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實用18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5:20:05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實用18篇)
時間:2023-11-28 15:20:05     小編:影墨

通過總結(jié),我們可以更加深入地認識自己,并借此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zhì)和能力。如何處理工作與生活的平衡是現(xiàn)代人面臨的難題,我們可以尋找一種適合自己的方式。我們收集了一些優(yōu)秀總結(jié)的例子,希望能夠?qū)Υ蠹业膶懽魈峁﹨⒖肌?/p>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一

1、呈現(xiàn)古人用庹量巨石的寬度、用拃量布的長度以及用腳長量竹竿的長度的情景,讓學生初步體會到測量長度的必須要有長度單位,同時理解到很久以前人們用身體的某部分作為長度單位。

2、通過各種活動讓學生明白測量物體要用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厘米,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cm)的長度觀念,同時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zhì)(就是確定一段摻毒里包含多少個長度單位)。

重點:了解統(tǒng)一單位的必要性。

難點:建立1厘米的`觀念,了解測量單位的本質(zhì)。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故事引入。

呈現(xiàn)古人用庹量巨石的寬度、用拃量布的長度以及用腳長量竹竿的長度的情景,并配有動畫情景。

二、探究新知。

1、活動探索,用拃測量相同物體不同的測量標準,測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從而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動畫演示、講授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知道尺子是我們測量長度的工具。

3、學會用尺子測量物體的長度,通過具體方法的指導,體會測量長度的本質(zhì),就是確定一段長度里包含多少個長度單位。從而領(lǐng)會到為什么測量時,尺的刻度“0”要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

三、知識應用。

(一)用身體量一量。

很久以前,人們用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

請你用這些長度單位量一量生活中物體的長度。(1)數(shù)學書長約()拃。(2)課桌長約()拃。

(3)黑板長約()庹。(4)教室長約()步。(二)找一找、量一量。

尺子上從刻度0到1的長度就是1厘米,

從()到()也是1厘米,從()到()還是1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食指寬約()厘米,手掌寬約()厘米,

一拃長約()厘米。(三)量一量。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二

教學內(nèi)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上冊)》第1—3頁和練習的1—3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估量長度的意識。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1厘米的長度單位,用厘米尺測量物體長度。

教學難點。

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正確使用厘米尺測量長度。

教具、學具準備。

課件學生尺彩帶學具盒。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二、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買賣”彩帶。

(1)國慶節(jié)快到了,老師想買一些彩帶回家做裝飾品,我發(fā)現(xiàn)你們手上就有一些漂亮彩帶,愿意賣給我嗎?不過,我要按它的長度付錢。

(2)學生用學具袋里的物品量彩帶的長。

(3)激發(fā)矛盾:同樣長的彩帶賣的價錢不同,這樣公平嗎?

(4)小結(jié):用相同的物品去量,就不會出現(xiàn)剛才不統(tǒng)一的現(xiàn)象了。

2、買賀卡。

(1)老師在買節(jié)日賀卡時遇到一個難題,同學們愿意幫幫我嗎?

(2)賀卡問題。

(3)小結(jié):用相同的物品去量,更容易比較出物體的長短。

3、練習(課件顯示)。

三、認識厘米。

1、認識直尺。

介紹直尺上的刻度、刻度線、長度單位厘米、大格、小格等。

2、認識1厘米。

課件演示直尺上的1厘米。

學生比一比1厘米的長。

找一找生活中的1厘米。

3、認識幾厘米。

指出尺子上的3厘米、5厘米、7厘米。

四、用厘米量。

1、例2:

課件演示不同量法。

學生判斷:誰的量法正確?為什么?

2、正確量法:電腦老師是怎么說的?

五、鞏固實踐。

1、正確讀出各物品的長度。

2、量彩帶。

3、量數(shù)學書的短邊。

4、估計獎品的長,再量一量。

六、資料介紹。

七、總結(jié)評價。

這節(jié)課你嘗到了哪些知識?你對自己的表現(xiàn)滿意嗎?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三

“統(tǒng)一長度單位”是小學階段學習法定計量單位的開始。人教版教材在安排學習這部分內(nèi)容時,注意呈現(xiàn)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這是新課程與老教材的明顯差異。教材的主題情境是:先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硬幣、曲別針、三角形、木塊)作標準去量數(shù)學課本的寬,并提示:“為什么同一邊量出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再讓學生用不同物品作標準量不同長度,教材讓學生自由量,并思考:“為什么不同的東西量出的結(jié)果一樣呢?”在此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用相同的物品(如方木塊)進行測量,去解決上面兩個矛盾沖突,由此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材安排的意圖十分明顯:兩個操作層次,實際上都是要讓學生體會到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通過研讀教材,我們發(fā)現(xiàn),雖然教材中兩個操作層次最終指向的目的一致,但各自的思維角度不同,對學生來說是非常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數(shù)學呈現(xiàn)時,常常省略了知識產(chǎn)生發(fā)展的曲折過程,以非常概括、嚴謹?shù)男问秸宫F(xiàn)出來,而小學生由于感性認識還不夠豐富,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形成,所以學習這樣的知識還是會感到抽象困難。尤其是本教材面向的上課對象是一年級學生,他們在生活中交流物體長度的經(jīng)歷比較少,要他們分層、理性地還原本教材知識內(nèi)容的建構(gòu)過程,是有相當難度的。

通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我們認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呈現(xiàn)以及預期落點有必要作適當?shù)恼{(diào)整。

二、策略選擇。

1、變素材,降落點。

尊重教材的編寫意圖,同時考慮到一年級學生的認知基礎(chǔ)和現(xiàn)有思維發(fā)展水平,改變操作層次,簡化思維難度。在組織學生進行探究活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在活動中建立對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本節(jié)課的落點也適當調(diào)低,讓學生能體會到長度單位不統(tǒng)一會給日常生活、交流帶來不便,能初步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重操作,重體驗。

針對知識內(nèi)容特點以及一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實踐操作、體驗感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因此,本節(jié)課應注意安排設(shè)計多項學生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探究的活動,努力使知識的還原建構(gòu)過程生動活潑,使學生切實感受到數(shù)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同樣,在認識長度單位“厘米”時,不僅要讓學生知道單位的名稱,更重要的是了解該長度單位的實際長度,能夠在實際中應用。為了做到這一點,教學時應注意讓學生通過看一看、比一比、找一找、估一估等實踐活動,了解1厘米大致有多長,從而初步建立起厘米的長度表象。

1、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初步體會統(tǒng)一單位長度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3、在實際動手測量與交流中,了解測量方法的多樣性,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4、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以及估測意識,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學具準備:課件、邊長1厘米的正方體、尺子等。

1、導入新課,交流測量方法。

2、動手測量:桌子的寬。

3、匯報結(jié)果:測量工具和結(jié)果。

4、討論交流:多樣的結(jié)果。

二、認識厘米。

1、認識尺子。

2、認識1厘米。

(1)教師介紹1厘米。

(2)學生找找1厘米。

(3)師生比比1厘米。

(4)學生找生活中大約1厘米的物體。

三、應用。

(1)撕一撕:動手撕一段1厘米長的紙條。

(2)估一估:書本等物品大約有多長。

四、課堂總結(jié)。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四

教學內(nèi)容: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用厘米量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刻度尺、圖釘、各種不同長度、不談色的紙條。

教學過程:

步驟師生活動修改意見。

1、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1、讓學生用小木塊來量一量一張紙條的長度。

2、讓學生談自己在量的過程中的感受。

3、貼在黑板上一張紙條,讓學生來量。(很不方便)。

4、說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塊來量物體的長度很不方便,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刻度尺。

認識厘米。

(1)出示刻度尺,請小組內(nèi)先說說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識。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小結(jié)(主要讓學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讓學生量一量身邊的一些物體,說說那些物體的長是1厘米。(圖釘,某個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實際長度。

用厘米量。

(1)小組合作,兩個小組的紙條,并討論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學生總結(jié)方法:量時要把持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在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

(3)請一名學生量黑板上的紙條,邊量邊說量的方法。

鞏固練習。

練習一第1題。

讓學生說說量的方法。

第2題。

量出幾厘米,就在紙條上畫上豎線,寫上幾厘米。

第3題。

練習是,一要學生明確量的地方,二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

總結(jié):

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第三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認識米用米量。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學會測量長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

教學難點:建立1米的實際觀念和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米尺、繩子、學生尺、等。

教學過程。

游戲?qū)?,引起認知沖突。

請學生用厘米量黑板。(課獨自探索,也可與他人合作)。

認識米。

提問:這樣測量你感覺怎樣?

(麻煩)。

要想方便的測量就要認識另外一種尺子――米尺。

介紹米尺。

展示米尺,告訴學生從1―100厘米著一段正好是“1米”。

建立表象。

讓學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獲蔣兩臂張開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長度。

用米量。

用不同的方法測量1米的繩子長是多少厘米。

匯報方法。

(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

實踐活動。

測一測,你跳遠的距離是多少米?

四人一組,分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學監(jiān)督幫助。

量一量:黑板長、寬,教室長、寬及教室門的高和寬。

學會解決實際問題:

1、小華用一根3米長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水深多少米?

2、找一根繩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課樹干周圍有多長。想一想,應該怎樣量?

總結(jié)。

這節(jié)課你學到了什么本領(lǐng)?1米到底有多長?怎樣估測物體的長度?

作業(yè)安排:略。

第四課時。

教學內(nèi)容:

認識線段。

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教學重點:線段的特征。

教學難點:初步理解線段的概念。

教學具準備:尺子、課件等。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shè)情景。

(隨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

我們在畫這些圖形的時候,他們的邊都是由線段組成的。

課件演示:將圖形分解成線段。

告訴學生上面這些都是線段。

測量線段的長度。

用尺子量一量課本第五頁上面線段的長度,并把兩德的結(jié)果些在書上。

線段與曲線的對比認識。

線段“直”的特征。

屏顯:

在這些圖形中哪些是線段?分組討論。

通過剛才的討論,你多線段有哪些認識?

畫給定長度的線段:

在紙上任意畫一條線段。

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教師巡視指導。

課件出示線段的畫法。

指導線段的畫法。

猜一猜游戲。

課件出示同一條線段(橫著和豎著的)猜一猜哪條線段長一些?

引起學生的爭論,爭論后課件演。

八、示:把兩條線段重合比一比。

學生操作:

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兩張同樣長的紙條式一式,要一張橫著,一張豎著看。

動手做一做。

請同學們?nèi)芜x一條鐵絲,做成自己喜歡的圖形,并量出每條線段的長度。

誰能找出我們生活當中物體上的線段。

小結(jié):

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了線段的有關(guān)知識,你對線段有了哪些認識?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五

《長度單位》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在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chǔ)上學習的。雖然學生已經(jīng)有了這方面的知識和基礎(chǔ),但是由于長度單位及其操作應用是多種知識的綜合,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于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shè)計了讓學生測量身邊物體的長,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并能運用。全單元分4課時完成,本教學設(shè)計為第4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4、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3、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準備】。

學生尺、米尺。

【設(shè)計理念】。

因為長度單位的選擇這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有一定的關(guān)系。針對小朋友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設(shè)計了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提高。

【教學過程】。

一、米和厘米的復習。

回顧梳理。

1、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guān)于米和厘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3、學生活動:演示米和厘米的長度。

4、教師進行小結(jié),并板書:1米=100厘米。

【設(shè)計意圖】對舊知識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的活動做好鋪墊。

二、進行練習。

1、看書上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學生估計長度并匯報。)。

2、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學生活動)。

3、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的錯誤。

【設(shè)計意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動手量一量,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對米和厘米的長度表象。

三、復習厘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1、米尺從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嗎?

2、做一做。

(1)我估計我的鉛筆盒長()厘米,用尺量鉛筆盒的長是()厘米。

(2)請你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3)細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厘米30厘米+6厘米=()厘米。

100厘米–40厘米=()厘米。

【設(shè)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3、知識運用:

(1)搶答題:(出示練習)填寫長度單位:厘米或米。

黑板長約4()我們的身高約130()。

旗桿高15()橡皮擦長3()。

小紅的手臂長約40()床長2()。

爸爸的鞋子長25()我們的房子高3()。

4、思考性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qū)⑽锲分苯臃旁诔咦拥目潭壬蟻砹俊?/p>

【設(shè)計意圖】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加深。

三、總結(ji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要運用到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物體,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我們就用()作單位,如果測量較大物體時我們就用()作單位。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六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對已經(jīng)認識的長度單位進行復習整理。

2.能力目標:能根據(jù)具體的對象填寫合適的長度單位。

3.情感目標:聯(lián)系生活實際情況,體驗長度單位的用處。

教學重點:

對已經(jīng)認識的長度單位進行復習整理。

教學難點:

分米的認識。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師:我們已經(jīng)學習過哪些長度單位?

生:千米、米、厘米、毫米。

師:請你們用字母來表示一下?

生:km、m、cm、mm。

板書:千米、米、厘米、毫米。

km、m、cm、mm師:今天就讓我們來一起整理一下這些長度單位,好嗎?

二、探究新知。

1.選擇合適的單位。

師:請大家看一下這些情景,并填入適當?shù)拈L度單位?

請小組討論交流。

小組討論。

交流:馬拉松長跑比賽全長42.195km椅子高445cm長頸鹿高5.09m回形針長29cm小結(jié):在填寫單位的時候,要根據(jù)生活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單位填寫,要根據(jù)具體的對象進行選擇。

2.認識分米。

師:現(xiàn)在,讓我整理一下學習的單位,依次排列應該是怎樣的?

生:千米、米、厘米、毫米。

師:今天讓我來認識一個新朋友?它就是分米。它應該排在米和厘米之間。(課件演示)。

師:分米用字母表示dm。

師:1分米等于10厘米。

師:1分米大概有多長呢?請你想些辦法把它記住好嗎?

師:請大家一起來整理一下,我們學習的長度單位的進率。

3.小結(jié)。

三、鞏固練習。

東方明珠電視塔高468。

a、千米。

b、米。

c、分米。

d、厘米。

一支普通的圓珠筆的長度大約是15()。

a、千米。

b、米。

c、分米。

d、厘米。

一塊正方形的手帕的寬度大約是2()。

a、千米。

b、米。

c、分米。

d、厘米。

世界上奔跑速度最快的獵豹每小時可以達到115()。

a、千米。

b、米。

c、分米。

d、厘米。

2.填空。

70cm=________dm。

4000m=________km。

50dm=________m。

5m=________cm。

6000mm=________dm。

30km=________m。

3.比長短。

200厘米()3米。

60分米()6米。

1千米()900米。

50cm()6dm。

4km()0m。

50厘米()6分米。

4.計算。

2m+60cm=_______cm。

60cm+40cm=_______m。

50dm-30cm=_______dm。

5000m-4km=_______m。

5.小結(jié)。

四、拓展提高。

給學生一張江浙附近的地圖,請學生計算兩兩城市間的距離?

上海與杭州的距離?嘉興與杭州的距離?無錫與蘇州的距離?蘇州與上海的距離等?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觀察、實踐等活動,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尺子量線段和按要求畫整厘米的線段。

2.讓學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的特征。

3.嘗試同學互助的學習方式,會用語言正確闡述發(fā)現(xiàn)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

4.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欣賞數(shù)學中圖形的簡潔美。

目標解析:

創(chuàng)設(shè)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體驗線段是直的。在一系列的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的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驗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的特征,為后面的畫線段作好鋪墊?!拔沂切⌒≡O(shè)計師”環(huán)節(jié)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將所學知識與圖形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感受數(shù)學美,從而想學、樂學。

教學重、難點:

感受線段的特征,會用厘米尺量和畫整厘米的線段。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繩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游戲?qū)搿?/p>

(一)游戲。

名稱:玩繩子。

規(guī)則:將一根繩子擺放出不同的形狀。

學生匯報:擺放出繩子的形狀,特點。(如果有學生擺出直的,則直接導入新課。如果沒有,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說明這樣擺放用的時間最短,而且最簡潔。)。

(二)板書:直的。

(三)導入新課。這樣拉緊的一段繩子,可以看作一條線段。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四)學生動手拉一拉,說說拉直后是什么?(線段)。

強調(diào)兩手之間直的一段看成線段。

(五)板書:

二、創(chuàng)設(shè)活動,探究新知。

(一)找一找,摸一摸:尋找生活中的線段。

1.小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2.全班匯報。(注意糾正學生口頭敘述的錯誤,保證敘述的準確性。)。

3.課件依次出現(xiàn)黑板、桌子、書。它們的線段在什么地方?

4.學生邊回答,電腦邊演示。(抽出線段)。

5.教師小結(jié):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6.欣賞生活中的線段。(課件演示)。

(二)找一找,量一量: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1.出示書第5頁的三條線段,它們都是線段,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小組探究,全班交流。

3.教師板書:都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4.你們真是好眼力。既然線段可以量出長度,請量一量這三條線段的長度。

5.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6.全班匯報。讓學生口述量的方法和過程,說說要注意什么。

7.教師小結(jié):量線段時,線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線對齊,看線段的另一端對著數(shù)字幾,線段的長度就是幾。

(三)我是小小設(shè)計師:畫線段。

1.在紙上設(shè)計一條3厘米的線段??凑l設(shè)計的樣式多。

2.展示學生的作品,表揚設(shè)計好的學生。讓他們說說是怎么畫的。

3.教師講解示范后,教師小結(jié)。

4.教師小結(jié):畫線段時,從尺的刻度0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不論橫著、豎著、斜著畫,只要是直的就是線段。

5.你們還想設(shè)計多長的線段,自己畫一畫。

6.同桌檢查,再畫一條跟同桌一樣的線段。

7.(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畫法的錯誤。)。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一)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第1題。

1.主要從曲和直的特征上去區(qū)別線段。

2.要求學生可以口頭說明判斷的原因。

(二)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第2題。

1.這題放在圖形中,增加做題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學生回答:一共畫出了3條線段。畫出的是帆船。

3.可以適當?shù)卣f說這道題滲透的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的知識。

(三)教材第6頁的“做一做”第1題。

1.小組交流,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2.全班匯報。(先測量出線段的長度,再畫出和下面同樣長的線段。)。

3.動手畫一畫,說說畫時要注意什么?

(四)教材第6頁的“做一做”第2題。

1.學生認真審題后,理解題目的意思。

2.畫花在距離旗子3厘米的地方。

3.畫樹在距離旗子5厘米的地方。

4.畫氣球在距離旗子10厘米的地方。

5.展示學生的作業(yè)。

6.結(jié)合圖形做一些練習:

(1)花在距離氣球()厘米的地方。

(2)氣球在距離樹()厘米的地方。

……。

四、總結(jié)評價,完善板書。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關(guān)于線段你有什么了解?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五、課外延伸。

你知道嗎?(介紹各種尺子的不同用途,豐富課外知識。)。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八

教學內(nèi)容:

認識厘米用厘米量。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

用厘米量較短的物體。

教學難點:

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刻度尺、圖釘、各種不同長度、不談色的紙條。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景,導入新課。

1.讓學生用小木塊來量一量一張紙條的長度。

2.讓學生用小木塊來量一量一張紙條的長度。

3.讓學生談自己在量的過程中的感受。

4.貼在黑板上一張紙條,讓學生來量。(很不方便)。

5.說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塊來量物體的長度很不方便,為了準確、方便的表示物體的長度,人們發(fā)明了刻度尺。

二、認識厘米。

(1)出示刻度尺,請小組內(nèi)先說說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識。

(2)全班進行交流,教師小結(jié)(主要讓學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讓學生量一量身邊的一些物體,說說那些物體的長是1厘米。(圖釘,某個手指等)。

(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實際長度。

三、用厘米量。

1.小組合作,兩個小組的紙條,并討論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學生總結(jié)方法:量時要把持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在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這張紙條的長度就是幾。

3.請一名學生量黑板上的紙條,邊量邊說量的方法。

四、鞏固練習。

練習一第1題。

讓學生說說量的方法。

第2題。

量出幾厘米,就在紙條上畫上豎線,寫上幾厘米。

第3題。

練習是,一要學生明確量的地方,二指導學生測量的方法。

五、總結(jié):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六、布置作業(yè):練習一1~3題,第6題做在課本上。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九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通過通過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4、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讓學生自己動手,并匯報測量結(jié)果。通過同學們用各自不同的物品得出不同的結(jié)果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設(shè)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shù)學。

(一)分小組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讓學生明確活動的方法并動手操作。

(1)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不能彎彎曲曲的。

(2)將全班學生以四人一小組為單位,每組從三件物品中(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全班總共分為6個小組,其中3組用正方形,3組用曲別針,3組用三角形。

注意:在使用三角形時,規(guī)定只使用三角形的一條邊來量。

(討論交流,讓學生嘗試著總結(jié)。)。

結(jié)論: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jié)果不同。

2、讓各小組換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然后展示他們測量的結(jié)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jié)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學生獨立操作,體會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jié)果。

如:為什么數(shù)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jié)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3、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jié)果如何,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shè)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shù)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突,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來年感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jié)果才比較準確。

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反思:

1、使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同一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新教材在呈現(xiàn)長度單位厘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還原數(shù)學生動活潑的建構(gòu)過程,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類似的創(chuàng)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gòu)對人類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

2、合理學習活動的組織?;顒又薪㈤L度單位的初步表象。愛玩、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在教學中有效創(chuàng)設(shè)活動情節(jié),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溝通學生情感世界和書本世界的聯(lián)系,教學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整節(jié)課學生參與面很廣,學的很輕松,很扎實,效果很好。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十

教學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復習。

(1)說出下面兩個圖形的名稱,分別指出各自的周長,面積。

(2)計算周長常用哪些單位?用手比劃一下1厘米、1分米、1米各有多長。

正方形、長方形四條邊長度的和,叫做他們的周長。厘米、分米、米都是計算長度用的單位,叫長度單位。

(3)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二、新課。

面積單位比長度單位多了“平方”兩字,但他們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計量單位。

1、比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圖形。

觀察、比較課本第74頁例1圖形,1厘米和1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

匯報,引導學生看一看、摸一摸,體驗1厘米是指線段的長度,1平方厘米是指圖形表面的大小,1平方厘米正方形的邊長是1厘米。

2、比較1分米和1平方分米。

請生自己先在紙上畫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然后比較,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想法。

3、誰能說說1米和1平方米有什么區(qū)別?

請生用手勢比劃1米和1平方米。

三、鞏固。

1、(出示物體或圖形)正確選擇用長度單位還是面積單位?

(1)測量這根繩子有多長用什么單位?

(2)測量這個長方形有多大用什么單位?測量它的寬呢?測量它的周長呢?

(3)測量教室地面有多大用什么做單位?

(4)測量講臺桌有多高用什么單位?

2、選擇合適單位填空。

課本第76頁第4題。

3、估一估、擺一擺:課本第75第2題。

4、課本第76第3題(獨立完成后交流,使學生初步感知,面積相等的圖形,周長不一定相等。)。

四、本課小結(jié)。

跟小組同學交流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你又掌握了什么知識?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面積的概念。

3、學會合作學習、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十一

單元教材分析主要內(nèi)容:統(tǒng)一長度單位,認識厘米、用厘米量,認識米、用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地位與作用:本單元是在學生已經(jīng)對長、短的概念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chǔ)上幫助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米的長度觀念,并初步認識線段。這一部分是學生進一步學習長度單位、和幾何初步知識的基礎(chǔ)。

單元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認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認識線段。

2、能力目標:會用刻度尺量、畫物體的長度及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標: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單元教學重點。

1、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2、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畫和量線段的方法。

單元教學難點。

正確的使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工具量和畫線段。

單元教法設(shè)計。

1、統(tǒng)一長度單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計量單位去測量統(tǒng)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3、關(guān)于線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補充線段的練習。

第一課時:

1、使學生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和爭論意識及探索數(shù)學的興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悅。

第二課時:

1、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厘米的實際長度。

2、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精神。

第三課時:

1、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量比較長的物體要用米做單位,會用米量物體的長度。

3、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第四課時:

1、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十二

教學目標:

1.通過游戲、觀察、實踐等活動,學生初步認識線段,會用尺子量線段和按要求畫整厘米的線段。

2.讓學生在操作中,形象、直觀的感受線段的特征。

3.嘗試同學互助的學習方式,會用語言正確闡述發(fā)現(xiàn)的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過程。

4.體會數(shù)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欣賞數(shù)學中圖形的簡潔美。

目標解析:

創(chuàng)設(shè)有趣的游戲情境,讓學生體驗線段是直的。在一系列的找一找、摸一摸、量一量的動手操作中,進一步體驗線段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的特征,為后面的畫線段作好鋪墊?!拔沂切⌒≡O(shè)計師”環(huán)節(jié)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創(chuàng)作欲望,將所學知識與圖形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感受數(shù)學美,從而想學、樂學。

教學重、難點:

感受線段的特征,會用厘米尺量和畫整厘米的線段。

教學準備:

課件、學生每人一根30厘米的繩子,一把尺子(厘米尺)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游戲?qū)搿?/p>

(一)游戲。

名稱:玩繩子。

規(guī)則:將一根繩子擺放出不同的形狀。

學生匯報:擺放出繩子的形狀,特點。(如果有學生擺出直的,則直接導入新課。如果沒有,教師可以直接展示直的,說明這樣擺放用的時間最短,而且最簡潔。)。

(二)板書:直的。

(三)導入新課。這樣拉緊的一段繩子,可以看作一條線段。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認識線段。(板書課題:認識線段)。

(四)學生動手拉一拉,說說拉直后是什么?(線段)。

強調(diào)兩手之間直的一段看成線段。

(五)板書。

二、創(chuàng)設(shè)活動,探究新知。

(一)找一找,摸一摸:尋找生活中的線段。

1.小組合作,找一找,摸一摸生活中還有哪些東西的邊可以看成線段?

2.全班匯報。(注意糾正學生口頭敘述的錯誤,保證敘述的準確性。)。

3.課件依次出現(xiàn)黑板、桌子、書。它們的線段在什么地方?

4.學生邊回答,電腦邊演示。(抽出線段)。

5.教師小結(jié):黑板邊、桌子邊、書邊都可以看成線段。

6.欣賞生活中的線段。(課件演示)。

(二)找一找,量一量:線段可以量出長度。

1.出示書第5頁的三條線段,它們都是線段,找一找它們有什么共同點?

2.小組探究,全班交流。

3.教師板書:都是直的,可以量出長度。

4.你們真是好眼力。既然線段可以量出長度,請量一量這三條線段的長度。

5.獨立完成,小組交流。

6.全班匯報。讓學生口述量的方法和過程,說說要注意什么。

7.教師小結(jié):量線段時,線段的一端和尺子的“0”刻度線對齊,看線段的另一端對著數(shù)字幾,線段的長度就是幾。

(三)我是小小設(shè)計師:畫線段。

1.在紙上設(shè)計一條3厘米的線段。看誰設(shè)計的樣式多。

2.展示學生的作品,表揚設(shè)計好的學生。讓他們說說是怎么畫的。

3.教師講解示范后,教師小結(jié)。

4.教師小結(jié):畫線段時,從尺的刻度0開始畫起,畫到3厘米的地方。不論橫著、豎著、斜著畫,只要是直的就是線段。

5.你們還想設(shè)計多長的線段,自己畫一畫。

6.同桌檢查,再畫一條跟同桌一樣的線段。

7.(教師巡視,及時糾正學生畫法的錯誤。)。

三、鞏固深化,應用拓展。

(一)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第1題。

1.主要從曲和直的特征上去區(qū)別線段。

2.要求學生可以口頭說明判斷的原因。

(二)教材第5頁的“做一做”第2題。

1.這題放在圖形中,增加做題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學生回答:一共畫出了3條線段。畫出的是帆船。

3.可以適當?shù)卣f說這道題滲透的兩點之間只能畫一條線段的知識。

(三)教材第6頁的“做一做”第1題。

1.小組交流,說說解決問題的方法。

2.全班匯報。(先測量出線段的長度,再畫出和下面同樣長的線段。)。

3.動手畫一畫,說說畫時要注意什么?

(四)教材第6頁的“做一做”第2題。

1.學生認真審題后,理解題目的意思。

2.畫花在距離旗子3厘米的地方。

3.畫樹在距離旗子5厘米的地方。

4.畫氣球在距離旗子10厘米的地方。

5.展示學生的作業(yè)。

6.結(jié)合圖形做一些練習:

(1)花在距離氣球()厘米的地方。

(2)氣球在距離樹()厘米的地方。

四、總結(jié)評價,完善板書。

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關(guān)于線段你有什么了解?你還有什么想知道的?

五、課外延伸。

你知道嗎?(介紹各種尺子的不同用途,豐富課外知識。)。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十三

1、知識目標:認識長度單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和1米=100厘米,并初步認識線段。

2、能力目標:會用刻度尺量、畫物體的長度及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3、德育目標: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1、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

2、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知道1米=100厘米。

3、畫和量線段的方法。

正確的使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工具量和畫線段。

1、統(tǒng)一長度單位,用不同的物品做計量單位去測量統(tǒng)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

2、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學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確表象。

3、關(guān)于線段采取直接描述的方式,多補充線段的練習。

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會用米、厘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一、知識點:

1、使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二、能力點:

1、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估測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三、德育點:

1、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2、養(yǎng)成認真、一絲不茍的好習慣。

1、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1、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厘米)。

2、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十四

《長度單位》是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第三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nèi)容,也是在比較物體長短的基礎(chǔ)上學習的。雖然學生已經(jīng)有了這方面的知識和基礎(chǔ),但是由于長度單位及其操作應用是多種知識的綜合,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長度單位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為了使學生初步體會到數(shù)學知識于實際,課堂教學首先設(shè)計了讓學生測量身邊物體的長,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鞏固加深,并能運用。全單元分4課時完成,本教學設(shè)計為第4課時。

1、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長度單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學生進一步熟練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會用刻度尺畫線段。

3、 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認識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4、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稱,會畫角和直角。

3、 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學生尺、米尺

因為長度單位的選擇這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的積累有一定的關(guān)系。針對小朋友的這一特點,在教學中我給學生設(shè)計了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能更積極、主動地進行合作學習,相互交流,共同發(fā)展提高。

回顧梳理

1、這學期我們學過哪些長度單位?關(guān)于米和厘米的知識你知道哪些?

2、1厘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們的長度嗎?

3、學生活動:演示米和厘米的長度。

4、教師進行小結(jié),并板書:1米=100厘米

【設(shè)計意圖】對舊知識的回顧,為本節(jié)課的活動做好鋪墊。

1、看書上2條線段,估計一下它們有多長?(學生估計長度并匯報。)

2、用尺子測量它們的長度,邊測量邊留心你是怎樣測量的?(學生活動)

3、教師評價學生的測量方法,及時發(fā)現(xiàn)出現(xiàn)的錯誤。

【設(shè)計意圖】通過教師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動手量一量,調(diào)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對米和厘米的長度表象。

1、米尺從0端到末端就是1米,那你想知道1米里有多少個1厘米嗎?

2、 做一做

(1)我估計我的鉛筆盒長( )厘米,用尺量鉛筆盒的長是( )厘米。

(2)請你畫一條3厘米長的線段。

(3)細心算一算

7厘米+8厘米=( )厘米 30厘米+6厘米=( )厘米

100厘米 – 40厘米=( )厘米

【設(shè)計意圖】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鞏固。

3、知識運用:

(1)搶答題:(出示練習)填寫長度單位:厘米或米。

黑板長約4( ) 我們的身高約130( )

旗桿高15( ) 橡皮擦長3( )

小紅的手臂長約40( ) 床長2( )

爸爸的鞋子長25( ) 我們的房子高3( )

4、思考性練習

如果有些東西的兩頭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樣量出它的長度呢?如量花生的長度,2分幣的最寬的地方長多少?由學生量一量2分幣,可以互相商量想辦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兩塊三角板輔助(如圖)。或?qū)⑽锲分苯臃旁诔咦拥目潭壬蟻砹俊?/p>

【設(shè)計意圖】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解決一些數(shù)學問題,對知識進行鞏固、加深。

三、總結(jié):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要運用到長度單位進行測量物體,如果要測量較小的物體,我們就用( )作單位,如果測量較大物體時我們就用( )作單位。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十五

本課題教學前,學生對重量單位千克和克有了較深的認識,并能夠準確地進行千克和克單位之間的換算,這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內(nèi)容作了知識的鋪墊和思路孕伏。通過本課題教學,使學生對重量單位有比較全面的認識和理解。這不僅是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和日常生活的需要,也為以后學習新知打下基礎(chǔ)。

教材所展現(xiàn)的知識結(jié)構(gòu),層次清楚,由易到難,便于學生理解和掌握。先通過兩幅插圖說明噸在實際中的應用,然后結(jié)合大米的重量,初步建立噸的觀念,揭示了噸與千克之間的進率1噸=1000千克。接著教材結(jié)合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過推算體重幫助學生哇加深1噸=1000千克的認識。最后學生通過“做一做”了解并掌握噸與千克之間的簡單換算。

本課題的目標:

1。使學生認識重量單位噸,初步建立某些1噸重物體的觀念,知道1噸=1000千克。

2。掌握重量單位噸與千克間的簡單換算。

3。培養(yǎng)學生觀察比較、抽象概括的能力。

本課題的教學重點是初步建立1噸的重量觀念,這也是教學難點。

本課題的教法與學法擬體現(xiàn)以下兩點:

1。加大主體參與的力度。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在親身感受中推算,盡可能創(chuàng)設(shè)學生參與的情境,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

2。幫助組建認知結(jié)構(gòu)。

學生的認知結(jié)構(gòu)由教材的.知識結(jié)構(gòu)轉(zhuǎn)化而來。教學中,通過復習的填空練習、新知教學中的嘗試練習、鞏固階段的綜合填空練習,向?qū)W生展示了一個有序的、完整的知識結(jié)構(gòu),從而幫助學生組建起關(guān)于重量單位及其換算的認知結(jié)構(gòu)。

第一課時。

教具:投影片、圖片、小黑板。

1。新課導人。

(1)。填空?!?。

1千克=克3千克=()克。

6000克=()千克5000克=()千克。

(2)請學生說出自己的體重是多少千克。

(3)請學生說出老師的體重約是多少千克。

克、千克是我們以前學過的重量單位,它們用來計量較輕物品的重量,當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時就要用“噸”作單位。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學習“噸的認識”。教師板書:噸的認識。

以舊引新,過渡自然,便于學生接受新知、掌握新知。

2。新課展開。

第一層次,教學噸的認識。

(1)利用投影出示課本中的直觀放大圖,引導學生說出兩幅圖的圖意。

學生回答后教師小結(jié):計量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重量,通常用噸作單位。

(3)再請學生說一說在哪里看見過用噸作計量單位的標志。

這一層次的教學設(shè)計圍繞教學內(nèi)容和小學生認識事物的特點,在教學中先演示、提問,再小結(jié),讓學生充分感知噸這個計量單位,為下一步教學奠定基礎(chǔ)。

第二層次,認識千克和噸的關(guān)系。

(1)先出示問題:大米每袋重100千克,10袋重多少千克?

再出示課本的直觀放大圖,并將圖片逐一貼出。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演示,一袋一袋地數(shù)數(shù)(100千克100千克地數(shù)),每袋100千克,10袋是1000千克,1000千克是1噸。

1000千克就是1噸,1噸等于多少千克?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1噸:1000千克。

(2)同桌同學互相說出自己的體重,并互相背一背,來感受1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

教師提問:我們班乎均每人體重按25千克計算,40個同學的體重是多少千克?是幾噸?(40個同學的體重是1000千克,是1噸。)。

這一層次的設(shè)計,充分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積極參與學習,并親身感受和推算,有利于學生建立1噸重的觀念,突破難點。

第三層次,教學千克與噸的換算。

(1)出示:6噸=()千克,5000千克=()噸,讓學生試做。

啟發(fā)學生想出:因為1噸是1000千克,6噸就是6個1000千克,所以6噸是6000千克;5000千克里面有5個1000千克,所以5000千克就是5噸。

(2)完成課本中的“做一做”?!?。

這一層次的設(shè)計,整個過程讓學生試著獨立完成,給學生動腦、動手、動口的機會,體現(xiàn)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

3。鞏固練習。

(1)填出適合的單位。·。

一筐蘋果重25()一個乒乓球重3()。

一袋化肥重50()一只大象重6()。

一輛貨車載重4()一支粉筆重5()。

(2)匹配連線。

5000千克2噸。

8噸6千克。

20xx千克8000千克。

6000克5噸。

(3)計算:1280千克—1噸6噸+50千克。

72噸—23噸93噸50千克—93噸。

(4)完成練習十九第2~5題。(做在課本上)。

練習形式多樣化,既有利于學生鞏固新知,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十六

1、通過觀察、測量活動,使學生意識到量物體的長度最好用相同的工具來量,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培養(yǎng)學生估算的意識及動手操作的能力。

學具:1角硬幣回形針小方快小刀。

課前談話:二年級的小朋友,比身高。

一、激趣引入:

師國慶節(jié)到了,聰聰和明明正在準備宣傳板報,看多漂亮?。ǔ鍪緵]有花邊的板報)咦,好象還缺點什么。貼上美麗的花邊吧。一會兒,他們就完成一大半了(出示貼了兩種花邊的板報),聰聰說:我的貼得快。明明說我的貼得快。同學們你們說誰的速度快?(你們怎么知道的)。

生1:聰聰?shù)乃俣茸羁?。她貼的花邊長些。

生2:明明的速度最快。他貼的花邊長些。

生3:一樣快。他們貼的花邊一樣長。

師:到底誰貼的花邊長?我也看不出來。你們有什么辦法比出花邊的長短呢?

生:可以用鉛筆來量一量。

師:你的辦法真好!當我們用眼睛不容易看出物體的長短時,就可以找一個物品作標準來量一量。

二、探究新知。

1、用不同的物品量相同的長度。

生1:我找三角片。

生2:尺子。

師:不用尺子,還可以用什么來量呢?

生3:小刀。

生4:橡皮。

……。

師:老師準備了一些物品,就放在你們桌子上的文具盒里。下面就兩人一組,沒個同學選取一種物品來量數(shù)學書的寬。開始吧。

(學生操作:教師巡視、指導、學生用不同的物品做標準量數(shù)學書的寬0。

師:都量完了嗎?請你上去量給大家看看。(點一生帶回形針上展示臺來量數(shù)學書的寬)。

師:請大家仔細看看,他量怎么樣?

師:你也是這樣量的嗎?誰來說一說你是用什么來量的?數(shù)學書的寬有幾個物品那么長?

生1:數(shù)學書的寬有7個硬幣那么長。

生2:數(shù)學書的寬有5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3:數(shù)學書的寬有2把小刀那么長。

生4:數(shù)學書的寬有15個小方塊那么長。

師:都是量的數(shù)學書的寬,為什么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呢?

生1:因為我們用的物品不一樣有的是回形針、有的是硬幣。

師;對呀,用不同的物品量得到的結(jié)果都不一樣。有的人量的結(jié)果又相同,這是為什么?

生:他們用的餓物品是一樣的。

師:看來我們要得到相同的結(jié)果就要用相同的物品去量。

2、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長度。

師;好,我們再用手中的物品作標準來量一量文具盒的長度好嗎?

(學生動手量,師巡視指導)。

師:都量完了把誰來說一說你們組量的結(jié)果。

生1:文具盒有3把小刀那么長。

生2:文具盒有9個硬幣那么長。

生3:文具盒有7個回形針那么長。

生4:文具盒有20個小方塊那么長。

師:請觀察并比較一下兩次測量的結(jié)果,你發(fā)現(xiàn)了怎么問題?說給你的同桌聽一聽。(小組交流討論)。

生1:課本的寬有7個硬幣那么長,文具盒有7個回形針那么長,它們的長都是7,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師:為什么它們的長都是7,但它們并不一樣長呢?

生:因為兩次用的物品不一樣。

生:文具盒比課本的寬要長,正好7個回形針比5個回形針長。

師:你們聽清楚他們說的嗎?請你在說一遍。

師:你們真會觀察,用同樣的物品做單位來測量就能很快比出物體的長短。(板書)。

生1:相同。

生2:同一物品。

生3:一樣的物品。

……。

師:對,要用統(tǒng)一的物品,要有統(tǒng)一的標準,要把長度單位統(tǒng)一。(補充課題:統(tǒng)一)。

師:我們把課題一起來讀一遍。(學生讀)誰來說一說統(tǒng)一長度單位是什么意識?

三、有趣的故事。

師:其實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都知道統(tǒng)一長度單位非常重要,讓我們一起回到古代看一看吧——(故事略)。

他們?yōu)槭裁匆蚣埽?/p>

你有什么好辦法,讓他們不打架?

四、標準的選擇。

生1:小刀。

生2:硬幣。

生3:小方塊。

生:小方塊。

師:好,我們就用小方塊做單位來量賀卡的長邊和短邊。

學生操作后匯報。

師:賀卡的長邊有——14個方塊長,賀卡的短邊有——10個方塊長,長邊比短邊多幾個方塊長?(4個)。

五、鞏固練習。

(1)師:先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幾種蔬菜——(師演示課件:由凌亂到整齊。)。

(2)同學們在看,這里有一些文具——。

(師出示課件:)估一估,這些文具大約有多少個方塊長?

六、小結(jié)略。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十七

1、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通過通過動手實踐,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3、認識尺子,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厘米度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

4、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和能力。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讓學生自己動手,并匯報測量結(jié)果。通過同學們用各自不同的物品得出不同的結(jié)果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設(shè)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shù)學

(一)分小組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讓學生明確活動的方法并動手操作。

(1)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不能彎彎曲曲的。

(2)將全班學生以四人一小組為單位,每組從三件物品中(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全班總共分為6個小組,其中3組用正方形,3組用曲別針,3組用三角形。

注意:在使用三角形時,規(guī)定只使用三角形的一條邊來量。

(討論交流,讓學生嘗試著總結(jié)。)

結(jié)論: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jié)果不同。

2、讓各小組換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然后展示他們測量的結(jié)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jié)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學生獨立操作,體會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jié)果

如:為什么數(shù)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并不一樣長?

為什么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學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jié)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3、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jié)果如何,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shè)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shù)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沖突,體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么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來年感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里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jié)果才比較準確。

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1、使學生初步經(jīng)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同一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新教材在呈現(xiàn)長度單位厘米時,是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活動,讓學生經(jīng)歷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過程,讓學生了解知識的來源,感受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教材的安排能按照兒童學習數(shù)學的特點,還原數(shù)學生動活潑的建構(gòu)過程,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類似的創(chuàng)造過程,用自己的活動建構(gòu)對人類已有的數(shù)學知識的理解。

2、合理學習活動的組織?;顒又薪㈤L度單位的初步表象。愛玩、貪玩是小學生的天性,如果我們能尊重孩子的這種天性,在教學中有效創(chuàng)設(shè)活動情節(jié),引導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溝通學生情感世界和書本世界的聯(lián)系,教學將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整節(jié)課學生參與面很廣,學的很輕松,很扎實,效果很好。

3、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chǔ)上,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

長度單位教學設(shè)計篇十八

教學目標:

1.結(jié)合實際問題,經(jīng)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在測量活動中體會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形成相應的長度觀念。

2.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實際長度表象。

3.初步學會用“厘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嘗試估測物體的長度,培養(yǎng)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和能力。

4.在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數(shù)學的好奇心,增強與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數(shù)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目標解析:

創(chuàng)設(shè)測量情境,讓學生體會到建立統(tǒng)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在測量中通過觀察、比劃、比較、測量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厘米的長度表象,為進行估測和實測打好基礎(chǔ),并讓學生在觀察尺子和用尺子測量時體會到物體的長度實質(zhì)上是由幾個相同長度單位組成的。

教學重點:掌握1厘米的實際長度及初步會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教學難點:建立1厘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準備:課件、尺子、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介紹“1拃”的長度。

1.課件出示一個大人和一個小孩用1拃測量課桌寬的圖,這樣測量出的長度一致嗎?

2.教師示范1拃(從大拇指到中指的長度叫做“1拃”),學生親自動手體會“1拃”。

(二)學生測量。

學生動手測量課桌長有幾拃?指生匯報。

(三)匯報交流。

1.學生匯報測量結(jié)果。并說說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2.討論:。

(1)量的都是課桌的長,為什么測量結(jié)果不一樣呢?(因為有的同學手大,有的同學手小,所以導致測量的結(jié)果不一樣。)。

(2)當測量相同的物體出現(xiàn)測量結(jié)果不一致,那該怎么辦呢?

1.學生匯報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

2.歸納總結(jié):在測量物體長度時應該選用相同的長度單位,也就是要統(tǒng)一長度單位(板書:統(tǒng)一長度單位)。

(五)了解古代人測量物體的方法。

課件播放教材第2頁上的三種古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戳松厦娴娜鶊D,我們知道了古代的人們就是選用自己身體的一部分作為標準,用這個標準作為測量長度的單位去測量物體的長度。

二、實踐中認識厘米。

(一)認識尺子。

平時我們測量物體長度時要使用什么工具啊?課件出示尺子圖,同時請同學們拿出直尺,仔細觀察,你能在直尺上發(fā)現(xiàn)什么?結(jié)合課件進行說明。

1.刻度線。

尺子上的這些豎線是厘米尺的刻度線,刻度線很整齊,排列得很均勻。

2.數(shù)字。

(1)尺子上的數(shù)字中,這里的“0”在尺子上表示什么?(起點)。

(2)結(jié)合課件加以說明,測量時,一般以“0”作為起點開始測量。其他的數(shù)字是尺子的刻度,幾就表示從0到這個數(shù)之間有多少個長度單位。

3.長度單位的表示符號。

厘米尺上的文字“厘米”表示尺子上一個大格的長度是1厘米,“厘米”是一個長度單位,這個單位在國際上通用,用英文字母表示為“cm”。(板書:厘米cm)。

(二)認識厘米。

1.揭示課題,板書課題:認識厘米。

2.認識1厘米。

(1)你知道1厘米是多長嗎?請你在直尺上找出1厘米。

(2)學生匯報找法。(0~1之間、2~3之間、3~4之間……的長度。)學生回答時結(jié)合課件進行。

(3)教師歸納:每相鄰兩個數(shù)字之間的距離都是1厘米。

3.感知1厘米的實際長度。

(1)同桌互相比劃1厘米。

(2)閉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的長度。

(3)比一比哪個手指的寬大約是1厘米,用1厘米比較田字格的寬和圖釘?shù)拈L。

(4)舉例說一說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

(三)測量較短物體的長度。

1.測量紙條的長度。

(1)學生討論交流測量紙條長度的方法。

(2)學生分組測量紙條的長度,教師巡視,糾正不正確的測量方法。

(3)指生說一說是怎樣測量的?測量時要注意什么?

2.課件演示:用尺子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

邊演示邊解釋:把刻度尺的“0”刻度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著幾,紙條就長幾厘米,也就是幾個1厘米。

3.動手測量小棒的長度,然后指生匯報測量的方法和測量的結(jié)果。

三、練習中鞏固新知。

(一)讀物體的長度。(課件播放教材第4頁“做一做”,適當補充)。

1.讀鉛筆的長度。(0~8厘米)問:鉛筆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2.讀橡皮的長度。(0~4厘米)問:橡皮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3.讀小刀的長度。(0~5厘米)問:小刀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4.讀小棒的長度。(3~12厘米)問:小棒的長度有幾個1厘米?

(二)估測。(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1題)。

先讓學生估計物體的長度,再進行測量物體的長度。

(三)量一量。(課件出示教材第8頁第2題)。

測量前先讓學生估一估各物體的長度,再測量,看估得準不準。

四、小結(jié)中談收獲。

今天這節(jié)課我們在活動中學了什么?你有什么收獲?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073415.html】

全文閱讀已結(jié)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