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不可避免地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因此我們需要學會合理地進行決策和判斷。寫總結(jié)時要簡明扼要,語言簡練,避免冗余和重復。閱讀一下這些總結(jié)范文,或許可以給你帶來新的思路和見解。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一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教學時間二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題。
1用“匆匆”說一句話。
2作者所說的“匆匆”指什么?
二、聽錄音或師范讀課文。
三、學生初讀課文,要求讀通課文,從哪些語句可以體會到時間的“匆匆”?
四、再讀課文,想一想,你讀懂了什么?(在你認為含義深刻的地方或自己特別喜歡的句子旁寫上一兩句話。)。
五、交流。
六、有感情地讀課文體會作者情感。
采取各種方法朗讀,重點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重視學生的自主多元感悟,重視學生朗讀中談體會和朗讀中的師生評價,交流。
七、作業(yè)。
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第二課時。
一、重點研讀第三節(jié)。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2讀具體描寫時間匆匆的語句。
3讓學生仿寫。
4交流,寫的好的,讓學生記錄下來。
二、課外推薦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自讀。
三、激發(fā)興趣,為問配畫。
1激發(fā)興趣,提出要求。
朱自清的散文成就很高,因為他的文不僅是文,還是畫,更是詩,詩情畫意,讀后能引起人們無限的遐思。他的《荷塘月色》被拍成mtv,請大家欣賞。
2放錄象。
3再讀課文,感悟散文已經(jīng),為下一步的圖畫創(chuàng)意打基礎。
4小組合作,構(gòu)思圖畫,畫外配音。
這一環(huán)節(jié),請小組同學合作,共同創(chuàng)作一兩段內(nèi)容。要求有朗讀,有畫中景的描述。
如生(甲)一望無際的田野,金黃一片,豐收在望,一派豐收的景象。高高的天空,燕子們呼朋喚友,相約一起飛向南方。春染大地時,它們又飛到這去年住過的地方。
生(乙)朗讀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
生(丙)描述場面燕子飛過清清的柳梢,飛過鮮艷的花朵,好一派迷人的春色。
生(乙)朗讀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
5交流展示。
小組學習后,充分展示他們的學習成果,相機評價,鼓勵。
四、交流惜時的句子。
五、動手實踐,擴展學習。
讀好課文后,布置學生利用多種渠道搜集有關惜時的現(xiàn)代詩歌古代詩詞,名言警句,故事等辦專題手抄報。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二
2、聽了這段話,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告訴大家?(自由說),你知道這么優(yōu)美的文字是哪位作家的手筆嗎?(朱自清)[出示畫像]課前,同學們搜集了大量的有關朱自清的資料,對他有了比較全面的了解。
3、朱自清的散文樸素,語言精練,文筆清麗,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他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板書:匆匆]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4、當你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時,腦海中出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呢?(自由說)同學們的想象很豐富,在這篇文章中,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匆匆的呢?我們就先來欣賞一下這篇散文吧。誰愿意來讀讀課文?你想讀哪段?告訴大家。讓我們來共同欣賞。(這幾位同學讀的非常流利,有的同學讀出了感情。)。
二、學習課文。
(一)第一自然段。
1、學生讀本段,談感受(語言美)。
3、誰還愿意讀讀?我看到還有很多同學想讀?愿意讀的站起來一起讀好嗎?
4、從這一段眾,你感受到了什么?時間--一去不復返。[板書:時間一去不復返]。
5、哪位同學還愿意來讀讀你畫的感受深或喜歡的句子?
(二)第二自然段。
1、[出示第二自然段]學生談感受。
2、誰還想讀讀你畫的句子?
3、你再來讀讀最后一句話,看看你能體會出什么?
4、帶著這種感受,再讀讀這個自然段。
5、誰來讀讀這句話?時間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到大海里,那么時間還像什么呢?
6、是啊,時間就這樣匆匆的,悄無聲息的溜走了,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感受嗎?同學們請回憶一下,同位之間交流交流。
8、過同學們的交流,我們深深的體會到了時間匆匆,稍縱即逝。
你還畫了哪些句子?愿意讀給大家聽聽嗎?
(三)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學生談感受。
2、結(jié)合你畫的句子,能讀出你的感受嗎?
3、我們再來看看這段話。[出示:“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誰愿意讀讀?]你一定注意到了,老師將原文中的句號改為了省略號,由此,你想到了什么?(能像作者這樣說說嗎?)。
從同學們的發(fā)言中,我們感受到時間的寶貴,應該珍惜。[板書:珍惜]。
除此之外,你還畫了哪些感受深或喜歡的句子?
(四)第四自然段。
1、讀第四自然段,體會出了什么?
2、誰還愿讀讀?你有沒有更深的體會?(你從哪句話感受到的?讀出來好嗎?)作者為什么會發(fā)出這樣的感慨呢?你知道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寫這篇文章的嗎?(你真善于學習)老師也查到了有關資料,并進行了組合,大家來讀讀吧。
3、請你再讀讀最后幾句話,體會到了什么?你知道這篇文章是在怎樣的背景下寫的嗎?
4、相信大家讀了這段文字后,會對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了更深的體會。
5、下面,請大家?guī)е愕倪@種體會,放開聲音讀讀這個自然段。
三、總結(jié)全文。
1、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作者認為不能虛度此生,應該有所作為,他是在告誡自己,更是在喚醒人們。讓我們帶著這種體會,一起來讀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2、通過朱自清的這篇散文,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時間匆匆,一去不復返,關于時間的話題,多少年來,許多中外文人墨客寫下了不少的著名的詩文、警句,那么,你都知道哪些呢?同學們,把握生命中得分分秒秒吧,這樣,當我們回憶往事的時候,就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
四、課外拓展。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三
教學目的要求:
1、學會10個生字。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說明方法。
3、熱愛大自然,增強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的主要內(nèi)容,學習說明方法。
2、理解生態(tài)金字塔的構(gòu)成以及它與人類生存的密切關系。
教學難點:
教育學生熱愛大自然,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一份。
2、學生課前預習,收集有關生態(tài)金字塔的資料。
教學時數(shù):
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趣導入。
1、多媒體播放有關生態(tài)環(huán)境的短片;同學們看到了什么?說說你的感受。
2、教師相機激情導入:
在非洲廣漠的原野上,羚羊在奔跑,獅子在游弋,蒼鷹在盤旋……盡管它們的生存方式不同,但幾千年過去了它們卻都能在這片大草原中生存下來,這是為什么呢?讓我們在今天要學習的課文中找到答案。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質(zhì)疑自學。
1、質(zhì)疑:讀了課題,你想知道什么?
學生可能會問:什么是生態(tài)金字塔?生態(tài)金字塔是怎么樣構(gòu)成的?
2、帶著問題,學生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3、試給課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4、學生說分段情況。
三、研讀賞析,理解課文內(nèi)容。
1、自讀課文1、2自然段,看看自己能讀懂哪些內(nèi)容,還要哪些內(nèi)容自己不理解,邊讀邊在書上勾畫。
2、反饋交流。通過反復朗讀,品味有關語句,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有趣的生物現(xiàn)象。
1)第1自然段的后兩句就向大家介紹了生物世界的一般規(guī)律。(“不被”或者“少被”這些詞語要結(jié)合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理解)。
2)指導學生讀好這兩句,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板書或畫示意圖,幫助學生理解其意思。
3、生物世界真的是這樣嗎?自由讀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樣舉例說明的。
4、交流反饋,讀文畫示意圖,加深理解。
1)第2自然段的前4句列舉事例來說明各個等級生物的數(shù)量的多少。
雜草的數(shù)量大于并養(yǎng)活--食植物性動物。
食植物性動物數(shù)量大于并養(yǎng)活--食肉性動物。
2)學習作者的說明方法。在讀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比較辨別。
“一只甲蟲,地下1平方米的采食空間便可以滿足它的能量和營養(yǎng)的需要,而鷹則需要在幾十平方千米的范圍內(nèi)覓食才能得到足夠的食物?!?/p>
這句把“甲蟲”和“鷹”的采食空間和活動范圍做比較,用“1平方米”和“幾十平方千米”這些準確的數(shù)據(jù)加以說明,因此這句采用了列數(shù)字和作比較的說明方法來說明食植物性動物和食肉性動物的不同。
3)畫圖理解。
鷹
山雀。
蜘蛛。
甲蟲。
青草。
4)領讀課文,加深理解。
三、課堂練習。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回顧前文內(nèi)容,導入下文。
學生自由回答表述。
科學家考察了生物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后,給這種相互依存關系取名為“生態(tài)金字塔”。
自由朗讀課文3-6自然段,思考:
課文是怎樣向我們介紹“生態(tài)金字塔”的?
二、研讀賞析,理解課文內(nèi)容。
學生在朗讀,小組討論的基礎上交流。
1、打比方告訴我們什么是“生態(tài)金字塔”
1)學生齊讀第3自然段。
2)為什么稱為“生態(tài)金字塔”?
(1)回顧第2自然段中生物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中畫的圖。
(2)抓住課文中的句子“它恰似一個底大頂尖的金字塔”來理解。
3)再讀體會。
2、埃及金字塔是用一塊塊巨石壘砌而成,那“生態(tài)金字塔”又是怎樣構(gòu)成的呢?
讀第4自然段,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生態(tài)金字塔”的構(gòu)成。
學生說,并完成結(jié)構(gòu)圖。
食肉第三營養(yǎng)級。
動物。
食草動物第二營養(yǎng)級。
綠色植物第一營養(yǎng)級。
學生找到相關句子,出示:
“在金字塔的營養(yǎng)級序列中,上一個營養(yǎng)級總是依賴于下一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而存在;但下一個營養(yǎng)級的能量只能滿足于上一個營養(yǎng)級中少數(shù)消費者的需要。”
(強調(diào):“依賴”:是指各個事物或現(xiàn)象互為條件而不可分離。)。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什么?
學生回答:營養(yǎng)級序列之間的關系是“底層是生產(chǎn)者,上層是消費者”。
教師小結(jié):在“生態(tài)金字塔”中,低一級是生產(chǎn)者,上一級是消費者,而低一級的營養(yǎng)級的能量不能滿足上一個營養(yǎng)級中所有消費者的需要,只能服務于少數(shù)消費者,所以“生態(tài)金字塔”的等級是森嚴的。
那么你認為,在“生態(tài)金字塔”中那一個層級最重要,為什么?
學生從文中找到句子回答,談體會。
“綠色植物是一切生物的能量基礎,是初級的生產(chǎn)者,在食物鏈中處于第一營養(yǎng)級?!?/p>
“地球上的綠色植物,是太陽能量的收集者,也是地球能量和營養(yǎng)的供應者。”
(也就是說,一切生物的能量和營養(yǎng)來源均出于綠色植物。)。
“綠色植物對太陽能量利用效率的高低,它的生產(chǎn)規(guī)模的大小,決定了進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有多少,也決定了我們的地球究竟能承載多少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以至于出于生態(tài)金字塔頂端的人?!?/p>
(注意:“承載”:就是托著物體,承受它的重量。)。
(也就是說,綠色植物也影響著人。)。
教師小結(jié):綠色植物的多少決定了地球的承載能力,影響著地球上所以生物的生存。
3、人類也是自然界中的一個成員,人處于生態(tài)金字塔的哪個層次?(最高層)。
學生讀后討論交流。
1)“生態(tài)金字塔每經(jīng)過一個營養(yǎng)級,能量損耗90%左右,越往上,能量流越細,流入塔頂?shù)哪芰吭缴?,人類可以利用的能量也越少?!?/p>
(注意:四個“越”字,起強調(diào)作用。)。
(也就是說,人類可以利用的能量是有限的。)。
2)“生態(tài)學家奧德姆做過一個假設:在食肉為主的國家,一個體重48千克的男孩,以吃小牛肉為食,一年之中他需要吃45頭小牛。為了飼養(yǎng)這45頭小牛,需要開墾4公頃的土地,全部種上苜蓿,來生產(chǎn)飼料。最后的結(jié)果是怎樣呢?小孩重48千克,小牛重1035千克,苜蓿重8211千克。小牛的重量是小孩的22倍,苜蓿的重量是小孩重量的171倍!”
由此可見,人的消耗量是最大的。大家試想:地球上有63億人需要生存,需要多少綠色植物,需要多少土地?。。ǖ厍蛏?93個國家和地區(qū),63億人口)。
3)體會作者使用的說明方法。
(作者使用了列數(shù)字、舉例子、作比較等說明方法來說明“生態(tài)金字塔”與人類的關系)。
學生找出相關句子讀一讀。
4、“生態(tài)金字塔”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你想說些什么?
學生結(jié)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談自己的感受(可以是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也學文后的感受,也可以是自己打算以后怎么做)。
5、教師小結(jié):本文通過向我們介紹“生態(tài)金字塔”的構(gòu)成,告訴我們保護綠色植物,保護耕地,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不被破壞,就是保護人類自己啊!
正如最后一個自然段說的:“人類的活動必須遵循這個自然的法則,否則,將使人類自己遭到大自然的懲罰。”
讓我們一起有感情的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吧!
三、拓展練習。
1、任選文中一個方面的內(nèi)容,畫一個生態(tài)金字塔,并寫上每一級的內(nèi)容。
2、結(jié)合自己收集的資料,寫一篇讀后感。
3、試用文中使用的一些說明方法,寫一件自己熟悉的物品。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四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作者游覽三峽經(jīng)歷的游記。
全文以游覽的時空為序,從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色聞名世界,寫到船進三峽,親眼看到三峽神奇的自然美,再寫巫山十二峰美麗的傳說,轉(zhuǎn)而對葛洲壩工程發(fā)出由衷的贊嘆,表達了作者對長江三峽的喜愛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迷人山川的無比熱愛。作者在字里行間充溢著真切的情感。文章用詞準確,文句形象、生動、貼切。
本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長江三峽壯麗的景色吸引著游客。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了作者乘游船游覽三峽的情景。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作者感嘆三峽自然美,更贊嘆人間奇跡。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和積累優(yōu)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4.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充分預習,搜集資料,積累感受和體驗。
2.初讀,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
3.精讀,抓重點段落和詞句,體味文中營造的形象,感受三峽之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4.情味讀,傳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總結(jié),回歸整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懷。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和積累優(yōu)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五
教學準備布置預習,搜集有關三峽的資料,積累感受與體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整體感知。
教學重難點: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從小生活在長江邊,可你知道長江上壯麗而神奇的三峽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三峽的資料)。
2、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對三峽有了一定的了解。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三峽游》在讀中感受作者優(yōu)美的文字,開展豐富的想象,一同隨作者游覽三峽吧!
二、初讀,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和基本感情基調(diào)。
1.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說說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2.互動交流,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3.作者游覽三峽時,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說)。
4.作者同你們的感受相同,瀏覽全文,找到能概括作者游覽三峽感受的句子,帶著你們的體會讀一讀。
5.初步指導感情朗讀句子:這里不僅有自然美,更有人間創(chuàng)造的奇跡。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
過渡:為什么說“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下節(jié)課,我們再次讀文,細細去品,深入去感受。
三、布置課堂練習。
1.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和積累優(yōu)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2.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nèi)容,質(zhì)疑,承上啟下。
2.為什么說“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呢?這節(jié)課,我們再次讀文,細細去品,深入去感受。
二、精讀品味,感受三峽之美。
1.默讀,看看哪些景物讓你有美的享受?抓關鍵詞句品一品,說一說,再美美地讀一讀。
2.全班交流反饋,指導感情朗讀。
(一)動態(tài)的山水畫:
1.抓住課后習題三的句子去品:第一句生動形象地將對對峙大江兩岸的陡峭的石壁比喻成人們所熟悉的大門,可見石壁陡而險,而且這石門還是被江水推開的,可見江水之急之猛;第二句形象生動地寫出了流急船快,神速至極,眨眼之間山峰就落在身后很遠。
2.感情朗讀,讀出此處的喜愛與敬畏之情。
(二)內(nèi)外兼美的神女峰:
1.形美,傳說美。
2.讀出陶醉、贊美之情。
(三)高大雄偉的大壩:
2.讀出贊美、自豪之情。
(四)小結(jié),感情朗讀寫景部分。
三、總結(jié),回歸整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通過讀文、學文,我們不僅隨同作者游覽了三峽,看到了--(生:動態(tài)的山水畫、內(nèi)外兼美的神女峰、高大雄偉的大壩);也同作者經(jīng)歷了他的情感歷程--(生:從企盼的“興奮”到欣賞的“贊嘆”,最后到“美的享受”)。
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學習這篇課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f說自己學完本課后其它的感受與收獲吧!
四、布置課堂作業(yè)。
板書設計:
13.三峽游。
山水畫。
自然美--美的享受。
神女峰。
葛洲壩工程--人間奇跡。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作者游覽三峽經(jīng)歷的游記。
全文以游覽的時空為序,從長江三峽的壯麗景色聞名世界,寫到船進三峽,親眼看到三峽神奇的自然美,再寫巫山十二峰美麗的傳說,轉(zhuǎn)而對葛洲壩工程發(fā)出由衷的贊嘆,表達了作者對長江三峽的喜愛之情,也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壯麗、迷人山川的無比熱愛。作者在字里行間充溢著真切的情感。文章用詞準確,文句形象、生動、貼切。
本文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長江三峽壯麗的景色吸引著游客。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了作者乘游船游覽三峽的情景。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寫作者感嘆三峽自然美,更贊嘆人間奇跡。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六
一、教學目標。
1、朗讀古詩,了解古詩所描繪的春天的美景,從中感受自然美。體會詩歌的內(nèi)在節(jié)奏美。
2、入情入境,讀中感悟,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二、教學重難點:反復誦讀。在讀的基礎上,讓學生背誦課文,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古詩語言和意境的美。
五、教學過程。
一、舉行詩歌朗誦賽,引入新課,理解詩題,感受美。
1、以地名入手,向?qū)W生提問:江南是指哪個地方?
江南指的是長江以南。
2、師提問:“春”又讓你聯(lián)想到哪些詩詞呢?
學生誦讀學習過的關于描寫春景的古詩。如《游園不值》《惠崇春江晚景》。
3、江南之春是一番怎樣的美景呢?(生發(fā)揮想像,自由表達)。
過渡:我們一起看看詩人杜牧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卷。
板書課題:江南春杜牧。
二、整體感知,初步自學古詩,品詞析句,體會美。
1、師范讀,學生邊聽邊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生發(fā)揮想象,自由發(fā)言)。
2、學生自由朗讀古詩,對照注釋,理解詩意。(借助工具書或根據(jù)需要進行探討研究,合作式學習),學生讀通古詩后,師抽讀,后再齊讀。
3、師提問:詩中描繪了哪些景物呢?(把詩中描寫描寫景物的詞畫出來),表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讓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上述景物加以描繪,說說詞語所表達的意象)。
5、師提問:表現(xiàn)了一幅怎樣的畫面?(江南地域遼闊,春景繁富?!扒Ю铩敝畠?nèi),處處雜花生樹、紅綠相映、黃鶯歌唱;“千里”之內(nèi),水村山郭,處處酒旗飄揚;“千里”之內(nèi),“南朝四百八十寺”點綴于山水佳勝之處,金碧莊嚴,樓臺隱現(xiàn)。霏霏細雨,淡淡輕姻,使無邊春色在煙雨空蒙中更顯出迷人的風韻,這正是“江南春”的典型特色。突出這一特色,就把“江南春”寫活了。)。
6、請大家用自己最喜歡或是最擅長的方式來展示這首詩所表達的意境,想用自己的話描繪詩句景象的,可以試著說一說,喜歡朗讀的可以有感情地讀一讀,愛畫畫的可以畫一畫。
在江南一帶,到處可以聽到鶯的啼叫。百花開放、山青水綠,在鄰近水邊的村鎮(zhèn)酒家的酒幔子在風中飄揚。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許多寺廟。
佛寺中的這亭臺樓閣在蒙蒙的春雨中留著。
7、學生分組練習、展示并進行評價。
三、理解詩意,誦讀古詩。
1、學生說說對這首古詩的理解。
4、生有感情的再次朗讀課文。
5、師生共同背誦古詩。
四、展開想象,拓展學習。
1、根據(jù)這首詩,結(jié)合插圖,發(fā)揮想像寫一段話。
2、說說自己喜歡的詞或句,為什么?
3、把收集到的詩寫在讀書筆記本上。
六、課堂小結(jié)。
板書設計。
唐杜牧。
黃鶯綠葉紅花晴朗明麗。
春光水村山郭(山青綠水)酒旗春風生機勃勃。
南朝八十寺樓臺煙雨中朦朧迷離。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七
教材分析:這篇講讀課文的作者是朱自清,寫與1922年3月28日。作為詩人和散文家,朱自清對中國現(xiàn)代文學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是“五四”新文學的創(chuàng)業(yè)者之一。他創(chuàng)造了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散文體制和風格。他的散文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等名篇,一直被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范?!洞掖摇愤@篇課文,向人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文中列舉了大量的事實,說明時間的來去匆匆,教育人們珍惜時間,不要讓時光匆匆流失。
學情分析:在初讀的基礎上,抓住課題“匆匆”,從題入手,看看課文是怎樣寫我們的的日子匆匆而逝/帶著這個問題,通過讀,找出有關的片段和句子進行分析。在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引導學生在讀中體會語言的美,在讀中品味字里行間流露的感情,,在讀中學習語言的表達方式,積累語言。
教學目的:
1、了解時間的來去匆匆,一去不復返,教育我們要珍惜時間,不要讓它白白地流去。
2、學會本課的生字。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課時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啟發(fā)談話,導入新課。
“匆匆”是形容什么的?(急急忙忙的樣子。)不僅人會“匆匆”,時間也回“匆匆”。而且是一去不復返。時間到底到那里去了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作家朱自清的《匆匆》,對作者進行簡介。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讀課文,作者在這篇文章中向我們提出了一個什么問題?(時間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它到那里去了呢?)。
2、按作者敘述的順序,理清文章的脈絡。
三、理解課文內(nèi)容。
1、出示問題“作者提出一個問題,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哪兒去了?”學生討論,交流。
2、作者用燕子去了再來,楊柳枯了再青,桃花謝了再開,是要說明什么?(說明這些事物有去有來)。
3、緊接著作者提出了什么問題?這里的“日子”代表的是什么?(時間)這里的“他們”指的是什么?(時間)。
4、指導朗讀這部分內(nèi)容。
過渡:同學們,我們在回答前面的問題時,時間就在不知不覺中悄悄地溜走了。正如作者所說“八千多個日子已經(jīng)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請同學們分析作者講這句話的意思。
5、讓學生討論、交流。如果你理解了這句話,那么老師這里還有這么一句話,請你們再來分析一下:出示“我的日子滴在時間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讓同學分小組討論。(時間悄悄地溜走,再也沒有了。)。
6、為什么“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呢?(為時間的失去急得出汗,為時間一去不復返而流淚)。
7、究竟時間是怎樣溜走的呢?哪句話最能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呢?
8、指導朗讀這部分內(nèi)容。
四、鞏固練習。
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導入新課。
1、作者對過去的日子作了形象的比喻,“如輕煙”說明無影無蹤;“如薄霧”說明很快消失。
2、“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zhuǎn)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是什么意思?
3、而“我留著些什么痕跡呢?”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4、指導朗讀。
5、是呀,時間這么的寶貴,我們真不應該讓它白白地浪費??!所以作者再次提醒我們。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
二、總結(jié)課文。
1、時間是怎樣匆匆溜走的?
2、人的一生應該怎樣的度過?
3、讀了這篇課文,你想到了什么?
三、鞏固練習。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練習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板書設計:
一去不復返。
時間來去匆匆要珍惜。
留下痕跡。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八
《匆匆》是小學語文第十二冊第四單元講讀課文。本單元閱讀訓練的重點是從閱讀的內(nèi)容想開去?!洞掖摇肥乾F(xiàn)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著“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可奈何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而感到彷徨的復雜心情。課文語言豐富,含義深刻,運用了擬人、比喻等修辭手法,寫得生動形象,是本單元閱讀訓練重點--從課文內(nèi)容想開去的首篇課文。
教學理念。
根據(jù)課標精神,本課的學習活動建立在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已有的知識基礎上,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力求為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課文,在朗讀中感悟真情,在積累中提高素養(yǎng)。
設計特色感悟品析積累運用。
教學準備vcd、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六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四個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通過品讀來賞析語言文字的美,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流程。
一、通讀全文,整體感知。
1、談話激情,導入課文。
2、通讀課文,整體感知。
首先讓學生自己讀,讀單元提示,明確本文在單元中的位置,再通讀課文,了解課文中的“匆匆”指的是什么,“這篇文章作者要告訴我們什么”,要求學生認真、全面地讀課文,讓學生先進行充分的讀書活動,讀后開始發(fā)言。
(“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引導學生進行初讀感悟,并進行教學信息的反饋,以便教師及時掌握學生的讀書情況,既達到了整體感知的目的,又有的放矢地激發(fā)了學生深層次賞讀課文的興趣。)。
二、品讀、賞析、讀中悟情。
1、教師:《匆匆》是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作者把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形象生動地描述下來,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中有很多語句值得我們品析和深思。
2、請同學們認真研讀課文,找出含義深刻的或自己喜歡的句子,向同學說說你的理解和感受。
3、學生讀課文,進行圈、點、勾、畫并準備發(fā)言。
(這是一個開放性的話題,話題輻射全文,通過以說代講、以讀促講來學習課文,既突破重點和難點,又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但這一話題有一定難度,教師應加以引導點撥。)。
教師從以下幾方面引導:
(1)、品讀疊詞和短句的妙用。如疊詞的應用,“匆匆”、“默默”、“斜斜”、“白白”、“茫茫然”、“赤裸裸”、“輕輕悄悄”、“伶伶俐俐”,這些詞用得巧妙,細致入微地刻畫時間的蹤跡,表達作者的無奈之情?!叭サ谋M管去了,來著盡管來著;去來的時間又是怎樣的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這些句子都是短句,簡樸、輕靈,讀起來令人感到格外的輕巧、婉轉(zhuǎn),越讀越愛讀。
(2)、品讀各種修辭手法寄寓的含義。排比:“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寫出了時間的流逝;擬人:“時間能‘跨’能‘飛’”,讀起來倍感親切。說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如薄霧”、“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這是用了比喻的手法,借此寫出時光匆匆,表達作者無奈惋惜以及要珍惜時間的心態(tài)。
(4)引導學生重視文章的表達方法與內(nèi)容的關系。文章第一段用對比的手法寫出了日子一去不復返的特點。理解時僅僅讓學生知道運用對比手法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體會到對比手法的運用恰當?shù)乇磉_了作者對時光飛逝的無奈和對已逝日子的留戀之情。燕子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有再青的時候,桃花有再開的時候,惟有時光不再,去了,就一去無回。作者通過鮮明的對比把這種情感表達得自然、貼切、耐人尋味,喚起了讀者的共鳴,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5)注重引導學生在品析過程中誦讀文章,力求達到“讀讀品品,品品讀讀”的教學氛圍。
(“以讀促講,以說代講”,促進了學生感悟,培養(yǎng)了語感。既避免了“滿堂問”的現(xiàn)象,又使教學產(chǎn)生了“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較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2、3)。
三、誦讀、積累優(yōu)美句子。
1、這篇文章精妙的詞語、精美的句子比比皆是,值得我們學習。
2、請同學們根據(jù)剛才的品析以及自己的認識,找出文中你認為寫的好的語句,把自己的感情融于朗讀之中,然后記憶,看誰記得多記得快。
3、交流。
(1)、指名有感情地朗讀;
(2)、背一背你喜歡的句子。
4、配樂輕聲齊讀。
教師隨著文章的情感掌握音樂的音量大小。
(這一板塊的設計,目的在于幫助學生積累語句,通過“找出文章中你認為寫得好的語句”的學習活動,提供學生選擇的機會,以發(fā)揮個性,較好地達成教學目的1、3。)。
四、延讀,從課文內(nèi)容想開去。
這一環(huán)節(jié)可安排在課堂內(nèi)外兩部分。
課內(nèi):學生學完課文后,可引導學生結(jié)合自己對時間的體驗來談談感受,可以從一首詩談起,或從名人名言談起,或從一件事談起,各抒己見。
課外:(1)引導學生走近朱自清,去讀朱自清的散文,如:《荷塘月色》、《春》、《背影》等,讓學生感受作家語言文字的優(yōu)美,提高寫作能力。
(2)閱讀有關時間寶貴的詩詞、文章、名人名言。
(3)召開讀書報告會。
(教材是學生學習語言的資源,但在信息社會中,教材顯然已經(jīng)不再是學生獲得知識的唯一資源,教師必須積極拓展新的領域,引導學生從課文內(nèi)容想開去,從教材向外延讀,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擴大知識面,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九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記敘作者游覽三峽經(jīng)歷的游記。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學會5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和積累優(yōu)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4.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二)過程與方法:
1.充分預習,搜集資料,積累感受和體驗。
2.初讀,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
3.精讀,抓重點段落和詞句,體味文中營造的形象,感受三峽之美,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4.情味讀,傳達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5.總結(jié),回歸整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培養(yǎng)熱愛祖國河山的美好情懷。
教學重難點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和積累優(yōu)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教學準備布置預習,搜集有關三峽的資料,積累感受與體驗。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
2.整體感知。
教學重難點:整體感知。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1、同學們,我們從小生活在長江邊,可你知道長江上壯麗而神奇的三峽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三峽的資料)。
2、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對三峽有了一定的了解現(xiàn)在,我們就來學習課文《三峽游》在讀中感受作者優(yōu)美的文字,開展豐富的想象,一同隨作者游覽三峽吧!
二、初讀,整體感知,了解課文大致內(nèi)容和基本感情基調(diào)。
1.自由讀文,學習生字詞,說說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
2.互動交流,了解課文的大致內(nèi)容,理清作者的寫作順序。
3.作者游覽三峽時,看到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給你留下怎樣的印象?(學生自由說)。
5.初步指導感情朗讀句子:這里不僅有自然美,更有人間創(chuàng)造的奇跡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
三、布置課堂練習。
1.寫生字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品味和積累優(yōu)美語言,感受三峽之美。
2.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學習文章的表達方法,體會重點句子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回顧課文內(nèi)容,質(zhì)疑,承上啟下。
二、精讀品味,感受三峽之美。
1.默讀,看看哪些景物讓你有美的享受?抓關鍵詞句品一品,說一說,再美美地讀一讀。
2.全班交流反饋,指導感情朗讀。
(一)動態(tài)的山水畫:
2.感情朗讀,讀出此處的喜愛與敬畏之情。
(二)內(nèi)外兼美的神女峰:
1.形美,傳說美。
2.讀出陶醉、贊美之情。
(三)高大雄偉的大壩:
2.讀出贊美、自豪之情。
(四)小結(jié),感情朗讀寫景部分。
三、總結(jié),回歸整體,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通過讀文、學文,我們不僅隨同作者游覽了三峽,看到了--(生:動態(tài)的山水畫、內(nèi)外兼美的神女峰、高大雄偉的大壩);也同作者經(jīng)歷了他的情感歷程--(生:從企盼的“興奮”到欣賞的“贊嘆”,最后到“美的享受”)。
游覽三峽真是一次美的享受哇!學習這篇課文也真是一次美的享受??!說說自己學完本課后其它的感受與收獲吧!
四、布置課堂作業(yè)。
板書設計:
13.三峽游。
山水畫。
自然美--美的享受。
神女峰。
葛洲壩工程--人間奇跡。
課后反思。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十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4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默寫《江南春》;
3.理解詩句,想象古詩描繪的畫面,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4.學習作者邊觀察邊想像以及動用各種感官從多角度觀察事物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介紹背景,導入新課。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畫家,善于畫鵝、鴨等小動物。
2.出示《春江曉景》圖,這是惠崇畫的一幅畫。
3.簡介詩人蘇軾: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縣)人。他在詩、詞、散文的創(chuàng)作上都有很高造詣?!痘莩绱航砭啊愤@首詩就是他為好友惠崇的這幅畫題寫的。
二、自讀詩句。
熟讀詩句,勾畫不理解的字、詞,借助工具書自學。
三、深入探究。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字音、停頓、語調(diào)、語速等)。
2.邊讀邊想象詩的意境。
(1)認識蔞蒿、蘆芽、河豚,減緩想象難度。
蔞蒿:長在洼地的一種野草。
蘆芽:蘆葦?shù)哪垩俊?/p>
河豚:味道鮮美但肝臟等部位有劇毒的魚。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產(chǎn)卵。
(2)請學生用自己的話描繪畫面內(nèi)容。
3.詩人從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來了?
(桃花剛開,鴨子戲水、蔞蒿長勢很旺、鮮嫩的蘆芽從土里鉆出。)。
4.詩的最后一句是畫面上的景物嗎?
(不是,是作者依據(jù)畫面景物展開的想象。)。
四、小結(jié)。
1.讀了這首詩,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畫面上幾枝桃花、嬉戲的鴨子、滿地的蔞蒿、短短的蘆芽,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字里行間流露出詩人對春天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時”從畫面上看得到嗎?
(這是作者通過觀察岸上、水面之物所進行的聯(lián)想,它在告訴人們:桃花開放、春江水暖、蔞蒿滿地、蘆葦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產(chǎn)卵繁殖的季節(jié)。)。
五、指導感情朗讀,背誦古詩。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l.指名背誦第一首詩。
2.描述詩意。
詩人蘇軾筆下描繪畫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現(xiàn)實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樣的一幅畫面呢?
二、揭示課題。
1.《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紹作者:
杜牧,字牧之,今陜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歲中進土,曾做過幕僚,很不得志。他關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間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學古詩。
1.自由誦讀古詩。
2.借助工具書,自己理解詩意。
3.小組合作學習,弄懂詩意。
4.檢查學習效果。
(1)指名朗讀。
(2)解釋詞語:
“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樓臺”
(3)指名說說詩句的意思。
5.《江南春》寫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點?(到處是黃鶯宛轉(zhuǎn)啼鳴,到處是綠葉紅花相互映襯。依山臨水的城鄉(xiāng),迎風招展的酒旗。)。
6.詩的前兩句抓住了黃鶯、紅花、綠葉、水鄉(xiāng)、山城、酒旗、春風等七種景物來描寫,共同構(gòu)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畫面。
7.后兩句還是描寫江南春天的嗎?
讀后兩句詩,體會一下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抒發(fā)了作者憂國憂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想象詩中描繪的景象,用自己的話說一說。
9.背誦古詩。
四、小結(jié)。
兩首古詩同是詩人筆下描繪的江南春景,可表達的思想感情卻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樣體會出來的。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默寫《江南春》。
3.抄寫生字詞兩遍。
4.依據(jù)《江南春》這首詩歌的內(nèi)容,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為這首詩配一幅畫。
六、板書設計。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十一
“教學難點”是站在學生角度表述的,是教學中學生理解、感悟、體驗的難點。
“課堂教學”
1、教師充分尊重教案,按照教案中的預設一步步展開教學,條理清晰。
值得商榷之處:
教師讓學生讀后首先問:你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1和生2答:三峽的美是很自然純凈的;山奇雄瑰怪,水流急。
師讓生帶著感受讀了一遍。
師接著問:作者是用什么修辭手法寫的?
生3答:比喻師讓生把這句又讀了一遍。
師又回到首問:還感受到什么?
生4答:山水和諧。
師要求學生讀,讀出山險水急。
師問:用了什么詞寫水的猛和奇?
生58答:奔騰、沖、推開等。
教師組織男女生賽讀。
評讀后,教師小結(jié):真是一幅山水畫,真是美的享受。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十二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課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詞。
3、引導學生深入語言文字,體會金字塔工程雄偉、精巧的特點。
4、了解課文列數(shù)據(jù)、做比較等說明方法,并體會這些方法的作用。教學重點:引導學生深入語言文字,體會金字塔工程雄偉、精巧的特點。教學準備:學生搜集各種埃及金字塔的圖片。教學時間:兩課時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情趣。
1、同學們知道四大文明古國嗎?
板書:古埃及、印度、巴比倫、中國。
勤勞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令人驚嘆的偉大文明。說到中國,人們必然會想到舉世聞名的建筑“萬里長城”。說到埃及,人們又必然會想到同樣舉世聞名的建筑“金字塔”。
2、說說你了解的金字塔。
3、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金字塔。
二、初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
(1)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2)讀通句子,難讀的多讀幾遍;(3)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4)劃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2、檢查自學效果。
(1)學生匯報自己勾畫的生字詞,朗讀。(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討論交流解決。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說了什么?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介紹了有關金字塔的哪些內(nèi)容?
3、給課文分段。
四、激發(fā)興趣、鼓勵質(zhì)疑。
學生自由質(zhì)疑,教師引導整理質(zhì)疑問題。
五、作業(yè):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知,巧妙導入。
1、(出示金字塔圖片)你會用文中哪些詞來形容它?
2、讀好這些詞。“傲對碧空”是什么意思?
二、重點切入,整體感知。
1、學生快速地讀課文3—5小節(jié),找出過渡句,并找出這句話中的重點詞語。
2、出示過渡句“如此宏偉而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學生自讀這句話。
啟發(fā):這句話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對碧空的原因了嗎?(板書宏偉、精巧)3、小結(jié):這句關鍵句是過渡句,它將上下文有機地連接了起來。通過這句過渡句我們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對碧空的原因。讓我們在來讀一讀這句過渡句。
三、精讀感悟,體會寫法。
過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們介紹,作者想了什么辦法?(板書:舉例子)舉了哪個例子?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偉與精巧。
2、學生自主感悟探究。
3、組織交流,引導想象,指導朗讀,加深理解。(學生交流、相機出示重點句)。
a“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保?)學生交流。
(2)師小結(jié)說明方法,相機板書:列數(shù)字、作比較(3)把埃及的金字塔與海安建工大廈作比較感受它的高。(4)小結(jié):這么高的金字塔屹立在眼前,實在太宏偉了。
b“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有人估計,如果將這座金字塔的石塊鋪成一條三分之一米寬的道路,可以繞地球一周;如果用火車裝運,需要60萬個車皮?!?/p>
(1)學生交流。
(2)師小結(jié)說明方法,相機板書:列數(shù)字、作比較。
(3)算一算,說一說(出示題目:算一算:
1、這些巨石如果用一列擁有30節(jié)車皮的火車來運,大約要拉多少趟?
2、僅這一座胡夫金字塔所需要的石料有多重?說一說:塔身由230萬塊巨石砌成,這些石塊平均每塊重2。5噸。我估計,如果xxxxxxxxxxxx;如果xxxxxxxxxxx。)。
(3)指導朗讀。
c、“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p>
(1)學生交流。(2)指導朗讀。
4、小結(jié):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說明方法,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獨特魅力吧?。ㄒx)。
四、自主探究,突破難點。
過渡:如此宏偉而精巧的埃及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它的建造方法。
1、明確學習要求:默讀課文4、5小節(jié),找一找文中具體介紹了哪兩種建造方法?
2、指名回答。
3、感受當時的場面,學生畫圖演示并向同桌解說過程。4、小結(jié)。
6、過渡:聽了同學的講解,看了生動的畫面,此時的你想說些什么?因此文章結(jié)尾也說——我想它更是全人類的驕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遺產(chǎn)。讓我們懷著崇敬與驕傲來贊美一下吧?。R讀最后一節(jié))。
五、課外延伸,豐富積累。
1、指名說。
3、學生自讀資料。4、指名上臺交流。5、小結(jié)。
六、總結(jié)課文,深化情感。
通過今天這節(jié)課的學習研究,我們不但知道了埃及金字塔傲對碧空的原因,而且真切地感受到了它的特點與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其實剛才同學們介紹的這些世界文化遺產(chǎn)也都有自己的特點,讓我們?nèi)プx書,去了解,去探究吧,你肯定會有更多的發(fā)現(xiàn)。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十三
知識目標:
1、自主學習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引導學生深入語言文字,體會金字塔外觀特點及建筑方法。
能力目標:
情感目標:
3、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體會金字塔外觀特點及建筑方法。
2、感受作者對勞動人民的不幸命運的同情。
埃及相關圖片資料。
自讀體會。
一、激趣導入、
1、說到中國,人們必然會想到舉世聞名的建筑萬里長城;說到埃及,人們又會想到同樣舉世聞名的建筑金字塔。讓我們一起走進非洲沙漠,到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2、入題,讀題。出示埃及金字塔的空中俯瞰圖象,激趣:“要是你來到埃及金字塔跟前,你最想了解什么呢?”
讓我們帶著好奇與向往,開始今天的探險之旅,揭開金字塔神秘的面紗。
二、初讀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本課的重難點詞語,認一認,記一記。
2、同桌分讀課文,互查字音。
3、提出重難點字詞,認讀。
三、研讀感悟。
1、齊讀第一自然段,提出研讀專題:為什么說“巍峨的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一個奇跡,是埃及的象征”呢?以金字塔的“外觀結(jié)構(gòu)”和“建筑方法”為主題,分小組選題后合作研讀,再在班上匯報交流。
2、小組分工合作學習。
3、匯報交流。
(1)金字塔的外觀結(jié)構(gòu)有什么特點?它的宏偉和精巧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找出作者的觀察點,理解重點句子,指導領會句子的說明方法。
指導朗讀。
(2)如此宏偉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怎樣建造起來的呢?
齊讀第四自然段的設問句,交流有關建造方法的幾種說法。
4、拓展提升。
(1)建造金字塔是一項浩繁的工程,花費的心血和汗水是無法計數(shù)的。齊讀第四自然段的最后兩句,談談你的感受。
假如你是當初建造金字塔的一個體力勞動者,你會有什么想法?
假如你是當初金字塔的設計者,你會怎么想?
你想對埃及法老們說些什么?
四、課外延伸。
1、結(jié)合我們看過的電影、電視或讀過的書籍,說說你所了解的埃及。
2、閱讀有關埃及金字塔及中國長城等古代建筑的課外書。
所見巨大矗立。
埃及金字塔見聞:所聞勞動者用血汗、身軀壘成勞動人民。
勤勞智慧。
不朽勞動者所創(chuàng)造。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十四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正確理解課文內(nèi)容,懂得作者是怎樣寫工程的“宏偉”和“精巧”的,體會這樣寫的好處。
4、?通過具體的語言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教學重點:
1、?懂得作者是怎樣寫工程的“宏偉”和“精巧”的。
2、?從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教學準備:幻燈片與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組織學生自學生字詞,理解詞意,允許留有疑難。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步體會金字塔的雄偉與神秘。
4、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質(zhì)疑。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積極鼓勵提出質(zhì)疑。
教學準備:
幻燈片與圖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情趣。
1、同學們知道四大文明古國嗎?
板書:古埃及、印度、巴比倫、中國。
勤勞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令人驚嘆的偉大文明。說到中國,人們必然??????會想到舉世聞名的建筑“萬里長城”。說到埃及,人們又必然會想到同樣舉世聞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3、誰能練習我們看過的電影、電視或讀過的書籍,說說你了解的埃及。
4、簡單介紹埃及(瀏覽專題學習網(wǎng)頁“簡介埃及”部分)。
二、初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1)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讀通句子,難讀的多讀幾遍。
(3)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4)劃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2、檢查自學效果。
(1)學生匯報自己勾畫的生字詞,學生朗讀。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討論交流解決。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說了什么?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介紹了有關金字塔的哪些內(nèi)容?
3、給課文分段。
四、激發(fā)興趣、鼓勵質(zhì)疑。
1、欣賞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專題學習網(wǎng)頁“金字塔王國”部分)。
學生自由質(zhì)疑。
教師引導整理質(zhì)疑問題。
五、作業(yè)。
1、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引導學生深入語言文字,體會金字塔工程雄偉、精巧的特點。
2、學習作者描寫的方法,嘗試練筆。
3、引導從課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教學準備:
有關幻燈片與圖片。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舉世聞名”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說舉世聞名的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引導學生從外觀、結(jié)構(gòu)、建造等方面簡單地加以敘述)。
二、學習課文:
1、???????????輕聲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回答:
(1)、“舉世聞名”的金字塔在哪里?
(2)、“舉世聞名”的金字塔的外觀如何?
2、???????????看圖,品味:
“金黃色的沙漠”是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教錐形”是金字塔的外觀,“巍然屹立,傲對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氣勢。這就是舉世聞名的埃及金字塔。
3、???????????朗讀課文第二段。
(1)、默讀課文第2、3自然段,知道金字塔的外形有什么獨特之處。
作者以胡夫金字塔為例寫出了這一工程的哪些特點?
(外觀上“宏偉”,結(jié)構(gòu)上“精巧”)。
(2)、從課文的相關描寫中來進一步感受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
(幻燈:a、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
b、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切合得很緊密。)。
這兩句與書上的描寫相比,哪句好?好在什么地方?
讓學生在對比中知道書上的句子運用了:打比方、作比較、舉例子的方法把與我們遙遠的金字塔之間的距離拉近了,使我們對金字塔有了更深的了解。
4、???????????小結(jié)說明方法。
作者為了說明胡夫金字塔的外觀的宏偉、結(jié)構(gòu)的精巧的特點,運用了列數(shù)字,作比較,舉例子的方法。
再讀課文2、3自然段,找出運用上述說明方法的句子。
指名朗讀相關的句子。
5、???????????這樣宏偉而精巧的金字塔是如何建造起來的呢?
讀第三段:4、5自然段。
a、思考:讀了這部分內(nèi)容,你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作者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呢?
(都是有兩個設問句構(gòu)成的段落。)。
b、指名朗讀: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建造金字塔是一項非常浩瀚的工程,花費的心血和汗水是無意言表的,僅從古埃及人運石頭、壘石頭這兩件事就足以表現(xiàn)埃及人的勤勞和智慧。
6、朗讀最后一段:思考。
a、???這一段內(nèi)容與前文有什么關系?
b、為什么說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三、總結(jié)課文。
1、?????????????默讀全文,畫出描寫埃及人的勤勞和智慧的句子。
2、?????????出示句子:
a、?為了建造……整整30年時間。
b、????????勤勞……的科學方法。
3、?????????????總結(jié):你學了這篇課文有什么收獲?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四、作業(yè):
2、??完成語文練習冊。
板書設計:
特點:??外形宏偉。
建造:???運石頭。
壘石頭。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十五
2、學生準備:預習課文,了解埃及金字塔的外觀宏偉、結(jié)構(gòu)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1、和學生一起走進課本,去埃及感知金字塔工程宏偉、精巧的特點。體會作者是如何將金字塔宏偉、精巧的特點寫具體生動的。
2、憑借語言文字、數(shù)字材料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3、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教學重點:深入語言文字,體會作者是如何將金字塔工程雄偉、精巧的特點寫具體生動的。
如何充分利用搜索的圖片視頻等讓學生對金子塔有一個理性的認識。
《埃及的金字塔》是蘇教版第十冊第14課,這是一篇說明文。課文著重介紹了埃及金字塔的外觀宏偉、結(jié)構(gòu)精巧的特點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辦法,熱情謳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
本文是說明文,學生興趣不濃。為了讓學生喜歡,學好。我借助百度搜索和多媒體,采用了自主探究學習與網(wǎng)絡課堂的講讀討論法相結(jié)合的方法,設計了新穎的教學過程,使學生愛學、樂學、會學,樂于合作,積極探究,深入感悟,學習得到了深化。
1、創(chuàng)設情境,個性閱讀。
應用信息技術手段,營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使學生身臨其境地去體驗和感悟。例如在教學金字塔的結(jié)構(gòu)精巧的特點時,可以讓學生欣賞金字塔的圖片,在美妙絕倫的圖片面前,學生贊嘆之情油然而生,在這樣的情境中,再品讀文中相關的語句,感悟金字塔結(jié)構(gòu)的精巧,水到渠成,個性閱讀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2、巧妙利用,突破難點。
利用多媒體也能解決課文的難點,如學生對于金字塔壘石頭的方法不能夠理解,我讓電腦通過畫圖演示壘石的方法,(其他同學在紙上畫)然后向同學解說過程,自然就解決了這點。不僅激發(fā)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而且對課文的理解也更直觀了。
3、課外延升,促進發(fā)展。
一、巧妙導入。
二、重點切入,整體感知。
1、出示學習要求:快速地讀課文3—5小節(jié),抓住文中一句關鍵句,再從這個關鍵句中找出重點詞語來回答這個問題。
2、學生回答,出示過渡句。齊讀師:這句話中你找到埃及金字塔傲對碧空的原因了嗎?(板書宏偉、精巧、建造)。
3、小結(jié):這句關鍵句是過渡句,它將上下文有機地連接了起來。通過這句過渡句我們知道了埃及金字塔能傲對碧空的原因。讓我們在來讀一讀這句過渡句。
三、精讀感悟,體會寫法。
過渡:埃及的金字塔很多,文章不可能一一向我們介紹,作者想了什么辦法?(板書:舉例子)舉了哪個例子?接下來讓我們走進胡夫金字塔,真切地感受它的宏偉與精巧。
2、學生自主感悟探究。
3、組織交流,引導想象,指導朗讀,加深理解。(隨學生交流相機出示)。
重點句;
a、“這座金字塔高146米多,相當于40層高的摩天大廈?!?/p>
c、“這些石塊磨得很平整,石塊與石塊之間砌合得很緊密,幾千年過去了,這些石塊的接縫處連鋒利的刀片都插不進去。”
4、小結(jié)。
作者用了一系列的說明方法,使我們真切地感受到了埃及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讓我們再一起來感受一下金字塔的獨特魅力吧!
(設計意圖:以多媒體為輔助,學生能看到直觀的文字資料以及相關的圖片,加深印象,能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金字塔的宏偉與精巧)。
5、過渡:聽了同學的講解,看了生動的畫面,此時的你想說些什么?因此文章結(jié)尾也說——我想它更是全人類的驕傲,是全世界人民的文化遺產(chǎn)。讓我們懷著崇敬與驕傲來贊美一下吧?。R讀最后一節(jié))。
(設計意圖:利用“畫圖”程序讓學生演示在建造金字塔的過程中壘石的情況,學生很清楚地了解這一過程,解決理解上的難點。)。
五、課外延伸,豐富積累。在世界文化遺產(chǎn)中,除了埃及金字塔,你還知道哪些?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十六
1、知識與技能:學習生字新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按空間順序描寫的方法。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引導學生感受金字塔宏偉、精巧的特點以及按空間順序描寫的方法。
多媒體課件及相關資料。
1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情趣。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3、質(zhì)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簡單板書: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樣子的?怎樣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傳說???
4、讓我們帶著這些問題來學習課文吧。
二、初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
(1)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讀通句子,難讀的多讀幾遍。
(3)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4)畫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2、檢查自學效果:
(1)學生匯報自己勾畫的生字詞,并朗讀。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討論交流解決。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理清參觀的先后順序,想一想各段說了什么?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關于金字塔的內(nèi)容嗎?
四、激發(fā)興趣、鼓勵質(zhì)疑。
(一)學習第1段。
1、輕聲朗讀課文第1段,共享你閱讀中的收獲。指名匯報閱讀中的收獲:
地理位置——尼羅河沿岸;數(shù)量——許多;大小——大大小?。粴v史悠久——四五千年的歷史。
2、引讀課文第1段。
(二)學習第2段。默讀課文第2段,指名說:這段主要寫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個奇跡。課件展示圖片。引讀、齊讀。
(三)學習第3段??焖贋g覽第3段,指名告訴大家這段主要寫了什么。
(四)學習第4段。
(1)指名朗讀,想:作者運用的是什么記敘順序?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
(2)指名說方法。(記敘順序:由遠到近;描寫方法:比較法、列數(shù)字法、舉例法。)(3)默讀這一段,邊讀邊勾畫用上述說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處?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適時引導學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觀和結(jié)構(gòu)上的特點。小結(jié)說明方法:作者運用比較、列數(shù)字、舉例等方法拉近了我們與遙遠的金字塔的距離,對金字塔的宏偉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寫作中的說明方法的運用是為表現(xiàn)建筑特點服務的。引讀、同桌對讀、一問一答等喜歡的方式反復讀第4段。讀到這里,你們還有什么疑問嗎?(在遙遠的古代,這樣龐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樣建成的?)。
(五)學習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這樣的疑問,齊讀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啟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們的好奇心。走,我們也隨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樣建成的。
(六)學習第6段。
1、默讀課文第6段,思考:主要寫了哪些內(nèi)容?
2、指名說說建造金字塔的兩種不同說法。
(七)學習第7段。齊讀第7段,談談你讀后的感受。指名談感受(相機板書:血汗智慧創(chuàng)造奇跡)。
小結(jié):建造金字塔是一項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費的心血和汗水是無法計算的,僅從古埃。
及人民運石頭、壘石塊這兩件事,就足以表現(xiàn)埃及人民的勤勞和智慧。
五、課外延伸,深化探究。
1、關注金字塔的研究,感興趣的同學,查找積累資料,了解金字塔。
2、關注世界七大奇跡,查找資料,在課后完成一張手抄報,題目自定。
六、課堂小結(jié)。
1、指名說說這篇文章在寫作方法上有什么值得我們學習的。(學生自由說,教師歸納總結(jié))。
2、教師小結(jié):同學們,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跡之一,從古至今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謎團重重。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通過資料進一步地了解金字塔。
七、布置作業(yè)。
1、同桌互默本課的生字新詞。
2、讀通、讀熟課文。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十七
1、投影或出示金字塔的圖片,讓學生猜是什么,在什么地方。
1、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勾出不認識的字詞,運用字典解決生字的讀音。
2、指名分段讀課文,學生互評正音。
3、交流讀懂的詞語,不懂的詞語討論解決,或隨課文學習。
4、自由讀課文,試著邊讀邊批注,想一想金字塔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1、讀第1段,說說讀后你知道了什么。
2、學習第2段:引導學生了解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3、學習第3段:感受參觀金字塔的心情。
4、學習第4段:投影金字塔圖片,學生邊讀邊思考,然后交流各自的認識、體會。
(1)作者途中的所見所感。
(2)遠看金字塔的印象。
(3)近看“胡夫”金字塔,其外觀和結(jié)構(gòu)上具有哪些特點?
(4)作者運用了哪些方法來描寫胡夫金字塔?
5、學習第5段:引導學生了解這種承上啟下的方法,同時體會作者由參觀而引起的疑問,鼓勵學生質(zhì)疑。
6、學習第6段:讓學生了解建造金字塔的兩種不同說法。
7、學習最后一段:以讀代講,交流讀后的體會。
1、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交流對埃及金字塔的了解和認識。
2、交流課前搜集的有關金字塔的圖片資料和相關信息,說說從中體會到什么。
3、搜集金字塔及你所知道的堪稱世界奇跡的建筑資料。
生態(tài)金字塔教學設計篇十八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組織學生自學生字詞,理解詞意,允許留有疑難。
2、指導學生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引導學生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初步體會金字塔的雄偉與神秘。
4、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鼓勵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質(zhì)疑。
『教學重點』。
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積極鼓勵提出質(zhì)疑。
『教學準備』。
專題學習網(wǎng)頁。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情趣。
1、同學們知道四大文明古國嗎?
板書:古埃及、印度、巴比倫、中國。
勤勞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國人民創(chuàng)造了令人驚嘆的偉大文明。說到中國,人們必然會想到舉世聞名的建筑“萬里長城”。說到埃及,人們又必然會想到同樣舉世聞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3、誰能練習我們看過的電影、電視或讀過的書籍,說說你了解的埃及。
4、簡單介紹埃及(瀏覽專題學習網(wǎng)頁“簡介埃及”部分)。
二、初讀課文、疏通詞句。
1、自由輕聲朗讀課文,要求:(1)劃出生字詞,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讀通句子,難讀的多讀幾遍。
(3)查字典或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4)劃出不懂的詞語和句子。
2、檢查自學效果。
(1)學生匯報自己勾畫的生字詞,學生朗讀。
(2)提出不理解的詞語,共同討論交流解決。
三、再讀課文、理清脈絡。
1、默讀課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說了什么?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介紹了有關金字塔的哪些內(nèi)容?
3、給課文分段。
四、激發(fā)興趣、鼓勵質(zhì)疑。
1、欣賞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專題學習網(wǎng)頁“金字塔王國”部分)。
學生自由質(zhì)疑。
教師引導整理質(zhì)疑問題。
五、作業(yè)?。
讀熟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深入語言文字,體會金字塔工程雄偉、精巧的特點。
2、學習作者描寫的方法,嘗試練筆。
3、引導從課文中感受古埃及人民的勤勞與智慧。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引導深入語言文字,體會金字塔的雄偉精巧,感受埃及人民的勤勞智慧。
『教學準備』。
專題學習網(wǎng)頁。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舉世聞名”這個詞語是什么意思?
2、為什么說舉世聞名的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7152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