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后感是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或者一段文字后,對其中的內容、思想、情感等進行反思并表達出來的一種活動。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讀內容,提升閱讀的效果和收獲。寫讀后感時,我們可以說說自己讀書的感受和心情,表達對書籍情感的共鳴和觸動。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讀后感范文,希望對大家的寫作有所啟發(fā)。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一
《哲學研究》講述了:在西方哲學史上,維特根斯坦是唯一創(chuàng)造了兩種不同哲學而又各自產生重大影響的哲學家。前期以《邏輯哲學論》為代表,后者則以《哲學研究》為象征。《哲學研究》告別了傳統(tǒng)西方哲學以理想語言為基礎、試圖探索語言本質的靜態(tài)邏輯構造論,重新將語言哲學撿回到日常語言中,將語言的實際運用、語言的功能作用作為出發(fā)點。他所提出的“語言游戲”和“家族類似”對語言哲學的發(fā)展貢獻基本?!墩軐W研究》譯者陳嘉映為海德格爾《存在與時間》的譯者?!墩軐W研究》直接譯自維氏的德文原本,因而是迄今中國最貼切、最準確的這一哲學名著的譯本。
人的思想封閉自鎖,在意識內部進行,和這種封閉比較,一切物理上的封閉都是敞亮的。
發(fā)覺一種不熟悉不自然的感覺比較容易些……我突然停下來,審慎地或不信任地打量事物或人們,說,“我覺得這一切都很陌生?!薄⒉灰驗榇嬖谥@種陌生之感我們就可以說:我們熟知的.、不感到陌生的每一樣東西都給我一種熟稔之感?!覀円詾椋欢扔赡吧姓紦?jù)的位置似乎不是這樣就是那樣總要被填充上。為這種氣氛而設的位置就擺在那里,不是這種感覺占據(jù)它,就是另一種感覺占據(jù)它。我說了“我現(xiàn)在要欺騙他”這話并不使得我的意圖變得比它原來所是的那樣更確切些?!词鼓阏f了這話,你就一定十分認真地意謂這話嗎?事物對我們來說最重要的方面由于其簡單平常而掩蔽著。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二
在我國,盡管“研究型教師”的提法已經(jīng)有一些年頭,關于教師為什么要做研究、如何做研究等也有不少探討。我自己作為一名教師培訓工作者,也比較關注教師科研活動,并從事教師科研指導工作。但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卻常常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參考書籍而感到苦惱。一些關于研究的書籍要么理論艱深,晦澀難懂;要么程序復雜,枯燥乏味。近日讀到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管理學院鮑傳友博士的新著《做研究型教師》,不覺眼前一亮。該書雖然篇幅不長但內容卻很豐富,既不乏理論闡述,也有實踐操作分析;語言平實,通俗易懂;案例豐富鮮活,貼近教師生活。它為廣大一線教師指出了一條開展教育研究的光明大道。
過去,我國的教師培訓有過于理論化的傾向,而扎實的研究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工作,因此應該注重提高教師做研究的實踐能力。但是,如果只注重操作方法的訓練又會使教師過于專注技巧,而忽視理論上的學習和反思,導致“矯枉過正”,使教師能夠收獲到“魚”卻不能收獲“漁”??梢哉f理論與實踐的矛盾是長期以來中小學教師培訓中的老問題和大問題。如何架設理論與實踐溝通的橋梁,更好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做研究型教師》一書為我們做了很好的嘗試。該書以一個個生動鮮活的案例恰到好處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把一些抽象的教育教學理論生活化、情境化,讓讀者在不知不覺中感受研究的趣味和魅力,從經(jīng)驗走向理論自覺。
對于一線教師來說,他們做研究第一個障礙就是不知道研究什么問題。缺乏問題意識可以說是當前廣大中小學教師研究的通病?!蹲鲅芯啃徒處煛芬粫雅囵B(yǎng)教師的問題意識,教會教師發(fā)現(xiàn)問題作為寫作的一個重要目的。書中無論是理論闡述,還是案例分析都圍繞問題而來,具有很好的問題指向性,這對于培養(yǎng)一線教師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大有幫助。以問題為中心的寫作方式特別適合教師培訓的需要,以問題為中心開展培訓不僅貼近教師生活場景,而且有助于教師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效能。
在很多次培訓中,筆者發(fā)現(xiàn)有很多教師都有做研究的強烈愿望,也有做研究的很好設想,但是總認為自己“做不好研究”“不敢做”“做的不像樣”,因而“羞羞答答”、半途而廢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由此可見,教師對科研活動的畏難情緒盡管有觀念上的原因,但主要原因還是對研究過程和方法的陌生?!安恢廊绾巫鲅芯俊笔钱斍爸行W教育科研中又一通病?!蹲鲅芯啃徒處煛芬粫幌Т罅科信e和闡述了易于被廣大中小學教師所掌握的科研方法,為廣大教師從事科研掃清了技術上的障礙,使得看似“神秘復雜”的科研活動變得容易操作,是一本很難得的教師培訓教材。
當前對一線教師如何表達自己的科研成果既缺乏應有的重視,又缺乏有效的指導。實際上科研成果的表達不僅有利于提高教師自身參與科研的興趣和教學反思能力,也有利于推動教師同行進行科研交流,實現(xiàn)科研成果共享,從而共同成長。因此,指導教師科學地進行研究活動,規(guī)范地表達科研成果,成為《做研究型教師》的又一亮點。
著名物理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華人朱棣文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獲得諾貝爾獎的秘訣是什么,是嘗試和自信。嘗試是一種行動,自信是觀念,在觀念上沒有自信,仍然不會有嘗試的行動?!毕嘈砰喿x過《做研究型教師》一書的教師們一定會找到研究的自信和樂趣。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三
讀了《做研究型教師》這本書。剛剛拿到這本書時,認為這是一本學術性很強的書籍,對自己能不能堅持讀下去,能不能讀明白有所顧忌。當我翻開第一頁時,我就深深的被吸引住了?!叭绻阆胱尳處煹膭趧幽軌蚪o教師一些樂趣,是天天上課不致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凡是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的教師,則最有可能變成教育工作的能手?!K霍姆林斯基”。原來是一本幫助教師想事的'書,啟發(fā)教師搞研究的書,使教師永遠有興趣與好奇心的書,永葆青春的書。感謝師校培訓部的老師為我們學員選擇了它。
本書共分五章:內容循序漸進的介紹了“教師需要做研究嗎”;“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研究”;“我們研究什么”;“我們如何研究”;和“研究成果的呈現(xiàn)”。
在第一章中,講述了作者對于教師一職的理解。從對中學時一位名師的崇拜與模仿,到開始思考對“井井有條的課就是好課嗎”的質疑,再到最后對教師作為一種專業(yè)化職業(yè)的研究。他提出“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教師已經(jīng)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教師必須思考為什么做教師、怎樣做教師和做什么樣的教師的問題?!甭?lián)想到我的實際,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不乏人過中年,卻仍然孜孜以求、探索不止的“研究型”教師;但也有很多“未老先衰”、“吃老本”、“不思進取”的教師。這一類教師正處于“職業(yè)倦怠期”。很多教師認為自己把“書”教好了,就算盡職了,不琢磨探究“書”以外的事情,認為那是別人的事情,是研究者的事情??墒钱斀駮r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要加強學習、終身學習。如果取其后者,如何能教育得了現(xiàn)在的學生?我逐漸認識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教師要成為一名研究者,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只有研究型教師才能勝任教育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只有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進行清晰的規(guī)劃,才能確認人生的職業(yè)的發(fā)展方向。
第二章“我們需要什么樣的研究”中指出我們的研究不是簡單地申報課題、寫立項書、發(fā)表論文或出書,而是表現(xiàn)于“行動”中的對教育中問題思考解決的過程。因此可以說,“研究”有兩種方向和方法。一是深入到事物的內部,研究其細部,二是指向其來龍去脈,研究其發(fā)展。教師應立足于在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中積累大量的教學反思筆記,匯總一系列教育教學案例,并且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對教育教學實踐的感悟、領悟,在實踐中始終思考如何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變得更貼近學生發(fā)展的實際需求,更接近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通過學習我發(fā)現(xiàn):很多成功的教育家都告訴我們一個最簡單的做教育科研的方法,就是所謂的“教育反思”。養(yǎng)成對自己的教學與教育活動進行評價與反思的習慣,是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基點,通過教學日記與教育筆記,可以較好地記錄下“教育反思”的成果?!敖逃此肌钡脑S多成果,本身就可以以筆記、小品、日記、問題探討的形式正式發(fā)表。而在“教育反思”的過程中或基礎上,系統(tǒng)閱讀教育科學的理論著作,系統(tǒng)學習教育科學的研究方法,就能使自己更上一層樓,用新的視角去審視教育問題,把個別經(jīng)驗上升到一般理論。所以,及時地系統(tǒng)學習尤為必要。
通過學習,我還知道了要想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就要不斷地進行教育教學的反思,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夠成功。教師要做一個善于研究的人,善于反思的人。經(jīng)常反思自己教育教學實踐中的問題,研究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養(yǎng)成對自己的教學與教育活動進行評價與反思的習慣,這是教師進行教育科研的基點??梢酝ㄟ^教學日記與教育筆記較好地記錄下教育反思的成果。
要做一名研究型教師,要學會寫教育敘事。記錄每一天、每一堂課教育教學得失,大家相互交流,學人之長,補己之短,共同提高。堅持敘事對于一名教師的成長歷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未必會給我們帶來實際的利益,卻是讓我們找到了講述自己工作過程中的喜怒哀樂。激情、困惑、收獲等的空間,以便盡早地吸取百家之精華,提高自身素養(yǎng)及能力。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四
歷史研究讀后感,以古鑒今,下面是小編帶來的歷史研究讀后感,歡迎閱讀!
1、梁啟超對史德的重視和學史、治史的認真態(tài)度是十分值得后人學習的。
在《史家的四長》一節(jié)里,他將史德擺在史學、史識、史才之前,并指出史家要有真正的史德要避免“夸大”、“附會”、“武斷”的毛玻他認為“史家道德,應如鑒空衡平,,是甚么,照出來就是甚么;有多重,稱出來就有多重,把自己主觀意見鏟除凈盡,把自己性格養(yǎng)成像鏡子和天平一樣?!彼沁@么說,也是這么做的。
梁啟超學史、治史總是秉著忠實的態(tài)度。
在《中國歷史研究法》里,他認為歷史和其它學科一樣,是有因果規(guī)律可循的,但在《研究文化史的幾個重要問題》里,他對自己的觀點進行了修正,認為“歷史現(xiàn)象最多只能說是‘互緣’,不能說是因果”,后人評這是他“流質善變”的表現(xiàn),我認為,這正體現(xiàn)了梁啟超對治史的嚴謹與認真,他是真真實實地做到“發(fā)現(xiàn)自己有錯誤時,便應當一刀兩斷的即刻割舍,萬不可回護從前的工作?!彼芯繗v史正如他自己對后人所期望的那樣,不是為了一時的名譽,而是盡史家責任,為人類的發(fā)展做真實的具體的貢獻,即使這種工作是漫長或者沒有盡頭的,也以一種負責的態(tài)度堅持到最后。
2、梁啟超關于舊史的看法,對后人學舊史、治新史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
在《史之改造》一節(jié)里,他指出“舊史中無論何體何家總不離貴族性,其讀客皆限于少數(shù)特別階級,或官閥階級,或智識階級。故其效果,亦一如其所期,助成國民性之畸形的發(fā)達。此二千年史家所不能逃罪也?!币徽Z道出了我國舊制度下的舊史的弊病,給后人學史一種重要啟示:對于舊史,尤其是正史,不能盲目的信任;對于雜史等,也不能盲目的否定。
同時,他還給后人改造舊史,治新史指出新的方法:“以生人本位的歷史代替死人本位的歷史”、“重新規(guī)定史學范圍,以收縮為擴充”等。
總的來說,從《中國歷史研究法》及其補編,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梁啟超忠實于歷史,認真治史的人格魅力,能夠學習到治史的各種實用方法。
除了本書之外,他的《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文化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都是極出色的論著,他確實是做到了“史之意義與及其范圍”里所講的,站在民族發(fā)展、民族文化發(fā)展、民族在人類中的發(fā)展的高度來治史的'。
3.很感謝老師推薦了湯因比的《歷史研究》一書,作為一名專業(yè)知識相對薄弱的學生,這部鴻篇巨制讓我讀起來頗有難度,但是把上中下三冊卷帙浩繁的著作粗略的瀏覽了一遍,確實讓我收獲頗多。
在此同時看了一些有關湯因比《歷史研究》的期刊論文,并瀏覽了其另一本著作《人類與大地母親》。
可以說,湯氏的《歷史研究》給我既已形成的“歷史觀”帶來了很大的沖擊。
在這其中,我對湯因比的“中國觀”產生了比較強烈的研究興趣,也一并作為讀后感寫出來。
當然,僅僅憑借對兩本書的閱讀,很難對某一個人的某些“觀念”做出實質性的定論或者評定,在這里我也僅是通過書中看到的一些東西來淺談自己的理解,其中難免會存在一些有失偏頗的觀點,還請老師、同學指正。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五
一從杏帳五十年,頭白猶期序三千。還我河山悲武穆,斜陽煙柳憐稼軒。凌云健筆意縱橫,天水風物換新天。耄期幸逢稱盛事,敢以心香壽南山。
大概是四年前,其時我甚至還不知恭三先生為何方神圣,卻在無意之中拜讀了漆俠先生《悼念恩師鄧廣銘恭三先生》一文,該文情致款款、感情醇厚,兩位老前輩五十年的師生交往畫像圖一下子躍入我的腦子里,由是而引發(fā)我的極大震動與共鳴(當時我恰好也沉浸在一段真摯的師生情誼之中),所謂“愛屋及烏”,我出于對漆俠先生的好感,遂找來先生這部小書,一氣讀完,只覺先生所言深愜愚意。
如今自己亦追隨前輩步伐邁入歷史專業(yè)的大門,回想起來竟不勝唏噓。
總的來講,漆俠先生的《歷史研究法》是一部很好的講歷史研究方法的著作,該書體系完備,章節(jié)設置合理,內容充實,既有總結性的語言,又能結合前輩學者的研究,更是舉出具體的實例來說明自己的觀點,清晰明了,又極具說服力。
漆俠先生雖集中于宋史的研究,但對中國整個史學發(fā)展有著自己獨特而又深厚的看法,是我們這些晚輩后生的榜樣,激勵著我們腳踏實地、專心致志地學習和研究。漆俠先生此書不僅在談歷史研究方法,而且在講述著自己的學習歷程和學習心得,使我們受益良多。從漆俠先生的語言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他那個時代的學習心路歷程和社會風氣。
不過,孔子有言:“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我們固然要尊重老前輩、固然要在老前輩奠定的學術史道路上走動,但我們作為全無定數(shù)的“后生”,更重要的理應是想辦法超越前輩,即使老前輩是錢穆陳寅恪那樣的“泰山北斗”。這是我們“后生”應有的魄力。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六
作者寫這本書的目的是為了“用現(xiàn)代數(shù)學觀點來闡述小學數(shù)學內容”。
許多同齡人以及小學數(shù)學教師都有這樣一種看法:“大學里學的數(shù)學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沒用或者用不到?!?/p>
作者在文中如是說:“我們之所以學習現(xiàn)代數(shù)學,是為了更深入、更準確地把握小學數(shù)學內容,以便于高屋建瓴地指導小學數(shù)學教學?!?/p>
“首先,要補充小學數(shù)學相對嚴密的框架。實際上,限于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小學數(shù)學教材里的數(shù)學知識不可能是嚴密的。但是,教師應當大體知道它們的邏輯結構,包括公理化的處理方法,領會現(xiàn)代數(shù)學的思想,能夠比較準確地把握數(shù)學本質。例如自然數(shù)的乘法交換律是規(guī)定,還是說明,或者證明?在佩亞諾公理系內,只要規(guī)定了乘法,其交換律自然是可以證明的;什么是面積?小學里只能用不嚴格的語言描述,其實它是集合類上定義的有限可加、運動不變的正則測度(邊長為1的正方形面積為1)等”
“其次,小學數(shù)學出現(xiàn)了一些‘與時俱進’的新的數(shù)學問題,需要介紹。譬如算法思想的揭示,先乘除、后加減,自內而外脫括??;信息安全的密碼設置和大數(shù)的因子分解有關;分形應該讓學生知道、欣賞等等”
“最后則是涉及教學處理的有關問題。譬如分數(shù)的定義。(平均分的分數(shù)?兩個整數(shù)的商?關鍵在于分數(shù)是‘新’的數(shù));分數(shù)的大小,兩兩比,還是全體比?(這涉及序的處理,它與小數(shù)的關系究竟如何?);通分和約分。分數(shù)是一個等價類。(一個大家庭);分數(shù)加法有兩種:數(shù)量加法和比例加法;無限小數(shù)的處理;平行線如何定義(無限延伸是無法檢驗的)等等。”
上次陳今晨先生來校聽了陳曉丹老師二年級的課“確定位置”,提出要上升到幾行幾列的高度,為今后行列式(或矩陣)的學習埋下伏筆。數(shù)學可以說是一門關系學,小學數(shù)學中的數(shù)量關系只要有三類:等價關系(數(shù)、式的相等,圖形的重合,方程的同解以及各種各樣的等價類;順序關系(數(shù)的大小,位置記數(shù),不等式等);對應關系(數(shù)的運算關系,函數(shù)關系,表格,坐標圖像,統(tǒng)計圖等)。故,兒子認為確定位置就是在研究對應關系。陳曉丹老師出示的小動物的隊列就是矩陣的雛形,后來出示的方格紙就應該是坐標系的雛形,方格紙上的位置與數(shù)對建立起對應關系,而數(shù)對是向量的雛形。這里提到坐標系,該問坐標的核心思想僅僅是確定“位置”嗎?答案是否定的,更重要的是用坐標來表示幾何圖像。兒子深深地感受到小學數(shù)學教師也能演繹出很多的精彩,前提是對小學數(shù)學內容的理解,站得高,望地遠,思考的也就愈多,更能發(fā)掘出別人看不到的魅力。正如陳今晨先生說,頭發(fā)都白了卻還在研究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
故,有人說“大學里學的數(shù)學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沒用或者用不到。”這是不正確的,只能說你沒發(fā)現(xiàn)。全書在數(shù)與代數(shù)、幾何與圖形、統(tǒng)計與概率的教學中分別提出了若干個有建設性的問題并且給出了作者的觀點,以下兒子例舉幾個問題:
1、基數(shù)和序數(shù)如何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體現(xiàn)?
2、平行四邊形是梯形嗎?
3、小學里怎樣處理“無限”
4、用空集構造自然數(shù)的馮·諾依曼方法的價值在哪里?
5、0為什么也是自然數(shù)?教學中要注意什么?
6、我們現(xiàn)在有哪幾種進位制?教學中如何處理?
7、1為什么不算質數(shù)也不算合數(shù)?
8、3個7相加是寫成3×7還是7×3?乘法的寫法是算法優(yōu)先還是語言優(yōu)先?
9、為什么強調分數(shù)的“商”定義?
10、比的后項既然不能為0,為什么體育比賽中出現(xiàn)“3:0”呢?
11、用單位菱形的面積定義sina可行嗎?
最后想說,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書。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七
《小學數(shù)學研究》從第二章開始,分章研究小學數(shù)學中一些具體知識,這一章講的最基礎的自然數(shù)系。
對小學數(shù)學中具體知識的學習,能夠讓我們更加了解和深入認識數(shù)的概念、性質、方程、應用等內容,從而提升我們的知識水平,提高我們的教研能力。
韓愈在《師說》中說:“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對我們從事小學數(shù)學的人來說,這些數(shù)學的知識就是我們的“術業(yè)”,我們如果不能對這些“術業(yè)”有一定程度的“專攻”,想做好小學數(shù)學的教學工作,是很困難的。相反,當我們對“術業(yè)”有一定的“專攻”之后,則會提高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水平。
有人說,我教的就是那點內容,只要我把教學的那部分知識學好就行了。這樣的觀點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問題的認識過于片面,對認識的理解也違反了科學規(guī)律,因而是不正確的。
因為,知識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而學習是一個層次深入的過程中。當我們通過不斷的學習,對知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廣泛的認識之后,會反過來,使我們對原有知識的認識水平有巨大的促進作用。正如,我們站在平地和站在山頂看同一片森林,所獲得的感受是沒有不同的。
在具體問題上,我們可以說,當站在積累豐富的數(shù)學高地上看我們的教學內容,會發(fā)現(xiàn)我們有了一個全新的、更加全面和更加深刻的認識。
讓我們開始對自然數(shù)系的學習之旅吧!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八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的這條幸福道路上來?!?/p>
我非常贊同這一觀點。作為一個從教幾十年的教師,如果我每天、每月、每年都在重復同樣的知識,那我就會成為教育的工具,活生生的教書匠,沒有活力的教書機器。那么,我會教育出什么樣的學生來呢?近幾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最近要求我們學習《做研究型教師》這本書,從該書中我更深刻的體會到:只有學會從事研究,才會使我們的工作日新月異地變化著,才會讓我們的工作處處充滿挑戰(zhàn),處處充溢著新奇,處處洋溢著無盡的樂趣,處處盡顯我們的智慧與才華。
如何成為一名研究型教師,如何讓自已由一名由傳統(tǒng)型教師,轉變?yōu)橛兄R、會研究、善創(chuàng)新的研究型教師,是值得我深思的問題。作為一名一線教師,我總覺得做研究是理論家的事情,在思想上沒有足夠的認識。以前看到同事在搞課題研究感覺很深奧,自己想進行課題研究又覺得無從下手。而通過近幾天的學習,我學到了很多知識,受益匪淺。是呀,什么是研究型教師?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師?我認為要從以下幾點做起。
當今時代,新知識層出不窮,知識更新周期不斷縮短,每個人都要加強學習、終身學習。每個人的學問和成績都是特定時間和條件下的產物,既有其長處和優(yōu)點,也有其缺陷和不足,只有虛心向他人學習,才能克服自己的缺點、彌補自己的不足?!疤撔膶W習”,既是成就一名研究型教師的主觀條件,也是研究型教師必備的一種心理品質。新課程的實施,更對教師的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實施新課程尤其需要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確立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學觀和人才觀;注意學習有關研究的一般方法的理論書籍,從而能夠適應組織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的需要。教師從根本上確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做一個終身學習者,是教師專業(yè)化、自主成長和提升自己人生質量的重要前提。
波斯納指出:教師的成長=經(jīng)驗+反思,每個教師的成長與成功,都離不開自我與他人教學實踐活動的經(jīng)驗總結和成敗反思。長期的教學實踐,使我養(yǎng)成了反思的習慣,做到了節(jié)節(jié)課后反思,從學生的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進行雙向互動反思;與同事合作碰撞中反思;再有通過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促進教學反思。經(jīng)過幾年的實踐探索,我已形成較強的反思意識,掌握了一定的反思技巧,從而促進了自己的專業(yè)成長,使自己向研究型教師再邁近一步。
有的老師認為做“研究型教師”太難了,平時工作忙,哪有時間搞研究呢!艾青說為什么你的眼里總含著熱淚,因為我愛這片土地;因為你愛數(shù)學就會找到更多更好的數(shù)學題材;張愛玲說的人生最大的幸福就是發(fā)現(xiàn)自己愛的人正好也愛著自己。只要我們不排斥理論的學習,努力地從已有的理論研究成果中汲取營養(yǎng),會發(fā)現(xiàn)原來研究比教學更有趣,它促使我們反思,促使我們把“問題”變成“課題”,促進我們不斷地學習,更讓我們在教學中敢于大膽嘗試與創(chuàng)新。有人夸華應龍老師勤于研究,他說:“其實我不是勤奮,我是在享受幸福?!薄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當我們在探索、研究中達到華應龍老師所說的這種境界,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也一定能成為研究型教師。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九
論文摘要本文從分析體育權利的概念及內容入手,概括介紹了各專家學者對于體育權利的認識及內容,并探討了目前高校大學生的體育權利保護現(xiàn)狀,進而提出實現(xiàn)大學生體育權利的三個途徑,希望能夠引導學生健康消費,達到健身和實現(xiàn)學生體育權利的目的。
論文關鍵詞體育權利大學生途徑。
一、體育權利的概念及內容。
現(xiàn)代法學的核心是權利,著名德國哲學家萊布尼茨認為法學即為權利之學,作為一門法學學科的體育法,也必然會涉及體育權利這一核心概念。體育權利是體育法學的一個基礎問題,而具體何為體育權利,其概念界定出現(xiàn)在各種文獻中,各種觀點均有。比如陳華榮在《我國體育權利概念認識:困境與發(fā)展》一文中,對體育權利做了如下界定:“廣義的體育權利包括所有在體育運動中產生或與體育運動相聯(lián)系的權利。狹義的體育權利是指社會認可或法律承認的,人們參與體育活動、參加體育競賽、接受體育教育、享受體育生活的資格和可能性?!狈窖嘣谄浯T士論文《體育權利及其法律保護研究》中指出,體育權利可分為明示的權利和推定的權利,前者如《國家體育鍛煉標準施行辦法》中所規(guī)定的優(yōu)先錄取權等,后者則是由憲法等法律所規(guī)定公民所享有權利的推定或引申權利。劉毅在其碩士畢業(yè)論文中也對此做了描述,這三位學者在其論文中詳述了各個專家學者對體育權利的看法。此外還有很多學者都以自己的觀點對體育權利做了認定,在此筆者不再一一贅述。
在眾多對體育權利的界定中,筆者認為胡冠佩等在《體育法的權利制度及其完善》一文中,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這部已經(jīng)頒布的法律中的規(guī)定來限定體育權利更符合我國的現(xiàn)實狀況?!扼w育法》在第一章總則中規(guī)定了了發(fā)展權、管理權與參與權三項基本體育權。其中,第二條指出國家要發(fā)展體育事業(yè),開展群眾性的體育活動,提高全民族身體素質。第三條進一步說明除國家自身要發(fā)展體育事業(yè)外,還鼓勵企事業(yè)組織、社會團體和公民興辦和支持體育事業(yè),這是體育發(fā)展權;第四條則指出各級行政主管部門需在各自的職權范圍內管理體育工作,此為體育管理權它屬于公權力范疇;體育參與權是指權利主體參與體育活動的權利。三種權利中,可以說體育參與權是《體育法》立法之重點向所在,因此除在第一章總則的第二條明確體育工作應全民參與之外,接著在第二章至第五章中又進一步詳細規(guī)定了社會體育、學校體育、競技體育和體育社會團體中的體育發(fā)展權和參與權等權利內容。
二、大學生體育權利保護現(xiàn)狀。
大學生的體育權利應當是一種能力或資格,即大學生依照我國憲法和相關法律規(guī)范的規(guī)定,參與到各種體育活動和體育事務中,為或不為一定行為的能力。大學生的體育權利主要體現(xiàn)在《體育法》第三章的學校體育中,在這一章中,規(guī)定了學校應當把體育作為教育的一部分,必須要開設體育課,學校應當為學生上體育課和課外活動創(chuàng)造條件;為使學生的體育權利能夠實現(xiàn),學校要配備合格的體育教師,按照國務院教育行政部門的規(guī)定配備體育場地、設施和器材;學校還應當建立學生體格健康檢查制度,加強對學生體質的檢測。體育權利實施的主體是學生,體育權利能否實現(xiàn)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學生的自主意識,而我們目前的現(xiàn)實是,學生對自己體育權利的認識和重視不夠,我曾經(jīng)問過我所教授的某一班的學生這一問題,知道大學生有哪些權利嗎?學生能夠回答出我國的教育法中所規(guī)定的權利,但當我問什么是體育權利嗎?所有學生的回答都是不知道。由此可知,體育權利在大學生中間仍然是一個新名詞。相當一部分學生喜歡體育但不愿意上體育課,因為體育課很無聊,沒有自己喜歡的運動,也不會自覺地從事課外體育活動。
目前各高校都按照體育法的規(guī)定安排有體育課來保障大學生的體育權利,也有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來保證體育課程的開展,但仍然存在以下缺陷。第一,體育課只是運動課,卻沒有學習體育法律法規(guī)的課程,包括體育專業(yè)的學生在內,都沒有意識到學習體育也有法律的保障;第二,體育場館和體育設施的配備不夠齊全,只是用于體育課教學,無法滿足大多數(shù)學生的課外活動需求;第三,因為學生意識的缺乏,沒有學生感覺自己的體育權利受到了侵犯,大部分學生不認為自己有自由選擇體育活動項目的權利,而是服從老師的安排,而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的機會很少。要想解決這些缺陷,需要加強對學生權利和義務的教育和引導,加強對體育課程和課外活動的管理,轉變大學生的體育觀念,使他們的體育興趣與積極性得到提高,從而讓學生真正成為推動體育權利實施的主體和中堅力量。
三、大學生體育權利實現(xiàn)之途徑。
如何能夠保障大學生體育權利的實現(xiàn)是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綜合目前我國高校的現(xiàn)狀,我認為,除了各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體育課來加以保障學生的體育權利之外,我們還可以采取如下幾種途徑:
(一)充分利用學生社團,保障大學生體育權利實現(xiàn)目標。
學生社團是學生自愿組成的學生組織,目的是實現(xiàn)會員的共同意愿并滿足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生社團多種多樣,是我國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是我國高校第二課堂的引領者。學生社團的建立有益于學生的健康成長,組建學生社團的目的是活躍學校的學習空氣,提高學生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學校可以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興趣引導學生成立各種不同類型的體育社團,以交流思想,增進友誼。每年可以根據(jù)學生社團情況組織一些社團比賽,提高學生參與社團的積極性,使學生社團成為保障大學生體育權利的有力武器。
(二)合理利用學校體育館,加快大學生體育權利實現(xiàn)效率。
隨著經(jīng)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體育賽事在我國的大中型城市舉行。這些體育賽事僅僅是一個短期事件,但為了使體育賽事能夠完滿舉辦完成,每一次的體育賽事都會建設一些保障體育賽事的體育場館。目前幾乎各個高校都有了自己的體育館,而賽事結束后,體育館的使用問題就成了高校需要解決的一個新課題,因此,可以結合學生社團以及學生興趣找出能夠合理利用體育館的方式和方法,使學校的體育館不至于閑置下來,而且也能夠使大學生的體育權利得到進一步的保障。比如中國農業(yè)大學的場館,在奧運會賽事結束后,就得到了充分而合理的利用,目前農大的體育館已經(jīng)成為了體育與藝術教學的重要課堂,可以說除了周日外,每天的課程都安排的滿滿當當?shù)摹?/p>
(三)加強與校外體育俱樂部的聯(lián)合,擴大大學生體育權利實現(xiàn)范疇。
由于高校體育課時間分配有限,課外體育活動就成為學校體育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體育活動是一項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學生將來的職業(yè)需求打下了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課外體育活動最主要的實現(xiàn)途徑是學校的社團,還有專門的體育俱樂部,體育俱樂部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靈活的活動手段,而且因為有及時、專門的引導者,可以提高活動鍛煉的質量,并且能夠激發(fā)學生鍛煉的熱情。但因為學校體育老師的時間和空間的影響,不能滿足校內俱樂部的課外活動模式,因此學??梢钥紤]加強和校外體育俱樂部甚或健身房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健康消費,而非盲目的聽信某些健身俱樂部的廣告,結果白花了錢,卻沒有達到健身和實現(xiàn)自己體育權利的目的。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十
那么,回避使用“方法”一詞是不是可以糾偏矯枉呢?有人做過嘗試,例如用“體育科研新論”、“體育科研元理論”來取代“體育科研方法”作為講座標題。但是,講座標題中若沒有“方法”兩字,講座主題的屬性還能算是明確的嗎?所謂新論,能維持多久?講過1、之后的內容還能算是新論嗎?所謂元理論,原是指以研究現(xiàn)象世界的科學自身為研究對象的理論,雖然“體育科研方法”本身也具有體育科學無理論的意義,但若啟用這樣一個更為概括更為抽象的術語,是不是會徒勞地增加一層理解負擔呢?而且,元理論概念的引入,還會激發(fā)無限上溯的意識,元元理論,元元元理論會相繼提出,這于基礎建設時期的體育科研理論的基礎構建又何益之有呢?所以,思辨磋磨再三,回避使用“方法”一詞,并非上策。
共
2
頁,當前第。
1
頁
1
2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十一
智慧來自學習。生命如樹,學習就是生命的根須,教師只有讓學習成為生命的狀態(tài),才能讓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常駐。教師作為學生獲取信息渠道的一個信息源,更要具有相當?shù)膶W習力,成為終身學習者。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釋放知識能量的同時,也是挖掘自身知識庫藏的時候。只有勤于學習,廣采博取,才能讓自己原有的“一桶水”變?yōu)椤氨剂鞑幌⒌拈L流水”,才可能對教材有真知灼見,才可能于平凡中見新奇,課堂上,才可能“口含靈珠、游刃有余……令學生流連忘返、全身心地陶醉”。智慧型教師具有智慧,離不開原有的知識積累,更離不開長期的不斷學習。“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教師的智慧來自于愛。愛,是人類最偉大、無私的感情,愛所有人,更愛我們所有的孩子,要盡力呵護孩子的自尊心,有心才有智慧,心中有學生才有智慧。記得一位學者說“做教育愛是前提,愛是智慧,愛學生就是愛自己?!毙貞巡┐?,容得下性格脾氣各異,興趣愛好互有差異的學生;不僅做學生的良師,更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關注學生的思想品德與行為習慣,更把學生的喜怒哀樂、寒暑冷暖放在心間。用自己教育的智慧和真情喚醒每個孩子的理想和信念,相信每個孩子都是天才,也許他們并不完美,也許他們只是遲開的花朵,只要我們善于把他們的潛能發(fā)掘出來,就能促使其成才。能真心的愛學生,永遠平和愉快友好和鼓勵的方式對學生,平等地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才能讓學生在感到師愛之后,學會愛別人,學會怎樣以愛心與人相處。只有把學生的成長真正和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緊密相連時,才會增強愛的情感;只有教育學生成長的同時,體驗到自己人生價值,才會真正感受到愛的情感。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講過這樣一個故事:在他小的時候,曾將一把石子遞給雜貨鋪老板“買糖”,雜貨鋪的老板遲疑了片刻后收下石子,然后把糖“賣”給了他。蘇霍姆林斯基說:“這個老人的善良和對兒童的理解影響了我的終生?!边@個雜貨鋪老板不是教育家,但他擁有教育者的智慧與情懷,他沒有以成人的邏輯去分析孩子的行為,而是以一顆寬容的心維護了一個幼小生命的尊嚴。教育是一門個性化很強的藝術,所以也找不到一種通用的方法適用于所有的孩子。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都是一本獨特的非常耐讀的而又不易讀懂的書,需要教師要有足夠的愛心勤讀、細讀,用智慧與理性去讀。
智慧來自多讀書。“讀書萬遍其意自現(xiàn)?!迸c書為伴,營造自我書香世界。讀書是成才的最好途徑也是惟一捷徑。每天給自己安排一點讀書的時間,增加閱讀量,閱讀經(jīng)典,與過去的教育家對話,是教師成長的基本條件,也是教師教育思想形成與發(fā)展的基礎。教育智慧的形成,在一定意義上說,就是跨越由這些經(jīng)典構成的橋梁的過程。這是一個不可超越的過程。人類的教育雖然不斷變遷與發(fā)展,但是教育的根本不會變化,教育培養(yǎng)人的功能不會變化,教育過程的內在規(guī)律不會變化。如教育創(chuàng)新,雖然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主旋律之一,但是對于創(chuàng)新教育的論述,現(xiàn)在可能并沒有超過陶行知。因此,現(xiàn)代的許多教育新思想,其實只不過是用我們這個時代的語言和案例與過去的大師對話而已。教師讀書不僅是尋求教育思想的營養(yǎng),教育智慧的源頭,也是情感與意志的沖擊與交流。從過去的教育家的著作中,教師可以學習的東西很多。有心的教師會認真閱讀教育的重要文獻,認真學習不同時代教育家的人生理想與人格力量。讀書會讓我們的教師更加善于思考,更加遠離浮躁,從而讓我們的教師更加有教育的智慧,讓我們的教育更加美麗。
智慧來自反思。反思是一種學習方法,反思是一種工作態(tài)度。對一件事情進行反思,對一個階段的工作進行反思,是一位有思想的教師前進途中必有的“程序”,更重要的是反思可以升華思想、凝結智慧。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師自我教學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并能沖破經(jīng)驗的束縛,不斷對教學診斷、糾錯、創(chuàng)新。將反思理論指導實踐,融于實踐,反過來,通過實踐的檢驗進一步提升理論。一個經(jīng)常地并自覺地對自己教學進行反思的教師,就有可能發(fā)現(xiàn)許多教學中的問題,越是發(fā)現(xiàn)問題,就越是有強烈的愿望想去解決這些問題。關注問題并去解決問題的過程,也就是教師樹立自己的科研意識,并潛心參與教學研究的過程。反思是一個不斷完善自己的過程,不斷學習和思考,通過豐富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教書育人的能力。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突出學習現(xiàn)代教育教學理論,提高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突出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探尋,提高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智慧來自創(chuàng)新。教育的對象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人,這就決定了教師工作必須要有創(chuàng)造性,智慧型教師不但要有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精神,而且還要有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自己,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斷出新,走出屬于自己的一條自主創(chuàng)新之路。教師的創(chuàng)造力增強了,智慧豐富了,必然會帶出一大批擁有智慧、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學生。
總之,在今后的教學中,要勤于思考,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反思,不斷超越自我,善于集思廣益,博采眾長?!爸腔坌徒處煛睂⒊蔀槲也粩嘧非蟆⒆杂X探索的目標。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十二
《教師如何做“小課題”》是一本論述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如何做小課題的專著。特別注意從基層學校老師的興奮點、困惑點切入,以小課題研究過程中碰到的主要問題為體系,以教師身邊的研究案例為基礎,力求準確把握小課題的基本定位,幫助教師切實掌握從事小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學會靈活運用不同的文體形式表達自己的研究成果,從而進一步增強參與新課程改革的信心和能力。本書作者祝慶東就職于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普教所,負責培訓中心的工作。本書是其從事基礎教育領域的群眾性教育科研工作的總結性成果,讀來獲益良多。下面,我將從“小課題的含義”、“小課題的作用”、“小課題的方法”三個方面談談感想。
一、小課題研究的含義。
課題研究就是從規(guī)范性層面審視我們工作的合理性、科學性,把我們付出的努力成果化。教師課題有大課題與小課題之分,大課題主要是從片宏觀的層面研究教育管理問題,目的在于解決學校的重大教育管理問題,主要采取綜合研究的方法,具有投入大、周期長涉及面廣、影響力大的特點。小課題則從微觀角度解決教學困難,旨在提高廣大中小學教師的素質,以行動研究為其方法,尋求提高教學效益與質量。投入的周期短、涉及面小。
二、小課題研究的作用。
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如果你想讓老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于變成一種單調無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位教師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敝行W教師搞教育科研,中小學生是直接的受益者。但是,中小學教育科研不能過于理論化,也不能過大?!疤煜码y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小課題研究是一種面對真問題,展開真行動,獲得真發(fā)展的實踐研究;是一種小步子推進,小環(huán)節(jié)切入,研究小問題的微型研究;是一種低起點、低要求、低重心的“草根”研究,正好呼吁了當下教育實踐成果化、教學研究理論化、教研能力專業(yè)化的需求。
三、小課題研究的方法。
生個體的多樣性,方法的效果可能并不好,需要不斷重復進行第二步與第三步,即一個“揚棄”的過程。再次,將自己尋找方法到解決問題的過程總結出來,形成經(jīng)驗性材料,這是從實踐到理論的過程。最后,把總結出來的方法運用到教學中,這是第二次理論到實踐的過程。這一過程中,教學技能與教學效果都應當有顯著的提高。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十三
易學是一門神秘而古老的學問,它起源于中國古代。作為一名對研究占卜文化和哲學的人來說,我對于易學一直充滿了濃厚的興趣。最近,我讀了一本關于易學研究的書籍,這讓我對易學的認識更上一層樓。在此我想分享一下我對易學研究的心得體會和讀后感。
首先,從易學的起源和發(fā)展來看,易學可以追溯到數(shù)千年前的古代中國?!兑捉?jīng)》是易學的最重要的經(jīng)典,它記錄了卜筮和占卜的方法,以及內含著奧秘的八卦圖。易學將宇宙和人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通過解讀八卦圖和六十四卦,人們可以得到對于未來的預測和指引。通過研究易學,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人們對于人生和宇宙的洞見和思考,也能感受到他們對于人類與天地的聯(lián)系的理解。這種古老的智慧令人嘆為觀止,也令人佩服。
其次,易學的核心概念是“變”?!兑捉?jīng)》中有一句著名的話:“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學認為萬物都是無時不在變化的,而變化又是由陰陽之間的相互轉換所帶動的。這種變化是復雜而又微妙的,它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一個角落,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通過研究易學,我深深地理解到了事物的變化是自然而然的,而我們應該在這種變化中學會適應,并且尋找平衡。只有當我們能夠順應變化,才能夠在變動中找到穩(wěn)定,在不確定中獲得成功。
第三,易學強調“道”和“德”的重要性?!兑捉?jīng)》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币讓W認為宇宙萬物皆由“一”衍生而來,而“一”又是指的“道”。這種“道”是一種超越人類理解能力的存在,它是宇宙的法則和本源。而“德”則是人類在日常生活中應該追求的品質,它包括正直、誠實、公正、仁愛等。易學認為只有通過追求“德”,才能夠與“道”相通,與宇宙相通,并最終達到人生的圓滿。
第四,易學的研究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zhàn)。易學的占卜方法是一種通過閱讀、解讀卦象和象征符號來預測未來和指導行動的方法。通過研究易學,我們可以學會如何通過卦象來看待事物和問題,并以此為指導做出決策。而不僅僅是占卜方法,易學也提供了一系列的智慧和觀念,可以幫助我們應對人生的各種挑戰(zhàn)和困擾。比如,易學中強調要“服膺天命”,意味著我們應該順應自然的規(guī)律和變化,不要勉強去逆轉宇宙的大勢,而是要學會接受并利用變化。
最后,易學研究的認識和智慧不僅僅適用于中國,也可以對其他文化和國家產生啟發(fā)。易學的原理和觀念是普遍的,人們可以通過研究易學來了解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共通之處。而且易學的智慧也可以應用于現(xiàn)代科技和管理領域,例如在風險管理和決策制定中??傊?,易學是一門深刻而智慧的學問,它不僅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自然、人生和宇宙,還可以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智慧和指導。
通過閱讀和研究易學,我了解到了古人對于宇宙和人生的思考和洞見。易學以其獨特的觀點和智慧深深地吸引著我。我希望這門古老的學問能夠繼續(xù)傳承下去,并且為人們帶來更多的收益和啟示。同時,我也鼓勵更多的人們去了解和研究易學,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族譜研究讀后感篇十四
假期在讀《教師如何做研究》一書時,書中談到當今我們的課程改革正逐步走進校園,新課程理念正日益走近教師的時候,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需要更新,不應該追求教案的精心設計,有條不紊的實施,以期達到行云流水的效果;不應該懷舊在講臺上動情地直抒情懷、指點迷津。反思我們的數(shù)學課堂教學,我們是不是一次次千方百計地把孩子們引領到自己設計的教程;是不是通過循循善誘地啟發(fā)把孩子們的思維束縛到自己預設的標準答案中;是不是通過讓學生一次次地復述,把教師總結出來的條紋綱要搬運到他們的腦海;是不是經(jīng)常科學、藝術地設計并控制課堂的密度、節(jié)奏、氣氛和情緒,有沒有把孩子的已知設想成難點,而扼殺了孩子出乎意料的未知,作者舉出一系列不適合的現(xiàn)象后,提出數(shù)學課堂只有堅持動態(tài)生成式的教學,才能使課堂真實地充滿生機,讓師生切實互動發(fā)展,這一觀點引起我濃厚興趣。
動態(tài)生成的觀點是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中提出的,她指出課堂中不能機械地按原先設定的一種思路教學,而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教師隨時靈活地調整教學過程,設計組織后續(xù)的教學活動,生成新的超出原計劃的教學流程,使課堂處在動態(tài)和不斷生成的過程中,以滿足學生自主學習的要求,真正使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體現(xiàn)教師是為學生的學習服務的。動態(tài)生成式的課堂,不圖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實、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況,使師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表達,能再現(xiàn)師生真實而自然的生活情景,成為師生互動發(fā)展的天地。
就是說在現(xiàn)實教學中,課堂上出現(xiàn)的情況千差萬別,一旦放開便難以收場,難以控制,順著學生思路去做,有時很難確保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積極應對的策略之一就是對課堂教學進行“二度設計?!彼^的“二度設計”,就是指第一種教學設計之外的教學設計,它是以“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等新課程理念為依據(jù)的新型構想,是面對新課程動態(tài)變化的課堂教學情況的一種積極應對策略。我們要變已成不變的教學設計為計劃與動態(tài)相結合的教學設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教案牽著教師走,教師牽著學生走的`現(xiàn)象,努力實現(xiàn)新課程促進學生、教師發(fā)展的目標。教師上課時必須根據(jù)學情對備課中的教學設計及時作出調整,故其教學設計只能是“大體則有,定體則無,隨學而改,因學而變?!弊髡哒J為先確定出具體的教學目標,課前實際教學過程只要求寫出個大體輪廓,教學環(huán)節(jié)簡化,但學案有多種或多個,舍棄過去那種亦步亦趨的“小步子”做法。這種彈性化的多重的教學設計能為課堂教育留下不確定性的空間,讓教師在課堂上能把主要精力用在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上,而不是記憶教學預設的推進過程上,有利于教師在復雜多變的教學中捕捉新的契機,在課中進行“二度設計”。課后寫寫教學反思,再一次改進教學設計,那就是課后的“二度設計”。
進行“二度設計”的好處,具體表現(xiàn)在:
動態(tài)生成式的教學,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必定會出現(xiàn)多種不同的結果,教師備課時必須充分考慮會出現(xiàn)哪些情況、每種情況如何處理,把方案一一寫出來,做到有備無患。課前“二度設計”更多的是關注學生思維方向、方法多樣性的可能性,考慮是肯定還是否定或是引導。教師在教學中應尊重學生,順應學生的思維方向,積立思考;當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能力超前或滯后于教學計劃時,就必須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和教學進度。
課后“二度設計”實際上是指上課之后的教學反思,可以把具體內容寫在教學設計的右邊或最后。一般來說,課后“二度設計”關注的是教學活動全過程。葉瀾教授指出:“一個老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老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笨梢姡n后“二度設計”不失為一種促進教學,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好方法。
我非常認同作者的看法:課堂教學不需要精雕細刻,課堂不是舞臺,教案不是劇本,教師不需要按部就班、美輪美奐的表演。教師的作用在于營造氣氛,適時調控,巧妙點撥,以激發(fā)學生多層面的思維、多角度的理解、體驗,并在課堂教學中去感受自己作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者的尊嚴和歡樂。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898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