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的教案(模板13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9 16:39:12
秋思的教案(模板13篇)
時間:2023-11-29 16:39:12     小編:XY字客

教案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點、教學步驟和教學評價等內容,全面指導教學過程。教案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反饋及時調整和改進。小編整理了一些教案范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鑒,請大家務必結合自身情況進行修改和完善。

秋思的教案篇一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借助注釋、插圖理解古詩意思,反復朗讀,聯(lián)系生活實際感悟、品味詩中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情感,揣摩詩人的表達方式。

3、感受古詩語言的韻律美、意境美,自主積累思鄉(xiāng)的詩詞。

1、讀“秋”想畫面。

板書“秋”字生讀;讀著“秋”字,你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畫面,想到了什么?

2、古人眼中的秋天。

在我們眼中,秋天帶給我們的豐收的喜悅,但是在有一些古代文人的眼中,卻似乎很少有這份喜悅,現(xiàn)在讓我們透過古詩去看看古代文人眼中的秋天吧!

出示詩句,生讀。

問:這些詩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樣一幅景象?(生答)。

蕭瑟的秋風,枯敗的草木,飄飛的落葉……構成了一幅多么荒涼肅殺的景象。這蕭條肅殺的秋景勾起一多少游子的思鄉(xiāng)情懷??!今天,我們來學習唐代詩人張籍的《秋思》,走進張籍的內心世界,去體會一個游子那顆思家念親的心。

3、補充課題,引導讀題,讀出濃濃的、悠長的味道。

1、請同學們自由地把古詩讀3遍,前兩遍爭取把古詩讀通順、讀流利,把字音讀準。第三遍爭取讀出詩的節(jié)奏感,韻律感。

2、展示讀指名讀古詩,評價是否讀出了節(jié)奏和韻律。

3、師生合作讀。

4、古詩的語言具有有度的概括性,和我們現(xiàn)在說的白話有所不同,請同學們借助注釋、插圖理解古詩意思,把這首古詩翻譯成白話?(指名說說意思)。

5、你從詩中讀懂了什么?

1、品味秋韻,感秋愁。

是什么讓張籍產生了思鄉(xiāng)的情懷?(見秋風)。

秋風是見得著的嗎?

那么詩人見到了什么?(漫天飛舞的落葉、瑟瑟搖擺的枯木、風吹落葉遍地翻滾……)。

洛陽城里,落葉在秋風中漫天飛舞,打著旋兒,零落遍地;路邊的敗草在風中瑟瑟搖擺;天上大雁南歸而去。張籍呀張籍,站在涼意漸濃的秋風中,你的心中涌起的是怎樣的思緒呀?(指名說說)。

這是怎樣的一種愁緒呀!讓我們走進另一位詩人馬致遠的秋思,去品味那一份別樣的愁緒。

出示馬致遠的《秋思》,師讀生想畫面。

蕭條的秋景,瘦弱的老馬,浪跡天涯孤獨的游子,此情此景怎一個“愁”字了得?請你用朗讀把這一份別樣的憂愁表達出來吧?。ㄗ杂勺x,指名讀,)。

離愁漸遠漸無窮,逢秋向晚腸寸斷,寸寸都是游子愁。你看(生齊讀)。

2、讀寫結合,悟深意。

你若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此時此刻,面對此情此景,你想做什么?

張籍面對此情此景又做了什么呢?我來問問詩人。

看著學生,問:秋風乍起,你——生答:欲作家書意萬重。(2—3人)。

你想要家書中說些什么呢?快拿起你的筆,把你想說的話在家書中盡情傾述吧!

指名說說家書的內容。

情境導讀:

這也想說那也想問,想說的話太多太多,這就是——欲作家書意萬重。

心中的牽掛太多太多,千言萬語,千頭萬緒竟不知從何說起,這真是——。

一封家書承載了游子幾多思念幾多牽掛,這實在是——。

3、說不盡,又開封。

我是送信的使者,信給了我你就放心吧,我一定會盡快把信交到你的家人手中。什么?你要我把信給回你?這是為什么?(生用自己的話回答再用詩句回答)。

出示詩句: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書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生讀,你讀懂了什么?現(xiàn)在你還覺得家書只是幾張薄薄的紙嗎?那是什么?

情境導讀:

這悠悠的思鄉(xiāng)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這家書一封來傳遞,難怪詩人會——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那悠悠和思鄉(xiāng)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書所能道盡的呀!難怪詩人會——。

這說不盡的是什么?輕輕一開開出的又是什么?

這首詩,抓住寫信寄信這么一件小事卻表達出一個游子濃濃的思鄉(xiāng)念親之情,在表達方法上可謂高明。王安石曾這樣評價張籍的詩。

出示詩句。

1、《秋思》寥寥數(shù)字,卻字字飽含一個游子對家鄉(xiāng)對親人濃濃的思念,讓我們再一次用心品讀這首詩,邊讀邊想像畫面,去體味那份游子情懷。

師生合作讀,然后說畫面。

2、讀著古詩你心中產生的什么疑問?

張籍為何思家不歸家呢?讓我們來看看他的資料,也許你會從中找到答案的。讀、說。

又一年過去了,秋風又起,他不由再次吟誦起——。

思鄉(xiāng)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是人類共同的情懷。自古以來有多少游子抒發(fā)過對家鄉(xiāng)的深深思念。

出示古詩,生讀積累。

秋思的教案篇二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體會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寫出的一幅美妙的風景圖,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學習詩人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培養(yǎng)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課外的描寫“秋”三首詩詞,重點理解詩詞中景物描寫和抒發(fā)感情的佳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古詩詞修養(yǎng),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1、體會本首詩詞的意思和包含的情感。

2、品味詩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感悟古代詩歌內容的能力。

2、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和手段】。

1、朗讀法、聯(lián)想法、討論點撥法。

2、采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曾講過許多寫景的散文和詩詞,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不同的作者面對同樣的景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同學展示選自郁達夫《故都的秋》的片段,體會現(xiàn)代文中表達作者對秋天的思想情感;然后展示古代詩人范仲淹《蘇幕遮》和辛棄疾的《水龍吟》所描寫的秋天的詩句,讓學生齊讀,感受一下兩位詞人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

二、教學過程。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小令,來感受一下詩人面對眼前的景物,抒發(fā)了他的什么思想情感?(展示課文題目《天凈沙秋思》)。

讓學生聽朗讀,感受朗讀的節(jié)奏。

學生自由朗讀,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

學生朗讀小令,學習朗讀的方法。

2、分析這首古詞。

一首小令,一縷情思,一種意境。你認為《天凈沙秋思》中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這種情思、這種意境?(讓學生自己找出來,并舉手回答“斷腸”)。

教師插入一個小故事(《世說新語》里記錄了一個故事,是成語肝腸寸斷的由來:“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沿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是說桓溫帶兵入四川,途經(jīng)三峽時,有個部下抓住一只小猴子,想帶到路上玩。母猴思兒心切,跟著船的方向沿路哀號,一直跑了百余里路還不肯離去。后來它索性跳到了船上,被撞死了。有個士兵破開母猴的肚子一看,里面的腸子都斷成了一寸一寸的小節(jié)……)。

(展示我選取的四幅美麗的秋景圖)提問:諸多如畫的秋景,馬致遠棄而不用,為何獨取“枯藤、老樹、昏鴉”呢?(讓學生兩人一組來討論、分析并回答)。

教師提問:為何瘦馬?何為瘦馬?

3、賞析這首古詞。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個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shù)筆就勾畫出一幅悲情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陽的清輝之下,像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xiàn),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jié):幾根枯藤纏繞著幾棵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瑟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游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接下來,眼前呈現(xiàn)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xiāng)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xiāng)的游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可見,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

4、拓展延伸(讓學生閱讀,通過分組討論來分析詩詞的異同)。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共同特點:體裁相同(小令),描寫的都是秋景,頭兩句每兩個字都是一種獨立事物,表現(xiàn)的情感相同(悲涼,蕭瑟)。

不同點:馬致遠的“秋思”不僅寫景還寫人,突出了“思”,在末尾兩句時白樸寫的較為平淡,突出顯現(xiàn)了游子之悲。

三、課后作業(yè)。

1、背誦本古詞。

2、收集描寫“秋思”的古詩詞。

【課后反思】。

1、古代詩歌的教學任務,在七至九年級階段,不能停留在以誦讀為主要手段來使學生感知詩的韻律美上,而要循此繼進,采用多種方式來使學生產生朦朧的美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聯(lián)想的能力,我采用“朗讀、討論法”的方式既加深學生對詩的內容的理解,又鞏固學生對詩句的記憶,還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大腦活躍起來,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像力、語言組織能力,真正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之中了。

2、在分析意象組合的過程中,我給學生展示了我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學生通過想象和聯(lián)想進行再創(chuàng)造,他們通過畫畫展示了一幅蒼涼悲壯的秋行圖,學生亦能從這樣畫面的還原和情感的體驗,將詩歌意象通過鑒賞升華為一個境界,也就自然得到了意境的審美升華。

3、在教學中的不足之處是:由于受過去的詩歌教學影響,追求技巧的運用和答案的要點的完整性,沒能讓學生很充分地展示他們想象的成果。

秋思的教案篇三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2能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借助注釋、課后練習、插圖,聯(lián)系生活實際,通過反復誦讀,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1、激發(fā)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感受古詩的優(yōu)美。

2、感受濃濃的親情,珍視與親人之間的美好情感。

: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古詩,感悟、品味詩中所描繪的意境,體會詩人表達的豐富的情感。

:通過有感情地反復誦讀,抓住詩中所寫的日常生活片斷,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情感。

1、在這秋高氣爽的季節(jié),今天,我們切合時宜地來學習一首和秋季有關的詩《秋思》。

2、板書:秋思。齊讀。

3、釋題:說說你對秋思的理解,再帶著你體會到的感情讀題。

4、質疑:對了這一詩題,你又有什么想要問的嗎?

1、自由讀詩,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指名讀,評讀。

3、反復朗讀,思考:這首詩寫了一件什么事?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感?

4、互動交流。

1、默讀,思考:你從這首詩的哪些地方體會出作者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思念?

2、互動交流:(見秋風;意萬重;復恐、不盡;又開封)。

3、帶著自己的體會,感情朗讀。

4、指名讀。

1、回憶詩中描述的日常生活片斷,反復朗讀。

2、背誦古詩。

3、師總結:《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個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真切細膩地表達了做客他鄉(xiāng)的旅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

1、搜集其他寫秋天、思鄉(xiāng)的詩詞、佳句。

2、給家人寫一封信,傳達你對家人的濃濃親情。

秋思的教案篇四

知識與能力目標:

1、體會作者用凝練的語言描寫出的一幅美妙的風景圖,體味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學習詩人借景抒情的寫作手法,培養(yǎng)學生賞讀詩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在反復朗讀中啟發(fā)閱讀興趣,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分析課外的描寫“秋”三首詩詞,重點理解詩詞中景物描寫和抒發(fā)感情的佳句。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增強學生古詩詞修養(yǎng),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1、體會本首詩詞的意思和包含的情感。

2、品味詩詞的特點。

【教學難點】。

1、培養(yǎng)感悟古代詩歌內容的能力。

2、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和手段】。

1、朗讀法、聯(lián)想法、討論點撥法。

2、采用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曾講過許多寫景的散文和詩詞,從中我們體會到了不同的作者面對同樣的景物表達的思想感情是不同的,這就是我們經(jīng)常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同學展示選自郁達夫《故都的秋》的片段,體會現(xiàn)代文中表達作者對秋天的思想情感;然后展示古代詩人范仲淹《蘇幕遮》和辛棄疾的《水龍吟》所描寫的秋天的詩句,讓學生齊讀,感受一下兩位詞人所描寫的景物的特點。

二、教學過程。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小令,來感受一下詩人面對眼前的景物,抒發(fā)了他的什么思想情感?(展示課文題目《天凈沙秋思》)。

*讓學生聽朗讀,感受朗讀的節(jié)奏。

*學生自由朗讀,注意朗讀的節(jié)奏。

*學生朗讀小令,學習朗讀的方法。

2、分析這首古詞。

*一首小令,一縷情思,一種意境。你認為《天凈沙秋思》中哪個詞最能體現(xiàn)這種情思、這種意境?(讓學生自己找出來,并舉手回答“斷腸”)。

教師插入一個小故事(《世說新語》里記錄了一個故事,是成語肝腸寸斷的由來:“桓公入蜀,至三峽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沿岸哀號,行百余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絕。破視其腹中,腸皆寸寸斷……”是說桓溫帶兵入四川,途經(jīng)三峽時,有個部下抓住一只小猴子,想帶到路上玩。母猴思兒心切,跟著船的方向沿路哀號,一直跑了百余里路還不肯離去。后來它索性跳到了船上,被撞死了。有個士兵破開母猴的肚子一看,里面的腸子都斷成了一寸一寸的小節(jié)……)。

*(展示我選取的四幅美麗的秋景圖)提問:諸多如畫的秋景,馬致遠棄而不用,為何獨取“枯藤、老樹、昏鴉”呢?(讓學生兩人一組來討論、分析并回答)。

*教師提問:為何瘦馬?何為瘦馬?

3、賞析這首古詞。

這首小令僅五句28個字,語言極為凝煉卻容量巨大,寥寥數(shù)筆就勾畫出一幅悲情四溢的“游子思歸圖”,淋漓盡致地傳達出漂泊羈旅的游子心。

這幅圖畫由兩部分構成:

(一)、由精心選取的幾組能代表蕭秋的景物組成一幅暮色蒼茫的秋野圖景;

(二)、抒寫內心深處無盡傷痛而獨行寒秋的天涯游子剪影。

第一幅畫共18個字九個名詞,其間無一虛詞,卻自然流暢而涵蘊豐富,作者以其嫻熟的藝術技巧,讓九種不同的景物沐于夕陽的清輝之下,像電影鏡頭一樣以“蒙太奇”的筆法在我們面前依次呈現(xiàn),一下子就把讀者帶入深秋時節(jié):幾根枯藤纏繞著幾棵凋零了黃葉的禿樹,在秋風蕭蕭中瑟瑟地顫抖,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寫出了一片蕭瑟悲涼的秋景,造成一種凄清衰頹的氛圍,烘托出作者內心的悲戚。我們可以想象,昏鴉尚能有老樹可歸,而游子卻漂泊無著,有家難歸,其間該是何等的悲苦與無奈?。〗酉聛?,眼前呈現(xiàn)一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還有依稀裊起炊煙的農家小院。這種有人家安居其間的田園小景是那樣幽靜而甜蜜,安逸而閑致。這一切,不能不令浪跡天涯的游子想起自己家鄉(xiāng)的小橋、流水和親人。在這里,以樂景寫哀情,令人倍感凄涼,烘托出淪落他鄉(xiāng)的游子那內心彷徨無助的客子之悲。

可見,一支極為簡短的小曲,表達了難以盡述的內蘊,形象地描繪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愴的內心世界,給人以震撼人心的藝術感受。讓人讀之而倍感其苦,詠之而更感其心。

4、拓展延伸(讓學生閱讀,通過分組討論來分析詩詞的異同)。

秋思的教案篇五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點。

4、初步具有創(chuàng)造能力。

5、培養(yǎng)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感情。

3、訓練想象、聯(lián)想,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思維。

1、以朗讀訓練為重點,體會寓情于景的寫法。

2、通過合作學習與交流,形成良好的學風,學會學習。

3、訓練想象、聯(lián)想,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精神。

一課時。

1、引入新課:(同學們:我們進中學以來初次學習古詩,很高興能成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學習古詩,請大家一起學習第三單元的第十五課《古詩十五首》。從現(xiàn)在起,我們就是親密的合作伙伴,愿我們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們,有信心嗎?)我們的課就要開始了,請先聽一段音樂,放松放松。(放第一框聽音樂)聽了這段音樂,有什么感受?這曲子是愉快的,還是悲傷的?(學生談感受。)引:你認為怎樣的人可能有這樣的心境?(失意的人,遠離家鄉(xiāng)的游子,如馬致遠)對!真聰明!說到馬致遠,就說到正題上去了。今天,我們要學習馬致遠作的曲《天凈沙·秋思》。

我們說說馬致遠,誰來?

馬致遠(1250?一1321?):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戲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狀元”之稱。他的散曲描寫景物意境優(yōu)美,語言凝煉,流暢自然。(放第2框)。

師:我還知道,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于元統(tǒng)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于是在羈旅途中,寫下了《天凈沙·秋思》,它的體裁的“曲”。

下面說說“曲”這種文體:

在中國古代文學長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詩最盛行,宋不僅繼承了唐朝的詩而形成了宋詩獨具的特點,而又有詞的興起。到了元代,另一新興的體裁就是曲,曲大致分為兩種,一是劇曲,一是散曲。散曲沒有動作、說白,包括散套和小令。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就是有標題的小令。(放第3框)。

2、理解這首小令的意思。

(1)指導學生朗讀。

古人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現(xiàn)在有專家說,讀書是與作家對話??傊?,讀書是走進作家的內心世界,讓我們以朗讀來走進馬致遠,親近這位名家,讀懂這片漂泊羈旅的游子之心。

下面請大家聽一遍朗讀,劃出節(jié)奏。(放第4框)。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要讀出一氣呵成、淋漓痛快的酣暢美和明快的節(jié)奏感。試一試。最后一句是散句,要讀得曲折跌宕,讀出落拓無助的生存境遇。試一試。再一起把整首小令朗讀一遍。這樣朗讀我們感受到了它整散相間,長短結合的形式美。

(2)感受它的意境美。

師:下面我們感受它的意境美。提示:怎樣的景、怎樣的人?怎樣的情感?

有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先請同學們散讀一遍課文,說說你頭腦中有怎樣的畫面?請以“我仿佛看到了……”為開頭,說說詩句在你頭腦中再現(xiàn)的畫面。

如果學生有困難,舉例:“枯藤”、單說“藤”的形態(tài)是多樣的,把它置于上下文中“枯藤”,形象就具體了,我仿佛看到了枯萎的藤、頹廢的藤、沒落的藤、毫無生機的藤,于是枯藤這一意象渲染出凄涼、蕭殺的晚秋氣氛。同學們可以類推。

學生可能再現(xiàn)出的畫面有:

幾根枯樹纏繞著一棵棵禿樹,那凋零了的黃葉在蕭蕭的秋風中瑟瑟的顫抖,黃昏的天空中點點寒鴉,聲聲哀鳴……一片悲涼的秋景。

在作者的眼前呈現(xiàn)出一座小橋,橋下小溪潺潺的流水,不遠處還有升起裊裊炊煙的農家小院,那里有安居落業(yè)的人們。在蕭瑟的秋風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飽嘗艱辛的游子騎著一匹瘦瘦的老馬,在夕陽西沉的余輝中,向遠方踽踽(j)而行。喔,同學們描繪的就是一幅悲涼的秋景圖。

師:請想想為什么會有這些畫面?即畫中有怎樣的人,傳達出怎樣的情感?

明確:人們常說,“所有景語皆情語”。因為“斷腸人在天涯”,在天涯的斷腸人的精神家園已化作了一片荒蕪,他眼中的景自然是滿目蕭然。于是作者眼中的藤、樹、馬、水都是蕭條的、凄涼的、無助的,其實是人的落拓與哀愁的寫照,這是以景托情,融情于景。這景無疑傳達出浪跡天涯的游子思鄉(xiāng)之情,這景與人,境與情,自然意象與社會境遇,和諧的統(tǒng)一于這首小令中,充分的道出了游子羈旅之悲。請大家齊聲誦讀,讓我們將景語化為情語,體驗體驗游子的悲苦與心酸。(朗讀)。

(3)拓展。

引:感受了這首小令的意境,我們來運用運用。

a下面的詩句都是寫秋的,請選出與《天凈沙·秋思》意境不相同的一項:(放第5框)。

a沅江流不盡,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b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c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b、選出畫面的意境與《天凈沙·秋思》相同的一幅:(展示畫面)(放第6框)。

3、創(chuàng)造性閱讀:

(1)點撥:美是具有啟示性的?!短靸羯场で锼肌烦錆M了空白和不定點,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閱讀想象空間,請聽聽朗讀,你能夠想象和聯(lián)想些什么?(放第7框)。

(2)分組討論,合作學習。我們分為六組,各選一個執(zhí)筆,中心發(fā)言人,選取以下的一個問題,研究學習,把結果寫出來。老師為你們提供了展示的平臺。在這里,人人都是創(chuàng)造者,大家要有充分的信心。

提示:可說說你最喜歡原作的哪一句,為什么?還可說說原作結構、某種寫作手法好在哪里?還可將原著改寫成散文,如景物,可作細膩描繪,人物可想象他顛沛流離的生活細節(jié),可想象他的外貌、神態(tài)、心理等;也可將原作改作畫面;也可給原作寫一段賞析性的文字;還可以聯(lián)想自己或他人的一段與原作類似的思念家鄉(xiāng)的經(jīng)歷。也可聯(lián)想出一兩句古詩(或者與原作的意境相同,或者表達的情感相同)。總之,合理想象,大膽創(chuàng)新,努力豐富原作的內容,讓作品的生命在每一位同學那里得到延長。討論開始,時間10分鐘。

(3)交流:以上問題有可能需要教師補充的有:

寓情于景運用景物,創(chuàng)造一個十分典型的環(huán)境,深秋的黃昏,野外一片寂靜,幾只歸巢的烏鴉棲息在纏著枯藤的老樹上。這是一組令人感傷的景物,渲染出悲涼的氣氛,烘托出游子孤寂、痛苦的心境,看到歸巢之鴉,怎不讓生思鄉(xiāng)之情呢?看到“小橋流水人家”,以樂景襯悲,自然又增一分思鄉(xiāng)之情。

構思精巧,句法別致。全曲五句,28字,容量極大,描繪出一幅絕妙的秋野夕照圖。18字,九種物象,一詞一景,無一個動詞,連綴巧妙,構成一個整體。因而,王國維說它“深得唐人絕句妙境”。同時,對后人影響很大。如徐志摩的詩作:《匆匆匆!催催催》一卷煙,一片山,幾點云彩。/一道水,一條橋,一支櫓聲。/一林松,一叢竹,紅葉紛紛。

秋思的教案篇六

1、通過反復誦讀,能正確說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

2、通過畫面的賞析,準確描述小曲表現(xiàn)的形象,體會形象中蘊涵的意境。

3、通過對比閱讀,學習用具體的意象表達抽象的感情的方法。

4、能背誦并默寫課文,積累古代描寫“愁”的詩文。

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

導入課文:

一、整體感知詩歌內容。

1、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節(jié)奏。

2、根據(jù)頁下注,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要求:找出詩歌中的景物,并通過想。

象在頭腦中勾畫出畫面。

3、評價活動:可采用多種方式。如,用自己的語言描繪畫面等。

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1)過渡語:(由形象到意象)。(2)介紹有關背景,為利于學生深入理解感情。

2、組織學生活動:

(1)小曲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感情?閱讀課文后根據(jù)課文內容闡述理由。

(2)小組討論。

(3)評價。明確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這些詞語對表達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

三、深入體會詩中的意境。

1、過渡語、指導語。

2、組織學習活動。

(1)教師出示一幅畫面。要求:根據(jù)你對這首曲的.理解,找出這幅畫中與原曲意境相違背的地方,根據(jù)課文內容說出理由。

(2)展開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樂朗讀課文,體會悠遠的意境。

3、歸納.總結。優(yōu)秀的文學作品往往非常講究意境的創(chuàng)設,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過精選典型的意象來達成目的,這首小令是這方面的典范。

四、遷移拓展。

孤村落日殘霞,輕煙老樹寒鴉,一點飛鴻影下。青山綠水,白草紅葉黃花。

1、朗讀。

2、說說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達了怎樣一種意境?

3、請選擇一句或幾句,發(fā)揮想象,用散文化的語言描寫出文中意象所表達的意境。

4、搜集古詩詞中有關描寫“愁”的詩句,理解用具體的意象表現(xiàn)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五、課后學習。

完成作業(yè)。

請選擇兩首小令中的一首,寫一段300字左右的賞析文章。

秋思的教案篇七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直至背誦;體味詞句,揣摩作者的感情,體會作品的意韻。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道德、情感、價值觀:領悟詩中蘊含的節(jié)奏美,提高對古代詩歌作品的鑒賞力。

1.背誦詩歌。

2.品味語言,體會作品的意韻。

自制錄音帶、錄音機、課件。

一課時。

同學們,在你們眼中,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jié)?也許是豐收的,也許是浪漫的,也許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個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去體會體會。

“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馬致遠,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熱衷于功名,卻屢不得志,經(jīng)歷了漂泊生涯20余載,本曲是這種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和淚寫成的,是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之為“秋思之祖”。

1.師配樂范讀。

2.學生齊讀。

3.學生給詩歌劃分節(jié)奏,注意重音: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學生配樂朗讀。

1.播放課件,學生根據(jù)詩句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圖畫,體會思鄉(xiāng)之情。如: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2.四人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你認為這樣做有何好處?

(2)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以上問題由學生討論,師適當點撥,共同明確:

(1)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書、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景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璽、瘦等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獨在荒涼的古道上,頂著西風,騎著瘦馬前行,太陽下山了,傷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皵嗄c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義,至于游子為什么漂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去想象。

(3)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xiàn)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3.齊聲朗讀并背誦詩歌。

這首小令僅用28個字就是道德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語,而字字卻是扣著“情”來寫,古人說:“凡景物,皆情語”,《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杰作。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

1.背誦詩歌。

2.課后以詩歌的意境作一幅畫,各自進行交流。

秋思的教案篇八

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

四面邊聲連角起。

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大不同。大雁又飛回了衡陽,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分,號角吹起,邊塞特有的風聲、馬嘯聲、羌笛聲和著號角聲從四面八方回響起來。連綿起伏的群山里,夕陽西下,青煙升騰,孤零零的一座城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眼下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還不能早作歸計。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在外征戰(zhàn)的人都難以入睡,無論是將軍還是士兵,都被霜雪染白了頭發(fā),只好默默地流淚。

注釋。

此詞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于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漁家傲:又名《吳門柳》、《忍辱仙人》、《荊溪詠》、《游仙關》。

塞:邊界要塞之地,這里指西北邊疆。塞下:邊地。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衡陽雁去:傳說秋天北雁南飛,至湖南衡陽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飛。

邊聲:邊塞特有的聲音,如大風、號角、羌笛、馬嘯的聲音。

千嶂:綿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嶺。長煙:荒漠上的.煙。

燕然未勒:指戰(zhàn)事未平,功名未立。

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愛山,在今蒙古國境內。據(jù)《后漢書·竇憲傳》記載,東漢竇憲率兵追擊匈奴單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還。

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

悠悠:形容聲音飄忽不定。

寐:睡,不寐就是睡不著。

賞析:

一零三八年西夏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一零四零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zhàn)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shù)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zhàn)時的肅殺氣象?!伴L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xù)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xiāng)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yè)未成,還鄉(xiāng)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xiāng)戀益見濃重?!叭瞬幻隆倍?,直道將軍戰(zhàn)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fā)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xiàn)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xiāng)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lián)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shù)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xiàn)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jīng)歷首創(chuàng)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

秋思的教案篇九

1、知識目標:了解作家作品等文學常識,積累文言字詞,背誦這五首詩詞。

2、能力目標:理解詩詞的主要內容,體會詩詞的意境和哲理。

3、情感目標:走近詩人、詞人的內心世界,體會他們當時的思想感情,激發(fā)自己的詩興。

1、體會詞作所表現(xiàn)的征人遠征邊塞、遠離家鄉(xiāng)的痛苦。

2、體會豪放詞的風格特色。

1、學會通過描寫——想象——-感悟古代詩詞的意境。

2、感悟該詞的豪放特點。

多媒體。

一課時。

1、誦讀品味法。通過讀使學生體會詩詞的意蘊和作者的情思。

2、討論——質疑——點撥法。質疑解難,合作研討,互動探究,教師相機誘導點撥,引導學生鑒賞詞作。

3、描述法。激發(fā)學生想象,用描述性的語言再現(xiàn)詞的畫面,品味詞作的意境美。

4、競賽法。通過同學間的競賽,打破古詩文教學單調沉悶的格局。

(一)、導入新課:

1、李賀:《雁門太守行》:“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維:《使至塞上》:“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瀚海闌干百丈冰,愁云慘淡萬里凝”

4、王昌齡:《從軍行》。

“青海長云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5、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首新的邊塞詩;范仲淹的《漁家傲》。

(二),背景簡介:

北宋仁宗即位之后,國家逐漸形成積貧積弱之勢,表面一片升平,實際上危機四伏。寶元元年,西夏元昊稱帝,宋廷調兵遣將,揚聲聲討,但事出倉促,每戰(zhàn)輒敗。1038年西夏大舉進攻宋朝,攻取今陜北數(shù)縣,延州成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出任陜西經(jīng)略安副使兼知延州[延安],抗擊西夏,范仲淹擔任起組織西北戰(zhàn)線,力完狂瀾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軍制,團結上下,生產戍邊,漸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稱他為“胸中自有數(shù)萬甲兵”。這首詩就作于此時。

(三),品讀《漁家傲》:

1.注意聽范讀:點評好在哪里?節(jié)奏感情意境。

2.學生有感情的朗讀。

自由讀一遍:提出有質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決:(看看注釋處理好字音節(jié)奏感情)。

個人表現(xiàn)讀:(學生品評:發(fā)表看法..)。

3理解性的齊讀一遍(帶著感情讀出氣勢)。

(四),賞析《漁家傲》:

1、賞析上闋:

衡陽雁去無留意:[特寫]。

四面邊聲連角起:[單調孤苦的生活]。

從視覺上把整個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動形象地描畫出來,使人如臨其境,同時感受邊塞將士的慷慨悲壯的情懷。

2、賞析下闋:

濁酒一杯家萬里:[“一杯”與“家萬里”形成對比]。

燕然未勒歸無計:

邊疆未清,燕然未勒[功業(yè)未就]還家之計無從談起。[運用典故:東漢大將竇憲在燕然刻石記功而還。詩人運用典故,表明自己戍邊報國的一腔熱情。但是在北宋當時積貧積弱的時代,要想保家衛(wèi)國,抗擊侵略,談何容易?主觀愿望與客觀現(xiàn)實的矛盾,使他充滿苦悶與悲憤。

羌管悠悠霜滿地:[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在濃霜滿地的夜晚,[由白天——黃昏——-夜晚],一片蕭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涼。

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在這樣的夜晚,鉤起戍邊將士的思鄉(xiāng)之愁,白發(fā)蒼蒼的將軍,遠離家鄉(xiāng)的士卒淚水盈眶,久久難以入眠,都流下了憂國思家的淚水。

3、課文小結:

這首詞在蒼涼悲壯中透出一種激越奮發(fā)的基調,拳拳愛國之心,濃濃思鄉(xiāng)之愁,表現(xiàn)了守邊將士的悲壯情懷,慷慨而又惆悵的情緒。整首詞不失為一篇抵御外辱,報國立功的愛國詩篇。

1.背誦課文。

2.課后查閱資料:了解邊塞詩派的形成及特點。

秋思的教案篇十

教學目標:

1、了解詩歌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詩歌意境。

3、有感情地反復誦讀并熟練地背誦。

4、領會詩歌中蘊含的節(jié)奏美,提高詩歌的鑒賞能力。 教學重難點:

品味語言,體會意境,領會詩人在詩歌中所表達的感情,誦讀并背誦。

教學方法:

誦讀法、探究法、想像法。

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一個成績比較差的班級,學習詩歌,對他們來說,也許除了朗讀以外

可能就沒有別的印象了。所以,在課前我讓學生收集一些有關鄉(xiāng)愁的詩歌,教學中我盡量在教學中采用讓學生朗讀的方式去領會這首小令跟我們呈現(xiàn)出來的節(jié)奏美,讓學生還原詩歌中的畫面來領會詩中展現(xiàn)的圖畫美,領會詩人表現(xiàn)的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

教學過程:

七百多年來,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因

為它極其出色地運用了景物烘托的寫法,將抒懷主人公置于特定氛圍中,使主觀意緒和客觀環(huán)境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這是一篇抒情作品,僅用28個字,就生坳地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

“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馬致遠,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熱衷于功名,卻屢不得志,經(jīng)歷了漂泊生涯20余載,本曲是這種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和淚寫成的,是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之為“秋思之祖”。

1、師配樂范讀

2、學生齊讀

3、學生給詩歌劃分節(jié)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學生配樂朗讀

1、學生閉目,隨著教師的描繪想像這幅畫面,感悟內容,體會思鄉(xiāng)之情__

一派清雅、安適的景象。這時太陽就要下同了,太陽也要回家了還沒有找到抽空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難熬的長夜。唉,自己有家難歸,令人心碎腸斷,更添悲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2、學生交流自己想像的畫面,及作者所表達的學生的思鄉(xiāng)情。學生根據(jù)作品提供的信息作筆畫,加深思考。

3、四人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你認為這樣做有何好處?

(2)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以上問題由學生討論,師適當點撥,共同明確:

(1)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書、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景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秋思”的含義,至于游子為什么漂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去想象。

(3)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xiàn)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4、齊聲朗讀并背誦詩歌。

讓學生交流自己搜集的詩歌,可展開朗誦比賽,以提高朗讀水平。各小組展開競賽,看誰背誦的詩歌多。

這首小令僅用28個字就是道德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語,而字字卻是扣著“情”來寫,古人說:“凡景物,皆情語”,《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杰作。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

展開想像,將《天凈沙.秋思》改寫成一篇散文。

秋思的教案篇十一

教學內容:

一、作者及寫作背景。

二、作品內容分析。

三、藝術特色分析。

教學目的:

通過學習,了解小令的基本常識,正確分析作品的思想內容,掌握作品的藝術特色。

作者簡介:

馬致遠,字千里,號東籬,元代大都人,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合稱為“元曲四大家”,有文場“曲狀元”之稱。雜劇有《漢宮秋》、《薦福碑》、《青衫淚》等十五種,散曲有輯本《東籬樂府》一卷。因為這首小令,他還被稱為“秋思之祖”。

馬致遠,元朝著名的雜劇和散曲作家。他曾熱衷于功名,但未得志,漂泊二十余載,五十入仕,看不慣黑暗的官場,退而隱居。《秋思》是他在漂泊旅途時的作品之一。

文史知識。

我國古代不同歷史時期占主導地位的文學體裁: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分別代表著一個時代文學作品的最高成就。

曲中前三句共描寫了幾種景物?情調氛圍有何異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景物:藤、樹、鴉、橋、水、家、道、風、馬。

異同:

第一句的3種景物寫出一片蕭殺秋景,造成一種黯然凄涼的氣氛,襯托旅人內心的悲哀。

第二句的三景則是安謐,明凈,就連那戶人家的歡心笑語也仿佛聽見,對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羈旅之苦。

第三句三景古老,凄涼,羸弱,襯托出天涯游子的內心孤獨凄苦之情。

作用:

第一、三句色彩情調一樣,都是哀景,正面襯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則為樂景,反襯游子的羈旅之苦。

整體把握詩意:

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我蹣跚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悲傷斷腸的人還漂泊在天涯。

秋思的教案篇十二

1.知識與技能:有感情地朗讀,直至背誦;體味詞句,揣摩作者的感情,體會作品的意韻。

2.過程與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

3.道德、情感、價值觀:領悟詩中蘊含的節(jié)奏美,提高對古代詩歌作品的鑒賞力。

1.背誦詩歌。

2.品味語言,體會作品的意韻。

自制錄音帶、錄音機、課件。

一課時。

同學們,在你們眼中,秋天是一個怎樣的季節(jié)?也許是豐收的,也許是浪漫的,也許是多愁善感的。那么,在一個游子的心中,秋天是什么樣的呢?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中去體會體會。

“天凈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于元代,又稱散曲。馬致遠,元代著名散曲家,早年熱衷于功名,卻屢不得志,經(jīng)歷了漂泊生涯20余載,本曲是這種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和淚寫成的,是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之為“秋思之祖”。

1.師配樂范讀

2.學生齊讀

3.學生給詩歌劃分節(jié)奏,注意重音: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4.學生配樂朗讀。

1.播放課件,學生根據(jù)詩句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圖畫,體會思鄉(xiāng)之情。如: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仆仆的游子,騎著一匹瘦馬,迎著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踽踽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戶人家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2.四人為一組,討論以下問題:

(1)這首小令前三句十八個字,寫了哪九種景物?你認為這樣做有何好處?

(2)體會篇末所寫的:“斷腸人”應是怎樣的人?

以上問題由學生討論,師適當點撥,共同明確:

(1)這首小令共寫了藤、書、鴉、橋、水、家、道、風、馬九種景物,一字一詞,一字一景,真可謂“惜墨如金”,但是凝練而并不簡陋,九種景物名稱之前分別冠以枯、老、昏、小、流、人、骨、璽、瘦等表現(xiàn)各自特征的修飾語,使各個景物都帶上了鮮明的個性,又使本來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蒼涼的深秋暮色籠罩下,構成了一個統(tǒng)一體,簡約之中見出深細。

(2)獨在荒涼的古道上,頂著西風,騎著瘦馬前行,太陽下山了,傷心的人正在天涯漂泊,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的'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皵嗄c人”就是漂泊在天涯極度憂傷的旅人。本句揭示“秋思”的含義,至于游子為什么漂泊到這里?他究竟要到哪里去?這些言外之意,盡可聽憑讀者去想象。

(3)這首小令旨在表達天涯淪落人的凄苦之情,但人的感情是抽象的,難于表達,作者運用傳統(tǒng)的寄情于物的寫法,把這種凄苦愁楚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這些有形可感的事情,具有明顯的深秋色彩,與無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處,用有形表現(xiàn)無形,使人感到具體生動。

3.齊聲朗讀并背誦詩歌。

這首小令僅用28個字就是道德表現(xiàn)出一個長期漂泊他鄉(xiāng)的游子的悲哀,除了最后一句,全都是景語,而字字卻是扣著“情”來寫,古人說:“凡景物,皆情語”,《天凈沙·秋思》堪稱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無痕的杰作。人們說起“鄉(xiāng)愁”就會想到這篇作品。

1.背誦詩歌。

2.課后以詩歌的意境作一幅畫,各自進行交流。

秋思的教案篇十三

1、深入了解這幾首詩的作者,知人論世,從而更好的理解詩歌內容。

2、理解作者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處境下的愁苦的心情,剖析愁苦背后深層次的原因。

理解作者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處境下的愁苦的心情,剖析愁苦背后深層次的原因。

同上。

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老師給你們兩個關鍵詞,秋天、游子,你們會想到什么?好,同學們大都想到了悲涼的心境,那么古代的文人墨客在異國他鄉(xiāng)看到秋景時的大多心情如何,在這種心情的背后,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原因嗎?讓我們一同走進這些詩人,走進他們的詩歌,探究其中的原因。我們首先探討的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

二、了解作者。

馬致遠(1250—1324),字千里,號東籬,大都(今北京)人。與關漢卿、鄭光祖、白樸并稱為“元曲四大家“,被尊稱為“曲狀元”,馬致遠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后來擔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滿意的,在職的時間也并不長。在這樣的蹉跎經(jīng)歷中,他漸漸心灰意懶,一面懷著滿腹牢騷,一面宣稱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隱士高人自居,同時又在道教中求解脫。

三、初讀,整體感知。

1、自由朗讀這首元曲,把握節(jié)奏。

2、聽錄音,學生跟讀,感受意境。

3、學生齊讀,進一步走近這首元曲。

四、曲徑通幽,深入探討。

1、找一名同學用自己的話描繪一下這首元曲所描繪的畫面,可以適當加入自己的理解。

明確: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斷腸人。

3、明確意象的概念:所謂“意象”簡單說來,可以說就是主觀的“意”和客觀的“象”的結合,也就是融入詩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賦有某種特殊含義和文學意味的具體形象。

4、作者悲秋思鄉(xiāng)的深層次原因是什么呢?

在馬致遠生活的年代,蒙古統(tǒng)治者開始注意到“遵用漢法”和任用漢族文人,卻又未能普遍實行,這給漢族文人帶來一絲幻想和更多的失望。馬致遠早年曾有仕途上的抱負,他的一套失題的殘曲中自稱“寫詩曾獻上龍樓”,卻長期毫無結果。后來擔任地方小官吏,也是完全不能滿意的,在職的時間大概也并不長。在這樣的蹉跎經(jīng)歷中,他漸漸心灰意懶,一面懷著滿腹牢騷,一面宣稱看破了世俗名利,以隱士高人自居,同時又在道教中求解脫。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44436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