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總有一些突如其來的事情需要我們總結和概括。怎樣提高寫作水平,讓文章更具有說服力?總結范文中的經驗和教訓可以為我們提供寶貴的借鑒和啟示,幫助我們更好地總結和進步。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一
情景一:今天早上,軒寶的外婆送軒寶來幼兒園的時候,跟我說:“老師,軒寶一直說幼兒園的飯菜不好吃,中午的時候你多給喂幾口!”軒寶很“合作”地在一邊痛哭流涕。軒寶因為生病,已經有好幾天沒來幼兒園了。我從軒寶的外婆手里抱過軒寶,和他進行了交流,無奈軒寶一直哭,于是我讓他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和小朋友一起玩,他還是哭個不停,嘴里還嚷著:“我喉嚨痛!”我說:“哭確實會讓你喉嚨痛的啊!”他一聽,漸漸減弱了哭聲,但還是有稀里索羅的聲音。
分析:軒寶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但由于家人的寵愛,照顧得非常仔細,使得他覺得自己很是嬌弱。前幾天的喉嚨有點發(fā)炎,在家休息了好幾天,軒寶就更加持寵而嬌了。其實,在幼兒園每天吃飯的表現還是不錯的,外婆的擔心是多余的。我采用了順流而下的方法,讓聰明的他學著自我調節(jié)。
情景二:到了晨間談話的時間了,我放棄了原先預設的談話內容,改為對孩子早上表現的評價。我特別表揚了蟲蟲,因為蟲蟲和軒寶一樣前幾天生病休息在家,今天早上來讀書,非常開心地和小朋友一起玩了。軒寶看著我,希望得到我的表揚。我實事求是,沒有表揚他,軒寶止住了哭聲,開始參加我們接下來的話題。
分析:老師實事求是的表揚,具體的表揚內容讓軒寶意識到自己行為的對錯,也意識到老師或者說是其他人喜歡的是講道理、懂事的孩子,哭鬧并不能得到他人的喜歡。
情景三:用餐前,我臨時在電腦上下載了一些非洲難民兒童的圖片,和孩子進行分享,讓孩子看那些沒衣服穿、沒飯吃、沒書讀兒童的悲慘圖片,并進行了簡單的講解。吃中飯的時候,孩子們都吃得非常好,而且吃得很干凈。
分析:雖然小小班的孩子不能理解“難民”的意思,但是當這些圖片非常真實地擺在孩子們面前,孩子們都說:“很可憐的寶寶!”有些孩子說:“不吃飯,也會像他們一樣很細(瘦)的!”他們不能理解到對那些難民的憐憫,也不能感受自己的幸福,但是至少他們知道了,不吃飯、不穿衣服的后果。這樣也足夠了!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二
[案例實錄]:
幼兒園為弟弟朋友安裝了專用便池,新來的孩子們對它十分感興趣,我們小二班的弟弟朋友們也不例外,一到幼兒園就被這個不常用到的東西給吸引住了,特別是便池上控制水量的水龍頭,順時針轉就有水,逆時針一轉水就關了。孩子們只要一到上廁所的時間就爭先恐后的去摸摸轉轉那個有趣的水龍頭。
可是興頭一過,對水龍頭的熱情也就“降溫”了,只有小t每天還是不停的去轉動它,有時甚至就一直開著水龍頭眼睜睜的看著水嘩嘩地流,好幾次我都進行阻止,但是效果都不好,小t仍然轉著,水仍然流著。。。。。。于是有一天,等孩子們都上完廁所,我把小t叫到面前,悄悄地問他:“這個水龍頭好玩嘛?”
“好玩的!!”小t原本膽怯的小臉突然展開了燦爛的笑容,好像還在回味剛才玩的水龍頭。
“知道為什么要裝這個水龍頭嘛?”我用試探性的語言在他耳邊輕輕地問道。
“小好便后很臟的,用水把它沖走?!?/p>
“對阿,可是你一直轉,轉壞了,水流不出來,廁所就臟了!”
“我下次就轉一次,好嗎?”
接著,我在生活活動中和孩子們一起交流了為什么廁所沖水的道理,小t因為在前段日子對此事很感興趣,因此,在活動中表現很活躍。
[案例分析]:
小班幼兒剛入園,會對幼兒園中很多事物都感到好奇,而這個便池,也是引起孩子們興趣點之一。以往碰到類似的事,往往簡單批判匆匆了事。但在二期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的教育行為也發(fā)生了變化。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指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孩子喜歡的、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發(fā)的經驗價值,盡量滿足幼兒的探索興趣。
在幼兒生活活動中,會發(fā)生很多不起眼的小事,有時孩子的想法隱含著教育契機。因此,教師要關注孩子的行為和想法,對平時發(fā)生在身邊的小事要多個心眼,從孩子的角度多想想。玩水是孩子的天性,為什么小t一直玩不停,顯然是好奇心的驅使。如果我一開始用強制性的手段阻止了小t玩水龍頭,可能也阻止了他對事物探索的欲望。我覺得孩子的好奇心是需要保護的,只有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們一起交流,才能成為孩子可信賴的朋友。
這個故事以后,每次我們班上上完廁所,小t都會興沖沖的轉開水龍頭沖走污垢,然后又趕緊擰緊,有時看著他這樣的動作,我會忍不住笑起來。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三
大班幼兒在各方面都有一定的發(fā)展,但他們的動作協(xié)調性以及靈活性都還需要加強鍛煉。本班個別幼兒因嬌生慣養(yǎng)而缺乏組織紀律性,也有個別幼兒精神萎靡,為鍛煉幼兒的動作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引導幼兒學習解放軍遵紀、昂揚的精神而設計了本次活動。
活動目標。
1、能聽懂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會聽預令和動令。
2、學習跑步走的正確姿勢,促進幼兒動作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
3、體會小組合作游戲的快樂。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能聽懂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
難點:學習跑步走的正確姿勢。
活動準備。
自制紙帽,每個幼兒一頂;小五星數顆。
大活動過程:
一、隊列訓練:
1、幼兒扮小解放軍,帶上“軍帽”。請幼兒四路縱隊集合。
2、復習聽口令做動作:立正、稍息、向前看齊、向右看齊、原地踏步走。
二、學習活動:跑步走。
1、學習跑步走:
(1)、教師邊示范邊講解:聽到預令“跑步”后,兩手半握拳屈肘在體側(拳眼向上);聽到動令“走”后,永前腳掌著地,同時上體稍前傾,兩臂前后擺動。(2)、幼兒聽口令反復練習跑步走。
2、將立正、稍息、向前看齊、、齊步走、踏步走、跑步走的幾個動作連起來,帶領幼兒練習數遍。
三、小組合作練習。
四、競賽游戲:我是解放軍。
請幼兒一列一列完成動作,其他幼兒觀看,評比出動作最整齊的一列為解放軍,并獲得小五星。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四
背景:
事件:
我快步走過去摸摸可可的頭坐在他身邊,輕輕說:看小鴨子的頭是什么形狀的?邊說邊拿起雪花片示范嵌插的動作,嘴里講解著要領,可可眼睛緊盯著,小手也試著把雪花片插進另外一片中,總算能夠插進幾片了,可是他的眉頭卻皺起來了:“太緊了,好難插啊!”
(此時我發(fā)現對小班幼兒來說,由于手部肌肉發(fā)育并不完善,力氣又小,要做到把雪花片完整地嵌插成一個圓形有難度,怪不得幼兒嘗試了幾下就放棄,看來可可要獨立完成搭建小鴨子的任務是相當有難度的,我是否協(xié)助他完成……)。
正當我舉棋不定的時候,我看到樂樂還是在一個勁地把雪花片接長,他把雪花片邊上突起的圓點按插在另一塊雪花片的小圓洞中,大拇指靈活地按動著,我問道:“你用雪花片搭了什么呀?”樂樂得意地說:“我搭得是蛇,媽媽說春天到了,小蛇也會出來游泳的!”一旁的可可也樂了:“可是小蛇怎么沒有眼睛的!”
(兩個孩子的對話,促發(fā)了我的靈感,何不改變預設的內容變搭建小鴨為小蛇,降低孩子搭建的技能要求,又能滿足孩子操作擺弄自主創(chuàng)作的樂趣。)。
我接著可可的話,用驚喜地聲音說:“樂樂的想法太棒了,可可你的提議也不錯,我們趕快到美工區(qū)取一些動動眼給小蛇裝上怎么樣?”可可拿來了動動眼,我用雙面膠把它們安裝在“小蛇”的頭部,樂樂開心地說:“眼鏡蛇,真好玩!”可可連忙拿起雪花片嚷著:“我也要做一條小蛇!”這時小羿被我們的談話吸引住了,他也開始拼搭起小蛇。我又取來了一些洞洞眼用一個盒子裝著,作為孩子搭建小蛇的輔助材料,看著孩子們投入的樣子,便悄悄地退出了。
(孩子投入喜愛的樣子,讓我深信此刻自己沒有按照預設的內容來指導幼兒,而是通過關注來自幼兒與眾不同的做法,及時添加輔助材料變成幼兒易接受又有興趣的內容是正確的,因為這讓孩子體驗到操作擺弄自主創(chuàng)作的樂趣。)。
(二期課改中特別強調教師要有整合的意識,我如果能充分利用身邊資源與幼兒互動,讓他們用各種方法去發(fā)現比較小花蛇的異同,從無目的向有意識地探索聯(lián)接的方法,就可以在發(fā)展建構能力的同時,促進幼兒認知的發(fā)展,激發(fā)幼兒繼續(xù)探索的興趣。)。
想到這兒,我就坐了下來對孩子們說:“我也想做一條小花蛇。”說著,我用雪花片按照一片紅,一片黃這樣的規(guī)律聯(lián)接起來并將完成的小花蛇和孩子們制作的小花蛇放在一起問:“這么多小花蛇啊!你們還能夠找到自己做的小蛇嗎?”三個孩子睜大了眼睛,目光聚集到小花蛇上。過了一會兒,可可指著其中一條蛇說:“這是我的小蛇,它的頭是紅的。”“可是這里還有幾條頭是紅色的小蛇呀!我疑惑地問。可可又看了看,伸出手指點數著雪花片說:“我的蛇尾巴還有三塊紫色的雪花片?!睒窐纺闷鹨粭l筆直的蛇說:“我的蛇是很長很長的?!毙◆噙B忙指著盤旋彎曲的蛇說:“這是我的蛇,它卷起來了,它也很長很長的?!笨煽烧f話了:“到底誰的長呀,你們比一比?!毙◆嗝Π研∩呃焙蜆窐返男∩哳^靠頭,這下可分辨出來了。小羿高興地指著多出來的地方說:“看,我比你多了四片雪花片?!薄霸瓉砭砥饋淼纳呖雌饋矶蹋绷司湍馨l(fā)現它真正的長度了,那你們知道我的小蛇是哪一條嗎?”我接著孩子的話問道。樂樂馬上說:“我知道這條是你做的,你的是一塊紅的一塊黃的紅黃小蛇?!毙◆嘟涌谡f到:“你的小蛇是有規(guī)律的?!薄霸瓉砦覀兠總€人制作的小蛇都是與眾不同的,你們記住自己的小蛇與別人不一樣的地方了嗎?”我笑著問。孩子們欣喜地點著頭,“現在我們就挑一條最棒的小花蛇把它們送到小小動物園去吧!”
(此時此刻,我真正感受到與幼兒共同活動的樂趣。在小組互動的過程中,我如愿地滲透了教育內容,擴展了幼兒的思維方式,促進幼兒更加有效的學習。)。
再看“小小動物園”那邊熱鬧的情景:幾個孩子圍在一起,有的興奮地向同伴介紹著自己的小蛇、有的讓同伴猜測自己的小蛇躲在那里?有的模擬著小蛇游動的姿態(tài)……當然,這就吸引了更多想制作小蛇的孩子。
反思:
在對區(qū)域活動搭建小鴨子的指導過程中,我深刻地體會到:教師要重視有效的師幼互動。由于教師本身水平有限,預先設計的活動內容不一定考慮周全,再加上預設的內容在實施過程中有很多不確定性,需要教育者在觀察的基礎上,對幼兒的需要和感興趣的事物進行價值判斷,不斷調整互動,也可以說區(qū)域活動中要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師幼共同學習、共同建構活動內容的過程,才能促進小班幼兒更加有效的學習。
第一,教師應遵循“觀察在先”這一理念,才能有效地面對不同的活動對象、活動內容、活動過程、實施有效指導?;顒又?,我敏銳地捕捉到制作小鴨子時幼兒的不同表現(有放棄、有求助、有變異)。在深入觀察并指導后,我還發(fā)現幼兒主要存在操作技能跟不上的共性問題,幫助我作出價值判斷,改變預設內容,增添新的輔助材料,調動了幼兒繼續(xù)參與活動的興趣,使更多的幼兒嘗試不同的聯(lián)接小花蛇的方法,引發(fā)幼兒關注小花蛇的不同之處(顏色、數量、形狀等),促進了幼兒認知的發(fā)展,這也是運用先觀察后指導的一個重要收獲。
第二,對于小班幼兒,教師如能以共同游戲的方式與之互動,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兒對話,以激趣的方式鼓勵幼兒說發(fā)現,能有效地推動活動的開展。當我發(fā)現幼兒制作的小花蛇存在好多差異,而正是這些差異讓我發(fā)現可利用的教育資源,于是我以游戲玩伴的身份加入幼兒的活動,故意制作了一條有規(guī)律的小花蛇,并把它混入幼兒制作的小花蛇中,適時地拋出疑問,引發(fā)幼兒關注小花蛇的不同之處。這種基于幼兒發(fā)展水平的引導,也是我在游戲情景中,發(fā)現、了解、判斷幼兒的游戲狀況與心理后,開展適時的小組分享交流活動。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五
昨天吃完早餐后,我去洗手間洗抹布,發(fā)現水池不滲水了。仔細一看,不知是誰把吃剩下的饅頭塞到了下水道的口里。發(fā)現問題后,我沒有馬上去查問,而是耐心地等待孩子們小便洗手時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果然,一會兒,洗手間里傳來了叫喊聲:“老師,那里堵了,水池那個口堵了?!蔽夜首黧@訝:“怎么回事?為什么會這樣?”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議論著。這時,我發(fā)現航航用手指頭捅下水口上露出的饅頭,嘴里還自言自語地說:“不是我干的,真的不是我干的?!?/p>
游戲活動結束了,航航仍然沒有承認錯誤。我想可能孩子心理有負擔,中班幼兒有了分辨是非的能力,不愿意在同伴面前暴露缺點。他一直有點兒緊張,表情很不自然,總是用眼睛瞄著我,一會兒,我發(fā)現他去了廁所半天還不出來。我偷偷在窗戶外面看,他根本就沒有小便,而是在里面打轉。我發(fā)現他剛要把腿邁進洗手間又出來了,他可能沒有勇氣面對鏡子。我不能再坐等孩子來找我,而應主動去找航航,用我的誠懇、理解,幫助孩子盡快解脫。我看那兒沒有人,就趕緊過去輕輕對他說:“航航,你在干什么?需要老師幫忙嗎?”他緊張地小聲說:“老師,小聲點兒。饅頭是我扔的,我以后再不這樣做了。”我說:“你真是個誠實的孩子,鏡子聽見了你的話,一會兒洗手時,你的臉肯定不會紅了。其實,老師有時也有不對的地方,我們一起改好嗎?”聽了我的話,航航的表情輕松了,使勁地點了點頭。望著他的表情,我的心情也輕松了許多。
個人反思。
經過這事后,我總覺得有些事該做而沒做,有些細節(jié)需要認真反思。航航已是中班的幼兒了,如果在我主動接近他之前,他真的去照鏡子,發(fā)現自己的臉沒紅,那會是什么結果呢?他可能會為自己僥幸躲過老師的責罰而高興。如果他有了一次這樣的經歷,對他今后的人生會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我那天的處理雖然顧及了他的心理感受,但能使航航改正挑食的.習慣,或是能教育全班幼兒嗎?以往處理這類問題時,我僅滿足于該幼兒承認錯誤,再“借題發(fā)揮”,教育全班幼兒避免出現同類事件。至于這件事到底蘊含著什么教育價值,我沒有認真思考過,而是等下次再發(fā)生問題,再想辦法處理。
實際上,出現這樣的問題,教師不僅要引導幼兒勇敢地承認錯誤,教育幼兒不再這樣做,更重要的是要找出幼兒這樣做的原因,抓住教育契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于是,我和我園的主任商量好,近期如果哪個班下水道堵了,一定要通知我,同時希望她配合我搞一次“下水道為什么堵了”的活動,主任欣然同意了。同時,我與航航的家長及時取得了聯(lián)系。我意外地了解到,原來在航航的家里,他媽媽允許他把吃不了的食物扔到垃圾桶里、馬桶里,但沒有出現過堵廁所的現象。所以,航航在幼兒園也這樣做了。通過我們與家長的交談,航航的爸爸媽媽表示一定與我們配合,共同幫助航航改正挑食的習慣。我還與班上兩位教師約定,以后進餐時每次給航航少盛、勤添,既要保證航航能攝取足夠的營養(yǎng),又要其培養(yǎng)良好的進餐習慣。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六
經常聽到家長在接孩子的時候問:今日你學什么了?你怎樣就學不會呢?你瞧某某某畫的多好!你看看你畫的那是什么呀?諸如此類的話語。家長的情緒能夠理解,但孩子對這些話,就不容易理解了,我認為比較有效的做法是多給孩子一些鼓勵。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對班上的孩子從不做太苛刻的要求,在提倡素質教育的這天,培養(yǎng)孩子的自信力和健全人格,我始終堅持以鼓勵為主,畢竟,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每個孩子都有自我的長處和弱點,如果家長和教師經常透過橫向比較評價孩子,甚至用責怪的口氣教訓孩子,說孩子不如這、不如那,孩子很容易產生自卑感,其天性和創(chuàng)造力可能會被抑制。個性是對那些性格比較內向、表現欲望不太強的孩子,多給予鼓勵顯得更為重要。
a是個潛力比較弱的孩子,在班里,小朋友都不愿意和他一齊玩游戲。并且口齒也不清楚。用我們一個同事的話說:“怎樣他總是比別人慢半拍?!盿膽子比較小,平時不愛說話,適應新環(huán)境的潛力不強,這是客觀事實,我們都很清楚,但我們沒有拿他跟別人的孩子比,更沒有訓斥孩子。我們始終透過各種辦法傳遞給孩子這樣的信息:我們相信他,他是最棒的!記得a剛來園時,整整哭了兩周,在幼兒園連滑梯都不敢上,也不跟其他小朋友玩。我用了“鼓勵+強制+鼓勵”的辦法,逐漸,他的自信心增強了,也慢慢有了一些用心勇敢的表現,我們都為他高興!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七
新生入園的第一天,孩子們都來上幼兒園了,唯有小男孩源源沒有來。一周過去了,他還是沒有來。是什么原因導致源源一個星期不來上幼兒園呢?帶著這份疑惑我去源源家進行了家訪。家訪中,源源父親說出了自己的困惑:“源源從小一直由爺爺奶奶帶大,爺爺奶奶的溺愛使他脾氣很壞、很犟,在家里經常欺負鄰居家的孩子,愛打人、咬人。生活自理能力也低于其他同齡的孩子,不會自己獨立吃飯穿衣等,我擔心他不能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所以想等他大一點懂事了再讓他上幼兒園。”
從源源的爸爸擔心中可以看出,他對源源的行為習慣問題有自己的認識,要讓他把源源放心地送入幼兒園,僅僅做思想工作是不夠的。我必須指導家長切實改變孩子的某些行為習慣,幫助他對孩子樹立信心,送源源盡快入園。
聽了源源爸爸的話,我解釋說:“孩子還小,有些習慣是可以慢慢改變的……”打消了家長的顧慮后,我真誠地對源源的父親說:“給我一段時間,我們一起想辦法來改變源源的不良習慣,讓他盡快來上幼兒園,好嗎?”源源父親高興地表示同意。接下來的時間里,我經常利用休息時間送教上門。(下面選三個指導場景)。
這是第一次上門,我的目的有三點:一是了解孩子在家的情況;二是送一些相關的育兒書籍給家長;三是將班級里開展的主題活動的內容告知家長,讓家長在家教育孩子。
源源一見我就顯得很高興,他說:“老師,爸爸說我乖了以后就可以上幼兒園?!笨磥硇〖一锖芸释嫌變簣@,我對他點點頭說:“是呀,源源很乖的,老師盼望著你早點來上幼兒園呢。”他接著說:“老師,平時爸爸修摩托車,源源一個人玩積木?!闭f著就去一旁玩起了積木。我就開始和他父母講解起了本月主題活動的內容,源源也時不時地過來聽聽。我講完后,源源父親也講了自己的困惑。他說:“我?guī)状螏г丛慈ニ馄偶遥啻未蛄诵”砀?,我一直批評他,但還是改不掉。該打的也打了,該罵的也罵了,真沒辦法。”
源源的父親有教育孩子的強烈愿望,但缺乏對這個年齡的孩子心理特點的正確認識,只能簡單地批評和打罵,缺乏有效的教育方法。其實,小年齡幼兒的情緒控制力和表達能力較差,所以會本能地用武力解決問題。
我開導并解釋說,孩子打人總有自己的原因,可能是他的愿望未被實現,也可能是不善于用恰當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想法。我建議家長要深入了解孩子、發(fā)現孩子打人的原因,再針對不同的原因,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當孩子出現不良行為時,最好能引導孩子從事他感興趣的活動,轉移他的注意力,而不是一味地打罵。
這時候源源又過來了,向我問長問短,還不停地說著同一句話。他爸爸馬上阻止說:“不可以這樣的,說這么多的話太沒有禮貌了?!苯又謱ξ艺f:“他平時在家也是如此,總喜歡喋喋不休地模仿別人講話?!蔽艺f:“沒關系的,孩子是這樣的,喜歡模仿。源源喜歡模仿別人及反復說同一句話,其實也是在學習語言。你還可以讓孩子將他說的幾句話連起來一起講述,這樣有助于孩子口語的發(fā)展?!?/p>
小班孩子愛模仿的特點非常突出,模仿是這一時期兒童的主要學習方式,他們通過模仿來學習別人的經驗和行為習慣。心理學家班杜拉指出,模仿是幼兒的天性,他們會自動模仿看見或聽見的行為和語言。因此我告訴家長不要一味地批評和制止孩子“喋喋不休地模仿別人講話”,在孩子喜歡表達時,家長首先要傾聽,然后再引導孩子用恰當的方式運用這些通過模仿習得的語言和行為等。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八
幼兒園內的游戲活動是孩子們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孩子在幼兒園不僅要學更多的知識,最主要的是能讓孩子在愉快的玩耍中獲得知識,那么游戲的組織就顯得格外重要,因為大部分時間孩子是在戶外進行活動的,所以戶外游戲活動的組織尤為重要。
游戲不同組織形式也會不一樣,每次游戲時,我會先介紹游戲的玩法和規(guī)則還有要求再進行游戲,在游戲中我發(fā)現會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次在戶外游戲活動中,孩子們對玩呼啦圈很感興趣,我就啟發(fā)引導他們自主探索,他們有的把呼啦圈當作跳繩,跳的可帶勁了!有的幼兒幾個人合作把呼啦圈連接起來,把圈套在身上一個拉著一個變成一列火車,可是趙小天小朋友不按照我的要求玩,總是一個勁的套在人家身上,拉著人家就滿院子的跑,一不小心就給別人來了個摔倒之舉,我看到后及時制止,已作出了嚴厲的批評。活動中發(fā)現問題要及時進行必要的安全指導和安全教育。
如:有些孩子總喜歡拿著跳繩打人家,遇到這種情況老師必須及時制止,并進行適時教育;又如:像趙小天這樣的男孩子經常對小伙伴動手動腳,這時老師要注意把孩子的這種行為引向正軌,引導孩子做一個正義的“男子漢”,體現了老師對孩子的尊重和培養(yǎng)。每個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有自己的特點和需要,他們具有獨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為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自由、開放、寬松的心理環(huán)境和氛圍,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滿足幼兒自主性的需要的同時,要讓幼兒知道遵守游戲活動的規(guī)則和注意安全事項。
看到孩子們的創(chuàng)新玩法時我很興奮,非常支持他們的想法和創(chuàng)意,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讓他們體驗玩的快樂,并且在游戲中注意安全,把安全放到首位。通過培養(yǎng),鍛煉出幼兒能夠做到每拿到一種材料就能想出許多種玩法,開發(fā)出他們的多種運動能力,使孩子們真正成為活動的主人,讓孩子們更好的去實踐和探索。在游戲過程中,老師不僅要組織好游戲活動而且還要注重個別差異,不僅是引導者而且是富有童心的游戲伙伴。對于個別膽小或能力較差的孩子應該耐心誘導,多鼓勵,老師只要一句話的鼓勵或給孩子一個肯定的微笑就可以達到很好的效果;或讓大膽、能力強的孩子去帶領他們。在戶外游戲中,老師要觀察到每個孩子的一舉一動,因為他們的一舉一動都真實的反映了他們的內心,根據他們的反映我們可以對教育措施進行及時的調整,可以有效的保證戶外游戲活動順利進行。
如:我班孩子在跳大繩活動中,我們在掄繩的時候,能力強的孩子可以根據繩子的運行規(guī)律一下跳到大繩中間并進行跳躍,能力差的孩子便不敢嘗試,害怕絆倒或打到自己就總是猶猶豫豫的不敢跨出腳步,最后總是以失敗而告終就不會再去嘗試。我們作為老師應該去引導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都能對自己有信心,引導他們勇往直前。同時老師可以參與活動中,成為孩子們的伙伴,和孩子們一起進行游戲,這樣孩子們通過老師的引導,都很有興趣的參與其中,還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玩得不亦樂乎。遇上不敢跳的孩子要鼓勵他、引導他,拉著他(她)的手一塊,幫助他(她)克服困難。老師如果在了解每個孩子實際水平的基礎上,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并讓孩子自己選擇,就能照顧到不同水平的孩子,以致能達到活動的最佳效果??傊趹敉庥螒蛑幸С趾⒆?、理解孩子,使幼兒充分感受到自主、獨立的快樂,萌發(fā)自主、主動的意識,對游戲充滿興趣。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九
懷揣著對幼教的向往和與生俱來對孩子的喜愛,20xx年便投身于開發(fā)區(qū)中心幼兒園這片多姿多彩的新世界。
衣怡,她是開發(fā)區(qū)中心幼兒園的一位班主任老師,作為年輕教師的她,她熱愛教育工作,對小朋友關愛親切,有著高度的事業(yè)心和責任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學中,嚴格要求自己,勇于探索,一心撲在教育事業(yè)上。她一直說,雖然我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我能做到盡職盡責。
午睡起床后,她總是喜歡給孩子們梳頭發(fā)。她說:“每當我給孩子們梳頭發(fā)時,我們之間的距離拉得更近了。因為孩子們總是唧唧喳喳地和我說個不停?!本褪沁@樣的一個生活小環(huán)節(jié),她就會利用好這個機會了解孩子,觸摸到孩子的心靈,因材施教,適時點拔,讓自己和孩子之間更加信任、親密、和諧。
大班的時候,班里一個靦腆的男孩子,可自升入大班后,上課不專心聽講,喜歡與小朋友瘋鬧,于是,衣老師就對他進行了一次家訪。在和他媽媽的談話中得知:爸爸媽媽工作忙,平時沒有太多的時間陪伴,總是家長忙家長的孩子玩孩子的。他媽媽了解到孩子在園的表現后,急得眼淚都要掉出來了,衣老師叫她不要著急建議她多抽出時間陪陪孩子,在班里的時候,衣老師也會去帶著孩子做一些靜的活動,如看故事書,講講故事,和孩子一起剪紙等等,過了一段時間,孩子改變了自己的一些小習慣,變得活潑、大方起來。
對孩子,她付出了全部愛心;與同事,能團結協(xié)作;對家長,能適時溝通交流。她說:“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幼兒教師,沒有轟轟烈烈的先進事跡,也沒有催人淚下的感人故事,但我要用最淳樸的點滴生活,構筑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愿終身在教育這片田園里追逐我的夢想,在此放飛新的希望!”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十
一次美術活動中,我要求幼兒畫一幅主題畫《快樂的一天》表現自己在幼兒園的快樂生活。畫之前作了一些提示:如和小伙伴拍球、玩耍等,資助景也要求能襯托心情。
不一會兒,小朋友陸陸續(xù)續(xù)呈現了作品,無一例外地人物臉上洋溢著笑容,背影也很豐富,有笑瞇瞇的太陽、白云、小花、蝴蝶等??粗麄內找尕S富、漂亮的畫面,我心里真像吃了蜜一樣,對孩子們大大夸獎了一番。
這時,又一幅新的作品伸到我眼前,只見畫中的陰雨綿綿,一看就讓人心中不快,而畫面中的人物呢則在“哇哇”大哭,這怎么是快樂的呢?皺著眉扭頭一看,畫的主人佳佳正揚起期待的目光等待我的評價。我毫不客氣地說:“你在幼兒園天天哭嗎?重畫一幅?!奔鸭崖犃?,眼神瞬間暗了一下,卻仍站在我身邊不走。
我指導了幾位幼兒后,轉送正想再說佳佳幾句,她卻不甘心般慢慢開口了:“有一天下雨了,心蕾滑了一跤,我跑過去把她扶起來了,我?guī)椭藙e人,心里很高興!”聽完她的話,我愣住了,誰能說這不是快樂的一天呢?幫助別人得到的快樂遠比游戲中得來的快樂有意義得多。
我平時總是鼓勵孩子們大膽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使作品富有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可在評價作品時卻仍然免不了整齊劃一的俗。對孩子的畫過份要標準化就推動意義。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十一
一天,孟怡小朋友高舉著一張紙跑到我面前,瞪大眼睛對我說:“老師,我撿的,不知是誰的紙?!蹦鞘且粡垰埲钡模灰?guī)則的而且已經畫過畫的紙。實際上可能是某個小朋友已經用過,隨手丟掉的廢紙。我因為有別的事要忙,順手接過來揉成一團,丟進了垃圾桶,一句話也沒說。然而,這時我注意到了孟怡的眼神,這眼神讓我不能轉過身去置之不理。那眼神充滿了不解和疑惑。我頓時意識到:是啊,也許我揉皺的是一顆拾金不昧的心呢!她見我開始注意她,便大膽說道:“老師,你不是說要把撿到的東西還給別人,還要表揚這樣的小朋友嗎。那我撿到一張紙,你為什么沒有表揚我呢?”你聽聽,她對我平時的教育產生了懷疑!我彎下腰,微笑著跟她解釋:“這是一張廢紙,不用了,可以扔掉。但是你的'做法是好的,應該受到表揚。”
面對那一張張一本正經的小臉,令人啼笑皆非的問題,每一件小事都是教育孩子的良好契機。好好利用這些機會,你就可以左右他們的小小思想,鋪墊他們對這個世界的理解。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十二
一天,正值中午班,大部分幼兒都已經進入甜甜的夢鄉(xiāng)。忽然聽見有兩個小朋友正在說悄悄話,于是我輕輕走到他們的床邊,聽他們在說些什么。
“我告訴你,今天妮妮非要用她拿的西瓜霜換我?guī)У乃?,但是她吃了我的藥卻說沒有西瓜霜好吃,又苦又澀……”
聽到這里,我心一震:藥怎么可以隨便換著吃?我馬上叫醒妮妮小朋友問事情的原由,妮妮吞吞吐吐地告訴我“我看到小涵小朋友帶的藥是黃顏色和藍顏色合起來的,非常好看,我就用西瓜霜跟她換了,可是吃到嘴里又苦又澀,吞進肚里里也很難受。”我把那個顏色漂亮藥片拿來一看,原來是紅霉素片。吃多了會惡心嘔吐。幸虧妮妮只吃了一粒,我忙給她喝了幾杯開水,又照顧他睡下了。
起床后我教育幼兒,藥千萬隨便換著吃,如果哪個小朋友有病需要中午吃藥,一定要把帶來的藥交給老師,放在藥盒里保管。
“悄悄話”作用可真大,孩子們內心的話不想或是處于不敢跟老師講時,他們會互相交流,變成他們好朋友之間的`悄悄話。從這件事上引起了我的思考:幼兒教師的責任重大,我們每時每刻都要留心觀察每個孩子的每個細小的動作、語言和表情的變化,以便發(fā)現問題及時解決,把母親般的愛與關懷撒到每一個孩子身上。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十三
高爾基說過:“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子”。教師是愛的使者,因為“愛”,學生的成就和幸福成為了自己的收獲;因為“愛”,昔日的學生成為了今天的朋友。作為教師,應讓愛與微笑永遠充滿自己的心田,用愛與微笑教書育人,培養(yǎng)好祖國的下一代。
在一次主題教育活動《“開心帽”和“生氣包”》中,首先我給孩子們介紹了兩位新朋友。他們分別是“開心小姐”和“煩惱先生”。孩子們與兩位新朋友玩起了“擊鼓傳花”的游戲。游戲要求是:鼓聲停止時拿到了“開心小姐”的小花的小朋友,要說出一件讓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拿到“煩惱先生”的手帕的小朋友,要說出一件讓自己最不快樂的事情。
朋友們是否覺得有點震驚呢?當聽到孩子們說出自己的心聲時,我也有些驚呆了。原來孩子們最不開心的事情不是父母不給自己買玩具,也不是做錯事情被老師批評。而是父母和老師在不經意間帶給孩子的情緒影響。作為老師的我,頓時體會到:其實孩子們時時刻刻都在關注著你的表情、關心著你的情緒。原來自己的一時“不高興”會在孩子小小的心靈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作為一名教師,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每當走進幼兒園時,都應該要收拾起自己的壞心情,把生活中那些不愉快的瑣事都拋開。用甜美的微笑去迎接每一個天真、可愛的小天使。用微笑去感染每一個純真、善良的孩子。
有一天,我看見電風扇上很臟,我就在桌子上放上椅子,才能夠得著,我爬上去站在那里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摔下來,心里這樣想就更緊張了雙腿也顫抖起來,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頭一看是欣欣兩只小手使勁的扶著椅子,那股認真勁真讓人感動,我想想平時對他那么兇,可孩子呢、我眼睛濕潤了。
我下來,向他豎起了大拇指說:“欣欣,你真懂事,老師謝謝你了”,并在他臉上親了一下。
也許以前從沒這樣夸過他,他臉騰地一下紅了,轉身走了。
從那以后,奇跡出現了,上課欣欣聽話了,偶爾也犯小錯誤,但一觸到我贊許的目光,他立即坐好,活動時,他也特別喜歡和我在一起,邀請我做游戲,從他那帶著稚氣的臉上我看得出他的內心充滿了激動和自信。
老師不經意的表揚,對孩子來說太珍貴了,也許會改變孩子的一生、真是奇跡!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十四
一、選擇的教學內容要貼近幼兒生活的并帶有游戲性的`小班的幼兒受其認知發(fā)展水平的限制,他們往往只對日常社會中經常接觸的熟悉的和感興趣的物體有繪畫的興趣。因此老師在選擇繪畫內容是要選孩子感興趣的題材。小班的孩子喜歡小動物,我們就可以設計給小兔喂青草、小熊吹泡泡、青蛙游泳等繪畫內容。還可以選擇他們熟悉的人、玩具或食品作為題材,如我?guī)蛬寢尷@絨線、畫氣球等等。要孩子在有趣的游戲中學習。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選材。
二、繪畫活動能以游戲的口吻導入游戲是幼兒的主導活動,小班的孩子好動、喜歡模仿,行為受情緒的支配,他們把繪畫的當作一種游戲來對待。這樣他們才感到無拘無束,沒有精神壓力,對繪畫具有濃厚的興趣,才能把自己的內心感受幻想盡情發(fā)揮。所以我們要激發(fā)孩子的興趣入手,賦予幼兒適當的角色,比如在畫氣球的時候,我們可以先問問他們玩過沒?那氣球是怎么樣的?然后給孩子邊示范畫畫邊講故事。吸引每個孩子的注意力,并引發(fā)孩子畫氣球的興趣,同時也讓孩子們邊說邊講。
三、在邊做邊玩中發(fā)展幼兒的繪畫技能雖然小班的孩子年齡小,但仍需要掌握一些簡單的繪畫技能。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教師可以先讓孩子玩吹泡泡的游戲,讓孩子邊玩邊觀察泡泡的形狀、顏色、大小,讓孩子在游戲中,練習畫圓的技巧,并學會用三原色的泡泡,這樣既能引導幼兒學習有能幫助幼兒認識紅黃藍三種顏色。啟發(fā)幼兒自由選用自己喜愛的顏色作畫,感知色彩的美麗。也可以進行一些玩色的游戲:如讓幼兒在紙上添加上眼睛、嘴巴、手、等變成一個完整的小朋友。在這些有趣的游戲中,幼兒不但能愉快的掌握了繪畫基礎技能,而且對繪畫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四、教師指導繪畫時應注意語言的游戲性小班的孩子的思維屬于直覺行動性思維,因此他們在繪畫活動中,不可能像中、大班的孩子一樣先想好了在畫,而是畫到那里算那里,甚至有時候畫上幾筆就不愿意動手了。這時,使教育語言成為孩子能聽懂的游戲化語言提示、指導或鼓勵幼兒。記得有一次讓孩子們畫小草畫著畫著,突然我們班的一個叫果果的小朋友突然對我說:老師我不畫畫了,我就對他說“快畫,小白兔還沒吃飽呢,你想讓小白兔餓肚子嗎?剛說完他就又坐下畫畫了,還邊畫邊對我說:我要讓小白兔吃的飽飽的,快快長大?!甭牭竭@里我也非常的開心,并鼓勵了他,這樣使他對畫畫就更感興趣了。
讓孩子在游戲中繪畫,既讓孩子對繪畫產生了興趣又掌握了畫畫的技巧。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十五
現在的孩子因為受家庭的溺愛,常常會流露出以“自我為中央”的心理傾向,他們“霸道”地以為:“我想怎樣就得怎樣?!薄拔蚁矚g的東西就是我的!”這顯然不會受集體的歡迎,更不利于他們健康的成長。
戶外活動時我發(fā)現晨晨老是不讓別的小朋友拉我的手,好像這是她晨晨的專利。就算別人已經拉好我的手了,她硬是要把別人的手扯掉,讓她自己拉,這時她的臉上才會露出滿足的笑顏。我還發(fā)現依依小朋友玩桌面游戲時游玩時,時常和大家鬧得不高興,不是哭就是到我身邊來告狀,我開始以為是別的小朋友欺侮她呢。問了和她在一起玩的小朋友,他們告訴我說:“依依搶玩具,她不給我們玩,東西都拿在自己手里,我們大家都玩不到了?!碧m蘭還說:“老師,我都說要告訴老師了,她仍是不給我玩?!甭犃撕⒆舆@么一說,我明白了,本來是她把玩具都攬到自己手里,不違心和大家分享積木。
我讓孩子們收好玩具,我給大家講了一個故事,利用晨晨和依依的這件事,把她們倆請到我的故事中,我應用故事把這件事說給大家聽,讓孩子知道會分享的孩子,能夠得到大家的喜歡,如果不樂意和伙伴分享玩具,會得到大家的排擠。還應用了《找朋友》這首歌,讓小朋友知道四周的小伙伴都有同情心、愛心。當你孤單的時候,大家都樂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時主動去鼓勵孩子,與孩子進行感情交換,讓他們主動地交流玩具玩,這樣對培養(yǎng)他們分享玩具時,有很大的利益。從那以后,晨晨和依依都不再霸道,學會了與別人分享。
現在,孩子們搶玩具、搶拉手等等的行為已經很少見了,小朋友能夠曉得忍讓,能夠學會說“對不起!”也學會了大度地說“不要緊!”
老師不僅僅是傳授常識,先生要做幼兒心理保健的有心人,捉住所有盡可能的機會,增進和保護孩子的健康和發(fā)展。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十六
理解記憶在幼兒教學中,無論是范誦詩歌、范唱歌曲、給幼兒講故事,還是舞蹈動作、體育動作、繪畫技巧的示范,不但要正確規(guī)范,還要善于運用一些淺顯易懂的比喻手法難點,在幼兒的腦海里留下難忘的印象。如:畫金魚的尾巴時,可告訴幼兒尾巴分開的叉像一片片的柳樹葉,幼兒記住了尾巴的樣子,又能較容易地畫出來。
二、多種感官。
嘗試記憶調動幼兒的多種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參與活動,能獲得最好的嘗試記憶效果。如:認識紙,讓幼兒用手把紙放水里看紙吸水,把紙放在火上燒一燒,用手撕一撕紙。通過實驗,幼兒記住了紙的四個秘密。又如:小班認識蘋果,通過看、摸、聞、嘗,了解了蘋果的顏色、形狀、味道,最后讓幼兒畫蘋果,加深了嘗試后對知識的記憶。
三、開展游戲。
興趣記憶游戲是幼兒最喜愛的一種活動,高爾基說過:游戲是幼兒認識世界的途徑。的確,游戲可以鞏固和豐富幼兒的知識,可以發(fā)展幼兒的語言(培訓)和智力。教師(培訓)把知識融于游戲之中,可使幼兒在游戲中學習,在游戲中記憶。如:認識水,再水中放入各色插塑玩具,先讓幼兒進行玩水游戲,通過在水中玩插塑,讓幼兒知道水是無色的,再讓幼兒用小竹簍盛水,用手抓水,從而知道水會流動,幼兒在玩水的過程中,掌握了水的性質。
四、動作演示。
準確記憶有些知識,利用動作演示,幼兒就會準確理解并記憶。如:古詩《靜夜思》中有一句“舉頭望明月”,其中“舉頭”一詞,通過教師的動作演示,幼兒嘗試練習,準確地理解了詞意,就在以后的提問中記憶猶新。又如:看圖講述“猴子過河”,圖片中一群猴子看到河對岸有許多桃子,急得抓耳搔腮,教學中可讓幼兒學猴子著急的動作,通過模仿,引出“抓耳搔腮”這個詞,幼兒理解了詞意,就能很準確地用于講述中。
五、運用教具。
形象記憶具體形象、生動鮮明的物體,能引起幼兒的興趣。激發(fā)幼兒情感的事物,容易被幼兒識記。幼兒在學習知識中,教師能恰當的運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畫等直觀教具進行教學,幼兒就能產生形象記憶,提高記憶能力。如:學習數的組成、加減法,知識比較抽象,教師利用教具演示、講解,幼兒就能理解知識,加之幼兒動手操作,很快掌握了知識。又如:音樂課學習歌曲,運用圖片或實物等教具向幼兒解釋歌詞,就會幫助幼兒記住歌曲內容,并達到教學目的。其它各科知識也是如此,恰當地運用不同的教具,就會使幼兒輕松的記憶知識。
六、布置作業(yè)。
任務記憶積極發(fā)展有意記憶,對幼兒順利進入小學學習有重要意義。開始可把記憶任務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聯(lián)系起來,以后漸漸給他們提出一定的任務,讓幼兒有目的的記住一些東西,培養(yǎng)幼兒的有意記憶能力。如:認識長方體,除在幼兒尋找長方體的東西以外,還要讓幼兒回家找一找什么是長方體的,以此加深對長方體的認識。再如:在幼兒園學習了兒歌或歌曲等,可讓幼兒回家說給爸爸媽媽聽,帶著任務去記憶知識。
七、綜合歸類。
邏輯記憶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教給幼兒一些方法,使幼兒能把新舊知識有機聯(lián)系起來,在物體之間建立邏輯關系,以拓寬記憶的廣度。如:認識了各種船,可教幼兒歸類為水上交通工具,最后教師引導幼兒把它們歸類為交通工具。
八、加強復習。
強化記憶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復習,時間長了也會忘掉,為此要不斷幫助幼兒進行復習,但復習的方式方法要多種多樣,既適合幼兒年齡特點,又能達到強化記憶知識的目的。
教幼兒學習掌握知識,不能死記硬背,要不斷發(fā)展幼兒的意義記憶。同時,幼兒記憶力的培養(yǎng),與幼兒觀察力、注意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只要我們做有心人,積極開發(fā)幼兒的智力,幼兒的記憶力就會得到迅速的發(fā)展。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十七
親戚家的孩子叫美婷,是一個人見人愛的孩子,長得漂亮、乖巧,嘴巴甜。就是有一個毛病,什么事不依她,就使性子,大哭大鬧。
做家長的往往喜歡看到孩子笑,不愿看到孩子哭。當孩子有什么要求的時候,家長往往以滿足孩子,能讓孩子高興為出發(fā)點。有時候孩子“無理”地要求,不少長輩也往往采取寬容態(tài)度盡量滿足。
孩子的確讓人喜歡,現在又多是獨生子女,長輩自然更呵護倍至。然而孩子年齡小,還不懂事,正是需要家長教導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教育孩子當然以愛為前提,但如果一味的滿足孩子,會使孩子混淆了對與錯的界線,落下了成長中很重要的一課。事實上,孩子的要求哪些是該滿足的,哪些是該拒絕的,家長是知道的,只是好像總怕委屈了孩子,“狠”不下心。如果這樣,只會縱容孩子形成不良習性。
我們愛孩子,不妨將依順變?yōu)槟托?,多向孩子講講該做或者不該做的原因。必要時別“怕”孩子哭――哪個孩子不會哭呢?豈不知適時地“哭”一“哭”并非壞事,他會從中認識到做事情應該講道理,明白什么叫拒絕,什么叫正確。這樣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家長這樣做才是真正地愛孩子。
幼兒園的教育隨筆與心得篇十八
一不小心,我的左手大拇指處劃破了。一條口子雖長,但不深,星星點點地流著一點血。我毫不介意,拿紙巾擦了擦血,正打算繼續(xù)給孩子們講故事。
誰知道眼睛特別“亮”的楊楊竟然發(fā)現了:“劉老師,你的手流血啦!”聲音雖然輕,但關心之情洋溢其中。在他的呼喊聲中,孩子們都將目光轉向了我的手指,并且紛紛嘟囔著:“劉老師流血了”、“真的流血了”、“我也看到了”……看到孩子們關切的眼神,我笑著說沒事的,希望就此結束這件事。沒想到,孩子們可不想就此罷手。
細心的朱朱說:“老師,你怎么不用創(chuàng)口貼???”
王芷欣緊跟著說:“劉老師,用了創(chuàng)口貼就不疼了?!?/p>
雯雯還指著自己手腕上的“傷疤”說:“我上次也弄開了,媽媽給我貼了創(chuàng)口貼?!?/p>
孩子們的生活經驗還真不少,這時的我不得不佩服他們了:“老師沒有帶創(chuàng)可貼,就不貼了吧,沒有關系的?!?/p>
“那我明天給你帶個創(chuàng)口貼吧!”小朱朱真的很有愛心哦。
“我也給你帶!”孩子們又七嘴八舌地搶著說了。
我感到心里一陣陣暖流涌起?!安挥昧?,劉老師家里也有的,明天我自己就貼好了哦!”于是我又開始和孩子分享故事了。
第二天早晨我像往常一樣在活動室門口接待孩子們?!皠⒗蠋?,給你一個創(chuàng)可貼哦!”小朱朱遞給我一個創(chuàng)口貼。說實話,我被感動了,原來他昨天不是隨便說說的,原來小朱朱確實把這件如此小的事情放在了心上!
“劉老師,我也給你帶了創(chuàng)口貼!”調皮的小宇竟然也有這份細心,他爺爺還跟我說:“昨晚一回家就說要帶創(chuàng)口貼了!”原來小宇心里是有我的,可惜平時還因為他的調皮我老是生他的氣,我不禁臉紅了,有些后悔。
“劉老師,我?guī)湍阗N上吧!”天真可愛的杭杭拉著我的手,非要親手貼上她帶的創(chuàng)口貼。我蹲下來,頭一次像一個孩子一樣,享受著被人照顧的感覺,這是一種多么奇妙、甚至讓人迷戀的感覺啊,而給我這種感覺的竟然是一個不滿4歲的孩子!看著她認真的表情、細心卻顯笨拙的動作,我忍不住在她的頭上親了一下,多可愛的孩子??!
一樣的早晨,一樣的孩子,不一樣的是,今天的我竟然收到了十幾張創(chuàng)口貼,十幾張來自于孩子手里的創(chuàng)口貼。看著這一張張小小的創(chuàng)口貼,我有種流淚的沖動。這豈止是一張張小小的創(chuàng)口貼,我看到的是在這小小創(chuàng)口貼背后的濃濃深情,是孩子們對我的一種關心、一份關懷、一片愛意!
我最親最愛的孩子們,衷心地祝愿你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049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