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實用20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9:26:09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實用20篇)
時間:2023-11-27 09:26:09     小編:夢幻泡

總結可以幫助我們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更快地從經驗中吸取教訓,避免重復犯錯??偨Y時要客觀公正,不要過于自我標榜或自卑。這里有一些經驗豐富的人士總結的范文,值得一讀。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一

《課標》指出:“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由于這段歷史與學生現(xiàn)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單單對語言文字去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在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補充展示有關文字、圖片、錄像等資料,來豐富教學資源。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語第九冊教材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本組教材的專題是“勿忘國恥”,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文章構思巧妙,把圓明園的輝煌放在毀滅中寫,題眼是毀滅,重點寫的是輝煌。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它毀滅的經過。

能力目標: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不忘國恥,興我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繪昔日的輝煌,體會這種安排材料的獨具匠心,是教學的難點。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自主意識已普遍增強。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對課文的感受能力逐漸提高。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一次次的閱讀與感悟,充分挖掘"愛恨變換"的情感主線,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帶著他們在愛的情感中走進圓明園,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圓明園。

教法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采用以讀代講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求解,讀中品味,讀中明理。

教法二:充分利用電子白板,采用直觀演示法、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體會、去理解,從而獲得學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走近圓明園,整體感知。

第二環(huán)節(jié):走進圓明園,再現(xiàn)輝煌。

第四環(huán)節(jié):走出圓明園,宣泄情感。

請同學們翻開書本,自由朗讀課文后,出示兩組詞語(一組是表現(xiàn)圓明園輝煌的詞語,一組是反映圓明園毀滅過程的詞語),通過分析詞語規(guī)律,學生頭腦中不僅是這些詞語本身,而且是課文主要內容的提煉。

(1)通過默讀、個別讀等形式體會,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2)理解“眾星拱月”詞意來體會圓明園的面積之大,設計之巧妙。

(3)理解圓明園風格迥異的建筑,我采用讓學生自由朗讀后,畫出文章中的景,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景與其他同學分享。這其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突出華麗之美),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突出小巧,精致之美);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突出繁華之美),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突出自然之美)……用不同類型的美,凸顯圓明園美輪美奐的建筑。

(4)感悟珍貴文物,通過出示“珍寶”圖片直觀感受,抓住“上自先秦時代的的青銅禮器,下自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這句話中“上自”、“下至”這兩個詞來體會時間長,跨度大來體會這里的珍寶之多,之名貴。抓“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來體會珍寶種類之豐富。

這樣用不同形式的讀,大家分享感受,直觀看圖片、老師引導等方法讓學生感悟圓明園不愧是我們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也為它的毀滅導致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從而更加深對英法聯(lián)軍的憤恨。

通過出示視頻《火燒圓明園》,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在學生沉默于惋惜痛恨之中時,我讓學生回到文本中,再次指導朗讀,在此,我讓學生一讀再讀,一悟再悟,是想讓學生把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激蕩融合在一起,體現(xiàn)出教學的循序漸進。

通過電子白板反復創(chuàng)設的視覺反差,視聽強化,學生內心的惋惜一定會轉變?yōu)閼嵟?,由憤怒而生悲痛,為下面的寫話練習奠定基礎。我在學生抒發(fā)憤恨之情時,抓住時機,激情過渡:這殘垣斷壁,斷壁殘垣,屈辱歷史的見證,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見證,這殘垣斷壁,斷壁殘垣,是我們心頭無法抹滅的傷痕,繼而最后引導學生抒發(fā)情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說板書設計:

布局美化。

建筑美為。

文物珍貴灰。

這樣的板書設計,將本文由曾經的輝煌及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請準的概括,也表現(xiàn)出學生由愛到恨的情感變化,激發(fā)學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二

老師精心鉆研教材,從文本出發(fā),利用教材本身的特點,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緊抓重點,老師先抓住2、3、4自然段,帶領學生追憶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追憶曾經的愛,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愛激恨”,讓學生體驗“毀得讓人心碎”。這樣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整個課堂就營造得比較好。不僅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更體現(xiàn)了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交融,這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xiàn)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注重以讀為本,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fā)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為后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指導學生讀書,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處理好讀講關系,去引導學生多讀和加大學生自學自悟的分量。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在教學中,柱森老師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如在學習圓明園毀滅經過這段時,老師先播放影片引出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讓學生帶著痛惜、仇恨讀好這段話,學生切實感悟語言規(guī)律,體會作者怎樣傳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升華。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柱森老師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由表達,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用喜歡的方式朗讀,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來,教師在允許學生自由表達后,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的思路,抓住需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當看完了圓明園被毀滅的一段錄相后,讓學生談感受、談感想,這樣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注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fā)展。

利用電影畫面組織教學,以特定的音響、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柱森老師在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了電影畫面,如:在教學圓明園被毀滅這段時,雖然文中具體描寫了被毀滅的經過,但究竟是怎樣一個場面,由于學生沒有親眼所見,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學時播放一個圓明園被毀滅大致經過后的課件,圖、文、聲并茂的活動影像,渲染了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感情。利用展電影畫面展現(xiàn)教學內容,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真觀,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趣味性和生動性。

當然,金無足赤,課無完美。由于我們還處于傳統(tǒng)教育向新課程探索的轉軌階段,所以,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過程中,王老師還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還有就是這節(jié)課讀的形式比夠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以上幾點是我個人對這節(jié)課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出、糾正。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三

高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這堂課整體來看是成功的。我覺得它貼近新課高,教學過高中,老師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體參與,和諧發(fā)展”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由表達。課堂上,老師常用“你的看法是怎樣的?”“你覺得應該怎樣來讀?”“如果在圓明園里漫步,你會是什么感覺?”“此時此刻,你是什么心情?”等等這樣的語言,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高老師的這堂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設計得非常巧妙、新穎,多媒體運用得也非常恰當。她并不是按以往先講“輝煌”再說“毀滅”的教學高序來走,而是在課前讓學生充分閱讀課外書籍,查閱、收集資料,了解從先秦時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經歷的時間及圓明園大大小小景點的數(shù)量,使學生切實了解圓明園的真正價值。然后再以播放《火燒圓明園》影片片段直接導入新課,使學生直面毀滅,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精神上的震撼,真正激發(fā)了學生的悲痛、痛惜等情感,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接著在理解“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設計了“階梯式”的提問:“三天三夜有多少個小時?多少分鐘?多少秒?”讓學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之長,再讓學生想象: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燒掉一個建筑只用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在347公頃的圓明園內大火同時燃燒三天三夜會燒掉多少東西?這個部分,老師用自己充滿感情的語言以及配合播放的無聲錄像給學生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震撼與深深的撞擊。當時的課堂可以說是鴉雀無聲,但是給我的感覺卻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學習完“毀滅”,然后學習“輝煌”部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通過指導學生一次次地朗讀,讓學生的情感在愛與恨的跌宕中進一步得以升華。

在課堂總結的時候,面對出示才圓明園的殘垣斷壁的畫面,教師敘述了雨果的詩歌片段,然后問學生:“金碧輝煌的殿堂——”學生回答:“沒有了?!边@時老師慢慢擦去了這部分的板書,接著隨著老師的追問和學生的回答,一一把板書擦去,只留下一片空白。這樣流動的板書,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更激起學生心中的憤恨,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痕。此時,再去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可謂是“水到渠自成”,把“語文”“人文”“訓練”糅合得渾然一體。

當然,這堂課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感覺教師準備得十分充分,語言也富有激情,上得比較投入,但是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不是很高。究其原因,就是課堂上沒能讓學生更多的與文本接觸,學生讀得不夠多,再加上本課的時代背景離學生較遠,學生難以入情入境。以往,我也遇到過的問題,看來,怎樣利用課堂中的40分鐘,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是我們今后努力的共同目標。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四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怎么寫?從哪些方面著手!下面是由小編為大家?guī)淼年P于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希望能夠幫到您!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圓明園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7組第21課,是一篇精讀課文,它講述的是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毀滅的經過,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本課正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憑借;在本組以“勿忘國恥”為專題的學習中起到引領作用。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所面對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此之前的學習讓他們已經具備了理解文章和體會榮辱的能力,通過這一篇文章的學習可以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體會圓明園的宏偉,同時也能樹立興我中華的意識,但是由于年代比較久遠,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與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體會當時我們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jù)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與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是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玲瓏剔透、蓬萊瑤臺、建筑宏偉、瑰寶、灰燼”等詞語。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反復閱讀能夠背誦3、4自然段,體會圓明園的宏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能夠熱愛祖國,有興我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

基于本課及學生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能夠體會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昔日輝煌之景。教學難點是能夠通過學習本篇文章有熱愛祖國的意識,同時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

那么依據(jù)“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利用多媒體讓他們更好的體會當時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學方法:朗讀法、探究討論法、情境設置法?!澳敲匆罁?jù)‘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質疑問難,在師生合作中讀懂課文,體會圓明園毀滅價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結合時代背景、抓重點詞語、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適當輔以多媒體教具,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課文內容?!?/p>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教學過程設置為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導入、整體感知、深入體會、談感受、遷移拓展、作業(yè)小結,下面對我的六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簡單的概述。

第一環(huán)節(jié):談話導入。我將引出一個話題“同學們有沒有去北京旅游過呢”這樣的問題導入今天的新課,這樣的導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是否有去過圓明園,見過如今圓明園的景象,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參與其中激發(fā)起大家學習的興趣,從而板書今天的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第二環(huán)節(jié):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分成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解決生字詞的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大家在讀后先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煉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為之后課文的梳理掃清文字障礙。然后讓學生結合全文,說一說文章中都講了有關圓明園的哪些?這個問題之所以在這里提出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統(tǒng)領全文框架的問題,因為文章比較短,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所以通過兩三個同學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會同時進行板書的書寫:組成、建筑、收藏、侵略。

第三環(huán)節(jié):再次朗讀,深入體會。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主讀書,不待老師講。鑒于此,本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首先,我會先讓同學們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話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同學們基本都可以找出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之所以在這里會問這個問題,是為后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奠定基礎。

其次,我會接著上面一個問題繼續(xù)問:“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連用兩個“不可估量的損失”來突出圓明園的價值。對此,你有什么想問的嗎?”這個問題算是一個比較開放性的問題,這么問可以引起學生的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接下來,我會組織一個小組討論,讓大家閱讀2-4自然段,說一說最吸引大家的是哪里,待會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獨立回答的意識,在這里我會著重引導學生來體會以下重點詞句的含義:1.“眾星拱月”2.體會“有…也有…有…也有”,3.“不僅有…還有…”的句子4。體會“…不但…還…”,“上自…下至…”。這一部分的學習也是這一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理解可以讓大家更好的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再次,我會按照課文課文的順序,來進行提問:“這么宏偉,有這么多瑰寶的大園子,他究竟遭受了什么啊?”在大家的回答之后我會引導學生來體會“凡是、統(tǒng)統(tǒng)、任意”等詞。來升華作者對于毀滅圓明園的遺憾和憤慨之情。

最后,我會問同學們“化為灰燼”在這里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而感情?來用一個問題總結這篇文章主要抒發(fā)的情感。

第四環(huán)節(jié):觀看影片、談感受。我會組織一個影片觀看的活動,讓大家能夠借助多媒體走向150年前的歷史,結合當時的環(huán)境深刻體會當時侵略者的殘暴和祖國的軟弱。

第五環(huán)節(jié):遷移拓展。文章的3-4自然段文筆優(yōu)美,辭藻華麗,所以和大家一起來試著背誦。

第五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小結。根據(jù)新課標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yè):查閱有關圓明園的歷史文獻,下一節(jié)課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作業(yè)可以激發(fā)血學生對歷史的了解,促進學科的綜合發(fā)展。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猶如提純的金,琢成的玉,能夠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

我的板書以文章寫作的線索和作者所表達大感情來設計,提綱挈領、一目了然。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五

聽了吳**老師執(zhí)教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吳老師幽默的語言,親切的態(tài)度,淵博的知識,耐心的講解,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這節(jié)課中,我學到了很多。

一、吳老師的導入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她告訴學生我們要來一次奇異的穿越之旅,只有上課用心的孩子才能穿越去又穿越回來。這樣的導入,不僅使學生對這節(jié)課有了很大的期待,而且使學生對自己這節(jié)課的表現(xiàn)有了很明確的目標,上課要用心,回答問題要積極。

二、吳老師出示圓明園毀滅前后的圖片做對比,更給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引出課文中的重點句,切入點很準,給了學生直觀的印象,使學生對圓明園的了解不僅局限于書本,還通過圖片更深入地了解。

三、小組學習要求明確,人文性強。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后,讓學生分小組探索“學習三、四段,畫出體現(xiàn)圓明園價值的句子。讀一讀,再結合自己收集的資料,談體會?!?/p>

四、制作精美,出示時機巧妙。尤其是教師邊講解一邊變化這段,特別吸引人。中法國作家雨果對圓明園的贊美的.的出示加上教師的適時講解,更讓我們對圓明園著迷,同時為下文英法聯(lián)軍的破壞行為更加憎恨。

五、教師幽默感很強。整節(jié)課延長了一段時間,吳老師說是因為大家表現(xiàn)的不夠積極,讓我們的穿越之旅進行了這么久。使學生對自己整節(jié)課的表現(xiàn)進行了反思,特別巧妙。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六

這節(jié)課吳老師以情感為主線貫穿課堂始終,使我們真切地體會到了什么是美得心醉,毀得心碎。下面我簡單談談我的收獲。

導入中將“積蓄能量穿越到古代”和板書課題、解釋課題重點字詞相穿插,積蓄能量穿越到那個時空有助于學生身臨其境的體會圓明園初建時的盛況,可以作為當事人見證圓明園的奇珍異寶的美到極致,到后來毀到讓人心碎。生的情感更易得到激發(fā)進而升華。解釋重點字的意思,可以讓生逐步感悟當時人們對于它的重視,人們寄予在圓明園身上的希望。

吳老師在講授時先引出“不可估量”,之后進行不可估量的解釋與介紹。從三園的介紹出發(fā),到舉世聞名和舉國聞名的程度比較,再到總面積與教室面積的比較。這是面積與園林的大概介紹。之后進行的是研究作者主要寫了哪幾方面,從過渡句引入到研究圓明園的各色建筑,在小組合作中讀出新奇、稀罕。情感的引導特別到位。之后是圓明園的歷史文物,引出生最關注的十二生肖,簡單介紹一個簡單的十二生肖,在當時看來毫不起眼,可是現(xiàn)在卻價值不菲甚至價格驚人。進而提出疑問,為什么?回憶當年歷史,回憶精神上的貧窮帶給人們、甚至帶給整個國家的災難,進而啟迪現(xiàn)在的學生,好好學習,少年強則國強,自己對整個國家危亡的重要性。

在圓明園毀滅的究竟是什么上,教師利用逐步擦去板書的方法,讓學生體會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在我們擁有一切準備開心的時候,自豪的時候,把我們的美夢徹底撕碎,然后告訴我們,這些我們是擁有過,可是現(xiàn)在只剩下灰燼,只剩下惋惜、憤懣、無奈、心底的漣漪不知翻了多少層。我作為一個聽課老師,自然的感覺整個靈魂都被進行了洗滌,內心的無奈和憤恨不知該如何表達,只能不停的把自己的臉憋得通紅通紅。我想此刻的學生也是如此吧!

我想這就是一節(jié)真正的課堂,這就是一節(jié)優(yōu)質的課堂,這就是一節(jié)理想的課堂。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七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边@段話告訴我們,在語文教育的廣闊天地里,蘊藏著豐富的自然性課程資源、社會性課程資源,人文性課程資源,語文教師應怎樣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寬學生學習語文的空間呢?指導學生收集資料就是有效的途徑之一。朱老師采用讓學生課前查閱資料、課上交流資料的形式進行教學,堂課就很好地體現(xiàn)了這一方面,拓展學生語文學習的資源,開辟了語文學習的新課堂。

一、準備充分。

《圓明園的毀滅》這一課老師要求學生搜集較多的資料。但是從課堂上的表現(xiàn)來看,在老師的布置下,學生完成的很好,準備的很充分。在教學課文第2、3、4自然段時,展出了“殿堂”、“亭臺樓閣”、“山鄉(xiāng)村野”、“買賣街”等許許多多課文中所講到的圓明園里有的東西,可謂資料齊全。我想,做到這么充分,朱老師在課前肯定花了很多功夫對學生進行了指導,安排他們做好收集工作。那么,去收集資料的同學肯定得到了一次全新的鍛煉,體驗了和生活緊密相聯(lián)的語文學習活動。

二、運用到位。

學生在搜集資料的過程中體驗了和實踐相聯(lián)的語文學習方法,從中得到了鍛煉,促進和幫助了對課文的學習。但是資料找來了,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運用好這些資料。不用,會打擊學習收集資料來幫助學習語文的積極性。用得不好,可能會造成負面影響。在朱老師的課堂上,我們看到了,朱老師把學生收集來的資料和現(xiàn)代的電教儀器有效的結合起來,根據(jù)講課的進度,適時的展示這些資料,幫助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也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想,收集資料的目的不單是鍛煉學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更主要的是讓這些資料為我們的教學有效的服務。朱老師的課緊緊圍繞著研究的主題,并對研究主題中運用資料的這一步完成地較為成功。那么我相信,學生對收集、整理、運用資料的積極性會更高,這一方面的能力也持續(xù)地得到他們自覺地鍛煉。

朱老師的課中還有很多亮點,如讀寫結合、情境表演……聽了朱老師的課,真是受益非淺。他真是我們中老年教師中的楷模,是我學習的榜樣。向他學習,向他致敬!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八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圓明園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7組第21課,是一篇精讀課文,它講述的是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毀滅的經過,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本課正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憑借;在本組以“勿忘國恥”為專題的學習中起到引領作用。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所面對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此之前的學習讓他們已經具備了理解文章和體會榮辱的能力,通過這一篇文章的學習可以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體會圓明園的宏偉,同時也能樹立興我中華的意識,但是由于年代比較久遠,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與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體會當時我們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jù)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與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是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玲瓏剔透、蓬萊瑤臺、建筑宏偉、瑰寶、灰燼”等詞語。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反復閱讀能夠背誦3、4自然段,體會圓明園的宏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能夠熱愛祖國,有興我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

基于本課及學生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能夠體會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昔日輝煌之景。教學難點是能夠通過學習本篇文章有熱愛祖國的意識,同時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

那么依據(jù)“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利用多媒體讓他們更好的體會當時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學方法:朗讀法、探究討論法、情境設置法?!澳敲匆罁?jù)‘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質疑問難,在師生合作中讀懂課文,體會圓明園毀滅價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結合時代背景、抓重點詞語、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適當輔以多媒體教具,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課文內容?!?/p>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教學過程設置為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導入、整體感知、深入體會、談感受、遷移拓展、作業(yè)小結,下面對我的六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簡單的概述。

第一環(huán)節(jié):談話導入。我將引出一個話題“同學們有沒有去北京旅游過呢”這樣的問題導入今天的新課,這樣的導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是否有去過圓明園,見過如今圓明園的景象,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參與其中激發(fā)起大家學習的興趣,從而板書今天的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第二環(huán)節(jié):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分成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解決生字詞的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大家在讀后先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煉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為之后課文的梳理掃清文字障礙。然后讓學生結合全文,說一說文章中都講了有關圓明園的哪些?這個問題之所以在這里提出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統(tǒng)領全文框架的問題,因為文章比較短,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所以通過兩三個同學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會同時進行板書的書寫:組成、建筑、收藏、侵略。

第三環(huán)節(jié):再次朗讀,深入體會。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主讀書,不待老師講。鑒于此,本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首先,我會先讓同學們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話回答) ,因為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同學們基本都可以找出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之所以在這里會問這個問題,是為后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奠定基礎。

其次,我會接著上面一個問題繼續(xù)問:“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連用兩個“不可估量的損失”來突出圓明園的價值。對此,你有什么想問的嗎?”這個問題算是一個比較開放性的問題,這么問可以引起學生的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接下來,我會組織一個小組討論,讓大家閱讀2-4自然段,說一說最吸引大家的是哪里,待會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獨立回答的意識,在這里我會著重引導學生來體會以下重點詞句的含義:1.“眾星拱月” 2.體會“有…也有…有…也有”,3.“不僅有…還有…”的句子 4。體會“…不但…還…”,“上自…下至…”。這一部分的學習也是這一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理解可以讓大家更好的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再次,我會按照課文課文的順序,來進行提問:“這么宏偉,有這么多瑰寶的大園子,他究竟遭受了什么啊?”在大家的回答之后我會引導學生來體會“凡是、統(tǒng)統(tǒng)、任意”等詞。來升華作者對于毀滅圓明園的遺憾和憤慨之情。

最后,我會問同學們“化為灰燼”在這里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而感情?來用一個問題總結這篇文章主要抒發(fā)的情感。

第四環(huán)節(jié):觀看影片、談感受。我會組織一個影片觀看的活動,讓大家能夠借助多媒體走向150年前的歷史,結合當時的環(huán)境深刻體會當時侵略者的殘暴和祖國的軟弱。

第五環(huán)節(jié):遷移拓展。文章的3-4自然段文筆優(yōu)美,辭藻華麗,所以和大家一起來試著背誦。

第五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小結。根據(jù)新課標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yè):查閱有關圓明園的歷史文獻,下一節(jié)課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作業(yè)可以激發(fā)血學生對歷史的了解,促進學科的綜合發(fā)展。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猶如提純的金,琢成的玉,能夠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

我的板書以文章寫作的線索和作者所表達大感情來設計,提綱挈領、一目了然。

以上就是我今天說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評委老師!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九

今天,我聆聽了陳**老師執(zhí)教的《圓明園的毀滅》一課,我覺得陳老師將這節(jié)課發(fā)揮的淋漓盡致。

1、有效利用教學資源使用多媒體。陳老師主要通過圖片讓學生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同時又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段時,適時補充了雨果的文字資料,學生讀后對英法聯(lián)軍的暴行恨之入骨,同時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fā)了他們好好學習,使祖國更強盛地愿望。陳老師講解“眾星拱月”一詞,在課件中以圖示詞的手法展示,不僅理解了詞語,還對圓明園布局有了大致的了解,由部分到整體,由抽象到形象。

2、教學思路清晰,重點突出。先抓住重點語句和詞語讓學生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圓明園在北京西北郊,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薄八质钱敃r世界上的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薄拔覈@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讓學生充分感知語言、品味語言,激起學生對昔日圓明園的無比熱愛。再讓學生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痛恨侵略者的暴行。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從而化難為易,實現(xiàn)教學目標。

3、讀中感悟,以寫促讀。陳老師在教學中把此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設計了各種各樣的讀:個讀,引讀,齊讀,默讀等,更注重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體會,讀中生情,以寫促讀。

不足之處:學生由于沒有親眼所見火燒圓明園的場景,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如果陳老師能夠運用火燒圓明園的電影視頻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將能更好的渲染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感情。

以上就是我的幾點看法,非常感謝陳明波老師的這節(jié)課,希望能給以后的我多一些提示。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十

鄭老師的《圓明園的毀滅》這堂課是很成功的。我覺得它貼近新課程,教學過程中,老師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體參與,和諧發(fā)展”的教學氛圍,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由表達。課堂上,老師常用“你的看法是怎樣的?”“你覺得應該怎樣來讀?”“如果在圓明園里漫步,你會是什么感覺?”“此時此刻,你是什么心情?”等等這樣的語言,鼓勵學生自由發(fā)言。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權,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鄭老師的這堂課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設計得非常巧妙、新穎,多媒體運用得也非常恰當。她并不是按以往先講“輝煌”再說“毀滅”的教學程序來走,而是在課前讓學生充分閱讀課外書籍,查閱、收集資料,了解從先秦時代到唐宋元明清所經歷的時間及圓明園大大小小景點的數(shù)量,使學生切實了解圓明園的真正價值。然后再以播放《火燒圓明園》影片片段直接導入新課,使學生直面毀滅,給學生帶來視覺上的沖擊,精神上的震撼,真正激發(fā)了學生的悲痛、痛惜等情感,為后面的學習奠定基礎。

接著在理解“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教師設計了“階梯式”的提問:“三天三夜有多少個小時?多少分鐘?多少秒?”讓學生充分感受“三天三夜”之長,再讓學生想象:燒掉一幅歷史名畫只用幾秒,燒掉一個建筑只用幾十分鐘甚至幾分鐘,在347公頃的圓明園內大火同時燃燒三天三夜會燒掉多少東西?這個部分,老師用自己充滿感情的語言以及配合播放的無聲錄像給學生的心靈帶來了巨大的震撼與深深的撞擊。當時的課堂可以說是鴉雀無聲,但是給我的感覺卻是“此時無聲勝有聲”啊。

學習完“毀滅”,然后學習“輝煌”部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幫助學生理解課文,通過指導學生一次次地朗讀,讓學生的情感在愛與恨的跌宕中進一步得以升華。

在課堂總結的時候,面對出示才圓明園的殘垣斷壁的畫面,教師敘述了雨果的詩歌片段,然后問學生:“金碧輝煌的殿堂——”學生回答:“沒有了。”這時老師慢慢擦去了這部分的板書,接著隨著老師的追問和學生的回答,一一把板書擦去,只留下一片空白。這樣流動的板書,形成了一種強烈的反差,更激起學生心中的憤恨,在學生的內心深處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痕。此時,再去讓學生進行小練筆,可謂是“水到渠自成”,把“語文”“人文”“訓練”糅合得渾然一體。是一堂非常優(yōu)秀的課!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十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由于這段歷史與學生現(xiàn)在生活的年代相隔百年之久,所以單單對語言文字去理解是遠遠不夠的。因此,上課前通過讓學生多種途徑搜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補充展示有關文字、圖片、錄像等資料,來豐富教學資源;并且在擴展性學習中,讓學生展示課前收集到的資料,從而提高學生處理信息的能力。

(一)在單元的地位和作用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七組的第一篇課文,它講述的是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毀滅的經過,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本課正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憑借;在本組以“勿忘國恥”為專題的學習中起到引領作用。

(二)教材處理

教師不僅僅是教材的使用者,而更應是教材的組織者和開發(fā)者。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文中的一些抽象的語言描繪,整合為形象生動的教學資源。如將“眾星拱月” 通過課件直觀演示,更利于學生的接受和理解,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資源的效果。

根據(jù)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如下,請看大屏幕: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認識6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估量、損失、殿堂、銷毀、瑰寶、舉世聞名、眾星拱月、玲瓏剔透、奇珍異寶”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2.能力目標

領悟文章的表達特點,學習與運用搜索、整理資料的方法。

3.情感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激發(fā)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教學重點和難點

由于文章前后內容緊密聯(lián)系,一揚一抑,一美一毀,愛恨交織。所以,我把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fā)愛國之情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離現(xiàn)在學生生活的年代已久遠,所以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俗話說得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采用以讀代講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求解,讀中品味,讀中明理。

圓明園昔日的壯觀已成為歷史,單單對語言文字來理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充分利用媒體的作用,采用直觀演示法重現(xiàn)圓明園昔日的輝煌。

“教是為學服務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痹谶@節(jié)課中,我采用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親自去體會、去理解,從而獲得學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我們都知道“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在教學中就必須體現(xiàn)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運用自主學習法和寫批注法了解課文內容,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接著,我將要重點講的是本課的教學流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走進圓明園,再現(xiàn)輝煌。

第二環(huán)節(jié):再進圓明園,感受毀滅。

第三環(huán)節(jié):走出圓明園,宣泄情感。

現(xiàn)在,我們先來看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走進圓明園,再現(xiàn)輝煌。

課件出示全文中心句“圓明園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接著提出質疑,為什么說圓明園不僅是中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還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呢?以此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學生帶問題走進文本。

記得,永正老師說過:“讓學生在讀書中做記號、寫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有利于良好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彼裕又視寣W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2、3、4自然段,要求學生邊讀書邊在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注。

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我還會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進行反復品讀,感受圓明圓昔日的輝煌。這正好體現(xiàn)了催巒老師倡導的“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理念。

如:學到“此外,還有許多小園,分布在圓明園東、西、南三面,眾星拱月般環(huán)繞在圓明園周圍?!边@一句時,因為“眾星拱月”這個詞比較抽象,學生難以理解,我便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演示化抽象為形象,便以學生直觀了解圓明園建筑結構的特點。

又如在學習圓明園的景觀和歷史收藏時,其中的民族建筑和西洋景觀,名人書畫都是我國的藝術瑰寶,為了讓學生更真切地感受圓明園昔日的壯觀和輝煌,激發(fā)學生對祖國文化的熱愛,在學習這些句子時,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圓明園昔日輝煌景象并在展示中抓住關聯(lián)詞“有……也有……”來引導學生品讀。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俄國教育學家烏申斯基說過“任何視覺上觸摸產生的效果都遠勝于文字的表達?!敝庇^的圖片更利于學生感受園內的壯觀。)

圓明園的景觀只是書上說的這些嗎?不是的,接著在擴展知識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會讓學生交流課前收集到的有關資料。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給學生收集資料搭建一個交流的平臺,提高學生收集的積極性,又起到了加深理解內容的作用。)

在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對文本的興趣,了解了圓明園昔日的輝煌以后,我還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音樂伴奏下品讀二、三、四自然段。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對重點句段的反復品讀體現(xiàn)了以讀代講,以讀悟情,學生在朗讀中與文本對話。)

通過以上五個步驟,就完成了第一環(huán)節(jié):走進圓明園,再現(xiàn)輝煌的學習,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手段使教學難點得于突破。

接下來進入到了教學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再進圓明園,感受毀滅。

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為了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fā)愛國之情我是這樣做的:

首先:讓學生默讀第五自然段,邊讀邊想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 讀后交流感受。

接著:抓住重點句“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蓖ㄟ^對重點詞“凡是、統(tǒng)統(tǒng)、任意”的反復朗讀體會,讓學生了解侵略者是如何掠奪的。

然后:擴展交流收集到資料,讓學生補充描述當時被毀滅的情景,并觀看火燒圓明園的錄象片段。引導學生討論:“這把火燒毀了什么東西?此時此刻,你心里是什么滋味?”讓學生暢所欲言(恨、氣憤、可惜……)

最后:配以悲壯的音樂,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感受再讀最后一段。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在學生讀文的基礎上,通過觀看火燒圓明園的錄象,讓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侵略者的殘暴和野蠻。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突出了教學的重點,為后面的練筆奠定了感情基礎。

第三環(huán)節(jié):走出圓明園,宣泄情感。

1、教師激情引導:圓明園的毀滅僅僅是一個損失嗎?英法聯(lián)軍,還有后來的八國聯(lián)軍,他們用中國人發(fā)明的指南針指引著他們的艦隊駛入中國領海,用中國人發(fā)明的火藥制成的槍彈、炮彈屠殺中國人,然后,逼迫滿清政府在中國人發(fā)明的紙上簽訂不平等條約——割地賠款。這僅僅是損失嗎?我想每一個中國人讀了這篇課文一定有很多話要說。把此時此刻要說的話寫下來。

2、學生交流,給予中肯的評價。

3、師生小結:貧窮受欺壓,落后就挨打!國盛則園興,國衰則園毀。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教師激情引導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情動于中而發(fā)于外,在寫話中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達到意猶未盡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學重點。

1.體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重點句、段的一讀再讀,一悟再悟的過程中,將語言文字和學生感悟融在了一起。寫話環(huán)節(jié)的安排,既是語言文字的積累與運用,也是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宣泄。

2. 體現(xiàn)了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

這節(jié)課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課文中所描繪的情境,讓學生直觀感受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親眼目睹了圓明園被毀滅的經過,激發(fā)了學生愛國主義情感,從而突出了教學的重點,也突破了教學的難點,這正是信息技術在語文學科的運用中,提高教學效果的一大體現(xiàn)。但是,設想付諸于實踐,還需要我們共同的努力。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十二

《圓明園的毀滅》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文章篇幅較短,語言簡潔、結構嚴謹、構思巧妙。作者先以優(yōu)美簡潔的文字較大篇幅地介紹了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再以精煉準確的文字介紹圓明園毀滅的經過,圓明園輝煌的過去與它的徹底毀滅令人愛恨交織。

四年級的學生,已形成了一些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能在課前預習課文,能在閱讀中初步感悟文章內容。另一方面,我們的學生從一年級學習計算機課,通過四年的學習,已經能夠獨立運用word、powerpoint等軟件,有一定的網絡瀏覽和網上搜索的能力。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培養(yǎng)學生網上獲取信息,分析、整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通過閱讀,再現(xiàn)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燦爛文化的愛,對侵略者的恨,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1課時。

布置課前預習,了解課文大意。

1.初讀課文,初步自學生字詞,了解課文大意。

2.收集有關圓明園的資料,找出不懂的問題。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就是要充分了解學生,給學生充分發(fā)展活動的空間。由于四年級學生已具有良好的預習習慣和課外收集資料的基本能力,教師要放手讓學生去做,使學生能力得到鍛煉。

匯報預習情況,確定探究主題。

在預習后,上課開始,我給學生交流的機會,在學生的交流中,充分肯定學生預習成果及課外預習的良好態(tài)度。然后,在學生的質疑中幫助學生確定本節(jié)課探究的三大主題:“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師的作用在于組織、引導。

利用網絡優(yōu)勢,開展探究活動。

1.自讀賞句法。

學生打開主頁的“課文學習”不僅可以欣賞到優(yōu)美的全文朗讀,還可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詞句點擊,戴上耳機,反復自讀、自聽,也可找伙伴互讀、互聽、賽讀,從優(yōu)美的句段中去感受、去想象。

2.賞圖、品詞法。

需要了解圓明園總體布局和宏大規(guī)模的學生,可以點擊“圓明園布局”鏈接,從中可以看到圓明園的全景圖,了解到圓明三園的具體分布情況,感受何為“眾星拱月般地環(huán)繞”。

需要探究圓明園景觀的學生,通過點擊“圓明園景觀”鏈接,便能欣賞到“金碧輝煌的殿堂”、“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等。這些迷人的風光圖,能讓學生身臨其境般地感受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同時還能幫助他們理解一些存在疑惑的詞語,如“金碧輝煌”、“西洋景觀”等。

同樣,學生通過點擊“圓明園收藏”鏈接,瀏覽其中所呈現(xiàn)的“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的實物圖像,便可感受圓明園何以被稱作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了。

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教師要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寬松民主的氛圍,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由于課文中介紹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語言簡潔、內涵豐富,介紹的內容已消失,教師應引導學生借助網絡優(yōu)勢自讀自悟,并以網上圖片、資料幫助學生去加深認識,形象地了解、感受。

匯報交流中學生可以暢所欲言,交流自己對三大問題的理解或讀課文后的感受,教師相機點撥,指導學生朗讀,發(fā)揮學生想象,激發(fā)學生情感,引導學生背誦。

圓明園被譽為“萬園之園”,它的美還遠遠不止文中所描寫的這些。為了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圓明園,當學生在交流“為什么說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這個問題時,我再一次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游覽圓明園的情境。那就是讓孩子們點擊“更多風光”或“拓展資料”鏈接,自由暢游圓明園的其他景點,然后學生自由組合,選擇最喜歡的文字、圖片,制成幻燈片,寫上解說詞,像小導游一樣向大家介紹。學生運用文中的優(yōu)美詞句和自己積累的詞句,對圓明園的宏偉美麗進行描述。

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語言實踐的機會,又使學生對文中“漫步園內,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有了更深的感悟,同時使全體學生入境入情,從而進一步激發(fā)了學生對圓明園的熱愛之情,這樣就培養(yǎng)了學生感悟、表達等綜合素養(yǎng)。

當學生交流圓明園的毀滅后,我播放了場面宏大、驚心動魄的影視片段,將英法聯(lián)軍燒殺搶掠、火燒圓明園的強盜行徑展現(xiàn)于課堂。我進一步激情:圓明園的廢墟始終佇立在那里,它記載著帝國主義侵略者在中國犯下的滔天罪行,也記載著中華民族那段飽受屈辱的苦難歷史。這時學生情感已經被充分調動起來,我放手讓學生讀課文最后一段,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去感受侵略者的野蠻,去表達對侵略軍的刻骨仇恨,完成了第三大主題的探究。

我們的教學并沒有到此結束,因為語文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它的學習不僅僅在課上的40分鐘。因此,在這節(jié)課的最后,我設計了這樣的辯論主題:“昔日的圓明園是那么輝煌,而今天的圓明園又是這樣殘破,我們是否應該重修圓明園呢?”課上的40分鐘是有限的,這個辯論僅僅是個開頭。我鼓勵學生把這個辯論延續(xù)到課外,也可以在指定論壇上圍繞“圓明園是否應該重建”開展網上辯論會。

辯論的結果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學生在辯論的過程中領悟到,圓明園的建造和毀滅反映祖國的強盛與衰敗,只有祖國強盛了,才不會受到帝國主義的侵略。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十三

下面我對王傳美老師這節(jié)課談談自己的看法。王傳美老師這節(jié)課上得很成功,相信王老師付出了不少汗水和時間。這節(jié)課的教學中,老師將愛與恨,圓明園美與毀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引領學生在“圓明園的毀滅”中進行一次靈魂的洗滌,進行一次深刻的心靈之旅。這節(jié)課主要有以下幾個特色:

老師精心鉆研教材,從文本出發(fā),利用教材本身的特點,在整體感知課文的基礎上,緊抓重點,老師先抓住2、3、4自然段,帶領學生追憶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追憶曾經的愛,然后再到第5自然段,“以愛激恨”,讓學生體驗“毀得讓人心碎”。這樣把愛與恨,美與毀和諧地融合在一起,整個課堂就營造得比較好。不僅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更體現(xiàn)了對知識技能、過程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交融,這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再現(xiàn)它昔日的景觀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牢牢抓住介紹圓明園的布局,建筑風格及收藏的珍貴文物三個方面進行了精讀、精講。注重以讀為本,充分理解語言文字,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結合大量形象、直觀的多媒體課件,充分發(fā)揮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出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從內心真切感受到圓明園是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突破了難點,從而為后面圓明園的毀滅感到痛心,對侵略者的仇恨奠定了堅實的感情基礎。

閱讀教學的實質就是指導學生讀書,當前教學改革的重點優(yōu)秀是如何處理好讀講關系,去引導學生多讀和加大學生自學自悟的分量。古人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在教學中,柱森老師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使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如在學習圓明園毀滅經過這段時,老師先播放影片引出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然后讓學生帶著痛惜、仇恨讀好這段話,學生切實感悟語言規(guī)律,體會作者怎樣傳情達意,使學生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再次喚起愛國熱情,惋惜、痛恨之情,從而更進一步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強烈共鳴,課堂教學達到高潮,感情得到升華。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柱森老師始終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允許學生自由選擇、自由表達,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權,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閱讀感受,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如教學中,教師讓學生選擇喜歡的段落,用喜歡的方式朗讀,尊重學生的自由選擇權,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問題來,教師在允許學生自由表達后,不失時機的引導學生的思路,抓住需重點研究解決的問題。當看完了圓明園被毀滅的一段錄相后,讓學生談感受、談感想,這樣培養(yǎng)了語言表達能力,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自主權,注重了學生的獨特體驗和感受,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發(fā)展。

利用電影畫面組織教學,以特定的音響、畫面刺激學生的感官,能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柱森老師在教學中,恰當?shù)剡\用了電影畫面,如:在教學圓明園被毀滅這段時,雖然文中具體描寫了被毀滅的經過,但究竟是怎樣一個場面,由于學生沒有親眼所見,對課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教學時播放一個圓明園被毀滅大致經過后的課件,圖、文、聲并茂的活動影像,渲染了課堂氣氛,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感情。利用展電影畫面展現(xiàn)教學內容,使抽象的語言文字變得具體生動、真觀,增強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趣味性和生動性。

當然,金無足赤,課無完美。由于我們還處于傳統(tǒng)教育向新課程探索的轉軌階段,所以,在運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法過程中,王老師還不夠大膽放手讓學生去嘗試,還有就是這節(jié)課讀的形式比夠多,但讀的分量和深度還不夠。以上幾點是我個人對這節(jié)課的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大家指出、糾正。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十四

《圓明園的毀滅》是人教版小語第九冊教材第七單元的開篇之作。本組教材的專題是“勿忘國恥”,這篇課文講述了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強盜行徑的仇恨。文章構思巧妙,把圓明園的輝煌放在毀滅中寫,題眼是毀滅,重點寫的是輝煌。

知識目標: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感悟,把握文章主要內容,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它毀滅的經過。

能力目標:體會關鍵語句的含意和表達作用。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不忘國恥,興我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文章用大量篇幅描繪昔日的輝煌,體會這種安排材料的獨具匠心,是教學的難點。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初步的閱讀能力,自主意識已普遍增強。在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他們對課文的感受能力逐漸提高。所以我在教學中,通過一次次的閱讀與感悟,充分挖掘"愛恨變換"的情感主線,不斷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帶著他們在愛的情感中走進圓明園,在由恨而生的使命感中走出圓明園.

教法一: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我采用以讀代講法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在讀中求解,讀中品味,讀中明理。

教法二:充分利用電子白板,采用直觀演示法、情景教學法,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體會、去理解,從而獲得學生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

說教學流程:

第一環(huán)節(jié):走近圓明園,整體感知。

第二環(huán)節(jié):走進圓明園,再現(xiàn)輝煌。

第四環(huán)節(jié):走出圓明園,宣泄情感。

請同學們翻開書本,自由朗讀課文后,出示兩組詞語(一組是表現(xiàn)圓明園輝煌的詞語,一組是反映圓明園毀滅過程的詞語),通過分析詞語規(guī)律,學生頭腦中不僅是這些詞語本身,而且是課文主要內容的提煉。

(1)通過默讀、個別讀等形式體會,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2)理解“眾星拱月”詞意來體會圓明園的面積之大,設計之巧妙。

(3)理解圓明園風格迥異的建筑,我采用讓學生自由朗讀后,畫出文章中的景,選出自己最喜歡的景與其他同學分享。這其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突出華麗之美),有玲瓏剔透的亭臺樓閣(突出小巧,精致之美);有象征著熱鬧街市的買賣街(突出繁華之美),有象征著田園風光的山鄉(xiāng)村野(突出自然之美)……用不同類型的美,凸顯圓明園美輪美奐的建筑。

(4)感悟珍貴文物,通過出示“珍寶”圖片直觀感受,抓住“上自先秦時代的的青銅禮器,下自唐宋元明清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各種奇珍異寶”這句話中“上自”、“下至”這兩個詞來體會時間長,跨度大來體會這里的珍寶之多,之名貴。抓“青銅禮器、名人書畫、奇珍異寶”來體會珍寶種類之豐富。

這樣用不同形式的讀,大家分享感受,直觀看圖片、老師引導等方法讓學生感悟圓明園不愧是我們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也為它的毀滅導致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從而更加深對英法聯(lián)軍的憤恨。

通過出示視頻《火燒圓明園》,將學生帶入情境之中。在學生沉默于惋惜痛恨之中時,我讓學生回到文本中,再次指導朗讀,在此,我讓學生一讀再讀,一悟再悟,是想讓學生把語言的感悟和情感的激蕩融合在一起,體現(xiàn)出教學的循序漸進。

4、走出圓明園,宣泄情感。

通過電子白板反復創(chuàng)設的視覺反差,視聽強化,學生內心的惋惜一定會轉變?yōu)閼嵟?,由憤怒而生悲痛,為下面的寫話練習奠定基礎。我在學生抒發(fā)憤恨之情時,抓住時機,激情過渡:這殘垣斷壁,斷壁殘垣,屈辱歷史的見證,是落后就要挨打的見證,這殘垣斷壁,斷壁殘垣,是我們心頭無法抹滅的傷痕,繼而最后引導學生抒發(fā)情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

說板書設計:

布局美化。

建筑美為。

文物珍貴灰。

這樣的板書設計,將本文由曾經的輝煌及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主要內容進行了請準的概括,也表現(xiàn)出學生由愛到恨的情感變化,激發(fā)學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十五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圓明園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7組第21課,是一篇精讀課文,它講述的是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毀滅的經過,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本課正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憑借;在本組以“勿忘國恥”為專題的學習中起到引領作用。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所面對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此之前的學習讓他們已經具備了理解文章和體會榮辱的能力,通過這一篇文章的學習可以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體會圓明園的宏偉,同時也能樹立興我中華的意識,但是由于年代比較久遠,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與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體會當時我們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jù)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與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是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玲瓏剔透、蓬萊瑤臺、建筑宏偉、瑰寶、灰燼”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反復閱讀能夠背誦3、4自然段,體會圓明園的宏偉。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能夠熱愛祖國,有興我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

基于本課及學生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能夠體會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昔日輝煌之景。教學難點是能夠通過學習本篇文章有熱愛祖國的意識,同時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

那么依據(jù)“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利用多媒體讓他們更好的體會當時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學方法:朗讀法、探究討論法、情境設置法?!澳敲匆罁?jù)‘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質疑問難,在師生合作中讀懂課文,體會圓明園毀滅價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結合時代背景、抓重點詞語、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適當輔以多媒體教具,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課文內容。”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教學過程設置為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導入、整體感知、深入體會、談感受、遷移拓展、作業(yè)小結,下面對我的六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簡單的概述。

第一環(huán)節(jié):談話導入。我將引出一個話題“同學們有沒有去北京旅游過呢”這樣的問題導入今天的新課,這樣的導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是否有去過圓明園,見過如今圓明園的景象,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參與其中激發(fā)起大家學習的興趣,從而板書今天的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第二環(huán)節(jié):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分成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解決生字詞的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大家在讀后先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煉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為之后課文的梳理掃清文字障礙。然后讓學生結合全文,說一說文章中都講了有關圓明園的哪些?這個問題之所以在這里提出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統(tǒng)領全文框架的問題,因為文章比較短,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所以通過兩三個同學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會同時進行板書的書寫:組成、建筑、收藏、侵略。

第三環(huán)節(jié):再次朗讀,深入體會。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主讀書,不待老師講。鑒于此,本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首先,我會先讓同學們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話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同學們基本都可以找出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之所以在這里會問這個問題,是為后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奠定基礎。

其次,我會接著上面一個問題繼續(xù)問:“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連用兩個“不可估量的損失”來突出圓明園的價值。對此,你有什么想問的嗎?”這個問題算是一個比較開放性的問題,這么問可以引起學生的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接下來,我會組織一個小組討論,讓大家閱讀2-4自然段,說一說最吸引大家的是哪里,待會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獨立回答的意識,在這里我會著重引導學生來體會以下重點詞句的含義:1.“眾星拱月”2.體會“有…也有…有…也有”,3.“不僅有…還有…”的句子4。體會“…不但…還…”,“上自…下至…”。這一部分的學習也是這一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理解可以讓大家更好的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再次,我會按照課文課文的順序,來進行提問:“這么宏偉,有這么多瑰寶的大園子,他究竟遭受了什么啊?”在大家的回答之后我會引導學生來體會“凡是、統(tǒng)統(tǒng)、任意”等詞。來升華作者對于毀滅圓明園的遺憾和憤慨之情。

最后,我會問同學們“化為灰燼”在這里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而感情?來用一個問題總結這篇文章主要抒發(fā)的情感。

第四環(huán)節(jié):觀看影片、談感受。我會組織一個影片觀看的活動,讓大家能夠借助多媒體走向150年前的歷史,結合當時的環(huán)境深刻體會當時侵略者的殘暴和祖國的軟弱。

第五環(huán)節(jié):遷移拓展。文章的3-4自然段文筆優(yōu)美,辭藻華麗,所以和大家一起來試著背誦。

第六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小結。根據(jù)新課標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yè):查閱有關圓明園的歷史文獻,下一節(jié)課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作業(yè)可以激發(fā)血學生對歷史的了解,促進學科的綜合發(fā)展。

最后,說一說我的板書設計。好的板書猶如提純的金,琢成的玉,能夠反映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主要內容。

我的板書以文章寫作的線索和作者所表達大感情來設計,提綱挈領、一目了然。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十六

《圓明園的毀滅》是新課標人教版教材小學五年級上冊第七單元的第1篇課文,是精讀課文,這組課文的主題是勿忘國恥。它講述的是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毀滅的經過,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本課正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的教材。(說教材,地位與作用)

根據(jù)本組教材的內容、主題,結合著五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特點及其心理特征,參照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用詞:認識,會寫,學會,理解,培養(yǎng)什么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三、四自然段。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索…):

情感與價值觀目標(體會,懂得,領會……):

4、把閱讀、情感和想象結合起來,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熱情,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和使命感。

在以上的教學目標中,根據(jù)本組課文的主題和本課的學習目標,我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用詞掌握,理解……) 。

由于文章前后內容緊密聯(lián)系,一揚一抑,一美一毀,愛恨交織。所以,我把通過閱讀,讓學生了解這一屈辱的歷史,激發(fā)愛國之情確定為本課的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較抽象,學生難掌握的)

圓明園的輝煌已成為歷史的記載,離現(xiàn)在學生生活的年代已久遠,所以引導學生讀文、感悟、想象,在腦海中再現(xiàn)它昔日輝煌景觀是本課教學的難點。

為了使學生能夠達到本課題設定的教學目標,突破教材的重難點,下面我從教法上談談如何實施目標。

我們知道:“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語文課程要使學生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紤]到五年級學生的情況,我主要采取情景教學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使他們在活動中得到體驗和初步的認知,產生學習課文的愿望,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诒菊n題的特點,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圓明園昔日的壯觀已成為歷史,單單對語言文字來理解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我利用圖片、小視頻等手段進行直觀演示,重現(xiàn)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理解課文表達的意境和情感。

“授人魚不如授之以漁”要使學生由“學會”變成“會學”,在教學中就必須體現(xiàn)新課標提出的“學生是學習的主人”這一理念。因此,我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等活動形式,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邊讀邊想,邊讀邊畫,邊讀邊作批注,學生從課文中初步獲取知識,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學習難點,使學生在課堂上用心地有的放矢地學習、探索,最終找到答案。這個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

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同桌或鄰桌的學生配對學習,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學起來也很上心。

《語文新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讀是閱讀中最主要的,讓學生讀通、讀懂,這樣有利于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對難點內容有更清晰、更深刻的認識。 集體討論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強,同時互相交流能使學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識。

下面,我具體來談談這一堂課的教學過程。

我根據(jù)對教材的理解和對教法、學法的認識,將本課分為五個環(huán)節(jié)進行。

這里我準備了《圓明園的毀滅》電影片段,指導觀看,導入:1、板書課題;2、設問:看完電影片段,你們有什么想知道的?然后鼓勵學生帶著疑問閱讀課文,提示閱讀方法:邊讀邊想,邊讀邊畫,邊讀邊作批注。

這樣的導入,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質疑問題的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有的放矢,直奔課文的情感預設點。

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將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閱讀課文,要求學生把不懂的生字詞,不懂的語句標記出來,大致了解課文內容,并且把自己喜歡的詞句、文段摘抄下來。讀后,借助工具書解決問題(包括生字詞、句子等),并且可以與同桌、鄰桌結伴交流。教師巡視指導,主要是輔導學困生學習生字詞,對一些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指正與指正。最后,教師投示生字、新詞,檢驗學習成果和總結學習方法、學習所得。

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因材施教,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任務與索求,都能從語言文字中獲取信息,包括認識生字詞、積累好詞好句、了解課文大意等知識點。這樣,既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又能促使學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第一課時完)

學生學習完生字新詞,基本掌握課文整體內容后,就可以進入本課教學的第三環(huán)節(jié),也是本課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品讀交流,體悟情感。

首先,引導學生學習描寫圓明園昔日輝煌這部分。曾有一位名教師說過:“讓學生在讀書中做記號、寫批注,留下自己思考的痕跡,有利于良好讀書習慣的養(yǎng)成。”所以,我投影圖片,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2、3、4自然段,要求學生邊讀書邊在感受深的地方寫上批注,在筆記上摘抄下好詞好句。

在學生讀正確、流利的基礎上,我還會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進行交流匯報,并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抓住重點的詞句進行反復品讀,感受圓明圓昔日的輝煌。這正好體現(xiàn)了“教是為學服務”的觀點。

學習完“圓明園昔日輝煌”這部分,旋即引導:“可是,這一切早已不復存在了,有兩個強盜放了一把大火,把它化成灰燼了。同學們,請你們學習最后一段,把他們的罪行找出來!”通過學生的品讀最后一段,認識侵略者的野蠻途徑,從“侵入、闖進、掠、毀、燒”等幾個重點詞語記住英法聯(lián)軍的滔天罪行。然后抓住這些重點詞句進行有感情地朗讀訓練,激勵學生對侵略者的仇恨,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突出了教學的重難點。

通過前幾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學生的心中可以說是愛恨交織,心情難以平靜,所以,在接下來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總結全文,升華主題。

1、教師激情引導:面對這場罪惡的大火,面對這圓明園的殘垣斷壁,你有什么話想說的?把你們此時此刻要說的話寫下來。

2、學生交流,互相評價。

3、師生小結:貧窮受欺壓,落后就挨打!國盛則園興,國衰則園毀。本課教學在“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的情感氛圍中結束。

我這樣設計的意圖:教師激情引導可以說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情動于衷而發(fā)于外,在寫話中愛國主義情感油然而生,達到意猶未盡的作用,再次突出了教學重難點。

圓明園的毀滅

再現(xiàn)輝煌 感受毀滅

布局合理 侵入北京

建筑雄偉 闖進園林

收藏豐富 放火燒毀

愛 恨

國盛則園興 國衰則園毀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十七

老師同學們,大家好!今天我說課的課文是小學語文教材第九冊的一篇精讀課文《圓明園的毀滅》。我把本課共分為兩課時,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

一、說教材。

課文主要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對侵略者罪惡行徑的無比仇恨。文章主要寫了兩方面的內容:一是寫圓明園是怎么樣一座園林。是舉世聞名、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和藝術館。二是寫了強盜們肆意踐踏毀壞圓明園的罪惡行徑。作者運用一美一凄的寫作特點,使人們愛恨交織,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從而激發(fā)學生不忘國恥,有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說課標。

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我將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維度、語文學習知識和能力維度、語文學習方法和過程維度來安排課程。

教學目標的制定則是按照以上三個維度來制定的。

2、奠定情感基調,以情促讀,從中體悟情感。

3、自學生字詞,借助工具書理解重點詞語,學會排比的重要性和作用。

4、把閱讀、情感和想象結合起來,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毀滅的經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和使命感。

5、背誦課文3-4段。

其中3、4點為本次教學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三、教學方法。

教是為學服務的,一節(jié)課選擇了恰到好處的教學方法,就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根據(jù)課文我準備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情景教學法。

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情感環(huán)境中受感染體悟情感,可優(yōu)化課程教學。在授課中借用圓明園毀滅前后的比較視頻,激發(fā)學生對侵略者的憎恨,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

2、以讀代講、集體討論的方法。

讀是閱讀中最主要的,教學生讀通、讀懂,自己從中獲得知識比老師灌輸效果要好的多。集體討論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增加,同時互相交流能使學生萌生自己探知的意識。

3、講授法。

我將指領學生對疑難問題進行討論,如仍不能化解,那么我將進行點撥,這樣有利于學生更徹底、更快、更清晰的了解知識、獲得知識。

四、教學過程。

學習不僅是為了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的方法。教正是為了以后不需要教。因此為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化被動為主動,根據(jù)教材運用讀、思、劃、議、提的方法教學。

(一)復習導入課文。

1、指領學生寫“圓明園”

圓,圓滿無缺的圓;明,光明普照的明;園,皇家園林的園。讓學生連續(xù)讀,在此時寫板書“圓明園?!?/p>

提問學生在寫“圓明園”和寫“的毀滅”的時候表情有巨大的變化原因是不是因為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第一和第五段,作者運用了一美一凄的方法,讓我們看到了圓明園毀滅之前和之后的巨變。同學們是不是想詳細的了解圓明園是怎么樣的一個園林?是如何輝煌的呢?從而引出今日的新課。

理由:把本文情感蘊含在板書之內,確立學生提筆練字的好習慣,也從而引出本節(jié)新課。

(二)學生通讀課文。

讓學生帶著問題,在利用各種方式讀的過程中得出經驗和悟出道理。

布置的要求如下:

2、對重點字詞句進行反復揣度,從中無處情感。

理由:使學生養(yǎng)成做記號的良好習慣,有助于學生抓到重點,通過各種感覺器官的運用一起調動學生學習的愿望。

(三)精講課文2、3、4自然段。

第二段:

指名讀,讀后讓同學們圍繞“眾星拱月”這個詞開動思維,在了解詞義的基礎上、形象的比喻出圓明園的布局是什么樣的。

圓明園的布局就像晚上的夜空,月亮周圍分散著眾多的小星星,也就是說圓明園以圓明園、萬春園、長春園三個為中心,四周圍繞著各種小園。

第三段:

學生讀,齊讀。提問學生此段共有幾句話,再分別找人來讀。

問此段都寫了什么?同學們將按課文內容回答。繼續(xù)提問此段一共有幾個“有”字?如果這8個“有”所包含的東西全部存在,那么你應該如何讀?讓學生通過理解自己讀。讀后引導學生說出應當讀出自豪和驕傲的口氣,然后教師范讀。

之后學習此段運用排比和關聯(lián)詞的重要性和作用,教會學生學會品味語言。

在此期間完成板書:有...還有(7有)。

第四段:

教師略講,學生自學。

讓學生讀后,回答此段主要講的是圓明園之中都有什么?

在學生回答都是歷代的名人書畫和奇珍異寶的同時寫板書:上自先秦下至唐宋元明清名人書畫、奇珍異寶。

提問:那么古人的智慧有多少呢?讓學生了解,我國自古就是世界文化強國,文化舉世聞名。園內奇珍異寶無數(shù)。

五、歷史再現(xiàn)、激蕩情感。

通過上面幾段對圓明園未毀滅前的具體學習,筆鋒一轉來觀看視頻。

1、播放圓明園毀滅后在原址上逐漸還原的動畫視頻。

2、提問學生這把火燒掉的是什么?

指導學生開動思維從最表層的文物、園林上升到燒掉的是中華人民智慧的結晶和國人的尊嚴。

讓學生產生激憤的心情。

3、在奠定情感基調的同時讓同學齊讀課文第一段,了解圓明園的重大損失,使其刻骨銘心。

六、激發(fā)愛國情感,產生振興祖國愿望并布置作業(yè)。

提問學生圓明園真正被毀的原因是什么?

為何英法聯(lián)軍從大洋彼岸千里迢迢跑來中國搶奪踐踏?

為何中國當時不反抗呢?我們的軍隊哪里去了?

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充分調動學生對侵略者踐踏圓明園的憎恨,激發(fā)對振興祖國的決心。

在這樣的情況下即刻布置作業(yè)。趁熱打鐵,留下作文,讓同學們有話可說。

作業(yè)題目是以“我想對xx說”為題寫一篇作文。

寫作的對象可是侵略者、中國、同學、自己等。

只要書法出自己內心真摯的情感即可。

文章當中要求運用到本節(jié)課所學的排比句式和關聯(lián)詞。

七、板書設計。

二.“眾星拱月”(布局)。

三、有···還有···(7有)(排比句)。

四、上自···下至···(名人書畫、奇珍異寶)。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十八

《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語文教材中極具愛國主義教育意義的一篇課文,課文首先概括寫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接著寫圓明園昔日的美麗景觀和珍貴收藏,最后寫圓明園毀滅的過程。

通過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想象圓明園當年的樣子并了解它毀滅的經過,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這是本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誰都知道,圓明園當年的樣子和它毀滅的經過已成為歷史,要想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最好的方法就是讓歷史重演,讓學生經歷一下從輝煌到毀滅的過程,那樣,學生就會帶著切身感受去理解課文,并能激發(fā)起強烈的思想感情。因此,本堂課我決定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幫助重現(xiàn)歷史。

本篇課文作者是采用了倒敘的編排方式,首先感慨圓明園的毀滅損失之巨大,再通過回顧圓明園昔日輝煌和被毀的經過進一步加以說明。若按課文的編排,學生要經歷由恨到愛再到恨的感情變化,這是一種由落到起再到落的折線型變化過程。為了更好地調動學生情緒,激發(fā)學生的感情,我采用了順敘的教學方式,首先領略圓明園昔日的美麗景觀和珍貴收藏,再了解圓明園被毀滅的過程,最后得出認識即“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蹦菢訉W生的感情經歷的則是由愛到恨到更恨的變化過程,這是一種逐步下降的直線型變化。學生不同于演員,情緒感情變化說來就來,就學生來講,直線型感情變化遠比折線型感情變化要直接些、快捷些。

學生的感情變化是我這次教學的一條思路,不同的感情變化,預示著教學的不同階段:第一階段是圓明采風,萌發(fā)自豪感;第二階段是名園毀滅,激發(fā)失園恨;第三階段是再走圓明路,樹立強國志;第四階段是討論建名園,增強報國心;第五階段是總結全文,升華愛國情。

在這一教學過程中,考慮到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學中不必進行過多的瑣碎的分析講解。我僅讓學生用“畫一畫”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了解圓明園“眾星拱月”的布局特點。第三自然段音韻、意境較美,我讓學生用“讀一讀”的方法進行學習,讀中感受圓明園景觀的美與風格各異。第四自然段為使學生更好地體會收藏的多與珍貴,我讓學生用“舉一舉”的方法進行學習,也以此促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查閱收集資料的習慣。學完二、三、四自然段后,我讓學生說一說“你最想對著圓明園說句什么話?”,這事實上是一個讓學生感情外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自豪感也油然而生。

當學生感情已到達愛的頂峰時,教師話峰一轉,用“以上風格各異的景觀,以及那么多、那么珍貴的收藏,卻在幾天內化為烏有”這一強烈對比效果的事實,促使學生感情急劇降溫,由愛的頂峰落入恨的低谷,再通過對比理解詞語,看錄相激情,談感受,感情朗讀等,使學生的感情進一步加劇,轉變?yōu)橐环N強烈的“失園恨”。最后,通過觀看圓明園廢墟照片,辯論以及朗誦,使學生由一種“失園恨”上升為一種“強國志”和“報國心”,從而使教學達到一個高潮。最后總結全文,齊讀課題,升華愛國情感,結束教學。

另外,課題《圓明園的毀滅》也是我設計教學的一條思路。一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本課課題“圓明園的毀滅”是一個定中結構的偏正詞組。由板書不難看出,我首先由定語“圓明園”開始,用“畫”一畫的方法認識圓明園“布局”的特點是“巧眾星拱月”,用“讀”一讀的方法感受圓明園“景觀”的特點是“美風格各異”,用“舉”一舉的方法體會圓明園“收藏”的特點是“多最珍貴”,總的來說,堪稱“瑰寶、精華”,但卻被“掠”、被“毀”、被“燒”,落腳在了中心語“毀滅”上。最后再緊扣課題進行總結,即“圓明園是瑰寶是精華的輝煌歷史我們要記住,但圓明園被掠、被毀、被燒的屈辱歷史我們更要記住”,課題分析完后,教學也進行完了。最后,齊讀課題,結束教學。

隨著社會信息化、網絡化的推進,聲象等現(xiàn)代技術手段因其形象、直觀的特點而越來越多地進入了課堂,為教育所使用。以下是我在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過程中的幾點考慮。

首先必須明確,多媒體只是輔助教學,它起的只是輔助作用,不能喧賓奪主。因此,在多媒體教學軟件制作時,就要考慮用在什么地方的問題。憑著興趣面面俱到,這肯定是一大忌諱,因為有時面面俱到往往會導致一面都不到。盡管有的用的時間很少,猶如蜻蜓點水,但我覺得,與其這兒點一下那兒點一下地浪費時間,不如扎扎實實地抓幾個問題,那樣可以抓得更深些,更透些。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找出教材的重點、難點之所在,從而利用多媒體,更好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課件,我主要采用了五張加一組幻燈片、兩段錄相,份量較大的是兩段錄相,第一段《圓明美景》是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景觀的美與風格各異,它和那組幻燈片《圓明收藏》一起,使學生產生了一種強烈的“愛”的情感;而第二組錄相《圓明園的毀滅》和對比理解詞語的那張幻燈片則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恨”的情感。這愛與恨碰撞的結果就是最后一張幻燈片“朗誦詞”所烘托的效果,即“強國志、報國心”。前面說過,學生感情的變化是我本次教學的一條思路,也是文章的重點,應該說,課件對突出教學重點起到了較好的作用。而《眾星拱月圖》和《圓明園鳥瞰圖》則幫助學生理解、明確了圓明園的布局,可以說是突破了一個難點。有些事物,光靠空想是想不出來的。

課件做好后,在什么時間展示也需認真考慮,特別是圖片類的課件。應該說,這類課件對幫助學生理解課文起到了較好的直觀、形象效果。但如果一來就出示給學生,學生有時就會樂得偷懶,“一切都是現(xiàn)成的,我只管看就行了,何必還要去想呢?”那樣,在一定意義上就限制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怎么辦呢?應當在語言文字和圖片之間留有一個想象的余地。先讀語言文字,再把語言文字在頭腦中形象化,最后再出示圖片,這樣就完成了一個從語言文字開始,經過抽象,再到具體的完整的思維過程。

比如《圓明園鳥瞰圖》的出示,我讓學生讀書后先畫一畫,這是一種理解的方式,完成從文字抽象到形象的過程。畫出來后再讓學生看看實際的圖片,這是檢驗自己抽象過程的方式??戳藞D片后,有的學生會想:“我想的真不錯”,體驗到了一種成功的喜悅;有的則會想:“我畫的還差一小點,下回再努點力”。這樣,在檢驗的同時,還實現(xiàn)了一定意義的自我鼓勵。錄相《圓明美景》的出示也是這樣,在學生神游的基礎上,再去親眼看看,邊比較一下和自己想的一樣嗎?完成了由抽象到具體的過渡,也激起了一種濃濃的自豪感。而錄像《圓明園的毀滅》則是讓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基礎上,增強了“失園之恨”,這對激發(fā)學生情感起到了較好的作用。我想,這樣出示的效果一定比直接出示要好得多。

進入信息時代,單靠一支粉筆、一塊黑板,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的需求。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將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一個人以后的發(fā)展。我覺得,運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實施教學,不僅要讓學生感受一種現(xiàn)代信息氛圍,更要讓學生進入到獲取信息這一過程中來,即不僅“觀之”,而且“動之”。

在我所用的這個課件中,除了《眾星拱月》圖外,其余圖片資料都是學生通過上網或是圖書館里找來的,只要引導學生動起來,找到的資料遠比老師一人找的要豐富得多,而且學生查找的過程,也是一個再學習的過程。

但也有一個很大的不足。本次教學我導得過多,限制得過多了,比如我讓學生用畫一畫的方法學習第二自然段,用讀一讀的方法學習第三自然段,用舉一舉的方法學習第四自然段。相當于教師帶學生到果園里摘水果,叫學生們“來,我們一起摘這棵,用這種方法摘”,若能讓學生到果園后,自由組合,自由選擇果樹,自由選擇摘果子的方法,最終也能把果子摘完,那樣,學生會摘得更自由些,更高興些??晌矣X得,自己還沒找到更好的方法,讓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自由選擇學習方法,最終達到殊途同歸。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十九

一、說教材:

捧讀這篇教材,我有一份壓抑不住的激動。文章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以及被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更表達了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是啊,落后就要挨打,這樣的歷史教訓,更激發(fā)人們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誦讀此文時,心情是沉痛的,是憤概的!而文章那精準、恰如其分的語言表達,那一連串的形容詞和動詞,更激起我內心的沖動!

二、說教學目標:

依據(jù)《新課標》和對教材的理解,結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以下幾點:

1、知識目標:能抓住重點詞句透過內容體會文章思想感情。

2、能力目標:以悟促讀,提高朗讀能力;以悟促誦,背誦重點段落,積累語言。

3、情感目標:了解圓明園輝煌的過去和毀滅的經過,體會作者熱愛祖國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并激發(fā)孩子們的愛國主義思想。

三、說教學重難點:

我們知道,《圓明園的毀滅》是一篇精讀課文,精讀課文的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閱讀、感悟的過程,為此,我將本課的重點設為:引導學生自主讀文、感悟、想象,了解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和被毀滅的經過,體會課文蘊涵的思想感情。教學難點則在于:文章題目明明寫的是《圓明園的毀滅》,而為什么通篇竟花大筆墨來寫它昔日的輝煌呢?讓學生體會作者安排材料的匠心。

在文章的教法和學法上,我始終堅持以學生為本。怎么樣才能讓學生和作者產生共鳴,并受到深深的感染呢?五年級的孩子已經有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辨別是非的能力,根據(jù)他們的年齡特征,我決定采用誦讀感悟法。讓孩子們大聲誦、小組誦、配合誦,達到能感受文章思想的程度。于永正老師也說嘛:“文章讀好了,主題思想跑不了”。其次,我也會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領孩子們共同分析、交流、討論重點句段,這樣,孩子的主體作用也得到了表現(xiàn)。同時,我還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法、自主探究法,通過播放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讓孩子得到直觀感受。

課時安排:

第一課時:讓學生交流搜集的資料,對全文有一個總體的了解,然后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讀準字音,自學生字新詞,理清文章的脈絡。

第二課時:以學生閱讀討論,感悟為主,輔以多媒體的直觀教學,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完成重難點的突破。在這里我單說第二課時。

四、說教學過程:

接下來,請跟我一起走進教學過程吧。這個步驟,我將分為四步:激情導入、初讀感情、深入體會、感情升華。

(一)激情引入:

同學們,當五星紅旗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的時候,當全國人民為申奧成功而歡呼的時候,我們不會忘記,在中國近代史上,曾經有過一個百年的噩夢,那是一段中華民族受盡屈辱的歷史!今天,老師將帶著你們走進這段歷史。

(二)、初讀感悟:

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的自主性實踐,老師不應越祖代袍,不應以過多的分析代替孩子們的閱讀實踐,因此,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決定放手讓孩子們首先閱讀,孩子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或段落,也可以前后桌同桌之間進行交流,進行多形式讀,整體感知,這既體現(xiàn)了自主合作的學習模式,又讓學生直接接觸課文中的語言材料,通過讀、思、勾、畫等多種方式,抓住重點,整體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三)、深入體會。

就在學生激情高漲的時刻,老師話鋒一轉,引入課文第五自然段,讓學生通過“掠、毀、燒”等詞體會侵略者的殘暴。就是這樣的一座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在侵略者肆意的掠奪、毀壞、燒毀之下,變成了一片殘垣斷壁,通過影片《火燒圓明園》片斷,讓學生突越時空的隧道,親眼目睹圓明園是如何變成一片廢墟的真切畫面,從而激發(fā)起他們對侵略者的野蠻行徑無限憎恨之情。

此時此刻回到課文第一自然段,讓學生深切領會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伞⒁韵胂蟠丝痰恼n堂,學生的情緒會是多么高漲,在這樣的氛圍中,師進行激情升華,激勵學生“勿忘國恥,振、興中華”。同時這一環(huán)節(jié)也解決了文章的難點:學生可以了解為什么文章要花大筆墨來寫圓明園的輝煌了。

然而這還不是老師我想要的,我想要的在第四步:感情升華。

(四)、感情升華。

我出示兩個小材料:一個是當時清政府在英法聯(lián)軍破壞圓明園時在做什么?他無計可施,只能倉皇而逃;二是更有甚者,軍閥聯(lián)軍內戰(zhàn)時,竟再一次洗劫圓明園!同學們,此時你們心目中的圓明園又是什么形象?經過交流討論,我們可以知道:圓明園給我們的,是一種痛,但痛定思痛,我們更重視它的警示作用,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更激起我們?yōu)檎衽d中華而讀書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

這一步使學生由課內延伸至課外,擴大了視野,培養(yǎng)了他們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使語文學習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五、說板書設計。

板書是無聲的語言,是課文內容的縮影,達到啟發(fā)學生進行科學的思維,幫助學生記憶、分析、消化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同時,我認為板書要力求精而美。本文關鍵詞是“毀滅”。我以圓明園毀滅前后的慘象對比,來激發(fā)學生的痛惜、憤怒之情。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為什么會毀滅?面對被毀滅的圓明園你有何感想?這些問題貫穿全文,大大的問號正好啟發(fā)了學生的多向思考。這樣的板書設計簡潔、直觀,既突出了文章的重難點,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想象,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

總之,本方案的設計力求著眼于學生的主動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理解、感悟的能力,提高語文素養(yǎng)。但是,設想付諸實施,課堂是生成的,由于本人水平有限,經驗不足,這節(jié)課的設想還有許多的不足,也請各位老師多多指出意見。我的說課就到這兒。謝謝!

教學建議。

1.本文對圓明園當年輝煌景觀的介紹語言簡潔,內涵豐富。因為介紹的內容都已經消失,無法再現(xiàn),教學時要注意引導學生扎扎實實地理解語言文字,并展開想象,使學生對當年圓明園輝煌景觀有個大致的了解??梢詰{借插圖,也可以通過收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音像資料,使學生對圓明園有更多、更形象的了解。教師還可緊扣語言文字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2.“分清文章的主次”是前組教材的重點訓練項目,在本組教材教學中應得到進一步訓練?!胺智逦恼碌闹鞔巍笔紫葢摾砬逦恼碌拿}絡,了解文章的內容。教師應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自讀課文,整體感知,知道課文每部分寫的是什么,使學生能了解介紹“圓明園輝煌的過去”是文章的重點內容。

3.在閱讀教學中,繼續(xù)引導學生按照上一單元就詞、就句、就段質疑的方法進行質疑,進行自主探究,從而完成對文章重點內容,也是難點的理解。抓住關鍵詞“舉世聞名、博物館、藝術館、瑰寶、精華”及“平湖秋月”“雷峰夕照”“安瀾園”“獅子林”“蓬萊瑤臺”“武陵春色”“西洋景觀”等詞加以理解。方法可以多樣,如:聯(lián)系上下文來、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借助自己搜集的資料和播放的媒體資料來理解。)如“金碧輝煌”是說建筑物光彩奪目,異常華麗。這是殿堂的特點?!傲岘囂尥浮笔钦f小巧玲瓏,結構奇妙。這是亭臺樓閣的特點?!百I賣街”熱鬧非凡,“山鄉(xiāng)村野”顯得十分幽靜。教學時要讓學生明白園內的景觀分為哪幾類,可用填空、引讀的方法幫助學生概括,從而體會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的含義。抓住關鍵句理解,出示“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lián)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和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弊寣W生在讀中感悟理解帶點詞的意思?!胺彩恰薄敖y(tǒng)統(tǒng)”是說全部,表示一個不剩。從中看出侵略者的貪婪?!叭我狻?,想怎樣就怎樣,說明侵略者的野蠻,不講道理。緊接著播放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或圓明園遺址圖片,直觀感受侵略者的殘暴與野蠻。最后以“文中連用兩個“不可估量”說明什么呢?”問題的討論,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4.教學本課要注意滲透近現(xiàn)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首先要通過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圓明園是怎樣毀滅的,激發(fā)學生對侵略者的憤恨。然后再使學生初步了解,侵略者之所以膽敢如此為非作歹,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從而激發(fā)學生不忘國恥、振興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5.這篇課文文字優(yōu)美,字里行間飽含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要重視朗讀訓練。第二至四自然段朗讀時應體現(xiàn)欣賞、贊美、自豪之情,語氣自然、從容,語速宜緩,娓娓道來,通過品讀、引讀、想象讀,把學生帶入一百多年前的圓明園之中。最后一個自然段情感起了變化,帶著歷史的悲憤,朗讀時應體現(xiàn)痛惜、仇恨之情,聲調可提高,“闖進、統(tǒng)統(tǒng)、凡是、任意”等關鍵詞要讀重音。全文背誦有一定難度,應分散難點,講求方法。第二自然段的背誦可用圖示法,抓住“眾星拱月”幫助記憶;第三自然段可用填空法、引讀法概括出幾種建筑風格;第四自然段抓住“總—分—總”段式進行背誦。

詞語解釋。

損失:沒有代價地消耗或失去。

眾星拱月:群星環(huán)繞著月亮。比喻許多東西圍繞著一個中心。

殿堂:指宮殿、廟宇等高大建筑物。

圓明園的毀滅說課稿篇二十

教材分析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條件,《圓明園毀滅》是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7組第21課,是一篇精讀課文,它講述的是圓明園當年輝煌的景觀和它毀滅的經過,字里行間都飽含著強烈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熱情,本課正是語文教學中進行中國近代史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極好憑借;在本組以“勿忘國恥”為專題的學習中起到引領作用。

二、說學情。

合理把握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本次所面對的對象是五年級的學生,他們在此之前的學習讓他們已經具備了理解文章和體會榮辱的能力,通過這一篇文章的學習可以使他們能夠更好的體會圓明園的宏偉,同時也能樹立興我中華的`意識,但是由于年代比較久遠,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與之前大不相同,所以需要借助多媒體教學的形式來讓學生更加直觀形象的體會當時我們所受的屈辱,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說教學目標。

根據(jù)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和本文的教學內容與特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能力目標是學會本課14個生字,正確讀寫“玲瓏剔透、蓬萊瑤臺、建筑宏偉、瑰寶、灰燼”等詞語。過程與方法目標是通過反復閱讀能夠背誦3、4自然段,體會圓明園的宏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是能夠熱愛祖國,有興我中華的責任感和使命。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本課及學生的一些特點,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通過理解重點詞語和句子,能夠體會圓明園建筑的宏偉和昔日輝煌之景。教學難點是能夠通過學習本篇文章有熱愛祖國的意識,同時樹立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說教法和學法。

那么依據(jù)“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利用多媒體讓他們更好的體會當時的情境,置了以下的教學方法:朗讀法、探究討論法、情境設置法?!澳敲匆罁?jù)‘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的理念,同時,為了達到既定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習,鼓勵學生自主探究,從閱讀中提出問題和見解,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表達自己見解。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質疑問難,在師生合作中讀懂課文,體會圓明園毀滅價值的不可估量。在教學中,我主要通過結合時代背景、抓重點詞語、讀寫結合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并適當輔以多媒體教具,幫助學生從視覺上感知課文內容?!?/p>

六、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我將教學過程設置為六個環(huán)節(jié),分別是導入、整體感知、深入體會、談感受、遷移拓展、作業(yè)小結,下面對我的六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簡單的概述。

第一環(huán)節(jié):談話導入。我將引出一個話題“同學們有沒有去北京旅游過呢”這樣的問題導入今天的新課,這樣的導入一方面可以了解大家是否有去過圓明園,見過如今圓明園的景象,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家參與其中激發(fā)起大家學習的興趣,從而板書今天的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第二環(huán)節(jié):通讀課文,整體感知。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我分成兩個步驟,第一個步驟是解決生字詞的環(huán)節(jié),我會讓大家在讀后先借助字典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鍛煉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同時為之后課文的梳理掃清文字障礙。然后讓學生結合全文,說一說文章中都講了有關圓明園的哪些?這個問題之所以在這里提出就是因為它是一個統(tǒng)領全文框架的問題,因為文章比較短,內容相對來說比較簡單,所以通過兩三個同學的回答就可以知道答案,我也會同時進行板書的書寫:組成、建筑、收藏、侵略。

第三環(huán)節(jié):再次朗讀,深入體會。葉圣陶說: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自主讀書,不待老師講。鑒于此,本環(huán)節(jié)中我主要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激勵學生主動解決問題。

首先,我會先讓同學們讀第一自然段,說一說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感情?(用原文中的話回答),因為這個問題比較簡單,同學們基本都可以找出來“不可估量的損失”,之所以在這里會問這個問題,是為后文更好的理解作者所抒發(fā)的感情奠定基礎。

其次,我會接著上面一個問題繼續(xù)問:“作者在文章的開頭,就連用兩個“不可估量的損失”來突出圓明園的價值。對此,你有什么想問的嗎?”這個問題算是一個比較開放性的問題,這么問可以引起學生的質疑,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

接下來,我會組織一個小組討論,讓大家閱讀2~4自然段,說一說最吸引大家的是哪里,待會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獨立回答的意識,在這里我會著重引導學生來體會以下重點詞句的含義:1.“眾星拱月”2.體會“有…也有…有…也有”,3.“不僅有…還有…”的句子4、體會“…不但…還…”,“上自…下至…”。這一部分的學習也是這一節(jié)課學習的重點,通過對重點句子的理解可以讓大家更好的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

再次,我會按照課文課文的順序,來進行提問:“這么宏偉,有這么多瑰寶的大園子,他究竟遭受了什么啊?”在大家的回答之后我會引導學生來體會“凡是、統(tǒng)統(tǒng)、任意”等詞。來升華作者對于毀滅圓明園的遺憾和憤慨之情。

最后,我會問同學們“化為灰燼”在這里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樣的而感情?來用一個問題總結這篇文章主要抒發(fā)的情感。

第四環(huán)節(jié):觀看影片、談感受。我會組織一個影片觀看的活動,讓大家能夠借助多媒體走向150年前的歷史,結合當時的環(huán)境深刻體會當時侵略者的殘暴和祖國的軟弱。

第五環(huán)節(jié):遷移拓展。文章的3~4自然段文筆優(yōu)美,辭藻華麗,所以和大家一起來試著背誦。

第五環(huán)節(jié):作業(yè)小結。根據(jù)新課標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我會布置一個開放性的作業(yè):查閱有關圓明園的歷史文獻,下一節(jié)課和大家一起分享。這個作業(yè)可以激發(fā)血學生對歷史的了解,促進學科的綜合發(fā)展。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594650.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