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范文(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8 13:49:02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范文(19篇)
時間:2023-11-28 13:49:02     小編:念青松

教案的編寫應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教案的編寫要結合學科特點,合理安排知識點和教學重點。這些教案范文旨在幫助教師更好地理解教案的編寫要點和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實驗教材《數學》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

設計思路:

克和千克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個全新的重量概念,在教學時,注意以學生已有經驗為基礎,結合小學生心理特點和年齡特點,給學生提供測量實際物品的機會,通過猜、掂、比、稱等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并讓學生在估測中不斷修正自己的估測結果,在課前調查與課后實踐中充分體現(xiàn)了數學的應用性。

教具準備:

1.一架天平;2、電腦,多媒體課件;3、將全班分成6個小組,每組準備一臺盤秤,6個2分硬幣,一些蘋果,一些雞蛋,2袋鹽,6個乒乓球,100克、300克的大米各一袋。

教學過程:

一、認識重量單位“克”和“千克”。

1.教師拿一包糖和一包鹽,讓學生肉眼觀察并判斷哪個重。

2.讓學生親自動手掂一掂判斷哪個重。

3.啟發(fā)學生說出要知道糖和鹽的準確重量有兩種辦法:一是用秤稱,二是看包裝袋上凈含量。

4.讓學生匯報課前調查多種物品凈含量情況。

5.揭示并板書課題“克和千克”。

二、認識秤: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2.課件展示并介紹生活中常見的秤。

3.介紹盤秤的使用辦法。

4.讓學生稱出一個蘋果和一本數學課本的重量,初步學會認秤。

三、建立“千克”的概念。

1.讓學生稱出1千克的蘋果和1千克的鹽。

2.提出問題,使學生知道因為蘋果的大小不一樣,因此每組稱得的1千克的蘋果的個數也不一樣,而1千克的鹽都是2袋的道理。

3.讓學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

4.讓學生互抱對方感受比1千克重的重量。

四、建立“克”的概念。

1.提出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實踐中發(fā)現(xiàn)比較輕的物品(比如豆子)用盤秤稱不出來,引出天平。

2.課件介紹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生活中用天平稱的物品。

3.教師拿天平演示稱2分硬幣的方法。

4.讓學生每人把一個2分硬幣掂一掂,并在小組內談感受。

5.讓學生通過掂、比、稱,感受100克、300克、500克、1000克的重量,為后面的鞏固練習提供豐富的表象。

五、“克”和“千克”之間的關系:

1.談話得出1千克=1000克。

2.播放課件,鞏固練習,強化學生對“千克”和“克”的理解。

六、課堂練習。

1.我會連。(西瓜、方便面、駝鳥蛋、2分硬幣的重量)。

2.我會判斷。

3.找錯誤。

七、游戲:

1.老師發(fā)給每組一樣物品,讓他們在組內先估測該物品重量,再統(tǒng)一意見,然后實際稱量,最后修正自己估測與實測的誤差。

2.老師總結估測的方法是要找一個參照物。

八、布置作業(yè),延深課外。

1.讓學生稱出1千克雞蛋。

2.讓學生提出問題:1000克雞蛋大約多少個,500克(1斤)雞蛋大約多少個。

3.布置課后實踐作業(yè)。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二

單元教材解讀:

本單元是在10以內數的加減法及2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它是學習多位數計算的基礎,也是進一步學習其他數學知識必須具備的基礎,在整個小學數學學習階段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單元內容既是全冊教材的重點,也是難點。本單元教學的內容是: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單元總體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加、減法的含義,掌握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口算;能結合現(xiàn)實進行初步的估算。

2、經歷探索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過程,體會算法多樣化,初步學會有個性的學習。

3、能利用所用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并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樂趣。

單元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的口算。

教學難點:

1、活用情境圖,讓學生在充分體驗的基礎上學習知識。

2、注意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探索口算方法,尊重學生有個性的選擇計算方法。

3、加強高效率的聯(lián)系,切實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

教學準備:情境圖、小學具、口算卡等。

突破重難點的方法:

1、注重實際操作,讓學生經歷數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充分利用學具擺一擺、數一數,并借助計數器在頭腦中清晰地建立表象,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熟練計算方法,提高學生的探索、歸納和計算能力。特別是關于10以內加減法,要熟練運用“湊十法”計算。

2、提倡算法多樣化。讓學生獨立探索算法,并通過交流體驗算法多樣化。

3、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數感和估計意識。

本單元采用的主要教法學法:

操作法、發(fā)現(xiàn)法、引導探究法、小組合作學習、練習法。

教具準備:

小棒、計數器、多媒體課件、展臺。

課時安排建議:14節(jié)。

第一課時。

小小運動會信息窗一。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2頁的信息窗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進一步理解加法的含義,掌握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2、經歷探索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過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習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的方法,通過算法多樣化初步學會有個性地學習。

3、能利用所學知識,在教師的指導下,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了解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體驗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1、掌握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口算。

2、通過算法多樣化讓學生初步學會有個性地學習,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準備:

教師向學生明確運動員的選拔要求,讓學生課前分組選拔。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師:同學們,運動會就要來臨了。開展運動會需要我們做很多的準備工作,這節(jié)課我們首先來進行運動會的報名。(出示課題:運動會報名)。

師:下面請每組選出的運動員上臺。(每組的運動員上臺。)。

小組的同學能夠選你們當我們班參賽的運動員,說明大家是非常信任你們的,老師也相信你們。

二、提出問題。

生:只要算一算一共有多少個運動員就知道了。

師:那么,怎樣才能知道運動員的人數呢?

生甲:可以計算賽跑的和投沙包的一共有多少人。列式:9+6=。

生乙:剛才這個問題也可以列式:6+9=。

生丙:其實,要算一共有多少人,還可以算一算男女運動員一共有多少人。

三、解決問題。

1、探索9+6的算法。

(1)讓學生獨立思考,并提示學生可以借助學具演示來進行。

(2)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算法。

(3)組間交流:

生甲:我用數一數的方法......

生乙:我先把6分成1和5,9+1得10,10+5得15。

生丙:我把9看成10,10+6=16,16-1=15。......

師:剛才這些同學說的都不錯,說明同學們都動腦筋了,這值得表揚.請同學們自己想一想,這些方法中哪種方法最簡便,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學生獨立思考一分鐘)。

師:你能用你喜歡的方法來計算嗎?

2、探索6+9的算法。

師:下面就請同學們用你喜歡的方法技術2一下6+9得多少。

(1)讓學生獨立思考。

(2)分組討論,交流自己的算法。

(3)組間交流,教師對于由9+6=15想出6+9=15的同學要大加表揚和鼓勵,向學生進一步滲透加法交換律的數學思想,并提高學生探索數學奧妙的積極性。

3、探索8+7、7+8的算法。

師:剛才有個同學提出了要求“需要寫多少個號碼”,還可以算算男女運動員一共有多少個。用這種方法又該怎樣列式呢?(指生回答,并且說說算法。)。

4、小結與回顧:過剛才我們采用兩種不同的方式計算了“需要多少個號碼,并研究9+6、6+9、8+7、7+8的算法。這也是課本第72頁、第73頁的內容。請同學們打開書,一邊看書,一邊回顧剛才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并將書上的方框、括號填完整。

四、練習與應用。

1、自主練習第1題。

先讓學生用完整的一、兩句話說明圖意,然后讓學生解決問題“一共摘了多少根”把正確的列式填在書上,同位說一說算法。

2、算一算,并說一說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計算得數。師計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訂正時,引導學生看板書尋找規(guī)律。

五、課堂小結。

同學們,下課鈴聲就要響了,這節(jié)課你有什么收獲?

六、教學隨筆:

第二課時。

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練習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4--75頁的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繼續(xù)探索20以內進位加法的算法。

2、通過合作交流,同學之間互相幫助、互相促進。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二、鞏固應用。

1、說出下面幾道題的得數。

8+55+87+44+73+96+87+98+9。

5+76+63+87+74+85+96+57+6。

2、自主練習第2題。

小組合作,教師首先要說明要求??梢砸耘e例的方式講清規(guī)則,如一人說得數是11的算式,就要把得數是13的算式有條理地按次序說出來,9+4=13、8+5=13、7+6=13、6+7=13、5+8=13、4+9=13。

小組內的同學要互相傾聽,互相幫助,盡可能地把20以內的進位加法都說一說。

3、自主練習第3題。

4、自主練習第5題。

一共有多少蘿卜?學生自己看圖,列算式。說說為什么要這樣列?

5、自主練習第6題。

讓學生看圖編個小故事,聯(lián)系學生的已有經驗,喚起學生對美好往事的回憶,讓學生盡情地提出數學問題,并獨立解答。交流時,先組內交流,再組間交流。

三、課堂小結。

四、教學隨筆:

第三課時。

小小運動會信息窗二。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6頁信息窗2。

教學目標:

1、進一步學習運用20以內進位加法解決實際問題;

2、借助“運動會分飲料”這種現(xiàn)實情境,引導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在解題過程中,體驗數學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學好數學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看圖講故事并提出問題。

出示76頁信息窗2,組織學生“看圖講故事”,讓學生理清情境圖中所包含的種種信息,通過研究書中提出“一組一共要多少瓶飲料”為引線,引導學生根據情境圖中的其它信息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教師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加以梳理,順勢過渡到下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二、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紅點標示的問題時,讓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列出算式,然后互相交流想法。

教學綠點標示的問題時,放手讓學生自己探索與交流。對于當前解決不了的問題,要寫在問題口袋里,留待以后解決。

三、練習。

1、自主練習第1題是引導學生寫算式的練習。

教師要引導學生按一定的次序寫算式。為了擴大練習量,可靈活增加8加幾、9加幾、5加幾……的算式。學生可以獨立完成,也可以同桌合作完成。

2、自主練習第2題。

同學們喜歡玩游戲嗎?我們玩“找朋友”的游戲好嗎?每個學生手里拿一張算式卡片。出示貼有得數是10、11、12、13、14、15、16、17、18、19、20的小椅子。每個同學手里卡片上算式的得數是幾就找?guī)滋栃∫巫印5脭?0是多余信息,沒有對應的卡片。你能幫它找到朋友嗎?指名說。

四、走進生活。

你能運用今天學習的知識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嗎?老師領同學們到商店去看看好嗎?出示準備好的標有價錢的物品,引導學生說出每樣物品的價錢。你需要哪兩樣東西選好后,算一算需要多少錢?需要幫助的同學請舉手或找同學幫助。教師參與到活動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

五、課堂小結。

這節(jié)數學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六、教學隨筆:

第四課時。

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的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教科書78頁的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進一步鞏固20以內的進位的加法。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估算意識。

教學過程:

一、口算比賽。

同學們,我們已經學了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現(xiàn)在,我們先來比賽,好嗎?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看誰算得快。

二、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第4題。

投影學生課間活動的游戲圖。給學生幾秒鐘的時間,看一看畫面。然后,拿走投影圖,讓學生說一說,圖上大約有幾個小朋友?再數一數,看看誰估計的最準確。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打算怎樣解決?可完全放手,訓練學生從情境中提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

2、自主練習第5題。

兩隊少先隊員進行交流活動的情境圖。練習時,組織學生看圖講故事,并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圖中的信息獨立解答。然后進行交流補充,互相學習。

三、課堂小結。

四、教學隨筆:

第五課時。

小小運動會信息窗三。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9頁的信息窗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學會參與式教學,讓學生在主動體驗中學習知識。

2、學生能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并通過探索交流解決問題,逐步提高學生獨立學習的自覺性。

3、初步學習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二、提出問題。

用多媒體或實物投影出示信息窗3。

1、師:這是投沙包比賽的現(xiàn)場,你看到了什么?

2、師:如果由你當裁判,你怎樣判斷他們的名次?

三、解決問題。

1、到底誰贏了?小組的同學討論。

2、交流方法。

生:數一數就知道了。

生:算一算每人投中了幾個就行了。

3、完成表格。

拿出事先發(fā)給學生的統(tǒng)計表,讓學生完成表中內容:

要投沙包數量。

沒投中的個數。

投中的個數。

4、師:誰愿意將自己的表格展示給大家看看?

利用實物投影把作品展示給大家,并向大家介紹自己是自己樣算出來的。

6、算出其他小朋友投沙包的個數,并排出名次。

四、課堂小結。

五、教學隨筆:

第六課時。

小小運動會20以內退位減法的練習課。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1頁的自主練習。

教學目標:

1、鞏固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使學生充分利用情景圖,從圖中獲取更多的信息。

3、能自己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教學過程:

一、口算練習。

教師出示口算卡片,學生搶答。對于出現(xiàn)錯誤的學生,要及時糾正。

二、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第1題。

2、自主練習第2題。

學生獨立計算,然后小組訂正答案。教師要及時了解學生計算有什么錯誤,對于全班共同的錯誤要給予糾正。

3、自主練習第3題。

同學們認真觀察畫面,圖中給了你哪能些信息?你能用這些信息編一個童話故事嗎?

讓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想象,同時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在對多余信息的處理時,讓同學們想辦法,搬不回家的怎么辦?每個同學都有朋友,你能不能給它也找個朋友?從而對學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走進生活。

結合實際自己編一道題目,并請同為幫助計算。

五、教學隨筆。

第七課時。

小小運動會信息窗四。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4頁的信息窗4。

教學要求:

1、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問題。

2、進一步學習運用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解決問題。

3、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1、前將教室內畫上8條跑道。

2、作13個跑號。

3、13個學生扮演運動員,1個學生扮演裁判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二、提出問題。

1、教師出示信息窗4,同學們觀察畫面,從畫面上你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根據這些信息,你有什么問題?

三、解決問題。

從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篩選出13人分成兩組,只有8條跑道,怎么分?

(1)分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大膽的想象,提出各種假設。

學生可能會提出:“第一組分8人,第二組分5人。

學生也可能會提出:第一組分7人,第二組分6人。

對于以上兩種分法,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學生還可能提出:第一組分9人,第二組分4人。對于這種分法,教師不要急于否定,而要組織學生討論,這種分法的不合理性。學生再來觀察畫面,找出其中的問題。也培養(yǎng)了學生在具體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2)學生提出的不能解決的問題暫時放在問題口袋中。

三、課堂小結。

四、教學隨筆:

第八課時。

小小運動會20以內退位減法的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教學要求:

使學生鞏固和熟練地掌握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和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1、教師把83頁第3題制成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卡片游戲。

同學們,現(xiàn)在我們同桌合作來做游戲,看看哪個同桌做得好。

教師宣布游戲規(guī)則:同桌每人一組卡片,各自抽取一張,根據兩個數列出算式,一人說一道,直至老師說停,誰說對的多就算贏,贏的一方保管卡片。

二、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第1題。

看圖,自己編一個數學小故事。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自主練習第2題。

根據計算器上的數據,寫出一道算式。有條件,可以讓學生自己試著用計算器計算幾道題,初步接觸計算器。

3、自主練習第5題。

4、自主練習第6題。

自己看圖,看看你能提出什么問題?

三、課堂小結。

四、教學隨筆:

第九課時。

小小運動會信息窗五。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85頁的信息窗5。

教學目標:

1、借助成績統(tǒng)計和分發(fā)獎品,引導學生提出多個問題,綜合應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知識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知識。

2、通過“領獎品和公布成績”現(xiàn)實的情景畫面中大量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收集信息,篩選信息,提出問題的能力。通過現(xiàn)實的情景畫面,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經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應用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運動會的比賽項目結束了,下面該到發(fā)獎的時間了,讓我們到領獎臺看看吧。

二、提出問題。

根據畫面上提供給我們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問題?重點引導學生說出“成績公告”欄里以統(tǒng)計表的形式給出了一年級三個班男、女同學的得分情況。

三、解決問題。

1、整理提出問題。

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加以梳理,按由易到難的順序排列起來。

學生有可能提出下列問題:

發(fā)了幾本練習本?

發(fā)了幾支鉛筆?

發(fā)了幾個筆袋?

一年級一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年級二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年級三班男、女生一共得了多少分?

一班比二班多得多少分?

二班比三班相差多少分?

一班再得幾分就和三班一樣多?

2、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提出問題后,引導學生綜合應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全班交流回顧。

解答完后,讓學生進行交流,并說出應用圖中的哪些信息,解。

決了什么問題,怎樣解決的。

四、鞏固拓展,應用問題。

1、自主練習第1題。

出示86頁第一題先讓生說圖意,然后獨立解答。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的解決過程。

2、自主練習第2題。

先讓學生編成童話故事,說給大家聽。然后幫助小蝌蚪找到媽媽。

五、教學隨筆:

第十課時。

小小運動會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綜合練習。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1、綜合應用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知識解決問題,進一步鞏固本單元所學知識。

2、通過現(xiàn)實的情景畫面,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經驗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培養(yǎng)應用的意識。

教學過程:

一、口算比賽。

教師把20以內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題目寫在卡片上,組織學生進行口算比賽。

二、自主練習。

1、自主練習第3題。

先讓生看圖列出算式再交流。練習本題時,讓學生根據已學的知識獨立地列出算式,通過小組交流,加強對多方面知識的鞏固。

2、自主練習第4題。

通過這道題目的練習,讓學生初步了解加減法之間的關系。

3、自主練習第5題。

出示87頁停車場的情景圖,先讓生看圖,理清圖中所所包含的種種信息。然后根據信息提出盡可能多的問題。獨立解答后,讓學生進行交流,并說出運用了圖中的哪些信息,解決了什么問題,是怎樣解決的。

4、自主練習第6題。

通過涂得數是11的部分,練習了20以內的進位加和退位減,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三、課堂小結。

四、教學隨筆。

第十一課時。

小小運動會回顧整理(一)。

教學內容:

1、復習20以內數的加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合作意識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0-9的數字卡片,教師準備紅營區(qū)投影片教學過程:一、創(chuàng)設情境。

二、回顧整理。

1、藍旗區(qū)。

師:在藍旗區(qū),為同學們準備了1-10的卡片,請兩個同學一組,同時出一張卡片,把兩張卡片上的數加起來,誰先說出得數,誰算勝利。

學生練習。

2、黃旗區(qū)。

你們小組有一人說得數,其他學生抽取相應的算式卡片。

3、紅旗區(qū)。

投影紅旗區(qū)圖。

師說:看看圖里的算式是怎樣排列的?

師問:怎樣排列的,有什么規(guī)律?

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先豎著看,第一列都是9加幾,我還看出橫著看第一行得數都是11。進位加法以第一小組為例放給小組以討論合作的形式進行,分工協(xié)作,按規(guī)律找卡片并且填完整。

三、全課小結。

通過今天的回顧整理,你又有什么收獲?

四、教學隨筆。

第十二課時。

小小運動會回顧整理(二)。

教學內容:

1、復習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提高學生計算能力。

2、通過觀察比較、分類整理出減法表,提高學生正確使用數學語言的能力。

教、學具準備:

教學過程:

一、練習綠旗區(qū)有關內容。

1、出示口算卡片:13–813–513–7。

師問:結果各是幾?你發(fā)現(xiàn)這三個算式有什么規(guī)律?

師問: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舉例并口算結果。

2、計算14–518–912–3。

師問:通過計算你發(fā)現(xiàn)有什么規(guī)律?

生答:這些結果都是9。

師問:你能舉出這樣的例子嗎?舉例并口算結果。

二、練習深藍旗區(qū)的有關內容。

出示貼有口算題的小黑板,口算下面題。

11–911–813–913–8。

12–615–817–914–5。

生口算上面算式結果,師在上面板書結果。

師問:上面算式有什么規(guī)律?能否把減法算式按得數分組?

教師把全班分成八個大組,每個大組中合作小組只負責卡片得數為2、3、4、5、6、7、8、9的一個數,具體練習方式采用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分工協(xié)作、組長負責,組員找卡片,一生匯報,組與組交流匯報結果。

引導學生觀察每一組得數的算式有什么規(guī)律?

學生觀察、得出規(guī)律后讓學生說出結果是7的算式。

三、完成紫旗區(qū)的內容。

出示紫旗區(qū)的內容,讓學生觀察片刻。

師問:通過觀察,你得出什么規(guī)律?學生根據規(guī)律填寫算式,集體糾正。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回顧整理,你學會了什么知識?掌握了哪些內容?

五、鞏固練習。

1、17–8=15–9=16–7=11–8=。

2、寫出得數是7的退位減法算式。

六、教學隨筆:

第十三課時。

小小運動會回顧整理(三)。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通過對第七單元所學的內容進行系統(tǒng)的整理和復習,使學生系統(tǒng)的掌握20以內的進位加減法,提高學生計算進位加減法的熟練程度。

教學過程:

一、綜合練習1。

1、學生獨立完成后以開火車的形式匯報結果。

2、讓學生自己出20以內進位加減法計算題,其他學生搶答,學生自我評價。

二、綜合練習2。

三、綜合練習3。

給學生一些數字,從里面挑選出3張數字卡片,并組成四個算式。

這些算式有聯(lián)系嗎?都有什么聯(lián)系?還能找出其余有聯(lián)系的數嗎?

學生上黑板找出來,其他同學評判對錯。

四、綜合練習4。

出示4題彩圖,讓學生看幾秒鐘,迅速蓋住。

請你猜猜圖上一共有多少小狗?并數一數。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你想怎樣解決?

五、綜合練習5。

男孩可能是幾歲?女孩呢?

六、課堂總結。

七、教學隨筆。

第十四課時。

小小運動會探索規(guī)律。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93頁探索規(guī)律。

教學目標:

通過學生在對規(guī)律題的觀察討論解決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事物中隱的簡單規(guī)律,初步感知一些思想方法。

教具學具準備:掛圖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投影出示排列有規(guī)律的彩燈。

請同學們觀察圖上的彩燈,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對,在生活中,很多情況下,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今天我們就來研究有趣的規(guī)律。

二、探索規(guī)律。

1、投影出示93頁第1題。

2、投影出示93頁第2題。

仔細觀察,魔術箱的數有規(guī)律嗎?是怎樣的規(guī)律?和小組的同學說說,并寫出后面魔術箱的數。

3、投影出示93頁第3題。

引導看圖,教師說明橫看有什么特點、豎看有什么特點。

問:橫看第一行數有什么特點?第二行數有什么特點?空白處怎樣填?

………..

第五行數有什么特點?空白處怎么填?

填完圖后,你還覺得有哪些規(guī)律?

三、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探索規(guī)律,在日常生活中,同學們要認真觀察,看看生活中還存在著一些什么規(guī)律。

四、教學隨筆。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三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2.初步感受統(tǒng)計的思想和方法,感受統(tǒng)計和生活的聯(lián)系,從而體會統(tǒng)計的意義和作用。

3.通過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掌握統(tǒng)計整理的方法,能夠根據統(tǒng)計圖中的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并能對調查的事件作出合理的推斷。

課時:2課時。

教學準備:學生課間活動錄像片段,課件,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課本。

第一課時新授。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在家里和媽媽或者爸爸一起數一數自己換過幾顆牙?

(一)、導入:

觀看游戲錄相,調查換牙情況。

師生觀看錄相。

錄相:學生在操場上做各種游戲,笑得開心,畫面最后定在一個缺牙孩子的笑臉上。(配音:下課了,孩子們都高興來到了操場上,有的在跳繩,有的在轉呼啦圈,還有的在……真有意思!)。

師:他們玩得真高興!剛才看錄相時,我發(fā)現(xiàn)有幾個小朋友在笑,你在笑什么?

生:他的牙掉了,留下了一個空空的洞。

師:其實,這沒什么好笑的,因為每個小朋友都要掉牙,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嗎?小朋友的牙齒叫做乳牙,一共有20顆,小朋友到6歲的時候,乳牙就要開始掉落,然后又會重新長出新的牙齒,這個階段叫做換牙。小朋友們,你們換牙了嗎?開始換牙的孩子舉起手來!

生紛紛舉手示意自己換過牙。

生:3顆、2顆、4顆……。

師:同學們有的換2顆牙,有的換3顆牙,還有的換的更多,如果我想了解咱們全班同學換2顆牙的有多少人,換3顆4顆的分別有多少人,有什么好的辦法嗎?先動腦思考,再在小組內討論一下。

生:“可以舉手”、“讓所有掉兩顆牙的站在一起”、“把自己換了幾顆牙寫在紙上”……。

師:“同學們的主意真多,說得都很好。老師也認為只要對全班同學進行調查,就可以得到大家換牙的信息。那我們就來調查一下吧!你們說我們今天要調查的是什么呢?”

生:“調查每個同學掉了幾顆牙的人數。”

板書課題及調查標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師:“好!老師把調查的任務交給各組的小朋友。現(xiàn)在,先請組長帶領組員商量調查的方法?!?/p>

生討論后匯報:“我們組想用舉手的方法?!薄拔覀兿矚g站起來表示?!?/p>

師:現(xiàn)在以小組為單位,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調查本組同學的換牙情況,并要做好調查記錄。

師:調查時一定要注意調查情況要準確。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統(tǒng)計活動……。

(三)、匯報總結。

師: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的調查結果。請說清楚你是怎樣調查,又是用什么方法記錄的?抽生展示統(tǒng)計圖和表格(展示各小組使用的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小組選派代表說明圖意,方法可以不拘一格,根據實際使用方法進行說明,此舉一例:圖中的每一個小格代表1個人,換幾顆牙的有幾人就選擇幾個小格,具體的記錄方法,自己小組商定。)。

師:其它小組還有用不同的記錄和調查方法嗎?

師:這些是統(tǒng)計圖,這些是統(tǒng)計表,剛才我們大家所做的調查和整理的方法在數學上叫做統(tǒng)計。(板書)。

(四)、匯總提問,加深印象。

師:“如果只看你自己組的統(tǒng)計表、統(tǒng)計圖,能知道全班的情況嗎?”

生:“不能?!?/p>

師:“那我們一起來制作一個大的統(tǒng)計圖吧!”

師生合作完成大統(tǒng)計圖的制作。

師:從這張統(tǒng)計圖中你能看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我知道換2顆牙的最多,換1顆牙的最少。

生:我看到了換4顆牙的有2人。

生:……。

師:“那你們能看著這個大統(tǒng)計圖提出一些問題嗎?”

生提問。

(五)、拓展練習。

師:同學們今天表現(xiàn)都非常出色,想出了很多解決問題的方法,為了獎勵大家,我準備三種顏色的彩紙,要把它們做成小花獎勵給大家,老師很希望每個小朋友都能得到自己喜歡的顏色的花。那么老師到底什么顏色的花應該多做一些,什么顏色的花應該少做一些呢?怎么樣才能很快知道?同學們一起來想想辦法吧!

(生提出建議,師選擇其中一個方法統(tǒng)計結果,師生共同完成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

師:一幅完整的統(tǒng)計表和統(tǒng)計圖繪制出來了,讓我們再一次說說自己的發(fā)現(xiàn)吧……。

(六)、聯(lián)系生活,放飛思維。

師:統(tǒng)計的作用很大,在生活中經常用到,你知道在生活中哪兒需要統(tǒng)計嗎?(引導學生回憶生活片段、課前看到的錄像片段及學過的課文插圖)。

(生回答)。

師:回家后請你選擇一項自己喜歡的事情進行調查統(tǒng)計,明天把調查的結果在班級匯報。

第二課時自主練習。

教學過程:

課前預習:學生選取自己喜歡的事情進行統(tǒng)計并畫出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

(一)、導入:

播放動畫片《巴布工程師》片段。

師:這節(jié)課的任務我們能完成嗎?

生:是的,一定行!

展示課前學生設計的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

學生發(fā)言。

(二)、深入探究。

師:看了他們的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你認為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在我們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呢?

引導學生認識到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在統(tǒng)計數據時的重要作用。

生:是的,一定行!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貝殼統(tǒng)計并畫出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

教師分別選取各小組的統(tǒng)計圖、統(tǒng)計表各一份。

師:下面我來問你們來回答。

1、哪一種貝殼的數目最多?(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回答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

2、()比()多(少),多(少)多少個?(學生回答)你是怎樣看出來的?(學生回答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

3、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生:提問,并自己指名讓學生回答,學生回答后再簡要評價一下這個同學們的回答。

(三)、練習拓展。

還記的上節(jié)課我們課前觀看的大課間活動錄像嗎?教師放錄像,畫面停在活動場景。

師:同學們,你能夠統(tǒng)計出各項活動都有多少人參加嗎?請你自己將活動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畫出來。(教師發(fā)放統(tǒng)計圖和統(tǒng)計表格)。

展示學生作品并請同學們提出問題。

在提出并回答完問題時。

師:你認為他的問題看統(tǒng)計圖回答比較快還是看統(tǒng)計表回答比較快呢?生回答。

師:請你說一說統(tǒng)計圖或者統(tǒng)計表有哪些好處?(也可以引導學生分別說)(統(tǒng)計圖繪畫麻煩但是比較直觀,統(tǒng)計表繪畫設計簡單但是沒有統(tǒng)計圖直觀,所以各有利弊,要根據需要進行選擇)。

(四)、小調查。

如果老師帶大家去動物園你最想看到什么動物呢?

教師出示幾張動物卡片。

老師征求確定學生喜歡的統(tǒng)計方法(比如舉手示意)。

教師在黑板上完成方法選擇的統(tǒng)計表,并提示學生這也用到了我們的統(tǒng)計,讓學生知道統(tǒng)計無處不在。

請同學們幫助統(tǒng)計同學們喜歡什么動物?并完成統(tǒng)計表。

(五)、課堂總結。

通過這兩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

學生談收獲。

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設計:淄川經濟開發(fā)區(qū)西山聯(lián)校李克柱。

教學內容:111頁情境圖。

教學目標:

1、經歷研究大蒜瓣數的過程,知道所研究的大蒜瓣數的一般規(guī)律。

2、鞏固學過的統(tǒng)計以及其他有關的知識,并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yǎng)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借助簡單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通過經歷操作、觀察等過程,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學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獲得一些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在于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研究數學問題的意識,體驗研究的樂趣,培養(yǎng)對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鞏固學過的統(tǒng)計以及其他有關的知識,并通過實踐活動,初步培養(yǎng)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借助簡單統(tǒng)計結果發(fā)現(xiàn)、分析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設備,小黑板,大蒜。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出示一頭大蒜,它里面有很多的蒜瓣,讓我們來數一數有多少瓣。

那么,誰能對大蒜提出一些數學問題呢?

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1、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大蒜的瓣數到底有沒有規(guī)律。

怎樣去研究呢?在研究過程中要注意什么?

請各小組討論一下。

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學生討論的結果可能有:數一數一頭大蒜有多少瓣;多掰開幾頭大蒜數一數;記錄下大蒜的瓣數;不能把蒜皮亂扔等等。

同學們商量一下,怎樣才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你們小組研究的大蒜各有多少瓣呢?

2、具體實施研究的方法。

同學們在課前從不同的地方收集大蒜,你們帶來了嗎?說說你的大蒜是從哪兒收集來的?

那咱們就按剛才討論的辦法進行研究吧!(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收集整理數據。

各個小組展示自己的研究結果。

各個小組研究的大蒜的情況展示出來了,那么,同學們能不能想個辦法把我們班研究的情況都展示出來呢?(完成簡單的統(tǒng)計表)。

4、分析總結。

觀察一下今天我們研究的這些大蒜的瓣數,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學生討論交流,然后發(fā)言。)。

大家還有什么問題要提出來嗎?

今天我們研究了大蒜的瓣數,那么每個地方的大蒜是不是都一樣呢?同學們可以在以后進行進一步的研究。

三、總結發(fā)言:

同學們,今天玩的開心嗎?有哪些收獲?

四、小結全課,點題激趣。

同學們,老師看得出你們對周圍的事物能認真觀察,希望同學們可以繼續(xù)努力,那么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

作業(yè):與父母一起統(tǒng)計自己的文具類型。

雪山樂園(情境圖)-總復習。

開發(fā)區(qū)第三小學郝靜。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情境圖的設計,選取具有時令特點的、學生喜聞樂見的素材,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復習的愿望,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通過觀察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引入對全冊教材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重難點:

通過觀察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引入對全冊教材的整理與復習。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電腦、小黑板、計數器、掛圖。

學生準備:計數器、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二、新授。

1、出示“雪山樂園”掛圖。

(1)同學們喜歡這幅圖畫嗎?它畫的是什么地方?圖中有什么?小朋友在干什么?(讓學生先觀察,然后指名讓學生說一說。)。

(2)你們最喜歡圖中的哪部分?(學生認真看圖后回答)。

(3)引導學生看圖中間的滑雪場。同學們,你看到滑雪場了嗎?有幾個小朋友在滑雪?(同位互相看看)。

(4)能說給你的同位聽嗎?(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交流)。

(5)左邊有什么?認真觀察。(左邊有7個小朋友在打雪仗,5個小朋友堆雪人)。

(6)右面有什么?上面的一個小朋友在干什么呢?(分組討論:右面有2個小朋友看冰雕,上面的小朋友正在登山)。

2、引導學生自己提出數學問題。認真觀察圖畫,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按照順序)。

3、你們能按照順序再數一數嗎?(今天來了多少個同學?小朋友上了幾個臺階,圖中共有幾棵樹?天上飛著幾只小鳥等許多問題)。

三、綜合練習。

1、第一題:說一說,填一填。

(1)學生說一說、填一填。

(2)學生拿出卡片,以同桌為單位,說一說數的組成,一人說,另一人聽,然后交換角色。

2、第二題:連一連,涂一涂。

(1)說說題目的意思。

(2)學生數一數,再涂一涂,最后連一連。

3、第三題:圈一圈。

(1)仔細觀察第一組數,圈出的數有什么規(guī)律?

(2)請你按規(guī)律接著圈。

集體訂正。

(3)學生獨立完成第二組,集體訂正。

4、補充練習:比一比。

121191920191414。

四、小結。同學們,你們覺得數學有意思嗎?這節(jié)你們學的都很棒,不但故事講的精彩,還學會了回顧了我們前面學過的知識。同學們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認真觀察你周圍的事物,你就會發(fā)現(xiàn)生活與數學是互相聯(lián)系的。

練習設計。

1、圈一圈,數一數,寫一寫。

()()。

2、寫一寫,畫一畫。

()16()20。

3、按規(guī)律接著寫。

(1)2、4、6、()、()、()、()。

(2)()、15、13、()、()、()。

(3)0、5、10、()、()。

4、填一填。

(1)1個十和4個一組成的數是()。

(2)6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是()。

(3)2個十是()。

(4)17里面有()個十和()個一。

(5)15的個位上是(),表示()個();十位上是(),表示()個()。

雪山樂園第二課時。

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劉長春。

教學目標:使學生進一步理解、運用加法和減法的意義,能熟練、準確地計算20以內數的加法和減法,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進一步理解、運用加法和減法的意義,能熟練、準確地計算2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計算。

學生準備:20以內的數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二:回顧知識。

1、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主題圖,你能找到哪些數學問題?

(1)一共有幾只小鳥?

(2)停在樹上的小鳥有多少只?

(3)飛走了多少只?

(4)一共有多少棵樹?

(5)王飛的后面還有多少個小朋友?

2、逐題解答。

針對第一小題,學生會用多種方法來做。比如有的學生會一只一只的數,也有的學生會用2個2個的數,通過數數,學生發(fā)現(xiàn)一共有十三只小鳥。

老師補充,用計數器來表示的話,13是由1個十和3個一組成。

針對第四小題,學生會想到吧近處和遠處的加起來計算。計算8+6有多種方法,可以讓學生用湊十法來計算。

3、復習加減法的計算。

(1)教師利用口算卡片進行“開火車”比賽,比一比,看哪列火車開得又快又好。

(2)7+5=。

你是怎樣計算的?你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

(3)11-2=。

你是怎樣計算的?

你喜歡用什么方法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綜合練習。

1、117頁第4題:游戲我說你擺。

游戲:同桌兩人拿出口算卡片,一人抽卡片,一人口答得數,然后交換角色,比一比,看誰答對的道數最多。

2、第五題:踢足球。

第一幅圖:球場上一共有多少人?

第二幅圖:有幾人離開了球場?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

說說計算過程以及每個算式表示的數量關系。

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3、第六題:比一比。學生獨立填寫。

4、第七題:算一算,涂一涂。

審題,說說題目的要求。學生計算。集體訂正得數。按要求涂一涂。

四、全課小結。

對于20以內的加減法計算,你想提醒小朋友們什么?全班交流。

雪山樂園第三課時。

開發(fā)區(qū)第一小學趙貝貝。

教學目標:

1、進一步理解、鞏固本學期所學的知識,加深知識間的聯(lián)系,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對分類與比較、統(tǒng)計、圖形與位置這部分做整理復習。

3、在經歷整理復習的過程中,體驗整理知識的方法,初步形成歸納、整理知識的能力,逐步養(yǎng)成回顧和反思的好習慣。

4、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形成用數學眼光觀察周圍事物的興趣。

教學重點:對分類與比較、統(tǒng)計、圖形與位置知識的整理復習。

教學難點:對分類與比較、統(tǒng)計、圖形與位置知識的應用。

教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模型。

學具準備:長方體、正方體、球、圓柱物體。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師:同學們,上節(jié)課我們在雪山樂園中參觀了涼亭和滑雪場,復習了20以內數的認識和20以內數的加減法。圣誕節(jié)到了,你們看,誰來了?(課件)。

好,讓我們和圣誕老爺爺一起走進雪山樂園。(板貼課題:雪山樂園)。

二、復習:

(一)圖形、位置的復習。

1、復習立體圖形(課件出示)。

(1)師:同學們,你看到了什么?(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

(2)師:仔細觀察一下,圖中有沒有我們學過的圖形,在哪?(學生一一說明,教師隨機板貼。)。

(3)師:你們的桌子上就有這些形狀的物體,小組同學摸一摸、說一說他們的樣子。(學生從學具盒中拿出相應物體摸一摸、說一說,感受物體的特點。教師隨機指導。)。

(4)師:誰愿意上來和大家說說這些物體的樣子。(生自己選擇,拿的是什么體,它是什么樣的。)。

(5)師:教室里也有這些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體朋友,你能找到嗎?(學生自由回答,教師及時糾正。)。

(6)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看來“圖形”的知識就在我們身邊。(板貼:圖形)。

三、練習。

課后練習第十一題。

找一找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品。你喜歡什么?用橡皮泥捏一捏。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在生活中只要我們善于去觀察,你就會發(fā)現(xiàn)有很多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物品。

雪山樂園--(綜合練習3)。

淄川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高素花。

教學內容:第115頁分類與比較、圖形與位置;綜合練習8、9、10。

題。

教學目標。

1、復習有關分類與比較;圖形與位置的知識,鞏固練習比較、認識圖形,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2、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到生活中,并利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問題。

教學重點、難點:

復習有關分類、統(tǒng)計的知識,鞏固練習比較、認識圖形,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所學知識。

教學準備:

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通過“回顧整理”我們復習了“20以內數的加減法等知識”,知道了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的意義,并從中發(fā)現(xiàn)了一些規(guī)律,這節(jié)課,我們來比一比,看看誰學的最好,題做的又對又快。

二、聯(lián)系實際,鞏固知識。

1、說說你的前后左右是誰?相互說一說,集體展示。

2、你都有什么玩具,分別是什么?你平時是怎么進行整理的?

3、看情境圖:分別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

比一比大小、輕重、厚薄……。

4、綜合練習:

出示第8題,復習分類。

學生獨立完成題目,進行小組內交流。

全班展示。

出示第9題。(復習從不同方向看物體的知識)。

先讓學生觀察小華在鏡子里的情境圖,想象出是前、后、側哪一面照的,然后圈出來。

你能從現(xiàn)實生活中找出相應的例子嗎?互相說一說吧。

出示第10題。(比較知識的復習)。

看圖說一說,小羊,小熊,小狗,兔子的比較結果。

三、總結。

同學們這節(jié)課,你們表現(xiàn)得很好,能養(yǎng)成分類整理的好習慣,還能提出數學問題,特別是有的同學還能用不同方法解答同一個問題。數學是非常有趣的,只要你們細心觀察,生活中處處有你們喜歡的東西,相信你們一定能學好數學。

作業(yè)設計:比一比你身邊的事物吧。

我都學會了嗎?

淄川經濟開發(fā)區(qū)中心小學傅清修。

教學內容: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情境圖,使學生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通過豐收園使學生學會合作,學會在生活中學習數學。

教學重難點:

觀察圖畫提出不同的問題,并說出解決問題的辦法,檢查自己的學習情況。

教學準備:

多媒體,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新課。

同學們,本學期要學的知識我們都已經學完了,你們學的怎樣。

呢?這節(jié)課,我們來檢查一下,相信同學們會做的更好。

二、智力比拼,檢驗自己。

1、出示第1題圖:

引導學生觀察,提出問題:根據情境圖分組說說自己都學會了哪些知識。

學生認真觀察圖畫,看看圖中有什么?(自己數數,然后填寫表。

格,同位互相交流結果)。

2、出示第2題。

認真觀察圖畫,看看小朋友在干什么?

先獨立出算式,解決錢兩個小題。再交流。

仔細看圖,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我撿了13個貝殼,你撿了5個貝殼,誰撿的貝殼多,我送你4。

個以后……。

3、出示第3題。

學生先觀察氣球的顏色,找出規(guī)律,再涂色;

最后討論:第16個氣球是什么顏色的。

三、豐收園。

1、同學們,全冊知識我們都學完,你都學會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2、以小組為單位同學互相說說自己的收獲。

3、交流結果(我發(fā)現(xiàn)數學就在身邊;我喜歡數學,數學很有意思;我在數學課上發(fā)言很積極;我能用數學知識解決很多問題;我覺得認真聽別人發(fā)言很重要;我口算速度還要再提高。)。

四、小結全課,提出要求。

我們還要作生活的有心人,隨時注意觀察周圍的事物,就會發(fā)現(xiàn)數學就在我們身邊。同學們,通過這節(jié)課的練習,老師看得出大部分同學對所學的知識掌握的很好,繼續(xù)努力,對所學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的要虛心向別人請教,爭取牢固掌握所學知識,把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作業(yè)設計:

回顧所學知識,全面整理復習。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四

本冊教材共安排10個單元。

數與代數領域的內容,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材一共安排了七個單元,大致可以分成四個部分。

一是數的認識安排了一個單元,即第九單元認識百分數,主要教學百分數的意義,百分數和分數、小數的互相改寫,以及求一個數是另一個數的百分之幾、求百分率的實際問題。

二是數的運算安排了三個單元,包括第三單元分數乘法,第四單元分數除法,第六單元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其中,第三、四單元主要教學分數乘、除法的計算法則,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及其相應的分數除法實際問題;分數連乘、連除、乘除混合;同時在分數乘法單元中還安排了倒數的認識。第六單元主要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以及稍復雜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

此外,還安排了第七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主要教學用假設(置換)的策略分析數量關系,解決實際問題。

三是式與方程安排了一個單元,即第一單元方程,主要教學解形如和的方程,以及相應的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

四是正比例和反比例安排了一個單元,即第五單元認識比,主要教學比的意義,比的基本性質和化簡比,以及應用比的有關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主要是按比例分配的實際問題)。

空間與圖形領域安排了一個單元,即第二單元長方體和正方體,主要教學長、正方體的特征和展開圖,體積、容積單位以及體積、容積單位的進率,長、正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

統(tǒng)計與概率領域安排了一個單元,即第八單元可能性,主要教學怎樣求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

第十單元安排了本冊教學內容的整理與復習。

實踐與綜合應用領域主要是結合單元教學內容安排了3次實踐活動,分別是表面積的變化、大樹有多高、算出它們的普及率。

表面積的變化是結合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安排的,主要是通過拼長方體或正方體的活動,研究表面積變化的規(guī)律。大樹有多高是結合認識比的教學安排的,主要是通過測量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竿高與影長,發(fā)現(xiàn)竿高與影長的比的比值相等的規(guī)律,并運用這一規(guī)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算出它們的普及率是結合認識百分數的教學安排的,主要是通過調查和統(tǒng)計本班同學家庭中電話和電腦的普及率,經歷收集、整理數據,分析、解釋數據的過程,進一步積累統(tǒng)計活動的經驗。這些活動,都具有小課題研究的特點,有利于學生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發(fā)展數學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此外,教材結合教學內容,編排了5個你知道嗎,介紹一些數學史知識,以及與數學知識有關的社會常識,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還編排了11道思考,進一步加大教材的彈性空間,以滿足部分學有余力的學生的發(fā)展需要。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五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5~9頁。

教學目標:

l.能初步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2.在對物體位置關系探索過程中,發(fā)展空間觀念。

3.在合作與交流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4.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解決簡單問題,培養(yǎng)實踐能力。

德育目標:結合活動,使學生受到熱愛勞動、助人為樂、遵守公共秩序的教育。

教學重點:準確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教學難點: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

教具準備:座位號、電影票等。

教學過程:

一、鞏固舊知、激趣引入:

(一)捉迷藏游戲。

教師:你們最喜歡什么游戲?

生:(齊答)捉迷藏。

小鴨在講臺的左邊,小狗在講臺的前面,小兔在講臺的后面,小猴躲在講臺的右邊。

教師:(小結引出課題。)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很快就找到了小動物們躲藏的位置。(板貼:位置)。

(二)聯(lián)系實際進行描述。

指名學生把前、后、左、右的同學介紹給大家聽。

二、新授:。

l.引導學生熟悉整幅圖。

這是一年級5班的同學們。瞧!他們坐得多整齊。數一數,一共有幾組?每組有多少人?

2.發(fā)散思維找朋友。

教師描述位置,學生說出那個學生的名字。

教師說出學生的名字,指名學生說出他的位置。

3.指出說位置要確定方向。

(二)聯(lián)系實際,學習新知。

l.明確數的方向。

教師:你們和這么多的同學成為好朋友了。其實在日常生活中習慣上是從左往右,由前往后數的。從左往右數,請第1組同學向老師招招手(學生招手);第5組同學向老師點點頭(學生點頭);第8組同學笑一笑(學生笑)。

教師:請同桌間互相說一說你們的位置。

同桌間互相說,后指名說。四名學生描述自己的位置。

三、創(chuàng)設情境:

如果新轉來一名同學,你怎樣給他安排座位?指名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

1、個子矮坐在前面,個子高坐在后面。

2、中間。因為轉學落了一些課,中間聽課清楚。

3、最后一排,放在前面就看不見了。

大家都把好的座位讓給了新同學,大家的提議都很好!

四、練習:

練習一第3題,先小組里討論,再指名匯報。

五、總結:

今天你學到了什么知識?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六

在一年級上、下冊教材的中,已經進行了估計和估算的滲透,在這一冊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現(xiàn)估算的教學內容。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說仍然比較抽象,難以理解。同時,《標準》提出了要加強估算的要求,要讓學生“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p>

備課時我發(fā)現(xiàn)課本例4是讓學生判斷媽媽要買三種生活用品,帶100元錢夠不夠。這一生活場景的出現(xiàn),使學生認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有時需要進行精確計算,有時根據實際的需要只要估算出大致的結果就可以了,便于學生更完整、全面、深刻地認識估算的功能。但是我認為以例4引入新課有些太唐突,對學生理解估算的含義和估算的過程沒有做足鋪墊。所以我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先以猜價格的游戲導入,游戲時給出提示:轉筆刀接近10元、書包接近30元。同學都踴躍參與,各抒己見,經過同學們的努力,都能完整的說出接接近10和30的數。至此我便抓住同學對“接近”的理解,滲透什么是大約,從而會說()大約()這樣的句式,再通過練習會找各數的最接近的整十數。

接著再教學例4,幫助學生理解在買東西時不需要計算出精確的結果,只進行大約的計算,學生很快能找到三種物品的價格最接近的整十數分別是多少。再結合之前學習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式,讓估算的策略變得多樣化,同樣也可以用連加、連減,加減混合的算法,但是包含了加法的估算和減法的估算。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上我有些超之過急,有些學生不理解加減法的估算,仍有學生不進行估算,還是用精確計算的方法。

在練習部分,也出現(xiàn)同樣的情況。經過課后反思我認識到,在課上要充分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可以發(fā)揮小組合作的優(yōu)勢,集中集體的智慧,探索估算的方法,學會估算。教師根據可能出現(xiàn)的估算方法加以點撥,引導學生解釋估算的過程,讓學生之間相互補充,明確估算策略。采取的策略可以靈活多樣:先估后加、先加后估、先估后減……盡量把所有的策略都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只要是合理的,均應予以肯定,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激發(fā)了他們積極主動探究解決方法的愿望。通過學生之間的交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也為學生了積極思考與合作交流的空間。對此我會朝這個方向一步步努力。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七

數學備課(實驗稿)。

主備人:輔備人:

教學內容6--10的認識課型新授。

課前準備課件課時2。

教材前后聯(lián)系前置基礎:1--5和0的認識,數數。

后續(xù)知識:10以上各數的認識,10以內的加減法。

核心知識點6--10各數的意義、順序、組成、寫法。

教學目標1、結合圖片正確的數出數量是6--10的各數。會認、讀、寫6--10各數和數的組成。

2、培養(yǎng)學生初步地動手操作的能力。

3、結合插圖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師提出的核心問題1、誰能象老師這樣提出問題?(跑步的有多少人)。

2、除了“6個小朋友”,還有什么可以用6表示?請你舉例。

3、“6”可以分成幾和幾?

……。

滲透的思想方法一一對應。

學生主要的訓練點6--10各數的組成、寫法。

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復習舊知:

上節(jié)課我們認識了“0”,0表示什么意思?

表示0一個也沒有;直尺上的0表示起點。

二、情境引入:

1、學習觀察:課件出示情境圖(12頁)。提問:圖上有什么?

2、學習提問:校園里有這么多小朋友和物品,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

舉例:跑步的有多少人?

學生仿照例子提問。

大樹有幾棵?……。

三、學習新知。

1、“6”的認識。

(1)意義:出示“跑步的有幾人?”我們一起數一數:

師生共同數(注意順序)。

(2)用一根小棒代替一個小朋友擺一擺。(體會一一對應)。

(3)除了“6個小朋友”,還有什么可以用6表示?請你舉例。

(4)“6”可以分成幾和幾?請你用小棒擺一擺,再和同桌說一說。

(5)“6”的寫法。

2、“7”的認識。

方法同上。

3、“8、9、10”的認識。(同上)。

4、整體感知“6-10”。

(1)師:怎樣在計數器上拔出6個珠子?體會:5個再拔一個就是6個。

(2)師:怎樣拔出7個、8個、9個、10個呢?

體會6--10各數的順序。

四、課堂練習:

五、課堂小結。

教學效果(教師做自我評價)。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八

中間要停頓,圓點帶個尾〔,〕。

并列詞語間,點個瓜子點〔、〕。

總結導語前,上下兩圓點〔:〕。

有話說出口,也要用上它〔:〕。

并列分句間,圓點加逗點〔;〕。

疑問與發(fā)問,耳朵墜耳環(huán)〔?〕。

命令打招呼,滴水下屋檐〔!〕。

驚奇與感嘆,它也少不了〔!〕。

引文特殊詞,蝌蚪上下竄〔“”〕。

有話對人講,也會被它圍〔“”〕。

轉折或注釋,一橫寫后邊〔——〕。

意思說不完,六點緊相連〔……〕。

一年級小學生語文《荷葉圓圓》知識點。

原文。

荷葉圓圓的,綠綠的。

小水珠說:“荷葉是我的搖藍。”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說:“荷葉是我的停機坪?!毙◎唑蚜⒃诤扇~上,展開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說:“荷葉是我的歌臺?!毙∏嗤芏自诤扇~上,呱呱地放聲歌唱。

小魚兒說:“荷葉是我的涼傘?!毙◆~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知識點。

字:躺、眨、展、蹲、呱、嘻、捧。

詞:水珠、搖藍、眼睛、翅膀、歌臺、涼傘。

重點句子:

1、荷葉是我的搖藍?!毙∷樘稍诤扇~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

2、荷葉是我的停機坪。”小蜻蜓立在荷葉上,展開透明的翅膀。

3、荷葉是我的歌臺?!毙∏嗤芏自诤扇~上,呱呱地放聲歌唱。

4、荷葉是我的涼傘?!毙◆~兒在荷葉下笑嘻嘻地游來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主要內容:

《荷葉圓圓》詩中描寫了圓圓的、綠綠的荷葉。荷葉是小水珠的搖籃;是小蜻蜓的停機坪;是小青蛙的歌臺;是小魚兒的涼傘……整篇課文洋溢著童真、童趣。

一年級語文《月亮的心愿》知識點。

字:睡、裝、累、病。

詞:照顧、郊游、窗戶、愉快。

重點句子:

1、夜深了,月亮透過窗簾,看見一個小女孩睡在床上,身旁有個背包,里面裝著水果和點心。

2、月亮又來到另一個家的窗前,只見一個小女孩正在照顧生病的媽媽。

3、媽媽說:“珍珍,早點兒睡吧,不要太累了,明天你還要去郊游呢?!?/p>

4、月亮悄悄地離開了窗戶,心里想:“我去跟雷公公說說,明天還是下雨吧!”

5、兩天后的一個艷陽天,孩子們一個都不少,排著隊,愉快地走在郊游的路上。

賞析全文。

1、整體感知課文,了解心愿。

我們來看看圖,聽聽錄音。(多媒體出示)。

(2)小朋友,你們聽明白了嗎?,說說你聽明白了什么?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九

教學目標:

1.以生活中有關“左、右”的真實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2.通過學生參與多種形式的數學活動,使學生經歷建立“左、右”方位感的過程。

3.能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條,體驗其相對性。

4.培養(yǎng)學生運用“左、右”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與人交流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結合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安全教育。

教學重、難點:

正確辨別左、右的位置關系,體驗其相對性。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感知自身的左右。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師:小朋友們會念拍手歌嗎?喜歡玩嗎?誰能來表演一下?

問:小朋友們,剛才他們是用什么拍掌的?

2.體驗左、右。

(1)師:請伸出你的右手,再伸出你的左手。

(2)看一看。

師:請小朋友們看一看自己靈巧的小手。

(3)說一說。

師:誰來告訴大家:在生活中,你常用右手做什么?左手做什么呢?

(5)生說。(要求學生摸著說。)。

(6)揭示課題。

3.小游戲:聽口令,做動作。

舉左手,舉右手;舉右手,舉左手。

左手摸左耳朵,右手摸右耳朵。

左手拍左肩,右手拍右肩。

左腳跳兩下,右腳跳兩下。

拍一拍:

在身體的上面、下面、前面、后面、左面、右面各拍兩下掌。

二、感知群體中的左邊、右邊,建立方位感。

1.找一找。

(1)第一橫排坐在最左邊的是誰?最右邊的又是誰?

(2)第二橫排中,從左往右數,第__個同學是誰?從右往左數,第__個同學又是誰?

師小結:同一個人,從不同的方向去數,順序也就不同。

(3)你的左邊是哪個同學?右邊又是哪個同學?

(4)同桌互相說一說。

你的左面、右面都有哪些同學?

(5)全班交流。

2.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一只小豬找不到回家的路,請小朋友用學到的前、后、左、右的知識幫小豬找家。

(2)學生展開討論。

(3)計算機演示結果。

(4)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和樂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體驗左右的相對性,加強理解。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1)師:老師和你們是面對面站的。請你判斷:老師舉得是哪只手呢?

(2)同桌互相說一說:你是怎樣想的?

(3)全班交流、驗證。

師小結:兩個人面對面站的時候,左、右剛好相反。

2.游戲鞏固認識。

(1)師生齊舉左手。

(2)師與生演示。

老師的右手搭在同學的哪只肩上?

老師的左手搭在同學的哪只肩上?

學生的右手搭在老師的右肩上。

學生的左手搭在老師的左肩上。

(3)兩生演示。

伸出右手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

自己的右手褡在對面同學的右肩上。

自己的左手搭在對面同學的左肩上。

(4)全班齊做。

3.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增強應用意識。

(1)判斷:上樓、下樓的同學都是靠右邊走的嗎?

(2)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想的?

(3)匯報:計算機演示結果。

師小結:方向不同,左右不同。判斷時應把自己當做走路的人。平時我們上、下樓時,都要靠右走,按次序地走。

四、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拓展運用。

1.計算機演示:小白兔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自己的臥室。

2.學生運用前、后、左、右的知識介紹生活中的情境。

3.師小結,全課結束。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

二、重點、難點分析。

本節(jié)教學的重點是角的大小比較,角平分線的意義,兩個角的和、差、倍、分的意義.難點是空間觀念,幾何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角的比較的相關知識是進一步學習角的度量和畫法,以及進一步研究平面幾何圖形的基礎.

1﹒角的大小的比較有兩種方法:

(1)重合法:即把要比較的兩個角的頂點和一條邊重合,再比較另一條邊的位置;。

(2)度量法;即比較兩個角的度數.

兩種方法的比較結果是一致的.

2.利用比較角大小的上述兩種方法,就可以畫出角的和、差、倍、分,并進而比較角的和、差、倍、分的大小.

3.對于角平分線的概念,要注意以下兩點:

(1)它是角的內部的一條射線,并且是一條特殊的射線,它把角分成了相等的兩部分.

(2)要掌握角平分線的數學表達式:若oc是的平分線,則或。

4.在比較角的大小時,應注意角的大小只與開口的大小有關,而與角的邊畫出部分的長短無關.這是因為角的邊是射線而非線段.若用射線旋轉成角的定義,也可以說轉得較多的角較大.

三、教法建議。

1.本節(jié)教材,完全可以對照線段的比較,線段的和差倍分,以及中點的意義來進行.兩者是十分相似的.

2.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把角疊合起來,一定要使兩個角的頂點及一邊重合,另一邊落在第一條邊的同旁,否則不能進行比較.這可以通過疊合兩塊三角尺比較角的大小的實例來說明.這和線段大小比較十分相似.

3.由于前面學過線段的大小比較和線段的和、差、倍、分.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就是運用類比聯(lián)想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利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

4.在本課的練習中,在可能的情況下,將以后經常遇到的圖形,提前讓學生見到,為以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5.在角的和、差、倍、分的計算中,由于度、分、秒的四則運算還沒有講到,因此只進行度的加、減.

教學設計示例。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理解兩個角的和、差、倍、分的意義.

2.掌握角平分線的概念。

3.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

(二)能力訓練點。

1.通過讓學生親自動手演示比較角的大小,畫一個角等于已知角等,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2.通過角的和、差、倍、分的意義,角平分線的意義,進一步訓練學生幾何語言的表達能力及幾何識圖能力,培養(yǎng)其空間觀念.

(三)德育滲透點。

通過具體實物演示,對角的大小進行比較這一由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

(四)美育滲透點。

通過對角的大小比較,提高學生的鑒賞力,通過學生自己作角及角平分線,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幾何圖形的形象直觀美.

二、學法引導。

1.教師教法:直觀演示、嘗試、指導相結合.

2.學生學法:主動參與、積極思維、動手實踐相結合.

三、重點·難點·疑點及解決辦法。

(一)重點。

角的大小比較,角平分線的意義,兩個角的和、差、倍、分的意義.

(二)難點。

空間觀念,幾何識圖能力的培養(yǎng).

(三)疑點。

角的和、差、倍、分的意義.

(四)解決辦法。

通過學生主動參與,在自覺與不自覺中掌握知識點,再經過練習,解決難點和疑點.

四、課時安排。

1課時。

五、教具學具準備。

投影儀或電腦、一副三角板、自制膠片(軟盤)、量角器.

六、師生互動活動設計。

七、教學步驟。

(一)明確目標。

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角的比較中掌握方法,理解相應概念,并掌握角平分線的概念.

(二)整體感知。

通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與學生的畫圖相結合,完成本節(jié)教學任務.

(三)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境,引出課題。

師:請同學們拿出你的一副三角板,你能說出這幾個角的大小嗎?

學生基本知道一副三角板各角的度數,他們可能利用度數比較,也可能通過觀察,也會有同學用疊合法.這里可以讓學生討論,說出采用的比較方法,但敘述可能不規(guī)范.教師既不給予肯定也不否定,只是再提出新問題.

投影顯示:兩個度數相差1度以內的角,不標明度數,只憑眼觀察不能確定兩個角的大小.

師:對于這兩個角你能說出它們哪一個大?哪一個小嗎?

(學生困惑時教師點出課題.)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角的比較.同學們提出的比較一副三角板各角的方法有些很好,但不規(guī)范.希望同學們認真學習本節(jié)內容,掌握角的比較等知識,為以后的學習打好基礎.(板書課題)。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一

1、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進一步體會除法計,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感受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2、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重難點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數的除法的口算及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的計算方法,并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課程標準中相對應的知識技能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除法的意義。

2、能熟練地口算整百整十數的除法口算。

3、能計算兩、三位數除以一位的除法。

4、能結合具體情境進行估算,并解釋估算的過程。

5、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

6、學習驗算的方法。

7、能靈活運用不同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并能對結果的合理性進行判斷。

教材分析:本單元以風箏廠的見聞為大的學習背景,使學生學習用一位數除多位數的方法,內容包括口算除法、估算、筆算除法、驗算四部分。

本冊教材中的除法,每個例題都有配有不同的情境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習數學,并在學習中體驗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和方法。

單元教學建議:

1、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探索計算方法,鼓勵算法多樣化。

3、結合教學內容滲透思想品德教育。

利用課件創(chuàng)設情境和學生一起“走進風箏加工廠”。

讓學生整體觀察畫面后,重點去仔細品讀情景圖提供的文字信息,并引導學生根據信息聯(lián)系實際提出“保證按時交貨”“各種風箏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只”等一系列問題,引入對新知的學習。

教學時先讓學生根據問題列出算式,再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動手操作的基礎上,小組討論,交流出計算方法。

教學中教師注重體現(xiàn)算法多樣化,讓學生體會估算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達到初步培養(yǎng)學生估計的能力。

建議教學課時數:11課時個人補充意見年級三年級課題兩、三位數除以一位數上課教師第二單元(組)課時第一課時課型新授教學目標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確地計算。

2、能結合具體情況進行估算,判斷計算結果的對錯,逐步養(yǎng)成驗算的習慣。

3、結合具體情境,發(fā)展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教學重難點掌握整百、整十數的除法的口算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二

在教學工作者開展教學活動前,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通過教案準備可以更好地根據具體情況對教學進程做適當的必要的調整。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青島版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小學生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于他們來說真的很難。針對這些特點,我得想方設法運用各種手段來激發(fā)學生專心聽講的興趣,從而培養(yǎng)好習慣。對于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及時個別輔導,對于優(yōu)秀生盡量讓他“吃得飽”。

一年級學生剛進入小學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說充滿了好奇和有趣,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了新鮮感。此時正是對他們進行養(yǎng)成教育的關鍵時刻,因此,作為教師一定要以愛心、恒心來引導學生,指導家長,共同讓孩子們慢慢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情景,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lián)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fā)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學生課堂發(fā)言的“奇思妙語錄”等。

三、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根據兒童的年齡特點和生活經驗,選取學生熟悉的、新穎的、感興趣的內容為素材,目的是有計劃地引導學生認識自己、認識家庭、認識學校、認識社會、了解自然。使學生能觀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初步體會學習數學的現(xiàn)實意義。

主要包括以下教學內容:

數與代數領域:海底世界——數數;。

1、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2、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3、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4、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空間與圖形:

1、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

2、有趣的游戲——圖形與位置;。

統(tǒng)計與概率:

1、媽媽的小幫手——分類和比較;。

2、我換牙了——統(tǒng)計;。

實踐與綜合應用: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教材生活性強,生動有趣。

四、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初步形成數的概念;在概念形成的過程中,發(fā)展初步的抽象、概括的能力;在比較數的大小的過程,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和對應思想。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地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xiàn)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形成估算意識。

3、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4、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動中,形成初步的觀察、分析、比較的能力。

5、通過簡單的統(tǒng)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tǒng)計圖和簡單統(tǒng)計表,并從中知道簡單統(tǒng)計的結果,初步了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形成初步的統(tǒng)計觀念。

6、在日常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用20以內數的加減法解決的實際問題,發(fā)展應用意識;在探索、交流計算方法的過程中,了解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形成初步的創(chuàng)新意識。

7、在與同伴交流認數與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合作意識。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事物產生好奇心和興趣,初步喜歡學習數學,養(yǎng)成觀察并提出問題的習慣。

8、在數學活動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初步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能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五、教學重、難點:

重點:

1、20以內加減法及應用。

2、會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形成初步的空間觀念。

難點:

1、培養(yǎng)學生積極動腦、勇于創(chuàng)新的學習習慣。

2、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讓學生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六、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fā),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yè),比如動手的作業(yè),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lián)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三

認識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1、對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的認識,能分辨出四種基本的圖形。

2、學會觀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狀,會舉例。

3、能區(qū)分出面和體的關系,體會“面在體上”。

4、能找出一組圖形的規(guī)律。

5、能在復雜的圖案中找出基本的圖形。

動手做(一)。

學生能自己動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歡的圖案。

通過折紙、剪拼等活動進一步認識平面圖形。

通過折紙對簡單的圖形進行分解和拼補。

動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組成。通過用七巧板拼圖的活動,進一步熟悉學過的平面圖形。

初步認識平行四邊形,只讓學生直觀認識,知道形狀和名稱即可。

動手做(三)。

通過欣賞和設計圖案的活動,進一步認識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和圓。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張)5角=(10)張1角=(5張)2角。

5元=(5)張1元。

10元=(10張)1元=(5張)2元=(2張)5元。

20元=(2張)10元=(20)張1元。

50元=(5張)10元=(50張)1元=張20元+()張10元。

100元=(10張)10元=(100)張1元。

付出的錢數-用去的錢數=找回的錢數(剩下的錢數)。

用去的錢數+找回的錢數=付出的錢數。

付出的錢數-找回的錢數=用去的錢數(商品的價錢)。

教學要求:

1、在觀察人民幣以及換幣、取幣等活動中認識1元以內的人民幣,知道元與角、角與分之間的進率。

2、初步認識商品的價格,學會簡單的購物,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與他人合作的態(tài)度以及學習數學的興趣。

3、對學生進行愛護人民幣和勤儉節(jié)約的教育。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知道人民幣單位間的進率。

教學難點:各種面值人民幣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過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題第一幅圖,讓學生仔細觀察。

3、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方法一。

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往往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在學習中出現(xiàn)漏洞,這時候就需要在職老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在輔導過程中老師會幫助學生把一天所學的知識點回憶一遍,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樣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

方法二。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新大綱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體會是教師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練(常訓練)”三字經是至關重要的。念好“基”字經“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口算分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類。這三類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內容為主,它是計算的基礎,基本口算必須要求熟練,而熟練的程度是指達到“脫口而出”,其它兩類口算只要求比較熟練或學會。

方法三。

手腦速算是以人的不同器官模擬電腦的相應構件、原理運作,模擬電腦開發(fā)人體的運算、記數潛力。它是通過模擬電腦0、1理論分解計算為一位數的運算和記數,模擬電腦歸納法處理信息的方式(軟件)來實現(xiàn)快速計算的。它既是一種計算方法,又是一種訓練人的手腦模擬電腦快速運算、記數的方式。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四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圓,知道圓的各部分名稱。

(2)使學生掌握圓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個圓里,半徑和直徑的關系,能在同一個圓里,找出任意的半徑和直徑并且會自主完成已知半徑求直徑或已知直徑求半徑的題目。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能用圓規(guī)畫出已知半徑大小的圓或已知直徑大小的圓。

過程與方法。

(1)經歷動手操作的活動過程,培養(yǎng)學生作圖能力。

(2)通過分組學習,動手操作,主動探索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及抽象概括等能力,進一步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3)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能與人合作、交流思維過程和結果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圓的認識,感受到美源于生活,體驗圓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感悟數學知識的魅力。

教學目標:

1.通過畫一畫、折一折、量一量等活動,觀察、體會圓的特征,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理解在同圓或等圓中直徑與半徑之間的關系。

2.了解、掌握多種畫圓的方法,并初步學會用圓規(guī)畫圓。

3.在活動中,感受圓與其它圖形的區(qū)別,溝通它們的聯(lián)系,獲得對數學美的豐富體驗,提升學生對數學文化的認同。

教學重點:

探索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征和關系。

教學難點:

通過實際的動手操作體會圓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圓。

1.出示幻燈:生活中的圓。

攝影作品,在這些美麗的圖片中你們發(fā)現(xiàn)了什么圖形?生活中你在哪見過圓?

2.揭示課題:圓無處不在,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認識它。

板書:圓的認識。

3.同學們喜歡玩套圈的游戲嗎?現(xiàn)在就來試試?

我這有一個玩具,要求你只能站在距離它三米遠的地方扔圈,你可以站在哪里?

我們用三厘米代表三米,你能在本上標出你所在的位置嗎?

2.實投學生成果(由畫幾個點到多點,直到圓)。

問:站在這幾點都可以嗎,為什么?只能站在這幾點上嗎?

出現(xiàn)圓后問,還有地方站嗎?

3.課件演示。

師:那么到底可以站在哪?(圓上任意一點)。

圓上這樣的點有多少個?

二、操作中認識圓。

1.屏幕上有一個圓,同學們能利用現(xiàn)有的工具制造一個圓嗎?

2.學生畫圓,師巡視。

3.匯報不同畫圓的方法(先找用圓形工具畫的匯報)。

拿線繩畫的黑板演示。

圓規(guī)畫的實投展示。

4.總結圓規(guī)畫圓方法。

5.學生練習圓規(guī)畫幾個圓。

既然我們可以借助圓形工具來畫圓,人們?yōu)槭裁催€會發(fā)明圓規(guī)呢?

6.觀察自己所畫的圓,除了一條封閉的曲線還有什么?(點兒)。

給它取個名字——圓心(如果學生能說就讓學生說)用字母o表示。

7.拿出手中的圓紙片,你們有辦法確定這個圓的圓心嗎?

學生動手折。

問:除了圓心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折痕)。

你發(fā)現(xiàn)的折痕是什么樣子的。

師:誰愿意到前面介紹自己的發(fā)現(xiàn)?揭示直徑半徑定義。

你能在圓上畫出直徑和半徑嗎?

在自己所畫的圓上標出圓心、畫出半徑和直徑。

三、交流探究圓。

圓心和半徑到底有什么作用呢?畫一畫就知道了。

1、用圓規(guī)在本上畫出幾個不同的圓,看誰畫得漂亮。

2、投影展示。

問:你們畫得圓有的在上、有的在下、有的偏左有的偏右,什么決定的?

學生匯報,圓怎么這么聽話呢。

師小結:圓心決定圓的位置,怪不得人家叫圓心呢。

這些圓大小各異,怎么畫就能讓他有大有小?

小結:圓的半徑決定圓的大小(圓規(guī)兩腳間距離)。

那就結合老師的提示利用手中的工具小組共同研究吧。

4.研究提示。

同一個圓內,半徑與直徑有什么關系?

同一個圓內,半徑有多少條?

同一個圓內,半徑的長度都相等嗎?

匯報。

同圓直徑是半徑的2倍板書d=2r。

問:你怎么知道的?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為什么?(圓上有無數的點、折痕中發(fā)現(xiàn))。

同圓的半徑有無數條,那么直徑有多少呢?

板書:同圓內半徑有無數條。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為什么?(通過測量,通過推理)。

同圓的半徑都相等,那么直徑都相等嗎?

板書:同圓內半徑都相等。

所以古人說:圓,一中同長也。

這個一中指什么?同長指什么?

邊看幻燈邊讀這句話。

一中同長的圓在生活中應用很廣泛。

4、車輪的外形為什么做成圓的,你能解釋嗎?

為什么不把車輪做成這些形狀的?(出示正多邊形圖片)。

四、比較中深化圓的認識。

1.由正三角形到正十二邊形,有什么變化?

2.想象,正100邊形會是什么樣子?(接近圓,但不是圓)。

正3072邊形呢?(更接近圓,但還不是圓)。

到底多少邊的時候就是圓了呢?

4、陰陽太極圖。

5、下面我們還將面臨3個實際問題的挑戰(zhàn),同學們敢接受挑戰(zhàn)嗎?

問題1、你能測量出1圓硬幣的直徑嗎?(參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問題2、你能在地面上畫一個半徑1米的圓嗎?(參考用工具:繩子、粉筆)。

問題3、車輪都做成圓的,車軸裝在哪里?為什么?(參考用工具:自行車)。

課下每個同學選擇一個自己最感興趣的課題來研究。

五、總結。

學完這節(jié)課,同學們還有什么想法嗎?圓里面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等待著同學們去研究和發(fā)現(xiàn)!愿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像圓那樣完美!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五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數,和是16。從一個數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減法。

被減數-減數=差。

如:19-6=13中,19是被減數,6是減數,差是13。

(一)熟記表內加法和減法的得數。

(二)知道以下規(guī)律。

1、加法。

(1)兩個數相加,保持得數不變:如果相加的這兩個數有一個增大了,則另一個數就要減小,且一個數增大了多少,另一個數就要減少多少。

(2)兩個數相加,其中的一個數不變,如果另一個數變化則得數也會發(fā)生變化,且加數變化了多少,結果就變化多少。

(3)兩個數相加,交換它們的位置,得數不變。

2、減法。

(1)一個數減去另一個數,保持減數不變:如果被減數增大,結果也增大且被減數增大多少,結果就增大多少;被減數減小,則結果也減小,且被減數減小多少,結果也減小多少。

(2)一個數減另一個數,保持被減數不變:如果減數增大,結果就減小,且減數增大了多少,結果就減小多少;如果減數減小,則結果增大,且減數減小了多少,結果就增大多少。

(3)一個數減另一個數,保持的數不變:被減數增大多少,減數就要增大多少;被減數減小多少,減數也要減小多少。

認識鐘表:會認讀整時、整時過一點或差一點到整時這三種時間。

首先認識時針、分針。

時針:粗短。

分針:細長。

認識整時技巧: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整。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1就是1時。1: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2就是2時。2: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6就是6時。6: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8就是8時。8:00。

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12就是12時。12:00。

注意:分針指在12附近,時針馬上指著準確的數字,此時是“大約”幾時整。

在練習撥針時,時針和分針一定要撥到準確的位置上。

時針和分針并沒有正對著鐘面上的數,而是稍微偏了一點,像這種差一點不到幾時,或是幾時剛剛過一點,我們就不能說正好是幾時,而應該說“大約是幾時”。

注意:“大約是幾時”撥針時應該掌握在前后5分以內。

方法一。

課內重視聽講,課后及時復習。新知識的接受,數學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課堂上進行,所以要特別重視課內的學習效率,尋求正確的學習方法。上課時要緊跟老師的思路,積極展開思維預測下面的步驟,比較自己的解題思路與教師所講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種原因,往往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跟上老師的思路,在學習中出現(xiàn)漏洞,這時候就需要在職老師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在輔導過程中老師會幫助學生把一天所學的知識點回憶一遍,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各類公式的推理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樣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不懂即問的學習作風。

方法二。

如何培養(yǎng)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稱心算,它是一種不借助計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維、記憶,直接算出得數的計算方式。新大綱指出:口算既是筆算、估算和簡算的基礎,也是計算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那么怎樣培養(yǎng)學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體會是教師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練(常訓練)”三字經是至關重要的。念好“基”字經“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口算分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類。這三類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內容為主,它是計算的基礎,基本口算必須要求熟練,而熟練的程度是指達到“脫口而出”,其它兩類口算只要求比較熟練或學會。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六

數數:數數時,按一定的順序數,從1開始,數到最后一個物體所對應的那個數,即最后數到幾,就是這種物體的總個數。

2、比多少。

同樣多: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都沒有剩余時,就說這兩種物體的數量同樣多。

比多少:當兩種物體一一對應后,其中一種物體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多,沒有剩余的那種物體少。

比較兩種物體的多或少時,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

第二單元。

1、認識上、下。

體會上、下的含義:從兩個物體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處的物體,下是指在低處的物體。

2、認識前、后。

體會前、后的含義:一般指面對的方向就是前,背對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體,相對于不同的參照物,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

從而得出:確定兩個以上物體的前后位置關系時,要找準參照物,選擇的參照物不同,相對的前后位置關系也會發(fā)生變化。

3、認識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為標準,確定左邊和右邊。右手所在的一邊為右邊,左手所在的一邊為左邊。

要點提示:在確定左右時,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觀察者的左右為準。

把孩子推上講臺,和孩子分享功課。

培養(yǎng)孩子表達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經常向孩子“請教”,把孩子推上講臺,

讓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悅。

俗話”數子千過,莫如夸子一長”,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師和家長肯定和贊賞。預其說“你不要這樣做”還不如“你那樣能夠做更好”;與其讓孩子在沒完沒了的批評中糾纏與做過的錯事,還不如讓適時的表揚給孩子的每次進步都鼓掌喝彩!

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別害怕出錯,家長更應盡量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欣賞。有進步!繼續(xù)努力!沒關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嗇真心的表揚。

注重孩子學習過程,正視孩子考試成績。

有些孩子入學前就已能認一些字,做一些簡單的運算,這樣在上學后老師講這部分內容時,孩子看上去豪不費力就懂了,但事實并不完全如此,有些孩子可能并非建立起有效的學習方法,并非真正適應小學的學習生活,當他們面對新內容,特別是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時,孩子就會感到困難,因此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家長在家看孩子的計算很熟練,就以為孩子的數學學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決實際問題時,孩子往往有些不適應。或者說不盡如家長之意。這就需要我們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學習過程,關注孩子的學習內容,數學并不僅僅是單純的計算。

作為家長,我們要能將孩子的成績進行縱向比較和橫向比較。所謂的縱向比較,就是將孩子現(xiàn)在同過去不同進期所取得的成績相比較,是進步,還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著。進步是因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進,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后要加以鼓勵,讓其發(fā)揚光大,開始表揚的頻率要高,漸弱之,至形成了習慣。踏步著,退步了是因為他不認真,還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后對癥下藥,拉起來后再扶上走一程,稍有進步,作為家長可以借助于老師的口吻,夸張一點表揚,樹立起自信,讓他自強不息。所謂橫向比較,就是能將自己的小孩與同年級、同班級的其他孩子比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習慣的孩子,成績一般都很優(yōu)秀,而這一切,一方面歸功于學校教育,另一主面也不可忽視,家庭氛圍的熏陶,對于這些孩子的家長,我們不妨去討教一番,我想再結合自己孩子的特點進行實踐,定有收獲。

另一方面,我們要能“不唯分數是問”。分數只能作為評介孩子的一個參照,90分與100分的孩子的數學能力究竟相差多少,不是僅分數就能說明的,我們得具體分析才是。孩子有失誤,是純粹的粗心,還是思考問題的方式有問題。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并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fā)現(xiàn)數學問題并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xiàn)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yǎng)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實物投影、游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fā)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游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么?”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fā)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fā)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觀察了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xiàn)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2)22-6+1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并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說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后,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后請幾名學生說一說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fā)。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匯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五、課堂作業(yè)。

教學反思: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八

第一單元認識圖形(一)

新知識點:

1、初步認識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感知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

2、正確區(qū)別辨認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體會二者之間的關系。

3、認識七巧板,并學會用七巧板拼組圖形。

教學要求:

1、能直觀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和圓這些平面圖形,能夠辨認和區(qū)別這些圖形。

2、通過七巧板拼組圖形,能直觀感受各種圖形的特征。

3、培養(yǎng)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用數學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lián)系。

教學建議:

這部分內容主要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和動手擺實物,對幾種基本的平面圖形有一些感性認識,知道它們的名稱,能夠辨認,能初步感知這些圖形的基本特征。教學中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意識和能力。如何可以讓學生觀察身邊的物體分別是什么形狀的,哪些物體的形狀相同等。

2、要給學生充分的動手操作機會和時間,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交流與合作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4、要鼓勵學生積極探索,教學中老師要經常為學生創(chuàng)造“最佳發(fā)展區(qū)”,讓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主動探索和發(fā)現(xiàn)新知識。老師要注意保護和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

1、認識平面圖形

第一課時認識長方形、正方形、圓、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

2、平面圖形的拼組

一課時解答平面圖形的拼組,認識七巧板

第二單元20以內的退位減法

新知識點:

1、 十幾減9的口算。

2、 十幾減8、7、6的口算。

3、 十幾減5、4、3、2的口算。

4、 綜合應用。

教學要求:

1、 經歷與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過程,能夠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

2、 初步學會用加法和減法解決簡單的問題。

教學建議:

1、 重視引導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數學計算往往只重視算理和算法以及技能訓練,而忽視與情景的結合,使計算教學變成枯燥的訓練。老師應努力改變狀況,在教學20以內的退位減法的例題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編成有趣的故事或假設一個真實的情景,吸引學生想出結果,然后引出計算。這樣一方面能激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同時能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如加減法的含義,加減運算之間的關系等,以此為基礎展開想象和思考,自覺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學會計算方法。

2、 引導學生動手操作,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考慮一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具體活動中引導學生多動手、動腦、動口,調動各種感官參加學習活動,提高學習效率。

3、 處理好算法多樣化的教學。

教學課程標準提倡算法多樣化,目的是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學習,充分發(fā)展個人的學習潛能。但是學習還具有社會性的一面,就是要從和別人的交流中吸取“營養(yǎng)”,不斷完善自己的想法。例如,在教學13-8,13-5的例題時,如果讓學生展開思路,由于學生的基礎不同,經驗不同,思維方式不同,可能會出現(xiàn)“破十法”“想加算減”,甚至還會有“連續(xù)減”“點數”等方法出現(xiàn),但組織學生充分討論后,再加上應用中的體驗,學生會在“自我反思”的基礎上掌握自己喜歡的計算方法。這一過程實際是把老師“教方法”轉變?yōu)閷W生自覺構建方法,學生學得會更深刻。

4、 采取靈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計算練習的效果。

口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是重要的計算技能,在運用中必須達到熟練、準確,但這個要求不是一下就能達到的,是到學期結束時逐步達到的,到那時一般要求每分鐘正確口算8—10道題。根據學生特點,多采用游戲、比賽等方式,如“開火車”“找朋友”“小貓釣魚”和“蜜蜂采蜜”等方法進行練習,在玩中學、玩中練,運用激勵性原則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從而達到不斷提高計算能力的目的。

5、 引導學生把所學知識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引導學生自覺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不斷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問題的能力。

一年級數學教案青島版篇十九

做個加法表。

1、知識與技能:經歷小組合作,整理、交流10以內加法表的過程。

2、過程與方法:在教師的指導下,能把10以內的加法算式有規(guī)律地整理在加法表中,能夠發(fā)現(xiàn)加法表中的簡單規(guī)律。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體驗與同伴合作的樂趣。

通過小組交流,列出所有算式,對10以內的加法進行歸納,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經歷研究與探索的過程。

10以內加法算式的卡片。

們自己整理我們學過的所有加法算式。你們有信心嗎?

1、整理加法表。

討論寫卡片。

定一個標準,按什么分類整理呢?

學生可能會說:

找出得數是3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找出得數是10的加法算式排成一排。

有些加法算式里面都有4

這個加法表還不完整,老師已經擺了一些加法算式卡片,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學生會發(fā)現(xiàn):第一列兩個數相加都是10。

師:同學們觀察得很對,想一想第二列往下寫哪個算式呢?

學生可能猜測:第二列兩個數相加都是9。往下寫9+0,8+1……

師:按課前劃分的小組,每個小組在一起仿照這個開始整理,完成這個表格吧!

流展示各小組合作探究的結果。

2、探索規(guī)律。

師:下面請同學們看加法表(出示加法表),你從中發(fā)現(xiàn)了什么規(guī)律學生可能發(fā)現(xiàn):

橫著看第一排算式都是加0,第二排都是加1,第三排都是加2……

豎著看第一列算式得數是10,第二列算式的得數是9,第三列算式的得數是8……

從右上到左下斜著看,每個算式的后一個數都比前一個算式多1,得數比前一個算式多1。

每一個算式的前一個數減少1,后一個數就增加1,算式的得數相等。

師:同學們,今天你們的表現(xiàn)很出色,學會了整理加法算式的方法,下一節(jié)課我們將用同樣的方法來整理減法算式,好好想想該怎么做。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604907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