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邊主義論文大全(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15:25:08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大全(15篇)
時間:2023-11-27 15:25:08     小編:文軒

總結是思考的結果,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知識。審視自己的過去表現(xiàn),找出其中的亮點和不足。接下來是一些關于總結的精選文章,希望能給大家?guī)硪恍﹩⑹尽?/p>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一

[摘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我們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在實踐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發(fā)展;堅持。

[doi]10.13939/.2015.45.168。

1引言。

中華民族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通過自己的勤勞和智慧,建立了舉世聞名的燦爛文化。但是,由于封建統(tǒng)治的腐敗和歷史局限性,到清代的康、雍、乾時期,雖冠以帝國之稱,由于長期的閉關鎖國政策加之統(tǒng)治者盲目樂觀,其實已到歷史發(fā)展的盡頭,光彩奪目的“盛世繁華”背后映襯著的只是落日余暉。終于1840年的鴉片戰(zhàn)爭,英國的堅船利炮首先撕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軍隊不堪一擊,中國自此開始逐步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此后的中國屢遭西方列強的侵略和蹂躪,國家主權和領土不斷受到侵蝕,中華民族蒙受著空前的屈辱和災難。

面對著“亡國滅種”的嚴峻局面,多少仁人志士懷著強烈的危機感和救亡圖存的民族意識,為了尋求救國真理,歷經千辛萬苦,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民族贊歌。但無論是以洪秀全為代表的農民運動領袖,還是以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洋務派,亦是模仿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的戊戌維新派,最終都以失敗而告終。究竟路在何方?直到俄國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克思主義,中國革命的面貌才煥然一新。

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于19世紀40年代,是工人階級政黨的理論基礎和指導思想,是關于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但馬克思主義自誕生起已有160多年的歷史,人類社會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發(fā)展,都超出了馬克思當年的預想。要將理論變?yōu)楝F(xiàn)實,實現(xiàn)偉大理想,馬克思主義就必須和各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不斷向前發(fā)展,不斷以新的內容來豐富和發(fā)展自己,以使自己始終充滿活力,不斷與時俱進,這也正是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所在。

馬克思主義初入中國時面臨著“如何中國化”的問題。所謂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之間的相互結合、雙向建構的互動關系,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一個相互適應、相互融合的過程。馬克思主義要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必須在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中不斷地汲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優(yōu)秀元素,并把它改造融合為自身成分;必須適應中國實際情況,在內容和形式上做出相應的調適;必須隨著中國革命與建設實踐的不同階段的條件、特點、任務而發(fā)展自身。同樣,中國接受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深化對馬克思主義的科學、全面認識,從而真正把其精髓融入到中國人的“血液”中。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初始就信奉馬克思主義,把其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就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史。中國共產黨94年的發(fā)展史表明:解決中國的時代課題,沒有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不行,但是忽視中國實際,生搬硬套馬克思主義同樣不行。

土地革命后期,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路線在黨內盛行,他們不顧中國國情,機械理解馬克思主義,將蘇聯(lián)經驗神圣化、教條化,最終導致了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國革命幾乎陷入絕境。在關乎存亡的危機時刻,以毛澤東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中國的具體國情出發(fā),提出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工農武裝割據的正確主張,從而開創(chuàng)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型革命道路,創(chuàng)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領導中國革命取得了勝利,實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新中國成立后,我們對社會主義建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某些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經驗不足,照搬他國模式,在此過程中我們走了彎路,付出了巨大代價?!啊啊薄苯Y束后,中國何去何從,歷史又一次將中國推到了十字路口。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正確把握中國社會發(fā)展階段,在深刻總結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的基礎上,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戰(zhàn)略舉措,初步解決了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經濟發(fā)展不平衡的大國如何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極大地解放了社會生產力,進一步推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fā)展。

進入新世紀,國內外形勢發(fā)生重大深刻變化,我們準確把握當代中國發(fā)展實際,在實踐基礎上推進理論創(chuàng)新,馬克思中國化取得全新進展,中國共產黨先后提出“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理論,回答了在新的歷史時期“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什么是發(fā)展,怎樣發(fā)展”等時代課題?!叭齻€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是新世紀新階段全黨全國人民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指針,體現(xiàn)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認識的進一步深化。它們既反映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又以新的實踐經驗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既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一脈相承,又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最新成果,開辟了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新境界。

顯而易見,堅持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中國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中國共產黨在民主革命時期之所以能夠從失敗走向勝利,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毛澤東大膽地倡導和堅持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反對教條主義、本本主義,獨立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最終使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適合于中國的實際,并引領中國革命走向成功。同樣,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在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曾一度遭受嚴重挫折,也是因為黨在那個特殊時期,放棄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原則,把馬克思主義的某些理論觀點教條化、公式化,背離了中國實際,背離了時代特征。

當下,中國共產黨正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這是一項極其偉大而艱巨的歷史任務,它的建成和實現(xiàn)標志著我國的綜合國力和現(xiàn)代化建設將進入一個歷史性的發(fā)展新階段,意味著我國將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tài)等領域取得重大進展。我們唯有在認真分析國情、民情,準確把握社會發(fā)展脈搏的基礎上,緊緊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的發(fā)展實際結合起來;我們唯有始終保持與時俱進的精神狀態(tài),不斷地研究新情況,探索新思路,總結新經驗,創(chuàng)造新辦法,以理論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發(fā)展的理論推動和指導制度創(chuàng)新、科技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和各方面的創(chuàng)新,用發(fā)展的馬克思主義解決發(fā)展中的各種難題。

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馬克思主義。正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具有了中國特色,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才使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不斷取得勝利。

5結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亦是一個極其復雜的時代課題。歷史上它經歷了種種艱難曲折,新時期仍將可能經歷新的艱難曲折,出現(xiàn)各種爭論和斗爭。但無論遇到何種困難和挑戰(zhàn),我們都應堅定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堅定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勇于實踐,大膽創(chuàng)新,在堅持中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在發(fā)展中堅持馬克思主義,不斷開創(chuàng)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成果,只有這樣,國家才有出路,民族才有希望。

參考文獻:

[1]徐向前。歷史的回顧[m].北京:解放軍出版社,1984.

[2]郭建寧。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前沿問題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3]劉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m].北京:中國礦業(yè)大學出版社,2014.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二

摘要: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傳入中國后逐漸與中國的文化融合,馬克思主義逐漸中國化。但是這個過程是復雜的,其有自身的內涵和特征。在中國革命和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價值不斷顯現(xiàn),在中國社會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對我們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國化。

價值。

實踐。

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我黨執(zhí)政的指導思想,在我黨執(zhí)政為民的過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馬克思主義在我黨的實踐中也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任何一種理論的發(fā)展和完善,尤其是在傳入到另一種不同的地域文化環(huán)境當中時,都要在堅守自己本身的同時與當?shù)氐奈幕h(huán)境逐漸融合。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在這樣的一種歷史和政治環(huán)境當中逐漸產生和發(fā)展完善的。

毛澤東同志最早提出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思想。1938年10月,毛澤東在中共六屆六中全會的政治報告《論新階段》中指出:“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xiàn)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彼J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這個“結合”有著兩個方面的意義:一是說,近現(xiàn)代的中國革命沒有馬克思主義不行;二是說,有了馬克思主義不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也不行。只有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革命的實踐,并在實踐中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才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一言以蔽之,就是將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中國革命與建設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從而得出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道路。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有著互相聯(lián)系的兩個方面:一方面,它是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也就是應從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上來把握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而不能把形式和內容分開,比如說,把內容看作是馬克思主義,而把形式看作是中國化。另一方面它是道路和形態(tài)的統(tǒng)一。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既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fā)展的必由之路,又是中國經驗的馬克思主義的總結,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實現(xiàn)形態(tài)。

馬克思主義認為客觀世界是不斷變化的,同樣作為反映客觀的主觀也應該是不斷變化的。視認識和改造世界衛(wèi)己任的馬克思主義,也必然隨著客觀世界的發(fā)展而發(fā)展,否則就會落后于時代而失去真理性。所以我們稱馬克思主義是創(chuàng)造性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那與時俱進的品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個命題本身就內涵創(chuàng)新性意義:一方面,它是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革命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在新的時代和新的實踐中發(fā)展了的馬克思主義;另一方面,它批判地改造了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吸取其精華,擯棄其糟粕,使中國傳統(tǒng)思想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革,使傳統(tǒng)思想跟上了時代的步伐。從這個意義上說,創(chuàng)造性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靈魂。

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chuàng)新要走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之路。鄧小平說:“解放思想就是實事求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要向前看,就是要及時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否則我們就不能勝利前進”;并告誡我們“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fā),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我覺得這就是鄧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理論的真諦,也是不斷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的必由之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共同思想基礎,也是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斷實現(xiàn)理論創(chuàng)新的生命線。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相繼誕生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理論成果,即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這三大理論成果,不僅成就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偉業(yè),而且給世界人民帶來了希望。

在人民群眾的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變?yōu)楝F(xiàn)實,因此可以說,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科學。

馬克思主義的群眾性特征,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中得到了完全的體現(xiàn)。這個體現(xiàn)的集中點,就是毛澤東提出的群眾路線。群眾路線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人民群眾的解放不是靠神仙和皇帝的恩賜,而是靠人民群眾自己,這個思想化作理論觀點,就在于毛澤東提出的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尊重群眾的首創(chuàng)精神;另一方面,要把這些觀點化作現(xiàn)實,就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法,只有在這個觀點中,才能實現(xiàn)馬克思主義和人民群眾的結合。馬克思主義的三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就在于中國共產黨人站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立場上,堅持和踐行群眾路線的結晶和偉大成果。

馬克思主義認為對待事物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是馬克思主義思想活的靈魂。而構成這個靈魂的要素是一切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在這里,首要的因素是時間,而這個時間,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體系性的演進來說,就是時代問題。鄧小平同志參與了毛澤東思想的創(chuàng)造。但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鄧小平理論,則是另一個新時代的產物,這個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fā)展,“和平、發(fā)展、合作”成為這一時代的主要潮流,適應這一時代的要求,鄧小平同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提出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社會主義本質的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制定了“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開拓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路。鄧小平理論就是以和平與發(fā)展為主題時代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

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和革命性是同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緊密相聯(lián)的,馬克思稱自己的哲學是實踐的唯物主義者的哲學,這個哲學的歷史任務就是用革命的實踐改變資本主義的舊世界,創(chuàng)建共產主義的新世界。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所謂改造世界,既包括改造客觀世界,也包括改造主觀世界,即改變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的關系;我覺得這個思想的一個基本含義就是要在科學實踐的基礎上,不斷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的統(tǒng)一,把馬克思主義不斷推向前進。

從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來,中國所經歷的發(fā)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社會發(fā)展中所起到的不可或缺巨大作用。在先前的舊民主主義革命經歷了各種挫折并失敗后,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馬克思主義并以其作為救國的強大理論武器,中國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帶領全國人民先后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的建設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勝利。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充分證明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梢哉f,正是中國先進分子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才使中國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目前我國的經濟文化以及社會和政治建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建設和諧社會的任務十分艱巨。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努力構建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確保黨的生機活力和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xiàn)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等,都離不開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狀況。以上各個方面的建設和發(fā)展都離不開馬克思主義,因此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目前的社會發(fā)展的情況下顯得尤為重要。

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我黨方針政策的理論依據。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發(fā)展、壯大與馬克思主義緊密相關。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沒有馬克思主義就沒有中國共產黨,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奮斗也就沒有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堅持、運用和發(fā)展。從某種意義上可以說,中國共產黨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要產物。

動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關乎黨的生命。馬克思主義政黨要保持和發(fā)展先進性,必須與時俱進地研究、提出、貫徹正確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笨梢婑R克思主義中國化對中國共產黨今后的發(fā)展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求。

1、我們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要義,是信仰馬克思主義、堅持馬克思主義、用馬克思主義指導行動。如果根本就不相信馬克思主義,行動同馬克思主義根本不沾邊,何談什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呢?所謂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科學理論體系,堅持構成這個科學理論體系的基本原理,堅持貫穿于這些基本原理之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二要義,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所謂“結合”,就是把馬克思主義運用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實踐,用馬克思主義分析中國國情,指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用馬克思主義總結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經驗,把經驗上升為理論,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2、要認清我國目前的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原則不是研究的出發(fā)點,而是它的最終結果;這些原則不是被應用于自然界和人類歷史,而是從它們中抽象出來的;不是自然界和人類去適應原則,而是原則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歷史的情況下才是正確的。恩格斯這個著名論斷的精神實質,用中國的語言來表達,就是研究問題不能從本本出發(fā),而要從實際出發(fā)。我們研究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問題,首要的也是必須從中國的現(xiàn)實國情出發(fā)。中國的國情是一個歷史造成的現(xiàn)實,是一個國際環(huán)境中的客觀存在。人們只有適應它,洞察它的本質和規(guī)律,才能正確地開拓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道路。

3、馬克思主義最終要由群眾掌握。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和動力。但人民群眾創(chuàng)造歷史有一個從自發(fā)到自覺的過程,這個過程的分界線就是是否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一旦由群眾掌握,就可以更加自覺地發(fā)揮自己的歷史創(chuàng)造力,并在實踐中把馬克思主義理論變成現(xiàn)實。

馬克思主義作為一個不斷發(fā)展不斷完善的理論,在與中國實踐的結合中,必然會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并且讓人民群眾掌握并運用它,必將為中國的發(fā)展做出卓越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余慶偉.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幾點啟示[j].管理觀察.2009.09.[2]李廣昌.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想象力[j].社會科學研究,2010.01.[3]鄧偉志.馬克思主義發(fā)展中的多樣化問題[j].社會科學.1985.06.[4]洪光星.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史是一部與時俱進的歷史[j].立信會計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01.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三

隨著全球化的加深,多邊主義的重要性日益凸顯。作為擁有世界第一人口規(guī)模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其在國際事務中采取的多邊主義行動備受關注。參與多邊合作項目的中國對于世界和中國自身的發(fā)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帶來了許多收獲和心得體會。通過參與多邊主義行動,中國擴大了國際影響力、提升了國際地位、推動了全球交流與合作,并在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

首先,中國參與多邊主義行動為其增加了國際影響力。多邊主義強調的是平等和合作,通過與其他國家共同協(xié)商和解決問題,中國得以成為國際舞臺上的重要參與者。例如,中國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為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貢獻,使其在世界的聲音更加被重視。此外,中國還推動了多邊機構的設立和發(fā)展,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上海合作組織等。這些機構的建立為中國提供了平等參與全球事務的平臺,進一步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

其次,參與多邊主義行動有助于中國提升國際地位。通過與其他國家共同合作,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表明了自己在國際事務中的重要地位。例如,中國積極參與氣候變化談判,致力于推動全球環(huán)境保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和贊賞。此外,中國還在多邊貿易談判中發(fā)揮積極作用,促進了區(qū)域和國際貿易的自由化與便利化。這些行動使得中國在國際舞臺上的話語權增加,為維護自身的核心利益提供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和支持。

第三,中國通過多邊主義行動推動了全球交流與合作。多邊合作強調的是共同利益與互惠互利,通過與各國建立合作伙伴關系,中國促進了不同國家和文化之間的交流與了解。中國在多邊機構中積極提出倡議,并與其他國家共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完善。此外,中國還通過多邊合作項目提供援助與支持,幫助發(fā)展中國家提高自身發(fā)展能力。這些努力為加強國際合作和構建一個更加和諧、公平的世界秩序做出了貢獻。

最后,通過多邊主義行動,中國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多邊合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和妥協(xié),而中國在這一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然而,中國通過與其他國家開展合作,學會了更好地溝通和協(xié)商,在解決問題和推動共同目標方面取得了積極的成果。此外,中國還通過多邊合作項目學習了其他國家的成功經驗,為自身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有益的參考。這些經驗和教訓不僅對中國自身具有重要意義,也為其他國家在發(fā)展中遇到類似問題時提供了有益借鑒。

綜上所述,中國參與多邊主義行動的重要性和意義無疑是不可低估的。通過參與多邊合作項目,中國擴大了國際影響力、提升了國際地位、推動了全球交流與合作,并在實踐中積累了寶貴經驗。面對日益嚴峻的全球挑戰(zhàn)和問題,只有積極參與多邊主義行動,才能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共同繁榮的目標。中國將繼續(xù)為維護全球和平與安全、推動世界經濟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四

摘要:馬克思主義的形成發(fā)展過程也是一個傳播過程。它可以廣泛傳播,與它的傳播者、傳播對象、傳播方法緊密相關。作為馬克思主義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早期對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做出不懈的努力,主要運用了寫作和傳播文本著作、培養(yǎng)先進知識分子、建立組織、批判其他思想等方法。

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即馬克思主義從傳播者轉向接受者,然后實現(xiàn)普遍接受的過程。拉斯韋爾在《社會傳播的結構與功能》一文中提出傳播過程的五個基本構成要素,即:誰?說什么?對誰說?通過什么渠道?取得什么效果?傳播渠道是實現(xiàn)傳播效果的保障,馬克思主義在早期能夠得到較好傳播得益于馬克思運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一、文本著作的寫作與傳播。

馬克思早期文本的寫作、傳播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馬克思主義確立期及1848年革命前后。

《德法年鑒》時期馬克思主義開始確立。這一時期馬克思關注于理論和現(xiàn)實的關系,他的思想逐漸由唯心主義和革命民主主義轉向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逗诟駹柗ㄕ軐W批判》指出政治解放要涉及舊的社會體制的解體。《論猶太人問題》闡明資本主義國家人權只是虛幻的形式,根源在于資本主義政治解放的不徹底。除了這些文章,還發(fā)表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等?!兜路觇b》??螅R克思轉向《前進報》,在該報發(fā)表了《評普魯士人的普魯士國王和社會改革》、《批判的札記……》、《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實行新改革的幻想》等。

1848年《共產黨宣言》公開發(fā)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產生?!豆伯a黨宣言》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考察了人類社會,闡明了資本主義必然為社會主義所代替的歷史規(guī)律,為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指導。1848年革命失敗以后,馬克思寫了總結性的著作《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1851年以后,馬克思在十年的時間里為美國《紐約每日論壇》撰稿,這讓馬克思主義在美洲大陸傳播。1852年,馬克思發(fā)表了《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總結了歐洲革命的教訓,提出必須打破資產階級國家機器的原理。1857年和1859年他分別寫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和《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系統(tǒng)論述了勞動價值理論和剩余價值理論。1867年,馬克思出版《資本論》第一卷,對資本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理論做了科學的論述,為無產階級提供了認識和批判資本主義的思想武器。1875年的《哥達綱領批判》,通過批判拉薩爾主義,闡釋了馬克思主義的革命綱領。

二、培養(yǎng)先進知識分子進行傳播。

一種理論能夠傳播的重要因素是有較高覺悟的傳播者。他們接觸、認同然后傳播這個理論。馬克思在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深刻認識到必須聚集一批先進知識分子,讓他們接受先進的理論,然后充分發(fā)揮他們的領導、宣傳、鼓動作用去傳播馬克思主義。1846年,馬克思成立了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它培養(yǎng)了無產階級的先鋒力量,團結了先進知識分子,為傳播馬克思主義建立了一個陣地。在共產主義者同盟時期,馬克思為轉變無產階級組織和團體成員的主觀世界,把思想理論教育工作作為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前提,通過談話、書信和報刊等形式加強了先進知識分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培養(yǎng)了魏德邁、李卜克內西等一批優(yōu)秀的無產階級革命家。馬克思也幫助過許多探索中的革命者。例如在拉薩爾主義猖狂活動的日子里,馬克思以嚴肅的批評和真誠的教育幫助了倍倍爾、李卜克內西克服拉薩爾主義思想的影響。此外,馬克思指導了沙佩爾、列斯納、沃爾弗,丹尼爾遜等一批先進的工人代表和知識分子成為第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

三、通過建立組織進行傳播。

馬克思把握了國際工人運動的趨勢,積極參與組建無產階級性質的組織,傳播和運用了馬克思主義。

第一,成立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馬克思和恩格斯在實踐過程中認識到搭建傳播先進理論平臺的重要性?;谶@種認識,他們于1846年成立了布魯塞爾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這個組織將各國社會主義者、先進工人聚集在一起。他們相互交流思想,一起分析、了解各國工人運動的情況,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克服錯誤思想。布魯塞爾通訊委員會讓各國社會主義者建立了經常聯(lián)系,也讓他們對馬克思主義有了較為深刻的認識。

第二,改組正義者同盟。1847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應邀加入正義者同盟,擔負了改組同盟的任務。正義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會將正義者同盟改為共產主義者同盟。在第二次代表大會中,馬克思恩格斯闡述和維護了自己的觀點。他們用宣言的形式為同盟起草完備的理論和實踐的綱領。1848年,《共產黨宣言》公開發(fā)表,科學地論證了共產主義革命的歷史必然性,指出了無產階級革命的基本道路和主要任務,闡明了無產階級的建黨學說和策略原則。

第三,組織領導第一國際。1864年,第一國際成立。在組織領導第一國際期間,馬克思批判了拉薩爾主義、蒲魯東主義、巴枯寧主義和其他錯誤思潮,團結了一批社會主義者,支持了各國工人的罷工斗爭,聯(lián)合了世界無產階級,促進了工人運動的團結和統(tǒng)一。他們起草的《國際工人協(xié)會成立宣言》和《國際工人協(xié)會臨時章程》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確立了正確的政治綱領和組織原則。第一國際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fā)展,提高了無產階級的思想水平和組織程度,為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取得統(tǒng)治地位做了準備。

馬克思早期傳播馬克思主義時存在多種思潮的影響。為闡明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他批判了一些錯誤的思想。

第一,批判魏特林的空想社會主義。魏特林運用唯心史觀批判資本主義,按照自己的理想繪制了未來社會的美好藍圖。他反對制定共產主義綱領,反對組織無產階級政黨和開展政治斗爭,公開反對馬克思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馬克思運用共產主義理論駁斥了他的觀點。馬克思反對魏特林的斗爭得到了正義者同盟及其領導的支持,在第一次代表大會上將他開除,他的空想共產主義在工人組織中的影響逐漸消失。

第二,批判“真正的社會主義”。“真正的社會主義”把英國和法國的某些共產主義思想和德國的哲學前提混為一談,企圖用一種人道主義和抽象的人來認識社會主義,把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說成是一種“野蠻的破壞”。從“真正的社會主義”開始流行起,馬克思就十分重視對它的批判。在《德意志意識形態(tài)》中,馬克思揭示了他們宣傳階級調和、反對革命斗爭的反動本質。在《反克利蓋的通告》中,對“真正的社會主義”進行了全面的批判。在《萊茵觀察家的共產主義》一文中,馬克思揭露了它為德國君主專制政府效勞的真正面貌?!豆伯a黨宣言》把它歸于反動的社會主義思潮之列。

第三,反對蒲魯東主義。蒲魯東主義主張用改良主義來改變人們的命運,反對暴力革命,反對一切斗爭。馬克思從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三方面對它進行了批判。指出它在哲學上堅持唯心主義和形而上學;在經濟領域否認勞動力是商品,反對剩余價值學說,企圖掩蓋資本主義剝削的實質;政治上主張采用改良來和平改造資本主義社會。針對否認階級斗爭的謬論,馬克思論述了無產階級革命就是要消滅一切階級和階級對立,提出只有通過革命斗爭,無產階級才能推翻資本主義的統(tǒng)治,獲得真正的解放。馬克思對蒲魯東主義的論戰(zhàn),闡明了工人運動面臨的問題,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深化和發(fā)展了無產階級革命理論。

第四,批判拉薩爾主義。拉薩爾主義是以拉薩爾的理論為核心的一種機會主義思潮。針對這種機會主義,馬克思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批判。一是批判了拉薩爾主義小資產階級分配觀。二是批判了拉薩爾主義混淆階級陣線,否認農民和其他小資產階級的革命性。三是批判了拉薩爾的“鐵的工資規(guī)律”。四是批判了拉薩爾的國家?guī)椭と私⒑献魃绲睦碚?。馬克思指出,依靠普魯士王國的幫助來建設一個新社會是幻想;所謂的“國家?guī)椭笔敲曰蠊と穗A級的說辭。五是批判了拉薩爾主義鼓吹“自由國家”的謬論。“自由國家”是反動階級自由地奴役和鎮(zhèn)壓勞動人民的工具,勞動人民是沒有自由的,“自由國家”本身是一個矛盾的說法。

第五,反對巴枯寧主義。巴枯寧主義是一種小資產階級政治思潮。它從唯心史觀出發(fā),認為任何權威和國家都是邪惡的,所以否定一切國家、否定一切權威、宣揚絕對的個人自由,主張建立絕對自由的無政府狀態(tài)的社會。馬克思通過分析私有財產繼承權,闡述了權威問題,肯定了無產階級政治斗爭,捍衛(wèi)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國家學說,進一步豐富了唯物史觀和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體系。馬克思還通過多次斗爭把巴枯寧逐出第一國際,從組織上清除了巴枯寧主義的影響。

馬克思在傳播馬克思主義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因為他勤于理論研究,敢于與錯誤的思潮做斗爭,善于培養(yǎng)先進的知識分子,對建立無產階級性質的組織有正確的方向,才能使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如此迅速和廣泛。

參考文獻:

[1]莊福齡,等。馬克思主義史: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石云霞。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思想發(fā)展史研究(上)[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

[3]韓玲。馬克思的理論教育思想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4]馬克思恩格斯思想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5]馬克思恩格斯理論的歷史發(fā)展[m].北京:求實出版社,1984.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五

摘要:馬克思主義信仰是當代大學生應有的科學的理想信念,但調查顯示,大學生缺少馬克思主義信仰,為此教師應通過教學實踐增強學生對馬克思的感性認識,從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關鍵詞:馬克思感性認識教學實踐。

馬克思主義是我黨也是我國各族人民的指導思想,這是毋庸置疑的事實。但本課題組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對您的作用”為題調查528名大學生,結果如下:

大學生尤其是高職高專生極度缺乏對馬克思這一偉人的感性認識,他們大都只從掛圖中見過馬克思的頭像,從老師嘴里知道馬克思其人,從考試中知曉馬克思主義的重要性,因而常常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直接影響其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叵朐泴W習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四年里沒有一個老師全面、完整、系統(tǒng)地介紹過馬克思其人其事,因而非常慚愧的是:幾年過去自己對馬克思的深刻印象就是那張大胡子的大頭像和抽象的馬克思主義理論。

然而,無論對于哪一層次的大學生,我們的目標都是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幫助學生樹立并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有必要開展相關的教學實踐活動,通過重新認識馬克思,有效地幫助大學生堅定應有的科學的理想信念。

一、明確實踐主題。

主題決定方向,“讀懂馬克思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這一主題直截了當?shù)亟沂玖私虒W實踐的目標是通過了解馬克思的一生,他對人類的貢獻、社會影響、治學精神,進一步交流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從而用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頭腦,增強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二、巧妙安排課時。

本內容安排在國家統(tǒng)編教材《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第一章《樹立遠大理想堅定崇高信念》的第一節(jié)《理想信念與大學生成長成才》之后,第二節(jié)《樹立科學的理想信念》之前,在第一節(jié)介紹理想、信念、信仰的內涵,突出理想信念對大學生成長成才的作用之后,引入第二節(jié)大學生應有的科學的理想信念是“四信”(馬克思主義信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念、對中國共產黨的信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信心)之前,在中間穿插這一實踐活動,從邏輯上承上啟下,從心理上盡量減少學生對該主題的反感和抵觸情緒,也由于采取先入為主的心理策略,更能增強學生的印象。因時間有限安排2課時即可,第一課時教師講授,第二課時學生交流。

三、精心構思實踐。

(一)教師準備,精心介紹。

1.馬克思簡介。

馬克思,德國人,猶太族(1818年5月5日―1883年3月14日),革命家、政治家、哲學家、經濟學家,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第一國際組織者、領導者,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偉大導師。

馬克思出生于律師家庭,中學畢業(yè)后進入波恩大學,后轉到柏林大學學習法律,但專注于哲學。他的博士論文在耶拿大學得到委員會一致認可,因而未答辯即順利獲得耶拿大學哲學博士。

畢業(yè)后,馬克思擔任《萊茵報》主編,遇到了德國的“林木盜竊問題”。當時德國西部有大片森林和草地,居民可以砍柴、放牧。后來,這片森林和草地被貴族地主霸占。居民到山林中拾柴草卻被認為是“盜竊”。而德國議會審議后,判定居民的行為確為盜竊,如果再去“盜竊”就要受法律手段制裁。此事引起全國民眾對議會的不滿、譴責。馬克思憤慨地在《萊茵報》嚴厲抨擊普魯士政府的做法,立場堅定地站在民眾一邊,維護農民的利益。普魯士政府查封《萊茵報》,迫使它停止印刷。馬克思憤然辭去主編職務。從此他畢生致力于與反動政府作堅決斗爭、維護廣大勞動人民利益。

1843年馬克思與出身貴族的燕妮結婚,他們相濡以沫,共度38年的婚姻生活。

1844年馬克思結識恩格斯。恩格斯是工廠主子弟,卻十分欣賞馬克思的主張,他才華橫溢卻甘為他人作嫁衣,經濟上援助馬克思,事業(yè)上與馬克思親密合作,他們肝膽相照,建立了40年的深厚友誼。

由于馬克思尖銳地批評各國的專制主義,他被德國、法國、比利時、英國政府不斷驅逐,處境極其艱難,四個孩子死了三個。但他完成了最重要的著作――《資本論》第一卷,之后相繼完成第二、三卷。

1864年馬克思參加第一國際成立大會,被選入領導委員會。他起草了《成立宣言》、《臨時章程》和其他重要文件,成為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靈魂和領袖。

3.馬克思對人類的貢獻。

馬克思主義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的科學,是近代最復雜和精深的學說之一。它包含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三個組成部分,學說的范圍包括政治、哲學、經濟、社會等廣泛領域。

馬克思主義哲學雖然不能為人們解決生活、工作、學習、就業(yè)中的問題直接提供具體方案,但能為人們分析、處理問題提供了科學的立場與方法。面對同樣信息的時候,由于立場方法不一樣,得出的結論不一樣,解決問題的方式亦截然不同,所指導的人生有著天壤之別。例如,大學生同樣面對社會上拉關系走后門的不良現(xiàn)象,站在錯誤立場的學生是這樣分析問題的: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外因是起決定作用的根本原因,內因只是起到促進或延緩的作用。我的發(fā)展主要靠關系而不是靠我自己,正因為我沒有過硬的關系和后臺,即使我成績優(yōu)異綜合素質優(yōu)良,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也是徒勞無益的。這類學生揮霍大學光陰,學習懶惰,表現(xiàn)頹廢,一無所成。相反,正確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中事物發(fā)展原因的學生是這樣思考問題的:在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內因是起決定作用的根本原因,外因只是起到促進或延緩的作用。我的發(fā)展主要靠我自己而不是靠關系,正因為我沒有過硬的關系和后臺,所以我更需要刻苦學習知識掌握技能提高綜合素質,如此在激烈競爭的社會中我才能立足、生存、發(fā)展。這類學生珍惜大學時光,學習勤奮表現(xiàn)優(yōu)良出類拔萃??梢?,能否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指導,同樣是大學生的身份,卻有質的明顯差別。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揭示人類社會從低級向高級不斷向前的發(fā)展規(guī)律。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長河中,它告訴人們社會主義、共產主義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方向。而事實證明,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及由此引發(fā)的種種社會問題,只有在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制度下才能得到合理的、徹底的解決;盡管全球的社會主義實踐仍處在不斷探索階段,但社會主義制度卻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中走向其高級階段。人類追求更美好的社會,正如一個人追求更完美的自我,這種追求使國家前進,催個人奮進。

4.馬克思的社會影響。

1999年,英國劍橋大學文理學院教授們發(fā)起,英國廣播公司也在全球互聯(lián)網上公開征詢投票,評選“千年第一思想家”,得到一樣的結果:馬克思位居第一,愛因斯坦位居第二。2005年,英國廣播公司通過調查3萬名聽眾評選“古今最偉大的哲學家”,結果是:馬克思得票率第一,休謨第二。

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使馬克思的鴻篇巨制《資本論》在其誕生100多年后再次成為讀者的新寵。假如馬克思在世,《資本論》的巨額版稅收入會讓他輕松進入福布斯富豪榜。馬克思同恩格斯合著的著作約1億字,現(xiàn)只翻譯了5000萬字,還有5000萬字在圖書館里等待翻譯。對比《列寧全集》(約2500萬字)和《毛澤東選集》(約800萬字),如此巨大的思想理論財富怎能不令人肅然起敬。一個出生律師家庭,擁有博士學位,至少可以過中產階級生活的馬克思,一生顛沛流離,為全人類無產階級、全世界勞動人民謀求幸福,怎不令人奉若神明,由衷贊嘆。

5.馬克思的治學精神。

(1)刻苦學習。即使面對艱難的處境,馬克思也從未停止對知識的渴求。在倫敦的10年,他每天從開門到閉館都待在博物館里如饑似渴學習、研究,他在自己的書里作批注,他用筆記摘抄資料、記錄心得。他學識淵博,知識領域包括哲學、經濟學、法學、宗教學、邏輯學、美學、政治學、文學、史學、語言學、翻譯、工商業(yè)實踐、數(shù)學、自然科學等?!霸谒芯康拿恳粋€領域,甚至在數(shù)學領域,都有獨到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領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個領域他都不是淺嘗輒止?!盵1]他能閱讀約二十種歐洲國家的文字,能用德、法、英三種文字寫作。

(二)學生交流,暢談感悟。

我對馬克思的簡介令學生出乎意料,從學生專注、敬佩的眼神里可以讀出他們內心對馬克思這些情況是始料未及的,在學生“有話要說”時,我趁熱打鐵組織學生分組圍繞主題先交流討論10分鐘,之后小組推選代表到講臺發(fā)言(每位學生控制在3分鐘之內)。我在學生中答疑解惑作必要的指導,同時注意預選不同專題的發(fā)言對象。

(三)教師點評,提升認識。

經過討論醞釀,學生上臺交流常常有感而發(fā),在每位學生發(fā)言后用一兩句話適當點評,幫助學生拔高、提升原有的認識。例如,學生最佩服馬克思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由衷地敬佩馬克思的崇高人格。我指出:我們多為他人著想,也可以變得崇高。國學大師季羨林就認為:能為國家、為人民、為他人著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的人。為他人著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5]又如,學生過去只知道馬克思主義這個抽象的名詞,現(xiàn)在才知道它包含如此豐富的理論。我點撥:有同學認為馬克思主義沒有用,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它是什么,今后同學們認真學習,它將使你終身受益。再如,學生熟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卻不知道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事物發(fā)展的前進性和曲折性原理”,而自己考英語等級證書一次不及格竟然想放棄是何等愚蠢。我鼓勵學生:堅持才有可能成功,放棄就等于接受失敗,本院就有一名英語底子薄弱的女生考了五次終于通過。

(四)學生搜集,加深印象。

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學生通過教師講授獲得的信息十分有限,而絕大部分學生只能充當聽眾,“我要說”的強烈愿望無法滿足。為彌補這兩個缺陷,我在下課前幾分鐘布置課外作業(yè),請學生課后通過書籍、網絡等方式查找與馬克思有關的資料,諸如:馬克思名言、馬克思與恩格斯、馬克思與燕妮、馬克思著作等,完成以“……給我的啟示”為題的小論文。學生自己查找資料,自己選題寫作,有利于擴大知識面,能在更廣闊的空間深入思考,更好地根據個體認知感悟情況培養(yǎng)、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五)教師批改,精心批語。

作業(yè)上交后,我高度重視,認真審閱每一份論文,精心批語,為每一位學生“畫龍點睛”,雖然了了幾語,但事半功倍,鞏固了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假如作業(yè)中有學生搜集到不認可馬克思甚至反對馬克思主義的資料及言論,教師必須耐心搜集相關資料,充分閱讀后在批語中予以反駁、糾正,必要的話與該生交流,了解其思想狀況,幫助學生樹立正確認識,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574.

[2]楊維華,李友生。勇于創(chuàng)新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j].大慶社會科學,2001,(5):15.

[3][4]摩爾和將軍――回憶馬克思恩格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102.

[5]季羨林。季羨林談人生[m].武漢:武漢出版社,2011:5.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六

當今世界飛速發(fā)展,國內外形勢風云變幻,進入21世紀的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機遇和巨大的挑戰(zhàn)。在《形勢與政策》的課上,我初步了解了中國在國際上的現(xiàn)況。中國展開全方位外交,活躍于世界舞臺,國際社會進一步把目光投向中國,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穩(wěn)定上升。可是,我覺得在中國快速崛起的同時,仍將面臨許多的挑戰(zhàn),就比如美國動不動挑起和我國的貿易戰(zhàn)、新冠疫情甩鍋我國等等。歸根結底一句話,中國還不夠強,中國還需要更多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們容易看到的是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國際地位的提升。幾次金融危機,中國始終以積極、負責任的態(tài)度應對,不僅利于本國經濟,而且對區(qū)域經濟乃至世界經濟都有積極的影響。國際社會對此做出了高度的評價,可以說,中國讓世界有了戰(zhàn)勝危機的信心。單從這一點,就足以看出,中國已深入國際,有著牽動世界格局的能力。

可是,看到下面的話,我有了更深層次的想法。記得溫家寶總理在美國訪問時曾說過:“中國國際地位和影響力顯著提升可以用一個乘除法解釋,一個小問題乘以13億就是一個大問題,一個大問題除以13億就是一個小問題。”根據我在互聯(lián)網上收集的數(shù)據,1963年時,中國gdp在國際上位于第八位,次于美國、蘇聯(lián)、西德、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此后至1973年間,在第六至八位浮動;1974年至1981年,相繼被加拿大、巴西、西班牙、墨西哥超過,位居第十二位;1982至1986年,超過墨西哥、西班牙、巴西,升至第九位;1987年,又被西班牙、巴西、印度超過退居第十二位;1988年反超印度,位居第十一位;1992年至1994年,相繼超過巴西、俄羅斯、西班牙、加拿大位居第七位;1995年被巴西超過退居第八位;1996年反超巴西居第七位;2000年超過意大利居第六位;2002年超過法國居第五位;2003年被法國反超退居第六位;2005年再次超過法國居第五位;2006年超過英國居第四位;2007年超過德國居第三位;2010年超過日本居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但僅相當于美國的40%,而2017年中國gdp則上升至相當于美國的60%。若根據所謂“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gdp在2013年即超過美國,位居世界首位。雖然購買力平價沒有任何作用,但中國超越美國的事實仍然引起了美國的恐慌。另一方面,雖然中國一直堅持和諧社會、共同發(fā)展的理念,世界大多數(shù)國家對中國威脅的擔憂已經有所減弱,但在某些別有用心的國家推動下“中國強硬論”、“中國傲慢論”等新的論調仍不斷出現(xiàn)。

顯然,中國要走的路還很長,我們作為21世紀的青年是推動社會和歷史前進的重要力量,我們更應該把握住自己,努力學好專業(yè)知識,為祖國明天的建設添磚加瓦。目前,我們作為新世紀的大學生,應當肩負起歷史的使命,做一個合格的大學生。我們現(xiàn)在正處在學習階段,努力學習是我們現(xiàn)在首要的任務,我們決不能放松自己,讓寶貴的時間匆匆溜走。科學是第一生產力,只有科學才能使我們的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富裕。在知識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高科技不斷創(chuàng)新的現(xiàn)在,目前中國正面臨著難得的戰(zhàn)略機遇期。對我們來說也是一次機遇,也是一次挑戰(zhàn)。我們應當腳踏實地的去做一些對我們學習有幫助的事情,只有我們自己站起來了才能更好的服務別人,才能更好的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貢獻出我們的一份力量。

在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總書記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薄爸袊鴫羰菤v史的、現(xiàn)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睘榱瞬还钾摽倳泴ξ覀兊钠谕?,我們新時代青年更應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不忘初心,不忘革命先輩,不忘理想與夢想,更不忘腳踏實地、求真務實,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國需要更強,我們需要更努力!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七

班級:中文非師5。

組員:葛政諭(0806010281)陳春麗(0806010243)楊穗鵑(0806010307)。

關麗珍(0806010199)羅思君(0806010127)。

在2009年9至11月份,本調查小組對當代就讀大學生進行了“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調查”。在調查中我們采用問卷形式、選擇題模式來進行數(shù)據收集。本次調查有效問卷100份,男生為48人,占48%,女生52人,占52%。調查對象為當代在校大學生,調查對象所分布的校院系、文理工分科都相對平均。據調查顯示,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在總體上是積極的、理性的、健康的,并不存在大范圍的理解偏頗和極端態(tài)度。但從另一個角度我們也可以看到,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變遷,社會大環(huán)境發(fā)生著翻天覆地地變化,許多不良的因素在左右著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取向。當代大學生們在人生觀和世界觀方面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一定程度上的困惑與偏差,在對”中國化的馬克思“的態(tài)度上也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的苗頭。

根據調查報告的數(shù)據顯示,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tài)度概括如下:

一、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持有不嚴謹、不重視的態(tài)度,有理論淡化的傾向。

根據調查報告的數(shù)據顯示,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概念的理解狀況是不容樂觀的。僅有16%的大學生表示完全清楚其概念,70%的大學生表示大概知道其真正含義,而剩余的14%表示不太清楚,甚至全然不知。然而,當問卷再追問”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什么的時候,卻僅僅有一半的被調查者選擇正確。也就是說,表示大概清楚其含義的70%的大學生實際上并不清楚“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真正涵義,了解其含義的被調查者只占總人數(shù)的一半。所以,由此可推,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學習態(tài)度是不夠重視的,并且有理論淡化的傾向。

其實,在被調查者中,已有17%是黨員,80%是中共團員,理應比一般的同學更為了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然而如今出現(xiàn)了不到一半的結果,確實不能不另我們反思。面對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如此虛浮的學習態(tài)度和忽視不理的姿態(tài),我們應加強理論建設和學習,開拓多元化的渠道,向同學們滲透灌輸“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使同學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并掌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從而運用其更好地指導實踐。

二、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態(tài)度是支持的、理智的。

經過調查,我們了解到,有52%的大學生表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符合中國國情的,有39%的大學生認為其還有不完善之處,需繼續(xù)改進,僅有8%的人認為其違背中國國情。分析調查數(shù)據,可知一半以上的學生是支持擁護現(xiàn)有的“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認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正確地指出了中國前進的道路,引導著中國穩(wěn)步向前。而且,大學生在支持的同時并無出現(xiàn)一概肯定的現(xiàn)象,而是理智的,對其有所批判及辯證看待,認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還是有不完善的地方,還是需要改進完善。

但是,我們并不能忽略漠視那少數(shù)不支持的聲音,我們應傾聽他們對其的不滿之處,尋找解決辦法使其符合大多數(shù)人的愿望,從而促使更多的人擁護和支持“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做到齊心協(xié)力地運用其原理邁步向前。

三、在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態(tài)度中動機端正,但存在功利化傾向。

主義”的責任推諉給政治家,認為自己沒有必要學習。還有8%的學生認為無所謂,認為學習其理論僅是為了考試。

從數(shù)據得知,絕大部分的大學生對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態(tài)度是端正的,他們抱著正確的動機去學習其原理。然而,還是有少部分大學生未能理解“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正作用,把學習功利化、責任化,最終導致“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在實踐中不能得到貫徹實施。面對這種現(xiàn)象,我們應加強對大學生的思想引導,使其明白學習“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原理的應有的動機,端正其自身的態(tài)度,從而真正做到其原理在實踐中行之有效。

四、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自主學習熱情欠缺。

據調查的數(shù)據顯示,65%的大學生是通過課堂上老師教學來學習并掌握“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21%是通過黨課學習,10%是通過新聞報紙,而僅有4%的大學生是通過自主學習掌握的。而對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每一次實質性飛躍,僅有32%的大學生表示每一次都能及時掌握,余下68%的大學生承認時候很久才知道,甚至不知道。

此數(shù)據說明,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的熱情并不高,絕大部分同學都是通過非自主的方式了解掌握其理論。在理論更新時,絕大部分的大學生也不會自主地與時俱進,學習每一次的理論飛躍。其實,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最可寶貴的政治和精神財富,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僅要加強理論的宣傳,而且要開拓多樣化的形式,提高大學生對其理論學習的熱情,做到每次都能及時更新理論,進而更好地指導實踐。

五、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責任感不強。

調查后得知,面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雖有37%的大學生認為要認真學習并指導實踐、15%認為自主學習并積極傳播,但是仍有43%的大學生認為僅要掌握了解,知其所然就行,甚至有5%認為是政治所用,無需學習。

實際上,“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成功與否,需要每一個人的努力,只有每一個人都貫徹學習與落實其原理對實踐的指導,統(tǒng)一目標,才能更好地引導中國邁步向前。所以,我們應增強對“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責任感,自主學習、積極傳播,使其更好地引導中國走向光明的未來。

我們必須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繼續(xù)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只要我們沿著馬克思主義真理開辟的廣闊道路不斷前進,任何困難都可以克服,任何風險和挑戰(zhàn)都可以戰(zhàn)勝,我們一定能勝利地到達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光輝彼岸。

經過這次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對于“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大學生們的觀念既存在著可喜之處,也存在著讓人憂患的地方??上仓幬覀儜摾^續(xù)保持和發(fā)揚,而憂患之處,我們應該加以引導,抵御錯誤思想,遏制不良苗頭,從而做到運用其原理創(chuàng)造個人和國家的美好未來!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八

1.從中國的社會性質看。

中國是一個外無獨立內無民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國家。無議會可以利用,共產黨沒有進行合法斗爭的條件,人民要當家作主,奪取政權,只有進行武裝斗爭。

2.從中國革命的動力看。

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yè)大國,農民不僅人數(shù)廣大,而且深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軍。農民問題是中國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中國民主革命的實質是農民革命。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下的農民革命戰(zhàn)爭。

3.從敵我力量對比看。

中國革命的敵人是異常強大的,革命力量在一定時期內相對地弱小。在這種情況下,革命力量不可能馬上同敵人進行決戰(zhàn),一下子取得勝利,而應同敵人作長期的持久的斗爭,逐步積累和發(fā)展革命力量,準備將來同敵人進行決戰(zhàn),這就需要建立革命根據地作為革命陣地。

二、工農武裝割據存在與發(fā)展的原因和條件。

“一國之內,在四圍白色政權的包圍中,有一小塊或若干小塊紅色政權的區(qū)域長期地存在,這是世界各國從來沒有的事”,而它在中國發(fā)生,當有其獨特的原因和條件。

1.中國是一個經濟政治發(fā)展不平衡、受帝國主義間接統(tǒng)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

2.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影響的遺留。大革命雖然失敗了,但大革命的影響還遺留在這些地區(qū)的廣大群眾中,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存在和發(fā)展準備了群眾基礎。

3.全國革命的形勢是在向前發(fā)展的。所以,紅色區(qū)域也將繼續(xù)發(fā)展,日漸接近于全國政權的取得。

4.已建立了一支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毛澤東認為,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中心支柱和根本保證。

5.有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毛澤東說,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犯錯誤,是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又一個要緊的條件。

以上五個條件,前三個條件為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客觀條件,其中第一個條件最重要;后兩個條件為紅色政權存在和發(fā)展的主觀條件,有了這個主觀條件,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客觀條件的作用,把可能性最后變?yōu)楝F(xiàn)實。

33333333中國特色革命道路的實踐和理論意義。

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開辟,無論在中國革命史上,還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發(fā)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第一,農村包圍城市道路革命新道路的開辟,實現(xiàn)了中國革命由城市轉向農村的歷史性轉變,保存和發(fā)展了革命力量。

第二,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揭示了中國革命發(fā)展的規(guī)律,指導中國革命取得了最后勝利。

第三,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新道路,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關于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的人民解放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

第四,中國革命新道路的開辟,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范,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充分證明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近代以來,西方的兩種革命理論,即資產階級革命理論和馬克思主義的無產階級革命理論都先后傳到中國,并對中國社會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中國的先進分子先是學習西方資產階級革命理論,進行了英勇的改良或暴力斗爭,雖取得了推翻清王朝的辛亥革命的勝利,但舊民主主義革命最終走向失敗。后來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馬克思主義并以其作為救國的強大理論武器,中國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中國共產黨成立后,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帶領全國人民先后開辟了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和中國特色的建設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偉大勝利。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充分證明了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指導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梢哉f,正是中國先進分子找到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才使中國社會面貌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對當今中國社會的發(fā)展仍至關重要。要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十多億人口的大國中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任務無疑是十分艱巨的。我們要解決好“三農”問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加大科技創(chuàng)新力度、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要解決臺灣問題、實現(xiàn)祖國的完全統(tǒng)一,要加強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要堅持走和平發(fā)展道路、努力構建持久和平與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要加強黨的自身建設、確保黨的生機活力和鞏固黨的執(zhí)政地位,要堅持以人為本、實現(xiàn)全面協(xié)調可持續(xù)發(fā)展等等,都離不開用發(fā)展著的馬克思主義來指導。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狀況如何,直接關系到中國社會的發(fā)展狀況。所以,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直接關系到中國社會未來發(fā)展的前途和命運。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九

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立時就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工人沒有祖國”,但是工人“本身還是民族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91頁)這就揭示了無產階級的世界性、國際性和民族性的辨證統(tǒng)一性,由此我們就可以自然地推導出,對于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來說,“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248頁)也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一旦走出書齋,落腳現(xiàn)實世界,成為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的理論思想和行動綱領,就必須回答和解決當時當?shù)氐膶嶋H問題。反過來說,一個民族的無產階級及其政治上的先鋒隊——共產黨,要想成功地實踐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也一定要將這一原理和本國的實際相結合,用新的實踐、新的內容、新的語言來豐富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所以,堅持馬克思主義和發(fā)展馬克思主義是互為依托的,這是馬克思主義“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力量源泉。

其次,這也是總結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和教訓后得出的鄭重結論。

恩格斯指出:“馬克思的整個世界觀不是教義,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現(xiàn)成的教條,而是進一步研究的出發(fā)點和供這種研究使用的方法”。

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在怎樣學習實踐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重大的基本問題上,大體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一種是教條主義的態(tài)度,一種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教條主義態(tài)度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當作語錄,當作《圣經》,開口閉口“拿本本來”。只注意他們的具體結論,而忽視了引出結論的具體的歷史背景和過程。沒有看到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許多觀點,是根據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而來的,生搬硬套地將它用到中國這樣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東方社會,一定會犯“水土不服”的毛病。這樣做,看起來取到了馬克思主義的“真經”,但實際上拋棄了馬克思主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這一活的靈魂;看起來思想無比革命,實際上思維十分保守。一旦采用這種思想來指導實踐,很容易給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帶來嚴重的損失。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用毛澤東的話講就是用馬列主義這根“矢”,去射中國革命實踐這個“的”,理論科學,目標明確,這才叫做“有的放矢”,用中國化以后的馬克思主義去指導中國的實踐,就會做到無往而不勝?;仡櫸覀凕h的歷史,回顧世界共產主義運動的歷史,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什么時候我們堅持了馬克思主義本國化的原則,我們的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就一帆風順;反之,什么時候我們違背了這一原則,形而上學地、僵化地、保守地、片面地堅持馬克思主義,我們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就會遭到嚴重的挫敗。

總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馬克思主義的題中應有之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科學品質所決定的。對于中國共產黨來說,深入學習研究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將之應用于中國的具體的環(huán)境,使之成為偉大中華民族的一部分而和這個民族血肉相聯(lián),是歷史賦予我們的重要使命。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十

[摘要]加強國土資源管理是一個長期的動態(tài)過程。國土資源利用和開發(fā)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在開展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進程中,可以看到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經濟社會發(fā)展轉型升級、提質增效,一定程度上促進國民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升,但是也要看到在經濟建設過程中,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fā)展等還存在很多的沖突或者矛盾,如何正確地處理好生態(tài)文明建設和經濟發(fā)展之間的關系,成為當前政府研究和關注的重點。文章針對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國土資源管理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并提出具體的對策看法,以供參考。

[關鍵詞]生態(tài)文明建設;國土資源管理;科學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916109。

全面實現(xiàn)協(xié)調統(tǒng)一發(fā)展成為當前政府積極推進和研究的重點只有處理好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才能更好地推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我國國土資源豐富但是在國土資源開發(fā)利用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加強國土資源科學管理強化國土資源管理監(jiān)管有助于更好地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國土資源管理與生態(tài)文明建設之間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國土資源管理研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1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國土資源管理具有一致的邏輯性。

生態(tài)文明,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無論是在生態(tài)文明頂層體制設計方面還是理念實施等層面,都強調和諧發(fā)展。國家在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中明確提出了6大理念和8個體系制度,強調尊重、順應、保護自然,注重發(fā)展和保護之間的有機協(xié)調,要求要從宏觀角度和綜合發(fā)展的視角來設計和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加強國土空間開發(fā)保護制度建設,強化資源總量管理,積極探索節(jié)約有效利用機制,在資源有償使用、生態(tài)補償機制建設以及監(jiān)管等方面都要注重強化環(huán)境治理、生態(tài)保護的市場約束和治理的靈活性,嚴格執(zhí)行績效考核評價體系和責任追究制度??梢娚鷳B(tài)文明建設理念已經全面融入到國土資源管理全過程中。

2加強國土資源有效科學管理,是生動踐行生態(tài)文明建設理念的重要體現(xiàn)和保證。

按照國家《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三個五年規(guī)劃的建議》要求,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需要抓好空間規(guī)劃、用途管制、離任審計以及差異考核四個方面的主要內容,在具體開展過程中,空間規(guī)劃方面主要涉及基礎主體功能區(qū)規(guī)劃方面以及縣級單元內部綜合規(guī)劃方面,通過開展空間規(guī)劃,以期不斷提高自然資源科學化配置管理水平。在用途管制功能設計方面,主要是為了落實紅線、加強改造質量、對配置秩序進行理順等,需要解決的問題主要涉及紅線交叉以及紅線褪色兩個方面。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需要加強紅線全要素管理,針對紅外線工程需要對類型、區(qū)域具體數(shù)量以及質量等各方面進行統(tǒng)籌管理,加強對林地、更低、草地以及建設用地等全方位的綜合監(jiān)管,從統(tǒng)一設計的角度來進行分析,加強過程監(jiān)管,設置更多的約束條件和監(jiān)督規(guī)則,從而確保紅線用地管理質量水平不斷提升。在離任審計以及差異考核等方面主要是通過加強技術探索和規(guī)范化管理來確保資源環(huán)境等科學管理。在具體考核指標體系設計方面,需要加強綜合全面考核指標設計,既要注重發(fā)展速度方面的考核,又要注重質量、民生改善和生態(tài)可持續(xù)綠色發(fā)展等方面的考核,在考核手段方面,需要構建資源承載能力監(jiān)測預警機制,完善風險識別、監(jiān)督、考核評價體系,建立更加簡便、可操作性強、可視化的綠色發(fā)展評價機制。同時要加強資源資產負債核算分析工作,加強對重點數(shù)據的動態(tài)管理和監(jiān)控,強化對領導行為的監(jiān)督考核,加強責任追求落實,對領導干部開展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工作,切實提升管理層人員的綜合素質。在離任審計、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等方面要建立領導干部終身追究機制,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領導干部科學化管理水平和職業(yè)素養(yǎng),更好地為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和環(huán)境改善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持。

3加強國土資源管理與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綜合數(shù)據管理,切實提高雙協(xié)同發(fā)展水平。

在生態(tài)文明建設方面,國家雖然出臺了一些政策,也引入了一些發(fā)展理念,但是想要將理念、政策貫徹落實到位,就需要結合實際制定一些具體的實施方案,且在具體推進過程中加強數(shù)據綜合管理,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總結規(guī)律,找出存在的問題,提高整體建設質量??梢钥吹絿临Y源部分別在2009年和2014年分別向社會公布了全國耕地質量等別成果,這些年度監(jiān)測評價成果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可以通過國土資源管理相關的數(shù)據來分析國家生態(tài)文明建設情況。

通過開展兩次的全國耕地質量等別成果評價,對全國耕地質量情況進行測評,對兩輪次的等別評價結果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國家耕地質量等別基線向右方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國家整體耕地質量有所下降,同時根據國家相關部門測算的耕地產能利用系數(shù),通過對不同地區(qū)平均耕地產能利用系數(shù)進行橫向縱向對比,與平均基線進行對比,從而掌握不同地區(qū)土地利用情況,找出哪些地區(qū)在產能利用方面存在不足或者過量等問題。通過相關的國土資源管理數(shù)據,國家可以對相關的土地利用開發(fā)情況進行綜合研究,進而為制定下一階段土地開發(fā)利用政策等提供參考依據,這也是為更好地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奠定基礎。此外在國家國土資源管理方面還有很多的其他基礎數(shù)據可以進行參考,這些土地調查成果可以和具體實踐結合起來進行應用,這也是更好地推動國土資源實現(xiàn)科學化管理的有效指導。各省份、地區(qū)對土地調查成果等方面的數(shù)據也非常重視,根據調查情況,在市級、縣級基本農田保護區(qū)劃定等方面進行調整,通過進行動態(tài)調整,可以重新確定基本農田平均等別和農田比率,這也是有效推動生態(tài)文明建設政策有效落地的關聯(lián)舉措。除了在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方面可以借助相關的國土資源管理成果來進行政策調整,相關的數(shù)據還可以為政府在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占補平衡考核等政策制定方面提供參考,從而為不斷提高土地資源科學化利用水平、節(jié)約土地資源、提高耕地整體開發(fā)和管理質量等提供有力的數(shù)據支持和行動綱領。

此外,在國家自然資源管理方面應當把握基本的原則和要求,國家土地資源從整體上可以分成國家所有、集體所有兩大框架,在具體實施層面需要考慮各地區(qū)的實際,對土地資源管理相關部門的職責和權限進行合理劃分,明確具體的職責、義務等,還要加強信息技術探索,構建完善的自然資源統(tǒng)計基礎庫,結合調查統(tǒng)計結果,適度調整相應的補償激勵機制,只有這樣才能構建更加綜合的自然資源管理調度體系。要建立完善的覆蓋全國的土地調查監(jiān)督評價體系,定期開展連續(xù)監(jiān)測、周期性監(jiān)測和隨機監(jiān)測,對自然資源管理實施“管用分開”的原則,堅持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體系,主動學習和借鑒國外相關的經驗,加快開展土地整治、通過定位定量監(jiān)測分析,將農田科學管理理念落到細處、實處。積極借助數(shù)字遙感技術、傳感器技術等在耕地等級變化數(shù)據采集和共享等方面進行同步化管理,形成完善的動態(tài)評級機制,將國土資源管理政策、理念等落實到行動中,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生態(tài)文明建設成效。

參考文獻:

[1]楊雪彩.以節(jié)約集約利用資源促生態(tài)文明發(fā)展[j].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14(4).

[2]安翠娟,侯華麗,周璞,等.生態(tài)文明視角下資源環(huán)境承載力評價研究——以廣西北部灣經濟區(qū)為例[j].生態(tài)經濟,2015(11).

[3]鄖文聚.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國土資源管理漫談[j].中國土地,2016(2).

[4]姚震,周鑫.國土資源領域生態(tài)文明建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資源與產業(yè),2014(2).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十一

多邊主義的核心原則之一是通過國際合作來解決全球性問題,而中國一直以來都堅定地支持并實踐著多邊主義。在國際事務中,中國積極參與各種全球性合作機制,并根據自身的國情和世界形勢作出攜手合作的舉措。本文旨在總結中國在多邊主義行動中的心得體會。

首先,中國始終堅持通過對話和協(xié)商解決爭議。多邊主義倡導各國平等對話、相互尊重、推動共贏。中國一直秉持這種理念,致力于通過談判和協(xié)商解決國際爭議。例如,中國一直在南海爭議中鼓勵有關各方坐下來進行對話,通過協(xié)商的方式化解分歧。這種做法有助于建立和平穩(wěn)定的國際秩序,為解決復雜問題提供了可行的途徑。

其次,中國積極推動多邊機構的建設和改革。多邊主義的核心之一是國際機構的作用和效力。中國始終重視國際機構,積極參與并推動其建設與改革。例如,中國積極推動聯(lián)合國安全理事會改革,提出妥善解決發(fā)展中國家代表性不足的問題。此外,中國還積極參與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并為其發(fā)展和改革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再次,中國以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參與全球治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中國理解合作與互利共贏的重要性。中國一直倡導開放包容的國際合作,推動構建互信、互利、平等、包容的新型國際關系。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旨在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合作,促進參與國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和互利共贏。中國還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為發(fā)展中國家爭取更多發(fā)言權和代表性。

然后,中國踐行多邊主義在全球發(fā)展領域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也是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綠色發(fā)展、減貧、教育等領域的國際合作,為解決全球性問題做出了重要貢獻。例如,中國參與了聯(lián)合國可持續(xù)發(fā)展議程,并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強調經濟發(fā)展與環(huán)境保護的協(xié)調。同時,中國的減貧經驗也為世界提供了有益的借鑒,為其他發(fā)展中國家提供了積極的示范和支持。

綜上所述,中國在多邊主義行動中始終秉持對話協(xié)商、推動多邊機構建設與改革、開放包容的態(tài)度以及在全球發(fā)展領域的積極作用。中國堅定地深化與各國的合作,推動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然而,多邊主義面臨嚴峻挑戰(zhàn),如保護主義、單邊主義的抬頭。因此,中國需要與其他國家一道,共同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推動構建更加公正、合理和有效的全球治理體系。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十二

摘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是基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提出來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實際是我國最大的實際,也是我國走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fā)展,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逐步從萌芽走向成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特色”也越來越明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的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社會主義道路在中國越來越寬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有利于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有利于解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矛盾,有利于順利實現(xiàn)“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

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相對于改革開放前一切工作以“階級斗爭為綱”,搞“一大、二公、三純”的計劃經濟提出來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提出是為了解決過去計劃經濟的問題,是為了解放人們的思想,實事求是一切按照客觀規(guī)律辦。鄧小平指出社會主義并不是普遍貧窮,貧窮就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也不是落后于資本主義的社會制度,社會主義是優(yōu)于資本主義制度的,是更高一級的社會制度。

正是基于此,為了解決計劃經濟的問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設呼之欲出。在當時提出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來發(fā)展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就在回答“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難題。計劃經濟是不是就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不是就是資本主義?鄧小平深入的分析了改革開放前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中國,并喊出了振聾發(fā)聵的聲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要求全社會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要求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都要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特色”

鄧小平作為提出中國應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第一人,他曾經在南方談話中明確的指出:“計劃多一點還是市場多一點,不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qū)別,資本主義也有計劃,社會主義也有市場,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調節(jié)資源配置的手段,兩者沒有制度屬性”這一精辟論述,為中國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道路奠定了理論基礎,并且賦予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中國特色”,這樣就與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相互區(qū)別。鄧小平所闡述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以下幾個特點即“中國特色”:

1、在所有制結構當中,生產資料公有制應占社會的主體地位。這與資本主義社會的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形成了鮮明的不同。

2、在分配關系當中因為我們實行的是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方針,相對應分配上實行按勞分配的方針。資本主義社會由于是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制,因此在分配關系上實行按生產資料私人占有的分配的方針。

3、一切符合“三個有利于”標準的我們都可以利用,我們都可以拿來為我們國家服務?!叭齻€有利于”標準是在深刻理解和領悟社會主義本質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判斷改革利弊得失的標準。社會主義最終的奮斗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三個有利于”標準也是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的。但是資本主義社會生產資料資本主義占有的性質就決定了,一切為資本主義服務,一切有利于資產階級。無產階級的絕對貧困與資產階級的相對富有形成鮮明的對比,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富差距以及兩級分化問題是資本主義社會始終無法解決的難題。

社會主義社會從社會制度上說是比資本主義社會更高一級的社會制度,這是從社會制度上來體現(xiàn)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勢。其次社會主義社會的最終奮斗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社會主義社會是共產主義社會的低級階段,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又是社會主義社會的不發(fā)達階段??偠灾?,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也是共產主義社會的前期準備階段,其最終目標是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而資本主義社會是在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基礎上提出來的,資本主義社會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是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能通過革命的形式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進行改革,變革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的形式,改為生產資料公有制形式。

宏觀調控是政府調節(jié)市場的一種手段,市場不是萬能的,市場也有缺陷,這就需要政府這只“有形的手”去調節(jié)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只有這樣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才能起決定作用,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才能更加和諧,更加穩(wěn)定。其次,市場調節(jié)資源分配關系,不是說全部資源都需要市場調節(jié),有些資源關乎國計民生的就不能由市場進行調節(jié),否則會出現(xiàn)一系列問題。因此就需要政府對市場進行規(guī)范,整頓不合理的市場秩序,倡導公平、公正的市場行為。政府面對市場同樣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更不能錯位,否則政府的公信力會受到損失。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也就是正確處理計劃與市場的關系。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也就是建立市場在資源配置當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的發(fā)揮政府的作用的機制,只有這樣才能順利實現(xiàn)“兩個百年”的奮斗目標,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參考文獻:

[1]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黨的十七大報告解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王夢奎等。中共中央關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輔導讀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十三

一、“生態(tài)文明”的提出。

2012年11月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胡錦濤總書記在會上代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作了題為《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的報告。報告首次把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獨立成章,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把生態(tài)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xiàn)中[1]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

胡錦濤書記提出建設生態(tài)文明實質上就是要建設以資源環(huán)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guī)律為準則,以可持續(xù)發(fā)展為目標的資源節(jié)約型,環(huán)境友好型社會,這句深刻的揭示了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內涵和本質。

二、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必然性。

2.1是人類文明演替的方向。

演替的歷史規(guī)律:在社會發(fā)展史上,一個文明時代都是由于它的社會運動規(guī)則把矛盾激化到了它自己無法解決的程度時才被取代,而一個新的文明時代的出現(xiàn)則是因為它能克服前一個文明時代的弊端,緩解危機,才具有生命力,工業(yè)文明時代,將矛盾激化為兩大危機:資源環(huán)境危機、社會公正危機。

工業(yè)文明自身無法克服這兩大危機,十世紀中葉以來,先期工業(yè)化國家和正在努力實現(xiàn)工業(yè)化的國家都曾做出巨大努力試圖消除上述兩大危機,但事實證明看不到解決的希望。所以生態(tài)文明必將代替工業(yè)文明。

[2]2.2是解決中國生態(tài)危機的必然選擇。

當前中國面臨的生態(tài)危機是十分嚴重的,我們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的同時,環(huán)境保護的意識仍然還比較薄弱,環(huán)境污染事件層出不窮、資源浪費隨處可見、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地令人震驚?;旧厦磕甓寄苈牭筋愃朴诔埠灞l(fā)、洞庭湖鼠患、癌癥村等等這樣的新聞,這些無一不是跟我們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有關。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改善我們生活環(huán)境是我們解決生態(tài)危機的必然選擇!

2.3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客觀要求。

生態(tài)文明是人類實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和諧相處的一種社會形態(tài),它涵蓋了全部人與人的社會關系和人與自然的關系,涵蓋了社會和諧和人與自然和諧的全部內容。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基礎和前提,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本身就是人類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在遵循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必須重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把建設生態(tài)文明放在突出位置只有加強生態(tài)文明建設,使公民在一個優(yōu)美的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中和諧相處,人們才能增強對黨和政府的信任與支持,才能增強公民之間的團結和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才能推動建成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4]2.5落實科學發(fā)展觀的內在要求。

[3]。

三、建設生態(tài)文明社會必須面對的幾個主要挑戰(zhàn)[5]。

3.1工業(yè)化的歷史任務尚未完成的情況下,如何開展生態(tài)文明社會的建設?

3.1.1充分認識建設生態(tài)文明的重要性。

建設生態(tài)文明要求文明徹底消除發(fā)展中的不和諧因素,摒棄舊的觀念,改變一些政府官員只看重經濟增長的觀念。在生態(tài)問題日益突出的今天,更需要文明轉變發(fā)展模式,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生活觀念,消費觀念,正視人與自然的關系,使經濟社會建設建立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基礎上。

3.1.2積極宣傳生態(tài)文明知識,高全社會生態(tài)意識。

生態(tài)文明意識的普及和提高需要全社會的廣泛參與,生態(tài)文明的提出是社會物質文明進步的體現(xiàn)。要在全社會確立這個思想觀念,文明要在全社會積極倡導和宣傳生態(tài)文明,要通過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多樣的宣傳方式告訴廣大民眾,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人們健康成長的物質基礎,有益于人類身心健康,能夠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品格,凈化人的心理,推動人的現(xiàn)代化和人類文明向高層次進化。

3.1.3嚴格執(zhí)法,確保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各項政策落到實處。

建設生態(tài)文明要健全和完善生態(tài)保護方面的法制,使生態(tài)保護有法可依。要切實采取行政,法律手段對各種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行為進行懲處,同時維護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必須進行制度建設,以規(guī)范和約束人們的行為,要嚴格落實生態(tài)治理的責任,加大懲處力度。建設生態(tài)文明,必須加強環(huán)保干部隊伍建設。

3.1.4協(xié)調好生態(tài)文明建設與經濟建設之間的關系。

經濟建設和生態(tài)文明建設二者的矛盾并不是對立的,二者應該是相互促進,協(xié)調發(fā)展的,經濟的發(fā)展離不開自然資源的供給和環(huán)境影響,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改善離不開社會經濟的發(fā)展,我國目前面臨著發(fā)展經濟和改善環(huán)境的雙重任務。生態(tài)文明建設應從理論落實到實踐中,與經濟建設互相促進,和諧發(fā)展。

3.2區(qū)域間,城鄉(xiāng)間經濟水平和自然環(huán)境差別很大的情況下,如何開展生態(tài)文明建設。

首先,我國應健全生態(tài)保護制度,同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對待不同情況要靈活應變,總體以建設美好的生態(tài)文明社會為目標。進行城鄉(xiāng)規(guī)劃,新農村建設,優(yōu)化國土空間格局等,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并不是單一的,而是互相影響的,不同區(qū)域,城鄉(xiāng)間經濟水平和自然環(huán)境雖然有差別,但是必須認識到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影響每個人的。要樹立人們生態(tài)文明建設是關系每個人的利益的理念。

3.3如評價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價值?以及如何在尚無法賦價的情況下建立起符合自然生態(tài)環(huán)。

[6]境有價條件下的經濟結構、運行規(guī)則和社會運行秩序?

《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15日發(fā)布,《決定》指出要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tài)補償制度。實行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tài)補償制度。加快自然資源及其產品價格改革,全面反映市場供求、資源稀缺程度、生態(tài)環(huán)境損害成本和修復效益。堅持使用資源付費和誰污染環(huán)境、誰破壞生態(tài)誰付費原則,逐步將資源稅擴展到占用各種自然生態(tài)空間。穩(wěn)定和擴大退耕還林、退牧還草范圍,調整嚴重污染和地下水嚴重超采區(qū)耕地用途,有序實現(xiàn)耕地、河湖休養(yǎng)生息。建立有效調節(jié)工業(yè)用地和居住用地合理比價機制,提高工業(yè)用地價格。堅持誰受益、誰補償原則,完善對重點生態(tài)功能區(qū)的生態(tài)補償機制,推動地區(qū)間建立橫向生態(tài)補償制度。發(fā)展環(huán)保市場,推行節(jié)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權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會資本投入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的市場化機制,推行環(huán)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梢娢覈鴮δ壳吧鷳B(tài)環(huán)境的價值,以及目前情況下,經濟結構,運行規(guī)則和社會運行秩序做了很多努力和探索,目前對這些問題,我國仍然處于探索和理論狀態(tài),并已經初步進行實踐。要協(xié)調好這些問題,需要國家,個人,社會的協(xié)調配合。隨著社會發(fā)展,我們有理由相信很快可以從初步的理論探索到現(xiàn)實中的實踐。另外可以借鑒外國有用的經驗,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完成好一系列任務。

3.5我國用30年左右的時間仿照工業(yè)文明的發(fā)展模式,大體完成了西方先期工業(yè)化國家用300年時間完成的工業(yè)化的任務,既嘗到了“甜頭”,又面臨著嚴重的“時間壓縮效應”,(生態(tài)環(huán)境迅速受到嚴重破壞),能否在較短的時間內消除?如何才能花較少的代價去消除?[8]這些問題不可能在很短時間里消除面對這些問題,國家應堅持保護環(huán)境和節(jié)約資源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繼續(xù)制定和完善健全的政策制度與法律體系,社會在建設生態(tài)文明過程中要積極相應國家的政策,大力宣揚與培育生態(tài)文明意識。使人們正確認識生態(tài)文明建設,由接受、認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理念,直至內化為內心的理想信念,最終外化為生態(tài)文明建設實踐,企業(yè)要加強科技創(chuàng)新與技術革新,積極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企業(yè)經營者的道德意識,不要把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對立起來,個人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主體,而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成果也將由我們共享,因此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在思想上樹立生態(tài)文明意識,從我做起,積極投身到生態(tài)文明建設事業(yè)當中。

結語人類一直都在為自己的生存和更好地生存而努力,因此人類的生存方式(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組織方式)在不斷改變。當前人們所說的“發(fā)展”,在本質上就是生存方式的改變。雖然發(fā)展是人的本能要求,無可非議,也應受到尊重,但從“可持續(xù)”的角度講,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不能以損害自然環(huán)境為代價,不能以損害他人(別的國家和地區(qū))的發(fā)展環(huán)境和發(fā)展能力為代價,否則就要遭到報復。當前,以和諧與公正為旗幟的生態(tài)文明,正以巨大的魅力證明它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我國從中央到地方都在從理論上和實踐上探索建設生態(tài)文明社會的道路和模式,我們有理由相信它的正確與成功,這是偉大的中華民族對人類歷史的一個重大貢獻。

參考文獻。

http://十八屆三中全會生態(tài)補償問題。

http://從國際貿易角度看生態(tài)文明建設。

http:///xz_20***生態(tài)文明的必然性及出路探析1.2.3.4.5.6.7.8.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十四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八大報告中,科學地總結了中國共產黨90多年來的奮斗歷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的實踐經驗作出了理論概括,要求全黨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這對于我們正確把握中國未來的發(fā)展方向和前進路線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一、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提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科學命題,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等重大戰(zhàn)略思想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對這一命題做出新的表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就是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fā)展觀在內的科學理論體系”。這一理論體系,凝結了幾代中國共產黨人帶領人民不懈探索實踐的智慧和心血。全面、系統(tǒng)、深刻地理解和堅定不移地堅持這一理論體系,對于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中國共產黨對現(xiàn)階段綱領的概括。要求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本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走社會主義道路;另一方面必須從中國的實際出發(fā),不照抄、照搬別國經驗、模式,走適合中國特點的道路,逐步實現(xiàn)工業(yè)、農業(yè)、國防和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把中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fā)展社會生產力,鞏固和完善社會主義制度,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

二、理論自信與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的關系。

理論自信與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是一個有機的不可分割的整體。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進程中,道路是實現(xiàn)途徑,理論體系是行動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理論自信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堅持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提供行動指南,為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

系的思想邏輯,反映了黨心民心所向。根植人民的道路自信引領前進方向?!暗缆逢P乎黨的命脈,關乎國家前途、民族命運、人民幸福?!薄暗缆纷孕拧保褪窃邳h的領導下,堅持以人民群眾為基礎,以人為本,任何時候都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來源于歷史和實踐的根基。這條道路是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歷經90多年的奮斗探索出來的成功之路,是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完全符合中國國情的強國之路,是深深扎根于億萬人民群眾實踐中的富民之路。在當代中國,走老路沒有前途,走邪路是死路一條,只有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才是強國富民的正確選擇。由于各國歷史條件和文化傳統(tǒng)不同,在走向文明進步過程中,必然會選擇不同的發(fā)展道路,產生不同的價值觀念。正是這些不同,構成了當今世界的多樣性,體現(xiàn)了人類文明進步過程的多樣性。沒有哪個國家的發(fā)展道路可以成為普世樣板,也沒有哪個國家的價值觀念可以成為其他國家必須遵循的準則。正是這樣一種深刻認識,強化著中國人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自覺自信。

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應該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自信。當然,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應該是一套完整的制度體系,具有鮮明的中國風格。總體上來講,這套制度體系既超越了傳統(tǒng)社會主義制度安排,又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制度存在根本區(qū)別。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黨的十四大明確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我們就一直行進在這樣的制度變遷路徑上,堅持不懈地致力于這一制度體系的健全與完善?;仡欀贫孺幼兊臍v程,不難發(fā)現(xiàn),這套制度體系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征:其一,超越了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以蘇聯(lián)模式為代表,其顯著特征是實行典型的計劃經濟體制,經濟權力過分集中于政府,微觀經濟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受到極大壓抑,結果是缺乏經濟活力,經濟效率效益低下。但是,中國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改革,并沒有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把傳統(tǒng)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打入冷宮,徹底拋棄,而是不斷地揚棄和超越。在總結建國以來社會主義建設的經驗乃至當代人類社會發(fā)展經驗的基礎上,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又結合了中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基本國情,并且保留和發(fā)展了社會主義的基本經濟制度,如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并存的所有制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化國有企業(yè)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建立健全現(xiàn)代企業(yè)制度等。其二,主動充分借鑒、積極吸收了當代資本主義國家市場經濟制度的合理成分,并且把其作為參照系,微觀放活,宏觀調控,充分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所能起到的基礎性作用,逐步形成了一套新的、與國際市場經濟通行規(guī)則接軌的經濟制度體系。如,統(tǒng)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xiàn)代市場制度,產權清晰權責明確的現(xiàn)代產權制度,股東會董事會和監(jiān)事會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制度,反映國民經濟循環(huán)全貌以及各環(huán)節(jié)間銜接情況的國民經濟核算制度等。

三、如何增強理論自信與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首先,我們要認清我國的基本國情。

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紀中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基本實現(xiàn)的整個歷史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有:擺脫不發(fā)達狀態(tài),基本實現(xiàn)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的歷史階段;由農業(yè)人口占很大比重,轉變?yōu)榉寝r業(yè)人口占多數(shù);由自然經濟,半自然經濟占很大比重,轉變?yōu)榻洕袌龌潭容^高的歷史階段;由文盲半文盲人口占很大比重,轉變?yōu)榭萍冀逃幕容^發(fā)達的歷史階段;由貧困人口占很大比重,轉變?yōu)槿珖嗣癖容^富裕的歷史階段;由地區(qū)經濟文化很不平衡,通過有先有后的發(fā)展,逐步縮小差距的歷史階段;通過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較成熟的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社會主義民主政治體制和其他方面體制的歷史階段;廣大人民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自強不息,銳意進取,艱苦奮斗,勤儉建國,在建設物質文明的同時努力建設精神文明的歷史階段;逐步縮小同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社會主義基礎上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階段。

其次,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開放,是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起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改革開放包括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中國的對內改革首先從農村開始,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開始實行“農村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拉開了我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對外開放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中國的強國之路,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只有改革開放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fā)展中國,改革開放是我國的強國之路,我們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改革開放。

改革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經濟政策改革,而是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教育、民生、醫(yī)療、體制的完善和健全。隨著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改革開放必將拉開新的序幕。

總結為一句話:我們的發(fā)展和繁榮需要正確的理論體系、道路和制度支撐,我們的理論體系、道路和制度也要促進社會的發(fā)展和穩(wěn)定,最終實現(xiàn)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yī)、老有所養(yǎng)、弱有所幫、貧有所濟、失業(yè)者能解困等目標,才能說明、證明我們的理論體系、道路和制度是正確的,我們才能樹立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中國多邊主義論文篇十五

第一段:多邊主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00字)。

多邊主義是指各國通過平等對話和協(xié)商以解決國際問題的原則和理念。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達成多邊共識和合作顯得尤為重要。多邊主義強調的是平等、協(xié)商、合作和共贏,鼓勵各國通過討論和協(xié)商尋求共同利益,而非單邊行動導致的利益沖突和競爭。它強調尊重各國主權和國際法,促進國際社會發(fā)展和穩(wěn)定。因此,踐行多邊主義是國際政治和經濟發(fā)展的必然選擇,而且也是中國在國際舞臺上負責任大國的表現(xiàn)。

第二段:多邊主義的實際應用與成效(200字)。

多邊主義的實際應用能夠體現(xiàn)出許多成效。首先,多邊主義可以促進國際合作。全球問題呈現(xiàn)出交叉復雜的趨勢,單一國家難以獨自解決。而通過多邊合作和對話,各國可以集思廣益,形成共識,共同推動問題解決。其次,多邊主義有助于構建公平公正的國際秩序。以聯(lián)合國和世界貿易組織為代表的國際機構,通過多邊協(xié)商制定并執(zhí)行國際法和規(guī)則,維護了全球治理秩序和國際關系的穩(wěn)定。第三,多邊主義為非發(fā)達國家提供了發(fā)聲渠道,讓發(fā)達國家更多地考慮到發(fā)展中國家的利益。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fā)展中國家之一,一直積極踐行多邊主義,在國際舞臺上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首先,中國始終堅持和支持聯(lián)合國多邊機制。中國積極參與聯(lián)合國維和行動,并為維護世界和平和穩(wěn)定做出了重要貢獻。其次,中國積極推動多邊經貿合作。中國堅持公平開放、相互尊重的原則,推動全球自由貿易體系的建設,為全球經濟增長和穩(wěn)定作出了重要貢獻。第三,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與建設,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通過推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倡議,使中國為國際社會注入了新的動力。

第四段:中國在國際事務中仍需解決的問題(200字)。

盡管中國在踐行多邊主義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就,但還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首先,中國需要更好地推動合規(guī)發(fā)展。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應當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協(xié)調與合作,樹立良好的國際形象。其次,中國在多邊論壇中應更積極發(fā)揮領導作用。中國的國力強大,應當更多參與到國際事務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引領多邊合作趨勢。此外,中國還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溝通與對話,增強互信,建立更加緊密的多邊合作關系。

第五段:展望未來多邊主義的發(fā)展趨勢(200字)。

未來,多邊主義將面臨更多挑戰(zhàn)和機遇。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各國之間相互依賴性增強,需要更多全球合作來應對全球性挑戰(zhàn)。同時,隨著國際形勢的不斷變化,多邊主義也需要不斷調整和改進,以更好地適應新的形勢和需要。在此背景下,中國應繼續(xù)發(fā)揚多邊主義的精神,積極參與全球事務,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要加強自身發(fā)展,不斷提升國家軟實力,為更好地踐行多邊主義做出更大貢獻。

總結:多邊主義是當今世界國際關系中的一種重要理念和行為原則。踐行多邊主義是各國共同的責任,也是中國的使命。通過踐行多邊主義,各國可以實現(xiàn)互利共贏,共同推動全球和平發(fā)展。中國在踐行多邊主義中積極地參與了各項國際事務,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雖然中國在這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績,但仍然面臨著一些問題和挑戰(zhàn)。為了更好地踐行多邊主義,中國需要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和互信,繼續(xù)積極參與全球事務,推動構建一個更加和平、穩(wěn)定、繁榮的世界。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693027.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