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字母教學論文(通用21篇)

格式:DOC 上傳日期:2023-11-27 06:07:22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通用21篇)
時間:2023-11-27 06:07:22     小編:琉璃

總結是對過去經驗的提煉,對行動的指導。思考總結的意義和作用,為后續(xù)工作做好規(guī)劃和準備。希望大家可以從總結范文中獲得一些啟發(fā)和提升,提升自身的寫作水平。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一

摘要:文章簡要回顧了國內大學英語分級教學的相關研究和現有的分級教學模式,認為目前國內的分級教學仍有以下亟待解決的問題:(1)關于分級教學的定義仍有待統(tǒng)一和明確;(2)研究視角有待進一步拓展;(3)分級教學模式有待進一步優(yōu)化。

一、分級教學的理論依據及主要原則。

1、分級教學與i+1理論和情感過濾因素。

美國著名的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的語言輸入假說是當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最重要的理論之一,其中的i+1理論為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持。i+1理論指出,i(input)是指與語言習得者語言水平相當的語言輸入,即這種輸入為語言習得者已有的語言知識。i+1是指高出語言習得者語言水平一個級別的語言輸入,這是最易接受的語言輸入。如果語言輸入遠遠高出語言習得者的語言水平,即i+2,或者是接近甚至低于語言習得者現有水平,即i+0,i-1,學生會感覺太難或者太容易,這都不符合語言習得的最佳條件,只有略高于語言學習者現有語言水平的輸入才是“可理解性輸入”。i+1被視作教師所應提供給語言學習者的最佳語言輸入。krashen同時還提出“情感過濾”在語言輸入中的重要作用,“盡管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對于第二語言習得很有必要,學習者同樣需要在情感上吸收已經理解的語言輸入”。情感因素主要是指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動機(motivation)、自信心(self-confidence)和焦慮感(anxiety),學習者只有在最佳情感條件下,即具備強烈的學習動機、對學習充滿信心、無任何焦慮感的情況下,才會產生真正的習得。分級教學按照學生不同的語言水平進行分層分班教學,i+1理論正好為分級教學提供了理論支持。按傳統(tǒng)的自然班組織教學,因為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教師無法在同一課堂上將自己所提供的語言材料控制在“i+1”的水平上,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只有按照學生實際語言水平組織的分級教學,才能夠最大限度地保證語言輸入是“可理解性輸入”,并且最大限度地避免學習者的情感障礙,從而使大學英語教學取得更高的效率。

2、“因材施教”的原則。

“因材施教”是指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充分考慮學生之間的個別差異,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因材施教是我國教育史上歷來提倡的原則。兩千多年前的孔子,是我國第一位自覺實踐這一原則的偉大教育家。正因為孔子能“因材施教”,主張根據學生的個性與特長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注重補偏救弊,使弟子揚長避短,學有所得,促進學生的正常發(fā)展,所以培養(yǎng)出了各具千秋的七十二賢人。

宋代朱熹對孔孟的'因材施教思想贊不絕口,他總結孔子的教育經驗說:“圣賢施教,各因其才,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辈淘嗵岢隽恕吧凶匀弧薄ⅰ罢箓€性”的教育主張,主張教學不拘形式,尊重學生興趣,采取學生自動、自主、自學和自助的教學方法,反對“守成法、求劃一”。陶行知先生針對我國20世紀20年代的教育狀況,提出了“教的法子根據學的法子”的方法,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教得多,學得少教得少,學得快教得快,學得慢教得慢。班級授課制是目前學校教育中的基本組織形式,它的最大弊端是“教學步調統(tǒng)一,難以照顧學生的個別差異不利于因材施教”。由于眾所周知的歷史原因和現行的考試制度,使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只是用一成不變的授教方式“孜孜不倦”地把幾十年不變的知識內容傳授給一批又一批變化了的同時又是個性差異很大的學生,教師面對的個別差異懸殊的學生組成的班級,進行的拉平教育和補短教育,難以開展揚長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難以挖掘學生潛能,讓每個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良好的發(fā)展,剝奪了學生個性發(fā)展的空間。因材施教的原則就是針對學習者不同的語言能力、認知風格、動機、態(tài)度和性格等個體差異施行不同的教學要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承認差異、張揚個性,做到既不壓制學習基礎好的學生,又不放棄學習基礎差的學生,使每個學生在最適合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中求得最佳的發(fā)展。

二、分級教學模式所涵蓋的基本內容。

1、分級考試三原則(placementtest)。

科學合理地分級教學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保證。首先要做到對現有的學生進行:(1)合理分級;(2)比例均衡;(3)動態(tài)管理。

新生入學后,遵循“學生自愿、學校遴選”的原則,學校根據高考英語成績和學校組織的分級摸底考試成績,確定分級教學班學生名單,成績優(yōu)秀者進入a級(快班)、成績中等的學生進入b級(普通班)和成績較差的學生進入c級(提高班)三個層次進行組合,分級編班。在學習過程中,英語成績優(yōu)秀者可申請?zhí)壭拮x。分級時還應該把握比例均衡,一般來說,英語a級班(快班)和c級班(提高班)學生應各占全年級學生總數的15%左右,b級班(普通班)占70%。由此形成兩頭小、中間大的教學格局。這種格局有利于實現因材施教,并能最大程度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同時,為了進一步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競爭意識,可對abc班的學生實行“滾動制”的動態(tài)管理,每個學期末根據學生的平時學習狀況、期末考試成績及個人意愿進行級別動態(tài)調整。這種級別調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學習緊迫感和競爭意識,有助于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氣氛。

將大學公共英語學習分為兩個階段,即基礎階段和提高階段?;A階段要求學生在英語語言知識、應用技能、學習策略和跨文化交際等方面達到《大學英語教學要求》中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提高階段是在基礎階段之后,重點學習應用類、文化素質類等英語后續(xù)系列課程,并要求學生在上述各方面達到《教學要求》中規(guī)定的較高要求,部分學生達到其規(guī)定的更高要求。(1)基礎階段分為三個等級,即初級(1級)、中級(2級)、高級(3級),每學期4學分。1級:適用于邊遠貧困地區(qū)學生、高水平運動員、藝術特長生等英語基礎薄弱的學生,學生通過四個學期的學習,爭取基本達到《教學要求》中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2級:適用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學生通過四個學期的學習,要達到《教學要求》中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3級:適用于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強的學生,學生通過三個學期的學習,達到《教學要求》中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部分學生達到較高要求。(2)提高階段:高級(3級)班的學生經過前三個學期的學習達到《教學要求》中規(guī)定的一般要求,第四學期進入高級班學習。

3、分級課程設置。

每個學期學校同時開設四個級別的大學英語課程,課程分為大學英語1級、2級、3級、4級,每個級別使用的教材與《大學英語》第一冊、第二冊、第三冊、第四冊相對應。初級班即(1級)的學生四個學期修完《大學英語》一至三冊,成績優(yōu)秀者參加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考試。中級班(2級)的學生四個學期修完《大學英語》一至四冊,第三學期參加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考試。成績優(yōu)秀者第四學期參加全國英語四級考試。高級班(3級)的學生從《大學英語》第二冊開始,三個學期修完《大學英語》二至四冊的內容,第三學期參加高等學校英語應用能力考試(a)級考試。成績優(yōu)秀者參加全國英語四/六級考試。第四學期學習英語提高班課程。課程有:實用英語寫作、高級口語、商務英語、西方文化、英美概況、英語演講與辯論等。

分級教學的實施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涉及到教學理念、教學目標、課程設置、分級教學原則、教材和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改革。首先是要改變教學觀念,真正把提高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目標,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體。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教學的目標,科學地組織教學,不斷地轉換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角色,采取精講多練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根本上解決在一個外語水平參差不齊的教學班級中“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突出問題。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二

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開展合適的游戲,游戲必須具備針對性,并且在一定規(guī)則下進行,這樣學生才能夠從游戲中玩有所得。為了讓游戲更加具有針對性,教師可以按照以下幾個方法開展小游戲:第一,小學英語主要包含聽說讀寫四個方面,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小學生更愿意接受這幾個方面的游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采用一定方法把這幾個方面轉化成游戲讓學生學習,這樣學生才會更加容易在游戲中學有所得。第二,在游戲過程中教師不應該長期采用單一的游戲,而應該采用豐富多彩的游戲類型,這樣可以保持游戲的神秘感,使學生對英語小游戲始終充滿著激情。第三,在對小學生開展英語游戲時應該制定相關的規(guī)則,這是游戲達到預期效果的前提條件,游戲規(guī)則應該詳細制定并且通俗易懂,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游戲的理解。例如quietly和quickly是小學英語中極易被學生混淆的兩個單詞,這時為了加強學生對這兩個單詞的掌握能力,教師就可以開展“傳話”游戲,教師可以隨意挑選一個單詞復述給座位靠前的學生,然后這名同學以傳話的方式以此往往后傳遞這個單詞,最后看看哪組同學傳得又快又準,并且對表現優(yōu)異的小組進行表揚,這樣對學生記憶單詞、分辨單詞有著極大的好處。

具體教學實例表明,游戲對于小學生英語的學習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學習過程中為了調動學生游戲的積極性,教師就需要融入到學生游戲過程中。首先,教師與學生在游戲時就好比是在拍一場電影,教師是整場電影的導演,而學生則是這場電影的演員,要想拍好電影只靠演員的努力是不夠的,而需要導演與演員同心協(xié)力,因此教師在整個游戲過程中不應該只是游戲的設計者,還應該是這場游戲的參與者,這對調動游戲的氛圍至關重要。其次,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應該與學生打成一片,游戲中只應該存在合作伙伴關系,教師在整個游戲過程中,應該以合作伙伴的角色對學生在游戲中的錯誤進行指導。最后,在游戲結束后,教師還要對學生的表現進行客觀地評價,對在活動中表現優(yōu)異的同學進行表揚,對表現不樂觀的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他們改正缺點。

所謂游戲應該本著趣味為原則,在游戲過程中,不僅要求學生學習到知識,還要求學生能夠體會出游戲帶給他們的快樂,但是一些教師在帶領學生做游戲時卻經常會出現本末倒置的現象,經常會顧此失彼,這樣對學生游戲的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因此教師應該充分了解自己學生的性格特點,針對每名學生的特點綜合考慮,盡量開展適合每名學生心理需求的英語游戲,增強游戲的趣味性,使每名學生都能在游戲中盡情地玩耍,把自己的性格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為了增加學生游戲的趣味性,教師可以在游戲中使用情景游戲教學的方式,例如教師可以把學校以及每名學生的家庭地址使用多媒體地圖功能放映出來,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兩人小組,小組中一人口述學校到自己家庭的走向,而另一人負責從地圖中根據自己聽到的內容找出其家庭住址,這樣不但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而且還能鍛煉他們的聽力能力,大大增加游戲的樂趣??偠灾?,游戲教學是小學生學好英語的一種較為可行的手段,極其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在開展游戲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學生游戲中的積極性,采用情景化模式渲染游戲色彩,增加游戲趣味性。并且在游戲過程中教師還要融入到學生之中,與自己的學生打成一片,為游戲增添更為和諧的氛圍,開展具有針對性的英語游戲,使學生通過游戲促進自己的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游戲中玩有所得。

作者:葉月萍單位: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戴南董北實驗小學。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三

十七世紀時,西方學者就開始研究了音樂與語言的關系。法國教育家盧梭在《論語言的起源》一文中指出,語言和音樂都是情感震蕩的產物,都源于人類情感表達的需要;兩者同源而生,密不可分。同時,音樂不僅可以產生優(yōu)美的旋律,而且可以更好的表達語言中所蘊含的情感和道德內涵。

這說明音樂對于語言的學習起著一種不可代替的重要角色。此外,保加利亞心理分析教育家洛扎諾夫也非常重視音樂的使用,他認為可以將音樂應用到教學中來引起學生的注意,因為只有在放松和注意力集中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學習。在暗示教學法中,洛扎諾夫就巧妙地利用音樂渲染氣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gaston認為音樂在教學法中,不僅可以利用節(jié)奏獨特的潛力帶來活力和秩序,而且通過在音樂表演中獲得的自我滿足增加自信。

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音樂來營造課堂氣氛,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從而更好地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關于英語歌曲與教學的關系,國內也有一定的研究。許多一線教師和學者,主要從歌曲的作用,教學效用及歌曲運用現狀的分析。對于探究歌曲作用的學者有很多,比如,賴軍萍認為,英語歌曲在教學中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學魅力,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復習和鞏固已學過的知識。高利利認為,對于字母,詞句以及語法的教學,歌曲歌謠起著很大的作用。陳金蓮,陳建平他們發(fā)現,歌曲教學在豐富學生文化背景知識以外,還能從整體上改變學生的語音面貌,擴充詞匯庫及學習語法跟句型結構。

對于歌曲運用現狀的分析,范雷英的小學英語教學中英語歌曲運用現狀的幾點質疑和思考,他對現今小學英語歌曲歌謠教學的現狀概括為三點:首先,歌曲教學只停留在說唱層面上,并沒有很好地運用歌曲進行語言學習;其次,教師選取歌曲時也是隨意在網上下載一些,沒有很明確教學的目的何在,只注重課堂活動形式;最后,在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歌曲時,沒有充分發(fā)掘學生潛力及教師的作用。然而,從這些研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主要針對歌曲本身的作用以及教學內容進行探究,對歌曲歌謠進行教學現狀的分析,主要從教師的角度思考,并沒有與學生及歌曲很好的聯(lián)系在一起,對于選用歌曲的原則及應用策略的探究相對較少,尤其是針對小學英語教學中歌曲應用策略的探究甚少,因此,對于歌曲歌謠應用策略的進一步探究是很有必要的。

英語歌曲具有旋律優(yōu)美、節(jié)奏感強、語言生動、易學易唱的特點。而小學生具有好新,好動,好表現,模仿力強等學習英語的優(yōu)勢。這時,英語教師要是把英語歌曲與教學聯(lián)系起來,利用音樂的旋律,把學生的感情帶入到情境中,與歌詞的內容產生共鳴,不僅能使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學習,也能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因此,歌曲歌謠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優(yōu)勢。

1.小學教學中運用歌曲符合兒童心理特點。

一個對學習有強烈的動機和興趣的人,他會全身心投入學習中去,不會因遇到困惑而消極,反而能激發(fā)他的斗志。小學生天真幼稚、求知欲強、注意力不穩(wěn)定、意志力差,只關注他所喜歡的新鮮事物,而趣味性、愉悅性的歌曲符合學生愛動、愛玩、愛表現的心理。因此,教師運用歌曲教學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參與課堂互動,大大活躍了課堂氣氛。

2.小學教學中運用歌曲適應教學的基本要求。

教育部頒布的《小學生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明確規(guī)定,小學英語教學要根據小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以活動課為主要的教學模式,采用聽、做、說、唱、玩、演的教學方式,側重提高小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和初步運用英語進行聽、說、唱、演的能力。歌曲教學在熱身環(huán)節(jié)中活躍氣氛,而且能進行聽、說、唱、演等能力的訓練。因此,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及學生的認知水平去“因材施教”,選擇適合自己學生的歌曲,從而有效地提高教學效率。

3.小學教學中運用歌曲順應新課程改革的理念。

新教育課程改革中提到,在教學中不能強制學生去死記書本知識,機械訓練,而是以學生為主,引導學生積極討論,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從而培養(yǎng)他們獨立思考、動手能力、交際能力及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這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以外,還能靈活變換教學方法。歌曲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活動,能使學生親身實踐、主動參與、在合作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使無生機的課程內容和無趣的練習變成充滿生機活力的旋律,進而有效地達到教學目標。這表明歌曲教學與新課標的理念相一致。

在課堂教學中,要想運用歌曲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在選用歌曲時,應遵循一定的原則及策略。

1.英語歌曲選用的原則。

歌曲是一種豐富的教學資源,歌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的效果,但從現狀分析來看,教學仍然停留在說唱和模仿上,并沒有深入分析語言知識點。歌曲內容豐富,題材也廣泛,如愛情的美好、國家政策、宗教等。因此,在選歌曲時需依據以下的原則。首先,歌曲要具備趣味性,語言性及教學性;其次,歌曲要對學生有教育意義;然后,歌曲受大部分學生喜歡,且不能超過學生的認知水平;最后,根據課文的需要和教學來豐富說唱方式、活動設計及歌曲的創(chuàng)編。

2.英語歌曲的應用策略。

小孩子喜歡短小精悍,旋律優(yōu)美的歌曲。歌曲在語言教學中也發(fā)揮了一定作用,但要想形成有效地教學,教師在運用歌曲時應掌握以下策略。

(1)在邊聽邊唱的韻律中,自然滲透語言知識。

運用歌曲教學不能局限于讓學生會唱歌,而是巧妙地運用歌詞來進行語言學習。同時,在學生邊聽邊唱時配上相應動作使學生全身心投入活動中,這樣利于意義學習和情感流入。但教師在韻律中滲透語言知識,需注意的是課堂活動明確而具體及可操作性,歌曲內容和方式與學生的生活相近。最后,通過聽、說、唱、演、讀等多種活動方式,學生從樂中獲得知識,進而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語感和提高交際能力。

(2)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歌曲,在樂趣中培養(yǎng)英語運用能力。

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知識學習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而富有感染力的歌曲,能以飽滿的愉快情緒進行教學。因此,教學時,教師不能只用現有歌曲讓學生唱唱跳跳,活躍氣氛,而是大膽地創(chuàng)新并且引導學生自編歌曲,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使學生嘗試著運用語言,不斷加強語言實踐訓練。小學生英語內容注重基礎、單詞易懂、句子簡短、語法簡單、主要對人和事物的具體描寫,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進而根據教師的要求創(chuàng)編歌曲。正因為課程內容淺顯,結構簡單的知識,運用歌曲教學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力、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而且能感知學生的內心情感世界,教師也能更好地了解學生發(fā)展水平。

(3)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師生互動關系。

課堂是教學的陣地,而學生是課堂的中心,教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加強師生互動,調動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思考,自主學習,在樂學中發(fā)現語言錯誤。因此,教師在歌曲教學時,不單要傳授知識,更要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潛力,培養(yǎng)他們在學唱歌曲時能感知并學會運用英語的能力。小學英語教師要運用歌曲進行教學,但更要依據自身的條件來靈活運用歌曲,從而盡可能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歌曲教學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活動,對教師而言,它能激勵教師不斷轉變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方法;對學生而言,它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對課堂教學而言,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讓學生在樂中動起來,進而提高教學效果。然而,想要運用歌曲上一堂好課,教師應在韻律中滲透知識點,引導學生創(chuàng)編歌曲,在情景中學,情景中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作者:鄧紅艷史艾麗思徐一芳單位:湖南科技大學教育學院。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四

推行分層教學的目的也是為了更多更廣泛的學生能夠提高英語學習水平,水平的高低還是需要有一個考核標準與方式,在現階段教學中我們完全排除以考試為主的結果性評價體系也是不現實的想法,況且結果性評價體系還是有其明顯的優(yōu)勢值得可取,所以在評價體系上我們可以終結性評價為主,將過程性評價體系導入其中,將兩種體系有機的結合,完善評價體系。具體來說,我們首先可以拓寬結果性評價體系考核的內容,變單一的書面考核方式為口語與書面考試相結合,將兩者都納入到期末考試內容當中去,期末考試成績筆試占80%,口試占20%,筆試加口試成績成為期末考試成績。可至于口試考試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學生朗讀復述課文、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分組編情景對話表演等都可以。其次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將學生平時的學習過程表現情況以平時成績的形式計入期末總評成績,這樣既能更客觀公正的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也可以規(guī)范學生的學習行為,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好的學習習慣。具體來說,就是學生期末英語的最終成績由三部分組成,評定方法如下:總評成績=平時成績40%+期中考試成績20%+期末考試成績40%;平時成績=平時作業(yè)20%+課堂、課后表現20%這樣由于過程評價體系的介入,學生每個階段的學習表現都能給出客觀評價,如學生是否認真、獨立、按時完成自己層次的作業(yè),是否正確,是否爭取完成高層次的作業(yè)都轉化為平時成績分數;學生是否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是否認真聽講,是否積極思考,是否積極回答教師的提問,是否能主動地提出問題等也被納入考核體系當中;還有如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課外學習時間、寫英語日記等,以及英語競賽獲獎情況都被納入評價體系,如對于學生在英語聽力/詞匯比賽、英語演講/辯論比賽、英語歌曲比賽、英語小品比賽等取得良好成績,在期末成績中都給予加分獎勵,這樣一系列更為豐富的評價內容既能更為公正客觀的評價學生的成績,也能對學生各階段的學習情況加以掌握,便于指導學生進行更好地改進,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高職的教學思想決定了高職英語教學應強調英語語言的“工具性”與“實用性”,學生英語學習的目的主要是能夠在實際運用中派上用場。因而從教學內容的選擇上,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在通過課文內容的講授基礎上,重視學生的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這是硬工夫,將來學生在實際工作也許沒有多少機會用英語進行直接寫作,但是基本的聽人說話與人交流必不可少,在此基礎上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閱讀、翻譯以及寫作能力;其實就是注重以專業(yè)為依托,注重符合專業(yè)需要的英語教學內容的選擇與安排,如以機電專業(yè)為例,學生除掌握基本的英語知識外,還需要教師側重補充與機電相關的專門詞匯,在此基礎上補充講解工作中涉及較多的應用文體如電類設備的英文說明書,或是元件的英文包裝等材料,讓學生借助于一定的工具閱讀明白意思并能將其翻譯成正確的中文,這樣既為學生將來的實際工具打下實用的基礎,也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評價主體不應該只有教師一個,應該是學生與老師雙方共同參與的,因為學生才是學習的主動參與者。因此,學生有參與評價、承擔評價中的責任的權利和義務。學生成績評定的主體應實現多元化,教師、學生、都應成為學生成績評定的參與者,多方面收集信息,在最大程度上綜合學生的成績。結合上面所談的評價體系,在平時成績中的課堂與課外表現部分完全可將老師評價變?yōu)閷W生評價,具體做法是:課堂表現的10%可由學生本人先自評出成績,再由學生所在宿舍組成學習小組互評,然后班委會評定,最后由帶教老師與輔導員共同審定,學生對審定不服可申請重審。10%的課外學習也需要學生參與,作法是:對課外學習制定相應的評分標準,學生對自己所寫的英語日記及發(fā)表在校英語學報上的文章進行自己評定,再交由帶教老師進行審定。平時作業(yè)、期中、期末考試成績可由老師評定。還有,口語考試也可以由平時成績與期末考試成績組成,因為高職英語課時較少,而課堂上人數較多,所以學生能得到的口語練習較少。課堂、課外學習小組是形成性評價中較為有效的一種方式。我們可以根據專業(yè)將學生按性別、寢室把學生組織在學習小組內,每節(jié)課后,對小組成員的課堂表現進行互評。在課后,對學生在英語角、英語比賽活動中的表現也可以進行監(jiān)控、評估,這樣可以更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口語實際水平。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五

完美的教學設計是語言教學的重要前提,為了減少教學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保證教學活動的有效進行,達到教學的預期目的,在授課前都要進行精心的設計和策劃。

如果能以系統(tǒng)分析教學模式原則做指導,將系統(tǒng)分析模式完全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從語言輸入到鞏固再到輸出,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筆者將以系統(tǒng)分析模式為理論框架,論證系統(tǒng)分析模式在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可行性,從而鞏固英語教學效果。

系統(tǒng)分析模式是教學設計中一種很有效的英語教學模式,是在借鑒了工程管理科學的某些原理的基礎形成的。將教學過程看作一個輸入到產出的系統(tǒng)過程,“輸入”是學生,“產出”是受過教育的人。這一模式強調以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對教學系統(tǒng)的輸入--產出過程及系統(tǒng)的組成因素進行全面分析、組合,借此獲得最佳的教學設計方案[1]。是將教學設計建立在對教學過程的系統(tǒng)分析基礎上,綜合考慮教學系統(tǒng)的各種構成要素,為教學系統(tǒng)“產出”的最優(yōu)化尋求最佳的設計方案。關注的是教師安排教學的能力:輸入能力、操練能力、輸出能力。

輸入是教師通過大量照片、音像、精美的布局等多模態(tài)引入新的語言知識的過程;操練是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手段對輸入的語言片段進行鞏固練習的過程;輸出是語言交際的最終模態(tài),學生達到一定的語言能力即可進行語言交際。

3.1印象深刻的輸入。

早在上世紀20年代,n在他的第二語言習得理論中提出了“輸入假說”論[2]。在二語習得的過程中的初始階段,主要側重于給學生大量的信息輸入從而達到提高學生的聽能力。只有預先進行各種和大量的語言輸入,而后才能將這種語言儲備轉化為語言能力,進行語言輸出。輸入并不等同于利用錄音或音像進行簡單的聽力訓練,而是檢驗教師是否具有提供給學生印象深刻的輸入的能力,也需要教師調整適合學生此階段的教學方法。

3.1.1自然教學法[3]。

自然教學法是由stephenn和tracy提出來的:語言發(fā)展是有階段性的,由簡到繁,逐漸提高;學習第一語言對于幼兒來說,既是生存的需要,又與他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第二語言習得也可模仿母語形成的特征,在英語學習中,用習得的方式比學習的效果好得多。

因此,教師在輸入過程中應盡量接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利用學生已知的知識設計和完成便于他們理解的教學輸入。在學習新詞匯、引進新知識的時候,教師應給于學生貼近實際生活的教學輸入。

3.1.2背誦輸入法。

n的“輸入假說”中指出,語言輸入是第一性的,語言習得是通過大量的理解性輸入而產生的。最佳語言輸入應具備如下4個必要條件:(1)可理解的;(2)密切相關的;(3)不以語法為綱的;(4)大量的。其中可理解輸入是語言習得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條件。而背誦輸入恰是這種可理解性輸入最本質的表現形式。采用學生能夠理解的教學輸入,有利于口語輸出的產生,因為復用輸出能力(說,寫)是在理解輸入的基礎上產生的。

提出了情境教學理論,認為語言學習中最重要的是為學習者提供自然的語言情境。教師設計恰當的語言情境,使學生身臨其境,能夠自然地學習和使用語言,加深對語言的的掌握。我國英語教學的主要問題就是缺乏語言環(huán)境。要解決這一問題,英語教師就應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表達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情境和機會。

3.2高效有趣的操練。

操練是語言練習和知識鞏固的階段。

英語學習過程是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在完成輸入階段的學習后,應進行合理的語言操練。

教學內容可以擴展為討論、辯論等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語言形式。此外,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盡量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機會來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通過訓練,學生可豐富語言知識,形成自身觀點,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操練要考慮學習者的心理因素。學生只有在心理無障礙時,才能將大量的輸入信息轉化為自然的語言輸出。信心和動力是影響英語學習的情感因素,學生的自信心強、情緒穩(wěn)定,才能熱情的參與課堂活動。自信心強的學生能夠比較自如的使用外語,保持較高的積極性,不怕犯錯。為了避免情感因素的負面影響,教師應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和信心。

3.3完美的輸出。

語言輸出是系統(tǒng)分析中的產出模式,學生通過信息交流、自由討論等語言輸出,口語、聽力及思維能力將得到同步提高。

當學生進入高級階段后,教學重心應轉移到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上,這時教師的教學方法也應隨之改變。

3.3.1“分層輸出”教學模式[3]。

語言輸出過程中,教師應循序漸進,將教學內容合理的裁拼整合,分層輸出,從補全對話和模仿例句的半輸出到脫離課本進行角色扮演的完全輸出,才能真正將語言儲備完全轉化為語言能力。

3.3.2合作學習。

作為教學理論與策略體系,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著名教育家davidkoons首先倡導實施的,基本特征是在教學中強調人際合作與互動。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性格各異,焦慮、消極、恐懼、自卑這些性格必定對外語學習,特別是對口語提高帶來消極影響。而小組合作學習為此提供了解決方法,在英語教學中把班級分成以小組為單位的學習集體,共同完成老師布置的各項任務,并作好記錄,最后以小組為單位,以不同的方式展示其成果,以達到每個同學都參與口語活動,以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成就感是一種積極的情緒體驗,是在學習上或工作中取得成功,愿望達到時產生的滿足感。[4]如果由于成功而受到鼓勵和表揚,就更加強了這種感受,并會產生繼續(xù)追求滿足的需要,從而產生進一步學習或工作的興趣和動機,促使學生再次去獲得成功??梢?,培養(yǎng)成就感會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促進作用。

因此,在教師根據系統(tǒng)分析模式理論進行教學設計的同時,要通過一定的激勵手段,使學習者的學習產生成就感,學習動機從低層向高層轉變,要讓成就感貫穿于系統(tǒng)分析的每個步驟。

二語習得是一個語言形成的過程。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從輸入到操練再到最后產出都要兼顧到學生的情感需求。所以,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適當參考olshtain和cohen撰寫的言語行為課程的設計方法:診斷性評估、模仿對話、情境評估、角色扮演、反饋與討論等。

在輸入的步驟中應該適當調整自己在課堂上的語言,增加輸入的可理解性,可以運用診斷性評估,通過可接受性評分,提高學生對言語行為的`認識與理解。

操練過程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模仿對話可呈現給學生現實生活中真實的言語行為對話。情景評估可以通過場景分析、分組討論、言語行為程度與意義分析,進一步強化學生對有影響的語義慣用語句的選擇意識。讓學生習得的語言應用于實際生活,增加學習語言知識的成就感。

完美的輸出使語言信息轉變?yōu)檎Z言能力,良好的評價照顧到學生的情感因素,才能讓學生不怕出錯,大膽地進行語言交際。

總而言之,學生是英語課堂中的實踐主體。在二語習得中,根據系統(tǒng)分析模式理論設計的教學過程,都應遵循這一原則,在學生智力水平相對穩(wěn)定的情況下,系統(tǒng)地運用語言功能調動學生積極地學習英語,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使英語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六

本文旨在通過對初一年級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評價進行討論。文章首先回顧與思考了國外多元評價的研究現狀;然后明確了多元評價理論的相關概念并從理論上思考、建構更適應學生英語學習的多元評價體系。本文從多元化改革內容與實際教學中的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出發(fā),結合多種評價主體思考怎樣在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評價。最后,對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實施多元評價的進步性和制約性進行了討論。

多元評價;評價主體;形成性評價。

根據教育部審定的義務教育教科書七年級《goforit》全新改版的迫切需求,role-play(角色扮演)始終貫穿全書,整個教學過程更加注重聽、說訓練,并倡導體驗式學習;其實role-play本身就是一種評價,它要要學生掌握語言之后,根據自己的理解與表達相結合來把整個語境表現出來,檢測學生是否掌握所學知識。而中國的英語教學長期以來沿用標準化考試模式,只重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檢測,而忽略了學習的過程,教師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對學生做出相應的評價,這種教學體制導致英語學習變?yōu)橐环N應試手段,教師更多的關注對學生基礎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的發(fā)展。初中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學生的發(fā)展是英語課程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注重過程評價,促進學生發(fā)展,建立能激勵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評價體系。該評價體系由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構成。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以形成性評價為主,注重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p>

怎樣通過有效的評價手段促進初中英語教學實踐呢?多元評價手段值得嘗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要求評價不能單一地關注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發(fā)展,而應該建立一個以人為本、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多元化的評價體系。貫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基本精神,要求有關學者、專家、學校及一線教師反思長期以來在我國教育領域占主導地位的單一僵化的評價體系,并從理論上思考、建構更適應學生英語學習的多元評價體系。它是一種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評價體系,對評價目標、評價主體、評價對象、評價內容和評價形式進行多元化設計,讓學生參與評價過程,不但有利于提升語言教學效果,還能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終身語言學習習慣。

多元評價至今經歷了大半個世紀的發(fā)展,主要表現為“多元化測試人格的方法”;后來塞蒙茲,開辟了評價中多元化思想的先河,成為教育領域中多元化思想發(fā)展的重要借鑒。不過,塞蒙茲的多元化思想還是較為簡單的,不夠系統(tǒng)化。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泰勒通過長期研究證明并提出了以教育目標為核心的教育評價理論。

多元評價的教學理論最初是由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提出來的,這一概念以多元智能理論為基礎。加德納在對這一概念進行描述的過程中,多元評價更多的要求教師改變傳統(tǒng)教學過程中單純采用考試的標準化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檢測并定性,在教學中從實際的教學狀況出發(fā)進行全方位、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改革。

多元評價體系在教學改革中主要包括四方面的多元化改革內容,分別為:多元化內容評價(學業(yè)和非學業(yè)、知識與能力);多元化方式評價(定量定性、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多元化標準評價(個性化與標準化);多元化主體評價(教師主導性評價、學生自評與互評)。

實施步驟與方法:

研究對象是初中一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評價與考查。

第一步,學期初對所有學生的聽、說、讀、寫進行診斷性評價,并用檔案袋真實記錄每一位學生的英語水平。

第二步,教學過程中實施以教師、學生、家長為主的多元評價主體相結合的方案,對學生實施形成性評價,并繼續(xù)運用檔案袋記錄過程。具體方法:通過建立學生學習過程評價表,進行日常學習過程的詳細記錄,日常學習過程評價表作為形成性評價貫穿于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為之中;采用教師評價、學生小組合作相互評價、學生自評的方式:對每日家庭作業(yè)、每日聽寫、每日背書、作文、單元默寫、單元測試等進行測評。并對其它活動在適當時間進行展示、嘉獎、鼓勵。

第三步,期末進行終結性評價,確定學生成績。

學生的期末綜合成績評定包括日常學習過程考查成績(另附平時成績加分細則表)和期末筆試成績兩部分,共150分。其中日常學習過程考查成績占30分,筆試成績占120分。學生的英語成績是將日常學生學習過程考查成績和期末的筆試成績進行匯總,確定每個學生期末的總成績,并進行成績統(tǒng)計和分析。

多元化的學生評價體系打破了“一考定終身”這一評價制度,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獲得了鮮活的重生,因為這種評價制度不再以單一的考試評價來斷定學生的學科能力,而是用多種方法對學生的多個方面進行多種評價,最后確定學生的英語水平。它不但尊重個體間的差異性,還主張個性的發(fā)展,支持個體創(chuàng)新,為學生的發(fā)展開辟了一片新的天空。

運用多元評價手段對初中學生進行評價,是一種動態(tài)、靈活的評價手段,在其實踐過程中程序相對復雜、費時較多,與目前中學英語教學內容繁重、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的實際情況產生了很大的矛盾。如何才能得到學生、家長以及學校領導和上級教育管理部門的理解與支持,是一個需要探討、解決的問題。

[1]ellis,tanding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m].oxforduniversitypress,1985.

[3]蔣碧艷梁紅京.學習評價研究:基于新課程下背景下的實踐[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56—58,128.

[4]徐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xx.

[5]羅少茜《英語課堂教學形成性評價研究》[m]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6]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英語課程標準(實驗)》,人民教育出版社。

[7]張小娟,大學英語教學多元立體評價體系構建與實踐,海外英語[j],20xx(08)。

[8]顏濤趙秀玲.充分利用多元評價促使所有學生全面發(fā)展[j].基礎教育參考,20xx(02).

[9]周鵬來.多元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j].當代教育論壇,20xx(06).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七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隨著英語教材內容的加深、難度增大,學生基礎差,課堂聽不懂,興趣索然;單詞量增加,學生對單詞又記不住,產生了畏難心理;加上教師對教材的處理不當,教法陳舊、單一,缺乏趣味性和藝術性,這個時候學生很容易出現厭學的心理。因此,“初一朵朵金花,初二兩極分化,初三天上地下”的現象普遍存在。初二是承上啟下的一年,上承初一基礎階段,下啟初三中考,顯得至關重要。如何控制和縮小兩極分化,是目前中學英語教師急需研究和解決的課題之一。

1.不重視英語基礎知識的學習。初一英語的好壞與小學英語的基礎有很大的關系。在小學階段,學生接受的英語教育可以說是一種快樂英語,因此學生們形成了一種錯覺,認為英語學習就是做做游戲、唱唱歌、讀讀書,而不肯花大力氣用在背單詞和課文上。這種學習英語的方法到初中根本不能適應,導致一部分學生英語學習脫離了班級的整體水平。同時由于在小學有的學校很重視英語音標的學習,而另外一些學校不太重視音標的學習,就形成了一種啞巴英語,記憶單詞只是死記單詞的拼寫,而不是根據音標來有效地記憶。這樣做的后果只能是記得快也忘得快,所以就不能有效地記憶單詞,整個英語的知識大廈就缺少牢固的基礎。

2.缺乏英語學習的大環(huán)境。這里所指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是指英語學習的大環(huán)境,而不是指我們的英語課堂。的確,對于我們這樣的非英語國家來講,出現這樣的問題也不足為怪。初中英語教材已有了很大的變動,變得更加貼近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和我們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但是僅僅做到這一點還是不夠的。盡管有的同學在課堂上盡量用英語去思維、去講、去說,但是一旦下課就缺乏足夠的操練。于是一些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操練的同學,他們的英語成績相對來說比較好;而另外一些在課堂上得不到練習的同學,課后又缺少很多機會去給他們練習,他們相對來說就要差一點。這樣日積月累,慢慢形成好的更好、差的更差,最終導致了兩極分化。

1.注意中小學英語教學的接軌問題。為了減少英語學習兩極分化的產生,我們應注意小學與中學英語的接軌問題,尤其是對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小學英語教學以聽說為主,單詞聽寫不作為重點,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到了初中一下子要求記這么多單詞,不僅要會讀,還要會記、會寫,加大了教與學的難度。我在接初一年級時特別注意這一方面問題的解決。首先把26個字母認認真真地教讀教寫,每一個重點句,我都把它們編成小對話和小游戲,然后同桌或小組對話練習。同學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了,那種恐懼和厭惡的情緒也就消失了,尤其在第一學期,然后慢慢調整方法,課堂節(jié)奏循序漸進地向初中目標靠攏。

2.研究教材,把握課堂。英語教學和其他學科一樣,有嚴謹的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學生在小學獲得的語言技能能否在初中階段得到繼續(xù)發(fā)展,是防止分化的一個問題,這就給教師提出了一個更高的要求,即力求把教學搞實、搞活。所謂“實”就是講究實際效果,把教學大綱化為具體的要求,落實到教與學上,對每課的教學計劃逐項落實。課堂上,少講空話,多做實事,精講多練,以學生為主,對每個單元進行考察、總結,分析存在的問題,及時查漏補缺,幫助學生過關?!盎睢本褪莻戎芈犝f訓練,把英語課由“講演課”變成“實踐課”,采用展示性的直觀教學方法,把學生置于一個講英語的環(huán)境中,使教學與情境相結合。

3.主動學習,激發(fā)興趣。中學生這個年齡的特點是:愛說愛動,自我約束、自我控制能力不強。初中學生如果能聽懂老師和同學的英語,自己能用英語表達簡單的思想,能讀懂簡單的讀物,他們就會感到自己有收獲,興趣就會產生。所以,每堂課都要注意讓學生有練的內容、有練的時間。每堂課盡量讓學生多說多練,遇到短文的學習我就讓他們復述或編寫對話進行練習??傊?,要盡力了解學生不同的興趣、能力、性格、氣質,掌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因人施教。

4.發(fā)現問題,及時糾正。初中英語的教學重點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學應面向全體學生,爭取做到人人達標。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學習中出現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現,就應該找學生談談,分析他們掉隊的原因,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使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同時給予學習方法的指導,耐心幫助他們補習功課。對于一些掉隊的學生,要及早指出,說明掉隊的嚴重后果,做到防患于未然。

5.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F代教育正在從“知識中心”向“人本中心”轉化,它使教育更關注學生個性充分、自由、自主方面的發(fā)展。老師要給學生提供的是學習資源、學習方法和學習氛圍。學生英語學習的成敗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已不能完全適應現在的教育形式,因而教師必須定位自己,加強學習,把自己培養(yǎng)成“教學+科研”、“知識+技能”的學習型人才。每一位教師在了解當今教育動態(tài)的前提下,要改變傳統(tǒng)守舊的觀念,接受人本主義、合作學習的觀念,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總之,只要學生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掃清了英語學習中的一切障礙,再加上老師設計的聽、說、讀、寫的情景教學的課堂,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定會越來越濃厚,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現象一定會得到很好的解決。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八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課堂是主陣地,教師必須從課堂氣氛的烘托做起。小學生年齡小,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對任何事物都感興趣。教師要抓住他們的生理特點和心理需求,有效地利用課堂教學的環(huán)境,讓課堂活躍起來。小學生都喜歡靈活多樣的課堂,喜歡幽默風趣的教師,喜歡自然多變的內容,所以教師的課堂設計就成為課堂能否活躍的重要因素。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特點,精心設計好每一堂課,抓住每一個教學的細節(jié),充分預設好每一個教學問題,對課堂生成的新問題要加以充分引導,使整個課堂生動、活潑、有序地進行下去。小學生的學習注意力的時間比較短暫,他們記憶的方法也比較單一,要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教師必須借助于一些有效的課堂活動。游戲是一種很好的活動,每一個小朋友都喜歡,教師能夠把教學的內容轉換為游戲的形式,將大大提高英語學習的興趣。英語游戲是需要智慧的,小學生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如果一方能夠憑借自己的智慧戰(zhàn)勝對方,贏得一場游戲的勝利,他將會將這場游戲記在心里,激發(fā)學習英語的興趣,也會感到英語學習輕松愉快。例如上句型操練課時,我叫一個學生上講臺,蒙上眼睛背對同學們,然后我在臺下找一個學生,并且悄悄地將這個學生帶到遠離他座位的地方,讓他倆用英語對話幾句,最后讓講臺上的學生猜出這個同學的名字。由于發(fā)出聲音的地方太遠,猜的學生往往出錯。其他的同學干著急,使勁說:“no,guessagain!”臺上的同學只好又猜測:“areyou…?”學生爭先恐后地要求上臺玩這個游戲。這樣學生內心專注,注意力集中,臺上臺下緊張活潑,師生關系很融洽,學習英語成為一種快樂。

人人都渴望成功,成功是每個人最美好的愿望,小學生剛剛接觸英語,他們也都想在英語學習上取得成績,得到同學的贊揚,得到教師的賞識。要想每一個學生有一種成功感,實現自己的價值,教師必須在課堂上進行賞識教學。所以在課堂上,學生有一點點的成功,哪怕讀準了一個單詞,準確表達了一個意思,那么教師都要肯定他們。如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了一點點的差錯,或者是不經意的一個小的錯誤,教師也不能打擊,使他們喪失了對學習的信心。在批改作業(yè)過程中,教師要多進行鼓勵,要多寫一些激勵性的評語,讓學生感到自己的學習的成功,感到每一天學習的進步。只要教師堅持賞識教學下去,學生就會感到學習英語有一種成功的感覺,就會盡心學習,盡情表達釋放出內心學習的動力,挖掘出自身的學習潛能。現在的英語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有著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學校都有語言電教室,有教材錄音帶,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使學生感到學習輕松。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手段,讓每一個學生感覺到英語學習的快樂的同時,享受英語學習的成功。

英語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功夫,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教師要研究教材,吃透教材,創(chuàng)設良好的課堂氣氛,讓每一個學生在學習中有收獲,有成功。對于學生來說,要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讓每一個學生喜歡英語,不再為英語學習而為難。只要師生配合默契,攜手同行,我們的英語課堂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九

摘要:外語教學的主旨是使學生能夠對非母語的語言運用自如。在目前傳統(tǒng)教育的環(huán)境下,互動式的英語教學方式,如轉換教師角色的教學,多種形式輔助教學,以新帶舊的行進式教學,培養(yǎng)學生英語式的思維習慣,學生小組式的學習方式,師生聯(lián)系的把握等方式是值得嘗試和探討的。

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我們習慣于老師講,學生聽。葉圣陶先生曾說過:“講當然是必要的,不足可能是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可見,講的策略尤為重要。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學生在課上的大部分時間用來接受新的語法和詞匯,這時教師是主動地講授,學生是被動地接受。在這樣的情形下,就容易產生所謂的“啞巴英語”。即考試成績很高,而實際運用卻很差的情況,就像茶壺里煮餃子,有貨倒不出。針對這種情況,我們不妨嘗試互動式教學法,充分調動學生課堂的積極性,讓他們動起來,使學生始終保持英語學習中的主動狀態(tài),即主動觀察、主動思維、主動回答。簡要以以下幾個方面來介紹: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我們不妨以主動的傳授者變?yōu)榕憔氄撸?當然這要求面授學生的數量不能過大)讓每個學生都有在課上練習的機會,有開口說英語的機會,盡量為學生創(chuàng)造利用英語的環(huán)境,使學生逐步形成不怕出錯的習慣,在糾錯中成長。這樣,使學生真正地動起來,與同學在角色演練(roleplay)中互動,與教師在課堂問答中互動。

二、用多種形式輔助教學。

英國著名語言學家c.e??怂估f過:“教英語的最好的策略就是能夠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那種策略?!痹诮虒W中。我們可以采取各種形式及多媒體的手段,利用聲像、音響的效果。例如,看英文電影、學唱英文歌曲的方式穿插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可講授英語在實際情境中的靈活運用。在學生感興趣的氛圍中,充分調動他們的知識儲備。有效地實現互動。

三、以新帶舊的行進式教學。

根據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論述,學生學過的東西,20分鐘后就會忘記40%,當天就會忘記70%,第二天就會忘記75%。我們可以看到這是個先慢后快的遺忘規(guī)律。在教學中,我們要安排學生對學習過的單詞、詞組及固定用法及時地復習鞏固,以減少遺忘。在不斷的重復與強記中,學生掌握的詞匯量增加了。能夠有效地組織運用了,自然就會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積極性自然就被調動起來了。

四、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英文的思維習慣。

我們多年來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形成了考試導向的學習習慣。由此,在學習英語的歷程中,尤其是在口語的表達中,每時每刻都是在翻譯,即想好中文要說的內容,再逐字地翻譯成英文。如果遇到不會說的英文單詞或詞組,就完全地卡殼了。由此,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時刻給學生灌輸用英文思維的習慣,根據教師個人的風格及特長,運用多種方式,課堂演練、任務導向,使得學生積極地開口表達,想到哪里就說到哪里,而不必擔心是否會說錯。

五、把握師生聯(lián)系是實現互動的關鍵。

建立平等的師生聯(lián)系,對學生一視同仁,是實現互動的前提。教師能夠走下講臺,到學生中間去,熟悉每個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的特點,因人施教;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一對一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就會感到被重視,進而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與信心。我們讓“課堂熱身”真正地“熱”起來,讓學生感受到溫暖(warm),將會有效地實現英語教學的互動。

六、學生小組式的學習方式。

將學生劃分為相對固定的小組來組織教學,在完成任務的歷程中,活動參與者之間的交際始終處于一種互動的狀態(tài),使得平時沉默或害羞的同學都能夠積極活躍地參與,起到了相互推動、優(yōu)勢互補,同時也體現了教學中的人性化。

學習語言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人們借助語言可以表達自己,可以與不同國家和文化的人交流,可以了解更加廣闊的世界。而興趣是語言學習中最關鍵的要素,互動式教學法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將學習外語轉化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黃家紅,論如何推動外語課堂教學中的“互動交際”[j],畢節(jié)學院學報:綜合版。20xx(03).

張歡,吳榮輝,淮艷梅,英語教學歷程中互動因素的探析[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xx(06).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十

雖然聽力題在整個高考試卷中分量不低,也受到了學校的關注,但真開設了聽力課的學校去寥寥可數,大部分都只是在教到聽力部分時,放段錄音,如果學生聽不懂,就再放一遍,然后對照答案,在講解部分顯得很蒼白。有的教師比較重視聽力的培養(yǎng),但是也最多開辟一兩節(jié)課來進行聽力訓練,讓學生挺幾段對話,幾篇短文,然后開始做練習題。在引導和提示方面基本沒有能采取什么措施。這些聽力教學模式沉悶單調、效率很低,完全把聽力教學變成了聽力測驗。

(一)激活已有圖式。

高中的聽力材料一般都以日常生活中的題材為主,對于大多數的材料,在他們的大腦中都有已經存在的圖式,這個時候就要進行他們腦中圖式的激活,幫組他們對聽力材料的理解。如在bobylanguage的聽力材料中,教師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先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舉例說明一些在我們生活中的身體語言所表示的意義。比如說手心向上向人招手就是挑釁,向下就是讓人靠近等等。這樣的教學既可提高教學趣味性,又可激活學生腦中已有的圖式,讓學生在聽材料時就會變得更加容易理解。

(二)建立新的圖式。

1.在學生已有圖式的基礎上建立新圖式。

比如在“howtopreventpollution”這篇聽力材料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對生活中的污染實例進行回顧,如汽車尾氣、工廠廢氣、生活工業(yè)污水、未處理白色塑料和泡沫垃圾等等,以此來進行學生已有圖式的激活,然后以此為基礎,以初步建立一個有關如何進行預防和處理污染的新圖式。

2.在學生沒有圖式的時候建立新圖式。

在聽力教學中也回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學生對這件事并沒用已有圖式的情況,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直入主題,對這件事背景知識和一些常識直接做出介紹,幫助學生進行新圖式的建立。在在一篇boxingday的聽力材料中,大部分學生都沒有這個日子的概念,有的學生甚至會理解為拳擊比賽日。這個時候教師就不妨對這個日子的信息做出直接的介紹,幫助學生建立一個全新的圖式。

新圖式的建立,能讓高中生在聽的過程中能有選擇性的注意重點,提高了英語聽力教學中學生獲取知識的準確性以及效率。

作為四項基本技能之一的聽力,需要有一個完整嚴格的教學方式,和不斷的教學創(chuàng)新,圖式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方式,希望能有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讓英語聽力的教學變得更加合理,更加高效。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十一

“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興趣,養(yǎng)成學生學習的良好習慣”是放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首要位置,這說明興趣對一個高中學生的學習有多么的重要,我們知道,一個學生的學習是需要學習興趣的,學習高中的英語課程就更加需要興趣??梢哉f,興趣才是一個高中學生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某件事物有了興趣,那么就會對這個事物有更強的好奇心,主動地去記住它。興趣雖然是學習的非智力因素,但是在教學活動中卻是非常重要的,高中的英語課堂教學是一項復雜并且艱巨的任務。所以,作為高中英語教師的我們,要從一開始就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高中英語的樂趣,以及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對自己的生活或學習的重要性。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激發(fā)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為自己而學”的心態(tài),讓學生產生“我能學好英語”的信心。教師在上課之前,要與學生進行生動有趣的語言交流,針對高中英語的課本內容,再擴展一些課外內容,增強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增加學生對英語知識內容的興趣。利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比如,在課堂上,利用英語課本中豐富的漫畫,插畫以及與課本有關的實物等等,引起學生的注意。也可以開展小游戲,教師組織與學生進行小游戲,高中的課程一般都是比較枯燥的、乏味的、緊張的,因為高中學生面臨的是高考,開展游戲活動不但可以使學生身體內心得到放松,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最重要的是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中還能夠學到英語知識,勞逸結合,兩全其美,這樣的教學方式,何樂而不為呢?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教學方式的靈活多樣性,為了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保持住學習的興趣,不斷地增強鞏固學習興趣,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探索,鉆研教材,不斷地追求。在英語課堂教學當中,要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技術教學,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幻燈片、投影儀、錄音、錄像、電腦設備等等手段來幫助學生完成學習,把高中枯燥抽象的英語知識內容賦予鮮明生動的形象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英語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不同層次的學習情境,通過多重表演,對話、問答等等形式,實施情景教學,這樣會讓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集中,興趣盎然,全神貫注,這樣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培養(yǎng)了學習興趣,也學到了高中英語知識內容。學習興趣對高中學生學習英語來說非常的重要,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并且要讓學生認識到,同時重視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

對學生進行口語訓練不僅僅能夠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內容的興趣,加深對英語知識的理解,而且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擴展學生的思路。只要英語教師能夠對高中學生進行正確的方式積極及時地去引導,就可以使學生保持濃厚的興趣。高中學生的口語訓練,可以加強學生能力思維、知識等等多方面的綜合訓練,而且口語訓練也可以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應變能力、口語交際能力等,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與素質,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可以使高中學生的英語素質進一步得到培養(yǎng)。增強學生的口語能力,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有成效的,這就需要經過長期艱苦的積累與訓練,需要高中的英語教師在高中英語領域大膽地積極探索實踐與嘗試,教師需要采用科學合理的、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英語的口語能力,貴在平時的口語訓練上,因為在口語的訓練當中,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地相互交流信息,激發(fā)學生內心的興趣,擴展學生的視野,促進學生之間的情感,讓學生之間有競爭,有比賽,增強學生的毅力。高中英語教師應對學生的口語訓練常抓不懈,循序漸進,高效促進高中學生的口語能力。

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當中,高中英語教師一般都比較重視知識的講解與傳授,就好像是把自己大腦里的知識傳送到學生的大腦當中,教師就充當的是一個知識的“搬運工”,只注重結果,不注重學習高中英語課程的過程,學習過程單調枯燥,學生也只是機械地接受著教師的知識傳送。這樣導致的后果,就是學生都缺乏創(chuàng)造意識,不會創(chuàng)新。在新課程改革之后的理念當中,課堂教學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主動參與,積極獨立思考,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發(fā)現的過程。所以,高中的英語教師,想要堅持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教學理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必須要積極地探索和創(chuàng)建創(chuàng)新學習的模式,加強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性的學習研究,不斷探索,實踐與反思,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提高高中英語課程的教學質量。

總之,高中的英語教師要不斷地探索,才能有新的發(fā)現,不斷地吸收和繼承以往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中的寶貴經驗,摒棄傳統(tǒng)教學中落后的教學思想、理論以及教學方式,要不斷地認識自己,塑造自己,完善發(fā)展自己,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才能夠為國家培育出更多的符合要求的、具有高度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的新型全能的人才,完成社會、國家、學校以及家庭所賦予我們的使命,為英語教育再創(chuàng)佳績!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十二

摘要:小學開設英語是新世紀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知識經濟時代為了更好的發(fā)展與國際發(fā)展接軌的必然要求。小學英語教學有其獨特性,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的,通過聽、說、讀、唱、玩、演等方式,著重于發(fā)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及學習智力,使之獲得語言知識技能,形成初級語感、語音、語調,培養(yǎng)其簡單英語語言交際的能力。要取得小學英語教學的成功,就應當把握好其特點,遵循其原則。

關鍵詞:開設背景農村小學特點英語教學特點原則。

一、小學開設英語課的背景要求。

(一)、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21世紀,知識經濟的發(fā)展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學習社會??茖W技術發(fā)展迅速,國際競爭也日趨激烈,世界范圍的綜合國力的競爭,主要是科學技術的競爭,而現代科學技術的主要標志是信息技術。眾所周知,當今國際上,英語已成為世界性的通用語言,學習英語已不僅是與國際發(fā)展接軌的需要更是我們學好科學知識的重要工具。而我們國家要想更好的對外開放跟上國際時代潮流,就首先應當使我國公民具備使用外語的基本技能。

但是,由于底子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條件有限,又缺乏較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特別是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與評價手段單一,因此,英語的教學質量提高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例如:多數學生在經過中學六年的英語學習以后,他們學到的英語仍只能算是“聾啞”英語,詞匯量僅有兩千。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外語的教學質量?為了解決這一社會需要,教育部決定,把小學開設英語課程作為21世紀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并就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制訂了《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

(二)、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有助于民族素質的提高。

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生正處于7、8歲的少年時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具有好奇、好動、愛表現、模仿等特點。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陌生語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他們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他們愛玩、愛唱、愛游戲、愛活動。處于這個年齡段的兒童學習外語時有許多成人甚至中學生所不具備的優(yōu)越性。例如:模仿力、可塑性強等。因此,在小學開設英語課也可以充分發(fā)揮小學生學習語言的潛力,通過對外語的學習提高他們的思維、品德、文化、和心理素質。外語課可以使小學生了解其他國家和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可以更好地發(fā)展他們的思維,開闊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與經歷;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各種修養(yǎng),形成國際競爭意識,使他們長大后更適應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的發(fā)展和滿足以后國際交往的需要。

二、農村小學的特點。

農村小學的生源主要來自于附近的一些行政村,與城里小孩相比會有一定的差別。因而農村小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存在一定的困難。通過調查,主要可分為以下幾個原因:

1、農村孩子比較膽小,羞于說英語。農村小學的學生土生土長,從小受周圍特定環(huán)境與家庭教育的影響,與城市小孩相比,往往會顯得更加膽小拘謹、不善言談,缺少自信心理,又害怕會說錯被老師批評,并且易落于機械的條文背誦的俗套,因而羞于說英語也不太敢說英語。

2、農村小學教學方法、手段落后于城市小學,在農村小學中還存在使用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方法的情況,而這種“滿堂貫、英譯漢”的教學方法,不僅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而且根本不符合小學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齡特征,也無法滿足他們的學習興趣,以致于學生產生厭倦心理,不愿意繼續(xù)學習英語。

3、缺乏學習英語的環(huán)境氛圍。在課堂上,學生能聽到英語教師較流利的口語,但學生每周一般只能接觸三到四次,每次僅二十分鐘,其他任課老師則都是用漢語教學,并且有些學生甚至在英語教師上課說英語時,起哄或吵鬧,這又影響了其他學生英語的習得。而且,目前社會上尤其是農村,用英語交流的環(huán)境很少,甚至可說是沒有。因此,學生聽英語、說英語、練英語的機會很少,他們缺少一個學習英語的語言環(huán)境。

4、家庭教育與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家長們或許都意識到了學習英語的重要性,但是很多家長認為學習英語是初中的事,小學里只要學好語文、數學等最基礎的科目就足夠了,更何況一年級的孩子才六、七歲,他們在學漢語拼音時還有很大的困難,再來個英語,不是要分不清楚了嗎?因此,當孩子滿懷喜悅地向父母講述對學習英語的好奇時,在取得進步向父母邀功時,父母們缺少鼓勵,沒有從正面積極地進行引導教育,而是心懷疑問:“這么小的孩子,能學好嗎?”而有的家長則是雖然也能認識到從小學開始學英語的重要性,但自己本身沒有較高的文化水平,對英語也是一竅不通,也無法在家中為孩子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小學英語教師想使自己平常的英語教學更加有效,首先就得抓住并了解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而要了解特點,又得先明確小學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什么?小學階段開設英語課程的目的是要使小學生通過生動活潑的課堂教學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濃厚興趣,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情感,形成初步的英語語感,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簡單日常交流的初級能力,并養(yǎng)成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為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因此,小學英語教學應具備以下特點:

(一)、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能激發(fā)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應貼近于生活,能充分反映小學生的日常生活,所學的內容能應用到他們所熟悉的生活中去。如:book,pencil,rubber等學習用品是他們平常學習中最常用到的,而像apple,pear,orange等水果或myfamily,mymother,myfather等又都是如實的反映他們的周圍環(huán)境和社會生活的,學生在學過這些英語以后可以在自己的生活中使用出來,這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上到一年級關于fruit的單元時,教師可利用各種水果,進行實物教學,對于當時無法找到的水果,則可用圖片代替。而在學習cat、dog時可使用繞口令“acat,acat,miao,miao,miao.adog,adog,wang,wang,wang.”這樣就會使抽象的單詞變得更加直觀,使英語的學習過程更具趣味性。

人的語言來自于現實生活,脫離了生活,就學不會語言,因此要讓學生覺得故事仿佛就發(fā)生在身邊,在生活情景中學會學習。如我在教farmanimals這一單元的let‘stalk課時時,課前先讓學生回家仔細觀察并模仿家中動物的叫聲,然后在課堂上讓他們充分施展自己表演才能,再讓其他同學參與到這個guessinggame當中,猜出whatanimalisit?學生個個情緒高漲。

2、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如韻律詩、兒歌、游戲、會話表演等,可滿足小學生的表演欲,因此也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上到二年級的shoppinggame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更易于學習mayihave...?這一句型,我將這堂課設計為發(fā)生在一個snackbar中的一段情景對話,先讓學生當assistant,由教師充當customer指著圖片說出mayihave...?然后再由學生上臺表演,再接著讓學生分組操練,在同學面前表演出來。這樣一來,學生的積極性就出來了,學得也特別快。

一年級的小朋友在平常學習時往往懶于背記,為了使他們能更好的利用課堂所學,我們可以將平常的內容編成一些順口易記的小短文,比如為了使他們記住一些最常見的問候用語,我在平常教學時引用了這樣一首小詩:

熟人見面招招手,熱情大方說hello,hi比hello更隨便,朋友問候最常用;

上課之前先起立,standup要牢記,生人見面相介紹,iam...別忘掉;

howoldareyou問多大,別把howareyou來混掉;

以上用語要牢記,交際起來不費力。

3、教學的內容、語言真實可見,實用性強,學生可以在上課時通過邊用、邊學、邊做,讓他們在用中學、學中用,反復實踐,學用結合能使他們對所學知識記憶更為深刻。如在上mybody時,教師可利用洋娃娃,頭像等進行五官教學,并且可以做出一些動物的頭像讓學生貼在其臉上各部位。在學生對這些有一定認識后,由教師發(fā)出touchyour??。的指令讓學生分組表演并比賽,我們也可以將這些內容編成小詩。

(二)、在語言教學時,要重語感,重語音語調基礎,重交際能力。

1、上課教學時,以話題為核心,多給學生各種口頭練習及聽力練習的機會,讓他們腦、口、耳并用,并將平常的簡單對話動用到肢體表演中去,使他們對所學知識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以達到通過大量的實踐,使學生具備良好語音、語調及簡單會話的能力的目的,讓學生盡量多的感知初級語音語調。

2、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時的主體,鼓勵他們多說一些自己能說的英語,要不怕學生說時犯錯,多給他們口頭練習的機會,并通過視、聽、說、玩、唱、讀、戲等有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接觸盡量多的語言材料,也可以在教學時開展兩人小組、多人小組、成行、成組等多種形式的活動,使學生都能充分地參與課堂實踐,使學生逐步培養(yǎng)起初步的語感。

3、在教學時,創(chuàng)設交流情景,把語言材料運用進去,使學生在情景中學習,使學生通過交流發(fā)展交際的能力,并且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音環(huán)境。例如:我校為了給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在全校推展“雙語”活動,先對本校的青年教師進行英語日常用語培訓,再讓他們在自己的課堂上,用英語來代替平常的中文classroomlanguage并且鼓勵學生在校園內用英語互相打招呼,平常能用英語說的,即便只是一個單詞也可以用英語來表達。這就給學生的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語音環(huán)境,并且增加了聽、說的練習機會。

(三)、教學手段應形式多樣,要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教學環(huán)境與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

1、用輕松、愉快、活潑的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教師在教學時要以自己的態(tài)度來激活課堂氣氛,用輕松活潑的氣氛影響學生的情緒,因為學生的情緒會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效果。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曾說過:“一個帶著積極情感學習課程的學生,應該比那些缺乏熱情、樂趣或興趣的學生,或者比那些對學習材料感到焦慮和恐懼的學生,學得更加輕松,更加迅速?!?/p>

2、根據小學生好動、好奇的生理和心理特點,上課教學宜兼收并蓄,集各家所長,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應用綜合的教學路子。如:情景法、直接法、討論法、練習法、視聽法、交際法等等,只要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都可采用。

3、低年級的小學生很難保持學習的持久性,特別是對一門完全陌生的語言。因此,小學英語課程安排時宜短時間、高頻率,保證學生每周都能多次接觸到英語并有足夠的實踐量,小課時又能避免學生因長時上課而覺枯燥乏味,以致思想開小差,短課時能有利于保持學生的新鮮感,使教師能更有效的實施課堂教學。

4、農村小學生往往會因為缺少較好的英語學習的氛圍,而減少了教學效果。因而學校應盡量地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種英語習得氛圍。如:我校在非英語課時,教師上課時使用的一些簡單的classroomlanguage也均使用英語,在此同時我校在每周三開設英語興趣課,并鼓勵學生在校園內用簡單販英語互相問候,在此基礎上,我校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英語學習大氛圍,每周一、三、五在校紅領巾廣播站均播放一些英語兒歌、小故事、校園英語等磁帶。這些學習氛圍的創(chuàng)設,有利于刺激學生的觀感,促使他們更進一步地學習英語。

(四)、運用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進取。

1、要重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每個學生取得的成績及點滴進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種表揚和獎勵的方式,如:我在上課時給認真聽講的學生的書上畫上五角星,或在其額頭上貼上彩色五角星,并將每節(jié)課時英語學得好一點的學生指命為當天的小老師,并加兩顆紅五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在平常教學時,讓他們用所學知識分組比賽,并由教師或其他同學給予評分,這也能促使他們更加認真聽講。

總之,教師在教學時應采用各種有效方式,鼓勵學生積極進取。

四、小學英語課程所應遵循的若干原則。

(一)、教師必須明確小學英語的教學目的和基本要求。

小學英語應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實際,通過聽、說、認、讀、唱歌、游戲、表演、畫畫等活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對語言的敏感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較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并使其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簡單交際的初級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努力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智力,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學生進一步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

(二)、在教學時,要重興趣、重成就感、自信心的培養(yǎng)。

1、小學生學習英語能否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英語學習是否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因此,小學英語教學應采取一切可用的方法,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強烈愿望,使他們愛學、樂學,而學習興趣的保持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習的效果,取決于他們能否獲得成就感,否樹立自信心。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多做激勵,使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并逐步樹立他們的學習信心。

2、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考慮到兒童的心理、生理及年齡特點,小學英語宜進行愉快教學,激發(fā)聽說興趣,在教學中可采取穿插歌曲、游戲等多種形式的輔助教學方法。通過這些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使他們感到學習不是一種負擔,而是一種樂趣。

五.在新教材、新課標一切新穎的帶領下注重自然拼讀法,從低到高年級逐步引進。

總之,在目前這個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時代,在教育改革的浪潮面前,英語教師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很好的把握住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并努力遵循一些原則性問題。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十三

分層教學法是新形勢下出現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在高職英語教學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以考量學生之間的差異作為教學基礎,對學生進行不同的層次設定,根據學生的基礎能力設定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指導學習,使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進步,提升學習信心,培養(yǎng)學習興趣。分層教學法是高職英語教學中提高學生英語水平的有力措施。

1.了解分層教學概念,分析分層教學意義。

一個班級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心理素質和個性特征,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英語基礎水平也不相同。英語分層教學是在保留原有班級的前提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原有英語基礎和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接受能力,設定出多個層次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指導或課外輔導,實施不同的教學評價。分層教學法的目標是確保全班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都能有所進步。在英語分層教學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分析怎樣進行分層次教學活動,分層次教學的效果怎樣,是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在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有所進步等。分層教學的方法主要有定向培養(yǎng)目標分層、班級分層、課堂教學、個性化學習和互動分層和走板分層等模式。

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能夠尊重人類客觀存在的個性差異。學生作為一名社會成員具備人類所有的共性,但由于每個家庭情況、社會環(huán)境、教育條件、遺傳基因有所不同,造成了學生成長發(fā)展中的個體差異。而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共性,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沒有足夠的重視。在教學中教師往往更注重優(yōu)等生的重點培養(yǎng),對中等生和基礎稍差的學生沒有足夠的重視。分層次教學改變了過去“一刀切”的教育模式,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與接受能力分層指導,改變了過去統(tǒng)一內容、統(tǒng)一進度的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增強了自信心,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分層次教學法秉持了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一個班的學生人數眾多,在知識、技能、特長等方面各有不同,因材施教從學生整體出發(fā),又兼顧了學生間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做到了有的放矢,具體指導、區(qū)別對待。分層教學法還彰顯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客觀實際,激發(fā)了學習熱情,增強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內驅力,使各類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學活動,確保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2.掌握分層教學理論,利用原則指導教學。

從人類語言認知理論的角度去分析,在學生水平相近的課堂教學中,根據相同的基礎設定難易適度的學習計劃與學習任務對學生的理解接受非常有利。學生感到所獲得的語言知識適合個人發(fā)展時,就會激發(fā)自身語言學習的動力,增加對語言學習的興趣。如果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合適的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條件,就能充分調動他們學習的潛力,讓他們在學習中感受到快樂,學習成績也會相應提高。多元理論強調了教師應該從學生的智力強弱上去選擇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尊重學生智力上的差異,使用多種教學手段挖掘學生的潛能,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提高。對于學習比較困難的學生來說,進行成功教育讓學生感受由“失敗者變?yōu)槌晒φ摺?,并不斷的獲得成功,形成良性循環(huán),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探索創(chuàng)新的精神。另外國外的心理學家布魯姆提出了掌握學習理論,讓學生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教會他們獲取知識的方法技巧,通過學生自己的努力掌握需要學習的內容。

分層教學所遵循的教學原則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這個教學原則充分的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加了學生的學習欲望。

3.分析分層教學可行性,探索實際應用具體策略。

高職院校應用分層教學法可以促進職業(yè)院校的英語教學,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學生的心理因素和發(fā)展環(huán)境的差異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不同的差異。而高職院校的教學更側重于社會崗位的實際需求和實踐操作。在經濟市場與崗位的需求下,英語教學的改革也勢在必行,而學生在英語學習時存在著不盡人意的情況。教師在英語教學時,采用的是整體劃一的模式,這樣的教學模式使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陷入尷尬境地,逐漸的喪失了英語學習的興趣,甚至放棄了對英語的學習。只有使用分層式教學的教學模式才能更好的因人制宜、因材施教,彌補傳統(tǒng)教學中所存在的缺陷,讓所有同學都有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的平臺。分層教學法以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為同等水平的學生創(chuàng)造了一個平等的學習空間,讓學生平等交流、共同進步,形成一個良好的互助合作學習環(huán)境,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分層教學模式以整體形式計算小組成績,小組成員不僅要自己學習好還要相互幫助小組的其他成員。小組互助模式提高了小組成員的學習動力,使英語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分層教學法在教學中的具體應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下,根據學生的入學成績和入學后的考試成績進行分層,可以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的學生接受能力強、英語基礎知識水平高;b層在各方面都屬于中等的學生;c層是在基礎知識或接受能力上相對較差的學生。如藝術類學生的英語起點較低,還有些學生甚至在中學沒有學過英語。走班分層打破原來的班級,不同層次的學生到不同的班級上課,英語課結束后在各自回到原班級。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隨時調整,鼓勵有進步的同學進入高的層次。確立正確的教學目標是分層教學成敗的關鍵,教師應當為每個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總目標。a層的同學要注重讀寫聽說等綜合技能的訓練,達到提高綜合應用語言能力和英語思維能力的目標,促進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b層的學生要注重基礎知識的鞏固、夯實,以培養(yǎng)學習興趣和提高聽說讀寫基本技能的訓練為主。c層學生要求掌握課文中的重點詞匯和語法,能夠讀懂教材上的每篇課文。

教師還要對教材和教學內容進行分層。目前的'高職英語教學中還沒有完全適合高職特點的基礎教材和專業(yè)教材,教師在眾多的英語教材中篩選出適合學生培養(yǎng)方向和學生基礎的教材。教材的選擇不僅要考慮到學生的基礎水平,還要結合教師的教學特點、目標。比如,對于起點低的c層同學來說可以選擇從語音起步開始的教材;而a層同學起點高,可以利用一些課外讀物、參考資料等教材。教師選材要盡量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考慮到個體差異性,把教學內容分為夯實基礎與拓展提高,使每個學生都可以各有所需、盡情發(fā)揮。

另外教師還要在備課上分層。教師備課是不是充分、靈活也是教學效果好壞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備課時可以采用“一大多小”的教案方式。大教案適合多數的中等成績的學生;小教案給a層的學生設置一些稍微難一點的問題,讓其掌握課文的重要語言點,給c層次的學生設置簡單一點的問題使其掌握常用的語言點。在實際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a層的課堂教學中可以嘗試使用情景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精心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情景交融的語言場景,讓學生在語境中進行角色扮演、競賽、課后討論等交流活動,為學生提供練習聽、說的機會,激發(fā)英語口語興趣,提高英語交際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用心聽、開口說,使學生的英語思維和英語表達能力明顯提高。而c層教學主要以低起點、重全面、抓基礎、多鼓勵的教學思路來達到讓學生在基礎水平上有所提高的目的。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使用現代教育工具進行輔助教學,采用聽說的方法,要求學生能夠聽懂、背誦、模仿表演等步驟進行聽說訓練。教學重點放在糾正學生發(fā)音錯誤,讓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日常英語會話,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最后是評價分層。學生的成績評定是教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對教學方向的把控和學生積極性的影響起著重要的作用。從心理學的角度出發(fā),教育應該讓學生在學習中體驗成功的快樂,進行成功教育。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該使用不同的標準。評價內容應該包括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實際應用英語進行口語交際能力的測評以及學生對學習英語的情趣和態(tài)度等。期中測試題從易到難依次排列,對a層的學生要求全部做完,而b、c層的學生可以分別做其中的某一部分。把分層評價納入學分制,各層次學生的期末總成績合格,但學分不同。a層學生的考核是學分標準的100%;b層學生的考核,所得學分是標準學分的75%;c層學生的考核是標準學分的60%。對a層學生要多橫向比較,使其不要自滿促使他們謙虛進??;而b層學生根據具體情況既采取縱向又要進行橫向比較,促使他們向更高層推進;對c層學生應該多進行縱向比較,使學生能夠看到自己的進步,激發(fā)學習興趣。

總之,任何事情都有其兩面性,分層教學也會遇到各種問題,教師在實際操作中要把握分寸,多與學生進行交流溝通,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自主選擇,積極鼓勵學生向更高的目標邁進。教師應用分層教學法,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誘發(fā)他們的活力,給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體驗成功的平臺,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高職英語的教學效率,推進素質教育的實現。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十四

初中低年級英語最大的難點就在于單詞與語法句式,這幾點學生很難真實的掌握,經常在日常學習或者考試中體現出問題所在。利用活動教學法正式為了解決此類問題,讓學生通過活動的形式主動去學習英語、使用英語,從而實現由單詞個體記憶到語法句式應用的目標。

1.英語學習的基礎—單詞。

無論是哪種教學方式,英語學習的基礎必然是單詞,因此在活動教學中也要注重單詞的學習與記憶。以初中牛津7a教材為例,在講到介詞短語時,老師以“教室內的我坐在何處”為主題開展活動,主要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切實地掌握“infrontof/from...to/between...and.../next...to”此類介詞短語。在活動中應當依照三步進行:第一,讓學生在教室中找好一個較為明顯的參照物,例如講臺、課桌等;第二,選擇兩人組成一組進行英文對話,要求學生要準確說明自己所站的位置,說明身邊最明顯的參照物;第三,教師要將互動中的學生打亂順序,再讓學生用英語表明自己現在所在的位置,要求學生準確無誤地說明這個位置上的參照物。在這樣的教學中,不但能夠鍛煉學生對單詞句式的理解能力,更能調動他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自覺參與到課堂中來。值得注意的是,在活動教學中,要保證活動的順利性,這需要教師親自去引導學生,在活動之前對單詞進行拼讀,讓學生理解單詞的真正含義。這一點如果在教學中忽視了,那么活動將會由于學生未徹底記住單詞而終止。

2.英語學習的核心—句式。

在英語課堂上,活動教學法能夠得以順利開展,最為重要的就是學生要真正掌握英語的基本句式,這是活動開展的基礎所在。英語訓練基礎也是如此,都必須要鍛煉學生正確使用英語的句式。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讓學生通過活動準確地利用英語句式相互進行交流。例如:在講到一般現在時的時候,引用的句型為:wheredothey/doeshe/doesshecomefrom?wheredothey/doeshe/doesshelive?.....這些是教學中的重點所在,可以要求學生在這些句型的基礎上進行延伸,利用這樣的句式進行對話活動練習。這樣不僅能夠讓學生掌握相關的句式,還能鍛煉學生的口語能力,學習到真正的實用型英語。

活動教學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既能幫助學生掌握英語的單詞、句式等,還能夠充分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這也是活動教學中最為突出的一點。例如,在口語訓練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職業(yè)介紹卡片,讓參與的學生從中隨機抽取一張,之后面對大家利用英語將卡片上的職業(yè)進行描述。主要的過程在于:教師說:onthat?pleasedescribethisjob.此時學生要對卡片上的職業(yè)進行描述,教師需要及時予以記錄,但是學生在敘述時可以不必強調語法、句式的正確性,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能夠以輕松的心態(tài)參與進來。等描述之后,再由教師針對其錯誤進行逐一解答,這樣能夠讓學生充分參與到口語訓練中,實現口語教學的目的。

二、結語。

總之,我國傳統(tǒng)的英語教學已經不適合當前的發(fā)展形勢,尤其在初中低年級英語教學當中,應當積極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采用活動教學法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成績。在活動教學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活動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程度,調動課堂氣氛,增強教學的效率,從而更為全面的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運用能力與合作創(chuàng)新能力等,讓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氛圍下掌握住相關知識,最終提高我國英語教學的整體水平,促進學生們的綜合發(fā)展。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十五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步伐,我們的教育也緊跟時代的潮流,不斷地在改變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讓我們的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連。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中職學校以工作的過程為導向,教師根據學生今后工作的需要,合理的設計課堂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參與建構工作的能力。在中職英語教學中,工作過程導向其實就是在不斷發(fā)展的社會下,以培養(yǎng)學生工作能力為目標,做好與英語教學的結合工作,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本文通過調查發(fā)現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中職英語教學經驗,探究工作過程為導向理論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工作過程;教學;中職英語教育;作用分析。

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發(fā)展的今天,國家需要大批的高科技人才。這就給我們的中職教育發(fā)展帶來了新挑戰(zhàn)和新機遇。為了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高科技人才,我們中職教育就要積極地順應時代發(fā)展的形勢,革新中職教育教學的課堂模式,這也意味著中職的英語教學應當和工作過程有效結合起來。在中職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的設計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參與建構工作世界的能力。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激情,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終身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確保所培養(yǎng)出來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的要求。

一、中職英語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現階段一些中職學校中雖然進行了英語教學,但是更多的是從公共基礎課上來進行的,在教材設計上也主要是從多技能大綱出發(fā)的,加之一些教師更多的是采取了基礎性的教學內容,并沒有從學生的未來發(fā)展上來考慮,這使得學生在畢業(yè)后發(fā)現自身所學習的知識并不能對自身所從事的職業(yè)提供幫助。如在汽車維修專業(yè)中學生在畢業(yè)后很容易出現看不懂外國進口汽車部件維修說明等現象。所以針對這些問題就需要教師要從學生的工作過程上入手,以此來作為指導思想,做好中職英語教學工作,為中職英語教學的發(fā)展提供契機。

二、工作過程為導向理論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措施。

(一)做好教學方法的改革工作。想要落實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教育思想,要做好改革與創(chuàng)新工作。但是也應當要明確的是進行英語教學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借助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做好教學輔助與設計工作,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也要做好課堂設計工作,將學生帶入到仿真現實場景中,以此來充實課堂教學內容,拉近學生與社會之間的距離,從而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也能夠在運用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交際能力。一般來說,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理論的影響下,教師要做好現代教學工具的開發(fā)與研究工作,通過開發(fā)出相應的課件,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所以教師要做好課件的設計工作,將不同的場景帶入到課堂中,能夠讓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英語水平,培養(yǎng)好學生的英語能力。所以想要落實好任務教學,要從工作過程的一般結構上入手,且將英語學習融入到工作過程中,學生也不再單純的學習英語教材中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明確工作的過程與內容,在感受未來工作場景的同時,提升學習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做好英語教學工作,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好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升學生的工作能力。

(二)對考評方法改革的運用。在我們的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我們考核教師是否優(yōu)秀,主要通過學生的考試成績來進行衡量。中職英語的成績測試實際上就是一個評價的過程,當然從學生英語成績里面我們可以讀取很多的東西。它不僅僅測試了學生英語學習的能力,也測試出了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對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筆者通過調查發(fā)現,現在好多中職學校都提倡通過工作過程導向進行中職英語教學。但是在評價方面還是走“老路”仍然沿用以筆試為主要形式、以卷面成績?yōu)橹饕罁膫鹘y(tǒng)方式來衡量教師的工作能力,并沒有通過學生的交際能力方面對學生進行考察,脫離了以能力本位的本質特征,這樣無法真正了解工作導向在中職教學的實際效果,所以傳統(tǒng)的筆試考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改革的深入發(fā)展。

(三)做好教材與課程體系的改革工作。首先,要從學生的專業(yè)特點出發(fā),做好教學內容的安排與調整工作,完善結構比例。通過與相關企業(yè)進行聯(lián)合,以此來將學生帶入到企業(yè)中,在實習中接受英語教學與培訓。在這種教學方法的影響下,不僅可以讓學生學習到與英語相關的知識,同時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英語水平。其次,是要從崗位群的特點與要求上入手,做好英語教學模塊的劃分工作,通過將不提供的模塊對應不同的英語技能,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英語專業(yè)能力。如在教學中可以將英語分為專業(yè)英語與情境對話等,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職業(yè)水平。最后,要從實用性原則上入手,做好教學培養(yǎng)工作,如可以在教學中增加企業(yè)中日常的交際用語或是工作專業(yè)英語等,提升學生的英語職業(yè)能力。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多元化英語教學實踐上入手,做好教學引導工作,組織學生開展英語詩歌朗誦或是英語辯論賽等。另外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借助豐富的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教育的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下,英語的作用也在逐漸凸顯,所以我們一線英語老師一定要做好中職英語教學工作。在中職英語教學中要堅持從工作過程導向上入手,做好教學完善工作,同時還要確保教學的針對性,培養(yǎng)好學生的英語能力,確保教學能夠滿足學生的未來發(fā)展需求。

參考文獻: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十六

英語教學是高中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較難的一個部分。英語教學的目的除了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力,文化理解力,語言運用能力以外,更多的是為了直面高考,這是一個眾所關注的教學目標。然而如何讓學生在高中三年內在英語學習上順利過渡,尤其是在升入高一時,適應高中英語學習并能持續(xù)英語學習的興趣則是不容忽視的一個方面,因為它決定一個學生是否能有一個好的開頭。俗話說的好,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說到這兒,筆者就以個人的教學經驗就高中英語教學中的趣味性發(fā)表一些見解。

英語教學的趣味性,筆者認為,它大的方面就是學生為主教師為輔互相配合所營造出來的積極樂觀的學習氛圍,其中不乏輔佐資料以及知識的學習,小的方面具體一下,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

這種親切感可以貫穿于教學的大部分內容,例如詞匯教學中,當需要就某個詞舉例時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平時表現舉較為真實的例子,也就是就學生的實際拿學生舉例。當然這需要教師對學生有較深的認識和了解。語法教學亦然。其目的是使學生受關注并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重視,在親切中加深記憶。

其來源于教師講到一些與教學相關的,而對學生來說又很新的知識。(英語教學論文)例如單詞change,動詞名詞都有”改變,變化”之意,而其中名詞還有“零錢”的意思。教師講的時候可以講一個有趣的現象:在美國有一種機器,類似我們的提款機,這種機器下面有一個標識就是change,當你把10元錢放進去,就會出來10個1元,然后讓學生去大膽的猜詞義(當然教師也可以拿事物做演示),這個時候學生就會有正確的答案,而后教師又還可以拓寬:在美國也有一些調皮搗蛋分子,他們在這個標識change之后加了四個字母bush,說道這時,反應快的孩子會立馬說出“換布什”,又如在講到crash的動詞性時,可以提到學生比較熟悉的一句中式英語:twocarpengpeng,onecardie.然后教師問學生pengpeng是兩個車怎么了,答案會有的,然后將句子改成正確的英文表述:twocarcrashed,oneofwhichbrokedown.這個時候就便于幫助記憶,當然這一點并不是獨立存在,它須于其他幾點融會貫通。但是它要求教師有較新較廣的知識以及較強的觀察力。

1、緊扣課文的.互動。教師要有較全面簡潔的指令,以便激發(fā)學生思考,并加深對文章的理解。例如外研版英語必修2的第五單元“報紙與雜志”第43頁,第四段提到中國是第三個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并且楊利偉是32個國家的太空人當中的第438位。這個時候如果老師不問為什么中國是第三個將人送入太空的國家而卻有總共32個國家擁有太空人,那么學生就會容易忽視,并且課文過半學生或許會覺得稍有枯燥感。而此時在課文中場提到這個問題,恰恰可以使學生們眼前一亮,并適時增加民族自豪感,或者還可以加入更多的互動活動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就此點,只要教師善于深思,就不乏與學生互相討論之話題。

3、高中課堂可操作的幾種學生間的互動活動(warming-up)。

4、練習反應的torf,反應最快者,可以適當獎勵一點小物件以激發(fā)學生。(老師說幾句文化或者是其他方面的短句,一次一句)。

5、在單元結束時,可以根據ppt模版編設一組全班本單元單詞競賽,就像開心辭典的模式那樣,學生選擇分數,而后分數背后出現相對應的詞的英文解釋。算是對一單元詞匯的復習。

6、popularwords.根據熱門詞匯的英文翻譯,比方說,裸婚,炫富,潘浚預設場景/圖片,讓學生去猜其中文釋義。

7、在聽力練習前,可以適當的選取激勵人心的英文歌曲,聽歌填詞,作為熱身運動。根據時間,可以適當地截取一段。

總之英語教學是一項艱巨的任務,這任務并不是教者或學者一方就能承擔起來的,它需要教者與學者之間產生一種和諧和共鳴。希望這種和諧能伴學子們順利進入大學校園去實現他們的夢想,去接受更深更廣的精神洗禮。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十七

摘要:高中英語教育是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和終身英語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一環(huán),為此作為學生英語學習引路人,在新的形勢下,老師應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發(fā)展探究知識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和約束執(zhí)行能力,使學生有機會并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也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要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打好有助于今后升學、就業(yè)和終身學習或使用英語所必需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習得能力兩大基礎,培養(yǎng)學生作為21世紀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英語素養(yǎng)。

高中英語教育本就應該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fā)展需要,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構建平臺。

而目前,結合當前新課改的教育形勢,我們則要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式。

首先,教育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應以教師思路的轉變?yōu)槠瘘c。高中英語教育教學可以說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培養(yǎng)英語能力的起點,但并非終點,學生自己才是他們探求知識以及磨練能力的終點。

傳統(tǒng)的滿堂灌,填鴨式,強行的生搬硬套都不盡科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準確地說是語言習得的主體。

以書為書,不問目的不加思考地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應該逐步改變甚至摒棄。教育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必須以充分吃透教材,領會教材編寫的精髓為駕馭的基礎,英語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教會某人學會多少單詞,多少句式,若能讓他們學會自動學習,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并且在英語習得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自我駕馭和評價,那么我覺得英語的教育才真正有了現實的味道。

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師思路轉變的時候首先得考慮的問題。

其次,由于長期以來,中國的英語教育受到考試極大影響,應試教育在中國根深蒂固。相對來說,高中的英語教育更是因為千軍萬馬搶過獨木橋的慘烈而緊縛于高考這根指揮棒,一切教育教學都是為了高考能取得好的成績。

為此,我們從相當程度上來說忽略了語言習得的自然過程,忽略了對青少年英語學習的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對學生實行滿堂灌,死記硬背,以高考考點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神經。學生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的激情和主動性,單純以考點強化為目的而進行的語言教學可謂在目前的高中英語學習過程里面,在學生中間比比皆是。

為考而學,為考而教,甚至是為考而生,可悲!

在2009年暑期高中新課程培訓中,再三強調了以學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從學生的學習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其起始水平,學習風格,學習環(huán)境等,設計從感知到學習到實踐和評價的學習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開展相應的促進學習的教學活動。依據學習過程設計,實現學習過程與教學過程的有機統(tǒng)一,可以保證教學過程按照學生的學習特征開展,從而促進學習,也達到了優(yōu)化教育方式的目的。

教育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特別要從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來優(yōu)化。

我們可以把學習過程劃分為pre―learning,while―learning,post―learning三個階段,這就是pwp教學過程。

pre―learning(學習前)階段是教師進行教學準備,學生自我準備,教師激活學生學習新的語言知識,其目的是為新語言內容的學習進行準備。這一階段包括課堂教學之前的一切準備活動,也包括課堂教學中開始學習新的語言內容之前的導入,啟動,復習,激活等活動。

while―learning(學習中)階段當然就是學習新語言的階段,一般是在課堂進行,但也可以是學習在課堂之外的自我學習活動。在這一階段,教師進行知識呈現,講解,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語言內容,形成運用能力。

post―learning(學習后)階段是學習新語言之后的評價,運用階段,這一階段應該是課堂之外的運用活動階段,因為課堂內的活動本質上都屬于學習階段的活動,即使是課堂內的運用也是促進學習的運用活動。

pwp教學過程可以用以聽、說、讀、寫各種技能教學過程,也可以用于詞匯、語法、課文等學習過程,其核心就在于是否以學生的語言學習為過程的中心。

pwp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優(yōu)化,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要求教學設計的時候,明白教師的作用是指點和引路,學生的語言習得需要自己去揣摩和訓練。

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建議或者是看法:

1、學會控制授課時間。雖然現在很多地方的英語教育基礎設施都還不是很完備,但是就是不用電教,課堂時間合理的控制仍是很有必要的。

在進入正式的授課之前,我們需要導入和鋪墊,而學生也需要有準備和預熱。而在一定的講授和點撥之后,我們更需要給他們緩沖,思考,理解乃至運用實踐的空間。

2、學會分層授課。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應該有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階段的理解能力,應該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我們得明白,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能一下子把你所指點的東西弄明白搞透徹,也并非高一的學生就應該一下把某個詞的高考考點掌握。

3、學會引導學生學習思維的轉變。

高中的教育應該是與社會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一個階段,高中英語更是首當其沖。很多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太過于形式,就是為了考試,與實際運用相差很遠。

要引導學生明白,高中的英語學習里面,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培養(yǎng)英語能力的起點,學生自己才是他們探求知識以及磨練能力的終點。高中的學習就是學會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評價,為終身學習打下最實在的基礎。

4、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加強。

教師必須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要做到“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是取得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

總的來說,高中英語課堂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注重高中英語教育的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得法,方法得當,指揮合理,就會促進學生好學、會學,在課堂內外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也會將學生的一些不利于語言學習的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使學生真正成為語言學習的中心。

參考文獻:

將本文的word文檔下載到電腦,方便收藏和打印。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十八

小學開設英語是新世紀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是知識經濟時代為了更好的發(fā)展與國際發(fā)展接軌的必然要求。小學英語教學有其獨特性,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前提的,通過聽、說、讀、唱、玩、演等方式,著重于發(fā)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及學習智力,使之獲得語言知識技能,形成初級語感、語音、語調,培養(yǎng)其簡單英語語言交際的能力。要取得小學英語教學的成功,就應當把握好其特點,遵循其原則。

一、小學開設英語課的背景要求。

(一)、小學開設英語課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現在,知識經濟的發(fā)展使人類進入了一個學習社會。但是,由于底子薄,師資水平參差不齊,教學設備條件有限,又缺乏較好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特別是教學觀念陳舊,教學方法與評價手段單一,因此,英語的教學質量提高的速度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fā)展的需求。例如:多數學生在經過中學六年的英語學習以后,他們學到的英語仍只能算是“聾啞”英語,詞匯量僅有兩千。

如何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外語的教學質量?為了解決這一社會需要,教育部決定,把小學開設英語課程作為21世紀初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并就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提出了具體指導意見,制訂了《小學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試行)》。

(二)、小學開設英語課程有助于民族素質的提高。

二、農村小學的特點。

1、農村孩子比較膽小,羞于說英語。

三、小學英語教學的特點、、1、教學內容貼近生活,能激發(fā)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2、教學內容生動有趣,如韻律詩、兒歌、游戲、會話表演等,可滿足小學生的表演欲,因此也能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

3、低年級的小學生很難保持學習的持久性,特別是對一門完全陌生的語言。

4、農村小學生往往會因為缺少較好的英語學習的氛圍,而減少了教學效果。因而學校應盡量地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種英語習得氛圍。

四、運用激勵機制,鼓勵學生積極進取。

五星,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小學英語應符合兒童生理和心理發(fā)展的實際,通過聽、說、認、讀、唱歌、游戲、表演、畫畫等活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對語言的敏感性,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初步形成較好的語音、語調基礎,并使其具備用所學英語進行簡單交際的初級能力。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努力開發(fā)學生的學習智力,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為學生進一步的英語學習打好基礎。

2、利用小學生的好勝心理,在平常教學時,讓他們用所學知識分組比賽,并由教師或其他同學給予評分,這也能促使他們更加認真聽講。

總之,教師在教學時應采用各種有效方式,鼓勵學生。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十九

摘要:本文通過分析高中英語學科特點,提出基于“時效性資源”整合的高中英語教學,并提出“時效性資源”開發(fā)的原則及實施策略,以期為一線高中英語教師高效教學提供參考。

眾所周知,英語是一門語言性學科,它旨在強調本身的應用能力。在當前互聯(lián)網發(fā)達的背景下,英語學習資源也相當豐富。但是,當前高中英語教學資源多是以課本及練習冊為主,忽視了英語應用性的本質。而本文就這種現象,提出基于“時效性資源”的高中英語教學?!皶r效性資源”本身具有時代性、時效性、鮮活性的特點,符合英語學科的要求。而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出發(fā),在師生互動等層面探索整合“時效性資源”。從相關性、有效性、適度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等基礎上,全面開發(fā)教學資源,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

一、“時效性資源”開發(fā)的原則。

我們知道,“時效性資源”的特點是具有時代性、時效性、鮮活性。那么教師在“時效性資源”開發(fā)過程中就要注意密切聯(lián)系社會現實和動向。將新形勢、新政策中出現的相關資源、動向及時引入課堂。同時抓住德育教學的最佳時機,充分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而英語作為一門對時效性要求很高的語言性學科,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就要圍繞“新”字?;谶@種特點,首先教師在“時效性資源”開發(fā)時就要具有生活性。生活性的教學資源更加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也最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資源開發(fā)具有時效性,這是由英語的學科特點決定的。因為英語本身就是更新較快的語言性學科,對于學生的應用能力要求很高。這就需要運用時效性資源,充分鍛煉英語的理解能力。再次,具備啟發(fā)性原則。遵循教學目標,緊扣教材,從整體上體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知識間的內在聯(lián)系,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和整體化,有助于學生舉一反三的發(fā)散性思維鍛煉,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最后,具有時代性。時代性是指社會生活中的大小時事、新聞,或者某一時期內學生重點關注的'話題或事件。這種資源具有廣泛性,可以小到學校、教師或學生層面,也可以大到國際、國家層面,教學資源的開發(fā)可以找到與教材的交叉點,從而進行資源優(yōu)化。與教材中的資料相比,這些“時效性資源”更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

(1)閱讀英語報紙雜志,搭建展示平臺。英語作為一門語言性學科,重點要求學習資源的時效性。而英語雜志、周刊等符合這種要求。教師可以圍繞教學內容,引導學生去閱讀報紙、雜志等,鼓勵學生接觸最新語言素材,擴大閱讀面。這種教學資源可以有效地彌補教材內容滯后的不足。例如,《國家地理》(nationalgeographic)、《21世紀英文報》(21centuryteens)、《學生雙語報》《英語廣場》《空中英語教室》等,這些語言材料都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難度也符合當前高中生的英語水平。那么,教師就要每周布置一定的閱讀量,搭建展示平臺,刺激學生主動閱讀,旨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增強他們關注社會、關注生活的意識,豐富他們的學習生活和學習體驗。(2)關注時事熱點話題,拓展國際視野。為刺激學生主動關注時事熱點,教師可以在課堂將學生分為各個小組。通過小組的形式,在課前每個小組做一個五到十分鐘的幻燈片新聞報告。這些新聞可以來自生活,也可以來自電視及網絡等。重點要依據學生的興趣方向,并分享對待此事情的態(tài)度及看法。例如,筆者曾在班級堅持每周兩次,一次兩個小組的英語新聞“報告會”。每次課后布置一定的任務,要求人人參與資料的搜集、整理、新聞稿的撰寫和發(fā)言。從當時的活動表現看,學生選取的新聞話題多涉及娛樂明星、軍事新聞、歌劇表演、國際形勢等。然后基于每個話題,做一個簡單的班級小型討論組,鼓勵學生積極發(fā)言。這多元化地展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高中英語教學資源。

綜上可知,基于當前互聯(lián)網發(fā)達的背景和英語學科的學習特點,筆者提出的“時效性資源”整合是從學生的認知特點、師生互動等層面探索整合的。構建學習的平臺,極大地鼓勵了學生結合自己的興趣開發(fā)“時效性資源”。發(fā)揮教學中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切身體會英語學習與生活、社會的聯(lián)系。

參考文獻:

[2]章兼中.基礎英語課程總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嗎——三論為交際運用英語能力及其培養(yǎng)途徑[j].課程教材教法,2011,(3):61-68.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二十

摘要:隨著小學英語課程的開展與普及,以及多個版本教材內容不一致對教學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故中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銜接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本文對此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幾點對策。

從20xx年秋季起,全國各地的小學逐步開設英語課程。開設英語課程的起始年級一般為三年級,而最近幾年許多學校尤其是城市的小學從一年級就開設英語課程。隨著小學英語課程的普及與提前,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本文分析了原因并提出了幾點對策與方法。

一、教學的銜接中出現的問題。

1.使用教材版本的多樣。英語課程標準的實施,教材出現了一綱多本、多套教材并行的情況。使用的有人教版、外研社版、河北教育版、北師大版等不同版本的教材。這些版本又分為小學、初中和高中版。這使得不同地區(qū)在不同階段選用的教材出現了不同。小學使用河北教育版的初中可能使用人教版,小學使用外研社版的初中可能使用河北教育版。即使是同一套教材也不是完全銜接配套的。不同版本的教材雖然都是以課標為基礎,但都有自己的編排體系和目標要求。比如,課標要求小學畢業(yè)學生學習600~700個單詞和50個習慣用語,但并未給出具體的詞表。每套教材所選的單詞是不同的。話題和語法方面也不相同。

2.小學英語的師資和教學方法的制約。小學大部分地區(qū)普及了英語課程,但現實情況是小學英語師資力量跟不上,小學英語課程存在開設不到位的情況,在農村這個問題尤其突出。相當一部分教師沒有受過專業(yè)教育,教法陳舊,觀念落后,知識面狹窄,甚至是其他學科的教師轉教英語的。一些教師沒有領會英語課程標準,更談不上用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來開展自己的教學活動。小學英語并不是簡單的學習單詞、語句。它對教師的綜合素質要求非常高,歌曲、繪畫及游戲都會涉及到。好的教師能把課上得生動活潑。也有不少教師把課上得枯燥無味,影響了學生對英語的學習。

3.學生個體的差異。在幾年的小學英語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個體的差異,英語水平參差不齊。語言環(huán)境的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英語教學的發(fā)展,往往使教學陷入枯燥、乏味的記憶和背誦,使學生失去興趣。英語的單詞和句型需要學生記憶,有些篇章需要學生背誦,學習意志薄弱的孩子在學習中開始落后,一些學生不愿學習英語。

二、解決銜接問題的對策與方法。

1.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搞好教學銜接。中學英語教師要通讀所教學生的小學英語教材,熟悉小學英語教學的要求,包括詞匯、語法項目和語言功能等。在此基礎上重新確定中學英語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并對教材進行改動和調整,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在初中教學的起始階段,可以先放慢教學進度,引導學生對小學的英語課程進行一段時間的復習,循序漸進,逐步引入初中的課程?,F行的初中英語教材多數是以初中為起點的起始版教材,而銜接版教材由于教學的實際情況,只有一些外語學校能真正用起來。這樣也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復習甚至重新學習的機會。

2.教學方法的銜接。中學英語老師應該加強與小學老師的溝通,進行聽課調研,發(fā)現中學英語與小學英語教學方法上的差異,尤其是七年級課程和小學六年級課程的異同,找準銜接點。七年級學生和六年級的小學生一樣,形象思維能力強,但注意力集中時間短,還是適應小學的教學方法。初中英語教師可多利用實物、圖片、簡筆畫等直觀教學道具進行教學,保持學生學習的興奮狀態(tài)。組織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如歌曲、游戲、表演等,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環(huán)境,調動其學習興趣。如何保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積極性是初中英語教師必須注意的一個問題。

3.對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升入初中的學生英語水平已經出現了分化。針對這種情況,就要對學生因材施教,分層次教學。對不同程度的學生提不同的要求,留不同的作業(yè)。這樣可以使學生以自己的實際程度為基礎進行學習實踐,優(yōu)秀的學生向著更高層次不斷沖刺,學習困難的學生也不再失望,因為他們每天也有收獲,不同層次的學生各有所得。有些學校由于初中入學時學生英語水平差別較大,開展了針對英語學科的分班教學,也有一定的成效。

加強中小學英語教學的銜接十分重要,如果銜接不當,很容易造成學生英語學習的兩極分化,學生甚至放棄英語學習。初中英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不斷探索和研究,找出更好更多的方法和對策。

參考文獻:

英語字母教學論文篇二十一

摘要:高中英語教育是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和終身英語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一環(huán),為此作為學生英語學習引路人,在新的形勢下,老師應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式,幫助學生發(fā)展探究知識和獲取信息的能力,學會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應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和約束執(zhí)行能力,使學生有機會并學會如何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與觀點。

高中英語課程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也是義務教育階段課程的自然延伸,是基礎教育階段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普通高中英語課程要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打好有助于今后升學、就業(yè)和終身學習或使用英語所必需的語言能力和語言習得能力兩大基礎,培養(yǎng)學生作為21世紀公民所應具備的基本英語素養(yǎng)。

高中英語教育本就應該根據高中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發(fā)展需要,在進一步發(fā)展學生基本語言運用能力的同時,著重提高學生用英語獲取信息、處理信息、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進行思維和表達的能力,為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構建平臺。

而目前,結合當前新課改的教育形勢,我們則要樹立符合新課程要求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優(yōu)化教育教學方式。

首先,教育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應以教師思路的轉變?yōu)槠瘘c。高中英語教育教學可以說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培養(yǎng)英語能力的起點,但并非終點,學生自己才是他們探求知識以及磨練能力的終點。

傳統(tǒng)的滿堂灌,填鴨式,強行的生搬硬套都不盡科學,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準確地說是語言習得的主體。

以書為書,不問目的不加思考地單純傳授書本知識的教學模式應該逐步改變甚至摒棄。教育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必須以充分吃透教材,領會教材編寫的精髓為駕馭的基礎,英語學習的目的在于運用,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并不是教會某人學會多少單詞,多少句式,若能讓他們學會自動學習,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英語學習,并且在英語習得的'過程中進行有效的自我駕馭和評價,那么我覺得英語的教育才真正有了現實的味道。

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教師思路轉變的時候首先得考慮的問題。

其次,由于長期以來,中國的英語教育受到考試極大影響,應試教育在中國根深蒂固。相對來說,高中的英語教育更是因為千軍萬馬搶過獨木橋的慘烈而緊縛于高考這根指揮棒,一切教育教學都是為了高考能取得好的成績。

為此,我們從相當程度上來說忽略了語言習得的自然過程,忽略了對青少年英語學習的素質教育的重要作用,對學生實行滿堂灌,死記硬背,以高考考點作為高中英語教學的神經。學生被動學習,缺乏學習的激情和主動性,單純以考點強化為目的而進行的語言教學可謂在目前的高中英語學習過程里面,在學生中間比比皆是。

為考而學,為考而教,甚至是為考而生,可悲!

在2009年暑期高中新課程培訓中,再三強調了以學為中心的教學過程,也就是從學生的學習出發(fā),根據學生的其起始水平,學習風格,學習環(huán)境等,設計從感知到學習到實踐和評價的學習過程,教師根據學生的學習過程開展相應的促進學習的教學活動。依據學習過程設計,實現學習過程與教學過程的有機統(tǒng)一,可以保證教學過程按照學生的學習特征開展,從而促進學習,也達到了優(yōu)化教育方式的目的。

教育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特別要從教學過程的設計上來優(yōu)化。

我們可以把學習過程劃分為pre―learning,while―learning,post―learning三個階段,這就是pwp教學過程。

pre―learning(學習前)階段是教師進行教學準備,學生自我準備,教師激活學生學習新的語言知識,其目的是為新語言內容的學習進行準備。這一階段包括課堂教學之前的一切準備活動,也包括課堂教學中開始學習新的語言內容之前的導入,啟動,復習,激活等活動。

while―learning(學習中)階段當然就是學習新語言的階段,一般是在課堂進行,但也可以是學習在課堂之外的自我學習活動。在這一階段,教師進行知識呈現,講解,引導學生進行訓練,學生通過學習掌握語言內容,形成運用能力。

post―learning(學習后)階段是學習新語言之后的評價,運用階段,這一階段應該是課堂之外的運用活動階段,因為課堂內的活動本質上都屬于學習階段的活動,即使是課堂內的運用也是促進學習的運用活動。

pwp教學過程可以用以聽、說、讀、寫各種技能教學過程,也可以用于詞匯、語法、課文等學習過程,其核心就在于是否以學生的語言學習為過程的中心。

pwp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優(yōu)化,從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要求教學設計的時候,明白教師的作用是指點和引路,學生的語言習得需要自己去揣摩和訓練。

具體說來,有以下幾點建議或者是看法:

1、學會控制授課時間。雖然現在很多地方的英語教育基礎設施都還不是很完備,但是就是不用電教,課堂時間合理的控制仍是很有必要的。

在進入正式的授課之前,我們需要導入和鋪墊,而學生也需要有準備和預熱。而在一定的講授和點撥之后,我們更需要給他們緩沖,思考,理解乃至運用實踐的空間。

2、學會分層授課。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基礎,應該有不同層次的學習要求。不同階段的學生,不同階段的理解能力,應該有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

我們得明白,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能一下子把你所指點的東西弄明白搞透徹,也并非高一的學生就應該一下把某個詞的高考考點掌握。

3、學會引導學生學習思維的轉變。

高中的教育應該是與社會聯(lián)系非常緊密的一個階段,高中英語更是首當其沖。很多學生認為英語學習太過于形式,就是為了考試,與實際運用相差很遠。

要引導學生明白,高中的英語學習里面,教師只能是學生學習英語知識,培養(yǎng)英語能力的起點,學生自己才是他們探求知識以及磨練能力的終點。高中的學習就是學會自主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自我控制,自我評價,為終身學習打下最實在的基礎。

4、注重自身各方面能力的加強。

教師必須不斷地給自己充電,要做到“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這是取得課堂教學成功的前提。

總的來說,高中英語課堂的時間是非常有限的,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注重高中英語教育的教學方式的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得法,方法得當,指揮合理,就會促進學生好學、會學,在課堂內外的積極參與和配合,也會將學生的一些不利于語言學習的因素轉化為有利因素,使學生真正成為語言學習的中心。

參考文獻:

【本文地址:http://mlvmservice.com/zuowen/15541313.html】

全文閱讀已結束,如果需要下載本文請點擊

下載此文檔