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總結是一種對過去經(jīng)驗的總結和概括,而且它還能夠推動我們前進。的寫作需要有獨特的觀點和清晰的結構安排。以下是一些經(jīng)典的案例分析和解決辦法,希望能給大家提供一些啟示。
度鄧稼先事跡篇一
鄧稼先,您不僅是一個忠厚平實,不怕犧牲,身先士卒,有膽有識,勇于負責的科學家,更是一個為了中華民族為了祖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大英雄。
當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立即回國工作,絲毫沒有猶豫,當楊振寧問鄧稼先中國原子武器是否有外國人參加時,他小心謹慎得到上級的指示后,才如實告訴楊振寧。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長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個信號測不到,大家十分焦慮,人們勸他回去,他只說了一句話:“我不能走”,鄧稼先堅持留下,身先士卒,這些無不表現(xiàn)出鄧稼先熱愛祖國,小心謹慎,無私奉獻的精神。
鄧稼先和奧本海默同樣身為中國和美國原子彈設計的領導人,奧本海默是一個拔尖的人物,婦孺皆知,而鄧稼先使中國屹立在東方這片土地上的英雄之一。他為祖國核武器發(fā)展有著巨大的貢獻,卻默默無聞,鮮為人知,鄧稼先是一個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
中國爆炸了第一顆原子彈,1967年6月17日中國爆發(fā)了第一顆氫彈,這些日子是中華民族5000年歷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華民族完全擺脫任人宰割危機的新生日子!1967年后,鄧稼先繼續(xù)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對于國防武器做出了新的貢獻。1985年8月,鄧稼先做了切除直腸癌手術,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術,在這期間他和于敏聯(lián)合署名寫了一份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核武器發(fā)展建議書,1986年5月鄧稼先做了第三次手術。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逝世,這樣一位偉大的科學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中華民族。
科學家雖然早已逝世,但他熱愛祖國,忠厚樸實,不怕犧牲,身先士卒勇于獻身的精神,名留青史,是我們每一個中華兒女學習的榜樣。
這就是讓我敬佩的人——鄧稼先。
度鄧稼先事跡篇二
總結。
歸納精選(1):
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鄧稼先于1947年透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透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這位取得學位剛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下了在美國優(yōu)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回到了一窮二白的祖國。
總結歸納精選(2):
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的愛國思想是從小就養(yǎng)成的,并支撐著他的一生。在愛國無功的狀況下,是父親的一番肺腑之言點亮他心中的燈盞,從此,抱著科技救國的信念,鄧稼先刻苦求學,走出了一條輝煌的成功之路。
鄧稼先優(yōu)秀的精神品質首先表此刻回國的發(fā)奮上,甚至堪稱典范,他是義無反顧、迫不及待,拳拳報國之心溢于言表!回國后,鄧稼先在所有場合表現(xiàn)出的無私、執(zhí)著、吃苦耐勞、獻身精神,以及熱情、謙和、善于團結協(xié)作等,都讓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貴品質和精神風貌。
總結歸納精選(3):千秋萬歲名。
鄧稼先從小就有愛國情懷。13歲時,震驚中外的七七事變爆發(fā)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當時,日本侵略者有個規(guī)定:凡是中國百姓從日本哨兵面前走過,都要向其行鞠躬禮。鄧稼先雖然還不能完全明白這是怎樣回事,但他知道這是一種侮辱,于是,他寧愿繞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禮,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污。
這種對侵略者的痛恨,源自他有一個愛國父親。一天,父親的一位老朋友夾著偽政府的公文包到鄧家來拜訪。沒想到,那位朋友剛一進門,平時一向很和氣的父親突然勃然大怒,很嚴厲地質問他:你來干什么?那里不歡迎你這樣的人。朋友一下子明白了:鄧先生是嫌自己給日本人辦事。朋友羞愧難當,正想辯解什么,父親一聲怒吼:你出去!這件事,給童年的鄧稼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產(chǎn)生了最樸素的愛國意識。那時,日本侵略者每占領一座中國城市,就強迫中國人去參加所謂游行集會,慶賀他們的勝利;如果不去,就會被殺頭。
有一次,侵略者又逼市民和學生開會游行。鄧稼先雖然很氣憤,但又不能不去。當游行剛剛要開始的時候,他就扯碎了發(fā)給他們的小紙旗,還不覺得解氣,又把破碎的旗子扔在地上,猛踩一腳,感到很揚眉吐氣。但這一幕校一個穿便衣的特務看見了。特務找到校長,要校長交出這名學生。
校長知道這事是鄧稼先干的,但出于對學生的愛護,把這件事搪塞過去了。之后,校長找到鄧稼先的父親,告訴他:鄧稼先已放人盯上,遲早會出危險的。萬一被密報上去,就會落到日本人手中。為了他的安全,就應想辦法讓他離開那里。
眼見事情已到了這個地步,父親只得同意把兒子送到外地。臨行前,家里準備了一頓豐盛的晚飯,但誰也吃不下去。父親坐在一把老式木椅上,以從沒有過的眼光看著這個兒子,很久才堅定地說:稼兒,你還年輕,正是學知識的時候。你出去之后,不好學文,像我一樣,學文對國家有多大用處呢?你必須要學科學。我們國家落后、貧窮,受人侵略,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國家的科學技術不如人。只有掌握了科學,才能對國家有用啊。
鄧稼先把父親的話深深印在腦海里。就這樣,16歲的他離開了北京,開始了新的求學歷程。他始終牢記父親的囑托,決心掌握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識,將來好報效祖國。
總結歸納精選(4):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xiàn)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里仔細檢驗。身為醫(y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fā)此刻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后,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雷管,并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后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yún)⒓訒h。醫(yī)生強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癥。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應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中央盡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并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jīng)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
總結歸納精選(5):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愿意參加這項務必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diào)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好處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lián)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此刻嚴格警衛(wèi)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后,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lián)政府終止了原有協(xié)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和人造衛(wèi)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后,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lián)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shù)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忙下以嚴謹?shù)挠嬎阃品嗽薪Y論,從而解決了關聯(lián)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shù)學家華羅庚之后稱,這是集世界數(shù)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jīng)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xiàn)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超多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xiàn)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于方案,最后最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lián)用10年的時刻相比,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
總結歸納精選(6):
60年代,我國的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使全國人民為之振奮,使敵視中國的人震驚,極大地提高了我國的國力和國際地位。為研制兩彈立下不朽功勛的科學家鄧稼先是一位為國舍己的人。
1958年,國家下達了研制原子彈的命令。這是一項絕對保密的工作。年輕的鄧稼先被選為主要研制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職責重大,說:為了完成這項任務,死了也值得。
從此,他開始了秘密的研制工作,人們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頭露面的事都沒有他參加,連他的妻子和親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在做什么。他也只能把對親人的感情埋在心里,過著長期的獨身生活。和他同時代的同學,有許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氣的科學家、活動家,他的名字卻沒多少人知道。
之后,原子彈、氫彈爆炸成功,人們?nèi)匀徊恢类嚰谙染褪莾蓮椀脑獎?。有一次,他的好友、美籍華人科學家楊振寧回國探親,點名要見他。兩個人會面后,楊振寧問他在哪里工作,又問起爆炸原子彈的事。他只能回答是在京外單位工作,絲毫沒講自己正是造原子彈的。
長期艱苦工作損害了鄧稼先的身體。1986年,他患癌癥病逝。一向到報上發(fā)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國人民才知道鄧稼先這個名字。他不圖個人的名和利,舍棄了個人的幸福,幾十年默默無聞地為國家大業(yè)奮斗,卻從不后悔。臨終前,他欣慰地說:我能夠瞑目了。
度鄧稼先事跡篇三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五十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鄧稼先就是為此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皟蓮棥敝械囊粡検窃訌椇蜌鋸椀暮戏Q;另一彈是指導彈?!耙恍恰眲t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chuàng)建的輝煌偉業(yè)。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xiàn)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chuàng)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皟蓮椧恍恰钡膫I(yè),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壯舉。
度鄧稼先事跡篇四
鄧稼先從美國留學結束后,回到祖國,一家人過著幸福的生活,但是有一天,上級領導讓鄧稼先承擔設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重任,鄧稼先毫不猶豫地答應了。經(jīng)過他和戰(zhàn)友們的刻苦鉆研,周密計算,歷經(jīng)兩年之久,中國第一顆原子彈成功地爆破了,鄧稼先的同學楊振寧知道消息后,回國看望鄧稼先,提出一個問題:“中國的第一顆原子彈聽說是由兩個美國人幫助設計的,是真的嗎?”由于工作上的保密要求,鄧稼先默不作聲,后來,周恩來總理知道了這件事,決定讓鄧稼先把事實的真相告訴楊振寧,楊振寧聽到消息后,興奮得流下了熱淚。
我印象最深的是科技越來越發(fā)達了,鄧稼先和他的戰(zhàn)友再次研制成功一枚氫彈,結果發(fā)射后,沒有任何聲響,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當時急需有人深入發(fā)射現(xiàn)場查看動靜,誰去?鄧稼先不顧危險,一馬當先,和一個司機坐著吉普車來到離發(fā)射現(xiàn)場不遠的地方,車停下后,鄧稼先沒有讓司機陪他一起去,而是孤身冒著生命危險來到發(fā)射現(xiàn)場,鄧稼先看快找到了氫彈沒有爆破的原因,但是同時鄧稼先也受到了強烈的核輻射。
他踉踉蹌蹌地返回到吉普車上,回到了營地。結果,兩年之后,他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通過這件事情,我覺得鄧稼先是一位熱愛戰(zhàn)友,高度負責的人,我也覺得我自己應該對自己的朋友像鄧稼先對自己的戰(zhàn)友一樣,我的學習應該像鄧稼先對待研制原子彈一樣高度負責,鄧稼先是我的好榜樣。
度鄧稼先事跡篇五
他出生于安徽省懷寧縣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他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就修完了美國普渡大學四年的博士學位,他還被中國人民授予一個無比光榮的稱號“兩彈元勛”。他就是我國著名的物理學家鄧稼先。
1948年,鄧稼先懷著科學救國的理想,遠渡重洋去美國留學。一轉眼,一年多過去了,鄧稼先取得了別人用四年才能取得的博士學位。有人勸他留在美國,但鄧稼先婉言謝絕了。1950年10月,他懷著報效祖國的赤子之心,放棄了優(yōu)越的工作條件和生活環(huán)境,帶著滿腦子的原子知識和給父親的兩雙中國還不能生產(chǎn)的尼龍襪,回到了他朝思暮想的祖國。
轉眼,已經(jīng)到了1959年6月,剛剛開始研究工作的鄧稼先和他的團隊們,遇到了蘇聯(lián)公開違約,撤走專家的大麻煩。中央決定自己動手,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設計的負責人。在遇到了一個蘇聯(lián)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shù)學時,鄧稼先在數(shù)學家周光召的幫助下,推翻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shù)學家華羅庚后來稱,這是“集世界數(shù)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科學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國籍。鄧稼先放棄優(yōu)厚的待遇,毅然回到貧窮落后的祖國,雖歷經(jīng)千辛萬苦而百折不回,受盡磨難而決不放棄。回國后,“舍棄小家而為大家”成了鄧稼先的真實寫照。世人只仰慕成功者絢麗的鮮花,誰會注意鄧稼先在大漠戈壁的寂寞,鄧稼先成功了,正是源于他那長久默默奉獻,任勞任怨的結果。
1985年,鄧稼先因長期接觸核物質,患上了肝癌。幾天之后,醫(yī)生強迫他住院并通知他換上了癌癥。他無力的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的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卻安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的這么快?!敝醒氡M了一切力量,卻無力挽救他的生命。1986年,這位中國的“兩彈元勛”永遠的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的親人,他的祖國。
他,肩負著民族的期望和等待,獨自行走。只留下一個寂寥而孤獨的背影,見證他的堅強不屈。于是,是他,鄧稼先,這個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如一顆璀璨的新星閃耀在世界人的面前。也是他,在毅然返回祖國后,一肩扛下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重擔,告別了城市的璀璨燈火,隱姓埋名在荒僻的大西北干著最粗最苦的重活,渾然忘記自己曾有過家喻戶曉的輝煌。也是他,帶領堪稱中國最優(yōu)秀的團隊,硬是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創(chuàng)造了“兩彈一星”的奇跡。也正是他,秉承中華傳統(tǒng)的謙虛內(nèi)斂,創(chuàng)造而不占有,成功而不自居,就這樣默默地將一生奉獻給祖國,奉獻給科學。他,是當之無愧的英雄。
在原子彈、氫彈研究中,領導開展了爆轟物理、流體力學,狀態(tài)方程、中子輸運等基礎理論研究,對原子彈的物理過程進行了大量模擬計算和分析,邁出了中國獨立研究核武器的第一步。
領導完成原子彈的理論方案,并參與指導核試驗的爆轟模擬試驗。原子彈試驗成功后,立即組織力量,探索氫彈設計原理,選定技術途徑。他生前共參與了中國進行的32次核試驗,其中親自去羅布泊指揮試驗隊的就達到15次。
鄧稼先是中國核武器事業(yè)重要的開拓者與奠基人,對中國核科學事業(yè)做出了突出貢獻,被稱為“兩彈元勛”。
獎項榮譽。
1982年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198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同年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在1999年被追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在研究原子彈和氫彈成功二十多年后的1985年,鄧稼先獲得了10元人民幣獎金。2019年12月18日,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
鄧稼先和錢學森都是為我國核武器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的愛國科學家。
他們之間的聯(lián)系在于他們?yōu)榱吮U闲轮袊膰野踩瑸榱私ㄔO強大的祖國,為了發(fā)展我國的核事業(yè),殫心竭慮,付出了自己的一切。
他們的區(qū)別在于,首先,他們研究的方向不同,鄧稼先主要是對核武器的研究,特別是原子彈和氫彈的出現(xiàn),離不開鄧稼先的付出和努力,鄧稼先也因此被人民譽為”兩彈一星”之父,獲得了中國人民的無限崇敬。錢學森主要是對火箭和導彈的研究,是中國載人航天的奠基人,更是被人們譽為“中國航天之父”,是中國最杰出的科學家之一。
其次,他們的個人經(jīng)歷不同,鄧稼先出生在安徽的一個書香門第,學生時期就積極參與愛國救亡運動。在美國普渡大學留學獲物理學博士學位,畢業(yè)當年毅然回國。錢學森比鄧稼先年長,也有留美經(jīng)歷,是在國家領導人的努力爭取下?lián)Q取了回國的機會,他的回國之路也充滿驚險和坎坷。
度鄧稼先事跡篇六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了鄧稼先,跟他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愿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
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diào)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很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自己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很快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lián)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xiàn)在嚴格警衛(wèi)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后,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lián)政府終止了原有協(xié)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和人造衛(wèi)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后,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lián)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shù)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shù)挠嬎鉥_了原有結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shù)學家華羅庚后來稱,這是“集世界數(shù)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jīng)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xiàn)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xiàn)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____于方案”,最后終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lián)用10年的時間相比,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擔任了。
核武器研究院。
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
度鄧稼先事跡篇七
核武器是利用能自持進行核裂變或聚變反應釋放的能量,產(chǎn)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規(guī)模殺傷破壞效應的武器的總稱。鄧稼先等科學家研究的原子彈和氫彈就是非常厲害的核武器。
核武器爆炸的五大危害:
光輻射,又稱熱輻射。核武器在爆炸時,可產(chǎn)生幾億攝氏度甚至幾十億攝氏度的高溫,能快速融化一切。光輻射只要涉及到人的皮膚,皮膚就會立即變成焦黃或黑色,并致使人體死亡。
沖擊波,是一種機械波,通過介質震動傳播能量。核爆炸沖擊波與普通炸藥的震動波性質相同。一枚當量為100萬噸tnt的核彈在爆炸時會即刻摧毀5.6公里范圍內(nèi)的全部建筑。沖擊波直接作用于人體可造成各種直接沖擊傷。
早期核輻射,又稱貫穿輻射,是核爆炸最初十幾秒內(nèi)放出來的y輻射和中子流。它是核武器特有的一種殺傷破壞因素。人體在早期受到核輻射影響時,易出現(xiàn)休克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失調(diào),造成器官損傷、內(nèi)臟組織損傷和免疫系統(tǒng)功能退化等癥狀。
瞬間電磁波,核武器在爆炸時,可使空氣發(fā)生電離,產(chǎn)生巨大的電磁場,電壓為幾百千伏。瞬間電磁波可破壞各種武器裝備的電子設備,殺傷人員。
放射性沾染,這是核爆炸所產(chǎn)生的放射性物質對地面、空氣、人員和武器裝備等各種物體的污染,主要釋放粒子的y輻射。這些放射性裂變的小微粒懸浮在空氣中,造成地面、人員和物體表面沾染,可引發(fā)人體引起造血障礙、眼睛白內(nèi)障、白血病及其他惡性腫瘤、生育能力下降或胎兒畸變等癥狀。
既然核武器有這么多的危害,為什么我們國家還要研制它呢?以下是我國政府在爆炸第一顆原子彈時發(fā)表的聲明:中國發(fā)展核武器,并不是由于相信核武器的萬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國發(fā)展核武器,是被迫而為的,是為了防御,為了打破核大國的核壟斷、核訛詐,為了防止核戰(zhàn)爭,消滅核武器。此后,中國政府又多次鄭重宣布: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中國都不會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就如何防止核戰(zhàn)爭問題一再提出了建議。中國的這些主張已逐漸得到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的贊同和支持。
度鄧稼先事跡篇八
1999年9月18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_周年之際,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隆重表彰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23位科技專家,并授予他們“兩彈一星功勛獎章”,鄧稼先就是為此付出了畢生的精力,也為此獻出了生命。
“兩彈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彈、導彈和人造衛(wèi)星?!皟蓮棥敝械囊粡検窃訌椇蜌鋸椀暮戏Q;另一彈是指導彈。“一星”則是人造地球衛(wèi)星。
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chuàng)建的輝煌偉業(yè)。1964年10月16日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我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我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發(fā)射成功。
這是中國人民在攀登現(xiàn)代科學高峰征途中創(chuàng)造的“兩彈一星”的人間奇跡?!皟蓮椧恍恰钡膫I(yè),是新中國建設成就的重要象征,是中華民族的榮耀與驕傲,也是人類文明的一個勇攀科技高峰的空前壯舉。
度鄧稼先事跡篇九
“戰(zhàn)爭”多么可怕的一個詞;“侵略”多么悲傷的一個詞;“任人宰割”更是一個多么悲慘的詞。而我們中華民族以前就遭遇過這種悲慘的事情,讓每一個中國人都忘不了那個時刻,激勵每個中國人的斗志,有許多的人對祖國做出了偉大貢獻,有一位長期以來鮮為人知的科學家:鄧稼先。
我讀了《鄧稼先》這篇傳記,真得讓我思緒萬千。這是楊振寧先生以朋友的身份來介紹鄧稼先,贊賞他。
鄧稼先是一個忠厚老實,真誠坦白,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也就是這個平凡的人物卻對祖國做出了巨大貢獻。為了祖國,獻出自己的一生,為了祖國獻出自己所有的精神;為了祖國把自己的身軀連同所有的一切都獻給了他。多么勇敢,多么偉大。我們驕傲有你這個看似平凡的人物!
我們應該學習鄧稼先的偉大精神——愛國,為祖國獻出自己。就算節(jié)約一滴水,節(jié)約一張紙,節(jié)約一度電,這些也能從中體現(xiàn)出我們愛國的精神。我們還要學習他的品質,忠厚平實,認真,謙虛做一個有高尚品德的人。
度鄧稼先事跡篇十
我是美國加州大學的校長,這次招生時我們招了一個叫做鄧稼先的人,聽說他是一個中國人,我想好好看看他的水平。
今天是學生來到我們大學的第一天,我在茫茫人海中發(fā)現(xiàn)了他,依我看來,他不會非常出眾。
但是,我發(fā)現(xiàn),他很愛學習,每次我去圖書館都能碰到他,沒一次去看他上課,他都在奮筆疾書,每一次深夜,他都在挑燈夜讀,每一次考試,他都自信滿滿。不過我認為,學生中最出色的人一定不是他。
不過,我錯了,他不僅每次考試都成績出眾外,他還拿了很多的獎學金。而且,在最后一次考試時,他還考得非常好,這回我相信了他才華出眾,決定將他留在美國。
“他只用了一年半的時間就考上了博士!這太不可思議了,我們一定要留住他!”我急切的對領導說。
“那就去吧!”領導說。
不久以后,我找到了鄧稼先,我對他說:“鄧稼先先生,請問您是否有意愿留在美國呢?”
“不,我一定要回去報效祖國!”他斬釘截鐵的說。
“我們只是想問問您的夢想是……”
“不用再說了!”他面色嚴肅的說?!拔沂且欢〞厝サ摹?/p>
“我們可以給您美國國籍,綠卡和……”我想用物質來說服他留下。
“我不需要這些東西,謝謝你們。”他還是堅持要走。
我覺得只要滿足了他的夢想,他一定會留下,于是,我說:“你留下就可以獲得博士導師的職業(yè)?!?/p>
他愣了一會兒,明顯在思考是否應該留下,最后,在他那無堅不摧的意念下——他還是離開了。
在他走的時候我為他送行,心里想:這絕對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愛國情懷,真令人敬佩!看著他那堅定不屈的身軀和意志,我甚是失望——這是多么好的人才呀!還是沒能留下。
我邁著失望的步子,走向加州大學,心理依舊是鄧稼先。
數(shù)十年過去了,我已退休,在家里安享晚年,突然在新聞上看到了一條新聞,寫的是:中國原子彈自主研發(fā)成功,主設計人:鄧稼先。我不禁嘴角微微一揚,心理暗暗為他高興。
度鄧稼先事跡篇十一
這是對他的優(yōu)秀品質與精彩一生的最好詮釋,他只是平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只是萬千中國人民中的一名。只因他有滿腔熱血與拳拳的報國之心和他高深的學識,他從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猶如浩瀚的大海上卷起的一朵美麗的浪花,但是他卻留下了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他使我們的中國母親站起來了。
他,就是中國核物理學家——鄧稼先。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猶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心中。
他從小跟隨母親到北平,在哲學教授父親的身邊長大。他年僅26歲就考到了博士學位。他在美國的生活極其安逸,但他一心掛念著祖國,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一心想著為祖國做出貢獻。他開始研究核武器。
他在而立之際接到命令研制中國的“大炮仗”時,向家人隱瞞實情,謊稱自己出去旅行,獨自投身進入戈壁灘。面對戈壁灘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他義無反顧地堅持了下來。他與同事們都把自己的名字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愛埋在祖國最荒涼最偏僻的.地方藏在心靈最深處,發(fā)散到艱難的工作中。
終于,天道酬勤。他成功了,他終于研制并爆炸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他成為了中國第一人。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人民,他是偉大的祖國人民偉大堅強的兒子,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我將永遠銘記這個祖國的功臣,人民的崇拜者,大人們的敬仰者,我們的偶像!
鄧稼先(1924—1986):安徽懷寧人。他是中國第一枚原子彈的主攻手。多年來,他為我國的國防事業(yè)默默地工作著,不計名利,堪稱典范,被譽為“兩彈元勛”。
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后,美國政府給他開出了極好的條件和優(yōu)厚的待遇,希望他能長期在美國工作,但是,鄧稼先并未因高官厚祿而動搖回祖國工作的決心。1950年,鄧稼先胸懷報國之志回到了祖國,受命參加了原子彈的研制工作。
在一次爆炸失敗后,幾個單位都推卸責任。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須有人到那顆原子彈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鄧稼先說:“誰也別去,我進去吧。你們?nèi)チ艘舱也坏?,白受污染。我做的,只有我知道?!?/p>
在西北大沙漠,條件非常艱苦,大家使用算盤進行著極為復雜的原子理論計算,為了演算一個數(shù)據(jù),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個多月,算九次,需要花費一年多時間,研究人員常常是每天工作到天亮。
為了讓同他一起工作的年輕人得到休息,得到工作之余的稍許娛樂,鄧稼先總是抽空與年輕人玩十分鐘的木馬游戲。有一次,王淦昌教授看見他們在玩這種游戲,斥責道:“這是什么玩法,你還做兒戲呀!”鄧稼先笑說:“這叫互相超越!”
素材運用:
一個人要想在這樣一個清濁混雜的社會里干干凈凈地走完自己的一生,很不容易,若還能全身心地奉獻于自己的事業(yè),且能取得偉大的成果,則更難。
中國兩彈元勛鄧稼先就是干干凈凈地走完了自己一生的人,他因此受到人們的尊敬;他又是一個將整個身心奉獻于自己的事業(yè)的人,因此贏得了人們的崇敬;他更是一個成就豐功偉績的人,因此人們由衷地欽佩和敬仰。
鄧稼先當年毅然回國,為中華民族的兩彈一星做出了杰出貢獻。可惜的是由于當年科研條件有限,人身防護條件簡陋,鄧稼先由于受到的核輻射過多,身患癌癥,英年早逝,實為國家民族之大殤!但歷史不會忘記,人民不會忘記,從歷史和國家的角度來說,鄧稼先必將千古流芳,永垂不朽!不管經(jīng)過多少年,所有炎黃子孫都將崇敬他!
有一天,在病房中,他拉著妻子許鹿希的手,向她描述原子彈爆炸的壯麗:奇異的閃光,比雷聲大得多的響聲翻滾過來,一股擋不住的煙柱筆直地升起……沉浸在自己創(chuàng)造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意中,他的聲音雖然微弱,卻是那么堅定:
“我不愛武器,我愛和平,但為了和平,我們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終結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選擇中國,選擇核事業(yè)?!?/p>
今天,在舒伯特迷人的音樂中,他又一次拉著許鹿希的手,默默地吟誦著肖貝爾的歌詞:
你安慰了我生命中的痛苦,
使我心中充滿了溫暖和愛情……。
一代英豪,就這樣走到了生命的終點,全中國人都記住了這一悲痛的時刻:
1986年7月29日,下午1時50分。
度鄧稼先事跡篇十二
中國研制原子彈正值三年困難時期,尖端領域的科研人員雖有較高的糧食定量,卻因缺乏油水,仍經(jīng)常饑腸響如鼓。鄧稼先從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點糧票的支援,卻都用來買餅干之類,在工作緊張時與同事們分享。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他們?nèi)找辜影??!按止馈眳?shù)的時候,要有物理直覺;晝夜不斷地籌劃計算時,要有數(shù)學見地;決定方案時,要有勇進的膽識和穩(wěn)健的判斷??墒抢碚撌欠駵蚀_永遠是一個問題。
鄧稼先帶著一批剛跨出校們的大學生,日夜挑磚拾瓦搞試驗場地建設,硬是在亂墳里碾出一條柏油路來,在松樹林旁蓋起原子彈教學模型廳....。。
在沒有資料,缺乏試驗條件的情況下,鄧稼先挑起了探索原子彈理論的重任。為了當好原子彈設計先行工作的“龍頭”,他帶領大家刻苦學習理論,靠自己的力量搞尖端科學研究。鄧稼先向大家推薦了一攬子的書籍和資料,他認為這些都是探索原子彈理論設計奧秘的向導。
為了解開原子彈的科學之迷,在北京近郊,科學家們決心充分發(fā)揮集體的智慧,研制出我國的“爭氣彈”。那時,由于條件艱苦,同志們使用算盤進行極為復雜的原子理論計算,為了演算一個數(shù)據(jù),一日三班倒。算一次,要一個多月,算9次,要花費一年多時間,常常是工作到天亮。作為理論部負責人,鄧稼先跟班指導年輕人運算。每當過度疲勞,思維中斷時,他都著急地說:“唉,一個太陽不夠用呀!”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jīng)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他冒著酷暑嚴寒,在試驗場度過了整整8年的單身漢生活,有15次在現(xiàn)場領導核試驗,從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xiàn)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按照“鄧于方案”,最后終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lián)用的時間相比,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度鄧稼先事跡篇十三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愿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diào)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lián)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xiàn)在嚴格警衛(wèi)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后,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lián)政府終止了原有協(xié)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和人造衛(wèi)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后,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
在遇到一個蘇聯(lián)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shù)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shù)挠嬎阃品嗽薪Y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shù)學家華羅庚后來稱,這是“集世界數(shù)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度鄧稼先事跡篇十四
君視名利如糞土,許身國威壯山河。
———題記。
這是對他的優(yōu)秀品質與精彩一生的最好詮釋,他只是平民,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只是萬千中國人民中的一名。只因他有滿腔熱血與拳拳的報國之心和他高深的學識,他從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猶如浩瀚的大海上卷起的一朵美麗的浪花,但是他卻留下了比生命更寶貴的東西。他使我們的中國母親站起來了。
他,就是中國核物理學家——鄧稼先。一個平凡而偉大的人,猶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屹立在我的心中。
他從小跟隨母親到北平,在哲學教授父親的身邊長大。他年僅26歲就考到了博士學位。他在美國的生活極其安逸,但他一心掛念著祖國,毅然決然的回到祖國。一心想著為祖國做出貢獻。他開始研究核武器。
他在而立之際接到命令研制中國的“大炮仗”時,向家人隱瞞實情,謊稱自己出去旅行,獨自投身進入戈壁灘。面對戈壁灘如此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他義無反顧地堅持了下來。他與同事們都把自己的名字和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愛埋在祖國最荒涼最偏僻的地方藏在心靈最深處,發(fā)散到艱難的工作中。
終于,天道酬勤。他成功了,他終于研制并爆炸了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和氫彈,他成為了中國第一人。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祖國,奉獻給了人民,他是偉大的祖國人民偉大堅強的兒子,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我將永遠銘記這個祖國的功臣,人民的崇拜者,大人們的敬仰者,我們的偶像!
度鄧稼先事跡篇十五
鄧稼先,1924年出生于安徽懷寧縣一個書香門第之家。翌年,他隨母到北京,在擔任清華、北大哲學教授的父親身邊長大。他5歲入小學,在父親指點下打下了很好的中西文化基礎。1935年,他考入崇德中學,與比他高兩班、且是清華大學院內(nèi)鄰居的楊振寧結為最好的朋友。鄧稼先在校園中深受愛國救亡運動的影響,1937年北平淪陷后秘密參加抗日聚會。在父親安排下,他隨大姐去了大后方昆明,并于1941年考入西南聯(lián)合大學物理系。
1945年抗戰(zhàn)勝利時,鄧稼先從西南聯(lián)大畢業(yè),在昆明參加了共產(chǎn)黨的外圍組織“民青”,投身于爭取民主、反對國民黨獨裁統(tǒng)治的斗爭。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擔任了北京大學物理系助教,并在學生運動中擔任了北大教職工聯(lián)合會主席。抱著學更多的本領以建設新中國之志,他于1947年通過了赴美研究生考試,于翌年秋進入美國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學研究生院。由于他學習成績突出,不足兩年便讀滿學分,并通過博士論文答辯。此時他只有26歲,人稱“娃娃博士”。
1950年8月,鄧稼先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九天后,便謝絕了恩師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決定回國。同年10月,鄧稼先來到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員。此后的八年間,他進行了中國原子核理論的研究。1953年,他與許鹿希結婚,許鹿希是五四運動重要領袖、后來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許德珩的長女。1954年,鄧稼先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
1958年秋,二機部副部長錢三強找到鄧稼先,說“國家要放一個‘大炮仗’”,征詢他是否愿意參加這項必須嚴格保密的工作。鄧稼先義無反顧地同意,回家對妻子只說自己“要調(diào)動工作”,不能再照顧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難。從小受愛國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從事對國家有重大意義的工作,表示堅決支持。從此,鄧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對外聯(lián)絡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現(xiàn)在嚴格警衛(wèi)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鄧稼先就任二機部第九研究所理論部主任后,先挑選了一批大學生,準備有關俄文資料和原子彈模型。1959年6月,蘇聯(lián)政府終止了原有協(xié)議,中共中央下決心自己動手,搞出原子彈、氫彈和人造衛(wèi)星。鄧稼先擔任了原子彈的理論設計負責人后,一面部署同事們分頭研究計算,自己也帶頭攻關。在遇到一個蘇聯(lián)專家留下的核爆大氣壓的數(shù)字時,鄧稼先在周光召的幫助下以嚴謹?shù)挠嬎阃品嗽薪Y論,從而解決了關系中國原子彈試驗成敗的關鍵性難題。數(shù)學家華羅庚后來稱,這是“集世界數(shù)學難題之大成”的成果。
鄧稼先不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費盡心血,還經(jīng)常到飛沙走石的戈壁試驗場。1964年10月,中國成功爆炸的第一顆原子彈,就是由他最后簽字確定了設計方案。他還率領研究人員在試驗后迅速進入爆炸現(xiàn)場采樣,以證實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對氫彈的研究,最后終于制成了氫彈,并于原子彈爆炸后的兩年零八個月試驗成功。這同法國用8年、美國用7年、蘇聯(lián)用4年的時間相比,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鄧稼先擔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長,1979年又任院長。1984年,他在大漠深處指揮中國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試驗成功。翌年,他的癌擴散已無法挽救,他在國慶節(jié)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門。1986年7月16日,國務院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同年7月29日,鄧稼先去世。他臨終前留下的話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嚀:“不要讓人家把我們落得太遠……”
鄧稼先雖長期擔任核試驗的領導工作,卻本著對工作極端負責任的精神,在最關鍵、最危險的時候出現(xiàn)在第一線。例如,核武器插炸藥、鈾球加工等生死系于一發(fā)的危險時刻,他都站在操作人員身邊,既加強了管理,又給作業(yè)者以極大的鼓勵。
一次,航投試驗時出現(xiàn)降落傘事故,原子彈墜地被摔裂。鄧稼先深知危險,卻一個人搶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彈碎片拿到手里仔細檢驗。身為醫(yī)學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彈,在鄧稼先回北京時強拉他去檢查。結果發(fā)現(xiàn)在他的小便中帶有放射性物質,肝臟被損,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隨后,鄧稼先仍堅持回核試驗基地。在步履艱難之時,他堅持要自己去裝炸藥,并首次以院長的權威向周圍的人下命令:“你們還年輕,你們不能去!”1985年,鄧稼先最后離開羅布泊回到北京,仍想?yún)⒓訒h。醫(yī)生強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癥。他無力地倒在病床上,面對自己妻子以及國防部長張愛萍的安慰,平靜地說:“我知道這一天會來的,但沒想到它來得這樣快?!敝醒氡M了一切力量,卻無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鄧稼先去世前不久,組織上為他個人配備了一輛專車。他只是在家人攙扶下,坐進去并轉了一小圈,表示已經(jīng)享受了國家所給的待遇。在他去世13年后,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又向鄧稼先追授了金質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度鄧稼先事跡篇十六
鄧稼先病了,要動手術,75歲的張愛萍8點趕到醫(yī)院,自手術開始,他就在手術室外等候,一直等到手術結束。
張愛萍說:你們科學家都是國家的財富,保證你們的.健康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的心愿。
1985年8月初的一天,九院院長鄧稼先從綿陽專程趕到北京,向張愛萍及有關領導匯報九院重建情況。
張愛萍一見到鄧稼先就有些吃驚:“你怎么瘦了?氣色也不太好?!?/p>
張愛萍依然認真地問:“你最近身體怎樣?有什么不舒服嗎?”
鄧稼先說:“其他沒有什么,只是患痔瘡,總流血,怪討厭的。”
“做過檢查和治療了嗎?”
“只是做了一般的治療,沒做什么檢查?!?/p>
“那就到301(醫(yī)院)去好好檢查一下。我來給你聯(lián)系?!睆垚燮颊f著,就打電話給301醫(yī)院院長,說明了鄧稼先的病情,特別叮囑給全面檢查一下。對方問什么時間,張愛萍說:“現(xiàn)在,現(xiàn)在就去!”
“不,不!”鄧稼先連忙推辭,“我還沒匯報工作哪!”
張愛萍問:“有什么急待解決的問題嗎?”
鄧稼先說:“沒有。”
張愛萍說:“沒有現(xiàn)在就去。我陪你去?!?/p>
“不能不能不能!”鄧稼先幾乎驚慌失措了。他知道身為軍委副秘書長、國防部長的張愛萍,每天都有許多重要的事情等著他去做。而且他本人惜時如金,又已是古稀之年的老將軍,怎么可以讓他陪著自己去查病呢!于是就再三謝絕。
張愛萍已拿起了手杖:“走吧,坐我的車去。路上可以談談你們的情況?!?/p>
度鄧稼先事跡篇十七
今年寒假,我有幸通過熒屏認識了一位科學偉人——鄧稼先。
二戰(zhàn)結束后,中國處于十分落后的時期。鄧稼先在隱名埋姓的情況下,被派往他地進行極為危險的工作——研制原子彈。原子彈的材料有一種放射性的物質——鈾。人體如果被輻射,將患上幾乎無法治愈的疾病。鄧稼先經(jīng)過了深思熟慮,告別了家人,踏上了旅程。
在研制原子彈的過程中,鄧稼先付出了很多的精力。他和同事經(jīng)過8次計算,驗證了外國科學家留下的數(shù)據(jù)。但是,在制造中,一個車間發(fā)生爆炸,很多心血都白費了。但是鄧稼先毫不氣餒,在一切重建完畢后,又開始了自己的工作。他這種刻苦鉆研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經(jīng)歷了許多個日夜,第一顆原子彈終于造好了。大家都穿上了軍裝,興高采烈地來到了西北核試驗場。不久,喇叭聲中響起了:“10,9,8……2,1,起爆!”只聽到“轟——”的一聲,一朵黑紅相間的蘑菇云騰空而起,爆炸成功了!看到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我也很高興!
在后來的一次和試驗中,一顆原子彈引爆成功,但是大家都沒有聽到聲音,鄧稼先覺得奇怪,就自告奮勇地說:“我去看看!”其他同事要求同去,他擔心危險,拒絕他人同去。他穿著厚重的防輻射服,查看事故,結果不幸受到了輻射。
后來鄧稼先的身體每況愈下,最終他離開了工作崗位,臨終前還不忘撰寫文章。他的這種不畏困難,遇到危險從不退縮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雖然他已經(jīng)去世多年,但他作為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發(fā)明者,他將永遠被世人銘記!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553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