穿石”一樣,再堅硬的東西也能被他穿透,堅持做自己擅長的事,成功就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希望為創(chuàng)業(yè)者、管理者和職場經(jīng)理人走向成功提供一個樣本,并讓自己的理念得到洗禮、思想得到升華、境界得到提升。

我們很多大學生畢業(yè)后選擇了創(chuàng)業(yè),創(chuàng)業(yè)固然偉大,但創(chuàng)業(yè)的前提條件也是相當苛刻的。很多人在創(chuàng)業(yè)初期信誓旦旦,但在遇到困難時就開始害怕、退縮。沒能堅持下去,于是夢想便被膽怯扼殺在搖籃里了。如果你即將開啟創(chuàng)業(yè)之路,那就以馬化騰作為榜樣吧,學習他的堅持,學習他那敬業(yè)的精神,說不定今后的風云人物就是你了!

這本書為創(chuàng)業(yè)者、管理者和職場經(jīng)理人走向成功提供一個樣本,并讓自己的理念得到洗禮、思想得到升華、境界得到提升。此書值得一讀!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二十二

本書由復旦大學陳果老師所創(chuàng)作,去年一次偶然的機遇,我從網(wǎng)絡上了解到她的課程,個人覺得她是一位很有人格魅力的女性,也是我目前唯一的一位偶像…以后有機會一定去復旦校園旁聽她的課,覺得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作為一個獨立的生命個體,在這個復雜的塵世生存的時候,難免會有困惑之感,因此需要勤于反思,有的時候要善于和自己對話,學會和自己和解,達成一種外部世界與內(nèi)心世界的平衡感。

其實這個世界上無論哪種關系的建立與持續(xù),重要地是三觀的相似,不然在一起會很牽強很別扭,但是在兩個人都是勤于反思的條件下,樂于接受雙方的`想法,彼此不斷磨合,到最后兩個獨立的個體可能達到一種互補融合的最佳狀態(tài),成為彼此靈魂的契合。

蘇格拉底說過“我所知便是我不知。”我想到了那句求知若渴,虛心若愚…這個世界太奇妙了,有無限的可能性與可探索性,我們?nèi)祟悇偝錾鷷r其實就好比一個圓心,不斷地犯錯,不斷地反思,不斷地成長,慢慢地你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半徑,但是有的時候你可能是不斷地在圓弧上重復盤旋,因為你可能處于人生的迷茫徘徊期,但是當某一天你頓悟了,你有了成長,于是你的成長半徑正向前延伸,后來你所經(jīng)歷的一切,成就了一個屬于你的獨一無二的圓。

此刻我想起了高中語文課本里那首外國詩歌,可是現(xiàn)在全文我已經(jīng)忘了,因此在網(wǎng)上找了一下,人只不過是一根葦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東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葦草。用不著整個宇宙都拿起武器來才能毀滅;一口氣、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縱使宇宙毀滅了他,人卻仍然要比致他于死命的東西高貴得多;因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以及宇宙對他所具有的優(yōu)勢,而宇宙對此卻是一無所知。因而,我們?nèi)康淖饑谰驮谟谒枷搿了箍ā度耸且桓芩枷氲娜敳荨肥堑倪@個這個宇宙很浩瀚,可是人類的求知欲是無窮無盡的,人類雖然相對而言很渺小,可是這個世界上總有一種力量是無形的,但是呢,無形的東西有的時候更有力量,那就是不朽的思想,智慧…先人很有趣,創(chuàng)造了那么多無形的存在物,例如自然學,社會學,音樂,文學,體育…至今我們?nèi)祟愡€在傳承并不斷創(chuàng)新。

用本書的句子結束,算是對自己的一種勉勵與鞭策:我們追求“無用”,因為我們熱愛自由——有用的東西滋養(yǎng)我們的身體,但只有那些無用的東西才滋養(yǎng)我們靈魂的自由。

老張的哲學讀后感篇二十三

從前哲學給我的感覺就是太過于深奧,使人太難以理解。小學的時候就經(jīng)常聽老師說過“人生觀”、“世界觀”等一些哲學里的術語。可是當時我們并沒有真正的了解什么是人生觀、世界觀。慢慢的到了中學我們開始接觸到了政治課,當時政治了給我的感覺就是太過于深奧,讓人感覺很難理解,有事書中的一句話都要反反復復思考好幾遍才能夠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意思。

看了《大眾哲學》我才真正的了解到其實哲學并沒有我們相像中的那么深奧,它就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正如這本書所說“哲學就在人的生活中,每人都有他自己的哲學,本沒有什么神秘的,不過因為多數(shù)的哲學家都是用高深的詞句來談哲理,所以使一般人反糊涂起來,以為哲學太艱深難解了,沒有方法可以和它接近。這種錯誤的觀念,似不能不說是由過去談哲學的人所造成的?!彼f哲學之所以顯得高深,是因為哲學家們故意這樣表現(xiàn),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也許很多哲學家都是為了表現(xiàn)出自己的水平有多高就故意用高深的詞句來談哲理,使一般人很難以理解,這樣自然就會感覺哲學很深奧了。

《大眾哲學》也稱《哲學講話》,是艾思奇在20世紀30年代為通俗宣傳馬克思主義哲學而寫的優(yōu)秀著作。我覺得這本書最大的特點就是用最通俗的筆法,運用日常談話的體裁,融化專門的理論,從一件件現(xiàn)實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語中引申出高深的哲學知識。這樣使人很易懂,使大眾的讀者不必費很大氣力就能夠接受。例如作者在關于唯心主義的議論中,主觀唯心主義的“世界由我心生”,竟然推導出:“父母也是我心生的,不存在的,我也是我心生的”,其荒謬性顯而易見!以前教科書只教給我們唯心是錯誤的,但是為何錯誤?曾聽說唯心主義最后都會導向宗教,其原因何在?現(xiàn)在我找到了答案。

哲學不僅是為了看清世界,更是為了改變世界,在改變中更好的看清世界,所以哲學和其他科學一樣是發(fā)展的科學??墒侵袊袀€可怕的傾向,就是把什么都形式化,如政治課。其創(chuàng)新從何談起?尤其是哲學。我從前非常討厭政治課,因為教條式的背誦是我最討厭的事,可是后來后來在生活中我對哲學有了深深的體會,有了對哲學的思考,從而有了困惑,從而有了學習哲學的欲望。我始終認為學習就是學會思考,我希望中國多一些思考者,實干家,少一些形式主義者。

這本書收到許多讀者的好評,我認為其原因第一是因為他所傳播的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世界觀———辯證唯物主義。科學的世界觀是歷史觀的前提,世界觀和歷史觀是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前提,它把青年引向進步、引向革命是順理成章的。其次是因為這本書適應了當時革命的需要,即適應了青年們在外有強敵侵略、內(nèi)有激烈斗爭的條件下,迫切要求科學思想的指導的需要。只有馬克思主義哲學才能擔當起這一任務。第三是因為這本書的學風與文風對青年產(chǎn)生了強烈的吸引力,使他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心悅誠服,愿意以它指導自己的行動。這本書的風格同艾思奇同志的為人治學十分相似。它堅持擺事實、講道理的學風,以理服人而不是以勢壓人;書中提供了大量日常生活中和科學中的生動活潑的材料并加以深入淺出的分析論證,而不是板著面孔,專門從事抽象的思辨與演繹;語言和概念通俗易懂,而不是深奧晦澀。

看了這本書我不僅初步知道了什么是哲學,而且它引導我傾向進步,并進一步傾向革命,傾向馬克思主義。

此書通俗易懂,每個高深的哲學知識都是從一件件現(xiàn)實生活中常遇到的事和一句句日常用語中引申出來的,但其又不失哲學的根本,很適合作為哲學的入門書。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455125.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