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優(yōu)質15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8:12:17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優(yōu)質15篇)
時間:2023-11-27 08:12:17     小編:ZS文王

人們常常在一段時間過后回顧自己的行動,這樣有助于我們的成長和改進。如何應對信息爆炸時代的信息過載和信息安全問題是我們需要思考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一些寫作經(jīng)驗和范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一

四季(第一課時)。

執(zhí)教者:徐煒。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七、八、九、無”4個字。認識兩種筆畫“七、九”和4個偏旁“月、雨、口、禾”。

2、讀準字音、讀通順課文,初步了解課文內(nèi)容。

3、初步感受四季的特點和美。

教學重難點:自主識字、練習朗讀。

教具準備:課件、生字卡。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導入。

(一).(課件放四季圖片):小朋友,今天老師把春、夏、秋、冬四個姐妹都請到了咱們教室。你看,她們來了。

(二).小朋友,看了四季的美景,你最想對大家說什么?

二、朗誦課文,感知內(nèi)容。

(一).下面就讓我們隨著優(yōu)美的音樂走進美麗的四季吧?(范讀)。

(二).過渡:好聽嗎?其實它就在我們的課本上,想不想像老師那樣讀一讀課文,那就趕快打開課本讀一讀吧。

三、初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認準字形)。

(一).自由讀課文:自讀課文,如果遇到不會讀的字,該怎么辦?難讀的地方呢?

(二).學生自由讀讀,師巡回指導。

(三).交流反饋:

1.指讀:誰來讀給我們聽一聽?同時比比誰聽得最認真,能聽出他讀的好和讀的不好的地方。

2.評一評:可以讓指正的學生教一教?應該怎么讀?那你讀來聽一聽?(教師的評價緊跟在后)。

3.小結:剛才小朋友的小耳朵都很聰明,聽得認真仔細,相信大家學了生字后會讀得更好。

(四).識字:(課件“摘紅花”)。

1.記字音:出示11個生字。

(1)誰會讀?領讀。

(2)去掉拼音、誰能讀?指讀、開火車試讀。

2.記字形:想個好辦法,記住這些生字。

(1)四人小組討論:自主學習。

(2)交流識字方法:你們小組記住了哪個字,說說方法。

四、熟讀課文。

(一).讀準了字音,再讀課文,肯定比剛才讀得好。請大家把課文讀兩遍,咱們來比賽讀。

(二).比賽讀:

1.說規(guī)則:這樣吧!你最喜歡讀哪一小節(jié),最有把握讀好它,就選哪一小節(jié)參加比賽。為了使每一位選手都發(fā)揮出最好的水平,請選擇好小節(jié),好好讀讀,準備準備,開始。

2.賽前準備。

3.指名賽讀。

4.評委點評:你認為哪位選手讀得最棒,說說他棒在哪里?

5.教師隨機再次正音,點撥。

(三).多種形式讀:通過比賽,我們大家學會了不少讀好課文的方法,還想讀嗎?

1.四人小組中,喜歡同一小節(jié)的小伙伴可以一塊讀。

2.小組內(nèi)自主讀文。

3.聽了小朋友讀得那么高興,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行嗎?我想讀春天的!

(1)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

(2)你也能像老師這樣有感情地讀你喜歡的那一小節(jié)嗎?

(3)學生自主讀。

五、學習書寫生字。

(一).過渡:讀好了、讀通順了課文,我們就來寫一寫文中的4個生字吧!

(二).指導書寫:

1.讀讀:七、兒、九、無。

2.找找:有什么相同點?要注意些什么?

3.范寫學生寫。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二

目的要求:

1.掌握生字新詞,理解課文內(nèi)容。

2.理解課文一、二段內(nèi)容。

重點: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

難點:理解一、二段內(nèi)容。

教學過程:

一.觀看雪景圖。(單擊課題)。

二.審題引入。

1.“一場雪”和“第一場雪”意思有什么不同?

2.按你的想法,“第一場雪”應抓哪些特點寫?

三.范讀課文,初知內(nèi)容。

1.邊聽邊想。

作者寫“第一場雪”抓住哪些特點寫的?

2.生討論后,師總結。(單擊答案)。

四.自學生字詞,理清層次。

1.查字典自學字詞。

2.按“下雪”“雪后”“聯(lián)想”給課文分段。

五.檢查自學情況。

1.拼寫詞語。(單擊鞏固練習拼寫詞語)。

聯(lián)系上下文解釋詞語。

2.討論分段。

讀課文,了解文章敘述的順序,討論分段依據(jù)。

六.講讀第一段。

1.指名讀第一段。

2.找出表示時間和天氣變化的語言。

前些天--暖和得如同陽春三月。

前天--氣象臺預報寒流即將南下。(寒流未到)。

昨天清早--天氣驟然變冷,布滿彤云。(寒流初到)。

昨天中午--刮起凜冽寒風。(寒流到來)。

昨天黃昏--下起雪來。

這是按時間順序把寒流來時每一個階段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語言簡明,特點突出。

七.講讀第二段。

1.朗讀第二段。

2.下雪時,作者怎樣按先后記敘了下雪的過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詞,再找出相應的下雪情景。

這段也是按時間發(fā)展順序寫的,用看到的和聽到的把下雪的情況寫出來了,有形、有聲、有色。

八.布置作業(yè)。

1.寫字詞。

2.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目的要求:

1.深入體會文章中心。

2.學習寫作方法。

重點:體會文章中心思想。

難點:學習文章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2.指名朗讀第二段。

二.講讀第三段。

1.朗讀第三段。

2.議論。

(1)這一段的兩個小節(jié),寫了哪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雪大、雪美、人歡)。

(2)“嗬!”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作者怎樣寫雪大?進一步理解詞語“罩”“粉妝玉砌”。

(3)為什么柳樹上的雪是“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松樹和柏樹上的雪為什么是“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了解原因后,指出這里寫的是靜景。

(4)一陣風吹來,樹上的精致發(fā)生了什么變化?齊讀“樹枝輕輕地搖晃”到“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指出這里寫的是動景。

(5)課文怎樣寫孩子們歡樂的心情?(“堆雪人”“擲雪球”“歡樂的叫喊聲”)。

(6)“那歡樂的叫喊聲,都快把樹枝上的積雪震落下來了?!边@一句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夸張)目的是什么、(突出“人歡”)。

(7)概括段意。

三.講讀第四段。

2.“瑞雪兆豐年”的科學依據(jù)是什么?

3.作者對第一場雪懷著怎樣的思想感情?是怎樣把這種思想感情表達出來的?

4.作者由第一場雪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5.概括段意。

6.小結。

“瑞雪兆豐年”、“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叫諺語。諺語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chǎn)實踐中勞動經(jīng)驗的總結,是客觀規(guī)律的總結,含有科學道理。作者由第一場雪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預見到來年小麥將會豐收,表達了作者對這場大雪充滿了喜悅的心情。

四.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五.總結談話。

1.復述全文內(nèi)容。

2.概括中心思想。

通過第一場雪雪景的描寫和聯(lián)想,表達了作者熱愛自然,和預見到小麥豐收的喜悅之情。

3.學習寫作方法。

(1)文章敘述順序:課文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大的按雪前、雪中、雪后的順序寫,小的雪前和雪中也是按事情發(fā)展的順序寫。后兩段是按景和情、理和情的順序寫。

(2)抓住特點:寒流來時各個階段的特點非常清楚,雪后落葉的柳樹和不落葉的松柏不同的特點表現(xiàn)的非常準確。

(3)景中含情:作者對第一場雪的喜悅之情通過具體語言表現(xiàn)出來,把“嚴寒”寫得很美,透過美顯示愛,以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課堂練習。

七.布置作業(yè).

背誦二.三.四三個自然段.

附板書設計:

前:冷--云--風。

第一場雪中:大片大片一會兒就白了。

后:雪大景美人歡。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三

一、教學要求:

1、理解“粉妝玉砌、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的意思。

2、閱讀課文,體會雪大、景美、人歡,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3、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雪大、景美、人歡,理解“瑞雪兆豐年”的科學道理,感受作者的喜悅之情。

三、教具準備:投影、圖片、cd。

四、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xù)學習19課(生齊讀課題)。

課文按什么順序來描寫這場雪的?(指名回答)板書:雪前。

雪中。

雪后。

2、下雪前,作者抓住了時間短、變化快,突出了天氣驟冷。

板書:驟冷。

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2自然段。

(引讀:師讀時間,生讀天氣變化。)。

3、小結:一天之內(nèi),天氣變化如此之快,預示著這是一場大雪。

(二)感受雪大,體會景美、人歡:

1、這場雪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指名說)。

板書:雪大。

景美。

2、雪的大、美,你是怎樣從文字中感受到的呢?

請大家細讀3——5自然段,邊讀邊想象畫面。在自己認為重要的地方圈圈點點,有什么感受隨時用簡潔的語句記下來。老師相信你的感覺是最準的。(生細讀體會)。

3、下面,把你最感興趣的語句讀給同桌聽,讀完后互相說說感受。(同桌讀、說)。

4、交流:先讀句子,再說說自己的感受。師生議議、讀讀。(以下內(nèi)容按學生思路安排教學)。

a、第3自然段。

抓住“鵝毛般的”“地上一會兒就白了”(視覺)。

“簌簌地”“不斷”“咯吱”“壓斷了”(聽覺)體會夜靜、雪大。

(指名說、讀)。

你們看他,讀得輕輕地、緩緩地,多安靜??!把“夜靜雪大”的意境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讓我們學著他再去讀一讀,看能不能讀出這樣的感受。(齊讀第3自然段)。

b、第4自然段。

(1)“整整”(說明下雪時間長,雪下得大。)。

指導朗讀:語速慢、語氣稍重。

(2)“嗬!好大的雪??!”(兩個感嘆號突出作者看到大雪景象的驚嘆。)。

指導朗讀:突出“好大”,驚嘆的語氣。

(3)從“罩”“厚厚的”“粉妝玉砌”整體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讀。

說說你對“粉妝玉砌”的理解?

想不想親眼看看粉妝玉砌的世界?先閉上眼睛,自己想象一下畫面,——睜開眼睛。(出示畫面:田野中、樹林里、屋頂上、公園里的雪景圖)。

雪景美嗎?(生:美)你有什么感受?(指名說)。

讓我們美美地讀一讀這句話。(練讀、指名讀、齊讀)。

說得好,讀得也好。老師送你們幾個描寫雪景的詞語。

(銀裝素裹、白雪皚皚、潔白無暇、冰凝雪積)。

你還能說出其他的詞嗎?

(4)從(部分描寫)樹上積雪的靜態(tài)描寫、動態(tài)描寫中感受雪大景美。

(指名讀、說)雪大、景美在什么地方?

大家看——(出示柳樹、松樹積雪圖)感受“毛茸茸、亮晶晶、蓬松松、沉甸甸”“掛滿、堆滿”

誰能向大家介紹一下你看到的雪景。

(看圖試背:生練說、指名說,評議)。

小結:觀賞著這千姿百態(tài)的玉樹瓊枝,我們會情不自禁地贊嘆:“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指導朗讀:親切、喜愛之情。

“簌簌地”“玉屑”“隨風飄揚”“五光十色”(動態(tài)的雪景也很美。)。

指導朗讀:歡快、活潑。

小結;作者運用了動靜結合的描寫方法。靜態(tài)描寫給人以幽靜秀雅之感,動態(tài)描寫給人明快熱烈之感。這一動一靜使景物特征更加鮮明,使畫面更加迷人。

c、感受“人歡”

(出示圖)下雪后,孩子們在干什么?(指名說)。

他們可高興啦!誰能讀出高興的語氣?(指名讀)。

孩子的笑能把雪震下來嗎?作者為什么要這么寫?(指名說)。

板書:人歡。

作者抓住了雪大、景美的特點,給我們描繪出一個童話般的雪的世界。讓我們隨著作者的描寫,再到粉妝玉砌的世界中去盡情地遨游一番吧!(配樂朗讀:生自練、指名讀)。

聽了同學們的朗讀,雪后的美景再一次浮現(xiàn)在老師的眼前。

(三)體會聯(lián)想,加深認識:

1、作者由第一場雪聯(lián)想到了什么?

(生自讀6、7自然段,四人小組討論)。

2、交流:

(1)“瑞雪兆豐年”的意思。(指名說)。

這句話包含著怎樣的科學道理?

3、此時此刻,作者看著眼前晶瑩剔透的世界,聽著耳畔孩子的歡聲笑語,聯(lián)想到明年的豐收,他的心情怎樣?(高興、激動、興奮)。

4、簡介背景:

一場大雪使得作者如此興奮和激動,這其中必有原因,大家想知道嗎?

本文寫于1962年,當時國家遭受連年的自然災害,農(nóng)業(yè)得不到豐收。這一場大雪預示著來年的豐收,預示著我國將從三年自然災害中走出來。這第一場雪是第一個豐收年的信號,“瑞雪兆豐年”,作者能不高興嗎?瞧,農(nóng)民們都高興得扭起秧歌舞啦!

(出示圖片)。

5、如果你生活在那個時代,親眼目睹了這一場雪,你會想些什么,說些什么?

(模擬記者采訪,學生說感受)。

總結:作者不僅寫了事物:第一場雪,還寫了聯(lián)想:瑞雪兆豐年,進一步表達了作者的喜悅之情,點明了喜悅的原因,使文章的內(nèi)容更加充實,也深化了課文的主題。讓我們帶著無比喜悅的心情來朗讀一次全文。(配樂)。

(四)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2、搜集雪景資料,寫一篇短文。

板書:19、第一場雪。

雪前驟冷。

雪中雪大。

雪后雪大景美人歡喜悅。

聯(lián)想瑞雪兆豐年。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四

1、談話引入。師: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18課《第一場雪》,請同學們齊讀課題。

2、播放課件,配畫外音:讓我們一起走進雪后的世界吧!去看一看,聽一聽,玩一玩,好一個銀裝素裹的世界,你們喜歡雪嗎?把表情寫在臉上!

二、自主學文,披文入境。

1、自由朗讀課文。師:是?。⊙┖蟮木吧廊绠嬀恚亲髡呤且栽鯓由鷦拥奈淖謥砻枥L雪后美麗的景色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把第四自然段讀一讀,(可以快速閱讀或默讀,也可以自由輕聲讀)讀完后選一個自己認為寫得好的句子反復讀,并在課文空白處寫上批注。

2、交流并指導朗讀。

3、積累好詞佳句,練習背誦。

4、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

5、這么美麗的雪景,作者是怎樣表現(xiàn)出來的呢?從文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心情呢?

6、交流并總結。作者通過仔細觀察,抓住景物的特點,運用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相結合,才把雪后的景色描寫得這么美麗。并從中流露出喜悅和贊美之情。

三、合作學習,情文相生。

1、看到這么美的雪作者會產(chǎn)生怎樣的聯(lián)想呢?

2、小組討論。

3、全班交流。

四、結合課文,歸納寫法。

1、同桌交流作者的寫作方法。

2、全班交流,并歸納總結。

(1)按一定的順序仔細地觀察景物,用眼、耳、鼻去感受景物。

(2)運用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相結合。

(3)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4)產(chǎn)生合理的聯(lián)想。

五、運用所學,拓展延伸。

(一)說一說秋天的景色。

1、小組互說:現(xiàn)在,先請同學們閉目靜思:a、前幾天,我們依次去了哪些地方尋找秋天?b、在那兒,你看到了怎樣的景色?c、在你心目中印象最深的一處秋天景色是什么?然后在小組內(nèi)互說一說。

2、全班交流。小組推選代表在全班交流,老師組織學生評一評,議一議。教師要引導學生開闊思路,通過橫向比較,弄清這一景物不同于其它景物的特點,同時調動學生的語言積累。

3、創(chuàng)意表達。誰能用一句最美的語言來描寫秋天、贊美秋天?看誰說得最新穎、最有創(chuàng)意。

(二)描繪秋天的景色。

2、運用《第一場雪》的寫作方法,寫秋天。小組交流自己怎樣運用。

3、老師小結。

(1)要有順序地觀察。可以按照由遠到近、由上到下、由整體到局部等順序,觀察景物的動態(tài)和靜態(tài),包括它的.形、色、味等。

(2)要抓住秋天景物的特點進行描寫。秋天有特點的景物有:菊花的形,楓葉的色,成熟的果實和莊稼的形、色、味……總之,要抓到景物與眾不同的地方。

(3)要大膽想象,把景物特點寫得生動、形象。

(4)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業(yè),擬寫初稿。

板書設計。

18第一場雪。

雪大、美十分及時。

(景)(聯(lián)想)。

動、靜喜、贊。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五

1、知識目標:學會理解文章內(nèi)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色。

2、能力目標:領悟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lián)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情感目標: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領悟作者如何抓住景物特點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具準備】。

電腦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

生說出風霜雨雪四種自然現(xiàn)象中最喜歡的現(xiàn)象及喜歡的原因,導入新課。

二、自學預習,感知本課學習任務。

三、理清文章的脈絡。

1、課文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2、這場雪有什么特點?

四、深入學習課文,體會作者如何抓特點表達思想感情。

1、看錄相找出與課文相對應的部分,讀自己最喜歡的段落并說出原因。

2、生讀自己最感興趣的部分,有感情的朗讀。

3、相互交流自己最喜歡的部分,談出自己的感受,做好匯報準備。

4、學生匯報。

5、學生講述自己所見過的最大的雪,談談當時的感受。

6、分析雪的作用及本課中作者的聯(lián)想。

五、激發(fā)情感,結束全文。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3.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

4.領悟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lián)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學重點:

1.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進行語言積累和表達方法的領悟。

2.體會作者借描寫雪景所表達的預見到來年小麥豐收時的喜悅心情。

教學難點:

1.理解重點句。

(1)俗語說,瑞雪兆豐年。這并不是迷信,有著充分的科學根據(jù)。

(2)有經(jīng)驗的老農(nóng)把雪比作是麥子的棉被,冬天棉被蓋得越厚,春天麥子就長得越好。所以又有這樣一句諺語: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3)落光了葉子的柳樹上,掛滿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銀條兒;冬夏常青的松樹和柏樹堆滿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陣風吹來,樹枝輕輕地搖晃,銀條和雪球兒簌簌地落下來,玉屑似的雪末兒隨風飄揚,映著清晨的陽光,顯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2.作者是怎樣在描述瑞雪的過程中透露自己內(nèi)心的喜悅的。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10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驟然、玉屑、俗話、諺語、饅頭、毛茸茸、沉甸甸、擲雪球、瑞雪兆豐年。

2.按照要求預習課文。

3.初讀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大家都見過雪嗎?下雪是冬天特有的自然景象。說說自己的經(jīng)歷。

2.播放下雪視頻和雪景視頻,談談感受。

3.談話:一場大雪后,往往給人們帶來欣喜和快樂。我們今天學習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描寫入冬的,是怎樣表達自己的心情的。

4.介紹作者和時代背景。

二、預習課文。

1.學習生字新詞。

2.認真讀課文,想一想: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描寫這的,寫出了這場雪的哪些特點。

3.你覺得哪些地方寫得特別好,多讀讀,可以在旁邊寫一點自己的感受。

4.質疑。

三、檢查預習完成情況。

1.交流預習后的初步感受。

四、初讀課文,理清課文脈絡。

小結:因為是,所以作者抓天氣驟然變冷這個特點來寫;又寫雪前、雪中、雪后的情景,并對進行了聯(lián)想議論。

2.讀通課文,理清脈絡。按下雪前雪中雪后聯(lián)想給課文分段。

第一段(1、2)下雪前的天氣變化。

第二段(3)下雪時的景色。

第三段(4、5)雪后的景象。

第四段(6、7)作者的聯(lián)想。

五、布置作業(yè)。

1.抄寫生字新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思考課后練習2。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雪后的美麗景象,體會大雪給人們帶來的喜悅心情。

2.領悟作者抓住特點描寫下雪景象和通過寫景及聯(lián)想表達思想感情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檢查生字新詞掌握情況。

2.分段朗讀課文。

二、教師點撥、突破難點,學習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大家思考:這一段的兩個小節(jié),各寫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

2.分小組議論。(雪大、雪景美、人歡樂)。

(1)雪后的景色是怎樣的?作者是怎樣描寫的?

(2)出示課文插圖,結合課文內(nèi)容想像后的壯麗景象,學生可邊看圖邊說。

4.朗讀課文,讀出喜愛之情。

過渡:其它幾段又寫的是什么呢?學習其余幾個段落。

三、學習第一段。

1.朗讀第一段,找出表示時間和天氣變化的語句,并在書中勾畫出來。

2.全班交流。

3.朗讀第一段。

四、學習第二段。

1.指名朗讀課文,思考:下雪時作者怎樣按先后順序記敘了下雪的過程?先找出表示先后的詞,再找出相應的下雪情景。

2.用對讀的形式進行交流。

3.小結:這一段雪中的景象作者寫得很細致,不僅寫了樣子鵝毛般的雪花,顏色地上白了;而且寫了聲音籟籟地不斷往下落,偶爾壓斷枯枝,咯吱一聲響。所以這段寫得有序、有色、有形、有聲。

五、學習第四段。

1.齊讀這一段,畫出本段的中心句。

2.你怎樣理解瑞雪兆豐年的?它的科學根據(jù)是什么?

3.作者由聯(lián)想到瑞雪兆豐年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六、總結。

1.朗讀全文。

2.你認為這篇課文哪部分寫得好?好在哪里?

3.把自己喜歡的部分背下來。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語句。

2.抄寫你覺得寫得好的語句。

3.收集有關資料,結合課文內(nèi)容,試寫一篇說明雪的作用的短文。

附:板書設計。

教案點評:

教學本課的重點是:通過語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麗及作者的聯(lián)想,體會作者喜悅的心情。教學過程中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抓住課文中的重點詞語,體會作者的喜悅之情。引導學生重點學習課文第三段在描寫放晴后的雪景時,情景交融,字字句句流露出喜悅之情。在課堂上師生的互動中培養(yǎng)學生邊讀書,邊思考,把閱讀和思考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抓住主要內(nèi)容認真閱讀,加深對中心思想的理解。教學設計還注意了媒體的使用,注重學生的感受。

探究活動。

學會求異思維。

要想把自己培養(yǎng)成為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素質的人,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求異思維,是與求同思維相對而言。求同思維是尋求唯一的一種答案,而求異思維是在多種假設和構想中尋求答案。像杯子有什么作用?芳芳說:杯子可以用來裝水喝。圓圓說:杯子可以裝上熱水當作簡易熨斗用,杯子也是工藝品。顯然,芳芳的回答只局限于杯子是盛液體的工具,屬于求同思維。而圓圓卻指出了杯子的幾種特殊用途,屬于求異思維的范圍。

下一看,有胃病的人為什么總到眼科醫(yī)院去呢?似乎沒有道理。但是,如果用求異思維方式尋求這個答案,卻并不難。

你能用求異思維回答這個問題嗎?

答案:

休漠的朋友去眼科醫(yī)院上班。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七

教學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2個偏旁“八、鳥”,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學習朗讀問話的句子。

2、訓練學生說話能力。

3、通過多媒體課件增強學生形象思維,了解一些動物尾巴的特點,激發(fā)學生喜愛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認識一圖上的動物和文中的12個生字,學習句子詞語。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猜謎語(為課文的學習打下基礎)。

一、激趣導入,學習生字。

(一)森林里,小動物們要進行一次特殊的比賽,它們想請我們一(3)班的小朋友當評委,你們愿意嗎?(播放運動員進行曲,課件出示圖片和帶拼音的動物名字。)。

和你最喜歡的幾個動物朋友打聲招呼吧!

1、找找你喜歡的動物拼一拼它們的名字。(。

2、火車認讀詞語,注意正音。

3、去掉圖片和拼音認讀詞語。

4、出示要求會認讀的生字。(猴、松、鼠、公、鴨,其中新認的偏旁“八、鳥”用紅筆寫)。

(二)小動物們到我們班里來要開展的是什么活動呢?(小黑板出示帶拼音課題)。

過渡:請小評委們仔細看看,這些小動物的尾巴都是怎么樣的?(學生暢所欲言,訓練說話能力。在說中學習生字“短、把、最、扁”)。

學文識字。

(一)初讀課文,讀準字音,初步感知課文內(nèi)容。(學生自由讀,同桌對讀,互相正音。)。

過渡:小動物們分成兩組比尾巴,你知道是哪兩組嗎?

你想?yún)⒓幽囊唤M的活動呢?(以多數(shù)學生的意見為主)。

(二)細讀課文,學習字詞句。(可以先學一、二小節(jié),也可以先學三、四小節(jié))。

1、學習一、二小節(jié)。

(1)說說猴子、兔子、松鼠它們分別提出怎么比尾巴?引出問句。

(2)試讀問句,教師點撥。(第一句重點指導)。

(3)看圖試回答每個問題。(你是評委你來說說誰的尾巴。。。。?)。

(4)采用賽度讀形式朗讀課文。

(同桌對讀;分組賽讀;男女生對讀;自愿請朋友對讀,互相正音)。

3、師生對讀。

4、學習課文第三、四節(jié)。

(1)說說“公雞、鴨子、孔雀”它們會提出怎樣比尾巴?

(2)采用賽讀形式朗讀課文。(分組賽讀;男女生對讀;自愿請朋友對讀,互相正音)。

(3)分組對讀三、四節(jié)。

過渡:小動物們比完賽,都去休息了,我們打開課本來讀讀課文吧!

整體感知課文。

過渡:小動物們休息回來了,咱們?nèi)タ纯窗桑?/p>

游戲:貼尾巴、名字(出示六種沒有尾巴的動物)。

小動物們真貪玩,把尾巴丟了,這可怎么辦啊?咱們幫它們找找吧!

生字復習(含拓展)。

比一比尾巴長短扁扁的一把傘最好老公公。

拓展延伸:(課件出示牛、媽、魚三種尾巴)。

看比賽的時候,老師撿到了三條尾巴,是誰那么粗心把尾巴丟了呢?你來動動腦筋把它送回去好嗎?(學生根據(jù)課外得到的知識,自由發(fā)言。)。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八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初讀課文,理清文章脈絡,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重難點:

1.學習本課生字,能正確書寫。

2.通過初讀,了解課文主要內(nèi)容。

教學準備:

掛圖;生字卡片;錄音磁帶;有關拉薩的音像資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1、播放有關拉薩的音像資料。

2、拉薩是我國西部一座有名的目光城。今天,就讓我們跟隨作者一起走進西部,走進拉薩,去欣賞那里別具風情的迷人風光,去仰望那與別處不同的天空。

板書課題:7、拉薩的天空。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文,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標出自然段的序號。

2、認讀生字新詞,了解詞意。

(1)去掉拼音,讀準生字。

(2)給生字找朋友。

(3)讀準新詞,并再回到文中,讀懂新詞。

(4)小組交流對詞語的理解。

3、先練讀課文,再把你喜歡的自然段讀給大家聽。

4、初步感知課文。

讀了課文,你想說什么?

學生自由表達,教師相機引導。

三、教學生字字形,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

指名讀。

2、識記生字字形。

3、指導書寫。

忍:上面是“刃”,寫好“丶”的樣子,擺好“丶”的位置。

線:右半部的“戔”中的斜釣要有頂天立地之感,要寫得舒展。

晶:是品字形結構的字,借此可幫助學生復習入種字的結構。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九

1.了解狼貪婪、兇殘和狡詐的本性,懂得對待像狼一樣的惡勢力要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才能取得勝利。

2.朗誦文言課文。

3.積累文言詞匯。

4.理解古今異義、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等古漢語現(xiàn)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學重點:目標35。

教學難點:目標4。

預習指導:1.熟讀課文,盡量背誦。

2.看注釋,試翻譯課文。

教學過程。

一、三分鐘演講,創(chuàng)設情境。

要求學生講一則狼的故事。

教師講解,狼可怕嗎,表面上看,狼兇惡、狡詐,貪婪,但狼卻沒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氣和力量,人只要動腦筋就一定會戰(zhàn)勝像狼一樣的惡人,下面就看《狼》這篇課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簡介。

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清朝山東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

據(jù)說,蒲松齡在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時,文思枯竭,難以下筆。他知道自己缺乏寫作素材,便變賣家產(chǎn),在路口擺下席子,煮綠豆湯、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講一則故事。之后,他把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寫成小說。

三、朗讀課文。

1.檢查學生預習朗讀情況:

抽查三個朗讀,后學生評價。

2.教師作較高水平的示范朗讀。

3.學生們自由高聲誦讀一次。

4.抽查三個朗讀,與剛才對比。

四、疏通字詞句篇的意思。

1.教師投影下列問題學生合作解決:

一詞多義:

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攻擊恐前后受其敵敵方蓋以誘敵。

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敵向前狼不敢前。

2.講解詞性活用。

洞:名詞用為動詞,打洞。一狼洞其中。

隧:名詞用作狀語,從隧道。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其一犬坐于前。

3.講解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止有剩骨。

4.學生自己試疏通課文,有不明白的提出來,由明白的學生或老師解決。

5.抽查四人分段譯課文。學生評價后教師糾正。

五、大意理解:

請學生談談初學課文對狼的本性的認識和屠戶的.勝利說明了什么問題。

六、練習背誦。

分段,抓住屠戶與狼斗爭的過程由事情發(fā)展的先后結合關鍵詞的方法練習背誦,自己先背,教師再組織男女生分別背最后齊背。

七、教師小結。

八、作業(yè)。

a1.課后練習二。b.默寫課文。

[說課精要]本節(jié)的內(nèi)容主要是疏通文意,進一步的理解留到下一課時.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十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狼、弄、臟、驚、溫、倒、經(jīng)”,能在田字格中正確美觀書寫。用站內(nèi)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資料!本站(本站)地址:

2、整體感知課文,學習課文1-5自然段,理解狼想吃小羊,故意找借口,體會狼的兇殘,小羊的善良可憐。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1-5自然段。

用站內(nèi)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資料!本站(本站)地址:

教學過程:

一、視聽導入,突現(xiàn)難點揭題。

2、在考考你們的小眼睛,看一看,認一認,這是一只什么動物?(揭示“狼”的圖片)。

(1)狼是獸類,想想應是什么偏旁?

(2)板書:狼(認讀生字:反犬旁,良字邊,狼)。

(1)狼很兇殘,兇殘到什么程度呢?

(2)對,狼要吃小動物還要吃人呢!羊很溫和。

4、當羊和狼相遇時,小羊的命運會怎樣呢?(板書:和)今天我們學習新課《狼和小羊》,讓我們一起去探個究竟。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情節(jié)。

1、小朋友們,聽老師先來給你們講講這個故事,練練小耳朵、小眼睛、小腦袋。

多媒體顯示課文插圖,圖文結合,師繪聲繪色講故事。

2、小朋友聽得津津有味,自己讀就更有意思了。請小朋友打開書本到64頁,聽清讀書要求:

a、讀課后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b、把生字放入課文中,讀通句子,讀完標小節(jié)。

c、連起來一邊看圖一邊讀,想想講了狼和小羊的什么故事?

d、交流:

講了狼和小羊的什么故事?你從書上找到答案了嗎?(生找句子讀)。

過渡:原來是狼找碴兒想吃小羊的故事,一定非常精彩,我們快仔細去讀一讀吧。

三、識讀同步,抓住重點板書。

(一)學習1—3自然段。

1、讀一讀2—3自然段。

“吃”,突出表現(xiàn)了狼兇殘的本性。(在課題“和”下面板書“吃”)。

3、狼想吃小羊,它找了什么樣的借口呢?自讀第2節(jié),注意標點符號。

出示句子:你把我喝的水弄臟了!你安的什么心?

誰來讀一讀?聽一聽,是不是圖上這只兇惡的狼。

讀了之后,我們知道狼指責小羊什么?指名說。

板書:弄臟水認讀詞語,板貼。

4、小羊的反應怎樣?出示:吃了一驚(讀詞)我們來聽聽小羊是怎么來回答狼的指責的。

出示句子:我怎么會把您喝的水弄臟呢?指名讀。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就是說:我不會把您喝的水弄臟的。

5、為什么說小羊不會把水弄臟呢?

(1)你們看,它們是在哪相遇的?讀第一自然段。

師板畫小溪,看看小溪水是怎么流的?(從高處流到低處)。

(2)那狼和小羊分別站在哪里呢?誰來貼位置。

課本上沒有出現(xiàn)水的高處,水的低處,你從哪個詞知道的呢?出示:上游下游。

(3)連起來說為什么小羊不會把水弄臟?

交流:因為小羊在下游,狼在上游,水是不會倒流的呀!

出示:不會倒流讀詞,板貼。

6、看來,狼指責小羊弄臟水是毫無根據(jù)的,狼的這一借口就叫做什么?

出示:找碴兒讀詞,板貼。

7、面對狼惡狠狠地故意找碴,小羊的態(tài)度怎樣?哪些地方看出來?出示:溫和,親愛,您。

誰來做做這只小羊,和狼講講道理?指名讀第3節(jié)。

8、指導讀1-3自然段。

9、結合板書,小結重點內(nèi)容并說一說:

狼第一次找什么碴兒?為什么說是故意找碴兒?它找碴兒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狼說小羊弄臟水,可小羊在下游,狼在上游,水是不會倒流的.,所以說這是狼在故意找碴兒,它找碴兒的目的是想吃小羊。

10、過渡:狼的第一次找碴沒有成功,那么它第二次是怎么找碴的呢?

(二)學習4—5自然段。

1、自讀4—5自然段。

這回指責小羊什么?用站內(nèi)搜索引擎搜索課文題目關鍵的字可以查找本科更多資料!本站(本站)地址:

出示:經(jīng)常罵讀詞,板貼。

3、可憐的小羊喊道:啊,這是不可能的。

為什么說這是不可能的?

交流:因為去年小羊還沒出生。

出示:還沒出生讀詞,板貼。

4、你們看,狼完全不顧事實,毫無根據(jù)地找借口,這就叫——找碴兒。

5、指導朗讀4—5節(jié),分角色讀。

6、結合板書,小結重點內(nèi)容并說一說:

狼第二次是怎么找碴兒的?為什么說是故意找碴?它找碴的目的是什么?

交流:狼講小羊去年經(jīng)常在背地里罵它,可是去年小羊還沒出生呢,所以說這是狼故意找碴兒,它找碴的目的是很想吃小羊。

7、狼想吃小羊,兩次找碴兒不成,那它第三次是怎么找碴兒的?小羊的命運到底怎么樣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揭曉。

四、小結課文,練習說話。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熟讀1-5自然段。

2、在熟讀基礎上要求學生根據(jù)板書,有順序地說說狼的兩次找碴,為什么說它是故意找碴兒,它故意找碴的目的是什么。

3、獨自練說,同桌對口練說,指名說。

五、鞏固復習,指導寫字。

出示字卡:臟倒驚經(jīng)溫弄狼。

1234567。

1、今天講了什么故事?

狼是獸類,什么旁?指導反犬旁第三筆是撇(重點指導)。

2、狼第一次找什么碴兒?按學生說的字號貼字卡。

弄:“王”下一橫長。

臟:月字旁,莊字邊。

3、為什么說第一次狼是故意找碴兒的?

倒:單人旁,到字邊。

4、狼很兇,小羊怎么樣?

溫:三點水,“日”要扁,“皿”兩邊往里收。

5、“驚、經(jīng)”,讀一讀,發(fā)現(xiàn)什么了?讀音相同怎么記?

驚:心里害怕,所以有豎心旁。

經(jīng):絞絲旁,右邊上面是橫撇,點(重點指導)。

6、講解時同時范寫。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十一

課題語文園地一。

教學目的、運用方法認字、寫字。

2、積累詞匯、詩歌。

3、口語交際。

4、展示作品。

5、通過認、讀、說、寫,做識字、積詞、交際,完成作業(yè)。

教材分析重點運用方法認字、寫字。

難點進行口語交際。

教具生字卡片、學生收集的字詞資料等。批注。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我的發(fā)現(xiàn)。

這一項安排了兩組漢字,每組的前一個字都是學過的熟字,后一個字都是要學習的生字,而后一個字都是前一個字表示讀音的部分。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辨一辨,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利用形聲字聲旁識字的方法。在“我會讀”中應采用多種形式進行鞏固,記住生字。在“我會寫”中引導學生寫出帶有“木、月、艸、宀”偏旁的字,從中加以鞏固和運用識字方法。

過程:

我會認。

1、學生看拼音讀字、讀詞,在詞語中認讀生字。

2、辯字形,讓學生自己去找出每組中兩個字的異同。

3、組詞語,區(qū)別每組兩個字的意思。

4、書中的學習小伙伴是用什么方法學會生字的呢?你能幫她告訴大家嗎?(形聲字聲旁識字的方法或熟字減一減的方法。)。

5、出示“我會認”中生字,讀準字音。重點指導:翹舌音“支”,后鼻韻“龍”。

6、擴詞練習。引導學生采取多種方式擴詞。

7、改變語境,在不同語境中鞏固生字。

出示下列詞語,學生認讀。

交朋友交通支招一支筆九龍坡龍頭巨龍龍舟。

要求請求凡人凡是平凡利用利益有利。

我會寫:

1、出示四組字引導學生認讀。

2、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組字的相同點。回憶一下部首木字旁、月字旁、草字頭代表的意思。

3、書中的學習小伙伴還能寫出幾個這樣的字,你也能嗎?

木字旁:樹、林、枝、楓、樣、楊、梅、柳。

月字旁:明、肚、臉、膽、腿、腳、腦。

草字頭:草、花、藍、苗、蘋、苦、荷。

寶蓋頭:寶、它、安、完、家、定。

第二課時。

過程:

我會讀:

1、學生分小組采用多種方式進行朗讀,后全班進行讀詞訓練。

2、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造句。

3、交流詞語的記憶方法,引導學生自己找出記住詞語的好方法,全班交流,互相促進。

讀讀背背:

1、教師示范讀。

2、輕聲讀兒歌,不認識的字,看看音節(jié)多讀幾遍。

3、引導學生品讀,比一比誰讀得有味道。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背誦兒歌。

2、拓展。

將收集的秋天的兒歌讀給同學聽或自己寫一寫兒歌展示給同學。

(朗讀時需注意:輕聲:莊稼高粱葡萄一聲:黃澄澄紅彤彤)。

第三課時。

口語交際。

這次口語交際是進行秋游的前期準備,主要是討論去哪,要做些什么,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議。目的在于引導學生做事要有一定的計劃性,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激發(fā)學生想說的熱情,能說清自己的計劃和理由,并能用商量的口吻與別人交流。在交際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取長補短的好品質。

交際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搜集的有關景點或秋游路線的資料。

組織過程:

1、創(chuàng)設情境、走進秋天。

2、小組匯報,組內(nèi)討論。

引導學生出示自己課前搜集的有關景點或秋游的路線資料,結合資料向小組的伙伴說說自己的打算,其他人要進行評價。

小組討論誰的計劃好,達成共識,進行補充完善本組的秋游計劃。

3、全班交流,統(tǒng)一計劃。

各組陳述本組的計劃和理由,進行評價,引導學生用商量的語氣進行討論,集中大家的意見,確定秋天計劃。

4、討論具體事宜。

引導學生討論秋天的前期準備工作和秋游的分工。

5、總結評議,提出建議。

教師總結秋天的計劃研究情況,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提出自己的建議。

第四課時。

展示臺。

這次展示臺是在本組教學開始就引導學生平時進行動手、動腦,創(chuàng)作關于秋天的作品,積累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示的內(nèi)容是學生自制的書簽、賀卡、圖畫、詩歌等都是有關秋天的,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成果的平臺,可讓學生盡情享受學習的快樂。教學時教師引導學生開展“我眼中的秋天”活動:布置一個展示角或課上展出并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參與意識和自我表現(xiàn)的意識。

過程:

一、出示一些簡易的手工作品:

1、看、欣賞、評。

2、導語:

這些作品都是用卡紙、樹葉、花、塑料瓶殼做成的,今天我們就來制作自己喜愛的作品。

二、動手做作品:

可以寫、畫、剪、貼等。

三、展示作品,評作品。讓孩子的作品成為本月墻報的主角。

四、作業(yè):運用方法認字、寫字。教學時應引導學生辨一辨,從中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這部分是由“我會讀”和“讀讀背背”組成?!拔視x”是本組教材中所學生字的復現(xiàn),幫助學生加以鞏固?!白x讀背背”是一首表現(xiàn)秋天豐收景象的兒歌,與“我會讀”共同起到促進學生對語言積累的作用。

布置作業(yè)為自己的作品寫幾句話。

板書設計語文園地一。

我的發(fā)現(xiàn)。

郊--交(立交橋)球--求(要求)。

枝--支(一支歌)帆--凡(平凡)。

籠--龍(龍燈)梨--利(順利)熟字去偏旁,成為新字。

我會寫:植橘橙_______脖胳膊_______。

蒼菊著_______字宜察_______。

我會讀:娃娃胳膊光盤名片旅游團山峰巨石楓樹菊花風景區(qū)翠鳥甲魚高粱橘子降落傘。

勤勞觀察認識尤其奇形怪狀。

課后小結通過語文園地的學習,系統(tǒng)地復習了本單元所學的知識。我嘗試著讓孩子自己去發(fā)現(xiàn)識字的規(guī)律,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很快就能找到規(guī)律。為了讓他們學會運用,我讓孩子們,把規(guī)律放到實際生活中所遇到過的字,這么一來,學生的識字興趣不僅被調動起來,而且有利于孩子將來的識字,通過這次的訓練,達到較理想的效果。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十二

語文教案-21望月(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一、二兩段。

2、聯(lián)系課文內(nèi)容,理解文中描寫月光的優(yōu)美語句,通過朗讀,激發(fā)學生積累詩句的興趣。

3、創(chuàng)設研究專題:為什么同一個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樣,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明白“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道理。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欣賞描寫月光的句子。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寫月的詩句。

教學準備:課文插圖、課文錄音、鋼琴曲、月下江景圖。

教學過程:

一、背詩激趣,導入新課。

2、你還知道哪些關于月亮的詩,把你搜集到的朗誦給大家聽聽。

3、明月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慷慨的,但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有著不一樣的感受。今天,我們就隨著現(xiàn)代著名作家趙麗宏和他的小外甥一同去望月。(生齊讀課題)。

二、感知大意,體驗感情。

1、請大家打開課本,聽課文錄音。

2、同學們,聽了課文錄音,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

3、總結:作者圍繞“望月”這個主題,分別寫了自己望月,和小外甥比背關于月亮的古詩,小外甥對月亮的想象這三大部分的內(nèi)容,老師想再提煉一下,給這三部分起小標題:

望月談月想月&nbs。

[4]。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十三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3個生字,兩條綠線間的4個字只識不寫。

3、憑借具體語文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天空的贊美之情。

教學重點:憑借具體語文材料,體會作者對拉薩天空的贊美之情。

教學過程:

一、初讀課文,感知美。

1.揭示課題。

(1)指名讀課題。

(2)你們知道拉薩嗎?你是怎么知道的?

(3)課件出示中國地圖,簡介拉薩:拉薩是西藏自治區(qū)的首府,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市內(nèi)瑪布日山(紅山)上有建筑宏偉的布達拉宮。

2.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是許多人向往的地方,尤其是那兒的天空,更讓人神往。你閉上眼睛,聽老師來讀一讀這篇美文,你也會喜歡上那兒的。(課件放音樂)。

問:聽完了這篇美文,在你的眼前出現(xiàn)了什么?學生交流。

3.自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把不懂的和喜歡的地方做上記號。不懂的問題自己先解決,實在不懂的可進行小組討論,再不行,就留著和老師一起解決。

(3)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或者語句認真地品讀一下。

二、品讀課文,體會美。

1、第一自然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邊讀邊想,你從這個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

(2)課件出示:欣賞拉薩的天空(組圖)。

(4)多藍的天空??!讓我們一起美美地讀一讀吧!

2、第二、三、四自然段。

(1)拉薩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課文是怎樣具體寫的呢?

自由讀第二、三、四自然段,邊讀邊思考,并用筆把那些最能體現(xiàn)拉薩天空特點的語句勾畫出來。

(2)同桌互相交流,朗讀自己所勾畫的語句,看看怎樣朗讀才能把拉薩天空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

(3)第二段。

課件出示圖1: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

a、你能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什么?

(拉薩位于海拔3700米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之上,那兒的天空總是那么近,好像伸手就能摸到藍天。)。

b、指名讀。

課件出示圖2:有貼著山頂?shù)陌自频挠骋r,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了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

a、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b、描述:藍得這么純凈、這么明潔的天空,誰愿意用朗讀讓大家感受這種美。指名讀。

c、過渡:如果天地間只有湛藍一種顏色,那拉薩一定很單調。如今,這藍藍的天空并不孤單,在白云、草地、綠樹、紅花的映襯下,更把我們的視線緊緊地吸引住了,讓我們神往!讓我們一起再來讀讀這句話(齊讀第二自然段)。

(4)第三段:

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

請你想象一下,當時,作者的內(nèi)心在想些什么?

(5)第四段:

課件出示圖片3: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還是盛夏,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有了這藍天,依山而建的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

a、自由輕讀,你知道了什么?(的周圍本來就沒有比它高大的建筑物,有了這藍天的映襯,布達拉宮就顯得更加。如果沒有這湛藍開闊的天空,布達拉宮的氣勢就不會讓人覺得那么雄偉壯麗。)。

b、朗讀指導:一年四季中,不管是隆冬還是盛夏,布達拉宮的上空總是藍晶晶的。在藍晶晶的天空的襯托下,布達拉宮顯得更加雄偉、壯麗!用你的聲音來告訴大家吧!

d、小結:拉薩的天空就是這么湛藍、透亮,藍得讓人神往,以它獨特的美,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讓我們捧起書本,美美地讀讀第二到第四自然段。

(6)第五段:

課件出示圖片3:“在藏語中,拉薩是圣地的意思,那么,這湛藍的天就是圣地的窗簾了?!?/p>

三、誦讀課文,傳達美。

1、創(chuàng)設情境。

同學們,剛才我們在作者的引領下一同走進了西部,走進了拉薩,欣賞了拉薩的天空,感受到了拉薩天空的迷人風采。現(xiàn)在我們來整體感受一下。

2、自主誦讀。

3、指名讀,放輕音樂。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十四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文中有關詩句。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作者在文中表達的思想――為小外甥的聰明好學、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對祖國的未來充滿希望;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1、這篇課文寫的是什么?(板書:“我”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獨自一個在江輪甲板上賞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樣的呢?(板書:賞月)。

3、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圖”。學生看圖后,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講讀課文第二段。

過渡:正當“我”盡情地欣賞著“月夜江上美景”的時候,小外甥也來賞月了。仔細閱讀課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與小外甥在賞月的過程中交談了什么呢?(板書:交談)。

1、默讀,思考。

2、檢查、交流,小結,板書:頌月、論月。

3、講讀5―12自然段。

過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誦頌月古詩的?

(2)分角色對背古詩。討論交流上述問題。(三次,每一組詩的作者教師都是明知故問,第二組都是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第三組都是寫在江上看月亮。)。

(3)小結。

(4)多媒體出示情景,學生背誦。

(5)想一想,讀了“我”和小外甥對背古詩的情景,你們體會到了什么?(對背詩不是隨隨便便的,你背的詩還得跟我背的詩有一定的聯(lián)系呢!小外甥自信、聰明、機靈,“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誦。

6、講讀14―20自然段。

過渡:小外甥不僅向“我”挑戰(zhàn),對背誦月的古詩,而且問“我”“月亮像什么?”

(1)指名朗讀。思考:“我”有沒有直接回答小外甥的問題?為什么?

(2)檢查交流。

(3)自讀,思考: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劃出有關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讀,要求“繪聲繪色”地敘述。

(5)小結。

三、講讀第三段。

1、范讀。

2、交流。

3、指名朗讀。

四、總結深究課文。

2、質疑賞析。你讀了這篇課文后,認為還有什么問題值得研究的?

3、提示總結。

古詩是我國優(yōu)秀民族文化中的瑰寶!多讀、多背、多想,不僅能陶冶人的性情,更能啟迪人的智慧,開發(fā)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一種。二十一世紀的中國期盼更多富有創(chuàng)新力的人才呀!

“我”獨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開了幻想的翅膀?!拔摇睍孟胄┦裁矗浚◤男⊥馍纳砩?,他看到了祖國的未來,是充滿希望的。)。

這篇課文寫的景很美,寫的小外甥很可愛,告訴我們的道理是深遠的。整篇課文的語言是那么優(yōu)美的。

五、作業(yè)。

1、背誦課文。

2、搜集并背誦寫有關山(或水)的古詩,看誰背得多。

附板書:

“我”小外甥。

望月頌月聰明好學。

交談。

簡評:

著名的文學家、語言學家夏沔尊先生在二十年代就提出,要多讀高級文藝作品,尤其是青少年學生。他說,高級文藝作品宛如“貞嫻的淑女”,低級文藝作品就像“媚惑的娼婦”。高級的文藝作品,給讀者留有很大的想象空間,會“智者見智,仁者見仁”。

《望月》是著名的作家趙麗宏的散文。文章中描寫的“月下江景”是非常美麗的,介紹的他的小外甥是十分可愛的。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是深遠的,語言是雋永的。應該說,這篇文章是一篇高級的文藝作品,在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中是一篇比較好的課文。我反對把“短、淺、白”的文章,作為課文。

散文、小說等文學作品,在小學語文課本中,都當作記敘文來教。在教學中,如何引導學在弄清楚記敘文的“六要素”,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同時,激發(fā)他們熱愛文學的興趣,萌生探求文學殿堂的欲望。這是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研究的一個課題。每個語文老師都要有戰(zhàn)略的眼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

蔡小玉老師選擇《望月》,上了一堂研究課。她是有膽量的,上課也是成功的。我揣摩她教學的指導思想,概括為六個字:低起點,巧引導。也就是放低教學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進行引導。能引則引,逐步提高學習的要求。我認為,她確定的指導思想是正確的。在具體的教學中,她采取了三條措施:

1、合理地安排教學過程。教學過程安排是否合理,是取得教學成功的關鍵。她安排教學過程:一是遵循作者的思路。引導學生弄清事情的情節(jié)――“我”在江輪的甲板上望月,與小外甥交談(對背頌月古詩、討論月亮像什么)、“我”一人在甲板上展開了幻想的翅膀。二是遵循學生閱讀的規(guī)律。引導他們先理解內(nèi)容,再理解內(nèi)在的意思。如第二段,先找出文中“我”與小外甥“交談”什么,再思考:可看出小外甥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三是遵循學生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由易到難,先理解一般內(nèi)容,再提出更較高的學習要求。

2、努力地創(chuàng)設課文情境。什么是情境?指作者在文中所描寫的人、景、物和當時當場的氣氛。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入境始覺親”。只有親臨其“境”,才能真正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拔摇痹诩装迳腺p月時的情境,是恬靜的,他的心情是愉悅的。小外甥與“我”“我一句你一句”地對背頌月古詩的情境,是緊張而生動的`。小外甥是自信的,“我”是沉著而自豪的。小外甥敘述“月亮像什么”時的情境,是生動有趣的。“我”的心情由自豪變?yōu)椤芭宸绷??!拔摇币蝗嘶孟氲那榫?,是清幽的,心情是深遠的。她正確地把握了課文中的一個個情境,并運用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分角色朗讀、想象和語言描繪等手段,生動地再現(xiàn)了這幾個情境,有效地幫助學生體會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落葉第一課時教學設計網(wǎng)友來稿篇十五

一、整體感知全文。

1、讀題,明確課題的中心詞是天空,因此,讀文時要帶著拉薩的天空是怎樣的?這一問題來讀。

2、學生完成板書填空:

拉薩的天空留給你的第一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湛藍的、藍色、藍晶晶)。

3、出示:湛藍、藍色的色板。你看見過這樣色彩的天空嗎?

二、品讀課文,各抒己見。

1、現(xiàn)在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反復讀一讀,爭取讀好。讀完后,想想這段的意思。

2、先讀讀下列這些句子,然后來談談你讀后的感受。

(1)那里的'天空總是那么湛藍、透亮,好像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一樣。(理解總是和拉薩是有名的日光城的聯(lián)系,透亮,用清水洗過的藍寶石是怎樣的?)。

(2)在拉薩,人們說話的聲音能碰到藍天,伸出手來能摸到藍天。(這句是一句夸張句,可聯(lián)系詩句手可摘星辰來理解。為什么說聲音可以碰到藍天,手可以摸到藍天?)。

(3)有貼著山頂?shù)陌自朴骋r,湛藍的天空顯得越發(fā)純凈;有拉薩河畔草地的對照,湛藍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潔。(重點理解純凈、明潔的意思)。

(4)拉薩的天空藍得讓人神往,它把你的視線緊緊吸引,讓你久久不忍移開。(請你想想一下,當時,作者的內(nèi)心在想些什么?)。

3、學生交流對拉薩的天空的新感受。

板書:拉薩的天空是__________________(美麗的、令人神往的)。

4、以各種形式朗讀課文。

三、觀景回味,課后延伸。

1、看拉薩(掛圖),觀景回味。(看完后,你想說些什么嗎?)。

2、課后要求搜集有關拉薩的圖片、文字介紹,做一張介紹拉薩得手抄報。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575936.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