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對自己內(nèi)心情感的一種釋放和表達,可以使我們更好地理解和認識自己。寫讀后感時要注重書寫的邏輯和條理性,將觀點和論據(jù)有機地組織起來。接下來是幾篇讀后感的范文,希望對你的寫作有所幫助和啟發(fā)。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一
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論語》如同沙漠中的綠洲一樣,滋養(yǎng)我們的精神世界,使我們內(nèi)心平和,在炎炎夏日中收獲一絲清涼。這就是經(jīng)典的力量,它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塑造我們的性格,讓我們能更加平和地對待工作中的壓力,將壓力轉(zhuǎn)化為動力。
作為一名實習生,在公司總部機關人力資源部實習的這段時間讓我感觸良多。首先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公司快速緊張的工作節(jié)奏。從公司領導到每一個同事,都在為“振興華北”的共同目標努力奮斗,同事們雖然勞累但是充滿了信心,這信心是對公司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的信心,是對美好幸福生活的信心。
其次,讓我深感震撼的是大家在緊張的工作之余每天堅持學習。局副總經(jīng)理、華北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程文彬曾在加強總部機關作風建設會議上指出:勤于學習,學無止境。程文彬在強調(diào)對標學習和開放性學習的同時,強調(diào)“系統(tǒng)內(nèi)、部門內(nèi)要互相學習,年輕人向老同志學,老同志互相學,學習的氛圍一定要建立起來?!弊釉唬骸叭诵校赜形?guī)熝?。”公司眾多?yōu)秀的同事是我學習的榜樣,我要對標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边@就告訴大家要想辦好事情,就一定要做好準備,公司組織的“書香大講堂”、經(jīng)驗交流分享會等學習活動,雖然和大家目前的崗位工作沒有直接的聯(lián)系,“短期收益”不明顯,但日積月累,就會獲得“長期收益”。
《論語》中講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想讀好這本書,就必須學會運用這句話。在日常工作、學習中,要將學習和思考結(jié)合在一起,做一個會思考問題的員工,做一個有悟性的員工。這樣,更有利于自己的快速成長和進步。
于丹老師講到:“《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么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北M管現(xiàn)代社會競爭壓力大,但只要我們堅持閱讀經(jīng)典,并且在生活中不斷踐行“忠恕之道”,踐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最基本的做人做事準則,扎扎實實做好本職工作,熱情為大家提供幫助,提升自我,尊重他人,那么不管外界的變化多么復雜,我們都能收獲內(nèi)心的平靜和愉悅。
《論語》最讓人感動的是其所蘊含的人文情懷??鬃邮且粋€講求孝道的人。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比绻麊柎蠹沂欠裰栏改傅哪昙o,相信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脫口而出,父母總在不知不覺間老去。“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碧Γ瑥膩矶疾皇抢碛?,別找借口,也別留遺憾,放下手頭的事情,給爸媽發(fā)個短信、撥個電話,聊聊家常。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二
論語》首創(chuàng)語錄之體。漢語文章的典范性也發(fā)源于此?!墩撜Z》一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論語》共二十篇。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禮”、“義”?!墩撜Z》以記言為主,故稱語。論是論纂的意思?!墩撜Z》成于眾手,記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傳弟子,也有孔門以外的人,但以孔門弟子為主。
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墩撜Z》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辯,侃侃而談;富于變化,娓娓動人。
又善于通過神情語態(tài)的描寫,展示人物形象??鬃邮恰墩撜Z》描述的中心,“夫子風采,溢于格言”(《文心雕龍?征圣》);書中不僅有關于他的儀態(tài)舉止的靜態(tài)描寫,而且有關于他的個性氣質(zhì)的傳神刻畫。此外,圍繞孔子這一中心,《論語》還成功地刻畫了一些孔門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魯莽,顏淵的溫雅賢良,子貢的聰穎善辯,曾皙的瀟灑脫俗等等,都稱得上個性鮮明,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鬃右虿氖┙?,對于不同的對象,考慮其不同的素質(zhì)、優(yōu)點和缺點、進德修業(yè)的具體情況,給予不同的教誨。表現(xiàn)了誨人不倦的可貴精神。據(jù)《顏淵》載,同是弟子問仁,孔子有不同的回答,答顏淵“克己復禮為仁”,答仲弓“己所不欲,務施于人”,答司馬中“仁者其言也讱”。
顏淵學養(yǎng)高深,故答以“仁”學綱領,對仲弓和司馬中則答以細目。又如,同是問“聞斯行諸?”孔子答子路:“又父母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因為“由也兼人,故退之。
”答冉有:“聞斯行之?!币驗椤扒笠餐?,故進之。”這不僅是因材施教教育方法的問題,其中還飽含孔子對弟子的高度的責任心?!墩撜Z》是名列世界十大歷史名人之首的中國古代思想家孔子的門人記錄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書于戰(zhàn)國初期。因秦始皇焚書坑儒,到西漢時期僅有口頭傳授及從孔子住宅夾壁中所得的本子,計有:魯人口頭傳授的《魯論語》20篇,齊人口頭傳授的《齊論語》22篇,從孔子住宅夾壁中發(fā)現(xiàn)的《古論語》21篇。西漢末年,帝師張禹精治《論語》,并根據(jù)《魯論語》,參照《齊論語》,另成一論,稱為《張侯論》。東漢末年,鄭玄以《張侯論》為依據(jù),參考《齊論語》、《古論語》,作《論語注》,是為今本《論語》?!洱R論語》、《古論語》不久亡佚?,F(xiàn)存《論語》共20篇,492章,其中記錄孔子與弟子及時人談論之語約444章,記孔門弟子相互談論之語48章?!墩撜Z》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nèi)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為人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guī)矩、道理,這些辦法通過于丹的白語化,用許多淺顯的故事,而變得懂俗易懂,看起來很樸素的語言,但在原則中透著一些變通,更簡單的說:它告訴我們的是為人處世的原則。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我們中國人傳統(tǒng)的道德理想,《在論語》中孔子談理想時,并不認為志向越高遠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個人的內(nèi)心定力與信念。無論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實現(xiàn)所有理想的基礎,在于找到內(nèi)心的真正感受,一個人的內(nèi)心的感受永遠比他外在的業(yè)績更加重要。
我們都想要建立一個大的坐標,讓我們從自知之明去建立心靈的智慧,在我們每一天忙碌的間歇里面,給自己一點點心靈的儀式,而不至于像個人格分裂的演員一樣不敢面對自己的內(nèi)心,其實在今天這樣一個后工業(yè)文明的社會里,于丹的.論語讀后感所想傳遞出的是這樣一種溫柔的思想力量,淡定的、清明的理念,它鼓勵了我們對內(nèi)心的關照,讓我們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理想是有根的。
人們常說,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社會環(huán)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從你的朋友身上可以照見自己的影子,其實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朋友也如此,從身邊朋友的身上也可以直接的反映出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好的朋友如一本好書,他可以打開整個你的世界,讓你接觸到外面的精彩。對方是什么樣的人,你只要觀察他的社交圈子,就可以看到他自己的價值取向,朋友的好壞可以影響到你的人生。
無論是孔子的《論語》還是于丹的讀后感,都說做人的境界,君子是大家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君子的力量始于人格與內(nèi)心。如果一個人在當今的社會中,反省自己的行為,而能夠不后悔、不愧疚,要使自己做過的每件事都禁得住推敲,實在是極不容易的事情。我們無法左右外在的世界,只有讓自己的內(nèi)心選擇能力強大,明白如何取舍,一個人內(nèi)心對自己要求嚴格一點,對別人就會厚道一點,平時大家老說做人要厚道,厚道并不是窩囊,而是他可以包容和悲憫別人的過錯,可以設身處地站在別人的立場上想問題,因此只有給予才會帶給你最終的歡愉,不是說:贈人玫瑰,手有余香嘛!做人無論成功與否,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才是君子之度。做一個最好的你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讓自己成為內(nèi)心完善的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jié),它是一個循循善誘的教師,又是一個正直、坦率、寬容的友人,由它可以映射著我們的道德情操、品性修養(yǎng)的鏡子,讓我們在生活中找準自己的方向。我想無論是古賢圣人還是于丹所想表達的意義在于,以簡約的語言點出人生大道,讓后世的子孫一一去實踐,讓那種古典的精神力量在現(xiàn)代的規(guī)則下融合成為一種有效的成分,讓我們每一個人真正建立起有效率、有價值的人生,這大概就是《于丹論語讀后感》所給予我們的終極意義吧!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三
我們在高中和大學的時候都學過【論語】,但當時也只是應付考試,雖然在添鴨式的教育中我背會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等朗朗上口的句子,可自問心里對這些話的理解卻是膚淺和隨意的。今年寒假,我收到學校的禮物是李澤厚的【論語今讀】,拿到這本厚厚的書,我心里一陣竊喜,因為這正是我想讀的書!
古人說,半部【論語】治天下,平凡的我雖然從不需要考慮“治天下”的大事,但是對【論語】的魅力卻十分向往,而且書中講自身的修養(yǎng)的名言警句比比皆是,所以閑暇之余,我總一愛一背幾則論語,慢慢咀嚼其中蘊涵的道理。李澤厚先生的這本【論語今讀】視點獨特,是自已心中所理解的孔子思想,對我有很大的啟發(fā)。
凱開書,第一章“學而第一”熟悉的句子映入了我的眼簾。但是李澤厚先生的解讀遠遠比我的理解深刻的多。對我熟悉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作者談到與西方“罪感文化”、日本“恥感文化”相比較,以儒學為骨干的中國文化的一精一神是“樂感文化””?!皹犯形幕钡年P鍵在于它的“一個世界”(即此世間)的設定,即不談論、不構(gòu)想超越此世間的形上世界(哲學)或天堂地獄(宗教)。它具體呈現(xiàn)為“實用理一性一”(思維方式或理論習慣)和“情感本體”(以此為生活真諦或人生歸宿,或日天地境界,即道德之上的準宗教體驗)。“樂感文化”“實用理一性一”乃華夏傳統(tǒng)的一精一神核心。為講明這“樂”,李先生還引申了陶淵明思念朋友的詩,以體現(xiàn)真正友誼情感的快樂。
玖【論語今讀】對于我的教育教學工作也有很大的啟發(fā)。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保鬃诱f:“不刺激便不能啟發(fā),不疑慮便沒有發(fā)現(xiàn)。指出桌子一個角,不知道還有另外三個角,我也就不再說了?!保?。
孔子的啟發(fā)誘導教學方法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實施啟發(fā)誘導教學方法必須抓住合適的時機、把握好“度”;二是實施啟發(fā)誘導教學方法必須明確要求、觸類旁通。
“憤”是學生經(jīng)過思考理解了教學內(nèi)容中的部分意思,但又未能徹底弄明白而產(chǎn)生著急的心情;“悱”則是學生經(jīng)過思考想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出來時,卻又找不到恰當?shù)难哉Z來說清楚自己的意思因而十分著急的情形。以前我們在教學時往往在學生“憤”與“悱”的時候,不是點撥,讓學生去悟。而是著急于學生吞吞吐吐的話語,替學生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如果學生處于“憤”與“悱”的狀態(tài)時,教師先給學生講解課文和點撥學生表達。針對那些“似懂非懂、似會非會”的東西因勢利導、啟發(fā)點撥,才能夠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一性一和積極一性一,使學生迫切地希望通過主動學習來掌握它。
就這樣由自己喜歡的孔子及弟子的言論到李澤厚先生解讀,通過先生的指引,我深入論語的一精一髓和意境之中,連帶著發(fā)掘自己意識深處的文化皈依與人生目標。,感覺【論語今讀】就是這樣的一本好書,讀它的過程,也就是同先生交心談心的過程,先生以其敏銳的視角、淵博的知識與沉重的人生經(jīng)歷,給我們閱讀論語,審視自我,打開了一扇美麗的窗戶,因此,這本書我讀得很慢,邊讀邊思考邊學習,感覺對論語的理解越來越多了。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四
說了這么多,不舉例子就全是空談。所以下面我就舉一些例子來說明我讀論語的一些原則和方法。
《論語》中記載孔子評詩經(jīng),“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論語》為政第二)。如果要問我,讀了《論語》,如何用簡短的話概括一下讀到了什么呢?我覺得,我讀到的`是:如何做人。如再加幾個以說得詳細些,那就是:中庸之道。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五
現(xiàn)代的社會里,處處都應存在著誠信。對于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對于一個企業(yè)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yè)之本。對于每個公民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身之本。
假期里,我又一次捧起《論語》這本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在這本經(jīng)典著作里,蘊含著古代燦爛的文化歷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華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處在21世紀的新社會,《論語》仍在文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著人民朝著未來、文明,跨步前進。
《論語》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最讓我刻苦銘心。從中,可見孔子對誠信的重視。在孔子看來,誠信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范疇,取得人們的信任比什么事都要重要。
“一個月包退,兩個月包換,終身維修。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訂購吧!”在許多電視頻道中,經(jīng)??吹竭@排山倒海的場面,聽到這聲嘶力竭的呼喊的電視購物廣告。多功能手機,褪黑儀,增高鞋,這一個個廣告里的產(chǎn)品難道真的擁有那神奇的魔力嗎?其實不然。在前幾個星期,新聞里就揭開了電視廣告背后的神秘面紗。主持人帶著。
大家,一齊總結(jié)了電視廣告的種種特點,拍攝電視廣告的招招秘訣。其中主持人舉出了一個典型事例。廣告里介紹的一個號稱“排毒基”的洗腳盆,聲稱只要你把腳放進去,并撒上一點鹽,就可以把你體內(nèi)各個部位的毒素統(tǒng)統(tǒng)地排出來。從電視屏幕上,觀眾分明親眼目睹了那黑黃相間的毒素排出來。然而,買回洗腳盆的消費者發(fā)現(xiàn),不只是放腳,即使放其他的物品,這水還是會變得渾濁不堪??磥?,這毒素根本不是人體里排放出來的。記者通過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原來,洗腳水變色是由于洗腳盆里能量泵中的電極和溶于水后的精鹽發(fā)生電解反應所產(chǎn)生的。
無論是在生活、社會的哪一個角落,都應保留著最為珍貴的誠信,才能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失去誠信,就相當于一個健全的人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一只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對翅膀。沒有了誠信,宏偉的企業(yè)項目將面臨失?。]有了誠信,人與人之間將不再存在著由信任搭建起的橋梁!沒有了誠信,世界將充滿著灰暗與欺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边@《論語》中的名言,教給我們:誠信,是我們的為人之本!是世間最美好的道德品質(zhì)!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六
每當清晨時分,聽到略帶稚嫩卻認真嚴肅的瑯瑯書聲,那一句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這些耳熟能詳?shù)拿?,帶給我的,是對成長的感悟。
這些名句,出自儒家經(jīng)典——《論語》。記得很小的時候,就經(jīng)常捧著一本拼音版的《論語》,但那時我只是一只還沒有飛翔過的小鳥,自然體會不到其中的含義,只當它為簡單的消遣,咿咿呀呀,自得其樂。
逐漸的我開始懂事了,在小學二年級時,學校要求誦讀《論語》,當再次捧起這本經(jīng)典品讀時,我仿佛懂了些什么。學校發(fā)放的《論語》大部分是關于學習的,而經(jīng)歷了幾年學習生活的我,已經(jīng)是一只開始嘗試飛翔的小鳥了?!白釉唬骸畬W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它啟發(fā)我熱愛學習,加強自律?!白釉唬骸疁毓识?,可以為師矣?!备嬖V我學習需要時常復習……這些句子伴隨著我走過將近七年的學習生活,教會我如何學習,激勵著我努力學習,而它們還將繼續(xù)伴隨著我走過以后的學習生活。
五年級時,我買了一本節(jié)選版的《論語》。而此時,我已經(jīng)在父母的呵護下逐漸長大,成長為一只能夠飛翔的小鳥了,對父母的呵護不屑一顧,漸漸地無視父母對我的愛,正是《論語》,激起了我對孝的領悟。“孟武伯問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备嬖V我要為父母的健康擔憂;“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啟示我需要用心孝順父母……它們教會了我“孝”字的含義,這將使我時刻不忘孝敬父母,不忘父母生育、養(yǎng)育之恩,時刻對父母心存感激。
到了初中,我讀到了更多《論語》中的佳句。這時的我已經(jīng)成為能夠獨立飛翔的小鳥了,能夠獨立學習,懂得孝敬父母。但我也將開始面對社會,這時,《論語》中的佳句教會我如何做人。“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告訴我人生要有理想、有目標,并要為之努力、永不放棄。“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笔刮叶昧恕八 钡暮x,讓我學會推己及人……這些句子教會了我如何與人相處,如何做人,將來如何在社會上立足,這對將要接觸社會的我,如同地圖,幫我指點迷津。它們將伴隨我一生,讓我時刻記住如何做人,如何活得精彩。
從牙牙學語開始,《論語》伴我走過了近十年的時光,我漸漸長大,它不斷帶給我嶄新的思想,使我在學習中游刃有余,教給我做人做事的道理,使我一生受用不盡。我將繼續(xù)用心品讀,相信在我不同的人生階段它會帶給我更多的人生感悟。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七
十幾年前,在一次外出學習活動中聽到一位講課專家教授說想要用兩年的時間研讀《論語》,內(nèi)心就有著一種說不清的感慨。疑惑她要用兩年這么長的時間研讀這么短的《論語》,需要那么長時間嗎?因為好奇,帶著疑惑,從那時起我也開始真正意義上去接觸《論語》,走近《論語》。各種版本的和《論語》相關的著作我見到就買。這些年下來,也讀了一些,如《孔子傳》、《論語全書》、《孔子的智慧》、《親愛的孔子老師》、《孔子如來》、《孔子家語》、《孔子傳》等。越讀就越覺得用兩年讀《論語》太短了,根本就不夠。因為,《論語》值得所有的人讀一輩子。
《論語今讀》,這是我第三遍讀這本書了。作者李澤厚,著名哲學家,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巴黎國際哲學院院士、美國科羅拉多學院榮譽人文學博士,德國圖賓根大學、美國密歇根大學、威斯康星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主要從事中國近代思想史和哲學、美學研究。此書逐章翻譯《論語》,以原文、譯文、注解和評論、札記和解說的形式出現(xiàn),引證近人著述。注釋精簡,非常易于理解原文,因為李老是當代人,有了馬哲這個利器,將仁、孝等玄之又玄的概念從人類發(fā)展和心理角度進行分析,有理有據(jù).但此書是從哲學的角度來寫的,半是儒學半哲學,書又特別厚,讀起來覺得有點深奧有點枯燥,這也是我讀了幾遍的原因之一。
給《論語》作注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各家的理解也各不相同,甚至是大相徑庭。為了有一個學習《論語》的更高起點,也為了尋找研讀《論語》的方便法門,當初我在書店恰好看到了李澤厚先生的這本書《論語今讀》,之所以選擇這本書來讀,是因為大學讀書的時候了解李澤厚先生是國內(nèi)對美學深有研究的大家。因此推斷他應該對《論語》另有領悟。讀罷,感覺確實是別有一番見解。覺得李老和孔子都是可愛的老頭.,但不知道是自己理解能力有限有些地方又感覺李老先生對《論語》的理解有些觀點也是值得商榷的,不過李老的見地無疑深深地啟發(fā)了我,他引領我從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學習傳統(tǒng)的文化,也讓我對《論語》有了新的了解。
長期以來我感受到情感是人生的重要部分,很多人生的問題和困惑皆源自于感情。我曾試圖在這部《論語今讀》中找到孔子對情感、對愛情、對婚姻的看法。遺憾的是閱讀過那么多和《論語》有關的作品,孔子與學生的交流盡管涉及的范圍很廣,《論語》的思想涵蓋了做人、處世、讀書、學習、為政、實踐等方方面面,唯獨不見孔子在這些方面留下那怕是片言只語。想必關于愛情的教育也是孔子的一個難題?或是當時教育不敢深入的一個問題?但是,閱讀本書的過程,我再一次深刻地感受到作為老師的孔子,是那么的活靈活現(xiàn),他重情重義、知書達理、和藹可親,甚至也有牢騷、憤懣,還有些孩子氣。他的學生也是個性鮮明,各懷才藝。真的感動于這種師生的關系,感動于先人傳給我們的儒家精髓。未曾讀《論語》時,不知道古代文化對我們今人生活的影響。原來我們的骨子里、血肉里早已滲入了先人的精神,先人的神韻。
我認為研讀《論語》在某種意義上就是在尋根,在找尋我們的精神家園。這就是我再讀李澤厚先生《論語今讀》的感受。我準備用一輩子而不是兩年來研讀《論語》,并能運用一二,我要有自己的獨特的理解。我堅信:讀《論語》,貴親從人生事實上體會,不貴多與其他書籍上牽說。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八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獲肯定不少,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后感了?,F(xiàn)在你是否對讀后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論語今讀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拜讀過李澤厚先生的《論語今讀》后,內(nèi)心激動,覺得此書與其他同類書籍相比,觀察《論語》的角度以及其提出的很多有關《論語》的觀點都是十分獨特新穎而實用的,讓我對《論語》有了一番新的體會??偟膩碚f,《論語今讀》主要通過以下這兩方面來解構(gòu)《論語》,即以《論語》為代表的儒學的“半宗教”性質(zhì)與“半哲學”性質(zhì)。說它是“半宗教”,主要緣于其雅俗共賞的普遍性、對其他宗教的包容性及“終極關懷”的宗教品格,在《論語今讀》中,李澤厚先生更是稱,“儒學和孔子的《論語》倒有些像西方基督教的《圣經(jīng)》一書了”,“它是沒有人格神、沒有魔法奇跡的半宗教”;而說它是“半哲學”,則因為雖然儒學不重思辨體系和邏輯構(gòu)造,但其中孔子對其學生問題的回答中處處反映了一種深沉的理性思索,是對理性和理性范疇的探求、論證和發(fā)現(xiàn)?!罢驗槭强坷硇?、哲學而不靠奇跡、信仰來指引人們,所以孔子畢竟不是耶穌,《論語》并非《圣經(jīng)》。也正因為不是空中樓閣或紙上談兵,而要求并已經(jīng)在廣大人們生活中直接起現(xiàn)實作用,所以孔子不是柏拉圖,《論語》也不是《理想國》?!崩顫珊裣壬倪@句話也許正是其所試圖闡述的觀點所在。
然而,細品《論語今讀》后,發(fā)現(xiàn)它所帶給我的啟示,絕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上,作者在里面所提出的很多觀點,不僅向我呈現(xiàn)了《論語》的一副全新的面貌,讓我開始摒棄以往對《論語》的不合理的偏見,試圖重新辯證地去看待《論語》,而且給我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的塑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我發(fā)現(xiàn),《論語》不再是高高在上、不可觸及的圣賢之言,它與我們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是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在此,我將從不同方面細論我讀《論語》及《論語今讀》時所得的體會。
對于求知,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亦即,學習而不思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危險。就我的理解而言,此處的“學”應指掌握生活中事物運行的規(guī)律,它既囊括了我們課堂上學習到的物理、化學、音樂等科目的知識,也包括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所聆聽到的教誨。由于經(jīng)過長期實踐的證明,它總是具有正確性與客觀性。因此,“學而不思則罔”里的“學”是屬于理性范疇的。反觀“思”,思考,應指個人的對生活中事物的思考,與“學”相反,它是主觀而感性的,雖然它未必總是正確,但因為它是由每一個個體獨自進行的,因此它獨特并且真實可感,對個體的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無可替代的作用。
光學習而不思考,則相當于盲目地接受知識。不經(jīng)過自己的一番考量,別人說它對,你就認為它對,別人說它錯,你就認為它錯,這樣所學習回來的知識,是不會在腦海里停留多久或是對人造成多大影響的,因為它來自于表面的記憶而非深刻的理解,換句話說,學了就是白學,所以即使學習了,人還是會迷惘。思考而不學習,就好像在一片茫茫大海中航行,由于缺乏方向,“思考”這艘大船是會迷路的,它有可能向任何一個方向前進,卻對前方的風暴暗礁毫不知情,所以是十分危險的,要趨吉避兇,踏上正途,只能靠“學習”來當這艘大船指南針。而在《論語今讀》中,李澤厚先生引用了康德的一句話來闡述這種有關學習和思考的求知觀:“感性無知性則盲,知性無感性則空”,的確如此。
對于交友,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論語今讀》里的解釋是,晏平仲很善于與人交朋友,雖然交往很久,仍然保持恭敬?!敖煌芫茫匀槐3止Ь础?,這里說的該是如何拿捏與朋友之間的距離的問題。其實只要細看,可以發(fā)現(xiàn),我們在保持與朋友間的關系時所遇到的問題,歸根究底似乎都總是“距離”的問題,太親近反而剎那間反目成仇,太疏遠又逐漸關系全失。難怪在香港著名作詞人林夕也在他《原來你非不快樂》一書的《一件睡衣的污垢》這篇文章中寫道:“拿捏與人之間的距離,比炒股更接近藝術(shù)?!?/p>
對于生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不知道生又談何死,細想這一句話,覺得似乎看到孔子在對他的弟子說,與其一味掏空腦袋去研究死,還不如不把眼光放在生著的現(xiàn)世上,想想該如何去“生”不是比去想什么是“死”更有意義得多?還活在花季雨季當中,卻把時間花在去思考“死”的問題上,是不是有點杞人憂天兼且浪費光陰了?畢竟,“生”是實在的'、處于眼前的,而“死”卻虛無飄渺遙遠得很,至少對于我們這些身強力壯的祖國的花朵而言是這樣。因此在孔子的這一句話中,我所看到的是儒學思想所強調(diào)的現(xiàn)世意義,它鼓勵人們活在當下,做好每一刻的自己,而不要沉迷于假大空的無意義的猜想當中。從這個方面理解的話,孔子的這句話是積極的、正面的,然而問題的關鍵在于,“死”真的僅僅是假大空的無意義的猜想嗎?仔細思量,恐怕不是。放眼塵世,有多少人臨終閉眼的一刻是完全不帶一絲遺憾的?他們或許心愿未了,或許心結(jié)未解,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二,一是“死”來得太突然,生命的意外終結(jié)使人來不及去了卻心頭的孽就不得不含恨而終,二是在“死”這個終結(jié)點前的長長的生命坐標上,人們不愿意花一分一秒來思考“死”這個問題,而等到白發(fā)蒼蒼,再也動不了的時候,才驚覺自己還有余愿未了,余結(jié)未解,才怨恨時間太匆匆,而這些愿啊、結(jié)啊,又有多少是簡單到可以完滿終結(jié)于人生舞臺上布幕落下的短短一瞬間?因著這,大部分人撤手人寰的時候,心里頭還是不踏實、不平靜的。要盡量避免這種情況的發(fā)生,在活得好好的時候是不是有必要去想想“死”的問題從而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未知生焉知死,倒過來說,未知死焉知生似乎更加正確。以上是自己對《論語今讀》一點粗淺的體會和見解。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九
這學期開始,我們復習背誦聞名中外的《論語》。這次我以本書中的人物為線索,再次和學生們一起梳理這本書。
還記得暑假里,每每心情煩躁,便提筆書寫《論語》。看著一個個字符從筆下流出,莫名地心安。對于我來說,這是繼李子柒視頻之后,又一部心靈“治愈系”作品。我在這部書中認識了一個率性、明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孔子,一個多才多藝、誨人不倦的孔子,一個懂得生活樂趣的孔子。我更喜歡孔子的直言不諱:“道不行,乖桴浮于?!保@是一種怎樣自由灑脫的精神。是啊,世界這么大,我想去看看!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边@里講的是如何調(diào)和“學”和“思”的矛盾。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我對這個問題有相對深入的理解。只學而不思,不易發(fā)現(xiàn)別人的錯誤,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就像讀《論語》,刷刷幾下讀完,即使過目不忘,學到的也是別人的東西。思而不學,則會進展緩慢,當然,也有可能容易鉆進牛角尖出不來。這時如果能夠參考一下以往人們對同一問題的看法,則很可能會有豁然開朗的感覺。所以,孔子告訴我們,在學習中定要把握好“學”和“思”。
這時,我自然地想到了曾子說的一句話: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我一天中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辦事夠不夠盡心呢?與朋友交往夠不夠誠實呢?老師教的知識夠不夠熟練呢?背誦著這句話中,我想到了自己。我總是立志要每日寫隨筆,卻總是虎頭蛇尾,真是慚愧。以后,我一定要堅持下去,也要像曾子說的那樣每日反省,努力遇到更好的自己。我還要繼續(xù)誦讀《論語》,牢記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繼承我們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傳統(tǒng)。
“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边@是《論語》中給我感觸最深的兩則。前一則是說幾個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當老師的人;后一則告訴我們敏捷而努力地學習,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為恥。這兩句話雖然出自兩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仍可指引我們?nèi)绾沃t虛為人,如何做學問?!叭诵校赜形?guī)熝??!边@句話明確告訴我們:能者為師。在我們?nèi)粘I钪?,每天都要接觸的人很多,而每個人都有一定的優(yōu)點,值得我們?nèi)W習,亦可成為我們良師益友。就說我們辦公室吧。在這個近40人的大家庭里,就有籃球上的猛將、繪畫巧匠、書法好手、作文大師……多向我們身邊的榜樣學習,慢慢地自己也會優(yōu)秀起來。即使優(yōu)秀如組長,遇到電腦上的事情也向年輕人詢問,但是正是這樣的“不恥下問”而造就了更優(yōu)秀的人。
感謝《論語》,讓我靜以修身。未來可期,我們一起努力。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十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有一次,子路問孔子:“如果我有一個好主意,該不該馬上實行呢?(聞斯行諸)”孔子說:“有父母兄長在世,應該先問問他們?!比接幸矄柕溃骸奥勊剐兄T?”孔子卻給他肯定的回答:“聞斯行之!”公西華好奇,問孔子為什么給了他倆不一樣的答案,孔子說:“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所以我給他打氣。子路好勝,我要給他潑點冷水(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p>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十一
《論語》有很多切實可行的東西,比如教人如何交友。
人的一生中,很多時候是因緣而聚,緣盡即散。
聚聚散散,身不由己。
所以,交朋友往往是被動的,沒有選擇的余地,這是很可惜的事實。
人生無法選擇父母,無法選擇生辰八字,無法選擇種族、國家、文化傳統(tǒng),無法選擇成長的經(jīng)驗。
如果連朋友也無法選擇,那么這一生剩下能選擇的實在很有限了。
人的價值在于以某種方式突破限制,突破的程度越高,自主性也就越強。
人生有許多無奈,但所有的無奈都比不上與和諧生存相去甚遠。
交朋友要化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且不要對朋友存有太多的幻想,不要渴望一定要結(jié)識到高度合乎理想、心曲完全相通的朋友。
朋友少一些不要緊,尋覓不到完美無缺的朋友也不要緊,要緊的是相知投契、和諧相處。
讀《論語》后,不免捫心自問,人的一生的目標是什么?我想,就是對自己的一種交代。
交代什么呢?那就是我一旦覺悟自己是一個人,可以作出有限的選擇之后,我就要去辨明我的選擇應該往哪里發(fā)展。
自我選擇來自于了解自我,認識自我,必須考慮人類共同的追求途徑——真、善、美,以及個人特別的途徑——志向與興趣。
我覺得,應該把這兩者結(jié)合起來,努力在人的一生里既滿足自己的志向和興趣,又能夠接近人類共同的價值取向。
具體說來,就是努力追求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充分實現(xiàn),而不是因為自己的存在,讓彼此的關系變得更復雜,更混亂。
故此,人只要活著,就有一個內(nèi)在的使命,這使得他在世間任何地方都不會覺得很委屈、很貧困、很失意。
其實,外在的世界所借以判斷的名利權(quán)位,種種所謂得意或失意的價值判斷,對于內(nèi)在自我的實現(xiàn)都沒有必然性。
人活在兩個世界里,一個是社會意義上的,這差不多是命定的、必然的、難以選擇的。
人生在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世界——內(nèi)心世界。
所謂向善,當然不是抽象的虛無的,而要放在人與人的具體社會關系中來衡量。
所以,儒家思想還是入世的,關懷人世的,是以人作為中心來思考的。
讀《論語》,批判地領悟儒教思想,也會產(chǎn)生一種使命感,自覺有一種責任,努力想要使自己的存在而惠及身邊的人。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十二
《論語》中反復出現(xiàn)的“君子”,可說是孔子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種典范?!墩撜Z》中孔子對“君子”的界定,以比較具體的道德規(guī)范充實了“君子”的內(nèi)涵,形成一個完整的“君子”理論體系,即:“君子”的修進之道、“君子”的特質(zhì),從而反映出孔子思想體系中的“君子”觀。
在《論語先進》篇,子曰:“德行:顏淵,h子q,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薄5滦?、言語、政事、文學被后世譽為孔氏四門,孔子認為君子應盡可能地修身礪己,在這四科中求得精進。
對于君子之道,孔子在《論語》中屢有提及。子曰:“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述而》)這是對君子人格系統(tǒng)多方面、多層次的界定。子謂子產(chǎn):“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長》)孔子在評論子產(chǎn)時說他有四種德行:“行為態(tài)度謙遜、莊重;侍奉君長嚴肅、尊敬;撫養(yǎng)百姓有恩惠;役使百姓合理而適當?!痹友栽?“君子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進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本幼⒅厝菝?端正態(tài)度,注意談吐。(《泰伯》)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憲問》)智、仁、勇是所謂“三達德”,既是道德,又是傳統(tǒng)的文化積淀。
與孔子的一貫主張相同,為君子之道,依然注重自身的內(nèi)在條件。在孔子看來,君子應是仁、智、勇的統(tǒng)一體。“三戒”、“三畏”、“九思”、“三變”,君子時刻在自警;不憂、不惑、不懼,態(tài)度恭敬,對君主尊敬、對人民恩惠。這些對君子道德修養(yǎng)的“定量”規(guī)定,反映了孔子對君子之德的嚴格要求和多方贊美。
為明確君子的特質(zhì),《論語》中一度將君子與小人并提??鬃诱J為,區(qū)分君子與小人的關鍵是道德。君子道德品質(zhì)高尚,小人道德品質(zhì)低劣。君子以義為先,見義忘利;小人以利為本,見利忘義。君子為人處世以仁為本,依禮而動;小人為人處世棄仁忘義,違禮而行。君子追求真理,尋求善道;小人追求享受,尋求私利。君子崇尚道德,為政以德;小人推崇武力,為政以刑。君子和小人在性格、好惡、器量、作風、思想、行為等方面都是相背的,在道德修養(yǎng)上彼此對立不同。然而,正是在這種比對中,二者的形象更加鮮明,也使得孔子界定的“君子”更加豐滿。
表示治理事務,是對做官者的通用稱呼;下面的“口”字表示發(fā)布命令?!熬敝饕菍ι鐣匚桓叩馁F族的稱號,有時也指國家元首?!熬印焙戏Q,多是對貴族的專有稱號。而《論語》中的“君子”一詞已經(jīng)突破身份、地位的高貴而增加了道德品質(zhì)的內(nèi)涵,孔子繼承和發(fā)展了前代以來“君子”與道德品行有關聯(lián)這一點,第一次從大到安邦治國,小到修身養(yǎng)性,全面具體地闡釋了“君子”的內(nèi)涵?!墩撜Z》通俗而多方面地闡釋了“君子”的為人處世之道及其道德評判標準,多視角、多層次地探討了“君子”應具有的內(nèi)在人格和外在表現(xiàn)。
孔子從內(nèi)、外兩方面對君子作了界定,對內(nèi),即自身修養(yǎng);對外,即立身行事。自身修養(yǎng)方面“,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質(zhì)”指人的內(nèi)在品格“,文”指人的外在儀表。在立身行事方面,孔子認為君子應“以合宜為原則,以禮節(jié)實行它,用謙遜的言語說出它,用誠實的態(tài)度完成它”。
(一)君子在家如何侍奉父母和對待兄弟??鬃诱J為要實現(xiàn)治國平天下的宏愿,就必須從治家開始,治家如治國,治國如治家,治國治家一體??鬃诱J為對待父母要孝,不違背父母意愿,“父母在不遠行“。對兄弟要悌,對兄要聽其言,要像對待父母一樣對待兄長;對弟要憐愛和關心,幫助其健康成長,要和兄弟和睦相處。
(二)君子為政。孔子認為君子應以德教化百姓,為政以德。統(tǒng)治者應該明白治國之道是非常重要的,不能隨心所欲,不要亂開戰(zhàn)事和濫用民力,要愛護老百姓,提倡節(jié)儉,減輕賦稅和徭役,使老百姓能休養(yǎng)生息。.治理老百姓不能只用政治和刑法,用道德加禮法才是治國的根本之道。
(三)君子在外如何交友。
1.孔子認為“益者三友,損者三友”。認為做人應該做到“溫、良、恭、儉、讓”。3.君子之交,重的是義氣和情誼,有高尚德行和節(jié)操的人,才能贊揚人和批評人,他們知道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什么不是我們該擁有的。另外,孔子認為君子應“敏于行,訥于言”。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十三
孔子雖然已經(jīng)去世了兩千多年了,但是他的話語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來說仍然是耳熟能詳,這些話仍然在影響這我們,指導著我們。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以君子乎?”孔子教導我們要做一個君子,要愛學習,樂交友,做有修養(yǎng)的人?,F(xiàn)在人們依然保持這種追求,要做一個德才兼?zhèn)淙烁窀呱械娜恕?/p>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弊釉弧皩W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笨鬃佑米约旱慕?jīng)歷來教導我們,要循循漸進,終身學習,還告訴我們學思結(jié)合的重要性,短短的三十八個字,孔子敘述了自己的一生,這三十八個字成為多數(shù)人都要達到的為之奮斗的人生理想。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弊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笨鬃咏虒覀儯斦x和財富發(fā)生沖突時,要堅守道義正義。君子不是不愛財,但要通過正當?shù)氖侄蝸慝@取?,F(xiàn)在,有多少人因為貪污受賄而被判刑,他們之中不乏都是一些大官員,他們雖說,學識淵博,單絕對不是君子。
我知道孔子頗有盛名,但在學了《論語》中的一點兒之后,我才正真意識到孔子的偉大,他絕對擔的起圣人的稱號。正因為有孔子他們這樣的人存在,我們才能被稱為“禮儀之邦”之一,我們的民族得以延續(xù)才有了文化紐帶?!墩撜Z》這本書的語句已經(jīng)融入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血脈,那一串串話語早已成了了我們每個中國人的性格基因。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十四
人生之道。
而心靈之道則凈化了我的思想,讓“仁者不優(yōu),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的道理。
每個人固有自己的思想,哪怕一個人在人生十字路口分辨是非,做出判斷時,思想?yún)s也能產(chǎn)生分歧。這完全是因為內(nèi)心不夠強大。做到內(nèi)心強大,是要將輕于身外之物看輕。太在乎得與失的人,被孔子斥為“鄙夫”。鄙夫,意義幾乎與小人同等,就是不上臺面鄙陋的人??鬃诱f,像這樣的小人,他能謀劃國家大事嗎?不能。這樣的人在沒有得到利益時抱怨著不能得到;而在得到后又恐怕這利益會失去。既然害怕會失去,那么,如此的鄙夫則將不擇手段維護利益,往自己臉上抹這不應該抹的“金”。
這種怨得而患失的人,絕不可能擁有開闊的心胸,決不會有坦然的心境,更不用說擁有真正的勇氣。
說到“心靈之道”當然得談到心態(tài)。
子曾經(jīng)曰過,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我認為是說小人驕傲,是炫耀他外在的成就;而君子之驕,則是驕傲內(nèi)心的風骨。君子因為有心態(tài)的平和、安定和勇敢,他的安詳舒泰則是由內(nèi)而外的自然流露。小人表現(xiàn)得則是故作姿態(tài),在眾人面前搔首弄姿,嘩眾取寵,故作玄虛,實際在人們的心中,他所做的一切沒有任何意義,完全是驕矜傲人的脾氣,因為小人的內(nèi)心多的是一股躁氣,多的是一股傲氣,所以他們的氣度上便理所當然少了一份安閑,少了一份修養(yǎng)。
一種平和、安詳?shù)男膽B(tài),不論是對學習,還是對生活,都會有推波助瀾一樣的影響。而此種心態(tài),又是從平時篤定、從容的氣勢可以養(yǎng)成的。
《論語》提倡“坦蕩蕩”的心境。這種心境和胸懷,既可以彌補你先天的遺憾,又可以彌補你后天的過失……這種心境,就像孔夫子所說,它其實隱藏在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的,若即若離,只是需要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而已。但是,就是因為心境與心態(tài)的不同,所以心態(tài)會在心境的誘惑迷離下改變本性,使自己墜入深谷,再不能從萬谷深淵中迭起,縱而使自己誤入歧途。心境是一種動力,實際上是虛幻的,當人在傷心時,產(chǎn)生幻境,使心靈得到一絲安慰。這確實是甜美的,可有的人想入非非,虛度光陰,以為這種心境會成為現(xiàn)態(tài)。不知不覺中,心態(tài)也會尾隨心境而變化,養(yǎng)成惰、軟、幻、怨的性格。
正確的心態(tài)會使我們的生活飽滿充盈,讓我們歡欣,讓我們的生命擁有最大的效率,讓你的每天進行著新的輪回,并把這種心態(tài)與歡欣向他人疏導。
回到《論語》的角度,《論語》帶給我們的,永遠是一個人生動態(tài)系的哲理,一個新鮮脫俗的至理傳奇!我們不可以斷章取義,不可以僵死的理解《論語》的含義,因為她本來就是一本活的典教,其中的含義是通過人一生的經(jīng)驗總結(jié)而來的。
這些古代圣賢的思想,在你的大腦中運轉(zhuǎn)時,在你的血液里流動時,我們深深地知道,并肯定:你正確的心境與歡欣的心態(tài)就是對古代圣賢的肯定和無限的敬仰!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十五
《論語》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所記錄孔子的思想對于教學非常重要。難怪有前賢說:“半部《論語》治天下”。作為教師,出于職業(yè)的敏感,我對學習方面的內(nèi)容尤其感興趣,讀后更是感觸頗多。
孔子以他的親身經(jīng)歷用簡潔的語言闡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隨心所欲,不逾矩?!庇帧俺劦?,夕死可矣?!彪S著年齡的增長和知識不斷創(chuàng)新,思想越來越成熟。又如他自己所言“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直到晚年,還是“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他博學多能,仍堅持終身學習,不愧為其弟子之師表。他的弟子評價他“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笨梢娝墙K生學習的楷模,這就是我們要向孔子汲取的精華之一。
俗話說:“盡信書不如無書?!笨墒俏覀兊拇蠖鄬W生仍然有這樣的通病,缺乏大膽地創(chuàng)新。孔子倡導“當仁不讓于師?!薄皩W,思,行?!薄皩W無長師。”“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不如今。”可見他是如此大度,寄希望于他的學生向他的挑戰(zhàn),超越他。有一次子夏與孔子討論對《詩》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幾句的理解,孔子說了“繪事后素”,而子夏則說出了自己的感悟“禮后乎”,孔子認為子夏的見解有獨到之處,對自己也有很大的啟發(fā),便贊揚道:“起予者商也?!贝擞涊d說明,孔子總是與學生一起相互切磋,讓他們自由地發(fā)表各自的不同見解。這種以討論為主的教學形式體現(xiàn)了師生平等的教學民主精神,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使他們能生動活潑地、主動地學習,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習慣和積極主動的創(chuàng)造精神。而且,孔子還善于營造平等、融洽、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
他淡化師生年齡差異,老師與學生平起平坐,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并且能激發(fā)學生的發(fā)言興趣,營造平和寬松的討論氛圍?!蹲勇贰⒃?、冉有、公西華侍坐》一文中,他絲毫沒有老師的架子,而是坐在學生中間,與他們共同探討問題。“以吾一日長乎爾,毋吾以也。”努力打消學生的心理顧慮,消除學生在老師面前的拘謹,積極鼓勵他們能夠暢所欲言。然后首先說:“居則曰:不吾知也。如或知爾,則何以哉?!币痪湓捑图て鹆藢W生發(fā)言的積極性,從而創(chuàng)設了談話情境。子路“率爾而對”,“夫子哂之”,曾皙后來問起,孔子說“為國以禮,其言不讓,是故哂之”,子路說話一點都不謙虛,孔子雖然不滿意,但是沒有立即批評他,只是是微微一“哂”,既不讓子路難堪,又小小地挫了一下他的銳氣,可謂處理得恰到好處。而如今我們正在苦苦追求創(chuàng)設的平等、融洽、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居然早已被兩千年前的孔子超前實現(xiàn),真不愧為一代圣人。
孔子對學生的教誨不是盲目性的,灌輸式的。而是堅持“因材施教”的理念,根據(jù)學生不同的思想、個性、特長進行有針對性的不同的教育,做到因勢利導,避免一刀切。正因為孔子實施了“以人為本”的因材施教,他的三千弟子中才會出現(xiàn)“七十二賢人”,真可謂是人才輩出,怎不叫兩千多年后的我們汗顏?孔子首先提出:“有教無類”的方針,說出了“有教無類”的至理名言??鬃铀綄W的規(guī)模最大,存在了四十多年,三千弟子來自齊、魯、宋、衛(wèi)、秦、晉、吳、楚等諸侯國,地區(qū)廣泛,學生出身五花八門,成份各異。
《論語》第一章《學而》第一中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闭驹诂F(xiàn)代教育者的角度,讀著論語,參照自己,認真反思,孔子留給我們的智慧遠遠不止這些,他的許多教育理論和方法,仍然是當今廣大教育工作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此時,工作累,家務忙,活動多,怎一個累字了得?這些借口都顯得如此蒼白。靜靜地讀《論語》箴言,品人生真諦,不斷反省自己,細細地欣賞教育之河中激起的朵朵浪花,去采摘教育之樹結(jié)出的豐碩之果。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十六
這個假期我讀了一本非常好的書:《論語》。國學大師錢穆曾說過:《論語》應該是一部中國人,人人必讀的書。這樣的書,肯定含有有無限的智慧。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和弟子言行的書。全書二十篇,四百九十二童,是我國首個語錄體散文。其書比較忠實地記述了孔引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墩撜Z》作為孔子及門人的言行集,內(nèi)容十分廣泛多半涉及人類社會生活問題,對中華民族的心理素質(zhì)及道德行為起到過重大影響。直到近化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中,直到近代新文化運動之前,約在兩千多年的歷史,一直是中國人的初學必讀之書。作為一部優(yōu)秀的語錄體散文集,它以言簡意賅,含蓄售雋永的語言,記述了孔子的言論。《論語》中所記孔子循循善誘的教誨之言,或簡單應答,點到即止,或啟發(fā)論辨,侃侃而談;或富于變化,娓娓動人。讓我獲益良多。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边@一句的意思是,幾個人同行,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師。這讓我想起了一篇文章《古魯?shù)娜焕蠋煛?,他的三位老師一位是乞丐,一位是狗,一位是小男孩。在我的生活中也有老師,媽媽教會我要出眾,弟弟教會我要寬容,我的好朋友教會我要真誠。這說明了老師無處不在世界萬物皆為我?guī)?,只要你誠心學習,在哪都能找到老師。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边@句我也深有體會,我不是生下來就知道一切的人,我是愛好古代文化并能勤敏地追求的人??鬃邮侨f世師表,但他的學問不是一生下來就有的,他也是靠自己不斷去學習,不斷去提高,豐富自己的知識,對文化的認識才得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成果,這里告訴了我們要不斷去學習,要去追尋,探索知識。
我現(xiàn)在正值學生時代,不能偷懶,要努力學習,因為我不是“生而知之者?!?/p>
《論語》中富有無限智慧,就連商業(yè)大亨馬云也說過:《論語》是人類真正的智慧。是我重復看,不斷看,受益最多的書。這書也將成為我成長路上的“引路人”。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十七
時光像一只蝴蝶,飄啊飄啊,它把我?guī)Щ氐搅?0xx年9月1日,那時候,我剛開始學《論語》。我已經(jīng)學過的國學經(jīng)典有《大學》《道德經(jīng)》《論語》,《大學》教會了我一個人要有目標,《道德經(jīng)》教會了我一個人要遵守天地運行的規(guī)律。到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把《論語》學完了,收獲了非常多為人處世的智慧。
《論語》的主人公是孔子,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我非常喜歡孔子??鬃娱L著一個高高凸起的額頭,一個大大的鼻子,嘴巴也很大,像一口就能吃一碗飯似的,但最有特點的是他那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雖然孔子相貌很丑,但知識可不少哦!
當我才剛開始學《論語》的時候,我?guī)缀鯇Α墩撜Z》這本書里面一句最簡單的話也都弄不懂它的意思。比如子曰:“三十而立”,我原本以為是三十歲就必須成家結(jié)婚了的意思呢!其實它的意思是三十歲就要懂得禮儀,要學會如何做人。后來,我還知道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钡囊馑际牵何覀冏约翰幌矚g的東西不要強加給別人。
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币馑际俏覀冏鋈魏我患虑槎家胍幌耄耗憧辞宄藛?你聽清楚了嗎?你臉色和藹嗎?你相貌端正嗎?你說的話誠信嗎?你做的事恭敬嗎?你有問題問嗎?你生氣了給你帶來災害了嗎?你看見了想了它的意思了嗎?想到了這里,我就想到了北湖公園里的九思橋,橋下的那九個洞不也是在提醒我們要像君子一樣,從九個方面去思考嗎!
有一次,老師問了我們一個問題,我想:這么簡單的題目,難道老師把我當三歲小孩?我剛要舉手回答,突然又想:“這道題一定沒那么簡單!”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了孔子說的君子有九思,特別是那句“忿思難”,如果我不假思索地說出了錯誤答案,惹得老師生氣了,那我不就有“災難”了嗎?所以我開始認真思索,直到找到正確答案時,方才舉手回答。
孔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钡囊馑际牵壕雍先憾慌c人勾結(jié),小人與人勾結(jié)而不合群。
想到這句話,我就想到我生活中的一天,有一天我的幾個同學在做一個讓同學出丑的“陷阱”,我剛好走過去,他們說佳佳你來和我們一起弄吧!我正想答應,突然想到孔子的這句話:“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蔽艺f不要,即使他們拿不跟我做朋友了威脅我,但我要像君子一樣坦蕩蕩,于是還是我轉(zhuǎn)身走開了。
如今我已經(jīng)是一個堂堂正正的君子了,我知道了什么是“禮”。走路的時候,要挺直脊梁,背要打直,不能歪歪倒倒的;吃飯的時候,手要扶碗,把勺子拿穩(wěn)等等。
讀了《論語》,我明白了,我們要像君子一樣寬容大度,不能像小人一樣卑鄙。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十八
《論語》這本書中蘊含著許多哲理,關于孝道、治國、時間、學習……而在這眾多的道理之中,我印象最深的還是《為政》篇中關于君子做事的道理。
“子曰:‘君子不器?!边@句話的意思為,孔子說:“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樣只有一方面的用途?!本?,應該博學多才,無所不施,而不應像器皿那樣狹隘地只能做一件事。
“為政”要通才,通才就要樣樣精通?!安黄鳌本褪遣⒉怀蔀槟骋粋€定型的人,一個好的***家,不但要是一個演員,還得是一個十分敬業(yè)的演員,演什么像什么,真實生動,惟妙唯肖,能文能武。
在學習生活中,我們同樣不應只會一件事,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而不是偏科。像我,文化課與體育極不對稱,文化課勉強還能說得過去,而體育完完全全就是來拉分的呀。別人的體育分能將名次提高好幾個,而再看看我的,說多了都是淚呀。還記得初一上學期的期末考試,我的文化分是年級第三,而一加上體育成績,瞬間就掉到了年級第二十二,現(xiàn)在一想起來,心還在隱隱作痛。
所以,我也一定要提升體育能力,把體育成績提上去,先不說能不能成為君子,鍛煉自己的.身體也是好的呀。而要想達到這一目標,我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行。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十九
孔子教授學生文、行、忠、信四項內(nèi)容,我們作為老師應該教授給學生的?,F(xiàn)在的教師面臨巨大的升學壓力,在教學過程中更注重“文”,卻忽略了“行”、“忠”、“信”。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教師在注重知識傳授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
孔子是如何在具體教學活動中教授學生的文、行、忠、信的呢?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是最好的教學方法。老師在非常了解學生的狀況時,非常熟悉所教知識或?qū)W生所學知識時,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把學生帶入了一個思考狀,一個學習狀。
其要義是教師要了解學生,教師在上課時,知道學生在想什么,要說什么。要求學生能夠做到“舉一反三”,在學生充分進行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再對他們進行啟發(fā)、開導,這是符合教學基本規(guī)律的。教學中更應該多重視學生學的過程。
“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既是學習方法也是教學啟示。善于學習的人總是能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獲得更多的知識,而不善于學習的人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卻收效甚微。當今社會是一個信息社會,獲取知識的能力變成自身素質(zhì)的一部分。只有“學而不厭”,不斷探索,才能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才能獲得更豐富的知識,也就能更好地位教學服務。教師是學生的榜樣,希望學生“學而不厭”,教師就要“學而不厭”?!吧斫讨赜谘詡鳌保坝H其師,信其道”,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一個勤奮學習、善于思考的老師,其學生也必然會繼承老師的勤學善思的傳統(tǒng)。“學而不厭”是“誨人不倦”的基礎。沒有“學”的基礎,沒有一定的知識積累,是不可能做到“誨人不倦”的。否則,“誨”也將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缺乏趣味、缺乏創(chuàng)新的。“誨人不倦”要求教師能夠做到樂教、善教。在享受到教育的樂趣和幸福的基礎上,認真研究教育教學中“誨”的方法、途徑、內(nèi)容,才能真正做到“誨人不倦”。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二十
孔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有一本著作記載了他和他的弟子們的言行,那就是家喻戶曉的`《論語》。
《論語》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撰的一部語錄著作。本書涉及政治、文學、哲學、道德和教育的道理,是儒家經(jīng)典作品之一。朱熹把《論語》連同《大學》、《中庸》、《孟子》稱為“四書”。
《論語》這本書中的每一句話都能告訴我一個道理。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讓我知道如何保持紳士風度;“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讓我理解“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讓我知道正確地認識事物的態(tài)度;“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讓我知道要向所有人學習,要隨時隨地進行學習。
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這句話說明了孔子認為人可以終身遵循“恕”這個字。
寬恕是潤滑劑,它可以消除人與人之間摩擦;寬恕是鎮(zhèn)定劑,它可以使人在諸多干擾中平靜下來;寬恕陽光,它可以融化人們之間的懷疑之雪;寬恕橋梁;它可以連接人們彼此的心靈。
寬恕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沒有寬恕,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非常沉重,我們的包袱也會變得越來越重,總有一天它會摧毀我們。
《論語》的句子并不長,但每句話都蘊含著深刻的道理,每一次閱讀都會有新的感悟。大家都可以去看看這部著作,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的。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二十一
孔夫子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的智慧啟迪著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后人尊稱他為“圣人”。
《論語》是圣人的經(jīng)典著作?!墩撜Z》語言質(zhì)樸,內(nèi)涵豐富,博大精深,它在人們的思想中有深刻的影響,得到了后人的信仰、尊重,是后代人必讀的一本圣書。特別是教育工作者學習這本書受益非淺。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就是一句千古名言。翻譯今天的語言是:“把老師教給你的知識和你因此而得到的知識在現(xiàn)實中實踐它是一件令人十分愉快而振奮人心的事。”孔子認為作為教學過程的一方——學生的學習活動,本身就應該是快樂之事??鬃拥慕虒W思想完全是一種啟發(fā)式的教學思想,并且十分看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在實踐中鍛煉知識和提高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孔子的這句開場白就是告訴弟子們,理論聯(lián)系實際,把學來的知識放到實踐中去才是真正的知識,才能證明你已經(jīng)把握了知識。而真正懂得知識的人在現(xiàn)實中的運作會興趣倍增,會自然產(chǎn)生出需要更多知識的充實。
當今社會知識裂變“一日千里”,知識在不斷更新。用傳統(tǒng)的眼光看待今天的事物已經(jīng)跟不上社會形勢的需要,所以老師要經(jīng)常更新知識結(jié)構(gòu),要對新知識保持長久的好奇心與敏銳感,為了培養(yǎng)能夠適應這個社會需要的人,老師就必須不斷學習、不斷實踐。
學習、實踐的重要性,我們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可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學習方法,都是重中之重。只讀書學習而不會積極地思考問題,就會茫然無知而沒有收獲,就是我們平常說的讀死書。反之,如果只空想而不讀書學習,就會疑惑不解,精神疲憊,就成為“紙上談兵”?!皽毓识拢梢詾閹熞?。”解釋為“在溫習學過的知識時,能有新體會,新發(fā)現(xiàn),那么就可以當老師了?!边@也就是對我們學習思考提出的要求,要求我們在學習中不斷“溫故而知新?!敝挥袌猿植恍?,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使我們不斷提高,只有這樣才能夠適應這個飛速發(fā)展社會的需要。相信只要我們深刻體會《論語》中的精辟言論和孔夫子“自強不息”的精神實質(zhì),并將其作為行動準則,不斷努力學習,不斷實踐、反思。
論語今讀讀后感篇二十二
“閱讀經(jīng)典誦讀本,品中華民族的文化,從中改善自己?!边@是我在讀完《論語》的前三章后總結(jié)來的?!墩撜Z》同《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9本書被列為國學經(jīng)典誦讀本。
在《論語》的前三章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孟懿子問孝。子曰:“無違”。樊遲御,子告之曰:“孟孫問孝與我,我對曰:‘無違。’”樊遲曰:“何謂也?”子曰:“生,一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這句話的意思是:孟懿子問什么是孝??鬃诱f:“無違(不違背)。”一天,樊遲給孔子趕車,孔子對他說:“孟孫問我什么是孝,我說‘不違背’?!狈t問:“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父母在世時,要以禮服侍;父母去世后,要按禮節(jié)安葬和祭祀他們。
說到這,我想起一個故事,《黃香溫席》許多人都聽說過吧!故事講:黃香的母親去世后,他與父親相依為命。冬天的時候,黃香讀完書便悄悄地躺在床上,當自己身體的體溫把被子暖熱后,再叫父親來睡覺。夏天的時候,由于黃香家住矮房蚊蟲多,黃香讀完書后,便拿著扇子先把房子里的蚊蟲扇跑,再把床鋪扇涼,然后扇著扇子讓勞累了一天的父親入睡。黃香是一個多么孝順的好孩子啊。
也有些人相反。以前有個人的父母有許多房子,他有一個妹妹,他想得到大房子,就在父親去世后把母親接到自己家住,他表面上說自己是醫(yī)生,把母親接到家里看病方便,其實心里想:一是為他在單位分到大房子,母親是家庭成員,分房子時可以加分;二是等母親死后,子女分割遺產(chǎn)時,他因為贍養(yǎng)了母親,可以分得多一些。當他得到大房子后,就把母親鎖在一間6平方米的房間里,直到餓死。這個人心眼真惡毒,我們不能學他?。?/p>
在《論語》這本書里有著許許多多的人生道理,我們應該多讀讀這種書,因為我們要學的還有很多很多。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920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