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悲慘世界的讀后感50字(4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03-15 17:06:43
2023年悲慘世界的讀后感50字(4篇)
時間:2023-03-15 17:06:43     小編:zdfb

“讀后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白x”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么都沒有掌握,哪能有“感”?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那么該如何才能夠寫好一篇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讀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50字篇一

冉阿讓出獄后,帶著對社會的報復情緒,偷了幫助他的卞福汝主教大人的兩個銀燭臺和搶了一個窮小孩的一枚錢幣。而卞福汝主教面對再次犯錯的冉阿讓,沒有把他投進監(jiān)獄,而是寬恕了他,并再次幫助他,冉阿讓產生了深深的內疚,這種內疚使他醒悟,并升華成更深的覺悟,成為他精神發(fā)展的起點。

冉阿讓是善良的,無論處于什么樣的境況。第一次救人是在苦役場,冒著被加重刑罰的危險,砸爛腳鐐去救被大石頭壓住的同伴;第二次是當了市長后,仍然不顧市長的身份,只身去救一個被馬車壓住的普通人。還有許許多多幫助人的事情,都是在不同的境況下去做出的看似普通的壯舉。

他又是偉大的,在資本主義現(xiàn)實的壓迫下,不得不改名換姓,從事生產經營,擁有巨額財富,進而成為一個地方長官,當上了市長,但當他知曉一個和他長相非常相似的人被當成冉阿讓而要被懲罰的時候,不顧個人面對的危險,挺身而出,用于承認了自己的身份,使一個無辜的人免于受到舊制度的迫害。

冉阿讓憑著自己過人的體力、毅力和智慧,與命運抗爭,幫助處境悲慘的芳汀及她的女兒珂賽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感化資產階級社會機器代表的沙威。

盡管有冉阿讓為代表的勞苦大眾與黑暗的資本主義社會相斗爭與奮斗,但是仍然改變不了勞苦大眾被壓迫、被損害、被侮辱,生活困苦的悲慘命運。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50字篇二

我們生活在一個美好的世界里,卻總是埋怨命運的不公。我讀了《悲慘世界》以后才知道當時世界的悲慘,那主人公冉阿讓又能說什么呢?

冉阿讓是個窮人,因偷了一個面包就被關入監(jiān)牢,期間越獄失敗四次,足足判了十六年。十六年啊,浪費了多少青春歲月,能做多少有意義的事,而換來的只是一個面包。出獄后卻常常招人排斥,連住宿的地方也找不到,僅僅因為冉阿讓犯有前科。最終有一位好心的主教收留了他,并送他了一套銀餐具和一對銀燭臺。當冉阿讓最需要幫助時,所有人都逃避了,單單只有一個人站了出來。甚至有時他的好意也往往遭到人們的誤解,不能被社會所接受。

難道窮人就不是人嗎?他們也有生命,自由的生活的權利。人窮志不窮,窮人只是沒有錢,但他們的志氣還在。

我不知道當時的社會是多么黑暗,如此下去會有更多的人輕視法律?!耙詯壑茞骸保┯械赖赂谢攀轻t(yī)治社會災難的良方。文中的卞福汝主教就是善良,純真的代言人,明知道冉阿讓犯有前科還讓他過夜,在偷東西被抓到后還送了他一對銀燭臺,一系列的舉動,真真切切的述說了主教的善良。

世界不是完美的,總有好人在發(fā)善,有壞人在作惡。但我們可以使好人多一些,讓他們去感化正在作惡的人。壞人也有善良的一面,我相信會有更多的人加入到愛心行動中。

愛的形式非常多,也十分簡單。扶一位老奶奶過馬路,撿起隨風飄動的塑料袋等一件小事,都是在散發(fā)著愛心。大家行動起來吧,伸出你雙手讓世界充滿愛!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50字篇三

第一次讀《悲慘世界》還是在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時雖然不能領會名著里博大精深的哲理,但卻瘋狂的喜歡上了它。不知道為什么,就那么情有獨鐘。

《悲慘世界》,是法國作家雨果在1862年所發(fā)表的一部長篇小說。它不僅以細膩的文筆鋪敘了在資本主義社會最低階層的人們的生活寫照,也對愛,善與惡進行了描繪。我不由想到故事結尾處:

“冉阿讓真的死了嗎?”

“不,他已經用生命樹立起了人們心中屬于善良的豐碑?!?/p>

我在為他的命運擔心的同時,我也深思:為什么人們回變壞?冉阿讓之所以如此善良和藹,樂于助人,得益于迪捏教對他的影響。他送給阿讓的燭臺好比一盞明燈照亮前方坎坷的道路。但是,在阿讓被送進監(jiān)獄的原因之一就是因為給他饑餓的姐姐的孩子偷一塊面包。他的內心已經被善良所占據(jù),沒有任何雜念。

阿讓幫助的得納好幾次,但是他的本性并沒有改變,他為了錢不擇手段,也許在他的童年就已經沾染了惡習,已經無法改變,無可救藥。

每個人都有愛。但是有些人只是愛自己,愛自己的親人,愛自己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而阿讓的愛卻是給世上所有的人,那些值得可憐值得同情的人,由此看來,阿讓是個值得尊敬的人。

其實,在當今社會也不乏一些為了眼前利益而不擇手段的人,正是因為有這些卑鄙小人,才讓我們的社會蒙受羞辱。比如一些貪贓枉法的人,還有小到考試作弊的人…….

悲慘世界的讀后感50字篇四

《悲慘世界》是維克多.雨果的一部杰作,是法國現(xiàn)代社會和政治生活的長篇史話。只讀了幾頁,我就停不下來了。

故事講述了一個叫冉阿讓的苦役犯的一生,他因打破窗戶偷面包被判處四年徒刑。后來,因為越獄四次,又被判了十五年徒刑。經過十九年的等待,他終于被釋放了。

在沒有東西吃的時候,他得到了主教卞福汝的幫助。后來,冉阿讓化名馬德蘭,當上了海濱蒙特勒伊的市長。但他終于投降了,冉阿讓又被捕了,被判了終身監(jiān)禁,穿上了紅衣,戴上了綠帽子。之后,在法國的戰(zhàn)場上,他在槍林彈雨中救了一個叫馬呂斯的人,而冉阿讓最終死于勞累過度。

作者想告訴我們的是,要做一個真正的自己,任何刻意的偽裝都會被發(fā)現(xiàn),虛偽只能在事實面前被摧毀。另一個是有高尚情操的人,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聰明、善良和寬容。冉阿讓洗了新面孔以后,變得寬厚而善良了。正是這顆慈悲的心,把那個冷酷、固執(zhí)、追捕他的警長沙威感化了。

我再次被人性的巨大力量所震撼,愿我們身邊有更多像主教一樣的光明使者,愿他們像純潔的天使一樣永遠守護著人們的愛心。

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加入到幫助他人和做好事的行列中來,社會需要這樣的人,世界也需要這樣的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我們的生活,創(chuàng)造一個善良、和諧和光明的世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2206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