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yōu)質的教案嗎?那么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講教案怎么寫才比較好,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頤和園》教案篇一
1. 認識本課的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頤和園。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了解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4.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1. 讓學生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 學習本課按照瀏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2課時。
1. 提出自學要求。
(1) 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 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并想辦法記住生字。
(3) 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
2. 檢查自學情況。
(1) 指名朗讀課文。
(2) 學生匯報怎樣記住生字的字音和字形的。
(3) 匯報作者所描寫的頤和園的景點。
(4) 匯報自己通過努力弄明白了什么,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
3. 指導小組合作學習,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案《小學語文第七冊教案-頤和園》。
(1) 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每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再讀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 認真讀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么特點,向大家介紹。
(3) 將自學過程中還不理解的問題在小組內提出。
4. 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1) 說說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 作者向我們介紹了每一處景點的什么特點?
1. 讀了課文,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課文哪個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了?
2. 指導朗讀,注意突出大和美。
1. 一進入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長廊就展現在我們眼前了。
2. 學生匯報。
(1)長廊最突出的特點是什么?你是怎么體會到的?
(2)長廊還有什么特點?
(3) 結合理解“神清氣爽”。
(4)指導朗讀。
1. 走完長廊,就來到了萬壽山腳下。這一自然段作者又向我們介紹了什么呢?請大家默讀第三自然段。
2. 通過這一自然段你讀懂了什么?
3. 指導朗讀。強調“閃閃發(fā)光”和“金碧輝煌”。
1. 一轉眼,就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下望,作者又看到了什么?默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2. 作者向我們介紹這些景物分別抓住了它們的什么特點?
3. 這一自然段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來描寫的?
4. 指導朗讀。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昆明湖。到了昆明湖,你又看到了什么?
1. 自讀第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說你都看到了什么。
2. 從課文的描寫中,你能看出十七孔橋有什么特點嗎?
3. 指導朗讀。
《頤和園》教案篇二
1、學習生字新詞。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摘錄、積累好詞佳句。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作的方法。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難點:
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1、頤和園風光圖或錄相片。
2、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鋪設情景,導入新課
1、你喜歡旅游嗎?你去過哪?你想和老師一起去游玩頤和園嗎?。(板書課題)齊讀課題:指導“頤”字的書寫
2、簡介頤和園
二、學習詞語、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配樂朗讀。
2、思考:作者描寫了哪些景點?
三、駐足景點,品味美麗
景點1:長廊
作者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長廊,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長廊有什么特點?
明確:又長又美
1、說說從哪兒體會到了它的長?
重點句指導:(課件出示)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七百多米長,分成273間。
a、比較感知長廊的長:我們的教室長8米,七百多米相當于——個教室,這真是——
指名讀句子,讀出長廊的長:突出一眼望不到頭。
b、齊讀句子,感受長廊的長。
2、你從哪句話看出長廊的美,說一說?
(1)長廊的顏色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長廊上有紅有綠十分美麗。
(2)長廊上的畫美,“每一章的橫檻上都畫著五彩的國”這些畫顏色各異,內容豐富,精美絢麗,堪稱藝術珍品。
(3)長廓周圍的風景美,“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
(4)長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氣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暢。
景點2:萬壽山
作者走完長廊,又來到了哪里?
明確:萬壽山
1、作者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什么?請同學看圖回答。
明確:佛香閣、排云殿
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萬壽山雄偉壯麗,佛香閣巍峨壯觀,排云殿金碧輝煌。
2、作者登上萬壽山,站在佛香閣的前面向不同的三個方向望,分別看到了什么?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萬壽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蔥郁的樹叢;黃色、綠的琉璃瓦屋頂;朱紅的宮墻,組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風景畫。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把昆明湖比作什么?(把昆明湖比作一面鏡子、一塊碧玉)這兩個比喻寫了昆明湖什么特點?句子中哪兩個詞概括了這兩個特點?(靜、綠)
“滑”是什么意思?(——在光溜溜的表面上溜動)
為什么課文寫游船,畫舫在湖面上前進,用 “滑”而不用“劃”?滑——游船、畫舫輕輕地在光滑的湖面上溜過,使湖面保持平靜。劃——用力揮槳使船前進,水漾起波紋,打破了昆明湖的平靜。
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3、作者接下來來到了昆明湖,想一想:這一自然段中作者寫了哪些景點?重點描寫的是什么?
《頤和園》教案篇三
一、導入新課
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教師板書課題:頤和園
二、出示幻燈片
認識頤和園的幾個著名景觀,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三、學習生字新詞
1、自由朗讀課文:將生字詞和不懂的地方畫出來。
2、出示生字卡認讀:指導學生注意生字,詞易寫錯的地方。
四、初讀課文,理清文章條理
1、教師指導學法:默讀課文,圖文對照,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和記敘的游覽順序,劃分段落。
2、學生自學。
五、檢查交流課文學習情況
1、指名讀課文,正音。
2、檢查交流學生了解課文大意情況。
3、檢查學生了解課文記敘順序。
⑴ 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是: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
⑵ 從文中找出寫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移步換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法:進入、繞過、來到、走完、登上、下來。
4、劃分段落,理清條理。
課文移步換景,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一寫長廊的景色;二寫萬壽山的景色;三寫昆明湖的景色。
全文有六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對頤和園的總體印象。
第二自然段:寫長廊的景色。
第三、四自然段:寫在萬壽山下及萬壽山上看到的景色。
第五自然段:寫在昆明湖畔所見的景色。
第六自然段:表達作者贊美的感情。
除首尾兩段外,課文是按游覽順序敘述的。
六,小結
本文采用“總──分──總”的方法,以游覽路線為線索,把各個景點串連在一起,條理十分清楚。
本文首尾呼應,從整體上表現頤和園之美。課文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古代建筑物的贊嘆及由此引起的自豪感。
作者按照游覽的順序記述了頤和園的美景。二、三、四、五自然段的開頭一句都是過渡句,這些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很自然的將讀者從一個景點引向另一個景點,使文章段與段之間銜接得非常自然。
此外,文章的字里行間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古代勞動人民的贊美,洋溢著民族自豪感。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寫景與抒情相結合。
《頤和園》教案篇四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了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3、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了解全文主要內容
了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這篇課文是按照總分總的方式連段成篇的,在學生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理解2—6自然段,分別介紹了幾處景點,引導學生自己去找,找出各景物的特點,可以讓學生選擇一兩處景物,當一名導游,把自己了解的內容介紹給大家,在介紹當中積累詞語。
課件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自學本課生字、新詞,積累詞語。
2、了解頤和園的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重點:
了解全文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了解按總述、分述、總結的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過程:
媒體使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
復備課
一、激趣導入:
1、同學們都去過頤和園吧?說說那個景點給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導語: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板書課題)那里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等人文景觀。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足跡,一同來飽覽頤和園的美景。
二、檢查:全班交流:
(1)生字:
頤:頤和園休養(yǎng),保養(yǎng)。
爐:鼎爐取暖、做飯或冶煉用的設備。
燭:燭光蠟燭,用線繩包上蠟油,點著取亮的東西。
封:封建古代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給予親屬、臣屬。
豁:豁然開朗開通,敞亮。
巒:重巒疊翠連著的山。
佛:佛香閣梵語“佛陀”的簡稱……
典:古典引:標準,法則。
綜:綜觀總合。
宏:宏偉廣大。
罕:罕見稀少。
(2)區(qū)別多音字,形近字。
a、注音:處理()頤和園()繚繞()俯瞰()
綜觀()諧趣園()搖曳()蒙上()
b、讀詞語,結合課文想一想它們的意思。選擇自己喜歡的記下來。
變化無窮 千姿百態(tài) 數不勝數 山泉綠竹
栩栩如生 美不勝收 豁然開朗 小橋流水
碧波蕩漾 柳暗花明 重巒疊翠 湖光山色
c、解決詞義:
豁然開朗:形容由狹窄昏暗一變而為開闊光亮。
重巒疊翠:形容翠綠色的山峰一層又一層,重重疊疊的樣子。
柳暗花明:柳樹成蔭,繁華似錦的景象。
栩栩如生:形容生動活潑的樣子就像真的活得一樣。查字典,
神清氣爽:形容人頭腦清醒,精神爽快。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姿態(tài)不一:樣子各不相同。
3、再讀課文,了解課文寫了什么。
4、默讀課文,邊讀邊思:
課文比較詳盡的介紹了頤和園的那些景物?
5、檢查朗讀
四、默讀思考:課文是怎樣連段成篇的?
1、自讀自思,明確作者的敘述順序。(總述—分述—總結)
學生默讀思考后交流
首段:介紹頤和園的規(guī)模與地位。列舉了一些數字來說明它的規(guī)模之大。
尾段:總結全文,指出頤和園的特點和地位:“幾十一座美麗的大公園,又是一座宏偉的博物館”,“它在我國園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世界園林史上也是罕見的”。
(開頭和結尾這兩段是總的概括介紹,中間一段比較詳細的介紹了頤和園內一些著名景物。全文按總述、分述、再總述的順序連段成篇。)
2、了解自然段意思,理清全文脈絡結構。
(一)用自己的話說說各自然段介紹了哪里?
(二)看看全文可以分為哪幾部分?各部分主要寫什么?
3、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介紹頤和園的規(guī)模與地位。
第二段(2—7):介紹頤和園中幾個有代表性的建筑物。
第3段(8):總結全文,指出頤和園的特點和地位。
五、教師總結
自由交流
觀看圖片
讀課文,圈畫生字和新詞,標出自己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
讀詞語
默讀思考
讀課文分段
激趣導入
出示圖片認識頤和園。從直觀入手,對頤和園的美景先有一個感性的認
明確作者的敘述順序
總結全文
板書設計:
6、頤和園
規(guī)模大 景物 ?大公園
保存好 ? 博物館
(總述) (分述) (總結)
作業(yè):朗讀課文,繼續(xù)積累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深入閱讀課文,了解景物特點,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目標:
1、深入閱讀課文,了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2、體會按總分總順序連段成篇的方法,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3、背誦第7自然段。
教學重點:
了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體會連段成篇的方法。
教學難點:
了解頤和園景物特點及其地位,產生熱愛首都之情。
教學媒體:
資料及圖片
教學過程:
媒體使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
復備課
一、整體回顧課文。
1、導入:在我國的首都北京西郊,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內有著名的長廊、佛香閣、昆明湖、十七孔橋橋等人文景觀。
2、出示畫面及第1自然段,齊讀后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感受。
(規(guī)模大、保存最完好)
過渡:今天,就讓我們尋著作者的游覽足跡,一同來游覽一下這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二、深入閱讀,體會景物特點
1、默讀課文,想一想課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2、讀后交流:(引導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圈畫在書上)
(1)詳細介紹的景物有:仁壽殿、佛香閣、大戲樓、長廊、
十七孔橋
(2)簡略介紹的景物有:諧趣園、買賣街、廓如亭、知春亭
3、自由選擇,交流每處景點的特點。
過渡:剛才我們只是走馬觀花,現在我們來細細欣賞。你們想欣賞哪處景點就讀哪處。學生自由讀,師巡視。
過渡:我聽了聽,發(fā)現讀每一個景點的同學都有,可見頤和園的每一處景點都非常吸引人。誰先說?
(一)長廊:這座游廊久負盛名,因其長——二百七十三間,被稱為長廊;因其畫多——被稱為畫廊。這些畫給游人增添了樂趣。
出示學法1、細讀:找景物抓特點
1、提問:你覺得長廊怎樣或你體會到長廊有什么特點?指名讀句子,(長、間數多、沒有相同畫)
出示學法2、精讀:研景物特點探究美
2、我們再來讀一讀,探究作者是怎樣寫出這些特點的,把你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復讀。
指名說,抓住728米、273間、沒有相同說
出示學法3:品讀:想景物畫面欣賞美
3、我們再來讀一讀這句“……沒有哪兩幅畫是相同的?!钡染渥?,發(fā)揮想象,眼前出現了哪些畫面?指名讀,說想象出的美景
過渡:同學們讀得很好。游覽了長廊,我們再去萬壽山看看。剛才,我們在欣賞頤和園長廊美景的同時,也學習了一種新的理解課文的學習方法:三步讀法。下面我們就來試著運用這個學法,自學其他部分。
(二)仁壽殿:先介紹殿內的設施,突出了皇家氣派。再寫殿后的近景和遠景,突出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造園特點。
(三)佛香閣:運用了一組數據說明了佛香閣的高、大、雄偉。站在佛香閣上俯瞰昆明湖,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四)大戲樓:大戲樓的格局、結構和用途,表明這座大戲樓“在當時的舞臺建筑上是十分先進的”。
(五)十七孔橋:由“面”寫到“點”,接著介紹橋的長度,形狀以及“十七孔”的道理。
(六)第7自然段是圍繞哪句話寫的?共介紹了哪幾處景點。
諧趣園:山泉綠竹,小橋流水,再現了江南園林的特色。
買賣街:臨水而建,店鋪林立,使人仿佛置身于江南的水上城市。
廓如亭:我國亭類建設中最大的一座。
知春亭:在這里可以縱觀頤和園的全景。
三、引讀最后一段,激發(fā)愛國情感
過渡:頤和園的美景數也數不清,就是看上幾天也看不完看不厭,有道是(齊讀最后一段)
1、頤和園為什么這么美或你想說什么?(談感受)
2、想不想更多地了解頤和園呢?(出示網址:)
四、課外延伸,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
2008年我國將要舉行世界奧運會,想要把頤和園建造地更加美麗。如果你是頤和園的設計者和建設者,你會怎樣做?假如你是畫家你會在橫檻上畫些什么?假如你是園藝師,你會在長廊兩旁栽種什么?使它的四季都有誘人的景色。(想一想再說)
齊讀課題
默讀課文
思考
讀后交流
自由選擇,交流每處景點的特點
指名讀、說
讀最后一段
說一說
整體回顧課文
深入閱讀,體會景物特點
體會寫法
激發(fā)愛國情感
板書設計:
頤和園
一、規(guī)模大 保存好
二、詳寫:仁壽殿、佛香閣、大戲樓、
長廊、十七孔橋 (分述)
略寫:諧趣園、買賣街、廓如亭、知春亭
三、大公園博物館(總結)
作業(yè)
1、熟讀課文
2、背誦第7自然段,并默寫。
3、選擇一處景點進行觀察。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檢查背誦,總結景物特點,完成作業(yè)。
教學目標:
1、熟讀課文,背誦第7自然段。
2、總結連段成篇的方法,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3、學習寫法寫一處景點。
教學重點:
總結連段成篇的方法,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教學難點:
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教具學具:
投影片
教學過程:
媒體使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設計意圖
復備課
一、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
(一)整體默讀思考:
1、課文屬什么體裁的文章?
2、課文比較詳細地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物?
二、整體讀文感悟寫作方法
(一)認真默讀每一個自然段,思考:這段寫了哪里?景物有什
么特點?
(二)自由選擇最喜歡的.一處景點,結合課外資料,變文中語句為自己的語言向大家介紹。1、突出景物的特點。2、語言簡明。
三、讀句子,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投影出示:
(1)在長廊里辨認畫上的人物、故事,是很多游人的樂趣。
(2)長廊共有273間,每間廊里的枋架上都繪著彩畫,總共8000多幅。畫中的山水、人物、花鳥,千姿百態(tài)、變化無窮,所以長廊又有“畫廊”之稱。
自讀體會,集體交流
提示:要根據文章表達的需要及語感,靈活使用這兩種標點符號。
四、學習并背誦第7自然段。
(一)自由默讀,思考:這段是圍繞著哪一句話寫的?介紹了哪些景點?各有什么特點?
(二)放到全文中體會與其他景點的描寫有什么不同?
(三)師引讀,生接讀,引導背誦,體會特點。
(四)獨立背誦。
五、默讀課文,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思考:與《記金華的雙龍洞》比較相同和不同之處。
1.按照一定的順序寫。(游覽順序、觀察順序、方位變化順序、季節(jié)變化順序。)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游覽順序。
3.抓住景物特點分層次寫具體。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六、試寫一處熟悉的景物
過渡:游覽了北京的景色我們再來看一看我們可愛的校園,怎么樣?
1、說游覽順序
2、說景物特點
整體默讀思考
讀句子
自由默讀,思考
整體感知,把握課文內容
體會頓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
體會文章的寫作方法
板書設計:
頤和園
逗號頓號
游覽順序觀察順序、
方位變化順序季節(jié)變化順序
作業(yè):
1、積累詞語,選擇喜歡的詞語抄在好詞好句本上。
2、按一定的順序,用一兩段話寫熟悉的一處景物。
《頤和園》教案篇五
頤和園是人教課標版第七冊第五單元“我國的世界遺產”為專題的一篇課文。課文描繪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作者按照游覽順序,用生動的語言,恰當的比喻,再現了頤和園秀麗的景色,讓學生領略頤和園的無窮魅力,為祖國有這樣的歷史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
整堂課創(chuàng)設旅游情境,讓學生當小導游結合課文內容進行介紹,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達到深入理解課文的目的,為本單元的習作奠定基礎。
1、知道作者的游覽順序。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抓住景物的特點。
3、通過學習,能當好小導游把景物特點介紹清楚,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1、能在課文中找到作者移步換景的句子。
2、在老師的引導下能自學課文的相關段落。
3、能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寫一篇游覽活動。
1、學會欣賞頤和園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
2、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中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學生探究中國“世界遺產”的興趣。
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熏陶。
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多媒體課件。
一、談話引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老師相信你們一定都認真地預習了頤和園這篇課文,誰能說說這篇課文給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這么美的景色,你們想去看一看嗎?(出示課件)
2、我們看到的頤和園很美,作者寫得也很美,這節(jié)課,我們還要比一比誰能當好小導游,把頤和園介紹得更美,有興趣嗎?可是,要當好一個稱職的小導游并不容易,要求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地去學習這篇課文,只有學懂了,才能做個好導游。比一比,看哪些同學能做一個合格的小導游。
二、初讀課文,理清順序。
1、配樂范讀,創(chuàng)設情境。
提出要求:你如果要當好小導游,就一定要認真聽,仔細看,想一想作者到過頤和園的哪些地方?
2、指名回答,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過渡;剛才不少同學表現得不錯,弄清了作者的瀏覽順序,是個初步稱職的小導游,不過,還有更難的考驗在等著你們呢?有信心嗎?
3、分清段落,找出作者瀏覽時地點轉移的句子。
a、啟發(fā):小導游們,你們是從課文中的哪些句子得知作者的游覽順序的呢?請你把筆拿出來,用橫線在書上作上記號。
b、抽生回答。
c、小結:同學們真聰明,找得非常準,這些句子在自然段的開頭點明了游覽地點的變換,說清了游覽順序。
三、重點學習課文的第二自然段。
1、激趣:小導游們,我們先介紹長廊可以嗎?
2、抽生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邊聽邊想:作者介紹了長廊的什么特點?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4、你是從哪些地方知道長廊很長的?用筆作上記號。
5、哪些句子在寫長廊的畫和花的呢?
6、“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說明了什么?
7、美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通過讀給人一種美的享受。
8、抽生上臺當小導游。
提醒學生應該怎樣去介紹,學生上臺介紹時出示長廊的課件。
四、自學課文后面的內容,選擇其中的一個景點進行介紹。
1、過渡激趣:你能把后面的介紹好嗎?
2、總結學法。
3、學生自學。
4、小組匯報。
5、抽代表匯報。
(學生上臺介紹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出示相應的課件,有沒有聽懂的可以提問)
6、學生當小導游介紹時,教師要相機出示重點句和字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重點句: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重點字:“滑”字用得好,好在哪里,要讓學生多讀去體會。
五、抓寫作特點,促作文教學。
過渡語:同學們也到過不少的地方去游玩過,你能像作者一樣把游玩的景點寫出來嗎?
師生共同回憶、歸納。
1、按一定的順序寫。
2、運用好過渡句,交待清楚游覽順序。
3、抓住景物的特點寫。
4、選擇有代表性的景物來寫。
六、拓展。
仿照本課的寫法寫一篇游記。
七、全文總結。
今天,我們在一個個小導游的帶領下作了一次免費的旅游,小導游們精彩的介紹讓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無窮魅力,我們?yōu)橛羞@樣的歷史文化感到驕傲和自豪。
板書設計
長廊(內—外)
18頤和園萬壽山(上—下)美麗的大公園
昆明湖(堤—島—橋)
《頤和園》教案篇六
1、認識本課生字,理解新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頤和園》的特點及美景,激發(fā)熱愛祖國的感情。
3、培養(yǎng)學生抓住特點,有序觀察能力和按地點轉換順序,有序有重點描寫見聞。
4、概括中心,體會作者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
1、《頤和園》多媒體課件
2、組織學生搜集中國世界遺產資料
3、世界遺產風景書簽
二課時
(一)情境導入
1、播放課件、師語導入:在我國的首都北東西郊,有一個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板書課題)那里風景秀美。是古代園林中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大花園。今天老師作一回導游,尋著作者的足跡,帶同學們去領略——頤和園的美麗風光。
2、簡介頤和園。
(出示課件)感性認識頤和園的幾個主要景觀。
3、學習生字、新詞。
(1)出示生字燈片,檢查字音正誤,區(qū)別字形,理解詞義。
(2)讓學生說說自己所認識的字、詞,并回答認識理解這些字詞的途徑及方法。讓學生從中交流學習經驗。
(二)整體感知
1、聽課文錄音。
2、讓學生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介紹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3、學生分組接力朗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
4、自由讀并討論、理清課文思路。初步了解課文大意和記敘的游覽順序。
(三)合作學習
1、小組交流:作者的游覽順序。
2、默讀課文。思考:哪幾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頤和園的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1、欣賞長廊部分:
(1)朗讀訓練:找出自己喜歡的自然段朗讀。
(2)思考:長廊有什么特點?
(3)出示課件,指導看圖(長廊圖)板書 : 長廊 長、美、奇
(4)在長廊中游賞,給人一種什么感覺,劃出有關語句,把你的感受通過朗讀把感情表達出來。
(5)出示文字燈片。
微風從左邊的昆明湖吹來,使人神清氣爽
①
導語:走在長長的長廊中,飽賞那美景,讓人神清氣爽,下面讓老師帶同學們去游覽萬壽山。
2、欣賞萬壽山部分:
(1)指名讀3、4自然段。學生評朗讀的效果。
(2)思考這一段主要寫了什么?按什么順序寫的?有什么特點?
(3)播放一段萬壽山錄像片。
(4)設問,在萬壽山上看見了什么?
板書: 佛香閣 排云殿 鳥瞰頤和園大半景色。
(5)出示燈片,圖文對照找出各景物并重點理解“金碧輝煌 蔥郁 掩映”的意思。
(6)師對照圖著重介紹佛香閣,排云殿兩面大景點。板書 : 雄偉壯麗
(7)出示文字燈片②,生填空練習。
②
登上萬壽山,站在職 向下望,頤和園的景色 。正前面,是 向東遠跳,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 和 。
(8)師小結。置身于萬壽山中,欣賞其美景,給人感覺如何?啟發(fā)想象。
(9)生小組交流。
4、小結學法,自學第5自然段。
(1)自由讀、自學討論。a、從萬壽山,就來到了哪里?b、昆明湖,十七孔橋各有何特點,劃出有關詞語。
(2)出示幻燈片:讓學生圖文對照,并理解“姿態(tài)不一”意思。
板書: 昆明湖 物多景美
(3)齊讀第5自然段。
5、師小結。a第二段描寫了頤和園的景點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段與段之間又是如何過渡的呢?劃出過渡句。
6、齊讀第1自然段。
(1)導語:《頤和園》的美景可以看出北京的頤和園簡直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園。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
(2)出示文字燈片③
(3)齊讀
(4)小結:這是全文中心句,總起全文。
7、學習第6自然段。
(1)指名讀。
(2)設問:游覽完頤和園后,給人的感覺如何?(讓人流連忘返)
(3)齊讀。
(4)小結:這一段是起總結全文作用。
1、復述課文內容
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花園,美麗的長廊讓人神清氣爽,雄偉壯麗的萬壽山使人大開眼界,物多景美的昆明湖讓人心曠神怡,置身于這美麗的在花園中,真叫人流連忘返。
2、學了這課文,你感受如何?請你把頤和園的美景告訴大家。這是游記的寫作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課文是按參觀(地點轉換)順序寫的,全文結構特點,總一分一總。
3、講述學生自己眼中的世界遺產知識。
[在整個的教學過程中均有發(fā)放風景書簽激勵學生環(huán)節(jié)]
是第七冊的一篇寫景的講讀課文,它具體描繪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贊賞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圍繞這一中心,作者抓住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這幾大景點描寫,為此,教學時,借助多媒體進行教學,讓學生直觀、形象地感受景物美,理解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培養(yǎng)學生抓住景物特點及仔細觀察能力,掌握按參觀順序(地點轉換)有序有重點敘述見聞的寫作方法。引導學生把學習語文與認識事物相結合,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們的觀察能力,表達能力,巧妙地將風景書簽激勵學生與課堂教學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起到課堂生機靈動的效果。
多媒體直觀展示各景點特點,讓學生從感性,直觀認識景物特點。通過助于學生從動態(tài)中去欣賞美景,理清景點的結構布局。文字燈片,有助于學生重點詞句的理解,總之,集圖、聲、像等為一體的教學媒體,有助于本課教學目標落到實處,達到理想的課堂教學效果。
附板書設計:
總寫
長廊 長、美、奇
頤和園 分寫 萬壽山 雄偉壯麗
昆明湖 物多景美
總寫
《頤和園》教案篇七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2、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重點】: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課前準備】:
1、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2、《頤和園》的風光圖片、課件
【教學程序】
師:上節(jié)課我們初游了頤和園,你覺得那里美嗎?為什么?
1.指名回答。
2,猜圖游戲。
3.這些都是頤和園的景色,作者按照什么順序介紹的?
4.指名答,師板書。
師:作者首先來到了長廊,讓我們跟隨作者的步伐去長廊看看吧。
1.生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長廊有什么特點?
2.課文是怎樣寫長廊“長”的?畫出有關詞語?!坝校罚埃岸嗝组L,分成273間”,這是用具體數字來表現長廊的長。數字不好理解,可引導學生同自己的教室或操場的長度相比,增強感性認識。
3.長廊不僅很長,而且很美,課文是怎樣寫長廊的“美”的?
4.指導朗讀。
走完長廊,我們來到了萬壽山腳下,萬壽山上又有些什么雄偉的建筑呢?(學習第3自然段)
1.出示圖片,從屏幕上看圖領略建筑物的雄偉壯觀。
2,學生默讀寫萬壽山段落,找出寫了哪些主要建筑。(佛香閣、排云殿)
3.“佛香閣”有什么特點?你是從哪知道的?
“排云殿”又有什么特點?你從哪體會到的?)
4.指導朗讀
5.出示填空題。
師:從萬壽山下來,作者來到了昆明湖又看到了什么?
1.指名學生請第4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找出你認為寫得最美的句子,并簡單說說理由。
2.出示佳句,品析:
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比較滑和劃)
3、昆明湖是這么靜,這么綠,讓我們再走近些看看水面上的湖周圍有哪些景物?
⑴女生讀第5自然段,男同學邊聽邊找景物:堤岸、垂柳、小島、十七孔橋
⑵指名學生讀描寫十七孔橋的句子,說說十七孔橋的特點是什么?(獅子多)
⑶從屏幕上感受夕陽中十七孔橋的詩意美。
4.這么美的昆明湖讓我們用朗讀感悟一下。
5.順理成章(句子重組)
師:其實頤和園的景物還遠遠不止這些,我們隨著鏡頭再次走進頤和園。
1.播放圖片。
2.暢所欲言。
3.這么美的園子,你能不能向大家推介她,幫她設計一條廣告語呢?
4.出示廣告詞。
1、背一背:頤和園的景美,課文的語言也很美,我要有感情的多讀幾遍,把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2、寫一寫: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游樂場等),按地點轉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3.畫一畫:頤和園很美,我要把她畫下來。
板書設計:
18頤和園
長廊
萬壽山
昆明湖
附:教學反思
《頤和園》是一篇游記,課文不但文字優(yōu)美,而且條理清楚,特別是本課的寫作方法很值得孩子們學習,因此,在教學中始終都以這個目標展開教學。
1、這篇課文的教學中,生讀課文時,我就設置了“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寫了哪幾處景點?”這一問題。讓生邊讀邊想,初步感知文的寫作順序。然后再引導學生細讀課文。最后再說說從文中體會到什么?感到遺憾的是在進行小練筆時安排的素材偏重于思想教育,未能很好的結合課文,對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幫助不大。
2、這篇課文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喜愛之情,是一篇培養(yǎng)學生語感,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好文章。也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自讀課文,讓學生在讀中感知,讀中感悟,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美情趣,來體會長廊的美麗,為課文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基礎。感到遺憾的是抓住了重點段落進行精讀,但為安排運用方法進行跟進的略讀訓練,使課堂整體效果顯得單薄。
從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發(fā)現了很多不足之處,但正是有了這些問題,才能使自己不斷進步。在今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鉆研、虛心請教、及時充實,從而使自己的教學少一些缺陷,少一些遺憾。
《頤和園》教案篇八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1個會寫,正確讀寫生字詞.
2.學習課文寫景狀物得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3.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話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透過語言文字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興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一、理解課題,了解背景、識字字詞、把握大意。
二、品讀體會,學習表達。
(一)游賞長廊
1.它為什么叫長廊呢?這條長廊有什么特點呢?請自己讀一讀第二自然段,那些詞語有感覺,就把它標出來,也可以旁邊寫寫自己的感悟.
2.交流討論
(1)
1)長廊的特點?是從哪兒發(fā)現的?
板書:七百多米 273間
2)出示句子用什么方法描寫?
引導:七百多米,列數字,寫出了長廊的長,七百多米多長呢?相當于100個教室的長度!
3)看,句子中還有那些詞,在告訴我們長廊很長啊!
(2)美
1)那些句子中能發(fā)現了長廊的特點?
答:每一間的橫欄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
2)能抓住那些關鍵詞,體會到什么呢?
答:人物、花草、風景----畫的內容很豐富
補充:五彩-----美麗
幾千幅---兩幅----畫多 內容豐富
(3)小結理順序:
1)我們再看長廊,好嗎?引讀,出示投影。
整體看------看長廊---- 看廊外----
2)總結寫整篇課文有順序,寫某個景點也要有順序,作者就是按照這樣的順序三看長廊,連句成段,用列數的方法把長廊的長、美展現在我們眼前.
(二)游賞萬壽山
1.作者是怎么看它們的?看到什么特點?同學們讀讀第三自然段.
2.指明說:看到了什么特點?聳立、高大閃閃發(fā)光 、金碧輝煌、琉璃瓦,板書:閃閃發(fā)光 金碧輝煌.
3.指導它為什么叫排云殿嗎?排云二字就出自古詩“神仙排云出,但見金銀臺”.
齊讀:抬頭一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游賞昆明湖
1.點圖片、音樂.
介紹其它景物景點,你想去游賞哪兒呢?
2.學生找到相關的詞語,獨立品讀.
3.誰愿意帶我們去游賞一番呢?
讀出相關句子.
4.重點引導品讀描寫昆明湖的句子:靜得像……..,綠的………………..滑過.
比較“滑”與:“劃”的不同,讀一讀昆明湖的美!
5.小結:
謝謝這些小導游們帶我們游賞了這么多美麗的景色,看,同學們找到的這些優(yōu)美的句子,具體的描寫就是文章的血肉??!
四 總結全文
游賞到這兒,同學們,頤和園游完了嗎?頤和園是我國保存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皇家園林,1998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說不盡的豈止是頤和園,學習本組課文,我們還可以去游賞長城、兵馬俑,北京的故宮,山東的泰山,樂山大佛、龍門石窟、敦煌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
體現語文課堂的文化意味
《頤和園》編排在世界文化遺產主題單元,有很深厚的歷史、文化背景,我努力拓展相應的歷史背景,文化淵源,不局限于文本,也不限于“頤和園”而是把課堂置身與世界文化遺產的大背景下教學,更深的了解到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由頤和園引申到祖國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展現中華文化的魅力,提升了語文課堂的文化品位。
《頤和園》教案篇九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1、讓學生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
2、學習本課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學習按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1、頤和園風光圖或錄象片。
2、學生課前查閱有關頤和園的資料。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她,構思巧妙,建筑精致,全國各地有名的園林都能在此看到影子,有“皇家園林博物館”之稱;她,被譽為“世界幾大文明的有力象征”,是中國的“世界遺產”之一,園內的長廊還被列入“吉尼斯世界記錄”之中。她,就是北京的頤和園。今天,我們一起來細細游賞這個美麗的大公園。
板書課題,讀課題,認讀“頤”字。
先請你們自己跟隨課文去游覽頤和園。(老師要求同學們帶著問題去觀賞美景,既游覽了美景,又自己解決了問題。)
1、請生自己提出自學的要求,師歸納總結:
(1)自由朗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標出生字在文中的位置,理解詞語意思并想辦法記住生字。
(3)在文中標出作者描寫了頤和園的哪些景色。
(4)有不理解的地方畫出來,多讀幾遍課文,聯系上下文,爭取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它弄懂。
2、指名朗讀課文,檢查自學情況。
3、指名小組合作學習。
(1)議議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2)認真讀每個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每個景點的什么特點來向大家介紹?
(3)議議自學中不理解的地方。
4、小組匯報學習情況。
師:說說作者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生說,師板書:長廊--萬壽山腳下--佛香閣前--昆明湖)你怎么知道的?
師小結:文中四個自然段的第一句話都寫出要游覽的地方,因此這篇課文是按照作者的游覽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
1、游覽了頤和園,你覺得頤和園給你留下的總的印象是怎樣的?(板書:大、美)
課文哪一部分很明確地為我們指出來?(引導學生找出第一、六自然段)
2、這是什么寫法?(首尾照應)
3、指導朗讀。看到這么大和美的頤和園,你的心情怎樣?(生說:驚喜、喜愛)我們就帶著這種心情來朗讀這兩段吧!
同學們真不錯,游覽也挺仔細的,我們感受到了頤和園的大、美,也從中體會到了作者心中的喜愛。那你喜歡頤和園那一處景色的景色呢?下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
鞏固要認的字,練習要寫的字。
《頤和園》教案篇十
教材簡析
頤和園是一座依山抱水、氣象萬千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傳統(tǒng)典范。課文共六個自然段。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課文記敘的游覽順序大體是:長廊—萬壽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橋。全文蘊含著對建造頤和園的勞動人民的贊美,字里行間流露出一種民族自豪感。
教學設計思路
在品讀、欣賞中讓學生了解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才干,激發(fā)民族自豪感;了解并學習本課按空間變換的順序記敘、抓住特點寫景狀物的表達方法。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掌握本課生字詞。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能力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情感目標: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yǎng)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重難點
理清課文的敘述順序,學習作者寫景狀物要抓住特點。
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從中得到陶冶;在欣賞、品讀養(yǎng)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導入。
1.頤和園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預習了課文,記住了頤和園的哪些景點?(學生自由發(fā)言,能說幾個就說幾個,互相補充)。
2.用生字生詞卡檢查生字讀音,指導讀準平舌音。
3.開火車朗讀課文,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讀后適當評議,重點糾正讀錯字和讀破句的地方。
二、初步理解課文內容。
1.默讀課文,弄清作者游覽頤和園的順序和頤和園主要景點的方位;再看課文可以分成幾段,分段的根據是什么?
2.學生自學。
3.師生交流。
4.討論分段,并指導概括段意。
明確:按“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寫作者對頤和園總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段(最后一個自然段):是全文的總結,和開頭一段相呼應,表達了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三、學習詞語。
1.指導分段朗讀。
2.提出詞語,討論詞義
清爽:清潔,涼爽。
隱隱約約:看起來或聽起來不清楚。
舉目遠眺:抬頭向遠處看。
蔥綠:(草木)青翠。
金碧輝煌:形容建筑物異常華麗,光彩奪目。
形態(tài)各異:形狀各不相同。
四、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中國現存最大的皇家園林是哪兒嗎?(頤和園)誰去過頤和園,頤和園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今天,老師就和你們一起去游覽這又大又美的頤和園。
(板書:頤和園)
二、講讀第二自然段。
1.請同學朗讀第二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順序游覽頤和園的?(填空練習)
“進了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 ? )。走完長廊,就到了( ? )。從萬壽山下來,就是( ? )?!?/p>
明確:長廊、萬壽山、昆明湖。
2.作者進了頤和園的大門,繞過大殿,就來到長廊,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讀課文,想一想長廊有什么特點?
明確:又長又美
你從哪句話看出長廊的美,說一說?
(1)長廊的顏色美,“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長廊上有紅有綠十分美麗。
(2)長廊的形狀美,“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毕褚粭l長成臥在萬壽山腳下。
(3)長廊上的畫美,“每一章的橫檻上都畫著五彩的國”這些畫顏色各異,內容豐富,精美絢麗,堪稱藝術珍品。
(4)長廓周圍的風景美,“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這一句寫出了長廊兩邊鮮花盛開,五彩繽紛就像一條鮮花鋪成的小路。
(5)長廊上游人的心情美,“神清氣爽”看出游人的心情十分舒暢。
3.小結:這一段描寫了長廊的顏色、形狀、畫、花、游人的心情等幾方面的美,突出了長廊的精致美觀,以及那些創(chuàng)造者的高超技藝。
4.指導朗讀。
(1)誰愿意帶領大家去游覽一下著名的長廊,通過你的朗讀,讓同學們體會到長廊的美。
(2)教師評議,再指名朗讀,找同學評議。
三、講讀第三段。
1.作者走完長廊,又來到了哪里?
明確:萬壽山
作者在萬壽山腳下看到什么?請同學看圖回答。
明確:佛香閣、排云殿
這些景物有什么特點?
明確:萬壽山雄偉壯麗,佛香閣巍峨壯觀,排云殿金碧輝煌。
(1)“聳立”指高高的直立,這個詞說明了佛香閣巍峨雄偉。
(2)“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亮”表現了佛香閣的建造氣勢恢弘。
(3)“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體現了佛香疾的造型精巧。
(4)“下面的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說明排云殿很多,“金碧輝煌”指宮殿十分雄偉,像一朵朵金光閃閃的云排列在佛香閣下面。
2.還有哪些地方表現了萬壽山的這種美?
明確:第四自然段
請同學們默讀這一自然段,找出有關的句子畫下來。
(1)“頤和園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萬壽山很高,站在半山腰就可以看到大半景色。這里的“大半景色”指的是山前的景色,因為作者的觀察點是在佛香閣前面,所以后山的景色看不到。
(2)“蔥郁的樹叢,掩映著黃的綠的琉璃瓦屋頂和朱紅的宮墻。”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很高,從半山腰望去能看到掩映在綠樹中的屋頂和紅紅的宮墻。
(3)“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這句話也體了萬壽山的高大,向前望,美麗寬闊的昆明湖變成了一面鏡子,一塊碧玉。
(4)“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痕跡?!庇捎谏礁唠x得很遠,所以看不到看不到靜靜的湖面上淺淺的波紋。
(5)“向東遠眺,隱隱約約可以望見幾座古老的城樓和城里的白塔。”
這一句更加說明了萬壽山的高,站在半山能望見城里的景物。
3.指導朗讀
(1)指名讀,注意重點詞要讀出重音。例如“大半”、“靜”、“綠”、“一點兒”等。
(2)教師評議,找學生練習讀。
(3)齊讀第三段,體會作者的贊美之情,通過朗讀表現出來。
4.小結:這一段描寫了作者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半山腰所見的景物,突出了萬壽山雄偉壯麗的特點。從萬壽山下來,作者又來到了哪里?
四、自學第四段。
請同學們以組為單位討論,說一說昆明湖有什么特點?
1.同學自由討論。
2.指名發(fā)言,檢查自學情況,其他組的同學補充發(fā)言。
3.每組選出代表讀課文,比一比,那一組讀得好。
4.教師小結:這一段寫了昆明湖的靜和綠,為我們描繪了一幅秀美的風景畫。在頤和園中除了精美的長廊,壯美的萬壽山,秀美的昆明湖,還有哪些美景呢?
明確:智慧海、知春亭、大戲臺、玉帶橋、石舫……
正像大家所說的那樣,“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學生齊讀)“景色,說也說不盡,希望你有機會去細細游賞。”
5.根據板書總結全文。
作者按游覽的順序,以萬壽山為中心,描寫了長廊、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幾外景物的特點。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五、布置作業(yè)。
觀察一處景點(如學校、公園、游樂場等),按地點轉換的順序把它寫下來。
《頤和園》教案篇十一
教材簡析:
《頤和園》是“快樂讀書屋”中的一篇寫景狀物的文章。文章采用隨步移景的方法向我們介紹了頤和園中的長廊、佛香閣、萬壽山、昆明湖等自然和人文景觀,展現出皇家園林的風采。
設計理念:
本課設計,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由扶到放,循序漸進,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想象、朗讀、感悟,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培養(yǎng)學生愛美情趣,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3.學習按游覽順序寫景物特點的方法。
4.認識“頤、麓、檻”等6個生字,自選和積累課文中的詞語和優(yōu)美的句子。
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難點:
體會課文的寫作方法并運用到寫作中去。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激發(fā)興趣
1.播放頤和園的圖片。
在我國首都北京西郊,有一座世界著名的皇家園林,它就是頤和園。那里有著令人陶醉的自然風光和雄偉壯觀的建筑。今天我們就一起去游覽一次頤和園。
2.板書課題,齊讀。認識“頤”,提示“頤”字左半邊的筆畫筆順,并書空兩遍。
用生動形象的課件把學生帶到美不勝收的頤和園內,激發(fā)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可通過多種途徑認識(查字典,問同學等)。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
2.圈出不理解的詞語或句子,并盡量想辦法解決。
3.默讀課文,思考課文主要寫了頤和園哪幾個地方的景色?畫出表示作者游覽路線的語句。
4.現在誰來做一下導游,把這一次的游覽路線介紹給游客們?
小結: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覽的先后順序來介紹頤和園的,這種方法就叫移步隨景,也叫作轉換地點順序或游覽順序。如果你想把你到哪里游覽的景點介紹給大家,也可以用這種方法。
5.游覽頤和園后,你最想在哪里拍照留念呢?為什么?把你最喜歡的地方讀一讀。
自主勾畫不懂的詞語,并想辦法解決,培養(yǎng)學生提出問題并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力。轉變角色,擔任導游,不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同時理清文章的思路,領會作者的寫法,為遷移寫作打下基礎。
三、品味語言,讀中悟情
1.導學第3自然段。
下面我們就用一雙愛美的眼睛和一顆愛美的心,仔細地欣賞頤和園的美景吧。
(1)指名讀第3自然段,思考:長廊給你留下了什么樣的印象?你是從課文的哪些地方體會到的?
(2)交流
長:“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是世界上長廊之最。”
①出示句子,比較:a: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
b:這條長廊很長,分很多間。
②讀句,說說哪句更好,為什么?
③指導朗讀體會長廊的“長”。
美:找出文中描寫美的成語。(美不勝收)
①說說成語的意思。
②長廊到底美在哪里?讀出文中的句子。
③欣賞課件,領略長廊的美景。
④配樂有感情地朗讀。
(3)小結學法:游覽(讀文)—談感受—找重點詞句—感情朗讀。
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進文本,抓住重點詞句自讀自悟,通過教師的及時點撥、啟發(fā)、引導,使學生感受到頤和園長廊的壯麗。句子的比較讓學生領悟到列數字的說明方法的妙處。在圖片欣賞后,進行配樂朗讀,讓學生入情入境,受到美的熏陶。
2.自學4—6自然段。
(1)出示學習提示
①景物有什么特點?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②把自己最喜歡的地方有感情地讀一讀。
(2)學生自學。
(3)匯報交流
佛香閣:高,結構復雜。
“聳立”:出示本段最后兩句,用具體的數字體會特點。
出示佛香閣圖片,直觀感受。
有感情朗讀。
萬壽山:出示比喻句。(體會湖的靜與綠)
理解“隱隱約約”,并造句。
十七孔橋:造型優(yōu)美。
想象:這么多的獅子,都有哪些姿態(tài)呢?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交流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的能力。通過多媒體畫面的展示,引導學生想象,讓學生既感受景物的美,又感受語言文字的美。
四、認識生字,會讀會用
1.自讀生字,同桌互相說說識字方法。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
3.游戲鞏固認讀。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學會生字,通過游戲,讓學生快樂學習。
五、拓展延伸
頤和園到處都是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請搜集頤和園的圖片和文字資料,在班會課上我們再交流、欣賞。
文章言已盡而意無窮,文中描繪的只是頤和園的縮影,讓學生的學習延伸到課外,拓展學習的領域。
《頤和園》教案篇十二
1、教養(yǎng)方面:
⑴ 認識本課11個生字,學會其中的7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⑵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⑶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2、教育方面:
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3、發(fā)展方面:
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以讀為本、情境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法。
多媒體課件。
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學習學生所選擇的內容。
〖教學過程〗
一、引題,板書課題,交流資料
教師板書:
頤和園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
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件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
3、快速默讀課文:
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邊讀邊想:
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匯報,相機板書:
長廊萬壽山下萬壽山昆明湖
5、引導、點撥:
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覽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6、課件出示:
聘請導游(怎樣才能做好導游)
三、再讀課文
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喜歡它。并用自己習慣用的標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按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習內容
引入學習描寫長廊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廊的美。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質疑。
2、集中交流:
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插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組織學生討論,啟發(fā)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深入體會、感悟長廊的美:
引入學習作者描寫萬壽山的相關段落,體會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萬壽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組用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五、創(chuàng)設情景、拓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結合課文、參考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采取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
(自由組織導游詞)
2、同伴合作,演導游。
3、競聘導游、評價。
4、學生自由展示。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總結全文,競聘導游。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學法學“昆明湖”的相關段落
三、質疑問難、回讀全文、理清課文結構
四、環(huán)境教育
五、交流資料
閱讀收集到的關于“頤和園”的資料,聯系課文,組織召開“資料信息會”,匯報形式如下:
1、朗讀摘抄下來的自己喜歡的句、段,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編寫導游解說詞,競聘“頤和園”的小導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匯報。
18、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 ?萬壽山下 ?萬壽山上 ?昆明湖
《頤和園》教案篇十三
1、認識本課15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3個。正確讀寫:“大殿、長廊、綠漆、神清氣爽、金碧輝煌、堤岸、隱隱約約”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敘述的順序。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中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育方面:了解祖國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趣,增強民族自豪感。
發(fā)展方面:學習課文寫景狀物的敘述順序以及抓住特點描寫景物的表達方法。
1、理解課文內容,了解2至5自然段開頭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
2、指導學生朗讀和背誦課文,積累、運用語言。
領悟并學習作者按游覽地點變化、抓住特點寫景的方法。
以讀為本、情境教學法、探究性學習法
多媒體課件
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學習學生所選擇的內容
一、引題,板書課題,交流資料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帶有生字、新詞的句子多讀幾遍。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課件檢測掌握生字的情況。
3、快速默讀課文,把課文第二至第五自然段開頭的第一個句子畫下來,邊讀邊想:作者是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頤和園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
4、匯報,相機板書:長廊萬壽山下萬壽山昆明湖
5、引導、點撥:作者是按一定的游覽順序介紹頤和園的。
6、課件出示:聘請導游(怎樣才能做好導游)
三、再讀課文,把描寫你所喜歡的景點的段落多讀幾遍,想想為什么喜歡它。并用自己習慣用的標記方式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
四、按照學生的意見,選擇學習內容
引入學習描寫長廊的相關段落,重點學習第二自然段,體會長廊的美。
1、引導學生自讀、自悟、質疑。
2、集中交流:
在學生談體會的過程中,利用插圖、多媒體課件讓學生了解長廊的特點,體會、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
對于學生不理解的地方,組織學生討論,啟發(fā)學生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以及自己的感受談體會,鼓勵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
3、師生共同朗讀、背誦,深入體會、感悟長廊的美。
引入學習作者描寫萬壽山的相關段落,體會在萬壽山腳下和登上萬壽山后所感受到的不同的美。
四人小組用學法合作探究學習,全班交流、展示學習成果。
五、創(chuàng)設情景、拓展思維,進行語言訓練。
1、結合課文、參考相關的資料,用自己的語言,采取自己喜歡的各種形式讓學生展示自己。(自由組織導游詞)
2、同伴合作,演導游
3、競聘導游、評價
4、學生自由展示
總結全文,競聘導游
一、情景引入
二、用學法學“昆明湖”的相關段落
三、質疑問難、回讀全文、理清課文結構
四、環(huán)境教育
五、閱讀收集到的關于“頤和園”的資料,聯系課文,組織召開“資料信息會”,匯報形式如下:
1、朗讀摘抄下來的自己喜歡的句、段,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編寫導游解說詞,競聘“頤和園”的小導游。
3、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其他方式匯報。
板書設計:
10
頤和園
美麗的大公園
長廊
萬壽山下
萬壽山上
昆明湖
《頤和園》教案篇十四
《頤和園》是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材第七冊第五組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組共三篇課文,兩篇精讀課文《長城》、《頤和園》,一篇略讀課文《秦兵馬俑》,介紹的都是我國的“世界遺產”?!额U和園》這篇課文描述了北京頤和園的美麗景觀,按照游覽的順序記敘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景色。全文層次清楚,首尾呼應,語言生動優(yōu)美,具體形象,處處洋溢著作者對頤和園的贊美之情。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長廊、柱子、神情氣爽、建筑、佛香閣、金碧輝煌、宮殿、蔥郁、掩映、朱紅、隱隱約約、堤岸、雕刻、獅子、姿態(tài)不一”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感受頤和園美麗的景色和課文優(yōu)美的語言,激發(fā)學生探究中國的“世界遺產”的興趣。
4、學習按照游覽順序抓住景物特點寫的方法。
教學本文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從語言文字中感受頤和園的優(yōu)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學的難點:是引導學生體會課文的寫法方法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
四年級的學生能把書看懂,但多數學生要從課文中感悟作者的寫作方法,還要教師有方法的去引導。如果學生通過朗讀感受從不同角度欣賞到不同景物的特點和作者簡潔準確的表達方式,就會有效的學習游記的寫法。
1、談話激趣法:
學生在交流頤和園的美麗風光時,教師適時談話激趣,撥動學生理智的琴弦,由此“披情入文”使學生的思維不斷引向深入。
2、情境再現法:
課堂中主要運用多媒體課件,圖文對照,以次調動學生多種感官的參與,引領學生主動學習課文,共同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景色。
3、以讀促讀法:
在教學中,實行多項互動,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理解課文。用聲音讀出美、用心靈感受美。
教材中配有三幅圖片,分別是長廊、佛香寺和十七孔橋,可以使學生形象地感受頤和園的美麗。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查找更多有關頤和園的圖片、文字資料,對頤和園有更深刻的了解,并在學文過程中適時展示收集的資料,拓展學生視野。
為了保護人類社會的共同財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全世界最突出的自然和文化景觀評為“世界遺產”,編成《世界遺產名錄》。我國已有多處景觀名列其中。
播放cai課件:《世界遺產名錄》一書,翻開扉頁,上面書有“中華人民共和國自然文化景觀”。
今天,我們再去領略我國另一處景觀——頤和園的風光。
板書課題:頤和園
同學們在課外收集了頤和園的有關資料。請你介紹和展示收集的資料或圖片。
1、學生自由讀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遇到不懂之處多讀幾遍,并做上記號。
2、同桌分段對讀課文,互相檢查,互相幫助。
1、指名分段讀課文:糾正字音。并做簡要評價。
2、交流讀書感受,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的游覽順序:
師:讀了課文,你已經了解了什么?(教師隨學生的回答可相機出示文中三幅插圖:長廊、佛香閣和二七孔橋。)
師:作者按怎樣的順序來游覽的?從課文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來?(引導學生找出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話理清課文條理。)
(課件出示第2、3、4、5自然段的第一句話,幫助學生理清課文的游覽路線。)
師:請同學們讀讀大屏幕上的句子,注意句中記敘游覽過程的動詞,學習作者游覽景,過渡連接的表達方式。
3、課件展現頤和園地形圖,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游覽順序的記憶。
自己最喜歡文中哪一處景點?把相應的段落多讀幾遍,想象文中描繪的美景。
課文按什么順序介紹頤和園的?主要介紹了頤和園的哪幾個景點?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
想想頤和園里的哪處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把描寫該處景物的段落多讀幾遍,說說這處景物有什么特點?
2、學生小組間交流學習情況:
教師巡視,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
3、全班交流學習情況:
師:頤和園里的哪處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說說為什么會給你留下深刻印象?
學生可能會抓住重點段(課文的2~5自然段)來談體會:
⑴引導學習第二自然段:
描寫長廊的長,橫檻上的五彩畫沒有哪兩處是相同的,長廊兩旁花木成蔭。
①cai出示句子:
綠漆的柱子,紅漆的欄桿,一眼望不到頭。這條長廊有700多米長,分成273間。每一間的橫檻上都有五彩的畫,畫著人物,花草,風景,幾千幅畫沒有哪兩幅是相同的。長廊兩旁栽滿了花木,這一種花還沒謝,那一種又開了。
②學生讀后談理解:
讀了這幾句話,你感覺長廊這個景點有什么特點?
(長廊“長”的特點可與“教室”的長做個比較來感受長廊的長。)
③出示長廊圖片:
欣賞長廊,感受長廊的長、美。
④指導朗讀:
長廊真是長呀,橫檻上面幾千幅畫又各不相同,畫家真?zhèn)ゴ笱?!請同學們感情朗讀這幾句話。
⑤請同學們仿照這幾句話來說說教室走廊的特點,如:
走廊地面的水磨石被同學們拖得發(fā)白發(fā)亮,一側的水泥柱子非常堅固,不銹鋼欄桿在陽光下閃閃發(fā)光。
⑵自主學習第三自然段:
描寫佛香閣、排云殿的壯觀。
①cai出示句子:
抬頭一看,一座八角寶塔形的三層建筑聳立在半山腰上,黃色的琉璃瓦閃閃發(fā)光。那就是佛香閣。下面那一排排金碧輝煌的宮殿就是排云殿。
②指名讀句子,談體會:
我讀后感覺佛香閣閃閃發(fā)光,排云殿金碧輝煌。
③師指導寫法:
比起“長廊”,“佛香閣、排云殿”兩處景點所花的筆墨非常少,是略寫。
④課件出示“佛香閣”插圖:
齊讀大屏幕上的句子。邊讀邊觀插圖,感覺佛香閣、排云殿的雄偉。
⑶抓重點,體悟第四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
②學生讀后談感受:
昆明湖非常平靜,非常綠。昆明湖湖面像鏡子一樣光滑?!?/p>
③點明比喻句:
“昆明湖靜得像一面鏡子,綠得像一塊碧玉?!?/p>
比喻形象、具體。
④師:“游船、畫舫在湖面慢慢地滑過,幾乎不留一點兒痕跡”這句話更強調了湖面的平靜。句中哪一個字用得最形象?為什么?
(體會“滑”字用得準確、形象,與“劃”字比較,體會用詞的準確。)
⑤啟發(fā)想象:
作者注意觀察,又發(fā)揮想象,把昆明湖的靜與綠寫活了。由昆明湖的“靜”你還知道哪些描寫“靜”的句子?
(課文《我們的民族小學》中“窗外十分安靜,樹枝不搖了,鳥兒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聽同學們讀課文?!保?/p>
⑥欣賞美景,感情朗讀。
⑷賞讀第五自然段:
①cai出示句子:
“昆明湖圍著長長的堤岸,堤上有幾座式樣不同的石橋,兩岸栽著數不清倒垂的楊柳。湖中心有個小島,遠遠望去,島上一片蔥綠,樹叢中露出宮殿的一角。游人走過長長的石橋,就可以去小島上玩。這座石橋有十七個橋洞,叫十七孔橋,橋欄桿上有上百根石柱,柱子上都雕刻著小獅子。這么多的獅子,姿態(tài)不一,沒有哪兩只是相同的?!?/p>
②學生讀后談體會:
這段話詳細描寫了昆明湖的美景,有長長的堤岸,有不同式樣的石橋,有湖心小島。主要寫了湖中十七孔橋。
③教師總結:
這段話詳細描寫了昆明湖的美景,是詳寫。
④cai播放昆明湖的美景,并配音朗讀出示的語句。
⑤學生感情朗讀該段,想象美景。
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盡。作者按游覽的順序,以萬壽山為中心,描寫了長廊、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幾外景物的特點。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作者按游覽的順序,以萬壽山為中心,描寫了長廊、佛香閣、排云殿、昆明湖、十七孔橋、湖心小島幾外景物的特點。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學習了《頤和園》移步換景的寫法,課后同學們記一次游覽活動。注意按一定順序描寫,抓住特點描寫。
《頤和園》教案篇十五
【教學內容】
這篇講讀課文具體描寫了頤和園的美麗景色,贊美了祖國園林藝術的輝煌成就和古代勞動人民的高度智慧。
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首先弄清游覽頤和園的順序和文中所寫的幾個景色的方位。然后,著重理解幾個主要景色的特點,抓住最能表現特點的重點詞句,展開想象,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
【學習目標】
1、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3、學會本課新字新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1、了解頤和園的美麗景色,受到熱愛祖國的思想教育和愛美情趣的陶冶。
2、體會作者表達的情感,了解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進行表達的。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請同學們看課件,你想說什么呢?
二、學生自學
1、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2、解決生字詞。
3、小組交流自學情況。
4、小組代表匯報,集體糾正問題。
5、自己讀課文,要求正確。
6、兩人一組互相檢查,要求正確流利。
三、理清脈絡,概括段意
1、輕聲讀課文思考。
2、小組討論。
3、代表發(fā)言,闡明理由:
第一部分:(1)北京的頤和園是個美麗的大公園。
第二部分:(2~5)分別介紹了長廊、萬壽山、昆明湖的特點。
第三部分:(6)頤和園到處有美麗的景色,說也說不清。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07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