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讀后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地復述,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fā)揮,應(yīng)以寫“體會”為主。那么該如何才能夠?qū)懞靡黄x后感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搜集的讀后感范文,僅供參考,一起來看看吧
釣魚的啟示的讀后感篇一
文中講的是:“我”十二歲那年,在一個夏天夜晚,和父親一起去釣魚。“我”意外的釣到一條大鱸魚,但當時還沒過禁捕鱸魚期,“我”不知是放還是不放,最后“我”在父親的教育下,把大鱸魚放回了湖里。
文中父親教育兒子的話我記憶猶新:“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笔前?!道德二字說起來是很簡單,可是要實踐起來卻是不容易,身邊大大小小的事都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道德水準。難就難在沒人監(jiān)督的時候是否能堅守道德的底線,買東西時,別人多找給你錢你是否能說出來;老師批改考卷時,多給你算分了,你是否能主動找老師說出來,在別人不知情的情況下做錯了事,你是否能勇敢的承認 ……
又想起發(fā)生在身邊的一件小事:“兩個小孩正在打羽毛球,突然,羽毛球被打飛到樹上,其中一個孩子找來一張紙,墊在樹旁的長椅上,然后再站上去拿落在樹上的羽毛球——這雖然是一件不起眼的小事,但卻反映出那個小孩寶貴的文明與道德 !我心中暗自為那小孩叫好,并對他的文明行為肅然起敬!
道德這兩個字平平常常,但分量卻很重,有時,道德只是一件小事,一個小細節(jié),但卻體現(xiàn)出一個人的修養(yǎng)、素質(zhì)與道德。道德還像一個天平,這頭是利益,那頭是道德。那個夜晚,”我“如果沒有把鱸魚放回湖中,只顧自己的利益,于是,”我“的天平道德那邊就會沉下去。
道德是個簡單的”難題“,但只要受到良好的教育,那么,你就會獲得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讓我們從身邊每一件小事做起。
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并不難!
釣魚的啟示的讀后感篇二
那一天,我們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使我深受啟示》。
這篇文章講述了作者和父親去釣魚,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從而受到了啟示。
文中寫道,在距離開放捕撈鱸魚前2小時,兒子終于辛辛苦苦地釣到了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父親卻執(zhí)意讓兒子把魚放回湖中。這說明父親不為利益所動,遵守規(guī)則,教子有方。
而這篇文章給我的啟示也就是“無論在什么時候,無論有沒有人監(jiān)督你,都要遵守規(guī)則。
這使我想起了三位名人曾說過的三句話。
第一句是“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fā)覺時做什么?!薄系滤锅F。
第二句是“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鄙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
最后一句是“非常的境遇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jié)?!薄勘葋?。
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境遇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劉備說過的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p>
《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釣魚的啟示的讀后感篇三
我們學習了第四單元,我對《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很有感想。
這篇文章講作者和父親在離開放鈣魚捕撈日還剩兩小時,釣到一條大鱸魚,后來經(jīng)過思想斗爭將魚放了回去。
我對題目有感觸,《釣魚的啟示》是以文章主要內(nèi)容來寫的,把文縮小,讓人一看就清楚明白知道這篇課文寫得到底是什么故事內(nèi)容。
其中,我很敬佩父親,父親雖然也面臨著放還是不放大鱸魚的道德難題,但理智戰(zhàn)勝了貪欲,為了教育孩子,父親堅持放鱸魚,獲得了道德上的勝利。
文中的作者也令我敬佩,雖然他和父親面臨道德難題不想放魚,但也在父親的指導下放回了鱸魚,也讓人敬佩。
文中的句子“我抬頭望了一下四周,到處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睂懗隽水敃r靜,沒有人看到他們,但父親和作者在無人看到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放魚,對于他們來講,他們可以將魚帶走,反下人看到這事。
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不止一條這么大的魚,有一次,我在馬路上撿到了一元錢,當時的我,想占為已有,又想交給老師,后來經(jīng)過思想斗爭,我還是決定將這一元錢交給老師,結(jié)果我到了學校,交給了老師,才師夸獎了我。
還有一次,我遇到了這么大的“魚”。我們班同學讓我查資料幫他,事后給我東西,但后來我經(jīng)過思想斗爭,沒有幫他。
生命不可能從謊言中開出燦爛的鮮花,是呀!在父親和孩子之間,他們選擇了道德。
釣魚的啟示的讀后感篇四
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我深有感受,作者父親的話也深深地印在了我腦海中。
文中父親嚴格的教導對作者啟發(fā)很大。雖然是一條誘惑人的漂亮的大鱸魚,不過父親克服了自己留下大鱸魚的心理,為兒子樹立了一個好榜樣。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人,為了利益,而去做違反社會公德的事。
上次我在超市購買物品,一不小心,將貨架上的一些東西碰了下來,掉了個滿地。剛想彎下腰去撿,眼隨意瞟了瞟四周:沒人!我松了一口氣。想:管他呢!反正沒人看見!于是我趁沒人看見,轉(zhuǎn)過身,走了。
可讀了這篇文章后,我感到極為慚愧。假如每個人都像自己一樣,那大街上還會干凈嗎?花草樹木還會生機嗎?溪水還會清澈嗎?
今天,我讀了《釣魚的啟示》這篇文章,受益匪淺。
這篇課文主要寫:在鱸魚捕撈日的前一個夜晚,“我”守株待兔一動不動地坐在那里,終于釣上了一條又大又美的魚,父親卻讓“我”把辛辛苦苦釣來的那條來之不易的魚放回去,“我”只好不情愿的把它放了回去。開始,我并不理解父親的用意,長大后才明白原來父親是要我做個道德高尚的人。
是啊,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有一次,上《品社》課,我因借了一本好看的書,所以每時每刻都想著它。過了一會兒,我被那鮮美的魚餌吸收過去了,我悄悄向課桌望了望,“掃描”到了那本書,我手有點癢癢了,可偏偏這時,我想到了孟德斯鳩曾說過的一句名言:衡量真正的品德,上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fā)覺的時候做什么。想到這兒,我把伸出去的手又縮了回來,經(jīng)過一番思想斗爭,我覺得這樣做不好,就沒有去吃那誘惑人的魚餌。
我要做個誠實的人,不論有沒有人發(fā)覺,都要抵擋住誘惑。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98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