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通用19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18:57:17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通用19篇)
時間:2023-11-27 18:57:17     小編:XY字客

大自然中的景色常常給人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啟發(fā)。寫總結需要融入自己的思考和觀點,展示個性和特色??偨Y是對工作、學習、生活等方面的一個及時概括。寫總結時,要注重用詞準確、語句通順。以下是一些總結的常見問題和解決方法,供大家參考借鑒。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一

傳統教學方法下,化學課堂上氣氛沉悶,師生缺乏互動,學習效率無法提高。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擬通過教學經驗和實際情況,分析了針對此問題的解決策略。

一、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實現高效化學課堂。

和其他學校的學生一樣,岷州中學的高中學生同樣承擔著巨大壓力,這些壓力主要來自于學校、家庭、社會等方面,學生能夠部分轉變?yōu)閯恿?,渴望在學業(yè)上努力進取。作為自然科學的化學學科,以其嚴謹、抽象著稱,但是如果教師在高中課堂中長期過分強調這一特點,忽視學生內在的情感需求,就會降低學生對化學課堂的興趣,導致教學效率的下降,無法構建高效課堂。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如何走進學生內心世界,對于構建高效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提高專業(yè)水平,提升教學能力。

提高化學教師自身的化學專業(yè)水平,提升高中化學教學能力。這樣才能部分提高教學質量,減少不必要的學習時間,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心理壓力。

(二)做好教學設計,培養(yǎng)嚴謹的教學習慣。

同化學學科嚴謹的特點一樣,高中化學教師要養(yǎng)成嚴謹的教學習慣:課前做好教學設計,教案中除了要落實常規(guī)的化學教學目標和重難點以外,也要落實三維目標中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三)關注學生要求,融入人文關懷。

要關注學生的內心世界以及情感需求,在化學課堂中融入人文關懷。

二、與時俱進,更新教學理念。

傳統儒家文化為了維護社會秩序,十分強調等級觀念和等級制度,體現在教育上便是“師道尊嚴”,如學生在家里必須服從父母,在學校必須服從教師。在這種傳統儒家文化的熏陶下,家長和教師覺得一切都是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但是從來不同學生商量,學生到底需不需要這些“擅自”做出的“好心”。事實上,這些“好心”往往辦了壞事,限制了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忽視了學生的內心世界,缺乏對學生深層次的關心。多數教師往往以成人標準來要求學生,雖然高中生在生理特征上已非常接近成人,但是在情感和心理上卻與成人存在較大的差距。

筆者所在的岷州中學,大部分高中生都是獨生子女,很多都是90后或者00后的學生,互聯網等信息大量傳播的時代下,他們接受了大量新思想和新觀念,追求民主、平等的意識明顯增強,渴望表現自我,強調以自我為中心。因此,許多教師的行為被他們看作是侵犯自由和尊嚴的,師生間缺乏必要的溝通,師生關系緊張,或多或少影響了化學教學。

因此,從構建高效化學課堂的角度出發(f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非常必要。廣大高中化學教師應該樹立這樣的教育理念:教師,尤其是高中化學教師,是一個為學生提供教學服務的引導者;學生不是成年人,對于學生所犯的錯誤,應該有極大的寬容心,但不是無底線地縱容學生犯錯,而是在包容的前提下,選擇適當的教育方式來糾正學生不良的行為習慣。

只有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以生為本,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和信賴。要做到以上要求,化學教師需要積極學習,更新教學理念,滿足學生自我意識覺醒的需要。

三、建立多元評價體系,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

決定一名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的三個主要因素是遺傳、基礎和化學學習習慣。在這三個主要因素中能夠短時間內改變的只有化學學習習慣。

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呢?從筆者參加工作以來的化學教學實踐來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積極建立多元的教學評價體系,采用多形式多樣的激勵手段,激發(fā)他們對化學學科的學習興趣,以此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并固化這一良好的學習習慣。通過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化學學習習慣。具體來說,化學教師要活用表揚和批評,即多表揚、少批評的手段。表揚是最常用的激勵方法,如對月考、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好、進步較大的學生在公開場合進行表揚;對進行了預習、復習或者錯題歸納的學生進行表揚,號召其他同學學習;對在講臺上書寫化學方程式規(guī)范的同學進行表揚。

總之,要不失時機地抓住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經常得到各種方式的表揚。當然表揚要恰當、公正、準確,不能過分夸大。批評的使用則一定要慎重,要注意批評的場合、語氣的輕重和學生的承受能力。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二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的課堂教學觀念應該有所更新,轉變自身角色,轉變師生交往方式,創(chuàng)設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教學關系.

作者:李艷華作者單位:揚州科技學院(籌)高郵學院刊名:教育界英文刊名:jiaoyujie年,卷(期):“”(22)分類號:g64關鍵詞:新課改語文教師課堂教學教師角色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三

摘要:從三個方面論述了新課改下怎樣上好高中化學課: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運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加強實驗課教學。

關鍵詞:實驗課教學;新型師生關系;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逐步深入與發(fā)展,我們的教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也在發(fā)生著很大的變化。在《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也有明確的要求:化學教學應該以提高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為目標。因此,作為一名新課改形勢下的化學教師,應該盡快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積極轉變傳統教育教學模式,運用新穎的教學方法上好高中化學課。

一、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師生關系。

傳統教學是以教師講授知識為主,教師主宰課堂,教師按照自己的意愿組織教學,學生只能俯首傾聽,任教師自由擺布,這樣就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其實,我們的學生都是有感情、有思想、有個性的。英國著名的教育家歐文說:“教師對學生的態(tài)度和愛護,往往比他的專業(yè)修養(yǎng)和學問重要?!币虼?,教師應該積極轉變角色,與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為此,我采取了這樣的措施:

1.尊重、信任是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基礎。

尊重、信任是對學生的一種鞭策、一種厚愛,學生在老師的尊重與信任下會更加充滿信心。新課改精神要求我們教師以“育人為本”作為自己的教育宗旨,把學生當成有個性、有思想的人。特別是高中階段的學生處于青春敏感期,他們的自尊心很強,很在意別人對他們的評價。因此,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時,我從不用粗暴簡單的語言訓斥學生,而是充分尊重他們的人格。同時,在教學中,我盡力給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積極給學生提供參與教學活動、發(fā)表個人見解的機會,并走入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真誠地交流,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體作用。

2.愛心是建立建立新型師生關系的關鍵。

陶行知先生說:“要給學生營造一個適合他們身心健康與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環(huán)境,就應該與學生建立民主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蹦敲丛鯓硬拍芘c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呢?那就是用愛關心學生,使學生真正體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這樣學生才能敞開心扉與老師彼此對話。因此,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時,我盡最大可能地在學習上鼓勵學生,在生活上幫助學生。

二、運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

高中化學教學應該從學科特點、學生實際出發(fā),我們的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內容較多,學生很難理出頭緒,而且記憶的東西多,學生很難清晰地記住。()何況學生在初中階段學習的化學知識不夠系統,他們很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地思考問題,更不會聯系身邊熟悉的現象和事物思考問題。因此,作為一名高中化學教師,應該積極探索科學新穎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此,我采取了這樣的措施:

1.利用學生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化學雖說是一門自然科學,只要我們教師精心設計形象、生動的教學過程,學生就會快樂地學到知識。例如,我這樣設計高中化學第一課:上課伊始,我沒有急于讓學生打開課本,而是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喜歡魔術表演嗎?”現在,我就給大家表演一個小魔術,請同學們看好了,在同學們的一片欷[中,我拿出四個小燒杯(事先沾有無色的不同液體)放在桌子上,然后把一瓶無色的液體分別倒入四個燒杯中,這時奇跡就出現了,四個無色的杯子出現了紅、黃、藍、白四種不同的`顏色,所有的學生既驚訝又好奇。此時,我不失時機地對學生說:“想知道其中的緣由嗎?我們的化學課將給我們一個滿意的答案――,這樣就很好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他們學好化學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運用合作探究教學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瑞士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說:”知識來源于動作?!霸诮虒W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促進學生主動實踐、積極探索,讓他們有動手、動腦的機會。新課改理念也強調”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真正‘動’起來“的教育教學理念。因此說,在化學課堂教學中運用合作探究教學法,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關鍵。因為在合作探究中學生就會積極思考,就會積極表現,就會主動學習。因此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時,我總是盡最大可能地給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得化學知識。例如,在學習《開發(fā)利用金屬礦物和海水資源》《生命的基礎能源――糖類?》《改善大氣質量》等課時,我都成功地運用了合作探究教學法。

三、加強實驗課教學。

實驗教學在化學教學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因此,作為一名新課改形勢下的教師,怎樣在新課改引領下上好化學實驗課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為此,我采取了這樣的措施:

1.充分認識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3)實驗能培養(yǎng)我們的創(chuàng)造能力等等。

2.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在實驗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實驗習慣,是提高教學效率的關鍵。因此,在學習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時,我從這些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習慣:正確地使用實驗儀器、規(guī)范實驗操作過程、遵守實驗規(guī)則、規(guī)范填寫實驗報告等等。

總之,新課改形勢下的高中化學教學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努力實踐、積極探索,運用科學靈活的教學方法,上好新課改下的高中化學課。

參考文獻:

[1]孔秀芳。如何在新課程理念下上好化學實驗課。實驗教學與儀器,(12)。

(作者單位貴州省劍河民族中學)。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四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們是否對自己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行為進行了反思?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思考,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回顧,運用教學標準要求不斷檢驗自己,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教學反思是學生發(fā)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對于化學教師而言,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建立科學的、現代的教學理念,并將自己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為教學行動;有助于提高教師自我教育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從而進一步完善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有助于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試圖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促進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向學者型教師轉變。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現在仍有許多學校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連一些化學實驗現象都只是教師的口述,而不給他們親自動手或觀看演示實驗的機會。這就導致我國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為什么”、也不知道要問“為什么”的麻木習慣?!毒V要》中明確提出:“改革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毙抡n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付諸實施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要新,決不能守舊。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化學教師應想方設法多做演示實驗,改進實驗,有條件的話讓學生自己多做實驗。在現代化學教學中,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cai動畫、錄像和化學實驗,我們可選擇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節(jié),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錄像教學。有很多教師未曾使用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他們覺得制作課件比較麻煩,在課后花的時間較多,其實有時我們使用多媒體,可以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簡單化、使靜態(tài)的理論動態(tài)化,從而化難為易。

例如,在講到原子結構時可以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別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然后制成動畫,模擬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通過閃爍的方式及疊加的手段,展現電子云的特征。在比較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這兩個概念時,動畫模擬甲烷和氯氣如何斷鍵,氯原子與碳原子形成新鍵;乙烯中碳碳雙鍵斷裂,兩個氯原子分別接到兩個碳原子上,通過動畫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兩個不同的反應機理。特別是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學反應多,內容瑣碎,每次講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回顧上次所講內容,溫故而知新。借助于錄像教學,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huán)境,還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苯與液溴在鐵粉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由于液溴取用過程中會有溴蒸汽揮發(fā)出來,可采用錄像技術進行演示,同時對操作注意點進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紹,使學生不僅能理解“為什么這樣操作”,更能體驗正確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學過程的反思。

1.化學實驗的反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筆者見有教師作如下改進,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濃hcl和稀hcl,同時放進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帶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內不留空氣),2分鐘后,盛有濃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脹70~80ml,而盛稀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卻膨脹不到10ml,經過改進,實驗可見度大,對比性強,定量性好,需要說明的問題簡單明了。關于“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一課中,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氣球變大,這個實驗因為氣體的壓強太小或因為氣密性不好,因而很難看到明顯的現象,也可進行如下改進,在兩個量筒中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的鹽酸,再滴入幾滴洗滌劑,用等物質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產生的co2使洗滌劑產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過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和產生co2的量的多少。改進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創(chuàng)設探究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情趣。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五

摘要:化學作為一門描述性和理論性很強的自然科學,既無傳神的形,又無誘人的情,只有繁多的物質名稱,陌生的化學符號,難認的化學方程式以及元素,化合物的化學共性和個性的無窮無定牲,顯得既單調又枯燥,似乎化學只能啟迪人們對一切事物真諦作深邃冷靜的理性思考,只能揭示物質的真實面目而不能顯示其美,事實上,化學美是客觀存在的,化學美具有美的嚴謹,有序,奇異,守恒,對稱和律動特征。

關鍵詞:新課改;化學;角色轉變。

隨著新課改的大力實施,轉變我們自身的角色變的越來越重要,下面我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談轉變自身角色的策略。

一、認知、傳授給學生化學之美。

化學結構美是化學物質美的內在反映和決定因素:如氯化鈉的晶體是一個規(guī)則的立方體,每個鈉離子周圍有序的排列著六個氯子,而每個氯離子周圍有序的排列著六個鈉離子,這種對稱排列,體現了美的和諧,有序和多樣牲。從某種意義上講,化學變化是化學美之源,化學物質美只是化學變化美的終極表現,百煉成鋼,金屬電鍍以及燒石成灰(生石灰),石林奇峰,神州飛船的上天無不體現化學變化的美妙絕倫?;瘜W思維創(chuàng)造離不開化學美,化學美不僅包括化學知識美,而且包括探求知識的過程和方法美。美育在陶冶人的心靈上能以形悅心、以情感人、以美引善、以美育人,所以我們說沒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化學教育中美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熱愛自然的情感。化學學科中涉及許多大自然的天然景觀和豐富的礦藏,它們所展示的祖國壯麗河山,又以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山河,熱愛自然的情感,其效果遠遠超過單純的說教?;瘜W為現代社會奉獻了數以千萬種的新物質,這些新物質已進入千家萬戶,豐富了人們的生活,而且,化學研究的各種高精尖材料大放異彩,推動著核能,宇航,信息等科技事業(yè)的發(fā)展,利用化學分子修補方法,治療遺傳病、精神病,用化學方法可以控制衰老,這是多么引人入勝的寬闊領域,多么瑰麗壯美,令人向往。

二、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不斷探索。

從教幾年來,每年都會遇到了許多學生對化學充滿了興趣,但他們的成績卻一直不好,我們教師在新教材面前以前的經驗和許多看法都要改變,如何與時俱進,用新的思想和符合新教材改革理念的新的教育方式來指導學生,讓學生用新的思想來學習。首先教師和學生都要吃透新課改的精神和理念才能少走彎路。新教材體現了“活”、體現了培養(yǎng)學生動手的能力,輕視題海戰(zhàn)術和死記硬背傳統學習方式。所以學生應結合課本的內容在有條件的條件下可以多動手自己把化學的思想、化學的原理、化學的知識----體現在身邊的一些活動中。

三、認識新課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

與傳統高中化學課程的“接受”式學習相比,新課程積極倡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在內容標準的“活動與探究建議”欄目中設置了大量的探究課題,引導學生運用觀察、實驗、調查咨詢、查閱資料、交流討論等多種途徑獲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結合有關的線索做出假設和猜想,自主設計實驗和其他實踐活動方案,借助模型、圖表、反應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學變化過程,使學生在探究實踐中獲得知識和技能,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在各個課程模塊中,突出強調了化學實驗的作用,并對實驗室建設提出了基本要求。在活動與探究建議中,許多案例涉及的文獻資料來源于圖書館和計算機網絡,這為進一步開發(fā)和利用課程資源提供了有效的途徑。為幫助學生感受化學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作用,解決與化學有關的實際問題,課程標準從多個方面選取素材、提出課題,但還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在實踐中還需充分關注學校的、社區(qū)的、工廠的多種資源,不斷地開發(fā)、優(yōu)化和利用好這些資源。

四、打好基礎提高學習效率。

不論教材如何改革、學習方法如何有效,扎實的基礎是學好化學的前提條件。以前發(fā)現有很多學生的成績很好,但一直不是出類拔萃,不能脫穎而出。如果仔細分析他們每次的講義的話,都能發(fā)現他們在審題,書寫方程式,化學符號很多方面有著各種各樣的失誤和錯誤,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對于這部分的學生的成績的好壞就取決于他們的失誤,如何避免或減少失誤值得教師和學生好好深思,本人在教學中也積累了一些個人的經驗,學生操作后有著不錯的效果。如果要讓學生能在以后不再出現曾經的錯誤,許多學生都學會了訂正,但我發(fā)現許多問題學生是訂正了一次又一次,這也說明訂正是一種彌補知識不足的途徑但效果并不理想。而我發(fā)現如果讓學生做老師的話,堅持把每次的錯誤問題講解給我聽或講給其他的同學聽,如果他能把問題清晰、透徹地剖析給周圍的人聽,以后再遇到類似的問題他幾乎都不會出錯。其次要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要自己學會歸納和總結。以前我很喜歡把很多的知識總結好,在讓學生記憶,結果時間一長學生是忘的一干二凈,如果學生能自己動腦動手總結一些知識,效果是很明顯的。例如有很多相似的概念:電子式、原子結構示意圖、基態(tài)原子電子排布式、價電子排布式、軌道表示式的區(qū)別,如果學生能通過查閱資料、相互交流和討論把它們區(qū)別清楚的話,以后他們在這方面就幾乎不會出錯。類似的內容還有很多。

五、總結。

以上是本人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和對新教材教學中摸索出的一些看法,如何使教材更合理,使教學更符合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如何讓學生學的更有價值和意義,轉變教師的角色轉變,需要老師和學生在教學中不斷地摸索和進步。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六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巨大前提下,越來越多的學校和教師開始認同新的教育方式。近幾年,我國的教育教學和考試考核方式都有了變化,不再只注重學生的書本知識,更偏向于考查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以及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用于實踐。而在這一前提下,高中化學也開始從傳統的教學方式向創(chuàng)新型教學方式轉變。

教學效率低一直是我國課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而在更加傳統的高中化學教育中這一現象更加明顯。因此,為了讓學生全面發(fā)展,使學生的思維不再局限于課本和理論知識,更加注重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師也就越來越注重教學策略,著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所以,高效課堂這一話題就不得不被提到一個重要的位置。教師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更加投入,讓學生勇于提問、勇于探索、樂于思考,使學生真正地融于課堂,真正成為教學的主體,這就是高效課堂的最終理想與目標。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指以有效的教學手段和策略,提高教學質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習從被動變?yōu)橹鲃?,從旁觀變成參與,最大化地使學生吸收更多、理解更多所學的知識,能夠將所學的書本知識運用于實踐。新課改下高中化學就是秉承這一原則,讓學生擁有學習的動力,在教師的引導下,更加主動地學習和探索,激起學生的求知欲,使課堂更加活躍和融洽。這種高效課堂使教育更加人性化和合理化。在這種高效課堂中教育出來的學生也更加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

二、新課改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很多學校是否能夠按照新課改的指示認真地履行實施這一方針政策是關鍵。因為高考的模式基本沒有發(fā)生改變,校方對于突然改變教學策略存在著疑慮,教師也未能立刻適應新的教學模式,這就使得新課改成了“紙上談兵”,未能落到實處。再者,學生常年在教室學習理論知識,實踐跟不上理論,使得學生想問題都過于理想化,動手能力不足,這也使得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受到限制。實踐是檢驗真理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沒有實踐的支持,學生不可能真正理解自己所學的書本知識,這也是在新課改中存在的一個重大問題。

實現。

四、高效課堂實施的方法。

新課改下高效課堂怎樣實現,怎樣使理想變成實際,讓學生能夠主動學習,真正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出國家需要的人才,這個問題是每個教育工作者都必須思考的。

1.理論方面。

(1)因材施教。

教師必須明白,每個學生都是一個不同的個體,教育也應遵循這種特異性。千篇一律的教育模式只會使學生中的“貧富差距”加大,讓理解能力好、學習方法佳的學生更加優(yōu)秀,而理解能力差、學習方法劣的學生更加不明白教師講的什么,使得這部分學生喪失了學習的信心和動力。因此,因材施教就顯得更加重要。

(2)從基礎演變。

化學課堂教育都是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的,基礎知識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在掌握了這些之后,當碰到新的難的知識的時候,教師應該從淺入深地教導學生,把難的知識變成學生學過的較淺的知識,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這個方法還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教師應在其中加以引導,讓學生主動對比其難易相似的兩種知識,還可以從中找出區(qū)別與聯系,使學生真正做到融會貫通。

(3)增強動手能力。

化學教育本身就注重實驗,而在新課改這一號召下,實踐看起來就更加重要了。只注重理論知識的積累對于新時代的學生來說是不夠的,學生必須學會把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當中,這就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動手能力?;瘜W實驗中的各種反應直觀的感受比聽教師敘述更能讓學生記牢,也更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要實現化學教育的高效課堂,增加動手能力是前提之一,也是更應該加強的部分。

2.具體的實施方面。

(1)選好組長,培訓組長。

化學教師應通過觀察選出熱愛化學、熱心化學服務工作的學生擔任每一小組的組長,在每一節(jié)課之前對組長進行適當的培訓,使他在課堂上能引領小組學生討論,只有小組每個成員都積極參與討論,每個人才會有進步。

(2)建立每個學生的化學檔案。

把小組學生作業(yè)情況、考試情況都登記在冊,及時發(fā)現問題并作出指導,從中也讓學生去感受自己的進步。

(3)學會小結。

可由組長組織,教師監(jiān)督。引導學生從作業(yè)、從月考試卷進行分析總結。要盡量關注中差生,讓他們喜歡你、敬佩你,他們才會樂學,讓他們在一次次總結中找到和優(yōu)生的差距,從而縮小差距,逐步變成優(yōu)生。

參考文獻:

[1]劉永東。談普通高中實現化學高效課堂策略:高效備課[j]。新課程,(11)。

[3]王國民。試論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小學教育,2012(2):9-11.

(作者單位重慶市第二外國語學校)。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七

摘要:傳統的教學方法,越來越阻礙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如何盡快尋找一種更適合新時期教育發(fā)展所需要的教學方法,是當今擺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務。結合教學實踐,對此進行了探討。

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積極板書,拼命灌輸知識;另一方面,學生拼命記筆記,怕有點滴遺漏,根本跟不上教師的思路,許多知識更難于理解和消化。

2.課時不足與教學容量大的`矛盾。

雖然教師都經過了新課程的培訓,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最多問題還是課時不足的問題。必修教材的內容涉及面廣,欄目多,教師很難在規(guī)定的課時內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更何況探究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另外,教材中的科學探究活動,很多結論在教材中沒有直接寫明而要求學生自己歸納,打破原有的知識體系,使得時間分配出現困難。

二、開展課堂有效教學探究,符合新時期課堂教學要求,體現新課程教育理念。

新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為本的教學發(fā)展觀、強調使學生的思維和個性得以充分發(fā)展,我們必須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構建以學生為主體的新的教學模式。

首先,把一個班級的學生分成幾個組,每小組四個左右人,每組中有一個人學習屬上等,并定為該組的小組長,負責召集本組成員,商討預習“學案”中的難點,并督促成員一定落實預習“學案”,同時落實指定某人在上課時代表本組發(fā)言。

其次,把嘗試教學法中的教學步驟應用起來。先把新授課的“學案”設計成練習形式,提前幾天分發(fā)到學生手中,讓學生在自學中查找有關參考書,并在小組長的組織下,落實學案中的難點、重點,并準備整理好在上課聽講時需重點注意的有關知識點。上課時,教師集中精力引導解惑,并對重點、難點加以分析突破。其間,可采用提問形式或讓學生發(fā)言講解本組對本課內容的預習情況、遺留問題,各組間可以在上課時,互相幫助,共同解決自己的難題。

最后,學生一致不消化的難點讓教師來突破。每一節(jié)新授課講完之后,要配上一節(jié)提高性嘗試練習,通過一課一練,加強對新授課內容的鞏固。

題??傊?,教無定法,教亦有法,只要認真地探索,本著節(jié)約課堂45分鐘,充分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教師的主導性原則,充分挖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思維能力,總結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或模式,是每一位熱愛教學工作的教師所應努力做到的事,本人把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做法提出來,與同行們探討研究,希望能得到大家的幫助。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龍海五中)。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八

高中化學新課程改革已有一年,在走入新課程的這段時間,我們是否對自己以往的教學思想和方法、行為進行了反思?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在先進的教育理論指導下,借助于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的教育實踐進行思考,對自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回顧,運用教學標準要求不斷檢驗自己,追求的是教學全過程的合理性。教學反思是學生發(fā)展、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新課程改革的需要。對于化學教師而言,進行教學反思有助于教師建立科學的、現代的教學理念,并將自己新的理念自覺轉化為教學行動;有助于提高教師自我教育意識,增強自我指導、自我批評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發(fā)教師的教學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增強對教學實踐的判斷、思考和分析能力,從而進一步完善比較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有助于解決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問題,試圖構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橋梁,促進教師由經驗型教師向學者型教師轉變。筆者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教學反思:

一、教學觀念的反思。

教學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學思想的改革。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只關注知識的接受和技能的訓練,現在仍有許多學校強調學生的任務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師講授的內容,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連一些化學實驗現象都只是教師的口述,而不給他們親自動手或觀看演示實驗的機會。這就導致我國絕大多數學生逐漸養(yǎng)成一種不愛問、不想問“為什么”、也不知道要問“為什么”的麻木習慣。《綱要》中明確提出:“改革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毙抡n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整合,在知識教學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體驗。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在新課程付諸實施中,教師的教學觀念必須要新,決不能守舊。

二、教學方法的反思。

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應拋棄原先那種“一張嘴、一本書、一支粉筆”的怪圈。實驗是一個非常好的教學手段,可以提高學生學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動手能力?;瘜W教師應想方設法多做演示實驗,改進實驗,有條件的話讓學生自己多做實驗。在現代化學教學中,學生喜愛的教學手段是多媒體cai動畫、錄像和化學實驗,我們可選擇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節(jié),制作成多媒體課件、錄像教學。有很多教師未曾使用過多媒體輔助教學,他們覺得制作課件比較麻煩,在課后花的時間較多,其實有時我們使用多媒體,可以增加教學內容和教學信息,使抽象的化學問題簡單化、使靜態(tài)的理論動態(tài)化,從而化難為易。

例如,在講到原子結構時可以用不同顏色,不同大小的小球分別代表原子核和核外的電子,然后制成動畫,模擬原子核外電子的運動,通過閃爍的方式及疊加的手段,展現電子云的特征。在比較取代反應和加成反應這兩個概念時,動畫模擬甲烷和氯氣如何斷鍵,氯原子與碳原子形成新鍵;乙烯中碳碳雙鍵斷裂,兩個氯原子分別接到兩個碳原子上,通過動畫形象直觀地展示了兩個不同的反應機理。特別是有機化學部分,有機化學反應多,內容瑣碎,每次講新課之前利用多媒體回顧上次所講內容,溫故而知新。借助于錄像教學,既保證學生的安全,又保護環(huán)境,還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苯與液溴在鐵粉作催化劑的條件下發(fā)生取代反應,由于液溴取用過程中會有溴蒸汽揮發(fā)出來,可采用錄像技術進行演示,同時對操作注意點進行局部放大,加上旁白介紹,使學生不僅能理解“為什么這樣操作”,更能體驗正確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液溴毒性的侵害。

三、教學過程的反思。

1.化學實驗的反思。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實驗教學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時,筆者見有教師作如下改進,在兩支試管中分別加入相同體積的濃hcl和稀hcl,同時放進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帶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內不留空氣),2分鐘后,盛有濃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脹70~80ml,而盛稀hcl的試管上的塑料袋卻膨脹不到10ml,經過改進,實驗可見度大,對比性強,定量性好,需要說明的問題簡單明了。關于“碳酸鈉的性質與應用”一課中,碳酸鈉和鹽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使氣球變大,這個實驗因為氣體的壓強太小或因為氣密性不好,因而很難看到明顯的現象,也可進行如下改進,在兩個量筒中加入等體積、等物質的量的鹽酸,再滴入幾滴洗滌劑,用等物質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產生的co2使洗滌劑產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過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來判斷反應速率的快慢和產生co2的量的多少。改進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究性實驗,創(chuàng)設探究情景,激發(fā)學生探究情趣。

2.作業(yè)布置的反思。

當地學校大都以江蘇教育版為新課程版本。預習作業(yè)有課本中的“活動與探究”、“問題解決”、“交流與討論”;復習鞏固作業(yè)有課本中的“練習與實踐”,一專題下來可以做“本專題作業(yè)”,這些書本習題作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們學習的精華,要充分重視,教師還要詳細講解。有些學校精心選編試題,控制難度,提高練習的效率和準確性,課堂上使用的學案相當好,包括學習目標、已有知識、問題探究、課外習題等小模塊。當然最配套的是教師自己精心設計的習題或試卷,題量不要太多,題目要精選,緊扣教材,切合學生實際,兼顧學生差距。

3.公開課的反思。

經過教師的精心安排,公開課很“成功”,一節(jié)課表面上看來條理清楚、精彩圓滿,師生配合默契、問答巧妙,學生似乎個個聰明機智,根本不需教師的啟發(fā)誘導。公開課應該求真務實,多一點本色,少一些粉飾?;瘜W公開課只有堅持以人為本,正確把握學科特點,遵循教學規(guī)律,選擇合適教法,才能實現優(yōu)質高效的目標,扎扎實實地推進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

四、教學反思的方法。

教學反思要求教師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靈,要求教師經常地、反復地進行反思,要求教師選擇多種教研方法進行反思。教學反思的基本方法,筆者試做些初步探討:

1.教學后記反思法。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建議每一位教師都來寫教育日記、隨筆和記錄,這些記錄是思考及創(chuàng)造的源泉,是無價之寶,是教學科研的豐富材料及實踐基礎。教師應依據教師職責和新課改的要求,堅持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進行回顧與思考、反省與檢點,并通過文字形式把它記錄下來。對每堂課的整個過程回憶再現,思所得,發(fā)揚長處,發(fā)揮優(yōu)勢;思所失,汲取教訓,彌補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釋疑;思所難,突破難點,化難為易;思創(chuàng)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一般思考容易淡忘,而能把實踐經驗積累下來,加深自己對教學典型事例的思考記憶,持之以恒,必能把經驗“點”連成“線”,最后鋪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學“體系”,這是教師專業(yè)化成長過程中的寶貴“財富”。

2.觀摩公開課。

通過觀摩別人的公開課,分析別人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來反觀自己的教學行為,是教學反思的一條重要途徑。教師可以通過聽名教師或專家講課,觀看優(yōu)質課例,對照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比較,找出自己與別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發(fā)展點。特別是同事之間互相聽課、不含有考核或權威指導成分,自由度較大,通過聽課者對課堂中的教師和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寫下詳細、具體的聽課記錄,在課后與授課教師及時進行交流和分析,推動教學策略的改進,這在無形中會促進化學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鑒他人意見。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師應該通過與同事、同行交流,對教學設計的依據、基本教學過程、富有創(chuàng)意的素材或問題等進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異,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4.案例研究法。

“所謂案例,其實就是在真實的教育教學情境中發(fā)生的典型事析,是圍繞事件而展開的故事,是對事件的描述”。案例研究就是把教學過程中發(fā)生的這樣或那樣的事件用案例的形式表現出來,并對此進行分析、探討。在《金屬鈉的性質和應用》課堂教學中,筆者一開始做了“滴水生火”實驗,這時學生十分驚奇,議論紛紛,水可以用來滅火,怎么生火?然后引入“這就是我們今天要來學習的金屬鈉”,學生很想知道鈉是怎樣的一種物質。接下來通過學生分組實驗,使學生掌握了鈉與氧氣、水、鹽溶液的反應。再通過投影進行問題討論:為什么鈉保存在煤油中?鈉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式存在?實驗時為什么鈉不能用手直接拿?“滴水生火”的原因是什么?如果鈉燃燒起來,能用水撲滅嗎?多余的鈉能否放回原試劑瓶?通過思考和討論,不但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還能激發(fā)學生進行思考,最后以學案上的習題鞏固和拓展。

葉瀾教授指出:“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反思有可能成為名師”。新課改的路程還很漫長,唯有經過實踐、積累、反思、總結,我們才能在新課改中站穩(wěn)腳跟,立于不敗之地。

化學教學心得體會。

我認為任何一門學科的傳授都必須建立在有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我所指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是指在課堂教學中影響學生認知效率的師生心理互動環(huán)境,它是由學生學的心理環(huán)境,教師教的心理環(huán)境構成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融洽還是冷漠,活躍還是沉悶,將對整個課堂教學過程產生積極或者消極影響。那么對化學課堂心理環(huán)境應如何更好的營造與引導呢?在此我認為我們應做好以下三點:

一、人格是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前提。

教師在教學中,其人格和威信是一種巨大的潛在精神力量,具有很強的說服、教育能力,是影響學生情感體驗,制約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因素。

正如烏申斯基說的:只有個性才能作用于個性的形成和發(fā)展。同時,有關研究也表明,教師的個性品質能影響學生智力的發(fā)展,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優(yōu)良的個性品質,有利于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發(fā)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情感是維持良好的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條件。

贊可夫的心理實驗表明,教師的良好情緒,會使學生精神振奮;教師的不良情緒會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教書育人是一項觸及靈魂的工程,知識的瓊漿只有通過教法和情感等載體,才能輸入學生的心田。教師走進課堂穩(wěn)健的步履,微笑的表情有助于創(chuàng)造一個安靜和諧的學習氣氛。我認為教師必須首先得“愉快”,一個“愉快教師”的感染力能營造積極活潑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

三、趣味是調節(jié)課堂心理環(huán)境的內在動力。

中學生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wěn)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懶散,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授課時要嚴謹而不嚴肅,風趣而不低俗,幽默而不滑稽,寓教于樂,營造深厚的學習氣氛,比如蔗糖作“黑饅頭”、“魔棒”點燈等等,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好的教學環(huán)境僅僅只是一個前提,一個課堂的主體還是課堂教學。我認為化學教學最基本的便是化學概念的傳輸。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好壞,直接決定于學生后面的應用與創(chuàng)新。我們應把概念的教學過程分為引入、形成、深化、運用四個層次,使學生能完全理解與接受。下面就概念教學的四個層次,結合教學實際,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是課堂教學中很關鍵、很重要的一步。不能直接把概念“灌”給學生,這樣會使課堂顯得枯燥,而且學生得到的將不是理性知識,而是膚淺的,表面現象的認識,在頭腦中只是過眼煙云,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因此,教學時我盡可能地做到啟發(fā)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循序漸進的引入概念,并特別注意教學中多“導”,在“導”字上做文章,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由個別的具體的現象出發(fā),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歸納,總結出事物本質,形成概念。中學化學教材中概念很多,引入的方法也很多。比如,我常用以下“導”的方法:

1、言語法:這是最常用的方法,教學中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以及生活、生產實際中的例子引入概念,如“天火”——引入緩慢氧化,“鬼火”——引入自燃。

2、直觀法:主要通過直觀的實驗手段,展示實驗事實,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性知識引入概念,如:碘的升華——升華的本質,苯與酸性溶液kmno4——引入苯結構不同于不飽和烴,幾個物質的導電性實驗現象——引入電解質和非電解質。這樣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概念,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方法。

3、舊知識依靠法:通過復習舊知識或舊概念,結合有關的事例或現象引入概念。如回顧乙烯引入乙炔類似的性質,如na的性質引入堿金屬性質。

在教學中引入的方法要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一種新鮮感,并以積極的狀態(tài)進入概念的學習。在教學中我還常用一幅圖畫、一首古詩、一條謎語、一則小故事等為引導,再加上生動、直觀的語言,形象的描述,恰當的比喻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然后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比較、概括以及嚴密的邏輯推理學,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引入這個概念?引入這個概念有什么好處?由此建立一個新的概念,自然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二、概念的形成。

我認為要給學生提供豐富、合乎實際的、能夠理解的感性材料,這是形成準確概念的前提。由于教材有些概念的引入與實例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使學生易產生一些錯誤的認識,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中要有敏銳的調查力,善于捕捉教材中的信息,給學生提供盡可能全面的感性材料。如飽和烴與不飽和烴,因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僅限于鏈烴。我們需把這一信息及時補充給學生,再如,教材對于溶液所舉的實例都是無色溶液,我們應及時補上一些有色溶液,更正學生的認識。

其次,我們還需用準確的語言敘述概念,避免因口誤而引入錯誤的概念。如弱電解質是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電離的電解質,而不是在溶液里不完全電離的電解質。

三、概念的辨析。

我認為在概念的辨析上要深刻、要講到位,而且盡量用簡潔、明了的語言介紹概念,避免簡單的問題復雜化,加重學生的心理壓力。這需要在復課時多琢磨,多下功夫,我主要著手于每一個概念的關鍵字、詞的含義,每一個概念的適用范圍。比如:電解質的定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叫電解質。關鍵強調解釋。再如同系物的是:結構相似,分子組成相差一個若干ch2原子團。應著力于強調解釋——結構相似。還有氣體摩爾體積四要素等等。

在概念的適用范圍上,一般地講概念是人們從某一角度下一個科學的準確的定義,概念有其自己的適用范圍,在指導學生學習時注意好以下兩個關系:

1、處理好“一般”與“特殊”的關系。

如共價化合物中只有共價鍵,但共價鍵不一定存在于共價化合物中,再如能電離的離子的未必是酸。如nahso4。

2、處理好精確語言與模糊語言的辯證關系。

在這一點上,我們應做好中學化學教學中的原理應用和普遍性與教材和教學實例的共型性。應理解教材中“一般”、“通?!?、“大多數”或“許多”等的含義。如金屬氧化物大多數為堿性氧化物,大多數有機物都是非電解質等等。

四、加強訓練。

學生的能力并不完全隨著知識的獲得而自行產生,它是教師有意識培養(yǎng)的結果。我們應加強規(guī)律性認識通過凝聚和升華,產生認識上的飛躍,并形成一定的觀點。這要求我們在訓練中注意選題與方法。我們應選擇一些有針對性和代表性的例題。這可起到一舉多得的效果,同時我應注意方法,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由表及里,逐層深入熟練。

對于概念教學,雖是課堂教學中很關鍵,很重要的一步。但學生在學習中更為直接的應學會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也對我們化學教師提出高的要求,我們著重強調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化學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創(chuàng)造思維的一種。它是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的綜合,又是化學中發(fā)散思維與輻分思維辯證統一,它不同于一般化學思維之處在于它發(fā)揮了人腦的整體工作特點和下意識的活動能力,發(fā)揮了化學中形象思維,靈感思維等的作用。我們應按最優(yōu)化的化學方法與思路,不拘泥于原有理論的限制和具體內容的細節(jié),完整地把握有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實現認識過程的飛躍,從而達到化學創(chuàng)造的完成。

11月16日,在尚志高中舉行了黑龍江省高中化學新課改課堂模式公開課。本次公開課吸引了全省眾多的化學教師和專家到場觀摩,我共聽了兩節(jié)課,都是選修5第二章第二節(jié)“苯的同系物”他們采用的都是“先學后講,分層訓練,跟蹤指導”的課堂模式,具體方法是:每節(jié)課給學生10分鐘時間自學,教師給出自學提綱,然后25分鐘交流、梳理、討論知識,最后十分鐘時間進行測試,講課的兩位老師都有很扎實的教學功底,在學生的情緒調動,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程度以及對學生主動探究知識的積極性、引導等方面都各有高招。兩節(jié)課都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下既讓學生獲取了知識,又提升了學生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兩節(jié)課都很值得我學習和回味,兩名化學教師的優(yōu)秀課堂教學活動和專家們的精彩點評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與自己在實際教學中的情況進行了對照,使我們感受頗多,受益匪淺,深切感受到本次聽課對自己今后的教學有很大的啟發(fā)。在此談談自己的感受。

感受之一:只要老師動腦筋去努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辦法突破知識的重、難點,學生就能在快樂的課堂氛圍中掌握相關的化學知識。無論是在知識點的講解,語言的組織,實驗設計的新穎,還是在啟發(fā)學生的探究性思考上,都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

感受之二:新課導入各有千秋。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焙玫拈_場白為教學任務的完成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盡管兩位老師的開場白各不相同,但都異彩紛呈,讓學生從一開始就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

感受之三:注重學生參與,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兩位老師的課充分體現了新課標“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實驗,進行現場即興表演,對學生精彩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等手段,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也讓整個教學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進行。

感受之四:他們真正做到了集體備課,據兩位老師講,他們對本節(jié)的教學內容是統一教學理念,統一教學思路,明確教學目標,一起分析哪是重點、難點,分析如何突出重點、如何突破難點,評議出教案框架,定出大體的方案。每位教師再對照課標,研究學生,鉆研教材,研究學法,發(fā)揮創(chuàng)造性,結合自己的教學風格及本班學生情況,再進行補充修改,寫出每節(jié)的個性化的以學定教的教案,這樣做老師之間可以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共同進步。

感受之五:16日下午,各地市的專家代表對公開課進行了中肯的點評,也讓我更進一步的重新認識了每一堂課優(yōu)缺點,學習了從哪些方面去評課、如何評課等。這也是這次聽課留給我無比寶貴的教學財富!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我們只能追求完美,但無法達到完美。專家們對兩位教師的課堂模式也提出了一些中肯的質疑:

1、先學后教,分層訓練,跟蹤指導的課堂模式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和效益。但也有專家和很多老師提出學案在給學生學習帶來輔助的同時,也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甚至限制了老師的思維,束縛了師生的手腳,使我們的課堂教學由教教材變成了教學案,忽視課堂教學過程中生成性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

2、多媒體輔助的同時很多老師削弱了黑板的作用,忽視了教師板書和學生板演的作用。如兩位老師在講課過程中黑板上只是板書了課題,也有的一節(jié)課下來除了讓學生口頭回答一些問題外,沒有讓一名學生上黑板進行板演。

3、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形式化,而缺乏實效性。如有的老師在進行小組討論時,學生進行討論時間太短,甚至不到1分鐘,導致后續(xù)的匯報交流難以開展而無效;也有的探究性學習活動或實驗只是灌以一個名稱而已,尤其是實驗探究只不過是學生按照步驟演示一下而已,實質并沒有真正展開探究活動或探究實驗。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九

生活化探究教學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化學教育“源于生活,寓于生活,歸于生活”兩者基礎上的教學,以源于生活的問題或任務出發(fā),讓學生在形式多樣的探究活動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情感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運用書本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體驗化學的魅力。

二、生活化探究教學的意義。

(一)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生活化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運用一些生活化素材,讓學生在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激起對生活探究的興趣,在學習中掌握書本知識,實現學科知識的落實。如學習化學電源時,讓學生到社會上調查生活中常見化學電源,研究電池的材料、原理、類型;學習金屬腐蝕時,讓學生觀察自行車、護欄、鋁合金生銹等,進行調查分析,做到掌握第一手資料,增強學生學習的好奇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轉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三)提升了學生運用化學知識的能力。

在生活化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來自于人們的生活經驗,學生更加容易理解化學知識,并能將所學知識運用到人們日常的生產生活中去。如在學習化學平衡這一內容時,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們?yōu)榱朔例x齒選用加氟牙膏;學習氧化還原這一內容時,可以引用日常生活中人們用淀粉碘化鉀和食用醋來檢驗食鹽中是否含碘等。

三、生活化探究教學的原則。

(一)生活化原則。

在問題情境設置時,首先要體現生活化原則。如“物質的量”教學是個難點,筆者上課時,就教室里的純凈水創(chuàng)設情景,請學生想方法計算一下這些純凈水所含的分子數,激起了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思考,使學生把宏觀物質和微觀粒子聯系起來。學習乙醇的性質時,用生活中人們所熟知的“酒為什么是陳的香?”和“燉魚的時候為什么要加少量的料酒和醋?”等。

(二)開放性原則。

在生活化探究教學過程中,提出的問題要具有開放性,問題的答案也具有開放性。

(三)協作原則。

在生活化探究教學程中,一方面,通過分組討論等方式,學生共同協作,探究問題,形成對知識的體驗;另一方面,師生協作,由教師設置生活化情境,學生在探究形成初步知識后,教師對所探究結論進行點評、補充和升華。在學生和學生、教師與學生的相互協作中,師生共同進步,進一步提高教學與學習的效率。

(四)創(chuàng)新原則。

在生活化問題的設置和探究過程中,不僅要體現“生活”要素,而且還要提煉生活素材,注重所提問題、學生探究方式和思維方式、運用書本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等有所創(chuàng)新。

四、生活化探究教學的基本流程。

(一)喚醒生活體驗。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搭起書本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對生活與知識的密切聯系有所感知,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運用生活經驗去理解書本知識,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如比較na2co3溶液中各種粒子濃度的大小時,學生對電荷守恒中co32-前邊的“2”感到難以理解,如果把電荷守恒比喻為“用人數表示胳膊數”,學生便會豁然開朗。如用“彈簧現象”比喻化學平衡移動原理等。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是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之一。問題情境的形式可以有多種。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一般從學生熟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熱情,突出教學的重難點。如在進行原電池的教學時可以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情境:輪船在海中航行時,為什么要在船底焊接鋅板;實驗室在制取氫氣時,為什么選用粗鋅與稀硫酸反應,而不選用純鋅等。

(三)進行科學探究。

在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讓學生親身體驗成功與失敗,體驗其中的樂趣。如:“吹氣生火實驗”。取適量的過氧化鈉粉末,放入疏松的棉花中,用導管向棉花中吹氣,棉花會燃燒起來。原因分析:過氧化鈉與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反應,反應產生氧氣,同時產生大量的熱量,達到棉花的著火點,棉花燃燒起來。

(四)學會參與生活。

學習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生活化探究教學,對源于生活的問題探究得出結論后,最終要回歸生活,運用于生活,提高參與生活的能力。如學習了膠體,學生就知道為什么鋼筆不能混用不同的墨水;學習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后,學生就知道“雷雨發(fā)莊稼”的原理;學習金屬的腐蝕和防護后,學生就知道菜刀如何防銹。如學習完二氧化硫有關性質時,可以讓學生討論,我國為什么以硫酸型酸雨為主,自然界硫酸型是如何形成的。

五、總結。

總之,課堂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舞臺;課堂是師生共同創(chuàng)造奇跡,喚醒各自沉睡潛能的時空;課堂是向未知方面挺進的旅程;課堂是點燃學生智慧的火把。高中化學生活化探究教學需要不斷的摸索和實踐,將逐步走向深入和完善。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十

摘要: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更多地關注其作為自然科學的屬性,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正因為如此,化學課堂往往會出現嚴謹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問題,使課堂氣氛過于沉悶緊張,缺少靈動與活潑。因此,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化學教師應努力構建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都能夠全面發(fā)展。

化學作為一門自然科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更多地關注其作為自然科學的屬性,卻有意無意地忽視了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正因為如此,化學課堂往往會出現嚴謹有余而趣味、活力不足的問題,使課堂氣氛過于沉悶緊張,缺少靈動與活潑。因此,在日常教學管理中,化學教師應努力構建和諧寬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都能夠全面發(fā)展。

一、關注學生情感世界,實施有效化學教學。

高中學生承受著來自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壓力,他們非??释约耗軌蛟趯W業(yè)上取得優(yōu)異成績?;瘜W課程嚴謹、抽象,如果教師忽視學生內在的情感需求,就更容易助長這種壓力。因此,化學教學中構建和諧課堂氛圍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教師必須提高自己的化學專業(yè)水平和教學能力,以高效的課堂教學和顯著的教學成果,來緩解學生的學習和升學壓力。其次,要形成一種嚴肅認真的工作習慣:上課前必須精心設計好教案,教案中既要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又要關注學生的情感,強調課堂教學的有序性。在教學常規(guī)中,教師應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化學教學水平,盡力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以高效的課堂教學,化解學生所承受的各種學習壓力。

二、切實更新教學理念,尊重學生個性發(fā)展。

我國傳統文化十分注重等級,強調等級觀念:孩子必須服從家長,學生必須服從教師,群眾必須服從領導……在這種傳統文化熏陶下的教師,往往認為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學行為都是為學生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學生著想,從而嚴重忽視了學生的思想和感受如何。教師缺乏寬容心,缺乏對學生表達尊重和理解的技巧,以為自己為學生好,學生就能感受得到。此外,教師經常把學生當成一個成年人來看待,以成年人的行為標準來要求學生,認為自己理解的學生也應該能夠理解。當代的高中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接受了許多新潮思想和更多的西方文明觀念,自我意識明顯增強,渴望民主、平等、博愛,個性張揚,強調以自我為中心。所以,許多學生常常會認為教師所做的是侵犯他們自我平等的權利,埋怨教師對他們不尊重、不理解,而不是反省自己學習是否刻苦、勤奮。

化學教師要想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建立與學生的和諧關系,就必須樹立這樣的工作和教學理念: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學服務是教師的職責;學生是成長中的孩子,犯一點錯、出一點格都是正常的。所以教師應寬容地對待學生,正視學生的差異,采用誘導的方法改變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只有以學生為本的教師才能得到學生的尊重與信賴。為了更好地調動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化學教師必須摒棄落后的教學理念,順應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構建和諧高效的化學課堂。

三、善用多種激勵手段,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遺傳、基礎和化學學習習慣三個主要因素可以決定一名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能力。遺傳是無法改變的,基礎在較短的時間內也較難改變,能夠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效的是學習化學的習慣。如何改變學生的學習習慣呢?筆者認為,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運用多種激勵手段,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強化其學習動力,使學生良好的習慣得以固化。通過激勵的強化,達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目的,這是教師應當靈活運用的教育手段?;瘜W教師不但要會用表揚和批評,而且要善于用表揚和批評,即多表揚、少批評。表揚是最簡單的激勵方法,如每次考試后對成績好、有進步的學生大力表揚;或者經常抽一些時間對學生的預習、復習、錯題的歸類等學習習慣進行檢查,對優(yōu)秀者大力地表揚;或者不時請一些學生上講臺書寫化學用語,對書寫規(guī)范者進行及時表揚。讓學生經常得到各種方式的表揚,有利于營造積極向上、寬松和諧的學習氛圍。批評的使用,則要注意場合、程度,要顧及學生的承受能力,一定要以學生為本,千萬不能以分數為本。

四、縮短師生心理距離,實現師生高效互動。

一個班級就是一個團隊,在團隊中,教師起著多重作用:一是知識的傳授者、團隊的組織者;二是心理醫(yī)生、學生的朋友。當學生遇到困難時,他首先期望教師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者,而是與他平等的朋友和支持者?;瘜W課偏重實驗,這給了教師和學生很大的互動空間,有利于教師調節(jié)學生情緒、贏得學生的信任、融入學生團隊?;瘜W教師一定要充分運用實驗課的機會,在保持學科嚴謹特點的同時,使自己很好地參與到學生的求證和實驗當中,參與到支持、協助學生的學習之中,并為學生的每一點發(fā)現、每一點成功感到由衷的欣喜。這樣,才能形成融洽的師生互動關系。此外,教師還必須十分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每一點失誤,嚴格地進行糾正。只有這樣,才能增強學生的認識能力,引導學生良好的行為,才能贏得學生的敬愛、信任。綜上所述,一位優(yōu)秀的化學教師,只有立足于化學學科的特點,充分把握化學教學的規(guī)律,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靈活地運用教育心理學知識,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化學教學水平,善用表揚和批評縮短與學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才能有效地在化學課堂中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氛圍,才能使高中學生在這種和諧高效的課堂中提高化學成績及個人素養(yǎng)和品質。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十一

高效課堂就是注重效率、強調教學成效的課堂。高效的化學課堂要求在化學教學中以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基礎,以提升學生的化學素質為目的,通過一些有效的教學手段而達成課堂的高質量、高效益。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體會,談談新課程理念下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高效性的幾點認識。

一、轉變觀念,科學施教。

化學課堂教學是化學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共同活動,教學本身是圍繞著學習展開,教是為學服務的。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起引導、組織的作用,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主動學習意識,改變過去的滿堂灌。教師要以學生為本,依學定教;學生可以用自己的心靈去領悟,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課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場所,而是學生自主發(fā)展的舞臺。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優(yōu)化教學過程,實施開放式教學,為學生提供探究學習的機會,把化學知識的學習運用過程設計成一定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探索求知、在活動中發(fā)現創(chuàng)新、在活動中享受成功的喜悅。探究活動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在活動過程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發(fā)現,并能對自己的活動進行總結和反思,對新知進行自主建構,掌握科學探索和研究的方法。教學中可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fā),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開展小組合作、師生共同研討等探索性活動,通過觀察、操作、歸納、類比、猜測、交流、反思等活動獲得知識和技能,進一步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學習水平,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細化目標,一課一得。

新課程提出了課堂教學中的三維目標,這對學科教學有很好的指導意義。傳統化學教學也強調目標的達成,但目標對于教師和學生雙邊都是模糊的。新的`課程標準強調的三維目標,既強調傳統教學中的知識掌握,也強調學習過程和方法,這是對傳統教學的改進;更強調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培養(yǎng),這是在對傳統教學深入思考中提出的一種新的目標形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課堂三維目標的達成是一個學段一節(jié)課的要求,作為高中化學教師,要將整個高中學段的目標作一個系統的梳理,在此基礎上,將每一個知識點、每一種學習方法、每一種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價值滲透到具體的課堂中,這樣目標就細化了,就具有針對性了。如果能將學段目標細化到每一個課堂,我們就能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這樣,學生達成目標就容易了,也避免了重復操作。

三、采用靈活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重視課堂講授的時效性和實效性。

教學方式是指實現教學目標所采取的一切手段、技術、途徑。有效的教學方式是課堂教學效率提高的有力保障。

課改專家特別強調和呼吁在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同時要轉變教師的教學方式,要有利于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要以學法的改革帶動教法的改革,保證課堂教學的科學性、靈活性、創(chuàng)造性,為課堂教學注入新的活力。首先,要把握好時間安排。教師在課堂上要惜時如金,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15分鐘,練的時間不宜少于15分鐘。課堂上要少講精講,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其次,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讓學生主動參于學習過程,體驗問題解決的愉悅,主要采用問題探究式、討論探究式、實驗探究式等容易讓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親身體驗中獲取知識、鍛煉能力。課外作業(yè)是一個增效過程,要著眼于學生的發(fā)展。另外,要上好實驗課。在高中課程標準中列出的實驗有觀察實驗、實驗探究、設計實驗,不同的實驗所具有的功能是不同的,其層次也不相同。高效實驗,不一定要學生都親自動手操作才有效,要看實驗的主要目的——是要突出方法、技能還是現象、本質。

四、營造和諧的師生關系和課堂教學氛圍。

新課程課堂首先要致力于營造一種平等、和諧、支持性的學習氛圍。教育家羅杰斯指出:“教師的態(tài)度可以決定課堂教學的成敗?!睜I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一是發(fā)揚教學民主,優(yōu)化教學組織。課堂上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學習,鼓勵質疑問難,發(fā)表不同意見,讓學生能夠充分地傾述,教師表現出熱情、信任,在充分傾聽的基礎上進行有效指導、有效激勵,形成師生“互動流”。二是教師要提高業(yè)務素質,優(yōu)化教學藝術。三是注重情感投入,加強師生情感溝通。在教學中如果一方感情受壓抑時,在情感上是不會合拍的,教學活動也很難達到理想的境界。所以,即使是教學內容不包含情感因素,也可以對其進行情感化處理,從而更好地達到情感教學的效果。學生回答問題,不論正確與否,都要積極肯定他們的參與,讓回答問題成為快樂而不是負擔,先做朋友,再做師長。實踐證明:環(huán)境越和諧,親和力越強,教學越有效。

五、關注細節(jié),形成習慣。

“細節(jié)決定成敗”,學習習慣是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強調得最多的東西,其實質就是對學生學習細節(jié)的要求。學生在一個化學原理完成之后,是否能有自己的思考,一個化學實驗做完之后,是否能有所收獲,是否能有自己的創(chuàng)意等等,這些學習細節(jié)的培養(yǎng)有時候比學習知識更重要。要讓學生知道細心觀察,知道求實驗證,知道創(chuàng)新思考比學習知識更重要。從這個意義上說,關注學生的學習細節(jié),使這些學習細節(jié)成為學生學習化學的一種習慣,是高效化學課堂的特點之一。

總之,高效化學課堂的構建一方面要思考學科特點,要根據化學學科對課堂的要求進行設計;另一方面要思考教與學雙邊的特點,根據化學教學的規(guī)律和高中學生學習化學的特點有針對性地設計。此外,還要思考學生的發(fā)展需求,不管哪一種教學模式的構建,我們思考的主要的一點就是人的發(fā)展,要以學生的終身發(fā)展為主要依據而思考設計。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十二

新課改視閾下的高中化學教學。

摘要: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面臨著高考的檢驗,所以教學效果也包括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新課改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導新的教學理念。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學怎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名任課教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每一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確定都是來衡量和約束教學行為的準繩,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茖W制訂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是貫徹課程標準的體現,也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力的體現,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師的教的方式以及學生學的方式有著很大的影響。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化學;探究實踐。

基礎教育階段的課程改革,已經實施了很長一段時間。新課程改革對于推進素質教育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高中階段的化學教學面臨著高考的檢驗,所以教學效果也包括提高學生的應考能力。新課改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倡導新的教學理念。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高中化學怎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名任課教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既要教師樹立新的教學理念,又要教師具備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需要師生共同努力才可以實現的。下面結合自己的.工作,談談新課改下對高中化學教學的思考和體會。

一、教學目標要多元化。

不管是什么學科的教學,確定教學目標和完成教學目標,永遠是教學的兩個核心任務。每一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確定都是來衡量和約束教學行為的準繩,是衡量教學質量的尺度。科學制訂多元化的教學目標,是貫徹課程標準的體現,也是教師組織教學能力的體現,明確具體的教學目標對教師教的方式以及學生學的方式有著很大的影響。貫徹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教師的教學目標的確定,應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應該學習和掌握哪些知識,學生原有的基礎怎樣,新課學習要達到什么程度,學生在課前應該做哪些準備,學生要在本課學習中掌握哪些技能,哪些能力應該得到提高。同時,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應該達到什么目標,都是教師在教學中要考慮的問題,并且作為教學目標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制訂目標時,要根據學生原有的認知基礎,了解學生已經具備的學習能力,目標的確定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例如,“鹵族元素”是學生學習化學的重要內容。對這節(jié)課教學目標的確定,首先應該使學生掌握氟、溴、碘的主要性質,了解這些元素組成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其次,要讓學生初步掌握鹵素的原子結構,理解和掌握鹵族元素之間性質的關系,初步形成元素自然族的概念;最后是通過鹵素性質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在情感目標的確定上,應該將物質結構決定物質性質的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充實在教學中。

二、教師要樹立新的教學觀念。

則,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那么教學效果就無法保證,更別提教學效率。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應該把教材作為教學活動安排的一個依據,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學生的認知基礎,進行教學活動的安排和設計。教學中要注意開發(fā)學生的潛能,教學要講究空白藝術,給學生留有一定的思考空間,關注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yǎng)和提高,養(yǎng)成科學探究的意識,為日后的高等教育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三、正確領會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教學的依據,教材是依照課程標準編制的,因此備課時,教師一定要充分挖掘教材所提供的深遠內涵,理清教材的外延和內涵,適當補充教材內容,開發(fā)教學資源。不管是教材自身的內容還是教師增加的內容,都應該明確讓學生獲得什么認知,提高什么能力,掌握什么學習和實踐操作的方法,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得到什么改變。教師不應該局限教材,也不應該偏離教材。所選擇的內容,都應該是圍繞教學目標來決定。教材中很多內容都是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實驗,教師要把這部分內容作為化學教學的重點。注重學生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和形成。

四、堅持科學化的學科特色。

化學教學與其他教學不一樣,實踐性和操作性突出,學科特色明顯?;瘜W教學要注意科學化,所謂科學化,就是指能夠高效率地完成教學和學習任務,以最少的時間和精力,求得課堂教學的最佳效果。課堂教學至少包括教學設計的結構,層次化和有序性。教學設計的有序是每一個教師都關注的問題,一般是按照教學的進程分為開始、新課教學、總結鞏固這三個階段。新課開始時,揭示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新課教學時間,是教學的核心內容,在這個時間段,要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結尾部分,歸納、概括本課所學知識,加深理解和記憶,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高中化學教學要注重教學的有效性?;瘜W教學的特點是實踐性和探究性,學生通過實踐探究前人總結的科學論斷,形成新的認知和能力。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方式和方法的選擇,注意教學目標的確定,從而保證教學效果的有效。

參考文獻:

[1]方保中。乍看異常,其實尋常:例談高中化學實驗現象“異?!钡某梢蚣胺此迹踛]?,F代閱讀:教育版,(06)。

[2]姚鵬?!皩W起于思,思源于疑”:談高中化學教學中的質疑能力培養(yǎng)[j]?,F代閱讀:教育版,2012(06)。

(作者單位北京市延慶第一中學)。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十三

摘要:提高課堂效率,打造高效課堂是新課改下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要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需要教師優(yōu)化教學過程,細化教學環(huán)節(jié),其中教學內容的選擇和優(yōu)化對于完成教學提高教學效率有重要的影響。文章從培養(yǎng)信息素質,體現“宗旨”;重視教材的作用,重“掌握”;貼近學生生活,滲透“應用”等方面詳細論。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內容;選擇與優(yōu)化;。

當前的高中課程教學要求要以“三個面向”為指引,結合時代需求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切實提升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為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其中,高中信息技術的重要性更加凸顯。因為當今社會是信息時代,信息技術不僅僅是一項技術,也是學生應該具備的一項技能。而且,這項技術發(fā)展和更新的速度飛快,需要把課程和現實需求密切結合起來,進一步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但是從現實來看,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面臨著一些困難,例如教師相對短缺,任教班級較多,課時相對較少但教學內容很多,在教學過程中因為是非高考升學科目,學生專注度不夠,學習積極性差等一系列問題是較為普遍的。因此,結合新時代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和學生的現實需求,非常有必要針對當前的問題采取有效的措施,尤其是課時緊張帶來的一系列問題,需要廣大信息技術教師重新審視教學,細化教學環(huán)節(jié)。我認為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就是合理選擇并且優(yōu)化教學內容,這對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以及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都有很大的幫助。

一、培養(yǎng)信息素質,體現“宗旨”

在,高中階段的學科教學要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說法就被提出來。學科素養(yǎng)是以個人發(fā)展和終身學習為主體的能力,對于信息技術學科來說,21世紀作為信息時代,信息素養(yǎng)就是學生的必備素養(yǎng)。據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要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把“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chuàng)新”“信息社會責任”四方面的素養(yǎng)落實到日常教學中去,既能夠體現知識的獲得,更要重視學生內在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內容的選擇上也要以此為依據進行合理、科學的選擇,把有效和高效有機結合起來。例如在讓學生理解microsoftword這一辦公最常用的軟件的特點和優(yōu)勢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辨別,我找到類似的軟件office與之對比讓學生自學它們的相同點及不同點。更直觀地給學生呈現學習的內容,讓學生在實際體會中來理解知識,也能夠使學生更容易掌握和運用知識,無形中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

二、重視教材的作用,重“掌握”

新課改下的教材目前呈現一標多本的趨勢,各地在教材使用上可以有一定的靈活性,所以教材的主要作用就是輔助教學、輔助學習,但是不能夠完全死板地教教材,而是要學會整合相關資源,結合我們所面對的學生實際,呈現最適合他們的學習內容。要以信息技術學科的課程標準為指南,全面、恰當地解讀課標,在此基礎上應用教材,切實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同時,也可以鼓勵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和說明書等相關信息的學習,達到創(chuàng)新學習的目標。

三、貼近學生生活,滲透“應用”

我們學習的很多內容都來源于生活,和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信息技術學科也是如此。廣大教師可以結合當前應用較為普遍的一些技術或者知識,鼓勵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或者嘗試,不僅能豐富教學內容,也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與遠方親人進行視頻是信息技術很普通的一個應用,對于沒有用過電腦或者智能手機的年齡大的人來說,這是一個新鮮事物。信息技術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家庭的周圍推廣這一技術,讓學生體驗收獲的成就感的同時,也能夠加深對于所學知識的認知。

三、捕捉意外,演繹精彩重“聯學”

教學需要有預設,這是必要的,而且教學預設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前提。課堂生成是有效教學的有機組成,教學預設要保全生成,并給意外生成留有空間。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抓住契機,及時捕捉并靈活利用課堂生成資源,進行恰當的評價和引導,有效地促使課堂教學生成和學生的發(fā)展,讓課堂教學充滿活力。這些動態(tài)生成的意外或許會擾亂教學節(jié)奏。作為教師,只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新性地利用好這些意外,信息技術課堂就能煥發(fā)出新的活力。例如有一次講“數據管理技術”,我正準備讓學生按要求篩選數據,有一位學生舉手,大聲說:“我做到了,我做到了!”學生都投去了好奇和懷疑的目光。于是,我請那位學生演示,原來他按要求將表格中的其他內容都刪了。于是,我問:“你們認為這樣做是不是真正滿足了要求?大家按小組討論一下。”沒想到學生非常踴躍地發(fā)言,課堂氣氛空前活躍。

新課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進行,在這樣的背景下,教學不再是完全預設的,而是不斷生成的,課堂是一個充滿活力的生命整體,處處蘊含著矛盾,生成與預設之間的平衡與突破,是一個永恒的主題,也需要生成。預設體現對文本的尊重,生成則體現對學生的尊重;預設體現教學的計劃和封閉性,生成則體現教學的動態(tài)性和開放性。

教師通過合理設計、生動引導,有效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近70%的時間是學生的閱讀、思考、體驗、反思活動,他們及時得知自己的學習成效,在不斷學習中深化認識。教師通過網絡即時反饋,準確捕捉到學生個性化的問題,不僅從方法上及時給予學生指導,而且通過即時反饋,積極、正面地評價學生。學生在不斷的成功中強化自我肯定感及進一步提升的愿望。師生在持續(xù)的互動中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

丹尼爾·平克在《全新思維》一書中寫道:未來將屬于那些擁有與眾不同思維的人!信息技術學習從基于關鍵詞由于高階思維的轉型,是技術發(fā)展之必然,教育發(fā)展之必然,也是社會發(fā)展之必然。

總之,新課改下的信息技術學科教學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和學科特點進行更加科學的設計,作為教師來說要結合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來大膽整合、優(yōu)化教材,滲透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向,這樣才能夠打造更加高效的信息技術課堂。

參考文獻:

[1]張偉起.初中信息技術教學內容的選擇[j].中小信息技術教育,(1).

[2]鄭英.捕捉意外演繹精彩[j].中小信息技術教育,2014(1).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十四

隨著新一輪教學課改的開展,新課改的理念不斷深入教育教學工作實踐,但如何抓好歷史課堂教學,還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研究。

一、改革課堂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關系。

課堂教學模式是制約課堂教學效益的重要因素之一。傳統的歷史課堂教學,一方面教師授課時以自我為中心,偏重于知識的多少,而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另一方面在教學中缺少師生間的多向交流,致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厭倦的心理嚴重。因此,為改變這一狀況,把課堂還給學生,我們探索運用了開放型活動性教學模式。如討論課教學、辯論式教學等,實現歷史課教學模式多樣化,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和參與意識。同時,在“學生是歷史課堂的主人”的思想指導下,我們努力做到,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空間,以最大限度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質疑、討論的時間和機會,啟發(fā)、鼓勵他們積極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而教師則甘當教學活動的“配角”,發(fā)揮“導演”的作用,對教學進行引導、控制,并隨時進行調整,形成師生合作、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保證學生在這種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取得最大的學習效果。如學習完日本的明治維新后,我們組織了一節(jié)討論課:為什么日本成功了?課前先讓學生閱讀日本明治維新前后和中國戊戌變法前后的一些史料,教師則深入鉆研教材,根據學生的認識和年齡特點精心設計出兩個思維含量較高的問題:19世紀的中國歷史與19世紀中期的日本歷史有何相似之處?為什么日本明治維新成功了,而中國的戊戌變法卻失敗了?上課時,教師把問題引入課堂,作為組織本節(jié)課教學的主線,然后讓學生分組交流、討論,教師隨時鼓勵引導。課堂上學生們躍躍欲試,爭相發(fā)布自己的見解,并針對問題從多方面、多視覺、多層次地提出了一些新穎的觀點。實踐證明,這種開放型活動有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有利于鍛煉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開發(fā)和利用課堂資源,讓歷史課充滿活力。

大多學生對歷史學習不感興趣,要改變這種情況,首先就需要我們充分開發(fā)和利用課堂資源,讓歷史課活起來。如通過學習閱讀一些人文學科方面的通俗讀物,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讓學生觀看一些歷史影視作品的錄音,加深對歷史的理解和體會;通過讓學生看自己的家譜、不同時代的照片、圖片和實物等,進一步感受具體生動的歷史。歷史課的學業(yè)成績考核除了書面考試還要有實踐活動,要鼓勵學生進行歷史演講、歷史小制作、歷史參觀考察等活動,鼓勵學生自己收集資料、撰寫歷史小論文等。

自古文史相通,任何文學作品都產生于一定的歷史背景并反映某一個方面的社會現實,同樣,任何歷史內容都能夠依靠文學形式記錄下來的,因此,把一些語文課上的內容和方法運用到歷史課之中,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歷史課在大多學生眼中都認為是板上釘釘的事,說什么就是什么,不存在一些學科的爭論問題。其實不然,好多歷史背景、歷史事實、歷史結論都還有著不同的意見。雖然我們用的課本是編寫好了的,但不是說課本把一部歷史完全展示在了我們面前,有些東西必須是進行思考、辯論才能讓真相更清晰地展現在我們面前。所以可以在歷史教學中引入討論法進行教學,這種討論具有競爭機制,適合學生的特點,為了駁倒對方,他們會查閱好多資料,場面熱烈,趣味盎然,真正體現了歷史“留與后人說”。

三、改革教學方式,讓歷史課生動起來。

要讓歷史課真正地生動起來,則必須改進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平等、和諧的民主學習氛圍,給他們以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及表現、發(fā)展能力的機會。要在課堂上關注到學生基礎和智力的不同,使他們都能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去。講述、自學、提問等環(huán)節(jié)要兼顧不同層次的學生,在課前預習、課后輔導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這樣,全體同學在不同基礎上都可以取得不同的成功,而成功可進一步激發(fā)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并遷移到整個歷史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使學生會學習、會動腦,并充分享受到學習歷史的樂趣。同時要鼓勵學生通過獨立思考與交流合作學習歷史,培養(yǎng)其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yǎng)成獨立動腦、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

開放式的課題教學形式對老師的`課堂組織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針對新課堂的這種特征,老師如何帶領和引導學生圍繞教學目的和任務來開展行之有效的課堂教學,讓課堂既高效又有趣、既嚴肅又生動活潑?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三種主要的學習方式。教師的知識不可能完全涵蓋學生的思路,也不可能覆蓋他們的知識面。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充分挖掘他們的潛能,從而讓他們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活動中獲得知識、享受樂趣。教師什么講、什么時候不該講、從什么角度作為突破口來講,這些都應該作為一門藝術來加以深入探討研究和總結。教師在備課時,對學生的自主性活動或是缺乏設計,或是停留在一問一答的認識活動上,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化,會造成學生主體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不高。只有線索明確了,知識才不會散,前因后果才更加一目了然。教學線索反映了教師的教學思路,要有條不紊,符合學生的認識水平和思維方式。

學習歷史課程,可以使學生了解人類的發(fā)展歷程,認識人類文明發(fā)展的原因和規(guī)律,認識歷史發(fā)展過程中人與人、人與自然及人與社會的關系;學習歷史課程,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智慧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情感,歷史課程在素質教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總之,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讓學生自己去感受、領悟歷史的意義。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十五

目標一:知識與技能。這是新課程的基礎目標,總體上看,在教學中普遍得到重視。但也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誤區(qū)及需要進一步改進之處。具體來說,一是在貫徹整體知識結構的教學方面,教師應注意從總體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結構和發(fā)展脈絡。例如,該目標的第一條中“地球和宇宙環(huán)境的基礎知識”屬于地球概論和天文學知識,“談天說地”是必要的,但是“談天”不是目的,“談天”是為了“說地”。有些教師在這方面受舊課程的影響,挖掘的過深,拓展的過寬,使學生在學習高中地里的起始階段就感到困難。類似的情況在教學中并不鮮見。因此,繼續(xù)研究新課程的要求,尤其是重視對內容的深度、廣度作出恰如其分的定位是十分必要的。二是在地理核心觀念和原理教學方面,既要以區(qū)域作為教學的載體,通過區(qū)域發(fā)展的案例灌輸地里觀念,更要通過區(qū)域案例教學讓學生領會地里觀念和原理的內涵。例如,該目標的第三條“認識區(qū)域差異,了解區(qū)域可持續(xù)發(fā)展面臨的主要問題和解決途徑”,在教學中,有的教師過分偏重區(qū)域地理內容的教學,忽視了從本質上結識產生差異的原因,有的教師僅是針對案例本身的個案教學,缺乏對問題原因的一般性概括和對解決途徑的歸納總結,不能區(qū)分高中和初中階段在這一教學目標上的差異。學生遇到類似問題不能舉一反三。因此,要重視學生地理核心知識的內化,即將地理核心觀念和原理內化為學生的地理素養(yǎng)。三是在地理技能的教學方面,重視了對“掌握閱讀、分析、運用地理圖表和數據”的技能教學,對“學會獨立或合作進行地理觀測、地理試驗、地理調查”的技能教學明顯弱化。例如,教學中,對教材針對上述技能的培養(yǎng)而設計的“活動”往往不能落實到位。究其原因,前者是高考的熱點,后者在目前的高考中考查得較少。因此,一方面,教師要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另一方面,在新課程的會考和高考中要加強對上述技能的考查。

目標二:過程與方法。這是新課程的關鍵目標,也是新課程目標中的亮點。從這一目標的實施看,教學中“對地理信息的提取、分析、運用”得到了重視,但是,對目標中“與他人合作,開展調查研究,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表達、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學習和探究的體會、見解和成果”普遍得不到落實。例如,在教學中,普遍存在以大量的地理試題練習替代探究過程;以現成的答案禁錮開放性思維;以教師的“一言堂”取代學生的交流和合作。究其原因,仍然是應試教育的傳統教學觀念所致。實際上,前者屬初級水平目標,后兩條屬于較高層次的能力,對于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都十分關鍵。為此,應從進一步改進課堂教學入手。首先,教師應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生自己去閱讀教材、思考問題,并進行思辨性的討論;其次,教師要倡導并具體指導學生善于從生活中發(fā)現地理問題、嘗試解決問題,并鼓勵學生合作、交流。

目標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這是課程追求的終極目標。只有當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經歷的過程、形成的方法,最終升華為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才能對學生的終生發(fā)展受益。從目前的教學現狀看,對該目標下的“激發(fā)地理學習的興趣和動機”、“關心我國的基本國情,關注我國環(huán)境與發(fā)展的現狀與趨勢”、“了解全球的環(huán)境與發(fā)展問題”在教學中普遍得到了重視。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科學態(tài)度、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表面化,學生沒有真正感悟到地理學的內在美,這必然影響地理學習動機和興趣的長久維持;二是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教育空泛化。三是觀念、意識的教育與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相脫離。為此,一是在教學中要深入研究教材,挖掘素材,在課堂上有機滲透,抓住時機,適時教育;二是豐富教育的形式,尤其注意引導學生從熱點問題、現實問題和人類的建設成就等具體的實例中,進行自我教育;三是在活動中教育,如利用創(chuàng)建“綠色學?!贝龠M學生把關心、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上升為自覺的環(huán)保行動。

二、教學方法。

從教學方法看,存在著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主要表現在:

1、各年級發(fā)展的不平衡。高一年級由于尚未文理分科,地理學科面臨的升學壓力不大,部分教師在課堂上還比較重視教法的改革,有的學校還開設了相關的研究性學習課程;分文理科以后,升學壓力使得課堂重視的是知識的灌輸和考試技能的.培訓,教法變得單調乏味。

2、公開課和平時教學的不平衡。平時教學老一套,公開課則熱熱鬧鬧。由于平時對新課倡導的教法缺乏深入地研究和實踐,公開課上采取的所謂探究是教學也是僅有其表,而不能真正體現其內涵。

三、教師專業(yè)成長。

課改中上述問題的出現,一個重要的內因是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未能適應新課程的要求。根據新課程的特點,筆者認為,作為一名地理教師應側重以下方面的專業(yè)學習。

1、知識結構方面。在學科知識方面需要加強的是,社會發(fā)展對地理學科知識的影響,如資源保護、環(huán)境建設、災害防治、城市和鄉(xiāng)村發(fā)展;科技進步對地理學科知識的影響,如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在國土開發(fā)與整治中的應用;經濟全球化、知識經濟等對現代社會經濟及人們生活的影響。教育學、心理學知識方面需要加強的是,與新課程改革關系密切的現代教育理論,如課程論、兒童發(fā)展理論、有效學習的理論與策略、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理論、發(fā)展性評價理論及學習論等。實踐性知識方面,包括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及組織學生從事地理實踐活動的知識,如帶領學生進行野外考察和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地理研究性學習的相關知識等。

2、能力結構方面。作為一名地理教師硬必備運用地圖教學的能力,以及速繪、設計和運用地理略圖、板圖、地理圖表的能力,選擇、運用和制作建議地理直觀教具的能力。為適應新課程的要求,還需重點加強以下能力的培養(yǎng):一是快速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二是建構開放是課堂教學的能力,三是帶領學生進行地理實踐和探究活動的能力;四是熟練使用多媒體技術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地理教學服務的能力。

3、課改素養(yǎng)方面。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校本課程的開發(fā)、校本教研地開展都需要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整合校內外教學資源的開發(fā)也需要教師與社會的交流與合作。同時,積極參與新課程的教學研究,尤其注意立足地里課堂教學和野外實踐活動,從操作的層面進行積極探索,并不斷用新課程的理論指導課改,提高地理課改的實效。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十六

摘要:在實踐中準確將三維目標融于教學,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終都在摸索的課題。其一,政治教學在知識和知識的傳授方法上需要緊跟時代;其二,政治教學要關注學生學習方法的養(yǎng)成;其三,要凸顯政治教育的本色,培養(yǎng)高素質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思想政治;翻轉課堂;新課改。

以讓學生受益終身。下面筆者根據教學實踐,淺談幾點新課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學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緊跟時代,創(chuàng)新知識傳授方法。

高中生擁有極強的好奇心,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著探究的欲望,誰能博得他們的眼球,誰就能將知識播進他們的心田。如果教師能夠引起學生在課前、課中、課尾的全程關注,能用恰當的方式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學生愿意參與其中,那課堂必然是優(yōu)質高效的。古語有云,“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這告訴我們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點。一節(jié)成功的政治課,從知識上來講一個重要的衡量標準就是本節(jié)的重難點已被突破??墒钦n堂時間有限、學生理解能力有很大差異,要讓學生在短暫的課堂上都能頓悟重難點問題,解決他們心中的疑惑,那幾乎是無法完成的。同時學生的注意力又被色彩斑斕的網絡生活吸引著,他們更是缺少對知識的消化吸收時間?,F代媒體技術的突飛猛進讓管理學生的難度日益加大,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媒體技術的發(fā)展也給教學的發(fā)展帶來了契機,提供了可操作的平臺。

“翻轉課堂”就隨著媒體技術的發(fā)展和微時代的到來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它有效連接了課堂與媒體。在這一模式下,教師別出心裁地把重難點知識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課視頻,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在課下一次或多次進行觀看,并記錄下自己難以突破的問題,然后利用課堂內的寶貴時間,將學習中遇到的困難疑惑在小組內進行交流、探究、討論,教師給予恰當的點撥解惑,使學生真正“吸收內化”知識,獲得更深層次的理解。微課視頻,不但可以讓學生進行反復觀看加深印象、突破重難點,而且一定意義上解決了媒體與課堂的.沖突,為新課程的成功開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新課改要求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微課真實地完成了這種要求。

教師就是導演,是課程的組織者和課堂的引導者,而學生就是課堂的主角,要思考、參悟、表現對知識的理解和領悟,最終師生互動配合在課堂中共同釋疑解惑、拓展升華知識。難點的突破讓學生興致盎然,可是一般來說,臨近下課時學生注意力就會開始分散,學習熱情會有所下降,課堂氣氛由熱烈變得冷清。常言道:“編筐織簍,貴在收口?!痹谧詈髸r刻教師如何做好主導、組織好課堂呢?由于知識的系統性和條理性,一個章節(jié)的結尾往往是通向另一個章節(jié)的開頭。因此,如果教師在課堂收尾時,善于抓住章節(jié)之間的聯系,巧設懸念,吊住學生的胃口,既可活躍氣氛,又可為下一章節(jié)做好鋪墊,達到“一箭雙雕”的效果。如在講完“世界的物質性”后,教師可前瞻性地總結: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運動的,運動是有規(guī)律的。既然世界是運動的,那是誰在動?既然在動,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那昨日的欠賬今日還需還嗎?同一瞬間,物體既在這兒,又不在這兒,矛盾嗎?這就是下節(jié)課所要討論的問題“認識運動,把握規(guī)律”,請課下觀看視頻微課,試著解決一下問題吧。生澀的哲理問題變得生動有趣,學生的學習情緒再一次被調動起來,思維像在自由王國中,頓時產生了許多想法,而且已經迫不及待地開始了激烈的討論。這樣,既有效調動了學生的求知欲望,又在舊課的“收尾”中巧妙地埋下了伏筆,為新課的“開場”做了自然過渡。

二、動之以情,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僅是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科學方法的過程,更是人性養(yǎng)育、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心態(tài),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同時也是社會進步、“中國夢”真正實現的思想保障。在教學中,真正實現“教書育人”的目標并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的形成不是在一兩次說教之后就能悉數完成的,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養(yǎng)成不是學習一兩個理論就能順利實現的,這些都需要長期的教導與培養(yǎng)。但是盧梭又說:“千萬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輕人講什么理論。如果你想使他們懂得你所講的道理,你應當使思想的語言通過他的心,才能為他們所了解?!庇纱丝梢?,教師的責任任重而道遠。

教師———太陽下最光輝的職業(yè),我們要用自己的光芒點亮學生前行的路。首先,在教學上我們要通過多種方法,深刻挖掘政治學科內在的情感因素,真誠地進行教學,發(fā)揮情感魅力來感染學生。其次,教師要真心地愛護每一個學生,賞識每一個學生,感受學生的愛與痛,幫助他們撐起遠航的帆。一點一滴中師生的心理距離拉近了,學生有了對教師出自心底的尊重和信任,此時教師的教育會順其自然地如涓涓細流般淌進學生心田,引導他們用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寬容的人生態(tài)度去看待生活。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是內隱的,它融匯在玄妙的知識中,散發(fā)在諄諄教誨的期盼中,生長在真誠眼神的撫摸中。它的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會成為學生永遠的精神財富和力量之源,使其受益終生。

新課改的實踐中教師找到了自己準確的位置,作為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鼓勵者,我們的使命是在緊跟時代層層推進的知識教學中,讓學生的智力得到最大開發(fā);在關注著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中,讓他們的潛能得到挖掘;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中,讓學生的心靈不再荒蕪,為他們播種燦爛的明天。

參考文獻:

[1]黃涼.采用多樣化教學方法,構建活力政治課堂[j].中學時代,(8).

[2]胡光泉.高中思想政治課探究活動有效教學的探索[j].中華民族教育,(2).

[3]門瑞霞.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課有效教學的若干思考[j].文理導航(下旬),2012(6).

[4]吳燕萍.高中思想政治課趣味性教學方法探索[j].黔東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1).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十七

政治是初中階段的必設課,也是一門重要的課程。但是,大部分學生都對政治學科的重要性沒有形成正確的認識。一直以來,他們都認為政治是一門副科,學習政治的意義不大,在政治學習上也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的精力和時間。因此,學生們缺乏政治學習的積極性,在政治學習上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從而使得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不高,政治學科也沒有在學生的發(fā)展中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作為一名政治教師,要想提高政治課堂的教學效率,首先需要自己對政治教學形成正確的認識,也讓學生認識到政治學習的重要性。通過在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政治學習的熱情,從而提高政治學科的教學效果。筆者作為一名初政治教師,在開始的政治教學中也沒有重視起來。但是,隨著新課改的實施,筆者對政治學習有了新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也進行了變革。下面,筆者結合自己近幾年的初政治教學實踐,就新課改下的初政治教學工作,談談自己的認識。

1.1教學內容比較落后。政治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課程,政治學科的時代性較強,因此,在政治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做到教學內容的不斷更新,能夠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但是,時代在變,政治教材的內容卻不能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做到時刻更新。政治教材的更新速度較慢,不能做到跟隨時代的進步而變化。教材的滯后為學生們進行政治學習帶來了障礙,也削弱了學生政治學習的積極性。

1.2教學的方法落后。在政治教學中,由于政治知識的理論性較強,課堂教學比較枯燥。在政治課堂上,由于教師也不能改變以往單一講授的教學方法,使得原本就枯燥的政治課堂變得更加乏味。學生們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也不能根據教學的講解對教學內容作出清晰地認識和理解,從而影響了政治學習。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十八

新課改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探索與實踐。

摘要:在新課程的要求下,高中英語需要深入的改革,教師應領會新課改的精神,并對高中英語進行深刻的探索,整合教學資源,探索如何加強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隨著社會發(fā)展,教學理念正在不斷地更新著。在時代潮流下,高中英語教師應該摒棄老舊的教學模式,學習外語教學的新理念,轉變教師對于學生以及教材的觀念,新課改要求英語教師打破以往墨守成規(guī)的教學方法。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針對高中英語改革的探索與實踐做出的幾點意見:

一、透徹分析改革的目的。

國家之所以對教育進行改革,其目的就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出更好的教育制度。以往,陳舊的應試教育使得學生實踐能力很弱,卻有很強的應試能力。因此,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學生實踐活動的重視是非常重要的,要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而不是單一的為了應付考試而學習。當前,時代的高速發(fā)展要求人才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加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1.成立教學小組。

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教師有一個良好的教學方法,好的教學方法是成功教學的一半。因此,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就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之間可以成立教學小組,小組與小組相互學習,互相探討各自的教學經驗,以探索出更能調動學生求知欲的學習方法。

在進行小組教學方法探索的過程中,教師應以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自主學習,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行思考,從以往被動地接受知識變?yōu)橹鲃拥靥骄恐R。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教學方法產生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在小組教學方法研究時提出來,各個小組互相探討,以研究出更好的.方法。

2.成立學習小組。

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非常重要的。因此,面對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的情況,班里應成立學習小組,互相學習。各個小組人數不易太多,否則并不能達到學生共同提高的目的,若小組人數過少,則不能進行互相探討,也無法良好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作為教師,應適當地安排小組人數,讓其一方面支持小組的探究活動,另一方面也能夠達到學生共同提高的目的。

若在學習時發(fā)現問題,教師應以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組內討論,利用組內探討的方式來解決發(fā)現的問題,若學生并不能良好地解決問題,教師則應該幫助學生解決,這種小組學習的方式,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加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

3.狠抓薄弱環(huán)節(jié)。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常常會發(fā)現學生的薄弱環(huán)節(jié),()而學生自己也常常會感覺到自己在某一方面存在薄弱,在這個時候,教師就應該針對學生學習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利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提升能力,狠抓薄弱環(huán)節(jié)。

學生在一方面的缺陷會影響其整體成績,這就要求教師利用正確的方法來彌補學生的不足。例如,聽力是英語中頗為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而這往往會成為學生學習英語時的薄弱環(huán)節(jié),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按時練習聽力,用循序漸進的方法來達到效果。或者邊聽邊寫,好的聽寫練習能夠起到更良好的效果。有的學生存在著詞匯量匱乏的缺點,詞匯是學習英語的基礎,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以利用組內聽寫的方法考察學生的詞匯量,然后針對學生的整體水平進行訓練。

三、在實踐中發(fā)現問題。

1.積極發(fā)現實踐中的問題并及時解決。

要發(fā)現問題,就需要用實踐,所以重要的不是有沒有問題,而是是否可以發(fā)現問題。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學就是對教師的考察和測試,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難免會出現林林總總的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教師應及時找到合適的方法解決問題。

一些教師常常會在上課時面對這種情況:并不能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好奇心。雖然國家頒布了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但學生還并沒有適應這種新的學習方式,因此學生在課堂中也很難配合教師。另外也會有這種情況發(fā)生:教師的教學方法并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或者是分組學習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這些問題都需要積極面對,經過總結和探討,采取恰當的方式及時解決。

2.深入探究并及時改進教學方法。

學生要學會自主探究學習,這就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正確引導能夠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而如何正確地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這是新的教育制度下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教師與學生的合作與交流,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自主學習能力,另一方面還能夠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感情,讓教師能夠更為深入地了解學生,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這樣,學生就會敢于評價教師,對于教師在教學方法上的不足予以指出。教師則可以利用學生的評價來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加強對于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的探究。

在新課程英語教學改革的背景下,要求高中英語教學要堅持“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理念。新課改要求教師除了要重視對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意外,還要關注學生的整體素質,要改變學生的學方式,讓學生學會探究學習、自主學習,培養(yǎng)其實踐能力。

以往,傳統的教學只強調對英語知識的培養(yǎng),而忽略了學生的其他素質。因此新課改要求學生是教學的主題,要發(fā)揮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引導學生獲得積極的人生觀。“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的理念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以引導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效率、良好的生活習慣,并發(fā)展學生的各項素質,做到全面發(fā)展。

2.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以完成新課程改革的目標。在高中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地調整自身的教學觀念,加強自身對于教育心理學等知識的學習。應正確理解教材,處理好自己與其他教學資源的關系,以正確的方式取舍教材。英語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英語知識和技能,還應該引導學生如何做人,要讓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新課程要求高中英語更重視對學生探究能力的開發(fā),因此,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技能,還應該教給他們自主學習、自主探討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過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用發(fā)揮學生主體性的方式來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因此,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師應轉變觀念,摒棄老舊的以教師為主的教學觀念,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利用多種方法為學生服務,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新課改的成功。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高中英語教學的探索要以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主,這也是新課程改革的目的所在。

總而言之,培養(yǎng)當代學生的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對學生來講,語言學習必然存在著困難,因此,教師更應該探索出合適的教學方法,實現教師和學生的共同進步,讓學生擁有自我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并擁有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劉道義。中小學英語教育發(fā)展進程中的問題和建議[j].課程、教材、教法,(2)。

[2]李廣才。對農村初中英語教育的思考[j].華章,2009(2)。

[3]沐正芳。體驗式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2)。

[4]范偉。實施新課程小學生英語學習評價實驗研究的思考與建議[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5)。

[5]劉道義。新高中英語教材教法的繼承與創(chuàng)新[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5)。

指導老師:劉慧。

(作者單位吉林師范大學)。

高中化學新課改論文篇十九

沁陽市第九中學,河南沁陽454550。

中學歷史教學,主要涉及到的是歷史上的事物,但是,它也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這是因為通過歷史教學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事件,了解人類的過去,而且還能促進學生歷史學科能力的發(fā)展和歷史意識的生成,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使學生學會用全面、客觀、發(fā)展的眼光來認識人類社會。

一、以學生探究問題為目的。

隨著新課改要求的出爐,初中歷史傳統教學也被新的教學理念所取代,并且在新理念的引導下,教師的教學目標更加明確。課堂上,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沒有問題是談不上學習和研究的。有一偉人曾說過;“是問題才把像小碎石的東西變成了歷史證據”。但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固定式。從學生的角度分析,沒有形成真正地探究性問題,一般都是表面問題,或者是讓學生機械重復的問題。而歷史教學的意義是讓學生獨立自主地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所以,教學方法是為探究問題而設定的,這是給學生了解歷史事件提供機會,并讓學生深入探討。讓學生帶著問題,借助工具書和資料預習教材內容,歷史學習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學生還能逐步地養(yǎng)成良好讀書習慣和深鉆、多思、善問的學習品質,提高閱讀理解、綜合概括、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以學生思維訓練為核心。

歷史教師教好學生學習歷史不應該是促成思想固化的過程。因為不管是從哪一角度分析,歷史本身特點和歷史學科都沒有被限定在某一模式里。人們對歷史的領悟需要發(fā)散式思維和復合式思維,而且也需要廣闊、全面、客觀、辯證、發(fā)展的眼光對歷史上因果關系進行思考,這是對人們思維水平的檢驗。所以,每一種教學方法都是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為主,提升學生歷史思維發(fā)散發(fā)展。

三、以學生的參與為主要形式。

教學能夠得到真正展開地關鍵性問題是讓學生參與教學,而且還是主動積極地參與,因為只有讓學生投入其中,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活躍性,并且還能勇于表現自我、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感受到挫折感和成功感之間的區(qū)別,也能培養(yǎng)學生對事物的鑒別力、理解力和創(chuàng)造力。(歷史教學論文)只有學生多和教師、同學之間交流、合作,才能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所以,教學方法的設計和使用重點是讓學生能夠參與其中,從根本上改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情況。而且教師還可以針對學生在學習或者是練習中出現的疑難和暴露的問題,兼顧普遍性和個體差異,通過集中輔導、互矯互補等方式,幫助學生順利達成學習目標。

四、以歷史資料應用為重要條件。

對于人們認識歷史事件的前提條件是獲取相應的文字資料,只有得到相應的史料才能掌握學習歷史方法。在傳統的歷史教學中,教師只是簡單地對歷史信息進行處理,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這就把學習歷史的根本意義給丟失了,新課改中所提到的教學方法的運用就是讓學生學習過程和得到的知識儲備形成正比,而不是過程與結果相悖離。所以,本人在教學過程中,提倡把學習歷史看作是在認識和研究歷史史料,間接地訓練學生理解和掌握歷史信息的能力,并且注重史料的作用,通過對史料的匯集、整理、推論,利用史料為證據,解決歷史問題。因此,采用正確的歷史教學方法,必須使用歷史資料,其中,尤為重要的是讓學生運用史料。

五、以周密的教學設計為準備。

教師無論使用哪種教學方法并不都是隨意的,更不是隨機的,都是在教學前做好充分地準備和安排,而且還要有具體的教學目標,有明確的設計思想理念,這就體現出了教師獨特的教學觀念,這種方法的實施是要有步驟和回旋余地的。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教師要以認真和客觀的態(tài)度來對待。必須要把所能涉及到的因素考慮全面,包括教師教學任務、教學內容、教材難易程度、學生接受能力、采取教學方法的作用、教師本人的特點和能力等等,這些都要進行認真地思考和計劃。

六、以教師的引導為兩翼。

在傳統的歷史教學模式中,只有教師在說,學生在記。而在新課改的要求下,就要改變這種教學模式,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中心。但是這并不是要摒棄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就像運動教練一樣,對訓練員進行引導、組織、控制,時刻地關注診斷教學,并且對教學活動進行調整。教師在教學中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關系,因此,教師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出應該有的主導性地位。

總而言之,教師在采取什么樣的教學方法問題上,應該以研究學生學習歷史方法為主,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發(fā)展為輔,全面的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歷史教學就能真正收到實效,歷史教學質量的提高也會得到保證,更能讓學生真正地通過學習歷史知識,成為能夠認識歷史的真正主人。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749628.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